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

甜尕妞 点赞 分享
小狗包弟

微信扫码分享

小狗包弟(通用15篇)

小狗包弟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透过细节描写来叙事,或隐或显地表现感情的写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三、德育渗透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善待他人的美好情愫。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对文中叙事中说理抒情的方法的掌握,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应让学生反复体会文章中叙事和说理抒情的内容,从而把握叙事中抒情的方法。

  2.鉴赏课文的写法,学习巧妙的构思。教学中应抓住文中材料运用的精到之处,领会其精妙之处。

  学生活动设计

  1.反复诵读课文。

  2.讨论并赏析文章精彩的语言和巧妙构思,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挚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作者、作品简介

  巴金,生于1944年,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荛棠,字芾甘,笔名巴金,四川新繁县人,1928年,写成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1982年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巴金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二、明确目标

  1.掌握文章在叙事中说理抒情的方法。

  2.学习文章精巧的构思和布局。

  三、整体感知

  请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浏览全文后,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明确]文章由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引入,接着写了自己收养小狗包弟、小狗包弟在自己家生活的情景及小狗被迫送走的经过,最后写了自己的愧疚之情。

  2.[教师引导]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回答]这篇记叙文,通过对自己收养小狗包弟前后过程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小狗包弟的善良、忠诚、惹人怜爱,表达了自己对不能保护小狗包弟的深深的自责,从而反映了“四人帮”时期那种不尊重人身自由、肆意践踏人权的混乱的社会现实,启示人们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3.[教师引导]文章开头先写一位艺术家和小狗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1)开头的故事是文章的引子,引出小狗包弟的故事主体;(2)小狗对主人的忠诚及其勇敢的精神是对小狗包弟形象的一个补充;(3)以小狗对主人的忠诚和勇敢的行为,来反衬自己不能保护小狗包弟,表达自己深深的自责,进而表示了作者对“四人帮”破坏人身自由、肆意践踏人权的愤懑和无奈。

  4.[教师引导]文中多次写了小狗包弟讨人喜爱,写日本朋友几次讯问小狗包弟的细节,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充分表现小狗包弟的善良、可爱、伶俐、弱小,为后文引出被送往医院做实验品的悲惨结局作铺垫,渲染了作者的自责之情,反衬了那个时代的混乱与残酷。

  5.[教师引导]文章第十段写到“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学生思考,回答]这句话用了借代的修辞格,这在那种恶劣政治环境中,自己也陷于了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悲惨处境,人和动物命运相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那个践踏人权的混乱时期的厌恶之情。

  6.[教师引导]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1)善于拈取“身边琐事”表现深广的内涵,以小见大,构思巧妙;(2)语言朴实无华,只要诉诸真情,就能生动感人。

  总结、扩展

  写文章不在于用了多少华丽的词藻,而在于是否法铸真情,本文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范例,用心体会真情实感在写文章中的作用,不断实践,逐步形成自己健康的文风。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小狗包弟 篇2

  张晓磊

  教学目标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品味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感悟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和同情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2、走出文本,联系作品,感受生活,认识自我。

  教学难点1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叶剑英元帅曾经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万人民币。”但残酷,荒唐的

  “文革”带给人们的伤痛并不止这些。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是对历史的背叛”,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的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作者介绍

  三:整体把握

  1.快速阅读课文,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明确

  板书:

  开端:包弟的来历

  发展:相处融洽

  关系                   结局:痛别包弟

  艺术家与狗————巴金与包弟————尾声:真心忏悔

  引出,对比

  2.知识点总结:

  应注意的读音

  揪回 叱骂  吠

  (多音字)脚爪、爪牙    乘凉、千乘之国    创伤、创造 

  (近体词辨析)作客:寄居在别处:作客他乡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到亲戚家做客

  四:情感把握

  文章叙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透过作者对故事的描写,我们也体会到了作者心理的复杂变化,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品读文章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然后研讨课后练习一的第一问

  (多媒体展示):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五:探究文旨

  1.那么在作者的这段复杂的心理历程中,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是哪一种呢?

  (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2.作者在文中又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示自己的这种“歉意”的呢?

  (多媒体)示例:

  1)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2)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3)••••••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目的创伤是我的心伤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煎熬。

  4)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

  3.巴金为了自保,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将一条小狗送上了手术台,内心感到歉疚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这种歉疚到了什么程度了呢?

  明确:这样的煎熬是不会终结的

  4. 为了一条小狗的生命而让自己一辈子歉疚,给了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为什么?

  小题大做

  1)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是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

  2)作者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应“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

  3)借小狗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借以反省自己。

  4)是给人们一个示例,是对人性的解剖。作者通过一条狗的命运客观的揭露了文革时那非人年代的特点,以及那一段特殊的历史给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作者在这里是呼唤人性,希望“文革”这种悲剧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再也不要上演!

  5)在阅读课文中,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巴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文革中的艰难生活的?文中哪个地方有标示?

  明确:第十段“我就这样可耻的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生活。”(多媒体展示他得亏心事)

  [多媒体]: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决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巴金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节,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作品中的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文革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朱四倍}

  这仅仅是歉意么,还是什么?(忏悔)文革残害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而巴金呢?他尊重生命,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者对文革那段历史的呼吁。在文革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中,作者亦属于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面对这些,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

  [多媒体]:

  {1.文革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的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万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

  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

  2.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约达4万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XX余万,日军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犹太民族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所损失的财富在2400至330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政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XX年4月22日电)}

  文革虽说不是战争,但其它也可称之为没有硝烟的战争,牺牲的人数,造成的损失,是可以相比较的,由此看来,文革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等同的,那么是否一起文革与二战的原因是相同的呢?都是由于人性的缺失而造成的重大损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悲剧的上演呢?作为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共同解答。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误的圣人,但决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那么就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现在我们就接着学习《小狗包弟》。

  二.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小狗包弟身边一直有一位身影,她是谁?

  明确:巴金的妻子萧珊  (同学举例)

  老师插叙巴金与他妻子的故事

  三.有一个疑问想问大家,文革与一条小狗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其实作者是不是事先已经设法补救了是吧?他追被把小狗送人但未成功,那么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这又是为什么?

  明确:

  1)从作者方面:属于“半靠边”状态(半靠边书上注解)

  2)从小狗方面:日本种的小狗,有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的嫌疑)

  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四旧”的嫌疑

  3)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在于残忍的社会。

  四.那么对于作者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自由发言)

  参考:(无标准答案)

  1.自私:这种人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

  2.可以理解:这种人对作者则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特殊时代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我们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

  五.[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作者是为了自保而送走包弟,而非真心的,那么他必然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谁能找出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明确:7段:胆战心惊、害怕

  8段:暗暗的流泪

  9段:睡不好觉

  ————(逐个分析并解说)

  六读第10.11.12.13段,找出作者的内心变化的词语

  明确:当时:轻松——沉重——自责

  七年-永远:忏悔

  当时的原因:轻松:包袱解除了,小狗送走了,不用担心小狗会给他们带来灾难。

  沉重:作者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了为了自保将与自己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产生了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自责:书中原话: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了解剖台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尾声”部分11-13段:真心忏悔

  思考:[多媒体展示]1.作者写了光阴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2.怎样理解评价作者的歉意,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明确:

  1.“我仍住在这所房子里••••••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11段写的“衰草”“无缝的砖墙”有什么意味?

