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无风无月 点赞 分享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微信扫码分享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精选16篇)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1

  知识城堡

  一、火眼金睛(在正确的音节下画“—”)

  兄弟俩(liáng li?)剖开(pō pōu)

  赞许(zòng zòn)真笨(bèn bèng )

  评理(pín ping )烟熏火燎(liǒo liǒo)

  二、读准音,一笔一画写好字。

  làng fèi chōng jī guān jiàn píng lǐ

  浪费充饥关键评理

  zàn xě mǎn yì jù jīing huì shén

  赞许满意  聚精会神

  zhēng lùn bù xīū

  争论不休

  三、点将台(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从丛草(丛)(从)前(丛)林(从)此

  礼理(礼)貌道(理)(理)睬(理)由

  到道(到)来味(道)(到)处知(道)

  座坐(座)位(坐)车(坐)下宝(座)

  四、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2、2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3、争个不停。

  4、一件事情顾全两方面,使用两方面都很好。

  5、一点影子、一点足迹也没有,形容消失得干干净净,不知去向。

  能力平台

  五、读一读,想一想。

  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聚精会神”看出老师听得认真,“赞许”的意思是赞同。

  老师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是因为同学们的感想,正是教师希望学生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啄木鸟和树

  大树叫起来:“别动我!别动我!我疼死了!”

  “树先生,你病了,我在为你捉虫子呢!”啄木鸟说。

  “简直是侮辱!我这样年轻力壮,身上哪有虫?……我知道了,你一定是伤害我的借口!警告你,别在我的面前耍花招!滚开!”树愤怒的说。

  啄木鸟难过地飞走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一只啄木鸟愿意去帮这棵树捉虫了。

  几年后,树身体里的虫子多了,这棵“年轻力壮”的树终于变成了肚里空空的废物。

  1. 看拼音,写词语。

  wu ru shang hai jing gao yuan yi

  侮辱伤害警告愿意

  2. 想一想,为什么“再也没有一只鸟愿意去帮这棵树捉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趣味走廊

  一、故事中的兄弟俩,现在多么后悔啊!如果你现在遇到了故事中的兄弟俩,你想告诉他们一个什么道理?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2

  《争论的故事》(第二教时)教案

  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姚 静

  教学要求:

  1,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5课《争论的故事》,通过学习,同学们来说一说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2,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填空来说说文中的这个故事.

  (媒体出示:兄弟俩看到大雁想 充饥,他们为怎样吃大雁 ,并让老人 ,老人为他俩出了 的办法,可是大雁早已飞得 .)

  【课文内容和故事内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里作适当的提示,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第一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故事中的兄弟俩为什么事争论 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结果如何呢 划出课文中有关的语句.

  2,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

  ⑴兄弟俩为什么事争论的 (兄弟俩在为"怎么吃大雁"而争论,教师简笔画大雁.)追问:兄弟俩分别认为要怎么吃呢 (哥哥说要煮着吃,弟弟认为要烤着吃.板书:煮 烤)

  【教师的基本功发挥得恰到好处,引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⑵出示插图,辨别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说出你的理由,并结合插图理解"烟熏火燎"的意思.

  ⑶小结.

  3,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

  ⑴媒体依次出现反问句并指导朗读.

  (媒体出示反问句:

  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

  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 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

  ⑵结合课文中的单引号,补充介绍它的用法.

  ⑶找出课文中描写哥弟俩说话时表示不同神态的词语.

  理解:"不以为然,很不服气",并指导朗读.

  ⑷看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他们争论的激烈程度.

  ⑸学生分角色表演,相机指导体会.

  ⑹小结,理解"争论不休".

  【这一环节,老师以读代讲,根据学生的朗读作具体的指导,然后再请学生表演,过程展开充分,训练比较扎实,课堂气氛活跃.】

  4,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结果如何呢

  ⑴兄弟俩接下来怎么办的呢 (他们找了一个老人来评理.)

  追问:老人怎么样说 (板书:半煮半烤)

  这个建议双方都很满意,这就叫做"两全其美".

  【通过语境的创设来理解词语,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⑵这是最后的结果吗 (不是的,最后的结果是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⑶小结.

  过渡:大雁飞得无影无踪,这个结果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兄弟俩错在哪里 书中的同学们都有些什么想法呢

  三,讲读第二段.

  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课文中的同学提出了哪些感想

  (媒体依次出示: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2,指名学生回答.

  3,讨论交流.

  ⑴兄弟俩笨在哪里 (争论的不是时候,应该先把大雁射下来再说.)

  ⑵这里的时机指的是什么 (指大雁从头顶飞过的时候.)

