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无风无月 点赞 分享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3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

  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

  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讨论分段。

  二、

  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尔后提问: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三、学习第二大段。

  1.轻读2、3小节,思考:①闰土因什么原因到我家来?②闰土来我家前,我听到了闰土哪些情况?

  读后抽答。

  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

  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

  四、师课的小结。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我有幸听了省二实验高老师的讲座,他指出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途径。在学习《少年闰土》时,因为本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很有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让学生进行仿写,收效很好。

  首先,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都能从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在老师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说明外貌描写得传神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分析完后,我便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仿写一位熟悉的同学的外貌,写完后,站起来读,让同学猜测写得是谁,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写作的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且写出了很多精彩的文章。张旭写到:“我有一个同学,他长了一张‘甲’字形脸,脸上有些麻子,一张大嘴巴喋喋不休,两只小眼睛东瞅西望的,像个侦探,笑起来满脸的肉好象都在颤抖,经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很多。

  仿写确实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途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及时让学生模仿,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2

  【教材解读】

  本课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鲁迅在《故乡》中写少年闰土是为了与老年闰土形成一个对比,揭示人物的苦难命运,引起人们深思造成人物苦难命运的原因。课文描写了一个倍受父亲呵护且见多识广、聪明活泼、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让身居大院的“少爷”们自愧不如,更让后来“我”见到老年闰土倍感吃惊。

  本单元以认识、了解鲁迅这位大文豪为目的。本课作为单元第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并通过课文后“资料袋”的拓展,了解鲁迅有些什么文学成就,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是什么?恐怕是急于了解鲁迅吧,看看大文豪是如何写文章的,大文豪的文章写得怎么样,大文豪的文章是否与其称呼名副其实。

  教学本课,抓住学生可能存在的兴奋点,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展开如下方面教学: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课文中有些语言会阻碍学生的理解,因此得扫除字词障碍,学生才能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读文后,最好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但如果从课文中零星捕捉到“月夜刺猹”、“与闰土相识”、“听闰土讲故事”、“与闰土分别”,老师就得引导学生整合课文内容。

  2.文章如何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建立在一件件事情的基础上,通过闰土的活动来塑造闰土这个人物形象。首先是叙述事情,文章叙述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叙事;其次是闰土有些什么活动,怎样活动的,恰好紧扣单元要求——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文章写得怎么样?这是学生认识大文豪、佩服大文豪的基础,建立在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什么?一是从闰土的所作所为,感受闰土见多识广、聪明活泼、机智勇敢,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人物形象;一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这得建立在对闰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从而理解“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的孤陋寡闻,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并进一步思考其原因。闰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写作目的得到了揭示,学生无不会感到作家的高明,然后结合“资料袋”让学生认识鲁迅,对鲁迅有个初步的了解。

  结合以上分析,本课拟采用“读写结合”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7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素不知道、畜生、希奇”的意思;学习小说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说出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一些什么事,在梳理课文叙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闰土的活动,对比文中的“我”,能说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说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明白作者写作目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人物描写;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多种方式读课文、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给文后生字注音组词弄清其意思。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目睹教材中鲁迅插图。)

  (教师慢慢朗诵)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我国的一位大文豪。

  (板书:大文豪)

  (揭示单元主题)认识、了解鲁迅。

  (了解学生的阅读期待)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进一步激起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些什么事,在文中适当位置作出批注。

  2.学生读文教师巡视指导:“畜生、希奇、素不知道”等词语;调查学生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句子,并指导学生如何去理解。

  3.抽学生轮读课文,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如何读。

  三、全班交流课文写什么

  1.学生可能交流的内容:

  ⑴(“月夜刺猹”、“与闰土相识”、“闰土讲故事”、“与闰土分别”)

  ⑵(学生可能讲述闰土讲了些什么故事)

  2.按学生的交流情况对内容进行梳理。

  四、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1.根据对内容的梳理,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2.根据文章思路,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五、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线索和课文内容。

