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细胞的生命历程

细胞的生命历程

甜尕妞 点赞 分享
细胞的生命历程

微信扫码分享

细胞的生命历程(精选13篇)

细胞的生命历程 篇1

  一、案例背景

  1.《细胞增殖》是现行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中的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的增殖方式和意义,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简介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些内容中主要学习有丝分裂及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其中有丝分裂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减数分裂和《遗传和变异》中的遗传定律的学习基础。特别是学习有丝分裂时的方法和途径为减数分裂的学习打下经验基础。

  2.近几年我在不同的农村学校旁听了一些老师的《细胞增殖》课堂教学,他们传统的教法是:通过讨论或多媒体材料引入细胞增殖,进而指出真核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然后利用细胞周期插图讨论细胞周期的界定,划分每个时期任务,在学习细胞分裂间期时,很详细的讲述了染色体的结构、组成、dna的复制,接下来则以插图或模式图或动画多媒体课件为研究对象,与学生一道认识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特点,最后教师总结出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直到总结出有丝分裂的意义为止。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典型,但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1)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期的过程、特点和规律,而他们前面讲述分裂间期所用时间往往太多,后面所花的时间偏少,没有突出重点、更没有突破难点。

  (2)绪论课中引起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极大兴趣,经过第一章内容枯燥的学习,此时已经变得非常疲惫和无趣,在农村城镇高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在有丝分裂这种难点和重点的教学中,如果再这样平铺直叙,势必使学生更加觉得索然无味,非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给今后的学习带来严重阻碍。

  (3)学生的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如果用这种单一的方法来实施教学,那只能适应一部分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掌握不好,达不到全面提高物生成绩的目的,做不到全才发展。

  3.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利用有关理论结合农村城镇高中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施了下列方案。

  二、案例实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多媒体播放:①一个人的受精卵如何发育成成人的录像片段;②种子萌发动画;③变形虫生殖行为动画。并配上音乐;问:这三个例子中,生物都进行了什么活动?这些活动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①在这个例子中生物体进行了生长发育和遗传活动;②这些活动的基础是细胞增殖

  三段动画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冲击,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快速引入课题。

  环

  节

  一

  师:细胞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即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我们本堂课先来学习一下有丝分裂。

  学生了解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明确本堂课的主要任务

  简单明了,节约时间,为学生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打下基础。

  环

  节

  二

  1.指出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周期性,出示细胞周期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此图。

  2.利用课本第34页旁栏思考题设问:“有人说,细胞分裂间期是细胞分裂的间歇期,这时的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这种说法正确吗?”引导学生思考间期的特点。

  3.利用教具复习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以及构成。之后利用教具展示dna复制和蛋白质的结果,并交代着丝点。

  1.学生观察细胞周期图,总结出细胞周期的概念,了解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比例。

  2.学生阅读书本有关知识了解间期的最大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明白任何一个时期都有作用的道理。

  3.学生初步知道经过间期之后的一条染色体组成变化:1个dna-2个dna,1条染色体有2条染色单体组成并有一个着丝点连接。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学习dna复制和蛋白质有关知识,为细胞分裂期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充分利用课本上榜栏思考题、小资料等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

  3.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利用复习旧知达到掌握新知的目的。

  4.利用直观教具,在学生脑海中建立染色体的大致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服务。降低学习难度。

  环

  节

  三

  投影课本第36页显微摄影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利用课文第35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期图,结合文字,了解各时期的特点。

  学生利用图示和文字介绍,全面了解每一个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纺锤体、核膜、核仁的变化情况,做到点面结合。

  针对农村高中学生语言阅读、表达能力较弱的现象,特别指导学生用文字来说明图象;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同时为下一个阶段观看表演打下基础。

  环

  节

  四

  请出预先准备好的表演队,模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特征。教师播放轻音乐,引导学生看懂每一个表演分别代表什么期,进一步明了各期的特点。

  表演队同学各司其职明确自己在表演中扮演什么角色,另外一部分同学则认真对照并修正刚才所获得的印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同时培养的学生的合作意识。

  环

  节

  五

  编辑顺口溜概括每个时期的特点,概括一个时期之后,鼓励学生自己编写顺口溜

  学生领悟顺口溜的含义,并举一反三自己编写(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如:前期为“二消二现”, 二消表现为核膜解体,核仁消失;二现表示为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出现。

  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发展语言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以及自省智能。

  同时可以加强记忆,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

  环

  节

  六

  指导学生盯住染色不放,观察染色体在各个时期形态、数目、行为的变化,然后总结出规律。

  依次盯住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核膜、核仁,总结它们的变化规律。

  1.在了解各个时期特征的基础上,用五条线连起来,做到点线结合,从而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

  2.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知识迁移能力。

  环

  节

  七

  描绘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并指导学生依次描绘染色单体,dna变化曲线图

  部分学生板演描绘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变化曲线图,其余学生随堂画。

  为总结有些分裂中遗传物质的倍增和平均分配而得出有些分裂的意义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

  环

  节

  八

  出示不同层次的例题

  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针对农村学生学习基础差,知识迁移能力弱的学习特点,设计例题时,做到由浅到深,并引导学生要养成知识迁移的习惯。

  环

  节

  九

  小结,概括本堂课的要点,并引出有丝分裂的意义,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点题:受精卵发育成人的录象,你们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用学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方法去学习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学生评价老师和自我评价。

  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学生用学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方法去学习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尽量做到首尾呼应,通过点题,让学生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起到教育的作用。

  三、案例反思与评价

  (一)案例设计的说明与解释

  在设计该案例时,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激趣

  学生听了绪论课之后兴趣很高,但经过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学习,兴趣已不再,对老师的最初愉悦也已逐渐淡去,此时上第二章内容就象小马拉大车,太重太累。所以,在这时利用游戏等手段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是我们的第一愿望。

  2.提效

  利用大脑活动规律,优化课堂教学。大脑活动有自身的固有规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和利用这些规律,突出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1)始动调节  开始学习时,效率并不高,以后逐渐提高,神经细胞克服“惰性”工作状态,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上课开始时,我们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可以加快学生的大脑激活。

  (2)动力定型  当内外部条件刺激进行多次以后,大脑皮层上兴奋和抑制过程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条件反射的出现越来越恒定和准确,形成了大脑皮层活动的动力定型,此时,神经细胞能在消耗最少能量的情况下,收到最高工作的效率,根据这一规律,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时应尽快出场。所以本案例中,尽量缩短细胞周期和间期的教学时间,尽快推出细胞分裂期的教学。

  (3)镶嵌式活动  大脑皮层在同一时间只有部分区域产生兴奋,而其余部分处于抑制状态。转换兴奋区和抑制区,可以及时清除大脑的疲劳,继续维持较高的兴奋优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不同途径来学习同一内容,有利于及时消除疲劳,维持兴奋。

  (4)保护性抑制  大脑皮层经过一段时间的兴奋之后,就会出机能活动性的暂时降低,产生生理性的保护抑制,以防止出现过度疲劳,因此,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反思和评价,做简单的题目或看一些拓展类的材料。

  3.破难和全才发展

  细胞分裂在整个生物学科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但学生对它又很难懂,以往几届所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已起不到什么作用,是学生不聪明吗?不是,而是不同的人的智能发展重点不同,也就是说人的发展是不平衡,我们不能用单一死板的方法去教学生。于是我们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去设计教学。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创设学习途径,让不同的学生用自己特长的智能去掌握相同内容(如: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去学习;视觉空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去学习,身体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法去学习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掌握和发展,做到了全才发展。

  (二)案例实施的效果评价

  1.三维目标达成度较高,具体表现在:

  (1)做到了知识与能力并举。如:根据掌握分裂各期的特点来模仿表演。体现了技能依赖知识的内涵。

  (2)方法与过程并行。如:在学习好各分裂期的特点之后,教师及时要求学生盯住染色体不放,总结在分裂过程中如何变化,并依此类推,分别总结染色单体、dna、 纺锤体等变化,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如:展示人的受精卵如何发育成成人,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体会做父母的艰辛;再如在做游戏时,没有很好的合作是不会表演成功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本案例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等方面上有了一定的更新。

  (1)利用大脑活动规律设计教学,充分体现生物教师在这方面的优势;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设计教学,符合农村学校学生基础良莠不齐的实际;

  (2)研究高中不同年级段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我们做了如下探讨:依据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高一学生在认知方面以接受知识信息为主,属于认知发展的低级阶段,而高二学生则由吸取信息转到输入输出信息并用,属于认知发展的第二阶段。从心理学角度看,高二学生较高一学生心理逐渐成熟,老师、同学间经过一年的相处,彼此间比较易合作,因此,我们选择了模仿表演,用人体的体态语言来描述生物学事实。

