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挑衅炫耀 点赞 分享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微信扫码分享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精选15篇)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1

  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复习内容:走向联合的欧洲、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复习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崛起的条件和原因

  复习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自主学习

  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天下,形成__________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______________的形成使欧洲实力大增,________崛起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___________运动兴起,_____________振兴,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世界出现__________趋势。

  合作探究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和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1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的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既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苏兹贝克《七大洲风云四十年》

  据材料一,戴高乐总统谈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材料2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 维克多•雨果

  材料3  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个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是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后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4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

  根据材料2、3、4,请回答二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走向联合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2.日本崛起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大规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日本开始重新认识战前统制经济时期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为战后日本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此外,这次改革还使国家行政官僚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日本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立法的实施,大都是由这些经济官僚起主导作用。......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

  材料四: 表(1-1)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52 1955 1958 1960 1963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产值 173 239 320 431 682 1026 1438 1969 2942 4545 554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改革的成效。

  3.中国正在进行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你认为我们可以从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中学习、借鉴哪些经验呢 ?

  4. 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带向世界冲突危机……要根本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且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涨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变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   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表

  时间 1961年 1964年  1995年

  不结盟国家 25个 47个 100多个

  材料三   联合国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近占13个,到1970年时,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61年,原下游斯堪的那维亚人担任的联合国秘书长职务已由缅甸人吴丹担任。与此同时,一位印度人代替美国人成为吴丹的行政秘书,两名非洲人成为副秘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核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如立即暂停大国间的核武器竞赛,成立一个国际组织来开发海底资源,取缔所有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五 1969年一名联合国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指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岸边的美丽的建筑物,两个大国管理者世界其余地方。“                         ——《纽约时报》  

  材料五说明了什么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和产生的根源

  材料一:   xx年3月20日,美国宣布开始了对伊拉克作战。

  材料二:

  材料三:世界各国的普遍意见是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

  1.俄罗斯、中国等常任理事国一直主张对伊拉克继续进行核查,反对不经联合国授权对伊动武;

  2.美国的盟国法国、德国等都坚决反对不经联合国授权对伊拉克动武,法国甚至声称将行使否决权;

  3. 114个不结盟国家也一致认为,不能越过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思考探讨:从伊拉克问题来看,当今世界政治出现了怎样的特点? 根源是什么?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知识检测:

  1.“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联合抗衡美苏       b.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的加强

  c.摆脱美国的控制     d.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2.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3.下列有关不结盟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20世纪60年代由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建立的国际政治集团

  b.其目的是为了谋求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发展

  c.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了制约作用

  4.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出现的根源是

  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

  c.美苏的衰落                    d.世界政治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5.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体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税。……西欧共同体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d.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6.目前的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它是各国综合国力对比的结果         b.反映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c.它是在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形成的     d.美国实现了独霸世界的企图

  7.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和日本的崛起         b.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c.不结盟运动的出现          d.俄罗斯经济的复

  9.xx年在对欧洲联盟宪法的公决中,法国、荷兰公民先后说了“不”,这表明

  a. 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停止      b. 欧洲只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c. 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      d. 欧洲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10.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种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是指

  a.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b. 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中国的振兴

  11.欧洲各国谋求一体化的特点不包括:

  a、以和平手段           b、从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c、以北约组织为基础     d、由欧洲大陆国家起带头作用

  知识拓展:

  不结盟运动  是由铁托、尼赫鲁、纳赛尔等人倡议成立的;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不结盟运动是一个十分松散的国际组织,它不设总部及常设机构,起初甚至没有定期的会议机制,直到后来才规定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也是3年。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2

  课标要求:掌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了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美苏对峙之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区域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走向复兴的西欧,联合自强,建立欧洲共同体;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产生;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走向。本课在整个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两极格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通过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走向,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培养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和掌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理解法德关系的改善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初步掌握从国际政治格局、国家利益、大国关系等方面分析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方法。

  (2)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难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出现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即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设问:50年前的欧洲是一片废墟,但是50年后的欧洲不仅可以跟日本媲美,而且还可以跟美国大哥抗衡!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欧洲的联合

  1、原因:

  【师生互动】:欧洲的联合的原因是什么?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如果我们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否则,欧洲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

  (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联合过程:

  【问题探究】:(1)西欧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联合的?(2)欧洲一体化有什么特点?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小结

  特点:成员国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3、影响

  【师生互动】:

  材料一  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

  国家或组织

  1955年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4年

  美国

  36.2%

  33.73%

  31.27%

  30.21%

  24.36%

  欧共体

  17.54%

  17.53%

  18.68%

  19.32%

  20.12%

  说明:欧共体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欧共体的出口方面对比

  国家或组织

  1965-1972年出口增长率

  1972年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所占比重

  美国

  80%

  13.4%

  欧共体

  150%

  33.7%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学生分析以上材料,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回答问题:

  师: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生:随着欧洲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以惊人的速度东山再起。

  师:材料三反映了欧共体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师: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生: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教师归纳:欧共体的影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阅读教材p123历史纵横

  (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4)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小结:由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必要性和实现过程,可以看到欧洲结束对抗实现和平、合作的历史启迪;由欧洲走向合作后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以看到建立区域性国际组织,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由欧共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看出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多极化趋势。

  过渡:现在我们分析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其中一极新的政治力量,那么接着我们来学习另一极新的力量——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日本。我们知道二战中日本受到原子弹的杀伤,二战后国家一片寥寂,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受到严重破坏。那他们是如何摆脱这种困境的?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阅读归纳)

  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井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⑥日奉还提出“贸易立国一出口第一”的口号

  【问题探究】: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当时世界形势的特点是冷战形成与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2)结果:①1956年—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xx年度国内生产总值535万亿日元,相当于世界第三位的德国的2。5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国,约达35600美元至xx年底,对外纯资产(纯债权)133万亿日元(约合11000多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和国际收支盈余国。

  外汇储备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已经达到了4038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6个主要发达国家外汇储备总和的约1。5倍。

  ②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2、史实: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阅读p124学思之窗,联系近年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谈谈你如何认识中曾根康弘的这句话。

  近年来,日本积极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影响:⑴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⑵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⑷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知识归纳】1:试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1)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这种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2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分析了导致多极化出现的两个政治力量,而这两个政治力量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除资本主义国家之外的其他政治力量的变化。回到我们本节课的线索,我们关注一下第三股新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国家,现在同学们阅读书本124页,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形成、内容及影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含义:不结盟运动是由铁托、尼赫鲁、纳赛尔等人倡议成立的;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

  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③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时间、地点、倡议国、斗争目标等)

  提出: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

  正式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政策: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重要任务和行动纲领(政治: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经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意义:

  ①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③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四、中国的振兴: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问题探究】:本课内容叙述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过程: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多极化的加强。世界格局为什么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同学们在学习本内容时,能产生怎样的历史感悟呢?

  原因:思路引领:此题全面考查有关多极化的基础知识和整体历史观,要求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答题时应从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的迅速壮大以及苏美实力的衰落两条线索回答,最后归结到新兴力量对两极世界构成巨大冲击,得出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结论。

  答案提示:

  (1)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展开“经援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3)不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开始振兴。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5)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感悟:(1)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2)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3)国际正义和进步力量的团结合作将有力地牵制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扩张,在国际事务中将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问题探究】:简述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本课小结】

  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天下,形成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联合,实力大增,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日本崛起谋求政治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振兴,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同学们,今天的多极化趋势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今天的发展来源于昨天的历史。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习题解答

  学思之窗

  近年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非常活跃,与中国、韩国屡有外交纷争;对外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力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内加强军事防卫,与美国签订军事防卫条约;中曾根康弘这句话表明了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正在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以扫除自二战以来日本“经济巨人,政治矮子”的国际形象。

  本课测评

  思路引领:此题全面考查有关多极化的基础知识和整体历史观,要求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答题时应从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的迅速壮大以及苏美实力的衰落两条线索回答,最后归结到新兴力量对两极世界构成巨大冲击,得出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结论。

  答案提示:

  (1)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展开“经援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3)不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开始振兴。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5)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学习延伸

  思路引领:此题考查综合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学生应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回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世界的综合情况,以此为背景理解尼克松的言论,整理作答。

  答案提示:尼克松的这段话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美国和世界局势的变化。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世界第一强国,尤其是在核武器的垄断时期,这种地位牢不可破。但是因为在越南战争的泥潭越陷越深以及与苏联的军备竞赛,再加上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增势趋缓,美国的综合实力相对衰落了。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经济迅速崛起,这两个以前美国的盟友因自身利益的需要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另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不结盟运动关系紧密,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两极之一的苏联当然还是传统的强国。

