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守 财 奴

守 财 奴

巫婆的猫 点赞 分享
守 财 奴

微信扫码分享

守 财 奴(通用16篇)

守 财 奴 篇1

  巴尔扎克

  教学目标

  (一)仔细体会葛朗台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分析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二)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然后学生自读注释,老师补充:

  第一,《人间喜剧》是作者连续创作的九十余部小说的总称,这是一部规模庞大、描写细腻、内容丰富的文学巨著,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二,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他们都到了葛朗台家,在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面前献殷勤。也就在这天晚上,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家。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查理向欧也妮告别之际,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把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风波,在这次家庭冲突中,葛朗台大发雷霆,欧也妮吃尽了苦头,她母亲也被折磨至死,她又被父亲哄骗放弃了母亲财产的继承权。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在印度赚了一笔钱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却抛弃了欧也妮,要与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忍受了命运又一次的打击,幽居独处,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

  (二)研习新课。

  1.介绍作者: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阅读第 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是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区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冷爱妻子呢?

  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的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花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7.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象,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彩的表演”呢?

  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花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反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8.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叫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9.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10.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11.讨论难点: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诚,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板书总结

  交代 葛朗台其人:执著狂.占有狂.痴情.癖好

  揭示矛盾冲突: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

  抢夺                                            爱财

  发现梳妆匣          惜金如命

  抢夺         

  交回

  诱骗继承权                                       骗财

  提出

  诱骗                狡猾欺诈

  骗到

  看守密室

  守护金子                                守财

  兑换金子

  结局

  临死抓法器           贪婪执著

  临终嘱咐

守 财 奴 篇2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教学过程 

  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

  (2)讨论

  ①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

  (“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②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

  (“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

  ③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影响?

  (“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视钱如命)

  ②“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

  ③“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至死不变的贪欲)

  ④“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

  4. 总结、拓展

  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案点评:

  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二)

  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守 财 奴 篇3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教学过程

  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

  (2)讨论

  ①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

  (“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②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

  (“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

  ③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影响?

  (“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视钱如命)

  ②“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

  ③“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至死不变的贪欲)

  ④“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

  4. 总结、拓展

  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案点评:

  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二)

  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守 财 奴 篇4

  yanzi

  一、作者简介:

  (一)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小说都收在《人间喜剧》中。《欧也尼• 葛朗台》是其中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通过吝啬鬼—葛朗台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阿巴贡(莫里哀《悭吝人》)、泼留希金(果戈里《死魂灵》)、葛朗台。这四个吝啬鬼 写得都很好,其中最生动、最逼真的可以说是吝啬鬼中的吝啬鬼,就是葛朗台。

  二、故事梗概:

  葛朗台是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本来是一个普通的箍桶匠,在大革中大捞一把而起家,复辟时期又采用投机倒卖、重利盘剥等手段一跃而成为索漠地区的首富。对金钱的贪欲是他唯一的生活目的。他克扣家人的食物、用度,省而又省。当他得知他的兄弟—巴黎的葛朗台已经破产之后,把远道来投奔他的侄儿赶出了家门。而此时欧也尼已深深地爱上堂兄弟—查理•葛朗台,她拿出自己6000法郎的金洋送给查理,让他去印度发财,查理留给欧也尼一个金的梳妆匣。葛朗台知道后,暴跳如雷,把欧也尼关进屋里不许他出来只给清水和面包。可怜的葛朗台太太受了惊吓,从此一病不起。这使得葛朗台烦恼不已,不是因为担心妻子的病,而是担心妻子死后,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遗产,这样他的财产就会被分走一半。他是如何用花言巧语骗女儿放弃了继承权呢?看课文。

  三、分析课文:

  1、读小说第一感觉、第一印象很重要,它是进一步理解、评价作品的基础。读完课文之后,你一定会觉得课文中有些片段有些细节非常生动,令你过目不忘。请举出一个你印象最深的片断或细节,说说它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①葛朗台抢女儿的梳妆匣——深刻反映了葛朗台自私自利、惟金是图、见钱眼开的性格,一看到金子眼睛就闪光,反映了他爱财的一面。

  ②葛朗台归还女;而梳妆匣——反映了葛朗台的虚伪。

  ③葛朗台临死前看见法器的神态和动作——反映了葛朗台嗜金如命,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性格。

  ④葛朗台临死前每天都要看他的金子——表现出他在临死前依然不忘占有金子的性格。

  ⑤最后说的一句话“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反映了他已泯灭了人性,与亲人之间毫无亲情。

  ⑥葛朗台抢梳妆匣是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这两个动作——表现了葛朗台为了金钱可以不顾父女的亲情。

  ⑦临死前抓十字架——表现了他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性格。

  ⑧骗继承权——表面看觉得平淡、味道不大,可实际上这也深刻地反映了葛朗台对女儿妻子毫无亲情可言,而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在“抢梳妆匣”这个场面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是那句?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第二课时

  3、为什么你们觉得这句话特别生动,特别形象?好在哪?

  ①“纵”、“扑”两个动词用得好;

  ②比喻好

  ③课文中作者对葛朗台有四种称呼:葛朗台、老家伙、箍桶匠、老头儿。我们试一下,换一下称呼行不行?

  a“葛朗台一扑一纵”,好不好?

