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死水》教案

《死水》教案

酒醒梦一场 点赞 分享
《死水》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死水》教案(精选16篇)

《死水》教案 篇1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1、 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 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

  1、 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 象征北洋军阀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 阅读第一小节:

  1、 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 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 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 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1、 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 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

  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 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

  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⑵、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六、 阅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指导:

  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并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来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

  七、 讨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怎样在这首诗中体现的?

  明确:这首诗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词藻,绘声绘色,给人以视觉的绘画感;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

  八、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诗作,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附:板书设计 

  死水

  绝望 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点 吹不起半点漪沦

  及作者的态度 扔 愤激之语

  泼

  铜:翡翠

  铁:桃花

  油腻:罗绮

  二、具体描给死水 霉菌:云霞 绘形

  臭水:绿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声 绘声

  三、照应开头,表达愤激

  [1]

《死水》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二)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三)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

  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升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结”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结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

  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来本课为人教版试验课本的篇目。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二)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结及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

  分析: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纸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是如何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分析: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请“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吟诵作品。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师生明确: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全诗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反复吟诵,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自可领悟。

  2.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创造出各自心中的诗的意境。

  教师可选择一条臭水沟、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及三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等幻灯或录像,让学生结合不同的画面吟诵作品,从而体味诗人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寓意深刻的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师生明确:

  “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

  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一个人

  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优秀诗歌的浓厚的欣赏趣味。

  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应由学生去联想,允许他们见仁见智。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分析,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作品的基础上,把握诗作的大意。师生明确:

  全诗5节。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5节,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3句中的“丑恶”,究竟怎么理解,几十年来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这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应该把‘丑恶’意会为黑暗现实的反面,也就是理解为革命”。(《诗刊》1979年第四期)“丑恶”究竟作何解,应允许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见仁见智。

  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

  教师板书:

  死水

  肮脏、污浊的死水(2节)      

  (色彩、光泽上静态描写反语)

  凝滞的死水                                毫无希望的死水

  、         (腐烂变质的死水(3节)二百

  总起(1节)                               总结(5节)

  (动态描写)

  沉寂的死水(4节)

  (以动衬静)

  (三)课后练习。

  1.学生完成练习一。

  2.写一篇对《死水》内容、写法评析的文字,不少于300字。

  [小资料]

  闻一多的“三美”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心学而且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机构就是这一书一创作。作理率的最好实践。

  [1]

《死水》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二)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三)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

   

      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升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结”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结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

   

  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来本课为人教版试验课本的篇目。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二)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结及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

   

      分析: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纸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是如何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分析: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请“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吟诵作品。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师生明确: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全诗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反复吟诵,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自可领悟。

   

      2.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创造出各自心中的诗的意境。

   

      教师可选择一条臭水沟、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及三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等幻灯或录像,让学生结合不同的画面吟诵作品,从而体味诗人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寓意深刻的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师生明确:

   

      “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

   

      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一个人

   

  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优秀诗歌的浓厚的欣赏趣味。

   

      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应由学生去联想,允许他们见仁见智。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分析,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作品的基础上,把握诗作的大意。师生明确:

   

      全诗5节。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5节,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3句中的“丑恶”,究竟怎么理解,几十年来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这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应该把‘丑恶’意会为黑暗现实的反面,也就是理解为革命”。(《诗刊》1979年第四期)“丑恶”究竟作何解,应允许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见仁见智。

   

      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

   

      教师板书:

   

                                    死水

   

                            肮脏、污浊的死水(2节)       

   

                            (色彩、光泽上静态描写反语)

   

                凝滞的死水                                毫无希望的死水

   

                、         (腐烂变质的死水(3节)二百

   

                总起(1节)                               总结(5节)

   

  (动态描写)

   

  沉寂的死水(4节)

   

                                (以动衬静)

   

      (三)课后练习。

   

      1.学生完成练习一。

   

        2.写一篇对《死水》内容、写法评析的文字,不少于300字。

   

        [小资料]

   

                                      闻一多的“三美”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心学而且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机构就是这一书一创作。作理率的最好实践。

  [1]

《死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愤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一、 导入  

  (8月17)搜狐网新闻:美能源部司法部策划荒唐闹剧

  李文和案真相大白 8月14日,美国各大媒体都纷纷刊登了美国司法部13日公布的一份厚厚的调查报告,该报告称,闹得沸沸扬扬的李文和间谍案竟是一件冤假错案。报告称,这宗闹剧的始作俑者系美国能源部,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则接受了能源部的误导,没有对能源部的结论进行调查与质疑,就对李文和进行了长达4年的审查,并将其关押了9个月,还对他提出了59项重罪起诉。报告称,在这一事件上能源部和FBI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国自诩为人权卫士。但是种族歧视十分严重。且是历史由来已久。闻一多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于1922年赴美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1925年,诗人心理怀着对祖国炽热的爱和由衷的希冀从美国归来,但黑暗的社会现实却令痛心与捻。于是,他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以艳丽鲜明的语言来刻写丑恶,再以精心刻写的丑恶来加强对现实批判与否定的力度。从那激愤的反语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根据课文注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作者介绍:闻一多 (1899 ~ 1946) 中国诗人,文史学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一多。生于湖北浠水。1912 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发表旧体诗文多篇。 19207 ,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 ,以后连续发表新诗。 1922 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创作、发表了《太阳吟》、《孤雁》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念。1 923 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 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5 年自美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1926 年发表论文《诗的格律》,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 (音节) ,绘画的美 (词藻) ,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诗人。

  1928 年,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收1925 年以后的诗作28首,作品内容更为充实,形式整齐,语言凝练,形成了独具的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秋后,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任教。 1938 年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此时, 他广泛地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体系。  1944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 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云南总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1946 年7月15 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讲演,抨击国民党,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二、写作缘起有 21 。 1922 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不堪外国人的歧视写许多爱国诗篇。 2 1926 年,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民不聊    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的爱和期望,成为本诗的思想根基。于是,他便以艳丽鲜明的语言来刻写丑恶,再以精心刻写的丑恶来加强对现实批判与否定的力度。从那愤激的反语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 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1、 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 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

  《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

  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升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结”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结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四、 阅读第一小节:

  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到极点,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经无可救药了。

  2.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 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提问:

  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

  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

  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小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死水的外在表象和内在本质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传达出诗人“尖锐讽刺”。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然而,青蛙的鼓噪又怎称得上是歌声,那不过是受死水恩赐者的无耻吹捧罢了。

  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

  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明确: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绮及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

  分析: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提示死水华美外表下丑恶的霉变。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⑵、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六、 阅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指导:

  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用肯定而坚决蝗口气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它终究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来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3句中的“丑恶”,究竟怎么理解,几十年来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这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应该把‘丑恶’意会为黑暗现实的反面,也就是理解为革命”。(《诗刊》1979年第四期)“丑恶”究竟作何解,应允许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见仁见智。

  七、 讨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怎样在这首诗中体现的?

