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一派天真 点赞 分享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精选12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篇1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谁能用简单的话说说谈迁与《国榷》的故事?(板书:谈迁  《国榷》)

  3、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让我们共同再次走进课文。

  二、读悟第1段

  1、自由读文第1段,谈迁有什么志向?

  相机理解句子(课件展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a、 默读句子,请大家注意句子中的数字,再对一读,你读出了什么?(可以针对某一个数字,也可以整体说)

  b、 交流:感受到20多年中,谈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20多年——时间长,6次——反复地查证、修改,50多岁——从30岁的青年写到了老年,500多万——书稿的工程浩大)

  (尤其谈到500多万的时候,可以用学生的语文书做比较。)

  c、 这20多年中,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大雪纷飞的冬天,谈迁都坚持不懈,其中经历了多少辛酸苦辣,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感受一下。

  2、 当这样的信念实现的时候,谈迁的心理感受怎么样?

  (讨论以后,带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读课件上的句子。)(下一步课件)

  二、读悟第2段

  1、但是厄运来临的时候,谈迁的感受谁能体会?

  课件出示: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许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a、 自由朗读,读后问:读了这三句话,你想说什么?

  b、 交流读后的体会。

  (如果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能说出谈迁内心的感受,就建议学生自己读读,把谈迁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c、师小结突出第三句:开始是伤痛欲绝,但后来他马上挣脱出来,下定决心从头再干。

  d、特别指导朗读第三句话:

  让学生感受到谈迁再写《国榷》的坚强信念(读后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点评。点评以后再齐读第三句话。)

  三、读悟第3段

  过渡:可是,20年的心血,500多万字,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从头再干谈何容易?

  1、  默读第3段,5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是如何从头编写的?边读 边画出能够打动你心灵的词语。

  2、 交流找出来的词语。

  3、老师把大家共同的打动心灵的词语找出来了,老师找得和你们一样。

  课件出示:

  四处寻访  搜集考察

  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面对孤灯  奋笔疾书    

  讨论:

  同学们,读到这几组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似乎看见了什么?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图上出示三组词语)

  (让学生对着插图说话。)

  (四处寻访,搜集考察——去了很多地方,找了好多资料;一袭破衫,终日奔波——整天在外,受尽了各种苦,衣服都又破又脏的;面对孤灯,奋笔疾书——时间不多,抓紧时间写书)

  3、 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来读,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深刻。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齐读感受: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国榷》诞生了。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谈迁说什么?

  4、  课件出示《国榷》内容:

  5、  引读——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6、  谈迁靠的什么写出了这部流传千古的《国榷》,靠的什么而名垂青史的呢?

  学生交流。

  7、教师小结过度:什么叫“终日奔波”,什么叫“废寝忘食”,什么叫“风餐露宿”,我们从谈迁身上找到了最好的答案。他,凭着勤奋与执着的坚定信念,创造了一个奇迹,所以名垂青史。

  四、读悟第四段

  过度:作者蒋光宇读了这个故事后,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课件出示: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蒋光宇

  (齐读)

  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厄运也许没有遇见过,但是大大小小的困难,一定遇见过,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对自己说?有什么想对别人说?

  (学生自由表达。)

  4、总结:是呀!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有勇气,有信念,有意志,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让我们在一首歌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课件出示:《从头再来》

  板书: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谈迁              《国榷》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已有的识字方法,运用查字典和联系语境的方式,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挣脱等词语的意思。

  2、采用语言转化和想象画面的方式,体会运用数据的好处,感受数据的表现力。

  3、凭借语言文字,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遭遇厄运的痛苦,从而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理解厄运

  读课题,理解厄运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二、检查预习了解厄运

  1、文中的厄运降临在谁的'身上?

  2、介绍对谈迁的了解,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

  3、降临在这位史学家谈迁身上的厄运是什么?

  三、紧扣《国榷》探究厄运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部怎样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为什么称得上是厄运呢?认真读课文的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找一找,可以用笔圈圈、划划。

  方案一: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赏析这句话中的字词。从一点、一百多里等词感受谈迁为了这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付出的辛劳。引导学生有情感的朗读。

  方案二: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读句子,当这些简洁、凝练的数字跳入眼帘,分别读出了什么?

  2、句中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些数据,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或句子呢?

  3、数据不仅能化为词语或句子,它们的表现力是很丰富的,还能透过这一个个数据,联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国榷》是谈迁的心血。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数据背后丰富的内涵,感受数据非凡的表现力。

  5、喜悦还洋溢在谈迁的脸上,《国榷》却被小偷偷走了,这难道还不是厄运吗?为什么?

  四、感悟信念战胜厄运

  1、遭遇如此厄运,谈迁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谈迁怎样的内心?

  2、谈迁就这样被厄运打垮了吗?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新撰写这部史书。

  读句子,理解挣脱,想象谈迁的内心,感悟谈迁的信念。

  五、作业

  完成作业纸上的练习。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篇3

  知道这首歌是什么吗?从头再来,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才能够从头再来? (课件)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人,他们也许很平凡,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敢于从头再来。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敬佩。

  一、

  1、今天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是谁有着这厄……信念?他的信念是什么?((板书))

  2、是的,谈迁的一生,不管是遭遇的厄运还是坚持的信念,都与一部叫做《国榷》的史书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3、能够写出这样一部鸿篇巨制的谈迁,遭遇的厄运是什么?面对厄运的打击,谈迁又是怎么做的?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见证这位伟大的史学家写就的关于信念的最辉煌的篇章。

  二、

  1、谈迁遭遇的厄运是什么?为什么一部书稿被偷就是厄运了呢?

