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甜到心口 点赞 分享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通用13篇)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篇1

  为切实搞好“新视野下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我作为主研人员,本学期,我执教的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狼》。在经过“上课-评课-修改-再上课-再评课”之后,做一下较为深刻的反思。

  首先,在确定课堂设计之前,我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目标定位;

  4、教法与学法设想。

  《狼》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在研究第六单元课文的共同点时,我注意到,在本单元提示当中这样写道:“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和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和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因此,我认为本单元是以“动物”为主角,赋予它们以特定的寓意,对现实生活进行巧妙的讽喻和折射,学生从中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和教育。《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故事说明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无论多么狡诈的狼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的道理。同时,也应该教育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明确保护动物的意义。

  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了一定的积累,本课是可读性较强的故事,学生易于理解并掌握。基于上述原因,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尽可能放手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于是设计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积累词汇,理解文章大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学会多角度客观地分析问题。对于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于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因此我设计了朗读指导,品评探究的主体环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对字词的疏通,我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自学中遇到的疑难,在自学展示环节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继续授以学法指导,如指点解词的方法等。

  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方面,我采用合作探究法,来突破重难点。我在此环节设计了六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组讨论。这六个问题的设置层层相扣,一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难点。

  在教材分析和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三个环节:

  (一)自主学习:诵读课文,梳理字词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初一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更要重视。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仅二百余字,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

  在诵读预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预习题。如:作家作品简介,解决文中生字的读音,有些词的特殊用法,重点句子的翻译,初步翻译课文。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组展示交流。学生们表现非常好,他们能按要求迅速完成自主学习的预习题,并在不懂得地方作圈点、勾画,然后在课堂上举手示意。在小组展示的时候,有一个句子的翻译引起了争议。“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有一个同学是这样翻译的:后面的一只狼停下来了,前面一只狼又追上来。这个同学回答完之后,立刻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质疑,反驳。他说:我不赞成他的观点。应该翻译为,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这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思索,于是我将这个问题加以点拨,讲解。同学们就将这个重点句子的翻译掌握的更清楚了。

  (二)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妙点揣摩

  我在此环节设计了六个问题,即:本文从表达方式上看,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情节故事?文中怎样写狼的狡猾的?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里?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面对课文,(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组织同学们课堂讨论。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的目的。学生讨论的时候,我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讨论的气氛更浓了。

  学生讨论结束,然后是小组展示交流。同学们能积极举手发言。并且有同学质疑,补充回答问题。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在翻译重点句子时,我引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的节奏、语气。如:其一犬坐于前。有同学读成:其∕一犬∕坐于前。我给他点拨,并加以纠正,应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这样,学生弄懂了意思,读准了节奏,也弄清楚了为什么这样读。还有一个问题,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回答后,我进行了归纳总结: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表现在他善于利用有利地形,善于抓住作战时机,然后采取了勇敢果断的行动。

  (三)达标拓展:积累成语,感悟道理

  在重点字词解释时,我要求学生作适当联想,列举出在现代汉语中含有同样意思的字的成语。如,“两狼之并驱如故”中“故”字的含义是“旧,原来”。同学们就联想到了“温故知新”、“一见如故”。在理解到“顾野有麦场”中“顾”字的含义是“回头看”的意思时,引导学生们想到了“左顾右盼”、“瞻前顾后”。还有后面的“杯水车薪”、“犬马之劳”等等;在探究完描写狼的狡猾的句子后,我引导学生说与狼有关的成语,孩子们的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的说了很多。同时叫他们做适当的记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成语。在探究完文章的主旨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做换位思考,然后多媒体展示《狼的十大处事哲学》,演唱《北方的狼》,点拨到对狼的保护,动物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回到编者的单元意图上来,再次紧扣了文本进行解读。