  闻一多的“三美”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机构就是这一书一创作。作理率的最好实践。

  《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这些富有色彩感的词藻,绘声绘色,给人以视觉的绘画感;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这首诗中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八、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诗作,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附:板书设计 

  死水

  绝望 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点 吹不起半点漪沦

  及作者的态度 扔 愤激之语

  泼

  铜:翡翠

  铁:桃花

  油腻:罗绮

  二、具体描给死水 霉菌:云霞 绘形

  臭水:绿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声 绘声

  三、照应开头,表达愤激

《死水》教案 篇5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1、 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 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

  1、 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 象征北洋军阀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 阅读第一小节:

  1、 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 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 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 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1、 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 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

  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 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

  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⑵、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六、 阅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指导:

  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并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来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

  七、 讨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怎样在这首诗中体现的?

  明确:这首诗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词藻,绘声绘色,给人以视觉的绘画感;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

  八、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诗作,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附:板书设计 

  死水

  绝望 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点 吹不起半点漪沦

  及作者的态度 扔 愤激之语

  泼

  铜:翡翠

  铁:桃花

  油腻:罗绮

  二、具体描给死水 霉菌:云霞 绘形

  臭水:绿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声 绘声

  三、照应开头,表达愤激

《死水》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体味本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提高学生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2、体会诗歌中“以丑为美”的艺术手法。

  3、反复诵读,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

  4、学习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准备

  1、让学生熟悉了中国现代格律派诗的“三美”诗歌理论主张。

  2、学生预先读读闻一多的诗歌:《色彩》《红烛》《太阳吟》《忆菊》《发现》《一句话》《静夜》。

  3、诗歌朗读带,歌曲《七子之歌》录音带,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闻一多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交流,并且说说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的。

  2、播放《七子之歌》,同学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

  1)导入:闻一多先生虽然离行我们半个多世纪,但是他还活着,他活在他的诗歌里,活在历史书中,活在优美的歌声中,活在我的心中,也活在你们的心中,他永远活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歌,是对他的一种纪念。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精湛的诗歌艺术,更要学习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2)学生集体朗读《忆菊》最后三节,教师朗读《死水》。

  A、让学生谈谈前者与《死水》在诗歌形式和感情色彩上有何异同。二者情感色彩差异极大,前者感情高亢奔放,是在热情讴歌,后者低沉,充满憎恨之情。

  B、探讨“闻一多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从闻一多的经历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中思考。

  3、教师介绍闻一多写《死水》前的经历:闻一多1922年留学美围,在异国他乡受到民族歧视,于是更加魂牵梦绕着自己的祖国。刚才同学们读的《忆菊》就是他这时期的诗篇。闻一多在一个发达国家生活了三年。1925年他归心似箭,于是他一踏上祖国的土地,目睹当时国内的情形——可以说满目疮痍,贫穷落后,混乱不堪,就像《赞美》里描述的那样,再与当时的美国一比,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我们读读他的诗《发现》就知道了。指定一个男生读《发现》,然然让同学们体会一下当时闻一多的心情。闻一多当时的心情是失望、痛苦、悲哀,就好像一腔热血时突然被劈头浇了一身冷水。正是在这种情笼罩下,他看到一个又臭又脏的死水沟,于是灵感迸发,《死水》诞生了。

  4、学生自由朗读《死水》一遍,然后听录音朗读带。讨论这首诗的朗读问题,然后再安排一个学生朗读。总结:朗读好这首诗,还需要具体深入地分析。

  5、结合读诗理解,学生再朗读一遍《死水》。

  1)思考问题:“如果闻一多顺着这个思想感情往下发展,他还能成为民主战士么?但事实是闻一多最终成了名彪炳史册的民主战士。怎样来理解呢?”

  2)探讨《死水》思想情感对立两极的另一极。

  思考、讨论、认识:绝望包含着希望——对崭新、美好的祖国的希望;否定丑恶的现实就是追求美好的未来;极度憎恨腐朽的当时社会正是热爱祖国的强烈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内心并非就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死水里有活火。

  3)读读闻一多在1943年11月写给臧克家的一封信:“我只是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只有少数人跟我很久的朋友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

  提问:“如果说创作《死水》时,闻一多就像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那么什么时候他这座火山爆发了呢?是什么给了他巨大的生命爆发力?”

  联系当时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如火如荼的民主斗争情景、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情景,感受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4)要求同学们带着这些理解再来读一读《死水》,读出死水中的绝望之情,同时也读出死水中的火来;读出极度的憎恶,也读出强烈的热爱来。

  6、小结本课

  7、布置练习:

  1)学生集体背诵这首诗。

  2)对比阅读〈忆菊〉,比较手法和情感的异同,写成300字以上的赏析文字。

《死水》教案 篇7

  《死水》《再别康桥》是新月诗派主要代表诗人闻一多和徐志摩的经典名作。仔细赏读这两首诗,我们能够咀嚼出新月诗派绘画美的丰富意蕴。

  “死水”激起人们的总是肮脏、腥臭、死气沉沉的联想。闻一多题名“死水”作诗,大约也是基于这种普遍的大众的文化心理。不管其诗的真正主旨是什么,“死水”的罪恶、绝望、沉寂、腐朽等象征义不会改变,也就是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可是闻一多在诗中却极力地渲染“死水”美丽的神韵和活泼的灵性: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又被偷洒的花蚊咬破。 