  2、为了完成这部《国榷》,谈迁付出了怎样的心血与代价?请同学们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认真读一读。

  交流 :

  (1)出示:经过20多年……《国榷》。

  这句话中有几组数字。数字是枯燥的,但组合到文章中却有别样的意味。当这些具体的数字跳入你的眼帘,你读懂了什么?哪个数字让你深有感触?

  “20多年”“50多岁”:说明时间之长。据了解,谈迁从28岁开始编写《国榷》,到53岁结束,共经历了26年的时间。

  “400多万字”:400多万字是多少?如果我们的语文课本每一页都写满字,大约有4万多字,400多万字相当于多少本语文书?100本!更何况在古代,是用毛笔写作的,书稿摞起来会更高。可见《国榷》书稿的工程极其浩大,真的是一部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

  “6次修改”:我们平常写作文,大约在400字,你能修改六次吗?国榷相当于1000多篇作文,谈迁足足改了六次。你能感受到谈迁什么样的治学态度?

  看似平常的数字却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谈迁编写国榷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用心体会,读出这些有生命的数字吧。指名读。

  (2)出示:“一百多里路。” 7000多个日日夜夜,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在其中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自由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一点是多少?“一百多里路”有多远?)

  为什么要步行去抄写?他四处抄书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可能会遇到什么?

  谈迁这样风餐露宿,啃干粮喝冷水去抄史料只有一次么?为什么这么确定?

  编书难,编史书更难,编翔实可信的史书难上加难啊。让我们一起记住这普通的日子。 (指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打击”

  1、26年,谈迁从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终于完成了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他心中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然而,正在这时,祸从天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板书)书稿

  2、(出)“二十…致命…”自由读读这句话,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偷走了什么?

  3、这一年,谈迁55岁,在人生70古来稀的中国古代,体弱多病他已经走到了生命中最后的光阴。所以,书稿被偷,对谈迁来说可真是——致命的打击,更是——厄运啊!

  能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吗?(指读)

  4、当时的谈迁老泪纵横:“噫,吾力殚矣!”一个无比坚强的老人,却发出这样的长叹,谁能读出谈迁此时的痛苦。

  5、经历了这样的打击,谈迁垮下去了么?从哪里看出来?(板书) 。什么原因让他很快就挣脱痛苦?

  四、默读。

  是的,经历了20多年风雨洗礼的信念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那谈迁为了编写新的国榷,又是怎么做的?请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边读圈画出最能打动你的词语和句子。

  1、交流

  ①“……4年的努力……初稿。”第一部20多年,这部只用了4年,他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和劳动量。

  ②“四处寻访,广泛搜……遗迹。 (“亲自”:谈迁做事一丝不苟,有着严谨治学的态度。 “四处寻访”:他访问了很多人,去了很多地方。足迹遍布北京大街小巷。)

  ③“一袭破衫,终日奔波……风沙中” ( 谈迁在北京的生活怎么样?整天穿着一身破烂的衣衫,生活贫穷而又艰苦) 从“终日”你体会到什么?(奔波、忙碌的身影)

  (课件)据史料……时间。(指读)也许,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中午;也许,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也许,那一次他病倒了……这个体弱多病的老人,为了心中那份信念,四年多,他顶烈日,冒风雪,带伤痛,从早晨奔走到黄昏,多么令人钦佩啊!

  “……年老体弱,奋笔疾书,……已经不多了。”一天劳顿下来,已是筋疲力尽,本该好好休息,但谈迁,读——他为什么要奋笔疾书?(他是在和时间赛跑,在和短暂的人生赛跑。)

  2、这段话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谈迁?

  3、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才从厄运中走出来,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他本人也因此而名垂青史。

  从头撰写,看似简单,如果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4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请同学们小声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从文字中感受谈迁那份坚定的信念。

  五、学习最后一段。

  1、短短64年的生命历程,谈迁用其中最精华的30几年为我们演绎了一曲抗击厄运,坚守信念的赞歌。他用自己精彩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可以对谈迁说,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说)

  3、让我们再次读这句朴素的话语,让它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永远地记在心中。齐读。

  六、搜集这样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谈迁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也都和谈迁一样有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他们也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开得格外绚烂。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这样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下节课再交流。

  七、重放《从头再来》。

  同学们,伴随着这激昂的乐曲,我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老师想告诉大家,咱们的生活就像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在航行中很可能会有大风大浪,但不管遇到什么,请记住: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我们就有机会从头再来!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小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

  谈迁立下什麽志向?2他最终成功了么?

  相机板书:翔实可信

  理解词意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部国榷是作者毕生心血换来的,当谈迁在第一次完成国榷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无比的艰辛。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国榷》来之不易?

  1.指名说。

  2.(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数据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接下来从天而降怎样的厄运呢?

  1.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他遭遇的厄运是什麽?

  2.书稿的遗失为什麽被称作厄运?

  板书: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3.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课件)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指导朗读体会。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4.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

  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的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指名说。

  4.(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

  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大家想看看吗?(课件展示《国榷》)

  500万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湖北省图书馆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麽?

  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

  “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1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课件)《从头再来》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诵这首送给谈迁的小诗吧!

  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翔实可信)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拨开云雾见青天。

  (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板书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2、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读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板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请自由的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二、初读感悟。

  1、自由读文。

  2、指名填空。(提示:使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附带指点“榷”字的写法。)

  3、课文中还有许多四个字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请你用你的笔快速的把它框画出来。一边读一边画。

  4、汇报:找好了吗?老师请几位同学分段来说说自己查找的结果,被请到的同学就站起来说,其他同学可要注意听:他念到的你画下了吗?你画的他是不是也画下了?如果没有你得帮他补充。

  5、自由练读课中的四字词。(要求:有感情、有节奏。)

  6、指名读。

  7、齐读四字词语。

  8、读课文内容。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一出问题立刻纠正。

  三、课堂小练习。

  1、按老师的要求把书折好,只看书中的图画。

  2、看图说词。(要求:如“我看到他被风吹得飘飘摇摇的样子,就想到了‘年老体弱’这个词”。按老师的说法来说,你能吗?)