  总之,《狼》一文情节曲折动人,对这类叙事性特别强的文言课文,我没有过多设计呆板的字、词、句翻译的教学,而是充分发挥情节吸引人的优势,赋以课堂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在具体执教过程中,我特别注重采取激励措施,营造民主、宽松、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老师一起和文本实现多边互动交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去认识文本,自然而然的进入故事发展的情景当中,在阅读鉴赏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整节课感觉气氛活跃,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涨,表现非常积极踊跃。上完课后还有一个问题我已经意识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环节用时稍长,以至于后面的达标拓展时间仓促,以至于削减了这一课的厚度。

  后来,我将一课时调整为两课时,在内容上也稍作修改,增加了改写课文的训练。第一课时重在疏通文意,积累成语;第二课时重在人物分析,领会主旨,拓展延伸。由于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因此,在另一个班上课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老师对课文语言的评析也更深入透彻了些;学生们有了圈点、勾画、批注、片段写作训练的时间,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少数同学还能当堂背诵。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篇2

  5月26号,我上了一节录像课《狼》,因为课前预习到位,且上课安排有小组展示环节,所以整节课感觉气氛比较活跃,教学过程较为流畅,但静下心来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一、关于教学过程

  首先,在这节课的整个磨合中,我始终在“教师跟着学生走”还是“学生跟着教师跑”这两者之间徘徊。在展示环节老师跟着学生思路走,解决学生疑难。在梳理故事情节时让学生跟着老是跑。整节课调控上还是存在不恰当处。

  第二,课上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就是以读促学,读是训练学生养成文言语感的有效之途,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对于文本缺乏认识和钻研,就无法产生有实际价值的疑问,那么所谓自主探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忽视了检查环节,忽视了当堂练习。教师的检查和检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能这种热情会迫于一种无形的自我压力,可我们毋庸怀疑,这种压力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压力,因为这是学生的不服输的精神、自我实现的愿望在起作用。检查和检测能够使学生当堂掌握所学内容,也避免了往常“干听”的坏习惯。

  二、关于教法

  传统的字句串讲这种单一的教授文言文的方式,虽然有它的优点,也就是对于重难点的把握较准确,但是也带来课堂气氛沉闷,学习兴趣不高等反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想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上,疏通文意时我安排各小组讨论发现重难点,然后到展示板上展示,由其他小组解决问题,并用给各小组加分的形式来激励学生。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早就了然于胸,但事实上,有时形式上做到了,但把握不好,就会造成少数学生活动,而冷落本来就缺少展示能力的学生。上课时教师要灵活调控,多给学生思考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总结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磨合过程,通过实习这几个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还要抓紧基础,严格要求,为学生以后古文的深入研习奠定基础。这是我实习中后一个阶段在文言文教学上所应追求的境界。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篇3

  上完一节课就进行一次课后反思,对以后更顺利地展开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会让我们成长得比较快,所以课后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1、文言文的教学尤其要重视“因材施教”。这里的“材”,不是指教学对象,而是指教材,即文章本身,《狼》一文情节曲折动人,对这类叙事性特别强的文言文,我们不能一味地进行字、词、句的教学,而应该充分发挥情节吸引人的优势,赋以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正如新教材要求的“要让学生动起来”。这节课,我正是抓住了这篇文章的故事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在故事中理解课文内涵和狼与人的形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有所收获。

  2、适当地运用了一些教学机智,如学生在扮演两狼对白时,我就当堂评价好。要让学生动起来,必须做到民主、宽松的气氛。

  3、老师们的互相交流让我对教材有更深的认识,给了我很多新思想、新意见,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他们的鼓励也使我期待下一次发挥得更好。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篇4

  上周五上了文言文《狼》,这篇课文非常简单,学生根据注释和词语手册基本就能读懂课文,但是出于老师的不放心的心理还是让学生开火车似的一个一个站起来翻译,只是后来没有通过一定的练习进行反馈,不知道学生到底对课文的翻译掌握得怎样了,同时也要求学生去背诵课文注释,可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组长,也不知学生有没有背,背得怎么样,也没有抽查,因此这样的教学如果没有以作业进行反馈那可以说只是成功了三分之一,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教学反馈,巩固教学成果。

