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狂想曲 点赞 分享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微信扫码分享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精选16篇)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1

  关于朦胧诗

  1、朦胧诗的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2、朦胧诗的特点

  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一、 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二、学习本文,掌握如下字词。

  1、 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隧洞(  )干瘪(  )纤绳(  )绯红(  )喷薄(  )

  2、 词语积累。

  疲惫 熏黑 摸索 簇新 笑涡 胚芽 迷惘 富饶

  3、 为多音字注音组词。

  薄

  三、课文内容分析。

  1、 如何理解本文中的'我'?

  本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将'我'与'你'(即祖国)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和祖国是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我'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他们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担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2、 如何把握本文的内容、感情和语调?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

  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高昂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在文中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四、思考问题。

  1、 本文作者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达情感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事物,并认真体会。

  2、 请同学们掌握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中考解析

  1、(湖北省武汉市)写出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答:

  【考点】:理解诗词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分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婵娟'即嫦娥,相传是月宫仙女,在句中借指月光。整句话的含义是: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河南省)对下面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塞'。

  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考点】:诗词鉴赏

  【分析】:答案为a项。'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所谓互文是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所以'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汉代的明月及秦代汉代的边塞'。

  3、(湖北省黄冈市)读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⑴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 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 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 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⑵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答:

  【考点】:诗词鉴赏

  【分析】:读懂全诗,了解创作的背景,才能对诗歌'意境'略作赏析。

  ⑴答案为c项。c项的表述'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是错误的,显然'夜阑卧听风吹雨'不是写梦境,既是写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

  ⑵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作赏析应该扣住'风吹雨'的双层含义,或从写作、思想等方面回答。比如:'夜阑卧听风吹雨'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70年代末,她的诗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而闻名文坛。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的歌。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习惯上,人们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这也是一切》、《暴风雨过去之后》这类作品称为舒婷诗歌高音区'。由于它们直接表达诗人的政治情绪与时代理想,因而获得较多的称誉与赞许。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关于朦胧诗

  1、朦胧诗的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2、朦胧诗的特点

  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一、 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二、学习本文,掌握如下字词。

  1、 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隧洞( )干瘪( )纤绳( )绯红( )喷薄( )

  2、 词语积累。

  疲惫 熏黑 摸索 簇新 笑涡 胚芽 迷惘 富饶

  3、 为多音字注音组词。

  薄

  三、课文内容分析。

  1、 如何理解本文中的"我"?

  本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将"我"与"你"(即祖国)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和祖国是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我"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他们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担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2、 如何把握本文的内容、感情和语调?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

  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高昂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在文中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四、思考问题。

  1、 本文作者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达情感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事物,并认真体会。

  2、 请同学们掌握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中考解析

  1、(湖北省武汉市)写出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答:

  【考点】:理解诗词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分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婵娟"即嫦娥,相传是月宫仙女,在句中借指月光。整句话的含义是: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河南省)对下面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塞"。

  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考点】:诗词鉴赏

  【分析】:答案为A项。"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所谓互文是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所以"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汉代的明月及秦代汉代的边塞"。

  3、(湖北省黄冈市)读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⑴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 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 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 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⑵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答:

  【考点】:诗词鉴赏

  【分析】:读懂全诗,了解创作的背景,才能对诗歌"意境"略作赏析。

  ⑴答案为C项。C项的表述"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是错误的,显然"夜阑卧听风吹雨"不是写梦境,既是写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

  ⑵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作赏析应该扣住"风吹雨"的双层含义,或从写作、思想等方面回答。比如:"夜阑卧听风吹雨"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70年代末,她的诗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而闻名文坛。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的歌。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习惯上,人们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这也是一切》、《暴风雨过去之后》这类作品称为舒婷诗歌?quot;高音区"。由于它们直接表达诗人的政治情绪与时代理想,因而获得较多的称誉与赞许。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激发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

  2、理解诗歌中鲜明独具特色的意象。

  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诗歌情感。

  教学创意:

  以读助教,以教带读,读教结合,教读互促。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国庆期间的热播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你们看了没有?

  电影中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众多小人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表达着自己的爱国情。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为祖国写诗就是许多文人的选择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女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情吧。

  (设计意图:由同学们感兴趣的电影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直接切入主题。)

  二、初识课文,读熟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认清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2、播放朗诵视频,把学生带入诗歌氛围。

  3、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朗读,翻开课文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对诗歌产生总体印象,接着播放名家朗诵视频,把学生带入诗歌氛围,让学生初步感知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齐读诗歌,这里只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节奏,经过三遍的朗读,学生对诗歌内容应该不再陌生。)

  三、把握意象,读出语气变化

  回顾意象相关知识:意象是熔铸了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创作是通过创造独特意象来体现诗人情感。

  齐读诗歌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找出这两节诗歌中有哪些意象?透过这些意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祖国?

  明确:第一节诗歌: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透过这些意象可以看到贫穷落后、衰败、苦难重重的祖国。

  第三节诗歌:神话的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透过这些意象可以看到新生的、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祖国。

  诗歌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起什么作用?

  明确:贫困、悲哀两个词对第一节诗歌的内容进行了总结;痛苦的希望、“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引出了下文。这一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诗歌的前三节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语气上有什么变化?

  明确:第一节的深沉、悲痛

  第二节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的语气,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第三节充满着希望与信心,语气中应带着欣喜与激动。

  组内互读,读出语气上的变化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还是落脚到“读”上,要求学生通过意象的变化分析出祖国的变化,进而读出语气的变化来。诗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意象,意象也是学生最直观理解诗歌的桥梁,所以本环节充分利用意象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也是任务之一,所以本环节的问题设计得较为浅显。)

  四、赏析语句,读出诗歌情感

  1、作者在第四节诗中将祖国比喻为什么?作者在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在此将祖国比喻为“伤痕累累”的母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深情。

  2、怎么理解第四节诗歌中的“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句话?