  追问:同学们为什么说他们没有抓住时机呢 (大雁飞过时,他们却在为大雁的吃法争论不休,还要去请老人评理.等他们争论好,大雁早已飞走了.)

  ⑶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

  【要注意区分"时机"和"时间"的不同;要进行合理的拓展:有时慢了机会就会错过,而有时快了,机会也会错过,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

  ⑷小结.(相机板书:抓住时机 做起来)

  2,请同学们认识"…………"删节号,说说它的用处.

  你们还有哪些感想呢

  3,听完这个故事,课文中的同学们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想法 (因为盛老师讲的故事生动;因为同学们听得认真;因为同学们善于思考;……)

  4,小结,理解"赞许".

  四,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2,《争论的故事》学完了,最后,让我们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好吗

  五,作业:

  表演课本剧《争论的故事》.

  附板书:

  25 争论的故事

  哥哥 弟弟

  煮 烤

  老 人

  半煮 半烤

  0

  抓住时机 做起来

  【课堂教学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思路清晰,重点实出,层层推进,真实地展现了训练的过程.教者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活泼生动的教学风格.】

  (简评:张新东)

  附课本剧:

  《争论的故事》课本剧

  时间:一天

  地点:大山脚下的一座村庄里

  人物:哥哥(猎人),弟弟(猎人),老人

  旁白:从前,在大山脚下的一座小村庄里,住着兄弟俩,他们以打猎为生.一天……

  (幕起:兄弟俩无精打采地走过来)

  弟弟:哥哥,你饿了吧!

  哥哥:

  (这时,他们发现空中有一群大雁飞来了,于是争论起来.)

  哥哥:我们把大雁射下来煮着吃.

  弟弟:不,

  哥哥:(不以为然地)

  弟弟:(很不服气地)

  (两个人争论不休,正好,这时有一个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

  哥哥:老爷爷,我们有件事要找你评评理,我说大雁煮着好吃,可他……

  弟弟:大雁当然是烤最好吃了.

  老人:

  哥哥,弟弟:嗯,这主意不错.

  (兄弟俩搭弓射箭,可是大雁早已飞走了.)

  哥哥:

  弟弟:

  (兄弟俩只好叹了一口气回家了.)

  话外音:(盛老师)同学们,看来做什么事都得抓住时机,先做起来才对啊!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3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各持己见,互相辩论)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争论 为什么争论 怎么争论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 )

  3,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到到课文25《争论的故事》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1,读准字音. 2,画出自己觉得读起来有困难的词句,再认真读一读.

  幻灯出示自读要求:

  第一步:注意文中的生字词,努力读准字音;

  第二步:将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努力将它们读准确,读通顺.

  3,检查反馈:

  (1)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师:生字都认识了吗 把生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你的同桌读错的地方帮他纠正,他如果有不会读的你可以当小老师教教他.谁都会读了

  幻灯出示生字词:

  烤鸭 争辩 皮香肉嫩 评理 剖开

  真笨 关键 聚精会神 赞许 煮熟 烟熏火燎

  其他同学注意听,

  (二)刚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把刚才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朗读演练

  (一),故事的大意我们知道了,如果请你来讲这个故事,你认为要讲好这个故事,最重要的是说好什么地方呢

  1,观察图,说说兄弟俩的表情动作,感受一下争论现场的情景,师: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

  师:这张图画出了激烈争论的情景,当时兄弟俩一定是面红耳赤,怒目圆睁,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好一场激烈的口水战.

  c,你能为兄弟俩配音吗

  2,那就请你们好好读读争论的话,琢磨一下,哥哥弟弟的话该怎么读 你除了自己体会,还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

  哥哥和弟弟是怎么争论的 谁想来给插图配音.

  a,学生评价,师评价

  (不以为然什么意思 怎么读 很不服气是怎样的表情 怎么读 可以适当地加上动作表演读.)课文中出现了四个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指名表演朗读对话)

  3,小组演练

  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

  分成四人小组,先分一下角色,然后排练一下这个故事,注意各个角色不同的语气语调.(生排练,师巡视指导.)

  4,指名小组表演.

  (1)师生共同评论演技

  a说说优点,他们表演的好吗 哪些地方好啊

  b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议,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学生评价,老师评价

  (2)表演中指导两点:

  a(兄弟俩对话完后,)是不是争论到这里就完了 不争论了

  那么"争论不休"是什么意思 怎样才算是争论不休

  b最后看到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后有什么表情动作

  (3)再指名小组表演

  四,谈感受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2,课文中的同学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出示句子,自由读一读.