  3、将词写在图画的旁边。(快速思考,不看书你能想到几个词?看谁想的多。)

  4、展示结果。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小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1、谈迁立下什麽志向?2、他最终成功了么?相机板书:翔实可信 理解词意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article/

  一部国榷是作者毕生心血换来的,当谈迁在第一次完成国榷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无比的艰辛。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国榷》来之不易?

  1、指名说。

  2、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数据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接下来从天而降怎样的厄运呢?

  1、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他遭遇的厄运是什麽?

  2、书稿的遗失为什麽被称作厄运?板书: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

  3、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导朗读体会。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4、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的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指名说。

  4、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大家想看看吗?

  500万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湖北省图书馆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麽?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1 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诵这首送给谈迁的小诗吧!

  板书设计: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翔实可信)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拨开云雾见青天。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篇6

  教学内容:第九册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2010年9月13日

  上课地点:宝应县桃园小学五(2)班

  授课教师:宝应县安宜镇三里小学  朱海

  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整体感知(8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2.看着这个很有内涵的课题,你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哪个让人敬佩的人物?

  3.那么,这篇课文中,又是谁?遭到什么厄运?又靠着什么信念战胜了这个厄运呢?

  (板书)谁?              ﹋?        ﹋?    ﹋?

  3.现在,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听老师朗读读课文。

  4.听完老师的朗读,谁能试着回答某一个问题?

  相机板书:谈迁——被盗——重编

  《国榷》

  5.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谈迁战胜初稿被盗的厄运,坚定信念,重编《国榷》的经历。

  6.那么,《国榷》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的作者谈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国榷》——“榷”同“确”,“真实”的意思,“国榷”指翔实可信的国史。这本书有104卷,500多万字,记录了明朝317年的历史,比其它明史真实可信。

  谈迁(1594年—1658年),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原名谈以训,明亡之后改名谈迁,寄托了对朝代变迁的感慨,对自己境遇变化的咏怀,表达了对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仰慕与追随。

  谈迁从27岁起,用6年的时间写成《国榷》初稿,再用20年的时间将初稿修改6遍。书稿被偷后,他又用4年的时间重编,4年半的时间考证,前后35年成稿,署名“江左遗民”,寄托亡国之痛。2年后,谈迁病逝。

  7.谈迁把他的毕生心血献给了他追求的事业,让我们走进他的生活空间,感悟他可敬的精神世界。

  (二)学习新词,读准课文 (13分)

  1.上课前,我们布置同学们自学了生字新词,现在检查一下自学效果。

  ⑴出示小黑板1,谁来读读这些生字?很好,齐读。

  ⑵出示小黑板2,谁来读读这些新词?很好,齐读。

  ⑶谁来说说这些红笔书写的新词的意思?

  浙江——位处江苏东南,历史上越国地方,风景秀丽,经济发达,人才辈出。

  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说明刻苦好学,知识面广。是编书的知识基础。

  诞生——①出生,降生;②比喻新事物的出现。请举例说明。

  逸事——世人不太知道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琐事。须史家考证之处。

  2.从刚才的汇报看,同学们自学效果很好。其他新词,放在分段研读时再去研究。现在我们来练习读准课文。

  3.首先请同桌的两个人为一组,一人读一段,互相纠正读音。

  4.接着,我们来开火车读课文。规则:每人读一句。读正确的坐下,读错的,由大家帮助读正确后坐下。开始——

  5.请刚才读得正确的人站起来展示一下风采,很好,我建议——掌声鼓励!

  6.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朗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概括段意,读通课文(4分钟)

  1.这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准备答案。

  2.指名交流,力求具体有概括性。

  第一自然段:写家境贫寒的谈迁历经20多年,终于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第二自然段:写书稿被人偷盗后,谈迁决心重编《国榷》。

  第三自然段: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成更为完善的《国榷》。

  第三自然段:写由谈迁的故事而产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现在我想请大家将每段段意浓缩成四个字的小标题,谁来试一试?

  初编《国榷》——遭遇厄运——重编国榷——人生感悟

  5.每段两个字,行吗?

  板书:初编——被盗——重编——感悟

  (四)研读首段,初识谈迁(13分钟)

  1.从概括段意和编写小标题的练习中,我看到了大家具有很强的概括能力。

  现在我想和大家研读第一段,看看大家的分析能力如何,有信心吗?

  2.我为大家设计的研读步骤是:解疑——感悟——朗读(板书之)

  3.第一步——解决疑难

  ⑴请大家默读第一段,用波浪线画出不懂的问题。

  ⑵同桌互相解答简单的问题。

  ⑶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随机板书)

  史学家——历史学家,是以专门记录及研究历史事件为主要工作的人。

  编年史——按照年份记录历史事件的书籍,相区别的是纪传体。

  翔实可信——真实可信。由此推想出谈迁的创作动机:修订其他明史的不真实性。

  4.第二步——读书感悟

  ⑴为了刻画人物形象,第一段中运用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数据,请你找出来,说说理由。

  ⑵引导交流,相机板书。

  ①20多年……50多岁

  这20多年,实际上是谈迁27岁到53岁之间的26年,是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这20多年,谈迁为《国榷》耗尽心血。                                                   

  用成语分别形容27岁的青年人和53岁的老人。男生说青年人,女生说老年人。

  27岁的青年谈迁闪亮登场。男生有请——

  (风华正茂、风度翩翩、神采飞扬、神采奕奕、文质彬彬、虎视阔步、大步流星)

  光阴荏苒,岁月无情,26年过去,谈迁已经变成了一个53岁的老年人。女生有请——

  (年过半百、五十知命、头发花白、人老眼花、年老体衰、体弱多病、风烛残年)

  是呀,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体弱多病的老年,谈迁把他人生最美好的26年光阴献给了他钟爱的事业——编写《国榷》,这种精神怎能不让人感动和敬佩?

