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陌上烟雨 点赞 分享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微信扫码分享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选2篇)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篇1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课时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采集和狩猎阶段

  (1)影响因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①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②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

  (2)人类活动分布区:少数③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2.农业社会阶段

  (1)基础条件:④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⑤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

  (2)人类活动分布区:⑥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⑦三角洲、盆地。

  3.工业社会阶段

  (1)基础条件:能源资源、金属资源、⑧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2)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丰富的⑨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能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a.资源型工业基地

  矿产资源的数量、⑩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 →一些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⑪矿产地附近

  b.临海型工业基地

  无大型铁矿、煤矿等资源优势,借助优越的⑫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⑬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港口附近

  4.后工业化阶段

  (1)影响因素:由于⑭新技术的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⑮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2)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分布

  新技术产业大都要求四季温差小,温度、⑯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无污染或污染很小

  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分布在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

  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形成⑰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有关采集和狩猎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

  b.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很少受地理环境影响

  c.人类的繁衍生息比较活跃

  d.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较强

  答案 a

  解析 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差,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生存发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的繁衍生息才比较活跃。

  2.农业社会阶段,不属于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的是(  )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b.印度河流域

  c.尼罗河下游                       d.刚果河流域

  答案 d

  解析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是尼罗河下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

  3.资源型城市兴起于(  )

  a.采集和狩猎阶段                   b.农业社会阶段

  c.工业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答案 c

  解析 资源型城市兴起于工业社会阶段。重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往往伴随着城市的兴起。

  4.下列关于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在各历史阶段是一致的

  b.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社会发展逐渐增强

  c.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农业文明产生的重要自然物质基础

  d.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生产的分布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使工业生产只分布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答案 c

  解析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随着时代而发展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同时,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减弱,人类活动对陆地地理环境的依赖减弱。

  方法技巧练                   

  方法 案例法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匹兹堡最初只是印第安人的小村镇,18世纪中叶,人们在该地发现了大型富铁矿和煤矿,钢铁工业随之兴起。

  材料二 到“二战”前后,匹兹堡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是美国的“钢都”。“二战”结束后,军火需求量剧降,匹兹堡钢产量削减一半,不少钢厂倒闭,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匹兹堡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基础——钢铁工业在国外竞争和需求下降的双重打击下已经名存实亡,其经济也不断衰落。

  材料三 匹兹堡迅速对经济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由此而化险为夷。在整个80年代,匹兹堡地区丧失了12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同时创造了11.5万个新就业岗位,这些就业机会大都在教育、保健和研究部门,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

  材料四 从90年代开始,人们在匹兹堡看到的另一个变化是一批总部设在该市的百年大公司,如海湾石油等纷纷做出重组或改变经营方向的重大举措;另一类公司已在匹兹堡市内外安营扎寨,这批公司主要是高科技的保健产品制造商、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m的计算机软件子公司。在上述3 600家公司中,这类公司占了一大部分。

  (1)从匹兹堡市的起源看,其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世纪中叶,匹兹堡市得以迅速发展的技术条件及区位条件是什么?

  (3)分析 “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匹兹堡经济衰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分析匹兹堡经济得以重新崛起的原因。

  答案 (1)资源 (2)第一次技术革命极大地刺激了其工业发展,而这里又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且靠近五大湖,工业用水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3)①生产结构单一,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等部门,钢铁工业是其经济基础;②世界性钢铁过剩;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及结构;③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④改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解析 匹兹堡最初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二战”前后,处于工业化阶段,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美国“钢都”。“二战”之后,经济衰落。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

  方法技巧

  案例法是学习人文地理常用的方法。主要利用一个典例的案例来阐释某一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案例法的关键要学会举一反三,注意知识的迁移。

  一、选择题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 1.d 2.b

  解析 读图可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农业社会以植物性能源为主,获取薪柴可能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产生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

  3.有关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凡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有城市出现 ②工业革命后,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 ③英国的伯明翰、美国的匹兹堡都是以煤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

  ④随着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已无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有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或因地形复杂,或因气候恶劣等原因,并未形成城市,甚至人烟稀少。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些资源的数量确实在减少。但是,靠近原料地、燃料地仍是工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仍有着巨大的影响。