  (3)在--时,注重师生双边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化教师的角色,让教师变成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4)注重直观教学,恰当地利用教具使学生脑海中出现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大概形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5)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在及时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在做例题或练习时,提倡由浅到深,逐步构建知识网络;指导学生在学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方法基础上去预习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做比较,培养学生在方法方面的迁移能力。在学生解答练习时,引导学生观察题型,发现有下列题型:分裂期图象再认题;曲线应用题;图象和曲线结合题;无图象、无曲线只有文字题。让学生体会知识由识记到再认到应用到触类旁通的过程。

  (三)本案例中值得探讨的其他问题

  (1)本案例在适时适地推广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经常在课堂中插入游戏,并不一定可取,我们认为,应该研究根据生物课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从而形成生物教学案例系列化。

  (2)在本章中,我们可以考虑先让学生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等学生有了直观真实的认识后,再推出各时期的特点,归纳出有关规律,也不妨试一试。

  (3)在导入环节,所用的多媒体材料太多,建议删去两个,重点用好受精卵如何发育成人录象。

  (4)在课堂教学之前,建议在小黑板上画好染色体和dna曲线图的坐标,有利于学生板演的正规化和节约时间;编写练习让学生预习,起到导学作用,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时,针对这些练习及时总结方法并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徐仁静.《中学生物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

  2.远毅等.《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细胞的生命历程 篇2

  学习本实验应达到的目标要求

  1.说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

  2.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养成独立动手操作的习惯。

  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培养学生视图、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

  4.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养成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⑴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⑵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2.教学难点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试剂以及对标本的处理时间,操作的先后顺序。

  教学设计思想和教材分析

  实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按照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思想进行教学,教师就要设计出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使学生多途径多方式的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本节教学以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边操作边思考。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同一实验组的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得出答案。教师在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上适时点拨,以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提高课堂效率。有丝分裂的实验是一个验证性的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有丝分裂各时期的观察,来验证学生在前面学到的知识,并加以巩固。因此在实验前,教师应让学生先回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有哪些变化,以便在实验中能够准确的观察到各个时期的图像,并能区分出来。

  教学策略

  实验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先预习实验原理及方法步骤,简单的了解进行细胞分裂实验的各个过程,以便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按照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学,同时应把实验的关键点讲出来,以便引起学生在实验中注意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依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以锻炼其自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出现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实验材料、用具及用于探究的问题。

  2.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目的要求及实验操作的步骤,提出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染色体的图像变化,今天我们在前面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引题: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5实验的第一段,完成学习探究1。

  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学习探究1,另一位同学对该同学的回答进行补充和修正。

  引言:通过实验原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进行本实验的指导方法和思想,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探究2中的5个小题,阅读教材p115~116页,并依据课本所列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师:怎样培养洋葱根尖?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在实验课前3~4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瓶内的水面。把广口瓶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待根长约5 cm时,取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注意的问题:应选择底盘大的洋葱做生根材料;剥去外层老皮,用刀削去老根,注意不要削掉四周的根芽;培养时注意每天换水1~2次,防止烂根。

  二、装片的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结合着教师的提问,边回答边操作,从而知道在进行该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进行该操作。由于解离、漂洗、染色三个步骤中,都有一段等待时间,教师应利用这些空隙,要求学生讨论在进行该操作时的注意事项,以保证该操作的顺利进行,也可做一些相关的题目,来巩固该部分的内容。

  1.取材与解离

  师:取材的时间最好在什么时候进行?解离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解离后细胞是否仍保持活性?

  生:在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取洋葱根尖2~3 mm,立即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 min,至根酥软为止。解离中,应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解离太长使细胞的结构破坏,影响制片的效果,太短则不易使细胞分离,观察时细胞容易重叠。解离后细胞已被盐酸杀死,不具备活性。

  2.漂洗

  师:为什么要进行漂洗?怎样进行漂洗?

  生:由于染色剂是碱性染液,如不漂洗,酸碱发生反应,不利于着色;同时也是为了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用镊子把酥软的根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

  3.染色

  师:在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液染成深色的物质是什么?染色中,为什么要把握好染色的浓度和时间?

  生:能被碱性染液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时间的把握要好,否则染色过深,不易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

  4.制片

  师:实验中,要使细胞分离和分散开,需采取哪些措施?

  生:先用镊子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轻压载玻片。压片时用力要适当,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不易分散。

  巩固性练习

  1.洋葱根尖细胞解离后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是(  )

  a.由选择透过性变为半透性          b.由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

  c.仍保持选择透过性,但通透性增大  d.仍维持原来的通透性

  2.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向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的目的是(   )

  a.洗去根尖表面的龙胆紫溶液        b.利于根尖的放置,便于指压玻片时排走气泡

  c.利于指压玻片时组织细胞分离      d.细胞吸水胀大,便于观察

  3.在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染色→解离→漂洗→制片     d.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三、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1.低倍镜观察

  在低倍镜下,先找到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

  2.高倍镜观察

  师:在一个视野中能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能不能找全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如何操作才能找全各个时期的细胞?

  生:在一个视野中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因细胞在解离时已经被杀死,不再进行细胞分裂了。不能,因在一个视野中,我们只能找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图像,要想看全各时期的细胞,应移动装片,在不同的视野中寻找。

  师:在你的观察结果中,处于哪一时期的细胞最多?怎样确认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的长短?

  生: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因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确认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长短,就看在这一时期中观察到的细胞的多少。

  四、绘图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各时期的细胞特点,绘制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的简图,并能区分各时期细胞的特点。

  巩固性练习

  1.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清晰可见的结构是(    )

  a.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     b.纺锤体、细胞膜、细胞核

  c.染色体、赤道板、细胞核    d.纺锤体、细胞壁、核仁

  2.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中,每个细胞内的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不同的时期是(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中期和末期   d.后期和末期

细胞的生命历程 篇3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四学习单元是“细胞的增殖”,第五学习单元是“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同细胞代谢一样,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笔者根据这两个学习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对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构思如下:

  1.具体内容标准及其地位和教育意义

  1.1具体内容标准及地位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标准中,“细胞的增殖”学习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是: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学习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生命活动,对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胚层细胞的分化导致组织形成、器官发生和系统建成,细胞的异常分化会导致癌变;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不仅有利于认识生命的本质,而且为继续学习生殖和发育、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基因突变和人类遗传病等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1.2 具体内容标准的教育意义

  对照“标准”中的学习目标分类说明表可知,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具体内容标准涉及8项具体要求,知识性目标有5项,其中的3项是了解层次,2项是理解层次,其他3项属于情感性目标的经历水平。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所有学习单元中,只有“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具体内容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情感性目标要求,这是因为这部分知识与人体健康、疾病以及社会老龄化问题有关。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尊重和爱护老人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培养学生情感和提高社会公德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我们知道,细胞代谢是生命实现自我更新的生理基础,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生命活动与其代谢水平密切联系。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也必然有其遗传的基础。因此,正确地认识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其代谢和遗传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生命是运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学会学习问题的方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体内容及学习目标

  2.1 细胞的增殖

  分析“细胞的增殖”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看出,该单元知识的核心概念应该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周期、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等。单元知识的认知目标主要是:说出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概述细胞周期的定义,识别一个细胞周期经历的两个阶段,简述间期细胞的主要特征;列举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描述细胞进行无丝分裂的大致过程和特征;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装片和马蛔虫卵细胞分裂的制片,根据染色体形态概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各个时期的分裂相,说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根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动态变化,阐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要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并建议组织学生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因此,能力目标包括:在明确制作根尖压片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制作装片的操作过程;用显微镜观察根尖装片和马蛔虫卵细胞的分裂制片,用琼脂块或豆腐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培养实验观察和科学探究的能力;用比较的表格整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分裂相,用图示呈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动态,培养处理信息(属于形象思维范畴)的能力;分析说明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之间的结构联系及发展变化,培养辨证思维的能力。此外,制作和观察植物根尖细胞装片的学习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接受科学方法训练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2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从“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中看出,该单元知识的核心概念应该包括: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细胞癌变等。其认知目标是:列举细胞分化的典型实例,概述细胞分化的定义,说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以植物组织培养或动物克隆为例说明分化的细胞保持其全能性,表述细胞全能性的定义,分析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说出细胞凋亡的原因,举例说出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活动;描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列举致癌因子的类型、说出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

  本单元的能力目标是:通过搜集、整理和解读有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恶性肿瘤的防治等资料,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现象和原因,以及分化与去分化、分化与转化的复杂关系,提高辨证思维的能力。此外,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恶性肿瘤的防治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认同生命科学与人类征服癌症和延年益寿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养成珍爱生命的情感。

