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陌上烟雨 点赞 分享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精选13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

  【教材简说】

  《画》这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整个教材体系中出现的第一篇古诗课文。上好这一课对于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文安排了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紧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这样的安排是希望学生能够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引起学生对古诗及祖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如何才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读文,让学生喜欢上在阅读中识字学文呢?我仔细进行了思索:古诗教学向来是语文课文教学中比较难的一块内容,但教材却把古诗安排在课文教学的第一位。这样的安排无非是要激起我们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热爱、喜爱汉语。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从拼音的动画王国里走出来爱上课文学习呢?我想古诗的深厚内涵、文化背景以及谜语诗的趣味性将是我入手教学的好切入点。但是古诗离我们又有一定的距离,怎样让学生自己喜欢上这么遥远的东西?本单元主要是美的自然景象的熏陶,如果配上人文资源是不是会更好,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教案,并对自己班的学生进行了教学。

  【学生分析】

  1、大部分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对谜语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探究发现诗句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了解诗局和画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实际环境结合教材创设情境,尽可能给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触手可及的故事世界。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表演,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3、先扶后放,初步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

  4、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目标】

  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初步感受古诗文化的优美,激发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课文

  师:(出示照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状元桥吗?对,那就是离我们学校不远的一座桥,我们这个地方就因为这座桥才叫状元镇的。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座桥叫状元桥吗?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讲讲这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就在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很贫困的书生,虽然他家里很贫困但是他读书很用功,十年寒窗苦读之后他要去考状元了。因为他平时很努力学习所以他考中了第一名,第一名就是状元呀,书生可高兴了。但是皇帝还想再考一考这个书生是不是真的有文化,于是他把书生叫到宫殿里,给他看了一幅画,要求书生马上根据这幅画写一篇文章。让我们先来看看皇帝给书生看了什么画。(出示画的幻灯片)

  教学开始通过一个结合本地事实的故事创设了能把学生领入课文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对于故事的喜爱和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循图说话

  1、看了这幅画,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谁来说说这幅画上都画了些什么?注意你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图画的?

  3、书生要看图写文章,那你能根据这幅图编编儿歌吗?

  通过指导看图说话,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语言组织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给予字音和语句上的指导。

  三、认读生字,初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我们回到故事里,书生只看了几眼这幅画,就拿起大笔“刷、刷、刷”写下一首诗,皇帝看了直叫“这不仅是首诗,还是一个谜语,用词还很有意思,好好好,真好呀!”,你们想不想看看书生到底写了什么诗让皇帝这样连说三个好呀。(出示古诗正文)

  1、请小朋友先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让学生自读文章,同时圈圈点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的习惯。

  2、(出示生字卡片)请谁来当当小老师教小朋友们这些字要怎么读,读时要注意什么。

  由“小老师”来教学生读生字,教师仅是在一边指点小老师的遗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且生教生的形式也充分引起了学生听、读的积极性,同时培养的学生的自学自教能力。

  3、既然都能读好这些字了,那么谁能来读读这首古代人写的古诗?

  4、学生自评正音:重点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理解诗意:读了这首诗我真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你们先说还是我先说?(学生质疑)

  ⑴ 书生是怎样来写“山”、“水”、“花”、“鸟”这些景物的

  ⑵ “山有色”,那山会是什么颜色?

  ⑶ 流水回发出哗哗的声音,为什么书生却说走近流水仍然听不到声音呢?

  ⑷ 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⑸ 鸟儿为什么看到人来也不惊飞,这是一种什么境界?、

  ……

  在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让他们自己通过读诗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2、范读:这么美的画,这么美的诗,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你们注意到老师读的停顿和重音了吗?(板书停顿、重音处)

  根据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通过范读给学生的朗读指明方向。

  多形式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组合读。

  3、听你们读着读着,我脑袋里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情,皇帝不是说这也是一个谜语,我已经知道这个谜底是什么了,你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根据生答板书:画)为什么是这个谜底是画?