  幻灯出示: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4,省略号表示什么 同学们的感受真多,那么你从这个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板: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你们很会学习会思考

  5,难怪盛老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呢!郑人买履的

  每一个寓言故事里都隐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爱思考的孩子就能发现.在练习8的读读背背中八个成语都选自古代寓言,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老师这里有一篇《郑人买履》的故事.默读这个故事,想想其中蕴含的道理.

  作业:

  (1)把今天读的这两个故事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

  (2)课后继续搜集寓言故事来读,把你体会到的道理写出来.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4

  备课人:正仪中心校 刘花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可惜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1)学生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

  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理解:不以为然

  (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

  2、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2)学生上台表演。

  (3)学生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学生朗读句子,从中弄清:

  (1)他们“笨”在哪儿?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学生自由说)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师述:大家理解得非常好,从这个故事引发的这些感想,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出示: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学生齐读。

  6、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生:赞许的目光)板书:听

  赞许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好吗?老师就是文中的盛老师,你们当然就是同学们,开始!

  五、布置:

  作业 课后4。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5

  师:“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生:他们吵完架后,大雁都飞走了。

  生:在他们吵架时,大雁已经飞走了。

  师:课文中说“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生:是射下大雁的最佳时机。

  师:说得不错。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生:他这样争论下去,等他们有结论的时候,大雁都已经飞走了。

  生:大雁飞走了,他们的争论也就没有用了。

  生:……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生:(齐答)还不如先把大雁射下来。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生:兄弟俩太笨了,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兄弟俩没有抓住时机,他们应该先把大雁射下来,再商量着该怎么吃?

  生:对呀,他们应该先做起来再说。

  生:我也从兄弟俩争论中明白,我们不管做什么事,要先做起来再说。

  (师向说出自己见解的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后面的部分。)

  生:……

  师小结:同学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这么多,真是不错!老师很佩服大家。课文中的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引读课文中学生说的观点)今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要因为所谓的争论而浪费时间、贻误时机,要先做起来再说。

  师: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生:因为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生:因为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生:同学们说的有一定的深度。

  生:同学们说的达到了老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

  生:……

  师:是的。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深度,达到了盛老师预期所要得结果,所以她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反思:实际上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主要能从故事中明白道理。教学时,如果只有教师繁琐的讲解,没有学生的参与,那么课堂就好比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想像力被充分挖掘出来了,抛开问题后尽量让学生多说,课堂气氛活跃,最后才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这节课我感觉学生的参与面广,各类学生都有收获。从课文的学习中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抓住时机,并能积极从身边的事做起。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6

  佚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

  关键 原谅 烟熏 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学习生字

  倆 烤 评 剖 惜 笨 抓 费 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 :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板书设计 :

  17 争论的故事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盛老师 问 同学们 各抒己见

  听 赞许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7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盛老师给她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学生读题)《争论的故事》,你们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学习讲述《争论的故事》

  (一)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再练习,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2、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相机板书有关词语: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3、导:既然是争论的故事,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1、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指名说说词义。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习表演故事。要求:配上动作、表情。

  出示课件。

  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三、感悟故事道理

  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1)小节。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相机理解:兄弟俩“笨”在哪里?他们没有抓住什么时机?……

  (3)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4)引读:第1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拓展: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五、作业

  小练笔:把自己生活中接触的有关争论的故事写下来。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可惜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1)学生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

  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理解:不以为然

  (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

  2、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2)学生上台表演。

  (3)学生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学生朗读句子,从中弄清:

  (1)他们“笨”在哪儿?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学生自由说)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师述:大家理解得非常好,从这个故事引发的这些感想,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出示: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学生齐读。

  6、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生:赞许的目光)板书:听

  赞许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好吗?老师就是文中的盛老师,你们当然就是同学们,开始!

  五、布置:

  作业课后4。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8

  备课时,初读课文,发现《争论的故事》结构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写了盛老师给同学们讲的一个故事,第二部分写了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后的感想。感想部分实际上就说明了故事蕴含的道理。“这么简单的文章,学生自己读一读,内容和道理都明白了,这课(而且是展示课)可怎么上呀?”我不禁有些担心起来,真怕自己上不好这节语文课。可上课的时间、内容早已定好了,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我只好硬着头皮,赶紧去钻研教材,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设计教案。

  今天的课上下来,并没有像我担心的那样。我感觉课堂上的“语文味”还是比较浓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交流中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有效利用课文插图:

  课文中的插图是教学时不能忽视的,小小的一张插图,和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我较好地利用了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疏理了课文,理解了词意。

  教学环节1:

  (出示图)图中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观察图画,联系课文内容,根据两人所持的不同意见“哥哥认为大雁应该煮着吃,弟弟认为大雁应该烤着吃。”判断出了图上人物的身份,形象地了解了“煮、烤”的意思。

  教学环节2: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让学生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烟熏火燎”的理解。学生通过看图,明白哥哥说烤了吃没有什么好味道的原因是他认为“烟、火苗接触到大雁,使它的外皮变颜色,染上烟火味,有可能会烧焦”。

  评议:你们真会查“无字词典”呀!