  衰草——文革后思想道德理想的荒芜,人们的迷茫,精神的苍白。

  砖墙——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经很柔软的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互相阻隔的砖墙,文革对人类心灵的伤害与扭曲,不知道还需要多长时间才会消弭。

  12段:虽时光流逝,旧物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没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作者的心时时刻刻在油锅里煎熬,而且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债。

  总结:可见反省、忏悔,重建家园,何等的急迫,任重而道远。

  2.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体现了他由于解剖、敢于将真话的精神。

  意义: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不仅失去了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而是深深的自责,反省,歉疚和忏悔。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在此我们感受到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这种特殊的反省的目的在于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了文坛的震动,英气了人们对于文革的思考。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多媒体]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决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张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了五十年前的事情••••••人间的消失”——巴金

  [多媒体]“勃兰特下跪”的资料(略)

  师: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才能走向未来。而巴金老先生也是在努力唤醒大家,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那么我们现在回头看这篇文章,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1)揭露文革的罪恶

  2)变现了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3)呼唤人性,讴歌人性

  那么,上节课我们留下的疑问是否可以解答了呢?

  无论是战争还是文革,带给人们的都是灾难,究其根源,是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我们自身。不仅是对于防止文革这样的历史悲剧,甚至是对于二战也是同样的原因。只有呼唤人性,讴歌人性,真心忏悔,由于自我解剖,才可以防止历史悲剧的上演,呼唤二字,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忏悔,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也是从另一方面对这种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小狗包弟 篇3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学生分析】

  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学生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不会做深入的思考,自我中心主义较普遍的孩子同时普遍缺乏反省意识,但已经初步具备判断分析能力的学生若能被事实震撼,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

  【教学目标】

  1.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窥文“神”——主旨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3.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设计思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小狗包弟》让学生了解那个生命因特殊的政治原因被彻底漠视而置于社会边缘的历史,感受作者作为一个处于特定时代的有良知的人的无奈和严于解剖自己勇于忏悔的人格,从而让学生铸造一颗敢于反省忏悔的坦诚求真的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以戏说的语气讲述冯冀才《100个人的XX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后设问:这是真的吗?

  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文革”。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整体把握

  (一)把握情节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

  1.教师引导:这是一个凄婉的故事,题为《小狗包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2.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开端——发展——结局)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

  开端(包弟来历)

  ↓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

  结局(痛别包弟)

  (二)情感把握

  1.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2.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探究文旨

  1.教师引导:“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提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朱自清《荷塘月色》有“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郁达夫《故都的秋》有“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早,来得清,来得静,来得凄凉”,试问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学生浏览课文

  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教师提问:文章哪些言语表明了作者的“歉意”?

  4.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

  参考内容(多媒体显示)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

  5.教师进一步引导:结合上面的语句谈谈你对“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句话中的“歉意”的理解

  6.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

  师:这发之心底的语言,我们可曾领会?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附材料(多媒体显示):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巴金《最后的话》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文革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朱四倍——新华网)

  二.关注社会人生——关于忏悔的延伸讨论:面对这些,我们首先该做什么?

  1.提供发人深思的图片和材料:(多媒体显示)

  ①文革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②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新华网-5-9)

  犹太民族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所损失的财富在2400亿至330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XX年4月22日电)

  ③全球环境恶化资料

  据中国科学院公布结果:1995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75亿元,而仅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占76.2%,达1428.9亿元。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最新发表的《世界咨文》中指出,许多全球性生态系统正处于危险境地。如今,北极冰帽已经变薄42%,全球27%的珊瑚礁已经消失。这些数字说明地球上的一些关键生态系统正在恶化,而环境恶化又引发了更多的自然灾害。在过去XX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80亿美元,超过此前40年造成的损失总和。最新的气候模型表明,除非人们大大减缓对矿物燃料的使用,否则到21XX年,地球温度将比1990年的水平上升6度。这样的温度提高会导致水资源极度缺乏,食品生产减少和诸如疟疾、登革热之类的致命疾病广为扩散。

  ④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3.学生结合材料分组分别就其中一个方面展开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已:发奋图强,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

  丙: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

  (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侧重于实际行动,而不是反省忏悔这种意识)

  4.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归纳:

  同学们被这些数据的震撼了吧,个个摩拳檫掌的了,我似乎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将来的寰宇,必是赤旗的世界”啊!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或加剧,仅仅依靠国家的强大是不够的,在此之前面我们首先应该忏悔: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多媒体显示板书二)

  四.“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1.教师引导:著名作家冯冀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犯下给人带来深深伤害的过错,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2.学生反省: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教师率先反省忏悔然后谈感受)

  4.引导学生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然后小结: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五.课堂总结: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

  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六.课外合作探究:狗与“伤痕文学”

  巴金此文开篇就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然后写自己与狗,不光此篇写狗,他在另外的文章中也写到狗,不光巴金如此,反映文革的“伤痕文学”都经常写到狗,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象?

  1.学生课外阅读“伤痕文学”查阅相关文学评论(6人一组,4人分组从网上和书籍中查阅相关文章,2人分别查阅相关评论)

  2.课后教师与学生交流并发表有倾向性的意见:

  (一)映射大众命运,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

  (二)用狗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衬出特定年代特定社会中人性的懦弱和人性的扭曲;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忏悔罪过铭记历史;倡导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惟科学知识是尊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

  3.教师提供复印的参考材料——高建国《深情中吟出的忏悔》

  附摘录部分:“……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动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

  板书设计:

  一.情节情感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悲伤

  ↓↓

  开端(包弟来历)——欢快→忧虑

  ↓

  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

  ↓

  结局(别包弟)——轻松→沉重→歉意

  二.一个人————→内心和谐↘

  ↓

  一个民族————→走向理性→

  ↓

  人类————→和平发展↗

小狗包弟 篇4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仔细揣摩质朴的语言中传达的真挚深沉的情感。

  2、学会自我反省,提升人生境界。

  3、分析语言的特点,体味“言浅意深”的艺术效果。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作品的细节,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

  2、探究与活动,挖掘作品深层次的内涵。

  3、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阅读文学作品时体会与感悟的思想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忏悔的勇气、气度与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自我解剖、深刻反省及对“文革”的批判。

  教学方法

  探讨法、领悟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冯冀才《100个人的XX年》中的有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在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被判刑八年,丧妻失子。

  (设问)这是真的吗?