  二、学习表达,感受闰土形象

  1.闰土做了些什么?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

  2.抓住课文对闰土的描写,谈印象深的理由。

  3.集体交流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三、依据课文思路,追寻“我”的情感变化,研读课文

  1.“我”盼闰土,与闰土快乐相处到最后难舍难分的情感变化。

  2.“我”为何有这些情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一句话:“……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3.“我”与闰土进行对比,明白作者写作目的。

  四、拓展延伸

  1.评价大文豪写的文章,说说自己学到什么。

  2.阅读“资料袋”,加深学生对鲁迅的认识。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运用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对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做一个片段描写,写后全班交流,看别人能不能猜出自己写了谁。

  3.认识了少年闰土,激起学生了解老年闰土的希望,鼓励学生读原文《故乡》。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月夜刺猹 机智勇敢

  识闰土(盼)

  雪地捕鸟

  闰土讲故事(奇)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四角天空

  看瓜刺猹 聪明活泼 孤陋寡闻

  看跳鱼儿

  别闰土(惜)

  【教学反思】

  鲁迅的文章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大怕,作为初次接触鲁迅文章的小学生,他们无所谓怕与不怕,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执教该文,让我最揪心的是文白夹杂的语言,因为这会妨碍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少年闰土》这课的教学,我按照自己预设的两课时完成了教学,下面就自己的教学浅略谈谈个人如何操作及其所获。

  一、课前准备

  1.个性化解读文本。执教该文前,我认真地解读了教材,结合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文实际,把住学生从该文中学得什么知识、怎样去学习、学文后获得什么体验,结合校情学情,明朗自己的教学。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扫除字词障碍,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读文后,最好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但如果从课文中零星捕捉到“月夜刺猹”、“与闰土相识”、“听闰土讲故事”、“与闰土分别”,老师就得引导学生整合课文内容。

  (2)文章如何写?首先是记叙事情,文章叙述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叙事;其次是闰土有些什么活动,怎样活动的'。

  (3)文章写得怎么样?这建立在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什么?一是从闰土的所作所为,感受闰土见多识广、聪明活泼、机智勇敢,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人物形象;一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这得建立在对闰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从而理解“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的孤陋寡闻,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并进一步思考其原因。闰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写作目的得到了揭示,学生无不会感到作家的高明,然后结合“资料袋”让学生认识鲁迅,对鲁迅有个初步的了解。

  2.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做什么?一是做好生字的认识,做好课文后七个生字读音、字形、意义的辨析,且工整地书写生字,因为这些生字已经是学生认识的生字,故不必予以太多的纠缠,放手让学生自学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一是做好课前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课前要能将课文读通顺、流利,当然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不能袖手旁观,学生读这篇文章迫切需要老师指点的是一些文言的理解,如“素不知道、无端、如许、罢了、五行”等,另外还有一些词语,如“装弶、忙月、秕谷”等,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把住课文内容。

  二、上课过程

  1.因为这个单元主题是认识、了解鲁迅,所以就得激起学生迫切想知道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课始,我让学生目睹鲁迅的插图,然后读出单元导语中对鲁迅的外貌描写,让鲁迅的外貌永驻学生心间。紧接着,我向学生揭示他就是我国的一位大文豪,学生不由自主地再次注视鲁迅的肖像,想一看究竟大文豪到底什么样。最后,大多数学生都心生渴望,想看看大文豪的文章写得怎样?大文豪是如何写文章的?一个评价性的问题和一个习得性问题就这样产生了,与我课前的预设不谋而合。

  2.学生读完课题,提出了这么三个有价值的问题: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哪些事?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前两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是不难解决的,最后一个问题就难了,得建立在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基础上,对比“我及我先前的朋友”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方能理解。