  同时为了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我学习了余映潮老师的教法,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个大组读一个大组从狼的角度概括段意,然后交换由一个大组读一个大组从屠夫的角度概括段意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方式还是比较新颖的,可能是学生刚开始用这种方式来感知课文内容,所以教学环节来说还不太流畅,接着我让学生由词语角度来深入解读课文中作者语言的简洁和传神,可是由于是文言文,所以学生不像上现代文一样,可以从词语角度来品析语言,所以刚开始时有点冷场,后来回来想了一想,如果我把问题的提法改变一下,换成这篇文章语言简洁传神的写出了狼和人各自的形象,请从文章的词语及描写方法角度来加以赏析一下,这样这个问题明确,一要求学生概括狼和人各自的形象,二可以从词语或描写方法角度来赏析,学生可能开始时就不会显得手足无措,以致课堂出现冷场的现象,所以对于一个名师的教案的学习还要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提问,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能照抄照搬,否则将适得其反。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篇5

  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下面小编以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为例,为大家介绍教学反思的写作技巧。

  为切实搞好“新视野下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我作为主研人员,本学期,我执教的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狼》。在经过“上课-评课-修改-再上课-再评课”之后,做一下较为深刻的反思。

  首先,在确定课堂设计之前,我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目标定位;4、教法与学法设想。

  《狼》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在研究第六单元课文的共同点时,我注意到,在本单元提示当中这样写道:“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和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和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因此,我认为本单元是以“动物”为主角,赋予它们以特定的寓意,对现实生活进行巧妙的讽喻和折射,学生从中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和教育。《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故事说明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无论多么狡诈的狼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的道理。同时,也应该教育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明确保护动物的意义。

  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了一定的积累,本课是可读性较强的故事,学生易于理解并掌握。基于上述原因,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尽可能放手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于是设计了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积累词汇,理解文章大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重点词语含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学会多角度客观地分析问题。对于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于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因此我设计了朗读指导,品评探究的主体环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对字词的疏通,我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自学中遇到的疑难,在自学展示环节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继续授以学法指导,如指点解词的方法等。

  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方面,我采用合作探究法,来突破重难点。我在此环节设计了六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组讨论。这六个问题的设置层层相扣,一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难点。

  在教材分析和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三个环节:

  (一)自主学习:诵读课文,梳理字词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初一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更要重视。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仅二百余字,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

  在诵读预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预习题。如:作家作品简介,解决文中生字的读音,有些词的特殊用法,重点句子的翻译,初步翻译课文。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组展示交流。学生们表现非常好,他们能按要求迅速完成自主学习的预习题,并在不懂得地方作圈点、勾画,然后在课堂上举手示意。在小组展示的时候,有一个句子的翻译引起了争议。“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有一个同学是这样翻译的:后面的一只狼停下来了,前面一只狼又追上来。这个同学回答完之后,立刻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质疑,反驳。他说:我不赞成他的观点。应该翻译为,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这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思索,于是我将这个问题加以点拨,讲解。同学们就将这个重点句子的翻译掌握的更清楚了。

  (二)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妙点揣摩

  我在此环节设计了六个问题,即:本文从表达方式上看,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情节故事?文中怎样写狼的狡猾的?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里?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面对课文,(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组织同学们课堂讨论。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的目的。学生讨论的时候,我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讨论的气氛更浓了。

  学生讨论结束,然后是小组展示交流。同学们能积极举手发言。并且有同学质疑,补充回答问题。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在翻译重点句子时,我引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的节奏、语气。如:其一犬坐于前。有同学读成:其∕一犬∕坐于前。我给他点拨,并加以纠正,应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这样,学生弄懂了意思,读准了节奏,也弄清楚了为什么这样读。还有一个问题,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回答后,我进行了归纳总结: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表现在他善于利用有利地形,善于抓住作战时机,然后采取了勇敢果断的行动。