  在这里,翡翠的碧绿、桃花的艳红、罗绮的光亮,云霞的陆离,逼得我们眼花嘹乱,我们也不得不惊叹于这个五彩纷呈的绚丽世界!这也许是在清华接受九年美式教育和留美三年的闻一多在应用西方浪漫主义推崇想象的诗歌美学原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就过:“在通常的意义下,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诗辩》)进行创作实践。闻一多靠着他丰富神奇的想象,创造出诸如晶莹剔透的翡翠、粉嫩灼灼的桃花、皱缬柔滑的罗绮、流丽飘荡的云霞等“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这些意象叠在一起敷陈出一幅美丽无比的图画。这幅图画还挺有灵气的:陶醉其间的“珍珠似的白沫”悠然自得,在努力探寻自我快乐的美妙方式——“小珠一笑变成大珠”;早已垂涎于此的花蚊似乎也不甘寂寞,美美地和得意忘形的白沫做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也分享着数不尽的欢乐。

  一九二六年五月,在《新诗格律》这篇新诗论文中,闻一多开创性地把新诗的绘画美和音乐美、建筑美并列提出,表现了他独特的诗歌美学价值。细品上面这两节诗,《死水》的绘画美也纤毫毕现。闻一多曾把诗歌的“绘画美”简略归结为“词藻美”,显然是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我认为闻一多诗歌的绘画美主要体现在形象的意境美上。闻一多曾鼓励诗人大胆地“跨在幻想的狂姿的翅膀上遨游,然后引嗓高歌”,(《冬夜评论》),其实,这就是在引导诗人努力塑造意象,创造意境。当然,意境美要着色,要勾勒廓线,这或许又是绘画出身的闻一多在有意无意地追求“诗中有画”的古诗遗韵。上面两节诗的色彩美和廓线美(如从“珍珠似的”“大珠”“小珠”等字词中可以体味出)是很明显的,这或者就是闻一多对词藻、对诗歌语言形象的具体要求。

  “死水”美了,活了,还会“死”吗?实质上这个问题很简单,试想,倘若一个脸上堆叠疙瘩,嘴里塞满脏话,走路一摇一摆的低俗女子却突然精心来了个浓妆艳抹、柔声雅语、纤纤细步,你的感觉会怎样呢?是做作?是恶心?还是鄙夷?总之,这样的女子装扮得越美,给人的感觉就会越丑,这就是东施效颦似的美丑辩证法。西方一些进步的艺术家曾经把这种美丑辩证关系引入到艺术创作领域中,出现了像罗丹的《欧米哀》雕塑,波特莱尔题名《恶之花》的诗集等,开辟了艺术表现的新的美学天地。闻一多又把这种美丑辩证法引进到他的新诗领域。他在《冬夜评论》里写道:

  “丑”在艺术上固有相当的地位,但艺术的神技应能使“恐怖”穿上“美”底一切的精致,同时又不失其要质。

  也就是说,可以以美写丑,但丑终究还是丑,把丑写到美的极值,便是丑到极端,对丑的批判力量也就更大。《死水》是以美写丑的典范之作,是闻一多诗歌绘画美另一种特质的具体表现。

  《再别康桥》是一首缠绵悱恻,艳丽动人的抒情诗。不必说那哀而不伤的离情别绪,令人荡气回肠;也不必说那起伏跌宕的韵律节奏,让人琅琅上口;单就那清新明艳的康河晚景,足以使人心驰神往。

  夕阳西沉,余辉给河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媚人的金黄,垂柳依依,仿佛是美艳温柔的新娘娇羞地立在那里,粼粼的波光中荡起了绯红的笑意,“我”似乎就是幸福的新郎了。不禁心头也荡漾起来。

  清清的河水滋润着软泥上的青荇,绿油油的,在康河的柔波里欢快地舞蹈,骄傲地招呼着行人,似乎在宣告它沐浴康河的自由与舒畅。以至于“我”都“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唤起的是人们对七彩生活的遐思;“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燃起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浪漫和激情。

  “金柳”“波光”“青荇”“星辉”等众多色彩明艳的形象,构成的是一幅明丽和谐的画卷。画面是迷人的,回忆就甜蜜,情感便随之热烈而奔放。徐志摩是一个才华横溢、个性飘逸的少有的出色诗人。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很贴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时更是他至爱的艺术追求。诗歌的绘画美也是他很看重的。不过,我觉得《再别康桥》的绘画美比起《死水》来,更多的是表现一种隽永的古典之美。

  徐志摩崇拜自然,放情于山水之间,寄情于草木之中,内心感情的波动与自然变化的规律同一节奏,显示出浑然一体的和谐美。《再别康桥》的绘画美也就始终坚守着自古以来的“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通过前面文字的赏读,我们已经分明感觉到美丽无比的康桥晚景就是诗人对康桥美好眷念之情的外化。另外,《再别康桥》的绘画美还主要表现在对词藻和意象的精心挑选上。这些词藻美和意象美的选用无不打上中国传统美学的烙印。取点“金柳”,就是“柳”“留”谐音相通之美,状依依惜别之情,自古亦然。“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的用喻虽新奇,但也有“翠柳将斜阳,偏照晚妆鲜”(阴铿《侯司空宅咏妓》)的影子。甚至“满载一船星辉”还从宋代词人张孝祥的“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西江月·阻风三峰下》)衍化而来。

  《死水》《再别康桥》都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作,它们的绘画美当然还有更深更广的内涵。限于水平,笔者所述不免挂一漏万,还得请方家斧正。不过我想以此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这两首诗的内在意蕴,如是而已,别无他意。

《死水》教案 篇8

  1、写作背景

  在现代史的发展史上,还有另外一位主将——闻一多。我们可能知道他拍案而起的故事,但另外,对于“新月派”,他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他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格律诗要有三美:音乐美(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美(词造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美感)、建筑美(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他善于运用深沉的理智控制炽热的感情,用整饬的诗体规范丰富的内容。我们不妨用他的诗集《死水》比喻他的创作:“‘死水’下潜伏着火山。”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般看法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望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奠定了本诗的情感根基。