  明确:从个体上来说,“我”是中国十亿人口中的一个,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但从“我”的使命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此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3、诗中的“我”仅仅指诗人自己吗?

  明确:这个“我”不仅指诗人自己,也代表那些和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大家一起从苦难中走过,面对新的历史机遇,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承担起重任。

  4、请分析作者在整首诗歌中的情感变化。

  明确:作者在第一节中回望祖国所经受的苦难与现实的贫困,心中是痛苦的,悲伤的;第二节承接第一节的情感,虽然痛苦,却看见了祖辈们痛苦的希望;第三节则因为看见了簇新的理想,看到了全新的希望,作者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喜悦,是激动;第四节激动喜悦进一步得到升华,表明了要为祖国献身一切的愿望。

  5、这首诗就像是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告白,请同学们试着读出诗歌的感情来。请读得好的同学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具体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进而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五、知人论世,读出深层韵味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诗?

  展示作者:舒婷,当代诗人,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先后做过泥水工、浆纱工、挡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就是这样一位工人出生的女子写下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成诗却早在1976年的动荡时代。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中国刚刚经历了十年“文化 *”浩劫与摧残,知识分子受到迫 害、教育质量普遍下降、教学秩序混乱、整个中华大地黑白颠倒、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反 革命集团,结束了“文 化*”。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走向新生。

  下面,请同学们透过诗人特有的人生经历,深情地朗读这首诗,使其言如出于吾之口,使其意如出于吾之心,让诗中的营养化为我们自身的血肉。在有感情朗读诗歌的基础之上,读出诗歌的韵味来。

  全班齐诵诗歌。

  (设计意图:鉴赏诗歌时一定要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及创作背景。让学生明确一位作家选取什么样的题材,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都和他的人生观、生活经历、所处时代息息相关。虽然没办法短时间让学生完全了解改革开放前的所有历史,但简单提及对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诗歌很有必要。此处要求学生联系背景及作者生平深情朗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六、拓展延伸,读出诗歌乐趣

  推荐学生读舒婷的《致橡树》,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歌情感,体味读诗乐趣。

  七、总结归纳,梳理读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梳理读诗的基本方法:

  第一,诗歌意象有深意。

  第二,反复诵读品情感。

  第三,关键语句要细读。

  第四,联系背景悟真谛。

  第五,活学活用读诗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舒婷,了解朦胧诗的一些特点和它的诗学价值。

  2.从鉴赏的角度学习诗歌,把握朦胧诗代表诗人的作品及其特色。

  3.理解、欣赏诗歌,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4.熟读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与难点

  从文学常识入手,从鉴赏的角度学习本诗,体会诗歌独特的意蕴与感情,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舒婷及朦胧诗的资料,并自学;

  2.巩固在《星星变奏曲》一诗中学到的知识;

  3.熟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这是一首朦胧诗,作者借“星星”这个意象表达了一代人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

  背诵或朗读你熟悉的朦胧诗作品。

  导入舒婷的朦胧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是舒婷“心灵世界的歌”。

  二、走近诗人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70年代末,她的诗作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成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而闻名。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她的诗歌创作主要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构思独特,情调婉约,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她的诗不侧重客观生活的描摹,而是注重表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她从关系个人的命运和价值出发,上升到对他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舒婷的诗具有一种崭新的审美视野,能够超越以往新诗的陈旧观念,突破生活的客观规定性和逻辑性的限制,达到较高的艺术新水平。她的诗既有着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着执著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真实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三、朦胧诗及其特点

  抓住朦胧诗出现的年代、诗歌的主题和意象的运用以及诗歌的语言特色等方面介绍。

  你读过朦胧诗作品吗?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朦胧诗的了解。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正是体现了朦胧诗特色的一篇成功之作。

  四、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集体朗读、分组朗读、个人表演朗读。

  五、质疑问难

  自由提问,可以由同学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集中解答。

  提示:可以从诗歌的主题、表现手法、感情变化及语言特色等方面提出问题。

  弄清每一节的内容和感情。

  六、诗歌赏析

  作者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从显示祖国贫穷落后、贫瘠破败的现实出发,抒发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全诗的感情基调由最初的低沉缓慢渐渐变得高亢急速,由抑到扬,从而表达对祖国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分节朗读,感知诗歌的独特内涵与艺术特色。

  老师以第一节为例,指导同学赏析诗句,余下几节师生共同完成,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独特的意蕴,学会赏析诗歌。

  第一节,作者运用一系列的意象,并通过意象的叠加,向读者呈现出诗人心目中的祖国的形象,这是诗人真实的感受,也是诗歌人本主义特色的表现。“破旧的老水车”与“疲惫的歌”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则显示出祖国在痛苦中奋力抗争、顽强不屈的形象。最末一句的“──”表示语意转折,由前面对祖国形象的描绘,转而直接表达对祖国现实状况的深深的理解和真挚的热爱之情,知之深,则爱之切。“祖国啊!”一语显得深沉而凝重。

  第二节,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我”与祖国开始交融,祖国贫穷,我是悲哀,我是她痛苦的希望,这种希望正如“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却如此渺茫,那就是对祖国富饶、荣光与自由的殷切期盼!最末一句“祖国啊!”表达了诗人哀怨般的深情。