  (三)达标拓展:积累成语,感悟道理

  在重点字词解释时,我要求学生作适当联想,列举出在现代汉语中含有同样意思的字的成语。如,“两狼之并驱如故”中“故”字的含义是“旧,原来”。同学们就联想到了“温故知新”、“一见如故”。在理解到“顾野有麦场”中“顾”字的含义是“回头看”的意思时,引导学生们想到了“左顾右盼”、“瞻前顾后”。还有后面的“杯水车薪”、“犬马之劳”等等;在探究完描写狼的狡猾的句子后,我引导学生说与狼有关的成语,孩子们的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的说了很多。同时叫他们做适当的记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成语。在探究完文章的主旨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做换位思考,然后多媒体展示《狼的十大处事哲学》,演唱《北方的狼》,点拨到对狼的保护,动物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回到编者的单元意图上来,再次紧扣了文本进行解读。

  总之,《狼》一文情节曲折动人,对这类叙事性特别强的文言课文,我没有过多设计呆板的字、词、句翻译的教学,而是充分发挥情节吸引人的优势,赋以课堂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在具体执教过程中,我特别注重采取激励措施,营造民主、宽松、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老师一起和文本实现多边互动交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去认识文本,自然而然的进入故事发展的情景当中,在阅读鉴赏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整节课感觉气氛活跃,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涨,表现非常积极踊跃。上完课后还有一个问题我已经意识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环节用时稍长,以至于后面的达标拓展时间仓促,以至于削减了这一课的厚度。

  后来,我将一课时调整为两课时,在内容上也稍作修改,增加了改写课文的训练。第一课时重在疏通文意,积累成语;第二课时重在人物分析,领会主旨,拓展延伸。由于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因此,在另一个班上课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老师对课文语言的评析也更深入透彻了些;学生们有了圈点、勾画、批注、片段写作训练的时间,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少数同学还能当堂背诵。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篇6

  从文言知识着眼,蒲松龄的《狼》,无疑是集聚词类活用、句读、一词多义的典范之作。然而,就文章内容而言,本文故事性强,“狼”与“屠户”的争斗正切合着学生的阅读趣味,能唤醒学生强烈的阅读热情,这对于改善素来“低温”的语文课堂大有裨益;另外,从寓言的寓意把握为切入口加强当代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主要是公民人格教育(提高学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与智谋)也是以《狼》为文本的教学能生发的课程内容。但是,文本价值的相对广泛性与课堂容量的有限性的矛盾使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试图突破文道分离抑或重此轻彼的现状,谋求一种“鱼与熊掌兼得”的古文教学的理想。现状的客观存在决定这是一条荆棘小径,在艰难跋涉中,亦有几点收获,主要如下:

  一、学生听课情况而言,由于我所带的七年级(3)、(4)基础不一样,所以学生的听课情况也不一样。文言文的学习中,文言词汇的积累是不能规避的一项语文知识的学习。在授课中,我在学生初读文本时,根据学生的朗读实际,并在随后的重点字词的朗读及句读的掌握中,都是认真听,了解学生错读、误读的字词,读完后立即更正,这一方面,两个班相差不大。在文言翻译理解方面,三班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浓,学生在此环节的表现中都很出色,因为文章故事性很强,他们可以通过狼的本性“狡猾”、“狡诈”以及初读文章后对文章的理解等来推断文章的所表达的意思、主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表现很活跃,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但是在四班,由于他们基础稍差,主动学习的能力薄弱,基本上靠老师讲解为主,不过,四班的孩子有一点很值得夸奖,那就是只要老师强调过的,叫他们记的东西,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老师的话,总之,这篇课文,在“文”即文本理解这一方面两个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对我自己而言也有收获, 在流程设计中,我力求走出学习文言文的既定模式,首先,我把本文分成了几个画面,通过图片的形式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你是如何根据狗的状态判断这一幅画在前一幅画之后?学生的回答是:一只狼像狗一样坐着,一只狼走开了。我便会紧接着追问:像狗一样坐着,用简洁的文言来说是什么?学生答:犬坐。于是我趁势说:哦,犬坐,便是像狗一样坐着,而不是狗坐着,所以其一犬坐于前,是不应该读作“其一犬?坐于前”的,应该是“其一?犬坐于前(和学生一起回答)”当然,虽然设计这一环节是为学生理解文意服务的,但这并不代表本课的文言词汇的学习到此就告终。总之,“教学设计要服务于学生”、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是这堂课于我的最大收获。

