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京洛风流 点赞 分享
勾股定理

微信扫码分享

勾股定理(通用13篇)

勾股定理 篇1

  18.1          勾股定理(1课时)教学案例

  南漳县肖堰中学  尹世强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数学思想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解决问题

  1.       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       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情感态度

  1.       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       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重点

  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

  用赵爽证法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欣赏图片,了解历史

  活动2  探索勾股定理

  活动3  证明勾股定理

  活动4  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对赵爽弦图的了解,激发起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兴趣。

  观察、分析方砖图和方格图,得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剪拼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激发探索精神。

  回顾、反思、交流、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XX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这个图案是本届大会的会徽。

  (1)你见过这个图案吗?

  (2)你知道为什么把这个图案作为这次大会的会徽吗?

  教师出示大会照片及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见解。

  教师补充说明:这个图案被称为“赵爽弦图”。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是否提起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历史的兴趣。(2)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程度。

  从实际生活入手,提出“赵爽弦图”,为学生探索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2]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XX年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种特性。

  (1)观察方砖图,你能有什么发现吗?

  (2)图中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

  教师出示方砖图并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分组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教师要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正方形的面积。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2)学生能否计算出各个正方形的面积。

  (3)学生能否将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索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对方法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让学生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从交流中获益。

  [活动3]

  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具有这样的性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吗?

  (1)你能计算方格图里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吗?

  (2)通过对面积的计算,你能说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吗?

  (3)通过方砖图和方格图的观察和计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发表意见。

  师生共同总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

  通过对大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灵活的计算方法。

  历经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大胆设想的能力。

  [活动4]

  我们猜想的命题是否成立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一个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到目前为止,对这个命题的证明方法已有几百种之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证明方法。

  (1)把边长分别为a、b的两个正方形并在一起,你能通过剪、拼,把它拼成赵爽弦图吗?

  (2)面积分别怎样表示?它们有什么关系?

  (3)现在你知道XX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为什么用赵爽弦图作会徽吗?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剪拼。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帮助、指导学生完成拼图活动。

  学生展示分割、拼接过程。

  教师展示多媒体拼接过程。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拼接活动。

  (2)学生能否合理进行分割。

  (3)学生能否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学生是否有民族自豪感?

  通过拼图活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通过拼图活动,使学生对定理的理解更加深刻,体会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通过多媒体展示拼图过程,使学困生也能感受拼图的全过程,加深理解。

  通过对会徽问题的回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4]探究

  问题1

  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宽2.2m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1m

  2m

  d

  c

  b

  a

  (1)横着、竖着能否通过?为什么?

  (2)还可以尝试怎样过?

  问题2

  如图,一个3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2.5m,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m吗?

  o

  d

  c

  b

  a

  教师提出问题1,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当确定横着、竖着都不能通过时,得出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从中抽象出rt△abc,并求出斜边ac。

  教师提出问题2,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回答:

  要求梯子底端是否也外移0.5米,就是求bd的长,而bd=od-ob,只需先求出od、ob的长即可,于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了直角三角形问题。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结合问题1训练学生用文字语言表达数学过程的能力;

  (2)学生能否准确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几何模型;

  (3)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运用勾股定理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和应用,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

  [活动5]

  小结:

  (1)勾股定理研究的是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2)本节课经历了从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然后发现定理,再到探索定理,最后学会验证定理及应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布置作业:

  1、第76页 第1、2题;

  2、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学生谈体会。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学生是否能从不同方面谈感受;

  (3)学生是否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探索科学奥谜的精神是否得到了培养。

  第2题作业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完成。

  通过小结为学生创设交流的空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既引导学生从面积的角度理解勾股定理,又从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学生对课堂整体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收获的喜悦。

  让学生课外继续研究,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说明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提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它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在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课经历了从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然后发现定理,再到探索定理,最后学会验证定理及应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亲身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与验证过程,力争由传统的数学课程向实验课程的转变。

  本节课从知识方法、能力与素质的层面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探索与验证活动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对探索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本节课运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师生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或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勾股定理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

  (2)学会利用进行计算、证明与作图;

  (3)了解有关的历史.

