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零度碳酸 点赞 分享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精选2篇)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重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

  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学习建议】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花两个子目,分别介绍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本课原始材料较多,建议学生阅读教材和资料,弄清历史概念和有关引文的含义,然后归纳、总结出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要点。

  【思考感悟】

  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先根据“课前提示”向学生指出: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家们对儒学传统教条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与修正,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受到冲击。预习教材内容,查阅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文化现象在哪些方面冲击了传统儒学?它的出现起什么样的作用?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知识梳理】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介绍李贽其人(学生介绍)

  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李贽的生活经历三步: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经历,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经历。而前两点经历都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

  2、【探究学习】“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

  (1)李贽代表作(启发学生认识): 教材通过插图来提示李贽的代表作及书名由来。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李贽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3、【探究学习】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封建专制思想

  这也是本节的学习重点。学生阅读第二、三、四子目,利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这些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以及各自特色。

  1.共同点:

  一是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二是三位思想家都曾亲自参加激烈的抗清斗争,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三是由于他们思想进步,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在思想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四是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2.各自特色:

  (1)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①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②主张: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③上述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启蒙精神

  ①开清代考据学先河。

  ②主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有试图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强烈愿望;注重实学,著作中囊括了各种关系国计民生是实用学问。

  (3)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

  ①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辩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②主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之私;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他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具有浓厚的哲学基础。在发挥古代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2、问题探究一:共同的生活背景:

  (1)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2)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3)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问题探究二: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3.问题探究三: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重点突破】

  1、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这还是不是儒学的新发展?

  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

  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全否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因此,有些人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时期。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实质上起了建设性作用。

  2、对儒家思想的演变脉络作简短小结:

  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

  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明清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篇2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一、教材分析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最后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代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体会明末清初儒学的发展变化。本节内容是对前三节所讲的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对前三课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已进行系统的学习,基本掌握儒家思想各时期的变化和发展。本课所讲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相对系统条理便于掌握,所以讲解时主要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主要提出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五、教学方法

  1.学会用问题探究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学案导学

  3.教学环节:预习检查、设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习准备:预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初步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2.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全班分十组。课前分工,包括组长1人资料员3人记录员1人、发言人1人。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的课下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情景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宋明时期,儒学家吸收佛道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结合在一起形成宋明理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步入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展示一 “离经叛道”的李贽的肖像和《焚书》《藏书》的书影

  1.介绍李贽其人(学生介绍)2.“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

  3.为什么李贽的代表作书名叫《焚书》《藏书》?

  (以这三个问题引出李贽的异端思想)

  展示二:李贽语录

  材料一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三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答邓石阳》

  材料四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1.让各组同学反复诵读,并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③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

  2.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展示三 研究学习

  (一)黄宗羲语录

  材料一:“……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

  材料三:“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二)顾炎武语录

  材料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两人主要思想。

  展示四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著作思想及作用),让各组同学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小组讨论,教师随机抽查三个组在黑板上展示

  展示五  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我们如何来评价三大思想家呢?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根据学生的看法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问题探究: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试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析)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由学生整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上交,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的能力。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那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下节我们将学习另一种人类文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课下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了解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初步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二、预习内容

  1、李贽的“离经叛道”表现

  (1)、挑战             及其                  的神圣地位,揭露                的伪善。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人的                 ,即强调个性发展。

  2、体现李贽思想的著作有《               》《                》。

  3、你如何看待李势的思想?

  李贽是        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的要求。

  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

  (1)、政治上:反对                     ,提倡“                                ”。

  (2)、经济上:重视                            ; 提倡“                          ”。

  (3)、思想上:批判继承                  ,构筑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分析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的原因

  2.分析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  读材料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三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答邓石阳》

  材料四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1.让各组同学反复诵读,并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

  2.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探究二 研究学习

  (一)黄宗羲语录

  材料一:“……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

  材料三:“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二)顾炎武语录

  材料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两人主要思想。

  综合:儒家思想的发展

  探究三根据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制作图表

  著作 观点 评价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探究四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试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析)

  三 当堂检测

  1.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核心思想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2.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工商皆本”

  c.要求实现耕者有其田       d.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制度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4.某校举行《儒学是进步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的辩论赛,在陈述环节中有一方出现了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它是哪一项?

  a.早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5.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6.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唐甄这种政治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最相似: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魏源

  7.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    b.批判重农抑商    c.批判君主专制    d.批判农工商皆本

  8.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书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四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明清时期,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并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3.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4.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5.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6.儒家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下列对其“影响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  b、解决地区冲突、环境恶化等问题

  c、给当今信仰危机、道德失衡以启迪  d、从仁爱、大一统等思想中寻找智慧

  7.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指出两者的哲学流派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

  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

  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突出的思想主张是经世致用。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相关文章: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