  3.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方法是与文本对话,对话的方式是读课文,学生与文本对话建立在他们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有的放矢。首先是课文写了闰土的哪些事?读毕课文,学生能概括地说出:“月夜看瓜刺猹、闰土到我家、闰土给我讲新鲜事、闰土不舍地离开我家。”这正好与我期盼不谋而合,真是十分庆幸,看来学生不但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对文章的思路也比较清晰了。学生知道了的、懂了的东西还需要老师重复啰嗦吗?当然不需要了?于是话题就转入研读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这是对文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那学生是如何去做的呢?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我启发学生:“要说清楚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大家已经知道闰土做了些什么事了,关键是看闰土如何做事的?”学生顿悟了,渐渐地,有的学生抓住了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挂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出闰土可爱;有的学生抓住闰土刺猹的动作“捏、尽力地刺去”说出闰土英勇、勇敢,同时有学生还结合环境描写补充闰土勇敢,更有学生说出闰土虽然没有刺到猹,但他们走到猹的身边,可见他十分机智。学生抓住环境描写、人物动作,品出了人物形象,这正是单元重点——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最重要的还是闰土给“我”讲新鲜事,这是对闰土语言的描写。学生读文后,有的学生抓住了语言描写,有的学生只抓住新鲜事,因而得引导后者明白那不是“我”和闰土做的事,那是闰土给”我“讲的故事。学生从闰土讲述的新鲜事,结合课文中提到的“我素不知道天下有如许多的新鲜事”读出闰土见识丰富、见多识广。至此,学生对闰土的形象有了较深的认识。

  4.要让学生对闰土有深刻的认识,还得对文中“我及我的朋友”进行认识。认识“我及我的朋友”,实际上突破本课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当我问及学生:“文中‘我及我的朋友’你们是如何看待的?”就有学生迅速抓住:“……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问及为何时,出乎我的意料,学生说道:“因为‘我’是少爷,成天被关在四合院里不能外出,就像坐井观天一样,所以只看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回答有理,但没有进入本质,我追问:“你们知道‘我’为何被关吗?”有学生脱口而出:“关在家里读‘人之初,性本善……’”或许一语道破那是在读书吧,“为何要关在家里读书呢?”学生深有体会答道:“书读不好,就没有好前途,不能升官发财。”看来大家理解这句话,那么这样一来,导致的后果就是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没有闰土那样的见识;孤陋寡闻。这样一来,作者的写作目的自然明朗了?有学生说出文章是赞扬闰土机智勇敢、见多识广,有学生说出文章是为了批评关在家里读书那种现状。此时,一个声音传出来了,班上学习最棒那学生说出:“批评封建教育制度。”

  5.学生认识鲁迅什么呢?首先是大文豪描写的少年闰土栩栩如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觉得大文豪善于描写人物;其次是文章看似浅显的语言中蕴含很深的道理,作者把自己的思想观念蕴含在文章中了。当然,仅凭这个节选就想全面认识鲁迅那是不够的,必须读鲁迅写的大量的文章。我鼓励学生读故乡原文,读鲁迅其它作品。

  三、课后反思

  1.紧扣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让学生学得阅读方法。阅读一篇文章,要把住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文章。

  2.注重课前预习。学生的课前预习有老师参与,学生不是流于形式的预习,而是学有所得。不但解决了生字新词,而且读通了课文,更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

  3.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与文本、老师、学生之间形成对话,最后还让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4.抓住文章重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在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时,我没有给人物描写法“贴标签”,而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描写,说出自己觉得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学文后,我利用作业:“运用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对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做一个片段描写,写后全班交流,看别人能不能猜出自己写了谁”,促进学生运用。

  5.整堂课看似大道至简、行云流水,但还很不尽人意。首先是忽略了语文字词教学,对字词没有放到语言环境中加强训练,学生缺少了字词语感训练;其次是没有做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我”盼望闰土,“我”惜别闰土,没有指导学生读出“盼、惜”;没有指导学生读出月夜刺猹的场面。实感惋惜。另外,教学设计提纲化,也是我需要改正的,最好能将教学设计更细化,教学才会做得更细致化。

  6.检讨:让学生说出作者写作目的这教学目标拔高了。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鲁迅像: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做简单汇报。

  2、 对,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小时结识了一位小伙伴,就是——(齐读课题)。

  3、 这节课我们跟随鲁迅先生一起来认识他这位儿时的伙伴。

  二、 初读课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 精读理解

  过渡:读文后,我们知道文中的“我”是是什么身份?闰土呢?这一年,轮到我家大祭司的值年,家中要摆放很多的祭器和贡品,需要有人看管,仆人就让儿子闰土来了我和闰土就这样认识了。

  1、 第一次见面,闰土是什么样的?