  尼克松是用发展的眼光,从经济角度分析世界局势的发展趋势,得到世界将向多极化发展的结论,为其任期内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3

  案由:xx年9月黑龙江实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形势下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有效,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在《世界多极化趋势》这一节课中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所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由学生自己组合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2-6人)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我以《世界多极化趋势》为例,来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课标要求:掌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了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学习的“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索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

  教学前寻找各种视频、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探究。

  五、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 《精忠报国》渲染气氛

  破题:(2分钟)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出现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即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即国际格局多极化,是指对国际关系有主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国际关系结构。

  学生分组:

  类型

  组别

  组长

  收集

  史料

  研读

  史料

  总结

  整理

  发言人

  第一组(美国)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二组(法国)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三组(日本)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四组(苏联)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五组(中国)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类型

  组别

  组长

  收集

  史料

  研读

  史料

  总结

  整理

  发言人

  第一组(美国)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二组(法国)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三组(日本)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四组(苏联)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五组(中国)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过渡:下面我们分成五个小组,分别代表美国、日本、法国、苏联、中国,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国家内的合法公民了,我们一起来研究几个政治经济集团。

  创设情境:(3分钟)

  教师:人类历史上爆发了多次战争,那么是什么因素在主宰着战争呢?究竟是谁在操纵战争,谁在主宰全球,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回顾人类历史上的两场战争。57年前美国在东亚发动一场战争即朝鲜战争播放视频《朝鲜战争》。

  教师:半个世纪后,面对美国发动的又一场战争即伊拉克战争。

  出示伊拉克战争材料:

  xx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美国及其盟国对伊拉克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打击,也就在同一天,国际社会纷纷作出反应。

  过渡:面对这两场战争,你们的国家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和拥有怎样的立场?

  目标显示

  国家

  朝鲜战争

  伊拉克战争

  美国

  法国

  日本

  苏联

  中国

  教师:老师课下布置大家预习了,我也搜集了一些资料,现在发给各个小组,大家参考一下,归纳出各个国家对这两场战争的态度,独立完成学案的内容。

  自学尝试:(5分钟)

  教师:发放资料、答疑

  学生:个人阅读、提炼观点、完成学案

  教师:想必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由小组长组织你们小组内的成员共同交流,形成统一的观点,选好发言人,一会儿上台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组内交流:(6分钟)

  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统一认识

  交流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

  归纳总结、选出发言人

  成果汇报:(7分钟)

  第一组:(美国)为了称霸世界

  第二组:(法国)

  (朝)二战后我们的经济情况和国际形势,使我们必须完全跟随美国。

  (伊)我们法国会谴责美国的行为。

  第三组:(日本)

  (朝)我们已被美国占领,只能任其摆布;我们军队已被解散,美国会把我们作为战争的后方,当然,这也会刺激我们的经济复苏。

  (伊)谋求与我们日本的经济相匹配的军事和政治实力。

  第四组:(苏联)

  (朝)我们是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美国占领朝鲜的,但我们经济上确实有困难,所以我们会很大程度的参与战争。

  (伊)我们俄罗斯会强烈谴责美国这种行径。

  第五组:(中国)

  (朝)保家卫国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让美国和苏联看看,别想着欺负我们。

  (伊)我们中国主张通过联合国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胁。

  师生交流:(6分钟)

  综合探究:从以上小组的汇报来看,各个国家对于伊拉克战争的态度不同,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同,这也体现了多极化趋势,那么是什么原因改变了二战以来他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知识比拼:(9分钟)

  老师拿来一个苹果,学生抢着要。再拿来一个,用砖头砸碎,学生不要了。用来比喻战争对世界的摧毁。请您设计一个方案,使世界达到平衡,永葆和平?

  课堂小结:(2分钟)

  历史的每一页都是带有血腥的场景,我们不知道将来的历史会不会是殷红一片,和平的白鸽倘若沾上鲜血就再难高飞,请大家记住战争的苦痛,带着和平的心愿放飞手中的洁白,微笑地把它融入远方的蓝天,世界是属于我们大家的,让我们一起维护世界和平。

  环节详解:

  1、情境创设: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很大的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所以我在上这节课时,设计一个新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拿来了一个苹果,学生抢着要,我又拿来一个苹果,说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我又拿来一块砖头,这就是战争,我把苹果砸碎,让同学谈谈感受。他们回答非常的积极,我进而让他们设计一个使世界和平的方案?学生的积极性被我充分地调动起来。

  2、目标显示:这个环节我设计一个表格,使学生明确了教学任务。主要是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关注教学的重点,注意难点。但必须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罗嗦。

  3、自学尝试:这一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把我设计的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教材和背景资料。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初步想法后再探究、交流、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我在这个环节还是有些东西考虑的不够周到,并且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太少,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挖掘教材。

  4、组内交流: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形成统一的认识。在组内交流时,要多多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使本组成员能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研究问题。

  5、师生交流: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重点、难点不容易突破,重点知识学生也很难掌握,因此,在学习中还是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我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世界多极化。

  6、成果汇报:每一个小组派一名发言人,汇报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我采用的形式简单了一点,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我在这个环节发现每个小组选的基本上还是学习好的学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来展示成果,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我以后要探讨的问题。

  7、知识比拼: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的理解本课知识,从中得到启示。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4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得到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欧洲联合

  △二战给欧洲造成巨大灾难,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结合本课的导语和“历史纵横”,说说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原因: 

  ①西欧必须走 联合 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②为了摆脱美国的 控制

  2、过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根据《 巴黎条约 》建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                               欧洲共同体(1967)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

  △根据本课导语回答:西欧联合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①关键:法德实现和解 

  ②原因:法德是宿敌

  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 大大增强

  3、影响     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推行 独立自主 的外交政策

  从20c70年代起, 进一步加强了 政治 上的联合

  二、日本崛起

  1、原因:

  (1)美国推动日本进行 民主改革

  (2)美国帮助日本恢复 经济

  ①一再削减直至免除 战争赔款

  ②将已拆迁的 工厂设备 发还日本

  ③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 资金 和 物资

  ④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大量采购 军火 和 给养

  △美国推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的目的何在?

  铲除军国主义的 社会经济 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 落后 因素

  △民主改革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何作用? 奠定了基础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是制裁和遏制,后来为什么要变成扶持和帮助呢?

  随着“冷战”的加剧, 美国要使日本成为亚洲反共的桥头堡

  (3)日本政府制定合乎 国情 的经济发展战略

  (4)日本加强政府 投资 ,重视 教育             外因

  (5)日本提出“ 贸易 立国”“ 出口 第一”的口号

  2、结果: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 经济 大国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①要适时进行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 生产力 的发展

  ②要大力发展 科技 和 教育 ,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③制定合乎 国情 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3、影响:日本谋求 政治 大国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学思之窗:联系近年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谈谈你如何认识中曾根康弘的这句话。

  近年来日本在国际上一再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这便是曾根康弘的这句话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和“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的实质。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

  1、目的:摆脱美苏的 控制 ,维护自身的 独立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1961年)

  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4、发展:

  ①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 霸权主义 作为重要任务

  ②将建立国际经济 新秩序 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5、影响:

  ①标志着广大 发展中 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国际舞台

  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 两极 格局

  四、中国振兴——成为世界政治舞台重要力量

  △课堂小结

  欧洲联合——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日本崛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不结盟运动兴起——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中国振兴——成为世界政治舞台重要力量

  △随堂练习——《全品》第26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26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二十六)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5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欧洲共同体出现的三个步骤,理解战后欧洲经济的发展与“一个声音说话”的相互关系。

  2、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战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探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国际影响。

  3、说出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发展历程,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曲折性。

  4、说出中国的振兴的表现,思考中国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的对策。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史实,理解到当今的世界正在走向多元化。

  分析欧共体兴起的原因和过程,体会“人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单赢走向共赢”过程中的智慧。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理解法德关系的改善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初步掌握从国际政治格局、国家利益、大国关系等方面分析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方法。

  2、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分析和艰难历程。

  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谈话法:提问-回答-补充-总结、比较法、分析法、讨论法、情景再现

  2、高一的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显然比较差,本知识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国际关系复杂、时空跨度大,学生中普遍国家关系知识的浅薄等,这都给我们实施该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设置一个主体的历史情景,将该课的主要问题变复杂为简单、生涩为通俗,成为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讲述内容】