  二、进行以文为本的表演:

  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能讲讲这个故事。在课堂教学初始环节,我就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借助词语简要地说了故事内容。如果读完故事后,再让学生完整地讲这个故事,我觉得教学的意义不大。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围绕兄弟俩的第二回合争论,抓重点词句谈体会,读好对话,演好对话。

  兄弟俩争论的观点截然不同,他们的理由都很充分,学生读对话,谈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抓住“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就该、很不服气”这些词语体会到兄弟俩争论的激烈、都认为对方说得不对,互不服气。还感受到对话中的许多反问句更强调出不服气的语气。

  接着,指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和反问句,把激烈的争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同桌合作,练朗读、练表演。指名表演时,学生充分体现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扭头不看对方,表示对对方观点的不认同,很好地表现出了“不以为然”的样子。“大声争辩”时语言说得快速、响亮。演弟弟的学生两手*腰,把“很不服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读、演得有声有色,深刻地阐述了对文本的理解。

  三、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拓展学习的空间:

  有故事,有感想,是这篇课文的独有特色。“感想部分”巧借同学之口,各抒己见,从多个角度阐明了道理。如何使学生既和文中同学的感受产生会心的共鸣,又不失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独特感受呢?我先引导学生将故事读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找到兄弟俩在这件事中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及时射下大雁”,没有抓住“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这个最佳时机,先将大雁射下来。有学生向兄弟俩提出建议“他们可以先射一只下来,再争论也不迟。”有位学生甚至替他们想了一个更妙的方法“他们是打猎为生的,箭法一定不错,何不一齐拉弓射箭,射下两只大雁来不是更好吗?”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读文中“感想部分”,不用再过多地讲解,学生对“抓住时机,先做起来。”这个道理已经理解得非常透彻了。

  接下来补充阅读的名言警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没有人碰不到机会,只是你是否把握。”“坐着说,何如起来行。——周恩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进一步巩固了课文的学习。

  四、找准结合点,引导学生乐于表达:

  同学们在读这篇课文时,发现课文中感想部分的对话没有提示语。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我向学生说明了:“这段对话没有提示语,是因为话语接得比较紧凑,每句话分别是谁说的并不重要,重点在话的内容。”

  我设计了学着这篇课文中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进行对话片断的小练笔。

  【教师出示:老师问大家:“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能说说理由吗?”

  “      ”

  “      ”

  “      ”

  “      ”

  …………】

  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交流:

  “我最喜欢信鸽,因为它能为人们传递信息。”

  “我最喜欢大熊猫,因为它是中国的国宝。”

  “我最喜欢小白兔,因为它浑身雪白,有一对长耳朵,一双红宝石一样的眼睛。”

  “我最喜欢小鸟,因为它可以展翅高飞。”

  “我最喜欢小鸡,因为小鸡毛茸茸的,像一个黄色的绒球,很可爱。”

  “我最喜欢小狗,因为它很通人性,对人很忠诚,能帮助人们看家护院。”

  “我最喜欢花豹,因为它既跑得快,又会爬树。”

  “我最喜欢蜜蜂,因为它们非常勤劳,可以酿出香甜的蜜。”

  “我最喜欢青蛙,因为它是庄稼的保护神。”

  …………

  孩子是非常喜欢小动物的,设计这样一个说话、写话练习,结合了课文中独特的段落形式,选取了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在学生学习了《雪儿》《放飞蜻蜓》《保护青蛙》等内容之后,孩子们调用自己平时的观察所得,运用掌握的词句说、写出了动物的特点,更在不知不觉中体现了本课写兄弟俩争论时表明观点、列举论据的说理句式特点。形式虽然简单,但效果良好。

  看来,简单的课文其实并不简单。立足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深入挖掘教材,找准语文训练的结合点,何愁课堂教学没有“语文味”?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9

  宝应县城南小学    沈志彬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 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

  ……

  (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

  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

  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

  (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

  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

  (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2、争论的声音

  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

  二、来自检测的争论:

  1、来自检测的情况反馈

  课堂上的争论平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的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的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的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的;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的;还有说别的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的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近一半的人答对了。

