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零度碳酸 点赞 分享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精选16篇)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板书课题)。思考一下,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题目告诉我们地点和事件。

  师:地点是哪里?事件是什么?

  生:地点是虎门寨,事件是销烟。

  师:销烟,烟是什么?是我们平时常见的香烟吗?

  生:不是。这里的烟是鸦片。

  师:鸦片是什么?鸦片是从罂粟中提炼出来的,罂粟,是一种一年生的栽培植物。我们这里也曾经有人家种过,但是种这种花是违法的。罂粟花是非常美丽的,所以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师:我们再看题目,老师有三个问题,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销烟的过程是怎样的?销烟的结果又是什么?(板书:为什么  经过  结果)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生默读课文)

  师: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销烟?

  生:因为鸦片是害人的,所以要销烟。

  师:你从哪里知道鸦片是害人的?

  生:课文第四小节告诉我们的。(生朗读第四小节)害人一词告诉我们销烟的原因。

  师:第四小节除了告诉我们鸦片是害人的,还写了什么?

  生:还写了老百姓的欢呼。

  师:能读一下老百姓的反应吗?

  (生读)

  师:响彻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欢呼声很响。

  生:到处都是欢呼的声音。

  生:虎门寨上空到处都是欢呼声。

  师:老百姓的欢呼声说明了什么?

  生:老百姓的欢呼声说明鸦片的害人是很深的。

  师:对。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能力,最后摧残人命。(出示吸食鸦片者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鸦片的危害)

  师:正是鸦片的危害很大,所以林则徐下决心销烟。我们再回到销烟的现场,看看都有哪些人参加了这次销烟行动。读课文第二小节。

  生:参加这次销烟活动的有老百姓、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师:有多少老百姓?通过哪些词语知道?

  生:老百姓很多,通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可以看出来。

  师: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理解,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

  生:水泄不通的意思是说人很多。

  生:水都泼不进来。

  师:除了老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和外国商人,林则徐销烟,为什么要邀请外国商人来观看呢?

  生:是为了告诉他们,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生:是为了向外国商人表明清朝政府销烟的决心。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天的天气如何?谁来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生: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师:分外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的意思。

  生:比平时更加壮丽。

  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今天会分外壮丽呢?

  生:因为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师:今年是哪一天?为什么值得纪念?

  生:今天是1839年6月3日,是虎门销烟的日子。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小节,找出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

  (生阅读)

  师: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师:销烟分几步?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销烟分三步。我是从先……再……然后……看出来的。

  师:很好。这是三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我们在作文写作中也要学会使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不能都是使用“然后……然后……然后……”这样单一的词语。请同学们把这句话一起读一遍。

  (生读)

  师:你能用“先……再……然后……”说一句话吗?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

  生:早晨我先起床再洗脸刷牙然后吃早饭上学。

  生:综合课上老师教我们制作沙包,先缝袋,再翻口,然后装沙。

  …………

  师:大家说得很好。为什么销烟是用盐巴和生石灰呢?老师查阅一些资料,跟大家介绍一下。以前销烟是将鸦片拌上桐油架锅燃烧,费时而且不彻底。后来林则徐走访民间,知道鸦片最怕卤盐和石灰,因此设计了书上所描述的销烟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三小节,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一下我们该怎么读?礼包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

  (生读)

  师: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生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2

  训练点一:

  认识场面描写。课文的第二节是一个典型的场面描写。有景物有人物,在学习这一节时,先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场面”,再通过朗读感受场面描写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一节写一个场面,如劳动场面、联欢场面等。

  训练点二:

  学习第三节,让学生懂得“言之有序”,恰当用好“先、再、然后、接着、又、最后”等词。并提高要求,准确使用动词。文中的动词有“灌、撒、抛、倒”等。可以请学生说说,再举例子,最后请学生自我选题练写片断。如:

  开始做房子相框了,我先把模型上的各部件沿着黑边剪下来,按照山线和谷线折好,这一部非常容易,我很快就做好了。我看到房顶上和房体上有两条黑线,就拿起小刀细心地划开,接着,我把房体上的白色部分涂上胶水,把烟囱从刚才用小刀划开的口子处穿过来,再把它们粘起来,我使劲用手捏住,等它们粘在一起才把手松开。

  训练点三:

  课后第4题目是“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课文深意。可以这样让学生随意写,也可以让学生先描写动作、外貌,再用排比句来写,最后赞美林则徐。如:

  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只见林则徐巍然端坐,在火红的晚霞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他身着朝服,头戴官帽,一双浓眉微微皱起,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远方,他紧抿双唇,手捋胡须,似乎陷入了沉思……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了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我仿佛看到被老百姓挤得水泄不通的海滩;仿佛看到健步登上礼台的林则徐;仿佛看到可恶的鸦片被投入到销烟池内。我仿佛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鸣的礼炮,仿佛听到鸦片被销毁时的“咕嘟咕嘟“声,仿佛听到激动人心的欢呼声……啊,林则徐,你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你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你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的历史上!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3

  《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当学生沉浸于虎门销烟的壮举中,沉浸于林则徐的英勇斗争精神中时,我来了一个大转弯,“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模糊,今天我们却看到了一些格格不入的现象。目前zou私du品现象依然猖獗。那些大毒枭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此时此刻,面对林则徐塑像,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过于拘束,没有能很好的表达。今天布置了小练笔,不知写得如何?有待明天继续!

