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酒醒梦一场 点赞 分享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精选1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1

  一、观美景,入诗题

  师:同学们,你们旅游过吗?都到过哪些地方呢?(生答)王老师也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还把它拍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生答)出示西湖美景图,师做简单介绍(看课件后加入文字解说)

  师:看完后,你想说什么?

  生:真美啊!真想去西湖玩个痛快……(师: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师:西湖啊,又叫西子湖,是来源于我们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师生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地朗读全诗,注意听清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诗。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一)、感受“雨”

  师:读完了吗?你看到带水的字了吗?

  生:我找到了湖,潋滟,淡,浓。还有濛

  师:好眼力,因为有水使得这些字格外有灵气,咱们读读它们好吗?

  生:齐读这些字

  师:如果,你把这些字送到诗句中那诗句会更加鲜活,谁来试试?

  生:读诗句

  师:其实,还有一个带水的字隐藏在诗中,你再大声读读,它肯定会跳出来。

  生:是雨字

  师:你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把它送到句子里读读。

  生:读带雨的句子。

  师:这个给西湖带来另一番景象的精灵多么重要啊,该怎样读呢?

  生:再读诗句。(重读“雨”字)

  师:谢谢你让大家听到了雨。因为有雨让西湖产生了怎样的美景?

  生:到处都是朦朦胧胧的看不清。

  生:景色很美,雨水打在游人身上,感觉很舒服,游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师:(出示雨天图片)再请你亲眼目睹它的美。 能用书上的一句话告诉我雨中的西湖有多美吗?

  生: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请你用心感受,此时下起了蒙蒙细雨此时此刻山色——

  生:空濛雨亦奇。

  师:轻轻的细细的软软的,再读——

  生:(把声音压得很低)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这时雨下大了一点,山色——

  生:(声音大一点)空濛雨亦奇。

  师:雨越下越大——

  生:(声音更大)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谢谢你们让大家听到了雨声。你知道吗?在有些版本的诗句中,这个“濛”是没有三点水的。你觉得是要还是不要呢?

  生:要,因为下雨了让西湖更美,没有雨就不那么美了。

  师:对,我们带着对雨水的感激再读这一句!

  生:齐读山色空濛雨亦奇。

  (二)、感受晴

  师:那下雨之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描写晴天西湖的诗句。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一 句,结合注释想一想,你明白了什么?

  生:自由读。

  师: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的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是描写的晴天的西湖呢?继续说一下吧

  生:晴方好

  师:板书(晴方好)师读“水光潋艳晴方好”。还明白了什么?

  生:晴天的水光,粼粼的波光,作者写的是晴天

  师:你还解释了潋滟,给大家说一下潋滟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水面上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波光闪动的样子吧(播放课件)结合课件理解潋滟。

  师:同学们,这就是水光潋滟啊,你能用其他的词表现水光潋滟吗?

  生:波光粼粼

  生:银光闪闪

  师:亮晶晶的湖面,你觉得就好像

  生:像星星掉进了湖里一样

  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心情怎样?

  生:激动、赞叹-------

  师:读啊,把这种感情带进诗句中读!

  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所以作者说,读——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我真想大声地赞美——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一个好字就道出了西湖的美景,真是一字千金阿,这就是古诗的魅力,,正当诗人沉浸在晴天的西湖美景中时,忽而天空漂过了一片雨,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雨中西湖。

  三、读诗句,悟诗情

  师:如果你在这样的美景中畅游,你有什么感受?

  生答-------

  师:纵使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但是诗人却将他的感受浓缩在一句诗里——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再读,你明白了什么?

  生:他把西湖比作了西子

  师:西子是谁?——生答-------

  师:西子是春秋时代的一位美女,西湖——西子。西子——西湖。一个是人。一个是景。苏轼怎么会把人和景放在一起比较呢?(待改)

  师: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这里,我们首先有必要认识一下“西施”这位美女!

  (播出“西施”图片,师讲“西施”的故事)

  西施又叫“西子”,是越国一位有名的美女。

  师:“西湖”和“西子”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请生自由说,适时点拔:“西湖”和“西子”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字”;“西湖”景美,“西子”人美。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谁还愿意读这首诗,读出“美”的感觉。

  问:“西湖之景”美在何处?(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之景”妙在何处?(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西湖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景色都是那么奇异美丽,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还是那么美丽动人。所以诗人不禁咏出了这样的诗句,读——(生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课件放大)

  师: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你能读出这种美丽的神韵吗?(配乐读)

  想像:假如此时你就是苏轼,站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你会想些什么?(请学生自由发挥)

  此时,苏轼站在西湖边,欣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他醉了——(生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时,我站在西湖边,欣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我醉了,读——

  此时,你站在西湖边,欣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你醉了,读——

  四、回归诗题

  师:现在,就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诗题,这是苏轼在什么景象过后吟出的诗句?

  生:出太阳然后下雨。

  师:在哪里?

  生:在湖上

  师:他只是在观赏景物吗?

  生:还在饮酒

  师:他醉了吗?

  生:没有醉

  师:但我觉得他醉了

  生:对!他被西湖的美景陶醉了。

  师:就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一丝醉意,听着一首小曲,看着一池美景吟诵这首千古绝句吧!

  生:男女对读

  师:能背吗?

  师:同学们,放下书站起来大声地吟诵一番,

  学生大声读。

  五:扩展延伸(还待修改)

  《饮湖上初晴后雨》堪称为“西湖”之绝唱,但它仅仅是我国诗歌宝库中一粒很小很小的沙,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还有许许多多写景的古诗。

  请看:(大屏幕出示;播放音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老师:请坐。同学们,诗的美就美在他的音律动听,还美在奇妙的想象,所以苏轼才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所以李白才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时在诗中像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美景的诗非常多,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景色的古诗,

  学生:望庐山瀑布

  老师:同学们,会背的跟他一起背好吗?