  2、能力目标:

  (1)在定理的证明中培养学生的拼图能力;

  (2)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有关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有关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问题:(投影显示)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除了满足一般关系外,还有另外的特殊关系吗?

  2、定理的获得

  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问题表述出来.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的平方

  强调说明:

  (1)勾――最短的边、股――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

  (2)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待定)

  学习完一个重要知识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机会,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

  3、定理的证明方法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三:“总统”法.如图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以上证明方法都由学生先分组讨论获得,教师只做指导.最后总结说明

  4、定理与逆定理的应用

  例1 已知:如图,在△ABC中,∠ACB= ,AB=5cm,BC=3cm,CD⊥AB于D,求CD的长.

  解:∵△ABC是直角三角形,AB=5,BC=3,由有

  ∴ ∠2=∠C

  又

  ∴

  ∴CD的长是2.4cm

  例2 如图,△ABC中,AB=AC,∠BAC= ,D是BC上任一点,

  求证:

  证法一:过点A作AE⊥BC于E

  则在Rt△ADE中,

  又∵AB=AC,∠BAC=

  ∴AE=BE=CE

  即

  证法二:过点D作DE⊥AB于E, DF⊥AC于F

  则DE∥AC,DF∥AB

  又∵AB=AC,∠BAC=

  ∴EB=ED,FD=FC=AE

  在Rt△EBD和Rt△FDC中

  在Rt△AED中,

  ∴

  第 1 2 页  

勾股定理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

  (2)学会利用进行计算、证明与作图;

  (3)了解有关的历史.

  2、能力目标:

  (1)在定理的证明中培养学生的拼图能力;

  (2)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有关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有关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问题:(投影显示)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除了满足一般关系外,还有另外的特殊关系吗?

  2、定理的获得

  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问题表述出来.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的平方

  强调说明:

  (1)勾――最短的边、股――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

  (2)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待定)

  学习完一个重要知识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机会,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

  3、定理的证明方法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三:“总统”法.如图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以上证明方法都由学生先分组讨论获得,教师只做指导.最后总结说明

  4、定理与逆定理的应用

  例1 已知:如图,在△ABC中,∠ACB= ,AB=5cm,BC=3cm,CD⊥AB于D,求CD的长.

  解:∵△ABC是直角三角形,AB=5,BC=3,由有

  ∴ ∠2=∠C

  又

  ∴

  ∴CD的长是2.4cm

  例2 如图,△ABC中,AB=AC,∠BAC= ,D是BC上任一点,

  求证:

  证法一:过点A作AE⊥BC于E

  则在Rt△ADE中,

  又∵AB=AC,∠BAC=

  ∴AE=BE=CE

  即

  证法二:过点D作DE⊥AB于E, DF⊥AC于F

  则DE∥AC,DF∥AB

  又∵AB=AC,∠BAC=

  ∴EB=ED,FD=FC=AE

  在Rt△EBD和Rt△FDC中

  在Rt△AED中,

  ∴

  例3 设

  求证:

  证明:构造一个边长 的矩形ABCD,如图

  在Rt△ABE中

  在Rt△BCF中

  在Rt△DEF中

  在△BEF中,BE+EF>BF

  即

  例4 国家电力总公司为了改善农村用电电费过高的现状,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农村进行电网改造,某村六组有四个村庄A、B、C、D正好位于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现计划在四个村庄联合架设一条线路,他们设计了四种架设方案,如图实线部分.请你帮助计算一下,哪种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解:不妨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图1、图2中的总线路长分别为

  AD+AB+BC=3,AB+BC+CD=3

  图3中,在Rt△DGF中

  同理

  ∴图3中的路线长为

  图4中,延长EF交BC于H,则FH⊥BC,BH=CH

  由∠FBH= 及得:

  EA=ED=FB=FC=

  ∴EF=1-2FH=1-

  ∴此图中总线路的长为4EA+EF=

  ∵3>2.828>2.732

  ∴图4的连接线路最短,即图4的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5、课堂小结:

  (1)的内容

  (2)的作用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6、布置作业 :

  a、书面作业 P130#1、2、3

  b、上交作业 P132#1、3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据气象观测,距沿海某城市A的正南方向220千米B处有一台风中心,其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0千米,风力就会减弱一级,该台风中心现正以15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 方向往C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走过四级,则称为受台风影响

  (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这交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

  (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持续时间有多少?