  4.有关农业社会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采集和狩猎的果实和动物

  b.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

  c.人类逐水草而居

  d.世界最早的农业文明出现在欧洲

  答案 b

  解析 a项是采集和狩猎阶段的方式,c项指畜牧业中的游牧业,d项世界最早的农业文明出现在亚洲和非洲。

  读下图,回答5~6题。

  5.两图所示地区的特征,正确的是(  )

  ①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 ②两地多为粉砂性土壤 ③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重 ④两地皆全年少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下列关于图中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右图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 ②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③右图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 ④出现右图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左图是我国新疆特有的坎儿井,是一种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右图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窑洞。两地多为粉砂性土壤,但黄土高原因夏季的暴雨加上黄土疏松的土质,水土流失严重。第6题,黄土高原不是主要牧区,也不是水稻产区,故选b项。

  二、综合题

  7.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做“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中国历史上曾有关中地区、成都平原、华北北部(燕京一带)、江淮以南地区、太原附近、闽中(福州及其西南一带)及盛京(沈阳一带)等7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xx年,中国评选出新的十大“新天府”。

  (1)简述历史上的“老天府”分布地区的共同优势条件。

  (2)除成都平原外,其余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评选中黯然落选,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3)古人对天府的描述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民丰物阜”。评选专家给出的“新天府”标准是:应该是人人向往的居住地,幸福感较高,是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区域。这说明与“老天府”相比,“新天府”的评选标准更重要的是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江平原从解放初的“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现又被评为“新天府”。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

  答案 (1)都分布在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好的地区。

  (2)人口急剧增加,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3)人地协调发展

  (4)解放初,随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开垦了“北大荒”;经过几十年的开垦,“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由于过度开垦使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所以国家出台了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的政策,湿地面积缩小趋势得到了遏制。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这里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且区域内环境优美,污染很小,因此被评为“新天府”。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由题干“天府”所在地自然条件优越,结合图示,依据自然区位的诸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由“老天府”所在地可知,大部分“老天府”现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环境破坏严重,从而落选“新天府”。结合古人对天府的描述和专家对“新天府”的评选标准,可以看出人地协调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是“新天府”的共性。三江平原农业地位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北大荒――→人口增多,粮食需求增强北大仓――→生态环境变化退耕还湿地――→生态好转新天府。

  第2课时 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阶段

  项目   航海早期 近年以来

  空间利用 ①大洋是难以逾越

  的障碍,是文化传播

  的界限 大洋成为交往频

  繁的通道

  资源利用 有限 越来越多,资源开

  发的领域大大

  ②拓宽和加深

  人类活动 大陆③内部 向沿海地带集中

  海洋地位 不被人们重视 领海成为各国政府

  关心的焦点之一

  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工业化以前:海洋中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大陆 ④低,文化、技术大多由大陆传入。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有关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                  

  a.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阶段性

  b.在航海技术落后的阶段,人们重视海洋环境的利用

  c.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成为人们交流的通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内陆

  d.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但深海锰矿还没有开始采掘

  答案 c

  解析 海洋作为覆盖地球的主要部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在航海技术落后的阶段,大洋阻碍了人们的交流,海洋不被人们所重视。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大洋成为人们交流的通道,人口和城市开始向沿海集中,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内陆的原有经济中心地区。随着技术的进步,美、日、英、德等国已经开始采掘海底锰矿。

  2.在下列海洋矿产资源中,目前发现只分布于深海海底的是(  )

  a.锰结核           b.天然气           c.煤炭           d.石油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底矿产资源——锰结核的分布规律。解此题关键在于抓住“只分布于深海海底”这一分布特点,即可判断正确选项为a。

  考查点2 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关于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工业化前,海岛的社会经济水平比大陆高

  b.日本成为东亚经济的领头羊,是与充分利用岛屿的港口优势有关的

  c.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海岛的经济发展潜力更为突出

  d.许多国家之间发生的岛礁归属之争,实际上是为了控制岛礁周围的广大海域

  答案 a

  解析 在工业化开始以前,海洋中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大陆低,故a选项错。

  4.读“海南岛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岛最有名的盐场是________盐场,这里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椰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____________一带,其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海南岛拟建一纯碱厂,此厂应建在____________附近,根据是:纯碱厂需要________________。