  三、初次真正的尝试“文”与“道”的结合。我主要是以“道”为主线,从“狼”的形象的品读,到屠户战胜狼的原因探讨,到寓意的理解,最后归结于现实生活中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该具备的斗争智慧。在“道”的层层深入下,旁顾到“文”的积累,我认为,对于故事性强、语言相对浅显的文言文而言,这未尝不是一条可取的解决“文道结合”的尝试之路。

  然而,“文道结合”诚然是一条文言文教学的理想之路,初次尝试,也在清晰地告诉我:塑造它的完美形式绝非易事,它需要教者能够在“文”与“言” 中左右逢源,这对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一大考验。教师如何在生成的教学资源中游刃有余、调配有度决定了课堂的生涩与成熟。在这一方面,这一节课还有诸多遗憾之处。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篇7

  本课的优点:

  1、整节课的设计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指导,具体来说,是阅读故事类文言文的三种境界,即初读——读通文意,再读——读出情景,三读——读懂特色所以说,本课是比较有高度的。

  2、本课试图以一则《狼》的学习来让学生领略《聊斋志异》的特色:内容上“奇异”,情节上曲折,文笔上简练。应该说,本课是比较有深度的。

  3、对朗读的指导是比较有成效的。四步走:读出形势的急缓,读出屠户的动作,读出屠户的心理,读出作者的态度。几遍朗读下来,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读出《狼》的惊险与曲折。

  并且四步的指导尽可能的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形势之急(第二段)是老师分析引导示范,学生齐读;形势之缓(久之……意暇甚),是学生找出原句,老师朗读,学生听出拖音,然后齐读;屠户的动作是老师问如何读?快还是慢?学生自由读,单个展示;屠户的心理是老师告知心理:吃惊与放松,加入“啊”与“呼”,问应该加在哪?自由趣味朗读,同桌交流,然后学生说理由,单个展示朗读;最后是老师问什么态度?齐读。以朗读带动分析理解,从而以朗读达到体味情节曲折的效果,手法比较新颖。本课的朗读学生是趣味盎然的,尤其是“读出屠户的心理”。

  不足及启示:

  1、有些课必须提前预习。公开课、评优课课前让学生拼命预习、拼命准备确实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是,绝对的不预习,有时反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无论是常规授课还是公开课。像本课文言文,不短,想40分钟让学生有收获、有突破,不预习,难。像《社戏》,那么长,不预习,上课变成了自读课文了。

  预习与否,都应该依课文长度、难度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收获最大化来定。

  2、朗读的指导如何更生本一些?我们看即便是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指导,也往往是师本的痕迹非常明显,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直接示范,朗读能否也走向生本、高效的道路?

  3、《狼》这篇文章有什么让人感到奇“异” 的地方呢?这个问题太难了,初一的学生,基本上也就能理解到故事的奇异。

  4、文笔的简约是《聊斋志异》的一大特色,但我却没有好的办法进行突破。原因是我的水平有限,而绝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文言文都简练,不必讲。我想,不是的,不是不必讲,是我们不会。文言文为什么都简练?《聊斋志异》的语言又有什么特殊的魅力?这其中当然有原因,只是我们不知道。近来,我在想,一个教师,即便是他拥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也绝不是据此便可以大有作为的,其关键还是要看自身的学问根底。

  我们可以没有高学历,但一定要有深学力。余映潮老师只有高中学历,但国内中语届谁看小视他?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篇8

  《狼》我是作为录像评优课来准备的,所以在4月10号接到学校通知,便已着手准备。

  第一步当然是研究文本。反复读了几遍课文,有了初步认识,那就是:

  1、这是一场较量,形式紧迫,扣人心弦;

  2、屠户的心理活动是非常丰富的,让人感同身受。

  但是“本文究竟好在哪呢?”“蒲松龄为何把这件事记录于书呢?”“有什么深意吗?”“教材选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选进教材?”解决了这些问题,才算读透了文本。