  学生齐背

  老师:望庐山瀑布,名诗啊,还有吗?

  学生:小池

  学生齐背

  老师:还有吗?

  学生:梅花

  学生齐背

  老师:还有吗?没发过言的同学给你一次机会。

  师:还有啊,好,请你来

  生:小池

  学生齐背

  老师:同学们,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古诗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愿你们在课外多读古诗,多长知识,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谢谢同学们,下课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2

  题记:公开课上很少看到古诗教学,尽管大家都喜欢古诗,但不敢轻易走进古诗,王崧舟是语文界的“神”,但他也说,上古诗——伤神!但今天,我们可以分享赵笑益老师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心里真是庆幸!这是苏轼的诗,也是我最爱的一位诗人。苏轼,他豪迈、大气,又不失儿女情长。我一下子想起他的一首词“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正想着,赵老师已经上面试话筒,很年轻的一位老师,穿着棕色的上衣,多像词里的一片落叶呀。

  课前谈话:

  师:初次见面,说说对老师的了解。

  师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

  师:我介绍了我的家乡,现在该你们来介绍义乌了,让老师感受到义乌的风采。

  生:义乌有很多好吃的,有红糖、蜜枣。

  生:义乌有雄伟的古塔。绣湖公园,这些都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生:我们义乌人很热情。

  生:义乌有很大的国际商贸城。

  生:义乌有一位很伟大的诗人,骆宾王。

  师:你有什么话想对我说。

  生:老师,你辛苦了,你从温州赶来。

  生:欢迎你来义乌来。

  生: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

  师:上课,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也精神。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杭州的西湖吗?

  生:去过。

  师:说说你眼中的西湖。

  生:西湖很美,有很多荷花。

  生:西湖里还有十个美景。

  课件音乐起(古筝)师动情简介西湖。引出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生读题(三生)

  师: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点什么吗?

  生:先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生:这是苏轼赏风景时写的。

  生:苏轼先是在饮酒。

  师:连起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苏轼先是在饮酒,一开始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师:对呀,倒底是怎么样的美景吸引了苏轼呢?自己读读这首诗,自己读,多读几遍。

  生读

  师:你们觉得这里边哪几个字特别难读?

  生:潋滟

  生:淡妆

  师:这么难读的字送到诗句中,你还会读吗?谁来读读诗的第一句。

  生读第一句

  师:你读得很努力

  生读第一句

  师;好的。谁来读读诗的和四句。

  生读第四读

  师:很好,再来一次,总是平舌音。

  师:那这首诗连起来,谁来读?真自信,你来。

  生读。

  师:字正腔圆。你来。

  生读。

  师:谁再来。

  生读,边读边纠正读音“山色”

  师评:第一次读只读错了一个字,已经不简单了。

  生读。

  师评:你不仅读正确了,还读出了诗的味道,以后会是一个出色的播音员,这么多同学想试,那一起来诗,

  生齐读。

  师: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理解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看下面的注释。

  生:问老师

  生:查字典。

  生:四人小组讨论。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其实呀,还可以联系课文中的插图,反复诵读来理解,好,同学们,就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反复读读,来理解诗的意思吧。

  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我看到了苏轼在庙里饮酒。

  师:我们刚才从题目里知道,是在湖上饮酒。

  生:我看到山。有雨有雾。

  师:从哪句看到的。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读(三个)

  师:今天,早上,老师拉开宾馆的窗帘,看到了我们的义乌一片雨蒙蒙,谁能把这画面读出来?

  师范读。

  生再读。

  师:看,这就是山色空蒙雨亦奇。课件出示图片。

  师:是什么使得这西湖这么美啊。

  生:是大雾,

  生:是苏轼。

  生:是大雨。

  师:找找你能用诗里的一个字来说吗?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板书:雨亦奇。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我看到了一点点雾。谁再来,

  生读(三)

  师范读

  生再读(二)

  师;你还看到哪些景色?

  生:我看到了湖水很美。

  师:你从哪句话感受到的?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平时见过吗?

  生:平时,太阳照在水面上,水面像金子般闪动。

  师:谁能闪动得再耀眼一些?

  生读。

  师: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屏幕出示图片)

  师:谁能用朗读来读活这幅画?让水波荡漾起来?

  生读(三)

  师:为什么会这么美啊?

  生:因为是晴天。师板书:晴方好。

  师:穿越水面,你还看到什么?

  生:湖面好像是一块翡翠,像金子般耀眼。

  生:小鱼在晒太阳。

  生:青蛙在唱歌。

  师:这么美的景色都融在诗的第一句中,女同学来试试。/男同学也来试。

  师:把每一、二句话诗反复读,直到提出问题来。

  生:我读出了雨来得很奇特。

  师:很奇妙。

  生;我读出了,雨下到西湖里,像珍珠一样。

  生;我读出了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但是风景还是很美。

  生:晴天的西湖很美,雨天的西湖也很美。

  师:怪不得,我们的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二句

  师:再读读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生;诗人把西湖和西子就是西施相比。

  师:你了解西施吗?

  生:她是越国的大美女。

  师:此时此刻,你站在西湖上,你想把西湖比作什么呢?