  (4)海南岛上的高品位优质铁矿,从经济角度最适宜运到(  )

  a.包头          b.鞍山          c.上海          d.武汉

  (5)我国承办的非政府最高级别的亚洲经济论坛在海南岛的________举行,这里是海南省东海岸河海交汇处的旅游胜地。

  答案 (1)莺歌海 处在夏季风的背风地带,晴天多,蒸发旺盛

  (2)东部沿海 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丰沛 平原分布广

  (3)莺歌海盐场 接近原料(海盐)产地

  (4)c (5)博鳌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一个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能力。解答本题,思路如下所示:

  方法技巧练

  方法 框图法理解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越来越受到重视。读下图,完成1~2题。

  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图中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

  ①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②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③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④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已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a.可以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b.没有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c.可部分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d.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专属经济区与领海的概念。公约规定:从海岸线计算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以外延到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其中200海里包括12海里的领海。第2题,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水电站无污染,不存在取代问题。

  方法技巧

  一、选择题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小鱼。据此完成1~2题。

  1.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

  b.石油污染的结果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2.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a.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

  b.改革渔具,加密渔网

  c.推进海洋农牧业生产

  d.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 1.d 2.a

  解析 我国渔获量下降,主要原因过度捕捞,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季节性“休渔”。

  下图是“热带太平洋上的一座岛屿图”,据此回答3~5题。

  3.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4.在图中放大海湾的四个位置中,最适宜建海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有关该岛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利用当地的阳光、海滩、波浪发展旅游业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该岛最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矿物能

  d.该岛没有利用价值

  答案 3.b 4.c 5.a

  解析 第3题,由于该岛位于太平洋热带海区,盛行风以东北风为主,b地位于岛上山地的迎风坡,所以降水丰富。d地虽位于迎风坡,但地势较低,水汽凝结较少。第4题,适宜建海港的条件是优良港湾,港阔水深,只有③地最符合条件。第5题,由图上可以看出,该岛是风景秀丽的热带岛屿,可利用当地的阳光、海滩、波浪发展旅游业。

  xx年4月26日,海南迎来建省23周年纪念日。结合下图,完成6~8题。

  6.海南岛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发展借助的条件有(  )

  ①地处南部边陲,区位优势明显 ②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 ③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洋资源丰富 ④国家政策优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近年来,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优越的气候条件

  b.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

  c.政府的优惠政策

  d.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8.下列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我国加强对南海海域的管理和开发

  b.可在岛屿中部地区建设工业区

  c.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外贸型经济

  d.充分利用海岛风光和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答案 6.d 7.d 8.b

  解析 第6题,海南地处南部边陲,区位优势明显;海南岛是我国唯一的全部位于热带的省,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海南岛是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有海洋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国家的政策优势也极大地推动了海南岛的经济发展。第7题,解题关键“近年来”,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大扩展。第8题,结合海南岛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判断。

  二、综合题

  9.我国规划把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放到重要位置。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市区与海滨之间,规划面积2 270平方千米。在期间国家将重点开发这一地区,从而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进而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南快北慢”的局面。

  材料二 规划中投资最大的项目——曹妃甸港口项目集群已正式启动。随着港口建设和首钢的搬迁,曹妃甸地区将建成一个国际铁矿、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集散枢纽港、中国的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以及国家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1)天津滨海新区的工业发展重点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简述其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

  (2)简要分析曹妃甸地区建成我国未来钢铁、重化工业基地的优势条件。

  (3)下图为曹妃甸工业区循环经济示意图。简述该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目的。

  答案 (1)制造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科技和教育发达,人才众多;便捷的交通。

  (2)资源、能源优势:石油(天然气)、海盐、煤、铁等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国家政策支持;依靠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市场需求量大;有强大便捷的海、陆运输能力。