  我又仔细研读了教参。教参对本文主旨的解读,倾向于本文并无深意,只是故事奇异,这与我的理解是一致的。蒲松龄作此文,盖因狼之奇异:与人一样的心机。

  接下来我又找出《聊斋志异》,找出《<狼>三则》。慢慢品读几遍,我突然明白了教材的编者为什么三则单选这一则了:这一则最长!换句话说,这则故事写得情节最曲折、最丰富、最生动。

  而情节曲折、故事离奇正是《聊斋志异》的一大成就(另外就是蒲松龄对人物的刻画是无比的惟妙惟肖),而《聊斋志异》的成就却是在文言小说极度衰微之时蒲用文言这一高度精炼的语言所达到的。鲁迅说它“以传奇法而以志怪”,其中就包含着对它情节曲折的高度评价。

  至此,这篇小说的特质我基本已经把握,那就是:内容奇异(狼狡诈似人),情节曲折,文笔简练。

  紧接着第二步,我采取什么方法、设计什么活动让学生能够把握好这篇小说的特质呢?

  我曾经查找过一些名家讲《狼》的实录,但跟自己的思路不一样,我再次阅读文本。领悟到可以用朗读来贯穿教学,情节的曲折问什么非要说呢?朗读也是可以体味到。事实证明,这样的设想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篇9

  今天,我上了一节公开课《狼》,整节课感觉气氛活跃,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涨,但静下心来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一、关于教学文本:

  《狼》节选自选自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的一篇课文,根据我校教改的课题《差异适应性教学》要求,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流畅、准确的朗读课文。

  2、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翻译揣摩文中人物和狼的动作、神态或心理描写,把握狼和屠户的形象。

  3、感受狼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学做一个勇敢机智的人。把主要目标确定为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来完成对课文的分析理解。

  二、关于教法:

  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早就了然于胸,但事实上,是否真正地把这一理念渗透融入到每一节课,自己实在需要静心反思。

  三、关于教学过程:

  首先,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做了课前预习检测,但对结果学生的共性错误没有做重点强调。在朗读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对学、群学的合作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朗读的效率。在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我先是采用分组学习,再进行交流学习的情况。通过小组派代表到前台来讲,师生互动。其中有学生的讲着讲解不足的补充,有对知识的迁移,更有对问题的提出,这些课堂上新生成的东西都是课堂中的亮点。面对学生们发现的问题,教师能与学生共同探讨,在争论辩解中达成更高的认识。同时在学习中教师也能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适时的提出相应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研讨环节,学生们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们的展示很精彩。其次,本节课的不足,在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做了课前预习检测,但对结果学生的共性错误没有做重点强调。在课文分析中,当学生没有走进文本之中时,我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虽起到了抛钻引玉的目的,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致使教学环节前松后紧。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其实浪费时间还有一个原因,教师总不相信学生,学生回答基本解决了问题,教师就不必要一遍一遍的重复、纠正,以追求答案的完美。

  四、总论:

  课改后,我们教师的确注重了学生的质疑,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通过这一次教学,我更切肤地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认知、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就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学习是自我实践的过程,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又不断的生成新的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应是学生自主的行为,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引导、提供条件、补充资料、创设氛围。试想:一个婴儿学走路的时候,是父母教会的,还是自己经过无数次的摔倒、体验学会的呢?虽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但毕竟是他们自我感知的,自我提出的。自己提问题还要靠自己解决,这才回归了教学的主体。在整个痛苦的磨合过程中,我对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今后一个阶段在文言文教学上所追求的境界。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篇10

  《狼》节选自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的一篇课文。备课之处,习惯裸读,通过看课本的思考题,用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所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这堂课的前期准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节生动些,使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而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

  文章的难点在于深层含义,作者的写作意图需要明确。所以在此基础上我有了多遍的备课,从言与文两方面下手,设计问题,制定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课前给学生充分时间预习,扫清语言障碍,标注难读字音,巩固难写字形,翻译过程中经过看课注,查古汉语词典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课上共同解决。由于一个学期预习习惯培养,在翻译文章的时候,出现的问题通常出现在第一次接触到的文言现象上面。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用看图纠错的形式落实字词,既能激发兴趣,又能牵出要点,形象生动。这样学生对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篇11

