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甜味剂 点赞 分享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2篇)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篇1

  一、导课:

  师: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过春节你都做了那些事?

  生答。

  师:是呀 !每年的春节家家户户都掌灯结彩欢聚一堂,互相祝福,互相拜年,好欢乐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傣族也有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就如同我们过春节,它叫“泼水节”(板书后领读)。

  简介:泼水节就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是在阳历的四月中旬,大约三四天的时间,在这几天里人们要举行多种活动。瞧,这是江中赛龙舟,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节日活动吗?看,这是他们那里最隆重的泼水日。在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亲戚朋友大家都可以彼此泼水、互相祝福。你们认为这些活动有趣吗?

  生答。

  师:想不想马上和他们一起来欢过一次?

  生答。

  师:那么就赶快打开书认真读吧!可要把字音读准确呀!

  生读。

  老师发现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新的字词朋友你认识了吗?

  生答。

  师: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大屏幕)先给你一个练习机会——同位之间互相练一练。

  生读。

  师:现在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读得声音好响亮呀!谁想跟他比一比,超过他——当当同学们的小老师。

  生领读。

  师:小老师当得可真棒!还有谁愿意当?有这么多的同学想当小老师,那咱们就来开火车怎么样?

  第一列火车谁来开?你来当火车头。这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准,哪列想跟他们比一比?真了不起,都超过前列了!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准,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片想和大家的交朋友,你们愿意吗?现在老师读你来找。比一比谁的眼睛亮,找得又快又准。(师读三个后)老师发现     同学找得最快,我们就请他来当小老师吧!(找学生领读)。同学们喜欢这个识字游戏吗?下面学着老师的样子同位玩一玩,咱们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好。同学们学得可真起劲!现在咱们的生字朋友想回家了,老师读一个你们收一个,看谁最先把生字朋友排好队。   同学做得最快,老师奖他一个大红花。

  这些生字朋友回到家中你还能认识他们吗?

  拿起书来考考自己——自由朗读。

  老师刚才发现咱们班的同学读得可认真了,下面老师就请三位同学读给我们听一听,好吗?其他同学用心听,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大家读得这么认真,老师都感到进入傣族人群了!瞧,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屏幕)。听,欢乐的鼓点敲起来了,人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这里有一个“一年一度”你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意思吗?

  生答。

  师:是呀,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那傣族人民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呢?

  生答。

  师:那你能用这种欢乐激动的语气读一读吗?(自由读,指生读)真棒呀,老师感受到了欢乐,心里好激动!谁想和他比赛?老师的心跳得更快了,同学们感受怎样?(奖励)是呀,人们盼望已久的泼水节终于来到了,让我们共同来欢乐吧——快点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现在你和傣族人民一起为泼水节做好准备了吗?

  生答。

  你是从哪里学会准备的?马上就要泼水了,人们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答。

  师:那你能把这种急切、盼望的心情读出来吗?谁来试一试?一个你“早早地”读得使老师都想拿起水瓢来了!看,傣族同胞也迫不及待了!(屏幕)看到此情此景谁能来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祝福的?

  生答。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想象得真丰富。老师禁不住想读了,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

  师平淡地读,生评价。

  师:哦,老师读得不好,那谁来教教老师?

  生分句读。

  师:(第一句)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快?

  生读。

  师:对,他们的动作快,我们就应该加快语速,让别人听出你欢快的心情来。

  生读。

  师:(第二句)老师看到这位同学读的时候脸上露出了笑容,你为什么笑啊?

  生答。

  师:你可真会读书,心情愉快,脸上笑,傣族人民脸上笑开了花,你的脸上也笑开花了!最后一句谁来读?“怎么能不高兴呢?”你读得真好。这是一个反问句,你读得很有力。下面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看谁读得最好。(自由读)。

  (评点)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搞“空对空”的一套,而是自己有意读的平淡无味,激起学生议论纷纷的自觉要求,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读出感情。这样,学生思想解放,师生处于一种完全平等的位置上,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在这样的双向交流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发挥。

  指生读。

  师:读得多好啊,请他来当当我们的小老师!