  (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

  解:(1)由点A作AD⊥BC于D,

  则AD就为城市A距台风中心的最短距离

  在Rt△ABD中,∠B=,AB=220

  ∴

  由题意知,当A点距台风(12-4)20=160(千米)时,将会受到台风影响.

  故该城市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

  (2)由题意知,当A点距台风中心不超过60千米时,

  将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则AE=AF=160.当台风中心从E到F处时,

  该城市都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

  由得

  ∴EF=2DE=

  因为这次台风中心以15千米/时的速度移动

  所以这次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为 小时

  (3)当台风中心位于D处时,A城市所受这次台风的风力最大,其最大风力为 级.

勾股定理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

  (2)学会利用进行计算、证明与作图;

  (3)了解有关的历史.

  2、能力目标:

  (1)在定理的证明中培养学生的拼图能力;

  (2)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有关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有关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问题:(投影显示)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除了满足一般关系外,还有另外的特殊关系吗?

  2、定理的获得

  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问题表述出来.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的平方

  强调说明:

  (1)勾――最短的边、股――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

  (2)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待定)

  学习完一个重要知识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机会,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

  3、定理的证明方法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三:“总统”法.如图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以上证明方法都由学生先分组讨论获得,教师只做指导.最后总结说明

  4、定理与逆定理的应用

  例1 已知:如图,在△ABC中,∠ACB= ,AB=5cm,BC=3cm,CD⊥AB于D,求CD的长.

  解:∵△ABC是直角三角形,AB=5,BC=3,由有

  ∴ ∠2=∠C

  又

  ∴

  ∴CD的长是2.4cm

  例2 如图,△ABC中,AB=AC,∠BAC= ,D是BC上任一点,

  求证:

  证法一:过点A作AE⊥BC于E

  则在Rt△ADE中,

  又∵AB=AC,∠BAC=

  ∴AE=BE=CE

  即

  证法二:过点D作DE⊥AB于E, DF⊥AC于F

  则DE∥AC,DF∥AB

  又∵AB=AC,∠BAC=

  ∴EB=ED,FD=FC=AE

  在Rt△EBD和Rt△FDC中

  在Rt△AED中,

  ∴

  例3 设

  求证:

  证明:构造一个边长 的矩形ABCD,如图

  在Rt△ABE中

  在Rt△BCF中

  在Rt△DEF中

  在△BEF中,BE+EF>BF

  即

  例4 国家电力总公司为了改善农村用电电费过高的现状,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农村进行电网改造,某村六组有四个村庄A、B、C、D正好位于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现计划在四个村庄联合架设一条线路,他们设计了四种架设方案,如图实线部分.请你帮助计算一下,哪种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解:不妨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图1、图2中的总线路长分别为

  AD+AB+BC=3,AB+BC+CD=3

  图3中,在Rt△DGF中

  同理

  ∴图3中的路线长为

  图4中,延长EF交BC于H,则FH⊥BC,BH=CH

  由∠FBH= 及得:

  EA=ED=FB=FC=

  ∴EF=1-2FH=1-

  ∴此图中总线路的长为4EA+EF=

  ∵3>2.828>2.732

  ∴图4的连接线路最短,即图4的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5、课堂小结:

  (1)的内容

  (2)的作用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6、布置作业 :

  a、书面作业 P130#1、2、3

  b、上交作业 P132#1、3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据气象观测,距沿海某城市A的正南方向220千米B处有一台风中心,其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0千米,风力就会减弱一级,该台风中心现正以15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 方向往C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走过四级,则称为受台风影响

  (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这交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

  (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持续时间有多少?

  (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

  解:(1)由点A作AD⊥BC于D,

  则AD就为城市A距台风中心的最短距离

  在Rt△ABD中,∠B=,AB=220

  ∴

  由题意知,当A点距台风(12-4)20=160(千米)时,将会受到台风影响.