  或许大家不敢相信,我也不敢相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文革”。所谓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性伦丧。作家秦牧曾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从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上,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这个动乱年代,人命如草芥,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对人忠诚亲近而无辜的小狗也难逃劫难。今天我们走进巴金的《小狗包弟》,去认识那段罪恶的历史,去感受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反思,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文本解读

  (一)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祖籍是浙江嘉兴,19xx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文学翻译家。1928年完成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之后他又陆续创作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以及散文集《随想录》等传世之作。

  补充: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主要是为他的哥哥创作的,那时他的大哥深陷封建家族不能自拔,拿着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做着无谓的牺牲,巴金写这篇文章是希望他大哥能够勇敢地走出“家”来,做这个封建家族的叛逆者。而“爱情三部曲”中的《雾》《雨》《电》,“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春》《秋》,他们的主题都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热烈、真诚,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其中,《家》的题材有点类似我国的古典小说《红楼梦》,同样是描写封建家族的兴衰,但《家》的风格就完全看不出有受到《红楼梦》的影响,因此这部作品也就成为了现代新文学最畅销的作品之一。它还曾先后三次被改编拍摄成电影,此外还被改编成话剧、越剧、电视剧、舞剧等等,受到几代读者的认同。

  2、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注音下列加点字词。

  在我们进入课文分析之前,大家注意课文中某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作揖(yì)    租赁(lìn)     叱(chì)骂         解剖(pōu)      呻(shēn)唤

  吠(fèi)      堕(duò)入    创(chuāng)伤      舔舐(shì)      修葺(qì)

  (二)信息筛选

  1、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篇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引子(1自然段)——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开端(2自然段)——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发展(3—6自然段)——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结局(7-9自然段)——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尾声(10-13自然段)——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

  2、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问: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讨论交流后,请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明确:(板书)

  包弟经历         “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      高兴

  与包弟亲密接触      欢快

  不知如何安排包弟     忧虑

  送走了包弟        轻松

  送走之后心不得安     沉重

  至今心不得安       歉意

  (三)分析鉴赏

  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①男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②思考与交流。

  ③明确: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

  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狗与人两相对照,以狗衬人,明写狗之重情守义,暗写人性之弱点,人性之缺失,实质写文革之罪恶!人在特定的环境中,过分自我保护的本能甚至说自私的本性就表现出来了,特别是文革中到处是非颠倒,人情殆尽,世态炎凉。

  2、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3、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四)合作探究

  课堂讨论: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文革”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文革”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最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以一条小狗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二是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罪恶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三是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三、作业设计

  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深入体悟文中作者流露的深沉情感。

小狗包弟 篇5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二、文本解读

  (一)分析鉴赏

  分析课文“结局”这部分: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1、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2、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3、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明确:

  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4、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轻松沉重自责

  ①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②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

  5、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XX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二)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将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2、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明确: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3、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明确:一般我们所读到的作品,很少有作者在自己的文中批评自己的,但是在这篇散文中,巴金先生能够主动地解剖自己,剖析自己的行为,这种精神是可贵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的生活都所寄无望,更何况是要照顾一只小狗。而且那个时代连人命都不值钱,为了能够生存抛弃一只小狗,实在算不上什么。但巴金并没有如此得到解脱,他认为狗的生命同人一样重要,不管当时小狗所处的特殊的身份,如果能保住人命,为何就不能保住一只小狗的生命呢?巴金在这篇文章中一方面对自己进行一番细致地解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警醒后世人,不可为了一己之私而使无辜的生命受到伤害。这样的巴金,也给我们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

  三、作业设计

  学了这篇文章我们的心灵都受到了震撼。你们访问过祖辈过去的事情,你们也目睹过今天发生的事情,你肯定或感动过、或气愤过、或思考过,那么从中你发现过什么深刻的东西?借鉴本文,把你的感受、你的发现在课后写出来吧。

小狗包弟 篇6

  教案

  教学目的:

  1. 探索作品主旨,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从而了解“文革”所带来的伤害,进而更恰当地评价作者的行为。

  2. 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学习作家勇于体剖自我的精神和文人为文的态度。

  3.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

  4.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去评价作家和领悟作者

  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并且引导学生从重点语句中去认识作家和了解“文革”,学习作家真诚解剖自己,用真诚去感染读者的文人为文态度。

  教学过程:

  环节:导入

  方法:提问和讲授

  教学内容:讲述一些有关“文革”的情况

  1.提问: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文革”呢?那你们对“文革”的了解有多少?你们有没有听过祖辈父辈讲过有关“文革”时期的事情?又或者从历史书中或课外阅读中听讲过有关“文革”的事情呢?有的话请同学们勇敢地举手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回答后归纳总结,然后补充自己找到的有关“文革”的资料,让学生更加了解“文革”的社会背景。)

  文革资料:

  (1)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而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2) 冯冀才《100个人的XX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导致丧妻失子。

  (3)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总结: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真的是一个非人的疯狂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扭曲变形。而在这样的年代,我们的巴金先生又遭遇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小狗包弟》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听讲、思考和酝酿情绪。

  环节:介绍作者和作品

  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1.释题:本篇课文选自巴金先生晚年散文集《随想录》,而本文是《随想录》里面经典篇目之一,本文的出发点非常明确,是对“文革”做出个人反省。

  2.作者: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四川成都。

  3.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

  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学生活动:学生拿出练习册,把介绍作者和作品的重点内容画一画。

  环节:检查预习

  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

  教学内容:请学生上黑板写出下列字词的读音(左边请一名男生写,右边请一名女生写,然后请其它的学生做“小老师”)

  舔舔(    )   叱骂(      )

  作揖(    )   解剖(      )

  租赁(    )   堕落(      )

  篱笆(    )   修葺(      )

  学生活动:写字音

  环节:文本分析

  方法:教授法和讨论法

  教学内容:1.大致上简析文章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找出文中写小狗包弟的段落来把文章分

  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小狗包弟的故事

  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作者反省和忏悔

  (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写出正确的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快速通篇默读后把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教学内容:2.分析第一部分

  问题:本文讲的应该是巴金先生和小狗包弟的故事,但为什么开头第一自然段却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请学生边齐读第一自然段的某些句子边思考)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归纳和补充总结。解决问题“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教学内容:3.分析第二部分

  时间 事件/情节 情感 语句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时间找出和小狗包弟有关的事件或情节,此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这样的情感?

  请前后两排同学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表意见,完成表格。

  (课室内走动,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进行引导。请学生回答后进行分析归纳

  补充总结)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讨论后每小组派一位代表发表意见,共同完成表格

  环节:作业

  教学内容:1.根据对第二部分的学习,课后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 作者为什么要通过写一只小狗的经历来反映文革现实呢?

  (2) 作者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为什么要以此作为情感基调呢?

  2.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写第三部分,即写作者的自我反省、歉疚和忏悔,请同学们预习第三部分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你觉得作者仅是注重写文革现实还是更注重写作者的自我反省 ?

  (三个问题在学生分组讨论时写在黑板上)

  板书提纲:

  1. 释题

  2. 作者及作品

  3. 字音

  舔舔(    )   叱骂(      )

  作揖(    )   解剖(      )

  租赁(    )   堕落(      )

  篱笆(    )   修葺(      )

  4. 文本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铺垫

  引出下文

  对比: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小狗包弟的故事

  时间 事件/情节 情感 语句

  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作者反省和忏悔

  5.作业

  (1)作者为什么要通过写一只小狗的经历来反映文革现实呢?

  (2)作者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为什么要以此作为情感基调呢?

  (3)你觉得作者仅是注重写文革现实还是更注重写作者的自我反省?