  该生领读。

  师:谁想超越我们的小老师,    站起来试一试!看来大家都能当小老师喽!老师也想参与你们的大队伍,同意吗?那老师读,同学们接怎么样?“开始——,大家——,你——,我——,老人——,姑娘——,个个身上——,人人脸上——。清水——,谁身上——,就意味着——,怎么能——!”

  同学们喜欢这样读书吗?那咱们就来一次男女生接力赛,愿意吗?好,第一局男生引女生接。配合得真好,但应该说男生(女生)比较领先。想反过来再来一局吗?这一局大家都进步不少,女生(男生)进步大一点,反败为胜。

  听到同学们的读,老师也仿佛泼起了水。泼水节,好欢乐的节日呀!在这么盛大的节日里,他们只进行这一项活动吗?对,肯定不是的。那你想知道他们还进行什么活动吗?快来读最后一段。

  生读。

  师:现在你知道了吗?他们还进行一些什么活动?

  生答。

  师:看,火红火红的凤凰花铺满一地;听,欢乐的象脚鼓点在回响。现在让我们伴着这动听的象脚鼓点乐曲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同学们,这个泼水节过得怎么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现在让我们带着欢乐的心情和傣族人民再来过一过泼水节。齐读课文。

  作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回去搜集一下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总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情景,以图片、激发性语言创设情景,使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了解泼水节。二、突出对“读”的训练。利用各种形式,以朗读为主线,串起看图、想象、说话的珠玑,让学生在读读、看看、听听、说说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三、老师在愉快平等的和学生对话,在教学中参与到学生的大队伍中、与学生一起读、一起练。这些做法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对老师亲切了,也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篇2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因为学生无法感受,所以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去接纳文本。针对本篇课文介绍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内容,教学时以读悟法为主,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等手段,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得美的体验。我的具体感受是: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朱老师能够突出文章的重点,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放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学生看完后,朱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录像很精彩,如果你在泼水节现场,你会把水泼在谁身上呢?”巧妙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也激起了学生说话的欲望。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更能加深学生对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泼水的意义的理解。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篇3

  20 欢乐的泼水节 

  第四册《欢乐的泼水节》资料(一)(二)(三)(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读准字音“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tong hu shi 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 sai ken li ban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 huang dai 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

  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4.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5.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

  1.分析字形。

  “互、泼、离”: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2.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〩”,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间的“ー”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xiang zheng zhun bei po shui yi nian yi du

  ( ) ( ) ( ) ( )

  pang bian li qu ken ding shi lin lin

  ( ) ( ) ( ) ( )

  二、数笔画,填空。

  “离”:共画,第9画是。

  “互”:共画,第2画是。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

  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

  (2)自读第3自然段

  (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二、造句

  ------有的------有的------:

  三、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开个以“民俗”为题的读书汇报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

  2.做课堂联习。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傣族人民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那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全班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看录象,读读书上的语句,再自己背背。

  2.同座位互背,还可以做做动作。

  3.指名背。

  4.全班齐背。

  三、做课堂作业。

  作业设计

  一.在挂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花瓣的泼水节

  的鼓点的清水

  的鸟儿的生活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来鸟岛玩的人很多。

  很多人来鸟岛玩。

  1.小草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

  2.花丛中飞舞着美丽的蝴碟。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一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了大街上。

  2.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不肯离去。

  四.造句。

  一年一度——

  迎来——

  附:板书设计:

  21.欢乐的泼水节

  早早 早已

  追赶  泼水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15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标: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词卡   多媒体课件     《太阳出来喜洋洋》乐曲

  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vcd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字    2、词      3、指名背诵§1

  二、细读§2、3

  1、  观看泼水节实况录像

  2、  教学§2:

  (1)轻读,要求:标一下共几句?

  (2)(示句一)指名读,体会“早早地”,再读。

  (3)(示句二)女生读,说说读后的感觉。做动作齐读(先同桌练)

  (4)(示句三)男生读,指名做“灌”、“泼”的动作。指导读。

  (5) 引读句四,交流:读了这一句,知道了什么?