  故该城市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

  (2)由题意知,当A点距台风中心不超过60千米时,

  将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则AE=AF=160.当台风中心从E到F处时,

  该城市都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

  由得

  ∴EF=2DE=

  因为这次台风中心以15千米/时的速度移动

  所以这次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为 小时

  (3)当台风中心位于D处时,A城市所受这次台风的风力最大,其最大风力为 级.

勾股定理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

  (2)学会利用进行计算、证明与作图;

  (3)了解有关的历史.

  2、能力目标:

  (1)在定理的证明中培养学生的拼图能力;

  (2)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有关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有关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问题:(投影显示)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除了满足一般关系外,还有另外的特殊关系吗?

  2、定理的获得

  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问题表述出来.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的平方

  强调说明:

  (1)勾――最短的边、股――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

  (2)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待定)

  学习完一个重要知识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机会,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

  3、定理的证明方法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三:“总统”法.如图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以上证明方法都由学生先分组讨论获得,教师只做指导.最后总结说明

  4、定理与逆定理的应用

  例1 已知:如图,在△ABC中,∠ACB= ,AB=5cm,BC=3cm,CD⊥AB于D,求CD的长.

  解:∵△ABC是直角三角形,AB=5,BC=3,由有

  ∴ ∠2=∠C

  又

  ∴

  ∴CD的长是2.4cm

  例2 如图,△ABC中,AB=AC,∠BAC= ,D是BC上任一点,

  求证:

  证法一:过点A作AE⊥BC于E

  则在Rt△ADE中,

  又∵AB=AC,∠BAC=

  ∴AE=BE=CE

  即

  证法二:过点D作DE⊥AB于E, DF⊥AC于F

  则DE∥AC,DF∥AB

  又∵AB=AC,∠BAC=

  ∴EB=ED,FD=FC=AE

  在Rt△EBD和Rt△FDC中

  在Rt△AED中,

  ∴

  例3 设

  求证:

  证明:构造一个边长 的矩形ABCD,如图

  在Rt△ABE中

  在Rt△BCF中

  在Rt△DEF中

  在△BEF中,BE+EF>BF

  即

  例4 国家电力总公司为了改善农村用电电费过高的现状,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农村进行电网改造,某村六组有四个村庄A、B、C、D正好位于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现计划在四个村庄联合架设一条线路,他们设计了四种架设方案,如图实线部分.请你帮助计算一下,哪种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解:不妨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图1、图2中的总线路长分别为

  AD+AB+BC=3,AB+BC+CD=3

  图3中,在Rt△DGF中

  同理

  ∴图3中的路线长为

  图4中,延长EF交BC于H,则FH⊥BC,BH=CH

  由∠FBH= 及得:

  EA=ED=FB=FC=

  ∴EF=1-2FH=1-

  ∴此图中总线路的长为4EA+EF=

  ∵3>2.828>2.732

  ∴图4的连接线路最短,即图4的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5、课堂小结:

  (1)的内容

  (2)的作用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6、布置作业 :

  a、书面作业 P130#1、2、3

  b、上交作业 P132#1、3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据气象观测,距沿海某城市A的正南方向220千米B处有一台风中心,其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0千米,风力就会减弱一级,该台风中心现正以15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 方向往C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走过四级,则称为受台风影响

  (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这交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

  (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持续时间有多少?

  (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

  解:(1)由点A作AD⊥BC于D,

  则AD就为城市A距台风中心的最短距离

  在Rt△ABD中,∠B= ,AB=220

  ∴

  由题意知,当A点距台风(12-4)20=160(千米)时,将会受到台风影响.

  故该城市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

  (2)由题意知,当A点距台风中心不超过60千米时,

  将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则AE=AF=160.当台风中心从E到F处时,

  该城市都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

  由得

  ∴EF=2DE=

  因为这次台风中心以15千米/时的速度移动

  所以这次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为 小时

  (3)当台风中心位于D处时,A城市所受这次台风的风力最大,其最大风力为 级.

勾股定理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

  (2)学会利用进行计算、证明与作图;

  (3)了解有关的历史.