  在预习课文时,我补充资料:清朝末期,清政府贪腐无能,中国受到外国列强的肆意欺侮。但中国人中也有一股爱国的力量,他们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林则徐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主持的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它说明中国人不是好欺侮的。这次行动狠狠地教训了外国列强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这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在本篇课文教学中,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孩子们在历史中反思。

  1、开课向学生介绍了鸦x战争,以及用数字让学生明白鸦x对中国国民国力的毒害。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然后从整体入手,说说你认为的虎门销烟是件怎样的事件?而引导到“伟大壮举”,以此为中心点,找出相关的段落来学习体会。

  2、抓住文本,落实文字的训练。读通课文,抓住关键词、段来走进文本。指导朗读。让学生真真切切回到当时的历史年代。

  3、回顾是为了更好的展望。了解历史是责任和义务,那么做好现在和以后更是大有必要。

  目前zou私du品现象依然猖獗。那些大毒枭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此时此刻, 面对林则徐雕像,你想说些什么?”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4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战争》录像、《虎门销烟》挂图

  课前准备:观看或读《战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观或读《战争》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 出示词语。

  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 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 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 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 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倒石灰 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 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 再 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难点: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

  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以学定教)

  (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

  (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

  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

  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

  (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一、六节。

  四、迁移内外,读说结合

  1、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板书:先……再……然后……)

  3、小结: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5、练习说话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8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会组词。

  3、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4、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历史背景及销烟的意义。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历史背景及鸦片的危害(出示鸦片给国家、民众带来危害的画面及文字)

  2、释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音,并组词。

  2、理解词义

  赞不绝口 欢呼雀跃 垂手恭听 水泄不通 沸腾

  3、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72年前的广州城,去亲自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吧。

  二、对照阅读:品味人物心情

  (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1、广州城因为什么而沸腾?划出表现广州城热闹的句子。

  2、当外国商人见到销烟以后,他们有什么反应?

  板书: 百姓      外国商人

  开心喜悦   狼狈不堪

  大长中国人志气 灭外国侵略者威风

  3、指导朗读。

  三、重点阅读,体会壮观气势。

  (一)体会人气壮观(出示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①表现前来观看销烟人数之多的词。

  ②描绘人们热烈庆祝销烟喜悦心情的词、句子。

  (二)体会场景壮观。

  学生自由读第4、5自然段,划出句子,找出重点词。(出示画面)

  1、表现销烟池规模宏大的句子:

  2、描写销烟时的场景:

  ①找出销烟的具体过程的句子:

  ②销烟时的情景:

  ③围观群众的表现:

  ④销烟的数量:

  3、指导朗读。

  四、总结:

  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对外敌,虎门销烟之举,销毁的不仅仅是鸦片,更是“东亚病夫”的形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

  五、拓展训练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仿照文中三处热闹场面描写段落,把“六一”儿童节或春节的热闹场景写下来。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8

  一、省略

  二、省略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分外是特别的意思。

  人在在心情格外激动的情况下,对环境也有特别的感受,是移情。

  2、分外壮丽  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3、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负的,是有骨气的。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时间:1839.6.3       地点:虎门寨

  主要人物:林则徐

  重要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辱的。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林则徐的资料和鸦片的危害,活观看《林则徐》这部电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师:读了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

  (预设:)

  *是谁销烟?在什么时间?

  *为什么要销毁鸦片?

  *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

  *鸦片是怎样被销毁的?

  二、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检查认读重点词语,理解词语。

  1、多音字:

  钦差 罪恶 不禁 禁烟 蒙蒙亮 切开 一担 兴奋 钻来钻去 倒进

  2、有关数字的词组:

  五十多千米 五十米见方 二十三天 二百多万斤

  3、重点理解:

  描写人多的词语—— 沸腾 拥 人流如潮 人多拥挤 涌

  描写林则徐的词语—— 端坐 严正 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

  四、解决问题

  (一)是谁虎门销烟?在什么时间?

  (二)林则徐为什么要销毁鸦片?(指导学习第五段)

  生汇报:“看着眼前的一切……就这样装进了敌人罪恶的腰包!”

  师:你们知道“东亚病夫”是怎们回事吗?