  ②500多万字

  500多万字的史书堪称堪称鸿篇巨制,足见工作量大。

  工作量的确很大!老师算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674个字,第九册语文书总在3万字左右。500万字相当于7418篇课文,或者167本语文书。而且是用毛笔书写,更加艰难。

  ③6次修改……四处借书

  你知道6次修改用了多少年吗?据历史记载,完成初稿用了6年,6次修改竟然用了整整20年!足见谈迁为求证费心心思,足见谈迁治学态度严谨。

  ④抄一点史料……走100多里

  一少一多形成鲜明对比。“一点”可以是多少字?假如是100字,那1个字就是1里;假如所有史料都要如此艰难,谈迁就要走500万里路。可以想象20年期间,谈迁的工作是多么艰难。

  ⑶感悟谈迁

  这一个个感人的数据,无不凝聚着谈迁的心血;这一个个闪光的数据,无不折射出谈迁伟大的人格。聪明的你,从这些数据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谈迁?

  板书

  志向远大、治学严谨、意志坚定

  3.指导朗读。

  编写国史向来由国家调集史官,拨给经费,配给资料。而家境贫寒的谈迁,仅凭个人力量竟编写成如此浩大的史书,真是空前绝后的壮举。你对做出如此壮举的谈迁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读出你对谈迁坚定意志的崇敬,读出你对谈迁贫寒境遇的同情。试读——指名读

  4.26年的心血,凝聚成一部翔实可信的历史巨著,谈迁即将实现人生的辉煌。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谈迁的书稿突然被盗了,毕生的心血毁于一旦。对于年过半百、贫病交加的谈迁,这是何等残酷的打击呀!遭遇了人生厄运的谈迁,又是怎么面对厄运,奋勇向前的呢,留着以后你们的语文老师和你们共同学习。

  (五)作业(2分钟)

  1.现在做课堂作业——描红、写字

  2.说一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浙——析  博——搏  诞——廷  锁——学

  3.开始描红、写字。

  4.课后作业:完成课后2、3两题。

  主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谁?                   ﹋?        ﹋?    ﹋?

  谈迁            初编——被盗————重编——感悟

  《国榷》       志向远大

  治学严谨

  意志坚定

  副板书1

  解疑——感悟——朗读

  副板书2

  20多年……50多岁   ——耗尽心血

  6次修改……四处借书——治学严谨

  500多万字          ——工作量大

  一点史料……一百多里——工作艰难

  正面

  小黑板

  谈迁(1594年—1658年),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原名谈以训,明亡之后改名谈迁,寄托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自己境遇变化的咏怀,表达了对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仰慕与追随。

  谈迁从27岁起,用6年的时间写成《国榷》初稿,再用20年的时间将初稿修改6遍。书稿被偷后,他又用4年的时间重编,4年半的时间考证,前后35年成稿,署名“江左遗民”,寄托亡国之痛。2年后,谈迁病逝。

  正面

  小黑板2

  翘舌音:浙、抄、撰、挣

  平舌音:锁

  前鼻音:迁、诞、寝、坎

  三拼音:撰、迁

  其它字:厄、榷、博

  背面

  小黑板3

  浙江  诞生  逸事  博览群书(此行用红笔书写)

  抄写  撰写  挣脱  寝食难安  崎岖  坎坷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感悟,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2、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好课题,明确信念。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史学家谈迁的故事。谁来读课题?连续指名3个学生读。(他强调的是信念,有不同的读法吗?)

  2、点拨:同学们,你们看,一个课题、因为我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读法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汉语的魅力。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齐读一遍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教师补充体会“翔实可信”:原来,谈迁在研究史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几本有关明朝的史书事实有错误,他还发现史书对明朝一些重要史实却避而不谈,“国亡史不能亡”,谈迁立志要编写翔实可信的明史,这就是他的信念。齐读)

  二、围绕“厄运”,体会一写《国榷》的艰辛历程。

  1、课文中的厄运指什么?

  厄运:《国榷》书稿被偷。

  2、小偷偷走的仅仅是几卷书稿而已,如何称得上厄运二字?这究竟是怎样的书稿啊,请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感受深切的语句画下来。(老师相机点评:你们用笔圈圈画画,画下的不仅是记号,更是自己的思考,这是最珍贵的。)

  a、出示句子: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预设点拨:

  “一百多里”按照正常人的步行速度,要连续不断地走41个小时。这是怎样的艰辛啊!谁来读?

  “四处借书抄写”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也许会遭到拒绝,也许还会遭到侮辱,但为了写书,他只能委曲求全。)

  “一点”也许就是一段话,也许只有几句话,谈迁却要为此走上一百多里路。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多么令人敬佩啊。一起读。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原稿的来之不易呢?

  b、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老师把这句话修改一下,我们来体会体会,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经过奋斗,经过修改,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2)老师去掉的仅仅是几个普通的数字吗?(不是)每个数字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好好读读这句话,你掂量出了哪个数字的分量?