  2、能力目标:

  (1)在定理的证明中培养学生的拼图能力;

  (2)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有关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有关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问题:(投影显示)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除了满足一般关系外,还有另外的特殊关系吗?

  2、定理的获得

  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问题表述出来.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的平方

  强调说明:

  (1)勾――最短的边、股――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

  (2)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待定)

  学习完一个重要知识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机会,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

  3、定理的证明方法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三:“总统”法.如图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以上证明方法都由学生先分组讨论获得,教师只做指导.最后总结说明

  4、定理与逆定理的应用

  例1 已知:如图,在△ABC中,∠ACB= ,AB=5cm,BC=3cm,CD⊥AB于D,求CD的长.

  解:∵△ABC是直角三角形,AB=5,BC=3,由有

  ∴ ∠2=∠C

  又

  ∴

  ∴CD的长是2.4cm

  例2 如图,△ABC中,AB=AC,∠BAC= ,D是BC上任一点,

  求证:

  证法一:过点A作AE⊥BC于E

  则在Rt△ADE中,

  又∵AB=AC,∠BAC=

  ∴AE=BE=CE

  即

  证法二:过点D作DE⊥AB于E, DF⊥AC于F

  则DE∥AC,DF∥AB

  又∵AB=AC,∠BAC=

  ∴EB=ED,FD=FC=AE

  在Rt△EBD和Rt△FDC中

  在Rt△AED中,

  ∴

  例3 设

  求证:

  证明:构造一个边长 的矩形ABCD,如图

  在Rt△ABE中

  在Rt△BCF中

  在Rt△DEF中

  在△BEF中,BE+EF>BF

  即

  例4 国家电力总公司为了改善农村用电电费过高的现状,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农村进行电网改造,某村六组有四个村庄A、B、C、D正好位于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现计划在四个村庄联合架设一条线路,他们设计了四种架设方案,如图实线部分.请你帮助计算一下,哪种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解:不妨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图1、图2中的总线路长分别为

  AD+AB+BC=3,AB+BC+CD=3

  图3中,在Rt△DGF中

  同理

  ∴图3中的路线长为

  图4中,延长EF交BC于H,则FH⊥BC,BH=CH

  由∠FBH= 及得:

  EA=ED=FB=FC=

  ∴EF=1-2FH=1-

  ∴此图中总线路的长为4EA+EF=

  ∵3>2.828>2.732

  ∴图4的连接线路最短,即图4的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5、课堂小结:

  (1)的内容

  (2)的作用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6、布置作业 :

  a、书面作业 P130#1、2、3

  b、上交作业 P132#1、3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据气象观测,距沿海某城市A的正南方向220千米B处有一台风中心,其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0千米,风力就会减弱一级,该台风中心现正以15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 方向往C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走过四级,则称为受台风影响

  (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这交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

  (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持续时间有多少?

  (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

  解:(1)由点A作AD⊥BC于D,

  则AD就为城市A距台风中心的最短距离

  在Rt△ABD中,∠B= ,AB=220

  ∴

  由题意知,当A点距台风(12-4)20=160(千米)时,将会受到台风影响.

  故该城市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

  (2)由题意知,当A点距台风中心不超过60千米时,

  将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则AE=AF=160.当台风中心从E到F处时,

  该城市都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

  由得

  ∴EF=2DE=

  因为这次台风中心以15千米/时的速度移动

  所以这次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为 小时

  (3)当台风中心位于D处时,A城市所受这次台风的风力最大,其最大风力为 级.

