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元气怼人 点赞 分享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6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的意境、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以诵读为辅助,以诗词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把握。

  本文作者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词具备了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特点。本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生、映衬烘托的写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审美品位。按“听—读—品”的步骤进行,力求获得语感、美感、情感的熏陶,积累与运用兼容。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品味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学习深入地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豪情壮志,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新课。

  2.倾听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起每一个感官去体会、去领悟。

  ①听第一遍,整体感受,想象词的画面美。

  ②听第二遍,感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

  ③听第三遍,领悟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的感情。

  3.朗读

  听别人的朗诵,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词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意象。要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感情、韵味还要我们自己来读。

  ①读第一遍,整体把握,读准字音。读时语音要饱满圆润。学生齐读。

  ②读第二遍,注意语气,体味感情。学生自由朗读。

  诗人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要注意诗的节奏、停顿和快慢。大家各自体味一下。

  ③读第三遍,进入情境,把握好语气,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诗歌要具有抒情性,作到个性化的朗读。所谓个性化就是要融入自己对诗歌的体会,融入自己的性情,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读。

  4.品味

  指导诗词鉴赏技法。

  “品”即妙点揣摩。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揣摩这首词好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妙处?

  师生共同回忆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本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鉴赏:

  ①由意象品味意境。

  找出文中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②领悟感情。

  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表达的感情。

  ③品味语言。

  指出文中哪个词用的好,哪句话写的好,好在哪里?

  ④把握写作技巧。

  回顾常见的诗词表达技巧,本文中使用了借景抒情、借古抒怀、使事用典、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手法。请找出实例,进行分析。

  各小组就其中一个角度进行鉴赏分析,推举两位同学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5.教师归纳总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浑奔放,是苏轼豪放风格的代表词作。宋代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说“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是对苏词的形象精辟的论述。

  6.布置作业

  阅读苏轼《定风波》一词探讨如下问题:

  ①体会这首词的意境。

  ②说说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感情?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③通过这两首词,归纳苏词的艺术风格。

  7.教后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2

  一、教学构想

  1、设计意图

  本文是古诗词单元的讲读课,在设计课件时,一方面是要将本首词的重点体现出来,使学生能理解这首词,同时还要能由此及彼,课件中要体现出引导学生欣赏这一类诗词的特点,这一点容易被忽视。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中的精品,代表了苏轼豪放词的最高成就。它第一次运用词的形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苏词的独特面貌。词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词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这应是文章的学习重点。

  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宋词,对于宋词的有关常识,以及苏轼的有关情况应作为教学的内容之一,但高中阶段的诗词教学应重在诗词的鉴赏,应结合诗词,将诗词鉴赏的有关常识贯穿在诗词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学会赏析诗词。这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词中作者的感情也是本文的教学内容之一,文中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引导学生对这种变化加以理解,这样方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

  2、确定目标

  根据上文的分析和高中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①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②学习该词写景、抒情,咏史、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③理解词中表现出的苏轼的情感矛盾。

  3、过程安排

  教学的具体过程拟设计为读——析——结——赏几步。

  拟设计问题如下:

  ①上阕作者如何写景?写出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②作者对曾经活跃在这里的英雄人物有具有怎样的情怀?

  ③作者如何刻画周瑜形象的?又如何写自身的?

  ④怎样理解作者对周瑜和对自己的感情的矛盾?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注意朗读、分析、总结和赏析的结合,将赏析的部分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并注意及时总结。

  二、课件制作

  (一)素材准备

  本课件只用了一个图片素材,即苏轼的图片,在网上即可搜寻到。

  作为诗词的课件,还应该有音频素材,即课文的朗读录音,因为在操作时未能找到录音带,故本课件没有朗读的部分。条件允许的应尽可能准备,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转录即可。

  图片位置:

  (二)过程略解

  第一页:导航页面

  页面解说:此页面为导航页面,显示该课件的主要内容,方便教学操作。

  制作要领:

  1、在powerpoint中新建一文件,命名后保存;

  2、应用设计模板;

  3、插入课题、作者和图片,调整大小、位置,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4、插入文本框,输入导航内容,调整文字大小、颜色、位置,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二页:目标页面

  页面解说:该页面设计主要为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加强教学的目的性和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制作要领:

  1、插入新幻灯片;

  2、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分别输入“教学目标”及其具体内容;

  3、调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颜色,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三页:作者介绍

  页面解说:此页面为作者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对课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此处的介绍应适当具体详细些,使学生对苏轼的一生中重大的转变有所了解。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苏轼图片,调整位置,设置动画效果;

  2、插入文本框,分别输入“作者介绍”及其具体内容;

  3、调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颜色,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四页:词语解释

  页面解说:此页面主要解释课文中的一些疑难词语,便于学生理解全文的表面含义,也为更深地理解课文作准备。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两个文本框,分别输入“词语解释”和全文;

  2、调整文字的大小、位置和颜色,将需要解释的词语设置成不同的颜色,便于区别;