  4、找出反义词:我们明白了皇帝说这首诗是谜语的原因,但是他还说了一句话,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说用词也很有意思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教师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好象在思考。学生若答不出来教师可以装作无意地念念“远”“近”这些词,再找不到就装作自己找到原因,点明一组,让学生找出其他组。

  五、拓展练习,指导背诵

  1、指导看图背诵,同桌背诵。

  2、拓展升华:小朋友,你们说这首诗好不好呀?为什么好?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么好的诗,这个书生真不愧为第一名,皇帝可高兴了,就马上封他为“状元”,还在他的家乡造了座状元桥。这就是我们这座状元桥的由来。其实我们古代的中国人是很有才华的,历史上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谜语诗,不信,我就念两首给你们猜一猜。

  风        鹅       雨

  解落三秋叶,   头戴小红帽,   千条线,

  能开二月花。   身穿大白袍。   万条线,

  过江千尺浪,   走路摇摇摆,   落在水里看不见

  入竹万竿斜。   游泳稳又快。

  六、总结本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听了一个故事,学习了一首谜语诗,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文化是非常有意思,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谜语诗,下课你们自己去找一找,看谁找的谜语诗能难得到别人。

  【板书设计】

  画

  山    远看/山有色, 

  水    近听/水无声。

  画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课后反思】

  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故事情境中快乐学习,在生活化的学习情景中体会成功。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能在触手可及的故事中体会汉语的魅力,激起他们对于古诗的热爱。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中的大语文观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学生真的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自己教自己,教师只是提点他们学习。另外,我如果能用课件表现故事,将会更加有趣,效果会更好;在学生读不好的时候,我应该要在别的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再让他读,真正让他掌握,再让他自信地坐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2

  我讲的是第一册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教学。《画》这首诗是一个谜语,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利用谜语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猜猜谜语。当我说完课文,孩子一下子都说出了“画”,似乎很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我们进入了课文。其一,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孩子看图初步了解课文,知道题目与诗句的关系。其二,识字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其中“远”、“近”、“还”都是走之儿的,所以我进行了归类教学,“远”、“近”还是一组反义词,在识字时进行了教学,并让孩子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识字方法不断地渗透,并进行归类,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反义词教学也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找朋友。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气氛。

  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材和教案都烂熟于胸,自认为胸有成竹,但是,不论是在课堂上自身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堂常规都出现了一些想不到的问题。

  1. 在课堂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就已经对看图理解课文不陌生了,但这节课上,我认为:学生看到图就能想象的到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而水是听不见声音的。当我提出:“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有声音吗?”孩子们说:“有,有声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时让我措手不及。

  2.对于课文中的生字的处理,我仅限于边读诗句边读生字,让孩子在文中去识记生字,忽略了生字的应用,学生在识记了生字后,没有及时地进行口头组词的训练。课后,领导和老师们在评课时及时地给我提出来了。我认真地反思自己,因为担心让学生自己组词浪费时间,而不能完成后面安排的写字教学,故而直接让学生读卡片上的词语,没能听听孩子们的的发言,就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让我想起语文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我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3

  篇一

  上课前我有些犹豫,上第二课时吧,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学习几对反义词,也许课堂气氛会好一些。但是,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我就选择了上第一课时。

  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是为上好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针对我的教学设计,亲自动手制作了幻灯片,既美观,又实用,效果不错。二是本着“大家都会的不教”的原则,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找出生字中大家都已经学会了的 “人”字,只稍加复习,把“人”与“入”进行比较,并顺势进行“人”字的书写指导。省去了学生字的“三环节”,即:拼读、组词、识记。三是把游戏寓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课时的猜谜语导入,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等。摘苹果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我把它作为奖励,使学生兴趣更浓,注意力更集中。

  遗憾的是教学预设没有很好的实现,有这样几点问题:一是小组建设不到位。虽然之前也进行过多次培训和训练,但仍不成形,加上前几天在上语文园地,学生对于如何展示又有些迷糊,这节课上的小组展示让人大跌眼镜。二是预习不到位。在前一天的家庭作业中布置学生“在文中画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并把它们多读几遍。”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落实,为了照顾他们,只能放慢教学节奏。三是时间把握不够好。交流识字用时太多,影响到后面的课文朗读时间不够,读得不够深入。四是预设时备学生不够充分。

  篇二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范文之教学反思:《画》教学反思。下面将我在《画》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如下:

  1、读一读,初步感知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做一做,感悟诗境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4

  整个课堂比较活跃,教学环节还算顺当。但是关于最后呈现的展示作品效果不是很理想,本身我设计的展板背景不符合音乐上的五线谱的规律,需要改进。教师最恰当的方式还是让学生直接作画在音符图形的纸张上,甚至可以是有色的彩纸,让学生自由选择。保证作品的整体性,不适合裁剪。最后由教师添加细节效果,以及小节线等细节。