  《狼》是第六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该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取得胜利。

  本课我分组展示,其中穿插课本剧表演,现场对答等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积极性也很高。但是课堂上也有意外。

  首先在小组展示环节,一名同学在分析屠户的形象时,认为屠户是善良的,理由是开始的时候屠户不忍心伤害狼,他不断的给狼骨头吃,至于他杀狼是被逼无奈,谈不上聪明,倒是狼的手段更高一筹。可以说,这样的展示完全出于学生别出心裁的理解,也出乎我的预料,于是,我决定暂时中断这个小组的展示,就这名同学的观点进行全班大辩论,前提是以文本为依据,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情绪激昂,讨论的最终结果是猎人是出于惧狼才扔掉骨头,再狡猾的狼也斗不过聪明的屠户。问题解决了,评价的过程就省略了。

  再有,在分析文章主旨时,多数同学都说在遇到像狼一样的恶人时,应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其中一名同学说、“狼假寐是悠闲的,跟踪屠户时又是贪婪凶恶的,由此可见,我们看待事物应该从多方面看待问题,看到问题的实质。听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在迁移阶段准备的《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于是,我说、“我们的确应该从多方面看待问题,对现实世界中的狼也如此,下面我们看一首描写狼的诗《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然后我和同学一起品析这首诗,把事先准备的互动环节挪到这个环节的后面。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在课堂上,教师将会面临大量不可预设的复杂问题,面对这些层出不穷、新颖独特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机智性是很重要的。新课程的课堂更加关照学生生命成长,课堂不再是“传经布道”的场所,而是溢彩流光的生命之河。在新型学习方式中,课堂教学机智不仅是教师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篇12

  随着现代教育与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语文课教学中,多媒体语文教学正成为许多教师努力尝试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是教学追求的最佳境界。显然,多媒体教学知识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大大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其具体优势简述如下:

  一、创设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这些方法在一般传统教学中可以局部采用,不易有机结合在一起,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相结合,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了一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教学《狼》这课时,我就先展示了有关狼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对狼这一形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对之后分析狼这一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还给学生看了构成这课故事情节的图片,对整个故事情节加深了印象。

  二、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家特瑞赤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1%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计算机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还能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他还做了另外一个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因此,在《狼》这课的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更有效果。

  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力避对形式多样的插图、动画等因素的一味追求,自觉对所选素材、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植根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克服多媒体运用不当对学生的误导。

  1、课堂主动权不应让位给多媒体课件

  很多老师教学中大量运用多媒体演示,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控制,变成现在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执行、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事实上,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不应只是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教学媒体也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文言文的教学中对字词、句子的意思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部分教学中若大量运用多媒体,学生就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死盯大屏幕,而没把耳和脑调动起来。

  2、花样繁多不等于教学生动

  若把多媒体教学程式化了,课文被教师肢解成图片、文字等形式。实际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才是多媒体教学的实质。所以,应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能完全依赖于它。

  总之,多媒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多媒体的运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挖掘语文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使传授知识、继承民族精神、发展智能和素质培养统一起来。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篇13

  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下面小编以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为例,为大家介绍教学反思的写作技巧。

  为切实搞好“新视野下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我作为主研人员,本学期,我执教的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狼》。在经过“上课-评课-修改-再上课-再评课”之后,做一下较为深刻的反思。

  首先,在确定课堂设计之前,我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目标定位;4、教法与学法设想。

  《狼》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在研究第六单元课文的共同点时,我注意到,在本单元提示当中这样写道:“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和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和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因此,我认为本单元是以“动物”为主角,赋予它们以特定的寓意,对现实生活进行巧妙的讽喻和折射,学生从中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和教育。《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故事说明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无论多么狡诈的狼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的道理。同时,也应该教育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明确保护动物的意义。