  ⒊ 教学策略和方法

  3.1 细胞增殖的教学

  学生学习有关细胞结构和细胞代谢的知识后,初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个命题(也是细胞定义),但是,细胞为什么那么小呢?这是学生既困惑又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标准建议组织学生“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亲自计算不同大小立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通过分析数据认识到较小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大,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那么,生物体怎样实现新旧细胞的更新呢?由此导入“细胞的增殖”的教学过程。

  细胞增殖的教学应从其概念本身开始,细胞增殖概念的要素包括:定义、规律、意义和方式等。通过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细胞增殖是指亲代细胞以分裂方式产生子代细胞的过程。教学时,先结合下面的图示阐明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周期实现的,细胞周期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周期性变化(定义)。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说出细胞增殖的意义和主要方式。学生尚不能完全理解“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的命题,只要求解释细胞增殖与生物体生长的因果关系。

  细胞周期是本单元知识的核心概念之一,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依据上面的图示表述细胞周期的定义,进而通过识图和分析,说出一个细胞周期的起止时间和划分的阶段。然后,教师用板书形式概括细胞周期划分的阶段及细胞分裂的方式。

  间期是细胞分裂期的准备阶段。教学时,首先提示学生依据细胞周期的图解说出间期的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而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表格整理间期细胞的代谢状况。最后,让学生概述间期细胞的主要特征,以及在细胞周期中的地位。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其知识点应包括: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标准要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按照这个要求,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教学应先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对照图片从显微镜视野中识别间期细胞和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细胞。在学生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具有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再借助挂图、图片或录像等教学媒体,依次阐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的分裂相,然后师生共同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的核、质分裂相变化。最后,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制作和观察根尖临时压片,

  在亲自制作的根尖临时压片中寻找和鉴别各个分期细胞的核、质分裂相。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中dna和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也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塑料或橡皮泥塑成染色体,模拟染色体行为和数量的动态变化。

  在细胞有丝分裂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是十分必要的,这个实验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制作装片、显微观察和绘制生物图等基本技能。教学时,首先阐述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程序,进而演示制作装片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制片和观察,并根据观察画出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简图。

  在组织学生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安排一定时间让他们观察马蛔虫卵细胞分裂的制片,识别细胞两极的中心体结构和核、质分裂状况,从而为比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的异同,归纳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打下基础。

  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和揭示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变化规律,人为地将其分为不同的时期。因此,教学中不仅要阐明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准备,而且还要揭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纺锤体的动态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事物是相互联系,不断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特征可概括为:染色体复制一次后,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将亲代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为了强调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可用下面的曲线图概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量和染色体动态和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及规律。

  细胞无丝分裂最主要的特征是没有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变化。教学时,结合洋葱表皮细胞或蛙蟾类红细胞无丝分裂的图解描述无丝分裂过程,首先强调细胞分裂过程也分为核分裂和质分裂,然后启发学生比较无丝分裂的核质分裂相与有丝分裂的异同,从而理解细胞无丝分裂的主要特征。

  3.2 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的教学

  前面提到,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生命活动是细胞的行为表现,而不能误认为是细胞发育的4个阶段。这是因为细胞凋亡不是衰老细胞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都是维持生物体内细胞动态平衡的基本行为。因此,本单元教学的开始,可以蛙的个体发育为实例,概述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下:

  本单元知识包含一系列概念,是教会学生学习概念的良好素材。高中生物的概念学习方法主要是:分析典型的正确例证,揭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进而以下定义的形式加以表述并赋予名称,最后确认概念应用的范围。因此,在细胞分化的教学中,首先借助图片、录像等媒体展示未分化的干细胞、分化的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红细胞和胰岛分泌细胞(也可以植物细胞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分化细胞与未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差异,从而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进而列举受精卵与人体组织的发生、植物茎的形成层与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形成等实例,使学生明确细胞分裂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阶段,而且贯穿于生命个体的终生,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然后,以红细胞和胰岛细胞为例,阐明红细胞具有其他细胞没有的血红蛋白,胰岛细胞可分泌胰岛素,这表明分化细胞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可以通过蛋白质表现出来,而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由此,引导学生推理得出“细胞分化是基因在特定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这一结论。

  细胞全能性的原意指受精卵的分化潜能。上课前一周,要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教学时,先以植物组织培养或以动物克隆为实例,说明分化的细胞仍然保持其全能性;进而用动物细胞的核移植技术进一步说明细胞核的全能性。这些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分化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本物种的全部核基因,因此,分化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分化出各种细胞和组织,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能。这样,细胞全能性的定义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可结合图解介绍造血干细胞的培养和分化,组织学生交流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讨论研究干细胞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细胞衰老又叫细胞老化,是指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内稳态下降,机体组织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并趋向死亡的不可逆现象。由于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具有同步性,所以,教学时先启发学生从宏观上描述呈现衰老体态的老年人的面部特征,如老年斑、皮肤干燥和皱纹等;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衰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征(如下表):

  细胞凋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由基因引发的自动结束生命的生理过程。教学时,通过列举人体神经系统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凋亡的现象,以及健康成人的骨髓和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现象,使学生明确在胚胎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多余或完成使命的分化细胞,保证胚胎发育正常;在成体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衰老和病变的组织细胞,保证机体健康。因此,不能将细胞凋亡与细胞衰老而死亡混为一谈。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延缓细胞衰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3.3 细胞癌变的教学

  细胞癌变的教学可以放在细胞分化部分,也可以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放在一起。学生对细胞癌变知之甚少,上课前布置他们搜集恶性肿瘤及防治方面的资料。教学可采用讨论式,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什么是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源是什么?诱发原癌基因发生突变的因素是什么?怎样防治恶性肿瘤等等。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的讨论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上述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教学构思是粗糙和肤浅的,但愿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深入学习和领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精神,推动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本文已发表在《生物学通报》xx年第12期

细胞的生命历程 篇4

  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分裂周期中,细胞和细胞中的dna、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认识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各个时期遗传物质的变化。

  目的要求

  1.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变化。

  2.在实验中,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典型特征。

  3.通过实验,理解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形成对细胞有丝分裂的感性认识,并为减数分裂的同源染色体和二倍体的概念打下基础。

  材料用具

  白色纸板一块。红、黄、紫、白色缝衣线各两条,其中红、黄色线长20cm,紫、白色线长30cm。黑色水笔一把,铅笔一支,橡皮擦一块。

  方法步骤

  用白色纸板代表分裂周期的细胞;缝衣线代表dna分子,缝衣线条数代表dna分子数;用黑色水笔在缝衣线上涂色,表示蛋白质;经过黑色水笔涂色的缝衣线,代表染色质;用黑色水笔涂色的缝衣线进行对折螺旋形成的粗线,代表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用铅笔在纸板上画出核膜、核仁、纺锤体、细胞板的出现,用铅笔擦擦掉,表示消失。实验中取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

  1.分裂间期

  取白色纸板一块,两端往背面各折起大约六分之一,代表细胞;用在纸板中央画一个圆圈代表细胞核膜,在核膜中画出核仁;在圆圈内,随意放入经过水笔涂色的红、黄、紫、白四条缝衣线,表示体细胞染色体。数出其所代表的染色体、dna、姐妹染色单体数,及现象填入表格。

  分别在四条缝衣线旁放入同色等长的缝衣线,并和原来的线交叉,代表dna的复制,交点为着丝点;对新放入的缝衣线涂色,表示蛋白质的合成;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将折起的两端放开、展平,代表细胞质的增长。

  2.分裂期

  前期

  在纸板两端画出纺锤体,同时用铅笔擦擦去核仁和核膜。

  分别对两条红色缝衣线进行数次对折螺旋成粗线,并把它们交叉放在纸板中,代表染色体,然后再对黄、白、紫线进行同样的操作。观察、计数并填写表格。

  中期

  按住粗线交点移动,分别将四种颜色的粗线排列在纸板中间。观察、计数并填写表格。

  后期

  分别把交叉的粗线分开,移向两端。观察、计数并填写表格。

  末期

  分别把粗线解开,放在原位。用铅笔擦擦去纺锤体,画出圆圈将细线围起来,并画出核仁。

  在纸板的中央向两边,画一条直线,代表细胞板,两个子细胞形成。观察、计数并填写表格。

  把子细胞和母细胞进行对比,看看它们间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有何变化。

  实验结果

  将观察到现象和实验结果填入以下的表格: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

  →

  dna分子数

  →

  姐妹染色单体数

  →

  典型特点

  讨论

  1.如果该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2对,那么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目各为多少?