  3、插入若干文本框,对应每个需要解释的词语输入该词语的解释,个别位置在中间的词语可插入自选图形中的标注进行解释;

  4、为每个对象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五页:课文分析

  页面解说:此页面和下一页(下阕的分析)为课文内容的分析页面,具体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写景、抒情,咏史、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输入“课文分析”及“上阕”,调整大小位置;

  2、插入7*5的表格,设置表格的边框,并删除表格中的某些线条;

  3、在表格的最上一栏填上相应的内容;

  4、插入若干文本框,分别在对应位置输入相应内容,并设置文字颜色为红色;

  5、为每一个对象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6、下阕与此同。

  第六页:总结课文

  页面解说:此页为课文的总结页面,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若干文本框,在每个文本框中输入一个内容,调整文字的大小、颜色;

  2、插入若干箭头和一竖直线,设置线条的线形及颜色;

  3、将文本框、箭头和直线分别放到适当位置,设置动画效果,并调整其出现顺序。

  第七页:比较阅读

  页面解说:此页和下一个页面(比较阅读)是将两首豪放词、一首豪放词一首婉约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领会豪放词的特点。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输入“比较阅读”,调整大小、位置和颜色,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2、插入两个10*1的表格,设置表格的边框,并分别在表格中输入两首词,设置文字的大小、颜色;

  3、为两个表格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4、下一页豪放词和婉约词的比较与此页同,略。

  第八页:总结特点

  页面解说:此页面在比较前面三首词的基础上总结豪放词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输入“豪放词特点”,并调整大小位置;

  2、插入4*2的表格,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填充颜色;

  3、在表格的相应位置输入除具体特点的其他内容;

  4、插入三个文本框,分别输入三个特点,并调整至相应位置;

  5、为每个对象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九页:思考练习

  页面解说:此练习页面主要要检测学生对诗词鉴赏领悟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在下面的诗词教学中及时补过。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两个文本框,分别输入“思考练习”和具体练习内容;

  2、调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颜色,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三、操作要领

  1、诗词教学应突出朗读,朗读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没有录音带,课件中没有朗读的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加强,不可忽略。共3页,当前第2页123

  2、分析课文时,应将问题和填表相结合,在问题中解答中完成表格的填写,否则将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

  3、比较阅读时应将两首豪放词之间的共同点和与婉约词的区别讲解清楚,便于豪放词特点的归纳。

  4、应将鉴赏诗词的内容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不可单方面强调,那样不利于学生对诗词鉴赏的掌握。

  四、预期效果

  本课件注重对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阅读诗词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苏轼的其人其事与所了解,对词人的遭遇对创作的影响能有一定的领悟,同时能比较容易地辨别出词的风格特点,能进行简单的诗词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2、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感知苏轼词的风格特点。

  2、难点:本词的语言美,思想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教学时教: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预习反馈(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查找资料,说说对本文几作者的了解)。

  了解内容:介绍“东破突围”,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资料: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教师课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补充。

  二、整体感知,重视朗读

  1、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注意多种形式朗读,指读、范读、齐读等读中引导了解词的大概。

  2、读后反馈: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

  三、精读词句,注重鉴赏,

  ①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②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③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④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明确:

  a、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共3页,

  b、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⑤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四、深入探究,揭示主题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 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五、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特点:豪放派相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

  六、拓展训练

  上网浏览:按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上网查找和品读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

  七、作业布置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阕:(赤壁)(怀古)共3页,

  所见:大江、故垒所想: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怀古)(伤今)

  所忆:(周郎)雄姿英发所慨:多情善感

  风流潇洒早生华发

  才华横溢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

  教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幻灯2

  3.集体朗读

  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

  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举例试用无锡话读。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

  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全词共八句,分别是:

  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 幻灯5

  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

  (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

  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 幻灯6

  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

  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 红灯7

  “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 卷起千堆雪”写什么?

  (写山,雄俊,力度。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 雪在质感上比浪形象,生动)

  4、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幻灯8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怎样联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种野心的表达,看到美景,想拥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志 幻灯9

  写英雄为什么一定要写美人?

  (周瑜当年34岁,英气,才华,美人爱英雄自古以来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写周瑜赫赫战功,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儒将风流 幻灯10

  讨论版本中的“墙橹”“强虏”哪一个词好?

  为什么是“羽扇纶巾,儒将风流”?

  7、由怀古到伤己,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幻灯11

  为什么想周瑜会伤自己?(年龄、功业相比)

  这是怎样的心情?(抑郁)

  多情应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华发,一“早”字体现此情)

  8、洒酒酬月,表现自己化解胸中郁闷,以求精神超脱的心态 幻灯12

  “人生如梦”“人间如梦”哪个更好?