  生;比作西子。

  师;和我们的苏轼一样。

  生;比作桂林的山水。

  生:比作一块翡翠。

  师:那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生:因为西子不写化不化妆都很美,西湖无论晴天或雨天都很美。

  生:西子不管痛苦还是快乐都很美。

  师:噢,不管什么时候都很美。

  师:西子,西湖,西湖,西子,你又读出什么了?

  生;它们读音很相近。

  师:还有一个原因,老师告诉你们,西子的家和西湖很相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所说的淡妆浓抹总相宜。所以西湖也被叫作西子湖。想不想去看看。

  课个把播放一系列西湖景色(配乐)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生:西湖啊,你真是太美啦。

  生:西湖,你太美了。

  师:不管是晴天,

  生:还是雨天。

  师:不管是春天

  生:还是冬天

  师:不管是早晨

  生:还是黄昏。

  师:诗人说

  生:总相宜。

  师:诗人正坐在小船上,看着金子般的湖水,他说: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雨后的西湖,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苏轼诗兴大发,他不禁感慨到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同学们,好诗需要反复诵读,自己再读读。

  生自读

  请一生读。

  师评:你读得诗情画意。谁再来?

  一生读。

  师评:虽然是个男孩子,但嘹亮的声音恰到好处地读出了西湖的风韵。

  一生读。师及时纠正读音。

  一生读。

  师:孩子,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依老师看,你干脆改名叫苏小轼吧。

  谁再来?

  一生读

  师:谁能背啦?

  一生背。

  齐背。

  师:其实苏轼和西湖还有这样的缘分,读读这份材料,你又会读懂什么呢?

  屏幕出示材料。生自读。

  生:我知道了苏轼在杭州作知州,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

  师:不光是苏轼和西湖有缘份,我们的诗人白居易也和西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游了西湖后写下了“钱塘湖春行”,自己读读,可以联系注释去理解。

  生自读。

  师:只能深入诗的字里行间,你才能真正读懂它,谁来读?

  生读。(二)

  生齐读

  师:为了纪念白居易,我们把白沙堤称作白堤。

  师:谁来背背像这一类的古诗。

  生背平时积累的古诗(二生)

  师:布置作业。

  师:下课

  我的感受:

  此堂课,赵老师一直在引领孩子们反复诵读和想像画面,让孩子们从含蓄的诗句中领略西湖的美景。历来,上古诗有三种境界,一是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二是想像画面;三是体悟意境。我感觉赵老师前两者都做得很到位,但第三种境界似乎还有些欠缺,孩子们更多的理解或许只在诗句的表面意义。还有后面老师讲到西子所住的地方和西湖相近,这好像是不对的,有很多历史资料可以查明,西施所住的地方其实离西湖很远,整首诗,在我看来,最出彩的是第三、四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千古以来,我看到过的比喻句中最出彩的一句,为什么好?其实不用作太多的解释与分析,一剖解,什么都破坏了,什么都没有了,真正的美与好,是说不出理由的,为什么要去找很勉强的理由呢?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3

  课前准备:

  谁唱歌最好?唱唱。还有谁给大家唱首歌?(唱歌)还有谁给大家猜个谜语或者说个笑话?(学生讲笑话)有趣吗?同学们笑了是吗?想怎么做什么做,可以和小伙伴说一说。

  一、导入

  今天你们这么早来到会场,老师很感动,师生互相问好,下面,老师对你们说什么你就说什么。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声音洪亮些,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真精神。

  师:同学们真可爱。

  生:老师真可爱。

  师:指导换个词语

  生:和蔼可亲

  师:我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是一种缘分……上课。

  二、

  1,你们已经预习了,今天我们就学习描写西湖美景的诗,齐读诗题,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诗题(指导书写)介绍作者,范读诗题,齐读诗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简单说了题目中词语的意思。

  学生:饮是饮酒的意思,是苏轼在西湖上饮酒的时候看到下雨了,……(简单说明了初晴后雨的意思)

  老师:谁再把题目的意思说一下?

  学生:说题目的意思。

  老师:学习古诗,理解诗题很重要,去过西湖吗?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西湖的……出示西湖美景图,师做简单介绍。

  学生看课件

  老师:看完了西湖的美景,你想说什么?

  学生:真美啊/真想去西湖玩个痛快……

  老师:西湖在每个人心里都是不一样的,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西湖,诗人苏轼眼中的西湖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诗。

  学生:读诗。

  老师:老师还想再听听你们读书,同桌互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读诗。

  老师:小组内读诗,由小组长负责,每个人读一次,一个一个地读,看谁读得最好,为什么?

  学生:组内读诗。师巡视指导。

  老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得有滋有味,真投入阿,谁来读一下,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

  学生:指名读,

  老师:同学们说一下吧,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有韵味

  老师:噢,他读出了韵味。

  学生:他读得有感情

  老师:有感情

  学生:他把该空的地方空出来了

  老师:噢,读出了节奏感

  学生:他读得有轻重缓急

  老师:噢,真会听

  学生:他读得很美

  老师:那你能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吗?

  学生:我试试

  学生读

  老师:真有古诗的韵味阿,谁还想读?

  生读诗

  老师:一位柔情的苏轼)。

  老师:还想读吗?请你。

  生读

  老师:读得又正确又流利,还想读吗?这么多人想读,好,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大家一齐读。

  学生齐读。

  老师:太好了。你们只读了几遍就读得这么好,你们太了不起了,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学习古诗,读通古诗,仅仅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那么如何理解诗意呢?诗人如何描写西湖时晴时雨的变化的呢?咱们再读前两句(生起读),

  指几名学生读第一句

  师: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学生: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的

  老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是描写的晴天的西湖阿?继续说一下吧

  学生:晴方好

  师:板书(晴放好)师读“水光潋艳晴方好”。还明白了什么?