  (“东亚病夫”是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的贬称。清朝末年,中国人吸食鸦片,身体瘦弱,所以,所以遭洋人轻视;其意思,也接近于老百姓所说的鸦片烟鬼。)

  师:那么吸食鸦片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

  (长期吸食鸦片,可以使人丧失免疫力。体制严重衰弱,精神颓废,寿命也会缩短。过量吸食鸦片,还可以引起急性中毒,导致死亡。)

  师:你们知道我们中国人吸食的鸦片是哪来的吗?(教师叙述英国人把鸦片输入中国的目的。)(指导朗读)

  (三)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指导学习第三段)

  1、结合课外资料: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虎门离广州五十多千米,更重要的是虎门临近大海,可以让销毁的鸦片末流入大海。

  2、虎门销烟的准备工作:两个五十米见方的大池子、涵洞、水沟

  (四)鸦片是怎样被销毁的?(第四段)

  (五)其他自然段写什么?

  五、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我们初步学习了《虎门销烟》,销是什么意思?烟是什么?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在中国历写下来光辉的一页,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这篇课文,去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

  二、精读课文、感受销烟的壮举、体会林则徐的人物形象。

  (一)回忆销烟的原因

  师:大家还记得林则徐为什么要虎门销烟吗?你可以用文中的句子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生说)

  (二)感受人们的兴奋想去虎门滩看销烟。(1、2自然段)

  师:是啊,外国侵略者把大量的鸦片运到中国,危害我们的国民,榨取我们的白银。如果再由鸦片泛滥下去,不要说是老百姓的安危,就连我们整个国家都要灭亡了!人们对祸国殃民的鸦片简直是恨之入骨,当大家听到林则徐要在虎门销烟的消息时,能不高兴吗?他们都想去看看呢!大家打开书,看看哪些段落是写人们兴奋地想去虎门滩看销烟的?(生答)

  师:大家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一会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是兴奋的?(生自由读,勾画句子。)

  预设:

  ①人们纷纷拥上街头……快去虎门滩看哪!

  师:这些句子中你又是通过那些词感受到的?(纷纷、拥、笑嘻嘻、兴奋、挥着拳头、钻来钻去、大声地喊)通过描写人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了前去参观虎门滩销烟的人之多、人之喜。此时的广州城用书里的话说简直就是怎样了?(沸腾了)你能把广州城沸腾的景象和人们兴奋地心情读出来吗?(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孩子们在………快去虎门滩看哪!可个人读、齐读)

  ②一路上……向虎门滩涌去。

  师:“长途跋涉”是多远的路程?(五十多千米)“人多拥挤”是多少人?(成千上万的人,用书上的词是“人流如潮”和“涌去”)

  (二)感受林则徐销烟的决心。

  师:聚集在虎门滩的人越来越多,密麻麻的人墙遮住了远近的青山绿树。钦差大臣林则徐端正地坐在销烟池周围的高台上,望着长途跋涉而来的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不管……不管……都…。.”)

  师:你能感受到什么?你们知道林则徐禁烟,会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危险吗?

  林则徐禁烟会面对两个庞大的集团。一是贩毒集团,也就是那些罪大恶极的外国商人们。他们愿意林则徐收缴鸦片吗?这影响到他们的利益。二是受贿集团,也就是中国的那些贪官们,下至地方官吏、上至朝中大臣,都有人接受贿赂,从鸦片走私中得到好处,那些人手中握有大权,人数众多他们怎么会认真执行清政府的禁烟令呢?不但不执行政府的禁烟政策,反而成了鸦片走私者的保护者。这两个集团狼狈为奸,他们不会乖乖地交出鸦片,他们分会怎么对付林则徐呢?(暗算、谋杀、发动战争)必然会处处设障阻止林则徐禁烟,他得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危险哪!可是,此时他心里在想——“不管……。销毁”(个人读)

  师:林则徐坚决禁烟是为了谁?(为了老百姓、为了整个中华民族) 为了拯救老百姓、为了拯救中华民族,林则徐心想——“不管……。销毁”(齐读)通过这句话,你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爱人民;爱国家;爱民族;勇敢;不怕困难和危险,维护民族尊严等) 这时,爱民爱国一心为民族着想的林则徐端坐在高台上,心想——“不管……。销毁”(齐读)

  (三)感受销毁鸦片的过程。(第四、五、六段)

  1、师:这时炮台鸣放礼炮,台下锣鼓齐鸣,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撼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那么鸦片到底是怎样销毁的呢?谁来读一读?(找生读)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2、交流销烟的步骤:第一步,倒海盐。第二步,切鸦片,扔进水池泡透。第三步,倒生石灰。

  3、师:两个操场大的销烟池白烟滚滚,不断蒸腾。林则徐当众销毁洋人的鸦片,怎么能不叫人兴奋?虎门摊上,围观的群众的表现是怎样的?(欢呼着,跳跃着。)——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中国的老百姓再也不受鸦片的侵害了。虎门销烟真是大得人心,大快人心哪!