勾股定理 篇7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3.难点的突破方法: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

  为学生搭好台阶,扫清障碍。

  ⑴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⑵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⑶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1B1=c,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三、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

  ⑴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对比,从勾股定理的逆命题进行猜想。

  四、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⑵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

  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⑷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勾股定理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临沂市苍山县实验中学的宋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设计说明五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知识结构上看,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学生认知结构上看,它把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架起了几何与代数之间的桥梁;

  勾股定理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如下学习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其中【情感态度】方面,以我国数学文化为主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限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将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突出重点,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二、教学与学法分析

  教学方法 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教师利用几何直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探索,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验证,感悟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

  学法指导 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鼓励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感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我国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使学生感受其传承的魅力,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首先,情境导入 古韵今风

  给出《七巧八分图》中的一组图片,让学生利用两组七巧板进行合作拼图。(请看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它们围成了什么三角形?反映在三边上,又蕴含着什么数学奥秘呢?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好奇、探究的欲望。

  第二步 追溯历史 解密真相

  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依照数学知识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我设计如下三个活动。

  从上面低起点的问题入手,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学生很容易发现,在等腰三角形中存在如下关系。巧妙的将面积之间的关系转化为边长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转化的思想。观察发现虽然直观,但面积计算更具说服力。将图形转化为边在格线上的图形,以便于计算图形面积,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会想到用“数格子”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对于下一步探索一般直角三角形并不适用,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割”和“补”的方法求正方形C的面积,为下一步探索复杂图形的面积做铺垫。

  突破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束缚,探索在一般情况下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存在这一结论呢?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教师给出边长单位长度分别为3、4、5的直角三角形,避免了学生因作图不准确而产生的错误,也为下面 “勾三股四弦五”的提出埋下伏笔。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有效地分散了难点。在求正方形C的面积时,学生将展示“割”的方法, “补”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平移的方法,旋转的方法,对于这两种新方法教师应给于表扬,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以及探索问题的能力。

  使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使几何与代数之间的关系可视化。当为直角三角形时,改变三边长度三边关系不变,当∠α为锐角或钝角时,三边关系就改变了,进而强调了命题成立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直角三角形。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理解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以上三个环节层层深入步步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命题1,从而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感性认识未必是正确的,推理验证证实我们的猜想。

  第三步 推陈出新 借古鼎新

  教材中直接给出“赵爽弦图”的证法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禁锢,教师创新使用教材,利用拼图活动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证明勾股定理。这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讨论中碰撞、在相互学习中完善。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探究方法接受学生的质疑,对于不同的拼图方案给予肯定。从而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学生会发现两种证明方案。

  方案1为赵爽弦图,学生讲解论证过程,再现古代数学家的探索方法。方案2为学生自己探索的结果,论证之巧较方案1有异曲同工之妙。整个探索过程,让学生经历由表面到本质,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发掘过程,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对比“古”、“今”两种证法,让学生体会“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喜悦,感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自豪感。板书勾股定理,进而给出字母表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师对“勾、股、弦”的含义以及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做一个介绍,使学生感受数学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利用勾股树动态演示,让学生欣赏数学的精巧、优美。

  第四步 取其精华 古为今用

  我按照“理解—掌握—运用”的梯度设计了如下三组习题。

  (1)对应难点,巩固所学;(2)考查重点,深化新知;(3)解决问题,感受应用

  第五步 温故反思 任务后延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从“四基”的要求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进而总结出一个定理、二个方案、三种思想、四种经验。

  然后布置作业,分层作业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四、教学评价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从而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五、设计说明

  本节课探究体验贯穿始终,展示交流贯穿始终,习惯养成贯穿始终,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文化育人贯穿始终。

  采用 “七巧板”代替教材中“毕达哥拉斯地板砖”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引入课题,赵爽弦图证明定理,符合本节课以我国数学文化为主线这一设计理念,展现了我国古代数学璀璨的历史,激发学生再创数学辉煌的愿望。

  以上就是我对《勾股定理》这一课的设计说明,有不足之处请评委老师们指正,谢谢大家。

勾股定理 篇9

  这节课重在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现谈谈本节课的反思:

  1、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勾股定理”这节课中,一开始引入情景:

  平平湖水清可鉴,荷花半尺出水面。

  忽来一阵狂风急,吹倒荷花水中偃。

  湖面之上不复见,入秋渔翁始发现。

  花离根二尺远,试问水深尺若干。

  知识回味:复习勾股定理及它的公式变形,然后是几组简单的计算。

  2、走进生活:以装修房子为主线,设计木板能否通过门框,梯子底端滑出多少,求蚂蚁爬的最短距离,这些都是勾股定理应用的典型例题。

  3、在教学应用勾股定理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智慧爷爷”出的思考题:即折竹抵地问题。并且将问题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将问题形象化,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实际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在降低难度的同时又鼓励了学生能够看到身边的数学,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4、最后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历史,并且推荐了一些网站,让学生下课之后进行查阅、了解。这是为了方便学生到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知识宝藏,利用网络检索相关信息,充实、丰富、拓展课堂学习资源,提供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选择、整理、重组、再用这些更广泛的资源。这种对网络资源的重新组织,使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由窄到宽,有力的促进了自主学习。这样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还让他们有了怎样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就达到了新课标新理念的预定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勾股定理的学习中能感受“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渗透数学思想给解题带来的便利;感受人类文明的力量,了解勾股定理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先激发兴趣,再合作交流,最后展示成果的自主学习。这堂课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有利于创设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将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把数学课堂转为  “数学实验室”,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不足之处: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讨论气氛不够活跃;计算不熟练,书写不规范。

勾股定理 篇10

  一、教材分析

  它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它将形和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他的教育教学价值就具体体现在如下三维目标中: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2、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会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过程,体会数学定理发现的过程,由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然所精神。

  3、让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体验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逐步养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们具有一定分析能力,但活动经验不足,所以本节课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掌握和运用它。

  教学难点:分割,补全法证面积相等,探索勾股定理。

  二.教法学法分析:

  要上好一堂课,就是要把所确定的三维目标有机地溶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所以我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先从学生们熟知的生活实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图形数学化,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同时也真正体现了数学课堂是学生们自己的课堂。

  学法:我想通过“操作+思考”这样方式,有效地让学生们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来发现新知,同时让学生们感悟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探究。

  三、教学程序设计

  1、故事引入新课,激起学生们学习兴趣。

  牛顿,瓦特的故事,让学生们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多数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毕达哥拉斯的发现引入新课。

  2、探索新知

  在这里我设计了四个内容:

  ①探索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②边长为3、4、5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③学生们画两直角边为2,6的直角三角形,探索三边的关系。

  ④三边为a、b、c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证明)

  ⑤勾股定理历史介绍,让学生们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的过程。

  3、新知运用:

  ①举出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老师讲解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B=90°,AB=6,BC=8,求AC。

  ③要做一个人字梯,要求人字梯的跨度为6米,高为4米,请问怎么做?

  ④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铺,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铺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草。

  4、小结本课:

  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补充: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多数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是多样性的,我们要多思考。勾股定是数学史上的明珠,证明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它。

勾股定理 篇1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感受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学生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三)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们在小学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拼接),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另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巩固”的模式,选择引导探索法。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身观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3、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4、知识拓展,巩固深化5。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设计意图: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产生于人的需要,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引出下面的环节。

  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数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补)

  问题一: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这样做利于学生参与探索,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二: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也有这个关系吗?(割补法是本节的难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基础,让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实验归纳总结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勾股定理的雏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了从特殊——一般的认知规律。

  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让学生解决开头情景中的问题,前呼后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

  四、知识拓展巩固深化

  基础题,情境题,探索题。

  设计意图:给出一组题目,分三个梯度,由浅入深层层练习,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

  基础题: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3,斜边为5,另一直角边长为X,你可以根据条件提出多少个数学问题?你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道题立足于双基.通过学生自己创设情境,锻炼了发散思维.

  情境题: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探索题:做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木箱,一根长为70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为什么?试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明。

  设计意图:探索题的难度相对大了些,但教师利用教学模型和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五、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1、课本习题。

  2、搜集有关勾股定理证明的资料。

  板书设计探索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李景萍《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说课稿

  设计说明:

  1、探索定理采用面积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人人参与,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二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表达水平。

勾股定理 篇12

  【学习目标】

  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的运用.

  【学习重点】

  直角三角形模型的建立.

  【学习过程】

  一.课前复习

  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

  二.新课学习

  探究点一:蚂蚁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径问题

  1.3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圆的周长是18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思考:

  1.利用学具,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侧面画出几条线路,你认为

  这样的线路有几条?可分为几类?