  2.亲代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的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这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

  3.通过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细胞的生命历程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 分子与细胞》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的第一节“细胞增殖”中的一个实验。把本实验安排在“细胞分裂”内容之前,目的在于先让学生通过探究,知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明白了细胞分裂的必要性,再来学习细胞分裂,体现知识的系统性。本课时内容还与后续模块中微生物的代谢、细胞进化有着紧密联系。

  2.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依据:这是本实验要探究的主题,通过探究得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理。)

  ②难点:利用模型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理解细胞越小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物质交换的原理。(依据: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进行模拟实验,要借助逻辑推理和想象、迁移才能得出合乎事实规律的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等知识,也具有相应的化学知识,知道本实验中naoh与酚酞的显色原理。

  2.能力基础

  学生在本模块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进行过其他的探究活动,对探究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在操作技能上也有一定的基础。

  3.心理基础

  ①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但不愿意深入思考;②有的学生习惯于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缺乏探究精神;③学生普遍习惯于对直观事物的观察和描述,现用模型来代替细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运用联想迁移进行思考,存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以及细胞大小与物质进出的关系;②理解细胞越小表面积越大、越有有利于物质交换;③概述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能力目标

  学会用数据、表格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情景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经验出发,将感性直观的认识上升为理论知识。

  2.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引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法

  联想迁移法:运用联想把模拟实验结果迁移至真实的细胞。

  直观图表法:用数学的方法分析和处理数据,并以坐标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化繁为简,帮助理解、方便记忆。

  例证归纳法:运用事例表征来学习,从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理解细胞增殖的必然性。

  合作探究法:开展分组探实验活动,提高学习技能。

  五、教学过程

  操作程序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出探究主题

  1.用ppt演示:①大象与老鼠的外型图片;②不同物种的细胞图片。       

  2.设疑:①请推测大象与老鼠体内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②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

  3.设问: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

  1.观察

  2.讨论后回答:不同动(植)物个体体积大小有差异,但构成它们的细胞的大小并无明显差异,且都很小,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既要靠细胞生长增大体积,主要还是靠细胞分裂增加数目。

  1.图片的给出: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认识,为上升为理论知识作铺垫。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2.问题的提出:给学生设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探究实验

  讲述:由于细胞很小,我们无法用真实的细胞进行实验,只能用模型替代。

  阅读课本和实验册,明确操作过程和要求,预测实验结果

  让学生明确细胞模型模拟的原理,以及探究的目的,探究的主题。清楚明白下来要做什么、如何做、观察什么、结论的引伸等,避免实验的盲目性,避免实验课变成形式和走过场:上课热热闹闹,下课无所知。

  设问:琼脂块模拟的是什么?naoh溶液模拟的是什么?

  讨论回答:琼脂块模拟的是细胞,naoh溶液模拟的是扩散进入细胞的物质。

  出示表格1(见附录)

  开始实验,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并进行计算。

  观察、测量、收集数据等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常用到的技能,需着重培养。

  分析实验

  分组讨论,老师从旁引导并加以鼓励。问题整理如下:

  1. 表中数列有什么规律,

  2.  得出什么结论?

  3. 立方体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有什么关系?

  4.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有什么关系?

  5.为什么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6.相对表面积还影响细胞的哪些关系?

  7.还有其它他素影响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吗?

  8.为什么大的生物体是由许多小的细胞发展起来的?

  9.细胞是越小越好吗?

  10.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为保证代谢需要,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先是进行思考,然后展开讨论,两组之间互不相让,进行针锋相对的问与答。并对对方的答案作出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五动并用:动脑思、动口议、动耳听、动手记、动眼看。

  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沿着问题思路得出探究结论。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问题1、2的提出与回答突破了本节的难点,并达成本章的能力目标;问题3突出重点,问题4是对实验结果进行推论;问题2、3、4达成了本节的知识目标。问题5、6、7、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深化知识;问题8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问题9引出细胞分裂的必然性,为下课时的学习作知识铺垫。在学生的问与答,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实质上就是一个学生“自得”的过程。

  技能训练

  1.出示立方体图(书114页基础题1),并用数学公式解释为何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

  2.看图(书114页[技能训练]),解释原生动物的细胞中为什么出现两个核和伸缩泡?

  3.为什么卵细胞的体积都比较大?如鸵鸟卵黄直径可达5 cm。

  1. 计算三种图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列出数学公式:细胞的相对表面积=3/r。

  2.讨论解释现象。

  1.用数学知识解决生物上的知识。

  2.把知识进行延伸,把模型迁移到细胞。

  评价与总结

  对各小组的实验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精讲:(1)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二是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大小与核的大小成正比。所以细胞都很小,不能无限长大。由于受细胞器所占体积的影响,细胞也不是越小越好。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还有赖于细胞的增殖。

  倾听,动手做笔记。

  明确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从而引出细胞增殖的必要性,为第二节的学习作知识铺垫。也是对知识的一个梳理,体现知识的系统性。

  六、课后反思

  从探究活动的类型来看,本节课的实验是一个模拟探究实验,引用模型来解释原理,也体现了新课标对数学在生物上运用的重视。从探究的内容来看,本实验属于部分探究实验,探究活动的问题已经给出,探究的计划已经制定好,学生只需完成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推理即可。从探究的难易程度来看,本实验在探究活动的六个层次中属于第三个层次,难易程度适中。然而,要使该探究实验顺利开展,达成教学目标,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事前做出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并根据课堂情况调整教学。

  1.准备简便易行的实验材料

  本实验除了可以用naoh和含酚酞的琼脂来完成外,还可以以淀粉代替酚酞,以碘代替naoh,或者用浅色果冻代替琼脂,用红墨水代替naoh。

  2.完善教材中的实验记录表格(见附表)

  由于细胞都比较小,在表格设计上可以多加一栏,边长为0.01 cm的琼脂,只要求计算表面积、体积、以及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不作为实验对象。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细胞的相对表面积与细胞大小的关系。

  3.合理分配时间。本节课,在数据处理上高估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学生在进行比值计算时,花的时间比较长。

  附表

  琼脂块的边长/cm

  表面积/cm2

  体积/cm3

  比值(表面积/体积)

  naoh扩散的深度/cm

  比值(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

  3

  2

  1

  0.01

  结论

  1.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           。

  2.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     。

细胞的生命历程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能力方面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细胞像生物体一样,也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单细胞生物在死亡之前,要通过细胞增殖增加个体数量,保持物种的延续。多细胞生物的生命历程从受精卵开始,需要不断的细胞增殖(主要以有丝分裂方式)增加体细胞的数量。在学生认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周期性变化,有助于理解有丝分裂的意义,也有助于今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基本规律等知识。

  2.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统计每一时期的细胞数与计数细胞总数的比值,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有丝分裂过程是细胞整体性的变化过程,但主要变化是细胞核染色体的变化,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很难弄清楚染色体、着丝点、dna、姐妹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是模拟探究实验,意图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从而认识生物体长大需要通过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量的必然性。操作过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实验后的讨论题却有相当的思维力度,要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至真实的细胞,思考物质运输的效率与细胞大小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为什么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的。

  让学生学习记录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通过统计每一时期的细胞数与计数细胞总数的比值,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这里运用了间接转换的方法,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记录下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而是根据得到的每一时期的细胞数与计数细胞总数的比值,来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这种思维上的转换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本节共用3课时完成)

  第1课时

  课件演示图片、文字资料: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细胞也要经历生长、增殖、衰老、凋亡。

  板书: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设问:构成生物体的细胞有多大?

  课件演示:大多数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直径是(  )

  a.20~30 μm微米;  b.20~30 mm;  c、20~30 cm

  师:生物体大多数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为什么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

  课件演示: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什么因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在学生思考后,进行短时间的对话,肯定其中的合理推测。)

  师:也许真的是由于物质运输限制了细胞的长大,那么细胞的大小与物质运输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

  (组织学生按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进行模拟实验,同时要求学生在浸泡琼脂的10分钟里进行一些计算和讨论,将计算结果填入课本的表格中。)

  课件演示:

  通过计算我们知道:

  琼脂块的相对表面积=琼脂块的表面积/体积,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             。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细胞的表面积/体积,随着细胞的增大而                      。

  在相同的时间内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的比值越大,可以反映琼脂块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同样,在相同的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之比越大,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

  (实验完成以后,集体完成下列推测)

  课件演示: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琼脂块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琼脂块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可以推知: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

  师:这个模拟实验可以证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当然,还有别的限制因素。请阅读正文。

  板书: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师:生活细胞,像生物体那样也要经历生长、衰老、死亡。如果只有死亡,没有增殖是不可思议的。那么,细胞是如何增殖的呢?细胞增殖对生物体有何意义呢?细胞的增殖,如何保证亲子代细胞在性质(如染色体的数目、遗传物质dna的含量)上的一致性呢?

  板书: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课件演示: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资料

  板书:

  三、有丝分裂

  师:这是真核细胞进行的最主要的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周期性地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请同学们读书并请观察图6-1和表6-1,思考问题。

  设问:

  ① 怎么理解细胞周期?