  (一指个人,一指所有人。此词更多指的是对自己人生无法把握,虚幻的。人间,则指普遍心态,个人认为,还是“人生”较好。

  9、与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叹: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最后只能洒酒祭江,豪放中见旷达,苍凉中见洒脱。

  四、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

  五、迁移

  以此法读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说出理解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5

  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有关常识:

  词,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乐章”、“歌词”等。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大类。按词的段落的多少又分成:全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词”,二段的叫“双调”,三段的叫“三叠”,四段的叫“四叠”。词的段落叫“阕”或“片”,从上片到下片讲究衔接贯穿,意思前后相承,叫“过片”。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换头”或“过变”。依照已有的词调写的叫“填词”或“依声填词”,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自度曲”,《扬州慢》属后一类。词常见有“令”、“引”、“近”、“慢”的分别,“令”即小令,“引”是正歌之前引歌,“近”又称“近拍”,相当于“引”,“慢”是慢曲子的省称,指节拍较慢,声调延长。慢词的字数较令、引、近的词字数要多些。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朗读全词,疏通文字。

  1、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2、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 “小 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3、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和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讨论分析课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曾与父苏洵、弟苏辙进京,并与苏辙同科进士及第,父子三人文名大震,号称“三苏”。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构成文字狱“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听读课文的录音。

  讲读上片。

  1、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六、七、八句。

  2、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

  3、赤壁之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姿态、声音、色彩,无不逼真,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4、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就境界开阔,气象恢宏,大江东去,淘空一切,“浪”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5、四、五句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6、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土。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在诸多英雄中,作者选择了谁作为咏诵的对象?

  7、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讲读下片。

  1、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羽扇纶巾”,描写周瑜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

  “故国神游”,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

  2、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感奋与感伤)?

  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对人生的虚无态度。

  本首词是词人经历了乌台诗案,几乎被杀,几经周折被贬黄州,“魂飞汤火命如鸡”,经过这样的忧患被贬到黄州来,他内心有他的忧患和悲慨,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但是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他把这种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奋”压倒了“伤”。本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悲慨之中的旷达和豪放。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却短暂,于是有人叹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时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人借酒消愁,“与尔同消万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人生如梦”,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4、朗读下片,总结。

  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比较阅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归结这两首词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词的特征。

  附录:历代评论家对本首词的评价和相关资料:

  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些魅力来。

  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构建者。 《苏东坡突围》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前奏已经奏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诞生。 《苏东坡突围》

  一个人是要在忧患艰危之中,才能看到他的感情品格操守的。 【加拿大】叶嘉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乌夜啼》(只有悲哀没有反省和超脱)

  举杯邀明月,对影三人。 李白(是寂寞悲哀之中的飞扬)

  水调歌头苏轼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业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此词是苏轼41岁时所作,当时苏轼与其弟苏辙已经六七年不见了,他们之间一直是手足情深。

  1、 小序,有何作用?

  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2、 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3、 上阕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4、描写虚景运用了什么方法?想象中的月宫生活是怎样的?

  想象。月宫生活幸福美满,不知“今夕是何年”,没有烦恼,想要“乘风归去”,美妙圣洁,“琼楼玉宇”,然而高而寒冷。

  5、上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上天,是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失意的苦闷,是超尘出世的消极思想的反映;下地,是作者对人间生活的留恋和热爱,是超然达观思想的反映。所以,上阕是作者“遁世”与“入世”思想的矛盾,但入世思想战胜了遁世思想。

  (1)、 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怀子由” 体现在词中哪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出了什么?

  月“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6

  学习目的:

  1、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2、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

  3、初步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

  学习设想:

  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等。拓展部分安排与柳永的《雨霖铃》比较,再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找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通过在咖啡屋或讨论区展开讨论,讨论两派词风的差异。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步骤:

  一、导入

  以图片“东坡肉”引入,介绍这道菜的来历与创作这首词的相关资料。然后品味学过的东坡诗词中名句:(《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晓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齐读的过程中,进入词人的创作情景。

  二、解读课文

  1、整体感知

  以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在听配乐朗诵过程中,加上赤壁图画、三国人物的不断切换,在悲怆、悠长背景音乐中,徐徐响起略带深沉的朗诵,学生渐渐收起了脸上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模样。画面上出现惊涛拍岸壮阔图画,三国人物登场的时候,联系着词的内容,学生的脑海里开始联想到当时的战争情况。这样,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充分感受到了苏词豪放的词风特点,为下面的深入鉴赏奠定了基础。

  2、题解

  介绍词的有关常识,学生利用老师下载的网页自主学习作者生平、有关创作的背景等知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写作背景:《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3、集体诵读

  诗词鉴赏离不开诵读。诵读不仅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语言的品味,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风格的体会,从而领悟诗词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增强语感,激发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时,滋润自己的想像力。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4、分析豪壮情调的表现:

  ①赤壁景物的描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中哪些字传神?