  对照图理解人们的欢乐之情,笑容满面地读句四,读后质疑,引入句五,生自读。

  (6)(示句五)范读,指名给“怎么能不高兴呢”换一种说法,体会书上句子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7) 引读§2。

  3、  教学§3

  (1)  导入:泼水节的场面真是欢乐,大家想不想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傣族的泼水节除了泼水以外,还有其它活动呢!自读§3,用笔画画还有哪些活动?(交流)

  (2) 畅谈:如果你去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你最想干什么?

  (3) 朗读比赛:分四人小组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读出泼水节的热闹和欢乐。

  (4) 配乐齐读§3

  三、创设情境,总结课文。

  1、  生演泼水节场面,师进行采访:

  (1)我是苏州电视台的记者,请问这位老大爷,你们的水中为什么要滴香水、撒花瓣?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到不高兴吗? 

  (3)老妈妈,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2、怀着欢乐的心情齐读课文。

  四、练写祝愿的话。

  4月14日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你怎么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傣族人民祝贺呢?请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纸上。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重要节日,同时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喜悦情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一提起傣族,人民马上就会想起花筒裙、孔雀舞、泼水节等傣族人民特有的民族传统生活内容。本课也将着重从这些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从欣赏课本图《人们欢度泼水节》的艺术作品,到了解“泼水节”这一重要节日的由来和如何庆祝,初步体会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从“傣家竹楼”中传来了“咚咚”的象脚鼓声,让我们随着这级富节奏的鼓声,跳起欢快的“象脚鼓舞”。葫芦丝是傣族独有的乐器,让我们伴随这迷人的乐曲,唱起“金孔雀”的歌,当然也少不了模仿、学习“孔雀舞”的基本舞步和姿态,使学生在唱、跳、表演及绘画制作中,感受傣族人民节日中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

  活动一:

  1、欣赏教材主题图,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了解图中介绍的是傣族泼水节的欢庆场面,掌握有关傣族“泼水节”的民俗知识,从观察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中,初步感受人们在换请节日时的喜悦心情。

  2、学习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欣赏教材中“金孔雀”的表演造型,或以录像等形式欣赏其他舞蹈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了解傣族传统中的孔雀舞就是由男人表演的,从而树立男同学的舞蹈表演信心。

  4、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在《金孔雀》的歌声中,创编或即兴舞蹈起来,载歌载舞的同傣族小朋友一起庆祝泼水节,感受泼水节热烈、欢快的气氛。

  活动二:

  1、欣赏“象脚鼓”独具特点的“咚咚声”,请同学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模仿听到的象脚鼓声,感受节奏的强弱,再用动作来表现这种强弱的节奏,以这些实践活动体会傣族“象脚鼓”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通过欣赏教材中的图片,简单认识“象脚鼓”这种傣族常见的民族乐器。

  2、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傣族另一种民族乐器——葫芦丝。请同学在对比感受中说一说葫芦丝乐曲和象脚鼓乐曲的区别,他们分别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3、欣赏教材中的主图,了解傣族泼水节是傣族最欢乐的节日以及泼水节的民俗知识。提问学生:“如果让你在刚刚欣赏过的乐曲中选择,哪首更适合在泼水节上演奏呢?”从而引出“象脚鼓”的节奏更符合泼水节这一欢快、热烈的情绪。

  4、创设情景:随“象脚鼓”的音乐一起跳起来,和傣族小朋友一起欢度泼水节。学生即兴舞蹈,感受音乐和泼水节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三:

  1、在欣赏过教材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后,对傣族的民俗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孔雀被傣族人民称为最吉祥的鸟,是可以带来幸福的鸟。通过对孔雀的观察,进行孔雀羽毛的写生活动,加强学生对线条的认识和把握,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画出看到的孔雀羽毛(教材中的图片或实物等)、记忆中的羽毛、想象中的羽毛等。

  2、在绘画表现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对线条的把握,特别是对于孔雀羽毛的主线的表现,需要应用较长的线,而具体的纹饰线条则较短。排列也密集一些。通过实际的观察与表现,使学生对线条的疏密对比关系和其中所隐含的一种节奏感有所认识。

  3、用自己的绘画作品或者是直接剪贴旧画报,制作美丽的孔雀羽毛装饰物,并装饰在自己身上,进行孔雀舞蹈表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孔雀”,表演出欢快的心情。

