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4.1 气候资源

4.1 气候资源

安乐窝 点赞 分享
4.1  气候资源

微信扫码分享

4.1 气候资源(精选3篇)

4.1 气候资源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举例说明或分析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德育目标:树立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资源的观念,以及保护气候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气候资源的特点,气候资源在农业和建筑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气候资源在农业和建筑中的科学开发利用

  教学方法:引导式、探究式

  教学手段: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气候是一种资源,这是从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来谈的,如果从对人类不利的一面来谈,就是气候灾害了。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人类是怎样利用气候有利的一面来进行生产、生活的。

  〔师问〕同学们都进行了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谈谈,气候资源同哪些生产部门的关系比较密切?

  〔生答〕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医疗等部门。

  〔师问〕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自古与气候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个行业?

  〔生答〕农业。

  〔承转〕

  鉴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气候资源对农业和建筑部门的影响,及这两个部门是怎样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的。至于交通和旅游部门同气候资源的关系,我们将留在课下完成。

  我们这节课首先学习“农业同气候资源之间的关系”。

  〔布置学习要求〕

  同学们开始学习之前,先听老师的要求。

  1.相邻的2~3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利用“气候资源学习网站”进行学习。

  2.学习网站中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及具体问题,同学们可以按照问题去寻找资料,通过思考或讨论完成问题的解答,并将你们的学习体会,记录在“网站的公告牌”上,在大家进行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出来。

  3~5分钟以后各小组交流。

  现在,同学们点击学习内容,进入“农业部分”的学习。

  〔学生进入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及小组讨论〕

  〔交流讨论〕

  〔网络出示〕《中国积温与熟制图、表》

  〔师问〕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珠江三角洲三地的种植制度是否相同?

  〔生指图、表回答,其他生补充〕(大意)

  因为三地的积温、降水的数量有差异,就使得三地的气候条件不同,进而影响三地的种植制度不同──—虽然气候资源是普遍存在的,但各地气候资源的数量多少和结构有差异,说明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

  〔师问〕东北平原能不能像珠江三角洲那样实行一年三熟的种植制度?为什么?

  〔生回答,其他生补充〕(大意)

  东北平原不能实行一年三熟的种植制度。因为东北平原的积温、降水的数值比较低,这样的资源条件不能满足一年三熟的需要,所以不同的农业生产对日照、温度、降水都有一定的数值要求,实行一年三熟超出了当地气候资源的数值范围了。

  〔师问〕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应遵循什么原则?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回答,其他生补充〕(大意)

  1.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即:要物尽其用,充分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如果要实行一年一熟的种植制度,则浪费了资源。

  2.进行农业生产时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例如:东北平原就不能实行一年三熟的种植制度,那样就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了,就会像“聪明人的失误”那样受到惩罚。

  〔网络出示:“聪明人的失误”农业生产实例〕

  〔师问〕过去家家冬储大白菜,而今天津市区冬天储菜的人家越来越少,为什么?

  〔生答〕(大意)

  〔网络出示:利用温室、塑料大棚进行农业生产的原理、实例〕

  蔬菜品种增加了。冬天气温低,用了大棚改善热量条件,使热量达到适宜进行农业生产的温度数值,即:光、热、水等气候资源都有周期性的变化。

  〔承转〕

  随农业科技的发展,人们广泛采用一些生产措施进行农业生产,挖掘了农业气候资源的潜力,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减少了。你能举出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措施吗?

  〔生答〕间作、套种、塑料大棚、温室、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生问〕什么叫间作、套种?

  〔生画图解答,师补充〕

  间作:指在同一块地里同时种两种不同的庄稼,例如:两垄小麦之间种一垄大豆。

  套种:指在同一块地里不同时间种两种不同的庄稼,例如:先种小麦,当小麦快收获时,在小麦之间补种玉米。

  〔师设疑〕在农业生产中实行间作、套种的好处是什么?

  〔生答〕(大意的归纳)

  〔网络出示:利用间作、套种措施进行农业生产的实例〕

  充分利用生长季节中的土地尤其是光、温、水、肥等条件,变一收为两收,变两收为三收。间作、套种是我国农业上一项传统的利用气候资源的增产措施。

  〔承转〕

  同学们生活在城市里,对农业生产不熟悉,但对城市的建设还是有切身体会的,气候资源在城市建设中也很重要。

  〔师布置学习要求〕

  现在,同学们可以进行“气候资源与建筑”部分的学习。你要利用你学到的知识,参加对“八十中学校内布局”情况的讨论。10分钟后我们进行讨论。

  〔学生进入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及小组讨论〕

  〔交流讨论〕

  〔师问〕一般家庭购买住房时,都要注意房屋的日照情况,为什么要重视建筑物的日照情况?