  设问:50年前的欧洲是一片废墟,但是50年后的欧洲不仅可以跟日本媲美,而且还可以跟美国大哥抗衡!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欧洲的联合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欧共体

  欧共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  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1、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2、联合过程:( 阅读课文p122总结归纳、参考《导与练》知识梳理)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合作探究】1: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

  成员国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3、影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阅读教材p123历史纵横

  (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4)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过渡:现在我们分析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其中一极新的政治力量,那么接着我们来学习另一极新的力量——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日本。我们知道二战中日本受到原子弹的杀伤,二战后国家一片寥寂,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受到严重破坏。那他们是如何把托这种困境的?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阅读归纳)

  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井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⑥日奉还提出“贸易立国一出口第一”的口号

  a内因:

  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⑷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

  b外因:

  ⑴美国大力扶植。

  ⑵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合作探究】2: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当时世界形势的特点是冷战形成与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2)结果:

  ①1956年—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②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2、史实: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阅读p124学思之窗,联系近年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谈谈你如何认识中曾根康弘的这句话。

  近年来,日本积极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影响

  ⑴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⑵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⑷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日本从80年代开始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尽管当前的日本经济困难重重,但其经济基础条件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并没有动摇。下列数据表明,日本仍具有强大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xx年度国内生产总值535万亿日元,相当于世界第三位的德国的2。5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国,约达35600美元至xx年底,对外纯资产(纯债权)133万亿日元(约合11000多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和国际收支盈余国。

  外汇储备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已经达到了4038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6个主要发达国家外汇储备总和的约1。5倍。

  【合作探究】3:试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1)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这种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合作探究】4: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分析了导致多极化出现的两个政治力量,而这两个政治力量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除资本主义国家之外的其他政治力量的变化。回到我们本节课的线索,我们关注一下第三股新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国家,现在同学们阅读书本124页,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形成、内容及影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

  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③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时间、地点、倡议国、斗争目标等)

  提出: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

  正式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政策: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重要任务和行动纲领(政治: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经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意义:

  ①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③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中国的振兴: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合作探究】5:简述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本课小结】

  【合作探究】6: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布置作业:《导与练》演练广场

  学习延伸:你如何理解尼克松的这段话?

  尼克松的这段话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美国和世界局势的变化。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世界第一强国,尤其是在核武器的垄断时期,这种地位牢不可破。但是因为在越南战争的泥潭越陷越深以及与苏联的军备竞赛,再加上60年代美国经济增势趋缓,美国的综合实力相对衰落了。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这两个以前美国的盟友因自身利益的需要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另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不结盟运动关系紧密,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两极之一的苏联当然还是传统强国。

  尼克松是用发展的眼光,从经济角度分析世界局势的发展趋势,得出世界将向多极化发展的结论,这样为其任内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6

  【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学习的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知识梳理】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欧共体: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1、联合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2、联合过程: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57年)

  (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影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a内因:

  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⑷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b外因:

  ⑴美国大力扶植;

  ⑵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2、结果(影响):

  ①1956年—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②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的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

  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③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时间、地点、倡议国、斗争目标等)

  ①倡议国:南斯拉夫

  ②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③政策: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a重要任务:在政治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b行动纲领:在经济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发展:20世纪70年代起,

  (3)意义:

  ①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中国的振兴: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巩固练习】

  1.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  签定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957年12月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解析:b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壁垒分明,对抗竞争,同时欧洲走向联合,极力形成第三势力,表明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2.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意图是

  a.愿意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提出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解析: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冷战”结束后,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好时机,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b项正确。

  3.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c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c项不属于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

  4.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c  建立单级世界绝不是靠谈判能够实现的,排除。其他三项正是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

  5.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a.论国防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解析:a题干要求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故a正确。其他几项,冷战的重心一直在欧洲,b项错误;中苏关系缓和是在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欧盟建立是在1993年,d项错误。

  6.《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

  解析:c 材料的意思是:欧洲崛起,中国已经强大,这充分说明欧洲、中国在世界地位逐步提高,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力量,故选c。

  7.(日本某官员在20世纪90年代指出,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下列最能体现日本这一企图的是

  a.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b.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c.加强与美国竞争,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d.日本欲成为亚洲大国

  解析:a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日本某官员的真实意图通过文中的“共同分担国际责任”、“国际新秩序”可以理解,其实质就是要扩大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8.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以上雨果的预言有可能基于欧洲国家

  ①相同的文化基础;②相近的宗教信仰;③曾有近似于统一的历史;④要摆脱美国的控制;⑤长期争夺的恶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解析:c组合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材料中雨果的意思是“欧洲必将走向联合和统一”。所以,只要属于有利于欧洲联合的都可以成为正确的选项。并不是所有的欧洲国家都面临着美国的控制,故④错,可以排除。

  9.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这段话反映出

  a、 西欧在二战后普遍衰落,美国加紧对其控制 

  b、西欧与苏联关系改善,动摇了北约组织

  c 、欧共体成立并壮大,迫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 

  d、 苏联东欧剧变,美国有机可乘

  解析:c  题中信息提示“美国要同欧洲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欧共体不断发展壮大,这迫使美国调整政策,寻求和西欧合作。a项是发生于二战后初期,不是在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相符合;

  b项说法明显不对;d项也不符合史实,苏东剧变是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不是在70年代。

  10.《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    ②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③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④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a西欧各国结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是西欧国家走向和解的表现,故而①可选。西欧各国结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是西欧经走向一体化的第一步,故而③可选。“《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可以明显体现西欧各国之间存在分工合作,故而②可选。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的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欧盟的形成,④明显排除

  11.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是指

  a.两大阵营对立开始出现              b.亚非29国会议的召开

  c.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d.第三世界的兴起

  解析:c据材料内容可作出正确判断,答案为c。

  12.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形成了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成为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d.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解析:d 美苏对不结盟运动的诋毁,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13.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a.受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影响  b.受欧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

  c.受“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 d. 受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

  解析:c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段时间欧洲被美苏两国所控制,分裂为两派势力,典型地反映在德国的分裂上,所以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对峙。

  14.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  签定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2月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国完全控制了世界    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c.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 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已经孕育新的力量

  解析:d 3月,欧洲一体化的探索;11月,苏联所控制的13国开会反对帝国主义;12月,美国控制的北约决定建立欧洲导弹基地。美苏两国的动作反映了“世界处于冷战格局之中”;罗马条约反映了“新力量的孕育”。

  15.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       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经济联盟 

  c.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

  解析:b  欧共体的建立是西欧国家为了在美苏两极格局之间争得独立的地位成立的。

  16.(湖南师大附中)“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上述维克多•雨果的预言主要通过什么事件得以基本实现:

  a、1945年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b、战后接受并实施马歇尔计划

  c、1951年欧洲煤钢体d、欧盟的建立及其发展

  解析:d  抓住两个特点:“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d是最佳选择

  17.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形成了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成为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d.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解析:d 不结盟运动兴起时面临美苏两国争霸的局面,其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1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有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③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的瓦解。

  19.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解析:b  这一演变表明的就是苏联的解体,这最能表明的是社会主义在苏联的曲折发展和重大挫折。

  20.法国人罗伯特1949年出生,今年60岁生日那天,完成了他的回忆录写作。以下事件在他的回忆录中出现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把多年积蓄的存款兑换成了欧元           

  ② 到鲁尔地区投资煤矿,当了回老板 

  ③不用办签证就到了“欧洲中心”布拉格观光  

  ④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了荷兰的鲱鱼

  a.②④①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解析:a  1952年欧洲煤钢联营建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通,所以能够买到荷兰廉价的鲱鱼;1999年欧元流通。此后捷克等东欧国家才加入欧盟。

  21.《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 ②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③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④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a组合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目前欧洲的合作还没有发展成彻底的政治经济联盟,所以④错。

  22.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 c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欧洲出现联合,日本经济崛起,美国不得不调整对苏联的政策,采取守势。

  2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解析:c日本长期仇视中国的开端应该早于1948年;美国不可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标志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是朝鲜战争;所以排除a、b、d,选择c。

  24.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20世纪60年代由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建立的国际政治集团

  b其目的是为了谋求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发展

  c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了制约作用

  解析:a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

  25.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b.互相竞争c.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

  解析:d 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现有的军事集团”指的是美苏两国为首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二者的关系是互相对峙。

  26. 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不能反映的是

  a.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欧洲的挑战     b.西欧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c.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d.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解析:b  1974年美国虽然经济受到了影响,但依然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故选b。

  27.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解析:b 提取信息:“独立于美苏两国之外”“道德力量”“强调万隆会议”“和平共处原则”,这几个信息点,再结合不结盟运动的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得出结论。

  28.  1949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指出:“在今日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为我政策的核心。”这番话旨在强调

  a.德法应吸取多次战争的深刻教训         b.法德关系决定着世界的形势

  c.德法联合是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         d.德国与法国和好是时代要求

  解析:d  从材料可以看出阿登纳决心将德法关系化干戈为玉帛。特别是强调今日的欧洲,德法世仇不合时宜,可见德法和好是时代的要求。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学习的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创设情境—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出示两组图片

  第一组: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肯尼迪与赫鲁晓夫角力的漫画

  第二组  欧共体总部大厦、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大丰收、 日本新干线 、不结盟运动会议四张图片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进一步认识“冷战”对战后两极格局背景下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对比前一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组图片反映了国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入课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指出欧共体的出现,日本的经济腾飞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的振兴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就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舒曼计划》(1950年)

  材料三:“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 维克多•雨果

  学生阅读教材导言和相关正文的内容,并分析以上的材料。

  合作探究:

  (1)为什么阿登纳说:“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2)你认为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

  (3)在西欧走向联合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教材导言部分的“宿仇”主要指什么?