  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随机评价。

  2、将学生创作的孔雀毛线描作品存入艺术档案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金孔雀》,观赏傣族民间活动图片、录像、制作羽毛装饰物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欣赏录像带、搜集傣族知识资料等

  课型: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导课: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许多图片,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三、新授:

  看一看:

  放录像。学生观赏傣族人民欢庆节日时以及舞蹈时的情景,让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其特点。

  欣赏教材主题图,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了解图中介绍的是傣族泼水节的欢庆场面,掌握有关傣族“泼水节”的民俗知识,从观察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中,初步感受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心情。

  说一说:

  让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还知道那些关于傣族的知识。

  (如果有学生到过那里,可借助学生的讲解和照片,效果会更好。)

  重点讨论傣族民间节日时所进行的活动是什么?

  傣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特点?

  学一学:

  学习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做一做:

  1、在欣赏过教材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后,对傣族的民俗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孔雀被傣族人民称为最吉祥的鸟,是可以带来幸福的鸟。

  通过对孔雀的观察,进行孔雀羽毛的写生活动,加强学生对线条的认识和把握,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画出看到的孔雀羽毛。

  (教材中的图片或实物等)、记忆中的羽毛、想象中的羽毛等。

  2、在绘画表现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对线条的把握,特别是对于孔雀羽毛的主线的表现,需要应用较长的线,而具体的纹饰线条则较短。排列也密集一些。通过实际的观察与表现,使学生对线条的疏密对比关系和其中所隐含的一种节奏感有所认识。

  3、用自己的绘画作品或者是直接剪贴旧画报,制作美丽的孔雀羽毛装饰物,并装饰在自己身上,进行孔雀舞蹈表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孔雀”,表演出欢快的心情。

  作品大展示:

  将学生作品分别予以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拓展:

  1、继续搜集关于傣族风俗知识的材料,我们将继续交流,看谁知道的更多。

  2、将自己的收获与家长们共同分享。

  课堂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傣族民间风俗知识以及歌曲《金孔雀》、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并会运用基本动作舞蹈起来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欣赏录像带、搜集傣族知识资料、已经制作好的孔雀羽毛作品

  课型:舞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复习:

  演唱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三、导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欣赏后,我想请大家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还知道些什么?

  四、新授:

  看一看:

  欣赏教材主题图,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

  了解图中介绍的是傣族泼水节的欢庆场面,掌握有关傣族“泼水节”的民俗知识。

  从观察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中,初步感受人们在换请节日时的喜悦心情。

  欣赏教材中“金孔雀”的表演造型,或以录像等形式欣赏其他舞蹈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了解傣族传统中的孔雀舞就是由男人表演的,从而树立男同学的舞蹈表演信心。

  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在《金孔雀》的歌声中,创编或即兴舞蹈起来,载歌载舞的同傣族小朋友一起庆祝泼水节,感受泼水节热烈、欢快的气氛。

  说一说:

  让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还知道那些关于傣族的知识,(如果有学生到过那里,可借助学生的讲解和照片,效果会更好。)

  舞一舞:

  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基本动作。

  跟着录像资料上的舞蹈动作舞动起来。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基本动作进行自己创编的活动。

  创设情景:随“象脚鼓”的音乐一起跳起来,和傣族小朋友一起欢度泼水节。学生即兴舞蹈,感受音乐和泼水节欢快、热烈的情绪。

  课堂拓展:

  将自己在本课中对白族的人文风情和地域文化的了解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课堂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课后札记:

  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涨,让老师感到自己的知识有些匮乏。孩子们的想象力与表现力,使老师再一次感受到时代的进步。电教仪器的使用,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发展,增强了教学中活跃性,效果不错。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篇6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局部,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局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局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同学:

  因民族差别,同学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同学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布置,再结合二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同学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同学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发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同学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同学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与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时地给同学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同学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同学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同学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同学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同学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同学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同学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置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同学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局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同学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同学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同学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身的感受,当时,同学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考虑。

  2、同学是最真实的,比方弱处置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局面,给了同学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同学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扮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同学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终究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同学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同学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同学的答案。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篇7

  一﹑导入

  1.  读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课《欢乐的泼水节》。(生读题)

  2.  复习词语:

  (1):出示词语:这些词语,谁能比上一节课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出示连线题: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谁来连?(指名连,齐读)

  二﹑精读

  1.  学习第一小节:

  过渡:每年春天,当火红的凤凰花一大片一大片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出示读片及课文)

  (1):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交流:“一年一度”:一年只有一次,泼水节就像傣族人民的新年,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当这个日子伴随着温暖的春风悄悄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定非常的——(高兴,开心,兴奋)

  “迎”:还能从哪儿看出他们很开心?