  4、师:观看虎门销烟的人中不仅有中国的老百姓,还有还有那些贩卖鸦片的外国人,正在这时,传来林则徐对外国商人的严正警告,谁来读?(指名读)

  (生读:现在……。自投罗网)

  师:这几句话首先表明了我们中国禁烟的——决心。其次警告外商——(不要向我国再走私鸦片,否则绝不留情,必将绳之以法。)现在林则徐严正警告——(个人读)

  师:“严正警告”意思?林则徐的声音是怎样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两个词我们能感受到林则徐有威严的气势、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我们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警告外商——(齐读)

  师:外国商人听着,——连声称是。真是——害怕极了,真是——垂头丧气。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增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四)虎门销烟的及历史意义。

  1、师:虎门销烟的战果如何呢?请大家自读课文最后一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你从“二十三天”、“二百多万斤”这两组数据体会到了什么?(流入我国的鸦片非常多、危害深。)可是这些罪恶的鸦片都被林则徐销毁了,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围观群众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林则徐说点什么?(生自由说)

  2、师:今天我们再次感受了林则徐虎门销烟伟大壮举,相信你对林则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来说一说,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小结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第一个伟大的胜利!请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英雄——林则徐,请让我们永远记住“虎门销烟”——这是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来侵略所谱写的一曲壮丽的乐章!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0

  一、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虎门销烟》。

  齐读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用课文里的一两个词描述(评价)一下,虎门销烟是个什么样的事件?

  “值得纪念”:值得纪念的事件是什么样的事件?(不同寻常的事件,发生重大事情的事件)

  “伟大壮举”:(板书)什么是伟大壮举?(伟大的举动)

  二、 精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回到这不同寻常的一天吧!

  1、出示第一自然段

  2、师: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林则徐宣称:“若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从4月12日至5月21日,共收缴*19187袋,2万多箱,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公开销烟,历时23天。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让我们记住这一天,让我们记住这值得骄傲的日子吧!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第二自然段

  1、虎门销烟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虎门销烟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

  2、轻轻地都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壮”字,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这是一个“伟大壮举”,还可以在旁边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3、交流

  (1)、第三自然段

  如:“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水,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它分外壮丽?

  1、出示:“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个壮字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水泄不通”

  2、“水泄不通“是什么样的情景?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人山人海)

  3、销烟要在下午才举行,老百姓明知道午后才销烟,却一大早就赶来,可见这件事情是多么的得人心,老百姓对这件事情是多么的关切。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场面壮观。

  4、这一段中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销烟的“壮”?

  “新搭起的礼台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彩旗林立”、“身着朝服”、“外国人到场”可以感受到什么?(场面隆重,预示着这里将有大事发生。)

  4、销烟在当时来说、对现在来说都是件大事,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

  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1、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销烟的“壮”?

  2、出示第四自然段

  找出销烟过程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是怎么做的“先—再—然后”。

  齐读销烟过程的句子

  3、销烟的过程大家一句话就读完了。可是据老师了解,从前是将拌上桐油架锅燃烧,费时且不彻底。巨量难用此法。林则徐为了找到有效的方法,到民间去讨教,尝试了很多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可以说是工程浩大。所以看似短短的几句话但却饱含了林则徐的艰辛。让我们再读来读读这壮观的场面吧!

  齐读销烟过程的句子

  4、出示句子:“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5、再来读读这几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健步“、一声令下”禁烟决心之大

  “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人们对销烟的激动之情

  6、为什么销烟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危害。

  a出示婴粟花图和吸食人的图片对比

  师:吸食如果上了瘾,每天几次不能间断,不然就鼻涕、眼泪齐下痛苦不堪,浑身瘫软。吸食时间一长,满脸烟容,最后骨瘦如柴,直至死去。

  b看到这样的情景,身为百姓父母官的林则徐连夜写了一封奏折,向道光皇帝请求道:“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c林则徐为什么说数十年之后,中国就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了呢?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师补充当时请政府的一些士兵也开始吸食,据说当时的士兵手里有两杆枪,一杆是烟枪一杆是打仗用的枪,烟枪是锃亮的,另一把呢却是钝锈的,这样的士兵能去打仗吗?能抵御敌人吗?

  d那为什么说没有充饷的银两呢?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师补充很贵,很多人为了吸食可以说是倾家荡产,有的甚至卖儿卖女。我们国家的白银就这样白花花地流到了外国商人的口袋里,整个中国一片乌烟瘴气,长此以往,将是亡国之灾呀!

  今天终于可以把这害人的销毁了,人们怎么能不激动呢?

  7、让我们把人们销烟的坚决之心读出来,把人们的振奋之心读出来

  齐读这几句话

  8、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这大快人心的场面呀

  播放录象

  (3)、第四自然段

  从礼炮的轰鸣声中,从人群的振奋之中我们感受到了销烟场面的壮观。再读读课文,我们还能从哪感受到这“壮”字?