  不好,一点感情色彩都没有。

  b “老家伙一扑一纵”,好不好?

  不好,因为老家伙是对人的一种轻蔑的称呼,带有嘲弄的意味,这种称呼往往出现在人物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作者感情压抑不住的时候,这里矛盾冲突刚刚开始,有点欠火候。

  c“箍桶匠一扑一纵”,好不好?箍桶匠与葛朗台有什么关系?

  不好。葛朗台原是箍桶匠,由箍桶匠发家,由一个粗野的不文明的下流社会的人慢慢爬上了上流社会。这个称呼会让我们想起他是怎么发家的,怎么暴富的。把它和“老头儿”比较一下,不足就明显了:“老头儿”重点在哪?“老”。多大岁数?76。76岁的老人如虎一般一纵一扑,令人惊愕,令人深思。

  4、还有,大家一起看,葛朗台把梳妆匣抢到手之后,他说了什么?“什么东西,奥,是真金!金子!”这几句话联系在一起理解,葛朗台在讲“什么东西”的时候,知不知道梳妆匣是真金的?

  不知道。他开始并不知道这是真金,只是眼前黄澄澄的一闪,于是就“一纵一扑”如老虎一般扑上去。像这样我们反复品位语言,葛朗台的形象在我们脑子里越来越鲜活。

  5、小说中不仅有人物语言的正面描写,还有许多侧面的、隐蔽的描写。在抢梳妆匣双方矛盾斗争白热化的时候,有一个侧面描写,烘托了葛朗台的嗜财如命,找出来?

  仆人拿侬嚷到“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言外之意是葛朗台从不讲理,拿侬是一个深知葛朗台为人的人,她都看不过去了,可见葛朗台吝啬疯狂到了怎样的程度。

  6、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认为比较平淡饿场面——骗继承权。这部分有两处侧面描写,请大家找一找。

  ①“骇呆了的公证人”——公证人克罗旭是很了解葛朗台的,这时候他都被骇呆了,可见葛朗台的吝啬作风已到了怎样的程度。

  ②“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拿侬和克罗旭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从下文看,这是他故意装出来的,是为了欺骗欧也尼的同情。

  第三课时

  7、“骗继承权”这个场面让人目瞪口呆,甚至可以说是惊心动魄。这个场面和前面的“抢梳妆匣”不同。“抢梳妆匣”不仅有动作、语言,而且语言往往配合着动作、神态,描写是立体的。而“骗继承权”这个场面更多的是对话,没有什么人物的神态动作。但读过之后,展开想象,却感到人物的神态动作好象在脑海中鲜活起来。我从课文中挑选了四个最能表现葛朗台此时心态变化的句子。这四句话在原文中都没有神态动作,我又从课文中找了八个描写葛朗台神态动作的句子,这些神态动作都表现了人物特定的心理。仔细揣摩每个句子都能和哪个神态相配?

  语言:

  第一句:“好孩子,现在你承继了你母亲啦,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

  第二句:“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第三句:“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

  第四句:“小乖乖,这张文书送去备案的时候要花很多钱。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继承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以了!……恩!按月一百法郎,行吗?”

  动作神态:

  ①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

  ②一边说一边把钱拈着玩

  ③在女儿面前哆嗦

  ④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

  ⑤脑门上尽是汗

  ⑥他搓着手

  ⑦瞪着金子的眼光

  ⑧冷笑着

  第一句: ④ “差不多”并不是真的慈祥,是装出来的。是虚假、欺骗。

  第二句: ③ 乍看是紧张,实际是装出一副可怜相,利用女儿的感情向女儿施加压力,更多的是一种要挟。

  第三句: ⑤ 表示紧张,把公证人的话打断,实际是怕公证人说出真相,女儿不答应。

  第四句: ⑥ 高兴、喜悦

  葛朗台就是这样从欺骗——要挟——紧张不安——小心地巴结有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再往下看,有个动作妙极了“抓起女儿的手往自己手里一拍”,为什么要“抓”?

  生怕女儿反悔。再往下他实在是太快乐了,幸福到了极点,于是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女儿,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我们把想象投入小说,人物就是如此的鲜活起来。其实这些动作神态是根本不需要的,是我们根据对话配上去的。换言之,这里的对话已经精妙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怎样的动作,怎样的神态。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高尔基曾经说过,他非常佩服巴尔扎克,佩服他小说中的语言,以为并不需要人物的神态动作,也能想象得出人物的模样。这部分就是绝好的例子。

  8、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所有的叙述语言不读。三个人物:葛朗台、欧也尼、公证人。

  这是父亲在对女儿说话吗?这是充满了欢乐、荡漾着温馨的家庭吗?这里除了欺诈、贪婪、对金子的饿无休止的攫取与占有,除了瞪着金子的眼光什么也没有,我们眼前一片漆黑,我只看见丧失了人性的灵魂在狂舞,看到了金钱社会中的家庭的苦难”。请大家思考,葛朗台这样做是有意的预谋还是无意识的?