  小结:是啊,傣族人民是多么盼望泼水节快些到来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齐读)

  2.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泼水节是傣族最有趣的节日,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1):准备

  首先老师要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的一二两句话,看看傣族人民为欢度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自由读)

  交流:“香水花瓣”:清水里滴上香水,撒上花瓣有什么好处啊?

  小结:这清水是傣族人民精心准备的,在这滴了香水,撒了花瓣的清水里,是他们美好的祝福与希望啊!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特殊的水?(指名读,女生读,很重视泼水节)

  “桶,盆”:这些工具都是用来存放清水的。小朋友们,如果你们也去参加泼水节,除了桶和盆,你还会带上哪些工具呀?(……)

  “早早地”:……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从这个早早地,你读出了什么?

  谁来读好这个“早早地”?

  同样意思的词,第二句中还有一个,你能找出来吗?

  (早已,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小结:在傣族人民精心的准备活动中,我们都能感觉得到,他们是多么盼望泼水节能快点开始啊!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傣族人民急切的心情告诉大家?

  (指明读,我们班的小伙子们好象特别着急,泼水游戏怎么还没开始啊!男生读。)

  (2):开始

  识图:开始泼水啦!整条大街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有位叔叔乘机拍了一张照片,夹在了小朋友的课本里,大家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呀?

  交流:要说出动作,表情,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小结:多么开心的一群傣族人啊!他们在水中的笑脸比美丽的凤凰花还要鲜艳呢!拍照片的叔叔还在课文里留了一段描写泼水游戏的话,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你们觉得他写出傣族人民的快乐了吗?(不要早下结论,仔仔细细地读)

  交流:“笑开了花”:笑得比花还要美呢!(读好)

  “互相追赶”:玩得多尽兴啊!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泼水节的照片,看过之后,你们肯定能把这两句话读得更快乐的!

  (出示图片)(指名读,齐读)

  想象:小朋友们,如果你们也在这群快乐的傣族人民中间,你们会怎样去玩水呢?

  交流:……

  小结:你们玩水的花样可真多呀!洒水,浇水,喷水,可老师觉得用瓢灌水和用盆泼水更好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泼到身上的水更多,玩得更快乐呀)一起快乐地来读一读!

  解疑:这么一来,大家全都湿淋淋的拉。难受吗?有的小朋友脸上还笑开了花呢,为什么?

  (清水是……)(出示句子)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当然是泼得越多越好了,一起读。(齐读)

  练习:看着漫天飞舞的水花,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祝福要送出去吗?

  (出示练习)

  小结:吉祥如意的清水被尽情撒泼,到处洋溢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整条大街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老师要请笑得最灿烂的小朋友来演一演这群快乐的傣族人民。

  (出示句子)(指名读,加上动作,齐读)

  3.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真是一条热闹的大街,真是一群热情的傣族人民,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泼水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回去吧!

  原来,你们是没泼够水呀!老师也不想回去,因为我知道在泼水游戏结束以后,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节目呢。不信,你们自己读第三小节。(出示句子)(生自由读)

  除了泼水乐,还有什么乐?

  交流:“唱歌跳舞”:他们踩在火红的凤凰花瓣上,在不断回响着的欢乐的象脚鼓点中,自有自在地唱歌跳舞。

  “赛龙舟”:多么激烈的比赛啊。

  “放烟花”:五彩缤纷的烟花多迷人那。

  小结:泼水节的快乐还有很多很多,谁愿意就这么离去呢?让我们跟着热情的傣族人民,在这个热闹的深夜尽情狂欢吧!(齐读)

  三﹑总结

  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快乐的一天,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