  预设:6次修改——谈迁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耗费了很多精力。

  点拨:我们平时写的作文大约400多字,你一般修改几次?400多万字——我们语文课本才5万多字,相当于咱们80本语文书这么厚,竟然修改6次!这是多不容易啊。

  预设:20多年——这本书耗费了谈迁20多年的心血。

  点拨:20多年的奋斗,谈迁从一个风华正茂、志向远大的青年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50多岁的老人,这是怎样的付出啊!

  (3)指导朗读:作者例举的每一个数字都充满了生命。谁来读出其中的艰辛?(指名读)让我们带着感受,一起读好这句话吧!(齐读)

  3、著书的艰辛,又岂是这几句话所能概括的,其中的不堪屈辱,生活的贫困又岂是我们能想到的。让我们带着对谈迁艰苦境遇的同情和深深的钦佩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教师叙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同学们,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偷走的是什么?(二十多年的心血)

  小结: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间什么都没有了,这真是——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乌有(板书齐读)

  3、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引导学生说:痛不欲生、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来横祸,厄运)

  4、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同学们,你能体会到谈迁此时此刻的伤心绝望吗?假如你就是谈迁,我来采访一下:谈迁啊谈迁,你为什么泪流满面?

  预设:因为我20多年的心血没有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2)文已入我心,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去读!(点评朗读:你们懂了,我仿佛看到谈迁老泪纵横,听到了他颤抖的心声)

  5、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可是谈迁垮下去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1)引读(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2)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一切从头再来?对,信念,一个有了真正坚定信念的人是不容易被打垮的。一起坚定地读。(齐读这句话)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品悟谈迁二写《国榷》的艰辛及他的不垮之志。

  过渡: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默读第三自然段,走近这5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是如何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

  1、出示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背景音乐《琵琶语》)

  学生默读、圈画、写体会,师巡视。(读书方法指导:读书就是要这样,沉下心来,用双眼去读文字,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内容和情感)

  2、读着这些文字,听着这段音乐,哪个词触动了你的心弦,哪句话勾起了你的思绪?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

  (1)出示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谈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2)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想象说话:是啊,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受尽了苦难。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清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人们还( ),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烈日炎炎,( ),人们都( ),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晚上,月黑风高,人们已( ),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3)出示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单独出示句子)

  a一天劳顿下来,已是筋疲力尽,本该好好休息,但谈迁,读——(齐读)

  b我分明听到了孤灯下一位老人连续的咳嗽声,读——(齐读)

  c为了国榷,谈迁背井离乡,抛妻别子,读——(齐读)

  d 谈迁为什么要奋笔疾书?——他在和时间赛跑,在和短暂的人生赛跑。

  3、朗读指导:谈迁重写《国榷》的情景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用心读来,那一幅幅“四处寻访”图,“风沙奔波”图,“孤灯奋笔”图深深烙在了我们心中。就让我们用朗读把这一幅幅生动而又心碎的画面表现出来吧!(齐读三段文字)

  4、回扣信念:

  a、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四处寻访,亲自考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b、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风沙中?——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c、又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在孤灯下奋笔疾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5、过渡:“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再多的困难都压不倒谈迁,再大的厄运都打不垮谈迁,终于,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诞生了。

  (1)引读(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2)什么叫“名垂青史”,谈迁为什么会名垂青史?仅仅是因为他编撰了明史巨著吗?

  预设:因为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6、小结: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来而名垂青史的。这真是:从头再来志不移 鸿篇再就垂青史(板书齐读)

  7、激情表白:(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此时此刻,当你面对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明史巨著,当你面对年老体弱、两鬓斑白的谈迁,你想说些什么?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升华认识和情感。

  1、谈迁的故事学完了,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正如作者蒋光宇在写这篇文章时,发自肺腑地说道:

  出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让我们再次深深地读这句朴素的话语,让它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把它永远地记在心中。

  3、在厄运面前我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就能把厄运转化为奇迹。(教师补充资料,指名学生朗读。)

  曹雪芹写《红楼梦》,在贫困和病痛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10年,写了80回,从而流传千古。

  司马迁身受宫刑,身心承受着极大的屈辱和痛苦,奋发自励,终于写出“千古绝唱”———《史记》,令后人称颂。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查阅了官府和民间上万种资料,耗尽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才成就这部举世闻名的巨著。

  4、古人的事迹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正如这些名言所说——齐读名言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有千难万难。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坚定的信念胜过聪明的懒汉。

  伟大的成就不只是靠力量完成,更是靠坚定不移的信念。

  5、播放歌曲《从头再来》,师讲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像这谈迁,不会被厄运击垮,他们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也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都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也许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2、收集如谈迁般有厄运打不垮信念的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二十余载成巨制 从头再来志不移

  一夕之间化乌有 鸿篇再就垂青史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位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

  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位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

  2、懂得在生活中面对崎岖和坎坷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1、课文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

  二、体会写《国榷》的艰难

  1、《国榷》来之不易。

  (1)、通过数字来理解。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2)、通过事例来理解。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指导朗读。

  (读出艰难,读出来之不易)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和坚强。

  1、抓住“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理解。

  (1)品位“20多年的心血”、“致命的打击”、“茶饭不思”、“夜难安寝”等词语,体会谈迁心中的悲痛。

  (2)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想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2、体会谈迁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1)齐读最后一句

  (2)读到这里,你眼前浮现出一位怎样的老人?

  (3)指名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品位重写《国榷》的艰辛和打不垮的信念。

  1、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动的地方,体会体会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组织交流

  重点抓住“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尔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理解

  (1)指名说,谈谈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谈迁为了重写《国榷》不怕艰辛。)

  (2)围绕提供的情境,通过想象进行描述。(课件出示)

  (3)交流

  (4)小结: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

  3、老人的心血没有白费,读完最后3句话。此时,你想说什么?