  (1) 自读4自然段,画出描写写闰土样子的句子。

  (2) 指生答,屏显句子: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3) 指导读。

  (4) 从描写中,能看出“我”对闰土是什么感情?联系上下文看一看。

  2、 过渡:这样一个仆人的孩子,生活在海边的、农村的孩子,来到“我”这个富家少爷身边,会给带来什么新鲜事?

  (1) 出示要求:自渎6——15自然段,想一想:闰土讲了几件事?在旁边写上小标题,把自己感兴趣的多读几遍,写出旁注。

  (2) 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 汇报交流:闰土讲了几件事?随生答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瓜地刺猹

  看跳鱼儿

  你感兴趣的是什么事?师生共同梳理:

  ① 捕鸟:从他捕鸟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聪明能干,见多识广)从哪儿体会到的?

  现在你是闰土,老师想问问你: 你为什么在雪天捕鸟?你为什么用一根短的而不用长的棒来支竹匾?看来捕鸟的学问真不少。还体会到了什么?你也像闰土一样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指导读:能像闰土一样有声有色的描述捕鸟吗?

  ② 刺猹:闰土怎么讲他刺猹的?

  老师把这段文字找出来了,谁来和老师分角色读一读?同学们,当时是一种什么情景?(渲染)大 海边,夜深人静,周围静悄悄的,只有月亮照着大地,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你听,拉拉响了,猹在咬瓜了。什么感觉?可是闰土呢?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勇敢机灵)从哪体会到的?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再找生分角色读。

  ③还有什么事你感兴趣?

  ④过渡:在这许多新鲜事中,有件事给作者留下了的印象最深刻,以至于三十年过去了,仍然在他的脑海中保留着一幅画面,一直都忘不掉,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师出示刺猹画面,激情背诵第1自然段。为什么这幅画面让作者这么难忘呢?引导生观察画面,体会画面的美感和闰土的勇敢机智。

  出示图文,指导读好1段,配乐读。

  3、 过渡:令“我”难忘的何止是他说出的(指板书)这四件事呀,还有许多许多,这就叫——(无穷无尽)。

  (1) 生活在海边的闰土还会有什么事讲给我听?(生举例)

  (2) 闰土知道这么多的新鲜事,“我”听了后什么感受?

  读16自然段。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读出你的感受。

  (3) 你的“啊”字包含着对闰土的羡慕和佩服。想一想,还包含着什么感情呢?引导:“我”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出示文字对比:闰土在雪地捕鸟时,我......;

  闰土在瓜地刺猹时,我......;

  闰土在海边拾贝壳时,我......;

  闰土在看跳鱼时, 我......;

  闰土......时,我……

  学生小结:闰土从小生活在大海边,对自然界了解很多,自由自在,而“我”生活在高墙耸立的深宅大院中,就像笼中之鸟、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4) 再来读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感受?(对禁锢生活的不满、讨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读出你的感受。

  (5) 闰土啊闰土,是你让我这个生活封闭的人知道世界竟如此奇妙,如此精彩,让我知道大自然是如此有趣、如此丰富。齐读16自然段。

  4、 过渡:闰土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去问,让我了解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也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要走了,分别的时刻到了。我和闰土什么心情?自读最后一段,体会到了什么?

  5、 是啊,两个小伙伴在短暂的时间里留下了儿童时代最纯真的深厚的友情,分别的时候真是难舍难分啊!文章学到这里,你喜欢闰土吗?为什么?