  四﹑作业

  傣族的泼水节是欢乐的,在这片美丽的水的世界里,到处都能找到快乐的影子。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能记住这美好的一天。回去以后,可以把泼水节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另外,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出示作业及图片)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读准字音“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tong hu shi 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 sai ken li ban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 huang dai 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

  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4.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5.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

  1.分析字形。

  “互、泼、离”: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2.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〩”,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间的“ー”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 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xiang zheng zhun bei po shui yi nian yi du

  ( ) ( ) ( ) ( )

  pang bian li qu ken ding shi lin lin

  ( ) ( ) ( ) ( )

  二、数笔画,填空。

  “离”:共画,第9画是。

  “互”:共画,第2画是。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

  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

  (2)自读第3自然段

  (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 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二、造句

  ------有的------有的------:

  三、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开个以“民俗”为题的读书汇报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

  2.做课堂联习。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傣族人民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那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全班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看录象,读读书上的语句,再自己背背。

  2.同座位互背,还可以做做动作。

  3.指名背。

  4.全班齐背。

  三、做课堂作业 。

  作业 设计

  一.在挂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花瓣的泼水节

  的鼓点的清水

  的鸟儿的生活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来鸟岛玩的人很多。

  很多人来鸟岛玩。

  1.小草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

  2.花丛中飞舞着美丽的蝴碟。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一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了大街上。

  2.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不肯离去。

  四.造句。

  一年一度——

  迎来——

  附:板书设计 :

  21.欢乐的泼水节

  早早 早已

  追赶 泼水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篇9

  一堂平实、高效的语文课

  ——《欢乐的泼水节》案例与评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本文的教学要从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及教材的特点出发进行设计。文章的内容很简单,但因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所以应着重指导朗读,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的心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的心情。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的心情。

  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朗读、欣赏、想象、感悟等,紧紧抓住“欢乐”一词,围绕文本内容挖掘文本资源、补充信息,让学生多方位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美、意境美并进行了爱我中华的思想熏陶。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    指导朗读     引导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用电脑给大家露一手,猜一猜,你会看到什么?

  [点评]:(因为学生第一次走进av教室,非常好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小朋友们各抒己见,流露出喜悦的心情)

  (出示泼水图)他们是在干什么?他们的神情怎样?

  生:(异口同声)他们在泼水,他们很高兴。

  师: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欢乐的泼水节》

  出示课题,读课题。

  师:想去看看人们是怎样度过泼水节的吗?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读、看结合,品词读句,感悟体验

  播放人们互相泼水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的人拿桶泼水。

  生:人们很快乐。

  生:人们的身上都湿了。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打开书,在书上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

  [点评]:教师通过学生动情地朗读,借助生动的画面,渲染了氛围,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师:把快乐写在你的脸上,你来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谁来和他比一比。(引导学生感受人们的快乐)

  出示句子1: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有的散上花瓣。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人们很早就来到大街上了。

  生:我知道水中还撒上香水和花瓣。

  生:人们很着急。

  师:好,你把它读一下。(生读。)听出来了吗?你能读出来吗?自己读。(引导学生抓住“早早”“早已”等词语,体会人们心里很着急。)

  出示句子2: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师声情并茂地范读。

  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快乐的笑声。

  生:我听到了泼水的声音。

  生:我看到老师的脸上笑得就像一朵盛开的花。

  ……

  师:谢谢。老师读的好吗?想和老师比一比吗?(指名读,全班读。)[点评]: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读进去了,对文本有所体验了,情感也就有然而生了。     

  欣赏泼水片段(课件)

  师:你想说什么?

  生:他们太快乐了,我也想去那儿玩一玩。

  生:我真的不想笑出声,但我一看那场面就忍不住了。

  师:这可以用一个词是什么?

  生:禁不住。

  生;情不自禁。

  生:不由得。

  [点评]:对学生的引导非常及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释放了学生的情怀。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打开书,把这一段话美美地读一遍,让老师也能在你的脸上看到快乐。

  师:现在有问题要考考其他小朋友吗?

  生:我有问题,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我想问:人们身上都湿了,为什么却还这么高兴?

  师:对呀,下雨时,小朋友们都撑起了雨伞。而他们身上都湿了,脸上还笑开了花?