  2.将右图的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B点在什么位置?从

  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是如何画的?

  1.33.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你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画出图形,写出解答过程。

  4.你是如何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

  小结:

  你是如何解决圆柱体侧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的?

  探究点二: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如何判断两线垂直?

  1.31.31.3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底边AB,

  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参看P13页雕塑图1-13)

  (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1.31.3(2)李叔叔量得AD的长是30cm,AB的长是40cm,

  BD长是50cm.AD边垂直于AB边吗?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3)小明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20cm的刻度尺,他能有办法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BC边与AB边呢?

  小结:通过本道例题的探索,判断两线垂直,你学会了什么方法?

  探究点三:利用勾股定理的方程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图1-14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的高度CE=3m,CD=1m,试求滑道AC的长.

  1.3

  思考:

  1.求滑道AC的长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什么数学问题?

  2.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写出解答过程。

  小结:

  方程思想是勾股定理中的重要思想,勾股定理反应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正是构建方程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新知应用

  1.如图,台阶A处的蚂蚁要爬到B处搬运食物,它怎么走最近?并求出最近距离.

  1.3

  2.如图,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芦苇,池底长10尺,它高出水而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则这根芦苇的长度是

  1.3

  五.作业布置:习题1.41,3,4题

  【反思】

  一、教师我的体会:

  ①、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课这节课,书本总共两个例题,且两个例题都很难,如果一节课就讲这两题难题,那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比较低,另一方面会使学生畏难情绪增加。所以,我简化教材,使教材易于操作,让学生易于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把教材读薄,

  ②、除了备教材外,还备学生。从教案及授课过程也可以看出,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新事物有好奇心,但对新知识的钻研热情又不够高,这样,造成教学难度较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处理教材时,把某些数学语言转换成通俗文字来表达,把难度大的运用能力降低为难度稍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乐于面对奥妙而又有一定深度的数学,乐于学习数学。

  ③、新课选用的例子、练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运用性强,贴近生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达到学习、巩固新知识的目的,同时,又充分展现出数学教学的重大特征: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实际。勾股定理源于生活,但同时它又能极大的为生活服务。

  ④、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知识显得形象直观,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作用。

  二、学生体会:

  课前,我们也去查阅了一些资料,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以及有关的一些应用,通过这节课,真真发现勾股定理真真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几何图形和几何计算对于勾股定理来说非常广泛,而且以后更要用好它。对于勾股定理都应用时,我觉得关键是找到相关的三角形,并且分清直角边或斜边,灵活机智地进行计算和一些推理。另外与同学间在数学课上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相互之间的讨论、争辩等协作的机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提高我觉得都是难得的机会。锻炼了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并且勾股定理的应用中我觉得图形很美,古代的数学家已经有了很好的研究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现代的艺术家们也在各方面用到很多,同时在课堂中渐渐地培养了我们的数学兴趣和一定的思维能力。

  不过课堂上老师在最后一题的画图中能放一放,让我们有时间去思考怎么画,那会更好些,自然思维也得到了发展。课上老师鼓励我们尝试不完善的甚至错误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里充满了智慧。

勾股定理 篇13

  一、说教材

  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2、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1、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同学们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三、教学程序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教师要善于激疑,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3、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步感知 理解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自学感悟理解新知,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质疑解难 讨论归纳

  1、教师设疑或学生提疑。如:如何证明勾股定理?学生通过自学,中等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这时能激发同学们的表现欲。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拼图,观察并分析;

  (1)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你能写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

  (3)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是否还有其他形式?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接着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评价和补充。教师及时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最终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 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学生分组解答,并由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

  2、出示例1学生试解,师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针对例题再次出现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五)归纳总结 练习反馈

  引导同学们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分发自我反馈练习,同学们独立完成。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感说、感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勾股定理相关文章:

初二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评课稿

2023年勾股定理说课稿获奖 勾股定理说课稿人教版(六篇)

勾股定理小论文 勾股定理小论文100字(通用4篇)

《勾股定理逆定理》导学设计

勾股定理说课稿10分钟(4篇)

证明勾股定理的优秀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

初中数学说课稿:勾股定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勾股定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