  无意识的。从葛朗台的性格来看应是无意识的这是一个完全被金钱毒化了的灵魂。当妻子死后,对他来说到了生死关头,他无法忍受自己的钱到了别人手里,哪怕是女儿。于是他的精明,他的工于心计,狡诈、虚伪、吝啬,他的一切的一切,这个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人物一生所积聚的习惯,全部本能的放射出来,毫不掩饰。不是因为他是个漫画式的夸张人物,也不是他事先想了好多办法来骗女儿,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本能。这里作者写出了这种赤裸裸的对金钱的攫取和占有,写出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对人性的扭曲。

  9、在读小说的过程中还需要比较,需要思考,以获得评价。小说写了两个人物的死,一个是葛朗台,一个是葛朗台太太。写两人的死有许多相同之处。第一,两个人都有遗言,都是对女儿说的,两个人的遗言都是他们人生哲学的告白。第二,作者对两个人的死都有评价性的话。现在大家从他们遗言的内容和作者的评价两方面来比较一下不同之处。

  两个人遗言的内容不同。

  作者对两个人的评价也不同。对葛朗台太太的是赞扬,对葛朗台是讽刺、批判。由此能看出两个人物的关系。对比:作者赞扬的是葛朗台太太,她是美、善、人性的化身,

  批判、揭露的是葛朗台,他是丑、恶、兽性的化身。美丑的对比,揭露、批判金钱社

  会的罪恶。

  10、读完课文,我们也获得了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不过还有一个人物没有接触到:欧

  也尼。根据课文中有限的线索,大家推断一下,她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她的父母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她继承了母亲善良的天性,然而后天又接受了父亲吝

  啬作风的熏染,所以她的性格具有两重性。她的结局可能是命苦的,因为原文说他

  母亲临死前“最后几眼似乎暗示女儿将来的苦命”。

  她守着家产在寂寞空虚中度过了一生。

  作者邮箱:

  [1]

守 财 奴 篇5

  张连生

  守财奴[一]

  一、教学目标 :

  分析葛朗台的行为、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认识葛朗台的社会意义,

  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培养描写人物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把握葛朗台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

  葛朗台人物形象把握

  四、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思考[1]: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思考[2]:\"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思考[3]: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思考[4]: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四、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五、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守财奴[二]

  一、教学目标 :

  分析葛朗台的行为、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认识葛朗台的社会意义,

  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培养描写人物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把握葛朗台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

  葛朗台人物形象把握

  四、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研习新课

  思考[1]: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思考[2]: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

  思考[3]: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二、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三、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四、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2 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人生与追求\"。

  [1]

守 财 奴 篇6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教学过程

  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

  (2)讨论

  ①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

  (“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②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

  (“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

  ③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影响?

  (“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视钱如命)

  ②“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

  ③“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至死不变的贪欲)

  ④“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

  4. 总结、拓展

  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案点评:

  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二)

  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守 财 奴 篇7

  〖教学目标

  1.识记

  A“执著”.“憔悴”.“恬退隐忍”等词的音形义

  B关于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

  2.理解分析

  A小说的情节结构

  B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传神的细节去分析人物形象

  3.运用:人物速描的写作

  〖教学设想

  1.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及整体阅读训练,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2.相对于《祝福》此课阅读难度低些,难点是如何将学生的阅读由葛朗台的吝啬.守财而导向金钱对人性的扭曲这一深刻主题上来

  3.有必要补充之前的相关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人间喜剧及选文之前的相关情节

  二.整体阅读,圈点批注

  情节.人物描写.动词与形容词的运用.关键语句

  三.整体阅读检测

  (一)掌握下列加点词的音形义

  面面相觑弥留

  逆情背理执著

  恬退隐忍箍桶匠

  癖好轻手蹑脚

  憔悴撬

  (二)简答

  1.主要人物是

  2.葛朗台的幸福

  3.小说围绕一个什么矛盾冲突展开?

  4.什么地方是小说的开端部分?

  5.作者用了那些事件去表现葛朗台是一个守财奴?

  6.找出这些事件的起点,用相同的类型的短语概括出来,作为小标题。

  四.分析情节结构讨论上面5.6两题

  板书总结

  交代葛朗台其人:执著狂.占有狂.痴情.癖好

  揭示矛盾冲突: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

  抢夺爱财

  发现梳妆匣惜金如命

  抢夺

  交回

  诱骗继承权骗财

  提出

  诱骗狡猾欺诈

  骗到

  看守密室

  守护金子守财

  兑换金子

  结局

  临死抓法器贪婪执著

  临终嘱咐

  讨论:我们常说小说的情节安排要做到波澜起伏,松弛适度,缓急结合,试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情节有哪些波折.

  三次冲突-----财产的抢取与占有

  四次缓和----财产的保护与死守

  五个转折点

  五.练习

  见一课一练

  六.课外练习

  1.批注本文的人物描写

  2.试比较此文与祝福刻画人物所使用方法的异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小说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人物动作描写和传神的细节,人物的性格与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练习

  二.理解小说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1.提问:葛朗台的身份是一个暴发户.投机商.他爱财如命的性格从文中哪些语言中表现出来。

  A.身份

  美丽的金洋

  这交易划得来

  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

  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

  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是交易

  B.性格

  简直是反动派抹自己的脖子

  要不要花很多的钱

  我有我的伤心事

  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l也行

  我不能让事情搁在儿牵肠挂肚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

  总结:人物语言要表现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2.讨论课后练习三

  三:讨论生动的动作描写

  精读“抢夺梳妆匣”“临终抓法器”两节

  三.讨论传神的细节

  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环境所作的细微、具体的描绘,能生动具体地表现事物的特征.