  第三节,同样运用一系列的意象,“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意象叠加,充分表达出诗人在新时代来临之际的希望与欢欣。但是,细细品味,这些意象无不深深地打上文革的时代烙印,表现出这一代青年人内心独特的感受,“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古莲的胚芽”也是经历风霜雪雨的寒冻,就连笑涡都是“挂着眼泪”的。这样就使得这首诗在体现舒婷个人特色的基础上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最末的“祖国啊!”表达出诗人的欢欣与对未来的憧憬,至此,全诗的感情基调由先前的低沉凝重进而变得高亢激越起来。

  第四节,在前三节的基础上,“我”与“我”的祖国再次融合,“我”和祖国已经是唇齿相依,不能分割:“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是你喂养了“我”。这个曾经迷惘的“我”,经过深思,经过感情的洗礼,已经沸腾起来,“我”愿为我的祖国奉献一切,用“我”的血肉之躯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与自由!“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与“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这几个简短句式构成排比,增加了语言气势,加快了诗歌的节奏,它们与最末一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使感情激流达到极点,成为全诗的最强音。正是对祖国的这种执著的爱和奉献精神,使得这首诗与《致橡树》《一代人的呼声》等成为舒婷朦胧诗作的“高音区”。

  七、经验总结

  学完这首诗,你有哪些新的体验?你对祖国有了怎样的认识?你学会怎样鉴赏诗歌了吗?选择其中一至两个问题,用诗或文的形式写出来。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的真情;

  2、学习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

  2、对诗中的“我”的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全诗,并通过上图书馆、上网等途径查找与“四五”运动相关的史实及关于朦胧诗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牵动人们的思绪走入遥远。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的女工在咏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她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蓬勃奋飞。她虽然弱为女子,却没有回避历史责任。一个青年女子将个人质朴厚重的情感表达得撼人心房,激起无数人对祖国的加倍热爱。

  二、关于诗人

  舒婷,原名龚佩瑜,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1952年出生,初中毕业以后曾去插队,1972年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三、整体感知

  1、指定一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黑 xūn  洞 suì  绳 qiàn   lēi

  新 cù笑 wō  迷 wǎng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齐读全诗。

  谈谈你初读此诗后的感受。(可谈谈诗歌的大致内容或作者流露的主要情感)

  3、请同学介绍自己查找的与本诗有关的史实,介绍相关背景。

  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应该有着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体现在诗中的哪些字词上?

  4、自由诵读全诗,注意结合刚才所了解的时代(创作)背景把握文章,体味情感。

  四、品味与探究

  1、分小组讨论: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明确: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之中。这四组意象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表现人民在贫穷落后面前没有失望,但希望仍很渺茫;“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上了新生的起跑线上;“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2、如果把全诗的每一个小节都当成是一幅画的话,那么请你试着用简洁的语言给这几幅画取名。

  3、你认为诗中每一个小节后的“──祖国啊”蕴涵的感情是否一致?揣摩一下作者的感情,试着把握朗读的语气。

  明确:读第一个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读第二个时,要在沉重中透露出点点希望;读第三个时,要充满希望;读第四个时,要竭尽力量表达。(至此,我们清晰地看到诗人抒写的思路,情绪由低沉而至高昂。)

  4、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什么关系?全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中的“我”,既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古老的中华民族;“我”既是祖国肌体的一部分,也是伟大祖国形象的代表。“我”与祖国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我”有着献身祖国的热望。全诗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

  5、在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方法:

  ⑴ 挑选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并由学生评价效果如何,学生听取意见后再朗读一遍。看效果如何,再请第二个学生朗读。后教师示范朗读第一小节。

  ⑵ 按照此方法完成后三个小节的理解与朗读。

  明确:教会学生在朗读前要注意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6、配乐朗读全诗。

  五、关于朦胧诗

  1、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请同学们介绍一下关于朦胧诗的知识:

  明确: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 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

  ⑴ 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⑵ 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2、谈谈本诗是否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

  明确:舒婷的这首诗虽算不上很“朦胧”,但具有朦胧诗的基本特征,如重视诗人自我的内心表达,运用通感、意象、象征、隐喻等写法。

  3、拓展。

  明确: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属于典型的朦胧诗。

  六、结束语

  “自然界里不能没有花。没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人间不能没有诗,诗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让我们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泽、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6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

  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学习方法 】

  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

  一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

  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    绯红(   )   淤滩(  )    纤绳(   )

  2.词语解释﹙a级﹚

  疲惫:                  簇新:

  绯红:                  喷薄:

  迷惘:

  二  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

  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3.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4. 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三 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b级﹚

  .

  2. 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c级﹚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c级﹚

  四【学习反思】﹙b级﹚

  如何诵读这首诗?

  五【作业布置】﹙c级﹚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和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和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六【拓展阅读】

  《双桅杆》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双桅船》赏析: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 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参考答案

  一、1.注音: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2.词语解释: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二、1.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

  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2. 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3.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

  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

  4.    笿: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四、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

  1. 答: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2. 答: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3. 答: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六、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能力目标;分析诗歌以平凡而新颖的意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3.情感目标:诵读诗歌,感受并学习诗人热爱祖国的激越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手段:

  比较法、启发法

  设计思想:

  本课从相同题材诗歌的比较入手开始分析,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从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另外,本堂课的学习重在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现代诗与当代诗怎样划分吗?