  〔生回答,其他生补充〕(大意)

  房间阳光充足可以使人心情舒畅。人的皮肤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后,能产生维生素d,可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发生。阳光可杀死室内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经常得到适量的日照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设问〕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一座建筑物的日照条件的好坏会影响到工作、生活在里面的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日照与建筑物朝向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师利用教具演示:日照与建筑物朝向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

  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镇街道走向大体成: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即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设问〕为什么是30°~60°夹角?

  〔生答〕(大意)

  我们在网站中查到:我国建筑物最低日照要求是2小时,如果建筑物与子午线交角大于60°,这座建筑物的有效日照时间只有1个半小时,就不能达到最低日照时间了;如果建筑物与子午线交角小于30°,那么总会有一个方向的房间达不到最低日照时间,光照条件差。

  〔反馈〕

  我们学习了日照与街道方位之间的关系,现在共同来解决一个现实问题:你们认为在我校校内布局中,哪些布局是合理的?哪些布局还需要改进?你们有哪些合理化建议?

  〔网络出示“八十中学校内平面图”〕

  〔生通过讨论后回答〕

  “教室、办公室、机房、化学实验室”的布局合理及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承转〕

  风也是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利用得合理可以发挥其作用;利用得不合理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要考虑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稀释作用。

  〔师问〕天津属于季风气候。在这种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生答〕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工业区应布局在最小风频上风向的郊外。

  〔师问〕为什么“在郊外”?

  (网络演示动画“城市风”)

  〔生答〕(大意)

  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即“城市热力环流”。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城市热力环流的影响半径,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同时,还要在城郊之间建绿化带,以达到净化城区空气的目的。

  〔师问〕如果我们不考虑其它影响,仅考虑天津市四季主要风向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你认为八十中学的锅炉房布局得是否合理?为什么?

  〔网络出示“八十中学校内平面图”〕

  图中明确:锅炉房的位置及天津市主要风向。

  〔生答〕(大意)

  不合理。因为锅炉房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如果有烟尘排放会污染整个校园,所以,应布局在校园的东北角处。

  〔师强调〕要不断提高废气净化技术水平,做到达标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承转〕今天这节课快结束了,结束之前,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生总结〕略。

  〔师评价并强调〕

  1.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不同的地区,气候资源条件不同,会有不同的种植制度。另外,人们在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时候,投入“技术和资金”,改进农业生产措施,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可以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2、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市街道宜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而且,一地在进行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光照、温度、风等)。

  〔师总结并布置课后实践活动〕

  这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中人们对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但目前人们对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做得还很不够。可喜的是各行各业都已重视并积极地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许多国家已把气候资源与社会经济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在铁路、公路、机场的建设规划中就充分考虑了在对气候资源的利用中做到趋利避害,我国很多省市开发旅游资源时也考虑到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这方面的实例,以小组为单位制成演示文稿或以论文的形式,提交给老师,两周后,我们要将大家的成果在网上公布。

  板书

4.1 气候资源 篇2

  [考纲要求]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寒潮、台风、暴雨、大气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知识讲解]一、气候资源   1、特点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与其他资源的共同点                         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离不开对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普遍存在性,只是数量多少和结构的差异。

  与其他自然资源的不同点                          数值特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才具有资源价值。                         有较大的变率。    2、开发利用农业: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该地的种植制度(作物结构、熟制、配置和种植方式)合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措施: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温室、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建筑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大气污染工厂建在下风向、垂直风向的郊外或最小风频风向上风向。           公路、铁路考虑暴雨、泥石流、大风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交通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根据暴雨强度设计。           机场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应选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旅游:吉林市的雾淞、哈尔滨的冰雕。二、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台风概念: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为飓风)。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的广阔洋面上,西北太平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我国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中国台湾、海南、 福建等省。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2、暴雨洪涝形成: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分布:亚洲最多。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措施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   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3、干旱——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种植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4)寒潮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影响范围:全国大部分地区,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影响较小。影响: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秋季、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三、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全球变暖影响              生态环境: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胀及极冰融化),对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社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温带地区干旱使农业发达地区的耕地变为草地、高纬地区降水增加,适宜温带作物生长。)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南极附近出现臭氧洞: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出现在春季(9~11月)    臭氧量减少的人为原因:冰箱、空调等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发生光化学反应消耗o3。臭氧减少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3)酸雨危害与防治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形成: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入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我国情况:煤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区覆盖面积占40%,西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成为重酸雨区。季节性:东北主要在冬季。(冬季取暖时间长)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防治: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料技术控制酸雨。

  [能力训练]

  1、如图为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旱涝灾害             b.霜冻灾害      c.生物灾害             d.台风灾害2、图中等值线分布反映主要受:①纬度影响 ②洋流影响 ③海陆位置影响④锋面影响  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③④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3~4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单产(万kg/公顷)