  学生:晴天的水光,粼粼的波光,作者写的是晴天

  老师:你还解释了潋滟,给大家说一下潋滟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老师:学古诗看注释是一种好方法,请同学们记在脑子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波光闪动的样子吧

  (播放课件)结合课件理解潋滟。

  师:同学们这就是水光潋滟啊,你能用其他的词表现水光潋滟吗?

  学生:波光闪闪

  学生:银光闪闪

  学生:亮亮晶晶

  师:亮晶晶的湖面,你觉得就好像

  学生:像星星掉进了湖里一样

  师:噢,像星星一闪一闪的

  生:波光粼粼

  师:多好的词啊

  生:银光闪烁

  生:晶莹剔透

  师: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钻石对吗?

  生:对

  师:你们积累的词可真不少了。晴天的西湖还有很多美景,同学们,你能想象吗假如你就是大诗人苏轼,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这万里无云的天空下,在碧空万里的晴空下,你还会看见哪些美景哪些好景?

  学生:我会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

  学生:湖水很清澈

  师:是啊,蓝天绿水,多么清澈啊

  学生:我看见了青山秀水

  师:这个词用得好啊,还有吗

  学生:我看见船在湖面上开来开去

  师:是啊,湖面上还有小船划过呢

  学生:湖面上碧水连天

  学生:一个乌龟壳在水面浮着

  师:湖面清得让你都能看见乌龟壳啦。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所以作者说,读——

  生:水光潋滟请方好。

  师:一个好字就道出了西湖的美景,真是一字千金阿,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忽而天空漂过了一片雨,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雨中西湖。

  过渡到雨中西湖(放课件)

  师:让我们静静地去想,并做诗意浪漫的介绍。

  qq

  uid

  8887

  帖子

  45883

  精华

  33

  积分

  32631

  阅读权限

  160

  来自

  天上人间

  在线时间

  15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8

  最后登录

  2008-9-16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brisk2000

  副大队长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诚信勋章 明星勋章 热心勋章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1 15:12  只看该作者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之二

  一、谈话导入

  师:这学期我们期中考试改革了,背诵古诗成了必考项目,你们都背诵了哪些古诗?

  生:我背诵了《敕勒歌》、《峨嵋山月歌》。

  生:我背诵了《望岳》。

  生:我背诵了《望洞庭》、《沙沟》。

  师:看来你们期中考试胜卷在握了。

  师:这两天我也读了几首古诗,我们来共同分享一下。

  生:齐读诗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题目中都有西湖这两个字。

  生:我发现这些诗是写西湖的。

  师:有意思,谢谢同学们的发现。为什么他们都要写西湖呢?看来西湖有值得我们回忆的地方。今天我们就随苏轼泛舟西湖先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生:读诗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

  二、感受“雨”

  师:游西湖首先与我们亲近的自然是水,咱们先轻声读读诗。相信诗中带水的字都会出现在你面前,开始吧。

  生:自由读诗。

  师:你看到带水的字了吗?

  生:我找到了湖、潋滟。

  生:有淡、浓。

  生:还有濛。

  师:好眼力,因为有水使得这些字格外有灵气,咱们读读它们好吗?

  生:齐读这些字。

  师:如果你把这些有灵气的字送到诗句中那诗句会更加鲜活,谁来试试?

  生:读诗句。

  师:其实还有一个带水的字隐藏在诗中,你再大声读读,它肯定会跳出来。

  生:是雨字。

  师:你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你把它送到句子里读读。

  生:读带雨的句子。

  师:这个给西湖带来另一番景象的精灵多么重要,该怎样读?

  生:再读诗句。(重读“雨”字)

  师:谢谢你让大家听到了雨。因为有雨让西湖产生了怎样的美景?

  生:到处都是朦朦胧胧的看不清。

  生:景色很美,雨水打在游人身上,感觉很舒服,游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师:(出示雨天图片)再请你亲眼目睹它的美。能用书上的一句话告诉我雨中的西湖有多美吗?

  生: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请你用心感受,此时下起了蒙蒙细雨此时此刻山色——

  生:空濛雨亦奇。

  师:轻轻的细细的软软的,再读——

  生:(把声音压得很低)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这时雨下大了一点,山色——

  生:(声音大一点)空濛雨亦奇。

  师:雨下得越来越大——

  生:(声音更大)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谢谢你们让大家听到了雨声。你知道吗?在有些版本的诗句中,这个“濛”是没有三点水的。你觉得是要还是不要?

  生:要,因为下雨了让西湖很美,没水就不那么美了。

  生:有水就能让西湖更美。

  师:对,谁嫌水多呢?咱们需要水,西湖更需要水。苏轼的诗句中也离不开水。让我们带着对雨水的感激再读这一句!

  生:齐读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这水,这雨只让西湖的山色空濛吗?它还会让西湖的那些景物更生动呢?