  ② 认为一个细胞周期起始点和止点分别在何处?

  ③ 细胞分裂期和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一样长吗?

  ④ 不同生物的不同种类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一样吗?

  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①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是分裂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细胞周期包括以上两个阶段。

  ②一个细胞周期的起始点是:一次分裂完成时。止点是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细胞分裂间期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

  ③细胞分裂期和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相差较大。间期占时间很长;分裂期占时间很短。

  ④不同生物的不同种类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同。

  在此基础上,得出细胞周期概念。

  板书:

  1.细胞周期

  (1)分裂间期

  设问:细胞分裂间期,为什么需要这样长的时间?

  学生推测:是不是为细胞的分裂作充分的物质准备?

  师:近代科学研究证实,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内部发生着很复杂的变化,最大的变化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复制的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呈长细丝状,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因此说,分裂间期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

  课件演示:模拟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态过程,先连续播放,再分段播放。

  在分段播放时,一边说明细胞内发生的变化,一边将体现各阶段典型特征的剪贴图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说出划分不同分裂期的主要依据(实际就是找出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比较:

  ① 看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变化。

  ② 看核仁、核膜的变化。

  ③ 看纺锤体(丝)的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出细胞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主要由学生说出)。

  板书:

  (2)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第二课时

  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这的“技能训练”,解释现象。

  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原生动物细胞中的伸缩泡就是增大膜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第二,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大小与核的大小成比例。所以像草履虫这样个体较大的细胞有两个细胞核,保证正常的核质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录像和模拟的动态过程,并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共性,同时也找一找它们有哪些区别。

  课件演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录像、模拟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动态过程、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一边播放,一边描述分裂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最后,将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并列投影在屏幕上供学生观察、比较。

  板书: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设问:

  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如何保证亲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dna含量的一致性?

  在学生回答上述设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人为例(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填写下列表格:

  指导学生建立坐标糸,绘制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的变化曲线。

  板书:

  (4)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课件演示: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模拟动态过程

  师:这是真核细胞的另一种分裂方式,请同学们注意把它与有丝分裂过程进行比较,找出最主要的区别。

  生: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板书:

  四.真核细胞的其他分裂方式

  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布置第三课时的预习作业:

  ①为了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要选取植物的什么部位作实验材料?为什么?

  ②如何培养洋葱的根尖?

  ③为了能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单个的细胞,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④为了能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可以对实验材料进行怎样的处理?

  ⑤本实验的操作流程为:                              。

  参考答案:

  ① 选取洋葱根尖2~3 mm(或其他正确部位)。因为根尖的这一部分中有分生组织,可能看到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

  ② 略

  ③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轻轻地按压,使细胞分散开来。(或其他办法,如切片等)

  ④ 根据实验材料的特性选用染色液染色。

  ⑤ 选取实验材料→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第3课时

  请学生代表将预习作业用实物摄影仪展示,并作出相应的说明,师生共同评价,达成共识。

  用数码一体化显微镜先将临时装片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投影,再投影固定装片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若学校实验室条件不具备,可使用课件)

  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观察根尖分和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在学生完成实验及实验作业并得出相应结论之后,讨论课本中的讨论题。

  课件演示:

  ① 一个小球转动1秒钟,静止9秒钟。

  ② 10个小球不同步转动,但每个小球都是转动1秒钟,静止9秒钟。

  ③ 一个小球转动9秒钟,静止1秒钟。

  ④ 10个小球不同步转动,但每个小球都是转动9秒钟,静止1秒钟。

  师:由于在每个周期中,小球静止的时间长,我们在②中看到多数小球是静止的。由于在每个周期中,小球转动的时间长,我们在④中看到多数小球是转动的。通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你有没有办法知道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学生:第一, 统计5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求每个时期细胞数的平均值;第二, 计算每一时期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第三, 计算洋葱细胞有丝分裂每一时期的时间:每一时期的时间=洋葱的细胞周期(12 h)×每一时期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

细胞的生命历程 篇7

  一、教学目标

  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本--先通过学生收集与癌症有关的知识,获得有关癌症的一些认识,然后应用课本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再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其他问题。在此过程中可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关爱癌症患者,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

  (一)收集资料

  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看电视、去医院调查等途径收集与癌症有关的资料。

  (二)提出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希望研究的问题。学生踊跃地提出了很多问题:癌症为什么会导致人死亡?得了癌症一定会导致人死亡吗? 癌症是否会遗传?癌症是否会传染?手术之后为什么会复发?中药对癌症的治疗有什么好处?癌细胞与正常的细胞有什么不同?

  (三)分析与解决有关知识性的问题

  问题1:癌细胞还有哪些特征?先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解决:(1) 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变成球形;(3)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癌细胞还有哪些特征?癌细胞的危害是什么?为什么谈癌色变呢? 学生回答得很积极,教师针对回答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2:哪些因素可导致癌症?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去思考。于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分析了导致癌症的因素。

  外因是以下三类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与癌症有关的两类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由于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概念很难理解,故教师请学生用比喻描述致癌因子与癌基因的关系。

  教师小结:癌症发生的概率很小,当外因引起内因发生变化时才有可能导致癌症。

  问题3:如何预防癌症?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从生活入手,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栏目“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联系致癌因子进行讨论。

  “什么人患癌症的概率高?为什么?”

  学生很快按课本回答:“老年人!老年人抵抗力差、免疫能力差。”

  教师再追问:“还有哪些人患癌症的概率高?”

  学生的回答是:“常抽烟、喝酒的人。常在有辐射地方工作的人。常在强烈的太阳光下工作的人。常常心情不好的人。”

  表1 生活习惯与癌症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栏目。

  师生一起小结癌症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远离致癌因子;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注意饮食习惯;心情开朗;多锻炼身体;等等。

  (四)对鼻咽癌的发病情况进行探究

  为了让学生探究导致癌症的复杂原因,教师特意从学生收集的资料中挑选了俗有“广东癌”之称的鼻咽癌的发病率数据,由教师提出有关问题让大家进行探讨。

  表2 不同人群的鼻咽癌发病率的情况(单位:1/10万)

  问题1:鼻咽癌发病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种族有关,黄种人容易患病”“与性别有关,男性比女性容易患病”“与生活习惯有关,抽烟、酗酒的容易患病”“与气候有关,在南方比在北方容易患病”“与环境污染有关”“与讲粤语有关”,学生很快从表格的提示中回答出多种答案。教师非常赞赏学生的讨论与归纳,但对于正确与否没有下结论,而是请大家继续讨论。

  问题2:为什么说与种族有关?要确认与种族有关还需要调查哪些数据?

  “因为黄种人患病率偏高,调查东南亚一带的黄种人的鼻咽癌发病率,还可以调查移民到了美国、英国的华侨与当地人的鼻咽癌发病率的比较”,有学生回答。

  “很好!据《世界五大洲肿瘤发病率》一书所收集的资料描述:鼻咽癌多发于黄种人,白种人少见;国外报告鼻咽癌多数病例是华侨,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威夷和新加坡的中国人的鼻咽癌发病率远高于其他种族的居民。说明:鼻咽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种族差异。”

  教师引用上述的资料,对学生作出表扬,使学生受到很大的鼓舞,以下的讨论更热烈。

  问题3:鼻咽癌发病率究竟是与性别有关还是只与生活习惯有关?

  “与性别有关”“只与生活习惯有关”“都有关”,学生争执不下,于是教师提醒大家:要用事实来说话;用实验数据来说话,在没有实验数据前可先提出假设。

  有学生马上就想出了一个方法:“可以让一些女性吸烟,然后把她们与吸烟男性进行对照,以排除性别的干扰。”

  “你这个方法在理论上可行,但不知有没有哪位女性志愿做这个实验,请愿意做这个实验的女同学举手。”教师没有马上对这个学生的方法进行评价,而是采取现场测试。没有一个女学生举手,大家的沉默作了很好的回答。“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法?”教师继续启发道。

  “直接调查吸烟的男性与不吸烟的男性,以及吸烟的女性和不吸烟的女性四组实验数据,比较他们的鼻咽癌发病率。”

  “非常好!这样就不用‘强迫’女性吸烟了!”学生大笑。

  问题4:如果要确认与气候有关,还可以调查哪些数据?

  “调查移居到北方的南方人,看他们的鼻咽癌发病率是否下降,调查移居到南方的北方人,看他们的鼻咽癌发病率是否上升。”

  教师看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于是继续让大学讨论最后一个问题:如果确实与环境污染有关,还可以调查哪些数据?