  1、出示第四自然段

  “成千上万”、“跳哇”、“叫哇”、“响彻”

  说说你的感受?

  2、老百姓为什么会跳哇、叫哇?销烟的声势撼动天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3、你有没有这种感受,能用你的朗读把欢天喜地的壮观景象和撼天震地的力量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5、播放人们欢乐的场面感受

  (4)、第五自然段

  1、再读读课文,我们还能从哪感受到这“壮”字?

  2、出示第五自然段

  3、其中有两个数字“23天”、“二百多斤”,从这两个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师配乐小结:小小的两个数字,蕴涵的内容却是丰富的。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林则徐和清政府销烟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同样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中国人扬眉吐气。所以我们说虎门销烟是一个伟大壮举。

  (5)、出示第六自然段

  齐读

  让我们带着中国人的自豪感再读“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红字)

  三、练笔

  1、历史的车轮已经来到了二十一世纪,林则徐和虎门销烟一起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当我们来到林则徐的雕像前,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2、出示林则徐的像,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3、交流

  4、让我们再次向国人民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齐读

  让我们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齐读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1

  看完了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曾志华老师对《虎门销烟》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后,我学到了很多在教学设计方面自己所不具备的备课思想,备课方法。在此,我浅谈一下自己读后感触很深的地方。

  从第一部分的教案背景中可以看出,曾老师对《虎门销烟》这篇课文的讲授是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的。他把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这篇课文与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初中历史课中的中国近代史的开篇等其他学科内容联系起来,把这篇课文定位在很重要的层面,定位很准确。另外,从设计思路上看,这份教案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文道并重,语文教学与禁毒宣传双线推进”,这种设计思路也是很有道理的。

  根据老师以上对教材地位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教材内容的深刻剖析和把握,又依据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和身心发展,制定了适合该学段学生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同样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来的三维目标,简洁而全面的包括了这篇课文应该使学生学会的知识和领悟的感情。这一既准确又合适的目标的制定必然是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全面、准确的把握的,作为准老师的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教案的重头戏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这一环节也充分体现着老师的职业素养。该篇课文分两课时来讲,第一课时是对课文内容的讲解,第二课时是禁毒教育。刚看导入时,我就被深深吸入了这节课之中,老师先给学生看一幅罂粟花的图片,在学生正陶醉之时,话锋一转,道出了这一“魔鬼之花”的庐山真面目,这是一种毒品鸦片的提取来源。由此引入该文的学习,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份教学设计的一大特色,就是图片都插入的恰到好处,增强了课件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如美丽的罂粟花,从罂粟花的果实中提炼出的鸦片,古人吸食鸦片后瘦骨如柴的样子等。

  这份教学设计还充分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曾老师在设计本课时,一直是在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学生可能会有的回答和反应。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在不脱离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既进行语文学科教学,又进行道德教育,禁毒教育。

  在课文朗读方面,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并举的形式,其中的分角色朗读,分小组表演式的朗读,同时还带有比赛竞争的意味,师生共同参与,这些举措方法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所以这份教案在朗读方面的设计也是一大亮点。

  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禁毒教育。这是该教案与其他同篇课文的教案的显著不同。这节课更是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在课下提前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问题大胆发言,拓宽了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达到了禁毒教育的目的。

  总之,我觉得这份教案有很多的亮点,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2、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走进虎门销烟现场,感受老百姓激动的心情,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媒体:自制《虎门销烟》课件(文字、图片、声像),教师运用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虽已到了中年段的末期,但由于生活的年代与虎门销烟事件相隔久远,因此,对鸦片给当时中国造成的危害不甚了解,所以对老百姓当时的欢呼雀跃、销烟的历史意义也没有直接的感受,这些客观情况造成了对课文理解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到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广东军民在虎门寨销毁了二百多万斤鸦片。

  2、这节课,让我们穿过历史长河,跨越时空,去销烟现场看一看那值得纪念的一幕。

  二、精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再次阅读,你们又有哪些疑问呢?请在书中做个记号。

  (一)质疑

  (是怎么销烟的?   为什么采用盐巴、石灰销毁鸦片的方法?  老百姓为什么那么高兴?  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

  (二)交流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销烟的?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

  (1)通过这句的介绍,你能说说销烟有哪几个步骤吗?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有3个步骤

  (3)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

  2、害人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观看的老百姓非常激动,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

  追问:成千上万的人大声叫喊、大声欢呼,此情此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

  3、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也让我们觉得这销烟现场像过节一样呢?读一读。

  4、千上万的老百姓为什么那样的激动、兴奋,?

  (当时的中国老百姓给鸦片害惨了。那时侯,鸦片如同一个恶魔,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许多中国人沉迷于鸦片中,中毒上瘾。)

  请看下面一组真实的照片:(出示历史照片)

  虽然,他们的面容不一,却有着一样瘦弱的身体,为什么?因为鸦片!鸦片使得他们不思劳作,鸦片使得他们倾家荡产!