  学生自己听音乐创作的这个阶段,我选用了有异域风情的《波斯市场》这个音乐。应当适当给学生讲讲这个《波斯市场》的音乐背景和故事,能先让学生听一听音乐,引导学生领会这个乐曲的旋律感觉,师生共同分析一下对音乐的感受,对点线面与色彩运用上的想法,再让学生去表现会更好。

  第二个环节是听乐器用点线面表现,有可能的话让学生可以拉拉小提琴、吹吹口琴等等,再是打击乐。对比更明显。并且在听的时候可以请学生上台进行演示,更加直观,便于教师直接讲解。

  关于这节课堂中的老师示范环节,我试想过是否有进行示范的必要,最终还是进行了示范,因为在示范过程中老师懂得更快得从画家作品中汲取灵感,及时进行添加改进,使得作品更加吸引人。从中可知技能的学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更直接更主要的还是要依靠老师的传授,很多技能的东西是“不看不知道”,通过示范,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观察,思考中模仿,很容易掌握基本绘画方法,学生通过示范的学习,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这时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得到了体现。

  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美术课堂中教师示范的环节,我概括了以下几个特征:趣、活、实、美。

  一、趣——激发兴趣。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学生的兴趣。教师的示范像是变魔术,从一张白纸慢慢通过老师的手中的画笔变幻出浓淡粗细不一的线条,色彩纷呈的纹饰,组成精彩的画面,如何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活——范画活用。

  示范环节中,这节课的画面语言本身就是要求学生进行主观地抽象地表现,此环节可见老师在准备期间所花下的功夫,个人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教师的范画可以再更加具体生动一点,适当增加教师的语言魅力,这个可以向语文教师多学习学习,是不是会更加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画画的魅力,但同时对于老师本身来讲也更具挑战意义。

  三、实——技法实在。

  示范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不能只走过场,要让孩子学有所得,就得做“到位”。在示范中不仅仅是把画画完,更多的是将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和知识点巧妙的结合进去。让学生通过教师示范,领会本节课中的要点。

  四、美——身心美丽。

  作为老师在示范过程中给予学生的人文关怀也很重要,例如在进行示范的时候,教师可以有这样的'语言,“这边的同学能看清楚老师的画面吗?看不到的话,老师转个方向吧。”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感受,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学生着想,如果我是学生,我觉得我会很喜欢这样细心的老师。

  总之,我认为教师示范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要掌握好各种示范技巧和灵活地运用示范过程,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技法和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制定出实际有效的示范过程,注重示范中与学生的交流与引导,其结果同样可以在掌握技法的同时,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5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我本着略读课文的教学“粗知文章大意,不求斟字酌句。”的原则设计以下两大教学环节。

  一、了解古画内容。

  首先,我围绕古画提了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回答,再让学生找找这几个问题都在课文的哪一段,学生很快便找到了,从而轻松而自然地学习了第一段。

  其次,我以“古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呢?”这一个大问题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二、三、四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了解古画内容,在指导朗读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如,二、三段让学生分角色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读完书上的内容后,我继续指名引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这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拓展读,学生兴趣浓厚,想象丰富。在学习第四段时,我抓住“最有意思”这个词让学生四人小组学习,或表演,或朗读来表现最有意思,效果较好。

  二、了解古画的价值。

  欣赏并了解了古画的内容后,我让学生再看了一遍古画并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它会成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想得很细,回答得很好。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了这幅画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名扬中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6

  【本课时教学目标】

  1、拼音:通过学生自己对本课拼音的拼读,进一步对汉语拼音的巩固。

  2、识字: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11个生字。

  3、词: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每一句话。试着背诵课文。

  5、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你们看,漂亮吗? 

  生:漂亮。

  师:哪位小朋友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生说。

  师:小朋友你们说得真好,有一位诗人,他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诗。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生:听。

  师:好听吗?想不想听老师再来读一遍?

  生:想!