  生:让树木更生动。

  生:让花草生动。

  生:让小船生动。

  生:让游人更开心,因为雨点落在他们身上很舒服。

  师:是呀,因为有雨,让西湖的柳树更加柔美,她在细雨中跳着优美的舞,蒙蒙细雨好像一层面纱遮住了他那害羞的脸。请你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大家:

  因为有雨,让西湖的更加。

  生:因为有雨,让西湖的小桥更加秀美,小雨蒙蒙地下着,飘飞在小桥四周,使小桥好似缠上了一条白色的玉带。

  生:因为有雨,让西湖的山更加朦胧,同时绕着山跳起了妩媚的舞蹈,暖暖的雨落在肥沃的土地上,扬起一片泥土的芳香。

  生:因为有雨,让西湖的花儿更加美丽,花儿在蒙蒙小雨中跳舞、唱歌,那声音把人诱住了,那舞姿把人迷住了。

  生:因为有雨,让西湖的船更加神秘,雨给她戴上了一层飘扬的头罩,让人们看不清船上到底是什么。

  生:因为有雨,让西湖的楼房更加美丽,烟囱里冒出一缕一缕青烟往天上飞,而又被雨打下来。

  三、感受“晴”

  师:诗人就这样在雨中畅游着幻想着。不知不觉雨过天晴,作者眼前随之一亮。它感受到了什么景象?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这是作者的感受,你能把作者看到的说出来吗?

  生:(学生还是找不到描写晴天的诗句)

  师:(只好顺势而就)难怪作者自然而然想起了春秋时代的一位美女——西子。西湖,西子。西子,西湖。一个是人。一个是景。苏轼怎么会把人和景放在一起比较呢?

  生:因为他们都很美。

  师:一语道破天机。就因为它美,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湖都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更有趣的是他们往往由西湖就想到西子。因此西湖也叫西子湖。看,这三位就是。自由读读吧!

  生:自由读诗句。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都把西湖比作了西子。

  师:所以,苏轼也禁不住赞叹这一池的湖水,把刚才我们感受到的送到苏轼的诗句中来吧。

  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你是化妆师,你打算给雨天的西湖、晴天的西湖化怎样的妆?

  生:我打算给雨天的西湖化淡妆,让它清新自然。

  生:我打算给晴天的西湖化浓妆,让他更加灿烂有阳光。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化妆师。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只要它具有天然的美的姿质,自然、贴切,它就是最美的。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只要健康、纯真、快乐你们就是最美的。

  四、回归诗题

  师:现在,就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诗题,这是苏轼在什么景象过后吟出的诗句?

  生:出太阳然后下雨。

  师:在哪里?干什么?

  生:在湖上饮酒。

  师:他醉了吗?

  生:他醉了,被西湖的美景陶醉了。

  师:就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一丝醉意,听着一首小曲,看着一池美景吟诵这首千古绝句吧!

  生:集体吟诵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4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部分学生在学前就有接触。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二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歧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如,第一首诗中“出”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学生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学生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及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苏轼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我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相比,第二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插图的运用,为重难点的突破口。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出’是“出现”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张老师并不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转向全班学  生:“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

  基于《饮湖上初晴后雨》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观察点的巧妙解决:“我应该站在哪儿望着天门山来吟诵这首诗呢”当一学生没有说准时,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当学生能联系诗句说准观察点后,老师仍引导到“再看一看题目,还有补充吗”这些指导与点拨,及时、准确、到位。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五、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5

  对于古诗的教学,我一直都是小心翼翼,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每次课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亦是如此。苏轼在这首诗中写出了自己对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感受是“晴方好”“雨亦奇”,而且以“水光潋滟晴方好”比喻“淡妆的西施”,描绘出了西湖别样的美。这是作者独特的体验,别具特色。

  在教学中,首先,我结合本课作者的生活体验以及学生实际体验,引导学生品味诗中之景,把景物看作可以与自己相比或交流的活动。其次,结合景物的特点,对这个景物进行联想,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接着,我顺藤摸瓜,加大难度,教会孩子怎样捕捉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我让学生结合注释,资料、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诗的情景画面。结合学生的作业,我作了些点拨: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我们要善于捕捉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作者写西湖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那么美好,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西湖深深的喜爱之情。并且在后面两句还把西湖比西施,西施是人见人爱的美女,西湖如美女一样可爱,一样美,怎能不让人喜爱呢?作者通过观察,加上丰富的联想将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自然美上升到艺术美,主观感情和客观现象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熔铸成一首动人的诗,咏物抒情,和谐统一。最后,我总结全课,再次和孩子们强调在读诗时,要先想想写的是什么,然后在脑海中形成诗中所展示的画面,再根据这种画面去想象作者处在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这样,才能捕捉到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上完本课,从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我想,语文还真不是为了传授学生几个生字,它是有灵魂的情感之物,无论什么体裁的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得想办法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生活,进入作者的感情空间,相互享受,相互拥有,相互取长补短。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词语及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具准备:《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检查课前搜集有关作者苏轼的资料。

  二、讲授新课

  (一) 初读

  1、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诗的停顿和韵味。

  2、学生读:齐读、指名读。

  (二)学学

  1、学生结合注释(课件显示)分组合作学习古诗。

  2、教师到各组帮助学生。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古诗。

  4、小结

  西湖的景色怎么样?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三)欣赏

  1、欣赏西湖的美景。

  2、提问:看完短片你最想说些什么?

  小结:作者喜欢、赞美西湖。

  (四)诵读

  1、有感情地读。

  2、配乐朗诵。

  3、背诵:想象画面试背古诗。

  (五)方法

  1、指名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2、方法:

  (1)理解诗意 (查找资料)

  (2)体会感情 (感受意境)

  (3)朗读背诵 (想象画面)

  三、练习

  1、自学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给学生提供有关资料。

  四、总结

  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美丽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那些地方?你们知道“人间天堂”指的是哪里吗?“人间天堂”是说什么意思呢?

  2、你们想欣赏一下西湖的风光吗?那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西湖之旅吧!(出示课件)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诗,介绍作者

  1、师:西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的,西湖的确很美,在宋代诗人苏轼的笔下更是美得独特。板书“苏轼”)

  2、师:苏轼曾在杭州做官,他写了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3、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苏轼?