  粮食总产(亿kg)

  1975

  19%

  333

  420

  38

  10%

  1.23

  1.025

  1995

  12%

  478

  350

  42

  35%

  0.9

  0.9753、上述材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a. 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b. 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c. 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d. 人口增长过快4、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a. 风沙危害严重                            b. 水土流失加剧c. 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d. 光照条件差

  5、读“某年欧洲降水ph值等值线图”分析后,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下列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利

  (2)产生该问题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   _                                _。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造成的主要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  ____                              。6、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

  a.生产规模_____________,b.对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c.生产活动________________,d.破坏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反映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向____________发展,表明人类同环境关系的________。要协调人地关系,就必须促进二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争取的可持续发展是这样一种发展,它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需求,而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下图,分析后回答下列各小题: (1)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读太原(图)和天津图两城市示意图,回答:

  (1)两城市在区位因素上的共同之处是                ,              ,                                                                     (2)读表2,分析:表2  天津与太原空气质量周报(1999年6月×周)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太原

  218

  tsp

  iv

  天津

  82

  tsp

  ii注:tsp为总悬浮颗粒a.两城市的首要污染物都是tsp,其产生的人为原因是            。b.太原市本周污染指数是天津市的2.5倍,原因是                       。(3)两城市在经济发展上有何互补性?                             [能力训练答案] 1a  2b  3c  4b5、(1)b c (2)工业废气中含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3)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 使植物受损,导致植物死亡6、(1)过大 乱采滥用 违背自然规律 自然资源 (2)恶性方向 对立 协调统一 (3)满足当代人 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7、(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盛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 (2)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水蚀作用强力 植树种草 (3)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进行回收利用。8.(1)地形都较平坦(1分)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较温暖湿润;(1分)都靠近河流;(1)都有较丰富的资源,太原煤炭丰富,天津有海盐和石油;(1分)都是交通枢纽。(1分)(2)a燃烧煤炭(2分)b太原是能源重化工城市,煤炭的消费量相对较大;天津是综合性工业城市,煤炭消费量相对较小。(2分)太原全于河谷盆地,地形较封闭,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天津位于濒海平原,地形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2分)(3)太原可为天津提供能源(电力)和钢铁等工业原材料(1分),天津可为太原提供资金、技术和多种工业品(1分)

4.1 气候资源 篇3

  一、课程描述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有两个主线,一个是气候资源的特点,包括作为资源的共性以及自身的特性,二是气候资源的利用,具体围绕农业和建筑两个部门展开分析。我们说自然界存在客观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改变,人类要对自然资源加以利用,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资源自身的客观规律,即掌握并遵循气候资源的一些规律和特征,才谈得上正确、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才能获得最大、最优的社会、经济效益。所以先要讲清气候资源的共性和特性,在此基础上,就人类的各个生产活动(部门)重点探究如何正确、合理的利用气候资源。

  --思路:由于本课内容十分接近生活,而且桐庐中学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较完善、面较广、综合素质相对优秀,故选择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教学”理论为基础,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较为合理,并适当提供学生展现主体地位的天地,运用贴近生活的感性直观教法,从学生生活入手来化难为易,并重点突破气候资源在各个部门(特别是农业和建筑业方面)的利用。这对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有较大的帮助。

  教学主要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冬季来了,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同学们学习累了一天,晚上回到家最希望的是什么?要是睡觉以前能洗个澡、而且是热水澡那就更好了!或者用热水洗个脚也是蛮舒服的。那同学们想想看,你会用什么方法加热冷水?哪种方式最经济实惠、方便而且环保?

  图片设疑:出示“自动跟踪式太阳能热水器”图,问:这是什么装置?这个太阳能热水器与我们通常看到的太阳能热水器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回答:是通过两个凹面镜反射聚焦加热的,而且是可以转动的,想必可以自动的跟踪太阳以获得最大的太阳辐射能,因为垂直照射情况下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最多。

  (一)气候资源的性质

  1.气候资源的共性

  教师承转:观察的非常仔细,这就是自动跟踪式的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辐射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看到更多类似的利用方式。

  图片展示:人类利用气候资源的各类图片──太阳能汽车、放飞风筝、风力发电、降水在农业种植方面的利用等。最后综合展示四种主要气候资源典型利用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初步对气候资源的利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师补充归纳: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都被我们人类广泛利用,我们把他们统称为气候资源,他们都能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这就是作为资源的共性。当然我们对资源的利用,不是直接拿来就可以了,而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才能更好的利用。

  2.气候资源的特性

  过渡:既然气候资源能为我们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我们要对气候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气候资源的特点,即气候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

  图片展示: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与中国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图

  教师提问:前者是气候资源,后者属于矿产资源,这两种资源在分布形态上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面状分布与点状分布的区别,并得出结论──气候资源具有普遍存在的特点,差别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

  资料展示:棉花对热量的要求:发芽10.5℃~12℃,现蕾19℃~20℃,吐絮20℃~30℃,整个生育期≥10℃的积温至少为3000℃,否则就不能正常生长。教师提问:这反映出什么?