  2、板书设计

  死水丑恶 无可救药 彻底失望

  死水

  翡翠、桃花、罗绮、云霞——静态描写

  绿酒、珍珠(变成、咬破)——动态表现 丽语写丑恶(反讽)

  自吹自擂 无耻吹捧——听觉感受

  愤慨至极 无情诅咒 呼应首节

  3、写作特色

  (1)寄托(隐喻)和象征

  寄托:一沟死水—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鲜明的批判精神

  象征:①美国社会;②北洋政府;③黑暗的中国现实。

  (2)反讽手法的运用

  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出一种反讽的氛围来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美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写得越美,越引人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增强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绘画美的语言色彩

  《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水,但所用的语言却有十分鲜明的色彩。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4、延伸阅读

  《一句话》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死水》教案 篇9

  自读导言

  《死水》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愤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赞美》

  1.根据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沉郁情感,对中华民族觉醒与抗争的由衷赞美。

  2.理解诗中的农夫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该诗意象的雄浑美和沉郁美。

  (解说:诗歌的魅力主要表现为意象美和语言美,把握住这两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自读程序

  1.读课本有关注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2.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并解释。

  3.听读,朗读,默读全诗。

  4.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若干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5.研读,思考,回答(题目请见后面自读思考)。

  6.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7.熟读《赞美》,背诵《死水》。

  (解说:这两首诗尤其是《赞美》理解难度很大,因此,必须设计一系列思考题来帮助学生想像推理,逐步分析理解。掌握时代背景和作者简况也很重要,是理解诗作的一把钥匙。)

  自读点拨

  《死水》

  一、重点难点分析

  1.第四节为全诗的重点,对全诗内容进行总汇。“这里断不是美的存在”是对“死水”本质上的批判;“让给丑恶来开垦”是对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种种情景的总括;“造出个什么世界”是对旧中国的诅咒,集中表达了他的愤激之情。

  2.反讽手法。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诗中加速“死水”的腐烂后出现了一些“奇怪”景象,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这些怪异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现实社会的无情嘲笑和讽刺。好像一个丑人却戴上美丽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态,嗲声嗲气,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个“鬼”再生。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种种伎俩的揭露。

  二、表现手法解说

  1.艺术构思独具匠心。不说变“丑”为“美”,而说让“丑”更“丑”,“丑”至灭亡,再造新“美”,从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激之情和对新社会的热望。

  2.反讽手法。

  3.具有音律美。当时闻一多等人倡导“现代格律诗”,要求每行字数一样,音步也一样,如第1、2句,“我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读起来自有一种整齐的音律美。

  《赞美》

  一、重点难点分析

  1.全诗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意象纷纭而含蓄,给理解带来许多困难。但是只要紧扣民族的悠长历史、浴血的艰难年代和人民苦难而充满希望的生活斗争这三点,并结合全诗哀歌式的艺术风格来分析这些意象,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体察到它的内蕴。

  2.从表面上看,每节诗最后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关键句)与前面的内容似乎联系不紧,但只要细加分析,便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第二部分,写到了一位农夫的觉醒和勇敢斗争,他以必死的决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义大勇正是整个民族已经觉醒并付诸行动的必然结果。

  3.对少数意象比较晦涩的难句,我们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确,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当时身处国民党统治区,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倾向表达清楚。

  二、表现手法解说

  1.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穆旦的诗风基本上是雪莱式的抒情格调,又揉杂某些现代派诗歌的因子。”他的诗风“徐缓、整饬、押韵。情调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他的这一诗风,从他译雪莱、拜伦,似也可以得到印证”(引自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出版的《穆旦诗集》说明)。《赞美》一诗也鲜明体现了他的风格和情调。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横越时空,缤纷多彩,内蕴深远,气势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调,故全诗拥有雄浑美和沉郁美。

  3.诗中广泛地运用了排比、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竟象的表现力。

  (解说:诗歌由于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意象艺术,所以依据时代背景来解读就十分必要;还要善于抓住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句来居高临下,复杂意象的解读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读思考

  《死水》

  1.依据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说说“死水”象征了什么?

  2.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三个部分。

  3.“死水”的形象有两层,一是其本来面目,二是添加脏物后更加腐烂的面目,请在书上作出标志。

  4.第一节中的“不如”“爽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你的剩菜残羹”?

  5.第二、三、四节描绘的种种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可用诗中哪一句话来概括?

  6.“让丑恶来开垦”中的“丑恶”指什么?

  7.“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望?

  8.“反讽”手法在诗歌中的第二、三、四节中得到了具体表现,请画出有关词句。

  9.第五节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10.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哪一句话跟本诗作者的感情有相似之处?

  11.比较《死水》与《一句话》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2.课外阅读闻一多的诗集《红烛》和《死水》。

  13.背诵全诗。

  第一节:

  1.“走不尽……”“数不尽……”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特点?

  2.“说不尽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点?

  3.“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对整节诗的一个诠释,请加以具体说明。

  第二、第三节:

  5.本部分诗中出现了一位农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样一个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样一个人?他坚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该怎样理解?

  8.第三节中前八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它们对农夫来说,意味着什么?

  9.“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在他的身上痛哭吧”这些诗也暗示了“农夫”怎样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农夫怎样的感情?

  第四节:

  10.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我”为什么要“站在路上踟蹰”?

  11.前三节诗结尾都用“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第四节诗却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为什么要变化?

  答诗:

  12.诗中的“我”可以指代什么?农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象征了什么?

  13. 该诗题为《赞美》,作者要赞美什么?