  明确: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展示了一幅幅大江惊涛拍岸的图片。在形象的图片启发下,学生较好地领会了:一个“浪”字传神,既是长江之浪,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勾联起长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让人联想起滚滚历史长河,忆起千古风流人物的业绩;而一个“淘”字,既形象又表露出诗人的感情。

  对词的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人评价很高,说它不同凡响。

  明确: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流逝,抒发了诗人对“千古风流人物”的怀念。

  ②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5、分析艺术表现手法:映衬

  ①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

  ②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映衬

  三、拓展训练

  1、感性认识:与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江城子》两首婉约词对比

  2、上网浏览:按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上网查找和品读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

  3、在咖啡屋或讨论区:讨论两派词风的不同

  四、教师点评,布置作业。

  作业:写一篇文学评论《“豪放派”之我见》或者《“婉约派”之我见》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诵词

  教学重点:

  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三国演义》里,有两个人物以智谋著称于世,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与之匹敌的东吴都督周瑜。周瑜他足智多谋,年轻有为,在“赤壁之战”中,27岁的周瑜任总指挥,通过周密的计划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到湖北省蒲圻西北的赤壁观光,面对这个曾经硝烟滚滚的古战场,你会想些什么呢?(找一男一女谈,教师作结:面对同一事物,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宋朝大词人苏轼面对赤壁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

  1、齐读(初步感受词的豪放气势)

  2、自由朗读(把握感情读)

  3、老师和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本词(老师读上片,学生读下片)

  4、作朗读指导:(开篇三句,起笔空阔,气势不凡,应读得有力度。中间“乱石……千堆雪”写了江涛汹涌,浪花狂卷的壮丽景色,应读出一种豪迈语气。下片中对周瑜动人容貌和出众才华的句子“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应读出羡慕景仰的语调。最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的是作者宦途失意的无限感慨,应读出那种忧伤,失望、无奈的语调)

  5、结合朗读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本词。

  三、解析

  1、点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词的上片,

  2、提问:作者具体描写了赤壁哪些景观?面对这些景观作者生出什么样的感慨?

  板书:所见所想

  大江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惊涛、浪花一时多少豪杰

  3、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作用(可用《沁园春*雪》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在那首词中的作用作提示)

  4、下片中,描写周瑜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从描写周瑜的句子中,我们想想在苏轼心中周瑜的形象是什么?

  (板书):婚姻美满年轻有为受明君器重功绩卓著

  7、从周瑜在苏轼心中的形象,来分析作者为什么怀念周瑜,其目的是什么?(讨论)

  (板书):对周瑜的仰慕之情来反衬自己的失意,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苏轼:爱妻离世早生华发蒙昏君冷落功业未就

  8、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成分,你怎样认为?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梦:生命短暂与江月永恒的对比,沧伤的历史感)

  (若说消极:请对苏轼留几句鼓励的话)

  9、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在当你屡屡遭遇挫折后,你又以怎样的心态面对?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挫折意识)

  三、小结

  本堂课在熟练的朗读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对文章的思想情感作了细致分析。

  四、作业

  在理解基础上背诵本词,并默写本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②领会词中词人抒发的感情

  ③训练学生初步的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①感受品味词作中的意境

  ②景物描写中见作者的情怀

  三、教学方式:

  方案(一):多媒体授课,比较法学习

  方案(二):师生共同体味,比较法学习

  [本.教案采用方案(二)授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步骤:

  (一)、师配乐朗诵全词

  (二)工学生在老师朗诵的基础上,按朗读要求全体学生齐读该词

  师:很不错,不过还要麻烦一下大家,把下面一首词细细平品读,并个人朗读一遍。(小黑板显示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三)、为什么一首作品读来令人激情豪迈,而另一首作 品读来却令人低徊缠绵呢?学生思考并简答

  (四)、风格不同,一首是豪放词作的绝世代表,而另一首则是婉约作品的旷世佳作。导入:词的文体知识: (板书)

  (五)、苏东坡首开豪放一派,突破了词软且弱的牢笼,大开表现空间,其气魄宏大如海,难怪后世词人李清照对苏词不 以为然(认为其不合音律,算不得真正的词) (其实啊,这仅是对词的认识角度不同造成的,苏东坡的词 哪是李清照这样的小妇人唱得了的,它得由关西大汉,用铜琵琶,铁绰板来唱。)

  (六)、分析词作

  1、首先让学生理清词中“景”与f(情”的关系,词中写到了那些景,词中人物联想到了些什么?

  上阕:写景:大江乱石惊涛雪

  联想:风流人物周郎多少豪杰

  下阕:抒情:公瑾雄姿英发

  联想: “我” 早生花发

  2、所谓“人杰地灵”,如此美丽江山该有英雄豪杰,周瑜算是个人物? (有横槊赋诗的曹操,三顾茅庐的刘皇叔,还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为何偏选了周瑜,年龄啊1)

  3、更是苏东坡,这个年近半百的“老人”,夹在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屡受排挤,至直乌台案发,被贬黄州,深感壮志不 酬啊,所以下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

  4、其实“小乔”在这儿有个暗示作用,小黑板杜牧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暗示:若不是巧借东风,难免会有东吴残败的结局)

  5、这个暗示在词中起什么作用呢?学生思考回答

  苏东坡还是苏东坡,他是失意,他的惆帐都还是大丈夫气概。的——确是功业无成,但绝不在失意中了却残生,他看得开,周瑜年轻有为,但还占有天时地利,否则也将,既然如此,何必郁闷呢?