  2、争论的声音。

  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的老师之间。

  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的也是学生独特感受,这里不应该判错。

  阅卷老师认为,学生的独特感受应当予以尊重,如“要抓住时机”算对,“关键做起来”等也算对。而试题问的是“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兄弟俩真笨”“兄弟俩浪费时间”只能是当时的状况和简单的判断,你能说这也叫道理吗?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这一矛盾。

  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对特定 材料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常的,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而“文本的道理”却是不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它应该是明确的,最多数元的,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的说法,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的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的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

  三、来自教后记的争论:

  1、教后感交流

  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的一次争论。

  在一次教师交流教后记的活动中,课堂上的老师在提出《争论的故事》教学中,他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或者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其中只问“感想”,没问“道理”,以致于课文学会了,感想很丰富独特,但“道理”却只有一半的人掌握。“一石激起千层浪”,应问“感想”还是应问“道理”呢?

  2、争论的声音

  支持问“道理”的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目标 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道理”是这则故事的核心内容,如果一篇文章学完了“道理”学不懂,可以说教学的失败、教育的失误。其二,从当前的教学评价来看,一个学生只有体验感受,考试怎么办?

  支持问“感想”的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的内容,其中包括道理的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产生的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的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争论后的反思:

  这次争论的其实体现了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和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对矛盾上。故事学完了,问“学生有什么感想”和“学生懂得什么道理”这本身本无谁优谁劣之分,两者可以兼得,既问“感想”又问“道理”,在感想中学生谈出道理最好,如牵不出“道理”也可顺势深究一下。但从教师的争论中,要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的不同的倾向。主张问“道理”的,是从文本出发,从落后课程评价出发,他们是在围绕教材教,围绕考试教。主张问“感想”的,他们不仅是教材忠实的“消费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他们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教育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教材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的情况下确实是一对矛盾。多少年来“教师一直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主管部门考教材”,“教材”成了教师教学的唯一,也成了教师思想的“枷锁”。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要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课程设计、实施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课程评价也要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理念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10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要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只是一个引导者。依据这一理念,课堂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分角色表演,说话训练,续写片断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探究、发现、创新的舞台。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走进文本,进而超越文本。由此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材分析:

  《争论的故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讲的是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不以为然”、“大声争辩”等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悟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真笨  浪费

  关键   原谅  烟熏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 *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三、学习生字

  烤 评 剖 笨 键 辩 聚  嫩  赞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四、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故事

  2、激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想不想听老师讲故事?听老师讲故事可是有条件的呀!认真听,待会有快速抢答游戏等着大家,谁最先抢到就把掌声送给谁!同意吗?

  3、教师惟妙惟肖的讲述《争论的故事》

  4、教师小结、揭题:同学们,这就是《争论的故事》!

  板书:争论的

  5、快速抢答游戏:

  (1)故事中兄弟二人为了什么而争论?

  (2)争论的结果怎样?

  6、激励性评价:同学们不仅听得认真,而且反应迅速!好样的!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课伊始,即能否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故事、快速抢答游戏就是最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二、品读课文

  1、兄弟二人是怎样争论的?他们各持什么意见?老人又是怎样评理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5节,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借助文本材料或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语,进而指导朗读。

  (1)你是怎样理解“不以为然”的?

  (2)怎样做才能表现“大声争辩”、“很不服气”?

  (设计意图:“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如何带动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

  4、同学们的朗读很精彩!但是老师相信你们的分角色朗读会更精彩!(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可边读边附加动作。)

  三、演读课文

  1、同学们读的真棒!让老师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想不想演一演呢?看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了,先等等!兄弟二人找老人评理,这一场景该怎样设置?(学生讨论、归纳:加上动作,可以有兄弟二人的语言……)

  2、指导学生练习表演四分钟。

  3、学生分角色表演(一组)。

  4、(鼓掌)感谢你们的精彩表演!但老师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学们,你认为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有没有需要改进的?现

  在你是导演,请你提出宝贵意见。

  5、教师根据改进意见,另选一组再次分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及时的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使他们在表演中熟悉课文,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感悟明理,拓展延伸

  1、此时此刻,你想对这兄弟二人说些什么?(指导学生联系故事练习说话)

  2、想知道课文中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吗?(指导学生朗读文中同学们的对话)

  3、文中的省略号说明什么?你能想象出同学们还会说些什么吗?兄弟俩如果听到同学们的对话会怎么想?