小狗包弟 篇7

  巴金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掌握作者写作手法等

  (2) 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窥文“神”——主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⑵ 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 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⑵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

  1、借鉴写法特征。2、发掘文章的反思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

  板书【小狗包弟——巴金】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在“三一八惨案”的掀起的时代浪潮中,聆听一个知识分子怀着热血良知向沉睡的中国发出的呼号。“长歌当哭”,逝去的时代为我们留下的,是“真的猛士”的不朽丰碑,而我们从中获得的,是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和正视淋漓鲜血的斗志。

  今天,我们将继续本单元对写人记事散文的学习。你们即将翻开的这篇课文,也是怀念老友,却更像一篇呼号,它来自和平年代,却写满动荡的人才之殇;它饱含深情,怀念的笔触里却承载了满纸心酸。下面我们走进《小狗包弟》,看作者巴金老先生提起自己十三年前的“挚友”包弟又是怎样一番滋味在心头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2页。

  二、课文分析

  早自习大家已经初读过过课文,在预习时我要求大家完成这样几个任务:

  【ppt翻到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将文中的生字词注音(链接到“温故知新”)请大家查漏补缺、温故知新(教师对关键的字词需要加以强调和范读)

  划分全文结构

  找出本文的“文眼”

  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明确自己对这三个问题的看法,在此基础上请一位同学简短的为我们谈一下本文的几个关键点:

  首先,本文的作者是?(巴金)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我们笔记本上的巴金先生后面必然被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原名、主要代表作品

  【放ppt】请大家注意巴金的几个代表作品名称。)【板书巴金】

  套用托尔斯泰评价卢梭的话“18世纪全世界的良心”来形容巴金先生,我们经常会用到“中国的良心”这几个字,生命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的巴金,他曾是多少代青年的航标与动力。爱与恨,泪与血,人性、良知、热诚,是巴金先生丰碑一样的著述及其为人所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特质与基调。从文学史书中走向我们的课本,在他深刻的自省中,巴金老先生却在一只小狗面前显得不那么“光彩”,下面有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小狗包弟呢?

  【板书包弟】初读课文,我们的小主人公给你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回答出大概的印象后,教师进一步追问,让其举例证明,学生往往会忽视侧面描写,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强调。

  正面描写: 

  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可爱。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可爱、聪明。    

  侧面描写:   

  第3自然段写日本女作家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可爱。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有情义、通人性。

  一个是敦厚真诚的老人,一个是天真可爱通人性的小狗,养宠物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本诗稀松平常的事情,然而包弟和巴金先生的相聚与分离却被打上浓重的时代阴影,我们刚刚说到,巴金老先生在小狗包弟面前显得不那么“光彩”,这个小狗在文中的遭遇是不可分离的。这就回到了预习课文时我给大家提出的问题,巴金先生和包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按照本文叙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分组,依次告诉我:【板书横坐标】

  开端(2自然段)── 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 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 一朝痛别。

  尾声(10~13自然段)── 真心忏悔。

  引子(1自然段)──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最后出现)

  下面我们请全班同学按照本文的叙事线索分为四个小组,分小组品读文中作者和包弟的情感发展线索,注意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的关键词:第一小组负责文章中的开端:第二小组则负责文章的“发展”,研究“我”和包弟的“七年相处”,第三小组则品读文中“一朝痛别”的部分;第四小组看看巴金老先生是如何“真心忏悔”的。下面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分组讨论,请你们在品读课文的同时注意发现问题,待会儿可以把你们的发现向大家陈述。

  (十分钟后):

  学生分组起来分析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初步总结同时播放相应的ppt,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对于以下问题是需要进一步追问和明确的:

  第一部分中:作者为什么要对小狗的来历做细致的介绍?(为下文小狗的“出身”问题做铺垫);第一部分的情感可概括为“和你在一起”;

  第二部分的情感可以概括为“和你在一起”;

  第三部分情感概括为“大难临头”,注意:“为什么包弟这么可爱的一只小狗在当时却没有人愿意收养?”明确当时环境的动乱和情况的特殊;

  结局:一朝痛别: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下一位同学回答:轻松、沉重、自责。

  ⑴ 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⑵ 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⑶ 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自责的表现又是什么?

  “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请第三小组的同学推荐一名成员来为大家朗读文章的第十段,注意读出作者前后的情感变化。(教师适当点评)

  尾声:可概括为“没有我的日子里”,作者包含歉意,进行沉痛的自我剖析。

  (情感线索至此梳理完毕)

  在梳理完作者情感线索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情感变化是与故事的情节发展紧密结合的,由此,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一个坐标轴:

  (教师板书):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是以一个小故事做引,展开正文的叙述。先写了艺术家的狗被打断腿而惨死,作者由这只小狗想到了自己养过的一只小狗,它是那么的活波、可爱,然而也难逃厄运,“包弟”被送上了解剖台。两条狗虽然品种不同,主人不同,品性不同,但是他们的悲惨结局却是相同的。作者正是通过他们不同的经历、相同的结局来告诉人们在那个的特定时期的社会动乱,人性的扭曲,及对人们的迫害和摧残。连无辜的对人忠诚的小狗也难逃一劫,更何况人呢?再来看我们的情感心电图,大家说,全文感情发生巨大变化的部分是?(文革时期来临,我和包弟一朝痛别)

  作家秦牧曾这样描述一段文革期间的见闻,“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在一德路到人民路短短的一段距离内,竟见到八具吊在树上的这样的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并直面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

  播放ppt请同学朗读内容,并观看小短片《蓝风筝》

  我希望通过红卫兵震天的呐喊,同学们能多少感受到那个人人自危,动荡不安的年月的荒蛮。以及这种荒蛮对人性的一种扭曲。就像冯骥才先生说过的:

  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强制性的重新塑造。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但是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虐杀。                           众所周知,我们所熟悉的另一位老作家老舍,也是文革的受害者之一。1966年夏天,“文革”风暴呼啸而至,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顷刻间陷入一场空前浩劫。8月23日,老舍去北京文联“参加运动”,受到了“造反派”和“红卫兵”的批斗。他们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老舍头上,使老舍遭到了人格上的侮辱。如此不堪忍受的侮辱降临到头上,老舍毫不犹豫,平静而坚定地选择了死亡。 8月24日,老舍来到德胜门外城西北角上的太平湖公园投湖自尽。(播放ppt)

  在这场浩劫中,巴金先生得以保全性命,按照他自己的话说,他以小狗包弟作为牺牲,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人性中恶的部分,在灵魂的审判台上毕露无疑。在接下来的自白中,他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变化真实地体现在了文字里。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是时间的流逝有没有使巴金老先生的情感得到缓解呢?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最后三段的录音,然后告诉我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在对学生的回答中,教师要明确:《小狗包弟》的最大意义与其说是在批判,还不如说是在反思,具体的说,是对自身的反思,也是对以作者为代表的整个知识阶层的反思。作者的笔调是沉重的,自我解剖是严厉的,甚至到了残酷的地步。他仿佛站在灵魂的审判台前,拷问自己、鞭挞自己性格中的弱点。作者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他曾经强忍着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虔诚的接受思想改造。(播放ppt巴金的文革生涯)在造反派手里的大棒之下,“默默忍受、毫不申辩”;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串连者面前,态度“顺从而认真”;在学习《语录》和《讲话》时“态度诚恳,身体力行”。在强大的专政机器下,富有独立品格的知识分子成为“逆来顺受”的软弱的臣民,直到运动后期,才终于看清这场历史的大骗局。在新时期,当巴金从历史的废墟中站起来回视那段历史时,除了发现历史的丑陋与黑暗之外,更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了自身的弱点:过于听话、过于天真、过于软弱,贪恋生命以至到苟活的地步。当年像摔掉包袱一样将包弟送上了医院的解剖桌,在自己的心上作者却承受了永远也摔不掉的重负。“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的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这发自肺腑的自谴自责,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相对于那些变节者、出卖亲友者、落井下石者、投机取巧者、混水摸鱼者,作者的所作所为实在算不了什么。从表面上看,这种灵魂的拷问已到了苛责的地步,却正指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民族陷入灾难的原因:民族人格,尤其是作为大众精英与代表的知识分子人格的萎顿与贫弱。作者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这笔“心灵的欠债”使作者的心永远在无边的忏悔中“煎熬”。但惟其如此,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蜕变与新生才有希望,整个民族的振兴才有希望。作者的拳拳之心灼然可见。

  读到这里,我想请各位同学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包弟,你会原谅巴金老先生吗?