  探究结论:

  (1)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感到只有联合才能与美苏抗衡,保障自己的安全,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2)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a.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b.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d.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3)法德矛盾;“宿仇”主要指:1870年的普法战争、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2、联合过程:(学生阅读教材第二段,总结归纳欧共体形成的三部曲。)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教师解释概念:

  欧共体:欧共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  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3、影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合作探究:

  (1)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

  (2)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智慧?

  探究结论:

  (1)成员国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2)a.二战后,欧洲各国国际地位下降,需要联合,只有联合才能与美苏抗衡,保障自己的安全,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b. 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需要欧洲的联合整合各国的资源能源优势,得到在共赢中进步。

  c.欧洲社会自启蒙运动以来倡导的理性精神和文化传统是欧洲走向联合的文化基础。

  d.法德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推动力,两国的政治家的外交智慧令人钦佩。

  e. 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人类文明的成果和文明的发展,这是最大的历史智慧。法国人对德国人的宽容与德国人对战争的反思与忏悔,这种良性的互动推动了欧洲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过渡: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欧洲不断走向联合,欧洲作为一个崛起的力量,对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除了欧洲,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成为另外一股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同时展示日本战后崛起的图片,导入本目教学。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本子目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知识的重组能力。

  1.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

  多媒体显示:1970年日本大板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

  合作探究:

  (1)请学生阅读课本,概括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两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2)日本作为一个弹丸小国,在战后迅速从废墟中崛起,其中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探究结论:

  (1)第一个阶段,战后初期,经济恢复发展时期。

  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有:战后进行社会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朝鲜战争的影响。表现:国民收入超过战前。

  第二个阶段,50—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投资教育;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发展新型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表现: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坚持改革开放,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大胆创新,善于学习;要善于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等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要改变其“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形象。80年代,日本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

  2.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结合课本上学思之窗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加,使日本具备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物质基础,80年代中曾根政府正式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核心思想是克服战败国心态,培养国民的大国意识,提高日本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多媒体显示:关于日本的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日本入常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新教课书

  从目前日本所拥有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来看,日本成为政治大国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日本在成为政治大国以后将如何发展,是走向和平,还是给世界带来危险,让我们有一些忧虑和不安。这些行经必须引起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分析了导致多极化出现的两个政治力量,而这两个政治力量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除资本主义国家之外的其他政治力量的变化。回到我们本节课的线索,我们关注一下第三股新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国家,现在同学们阅读书本124页,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形成及发展和影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先阅读教材p124第一自然段,然后概括出不结盟运动的原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希望团结起来,联合反殖、反霸,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2.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及发展

  多媒体显示:

  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不结盟运动的会议场景。

  说出不结盟运动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内容(政策、任务及纲领)。

  创始人: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

  形成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首要任务:反对美苏超级大国霸权主义

  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多媒体显示: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简表

  时间 1961年 1964年 1995年

  不结盟国家 25个 47个 100多个

  ——刘宗绪《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结合简表,建议进行师生对话的方式或生生对话的方式,得出结论:不结盟运动的影响是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并且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格局出现。

  4.中国与不结盟运动

  (1)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多媒体显示:

  说一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振兴的若干表现。新课标第一网

  (2)中国与不结盟运动

  设问:中国是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但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曾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尽管6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但为期30年的条约在形式上依然存在。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到期后,我国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这标志着我国同不结盟运动的关系进人了一个新阶段。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中国与不结盟运动国家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密切合作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四、教学反思:

  合作探究: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8

  【重点讲解】

  一、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原因、条件极其影响

  1.原因

  (1)美国的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重点由强制日本执行战争赔偿转到扶植日本发展经济。①二战后:美国为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②1948年后: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返还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2)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①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②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60年池田内阁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使日本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阶段。③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也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④以重、化工业为中心,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设备更新,引进大量先进技术,积极发展电子、石化等高新产业。⑤提出“贸易 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3)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朝鲜战争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①美国在日本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中得到大量“特需”收入。②西方国家为扩军备战掀起了采购物资热,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条件。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条件

  (1)经过战后的恢复和调整,日本经济 逐渐达到和超过了战前水平。

  (2)1956~1972年间经济高速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影响

  (1)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2)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使日美关系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原因、内容、特点极其意义

  1.原因:赢得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还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和维护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在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状态下,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也不愿介入他们之间的斗争,希望保持中立;从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殖民主义势力的衰落和美苏对峙格局为其形成、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2.兴起和形成:从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亚非国家主张相互团结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表示,不结盟国家决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标志着其正式形成。

  3.内容:支持各国去争取和平,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主要特点:推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5.意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有力地冲击着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多极化方向发展。

  【难点分析】

  一、简述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二、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学法导航】

  1.以建立欧洲联合的方式解决法德两国矛盾为例,对现代国际关系领域中的热点,如:巴以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提出解决意见。

  2.熟悉挑战美苏两极格局的政治经济力量发展壮大的史实,记忆有关的组织、机构名称,理解世界由美苏两极对立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史实依据。认识图片材料的价值及其与文字资料的印证。

  4.提高认识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增长,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热点追踪】

  欧盟推出欧元债券方案

  北京时间xx年11月23日晚,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公布了该委员会拟定的发行欧元“稳定债券”计划,以此作为欧债危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内容。巴罗佐称,欧盟委员会还在针对欧元债券的细节展开进一步辩论,并为推动欧元债券下一步工作设定日程表。欧盟希望在明年1月8日之前收到对欧元债券的反馈意见。

  【小资料】

  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二战后初期,西欧许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认为,为了恢复和发展西欧各国经济,增强与美国、苏联抗衡的能力,西欧必须从消除贸易壁垒和其他经济发展障碍开始,首先从经济上联合。

  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煤钢共同市场的“舒曼计划”。1951年4月,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生效。1957年3月,上述六国又在罗马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统称罗马条约。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生效。至此,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它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确保商品自由流通的关税同盟以及在经济的若干方面制定共同政策。

  1965年4月,6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所属机构进行统一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于1967年7月生效,但3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时以各自的名义活动。

  1973年,爱尔兰、英国、丹麦正式加入欧共体,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

  【同步训练】

  1.二战后初期,面对国际地位下降的状况,西欧采取的策略是

  a.依附于美国恢复经济                  b.与苏联进行全面对抗          

  c.加强内部联合                        d.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1951年,法国等六个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的组织,请问它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                      d.欧洲国家联盟

  3.欧共体成立时主要由以下哪些组织组成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④欧洲货币共同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是

  a.进行社会改革                        b.以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c.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d.坚持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5.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有利于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a.民主化改革                        b.高度重视科技  

  c.高度重视教育                       d.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6.20世纪80年代,居于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是

  a.英国                                b.美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7.欧共体、日本的崛起,对世界格局最直接的影响是

  a.使美苏两极格局发生动摇              b.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    

  c.苏联的地位削弱                      d.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8.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同第三世界崛起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①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②1955年召开亚非会议  ③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④1962年爆发古巴导弹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我们一致决心紧急地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以这一目标为行动纲领的会议是                                                           

  a.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会议           d.20世纪70年代的不结盟会议

  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是:

  ①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中国的振兴  ④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1970年 美 日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5.3% 5.2% 14.6% 5.3% 100%

  材料三: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为此,它们在20世纪60年代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怎样的影响?