  大片的田地荒芜,大量的白银外流。多少老百姓在痛苦地.挣扎,又有多少年轻的妻子泪眼相伴!

  最可怕的是:当时的军队中,许多士兵手拿两杆枪,一杆是作为武器的枪,锈迹斑斑;另一杆就是烟枪,油光锃  亮。当时的中国人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

  现在,深受其害的老百姓看见鸦片被销毁,怎能不激动不兴奋?!

  他们会激动地叫什么?喊什么?

  谁再读读第四节?

  让我们走近些,再看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看录像)

  5、目睹这壮举的除了有受到鸦片残害的中国人,还有应邀前来的外国商人。林则徐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呢?

  (看看中国人销烟的决心,警告)

  那,外国商人看到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如第6节所说的,他们的嚣张气焰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据史料记载,销烟前,外国商人根本不相信林则徐会把鸦片全部销毁。此时,亲眼目睹销烟过程的外国商人在懊丧之余,也不得不佩服林则徐。当时,就有外国商人向林则徐脱帽致敬。(出示史料照片)

  6、你能勾勒一下心目中林则徐的形象吗?(看图片)

  这就是爱国英雄林则徐,目光是那样的坚定。他和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一起载入了民族史册,时时激励着华夏子孙。

  齐读第6节

  三、总结:

  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虎门寨已成了如今的虎门镇。那儿的天依然是蓝的,那儿的海也依然在咆哮着。碧空下,矗立着林则徐的雕像,仍然那样的威严,仿佛向人们诉说着虎门不平凡的昨天。

  让我们把这伟大壮举永记心田。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结合现在的走私毒品现象说说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27虎门销烟

  壮举

  销烟前      销烟时      销烟后

  (人山人海)(烟雾弥漫)(欢呼雀跃)

  中国人民不可欺!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3

  一、 谈话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随着课文的描述回到一百多年前,感受虎门销烟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二、 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或一句话来说明。

  过渡:课文说虎门销烟是“壮举”,那么“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请看大屏幕)这个伟大、有气魄的举动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2.下面请同学们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哪些句子体现了这是一个壮举,用“—”画出来,并多读几遍,看看你有什么体会?

  3.学习一~三自然段。

  (1)谁能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壮举。

  (2)学生汇报交流。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②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个壮举。

  a.你体会到了什么?

  b.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过渡:可以看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真是大快人心。

  ③文中还有两个词说明人多,看谁找到了。

  4.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热闹、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那么销毁鸦片时的场面又是怎样壮观的呢?谁找到了给大家读一读。

  (2)是用什么方法销烟的,分几个步骤呢?

  (3)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几步的先后顺序。

  (4)你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吗?

  (5)那么老百姓的反映怎样呢?你体会到了什么?(激动、兴奋)

  (6)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

  5.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销烟场面后的表现怎样?从他们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威风扫地、狼狈)

  三.加深感悟

  1.师引读: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的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放下书,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花?

  3.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数据。(观看课件)

  4.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5.读完后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四.总结。

  虎门销烟这件事被称为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永远记住1839年的6月3日。永远记住一个人物——林则徐。

  板书:

  虎门销烟    长中国人志气

  壮举

  灭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自我反思:

  《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这是一个壮举,我让他们了解鸦片是怎么制成的和它的危害及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虎门销烟的原因及它的历史意义,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但从这节课,我感觉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如在观看完英国向中国输入的数据之后,有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我们的国家要强大,我觉得学生说得太好了,但只是对全班同学说:“给他掌声”,连我自己觉得还应该说点什么,但却没有了。可以看出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好的评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评价语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到细、准、精。要做到因材施评。只要有了针对性,评价的多样化自然就有了。今后我一定在这方面多加努力。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6

  同协部  杭福兵

  《虎门销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讲述了爱国英雄林则徐顶住内外上下的重重压力,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品——鸦片集中销毁在古老的虎门寨的事情。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听写一组比较重要的词语,并出示这些词语,让同桌互相批改,再指名学生用上述几个词语说几句话。这样的教学,既可以复习生字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降低坡度,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精读课文时,抓住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通过读,让学生明白虎门销烟这一举措是伟大的壮举,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更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壮举”这个词语,让学生精读课文,披文入境,感悟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件事确实是壮举,并把它们划出来,反复诵读,通过朗读把这种“壮举”读出来。大多数的学生找得还比较正确,认为从销烟场面的壮丽和销烟过程的壮观看出这是一件壮举。接下来让学生从销烟的场面和过程两方面来研究课文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了。在这段的教学中,我觉得一方面让学生把握住了课文的脉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研究结束后,我又补充了一些资料,让学生明白,林则徐禁烟其实是顶着很大阻力,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的,这些阻力不仅来自朝廷上下接受鸦片贿赂的各级官员,更来自靠走私鸦片而谋取暴利的帝国主义势力。让学生对林则徐这位英雄不禁肃然起敬。最后,我还安排了一段说话训练,当我们透过历史的硝烟,穿过辽阔的海滩,来到这位英雄面前,对着他的铜像,说上几句话。当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位英雄时,肯定有许多话想说,安排这个说话训练,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把对英雄人物的尊敬、崇拜、感激之情娓娓道出。

  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教学时间的分配有一些不妥,导致后面的说话训练不充分,没到位,留下了一些遗憾。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5

  江苏名师 陈建先/执教 特级教师沈大安/评点

  第一节

  师:同学们,看过电影《战争》吗?