  4、续写片断。

  5、交流续写片段,师生共赏。

  6、小结:是呀,假如这兄弟二人能(    ),也不会(   )呀!(指导学生填空,教师趁机板书:做事应抓住时机)

  7、追问:文中的“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续写片段,这一延伸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创作欲望。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对于课文意蕴有更深层次的挖掘。)

  8、兄弟二人的故事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那就是做事应抓住时机。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9、生活中有没有抓住时机而获取成功的事例呢?指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谈。

  五、作业

  1、本文所讲的故事出自《笑林广记》。《笑林广记》是清代一本笑话集,所讲的故事发人深省,令人回味。建议同学们课后搜寻阅读,准备在班级内举行故事会。

  2、把《争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或好朋友听,相信他们会有所启迪!

  板书设计:

  争论的故事——

  做事应抓住时机!

  《争论的故事》教后反思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的舞台,发挥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去发现、感受和体验,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创新的思维和语言实践能力。下面,我就《争论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让学生尽情地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争论的故事》一文中兄弟二人的对话很多,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自读、赛读、分角色朗读……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想象、体验,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

  二、让学生尽情地演。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地由“扮演角色”而逐步“进入角色”。在此理论的指引下,我充分的引导学生尽情饰演兄弟二人的对话部分,通过学生表演——改进——再表演等形式,使兄弟二人因争论而面红耳赤的形象得以充分展露。

  三、让学生尽情地说、写。

  为深化对课文主旨的认识,我抓住课文后面的省略号作了巧妙的延伸,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还会说些什么,兄弟二人如果听到这些话会怎么想……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尽情地说、写。这样的延伸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的。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11

  《争论的故事》教学案例

  杨丹丹

  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全文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故事。

  第二部分主要写感想。通过学生之口说明故事寄寓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不要因无谓的争论浪费时间。

  课文有两个显著的特色:

  1、          借事说理。叙事的部分虽然占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但归根结蒂争论是为揭示哲理服务的。

  2、大量运用人物语言,以对话推进故事发展。全文只有首尾两个自然段是客观的叙述,其他文字均为人物语言。以“讲”代“叙”,增强了故事的紧凑性。

  我针对本文的特点,取得了以下的教学效果:        

  师问:兄弟俩为什么没吃到大雁?

  生:是因为他们争论浪费了时间。

  师:课文哪一部分写了争论这个故事。

  生自己读

  分角色读兄弟俩的对话

  生:因为他们在争论。

  生:这样就白白地浪费了时机。

  师:什么时机?

  生:射大雁的时机

  师:什么时候?

  生:大雁飞过头顶的时候。

  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主要能从故事中明白道理,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紧紧抓住兄弟俩为什么没吃着大雁来讨论,学生的目标明确里,再又争论想到没有抓住时机,白白浪费了时间。

  师设计填空:哥哥的理是什么?弟弟的理又是什么?从而理解什么叫“不以为然”。

  师生分角色读兄弟俩的对话后,设计:

  师:烤着吃好。

  生:煮着吃好。

  师:烤好。

  生:煮好。

  师:烤。

  生:煮。

  设计这样两个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就能把词语读懂了,读通了。通过朗读、讲故事、表演,学生的参与面广,各类学生都有收获。他们都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抓住时机,并能积极从身边的事做起。

  师:哥哥弟弟看到飞得无影无踪的大雁会怎么说?

  出示填空:哥哥------地说:“                              。”

  弟弟------地说:“                              。”

  这个设计,将故事的主题再一次得以延伸,将故事的中心更加明确,道理更加深刻。

  通过教学,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最后的拓展练习还不够贴近实际生活,这样的事例比较难找。

  2、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插图的作用。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12

  第25课《争论的故事》作业设计目标1、正确书写本课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通过诵读《争论的故事》,明白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经典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点将台(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1、从  丛草(  )  (  )前  (  )林  (  )此2、礼  理(  )貌   道(  ) (  )睬  (  )由3、到  道(  )来   味(  ) (  )处   知(  )4、座  坐(  )位  (  )车  (  )下   宝(  ) 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同音字。(建议第一课时使用)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        )2、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3、争个不停。             (        )4、一件事情顾全两方面,使用两方面都很好。(        )5、一点影子、一点足迹也没有,形容消失得干干净净,不知去向。      (        ) 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课文直通车。 1、兄弟俩为了怎么吃大雁而争论不休,哥哥以为                        ,弟弟却以为                              ,老人说                                 。 2、故事中的兄弟俩,现在多么后悔啊!如果你现在遇到了故事中的兄弟俩,你想告诉他们一个什么道理?                                                                             创造语境,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白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13

  教学目标:

  1.运用关键词,联系插图,以读促说,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知识目标)

  2.借助课文的语境,大胆质疑,生成新问题;登台表演,把握人物争论的不同语气,并打开思路,说说感想;领悟故事的道理;(能力目标)

  3.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及自己的生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生观和价值观,知道机会面前正确的处理方法。(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2、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谈话:今天,在这特别的地方看到张老师,还在这特别的地方上课,能说说你们的心情吗?是啊,能不高兴吗?今天咱们同台亮相,尽情展示自己的丰采,是一件多美妙的事啊!