  师:配乐朗诵。

  师:这首诗写得这么美,小朋友,你们想读吗?请你们把书本翻到59页,看着拼音去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

  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读给同桌听一听,请同桌小朋友给你纠正读音。

  生:同桌互读。

  师:哪一位小朋友能够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读。

  师:请第一组的小朋友读给大家听听。

  生:分小组朗读。

  师:下面我们让第一组的小朋友读第一句,第二组的小朋友读第二句,第三组读第三句,第四组读第四句。

  生:每组读一句。

  师:反一反。

  生:每组读一句。

  师:下面请全班小朋友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小朋友已经把字音读准了,那我们怎样能够读好呢?好,再来听老师读一遍。边读边划出停顿记号。

  师:划两条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好,请小朋友自己去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假如你能够读好,请你骄傲地举起你的小手。

  生:抽3名。

  师:我们的同学真了不起,读得真好,老师想听听女同学的朗读,好吗?

  生:女生读。

  师:男同学,你们也能够读得很好,是吗?

  生:男生读。

  师:1、2两组读1、2两行,3、4两组读3、4两行。

  生:分组读。

  师:很好,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请小朋友站起来,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老师让你们配乐朗读。

  生:配乐朗读。

  师:你们读得可真美。请小朋友翻开书本,自己去读一读,边读边把你认识的字圈出来。

  生:读书,找出认识的字。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有些小朋友很能干,已经能够认识很多字了,但是很多小朋友还是不认识,那我们就想来认识一下这些生字宝宝吧。(出示生字卡片)会读的小朋友请你举手。读的好的,你还可以当小老师呢。

  生:读生字卡片。 

  师:大家一起读两遍。

  生:齐读。

  师: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生:开火车。

  师:小朋友门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把拼音擦了,看你们还能不能读。

  生:读黑板上生字。

  师:你们真聪明,一学就会。老师手上有一些还没送出的信,老师想请小朋友当小小邮递员来送信,好吗?

  生:送信。

  师:小邮递员门可真棒!小朋友们,在古诗中有像:远──近,这样意思相反的词,请小朋友在书上找找看,你还能找到哪些反义词,请你用笔圈出来。

  生:找反义词。

  师:你们还找出了哪些反义词?

  生:说。

  师:你们找对了,大家一起读读这3组反义词。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反义词,比如说高——矮、长——短等等。

  师:这节课你们读得很好。让我们来学写两个生字。第一个是“人来鸟不惊”的“人”字。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他们的笔画落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生:“人”字先写撇,再写捺……

  师:你说的真好,你们看老师写一个。(师写)请小朋友拿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

  生:书空。

  师:小朋友们,拿出笔,做好写字姿势,先把“人”字描一描。

  生:描一描。

  师:自己去写一个。

  生:写。

  师:再写一个。

  生:写。

  师:教学“火”。 

  师:小朋友,你们回家去以后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下课!

  【教学反思】

  我这堂课是在石桥小学上的。由于他们那里大部分都是外地的学生,受各地方言的影响,上课时要让他们读准字音,是一个难点。

  1、我是这样安排导入的,出示一幅画,问他们漂不漂亮?上课时,我把画一拿出来: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说:哇,好漂亮啊!当学生门发出这样的感叹时,我还反问他门一句 :这幅画漂亮吗?这是多此一举的。当学生们发出感叹时,我可以乘机让他们仔细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我让学生听我配乐朗读,但是两次都有学生在下面轻轻地跟读。这样不仅让学生听不好,也读不好。当时我应该用手示意让学生停下来,或者自己停下来,告诉学生仔细地用耳朵听,不要读。

  3、我在指导学生读准音节时,有点心急。学生在读不准确的时候,我只是评价没有分清平翘舌音或者前后鼻音。这时我应该具体地指出哪里没读好,帮助他们纠正。

  4、本来在课堂上我安排了送信的游戏,可是上课时忘记了。我临时补充了:小朋友还有哪些不会读的,请提出来。这时有一个女同学说:“老师,我的同桌他一个也不会读。”话音刚落,全班顿时哄堂大笑。这时我叫他们请同桌互帮,学生在读的时候,我并没有走到那位“不会读”的同学身边。学生读完时,我也没有对那位同学进行评价。这是我这堂课里最失败的地方。遇到这种问题,我应该在同桌互读时走近那学生,帮助他读好字音。然后再给他肯定的评价,我要告诉其他同学:这位小朋友他并不是一个也不会读,而且他读的很好。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的自信,也可以改变其他同学对他的印象。我还应该告诉他们:我们应该正确地评价每一位同学,每个人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多多包容别人不足的地方。据我课后了解,那位小朋友平时就是很内项的,不爱说话,在别人看来就是什么也不会说的。而那位女同学,平时就是很耀的一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在课堂上也要适当地进行思想教育,这样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5、这首古诗中有3组反义词,我在上课时出示了一组:远——近。然后让他们把书中另外两组反义词找出来,可是情况很不理想,全班只有两三个小朋友找对了。我让找对的小朋友到黑板上当小老师。幸好还有两三个小朋友找到,我在想,万一没有一个小朋友能够找出,我该如何去上。我应该让学生们以多种形式地朗读以前学过的反义词,到他们领会到反义词是怎么一回事时,再让他们自己去找,可能会容易一些。