  明确:以49年为界,并顺势讲述当代诗的发展状况。(解放初期——十年浩劫——百花争鸣;“四五天安门诗抄”;朦胧诗派;当今的流派纷呈。)

  2.朦胧诗人强调诗人的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选用奇特的意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让人读起来不那么明晰易懂。他们的代表有舒婷、顾城、北岛等人。

  二、诵读:

  1.引导学生以本诗比较《我爱这土地》和《赞美》,体会它们内容风格的区别。

  2.导读:三者均情感挚烈。但《我爱这土地》低沉而一气呵成,《赞美》意象繁复而情绪复杂,较《我爱这土地》情感高昂。本诗前二节情绪低沉,后文则高昂激越,情感更富有变化。

  3.学生诵读诗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而给予指导。

  三、分析诗歌:

  1.你读诗歌的第一节有什么感觉?感觉源自意象,“老水车”、“矿灯”分别会出现在哪能里,它们可能会象征着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老水车”、“矿灯”会出现在乡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地“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是用来照明的,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这里,它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几个修饰的运用,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你”的艰难、沉重,这恰正是中国工业的写照。“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是一种船的称呼,也不妨理解为班驳的船。“淤滩”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如何挣脱这困境?“——祖国啊!”灾难深重的祖国、贫困的祖国啊!这呼喊是痛苦的呼喊。

  2.这首诗的第一节颇像《赞美》的第一节,舒婷会怎样把握下面内容呢?

  明确:她会如同穆旦一样写希望,可如何行文呢?仍去寻找一个农夫吗?不,舒婷的表达是独特的:“我是贫困,我是悲哀”对上节诗作了总结。下文“希望”是那么挚烈,但它也是那么强烈的刺激着我们。“——祖国啊!”这呼喊是为祖国有了希望而不能实现希望的痛苦而呼喊。

  3.诗歌的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蛛网”、“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本身就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朝气,那么微妙地传达着喜悦的出现。这就是祖国,“簇新”的祖国,“喷薄”而出的祖国!“——祖国啊!”这是为祖国的觉醒振兴的呼喊!

  难点:“蛛网”是纤细的,可它存在。“神话”是缥缈的,可它是那么美好。二者组合是为了叙述“簇新的理想”,应该说这是为了从一二节过渡到下文。

  4.诗歌的用意表达在这里已经很振奋人心了,但诗人没有停笔,而是继续深入表达。你看看诗人是怎样显示思想的深邃的?请结合诗文具体分析。

  明确: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表达自己为祖国甘于献出生命。诗歌先从“我”的微小谈出自己是祖国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又以“我”的庞大表达自己不会与祖国分离。接着以“乳房”这一意象真诚的把祖国比为母亲,这样二者的关系更牢固。“迷惘”、“深思”、“沸腾”几种状态的“我”,写出了我的成长过程。我既然成长起来了,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用生命呼喊出的热爱。

  5.请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从而了解诗歌意象象征的朦胧,体会朦胧诗的特点。

  6.小结,并请学生再诵读诗歌。这之后,请学生比较与《我爱这土地》和《赞美》在意象的运用上有什么区别。

  明确:意象的平凡而新颖、内涵丰富是这首诗的特点。

  四、扩展阅读:

  提供阅读材料《致橡树》,请学生讲析,并朗读舒婷的其它诗歌。

  五、作业:

  1. 对《致橡树》的意象进行分析,完成200字左右的文章。

  2. 查找其他朦胧派诗人的作品,阅读品味。

  六、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意象新颖

  象征丰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8

  创意说明:课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流动凝重的画面,给读者以视听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学这首诗可立足于“赏”,设计丰富精美的活动,让学生美美享受一次诗歌大餐。 

  教学步骤: 

  一、进入朗诵天地,聆听名家朗诵 

  1.第一遍听,初步感受全诗。 

  2.第二遍听,划出朗读节奏和重音。 

  3.第三遍听,轻声跟读。 二、来到学术报告厅,品析诗歌意象 

  1.个性选读 

  全诗选用了许多事物来抒发情感,谈谈你最欣赏的一句。 

  (1)学生活动。 

  (2)师生交流,形成下列答案: 

  之一:“破旧的老水车”与“疲惫的歌”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 

  之二:“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 

  之三:“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 

  之四:“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则显示出祖国在痛苦中奋力抗争、顽强不屈的形象; 

  之五:“花朵”,给人以轻松而美丽之感,但“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又告诉我们“花朵”很遥远,无从触摸。但“花朵”毕竟是“花朵”,它代表我们古老的祖国的希望,即使有些微茫,但只要它存在着就会带给我们努力奋争的力量。 

  之七:“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祖国,一个崭新的祖国,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的祖国。 

  之六:借“乳房”一词,把祖国比拟为母亲,“我”则是母亲翼下的一个渐趋成长的孩子,表现了“我”与祖国唇齿相依的关系。

  …… 

  2.妙手续写 

  (1)根据诗意,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续写,使之与原诗和谐一致。 

  教师示例,如: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2)选写句子: 

  我是失修的路基,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线,                         

  (3)师生交流,评点。 

  3.慧眼质疑 

  假如和作者舒婷面对面,向她提问请教。 

  (1)教师先提出如下问题探讨: 

  可以用“我是坍塌的房屋,是荒芜的田园”来替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吗? 

  可以把“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中的“未落到地面”去掉吗? 

  (2)同学间一扮作者舒婷,一扮提问者,互问互答。 

  三、登上梦想舞台,个性化朗读全诗 

  1.我来当导演——对“祖国啊”一句的朗读进行指导 

  第一节,“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诗人感到祖国母亲是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第二节,“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虽然有些微茫,但它存在着就会带给我们努力奋争的力量。因此这时诗人呼喊“──祖国啊!”,但那声音就不再是单纯的痛苦,而是在沉重中露出了点点的希望。读时语调较第一节稍高。 

  第三节,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祖国,一个崭新的祖国,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的祖国。“──祖国啊!”欣喜、兴奋、带有力量的呼喊。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 

  第四节,“我”将把“我”的一切奉献给祖国母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竭尽全力地呼喊,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读时要有情感地全力投入,要读得有力量。 