  (背景:晚年苏东坡有了道学思想,精神境界旷远霍达,这是一种雄浑高远的人生状态,据说, “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是苏东坡有名的典故。)

  6、小结

  (1)景物描写中抒发情感

  (2)联想在词中的作用

  (七)、结语:先说到李清照是小妇人,苏东坡是大丈夫, 其实不完全对。请学生思考为什么o

  (八)、作业:课外研究性阅读,李清照大丈夫作品赏 析,苏东坡小女子情感在诗作中的真情流露。

  附板书: ·

  一、词;诗余 曲子词 长短句

  小令中调长调

  “诗庄词媚”“词为艳科”

  二、上阕:写景:大江乱石,惊涛雪

  联想:风流人物周朗多少豪杰

  下阕:抒情:公瑾 雄姿英发

  联想; “我” 早生花发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在北宋词坛的重要地位及情感。

  2、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奇阔大的意境以及作者积极奋发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难点:体会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教学方法:引导分析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宋词《雨霖铃》,那么宋词可分为那两个主要派别呢?《雨》又是属于哪个派别的?(提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与婉约派截然不同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家作品:

  1、作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还是著名画家。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2、作品:

  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正字正音:

  1、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2、补充注音:垒(lěi)、瑾(jǐn)、纶(guān)

  樯(qiáng)、橹(lǔ)、酹(lèi)

  3、请学生自读

  4、指读

  5、集体朗读

  6、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四、讲读上阕

  1、提问:三个思考题:一、找出上阙中写景的句子。

  二、句子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哪些?

  三、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描写的基调怎样?

  明确:一、写景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二、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乱、穿、惊、拍、卷、雪”。

  三、采用的修辞法有比喻、拟人。描写的基调是豪放的。

  (以上问题主要由学生自由讨论解决,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后,老师总结: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伟的景象,大刀阔斧纵画横抹了一幅奇险惊绝的赤壁之景。)

  2、提问:“人道是”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看课文注释①)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3、提问:上阙的最后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一时多少豪杰”引起下阙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

  五、小节:学生齐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

  总结内容: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满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六、作业:预习下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提问:下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之情,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情。

  二、讲读下阕

  1、提问: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2、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明确: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3、提问: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明确:“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

  4、朗读下片,小结。

  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三、总结

  1、艺术特点:

  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语言简洁生动,意境壮阔博大,有着动人的艺术魅力。

  2、思想感情:

  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有消极的一面。

  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3、婉约派与豪放派对比(课件)

  四、作业:背诵课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设想]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2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3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惊涛浪花

  4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5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8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四总结归纳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五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六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赤壁奇景穿山势险峻气势拟人

  写景咏赤壁拍巨浪惊险声音对偶夸张

  大江气势卷江水汹涌色彩比喻

  年轻得意英俊潇洒英雄风采

  咏史怀周瑜儒将风度非凡胆略

  抒情抒己感慨人生如梦壮志未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1课时

  【阅读准备】: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三、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一)阅读上阕,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二)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三)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四)、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1)投影显示《雨霖铃》

  (3)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这是个拓展性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而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教学设想

  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2、注意比较,比较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1、检查背诵

  2、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

  (1)学生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3)学生自读课文

  (4)听录音,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

  (5)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四、品味鉴赏

  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3)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五、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

  2、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1

  1、了解苏轼在北宋词坛的重要地位及情感。

  2、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奇阔大的意境以及作者积极奋发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难点:体会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教学方法:引导分析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宋词《雨霖铃》,那么宋词可分为那两个主要派别呢?《雨》又是属于哪个派别的?(提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与婉约派截然不同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家作品:

  1、作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还是著名画家。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2、作品:

  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正字正音:

  1、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2、补充注音: 垒(lěi)、瑾(jǐn)、纶(guān)

  樯(qiáng)、橹(lǔ)、酹(lèi)

  3、请学生自读

  4、指读

  5、集体朗读

  6、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四、讲读上阕

  1、提问:三个思考题:一、找出上阙中写景的句子。

  二、句子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哪些?

  三、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描写的基调怎样?

  明确:一、写景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二、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乱、穿、惊、拍、卷、雪”。

  三、采用的修辞法有比喻、拟人。描写的基调是豪放的。

  (以上问题主要由学生自由讨论解决,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后,老师总结: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伟的景象,大刀阔斧纵画横抹了一幅奇险惊绝的赤壁之景。)

  2、提问:“人道是”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看课文注释①)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3、提问:上阙的最后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一时多少豪杰”引起下阙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

  五、小节:学生齐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

  总结内容: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满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六、作业:预习下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提问:下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之情,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情。

  二、 讲读下阕

  1、 提问: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2、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明确: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3、 提问: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明确:“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

  4、朗读下片,小结。

  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三、总结

  1、艺术特点:

  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语言简洁生动,意境壮阔博大,有着动人的艺术魅力。

  2、思想感情:

  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有消极的一面。

  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3、婉约派与豪放派对比(课件)

  四、作业:背诵课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2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2 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1 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设想]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 导入

  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 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 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2 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3 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  惊涛  浪花

  4 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   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5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 不得志  仕途不平  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8 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四总结 归纳主旨: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五 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六 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赤壁怀古》的异同 ,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赤壁奇景   穿  山势险峻   气势  拟人

  写景    咏赤壁            拍  巨浪惊险   声音  对偶 夸张

  大江气势   卷  江水汹涌   色彩  比喻

  年轻得意 英俊潇洒    英雄风采

  咏史   怀周瑜   儒将风度  非凡胆略

  抒情   抒己感慨   人生如梦   壮志未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1课时

  【阅读准备】: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三、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一)阅读上阕,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二)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三)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四)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1)投影显示《雨霖铃》

  (3)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这是个拓展性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而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常规演讲

  一、导入:

  我们星期天到长江去采风,大家都写了不少作文,谁愿意交流?

  (3——4名同学交流)

  面对浩瀚长江,苏轼和我们一样感慨万千。(多媒体范读《赤壁怀古》)

  尽管地点不同,但我们和大文豪还是有不少共同的.情愫。接下来请大家一边阅读苏轼的《赤壁怀古》,一边拿自己的作文与之比较,看看有什么收获。(学生阅读、比较)

  我们还是老规矩,按学习小组先小范围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提交问题abc)

  二、分组讨论

  (一)写景

  哪几句好?(学生读)

  我们比较一下自己的作文是如何写景的,看课文写景好在哪?(讨论)(写景:用词、修辞)

  再看几句同样写水的诗句。(多媒体“写水”)

  学生讨论3。

  (二)写人

  文中怀古的对象?(周瑜)

  怎么写的?(学生齐读)

  这是一个什么形象?(众说纷纭、介绍周瑜)

  我们应该如何把人写好?(讨论)(写人:特征、典型)

  解答问题a:作者为什么先写“小乔”?(讨论)

  (1、人生得意2、裙带关系3、和自己对比)

  (三)伤今

  谁来介绍苏轼的生平?(介绍苏轼)

  填表:

  项目

  年龄

  婚姻

  外貌

  职位

  际遇

  基调

  周瑜

  24岁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得意

  苏轼

  47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感伤

  文章写出内涵需要注意?(讨论)(写意:比联、真实)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学生特点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以来最为火热的,也是对三国人物的一个品评——《易中天品三国》。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板书:为何独爱周瑜?)

  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朗读环节】

  1, 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2,名家范读。

  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

  【题目】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板书: 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阙)

  2,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

  3,提问: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明确:三个词――淘、穿、卷。

  ( 1 )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了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读到这样诗句,让我们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三国演义》中的那首卷帘词。(一起背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以这样说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 2 )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 3 )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老师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个“卷”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个“卷”字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谓有声有色。

  古战场到如今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了,根据作者的介绍,如果让你们为之拍一个宣传片,你们会怎样安排镜头呢?

  你看这图片,先来大处的景,大江汹涌奔腾,然后镜头往前移,目标慢慢缩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直刺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于是整张图景明了了,你们看江水奔马轰雷,十分惊心动魄。而我们为之配上台词的话,就可以用上“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画的江山透着的是如此非凡的气势,有种“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台布置完毕,序幕拉开,背景就是如画的江山。追光灯亮起来了,照在了哪里啊?(豪杰。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场了)

  这个周瑜怎么样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有关周瑜的片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周郎 (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问题来了,考虑一下,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出嫁”与这边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XX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艺术嘛,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构的。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

  【苏轼内心】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人生态度】

  但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诵读体验】

  【归纳总结】

  学生参考板书,解决第二个问题: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布置作业】

  1, 背诵全词。

  2, 预习《定风波》,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

  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乱石穿空               雄姿英发

  惊涛拍岸               羽扇纶巾

  卷起千堆雪             樯橹灰飞烟灭

  (二)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教学反思】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名家名篇,其成功教法当然很多。但是,观其大略,无外乎朗读、讲解、分析,就词论词。在总结这些教法的得失之后,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重创设情景,意在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氛围中感受苏轼词的豪迈、奔放风格,体会词人壮志满怀却无处可酬的情怀。

  随着《三国演义》片头曲的响起,我们很快进入肃穆悲壮的情景氛围中,这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接着学生朗诵,而配有音乐的名家朗诵更将那种苍凉悲壮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到这里,我暗自高兴,我已经成功的将学生带入苏词的情景氛围之中了。

  可是,由于这节课注重从总体上把握词人的豪迈风格和壮志情怀,使得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设置上偏难,学生不容易理解苏轼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中国文人普遍的价值取向;而我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上,急功近利,急于让学生的答案与自己预想的相符,这样使得一些学生本来完全可以自己讨论得出答案的问题,而变成了由我迫不及待地说出,并造成答案模式的固定化、唯一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具体鉴赏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初步比较豪放词、婉约词的不同艺术风格。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懂得对比阅读、实现拓展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豪放风格的具体体现。