  6、课的最后,我再让学生把这首古诗再朗读或者背诵一遍后,还有一些剩余的时间,我又让他们返回去写生字。这样的结尾不好!以后上课时要把握好最后要讲的话的时间,倒计时。我最后让学生再读古诗时,其实可以再读一两遍,时间就会刚刚好。

  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7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被誉为我国宋代小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图》这一古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及历史价值。

  我让大家据课题质疑,学生提的问题还真不少,比如“这是一幅什么画?”、“这幅画的作者是谁?”“这幅画都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我顺势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了解古画内容。

  打开课件,我让学生边欣赏古画边听课文朗读,并配上优美古典的古筝乐曲,将学生带入画中美轮美奂的意境中,激发学生了解古画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清明上河图》上都画了些什么。针对学生的交流再让学生找找这内容都在课文的哪一段,初步感知了课文第二、三、四段的内容。并由此教给学生抓住中心句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在学生初步感知古画的基上,我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段练习朗读,借机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并在指导朗读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如:二、三段让学生分角色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并在学生读完书上的内容后继续指名引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拓展想象开去,学生兴趣浓厚,想象丰富。

  欣赏并了解了古画的内容后,我让学生再看了一遍古画并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它会成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想得很细,回答得很好。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了这幅画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名扬中外。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它不仅让我对《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在三年级小组学的组织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摸索,使孩子们在小组学的意识和技能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让学生对照图画进行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发现画面不够清晰,学生看是看了,但是还是不能完全图文一起理解。另外,这么一幅气势宏大的古画,作者如何将它写下来呢?还应适当指导学生去发现并感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8

  《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诗文。我抓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本节课我用了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中鉴于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读本诗,我采用由谜语导入——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图文结合研读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的步骤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理解诗意,学习朗读。在本节教学中,我做得比较好的是:

  1、谜语导入。

  我以谜语导入本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学习打开了一扇大门。

  2、识字教学。

  本课中有许多反义词,我利用这一特点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远——近、来——去、有——无等。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平日的生活经验记住生字小宝宝,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在教学识字时,我让四人小组共同学习,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找出汉字的的特点,再讨论说说怎么写才能写好看,然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孩子们多说,让他们从生活中去理解这些字,在一定的语境中去学习这些字。

  3、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在扫清生字的障碍后,接下来要做的是领会课文的意思,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与插图结合便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揭示课题后,我出示了本首诗中的四个重要的字“山”“水”“花”“鸟”,根据每行诗的特点与插图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插图理解本首诗。在理解诗意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做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让学生在看图、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4、指导朗读。

  如何让学生读出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呢?在教学时我创设优美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在指导朗读时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者舞着读,让他们通过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当然,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新课标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或朗读后,我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没有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及对别人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锤炼自己。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9

  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我认为在课堂上需提高引导的机智和评价的机智。

  一、提高评价的机智

  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评价的机智,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到位。如一个学生在谈到自己是否喜欢文中的同学们时,他说:“我既喜欢,又不喜欢。喜欢是因为同学们很爱笑,不喜欢是因为同学们没有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画的。”我在处理学生这个问题时,评价不够到位,致使问题的解决不理想。老师如果这样引导“笑”,有很多种,我们都希望自己能笑口常开,你一定也喜欢笑,但是文中同学们的哈哈大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学生回答:“是嘲笑。”那么你还喜欢同学们的这种笑吗?这样自然引导让学生在谈“笑”中明辨是非,然后老师随之引导,此时你想对那些发笑的同学们说些什么?而文中的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这样就水到渠成的进行过渡,引导学生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再如,一个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时,说到:“在了解了别人的想法后,如果他做错了再去嘲笑别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这一说法没有及时给予评价。由于自己的心急,导致一个教学闪光点被扑灭了。如果我能及时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说法进行评价,说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说明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思维产生碰撞。同时也进一步地深化文章的主题: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二、提高引导的机智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杂乱的思维变的.有序、深刻;同时也能使知识的掌握更具条理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0