  四、 拓展

  就是这样一位聪明可爱、勇敢机灵的闰土,三十年后,当作者再见到他时,是什么样子呢?出示文字,读。他变化为什么这么大?感兴趣的同学读一读全文《故乡》。

  五、 作业

  1、 推荐读《故乡》全文。

  2、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划出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我在教学时,引导孩子找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从“看瓜刺猹”这一事件入手,通过品读闰土和“我”的对话来感受“看瓜刺猹”的有趣以及闰土的勇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句子所描绘的情境,用形象的课件再次把学生带入情境当中,同时也是辅助学生背诵该段落的一种手段在反复引导孩子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感受闰土的机智勇敢。我觉得孩子们在经过品读和形象感受之后,能背下来的人挺多的。这个办法较好。

  “雪地捕鸟”这一事件比较简单,我花的时间就相对较少,我只是抓了其中的几个动词,在学生稍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事件串连起来,不少孩子也能当场背下来果较好。

  我这节课的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硬邦邦地要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想有点难度,于是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再对比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啊”字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如何体会,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身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真正和文本融为一体,再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层层引入,才能让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试讲时,学生对“啊”的含义体会不深,经过反复思考,我把这一难点分解开来,精心设计了一个有梯度的环节,即先让学生回忆闰土讲的新鲜事,再和“我”的生活做对比,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啊”字不仅体现作者对闰土的敬佩、羡慕,还有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厌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4

  教案点评 

  本课编写了两份教案。“教案二”是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安排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得比较细致、具体,适合针对一般层次学生的教学。“教案一”变序安排了教学过程,适合针对思维较活跃的学生。同时与制作的课件完全一致。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我们的教学过程也要体现这样的特点。“教案设计一”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由扶到放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通过提问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  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悟出方法后,自己学习理解捕鸟、拾贝壳、看跳鱼儿三件事,在读、想、评、议的主动学习实践中领悟并得到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思想内容,体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

  2、启发想象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从而利于学生掌握人物的特点。

  3、体会感情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读写结合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并带动思考·练习4的指导,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6、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课时解决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理解和写作的问题,将四件事的分析完整地在第二课时中进行。这样安排既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提高了每一课时的教学效率。

  教案示例一 

  20.少年闰土

  [NextPage]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健康   可爱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NextPage]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

  《少年闰土》这一文是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作者采取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刻画出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海边的健康少年。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步步突出重点,慢慢解决难点。重点是文中闰土所讲的四件事,其中雪地捕鸟、瓜地刺猹详写,海边拾贝、潮汛看跳鱼儿略写。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首先我导入课题,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闰土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出示课件,闰土和我不一样之处,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很快就说出来了,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总结出闰土是一个朴实天真、聪明能干的健康少年。这么可爱的少年多么讨人喜欢,课文中的我为什么喜欢他,同学们很快就能说出,因为闰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快速的读课文,找一找有那几件事。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这几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我的真情实感来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

  我在教学时,“雪地捕鸟”这一事件虽然比较简单,单我花的'时间不少,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闰土捕鸟的几个动作,经过我亲切地启发,一遍又一遍的引导朗读,在学生反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事件串连起来,让学生体会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有见识的少年。教学中,我很注意在联系中理解资料,体会感情,使学生对闰土的认识逐步完善、深刻、整体化。教学中,我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系,在联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的训练;还很注意文章的资料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到达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体认识的境界。

  我这节课的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硬邦邦地要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想有点难于是我采用比较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我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再比较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我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了。

  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1、整堂课的容量安排显得有点大,因为容量过大,导致后部分“话别”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的落实。

  2、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对“话别”部分,分主角想象表演没有落实到位。

  3、教学中注重点词语理解渗透得还不够。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6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是一篇老课文,在组织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地将《故乡》中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比闰土少年时的纯净与天真,中年时的苍老与悲苦,对帮助学生感悟鲁迅写人物的特点,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 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餷"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餷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 "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 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 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 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陈波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中,我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 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我能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手段,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几处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文章内容。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故乡》。这个特定阶段的闰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读鲁迅的文章有时我们必须联系全文,深入理解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中年的闰土又是怎样的呢?”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出示了摘自《故乡》中的一段话让学生进行理解。目的是激发学生深入读读《故乡》或是鲁迅另外的文章的兴趣。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一节课结束了,但关于这节课的反思却开始了,而且萦绕着,挥之不去。“为什么无法上出自己预计的效果?这样也不错,能够以学情为归依。”“当时的课堂机智怎么会如此的缺乏,错过了一些很好的教育契机。这就是真实的我。”……诸多的“遗憾”与“不错”在心里交织。静下心来理出几点作为自己今后教学的借鉴。