  14.该诗用了大量的铺陈、排比、反复和长句,请各举出一例,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15.课外阅读《穆旦诗集》。

  16.拿此诗与艾青的长诗《向太阳》和田间的长诗《给战斗者》比较,说出它们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7.有感情地表演朗读。

  (解说:这两首诗尤其是《赞美》难度很大,为此,必须设计较详细的思考题来帮助学生想像、揣摩、分析、掌握。又由于学生对两位作者(尤其是穆旦)和时代背景比较生疏,所以要作必要介绍,而且可结合阅读他们的其他作品和艾青、田间的同题材作品,从而加深理解。)

  参考答案

  《死水》

  1、“死水”象征了当时腐烂的旧中国。2、略3、一是1、2两句,二是3~12句。4、愤激之情。希望它“丑”上加“丑”,加速灭亡。5、丑陋不堪,污臭至极。“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6、指当时的反动统治者。7、期望旧中国加速灭亡。8、略9、归纳概括全诗内容。10、略11、思想上:①同:激烈的情感;②异:《一》从正面写;《死》从反面写。艺术上:①同:构思新颖;新格律;②异:《死》用了反讽手法,较含蓄。

  《赞美》

  1、描绘了中华民族辽阔的土地、人民艰难的生活和悠久的历史。给人的印象是即开阔又压抑。2、指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充满灾难、忍受、对自由幸福的渴望。3、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历史、生活持有的强烈的责任感和爱。4、略5、受苦受难,不断失望,忍辱负重。义无反顾地投身民族解放的事业,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强不屈。6、因为民族的觉醒和抗争意味着苦难时代将会结束。7、略8、描绘了妇女儿童饥饿、悲哀、恐惧的生存状态。解救他们,是农夫们义不容辞的责任。9、有可能牺牲。作者为他的义无反顾感到既无助又担心,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10、描绘了民族绵长的苦难和痛苦的期待。“踟蹰”是因为历史的负担太重。11、第三节作者思考民族、历史、生活和人民,得出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结论。第四节作者的思绪回到了痛苦凄凉的现实,然而又有了前面的认识,故而又大声呼唤,尽管有太多的“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12、“我”是抒情主人公,可以借代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代言人。农夫象征着已经觉醒正在浴血奋战的广大中国人民。13、略14、一咏三叹,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设计者:刘人云)

  [1]

《死水》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有关知识;2.初步学习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3.了解现代诗的基本流派及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再别康桥》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2.《死水》的象征意义;3.《赞美》一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学习了两首古典诗词之后,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几首现代诗歌。(板书标题)

  二、检查预习:

  1、注音:荇 篙 溯 斓 笙 漪 羹 绮 酵 佝偻

  嚣 圮 踟蹰

  2、辨析组词:蒿、篙、稿、槁、缟。 谰、澜、斓。 圯、圯。 踟、踌。箫、萧、潇踟蹰和踌躇

  3、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试读这三首诗。

  三、教师名确: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再别康桥》(板书)。然后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 序,浙江海宁人。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1918—1922年先后在美国、英国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他一生留下4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徐志摩是个个性主义者。他有“单纯的信仰”,信仰个性绝对自由的理想,他为理想奋斗,一生都在追求爱与美,追求个性的表现,向往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但是,当时中国社会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阶级斗争日益尖锐,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也好,超阶级的人性和自由也好与时代潮流是相悖的,最后徐志摩“流入颓废的怀疑”之中。这四部诗集真实地记录了他由“单纯的信仰”逐步变为“颓废的怀疑”的过程。

  写作背景:康桥,现通译“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1920年9月离开美国到达英国,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做旁听生学习政治,于1922年8月下旬离英返国。1928年秋,徐志摩再到英国,重访剑桥大学,于同年11月6日回国途中在轮船上作《再别康桥》这首诗。

  四、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划出诗歌中的意象,

  五、提问:

  1、这首诗歌有哪些意象?

  明确:有“云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辉”“夏虫”等意象。

  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些意象都是远高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自然景物,避开了人间烟火,给人一种清新感。

  3、这些意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联系诗歌标题分析,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是抓住一个“别”字。因此,作者运用这些意象,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离别气氛;同时,再联系正文中“作别”“不带走”这样的词语分析,可以肯定,作者在这些意象中寄托了对康桥深深的依恋和惜别之情。(这个过程,正是把握这首诗的主旨的方法)

  六、诗意分析:

  全诗共八节,几乎每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这就是《再别康桥》的“画面美”。画面美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着浮藻的清潭等。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诗人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的体验等。本诗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音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难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受。但相似并非相同,“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变成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轻轻地招手”,是向彩云告别;“挥一挥衣袖”似乎是“彩云”依依不舍,拽住了“我”的衣袖,“我”不得不挥之而去。首节写“彩云”告别,尾节斩钉截铁地宣告“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诗人个人的自由天性,诗意又深了一层。

  七、提问:怎样理解《再别康桥》一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即艺术特点)

  [解析]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告别对象由人间转向天空的云彩,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其次,诗人为别离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见机器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特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给人一种清新感。

  八、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第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看到臭水沟里的一沟污水、死水时,你会想到什么?你能把它写成诗来讽刺一种社会现象吗?1925年,著名的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就以“死水”为题,写了一首诗歌《死水》(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曾参加新月社,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1946年7月15日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他的诗风沉郁凝重,语言绚丽精炼,对仗工整,为开创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格律诗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同时还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主张,曾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作品有诗集《死水》、《红烛》。

  三、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描写“死水”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提问:

  1、诗人是怎么描写“死水”的?

  明确: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绮”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绮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华美的外表下面是污秽的罪恶。

  2、诗人为什么把“死水”描写得如此美丽?

  明确:这是一种“反讽”手法。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一诗中的“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

  明确:一般研究认为,这首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因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象征意义:(1)从其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此诗后面所署创作时间是1925年4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准备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的闻一多有两个突出的情绪,一是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因此,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

  《死水》正是这种情绪的反映。“死水”不正是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的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吗?(2)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死水》虽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但到了1926年月月已身在北京的决一多先生,才特意拿它出来发表,是有其新的做含意的。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满腔痛恨。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3)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1928年,他编成了他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把封面设计成通盘的黑纸,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死水”正是黑暗的中国现实的象征,这样,从《死水》一诗到《死水》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五、关于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是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新月诗派分前后两期,前期以1926年4月创刊的《晨报•诗镌》为阵地,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刘梦苇、饶孟侃等;这是一个在胡适为代表的写实派白话和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派自由诗创作处于衰退、停滞状态下,涌现而出,致力于提高新诗艺、潜心于探索新格律的诗歌流派。本派诗人以“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作为诗艺目标,各自又能腾挪变化,斟酌创新,创作出大量内容与形式臻于双美的诗作,对新诗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其中闻一多、徐志摩的作用尤为突出。