  四.总结.小说的主题

  五.比较、鉴赏与评价

  1.本文中除了正面从语言、动作等角度去表现葛朗台以外,还用了侧面表现,从文中找出这些实例加以分析

  2.小说以___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但小说中也可以有议论,小说中的议论往往用来评价人物、事件,往往表现了作者的意愿与态度,请从文中找出议论性的句子,并加以分析,体会这些议论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2.与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阅读

  参考角度A主题B人物形象C塑造人物的方法

  七、练笔布置

  人物描写,写一个执着于某一事物的人,侧重于语言与动作

守 财 奴 篇8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导入  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  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  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  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4  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5  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6  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7  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2  分析下列复句的层次及关系: 

  虽然葛朗台热烈盼望太太病好,因为她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虽然他对母女俩百依百顺,一心讨好的态度使她们吃惊,虽然欧也妮竭尽孝心地侍奉,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答案:“侍奉”后是第一层,转折;“他的命”和“吃惊”后面都是第二层,并列;“因为”前第三层,因果;“登记”后第四层,承接) 

  第二教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  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  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  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2  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人生与追求”。 

  附:板书设计 (外形像问号,中间是“钱”) 

  [1]

守 财 奴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教学过程 

  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

  (2)讨论

  ①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

  (“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②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

  (“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

  ③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影响?

  (“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视钱如命)

  ②“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

  ③“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至死不变的贪欲)

  ④“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守财奴)

  4. 总结、拓展

  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案点评:

  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二)

  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守 财 奴 篇10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导入  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 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 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 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4 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5 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6 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7 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2 分析下列复句的层次及关系:

  虽然葛朗台热烈盼望太太病好,因为她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虽然他对母女俩百依百顺,一心讨好的态度使她们吃惊,虽然欧也妮竭尽孝心地侍奉,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答案:“侍奉”后是第一层,转折;“他的命”和“吃惊”后面都是第二层,并列;“因为”前第三层,因果;“登记”后第四层,承接)

  第二教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 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 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 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2 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人生与追求”。

  [1]

守 财 奴 篇11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文《守财奴》,作者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一、教材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小说,是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节的片段。课文通过对葛朗台这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原始积累期间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其中主要写了四个故事:一是抢夺梳妆匣,二是骗取继承权,三是看守密室,四是临终嘱咐。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确定为:

  (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鉴赏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

  (2) 教学难点:理解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3、教学安排:两课时。

  二、教法

  1、激趣法:为提高学生兴趣,适当补充相关情节和故事梗概,如葛朗台的发家史,欧也妮和查理的爱情。

  2、情景设置法:通过学生表演及播放剧情录像,再现小说的情景,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知。

  3、讨论法:根据小说的主题,联系现实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学法

  情景体验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参与剧情表演,共同讨论等体验小说的情景,品味小说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章的主题。

  四、教学程序

  1、以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中国吝啬鬼形象——《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说起,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2、速读课文,梳理情节,整体感知课文。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并复述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3、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传神的动作描写

  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巴尔扎克对人物的语言描写高度个性化,使人物的语言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身份,符合人物性格。为此,首先让学生找出对葛朗台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葛朗台与女儿及太太的对话,并指出,这些语言充分显示了一个金钱占有狂和守财奴的性格特点。接下来让学生找出有关葛朗台的动作描写,并让学生表演,体会这些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然后点明葛朗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在分析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传神的动作描写之后,通过播放课文的录像,让葛朗台这一人物更加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加深学生对其性格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去讨论:有人说,葛朗台为了金钱,逼死了妻子,葬送了女儿的一生,是可恶的;也有人说,葛朗台一辈子做了金钱的奴隶,是可悲的。那么,葛朗台为什么这么做呢?请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是本文的难点,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评价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作品启示他们,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需要有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千万不可沦为金钱的奴隶。

  4、小结

  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守财奴形象之一,他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对黄金的占有欲贯穿于他的全部思维活动和行动之中,对金钱的追逐、聚敛、守财完全支配了他的心灵。

  五、板书

  板书设计应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此一目了然,易于回忆,具有直观性、艺术性。为此,我把文章的情节按顺序排列,最后综合概括人物的性格,这样葛朗台这一典型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抢夺梳妆匣——惜金如命 专横

  诱骗继承权——狡猾欺诈 吝啬

  看守密室——贪婪执著 贪婪

  临终嘱咐——至死不变 虚伪

  六、布置作业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教学重点: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在你身边有没有类似葛朗台这样的人,如果有,请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短文。

守 财 奴 篇12

  南京市人民中学 杨洁

  教学设想: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是人物鉴赏的重点,本课拟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1、了解情节,认识守财奴形象及社会意义。2、理解本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鞭挞拜金主义的现实主义立场。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1•投影出示«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片断,请学生指认中国超级"吝啬鬼",由此引出"世界四大吝啬鬼"。其中吝啬鬼中的典型代表吝啬鬼中的吝啬鬼是葛朗台。(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2•激趣:葛朗台的性格又何止吝啬二字所能涵盖了的,读完全文,说说你觉得他还是怎样的一个人。(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二梳理情节