  2.我来当演员——自选形式,进行朗读竞赛 

  配乐读 

  多人演读 

  模仿性朗读 

  3.我来当评委——评选出自己最欣赏的朗读,并作五十字左右的口头点评 

  4.师生共读,结束全课。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诵读·品析·积累”,是诗歌学习的要诀。本课教学可以创设情境,以“读”为线,在读中品析,在读中背诵。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1.假如你是“新诗经典”诗歌朗诵会的导演,请你从班里挑选一位或几位同学担任朗诵会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朗诵者。 

  假如你是一个朗诵爱好者,很想在“新诗经典”诗歌朗诵会上参加演出,请你向导演自荐。 

  2.学生活动。  二、情境表演。 

  1.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角色进行表演。 

  2.分组面试,四——六人一组,每组一名导演。 

  (1)初选,选出十人。 

  (2)复试,选出五人。 

  (3)三试,选出两人。此轮面试,读者自评、导演评点的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指导,在评点的过程中解决诗歌语言的品析。 

  3.经导演选定的朗诵会演员表演。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9

  【教学目标】

  1、把握诗中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

  2、提高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3、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什么是朦胧诗。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对祖国母亲赤诚的爱和神圣的责任感的。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代的中国有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借鉴外国诗歌的表现手法,感受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独具时代特征的乐章,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舒婷,当代诗人,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原名龚佩瑜,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这是一首将爱心献给祖国的深情力作。

  三、欣赏品评

  1、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这首诗蕴含的情感。

  2、思:请同学把你听读后的感受告诉老师。

  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悟?字里行间,哪个词或哪句话给你的感受最深?

  学生讨论、发言:

  感受到祖国苦难的历史;祝愿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愿意把一切献给祖国……

  3、找一组学生朗读全诗,然后评析刚才朗读的效果如何?

  教师点评:

  ⑴ 朗读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 语速要适中;根据诗的内容,注意音调或低沉或高昂。

  ② 修饰语、中心词注意要重读,语速放慢。比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

  ③ 朗读时要注意节拍和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因为每一节诗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一节诗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要注意。

  ⑵ 朗读要作到:把握好情感。

  读:以声传情,以情感人。

  ⑶ 准确把握诗中的意象。什么是意象?就是以象表意,以常见的平凡的具体事物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思想感情,这是朦胧诗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可以适当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朦胧诗的特点,便于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它涌现于20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其特点是:

  ① 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人的主体意识。

  ② 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代表作家主要有舒婷、顾城、梁小斌等人。

  4、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这首诗的一、三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什么?

  学生交流:

  第一节诗中的意象有: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这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追溯祖国的贫穷、落后、破败、凋敝,表达了对祖国深沉悲痛的感情。

  第三节诗中的意象有:古莲的胚芽,眼泪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

  这一组意象描绘了祖国在历史转折时期生机盎然,朝气蓬勃,充满了希望和力量,已经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了。

  女生朗读第一节诗,男生朗读第二节诗。朗读的时候要把握好感情和语调。

  5、学生分组讨论:每一节诗要用怎样的感情和语调来朗读呢?

  学生交流:

  第一节诗要读出深沉悲痛的感情,语调应舒缓、低沉。

  第二节诗要读出痛苦与希望的感情,语调应该舒缓。

  第三节诗要读出希望与欣喜的感情,语调应该高昂。

  第四节是诗的高潮部分,情感激越高昂。

  6、学生再次集体朗读全诗,品味诗中蕴涵的深深爱国之情。

  四、联想创新

  我们欣赏了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朦胧诗代表作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中有许多意象,下面就以“我是你___________”的句式仿写一组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可以交流,可以合作,把它写出来,每人仿写一句话。

  教师指导引路,如:我是你发梢上的蝴蝶结,时时刻刻展示你的风姿。

  学生交流:

  我是你天空中的一只小鸟,时时刻刻搏击着风雨

  我是你衣服上的一枚钮扣,永远倾听你心脏的跳动

  我是你南海中汹涌的波涛,伴你走过昨天和今天

  我是你南国的一棵木棉树,代表了你的伟岸与挺拔

  我是你大海中的一叶风帆……

  我是你火红的紫荆花……

  …… ……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让一位学生边听边记录,整理成一首诗,然后配乐朗诵,把这首诗作为礼物献给我们亲爱的祖国。

  五、总结扩展

  读诗必须用心灵去读,才能读出真情,才能更好地把握好作品的内在思想意义。今后同学们要用你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心灵去感受生活、感悟人生,用你的笔去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六、作业

  课后阅读欣赏舒婷的另一首朦胧诗《致橡树》。

  【板书】

  思:请把你听读后的感受告诉我们

  读:以声传情,以情感人

  写:以“我是你__________”句式,仿写一组意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10

  一 诵读提示

  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诵读时要注意体会上述特点。

  二 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

  舒婷初中毕业以后,去福建上杭山村插队。1972年底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2内容大意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诗人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密集的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第二节,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未落地面。第三节,连用一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新生的祖国已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迷惘”“沉思”过的诗人沸腾了,她以发自肺腑的语言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

  三 鉴赏要点

  1意象的新颖

  诗人从不为常人注意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如“老水车”“矿灯”“路基”“驳船”,这些精心选择、新颖独创的意象,几乎难以在此前赞颂祖国的诗中找出。全诗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

  2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

  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主观的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他们的一些诗作选择奇特的形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并在诗歌界引起争论。朦胧诗的产生,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也是外来诗歌影响的结果。

  舒婷的这首诗和其他诗作(附在下面)相比,虽算不上有多少朦胧,但具有这类诗的基本特征,如重视诗人自我的内心表达,运用通感、意象、象征、隐喻等奇特的写法等。下面几首朦胧诗可供参考。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远