  一、学会用教材教。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达到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我用朋友作为切入点,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故乡》。这个特定阶段的闰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读鲁迅的文章有时我们必须联系全文,深入理解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中年的闰土又是怎样的呢?”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出示了摘自《故乡》中的一段话让学生进行理解。目的是激发学生深入读读《故乡》或是鲁迅另外的文章的兴趣。

  二、 以学生为主体。

  在本课的教学中,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我能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三、 以读促趣,发展想象。

  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手段,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几处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文章内容。

  四、 尊重文本和超越文本相结合。

  “超文本”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了,学了一篇课文,延伸的、可挖掘的东西,我们要重视。

  本课的遗憾之处是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思维火花的瞬间迸发教师没有及时抓住。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7

  这节课上完后我有一些体会: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餷”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餷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8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人物描述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述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首先,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学生找出来后,我用课件战士了少年时代的闰土的形象,经过读句子看画面,然后进行讨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很快学生归纳了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生活在海边的农村孩子。这时,我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述中体会出来。?“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要求学生先看课文,找出一些关键的词句来,我又用课件展示了书中的插图,学生很快总结了“我”的外貌——“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

  在临下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以教师为模特,把教师的外貌写出来。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述,没有见到教师的人,也能经过你的描述认识,此时学生便饶有兴趣地理解这一课外作业。并且有的同学还写了班级中的小伙伴,为此我们还举行的一个“你写我猜的大行动”呢!我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经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便能得到提高。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9

  这节课上完后我有一些体会: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餷”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餷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0

  篇一

  《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这时我抛出一问:“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学生想象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这时再要求根据刚才的讨论,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在临下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以老师为模特,把老师的外貌写出来。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没有见到老师的人,也能通过你的描写认识,此时学生便饶有兴趣地接受这一课外作业。并且有的同学还写了班级中的小伙伴,为此我们还举行的一个“认人大行动”呢!

  我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便能得到提高。

  篇二

  《少年闰土》这一文是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作者采取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刻画出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海边的健康少年。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步步突出重点,慢慢解决难点。重点是文中闰土所讲的四件事,其中雪地捕鸟、瓜地刺猹详写,海边拾贝、潮汛看跳鱼儿略写。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首先我导入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闰土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出示课件,闰土和我不同之处,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很快就说出来了,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总结出闰土是一个朴实天真、聪明能干的健康少年。这么可爱的少年多么讨人喜欢,课文中的我为什么喜欢他,同学们很快就能说出,因为闰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快速的读课文,找一找有那几件事。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这几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

  我在教学时,“雪地捕鸟”这一事件虽然比较简单,单我花的时间不少,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闰土捕鸟的几个动作,通过我亲切地启发,一遍又一遍的引导朗读,在学生反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事件串连起来,让学生体会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有见识的少年。教学中,我很注意在联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使学生对闰土的认识逐步完善、深刻、整体化。教学中,我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系,在联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的训练;还很注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使学生达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体认识的境界。

  我这节课的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硬邦邦地要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想有点难于是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再对比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了。

  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1、整堂课的容量安排显得有点大,因为容量过大,导致后部分“话别”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的落实。

  2、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对“话别”部分,分角色想象表演没有落实到位。

  3、教学中注重点词语理解渗透得还不够。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1

  今天一早,我们来到面积不大却极具现代气息的莞师附小,总得来说比较紧张吧,因为外出研修实践课之“同课同构”,我要上一节,这节就是昨天大家一起构思的人教版十一册《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划出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上课的班是东莞师范附小六(2)班,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我一开始就与同学玩起猜一猜的游戏,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跟鲁迅有关的信息,让学生猜这个大文豪是谁?学生很快便知道我要介绍的是本单元中要重点认识、了解的鲁迅。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出乎我的预料,甚至连“弃医从文”等个别学生都了如指掌。佩服中也暗喜,学生底子过得去。从鲁迅引入闰土,再讲本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闰土。这里我发现同学的情绪还没调整好,便问一学生“少年指多大?”