  1•作品用丰富多彩的情节集中地表现守财奴的性格,大大小小的情节组成守财奴晚年的一部性格史,梳理故事情节,看看葛朗台在不同的情节中分别都有怎样的表现。

  投影出示:抢夺----

  诱骗----

  看守----

  抓取----

  引导学生通过抓动词完成动宾短语的填写来理清故事情节。

  抢夺----梳妆匣

  诱骗----继承权

  看守----密室

  抓取----法器(镀金的十字架)

  三分析人物形象

  •本课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学习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行动。为避免分析流于琐碎和面面俱到,各部分有所侧重,抓人物富有个性化的动作集中在"抢夺梳妆匣"和"临终抓取镀金十字架"中,而抓个性化的语言放在对"诱骗继承权"的分析上。

  a.抢夺梳妆匣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纵和扑;比喻的替换);"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盯摆和推,不符合年龄特征);"箍桶匠马上把梳妆匣扔在床上"(扔以及前后态度的对比)

  b临终抓取法器

  "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抓"与"触碰摸"的比较)

  c诱骗继承权

  教师质疑:如果说"抢夺梳妆匣"中老葛朗台是个抢劫犯,那么这个部分他又扮演了诈骗犯的角色,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骗局,如愿以偿地从善良单纯的女儿手中骗取了继承权。他动用了哪些骗术呢?

  学生分角色朗读"下一天早上,欧也妮更有一些新的理由……"直至"他搓着手,因为能够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觉得很高兴",其他同学思考。

  欲擒故纵法("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乖乖,这可不关我的事")

  情感诱骗法("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承继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孝顺爸爸的姑娘")

  引导学生比较这一部分和"抢夺梳妆匣"对话描写的不同,学生分析比较后得出这一部分葛朗台的语言缺少表示神态动作口气等的提示语。

  "是啊,是啊,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

  "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以了!……嗯!按月一百法郎,行吗?

  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情动作,添出合适的提示语,要能彰显人物性格特征。(放飞学生想像的双翅,激发他们的创造欲)

  四释题

  课文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作者是富于深意的,的确,在这个家庭中充斥着冷漠虚伪欺诈专制等,生活在如此的家庭中,欧也妮心情如何?("葛朗台小姐的愁闷忧苦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入选课文的时候,编者加了"守财奴"这一题目,也是匠心独具,"奴"就是"奴隶",葛朗台一辈子"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他的执著狂",他的守财奴本性至死不变,在"看守密室"和"临终抓取法器"中达到高潮。

  五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六反馈练习

  要求:拟写寻人启事

  假如葛朗台走失了,请代欧也妮拟一则寻人启事,要能够有葛朗台的典型特征,包括肖像语言动作等,注意细节描写。字数在150以内。

  教后记:课堂容量较大,整节课学生都处于兴奋中,特别是根据原文人物语言添加合适的提示语更刺激得学生摩拳擦掌,直至结尾拟写寻人启事,又掀起了高潮。

  作者邮箱:

  [1]

守 财 奴 篇13

  教学目的

  1 仔细体会葛朗台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分析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 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教学设想

  适当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情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情节结构,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思考和练习”的题序,引导学生从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细节描写入手,把握葛朗台的性格特征,理解作者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难点是理解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介绍作者和与节选部分相关的情节。

  2 通读全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过程 

  讲解:

  请同学们自读题注,然后补充以下两点:

  第一,《人间喜剧》是作者连续创作的九十几部小说的总称,这是一部规模辉煌、描写细腻、内容丰富的文学巨著,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二,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他们都到了葛朗台家,在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面前献殷勤。也就在这天晚上,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家。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查理向欧也妮告别之际,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畜送给查理,查理也把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风波,在这次家庭冲突中,葛朗台大发雷霆,欧也妮吃尽了苦头,她母亲也被折磨至死,她又被父亲哄骗放弃了母亲财产的继承权。(这是小说的高潮,课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在印度赚了一笔钱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却抛弃了欧也妮,要与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忍受了命运又一次的打击,幽居独处,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

  检查预习情况:

  提问:请大家一起回答《守财奴》一共有多少段?(共99段。此问意在检查学生预习是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是否按要求在每段前面标出了序号。)

  提问:按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的目的是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课文虽然是节选小说的高潮部分,但它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同样具备了小说情节结构的开端、发展、结局三大部分。因为是节选,所以课文的开端部分主要是交代与节选内容相关的要点。课文的主体部分,可引导学生从编者加的题目《守财奴》入手划分层次:爱财、骗财、守财。明确了主体部分,结局自然也就明白了。

  在讨论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完成下表:

  (下述表中“开端”和“结局”的大意,可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关键语句后再归纳。如第一段中的“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但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这一句是介绍葛朗台的性格特征。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和第2段,揭示了矛盾冲突,是以后情节发展的基础。结局部分可参照“思考和练习”四的设计,分析第97段的描写。主体部分似可先标出三个层次的大意:爱财、骗财、守财,再让学生归纳每一层次中的发展结果。)

  板书:

  (三)结局(89段──99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分析葛朗台的语言、行动及其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 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名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讲解:

  “细节”是文艺作品中各种生活图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不论是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还是社会环境、自然景物,都是由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组成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突破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引自《简明语文知识辞典》第197页)现在请同学们按“思考和练习”二的要求,把那些语句或段落找出来后,在下面画上波浪线,然后再说说这些描写对刻画葛朗台的作用。

  讨论:

  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

  1 有关葛朗台动作的细节描写:

  课文第7、14、97段。

  2 有关葛朗台语言的细节描写:

  课文第8、45、57、77、99段。

  3 有关葛朗台神态的细节描写:

  课文第5、30、69、83段。

  讨论这些描写对刻画葛朗台的作用之前,可让学生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要求学生做第1题时,尽可能不看原文,做完后再对照原文修正。

  第2题:葛朗台一连串的动作是下意识的行为。因为他一看见金子,便要占有金子,所以本能地反映出一连串抢夺金子的动作。

  第3题:这段描写刻画了葛朗台对黄金的贪欲这个最基本的性格特征。

  这就启发学生分析人物动作描写,要抓住动词这个关键,然后把动作与人物的思想联系起来分析,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讨论人物语言描写时,可结合“思考和练习”三进行。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讲解个性化语言描写的特点:

  1 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小说的主人公葛朗台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是一个爱财如命的投机商。在小说中,他所说的话,如“两讫了”,“公平交易”、“向我交帐”、“这交易划得来”等等,完全是出自一个暴发户之口。

  2 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的性格。葛朗台是个爱财如命的执着狂,他占有金子的欲望,已经达到痴狂的程度,课文中有关语言描写的那些语句和段落,完全反映了他的性格特点。

  讨论神态描写时,要注意与它有关的情节。如,当葛朗台发现梳妆匣时的神态,是葛朗台太太看出来的。“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就是描写葛朗台发现了梳妆匣时的神态。又如,当葛朗台要骗取继承权、而又未骗到手时的神态:“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这段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葛朗台极端贪婪的性格特征。

  讲解: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葛朗台这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现在,我们再联系故事情节的发展,看看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板书:

  讲解:

  请同学们先集体读一读“预习提示”第5段。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全文的故事情节:开端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女儿的矛盾冲突;接着作者在刻画他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过程中,描写他与女儿之间冲突的第一回合:为了占有金子,他不顾女儿的爱情,不顾妻子的病苦,不顾佣人的劝说,眼睛里只有金子。直到听到“太太死过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才放开了梳妆匣。葛朗台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第二回合是围绕继承权展开的。葛朗台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继承权问题。为了继承权,他变得失去了常态,“在女儿面前打哆嗦”;他可以当面撒谎,把一个要他命的重大问题,说成区区小事;他可以诱以小惠。假意许诺“按月付……大利钱”;他掩盖事实真相,甚至阻止公证人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总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要完成这项交易,就要撒谎,就要欺骗,就要玩异手段,就要不顾廉耻,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满意足。综上所述,葛朗台与他女儿之间的关系,就是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作者所着力刻画的葛朗台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就不是一个葛朗台了,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最基本的特征,即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其社会意义就在于此。

  [1]

守 财 奴 篇14

  一、教学目标 

  (一)仔细体会葛朗台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分析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二)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葛朗台个性化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什么?

  分析:葛朗台为了金子(财产),葬送了妻子的生命,断送了女儿的幸福,破坏了家庭的和睦,最后连自己也被金钱送进了坟墓。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学生对“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就有了具体完整的印象。这时再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就比较容易了。而且,小说显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的主题也就会牢牢地扎进学生的心里,从而明确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对“金钱万能,金钱万恶”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本文的社会意义在哪里?

  分析: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全文的故事情节:开端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女儿的矛盾冲突;接着作者在刻画他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过程中,描写他与女儿之间冲突的第一回合:为了占有金子,他不顾女儿的爱情,不顾妻子的病苦,不顾佣人的劝说,眼睛里只有金子。直到听到“太太死过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才放开了梳妆匣。葛朗台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第二回合是围绕继承权展开的。葛朗台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继承权问题。为了继承权,他变得失去了常态,“在女儿面前打哆嗦”;他可以当面撒谎,把一个要他命的重大问题,说成区区小事;他可以诱以小惠。假意许诺“按月付……大利钱”;他掩盖事实真相,甚至阻止公证人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总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要完成这项交易,就要撒谎,就要欺骗,就要玩弄手段,就要不顾廉耻,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满意足。综上所述,葛朗台与他女儿之间的关系,就是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作者所着力刻画的葛朗台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就不是一个葛朗台了,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最基本的特征,即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其社会意义就在于此。

  三、教学过程 设计

  (-)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自读题注,然后补充以下两点:

  第一,《人间喜剧》是作者连续创作的九十余部小说的总称,这是一部规模庞大、描写细腻、内容丰富的文学巨著,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二,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他们都到了葛朗台家,在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面前献殷勤。也就在这天晚上,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家。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查理向欧也妮告别之际,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把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风波,在这次家庭冲突中,葛朗台大发雷霆,欧也妮吃尽了苦头,她母亲也被折磨至死,她又被父亲哄骗放弃了母亲财产的继承权。(这是小说的高潮,课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在印度赚了一笔钱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却抛弃了欧也妮,要与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忍受了命运又一次的打击,幽居独处,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

  (二)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指导学生阅读第 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是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区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冷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的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

  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花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7.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象,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彩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花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反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

  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8.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叫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9.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10.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11.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诚,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小资料]