  一、复述课文。(9分)第3-5节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故事。

  1、笛子配音,师脱稿声情并茂地讲《争论的故事》。(同时贴图片)

  2、故事讲到这儿,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谁与谁在争论?争论什么?争论得怎么样?争论的结果怎样?)(说得真不错,可见你听得很专心!你说的很棒,看出你听得很认真呀!)

  过渡:这个故事可真有趣!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要想讲好这个故事,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个场面?(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要想把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表现出来,老师想送给你一个锦囊(点击“锦囊”)读一读课文第三节:

  (1)用“---”划出哥哥说的话,用~~~~~划出弟弟说的话;读一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

  (2)自由组合演练人物的对话。

  二、分角色表演,重点学习故事(第三节)

  ①划出兄弟俩争论的话了吗?

  ②读出争论的语句,检查对错。谁先来读读哥哥的话?(点击第一板块)谁再读读弟弟的话?分别点击出示:对话板块。重点指导第二板块(不以为然  大声争辩  很不服气)

  随机指导朗读:哥哥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板书:不以为然

  ③同桌练习讲。现在,同桌的两人成立学习小组,我们一起来练练兄弟俩争论的话,好吗?点击出示:整个板块(自由练习)

  ④台前争论:大家练好了吗?哪个小组想到台前展示一下那争论的场面呢?导演们,可要认真看、仔细听,他们哪个地方争得像?哪个地方演得妙?你还有什么小小的建议呢?评价:(语气、动作、神情)(激烈、气得脸都红了……)一组演。他们还会怎么争论呢?你可以用书上的理由,还可以展开想象,另一组演。(你会用书上的一个成语来形容刚才兄弟俩争论的场景吗?)板书:争论不休  谁知道“争论不休”的意思?“休”呢?(点击)

  三、学习课文4-5。(分)。

  4-5节  :

  1、过渡:对呀,兄弟俩总这样争来争去的,也不是个办法呀!那该怎么办呢?

  2、这时,有个老人经过这里

  3、哦,这老人一定有高招,出个什么主意呢?

  4、半煮半烤(这主意真好啊!既考虑哥哥的想法,又满足弟弟的心愿,这就叫两全其美!(板书:“两全其美”。)结果呢,美吗?为什么?

  5、就在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四、复述故事:

  过渡:多精彩的故事啊!刚才,我们俩人合作表演了争论的场面,你想不想不与他人合作,自己独自来当一回“故事大王”,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给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听呢?再读读这个完整的故事,学着老师刚才讲的样子,我想稍作准备,你一定会比老师讲得更出色,有信心吗?(点击课件):

  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里住着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

  一天早上……

  1、练习讲

  2、独自讲

  过渡:听了这个故事,讲了这个故事,现在,你有何感想呢?(全班交流)?

  生1:我认为兄弟俩的争论都是说空话,结果让大雁飞走了,

  生2:说到不如做到。

  生3:争论是白费时间的。

  生4:心动不如行动。要行动哦!

  ……

  过渡: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许多观点,谈得可真深刻,如果再遇见这样的兄弟俩,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在小组里先交流交流。

  那么,盛老师的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又有何感想呢?(打开课本读一读6-11节,汇报)(2分)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过渡: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关键要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她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今天,因为你们争论很精彩,讲故事很生动,理解很透彻!张老师对你们的表现也很满意!(赞赏的微笑)

  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你们深深记得:

  出示名言: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完全*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它。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齐读。)

  五、总结升华。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孩子们,虽然你们的年龄很小,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1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

  关键 原谅 烟熏 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学习生字

  倆 烤 评 剖 惜 笨 抓 费 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 :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板书设计 :

  17 争论的故事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盛老师 问 同学们 各抒己见

  听 赞许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1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73

  三年级语文《争论的故事》备课参考

  导航台

  一、 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导读

  “争论”就是各执已风,互相辩论。你和别人争论过吗?为什么事争论?争论的结果如何?有兄弟两为大雁是煮了吃还是烤了吃而争论,你猜结果怎么?结果,大雁既没煮了吃,也没烤了吃。怎么回事?