  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包弟如何想,我们当然无从得知,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尽管相比较那些在文革中做出更残忍更丧尽天良的人,巴金迫于无奈对于小狗包弟的抛弃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巴金老先生自己却不能够原谅自己。于是忏悔和歉疚成了巴金先生在这篇文章中的主旋律,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然后告诉我,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李存光先生在《巴金传》里曾经这样写道:《随想录》的独特之处,《随想录》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忏悔,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也是从另一方面对这种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巴金老先生被称为是中国的良心。

  【播放ppt】

  在XX年cctv为巴金先生授予了“感动中国人物”,从本文的角度来看,大家认为,在颁奖词中必然涉及到哪些关键词呢?(真诚、热情、忧患、良知)

  播放ppt

  下面我们进入本课的最后总结,(主要是请学生按照刚刚的分组进行讨论和总结,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而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下面几个方面的启发)

  以小见大:

  真诚质朴:

  巧用对比:

  一、两只狗的经历对比

  二、狗与人的对比

  三、欢乐与悲伤的对比

  四、真与伪的对比

  “事”“情”结合:

  反思精神:《小狗包弟》看似写物,实是写人,是《随想录》中众多“忏悔录”式散文中的佳作,作者以娴熟的笔法、巧妙的构思、真率强烈的感情,在批判专制时代黑暗与罪恶的同时,反省自身的弱点,是从觉醒了的现代知识分子心灵中流淌出来的诗篇,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度,又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课外拓展:

  阅读巴金《怀念萧珊》;

  认识你自己:

  1.课外小组讨论:从“华沙之跪”看反思精神与人类社会

  2.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是否也有伤害到他人甚至动物的“不光彩”时刻,请你以本文为出发,写下属于你自己的“歉意之信”

  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篇8

  《小狗包弟》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的是写人记事的散文,这些文章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重在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除《记念刘和珍君》外其他三篇课文是第一次入选高中课本,而《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学生对*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不会做深入的思考,自我中心主义较普遍的孩子同时普遍缺乏反省意识,但已经初步具备判断分析能力的学生若能被事实真相震撼,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分析理解巴金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2、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二、说教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知名作家,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这些思想价值学生未必都能想到,这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也需要设置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

  三、说学法

  1、 学习本文,可以从两个视角切入:一是从小狗包弟的角度,看看在作者笔下,包弟的遭遇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二是从作者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只是单纯地写小狗包弟吗?借包弟的遭遇表达怎样的主旨?

  2、 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课后还可以读巴金的《随想录》,进一步走近巴金。

  四、说教学程序

  首先说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从而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教师课前把搜集的有关*的“图片”、文字材料以及课文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

  其次说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分成4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导入。

  教师以戏说的语气讲述冯冀才《一百个人的十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后设问:这是真的吗?

  导入语设计:(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后让学生交流再打开课件与学生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由此转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是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整体把握。

  (一) 把握情节 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

  1、 阅读前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2、 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

  开端(包弟来历)

  ↓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

  结局(痛别包弟)

  (二) 情感把握

  1. 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2. 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 究文旨、品味语言

  探究、讨论、交流:

  1、 包弟讨人喜欢,作者却不得不将它送走,为什么?

  2、 送走包弟后,作者为什么先是感觉轻松,随后觉得沉重?

  3、 “您的小狗怎样?”这句话反复出现,有什么用意?

  4、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整整”一词有什么作用?

  5、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句话如何理解?

  6、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如何理解?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明确总结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得出作者这发之心底的语言,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第三环节“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引导学生正视和反省成长过程中曾犯下过错。

  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在本周随笔中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

  强调: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

  (一)、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

  (二)、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受到了教育。总之课堂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获得心灵的启迪!

  我的感想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勤于学习与反思,不断总结和完善;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那么,语文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小狗包弟 篇9

  《小狗包弟》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的是写人记事的散文,这些文章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重在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除《记念刘和珍君》外其他三篇课文是第一次入选高中课本,而《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学生对*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不会做深入的思考,自我中心主义较普遍的学生同时普遍缺乏反省意识,但已经初步具备判断分析能力的学生若能被事实真相震撼,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分析理解巴金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2、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识*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2、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知名作家,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这些思想价值学生未必都能想到,这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也需要设置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

  说学法

  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无论在学习文本还是资料搜集方面,我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学习本文,可以从两个视角切入:一是从小狗包弟的角度,看看在作者笔下,包弟的遭遇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二是从作者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只是单纯地写小狗包弟吗?借包弟的遭遇表达怎样的主旨?

  2、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课后还可以读巴金的《随想录》,进一步走近巴金

  说教学程序

  首先说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从而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教师课前把搜集的有关*的“图片”、文字材料以及课文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

  其次说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分成4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导入

  教师以戏说的语气讲述冯冀才《一百个人的十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后设问:这是真的吗?

  导入语设计:(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后让学生交流再打开课件与学生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由此转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是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整体把握

  (一)把握情节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1、阅读前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2、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来历)——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结局(痛别包弟)

  (二)把握情感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倾泻了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2.学生用心阅读文章后,体会作者感情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探究文章旨意,品味语言魅力

  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分组讨论,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在浓烈的自主学习氛围中了解文章之一,体会作者语言特色

  问题设置如下:1、包弟讨人喜欢,作者却不得不将它送走,为什么?2.送走包弟后,作者为什么先是感觉轻松,随后觉得沉重?3、 “您的小狗怎样?”这句话反复出现,有什么用意?4、“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整整”一词有什么作用?5、“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句话如何理解?6、“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如何理解?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明确总结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得出作者这发自心底的语言,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第三环节“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引导学生正视和反省成长过程中曾犯下过错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在本周随笔中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强调: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

  (一)、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二)、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以上是我对《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受到了教育总之课堂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获得心灵的启迪!

小狗包弟 篇10

  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钟 丽     【目的要求】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德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二、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三、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一朝离别。

  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

  明确: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

  四、内容分析

  1、阅读“楔子”部分:

  思考: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它的作用?(在“楔子”这部分内容后面划上问号)

  2、作家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思考:

  ⑴ 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⑵ 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

  正面描写:

  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

  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⑶ 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3、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思考:

  ⑴ 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① 日本种的小狗。

  ② 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⑵ 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4、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明确:

  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5、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轻松──沉重──自责。

  ⑴ 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⑵ 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⑶ 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6、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思考:

  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五、课堂讨论

  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2、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小狗包弟 篇11

  一、目的要求

  1、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认识*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德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期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二)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之后又写了“感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三)听朗读录音,并在文中标明以下生词的注音。

  舔舐作揖租赁叱骂解剖堕落舐犊情深缉毒修葺修改

  (四)整体认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资料是开端,哪些资料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一朝离别

  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

  明确: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五)资料分析

  ⒈阅读“楔子”部分

  思考: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资料有没有其它的作用?