  你看云时近

  我是中国公民

  张学梦

  像台风在海面妊娠

  一个伟大的意识,突然闯进我的心

  正在浓缩的地球和延展的视线

  都来加强,这个应有的振颤——

  我是

  中国公民!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一 诵读提示

  这首诗像一曲辉煌而又沉静的咏叹调,用语质朴,节奏流畅,比较讲究音韵,诵读时要注意读出轻快的节奏和韵律。

  二 整体感知

  诗歌开头歌唱了自然的永恒,一句“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就将秋天不可说透的意蕴揭示出来了。接着诗人写出了秋天的生生不息的变化,在这里“我”和秋天无法互相区分,能得到的只是一种感觉。物我难分的情境,在轻松的语句中蕴含了沉甸甸的内涵。秋天的天空是诗人灵魂的房子。最后三节写诗人面对秋天想到自己的使命,想到耕耘,点出主旨。劳动和热爱自然,永远是健康诗歌的基本母题,也是诗人赖以生存的依据。

  三 鉴赏要点

  这首诗平静中蕴含着平凡的真理,让读者静静地领略了土地永恒的精神。诗人一笔两写,既写了自然之美,又写了创造的永恒。秋天作为人类一种生存的河流,永远昭示着创造、奉献,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全诗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 

  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 

  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设影: 

  (1)注音: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 

  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1)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2)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3)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4)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5)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涛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研读,探究品味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 

  (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于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示例: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练习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七、布置作业 

  《水乡》是一首好诗,请写一段文字,说说它好在哪里?可以评析全诗,也可以评一个方面;字数不少于200字。 

  屋是小岛/浪中摇; 

  人是小岛/河上漂。 

  篙挨篙/桥接桥; 

  鱼网给桥栏/穿上黑纱袍。 

  夜半起大潮,站在门口捞一瓢; 

  一半是星星,一半是鱼苗。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12

  精品教案语文组李庆宝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 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2.研究评析欣赏法。

  3.当代诗艺欣赏讲座法。

  (解说:可根据学生基础情况选用。基础好,学校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或附近查找资料方便的可选用2;基础中等的,可选用1、3。也可综合运用3种方法,勾连起课内课外。)

  媒体设计

  1.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在诗的意象理解上作一点适当的画面,把诗意转换为画意。

  2.运用文学讲座法,最好事先设计好提纲及思考题,制作成待用软盘,以便在媒体上展示。

  3.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制作配乐朗诵录音带。

  教学时数:课内教读2课时,课外练习由学生自定。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可能最喜欢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困为它的凝练、它的隽永、它的神韵,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不是中华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借鉴外国诗艺手法,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另一种文化的营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一组当代探索诗歌。

  (解说:设计这个导语 ,目的有两个。一是巧妙地把古代诗歌与现当代诗歌联系起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借鉴和发展的关系,引起对新诗的阅读兴趣;二是以尽量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奠定顺利进行教学的基础。)

  二、解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教师范读(配乐)

  (解说: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

  ②学生自由诵读。

  (解说: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免抛开刚营设好的氛围而由老师大讲特讲的弊病。)

  ③学生单独朗读,师生评价。

  (解说: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④诗歌内容与形式总理。学生先用一句话谈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

  (解说:先由学生体悟,暗示自主求知意识;然后巧加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料;最后老师向宽拓展,把学生眼界打开。)

  2.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①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

  点拨: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解说: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在引导、点拨中渗透分节概括这一能力训练点,一法多用,一石两鸟。)

  ②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A、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解说: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③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

  (解说:这一环节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思想美、情感美。提这几个问题,有搭桥铺路的作用,一步步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落实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

  ④诵读全诗。

  (解说:再次强化感受。)

  3.欣赏品味

  ①体会圆句式的表达效果。

  点拨: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解说:落实节奏美教学。)

  ②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点拨: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解说: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涵,落实语言美教学重点。)

  4.课堂训练

  ①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②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

  (解说:这两个题目前者进一步落实概括能力训练,后者抓住具体句子并具体理解。)

  5.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见“教学设想”部分)

  (解说:总结学习方法,养成积累习惯。)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课外找相关读物阅读,有兴趣的同学学写一篇赏析文章(可以就整体谈,也可以从某一角度谈)。

  五、齐声诵读全诗。

  (解说:把感受推向高潮。)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13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 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2.研究评析欣赏法。

  3.当代诗艺欣赏讲座法。

  (解说:可根据学生基础情况选用。基础好,学校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或附近查找资料方便的可选用2;基础中等的,可选用1.3。也可综合运用3种方法,勾连起课内课外。)

  媒体设计

  1.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在诗的意象理解上作一点适当的画面,把诗意转换为画意。

  2.运用文学讲座法,最好事先设计好提纲及思考题,制作成待用软盘,以便在媒体上展示。

  3.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制作配乐朗诵录音带。

  教学时数:

  课内教读2课时,课外练习由学生自定。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可能最喜欢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困为它的凝练、它的隽永、它的神韵,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不是中华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借鉴外国诗艺手法,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另一种文化的营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一组当代探索诗歌。

  (解说:设计这个导语,目的有两个。一是巧妙地把古代诗歌与现当代诗歌联系起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借鉴和发展的关系,引起对新诗的阅读兴趣;二是以尽量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奠定顺利进行教学的基础。)

  二、解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教师范读(配乐)

  (解说: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

  ②学生自由诵读。

  (解说: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免抛开刚营设好的氛围而由老师大讲特讲的弊病。)

  ③学生单独朗读,师生评价。

  (解说: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④诗歌内容与形式总理。学生先用一句话谈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