  生:(忍不住,不约而同地说)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师:在书上找到它,读出来。男女生赛读。(指导读出反问的语气)

  师:人们在这一天不仅泼水,还有其他的活动呢!

  (出示课件)你看到哪些活动了?

  生:打鼓、跳舞、赛龙舟、放烟花等。

  齐读最后一节。

  师:都到深夜了,人们还不肯离开这快乐的地方,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那儿的快乐吧!(出示全文课件,并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欣赏。

  [点评]:把学生的思想境界带回了文本中,让学生边听边看,整体感悟文章内容,使得以升华。

  三、拓展延伸  进行思想教育

  师:这是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老师还带来其他少数民族的图片,想看吗?(出示图片)欣赏 

  [点评]:引进课外学习资源,充实和完善课堂学习内容。拓展是联系中的拓展,延伸是明了基础上的延伸。

  师: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如一家,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华。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在歌曲尾声中,师述:是的,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互相团结、友爱。同学们努力学习吧,长大后来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

  [点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是否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歌曲把课堂的氛围推向了高潮,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祖国、团结各民族的思想教育。

  师 :课文学完了,你想给自己留下什么作业?

  生:我还要把这篇课文在美美地读一读。

  生:我要把他讲给爸爸妈妈听。

  生:我要去找一找别的民族的节日。

  ……

  作业建议:

  1、课外再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

  2、搜集并了解两个或三个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

  [点评]: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自己的成果。这样设置作业正是抓住学生的渴望被赏识的心理,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己选择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评]

  这是一节平实、高效的阅读教学课。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机械、刻板的,而应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的成功应该可以从学生兴奋的小脸、飞扬的眼神中看出来。

  它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求实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导读中感悟、启思中朗读,建立了语文实践的平台,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和谐发展。

  2、灵活的教学方法。这节课教师不仅充分地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而且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使教材的运用更为合理,也使教材的空间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拓展。教学中紧紧抓住“欢乐”,扎扎实实而又富有创造性地进行了“词、句、段”“读、悟”的结合,注意了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效果非常好。如:在指导读第二节时,抓住“早早”、“早已”引导学生领悟人们急切的心情。抓住“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体会人们欢快、高兴的心情。利用课件,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启发想象,促使学生对“言”与“意”积极感悟、内化,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3、高效的思想教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最大的指标是学生有时间,凭借教材内容,使思想境界得以升华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文本的空白点,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活化了文本。

  4、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民主、平等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课伊始,激趣导入,唤起了学生的热情,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氛围;过程中,教师时而声情并茂地范读,时而辅以精辟巧妙的点拨,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始终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乐于表达,使课堂教学洋溢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自主地学、愉悦地学、充满成功感地学,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题  目:  一堂平实、高效的语文课

  ------《欢乐的泼水节》案例与评析作  者:  袁景

  单  位:  赣榆县青口镇第二中心小学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篇10

  下面是关于《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本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落。

  为了能让学生有层次地清晰而扎实地把握课文,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整体感知。除解决字词的问题以外,我还给学生详细地介绍了泼水节的相关知识,并播放了一段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对泼水节有了一个直观而形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品读做好铺垫。第二课时就是精读课文,具体感知泼水节的欢乐了。

  为了能让学生从这节课的学习中得到尽可能丰富的知识,我在备课时做了很多的准备。首先,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感受泼水节的快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文本的空白,而不是机械地去接纳文本。针对本篇课文介绍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内容,教学时以读悟法为主,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等手段,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得美的体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比较满意:

  第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为泼水节做准备这一处时,为了能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傣族人民想参加泼水节的那种急切的心情,我让孩子们自己做一回“傣族人民”,我当记者来采访他们:“请问小朋友,你们提着桶端着盆这是要干什么去呀?”孩子们热情地回答:“我们这是要去参加泼水节呢!”我的问题接着跟进:“原来你们是要去参加泼水节呀,那你们现在一定非常高兴喽?能跟我们说说你们现在的感受吗?”在学生说完以后继续跟进:“你们这么激动,一定很早就做好准备了吧?”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真切地体会了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时的心情,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层次清晰,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语,扎实地学习课文内容。