  点石成金变丑为美

  —夏洛克、葛朗台、泼留希金进行比较

  —郧县中学  吴平安

  夏洛克、葛朗台、泼留希金,都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贪婪、吝啬的典型。对他们做一个简略的“平行比较”,有助于对各个典型总体上的把握,从而深化对每个人物的理解与认识。

  三个守财奴中,若讲“年纪”,夏洛克比其他两个要“大”三百多岁。当这位犹太富商在威尼斯发放高利贷的时候,正是充满了血腥气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夏洛克这一艺术典型的出现的重大意义首先就在于,他是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者第一次在戏剧舞台上的亮相,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到“创业”初期资产阶级特有的精神面貌:在积聚财富的发家过程中,夏洛克身上体现出极端的残酷性与恶毒性。为了发财致富,他敢于以任何手段,包括用血淋淋的人肉,去扫除横亘在面前的障碍。另一方面,当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在历史舞台上初露头角的时候,它必然急于为自己存在的合法性寻找根据,因而又带有明显的虚伪性与欺骗性。夏洛克操起肮脏营生,干着罪恶勾当时,从未心慈手软,可是一旦言之于口,似乎还不免有几分羞羞答答,躲躲闪闪,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引证一番《旧约》故事,替自己壮壮胆,以“撑起堂皇的门面”来,为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行径,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宗教外衣。

  资本来到人间,经过几百年发展,当它人格化为葛朗台老头时,已经是一个个人刮目相看的庞然大物了。他由一个地位低下的箍桶匠,一跃成为一名商界巨子,不但经营地产,发放高利贷,还从事国际贸易,染指金融证券,甚至出任过市长,在政界露过头脸,已不单纯是一个生意人了。他像老虎和巨蟒一般吞噬着金钱,胃口之大,。心肠之狠,城府之深,手段之高,与夏洛克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他背弃誓约出卖存酒;看准行情玩公债投机;他能在全城人不知鬼不觉中抛售黄金,一夜之间牟得暴利。凭着对社会深刻的洞悉和对人心入微的体察,他几乎无往而不胜,聚积起一个人在十九世纪可能聚积的最庞大的财富。他也无须效颦前辈,去引证什么《圣经》条文,为自己的巧取豪夺,蚕食鲸吞辩解了。而是对自己的心机和手段,暗中欣赏,为之陶然。

  三个守财奴中,倘排“辈份”,泼留希金要算最高的了。他虽与葛朗台同是十九世纪初叶的人,却还生活在俄国专制主义农奴制度的萌庇之下,是一个拥有上千个魂灵的农女。主,是最腐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代表。标志着民族意识觉醒的十二月党人的起义虽然被沙皇政府镇压下去,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毕竟已到了黄昏暮年。泼留希金就是这样一个黑暗王国中的公民,他的愚昧、昏庸、狠琐、畸型,特别是他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处处都在显示一个病入膏肓的制度在行将就木之前的征兆。

  世间的守财奴都视快快发财为人生的唯一幸福,把金钱的损失看作人生最大的痛苦。三部作品中都并非偶然地出现了主人公与至亲骨肉在金钱问题上的冲突。夏洛克纵然腰缠万贯,对独生女儿却一毛不拔,甚至禁止她恋爱结婚。当后者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感召,从地狱般的家庭出走之后,使夏洛克大悲大恸的不是失去了女儿,而是携走了他的金银珠宝,寻访下落又不免破费钱财。泼留希金对儿子抱有“偏见”,觉得他要输光自己的财产,连其死活也毫不注意。他对女儿也怀有“猜疑”,害怕女儿女婿会挥霍自己的产业,对她的私奔同样不屑于寻访。葛朗台在独生女欧也妮的婚姻恋爱和财产继承权上,更是威胁、软禁、欺骗、蒙哄、剑拔弩张地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终于逼死了妻子,断送了欧也妮一生的幸福。

  殊途同归,这些冲突的结果,最终是使家庭的温情全然被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取代了自古以来奉为神圣的人伦关系。不过钱财在这三个守财奴手中,所起的作用却大不一样。夏洛克视金银如公羊母羊,懂得要像“母羊生小羊”一样,毫不怠慢地叫“母金生子金”;葛朗台更深话“钱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它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生产。”他已经领悟了资本在流通中增值的奥秘。尽管夏洛克让金钱生息的手段是一种封建主义的剥削方式,葛朗台的活动带有更多的现代资产阶级的色彩,但他们都力求把钱财转化为资本。可是在泼留希金的庄园里,它却只能变成肥料和垃圾,化为尘埃和石头,以至于连这位农奴主都“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除了征收地租之外,他所能做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在乞乞科夫收购死魂灵时,低三下四地乞求多增加几个戈比而已。

  像文学史上许多不朽的典型一样,三个守财奴都不是性格单一的类型化、定型化的人物,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性格侧面和主导性格方面的统一。莎士比亚无意于把夏洛克写成一个十足的魔鬼,他虽是一个贪婪狠毒的高利贷者,同时又是一个生活在基督教社会里的犹太人,他的肩头同样承受着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若干世纪以来所承受的种族的和宗教的迫害。他不免在稠人广众之中被人骂作异教徒和杀人的狗,长袍和胡须上被人吐上唾沫,甚至像野狗一样被人踢来踢去。这未尝不能博得观众和读者的一点恻隐之心。巴尔扎克则把撒旦一般恶魔的力赋予了笔下的葛朗台老头。他在黄金的巨流中左右逢源,可是必要时却又会耳聋口吃,装愚守拙。他不仅把索漠人玩于掌上,而且“开巴黎人的玩笑”。他干预亡弟的破产案,是因为“想把巴黎人捏成齑粉,非得找些材料让他施展一下狡狯的本领不可”。作为资产阶级的暴发户,葛朗台是从劳动人民中分化出来的一员。从他身上似乎还能隐约窥见昔日箍桶匠的影子,他可以修理楼梯,看侄儿钉几口很好的箱子,“凡是不用花钱的地方他都很阔气”。相形之下,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则带有更多的否定的特征,而这正体现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是必须予以全盘否定的。