  学生回答:植物的生长需要满足一定的热量条件才能进行,反映出气候资源只有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才具有资源价值,即气候资源具有数值特征。

  图文资料展示设问:由于我国季风活动有强有弱,降雨的年际变化比较大,如98年在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洪灾与旱灾对比照片各一张。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降水是变化的,也就是说,气候资源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

  引导学生小结:气候资源具有三大特性──普遍存在性、数值特性、较大变率性。

  (二)气候资源与农业

  教师承转:我们了解了这些规律,那就可以为更好的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视频链结:气候资源与农业

  教师提问:从刚才的录像中我们了解到哪些信息?

  表格分析:我国三个不同的地区气候资源与种植制度比较表格。

  教师引导小结:从中我们了解到气候条件(光、热等方面尤其突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结合刚才的录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数量和结构不同导致不同的种植制度,即一个地区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的种植制度。

  引导提问归纳:既然不同地区其气候资源不同,我们在开发利用的时候应采取的原则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因地制宜”。

  教师承转:富春江什么时候是丰水期?什么时候是枯水期?我们能否把丰水期的水留下来在枯水期时用?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归纳小结:正是由于气候资源具有较大的变率,所以我们在开发利用时要因时制宜。

  黄瓜图片悬疑:照片中所示何物?它一般在什么时候成熟上市?

  教师引导追问:正是由于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黄瓜,都不知道它究竟应该是什么时候成熟的了,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呢?

  教师补充小结:除了大棚种植外,还有温室种植、地膜覆盖等农业生产措施,这些都是为了满足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数值范围要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先进的生产措施,我们才能“四季鲜花开不败,常年都有好瓜菜”,而且种出来的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异,获得的经济效益也很高。

  (三)气候资源与建筑

  1.光照与建筑

  图片展示:桐庐中学新校区效果图

  引导提问:体育场有何特点?为何要如此设计?学校周边街道走向如何?又是为什么?

  鼓励归纳:要保证建筑物四面都有比较好的光照条件,比较合适的是其走向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即街道规划上可以考虑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2.风向与工业布局

  引导提问:(1)在一个常年盛行一种风向的地区,我们把可能对大气造成污染的工厂布局在哪里比较好一点?

  (2)在季风区,又如何布局较合理?

  (3)在风向多变区呢?

  示意归纳:某地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那么一般把工厂布局在该风向的下风向处;如该地盛行季风,那么工厂一般布局在冬夏风向垂直线的市区郊外;而在风向多变区,则要布局在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

  教师设问:那我们桐庐呢?给出桐庐市区示意图,以及一些条件──居民区、绿化带、化工厂等,问:我们桐庐如何布局比较合理?

  学生活动:做家乡的小规划设计师

  指导学生课堂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在市区示意底图上画出图示,然后相互交流、修改,最后请学生代表拿着讨论成果上讲台向大家展示(实物投影),并讲解如此布局的原因。教师鼓励并给出参考意见(在多媒体课件上动态展示),指出关键点:桐庐位于季风区,化工厂要布局在冬夏风向垂直线的市区郊外。

  课后延伸:让学生课后去了解实际布局是否如此。

  (四)气候资源与交通

  时事资料过渡(图文):美国东部遭遇严重暴风雪袭击,海陆空交通大受影响。道路出现积雪,引发多起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芝加哥、伊利诺伊州及华盛顿的机场航班出现延误,大批旅客滞留机场。

  归纳小结:交通部门与气候也有密切的关联,所以我们进行海陆空交通设计时,要尽量避开气象灾害的多发区,以保证运行的安全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五)气候资源与其他部门

  教师承转:除了在农业、建筑、交通等部门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外,国民经济的其它各部门也在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为我们服务:

  图片展示:旅游方面──雾淞、冰雕……

  医疗方面──疗养院、避暑山庄……

  体育方面、商业方面……

  (六)板书投影总结:

  按照教师以下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本的结构和内容。

  (七)提高练习

  桐庐纬度位置约为29°48`n,如果要在市区建筑两幢住宅楼,楼高设为h,楼的走向如何布局较合理?如果楼的走向为正东西向,且一南一北布局,那么两幢楼之间的间距至少达到怎样的要求才能满足北楼底层居民的日照条件?

4.1 气候资源相关文章:

下学期 4.1 角的概念的推广

《4.1 温度计》教案

6.4.1 《年月日》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4.1 气候资源

1.4.1 有理数的乘法

1.4.1 认识立体图形

3.4.1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4.1  气候资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