  第二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把重心就放在第二自然段上,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是简要带过,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帮学生理清思路,首先这一段写了人们为泼水活动所做的准备,其间通过“早早”和“早已”两个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心情,并通过“滴香水”、“撒花瓣”等体会人们所做的精心准备;然后写了泼水的盛大场面,抓住“互相追赶”、“拿瓢灌”、“端盆泼”等了解泼水时的情景;最后这一段介绍了清水的象征意义,让学生牢记“吉祥如意”这四个关键字。整篇课文学完以后,学生基本上都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且高效。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运用表演法让学生掌握“提”、“端”、“滴”“撒”等动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恰当;在体会泼水的盛大场面时,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感受人们泼水时的欢乐时,观察书中的插图理解“笑开了花”;再结合清水的象征意义给孩子讲泼水节来历的小故事……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的结合使这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孩子在新鲜与愉悦的感受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

  第四,立足文本,灵活拓展。

  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朗读和背诵是基本要求,而我也把这一点贯彻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每学一段,都让学生充分进行练读和背诵。因此,下课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把课文有感情地背下来。除了教学书上的课文以外,我还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了适当的拓展。比如在讲到“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这一处时,我说:“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福他——;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福他——;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福她——;清水泼在小伙儿身上,祝福他——;清水还可以泼在谁身上,祝福他什么呢?”这一设置达到了语言训练和情感延伸的双重效果。

  第五,过渡语言恰到好处,简洁优美。

  如:复习词语后小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透过文字去分享傣族人民的欢乐吧!”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入:“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看!高高的佛塔,圣洁美丽;宁静的村寨,世外桃源;美丽的孔雀在浓绿的椰树下悠闲的散步;悠悠的澜沧江水碧波连连。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到了!请小朋友们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时引入:“在热切的期盼中,最为热闹的泼水活动就要开始了!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人们为泼水活动做了哪些准备?”讲到人们为泼水活动做准备时:“是啊,泼水节这天人们无比激动,早早做好了准备。还没开始泼水呢,大街上就热闹起来了,到处洋溢着——(欢乐)!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欢乐,这份激动吧!”播放泼水的场面要展示图片时:“泼水节中最快乐的就是泼水活动了,想看一看泼水的场面吗?”感受了泼水的盛大场面后小结:“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这真是一个——(欢乐的泼水节)!”揭示了清水的象征意义以后:“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此时此刻,大街上弥漫着香气,萦绕着祝福,这真是一个——”引入第三自然段时:“泼水活动结束了,泼水节的欢乐还在继续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最后总结全文:“这样一个欢乐的泼水节,令我们流连忘返。下面,就让我们伴着欢快的音乐,再次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吧!”这些过渡语使整个课堂显得干净利落,脉络清晰,并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当然,这节课也并不是一堂完美的课。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如背景音乐的时间太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听觉疲劳;要给孩子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要急于让个别学生说出答案;泼水节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但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篇11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篇12

  作者:周云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6

  《欢乐的泼水节》中“湿淋淋”教学

  师:老师这有两块毛巾,哪块是“湿淋淋”的,为什么?

  生:右手那块,它往下滴着水呢。

  生:它是潮的。

  师:对,潮的往下滴着水的,这个样子就叫作──(生齐说):湿淋淋。

  师:那孩子们,平时你看到过湿淋淋的东西吗?

  生:妈妈刚洗过的长头发,披在肩上是湿淋淋的。

  生:我刚洗过的红领巾是湿淋淋的。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生: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个人游泳,刚爬上岸,他的身上湿淋淋的。

  生:老师,我们在《雨后》里有一句话: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师:对,你能想起以前学过的知识,真了不起。你看,这湿淋淋的毛巾一滴一滴的往下滴着水,所以“湿淋淋”还能说成──?

  生:(齐说)水淋淋!

  师:那如果我一滴一滴地流着汗呢?

  (生沉默,思考)

  生:可以叫“汗淋淋”。

  师:那我一滴一滴地流着血呢?

  生:那就叫“血淋淋”。

  作者:周云

  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中心小学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

2022年四月课堂阅读教学大赛《欢乐的泼水节》课堂实录

《欢乐的泼水节》中“湿淋淋”教学

《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案例与评析

《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案

第四册《欢乐的泼水节》资料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案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欢乐的泼水节》课堂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