  生:看过。

  师:谈谈你的印象好吗?

  生:洋人太坏了,把那些运到中国,不但残害中国人,而且赚取我们的钱财。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太好了。不过要让现在的洋人听了不产生误会,好像再加上一个词更好些。

  生:噢!应该是当时的一些洋人。

  师:对了,这就准确了。

  师:还有谁愿意谈谈?

  生:我觉得林则徐真了不起,如果他是皇帝就好了。

  生:我觉得那些抽大烟的人太可怜,太可气了。

  【评:从学生感兴趣或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课堂导入不露痕迹;引导学生畅谈感受,又为后面的课文阅读埋下伏笔;抓住学生表述中的“小问题”,启发学生自我规范语言,语感培养细致入微。】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些了解,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虎门销烟》,讲的就是战争的事。

  (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师:(边写边说)“销”是个生字,同学们可跟老师一起写。(学生写完后,齐读课题。)

  师:知道这里的“烟”是指什么吗?

  生:指大烟。

  生:指,又叫毒品,它对人非常有害,吸“烟”严重,会导致死亡。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事。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怎么读都行。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应该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

  师:读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呢?

  【评:大巧若拙!看似平白的一问,实则生发了一个浩大的问题空间,比起“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生:害人,早就应该销毁,虎门销烟为中国人争了光。

  生:我想,当时成千上万的老百姓,看到这一情景,该是多么激动啊!

  生:我觉得咱们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让进不了中国。

  生:林则徐是个功臣,要不是他,恐怕还不一定能被销毁。

  师:说得好!林则徐功不可没,如果他还健在,一定会倍感欣慰的。

  师: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文中并没有对林则徐展开描写,只是一句带过,为什么?(学生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师: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哪段话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评:以疑促读,巧妙过渡。】

  生:第三节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

  师:(笑笑)能请求暂停吗?

  生:可以。

  师:同学们看过“双簧”表演吗?

  生:看过。

  师:我们现在也来段“双簧”表演,(生笑)一个同学读你印象最深的段落,另一个同学马上说出印象深的原因,看谁读得声情并茂,看谁说得情真意切。

  【评:以趣引读,读说并重。】

  师:(指站起来的学生)你愿意先读吗?(该生读第三节)

  师:快!谁来配音?

  生:这一节是讲林则徐带领工人怎样销毁,所以给我的印象最深。

  师:能再具体些吗?

  生:这一节作者用了“先……再……然后”这些词语,把销烟的经过写得非常具体,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生:还有“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非常形象,就像在我们的眼前一样。

  师:说得多好啊!经你们这么一说,没有印象的恐怕也有很深的印象了吧。来,咱们一起读一读,看看头脑里有没有清晰形象的“销烟”图。

  (生齐读第三节,读得声情并茂。)

  【评:一个“说具体”,把学生引向纵深。】

  师:谁能不看书,说说你头脑里的“销烟”图是怎样的?

  生: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工人们先向销烟池里洒了许多盐,再把那些罪恶的抛入池内,然后又把生石灰倒下去。于是池子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臭味。

  师:呀,你说的不比书上写的差!你也用了“先……再……然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真不简单!谁能再用“先……再……然后”说一说?

  (又有两生以“先……再……然后”的句式复述第三节。)

  【评:找出规律,巧妙复述。】

  师:第三节是一段动作描写,用上了“先……再……然后”就使文章更加的具体,更加的有条理,假如咱们也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你能用上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吗?

  生:能!

  师:好,闭起眼睛想一想要写的动作,看谁写得具体、形象,又有条理。

  (生练写,师巡视。)

  【评:学以致用,及时迁移,在运用中理解语言,巩固语言,发展思维。】

  师:大部分同学都写好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投影学生动作描写片段,评议,略。)

  第二节

  师:上节课,我们重点阅读了工人们怎样销烟的,下面请同学们再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是写销烟过程的?

  生:课文的第二节也是写销烟过程的。

  生:还有第四节。

  生:第五节也是写销烟经过的。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生:课文的第二、四、五节也是写虎门销烟的经过的。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三节在写法上和第三节有什么不同?

  生:第三节是直接写怎样销烟的,二、四、五三节主要是写看销烟的男女老少的心情的。

  师:说得好,第三节是直接写的,那么二、四、五三节呢?