  艺术典型作为主客观的统一,除了上述的“再现”因素之外,必定还有“表现”的因素,它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评价,渗透着作家的情感和理想。对于人文主义理想在“快乐的英国”的实现,莎士比亚是充满信心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与这一理想相悖的丑恶和污秽,却又是一个艺术家的敏锐直觉越来越难于回避的。他在安东尼奥和鲍细霞身上倾注了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而夏洛克的冷酷、自私、吝啬和对金钱的贪欲,则处处显示出与这一理想的格格不入。因此全剧的基本冲突,就是“人性”与“非人性”的冲突。然而夏洛克终于在法庭上败诉,有情人亦终成眷属,人文主义原则胜利了。夏洛克的出现像一个不和谐音,但人文主义理想在不和谐中求得和谐,保持了莎士比亚早期戏剧中乐观愉快的主旋律。

  巴尔扎克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云诡波谲的政局和光怪陆离的世相,简单地归结为人们毫无节制的“情欲”,而一切情欲之中对金钱的贪欲,则始终是他最得意的题材。我们在葛朗台身上感觉到的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法则的冷酷无情,正是巴尔扎克“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通过典型化所形成的强烈艺术效果。

  [1] [2] 下一页  

守 财 奴 篇15

  一、教学目标 

  (一)仔细体会葛朗台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分析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二)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葛朗台个性化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什么?

  分析:葛朗台为了金子(财产),葬送了妻子的生命,断送了女儿的幸福,破坏了家庭的和睦,最后连自己也被金钱送进了坟墓。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学生对“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就有了具体完整的印象。这时再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就比较容易了。而且,小说显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的主题也就会牢牢地扎进学生的心里,从而明确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对“金钱万能,金钱万恶”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本文的社会意义在哪里?

  分析: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全文的故事情节:开端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女儿的矛盾冲突;接着作者在刻画他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过程中,描写他与女儿之间冲突的第一回合:为了占有金子,他不顾女儿的爱情,不顾妻子的病苦,不顾佣人的劝说,眼睛里只有金子。直到听到“太太死过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才放开了梳妆匣。葛朗台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第二回合是围绕继承权展开的。葛朗台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继承权问题。为了继承权,他变得失去了常态,“在女儿面前打哆嗦”;他可以当面撒谎,把一个要他命的重大问题,说成区区小事;他可以诱以小惠。假意许诺“按月付……大利钱”;他掩盖事实真相,甚至阻止公证人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总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要完成这项交易,就要撒谎,就要欺骗,就要玩弄手段,就要不顾廉耻,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满意足。综上所述,葛朗台与他女儿之间的关系,就是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作者所着力刻画的葛朗台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就不是一个葛朗台了,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最基本的待征,即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其社会意义就在于此。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自读题注,然后补充以下两点:

  第一,《人间喜剧》是作者连续创作的九十余部小说的总称,这是一部规模庞大、描写细腻、内容丰富的文学巨著,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二,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他们都到了葛朗台家,在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面前献殷勤。也就在这天晚上,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家。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查理向欧也妮告别之际,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把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风波,在这次家庭冲突中,葛朗台大发雷霆,欧也妮吃尽了苦头,她母亲也被折磨至死,她又被父亲哄骗放弃了母亲财产的继承权。(这是小说的高潮,课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在印度赚了一笔钱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却抛弃了欧也妮,要与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忍受了命运又一次的打击,幽居独处,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

  (二)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是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的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花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7.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1] [2] [3] [4] [5] 下一页  

守 财 奴 篇16

  教学目标:

  一、通过课文学习,认识葛朗台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和价值。

  二、品味巴尔扎克在刻画“葛朗台”这一形象中所运用的夸张的漫画式手法。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作品中对人物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分析把握“葛朗台”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

  难点:认识葛朗台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和价值。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儒林外史》中有个人物叫严监生,非常吝啬,在他临死时,只因为家里点着两盏灯,总不瞑目,直到老婆将其中一盏灯吹灭了,他才放心死去。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也有一个为富不仁的财主,叫贾弘义,一日想烤鸭吃,却舍不得花钱买,便趁机揩一手油,回家来一顿饭舔一个手指头,已经舔了四个了,没想到睡觉时被狗舔了最后一个手指头,结果心疼得一病不起。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四大吝啬鬼形象。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在这四个吝啬鬼中最生动、最逼真,可以说是吝啬鬼中的吝啬鬼的,就是葛朗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课文《守财奴》。

  二、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三、简介故事情节

  1、了解《欧也妮葛朗台》中课文之前的故事梗概:

  2、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守 财 奴相关文章:

守 财 奴

守 财 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守 财 奴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