  五、学习第4节,总结全文

  1、指名读。

  2、面对厄运,你准备怎么办?

  3、齐读。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寻求突破口:

  1、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告诉老师,课文的主人公谈迁 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谈迁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一个不肯向厄运低头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3、综合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可以看出,谈迁在每个同学的心目中都是一副坚强刚毅的硬汉形象。可如果让我们真正走近谈迁,我们会发现,其实他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也有人性脆弱的一面。

  4、课件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 学生齐读句子。

  (2) 思考: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 交流:

  (①体会到谈迁非常难过。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帮助学生提炼出词语寝食难安。

  ②体会到谈迁很伤心。从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可以看出。提炼词语为泪流满面或伤心欲绝。

  ③谁能读出谈迁的难过、伤心?(指名读、齐读)

  ④究竟是什么让谈迁如此伤心、难过?(因为他花费20多年心血编写的《国榷》被人盗走了)

  ⑤看来,《国榷》在谈迁的心目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师现在想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A、为什么《国榷》的丢失能让谈迁热泪长流?B、谈迁面对打击寝食难安,他不思茶饭,他在思什么呢?

  ⑥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边读书,边用笔批注。

  二、 紧扣问题,层层突破:

  (一) 问题1:

  1、交流:(因为《国榷》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因为《国榷》是谈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完成的;因为《国榷》的编写让谈迁吃尽了千辛万苦,来之不易)

  2、课件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3、仔细阅读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国榷》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4、交流、引导理解:

  (1)20多年:说明时间长。教师引导加深感受:同学们,一年365天,20年,7300多天,你知道谈迁每天都是怎样过来的吗?(贫穷,四处借书抄写;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500多万字:既可以看出巨著的工程浩大,也可以看出这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3)六次修改:改什么?怎么改?体会谈迁著书严谨认真的态度。

  (4)50多岁:可以看出《国榷》耗费了谈迁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5)小结:《国榷》真是谈迁20多年心血的结晶,怪不得他会为它的遗失热泪长流呢。

  (6)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二)问题2:

  1、交流:他在想念那遗失的饱含自己心血的《国榷》。

  2、除了思念《国榷》,他还会思什么呢?3、引导发现回答:

  (1)从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这句话可以看出,编写《国榷》是他人生的志向和信念,可如今已全部化为乌有。

  (2)如今年老体衰,重编《国榷》有心无力。

  (3)家徒四壁,想实现信念难上加难。

  (4)《国榷》的遗失,再加上贫穷、伤病、衰老,对50多岁的谈迁来说真可谓是厄运了,厄运的打击使这位老人一蹶不振。

  (5)再读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三、 创设情境,激荡情思:

  1、 过渡:同学们,有句名言说得好:决堤毁坝是可怕的,但最可怕的是意志和信念的崩溃。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后,谈迁毅然决然地站了起来,他选择了什么?(选择了挣脱痛苦,回到书桌旁,从头撰写)

  2、 你能告诉老师,究竟是什么让谈迁重新站了起来?(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坚定信念;那种不向困难屈服的勇气)3、 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该有多难啊!更何况是一位年老体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呢?

  (1)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准备交流感悟。

  (2) 交流:

  ①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

  B、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瑟瑟的寒风中,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年老体弱的他,犹如暴风雨中的一株小草,犹如漂浮在波峰浪谷间的一叶扁舟,柔弱无助却又顽强地挺立着、拼搏着,饿了,啃一口随身带着的干粮;渴了,喝有一口道旁的泉水;累了,找一背风处,瘫倒在地稍作喘息。短暂的休息后,又是勇敢的前行。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值得令人敬佩的老人啊!再读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②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提示:奋笔疾书,可以看出,那是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在与生命赛跑,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毕生的宏愿。)

  ③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逸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传说。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国榷》记载明史的完备性。亲自考察: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

  4、 过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见彩虹。引读句子: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多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1) 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 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四、 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 同学们,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张海迪:女,1955年出生在济南, 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她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她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贝多芬一生清贫,作为世界伟大的音乐家,命运之神当然知道贝多芬是和最美妙的声音分不开的,但它偏偏要他和任何声音都拉开距离。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后,依然与命运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坚持创作,完成了《命运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享誉世界的作品。贝多芬的听力虽然过早地衰竭,但他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大量音乐作品以及他一生所表现出来的同命运做斗争的勇气、意志和力量,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衰竭,它们是不朽的。爱迪生、李时珍)

  2、 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3、 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蒋光宇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齐读)

  4、 老师再送你们几句名人名言:(歌曲:《从头再来》)

  (1)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2)春天最难过的是没有收获的耕耘;人生最难过的是失去信念的寂寞。(3)幸福的泪由劳动的汗水酿成;失望的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4)人生的拐杖就是信念。(5)如果大海里没有风浪,海燕绝不会美名远扬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四、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国榷》

  谈迁精神 名垂青史

  五、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谈迁、《国榷》

  若学生没讲到信念,则问: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面对这部饱含20多年心血的史书,谈迁心中会想什么?这意味着什么?(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

  2、谈迁心里该是多么快乐啊!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

  (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齐读)

  3、当谈迁还沉浸在完成鸿篇巨制的喜悦中时,一场厄运从天而降。

  请同学自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生交流,能读读文中的叙述吗?)