  六、作业 :

  1、徐志摩是中国资产阶级文学流派“ ”的代表诗人,著有诗集《 》、

  《 》、《 》等。

  2、闻一多,现代诗人,作为“ ”诗派的领袖和一代宗师,第一本诗集是《 》,第二本诗集是《 》,较第一部在艺术上更为成熟。

  3、课后练习一第2小题。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新诗中的新格律诗,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再来学习一首新诗中的自由诗《赞美》(板书课题及作者)。

  说明概念:新诗是指“新文化”运动后出现的白话诗,包括新格律诗和自由诗。新格律诗以闻一多和徐志摩为代表,主张新诗的格律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的“三美”主张。自由诗则不讲究格律的要求,形式较为自由,只讲究思想内容的表达,不注重语言形式的整齐和韵律。

  二、简介作者:

  穆旦(1918——1977),原籍浙江海宁,生于天津。本名查良铮,笔名梁真。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开始习诗。1935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战爆发后,随校迁长沙又转昆明。1940年西南联大毕业、留校。1949年赴美国,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副教授。著有诗集《探险者》(1945)、《穆旦诗集》(1947)、《旗》(1948)等。他是40年代我国“九叶诗派”(这是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的一个流派)诗人中最具有现代诗风的一位。写有《赞美》、《诗八首》等有影响的诗篇。

  三、写作背景:

  四、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领会诗人感情。

  五、简析: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此诗虽以“赞美”为题,但描写的重点却是祖国的苦难现实和悲怆历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民族的忧虑之情。在诗人笔下,祖国“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许多孩子期待着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在路旁仍是一样的“不可知的恐惧”。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的心在流血,在为祖国的贫穷、落后、凄凉、萧条而痛心,为祖国人民的苦难生活而悲伤,并“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而忧虑。但是,诗人没有因此而沉沦,也不希望人民因此而沉沦,他让读者从诗中看到了希望,他带着鼓励和期盼再三咏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在这带血的呼喊里,昭示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力量。这才是“赞美”的根源之所在。

  2、诗题为《赞美》,作者究竟要赞美什么?

  明确:全诗尽管流露了低沉悲怆的情调,但贯穿全诗的是一种强烈的爱。作者从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从佝偻的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时代的闪光,民族的转机。诗人把希望寄托在舍家保国、义无反顾的农夫身上,他是单个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坚定信念。是对民族生存力的讴歌和赞美。

  3、阅读诗歌第二节,完成下列问题:

  (1)“一个农夫”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既是单个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我们整个中华民族。

  (2)从“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到下面的“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表现了“他”怎样的变化?一个“只”字在句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表现了“他”的觉醒。“只”表现了“他”还只限于“关注”的阶段。

  (3)“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这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意念?

  [明确]:“他”是一个正在觉醒中的“我”,而“自己”则是一个“麻木无知”的“我”

  而这个“麻木无知”的“我”正在走向“死亡”。

  (4)“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明确]:因为“他”必须是强大的,“他”承担着实现“希望”的责任。

  4、诗中每一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有怎样的意味?

  [明确]:从修辞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反复。尽管诗人为祖国人民的苦难生活而而悲伤,但诗人没有因此而沉沦,也不希望人民因此而沉沦,他用“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作结,就是让读者从诗中看到希望,在这带血的呼喊里,昭示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力量,表达了对时代的闪光、民族的转机的坚定信念,是对民族生存力的讴歌和赞美。

  六、布置作业 :

  课后练习三。

  [1]

《死水》教案 篇11

  死    水

  闻一多

  [教学目标 ]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二)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三)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一)《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

  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升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结”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结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二)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结及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

  分析: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纸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是如何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分析: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请“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吟诵作品。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师生明确: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全诗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反复吟诵,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自可领悟。

  2.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创造出各自心中的诗的意境。

  教师可选择一条臭水沟、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及三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等幻灯或录像,让学生结合不同的画面吟诵作品,从而体味诗人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寓意深刻的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师生明确:

  “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

  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一个人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优秀诗歌的浓厚的欣赏趣味。

  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应由学生去联想,允许他们见仁见智。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分析,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作品的基础上,把握诗作的大意。师生明确:

  全诗5节。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5节,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3句中的“丑恶”,究竟怎么理解,几十年来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这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应该把‘丑恶’意会为黑暗现实的反面,也就是理解为革命”。(《诗刊》1979年第四期)“丑恶”究竟作何解,应允许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见仁见智。

  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

  教师板书:

  死水

  肮脏、污浊的死水(2节)

  (色彩、光泽上静态描写反语)

  凝滞的死水 毫无希望的死水

  (腐烂变质的死水(3节)

  总起(1节) 总结(5节)

  (动态描写)

  沉寂的死水(4节)

  (以动衬静)

  (三)课后练习。

  1.学生完成练习一。

  2.写一篇对《死水》内容、写法评析的文字,不少于300字。

  [小资料]

  闻一多的“三美”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心学而且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机构就是这一书一创作。作理率的最好实践。

《死水》教案 篇12

  自读导言

  《死水》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愤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赞美》

  1.根据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沉郁情感,对中华民族觉醒与抗争的由衷赞美。

  2.理解诗中的农夫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该诗意象的雄浑美和沉郁美。

  (解说:诗歌的魅力主要表现为意象美和语言美,把握住这两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自读程序

  1.读课本有关注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2.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并解释。

  3.听读,朗读,默读全诗。

  4.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若干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5.研读,思考,回答(题目请见后面自读思考)。

  6.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7.熟读《赞美》,背诵《死水》。

  (解说:这两首诗尤其是《赞美》理解难度很大,因此,必须设计一系列思考题来帮助学生想像推理,逐步分析理解。掌握时代背景和作者简况也很重要,是理解诗作的一把钥匙。)