  (3)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c 6.d 7.d 8.d 9.d 10.a

  11.(1)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附。当时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无力单独与之抗衡,必须联合。1967年正式建立欧洲共同体。(2)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必将导致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9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学习目标】

  1.探究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与多极化格局的关系。

  2.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涵义。

  3.掌握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和欧日中及第三世界力量的上升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4.以史为鉴:从其他国家(如日本)发展经验中探寻中国发展措施的能力。

  【学习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学习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学习流程】

  ◎走向联合的欧洲

  ☆背景——____________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_____的道路。

  ☆过程——_____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________》,决定建立_____________;_____年,欧洲煤钢共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影响——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西欧国家开始摆脱_____的控制,推行________的外交政策。                  

  从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进一步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美国对日本的惩办和民主改革

  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_____改革,以铲除_________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_________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对日本政策改变

  1、“冷战”开始后助日恢复经济——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_________;将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___________。

  2、朝鲜战争中成为美国后勤基地——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__________,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西方各国扩军备战采购物资,为日本商品进入________敞开了大门。

  ☆日本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

  加强_________,重视_____。提出“________ _________”的口号.这些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随着_____的发展和_____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兴起背景:1、二战后,___________蓬勃发屉,许多国家从________下相继获得独立。2、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独立,主张_________,_________,不结盟运动兴起。

  ☆正式形成:_____年,在________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大首都___________举行.会议表示,不结盟国家决心共同努力,制止_________和_________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标志)

  ☆政策:_______、________

  ☆重要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动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1、推动了____________深入发展,加速了______________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______________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3、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__________。

  【重难点导析】

  西欧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原因

  ①具备客观条件:谋求统一是欧洲政治家长期的愿望。欧洲的国家有共同的地域,语言上有相通性,而且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这为统一提供了客观可能性的条件。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②现实原因:两极格局的政治环境的推动。欧洲和苏联格格不入,而且威胁日渐严重,同时又受到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寻求发展安全,各国必须走向联合,加强合作。

  ③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原因也是根本原因)西欧各国普遍较小,为了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各国须扩大市场,打破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才能进一步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同时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扭转在与日本、美国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①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②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展开“经援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③以1955年亚非会议为标志兴起的不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开始振兴。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⑤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课堂演练】

  1、促使法德两个政治上的宿敌开始走向和解的标志是( )

  a.《巴黎和约》的签署               b.《巴黎条约》的签署

  c.《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的签署     d.《罗马条约》的签署

  2、(xx年北京卷)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3、下列叙述中属于日本二战后经济恢复的因素有1.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清除封建残余2.美国出于与苏联对峙的考虑由限制转而扶持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马歇尔计划的援助4.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a. 1、2、4        b.1、3、4        c. 2、3、4        d. 1、2、3

  4、二战后美国由打击、限制日本经济政治的发展转而支持、扶植日本的发展,其根本的出发点是( )

  a.与苏联对峙、抗衡               b.积极准备进行对朝战争

  c.维护自身利益、称霸全球         d.防止日本被苏联攻占

  5、不结盟运动奉行的政策是(  )

  a.反殖民主义   b.反霸权主义   c.非集团、不结盟   d.第三世界利益一致主义

  6、阅读下列材料新课标第一网

  1948年及1970年美国和法、德、日、英四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如下表:

  年代 美国(%) 法、英、日、联邦德国之和(%)

  1948年 54.6 19.6

  1970年 37.8 31.5

  回答:

  (1)据材料,美国和欧共体国家及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发生变化的原因。

  (2)上述变化对美日关系、美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10

  第26课 

  三维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走向联合的欧洲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通过学习和对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和掌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问题探究

  综合比较

  归纳概括

  释疑阐释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不结盟运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与发展

  【学习重点】

  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

  【学习难点】

  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思考感悟

  二战中,西欧国家遭到严重削弱,战后,其国际地位远不如战前。而战争中的苏联却经过炮火的洗礼变得更为强大。与此同时,美国凭借其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逐步取得了对西欧经济的控制。随着西欧政治、经济的发展,它们不甘心依附于美国的地位,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也同时抵制来自苏联的压力和威胁,西欧国家认为:只有加强西欧各国彼此间的合作与联合,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

  思考与判断:欧共体形成之后,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知识梳理】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问题探究】结合教材思考:欧洲国家为何要建立这一组织?其主要目标是什么?欧共体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欧共体的成立对欧洲历史乃至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①具备客观条件:谋求统一是欧洲政治家长期的愿望。欧洲的国家有共同的地域,语言上有相通性,而且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这为统一提供了客观可能性的条件。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②现实原因:两极格局的政治环境的推动。欧洲和苏联格格不入,而且威胁日渐严重,同时又受到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寻求发展安全,各国必须走向联合,加强合作。

  ③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原因也是根本原因)西欧各国普遍较小,为了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各国须扩大市场,打破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才能进一步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同时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扭转在与日本、美国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2.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舒曼计划:                                                               

  (2).1951年                                                                    

  (3).1967年                                                                    

  (4)1973~1986年,欧共体扩大为欧洲12国  

  3.欧共体的影响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123【历史纵横】分析欧共体的影响

  联合的西欧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共同体。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壮大了欧洲的实力,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在国际政治中成为重要的“力量中心”,使它能与美国、苏联相抗衡,并挑战美国。这对维持欧洲均势与世界和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然,它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等瘤疾。随着力量的增强,欧共体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指出1993 年11月1日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问题探究】思考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要求学生概括出当时世界形势的特点:冷战形成与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问题探究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内部因素有哪些?促使其崛起的最有利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①内部因素有:战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政府利用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小的有利条件,集中力量搞建设;制订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教育,加快培养人才;利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并积极发展电子、人造纤维等新型工业;

  ②外部因素是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特需订货以及美国的援助,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问题探究日本经济发展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给我们以什么启示?日本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什么变化?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最大变化是:①1956到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②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日本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要与时俱进对生产关系作到适时的改革和调整;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要抓住机遇。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最后指出:战后初期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处于绝对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七十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的经济实力迅速上升,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后,改变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问题探究】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有何影响?

  1.强调欧共体的建立及日本崛起使帝国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2.经济上的激烈竞争使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

  3.政治上的激烈竞争,表现出西欧和日本自主性日益增强和外交上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不愿唯美马首是瞻。

  4.欧共体的建立和日本的崛起,对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由此,美苏两极世界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1.不结盟运动

  问题探究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

  问题探究】回答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原则和宗旨是独立、自主和不结盟。

  问题探究主要的意义有哪些?

  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改变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决定世界的局面。有利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从第四次不结盟首脑会议始,正式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与发展

  讲清中国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与发展基本脉络。从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从1956年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到十年文革的巨大挫折,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最后说明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总结】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格局由美国控制变为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着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国际关系格局是一种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其演变是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世界多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多种国际力量的出现,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知识结构

  两极格局的演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

  欧共体建立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兴起

  中国的振兴

  两极格

  局结束

  多极化趋

  势 加 强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11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得到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欧洲联合

  △二战给欧洲造成巨大灾难,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结合本课的导语和“历史纵横”,说说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原因:

  ①西欧必须走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②为了摆脱美国的

  2、过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根据建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欧洲共同体(1967)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

  △根据本课导语回答:西欧联合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①关键:

  ②原因:

  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

  3、影响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的外交政策

  从20c70年代起,进一步加强了上的联合

  二、日本崛起

  1、原因:

  (1)美国推动日本进行

  (2)美国帮助日本恢复

  ①一再削减直至免除

  ②将已拆迁的发还日本

  ③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和

  ④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大量采购和

  △美国推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的目的何在?

  铲除军国主义的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因素

  △民主改革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何作用?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是制裁和遏制,后来为什么要变成扶持和帮助呢?