  一天夜里,……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4、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稿?(珍贵的,世上少有的,有很高历史价值的)

  谈迁是怎样完成这部书稿的?(交流后出示)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a、默读句子,注意句子中的数字,透过这些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b、交流,相机点拨:(在交流过程中指名读)

  20多年——20多年来,他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谈迁吃了多少苦,只有他知道;6次修改——《国榷》是部史书,必须反复地查证、修改,可见谈迁治学多么严谨;50多岁——二十多年啊,他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老人;500多万字——这真是一部工程浩大的鸿篇巨制。

  c、这部《国榷》真的是来之不易啊。齐读。

  可是这部耗费了谈迁大半辈子心血的史书却被小偷偷走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将一无所有)谈迁该是多么伤心啊!

  5、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描写遭受厄运后谈迁心情的句子。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名读)

  a、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看到了一个痛苦、伤心、悲痛欲绝的谈迁。)

  b、他茶饭不思,那他思的是什么?他夜难安寝,望着沉沉的黑夜,他想的是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情到未深处。)让我们走进谈迁的心灵,去感受他那悲痛万分的心情。(齐读)

  6、还记得谈迁初次完成巨制后的喜悦心情吗?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可是现在呢?)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一夜之间,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一夜之隔,谈迁的心情一落千丈,看来这真是一场——厄运,一场致命的打击。

  7、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心情很沉重,读得真好)?能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吗?谁也想来读一读?

  8、遭遇厄运后的谈迁又有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①你读懂了什么?你还读出了什么?(谈迁心中的那种坚强、不屈和勇气)

  ②面对如此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支撑着他很快站了起来?(信念——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坚定的信念驱散了谈迁心头的绝望之云。

  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谈迁心中那份勇气和力量吧!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从头再来,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更何况谈迁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那是难上加难。面对厄运,谈迁又是怎么做的?静心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心去细细体会,想像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阅读感受。

  2、指名交流感动的句子,师相机点拨

  出示:“经过4年的努力……已经不多。”(根据交流,交互出现句子)

  (1)“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初写书稿,谈迁走百里抄史料;再写书稿,谈迁行千里来北京)

  (2)“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相机显红字: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考察 (谈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3)“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相机显红字:在袭破衫、终日奔波

  点拨:为了使《国榷》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什么苦都能吃。

  (4)“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相机显红字:孤灯、年老体弱、奋笔疾书

  a、“疾”字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意思。

  b、他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书写?他要和什么抗争?

  (是啊,他是在与时间、厄运、恶劣的环境、虚弱的身体、孤独抗争)

  c、读句

  3、谈迁为了完成这部史书,感人的画面又何止这些呢。这里有两个场景,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静心凝思,想象谈迁的遭遇,呆会老师要请你们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播放音乐)

  “在一个风沙漫天的清晨……”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并有选择地积累词语。

  2、通过观照文本中的数字和动词,感知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写作特色。

  3、借助想象、诵读感受谈迁的顽强意志,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瞄准“信念”

  1、读课题。

  2、读好课题。

  3、谈迁的信念是什么?(板书: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4、他遭受了怎样的厄运?

  二、关注数字,感知“信念”

  1、过渡:为什么一部书稿的丢失竟是致命的打击,痛苦的厄运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边读边体会,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跳到了你的眼前,触动了你的心弦。

  2、师生交流(一)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①、这位同学发现了四个数字,很多人都觉得数字是冷冰冰的,但是这些数字的背后,却有着怎样的内涵啊,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些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②、师生交流(二)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写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1)“一百多里”按照正常人的步行速度,要连续不断地走41个小时。为了一点史料谈迁竟要走上41个小时。

  (2)“一点”是多少?也许只是几个人名,也许只有几句话,这对于500多万字的《国榷》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嘛!谈迁为什么还要为了这一点史料走上一百多里路呢?

  (3)500多万字的《国榷》该有多少个“一点”呀!又该有多少个“一百里多路”啊!

  5、师小结:为了一点史料走了一百多里,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50多岁才完成这部5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这些数字分明在为我们讲述一个信念,这个信念的内容是——(引读):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这些数字分明在为我们阐释一种精神——(指名回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6、(齐读)让我们读好这些数字!

  7、这部《国榷》对谈迁来说还仅仅只是一部书吗?此时此刻,相信你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来,读!(齐读)——出示:“20多年的心血……老人了。”

  三、展开想象,强化“信念”

  (一)挣扎

  1、过渡: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2、此时的谈迁,心情怎样?(指名读)你能读出来吗?

  3、茶饭不思,他在思什么?夜难安寝,辗转发侧,他又在想什么呢?

  4、20多年的朝朝暮暮、点点滴滴,如今,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谈迁怎能不老泪纵横啊!(齐读)

  (二)挣脱

  1、谈迁会从此消沉下去吗?他会怎么做?

  2、评:你们真是谈迁的知音哪!请问,是什么指引着谈迁?是什么鼓励着他?

  3、这些都化作八个字:厄运打不夸的信念(齐读)

  (三)雄起

  1、可是,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从头再干谈何容易啊!

  2、同学们,让我们再把心沉下来,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画面,和谈迁一起经历重写《国榷》的风风雨雨。(师范读)

  3、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4、多么生动而又感人的画面啊!如果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你就在谈迁的身后,你的眼前又会有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音乐)

  5、师:那可能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在郊外,在杂草丛生的旷野;那可能是一个家家团聚的中秋之夜,在谈迁的陋室,在桌前;那可能是一天的劳顿之后,匆匆的归途,那还可能是……

  6、学生交流

  7、同学们,现在,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谈迁重写《国榷》的过程吗?(难、累、苦、孤、病)

  8、你们说得都对!可是风烛残年、体弱多病的谈迁重写《国榷》的千辛万苦又岂是一个字能够概括得了的呢?!赞叹也好,惊叹也罢,还是让我们再一次地为谈迁凝眸——(引读)

  四、突破难点,内化“信念”

  1、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因为它的翔实可信,这部流传千古的明史巨著,直到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史实价值。

  2、谈迁留给我们的仅仅是《国榷》吗?