  (3)目的:实施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重复利用(或清洁生产);保护环境(或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 (1)天津作为京津唐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好的制造业基础;同时高校较多,科技和教育发达,有充足的人才保证;交通方面,有优良的港口与海外联系,有便利的陆上铁路、公路与华北连为一体。(2)曹妃甸附近有开滦等煤矿资源、海上石油资源、迁安铁矿资源以及中国最大的长芦盐厂等,是中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生产协作上与京津唐工业基地相邻,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交通便利。(3)实行循环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篇2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学会动态地认识人地关系。

  3、  培养读图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认识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的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导入:阅读[探索]材料,思考问题:

  1、  墙壁厚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这个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欧洲处于中高纬度,冬季寒冷,冬季气温自西向东递减,在没有普遍使用保温材料的时代,只能依靠增加墙壁厚度来防寒。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说明了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新课讲授: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有哪些影响呢?

  (在认识这种影响前首先认识两个概念:1、 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2、区域地理环境: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区域地理环境是一成不变的吗?

  (区域地理环境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所以区域地理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分为两大方面,即陆地地理环境与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板书: 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各时期人地关系不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板书:1、采集和狩猎阶段:(读图1-2-2人类早期的采集和狩猎)

  ——影响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

  ——这一时期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少数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盛的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人类依赖自然、崇拜自然)

  板书:2、农业社会阶段:(此时人类活动主要为农业生产)

  ——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因素有哪些呢?(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生产力)

  ——读图1-2-3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回答:人类早期农业起源地区有哪些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哪些相近的地理特征?(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这些条件是农业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因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成为世界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板书: 3、工业社会阶段:

  ——这一时期,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又有哪些呢?(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等。)

  (因此,在有丰富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世界上这样的工业区有哪些?(英国南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等传统工业区。)

  ——是否只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才能形成工业区呢?(不是,为什么?)

  (例如:日本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性,形成了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带。主要的五个工业区:京滨(东京与横滨)、名古屋、阪神(大阪与神户)、濑户内海(福山与广岛)、北九洲。主要的工业部门:钢铁、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子电器等。)

  ——是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就一定能形成工业区呢?(不是,为什么?)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一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环境条件较差,那么这一区域的良性发展也较难实现。如我国西部很多地区自然资源很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却很低,这与西部的地理环境较差有着很大的关系。)

  板书:4、后工业化阶段:

  (这个时期新技术兴起,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环境质量对高新技术产业有何影响?(1、优越的环境可以提高新技术产品的质量;2、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

  ——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有哪些?(如:美国硅谷、德国南部、日本九州等。)

  (第2课时)

  板书: 二、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板书:1、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海上交通、海洋资源<渔业、矿产、能源、空间等>)

  ——在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差异?

  (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障碍、疆界、海域不被重视。

  (2)航海技术发达阶段:交通通道、人口与城市向沿海集中,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渐超过内陆原有经济中心地区。目前,世界上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有一半分布在沿海地带。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3)海洋开发技术进步阶段: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海洋权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解决海洋权益纷争的法律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解读图1-2-10上海港的集装箱码头)

  (集装箱:货物运输中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金属容器。使用集装箱,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并运送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换车船时不必从箱中取出换装,减少货物搬运次数,节省了时间,节省了包装材料和费用,有利于实现杂件货物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运输,是交通运输专业化的表现。)

  (解读图1-2-12海底石油和锰结核的分布)

  (石油: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以西北太平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几内亚湾、东北大西洋沿岸。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底部大洋中,以太平洋的锰结核蕴藏量最丰富,占了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

  (解读阅读材料:领海和大陆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每一个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按照本公约规定的从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的界限为止。领海海域是沿海各国领土的一部分。大陆架:沿海国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即在可捕捞阶段在海床上或者海床上不能移动或者其躯体须与海床或者底土保持接触才能移动的生物。中国在1958年9月4日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宣布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中国的大陆架最宽处达400海里。东海2/3的海底是中国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补充: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管辖权和义务:1.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有:(a)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不论为生物或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源等其他活动的主权权利;(b)本公约有关条款规定的对下列事项的管辖权:⑴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⑵海洋科学研究;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板书:2、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岛屿对人类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岛屿本身具有的自然资源、港口、旅游景观资源、周围海域的归属权等)

  ——在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差异呢?