  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了一定的积累,本课是可读性较强的故事,学生易于理解并掌握。基于上述原因,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尽可能放手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于是设计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积累词汇,理解文章大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学会多角度客观地分析问题。对于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于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因此我设计了朗读指导,品评探究的主体环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对字词的疏通,我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自学中遇到的疑难,在自学展示环节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继续授以学法指导,如指点解词的方法等。

  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方面,我采用合作探究法,来突破重难点。我在此环节设计了六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组讨论。这六个问题的设置层层相扣,一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难点。

  在教材分析和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三个环节:

  (一)自主学习:诵读课文,梳理字词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初一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更要重视。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仅二百余字,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

  在诵读预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预习题。如:作家作品简介,解决文中生字的读音,有些词的特殊用法,重点句子的翻译,初步翻译课文。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组展示交流。学生们表现非常好,他们能按要求迅速完成自主学习的预习题,并在不懂得地方作圈点、勾画,然后在课堂上举手示意。在小组展示的时候,有一个句子的翻译引起了争议。“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有一个同学是这样翻译的:后面的一只狼停下来了,前面一只狼又追上来。这个同学回答完之后,立刻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质疑,反驳。他说:我不赞成他的观点。应该翻译为,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这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思索,于是我将这个问题加以点拨,讲解。同学们就将这个重点句子的翻译掌握的更清楚了。

  (二)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妙点揣摩

  我在此环节设计了六个问题,即:本文从表达方式上看,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情节故事?文中怎样写狼的狡猾的?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里?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面对课文,(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组织同学们课堂讨论。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的目的。学生讨论的时候,我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讨论的气氛更浓了。

  学生讨论结束,然后是小组展示交流。同学们能积极举手发言。并且有同学质疑,补充回答问题。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在翻译重点句子时,我引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的节奏、语气。如:其一犬坐于前。有同学读成:其∕一犬∕坐于前。我给他点拨,并加以纠正,应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这样,学生弄懂了意思,读准了节奏,也弄清楚了为什么这样读。还有一个问题,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回答后,我进行了归纳总结: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表现在他善于利用有利地形,善于抓住作战时机,然后采取了勇敢果断的行动。

  (三)达标拓展:积累成语,感悟道理

  在重点字词解释时,我要求学生作适当联想,列举出在现代汉语中含有同样意思的字的成语。如,“两狼之并驱如故”中“故”字的含义是“旧,原来”。同学们就联想到了“温故知新”、“一见如故”。在理解到“顾野有麦场”中“顾”字的含义是“回头看”的意思时,引导学生们想到了“左顾右盼”、“瞻前顾后”。还有后面的“杯水车薪”、“犬马之劳”等等;在探究完描写狼的狡猾的句子后,我引导学生说与狼有关的成语,孩子们的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的说了很多。同时叫他们做适当的.记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成语。在探究完文章的主旨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做换位思考,然后多媒体展示《狼的十大处事哲学》,演唱《北方的狼》,点拨到对狼的保护,动物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回到编者的单元意图上来,再次紧扣了文本进行解读。

  总之,《狼》一文情节曲折动人,对这类叙事性特别强的文言课文,我没有过多设计呆板的字、词、句翻译的教学,而是充分发挥情节吸引人的优势,赋以课堂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在具体执教过程中,我特别注重采取激励措施,营造民主、宽松、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老师一起和文本实现多边互动交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去认识文本,自然而然的进入故事发展的情景当中,在阅读鉴赏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整节课感觉气氛活跃,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涨,表现非常积极踊跃。上完课后还有一个问题我已经意识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环节用时稍长,以至于后面的达标拓展时间仓促,以至于削减了这一课的厚度。

  后来,我将一课时调整为两课时,在内容上也稍作修改,增加了改写课文的训练。第一课时重在疏通文意,积累成语;第二课时重在人物分析,领会主旨,拓展延伸。由于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因此,在另一个班上课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老师对课文语言的评析也更深入透彻了些;学生们有了圈点、勾画、批注、片段写作训练的时间,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少数同学还能当堂背诵。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最新七年级语文目录如何写

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4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词性练习题

2016年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学案设计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大全

2013年七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七年级语文工作计划

七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湘教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