  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非常满意。

  鼻咽癌发病率与讲粤语是否有关,教师让学生按以上思路去收集数据再分析。

  (五)关注癌症的治疗问题

  先通过课本了解现行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化疗法、放疗法,通过练习等方法引出了癌症的其他治疗方法,如中医治疗、基因治疗等。关于中医治疗,教师还利用图片举了灵芝和冬虫夏草的例子。

  至此,师生共同解决了许多大家关心的问题,对于还没有解决的其他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网址,让学生课后浏览。

  最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假如我患了癌症”。

  学生通过假设谈了自己的各种想法与做法。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与做法,但还是提醒大家,癌症并非都是绝症。

  (六)提出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癌细胞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为了强调这一观点,教师提出了一个课后思考题:利用癌细胞的特点在生物工程方面有什么应用?

  三、结果与反思

  通过本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癌细胞的特征和危害、致癌因子以及癌症的治疗与预防;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做到关爱癌症患者、关心社会和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学习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以一种平等、民主的态度,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习所采用内容多联系生活实际,研究从身边做起,从生活中挖掘出有探究价值的内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本内容的学习方法具有开放性,且形式多样,有课前收集、提问、讨论、思考与练习、阅读、数据分析、演讲及课后思考等。

  从最后的“角色扮演”来看,有些学生对癌症依然比较恐惧,情绪比较悲观,说明学生对本内容还处于初步的认识阶段,对癌症以预防为主这个知识点领会得还不够深刻。

细胞的生命历程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细胞物质交换方面模拟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3.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4.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1.尝试通过模拟实验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运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4.养成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5.能够利用多种媒体获取生物信息。

  情感目标

  1.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

  2.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周期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dn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难点突破 通过模拟实验和制作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加以随堂训练,攻克难点。

  【教学方法】

  探究、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大家看一下教材110页图:象与鼠(投影展示),讨论:象与鼠的形体差距悬殊,象的体细胞是否比鼠的体细胞大?二者形体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评价学生的回答(出示幻灯片2、3,示细胞的大小。动植物细胞的直径大都在20——30微米之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细胞为什么不能一直生长形成大型的单细胞生物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象与鼠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相似,生物体的生长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但主要因素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由学生熟悉的现象导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提

  出

  问

  题

  主

  动

  探

  究

  获

  取

  知

  识

  归

  纳

  总

  结

  限制细胞继续增大的因素有哪些呢?

  活细胞进行着旺盛的新陈代谢,需要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那么细胞体积增大对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有什么影响呢?

  模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看书4分钟)

  提问:“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的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其设计思路是什么?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方案,设计探究物质扩散速率与细胞大小关系的模拟实验。 

  教师对各个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进行评价总结提示:①利用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②利用naoh遇酚酞呈紫红色的原理,检测naoh渗入琼脂块的速度和深度;

  屏幕播放教材中该实验的设计方法及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出示幻灯片4)。

  倾听、总结学生对结果的讨论,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提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能够影响细胞的体积?

  提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所控制的范围是一定的,另外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进行着不同的生理活动,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细胞内的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细胞太大也不利于细胞内各种成分的交流。

  请思考:(出示幻灯片5、6,展示思考题)。

  教师点评总结。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参加讨论,提出模拟实验的设计思路,并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

  阅读教材内容,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并仔细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到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即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主要取决于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经过思考,得出结论:细胞的新陈代谢并不只与物质交换速度有关,其内部还需要一些重要而复杂的结构。

  经过思考回答:细胞的核质比以及细胞内物质的交流。

  思考回答。

  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

  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并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

  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提

  出

  问

  题

  主

  动

  探

  究

  获

  取

  知

  识

  归

  纳

  总

  结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1.体细胞的分裂有什么规律?(出示幻灯片8)。

  2、什么是细胞周期?是否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3.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否相同?

  4.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5、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是如何划分的,它们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分界?

  演示幻灯片,点评学生的回答并补充、总结:①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要强调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是人为划分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 

  用课件模拟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引导学生分析间期的主要变化及变化的结果。

  观察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注意每个时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提问:1、分裂前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提示:可以使dna分子在分离的过程中不损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确保染色体在子细胞中的平均分配。)

  2、分裂中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什么是赤道板?(提示:赤道板是垂直与纺锤体的纵轴,并将其平分的一个平面,实际上并无板状结构存在。)

  3、分裂后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4、分裂末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与分裂前期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有丝分裂的实质。 

  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增殖”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周期性:细胞周期是指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不相同的;细胞周期包括

  分裂间期(较长)和分裂期(较短);细胞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时期之间无明显的分界,被人为的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学生观察、思考并描述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裂前期所发生的最主要的变化出现染色体。

  染色体的着丝点被纺锤丝牵引到赤道板上。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被牵向细胞两极。

  最主要的是染色体又恢复成染色质的状态。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观察现象,引起思考,加深理解。

  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分裂各个时期及特点的理解。

  使学生了解中国科学研究的前沿工作,激发兴趣,发展相关情感。

  巩

  固

  与

  反

  馈

  提问:

  1.dna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哪个时期?

  2.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它们分别有哪些作用?

  3、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有哪些?

  4、根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画出二者的变化图象。

  讨论:

  正常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40小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10天。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推断给药的时间间隔并简述理由。(提示:使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每一个细胞周期,同时对正常骨髓细胞的影响最小)

  请思考:(出示幻灯片15、16、17、18,展示思考题)。

  教师点评总结。

  学生思考回答:

  分别发生在间期和后期。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高尔基体(形成细胞壁)、线粒体(供能)等。

  保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略。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给药时间间隔应控制在40~48小时之间。

  思考回答。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以及灵活运用能力。

  联系实际,将知识拓展、延伸。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板书设计】

  一、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

  1、  不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2、不利于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

  3、不利于细胞内物质的交流。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课堂练习】(课堂穿插进行)

  1、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

  a.细胞的体积         b.细胞的表面积

  c.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d.细胞分裂的快慢

  2、细胞不可能无限制的生长,其主要意义不包括( )

  a.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b.有利于细胞内部的物质交流 

  c.有利于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  d.有利于细胞的分化

  3、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是( )

  a.有丝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增殖  d.细胞分化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的数量最多的细胞处于( )

  a.前期  b.中期   c.间期  d.后期

  5、在测量琼脂块变色深度的方法中(如下图),正确的测量方法是(虚线表示测量位置)(   )

  6、根据球体的体积公式v=4/3πr3,表面积公式s=4πr2,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细胞直径(μm)

  表面积(μm2)

  体积(μm3)

  比值(表面积/体积)

  20

  1 256

  4 187

  0.30

  30

  2 826

  14 130

  0.20

  7、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对甲、乙、丙、丁进行排序________。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图。

  (3)染色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___。

  (4)赤道板和细胞板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该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的生命历程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能力目标

  1.通过问题串训练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2.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3.通过绘制有丝分裂过程图象,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命的运动性和变化性,明确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教学过程

  总体设计思路:通过设计环环相扣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思维不断线,积极主动思考探究,完成本节的教学。

  1:导入:结合学生自身,每个人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生长发育而来,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皮屑(死细胞)引出细胞增殖。

  2:用“www”即:

  why?为什么增殖?what?什么细胞增殖?how?怎么增殖?三个问题来统领全课。一开始就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用这三个问题展开教学。

  2.1   why?为什么增殖? 

  通过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理解细胞不能无限张大的原因。

  实验教学:先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然后操作。

  问题:1.实验目的是什么?

  2.实验变量是什么?

  3.实验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4.用什么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

  5.用什么模拟可以进入细胞,又可以看的见进入多少的物质?

  6.怎么测量?怎么计算?

  7.最后得出结论。 

  2.2 what?什么细胞增殖?————通过事例指出,并非所有细胞都具有分裂增殖能力,有的细胞永远不具有增殖能力,如浆细胞,效应t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有的细胞需要刺激才能恢复增殖能力,如b细胞t细胞等,有的一直进行连续的增殖。进而指出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三种方式,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解决如下有关细胞周期的问题:

  1.什么是细胞周期?