  《画杨桃》讲了“我”、“同学们”、“老师”三种人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如猜测人物想法、体会人物语气等,以此促进想象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

  例如:当“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亲眼所见杨桃的样子的确像五角星之后,他们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有的说:“讥笑过我的同学会惭愧地对我说:‘对不起!我不应该在还没有弄清楚情况的时候,毫无根据地讥笑你,请你原谅好吗?’”有的说:“讥笑过我的同学会满脸难为情地说:‘不好意思,我没有弄清楚事实的真相就嘲笑你,我真的不应该,你今天告诉了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要尊重事实、尊重他人。”还有的说:“讥笑过我的人会小心翼翼地对我说:‘我错了,我今后再也不会随便讥笑他人,要像你一样实事求是。”

  再如:当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同学们又会对老师说什么呢?

  有的说:“当那些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会说:老师,谢谢您的宽容,是您用事实教育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当事情没有弄清楚时不要忙着发笑。”还有的说:“当那些同学在老师引导下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会说:老师,您真是一位教学态度和蔼、教学方法严谨、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这样设计,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更突破了重点难点。不但理解了课文,而且学会了做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1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

  一、教学效果: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二、成功之处:

  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不足之处:

  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如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

  四、改进措施:

  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2

  《画》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它是一首古诗,古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有点难以把握的感觉。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的。第一课时重点是认读生字,第二课时重点是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下面是我在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

  一、课堂设计:

  新课开始,我从画引入,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引出古诗。让学生自读古诗,要求字音读准,读对。然后和学生一起品诗。每一句诗句都有一副图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四句诗的意思,同时板书诗的内容,读出诗。特别是最后一句“人来鸟不惊”的教学,我让学生亲自感受鸟在画中和生活中人来后的反应,加深理解。接下来是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诵读古诗,分男女生对读,小组读,集体表演读,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感悟做出动作。如“远看”时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听”时则做出侧耳听的样子,“花还在”做出花开的样子,“鸟不惊”做出摆手的样子。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学生感受、理解了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也在短时间内背下了古诗。最后是巩固练习,给诗排队。拓展学习反义词。

  二、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古诗教学比较难,我在教学中没有把握好诗的整体性,如朗读时的整体范读,诗句理解时的整体感受,而是一句一句的解析,这样淡化了诗的意境,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整体美。

  2、受方言的影响,我的个别字音不准。特别是前后鼻音。低年级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生字识读,那么作为老师,我必须做到字音准确,给学生很好的示范。

  3、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更应注重孩子评价性的语言,不能都是单调的“你很棒”、“很好”……、应该让他们以更高的学习激情投入到古诗诵读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兴趣、向往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那样我才会和学生一起快乐起来、发展起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3

  《画》一课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这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篇古诗,对于一个没有一点基础的一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孩子没有学习知识的积累,如何是学生有滋有味地循环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受到美得熏陶呢?

  课堂上,我运用了组词、观察图画以及具体描述情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理解“远”“色”“近”“无”的意思。

  出示“远”,指名认读。谁来组一个词语?(远去、远归、远远、大老远)远这个字和谁相反?(近)

  出示“近”,指名认读。辨别“远”“近”的字形,给“近”组词,孩子们组了很多词语:近处、远近、近门

  这样,通过组词的办法,学生不仅认识了远和近两个字,而且理解了它们的意思。为理解诗意打下了基础。

  “色”,谁来给色组个词?(颜色、色彩)那“远看山有色”是什么意思?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第一句诗的意思。

  我们理解了第一句,第二句诗谁会解释?(走近了也听不见水的声音)同学们,为什么走近了也听不见水的声音呢?

  2、观察图画理解诗意

  大家看看这幅图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多么漂亮呀!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后两句的意思吗?学生兴味盎然,大家都踊跃举手,争相发言。说的十分好。

  3、师描述意境,学生体会

  学生中间休息时,教师针对画中的内容配乐进行有声有色的描绘:远远地看画中的山,青青的,绿绿的,真漂亮呀!走近细听,可是听不到一点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可是这些花依然开着。到鸟跟前,驱赶鸟,无论怎么驱赶,鸟依然不害怕。这是为什么呢?

  用以上方法,学生感悟到了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收到了美的熏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9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左、右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试题

2022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考试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小兔运南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