  (在“楔子”这部分资料后面划上问号)

  ⒉作家透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思考:①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述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②我们在描述人物时能够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述哪些又是侧面描述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资料。

  明确:正面描述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述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⒊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思考:①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②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杯具性。

  ⒋文章写到那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能够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比较,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透过比较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⒌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简单沉重自责

  ①作家为什么会简单?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简单了。

  ②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证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⒍我们说时间能够改变一切,但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思考:

  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7.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在那个*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结束了,国人就应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能够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贴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六)总结课文艺术特色

  A思想价值:

  a、呼唤民主,反对*;b、呼唤人性,鞭挞*;c、呼唤礼貌,揭露愚昧。

  B艺术手法:

  角度独特——用自责忏悔解剖自己,去揭露鞭挞*。

  写法新颖——用写小狗的命运反衬人的命运,用狗性反衬人性,以小事件反衬大社会。

  结构自然——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语言质朴——娓娓道来,不事雕饰。

  感情真挚——以人格动人,以真情动人。

  (七)展示一些*时期的图片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1.作者反映“*”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这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理解,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透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2.巴金的忏悔有什么好处?

  教师总结: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职责,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随想录》的发表在8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引发了一场历史回顾与反思的热潮,“说真话”成了全社会率行与呼吁的人格品质。

  (八)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把你对本文的看法观点写出来,600字左右。

  (九)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巴金

  楔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的来历

  发展——七年相处

  结局——一朝痛别

  尾声——真心忏悔简单沉重自责

小狗包弟 篇12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文本,通过渗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等方法和途径生动具体的体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布置预习,要求同学结合一定的背景知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文本涉及的知识进行探讨,然后进行一定的理性思辩.从而整体提高同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析课的具体做法是由小组的几位同学自己找有感而发的内容(评点定位),然后大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所找内容发表感想(思考发感),接着讨论各自发言的内容的深度与亮度,筛选出优秀的评析内容(思想交锋),最后以组为单位精选思想火花公诸于众(整理表达).评析的内容很灵活,可以是内容的挖掘或引申,可以用例证或引证,可以是正面感悟也可以是反面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如果出现有着思辩色彩的多维度的理性思想的火花则更迷足珍贵.

  从评析课的尝试中我感到:把内容完全交给同学,教师只是相机诱导,评什么 怎么评 都由学生说了算,虽然就一节课而言逻辑性可能不强,课堂的常规环节可能不全,但这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讨论是将大家的意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可以提高同学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由一个代表同学表达还可以提高同学信息筛选和集体成果的表达能力.

  (掌声,这是每一节课的前奏曲,伴随掌声的是按学号走向讲台的课前5分钟演讲的同学)

  学生1演讲:《中国20世纪良知的符号——巴金》

  (下一节课演讲的同学进行点评,打分.)

  学生2:大王帅的演讲内容充实,语言生动传神,并且准备了幻灯片,选择了巴老典型的材料,紧扣"良知"二字展开,我准备给他100分.

  (反正100分也不损失自己什么,还获得被评同学的感动和宽容大气之评价,总之按高一上半学期演讲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要求,从演讲以来以表扬和优点评价为主旋律,分数虚高.)

  师:白璧微瑕,如果加上以下三点就更好了,这三点是:声音再大一点,个别幻灯片底色和字的颜色反差再大一点,字再大一点.

  (同学制作的幻灯片大多从个人的爱好出发,背景内容太繁杂,不大考虑观众的视觉感受,连续几次有这个问题,需要点一下.)

  师:巴金被称为中国20世纪良知的符号,真是再恰切不过,以下三段话可以进一步佐证,不知同学预习时是否看过39页习题中巴金的几段话:

  1,我从《忏悔录》的作者这里得到安慰,学到了说真话.

  2,要讲话就要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

  3,《随想录》的独到之处《随想录》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引导同学预习时不光看课文,也要看课后习题,从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

  文化大革命,在那个是非颠倒,亲友疏远,人情殆尽"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的年代,文学巨匠老舍走进了"大明湖",坚持真理不屈服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年轻女教师张志新被残酷的割断了喉管,在那良知无存的年代,良知的符号会有怎样的遭遇 对那个时代,对自己他作了怎样的剖析,请看课文 .(概括那并不遥远而同学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的疯狂的年代,只举两个令人惨不忍睹的将美好的人物毁灭的例子目的是激发同学的情感,呼唤他们的良知 .)

  师:哪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希望同学读的时候将我们引入情境,同学一边感受一边划出你感悟较深的地方,准备思考(给出具体的目标,使同学耳,眼,手,心同用.举手不踊跃,可能是"有感情"的要求让同学审视并怀疑自己的朗读能力)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是读好 .(才有三人举起手来,几个同学共同努力将课文读了一遍,感情的投入普遍不好,需要换一个角度激发同学对文本的热情.)

  师:小狗包弟是一只狗,我还没养过狗,对养狗的心情体会不深,哪位同学给我们讲讲养狗的故事

  学生3:我讲两个关于狗的故事,前几年朋友家养了一个出生才两个月的小狗,它的特点是特别胆小,把它放到不太高的桌子上它就哆哆索索地不敢下来,但它却特别通人性,去别人家玩,送进主人在大门口忠实地等着,主人有急事从后门走了,它就在大门足足等了一上午.第二个故事是一个人狗相处有始有终的故事,说的是同学家的一条狗,一般的狗寿命是十年左右,而这个狗已经十二岁了,是一条白色可爱的京巴,这个狗老头的一只眼患了白内障,已无法下楼.有一次自己下楼撞在了大树上.于是同学就像赡养老人那样精心的喂养这只狗老头.(一个故事体现了狗的"大忠",另一个故事体现了人狗的和谐相处,很感人 .)

  师:人性有共同的本性,狗性也是相通的,我来评点一下文章的标题,算是给同学抛砖引玉吧."小狗包弟",从全文来看,作者将小狗的名字冠以"弟"字,已经把他看作家庭的一员;其二,从开头艺术家的狗的表现,狗性胜过当时某些人的人性,令人汗颜;其三,表现了作者对包弟的感情亲如家人.总之,狗乃情义之兽,是所有动物中最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的.

  下面同学以组为单位就同学们都划线的地方进行讨论,十分钟.(都划线的地方说明确有独到之感人之处,同学可以有思想的交锋,也可以得出共性的感悟,实践证明,不给出足够的时间同学自信力不足,发言不踊跃,效果不好 .)

  (十分钟不到,有两组同学抬起头来,似准备不错了,老师下去听一听,与他们争论几句,待有一多半的同学没有声音了,宣布讨论时间到,发言开始 .)

  师:同学争论得很热烈,下面可以不限段落,不限角度,不用举手,有感就可发,一个人读,然后其他同学评,还可以补充再评.

  生4:我们组选择的是第一段,艺术家被定",批他,斗他,拳打脚踢,他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认识的人都掉开头去.小狗却高兴的向他奔去,亲热地叫,这段描写善,恶对比如此强烈,人兽反差如此之大,令人深思!