  4、再读、解题:

  5、过渡: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认识生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诗。强调注意课文中注音的生字的读音及写法。

  2、师:讲解生字

  3、师:诗之美,美在语言优美,美在音律动听,这首诗在哪里停顿是合适的?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用小斜杠画一画。

  4、学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5、齐读。

  四、渗透方法,理解诗句,加深感悟

  1、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能将古诗读得流利而富于节奏,可是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我们还必须理解诗句的意思,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接下来我们一齐学习理解诗句,看看苏轼如何用这短短28个字展示出西湖的美。

  2、学习前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课件出示。

  ①先齐读。

  ②提出疑问。(你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

  ③解疑。讲解单个字的解释。“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

  可结合注释、图画,发挥想象理解: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水光潋滟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峦迷蒙的样子。想象:下雨天云雾迷茫的样子你见过吗?这个时候去看山是什么样的?

  ④结合单个字的解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这两句诗分别描写了什么气候下的景色?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人所看到的景色{美}

  4、齐读,读出烟雨迷茫的朦胧美感,和阳光明媚、波光闪动的美。

  5、当诗人看见这丰富而美好的画面,会是什么心情呢?带着愉悦的心情读。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更喜欢晴西湖还是雨西湖?为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出你的喜爱。(喜欢晴西湖的读第一句,喜欢雨西湖的读第二句)

  那么,诗人喜爱的是晴天的西湖还是那雨天的西湖?从哪里可以看出诗人都喜欢。(晴方好、雨亦奇)

  过渡:对,不管晴天还是雨天,西湖都是那么美!这不禁让诗人联想到了古代的大美人西施。

  6、学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总结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先解释单个字,再根据单个字的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师:西施美不美?诗人把什么比作西施?诗人怎样评价西施的美?西施化浓妆美不美?化淡妆呢?不化妆还美吗?为什么?(大自然所赋予的天生的美)

  诗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出她不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怎样读出这种美?(重读:总)

  ③诗人为什么要将西湖比作西子?她们有什么相通之处?

  (引导理解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不仅因为都有一个“西”字,都具有婀娜多姿的美,最主要是因为她们都具有不需外物衬托,不需人为修饰的独特的天然的美!)

  哪个字最能体现西湖的这种美?还是一个总字,看起来是在写西施的美,实际上作者是借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

  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总是那么美,一个“总”字将西湖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所以当他想到将西湖比作西子这一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时,他是那么得惊喜、得意,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

  五、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想亲自去领略西湖的美吗?虽然今天我们不能去到那美丽的西子湖畔,但是诗的美还在于奇妙的想象,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随着苏轼再次畅游西湖吧!

  师配乐朗读,生闭目想象:(如时间不允许,则教师配乐读古诗)

  这一天,阳光明媚,苏轼与几位好友相约畅游西湖,他们泛舟湖上,饮酒赏景,西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水波荡漾,闪烁耀眼,向人们展示着它美丽的风貌。诗人不禁深深地陶醉了,正当诗人正沉醉于这山水美景,忽见几条细线般的雨丝斜斜地飘进湖中,飘在脸上,原来下雨了,你再看这雨天的西湖吧,云雾迷茫,缥缥渺渺,又显出另一番奇妙的景致。最好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是那么美,那么令人神往!诗人不禁咏出这样的诗句,读——师生齐读。

  就让这美景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吧,再读一读!

  能背一背吗?

  7、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诗人苏轼带我们领略了西湖的晴姿雨态,同时又用一个奇妙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湖那天然美的神韵。

  五、  拓展学习,活化文本,综合发展

  1、过渡: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首。

  2、课后作业:朗诵全诗,鼓励背诵。

  六、  结束全课教师小结。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8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学习新课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三、背诵全诗

  自由背诵然后检查

  〖课后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在理解题目时,我用提出质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觉得我再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和体验诗中的“美”之一环节做得不好,我只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还解决这一问题;而学生体验的机会就少,主要是听我讲和听其他学生讲,很多同学都没有自己感受到,只懂得有这么一回事。所以他们读诗句时,没有融入感情。如果能让学生多读几遍写景物的诗句,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验诗句的“美”和领悟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有感情朗读全诗,效果会更好。

  这篇课文事故时,学生读的机会较多,有较多的表现机会,课堂气氛较活跃,整个效果比较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美景,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古诗,说说了解的诗人。

  2.导入新授,检查学生预习《望天门山》的情况。

  (1)齐读《望天门山》后,指名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3)出示课件,直观感受雄伟的长江美景。

  二、朗读诗歌,感受美景

  1.再读诗歌,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较容易的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忙,较难的、重点的问题留在讲读时再解决)

  2.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

  (1)自主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学句意,小组讨论句意后,指名说句意。

  【让学生从文本的自由品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中意境】

  (3)播放课件:从中间割断,清清的奔腾东流的长江水,到了天门山时,被陡峭的山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4)自主学习第3.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6)指名说句意: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

  3.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诗意。

  4.引导学生理解《望天门山》表达的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2)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

  指导感受理解:“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

  “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随文指导学生学习“我会写”的生字:断、楚、孤、帆。

  (3)指导朗读:用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呢?(磅礴,雄壮,充满阳刚之气。)

  (4)画一画: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画出来。画好后,指名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

  【看课件理解诗,把诗变成画,进一步感受诗中美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在讲画、评画的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

  5.在熟读基础上背诵古诗:提示“断、开、流、回、出、来”六个字,帮助背诵。

  四、作业设计

  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写《望天门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切入,背诵第一首诗

  二、出示课件,创设情境:欣赏西湖美景,引出新诗

  【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分组合作学习古诗

  给学生提供学习古诗的参考方法:

  1、朗读(读通古诗)。

  2、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再次朗读(读懂诗意)。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

  5、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6、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的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三、小组汇报,相互评价,理解古诗

  1.小组派代表说说每一句的意思。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人笔下的西湖是怎样的,

  3.体会诗人的感情:通过读诗歌,你体会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情是怎样的?