  2、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对比阅读法、反复诵读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像,以《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歌吗?它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让人们景仰不已,有一年苏轼到黄州,游览了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让人们传诵至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一首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118页。

  二、诗词鉴赏:

  (一)简介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对于苏轼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吧。

  多媒体显示资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时杰出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东坡全集》。

  看一下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哪一个是词牌(念奴娇),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就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词题——赤壁怀古——已经点明了写作背景:游赤壁(写景)怀古(咏史、抒情)。

  同学们再看一下课本中注释的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5年,苏轼已经47岁了,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时还是在他失意时所作?——失意时——同学们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作品:1、范读(多媒体播放朗读音频);

  2、齐读(同学们朗读时要能够体现豪放风格,读出感情来)。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把握: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2、赏析:

  (1) 上阕赏析:

  赤壁的景色是怎样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词句)作者首先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哪位同学来解释这句词的意思?——(参考)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地向东奔流;千百年来,多少的风流人物,就像东流的江水,随着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沉的意境。苏轼这一句,很少有人能比,能够写得出来。他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很自然地想起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句是不是很熟悉呢?——《三国演义》片头曲,(多媒体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句的音像。)——哪个地方有区别?——英雄人物、风流人物。(提问解释)

  英雄人物: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风流人物: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杰出人物。

  分析“风流人物”(拿“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作比较,拿苏词“风流人物”与毛诗的“风流人物”作比较,分析“风流人物”的内涵。)

  词作哪句点出怀古的内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分析词句)西边的旧时营垒,是令周瑜一战成名的赤壁大战的古战场。

  ——究竟是不是呢?不是。苏轼游的是赤鼻矶,在湖北黄冈,而赤壁之战的赤壁,是在现在的湖北赤壁市。——不是真赤壁,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作吗?

  ——不是,他知道的,所以说是“人道是”,特意说明“是人们说”,而不是“我以为”。苏轼仅是借此抒发思古之幽情而已。

  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不能,因为“郎”字给人家一种年轻的感觉,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周瑜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古战场的险要形势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词人可能联想到哪些豪杰?

  ①(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哪些动词?——穿、拍、卷。——哪位同学分析一下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穿”字写出了江岸上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险峻地势。——山势险峻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巨浪惊险

  “卷”字突出了江水的澎湃气势。——江水汹涌澎湃

  ②(目的)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③(豪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知人善用的刘备、足智多谋的周瑜……

  三 乱石穿空 一 横槊赋诗的曹操

  人 国 (山势险峻) 江 时 驰马射虎的孙权

  道 周 惊涛拍岸 山 多 隆中定策的诸葛亮

  是 郎 (巨浪惊险) 如 少 知人善用的刘备

  赤 卷起千堆雪 画 豪 足智多谋的周瑜

  壁 (江水汹涌澎湃) 杰 ……

  上阕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景为人物作铺垫

  【小结】 景←────────→人

  面对此景多感慨

  再齐读上阕,体会一下。

  要发感慨了!怎么发——借人来抒发。借谁?——周瑜。

  (2)下阕赏析:

  词人是怎样塑造周瑜这一人物形象的?

  词人是怎样描写周瑜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我们来看词人是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他的。

  为何写小乔,小乔是什么人——江东著名的美女,在写周瑜的时候带出小乔,作者意在用美女来衬托英雄,咏叹这英雄美女的完美结合。——小乔的姐姐,大乔,也是美女,是孙权的妻子,孙权也是英雄人物。周瑜能够娶到小乔,说明他也是不简单的人物。

  初嫁——刚刚出嫁,其实在赤壁大战时,周瑜与小乔已经结婚十年了,这里仍说“初嫁”,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周瑜的年轻有为,充满青春活力,事业、爱情两得意,春风得意、英气不凡,令人羡慕。

  羽扇纶巾——是写他身为主帅,且大战当前,却不着戎装而着便装,足见其儒将风度,对应前文的“风流人物”,有文采的。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指挥若定,韬略过人——用火攻打败号称八十万、兵力数十倍于自己的强敌。(多媒体展示“火烧赤壁”的图片)

  这几句概括力非常强,词人用了衬托、概貌、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周瑜的气度及在大战中的表现、敌我力量的对比、战争的特点和结局,都在这22个字中一一交代清楚。

  塑造周瑜这一形象作用何在?

  周瑜的丰功伟绩令人向往但又无法企及,写周瑜是为了衬托诗人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作者一直被皇帝贬来贬去,现在自己谪居边地,抱负难以舒展,想忘却世事,却又不能,在渴望、惆怅和无奈中,过早地衰老(作者时年47岁,在当时算是老年人了),却年老无为,于是不胜嗟叹。

  (多媒体展示)

  风 小乔初嫁了 年轻有为

  豪 流 周 雄姿英发 春风得意

  英气不凡

  杰 人

  >瑜 羽扇纶巾 儒将风度

  物 谈笑间 指挥若定

  强虏灰飞烟灭 韬略过人 衬

  仕途坎坷 托

  诗人 命运多舛

  年老无为

  不胜嗟叹

  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对英雄的无限倾慕和向往,对自己的抱负难以舒展的无限惆怅和无奈。

  再齐读下阕,体会一下。

  (四)自主、探究:

  (学术界的争论观点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1、由于版本不同,“强虏”有的版本写作“樯橹”。这两个词,你觉得哪个更好?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话存在两种理解:一种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多情人是苏轼;一种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多情人是周瑜。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诗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是达观的还是消沉的?