  (解说:先由学生体悟,暗示自主求知意识;然后巧加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料;最后老师向宽拓展,把学生眼界打开。)

  2.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①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

  点拨: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解说: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在引导、点拨中渗透分节概括这一能力训练点,一法多用,一石两鸟。)

  ②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

  A、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解说: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③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

  (解说:这一环节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思想美、情感美。提这几个问题,有搭桥铺路的作用,一步步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落实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

  ④诵读全诗。

  (解说:再次强化感受。)

  3.欣赏品味

  ①体会圆句式的表达效果。

  点拨: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解说:落实节奏美教学。)

  ②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点拨: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解说: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涵,落实语言美教学重点。)

  4.课堂训练

  ①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②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

  (解说:这两个题目前者进一步落实概括能力训练,后者抓住具体句子并具体理解。)

  5.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见“教学设想”部分)

  (解说:.总结学习方法,养成积累习惯。)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课外找相关读物阅读,有兴趣的同学学写一篇赏析文章(可以就整体谈,也可以从某一角度谈)。

  五、齐声诵读全诗。

  (解说:把感受推向高潮。)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14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并学习诗人热爱祖国的激越情感

  (2)分析诗歌以平凡而新颖的意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3)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手段:

  比较法、启发法

  设计思想:

  本课从相同题材诗歌的比较入手开始分析,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从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另外,本堂课的学习重在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

  一、导入:

  1.你知道现代诗与当代诗怎样划分吗?

  2.明确以49年为界,并顺势讲述当代诗的发展状况。(解放初期——十年内乱——百花争鸣;“四五天安门诗抄”;朦胧诗派;当今的流派纷呈。)

  3.朦胧诗人强调诗人的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选用奇特的意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让人读起来不那么明晰易懂。他们的代表有舒婷、顾城、北岛等人。

  二、诵读:

  1.引导学生以本诗比较《我爱这土地》和《赞美》,体会它们内容风格的区别。

  2.导读:三者均情感挚烈。但《我爱这土地》低沉而一气呵成,《赞美》意象繁复而情绪复杂,较《我爱这土地》情感高昂。本诗前二节情绪低沉,后文则高昂激越,情感更富有变化。

  3.学生诵读诗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而给予指导。

  三、分析诗歌:

  1.你读诗歌的第一节有什么感觉?感觉源自意象,“老水车”、“矿灯”分别会出现在哪能里,它们可能会象征着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老水车”、“矿灯”会出现在乡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地“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是用来照明的,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这里,它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几个修饰的运用,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你”的艰难、沉重,这恰正是中国工业的写照。“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是一种船的称呼,也不妨理解为班驳的船。“淤滩”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如何挣脱这困境?“——祖国啊!”灾难深重的祖国、贫困的祖国啊!这呼喊是痛苦的呼喊。

  2.这首诗的第一节颇像《赞美》的第一节,舒婷会怎样把握下面内容呢?

  明确:她会如同穆旦一样写希望,可如何行文呢?仍去寻找一个农夫吗?不,舒婷的表达是独特的:“我是贫困,我是悲哀”对上节诗作了总结。下文“希望”是那么挚烈,但它也是那么强烈的刺激着我们。“——祖国啊!”这呼喊是为祖国有了希望而不能实现希望的痛苦而呼喊。

  3.诗歌的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蛛网”、“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本身就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朝气,那么微妙地传达着喜悦的出现。这就是祖国,“簇新”的祖国,“喷薄”而出的祖国!“——祖国啊!”这是为祖国的觉醒振兴的呼喊!

  难点:“蛛网”是纤细的,可它存在。“神话”是缥缈的,可它是那么美好。二者组合是为了叙述“簇新的理想”,应该说这是为了从一二节过渡到下文。

  4.诗歌的用意表达在这里已经很振奋人心了,但诗人没有停笔,而是继续深入表达。你看看诗人是怎样显示思想的深邃的?请结合诗文具体分析。

  明确: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表达自己为祖国甘于献出生命。诗歌先从“我”的微小谈出自己是祖国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又以“我”的庞大表达自己不会与祖国分离。接着以“乳房”这一意象真诚的把祖国比为母亲,这样二者的关系更牢固。“迷惘”、“深思”、“沸腾”几种状态的“我”,写出了我的成长过程。我既然成长起来了,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用生命呼喊出的热爱。

  5.请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从而了解诗歌意象象征的朦胧,体会朦胧诗的特点。

  6.小结,并请学生再诵读诗歌。这之后,请学生比较与《我爱这土地》和《赞美》在意象的运用上有什么区别。

  明确:意象的平凡而新颖、内涵丰富是这首诗的特点。

  四、扩展阅读:

  提供阅读材料:《致橡树》,请学生讲析,并朗读舒婷的其它诗歌。

  五、作业:

  1. 对《致橡树》的意象进行分析,完成200字左右的文章。

  2. 查找其他朦胧派诗人的作品,阅读品味。

  六、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意象新颖

  象征丰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难点】

  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技巧。

  通过合作探究,反复品读,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教学设计】

  一、研究性预习

  公布研究性预习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小组研究活动:

  1、诗词组。搜集“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词,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句,熟读背诵。

  2、录音组。选择适合本文的背景音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配乐朗读录音。

  3、资料组。搜集舒婷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研究性预习重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沟通,与同学合作。

  二、资源共享,导入新课

  诗词组、资料组选派代表介绍所搜集的资料。今天我们学习的诗歌就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这是一首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严峻现实,而演唱的爱国之歌。

  设计意图: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辛苦收获,让学生多一份成就感与自信,并为教授新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放声朗读,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2、由录音组推荐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评论。教师可参与学生讨论,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能读出爱国深情,即给予肯定。具体朗读的语调、速度、技巧再下一环节讨论探究。