  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要使日本成为亚洲反共的桥头堡

  (3)日本政府制定合乎的经济发展战略

  (4)日本加强政府,重视外因

  (5)日本提出“立国”“第一”的口号

  2、结果: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①要适时进行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的发展

  ②要大力发展和,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③制定合乎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3、影响:日本谋求大国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学思之窗:联系近年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谈谈你如何认识中曾根康弘的这句话。

  近年来日本在国际上一再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便是曾根康弘的这句话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和“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的实质。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

  1、目的:摆脱美苏的,维护自身的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1961年)

  3、政策:

  4、发展:

  ①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作为重要任务

  ②将建立国际经济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5、影响:

  ①标志着广大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国际舞台

  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格局

  四、中国振兴——成为世界政治舞台重要力量

  △课堂小结:

  欧洲联合——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日本崛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不结盟运动兴起——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中国振兴——成为世界政治舞台重要力量

  △随堂练习:《全品》第26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26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二十六)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12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学习的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知识梳理】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欧共体: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1、联合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2、联合过程: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57年)

  (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影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a内因:

  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⑷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b外因:

  ⑴美国大力扶植;

  ⑵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2、结果(影响):

  ①1956年—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②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的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

  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③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时间、地点、倡议国、斗争目标等)

  ①倡议国:南斯拉夫

  ②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③政策: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a重要任务:在政治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b行动纲领:在经济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发展:20世纪70年代起,

  (3)意义:

  ①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中国的振兴: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巩固练习】

  1.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  签定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957年12月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解析:b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壁垒分明,对抗竞争,同时欧洲走向联合,极力形成第三势力,表明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2.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意图是

  a.愿意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提出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解析: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冷战”结束后,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好时机,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b项正确。

  3.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c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c项不属于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

  4.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c  建立单级世界绝不是靠谈判能够实现的,排除。其他三项正是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

  5.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a.论国防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解析:a题干要求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故a正确。其他几项,冷战的重心一直在欧洲,b项错误;中苏关系缓和是在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欧盟建立是在1993年,d项错误。

  6.《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

  解析:c 材料的意思是:欧洲崛起,中国已经强大,这充分说明欧洲、中国在世界地位逐步提高,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力量,故选c。

  7.(日本某官员在20世纪90年代指出,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下列最能体现日本这一企图的是

  a.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b.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c.加强与美国竞争,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d.日本欲成为亚洲大国

  解析:a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日本某官员的真实意图通过文中的“共同分担国际责任”、“国际新秩序”可以理解,其实质就是要扩大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8.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以上雨果的预言有可能基于欧洲国家

  ①相同的文化基础;②相近的宗教信仰;③曾有近似于统一的历史;④要摆脱美国的控制;⑤长期争夺的恶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解析:c组合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材料中雨果的意思是“欧洲必将走向联合和统一”。所以,只要属于有利于欧洲联合的都可以成为正确的选项。并不是所有的欧洲国家都面临着美国的控制,故④错,可以排除。

  9.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这段话反映出

  a、 西欧在二战后普遍衰落,美国加紧对其控制 

  b、西欧与苏联关系改善,动摇了北约组织

  c 、欧共体成立并壮大,迫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 

  d、 苏联东欧剧变,美国有机可乘

  解析:c  题中信息提示“美国要同欧洲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欧共体不断发展壮大,这迫使美国调整政策,寻求和西欧合作。a项是发生于二战后初期,不是在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相符合;

  b项说法明显不对;d项也不符合史实,苏东剧变是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不是在70年代。

  10.《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    ②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③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④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a西欧各国结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是西欧国家走向和解的表现,故而①可选。西欧各国结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是西欧经走向一体化的第一步,故而③可选。“《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可以明显体现西欧各国之间存在分工合作,故而②可选。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的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欧盟的形成,④明显排除

  11.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是指

  a.两大阵营对立开始出现              b.亚非29国会议的召开

  c.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d.第三世界的兴起

  解析:c据材料内容可作出正确判断,答案为c。

  12.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形成了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成为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d.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解析:d 美苏对不结盟运动的诋毁,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13.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a.受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影响  b.受欧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

  c.受“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 d. 受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

  解析:c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段时间欧洲被美苏两国所控制,分裂为两派势力,典型地反映在德国的分裂上,所以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对峙。

  14.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  签定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2月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国完全控制了世界    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c.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 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已经孕育新的力量

  解析:d 3月,欧洲一体化的探索;11月,苏联所控制的13国开会反对帝国主义;12月,美国控制的北约决定建立欧洲导弹基地。美苏两国的动作反映了“世界处于冷战格局之中”;罗马条约反映了“新力量的孕育”。

  15.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       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经济联盟 

  c.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

  解析:b  欧共体的建立是西欧国家为了在美苏两极格局之间争得独立的地位成立的。

  16.(湖南师大附中)“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上述维克多•雨果的预言主要通过什么事件得以基本实现:

  a、1945年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b、战后接受并实施马歇尔计划

  c、1951年欧洲煤钢体d、欧盟的建立及其发展

  解析:d  抓住两个特点:“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d是最佳选择

  17.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形成了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成为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d.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解析:d 不结盟运动兴起时面临美苏两国争霸的局面,其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1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有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③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的瓦解。

  19.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解析:b  这一演变表明的就是苏联的解体,这最能表明的是社会主义在苏联的曲折发展和重大挫折。

  20.法国人罗伯特1949年出生,今年60岁生日那天,完成了他的回忆录写作。以下事件在他的回忆录中出现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把多年积蓄的存款兑换成了欧元           

  ② 到鲁尔地区投资煤矿,当了回老板 

  ③不用办签证就到了“欧洲中心”布拉格观光  

  ④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了荷兰的鲱鱼

  a.②④①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解析:a  1952年欧洲煤钢联营建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通,所以能够买到荷兰廉价的鲱鱼;1999年欧元流通。此后捷克等东欧国家才加入欧盟。

  21.《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 ②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③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④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a组合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目前欧洲的合作还没有发展成彻底的政治经济联盟,所以④错。

  22.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 c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欧洲出现联合,日本经济崛起,美国不得不调整对苏联的政策,采取守势。

  2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解析:c日本长期仇视中国的开端应该早于1948年;美国不可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标志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是朝鲜战争;所以排除a、b、d,选择c。

  24.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20世纪60年代由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建立的国际政治集团

  b其目的是为了谋求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发展

  c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了制约作用

  解析:a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

  25.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b.互相竞争c.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

  解析:d 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现有的军事集团”指的是美苏两国为首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二者的关系是互相对峙。

  26. 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不能反映的是

  a.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欧洲的挑战     b.西欧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c.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d.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解析:b  1974年美国虽然经济受到了影响,但依然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故选b。

  27.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解析:b 提取信息:“独立于美苏两国之外”“道德力量”“强调万隆会议”“和平共处原则”,这几个信息点,再结合不结盟运动的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得出结论。

  28.  1949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指出:“在今日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为我政策的核心。”这番话旨在强调

  a.德法应吸取多次战争的深刻教训         b.法德关系决定着世界的形势

  c.德法联合是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         d.德国与法国和好是时代要求

  解析:d  从材料可以看出阿登纳决心将德法关系化干戈为玉帛。特别是强调今日的欧洲,德法世仇不合时宜,可见德法和好是时代的要求。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1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欧洲共同体;美国对日政策由占领转向扶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结盟运动兴起、形成的标志及其行动纲领、中国的改革开放。

  2、技能: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运用:以史为鉴:从其他国家(如日本)发展经验探寻中国发展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由此加深对当前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政策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的两极格局。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多个区域或国家的综合国力加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那么这些多极具体指哪些?又是怎么形成的?这是本节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推进新课】【合作探究】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哪些重要力量?

  主要有欧洲走向联合,日本迅速崛起,中国力量的壮大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走向联合的原因:

  【合作探究】你认为西欧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原因有哪些?

  ①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回应。欧洲联合和建立统一的欧洲的思想早在中世纪末甚至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形成,是欧洲的一种理想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根植于对中世纪基督教帝国的眷恋,希望欧洲停止分裂,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不少欧洲的大师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雨果,包括政治家邱吉尔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念。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②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③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扭转在与日本、美国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④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地位。

  2、进程:

  【合作探究】欧洲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形成欧共体的?

  (1)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建议西欧国家在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2)1951年,法、德、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3)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3、内容:

  ⑴.关税和贸易政策⑵.农业和渔业政策⑶.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⑷.政治一体化⑸.共同的外交政策

  4、影响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思考欧共体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⑴.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⑵.在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⑶.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原因:

  【合作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是如何摆脱战败国地位而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的?

  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美国大力扶植。⑷.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⑸.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合作探究】日本经济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何启示?

  ⑴.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消除生产关系中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⑶.合理吸引外资,充分利用外资。⑷.强抓机遇,促进经济发展。⑸.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影响:

  【合作探究】日本经济的崛起有什么影响?