  3、(齐读课题)

  4、他用毕生的行动告诉我们——(齐读)出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

  5、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中,一定不会一帆风顺,当你面对失败的时候,当你承受痛苦的时候,请你想一想谈迁的故事。让我们坚定地读这句话,把它铭记在心中。(齐读)

  6、让我们响亮地读这句话,把它告诉所有的人。(齐读)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篇12

  一、读题导入,介绍《国榷》: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课题)

  这是什么样的信念?再读课题,读出坚定。

  2谁有如此坚定的信念?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3、教师介绍:(出示图片)这是流传千古的明史巨著――《国榷》。关于它,课文第三自然段是这样介绍的。

  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谁能读出新《国榷》的价值。)

  二、一用“新《国榷》句”,扣“原先”,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编史艰难。

  1、这是文章中很重要的句子。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发现问题。由“原先”这个词语(显示红色),你想到了什么?

  2、原先的那部《国榷》是什么样子的?生读、画,指名读,出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这句话中有几组数字(显示红色)。数字是枯燥的,但组合到文章中却有别样的意味。当这些具体的数字跳入你的眼帘,你读懂了什么?你眼前仿佛浮现了什么情景?

  (感受到20多年中,谈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20多年——时间长,6次——反复地查证、修改,内容在不断地充实,50多岁——从30岁的青年写到了老年,500多万——书稿的工程浩大。)

  指名读。带着感受,读出有生命的数字。

  3、二十多年,几千个日日夜夜,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吧。

  出示:“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自由读这段话,比较,联系这两句画线的句子,读出了什么呢?

  (降坡度,帮助理解:一点是多少?付出的代价?一般人肯定不愿这么做,不值得呀!他为什么心甘情愿呢?谈迁这样风餐露宿,啃干粮喝冷水去抄史料仅仅是只有一次么?不,肯定还有许多许多次。是的,正是这许许多多的一点,20多年,才造就了一部翔实可信的著作。指名读。)

  为了详实可信,谈迁历经艰辛。编书难啊,编史书更难,编翔实可信的史书难上加难啊,谈迁克服千难万难,终于完成了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是可想而知,你们为他高兴吗?用你的朗读告诉谈迁先生

  齐读,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三、二用“新《国榷》句”,扣“新写”,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人物意志。

  1、出示句子: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这次老师在“新写”上加了色,由这个词语,你又想到什么问题呢?

  2、讨论:为什么要新写?(请你默读课文第二小节,寻找答案)

  3、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是偷走了什么?

  4、是啊,天有不测风云,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痛不欲生、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灾横祸、祸从天降等)。这真是厄运啊!

  这样的厄运要给谈迁带来多大的打击呀,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生圈画,指名读,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谈迁怎样?他在想些什么?

  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难怪当时的谈迁老泪纵横,仰天长叹:“噫,吾力殚矣!”

  一个无比坚强老人的,此时此刻也发出这样的长叹,所受的打击可想而知啊,谁能读出谈迁此时的痛苦。

  4.“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时,真的男儿就能显现出不屈不饶的英雄本色。同学们,谈迁垮下去了么?谈迁就此沉沦了么?他是怎么做的?(读)

  普通的人,遭受这样的厄运打击后会怎样想?而谈迁又是怎样做的呢?

  是什么原因让谈迁很快就挣脱痛苦?

  力量的源泉就来自于坚强的信念。让我们读好这句话:他目光坚定,暗下决心:——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深深感受到他那坚定不移的信念。为了这个信念,他已经奋斗了20多年,经历了20多年风雨洗礼的信念是更不可能轻易放弃的,他重新回到书桌旁,此时,他肉体上是个体弱多病的老人,而精神意志上呢,他就像什么?

  (打不垮的勇士意气风发的青年百折不挠的铁人)

  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感受老人背后的坚强(很多人以为……这部史书)

  四、三用“新《国榷》句”,扣“更加翔实、精彩”,细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谈迁打不垮的精神。

  1、让我们第三次读这个句子,从“更加翔实、精彩”,你想到了什么。

  2、师:为了让这部巨著更加翔实、精彩,谈迁是怎么做的?生默读、圈画,师巡视。

  出示第四小节,请同学们注意句中的四字词语,你从这些词语中读懂了什么?

  ①“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这段话中,你注意到哪些四字词语?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谈迁?

  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翔实、精彩,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②“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你是怎样理解“终日”的?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翔实、精彩,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③“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一天劳顿下来,已是筋疲力尽,本该好好休息,但谈迁,读——

  他为什么要奋笔疾书?他是在和时间赛跑,在和短暂的人生赛跑。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翔实、精彩,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会走过险境,获得胜利。谈迁就是如此,经过几年不懈地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生读新《国榷》句。

  3、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出来而名垂青史。

  五、升华认识与情感。

  1、谈迁成功了,谈迁用自己不幸的经历,精彩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在漫长的人生从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师:让我们牢记这句朴素的真理,让他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同学们,咱们生活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在航行中很可能会遇到大风大浪,甚至会翻船,但只要我们记得,不管我们遇到了什么,请记住: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再次齐读。

  作业:

  1.搜集诗句或格言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

  2.调查生活中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的人物故事,准备一次故事演讲会。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相关文章: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阅读答案优秀3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作文(优秀7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导学案

2023年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谁写的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阅读答案十七篇(汇总)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板块教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名人名言30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