  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兄弟俩争论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贴误时机,一事无成。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写盛老师讲故事。故事讲的是兄弟两看见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如何吃大雁,还跑到村里去找人评理,哥哥说要把大雁煮了吃,他认为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味道,弟弟说要把大雁烤了吃。他认为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鲜美。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他们跑去找村里人评理。大家建议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只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走了,煮、烤都不可能。

  第二部(从“故事讲完了”到结束)主要写同学们交流感想。通过学生之口来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不要因为没有意义的争论浪费时间。

  讲故事

  明道理

  精品屋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片 断 点 评

  用来填饱肚子

  不认为正确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

  [欣赏]

  这兄弟俩以打猎为主,射下大雁是用来填饱肚子的,所以“射”非常有必要。但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飞”说明大雁不是静静地等在那里,它是活动着的,所以时间非常紧迫,不可耽误。但这兄弟俩却为着还没有射下的大雁争论如何吃法,竟然还争得头头是道,不分胜负,让人发笑。

  金手指

  三、表达方法提示

  这篇课文大量运用人物语言,以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通篇只有首尾两个自然段不是人物的语言。所以对话是这篇课文的特点。

  在刚刚开始学与作文时,老师就教给同学们人物对话的形式。

  说:“......”。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提示语放在前面。随着同学们的熟练掌握,老师又教给同学们另外两种,提示语放在后面和中间。

  “......”。说。

  “......”,说,“......”。

  提示语放在后面,点句号。提示语放在中间点逗号。一些同学在运用时有些混淆,认为说后面都应点冒号。其实提示语放后面,一句话已经结束了,当然点名号。提示语放中间,如果“说”后面点冒号,那么前面一段引号里的话和后面一段引号里的话就不是一个人说的了,你把它(提示语)看作句子的中间一部分,后面还有,理所当然地点逗号。这样理解是不是简单些。

  同学在读这篇课文时,是不是已经发现课文中的很多对话没有提示语。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这段对话没有提示语,是因为话语接得比较紧凑,每句话分别是谁说的并不重要,重点在话的内容,所以没有提示语,还有一种情况也不需要提示语,那也是话语接得比较紧凑,再加上上文的提示,没有提示语。也能分清每句话分别是谁说的。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四种形式描写了物的语言,对话,要注意及时巩固复习哦!

  益智园

  四、创新与实践

  1、在“金手指”里,我们了解人物对话的四种形容,你能否学着这篇课文中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进行对话片断的小练笔,可以写同学们的争论,也可以写大街上,公共汽车上,菜市场里的人物的语言。

  2、故事的兄弟俩教训了吗?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猜他们会怎么做?请你续编《争论的故事》。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第一范文首页>>>>>>www.diyifanwen.com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篇16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

  江阴市实验小学  李红霞

  [案例再现]

  师:谁能把盛老师的故事表演出来?下面分小组准备。

  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

  表演之前的一个小组:

  生1:我表演哥哥。

  生2:不行,哥哥是主要角色,你还是表演村里人吧!

  生1:我觉得我能表演好。

  生3:凭你,作业老是不写,成绩也是倒数。别要砸了咱小组的表演。

  生4:就这么定了,你表演村里人。

  生1低下头,不再作声。

  ……

  师:课文学完了,现在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在这课的学习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分小组积极讨论。

  发言之前的一个小组讨论情况:

  生1: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把握好时机。因为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啊!

  生2:做事情最关键的是要先做起来,我们可以在做中体会其中的道理、奥妙。

  生3:做事要抓住时机是对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学习兄弟俩,要学会质疑。

  生1:你的说法不对,学会质疑不应在这个时候。

  生3:大雁飞走了,还会再来。我们照样可以把它射下来。

  生2:关键课文中是告诉我们要善于捕捉时机,不能白白浪费时间。

  生4:当我们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除了需要学会请教别人,还需要全面地去分析问题。

  生:(众笑)这根本不是课文中要告诉我们的呀!

  小组汇报的时候,这一组的答案只有两个:生1、生2。

  ……

  [反思认识]

  合作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但我们往往注重的是这种表面形式,却很少有人虑及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意志等。这些都使得合作性学习的实效受到了挑战:学习者是否积极参与了,他们的群体是否善于合作,他们是否能在合作中体现真正的自我,他们的合作是否建立于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以上的这则案例无疑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想,谈合作性学习,必须得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习者自主参与、畅所欲言。不管是优等生,潜能生;强势学生,弱势学生。谈合作性学习,还需注重构建民主、平等的新课堂模式。不仅要帮助学生创设民主的平台,提供给学生平等交流的广阔空间,而且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让学生锤炼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渐渐变得自立、自信、自爱。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相关文章: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份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争论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语文《争论的故事》备课参考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争论的故事》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争论的故事》教学案例

第25课《争论的故事》作业设计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

三年级语文《争论的故事》备课参考

《争论的故事》课堂跟踪反馈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