  ⑴.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⑵.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

  1、不结盟运动原因

  ⑴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发展。⑵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

  2、形成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统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影响

  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⑵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⑶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⑷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

  四、中国中国——改革开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后,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受“左”倾思想影响二十年,我国经济停滞不前。直到1978年,重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课堂小结】二战后美苏争霸造成了彼此实力的下降,与此同时,战后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西欧、日本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另外,随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世界日益显示出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日益强大,这些因素促使世界走向多极化发展。

  【习题解答】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①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②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展开“经援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③以1955年亚非会议为标志兴起的不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开始振兴。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⑤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14

  教学目标:识记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不结盟运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和发展。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重点:欧洲共同体;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

  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 的优势地位。(2)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各国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1)  年, 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 。它使 之间的矛盾化解。 

  (2)后来相继建立 和 .

  (3)  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成 。

  3.影响:(1)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开始摆脱 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地位

  1.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

  (1)奠定基础: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 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2)美国的帮助:削减直至免除战争赔款,将拆迁的 全部发还。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 和 。

  (3)朝鲜战争的刺激:美国和西方国家大量采购物资,为日本商品进入 敞开大门。

  (4)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 投资,重视 。提出“ ”和“ ”的口号。

  2.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 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促使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1)  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2)要求摆脱 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

  2.形成过程:(1)20世纪 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兴起。

  (2)1961年,第一次 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内容

  (1)奉行 、 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人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70年代开始,把反对美苏的 作为重要任务,将建立      作为行动纲领。

  4.影响:标志着广大 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情景激疑

  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的告诉美国记者苏茨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讲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戴高乐总统在对记者的谈话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知识归纳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战后西欧各国纷纷进行社会改 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来源:学|科|网z|x|x|k]

  2、进程

  (1)1951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进了成员国工业的发展,使法、德两个政治宿敌开始走向和解。

  (2)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第二年,两个共同体正式成立。

  (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统称欧洲共同体。

  ①组织:欧洲共同体成立后,三个组织依然各自存在,有时仍以独立的名义进行活动。

  ②经济政策:欧共体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

  ③趋势:欧共体朝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的方向发展;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上步调一致,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4)欧共体的扩大:从1973年至1986年历经三次扩大,成员达到12国。

  3.影响

  (1)促进了欧共体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欧共体的扩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力量,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知识点二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情景激疑    二战中日本受到原子弹的杀伤,二战后国家一片寥寂,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他们是如何摆脱这种困境的?日本经济发展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给我们以什么启示?日本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什么变化?

  知识归纳

  1.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原因

  (1)美国的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重点由强制日本执行战争赔偿转到扶植日本发展经济。

  ①二战后:美国为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

  ②1948年后: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发还已拆迁的工业设备矿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来源:第一范文网]

  (2)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

  ①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②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60年池田内阁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使日本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阶段。

  ③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也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④以重、化工业为中心,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设备更新,引进大量先进技术,积极发展电子、石化 等高新产业。

  ⑤提出“贸易 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3)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朝鲜战争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①美国在日本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中得到大量“特需”收入。

  ②西方国家为扩军备战掀起了采购物资热,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条件。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条件

  (1)经过战后的恢复和调整,日本经济 逐渐达到和超过了战前水平。

  (2)1956-1972年间经济高速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影响

  (1)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2)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使日美关系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典例剖析   【例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从自身和益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扶植日本,客观上刺激了日 本经济的发展,下面不是美国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有

  ①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  ②削减直至 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  ③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④提出“贸易立国”口号  ⑤提出“出口第一”的口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④⑤

  知识点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情景激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万隆会议以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土崩瓦解。新独立的国家面临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强权政治依然是国际关系的现实。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新独立国家的决心摆脱大国的控制,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政策,不结盟运动自此形成。

  知识归纳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赢得民族独 立的亚非拉国家,还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和维护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在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状态下,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也不愿介入他们  之间的斗争,希望保持中立;从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殖民主义势力的衰落和美苏对峙格局为其形成、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2)兴起和形成:从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亚非国家主张相互团结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表示,不结盟国家决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标志着其正式形成。

  (3)内容:支持各国去争取和平,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主要特点:推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5)意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有力地冲击着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多极化方向发展。

  典例剖析 【例2】促使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三个首倡国家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      

  b.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倡国家战后的一贯政策

  d.民族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苏平等对话

  巩固测试

  1.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是……(   )

  a.华约组织的形成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联合国的变化  d.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 (    )

  a.经济实力迅速增强b.适应美国战略需要c.军国主义势力复活d.多极化趋热的增强

  3.二战后,美国对日本从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美国有能力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国将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基地

  c.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局面已经被打破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         (    )

  a.进行了社会民主改革     b.以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c.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d.坚持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5.来自世界115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15个观察员国、31个特约国和23个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不结盟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强团结,维护国家发展的权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     )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日益扩大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6.美国 总统尼克松说:“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

  a.苏联的威胁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崛起  d.美国经济“滞胀”

  7、阅读下列材料: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请完成:

  (1)简要概括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指出两极格局期间,两极格局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 受到撼动”和“挑战”的表现。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篇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晓两级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战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探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国际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横向比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2)以合作学习的“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索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弥补了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

  (3)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4)分析欧共体兴起的原因和过程,体会“人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单赢走向共赢”过程中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分析和艰难历程。

  在欧洲国家一体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即是如何化解积怨已久的法德矛盾。而“煤钢联营计划”的提出不仅促进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其处理国际关系的方式与途径引人思考。日本为谋求大国地位所采取的措施,教材中没有具体涉及,这样就不容易正确认识和评价日本谋求大国地位。

  ★教学方法:

  对于本课学习的方法可采用谈话法,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丰富的录像资料,用事实说话,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还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资料补充,运用典型史料对于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解读史料能力,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1】

  创设情景导入:出示两组图片

  第一组:(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古巴导弹事件,柏林危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角力的漫画)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进一步认识“冷战”对战后两极格局背景下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第二组(欧盟旗帜,日本富士山下飞驰的新干线列车,不结盟运动的标志,中国的葛洲坝水利枢纽)

  对比前一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组图片反映了国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入课题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指出欧共体的出现,日本的经济腾飞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的振兴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就是世界多激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案 - 碧涢老仙 - 碧涢老仙的博客

  【导入新课2】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

  (欧洲联盟的旗帜)

  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维克多·雨果的理想已经变为现实。大家再数一数上面有多少颗金黄色的星?(12颗)知道为什么有12颗吗?欧洲联盟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哪?由此导入新课。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欧共体形成的背景:

  (1)思想源流:欧洲统一思想源远流长。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

  近现代欧洲历众多学者、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雨果、丘吉尔等,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念。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类灾难后,欧洲最终丧失了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地位,所以,欧洲各国只有加强联合,实现一体,才能重新走上世界政治舞台,发挥重要的作用。于是,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出示材料:

  材料1: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2:“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 维克多·雨果

  (2)政治安全:两级格局竞争中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各国的国家实力日益增强,因此对美国持续不断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越加不满。加之美苏在欧洲的尖锐对峙,使得欧洲的自身安全常处在无法保障的境地。因此,要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间保证自身的安全,并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各国之间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3)经济发展: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

  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即在于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西欧各国只有加强联合、协同利益,才能共同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也才能扭转与经济、政治大国竞争过程中的不利地位。

  2、欧共体形成的过程:

  (1)1951年,欧洲六国签署《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备课资料】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欧洲煤钢联营计划”(即“舒曼计划”),建议愿将本国经济中的煤钢部门管理权委托给某一独立机构的国家成立煤钢共同市场。此后,法、西德、意、比、荷、卢等6个西欧国家开始在此计划基础上进行谈判。1951 年4 月18 日,在美国的支持下,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根据“舒曼计划”在巴黎签订了为期50 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条约确定共同体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煤钢单一共同市场,取消有关关税限制,对生产、流通和分配过程实行干预。

  1952年7月25日该条约生效,宣告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英语: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ECSC)】的建立,正式成立超国家的权力机构——高级机构。高级机构由九人组成,掌握煤钢共同体的大权,负责协调各成员国的煤钢生产,保证共同体内部的有效竞争。它拥有共同体内部的生产、投资、价格、原料分配,以至发展或停闭某些企业或某些部门的大权,并掌管共同体同第三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关系。该机构作出的决定,各成员国必须执行。此外,欧洲煤钢共同体还设有部长理事会、共同体议会和法院等机构。

  舒曼计划及由此产生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是西欧国家联合道路上的一次创造性实践,一次质的飞跃,它开始了一体化合作形式的零的突破。正如美国前驻欧共体大使巴特沃恩在1962年7月为《通向欧洲联盟的道路》一书写的序言中所言:“欧洲煤钢共同体是先驱者。它开创了主权成员国的统一先例。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西德与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基础。它带来了作为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楷模的共同机构的新形式。毫无疑问,历史所记住的,不是欧洲煤钢共同体为煤钢工业做了些什么— 当然,这可能也是有意义的— 而是开辟了通向统一的欧洲目标的道路。”