  “十一二岁,跟我差不多年龄。”

  “理解得十分正确,你告诉老师你的名字是……”

  “??成”

  “再大声告诉同学们。”

  “张伟成。”

  “同学们鲁迅称闰土为少年闰土,会叫他为……”

  “少年张--伟--成”

  “我们都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少年’,然后大声告诉在座的专家老师,好不好?”

  “好!少年……”学生们都露出的欢乐的笑容,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明白文中鲁迅刻画的是少年时候的闰土,不是中年或老年时候的闰土。然后我就导引检查学生预习:“少年好啊,少年可爱,少年可畏,少年可贵。我们要珍惜少年时光认真学习,快乐生活。否则便会:少壮不努力,……(生:老大徒伤悲),那老师来检查你学习是否认真,昨晚回去按老师要求预习了课文的,请举手!”唰一声,全班五十多只小手高高举起……

  我先检查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显示于屏幕上,以红体字显示字及拼音,生读之后,便去掉拼音,让学生读有关句子。然后挑选几个难一点的段落(1/10/16节)指名读,检查是否读正确读顺,几个难的段落学生都没问题,相信其它段落也能读通顺。这样真正做到长文短教了。

  然后从本单元要求以事表人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朗读,充分理解大文豪鲁迅的语言文字的艺术。解读“看瓜刺猹”语言文字,让学生由语言文字到情感朗读再回到语言文字上来,首先让同学观察文中第二幅图,明白图中谁为闰土,谁为鲁迅,闰土讲得怎样(绘声绘色、眉飞色舞、手舞足蹈),鲁迅怎样听(津津有味),旨在让学生进带着此般投入角色朗读。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我强调要轻读,要不猹会跑掉的,刺不到,并指导学生对话时可以伸出一个手指于嘴边做手势,使学生领会读时声息的控制体现人物的情感。然后要求他们推荐班中读书最好的同学分角色对话……其他同学练对话……

  最后一个环节是指导学习第一段,背诵第一段。我设计一个梯度背诵,首先我配乐背诵带入情景,然后学生自由感情朗读,我接着师生合作读,师带学生读部分不显示,学生试填空读,最后学生看图试背,这样下来,全班学生基本都能背下这段了……

  一节下来,我深深体会到自己在指导读方面明显不够深入,未能较好组织学生读好语言文字,让学生从“文字---情感---文字”如指导学生读“月亮下”一段时可以问“闰土,你怎么知道猹在咬瓜?”“你为什么要轻轻走过去?”“你为什么要读轻声?”自然学生就能读得入情入境……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2

  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中,我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我能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手段,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几处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文章内容。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故乡》。这个特定阶段的闰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读鲁迅的文章有时我们必须联系全文,深入理解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中年的闰土又是怎样的呢?”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出示了摘自《故乡》中的一段话让学生进行理解。目的是激发学生深入读读《故乡》或是鲁迅另外的文章的兴趣。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3

  《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以老师为模特,把老师的外貌写出来。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让没有见到老师的人,也能通过你的描写认识,也可写班级中的小伙伴。

  我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便能得到提高。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雪地捕鸟—《少年闰土》续写

《少年闰土》读后感悟(优秀9篇)

读《少年闰土》有感【精选9篇】

《少年闰土》读书笔记600字(优秀3篇)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最新10篇】

《少年闰土》教案优秀7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少年闰土》续写3篇

2023年《少年闰土》读后感300字 《少年闰土》读后感500字左右3篇(汇总)

续写《少年闰土》---六年级上册单元作文范文

六年级语文课文《少年闰土》相关作文4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