  (1)工业化前:经济发展水平低;岛上居民、文化、技术传入;旅游地。

  (2)工业化后:利用港口发展经济(如日本、英国);利用海洋旅游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获取专属经济区权益。

  例如: “冲之鸟”是太平洋上的一处珊瑚礁,地处我国台湾省东南部“冲之鸟”,从前在涨潮时可有5块岩石露出水面,但由于海水长年冲蚀,现在在涨潮时只有北露岩和东露岩两块岩石勉强露在海面之上。

  “冲之鸟岛”高约1米,由直径仅为数米的两块岩石组成,日本政府担心该“岛”被海浪侵蚀,特意在两块岩石上浇铸水泥,以保证可按日方一贯主张,以此岛为中心划定半径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海域。日本政府为了防止“冲之鸟”的消失,从1988年开始花费近500亿日元,以铁制设施及水泥等防护工事将“冲之鸟”加固加高,并设置了气象观测装置,造成“岛”被使用的景象,但是目前无人驻守。日本如此煞费苦心地保持“冲之鸟”的存在,并坚持其为“岛屿”的用意非常明显。因为,如果“冲之鸟”是岩礁,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规定,岩礁不具备主张专属经济区的条件(那么日本在资源开发与海洋调查的主权范围仅限于其周围的40平方公里);如果“冲之鸟”是岛屿的话,那么以此为圆心的方圆200海里内(约4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全部专属经济区面积的10%,比日本陆地面积还要大)都将成为日本的专属经济区。

  案例研究:地理环境与种植业、畜牧业的分化

  ——本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人类生产活动方式的差异)

  ——三个地区分别为何种生产方式?三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什么特点?什么原因导致三地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练习:选择题 1、  下列因子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的是(    ) ①平坦的地形    ②勤劳的人民    ③肥沃的土壤    ④宽广的道路    ⑤充足的水源⑥适宜的气温    ⑦良好的习惯    ⑧精细的耕作    ⑨充分的日照    ⑩美丽的村庄 a. ①②⑤⑧⑩            b. ①②③④⑨       c. ①③⑤⑥⑨             d. ③⑤⑥⑦⑧2、  在后工业化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布局在(    ) a. 环境质量优越地区                       b. 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c. 人口资源充足地区                       d. 劳动力低廉地区3、海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被人们重视的原因是(    ) a. 海洋深度大,容易淹死人            b. 航海技术落后,难以逾越 c. 海洋里没有什么资源                    d. 海洋水为咸水,不能饮用或用于灌溉 4、人口和城市开始向沿海集中的原因是(    ) a. 人类对海盐的需求与依赖            b. 海洋成为人类交往的通道 c. 海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d. 海洋有丰富的水资源 5、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    ) ①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②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            ④增加用材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6、下列四组城市都属于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是(    ) a. 鞍山、包头、攀枝花                   b. 武汉、唐山、呼和浩特 c. 马鞍山、上海、鹤岗                    d. 本溪、重庆、石家庄 7、从地形上看,世界城市分布状况是(    ) a. 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的高原上            b. 主要分布于地势低平的热带平原和盆地 c. 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             d. 山区基本上没有城市分布 8、有关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航海技术落后的阶段,人们以海洋为媒介进行物资、信息的交流 b. 在航海技术发达的阶段,沿海地区经济均高于内陆地区 c. 海洋资源的开发已不受海洋环境的影响 d. 海洋中石油、锰、钴的储量比大陆丰富 9、有关岛屿权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拥有国可划定12海里的领海主权       b.      拥有国可划定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c.      拥有国可划定200公里的专属经济区 d.     若该岛无人居住,则最先发现的国家拥有该岛主权 10、有关日本工业发展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本国丰富的资源,发展钢铁工业 b. 利用港口优势,发展本国工业 c. 工业分布集中在沿海地区 d. 在环境质量较好、知识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形成新兴工业区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关文章: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地理教案: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地球地图,海陆分布以及气候类型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精品]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 -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 - 河流和湖泊》导学案 - 图文

高二区域地理教案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高二区域地理练习题(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形)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