  自读点拨

  《死水》

  一、重点难点分析

  1.第四节为全诗的重点,对全诗内容进行总汇。“这里断不是美的存在”是对“死水”本质上的批判;“让给丑恶来开垦”是对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种种情景的总括;“造出个什么世界”是对旧中国的诅咒,集中表达了他的愤激之情。

  2.反讽手法。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诗中加速“死水”的腐烂后出现了一些“奇怪”景象,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这些怪异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现实社会的无情嘲笑和讽刺。好像一个丑人却戴上美丽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态,嗲声嗲气,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个“鬼”再生。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种种伎俩的揭露。

  二、表现手法解说

  1.艺术构思独具匠心。不说变“丑”为“美”,而说让“丑”更“丑”,“丑”至灭亡,再造新“美”,从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激之情和对新社会的热望。

  2.反讽手法。

  3.具有音律美。当时闻一多等人倡导“现代格律诗”,要求每行字数一样,音步也一样,如第1、2句,“我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读起来自有一种整齐的音律美。

  《赞美》

  一、重点难点分析

  1.全诗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意象纷纭而含蓄,给理解带来许多困难。但是只要紧扣民族的悠长历史、浴血的艰难年代和人民苦难而充满希望的生活斗争这三点,并结合全诗哀歌式的艺术风格来分析这些意象,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体察到它的内蕴。

  2.从表面上看,每节诗最后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关键句)与前面的内容似乎联系不紧,但只要细加分析,便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第二部分,写到了一位农夫的觉醒和勇敢斗争,他以必死的决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义大勇正是整个民族已经觉醒并付诸行动的必然结果。

  3.对少数意象比较晦涩的难句,我们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确,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当时身处国民党统治区,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倾向表达清楚。

  二、表现手法解说

  1.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穆旦的诗风基本上是雪莱式的抒情格调,又揉杂某些现代派诗歌的因子。”他的诗风“徐缓、整饬、押韵。情调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他的这一诗风,从他译雪莱、拜伦,似也可以得到印证”(引自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出版的《穆旦诗集》说明)。《赞美》一诗也鲜明体现了他的风格和情调。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横越时空,缤纷多彩,内蕴深远,气势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调,故全诗拥有雄浑美和沉郁美。

  3.诗中广泛地运用了排比、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竟象的表现力。

  (解说:诗歌由于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意象艺术,所以依据时代背景来解读就十分必要;还要善于抓住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句来居高临下,复杂意象的解读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读思考

  《死水》

  1.依据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说说“死水”象征了什么?

  2.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三个部分。

  3.“死水”的形象有两层,一是其本来面目,二是添加脏物后更加腐烂的面目,请在书上作出标志。

  4.第一节中的“不如”“爽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你的剩菜残羹”?

  5.第二、三、四节描绘的种种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可用诗中哪一句话来概括?

  6.“让丑恶来开垦”中的“丑恶”指什么?

  7.“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望?

  8.“反讽”手法在诗歌中的第二、三、四节中得到了具体表现,请画出有关词句。

  9.第五节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10.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哪一句话跟本诗作者的感情有相似之处?

  11.比较《死水》与《一句话》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2.课外阅读闻一多的诗集《红烛》和《死水》。

  13.背诵全诗。

  第一节:

  1.“走不尽……”“数不尽……”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特点?

  2.“说不尽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点?

  3.“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对整节诗的一个诠释,请加以具体说明。

  第二、第三节:

  5.本部分诗中出现了一位农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样一个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样一个人?他坚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该怎样理解?

  8.第三节中前八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它们对农夫来说,意味着什么?

  9.“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在他的身上痛哭吧”这些诗也暗示了“农夫”怎样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农夫怎样的感情?

  第四节:

  10.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我”为什么要“站在路上踟蹰”?

  11.前三节诗结尾都用“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第四节诗却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为什么要变化?

  答诗:

  12.诗中的“我”可以指代什么?农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象征了什么?

  13. 该诗题为《赞美》,作者要赞美什么?

  14.该诗用了大量的铺陈、排比、反复和长句,请各举出一例,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15.课外阅读《穆旦诗集》。

  16.拿此诗与艾青的长诗《向太阳》和田间的长诗《给战斗者》比较,说出它们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7.有感情地表演朗读。

  (解说:这两首诗尤其是《赞美》难度很大,为此,必须设计较详细的思考题来帮助学生想像、揣摩、分析、掌握。又由于学生对两位作者(尤其是穆旦)和时代背景比较生疏,所以要作必要介绍,而且可结合阅读他们的其他作品和艾青、田间的同题材作品,从而加深理解。)

  参考答案

  《死水》

  1、“死水”象征了当时腐烂的旧中国。2、略3、一是1、2两句,二是3~12句。4、愤激之情。希望它“丑”上加“丑”,加速灭亡。5、丑陋不堪,污臭至极。“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6、指当时的反动统治者。7、期望旧中国加速灭亡。8、略9、归纳概括全诗内容。10、略11、思想上:①同:激烈的情感;②异:《一》从正面写;《死》从反面写。艺术上:①同:构思新颖;新格律;②异:《死》用了反讽手法,较含蓄。

  《赞美》

  1、描绘了中华民族辽阔的土地、人民艰难的生活和悠久的历史。给人的印象是即开阔又压抑。2、指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充满灾难、忍受、对自由幸福的渴望。3、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历史、生活持有的强烈的责任感和爱。4、略5、受苦受难,不断失望,忍辱负重。义无反顾地投身民族解放的事业,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强不屈。6、因为民族的觉醒和抗争意味着苦难时代将会结束。7、略8、描绘了妇女儿童饥饿、悲哀、恐惧的生存状态。解救他们,是农夫们义不容辞的责任。9、有可能牺牲。作者为他的义无反顾感到既无助又担心,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10、描绘了民族绵长的苦难和痛苦的期待。“踟蹰”是因为历史的负担太重。11、第三节作者思考民族、历史、生活和人民,得出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结论。第四节作者的思绪回到了痛苦凄凉的现实,然而又有了前面的认识,故而又大声呼唤,尽管有太多的“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12、“我”是抒情主人公,可以借代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代言人。农夫象征着已经觉醒正在浴血奋战的广大中国人民。13、略14、一咏三叹,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设计者:刘人云) 

《死水》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2、鉴赏《死水》感情深沉、象征丰富和格律讲究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并理解《死水》中绘画美的语言色彩。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和反讽手法。

  教学方法

  点拨---诵读---揣摩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陆游在《观书有感》一诗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小小的池塘之所以清新可爱,全因为有源头不断地为它注入新的活力。大家设想一下,假如这个小池变成了一潭死水,那将会如何?