  四、比较朗读,引导背诵,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1.男、女孩比赛读:男孩子用雄浑的声音朗诵《望天门山》,女孩子用甜美的声音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读后相互评价。

  3.小组轮读。

  3、指名背诵。

  【通过比较和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再次体会两首诗描绘的不同景色和不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引导创新。

  1.布置作业:搜集长江、西湖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等,搜集其他描绘风景的诗句。

  2.口语交际;开展“我是西湖(三峡)小导游 ”的口语交际活动。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10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学习新课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三、背诵全诗

  自由背诵然后检查

  〖课后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在理解题目时,我用提出质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觉得我再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和体验诗中的“美”之一环节做得不好,我只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还解决这一问题;而学生体验的机会就少,主要是听我讲和听其他学生讲,很多同学都没有自己感受到,只懂得有这么一回事。所以他们读诗句时,没有融入感情。如果能让学生多读几遍写景物的诗句,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验诗句的“美”和领悟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有感情朗读全诗,效果会更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11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国家教育部颁发试用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在我们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优秀古诗文。编者将古诗选入语文教材,重在引导 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增加文化底蕴。教学这首古诗,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歌的节奏、音韵之美;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由于教材中对诗已作注释,我对诗句不作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题目和诗句的意思。另外,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并以歌唱的形式感悟诗情。最后,我让学生在积累了不少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古诗的基础上,试着仿写一首写景诗,培养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创新写作的能力。

  我觉得本堂课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参与的质量较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参与面广。如上课伊始,我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边看我板书边一起书空课题中每个字的笔画,做到全员参与。又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看风光图片尝试仿写一首写景诗,我进行巡视指导,也做到了人人动笔。

  (二)主体参与的形式多。如个别读、齐读全诗;读诗句想象画面;看录象欣赏西湖风光的同时听配乐朗诵;给古诗配上自己熟悉的曲子唱一唱;自己尝试动手写诗等等。

  (三)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高、效果好。如让学生读诗句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时,学生纷纷举手,描述画面时能运用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再如让学生动笔写诗这个环节,学生做到了人人动笔,并且完成的质量整体水平较高,连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下课后都主动将他写好的诗拿给我看,让我深感欣慰。

  二、课件的使用恰当、适时。本堂课使用的课件是我自己制作的几张投影片,有文字,有画面,还配上经典民乐作为背景音乐。听课老师反映课件的画面和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使古诗教学的课堂氛围更加浓厚,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一、板书设计很好,但出现得不适时。这说明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因为临上课前,我突然想到板书出现的时机如果调整一下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是临时的想法加上临场紧张,上课时没能适时地调整好相关的教学环节。想法虽好,却没有付诸实现。看来,今后课前的准备还要再充分些。

  二、没有当堂指导背诵全诗。这也是教学设计上的一个疏忽。其实,当时设计教案时,我曾想到要有指导背诵这一环节的,可由于当时没有及时将想法记录下来,后来几次修改教学设计,竟然忘了补上这一环节。由此可见,在教学上有某种有价值的想法或灵感时应及时记录下来。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我想:以后我再教这一课时,有了此次反思在前,我会把这一课教得更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诗词的意境。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力图让学生真正“入境”。

  课堂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新旧十景风光图片,并且用优美的语言作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首先我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于学生交流读懂诗意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渗透使用。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发现美的词,并能用自己的词汇来描绘图片中的画面,在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其在情感上得到升华。随后,引导学生在苏轼的笔下感受西湖朦胧细雨之奇。在这个环节,我先出示画面,让学生想象并来描绘,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之际,出示诗中的句子“山色空蒙雨亦奇”,体会奇的独特之处,加之各种方式的情感朗读引导,使学生能够走进诗中奇妙的境界。在感受奇妙的意境后,我通过一个小的写话来升华情感: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加柔美,因为有雨,西湖的小桥更加俊美,因为(   ),西湖的(   )更加(   )。通过一系列的铺垫,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情境,西湖时晴时雨的美丽画面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这对诗歌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领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时,苏轼站在西湖边,看着美丽的湖光山色,苏轼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时,老师站在喜欢边,老师醉了......此时小朋友站在喜欢边,小朋友们醉了........通过多次朗读引导,学生陶醉在这美丽奇妙的西湖景色之中。最后我通过苏轼的另一首《望湖楼醉书》来比较拓展延伸,一首是描写小雨的轻柔,一首是描写大雨的狂乱,学生在朗读比较中体会雨的不同韵味,感受诗的魅力。

  古诗教学中,朗读是重头戏,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理解诗歌,体会到诗人表达的感情。这一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有范读、个别读、齐读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朗读活动的开展,学生渐渐体悟到了诗人的情感。在这次诗词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引导,没有放开学生大胆的想象,有的环节时间过于仓促,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相信通过这次大胆的尝试,对以后的诗词教学一定会有更多的借鉴和帮助。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收获,每一次新的挑战。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 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

  (明确: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们能在头脑中出现直观的印象,同时锻炼他们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口头表达能力)

  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是—— (苏轼)