  四、引导探究,把握第一小节的朗读技巧

  1、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节。

  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学生自我评论。

  2、引导探究: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意象。在第一小节中找出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及这些意象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

  思考:

  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及修饰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诗歌意象的选择与主题、情感有直接的联系。诗歌用了象征的手法,显示祖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受的苦难,第一小节中的意象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提问: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情感?同学讨论,教师引导。

  明确: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语速:舒缓。

  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语。

  还要注意节拍、停顿。

  (形成板书)

  4、学生齐读第一节,再次体会作者的深情。

  设计意图:这一节教师的引导赏析是为学生后文的自主赏析打下基础,这部分同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朗读、讨论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文本。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感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赏析方法,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教”。

  五、举一反三,合作探究

  1、依据第一节的分析、朗读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二、三、四节朗读方法。经过充分讨论后,让学生把板书补充完整。

  明确: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有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二节写了痛苦、追求的祖国,感情基调为痛苦、希望,语调要舒缓;第三节写了新生、希望的祖国,感情基调为希望、欣喜,语调要高昂;第四节写了养育、献身的祖国,感情基调为深情、热烈,语调要高亢、激昂。

  2、学生个别朗读,学生点评。

  3、聆听名家朗诵,轻声跟读。

  4、配乐朗诵,提升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基本能理解文本,把握朗读技巧。并且这一环节,同样重视朗读,采用多样的朗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真。

  六、体验反思

  学情反馈: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感悟到了什么?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也作为课堂小结。通过反思,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思辩能力,同时也养成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

  七、作业延伸

  1、背诵全诗。

  2、试以某一意想为核心,写一首小诗,主题健康向上。

  3、用课内学到的知识,阅读赏析郭沫若的《炉中煤》。

  要求:第一题必做,二、三两题选择一题完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乡课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弹性选择性的作业,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有限范围之内自由选择,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此必然会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真正实现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 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 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

  第三小节 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节 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热烈 高亢、激昂

  (二、三、四小节的板书由学生补充填写)

  【教学设计说明】

  阅读课,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都要尽量遵循以下三点:

  1、把朗读放在突出地位。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如果说学生的语感能力体现为学生突出的语文学习智力特征的话,那么,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它极为重要的基石。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在本教案的设计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感悟舒婷深沉的爱国情感。

  2、尽可能地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改最本质的变革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主动地、探究式地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本教案的设计中,无论是处理教材还是设置问题,都在最大限度内把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教案设计上的靓点主要体现以下两点:一是课前研究性预习,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任务,提高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同时有了真正探究学习过程,把课堂学习与课外探究很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学生自主填写板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理解,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3、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案设计的主旨。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个体的能力。能力培养应贯彻在平常的教学中,贯彻在一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课前研究性的预习,课内合作探究,板书填写,课后延伸作业,都强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凸显学生个性。特别是合作探究一环,前一环节教师的引导学习,其实已经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让学生在模仿中有所创新,在合作中有所感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点评】

  本教案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个性,鲜明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课前研究性预习到课后选择型作业,都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思考、研究的空间,充分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但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上非常讲究“扶”与“放”的结合。课前研究性的预习,教师明确预习任务,让学生的研究有的放矢;“合作探究”也是在“引导探究”的基础上探究的;同样,课文的赏析也就很自然的有了“延伸作业”。由此感想:新课程不是摈弃传统教学,而是传统教学的延伸。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篇16

  【教材分析】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她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巧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这首抒情诗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其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等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在艺术上,它亦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如不直接表现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一些意象来间接地表现情感。例如:用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等象征祖国贫困落后的状态。用胚芽、笑涡、黎明等象征新生祖国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这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诗言志”,志指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是一首诗的血肉,一首没有情感的诗就像一具没有血肉的身躯。因而诗歌教学,不应脱离情感这条主线,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精神,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像,通过诗中的情感唤醒学生心中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但不应贴标签式地空洞说教,其目标实现是自然地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同时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这首诗时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见解,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接受式局面,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最后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学习中理解诗歌的意象美、语言美等特点。了解朦胧诗的特征与创作背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领悟诗歌的意象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语言美。在读中领悟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在读中质疑探究、有所发现。用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去思考理解。

  【教学方式】

  要达到上述教学目标,要一改以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宜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去解读文本,真正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1、以读为本。本诗写得感情真挚,适合吟诵,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获得对诗歌深层意蕴的理解。

  2、注重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创造发现。鼓励学生质疑探究。

  3、教学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的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4、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而不应把它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避免上成纯知识传授或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构思】

  1、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激趣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方法可以多样化。可由舒婷这位诗人相关资料导入;还可由诗中新颖的意象或创作背景导入,或温故知新,回忆上学期的《星星变奏曲》导入。无论哪一种导入形式,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本诗的兴趣。

  2、感情朗读,品读探究诗歌韵律、情感和诗意:

  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性,更适宜诵读。诗歌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

  在探究学习本诗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一个字:读。首先是速读,整体感知诗歌韵律、情感、诗意。其次是品读,只有品读细加揣摩,方能体味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揣摩本诗新颖的意象。这其间教师要指导朗读技巧:要读出感情;要读出轻重缓急的节奏;要读出意象。

  3、探究学习,品析语言美和意象美:

  本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则,学生分小组品析诗歌中最精彩的诗句,小组内自由发言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思维。

  4、读写创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一节课时间虽有限,但我们可让学生探究热情不减,把视觉延伸于课外阅读中。师生同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用阅读本诗的方法去阅读更多的爱国诗篇,去走进舒婷,不断增强语文素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相关文章: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九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公开课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设计(优秀7篇)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要点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