  2.如何表示细胞周期?(环形图、直线图) 

  2.3   how?怎么增殖?──引出有丝分裂的过程。(这是本节的核心,真正理解掌握了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的其他问题都能解决)

  2.3.1先进行如下分析:开始:一个细胞————结果:两个和原来一样的细胞  。携带dna的染色体怎么变化才能保证两个子细胞的遗传物质和母细胞的完全相同呢?——        让学生进行猜想讨论。

  2.3.2 得出猜想讨论的结论:要先复制后平分。     

  2.3.3 让学生带着问题“染色体怎样变化才能保证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呢?”观看模拟动植物细胞实际分裂过程的多媒体动画。然后讲解让学生明白:染色体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让遗传物质平均分配,所以才有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着丝点先排队,然后,当其高度螺旋化着丝点断裂之后,再牵引着丝点移向细胞的两极。而纺锤体的出现是为牵拉染色体服务的,核膜核仁的消失也是为染色体的运动提供方便的。 

  (让学生明白,所有这一切的变化,都不是盲目的,都是为复制后的遗传物质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而服务的,理解各结构相互变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结构的变化。)

  2.3.4 找学生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训练学生用生物学语言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

  2.3.5 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及每条染色体所含dna的变化,进一步强化有丝分裂过程,并画出各曲线图进行巩固。

  2.3.6 提出问题: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有什么不同?带着问题再次观看动画,完成学案“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比较表”。  

  2.3.7 让学生分组画具有四条染色体的动植物各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并通过幻灯评价部分代表的绘图。

  2.3.8 引导学生总结有丝分裂的意义。  

  2.4 提出问题:什么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什么是无丝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怎样?有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让学生自学无丝分裂。 

  3:课堂小结:略

  4:作业:课下用橡皮泥或不同颜色的硬纸片和一张代表细胞的大白纸,制作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型。

细胞的生命历程 篇10

  【教材分析】

  “细胞的增殖”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六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细胞增殖作为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与绪论中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有丝分裂的内容还是学习减数分裂、配子生成和融合、合子发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的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同时,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内容,但是对此了解得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学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举例说明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图解一个细胞周期的大体分期。

  4.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

  5.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6.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教学准备】

  3 cm×3 cm×6 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塑料餐刀、胶皮手套、毫米直尺、塑料勺、吸水纸、烧杯。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联系、思考,

  明确

  学习

  目标

  提问:

  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评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问题

  导学,

  主动

  探究,

  获取

  知识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方案,设计探究物质扩散速率与细胞大小关系的模拟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主动获得知识。

  倾听、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提出设想,倾听、参与交流各种方案的可行性。

  按确定方案,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到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分裂是其发展的必然。

  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因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

  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并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

  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加工

  信息,

  构建

  知识

  体系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1.什么是细胞周期?

  2.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否相同?

  3.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还要让同学们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

  用课件模拟展示间期的动态过程。

  播放显微镜下连续摄影的细胞分裂过程的录像。然后分别利用课件模拟展示四个时期的动态过程。

  在前期,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关于赤道板,要让学生领会它是垂直与纺锤体的纵轴,并将其平分的一个平面,实际上并无板状结构存在。

  结合屏幕显示的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静态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教师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有丝分裂的实质。

  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增殖”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阅读并思考。

  学生在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后,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并描述。

  学生观察并概述各个时期的特点,如将末期的特点概括为“丝生核现板变壁”、“两消两现重开始”等。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即可以使dna分子在分离的过程中不损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

  学生回答各图片所代表的时期以及各时期的特点。

  倾听,参与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观察现象,引起思考,加深理解。

  使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各时期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

  使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意义。

  使学生了解中国科学研究的前沿工作,激发兴趣,发展相关情感。

  反馈与

  矫正

  提问:

  1.dna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哪个时期?

  2.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讨论:

  正常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40小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10天。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推断给药的时间间隔并简述理由。

  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推荐相关网站,以解决课后遇到的问题:

  /gzsw/index.htm

  学生思考回答:

  1.分别发生在间期和后期。

  2.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给药时间间隔应控制在40-48小时之间。

  学生记录网址。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联系实际,将知识拓展、延伸。

  拓展了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体会】

  本节课教师要注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既要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又要克服多媒体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此外,本节课将模拟实验引入课堂,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模拟的方法,更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亲身探究、生生互动的教学场景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在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中,如何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细胞的生命历程 篇11

  1.教学目标

  知识

  (1)说出多细胞生物体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2)解释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3)区别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等概念;

  (4)设计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利用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养成质疑、严谨、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能力

  (1)尝试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利用数学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3)运用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进行问题探讨和实验讨论;

  (4)运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5)能够利用多种媒体获取生物信息。

  2.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3.教学难点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和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4.教学建议

  应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教参配套光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学习。

  5.教学过程

  屏幕展示生长繁茂的植物图片。

  教师引导:当你远离城市的喧嚣,置身于这一秀美的环境中,眼望着吐蕊的鲜花时,能否激起你对生命的遐想?

  鲜花吐蕊,绿叶葱茏,抑或花瓣凋落,枯叶飘零,展示着个体的生命现象,折射出细胞的生命历程。

  屏幕展示动物细胞分裂的显微图片。

  教师引导: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是这样。 就在你坐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你身体内就有许多细胞在分裂,有些细胞

  在生长,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刚刚结束自己的生命历程。 生长,增殖,衰老,凋亡……细胞的生命历程大多短暂,却都对个体的生命有一份贡献。

  屏幕分别播放象和鼠的生活画面。象与鼠的个体大小相差悬殊。讨论:

  1.细胞体积增大,可以使生物体生长吗?为什么?

  2.请推测构成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

  3.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

  小结: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因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教师提问: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

  教师引导: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可能的原因是细胞体积越大,需要的营养物质越多,需要排出的代谢废物也越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会遇到困难。口说无凭,科学要有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需要用实验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的运输关系”。细胞那么小,怎样测出不同细胞的大小以及进出细胞的物质的量呢?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设计“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的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

  教师提问: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的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该怎样设计?

  教师引导,屏幕展示设计该实验的提示:

  提示一: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

  提示二:容易观察、测量物质进出模拟细胞的量;

  提示三:引用化学、数学、物理相关知识和方法;

  提示四: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提示五:琼脂加热后可以混合酚酞等多种物质,冷却固化后,naoh等物质又容易向内扩散。

  教师对各个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进行评价。

  屏幕播放教材中该实验的设计方法及实验操作过程。

  屏幕显示该实验的的结果。

  依据该实验的的结果进行系列分析、讨论。

  教师提问:如果把边长3 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27块边长1 cm的琼脂块,一起都到放入含naoh溶液的烧杯中,结果如何?能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科学实验结果论证的问题仅凭感觉是不够的,要想令人信服,必须有准确、足够的数据来说明问题。

  教师提示:

  学会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实验数据!

  测量每一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记录测量结果,根据结果进行计算,填写下表:

  边长

  表面积

  体积

  表面积/体积

  扩散深度

  扩散深度/体积

  3

  54

  27

  2

  0.4

  0.606

  2

  24

  8

  3

  0.4

  0.784

  1

  6

  1

  6

  0.4

  0.996

  结论:

  1.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琼脂块增大而(减小);

  2.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讨论一:

  有什么证据能证明naoh扩散进琼脂块里去了?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讨论二:

  大多数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直径为20~30 um。请计算直径分别为20 um和30 um的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教师提示:根据球体的体积公式v=4/3πr3 ,表面积公式s=4πr2 ,计算结果如下表:

  细胞直径

  表面积

  体积

  表面积/体积

  20

  1256

  4187

  0.3

  30

  2826

  14130

  0.2

  讨论三:

  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与细胞大小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的?为什么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屏幕展示图片,解释生命现象

  1.有些原生动物细胞中的伸缩泡,就是增大膜表面积与体积比。

  2.有些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的细胞中出现两个细胞核,是用来保证正常的核质比。

  教师提问:既然细胞越小,细胞表面积相对就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那为什么细胞体积不是越小越好呢?

  教师展示资料:有人估计完成细胞的各项功能至少需要100种酶;每个酶促反应须占有直径的50 nm的空间;每个核糖体直径为10~20 nm。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这种思维方式为批判性思维。

  教师总结: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和细胞的核质比。

  教师提问:

  1.参照通上面资料,说出更多的论证细胞体积不能太小的资料。

  2.再举出一些学习、生活中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实例。

  生物生长主要靠细胞增殖;单细胞的生物体通过细胞增殖而繁衍。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要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生物体内,也不断地有细胞衰老死亡,需要通过细胞增殖加以补充。因此,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那么,细胞是如何增殖的呢?

  屏幕播放显微镜下的有丝分裂视频。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强调细胞增殖和细胞分裂是两个不同概念。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展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图片。

  教师提问:由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图片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归纳总结,明确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概念。

  教师提问: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比例,反映出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十分复杂而又必须精确进行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适度的生长。

  基础练习题:下列3个正方体模型,哪一个模型更能表示生物体细胞大小和数量的状况?

  拓展练习题: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体积大小必然适应其代谢活动的要求,应有一定限度,因此,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直径大约为几十微米。但也有例外,如卵细胞就特别大,鸵鸟卵细胞直径为5 cm,鸡卵细胞2~3 cm,人卵细胞200 um。卵细胞为什么比较大呢?