  (让学生讨论、争鸣)

  (教师点拨)

  1、“强虏派别” “樯橹派别”——争论有益

  强大的敌人 突出火攻的特点

  2、学术界现在也还没有一个定论。我看过一个资料,有人查阅统计了几百首

  《念奴娇》词,当然是不同人写的,这两句的句读90%都是前四后五式,就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种形式。只有几首例外,是前五后四式。也就是绝大多数人在填写《念奴娇》词时,是用前四后五式。所以书本中的提法不一定就是对的,大家不要迷信权威,可以自己去探讨一下。

  3、如果谈我个人的意见,我个人觉得,两方面都得顾及到才好,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不是老师折衷,墙头草两边倒。大家想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34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 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撒在地上,祭奠江月。

  三、感悟写法:

  这首词写了哪几项内容?采用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特点?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怀古抒情,由己及人,层次分明。词中景物恢宏,雄奇壮美,感慨深沉、旷达,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语言雄放,形成了豪壮奔放的艺术风格。本词正是以这种豪放风格在词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

  (多媒体展示)

  内容 写作方法 特点

  歌咏赤壁 写景、衬托 由∣ 由∣ 写景

  敬慕英雄 过渡 景∣ 人∣ 咏史

  赞美周瑜 写事、烘托 入∣ 及∣ 抒情

  感伤自己 抒情 情↓ 己↓ 相结合

  再齐读全词,好好体会一下。

  四、对比阅读、拓展迁移:

  讲俞文豹《吹剑录》中的“词话”故事,进行对比阅读、拓展迁移的训练。

  给大家讲一个俞文豹《吹剑录》中的“词话”故事:

  苏东坡有一次在学士院内,碰见一位作歌(写歌)的幕士,苏东坡就问他:“我的词和柳永的词比起来,哪一个更好?”柳永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有一句话说:凡有井水处,皆有柳七(柳永)词。幕士就回答说:“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持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苏东坡笑得直不起身子。

  (多媒体展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柳永 苏轼

  婉约 豪放

  十七八女郎 关西大汉

  执红牙板 持铜琵琶铁绰板

  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唱“大江东去”

  思考:

  1、这位幕士给柳词和苏词选择了不同的歌者和不同的伴奏乐器,意味着什么?

  (提示)不同的词牌,风格不同,歌者和伴奏乐器就不同。前者婉约,后者豪放。

  2、幕士用“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分别代表柳词和苏词,是否恰当?

  (提示)“杨柳”句和“大江”句的内涵。

  明确:

  1、词是要入乐的,词牌(即曲词)又是有词性的,如《雨霖铃》适宜于表达缠绵深婉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适宜于表达豪放激越之情。词性声情不同,则歌者和伴奏乐器亦有所不同。从幕士的选择可见柳词和苏词的风格不同,前者婉约,后者豪放。

  2、一首词不可能句句都好,但必须有名句。名句常是他人意中所有而语中所无的句子,能惊醒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的句子可以代表作家的风格。“杨柳”句曲折地写出了作者的离情,细致深婉;“大江”句写出了长江波澜壮阔的图景,激越豪放,都足以显示作家的风格。

  五、作业:

  ①背诵全词。

  ②自学苏轼的《江成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6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2、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感知苏轼词的风格特点。

  2、难点:本词的语言美,思想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教学时教: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预习反馈(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查找资料,说说对本文几作者的了解)。

  了解内容:介绍“东破突围”,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资料: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总之,苏轼贬黄州,是因为遭人暗算,不知不觉转入政治斗争漩涡,而不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他这次受打击,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

  教师课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补充。

  二、整体感知 ,重视朗读

  1、 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注意多种形式朗读,指读、范读、齐读等读中引导了解词的大概。

  2、 读后反馈: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

  三、精读词句,注重鉴赏,

  ①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②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③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④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明确:a、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b、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⑤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四、深入探究,揭示主题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五、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特点:豪放派相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4、要抒苍凉的情。

  六、 拓展训练

  上网浏览:按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上网查找和品读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

  七、作业布置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

  上阕:(赤壁)                     (怀古)

  所见:大江、故垒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怀古)                     (伤今)

  所忆:(周郎)   雄姿英发             所慨   : 多情善感

  风流潇洒                      早生华发

  才华横溢                      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相关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4篇】

高二语文下册《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译文及赏析通用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优秀6篇】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怎么写(四篇)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5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及赏析【优秀10篇】

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