  学生回答。

  《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我们来看看诗人闻一多笔下的《死水》面目。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思考:

  1、臭水沟里有些什么?

  提示:破铜烂铁,剩菜残羹,油腻霉菌,污水白沫,花蚊青蛙等丑恶事物。

  2、那么诗人用什么语言来表现这些物象呢?从哪些感觉角度着手刻划死水的特点呢?

  提示: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

  第二节:用视觉写死水之脏。“翡翠”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绣,“罗绮”是油腻的光泽,“云霞”是霉菌的色彩。 -------正面描写

  第三节:主要用嗅觉写死水之臭,写死水发酵时的情景:“死水如酒,臭气熏天。泡沫如珠,乱蚊成群。” -------动态描写

  第四节:主要用听觉写死水之死寂。青蛙的鸣叫是一种衬托,着重写死水中的蛙鸣,让人感受到死一般的寂静。 ------- 以动衬静

  铜--绿成翡翠 铁--绣出桃花 油腻--织出罗绮 /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霉菌--蒸出云霞 死水--酵成绿酒, 白沫--如同珍珠 / 一沟绝望的死水

  3、再读二到四节,感受作者以美辞来写丑物的表达效果。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结及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

  提示:桃花、翡翠、罗绮、彩霞、珍珠、绿酒等给人的印象原本是华美高贵、温润鲜艳,但在这里读者却一点都感受不到,反而令人恶心。诗人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用一些形容美的词语来表现丑恶,从而使丑显得更丑,这种方法叫“反讽”。/ 深度分析: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纸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4、诗人对这一沟“死水”的态度如何?

  提示:彻底绝望,深恶痛绝。“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对死水的存在充满了愤激,期待它的早日毁灭。“绝望”里才有希望。

  三、结合时代背景,再读领会死水的象征意义。

  作者如此憎恶的“死水”肯定不仅仅是路旁的一个臭水沟,而是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现在我们了解一下诗人闻一多创作、发表、出版《死水》的有关情况,看看“死水”到底象征着怎样的社会现实。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死水》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8日,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发生。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四、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探究诗人的深层情感。

  1、从表面上看,把祖国比作一潭死水,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感?

  点拨:厌恶、愤怒、伤心、绝望。

  2、哀莫大于心灵,对祖国最深刻的厌恶和否定是远离祖国,或是游戏人生。让我们调出记忆中的闻一多档案,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学过的闻一多的作品,你学过他的哪些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情感?

  《一句话》:对人民团结抗战的坚定信念,对中国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

  《七子之歌》: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对回归祖国热烈向往

  3、由此看来,厌恶、失望只是愤激之辞,是理想中美丽的祖国形象在现实面前碰壁后产生的一种过激情绪。而隐藏在揭露丑恶的背后,是对祖国无比强烈的眷恋之情和为祖国利益而献身的决心。

  五、本诗不仅思想感情值得品味,作为新月派主将的代表诗作,本诗的艺术特色也值得称道。

  1、《死水》是如何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分析: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请“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2、分析本诗其它特点

  点拨: 构思之新颖精巧、虚实相映,其语言典雅富丽,善用象征。(反讽-反衬、以动衬静)

  【板书设计】

  死 水 闻一多

  以美衬丑 一湾死水----------------→ 社会现实

  (脏、臭、寂)象征 (绝望、厌恶、憎恨)

《死水》教案 篇14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1、 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 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

  1、 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 象征北洋军阀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 阅读第一小节:

  1、 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 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 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 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1、 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 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

  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 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

  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⑵、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六、 阅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指导:

  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并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来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

  七、 讨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怎样在这首诗中体现的?

  明确:这首诗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词藻,绘声绘色,给人以视觉的绘画感;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

  八、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诗作,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附:板书设计 

  死水

  绝望 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点 吹不起半点漪沦

  及作者的态度 扔 愤激之语

  泼

  铜:翡翠

  铁:桃花

  油腻:罗绮

  二、具体描给死水 霉菌:云霞 绘形

  臭水:绿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声 绘声

  三、照应开头,表达愤激

《死水》教案 篇15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来感知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

  1、 诵读提示: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 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

  1、 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 象征北洋军阀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 阅读第一小节:

  1、 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 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 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 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1、 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 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

  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 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

  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⑵、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六、 阅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指导:

  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并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来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

  七、 讨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怎样在这首诗中体现的?

  明确:这首诗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词藻,绘声绘色,给人以视觉的绘画感;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

  八、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诗作,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附:板书设计 

  死水

  绝望 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点 吹不起半点漪沦

  及作者的态度 扔 愤激之语

  泼

  铜:翡翠

  铁:桃花

  油腻:罗绮

  二、具体描给死水 霉菌:云霞 绘形

  臭水:绿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声 绘声

  三、照应开头,表达愤激

《死水》教案 篇16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来感知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

  1、 诵读提示: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 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

  1、 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 象征北洋军阀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 阅读第一小节:

  1、 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 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 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 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1、 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 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

  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 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

  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⑵、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六、 阅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指导:

  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并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来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

  七、 讨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怎样在这首诗中体现的?

  明确:这首诗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词藻,绘声绘色,给人以视觉的绘画感;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

  八、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诗作,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附:板书设计 

  死水

  绝望 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点 吹不起半点漪沦

  及作者的态度 扔 愤激之语

  泼

  铜:翡翠

  铁:桃花

  油腻:罗绮

  二、具体描给死水 霉菌:云霞 绘形

  臭水:绿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声 绘声

  三、照应开头,表达愤激

《死水》教案相关文章:

《死水》教案

《死水》《赞美》教案

《死水》《赞美》教学设计

《死水》教学设计

闻一多《死水》原文(优质十三篇)

[推荐]《死水》教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死水》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