  生:这三节是从侧面写的。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请你读一下第五节。(一生读第五节)

  师:这一节是从侧面写的,那么它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的呢?

  (学生一时被问住了。稍后,一生回答。)

  生:这一节写的是销烟的结果,不能说是从侧面写的。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现在总算搞清楚了,谁能对二→五节的写法做个小结?

  生:课文的二→五节写了销烟的整个过程,其中三、五两节是直接写的,二、四两节是从侧面写的。

  【评:面对学生的认知冲突,师故意不动声色,然后再“请君入瓮”,巧丢“包袱”,使学生“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这种注重过程的做法,值得提倡学习。】

  师:概括得很正确!二、四两节描写了当时人们的心情,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当时,人们真是太激动了,太高兴了。我从“激动地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看出来的。

  生:人们很关心销烟这件事,巴不得一下子就把它销毁掉,因为他们一大早就从各地赶来,把海滩都挤得水泄不通了。

  师:咱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人们的激动之情。

  (生读2、4两节)

  【评:此处一读带过,略得好!】

  师:课文还剩下首尾两节,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生读)

  师:读了这两节,你想说点什么呢?

  【评:再次以“说点什么”发问,给学生回忆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人文情怀得以释放,自我个性得以张扬。】

  生:我想说,虎门销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外国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他们真是太可恶了!

  生:我要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

  生;我要感谢虎门销烟,我要感谢林则徐,是他让人们擦亮了眼睛。

  师:是啊!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也给了那些醉生梦死、意志薄弱的吸“烟”鬼一记响亮的耳光,罪恶实在是太大了!回忆过去,看看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

  生:我们要牢记这个教训,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生:现在,仍有人在吸“烟”,多么不应该啊!

  师:对!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仍有人在造毒、贩毒、吸毒,请看图片。

  (师逐一映示禁毒宣传图片,给学生以教育。)

  师:看了图片,你还想说点什么呢?

  【评:由课文联系到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生: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请远离毒品吧!

  生:造毒者害人也害已,请不要再制造悲剧了!

  生:一份毒品该是多少座坟墓啊!(还有几人发言,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毒品就像洪水猛兽,摧残着人的身体,腐蚀着人的精神,全世界都应该联合起来,铲除毒品,还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宁!

  我建议同学们课后到戒毒所做个调查,再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搜集一些资料,搞一次禁毒宣传中队主题会,届时,我愿意做你们的特邀嘉宾!欢迎吗?

  生:欢迎!

  (下课)

  【总评:“自主、合作、探究,”它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自读,自悟,说真话,抒真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这就是自主;各抒已见,解人以困,虚心请教,平等对话,这就是合作;声情并茂地读,情真意切地说,设身处地地想,身体力行地做,这就是探究。《虎门销烟》的思想内涵较为深刻,离学生生活也较遥远,要想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其中的道理,确非易事。教学中,陈老师立足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战略”高度,整个教学以“你想说点什么?”这一平白的问语串联起来,为学生生发了浩大的思维空间,学生才得以说真话,抒真情。使学生自主经历了一个“生活→读文→感受→实践”的过程,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流露出科学的教学理念、高超的语言素养,课堂始终充溢着浓浓的人文馨香。】

  片断赏析

  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吗?

  我正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的第5自然段: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段文字,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这不造成环境污染了吗?

  生2(也快速地站起来):是啊,几百万斤烟渣都被冲入大海,会对海水造成多严重的污染呀!

  生3:老师,看来林则徐根本没有环保意识。……

  师(拦住了学生的话):我想,是从罂粟这种植物的果实中提取出来的,它的残渣或许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总而言之,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问题: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如果你是这位教师,应该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研究林则徐的这种销烟方法是否真的会造成环境污染?大家可以查阅资料、调查询问,也可以通过做试验研究(如在鱼缸中放入少量石灰和盐,观察对小鱼有什么影响)……最后分析得出销烟的过程是否造成了环境污染。接着大家研究讨论一下,作为一名高级官员,林则徐为什么会没有环保意识呢?(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倡导是什么时候提出的?一百多年前的自然环境怎样?当时的人们是否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小组合作进行研究,看是否能设计出一种更合理的销烟方法。要求是:设计的方案不光要克服环境污染问题,还应考虑到销烟的彻底性和使用的合理性。

  只有这样,才是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发现,并给他们创造机会与条件去研究和探讨。无论学生研究的结果如何,哪怕有悖于教材和老师的意图,但它毕竟是学生阅读和研究的经历,对于他们形成乐于发现、勤于探索的学习品质都会起到莫大的激励作用的。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6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抒发感受,借情导入--《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虎门销烟》教后记

《虎门销烟》教案 第二课时

《虎门销烟》教学案例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虎门销烟》听课随记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初二暑假观后感作文500字:《虎门销烟》观后感

《虎门销烟》课堂实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