  二、理解诗句意思

  1.让学生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读懂诗意。给出五分钟,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准确解释出全诗的意思。

  3.找四位同学解释全诗,教师在旁作指导,纠正解释的不恰当之处。

  三、体会诗歌意境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哪些天气状态下的景象?(明确: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色。)请说出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在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中的景色之后,西湖的美景又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明确: 美女西施)在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全文读完,询问学生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通判,游览了杭州的著名景观西湖。诗人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于是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状态下的婀娜多姿。)

  四、了解一些文学常识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著名诗篇。询问学生对作者苏轼的了解,包括“三苏”,唐宋八大家分别指什么

  (明确: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分别是: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韩愈,柳宗元 )

  五、教师总结全诗

  全诗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第一、二句是诗人的实写,从初晴,雨后两个角度描写了西湖美好的景色。第三、四句是诗人的联想,他把西湖比作春秋美女西施,形象地写出了西湖的婀娜多姿之态,刻画出了西湖的风采神韵。因此这首诗里来被认为是吟咏西湖最出色的诗篇。也正因为本诗的出名,西湖也得了“西子湖”的美誉。

  六、作业布置

  1. 找出本诗中的名句,反复诵读,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

  2 . 课外再去找找苏轼的其他名诗,背诵,增加积累。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旧导入,了解诗人

  1、回忆白居易的《忆江南》第二首导入新课。

  2、了解诗人。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

  2、读懂诗意。

  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讨论: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怎样的景象?西湖的美使诗人联想到什么?西湖与西子有什么相同之处,让诗人产生如此的联想?

  诗中有没有写到人的活动?你从哪里知道?

  1071年至1074年,这三年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他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听了这些,你觉得苏轼对于杭州,对于西湖的感情单单用一个“喜爱”能概括得了吗?可以用什么词来描述苏轼对杭州,对西湖的深情?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

  过渡:诗之美,美在音律动听,美在语言优美,诗之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听老师朗诵,闭上眼睛想象,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

  请用你最美的语言把你的所想表达出来。

  晴天时诗人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让我们欣赏一下阳光明媚中的西湖是不是有你想象中如此美丽。

  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

  3、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老师有个疑问一直想不明白现在请你帮我解答。西湖美景甚多,为何诗人独写山色,独写水光?

  诗之美,在于诗人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有苏轼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因之这两句诗,西湖也叫西子湖,从这足见诗之伟大。一首诗让一个地方名扬四海,这最是文化的魅力。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

  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业:(任选一题)

  1、做一张苏轼的诗词手抄报。或有关西湖的诗词手抄报。

  2、写一篇苏轼与西湖的故事的文章。

  3、写一篇学习本课的感想。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14

  组织学生自学讨论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通过汇报、补充、评价、点拨等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把对西湖的了解和理解,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汇编成册---《我来带你游西湖》,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布置完成研究性作业 ,指向课外,促进学生发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15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两首诗中所描写的不同意境。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即用描写景物或事物,来表达自己想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故事,背诵古诗,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实物来表达自己想要说明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你的印象当中大海是什么样子的?(生畅所欲言)出示大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辽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浪淘沙》,看看大诗人笔下的大海是怎样一种景致。板书课题:  浪淘沙

  学习古诗

  同学们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抽学生朗读古诗,学生相互评议,读准字音。

  再次的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

  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师:首句“白浪茫茫与海连”,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浩大雄浑的意境当中: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波涛汹涌,白色的浪花一朵连着一朵,翻滚着澎湃着,举目望去,海的近处是天,天的近处是海,海天连成一片,令人心境开阔。仅仅七个字就刻画出如此博大壮美的画面。

  生反复朗读体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平沙浩浩四无边”这句诗是说水中间的田地十分辽阔,也是看不到尽头。此句与首句呼应,令人心中更觉宽阔。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海水每天从朝霞升起至夜幕降落都不停的推涌着大地,就致使浩瀚无际的东海变成令人赞叹的桑田。

  学生自由学习古诗,朗读古诗,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也可以把这首诗和以前学过的有关水的古诗相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感受《浪淘沙》所表达的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致。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到诗句文字的美感,诗文的前两句意境雄浑,对仗工整,读起来气势磅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浪淘沙》,生动地再现了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致,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的这种写作方法。

  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浪淘沙

  ( 唐)  白居易

  波涛汹涌     辽阔壮观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二首》的第一首古诗白居易的《浪淘沙》,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海的辽阔壮观、汹涌澎湃的景象,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苏轼写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看看这首诗展现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

  学习古诗

  1、初读古诗   学生自学古诗,边读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画出来。然后,借助工具书,或者和小组同学交流,试着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可巡视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以及朗读情况。

  2、检查自学成果。抽学生朗读古诗,生相互评议,指出读的不对的地方,进行纠正。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开讨论,相互交流自己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3、师:有哪位同学到过西湖吗?(出示西湖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西湖的美景。

  4、在学生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使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合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请入境。

  5、学生有感情地练读古诗,体会古诗所描写西湖的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景致。

  6、引导学生体会《浪淘沙》与《饮湖上初晴后雨》所描写的景象的不同,感受语言的魅力!

  拓展学习,开发资源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学习了那些描写水的诗句?

  通过其他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背诵更多的诗词,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文化,促进知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让我们领略了西湖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景致。同学们表现得很棒,用自己的方法读懂了古诗。

  作业

  背诵古诗。

  积累其他的和水有关的诗句,摘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西湖:宁静素雅    美轮美奂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2023年饮湖上《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22篇(大全)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浪淘沙》《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步练习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6篇】

人教第十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实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最新3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精选2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扩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