  师:评析一针见血

  生5:有人说巴金是当代活得最痛苦的老人.因为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每个人都非常解放,非常轻松,只有他真实地回忆了自己,解剖了自己,有一种严于解剖,勇于自责的感情(师插话,应该是一种精神).这篇文章以小狗作为一个引子,引出了他对小狗,对同他一起相濡以沫的萧珊以及那个时代的回忆,那真是个疯狂的年代.因此我们组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更大的意义,就是希望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不要忘记这段痛苦的回忆,忘记了历史旧意味着背叛.

  师:叶剑英元帅说过:文革整死了2千万人,整伤了一亿人,浪费了8千万人民币,一个民族还经得起这样的灾难吗

  生6:我们组点评11段"整整XX年零5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幢楼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房里屋里添加了几户新住主人,高高墙壁上拓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儿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少了花多了树,满圆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在油锅里煎熬"我们组对"创伤"的评价是这样的:"创伤"有三个含义:一是对物是人非的景色的触景生情,其次是对已故的妻子和包弟的思念,还有当年为了保全全家将包弟出卖而感到无比的忧伤,这就使他的心仿佛在油锅里煎熬,用词形象,令人感动.

  师:多角度思考很值得学习,由点及面看这段描写更是作者对那悲剧年代的控诉,对一切友善生命被催毁的反思

  生7:我们组评析的是最后一段,第一句"说谎成风"说明了文革时期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人人都说假话来保全自己,只有作者说真话,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考问.

  生8:我补充一点,作者对自己的人性进行了大胆深刻的解剖,为了保全自己,不惜牺牲小狗,这多么自私.这种深刻反省,自我拷问显示出一个正直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

  (师插话:送小狗实属无奈之举,不能说"自私",这个问题应该引发同学之间的争论,本课教师包办代替是个败笔.)

  生9:我先引用一句话:"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狱."这句话写出了包弟在作者心中之重已无法抛弃,不仅不觉得轻松,反而感到了内心强烈的自谴,自责.这发自内心的自谴,自责,最终成为作者心上永远无法卸下的重负,一方面解剖了自己,使悲剧有了摄人心魂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为将来人们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

  师:自责越烈,揭露越深,反思的意义也就越大.

  生10:对,第7段,8段主要是讲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黑白颠倒,人性泯灭的生活状态下,由"抄四旧"这件事,包弟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四旧"的大包狱,(师插话,小狗怎么成的"四旧" )因为在那个时代,养狗被认为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且包弟是条日本狗,那就可能被认为里通外国,所以包弟就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四旧"大包狱(师插话:想象大胆 ,言之成理).由于这个大包狱,我们就想把它送给别人,但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期,没有人会接受这样的礼物,所以只能把包弟送给医院作解剖用.第8段最后说到,"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这个小细节,让人感到包弟多么天真可爱,然而我却对于包弟的安全无能为力,我不能保护包弟,该多么无奈和心痛.

  生12:我补充一下,这段也鲜明地表现了小狗的悲惨命运,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小狗虽然不懂人性,却有比人更可爱的地方.语言当中流露出了作者对小狗的赞美之情,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到:畸形的年代,畸形的人性,多么沉重,压抑,那个人与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不能真诚相待,而是互相的摧残,折磨的年代多么让人感到悲伤.人与狗的对照,反映了人性的泯灭和现实的残酷.

  师:天地之大却容不得一个小小的包弟,真该令人为善良毁灭的悲剧而哭泣.

  生12:(我还想补充)包弟在我家呆了7年,同我们一家人相处得很好,说明作者对包弟的感情非常深厚,而作者为了保全自己,而把小狗送进了解剖室,这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人心理的扭曲和作者面对的强大的压力.作者在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包弟的可爱,而它却在文革期间却被人说成了"四旧",这说明了在文革时期,人心理的扭曲和对美好事物的摧残.

  生13:我评析"小孩打门捉小狗,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我认为原因是包弟他已感到空气中的紧张气愤,担心自己恐怕被交出去,他不想给其他人带来麻烦,不乱叫是一种自我保全的做法(狗极通人性,你的想象很有道理),但最后包弟还是被自己最亲近的人送上解剖台,多么残忍!多么大的悲剧!这正是作者十几年自责,自遣之情无法解脱的原因.文革后"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砖墙"可见文革对人类心灵的残害多么深 ,消除这种心灵的隔阂不知要经过多少年.

  生14:我们组评析第7第8自然段"感到轻松"是作者真实心理的流露,小狗包弟令人心惊胆战,时刻面临灾难."油锅里煎熬"极度的痛苦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和对包弟之死的深深忏悔之情!

  师:是的,同学们是否有过作者一样的忏悔之情(有的同学说有过,有的同学说从来没忏悔过)没忏悔过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有的同学马上喊,某某向我忏悔,我总是被伤害,我不忏悔)其实,忏悔是一种严肃的反思,它可以洗涤心灵的尘滓 ,唤醒人性的沉睡;忏悔可以摆脱兽性的魔鬼,可以解剖自私的灵魂.还不想尝试忏悔吗 (这回教室里没声音了)记住: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忏悔他就获得了新生,一个民族学会了忏悔他就将走向理智与文明,如果人类学会了忏悔就能与自然一起走向光明的未来!

  生15:(情绪很激昂)我想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全班同学对文章的评析:

  八个字概括当时的社会——是非颠倒,说谎成风.

  四个字总结当时的某些人:人性泯灭.

  六个字总结小狗包弟:真乃情谊之兽.

  师:这节课我们作了一个课文评析的尝试,同学对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况作了大量的预习,准备得比较充分,希望下节课发言更踊跃 ,可以有不同观点的争论,有更高水平的思想闪光.

  下面布置作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选择你内心深处让你丝丝牵挂的忏悔,写给曾经被你伤害过的亲人,朋友,同学,下课.人活一世,要俯仰无愧于天地,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面对撒旦的残忍与暴虐,我们不应该做无聊的看客,而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勇敢的拍案而起;面对自我的自私与怯懦,我们不应该推卸自我的责任,而应该像巴金先生那样真诚的忏悔.只有这样,你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

  下课!同学们再见!

小狗包弟 篇13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金仁竹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课外搜集关于“文革”的资料以及历史上伟人自我反省和忏悔的例子,课上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研讨(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共同研读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1、认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忏悔的勇气、气度与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自我解剖、深刻反省及对“文革”的批判。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十年“文革”是中国当代历史上一段惨痛的记忆。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文革”:

  教师总结: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无数的人们在“文革”中经历了许多苦难,巴金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小狗包弟》就是其中极为感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 。

  二、整体感知

  《小狗包弟》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本文写了哪几件事情?

  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一朝痛别。

  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

  三、内容探讨

  1、思考: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引起了下文,在这个故事里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明确:狗的忠心,人的冷漠与残忍。

  2、作家巴金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巴老用什么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小狗的特点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可爱。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可爱、聪明。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日本女作家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可爱。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有情义、通人性。

  3、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4、小狗包弟如此的可爱与聪明,却成了巴金一家人的包袱,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⑴ 日本种的小狗。

  ⑵ 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5、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明确:在“文革”那样的环境下,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甚至连朋友都出卖,哪里还顾得上一条小狗。这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6、小狗包弟是逃脱不了与艺术家那条小狗相同的命运了,将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对比一下,看看二者有什么区别?