  教师对本节课小结、布置作业。

  6.教学反思

  (1)“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的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仅仅靠屏幕播放该实验的设计方法及实验操作过程远远不够。要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必须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做。

  (2)引导学生设计“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的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的提示对学生是否合适,还有待于研究、论证。教师设计的提示问题,能否适宜不同的学生。

  (3)一节课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间紧张,诸如“说出更多论证细胞体积不能太小的资料”等问题,可以课前布置给学生上网查询。

  (4)本节课堂教学,教师应尽力挖掘学生原有的经验、技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逻辑推理等能力。

细胞的生命历程 篇12

  广州市从xx年9月起开始使用新教材,目前我市各学校均选用了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教材设计、教学内容、编写特点、课后习题、课外阅读资料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如何利用新教材,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新教材必修模块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为例作一说明。

  一、人教版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比较

  (一)教材设计思路的比较

  新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构建内容体系,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属于系统的发展和变化,包括了“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细胞的癌变”四节学习内容,反映了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要经历产生、生长、增殖、衰老直至凋亡的过程。教师用书建议用五个课时完成。

  旧教材则把相应内容归入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中,分为“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两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一节只安排一个课时完成。

  (二)编写特点

  新教材在本章引言中写道,“就在你阅读本书的时候,你身体内就有许多细胞在进行分裂,有些细胞在生长,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刚刚结束自己的生命历程”,语言贴近学生生活,亲切自然。引言下方还引用作者自编的诗歌,使学习富有趣味。

  在每节的编写上,新教材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每节开头以“问题探讨”开始,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如从“白血病与骨髓移植”“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导入细胞分化的学习,从“为什么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引入细胞癌变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加了“本节聚焦”栏目,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核心问题,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章还安排了多个“资料分析”和“思考与讨论” 栏目与课外阅读“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医院里的检验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利用报刊、互联网、社区资源、政府部门等途径,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健康、环境等方面的联系和实际应用,深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另外,新教材正文对一些关键的概念和要点以黑体字的形式凸显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点理解。如“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做细胞凋亡”等。

  每节的课后练习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两大部分,面向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拓展题引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事例,题型多为简答题,答案不唯一,开放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最后新教材增加了“本章小结”和“自我检测”。其中,“本章小结”的内容是该章的知识要点归纳,在于帮助学生进行本章知识的梳理和总结。“自我检测”题型分为四类: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和思维拓展。概念检测又包括判断题、选择题、连线题和画概念图,通过典型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新知识。

  相比之下,旧教材除了旁栏思考题有一定的启发性,其他内容偏重单纯描述,过于单调,理论性过强,与生活实际联系过少,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要补充很多课外知识和图片,而课时又明显不足。新教材所做的调整是为了使师生走出以前的困境,在拓展视野的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生命本质的关注。

  (三)教学内容

  与旧教材对比,新教材主要增加了以下内容: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的比较;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分化的必要性;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原因(小字);细胞凋亡;致癌因子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

  (四)实验内容

  相对于旧教材,新教材增加的实验内容有: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搜集社会老龄化的相关资料;分析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此外增加了两项“技能训练”的内容:根据已学知识解释原生动物的某些结构;分析数据,认识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的差异及关系。

  新教材保留了旧教材的“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但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以下改进:装片的制作流程用图表的形式呈现,更加清晰明了;增加了每一步骤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对关键步骤的理解和重视。实验观察增加了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种类的统计分析,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本章以细胞生命历程的发展顺序为主线来安排,先讲细胞的增殖,再讲细胞的分化,然后讲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最后讲述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的异常变化可能导致的一种严重后果──癌变。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各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及知识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细胞的生命历程 篇13

  第6章  

  第1节   细胞的增殖(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了解)

  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理解)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了解)

  【技能】: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重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探究活动的vcd或者实验材料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不同生物体体积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数量造成的,还是细胞体积造成的呢?引导:如果大象的体积是老鼠的1万倍,大象的细胞也是老鼠的一万或者几千倍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例外:人的神经系统的发育,主要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变化) 进行思考和讨论,发表观点。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多细胞生物个体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数量的差异。

  (二)探究活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提出问题:为什么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增大?先从两方面引导,如果细胞体积过大,细胞内的物质运输速度会减慢;细胞体积过大,细胞核的调控能力会减弱

  进行探究活动。设定情景,设细胞为正方体,边长本别是3微米、2微米、1微米,引导学生计算3种情况中,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进一步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含有酚酞的琼脂块之间的有什么关系,作用是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分析细胞为什么不会无限变小的原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思考问题,师生进行谈论

  学生进行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

  学生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三)细胞增殖:间期 细胞周期概念:细胞分裂活动具有周期性,什么是周期性?提出问题,细胞分裂后会造成细胞内物质,特别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减少吗?说明细胞周期分为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阶段。过渡到分裂间期。

  间期和分裂期经历时间的比较,得出结论: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概念;细胞间期细胞的生命活动:强调dna的合成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的复制)——回顾染色质的组成(dna和蛋白质),用板画形式描述染色质丝的复制。

  引导学生思考:分裂间期的生理意义是什么(遗传物质的复制)、分裂期的生理意义是什么(遗传物质的平均等分) 

  思考问题,作出反应。

  观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时间比例图,得出结论。

  教学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细胞增值:分裂期 播放动画,让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有感性的认识。

  前期:展示图片,比较间期和前期的变化:染色质螺旋,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核仁、核膜消失。归纳为“两出现两消失”展示图片,明确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染色质、dna、着丝点等名词的概念和之间的关系。

  中期: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说出中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强调染色体的运动

  后期: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说出后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强调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末期: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说出末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归纳为两消失三出现。

  再次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画,进行巩固。

  展示动物细胞和植物有丝分裂图片,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两种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动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以及细胞质分裂的方式。 完成引导性的填空题。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中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中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后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末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观察图片,进行讨论和阅读。回答问题。

  以表格形式,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等进行对比。并对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作出变化曲线。

  有丝分裂的意义。(把概念拆开,细化,联系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分裂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表格。

  (五)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的实例、过程。强调没有出现染色体(不等于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 

  (六)相关练习 (略)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一、 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细胞的分化(理解水平)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解水平)

  【技能】: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情感与态度】:探讨干细胞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难点-细胞分化的机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视频片断。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及细胞分化的概念 通过复习有丝分裂的意义——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提出问题:有丝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应该在形态结构上相同的,但事实上呢?例如组成人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都一样吗?展示人体不同形态的细胞。

  引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可以用板画的形式解释细胞分化的动态过程。强调细胞分化的稳定性和分化的基础。 思考老师的问题,根据初中学习过的内容和实际的生活经验作出回答。再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形态结构细胞的例子。

  (二)细胞分化的意义与机理 利用反向思维法,提出问题:如果组成多细胞生物的那些细胞形态结构功能都是一样的,会出现怎么样的现象呢?引出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提出问题,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那么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否一样?如果是一样的话,为什么这些细胞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解释细胞分化在分子水平上的原因。 思考、讨论问题,作出回答:生物体各部分不出现功能的分化,生命活动的效率低

  思考问题,作出回应

  (三)细胞的全能性 提出问题,既然分化后的细胞内遗传物质和受精卵是一样的,受精卵能分裂发育为一个个体,那分化后的细胞可以吗?讲述斯图尔德所做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证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引出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动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目前只能体现出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动物的干细胞概况。适当补充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前沿以及引起的社会问题。 根据课外知识,对问题作出回应。

  (四)课后练习 略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了解水平)

  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情感态度】: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技能】: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难点: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自由基学说相关的纪录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及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设置情景:学生想象自己衰老之后,和现在身体的特征进行对比,说出区别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会表现为个体的衰老吗?婴儿的体内有衰老的细胞吗?个体衰老是由于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解释婴儿、老人体内都有衰老细胞,为什么老人会表现出衰老呢? 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出回答。

  (二)细胞衰老的特征 细胞衰老的特征,注意几个特征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例如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影响物质运输都是造成细胞呼吸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细胞衰老的原因:利用纪录片辅助讲解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引导学生对延缓衰老的争议进行讨论。 

  讨论,表达

  (三)细胞的凋亡 以神经细胞为例,讨论细胞死亡对于个体的影响。提出问题:细胞死亡总是带给生物不良的影响吗?以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手的发育等例子,讲述细胞凋亡对生物体的重要性。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并举出所包括的例子。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四)技能训练 略 

  (五)练习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技能】: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

  四、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 提问学生,设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体上看到哪里物质、行为具有致癌/诱癌作用,你会怎么做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设问:什么是癌症呢?讲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示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 进入情境,回答问题

  (二)致癌因子 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适当补充癌症发展的过程。 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致癌物质

  (三)癌症的防止 介绍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因子的做法。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哪些癌症的治疗方法,然后介绍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治疗手段。 说出自己了解的癌症治疗方法。

  (四)练习 略 

细胞的生命历程相关文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高三生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教案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学反思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6章(学案) 细胞的生命历程 能力拓展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学反思

《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

高三《第四章 第一节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教学反思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细胞的生命历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