  (2)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备课资料】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又称欧洲共同市场。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通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同时成立。总部都设在布鲁塞尔。

  《罗马条约》规定其宗旨是: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不断的、愈益密切的、联合的基础,清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各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和就业的条件,并通过共同贸易政策促进国际交换。

  (3)1967年,以上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备课资料】欧洲共同体

  1965年4月 8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 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 。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1991年 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 ,(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2年2月1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马约于 1993 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

  宗旨是促进:①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②建立一个单一的对非成员国的商业政策;③最终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运输系统、农业政策和一般经济政策;④取消私人和政府所采取的限制自由竞争的措施;⑤保证成员国之间劳动力、资本和工商企业家的流动性。

  欧共体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12国面积为236.3万平方千米,人口3.46亿。1992年欧共体12 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68412 亿美元(按当年汇率和价格)。欧共体是世界上的贸易集团,1992年外贸总额约为 29722 亿美元,其中出口14518.6亿美元,进口15202.7亿美元。欧共体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了关系。至1993年,已有 157 个国家向欧共体派驻外交使团,欧共体委员会也已在 107 个国家及国际组织所在地派驻代表团。欧共体同其中的绝大多数国家缔结了贸易协定、经贸合作协定或其他协定,并与一些地区性组织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欧共体于1975年 5 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关系。

  3、欧共体形成的影响:

  (1)西欧国家联合成为一个政治集团,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立的作用。如法国于1964年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跟唔哦正式推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2)西欧国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1)原因:①战后进行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的扶持,包括减免战争赔款、提供资金和物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等;

  ③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④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如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口号等。

  (2)表现:1956年—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日本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要与时俱进对生产关系作到适时的改革和调整;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要抓住机遇。

  2、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2)表现:

  ①20世纪80年代,中曾根首相开始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参见“学思之窗”)

  中曾根前首相提出了“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其核心思想是克服战败国心态,培养国民的大国意识,提高日本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主要目标一是与西方大国平起平坐,扩大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二是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三是成为新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通过联合国来维护日本自身的利益。

  ②20xx年9月,日本派出1000人自卫队远赴伊拉克,参与战后的伊拉克重建;

  ③20xx年8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他将出席联大会议期间要求联合国考虑吸收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原因:

  ①二战后,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②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

  【备课资料】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1961年9月1日,25个不结盟国家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次正式会议,通过宣言。战后初期,国际上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军事集团对峙局面。一些中小国家,尤其是新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956年7月,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举行会谈,提出不结盟主张,随后又与苏加诺、恩克鲁玛进行磋商,为不结盟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奠定基础。在铁托、纳赛尔、尼赫鲁、苏加诺和恩克鲁玛等人努力下,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由20个国家发起的不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议,规定了与会国的五项标准:奉行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至少应采取符合这种政策的态度;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集团;不同大国缔结双边军事联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961年9月第一次会议上,与会国一致要求立即无条件地、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同意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宗旨,支持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各国,要求撤除设在别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把世界划分为集团和冷战的政策。

  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开罗举行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第三次首脑会议,1970年9月8日至10日在卢萨卡召开,通过《卢萨卡宣言》,强调超级大国之间的均势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全,矛头指向美苏超级大国;同时通过《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谴责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

  1973年9月5日至9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第四次首脑会议,明确提出“反对霸权”的口号。

  第五次会议于1976年8月16日至19日在科伦坡召开,强调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关系,提出“集体自力更生”的战略思想,提倡“南南合作”。

  1979年9月3日至9日,在哈瓦那举行第六次会议,有95个国家参加,铁托出席会议,并作长篇发言。通过《政治宣言》,强调坚持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第七次会议于1983年3月7日至12日在新德里举行,100个成员国出席,讨论世界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及不结盟运动面临的任务,通过《新德里文件》、《集体自力更生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文件。

  1986年9月1日至7日,在哈拉雷举行第八次会议,成员国增至101个。1989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九次会议。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无成文的章程。

  成员国每3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不结盟国家已成为国际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中国一贯支持不结盟运动,高度评价它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3)特点;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

  (4)任务: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5)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6)影响:

  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推动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级格局。

  2、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及应对措施:

  (1)关系: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2)措施: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应对当前局势?

  ①重视以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

  ②加强区域的团结合作;

  ③第三世界国家对内要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外要立足第三世界,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同时也要和发达国家加强经贸合作和政治对话。

  ★ 课后研讨

  20世纪70年代,世界已经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随着冷战的终结,对21世纪地缘政治格局前景的预测成为热门课题。当前,在有关未来国际政治格局演变趋向问题上,有三种主要的地缘政治观盛行于美国,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三种地缘政治观是:⑴单极论;⑵多极论;⑶文明冲突论(如欧洲文明、俄罗斯文明、中华文明、北美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以及非洲文明等)

  你认为地缘会对未来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产生决定性影响吗?对这三种地缘政治观,你的观点和看法是什么?谈谈你的理由和看法。

  思路:此题的第一问可借鉴前面所学的古希腊主政治产生与其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加以理解。片面的夸大是不对的,尤其是在当今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今天。至于对这三种地缘政治观的看法,你可以就一种观点阐述你的理由,也可就这三种观点从总体上既不是“单极”结构,也不会是“多极”结构,而是全球一体化趋势下的多元化结构阐述自己的观点。理由和看法可以结合本节课和下节课讲述的有关内容,密切联系当前的国际形势的现状与现实来进行分析。

  ★本课小结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格局由美国控制变为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着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国际关系格局是一种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其演变是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世界多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多种国际力量的出现,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课后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联系今年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谈谈你如何认识中曾根康弘的这句话?

  答案提示:

  (1)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

  内政方面:日本国内修改1947年和平宪法的浪潮;

  军事方面:20xx年,日本政府借“9·11”事件之后的反恐名义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20xx年,利用朝鲜半岛核问题通过“有事三法案”,规定在发生可预测的对日本的武力攻击事态时,首相可不经内阁会议而直接下令调动自卫队、警察和地方政府力量,采取“先发制人”的战争手段,自卫队由“防御型”转向“进攻型”;20xx年还通过《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并在年底向伊拉克派兵,这是日本首次向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国外地区派兵,实现了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突破,日本开始跨入“从依靠别国建立世界秩序”,到向“虽有风险,也要参与维护世界秩序”阶段;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和日本内阁会议还决定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使日本自卫队攻防兼备,并修改《防卫计划大纲》,大大地提高自卫队武器装备的攻击性能和远投能力。

  外交方面:日本与韩国因“竹岛”(韩国称为“独岛”)的主权问题关系恶化;日本与俄罗斯因北方四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导致两国关系前景暗淡;钓鱼岛问题困扰中日关系发展。

  文教方面:由日本文部省审定,“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撰完成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严重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引起亚洲邻国的极大愤慨。

  (2)关于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

  20xx年5月,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组成的四国联盟向联合国成员国散发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增加包括以上四国在内的六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根据有关规定,成为常任理事国,需要得到191个会员国中的2/3多数票、5个常任理事国全部赞成票,然而由于中国等国的反对,日本入常问题无果而终。日本新一届安倍政府表示仍继续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资格。

  日本的诸多外交政策与态度激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地区国家的反对:日本首相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伤害亚洲人民的感情;遗留化武问题;慰安妇问题;20xx年,全球20xx万华人大签名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本课测评: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在怎样出现的?

  答案提示:

  ①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②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鼎力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展开“经援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级格局。

  ④新中国建立后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加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实力的迅速提升,使得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总之,两级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因此,两级格局之中,政治势力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学习延伸: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尼克松这段话的认识。

  答案提示:

  尼克松的这段话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美国和世界局势的变化。

  二战后初期,字母过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世界第一强国,尤其是在核武器的垄断时期,这种地位牢不可破。但是因为在越南战争的泥潭越陷越深以及与苏联的军备竞赛,再加上60年代美国经济增势趋缓,美国的综合实力相对衰落了。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这两个以前美国的盟友因自身利益的需要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另外中国作为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不结盟运动关系紧密,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两级之一的苏联当然还是传统强国。

  尼克松是用发展的眼光,从经济角度分析世界局势的发展趋势,得出世界将向多极化发展的结论,这样为其任内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相关文章:

2023年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14篇)

新课标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教案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世界多极化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高中历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精选教案范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