  明确:艺术家的狗是因为保护主人而被人打死的,这表现了狗的忠诚;可爱的包弟则是被主人主动送上解剖台的,这表现出人对狗的背叛。

  第二课时

  从巴金自然朴素但饱含情感的笔调中了解了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也了解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人性善良的一面,是“文革”中颠倒黑白是非的社会导致人性的扭曲,巴金先生把狗与人两相对照,以狗反衬人,明写狗的重情守义,暗写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缺失,实质写“文革”的罪恶。

  7、在小狗包弟的故事中巴金表现怎么样?

  8、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巴金忏悔精神的第10段。

  明确:

  轻松──沉重──自责。

  “轻松”是因为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沉重”是源自作家良心的发现,对自己出卖背叛包弟、对自己懦弱的羞耻感和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9、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最能体现巴金自我解剖精神?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重点朗读)

  教师小结: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10、我们常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作者心灵上的创伤吗?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四、引导探究

  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明确: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

  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形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要表现人在“文革”中的遭遇就应该写人,为什么巴金先生把一条小狗作为主角呢?

  明确:

  ⑴ “文革”中,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⑵ 把狗的忠心与人的无情进行强烈的对照,从而揭示“文革”中人性的扭曲。

  ⑶ 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

  3、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4、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5、你认为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革”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文革”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五、拓展延伸

  相互交流课外搜索的历史上伟人自我反省和忏悔的例子。

  示例:

  1、鲁迅也是一个勇于解剖自己的文学家,他曾经写过一篇小说《一件小事》,写了“我”在车夫面前的忏悔。鲁迅先生也亲口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2、法国思想家卢梭,他写过一部《忏悔录》,就真诚地袒露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些见不得人的污点。

  3、周恩来深谙修身自省的真谛,在专为自己订立的修养要则中,明确提出“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的斗争”,“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推人及己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谈自己对反省和忏悔的认识:

  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犯了错误而不知反省是没有前途的。反省的勇气标志着进步的勇气,反省的深度决定着改革的深度。而反省意味着检讨,也意味着忏悔,是痛苦的,然而,是真英雄还是假好汉,也在这里形成了分野。

  【板书设计】

  小狗──忠诚              自我反省

  人性的扭曲──“文革”的罪恶

  作者──自私              呼唤良知

小狗包弟 篇14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㈠目标与任务:

  1.学习文章精巧的构思和布局

  2.探讨文本的思想情感的现实意义

  ㈡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探究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认识*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3.勇于反省自己,珍惜生命,关爱别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

  以戏说的语气讲述冯冀才《100个人的10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后设问:这是真的吗?

  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这就是“*”。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三.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注音下列加点字词。

  舔舐 作揖 租赁 叱骂 解剖 堕落 舐犊情深 缉毒 修葺 编辑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整体感知

  为小狗包弟建一个个人档案(姓名、籍贯、旧主人、个性特点、人际关系)

  小狗的档案:

  姓名:包弟 曾用名:斯包弟

  籍贯:日本

  旧主人:瑞士人、巴金的朋友

  个性特长:活泼开朗、聪明伶俐、忠诚等候、善意作揖

  人际关系:深受巴金家人和朋友的喜爱

  (一)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引子 (1自然段) ——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开端 (2自然段) ——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发展 (3—6自然段) ——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结局 (7-9自然段) ——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尾声(10-13自然段)——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

  (二)把握情感

  1. 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请找出文中作者直抒胸臆和含蓄抒情的句子和段落。

  2. 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探究文旨

  1.教师引导:“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提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朱自清的《背影》开头一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文眼,鲁迅的《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关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也是文眼。什么叫文眼?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试问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学生浏览课文

  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教师提问:文章哪些言语表明了作者的“歉意”?

  4. 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

  参考内容: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

  5.教师进一步引导:结合上面的语句谈谈你对“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句话中的“歉意”的理解

  6.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

  师:这发之心底的语言,我们可曾领会?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附材料: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巴金《最后的话》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

  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或加剧,仅仅依靠国家的强大是不够的,在此之前面我们首先应该忏悔: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朱四倍——新华网 )

  二. 关注社会人生——关于忏悔的延伸讨论:

  1.提供发人深思的图片和材料:

  ①*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1999年版)"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②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亿美元…(新华网20xx-5-9)

  犹太民族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所损失的财富在2400亿至330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20xx年4月22日电)

  ③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2.面对这些,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结合材料分组分别就其中一个方面展开讨论:

  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已:发奋图强,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

  丙:反省忏悔,重塑形象

  (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侧重于实际行动,而不是反省忏悔这种意识)

  三.“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1.教师引导: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犯下给人带来深深伤害的过错,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教师率先反省忏悔然后谈感受)

  2.引导学生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然后小结: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小狗包弟 篇15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㈠目标与任务:

  1.学习文章精巧的构思和布局                

  2.探讨文本的思想情感的现实意义

  ㈡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探究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3.勇于反省自己,珍惜生命,关爱别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

  以戏说的语气讲述冯冀才《100个人的XX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后设问:这是真的吗?

  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这就是“文革”。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xx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三.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注音下列加点字词。

  舔舐   作揖   租赁   叱骂   解剖   堕落   舐犊情深   缉毒   修葺   编辑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整体感知

  为小狗包弟建一个个人档案(姓名、籍贯、旧主人、个性特点、人际关系)

  小狗的档案:

  姓名:包弟 曾用名:斯包弟

  籍贯:日本

  旧主人:瑞士人、巴金的朋友

  个性特长:活泼开朗、聪明伶俐、忠诚等候、善意作揖

  人际关系:深受巴金家人和朋友的喜爱 

  (一)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引子 (1自然段) ——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开端 (2自然段) ——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发展 (3—6自然段) ——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结局 (7-9自然段) ——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尾声(10-13自然段)——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

  (二)把握情感  

  1. 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请找出文中作者直抒胸臆和含蓄抒情的句子和段落。

  2. 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探究文旨 

  1.教师引导:“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提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朱自清的《背影》开头一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文眼,鲁迅的《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关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也是文眼。什么叫文眼?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试问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学生浏览课文 

  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教师提问:文章哪些言语表明了作者的“歉意”? 

  4. 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 

  参考内容: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 

  5.教师进一步引导:结合上面的语句谈谈你对“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句话中的“歉意”的理解 

  6.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 

  师:这发之心底的语言,我们可曾领会?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附材料: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巴金《最后的话》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文革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

  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或加剧,仅仅依靠国家的强大是不够的,在此之前面我们首先应该忏悔: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朱四倍——新华网 )

  二. 关注社会人生——关于忏悔的延伸讨论: 

  1.提供发人深思的图片和材料:

  ①文革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1999年版)"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②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亿美元…(新华网-5-9) 

  犹太民族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所损失的财富在2400亿至330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XX年4月22日电)      

  ③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2.面对这些,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结合材料分组分别就其中一个方面展开讨论:

  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已:发奋图强,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 

  丙:反省忏悔,重塑形象 

  (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侧重于实际行动,而不是反省忏悔这种意识) 

  三.“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1.教师引导: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犯下给人带来深深伤害的过错,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教师率先反省忏悔然后谈感受) 

  2.引导学生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然后小结: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小狗包弟相关文章:

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小狗包弟教案(精选多篇)

关于《小狗包弟》想到的

《小狗包弟》教学教案(10篇)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小狗包弟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必修一《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小狗包弟最新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

初中小狗包弟教案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上册《小狗包弟》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狗包弟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