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比大小》教案

《比大小》教案

酒醒梦一场 点赞 分享
《比大小》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比大小》教案(精选14篇)

《比大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体会这些数学符号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数学符号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感受独立思考、同伴合作、全班交流评价的乐趣。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掌握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这些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参观了美丽的校园,又和小猪们一起帮小兔子盖好了漂亮的房子,接着上节课我们去一起来到了动物园。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昨天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什么呀?

  生1:1头大象,2只犀牛,3只长颈鹿,4朵白云,5个小朋友。

  师:好极了,我们昨天学习了1,2,3,4,5这5个数字,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活动:齐读1,2,3,4,5,再把5个数字写给同桌的小伙伴看。

  师:看样子小朋友们回家都复习了,这样很好,以后也要养成课后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哦。刚才小朋友们回忆了昨天在动物园看见的小动物,那你们都看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吗?

  生:老师,我没看见小猴,我最喜欢小猴了。

  师:咦?小猴去哪里了呢?老师也觉得很奇怪,决定要把小猴子找出来。老师找啊找,终于找到了小猴子。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的老朋友小兔子吗?那天其实小猴也帮助小兔子在盖房子,只是我们到的时候小猴因为有事先走了,所以今天小兔子打算把小猴请到新家里做客。

  师:小兔子给我们的小猴准备了很多水果。小朋友们看有哪些水沟呀?(梨,桃子,香蕉)哇,这么多水果堆在小猴面前,小猴傻掉了,这么多水果我们怎么分啊?

  师:老师说啊,这些小猴真的是傻掉了,要是我们小朋友的话早就动手拿来吃了,管别人有没有的吃啊,这样对不对啊?哎,这样不对的,要像我们的小猴一样懂得谦让。

  师:那这么多水果,到底怎么摆才能让小猴们一眼看出哪一种水果多,哪一种水果少呢?小朋友们先自己摆一摆。

  师:好,老师看到许多小朋友都摆好了,那把你们的成果在小组里摆一摆选出摆得最好的,最后老师要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最能干。

  学生活动:摆一摆

  师:反馈摆一摆情况,有两种,横摆,竖摆,都要给予肯定。

  二、探究新知

  1.教“=”

  师:现在小猴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了啊?那小朋友们说小猴先吃什么水果最好啊?

  生:桃子

  师:说桃子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桃子和小猴同样多,小猴刚好一人吃一个桃子。

  师:恩,你说得相当好。老师把他的话补充一下,就是说桃子的数量和小猴的数量同样多,是不是这样啊?这是什么知识啊?是不是我们学过的比多少的知识啊?那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在比较同样多的事物时采用怎样的方法啊?(一个对一个)好,我们一起再来把小猴和桃子比一下。

  师:(边指课件边说)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刚好够吃,我们就说小猴和桃子同样多。

  师:这时候啊,数字宝宝3也想来凑凑热闹了,请小朋友们先把他找出来。

  师:小猴有3只,桃子有3个,那么3和3是什么关系呢?我们数学上呢就说3等于3,用一个符号表示就是3=3,因为3和3是一样的,所以中间的符号是两条同样长的短线,表示两边的数字一样大,小朋友们理解了吗?

  师:一起和老师写一遍,3=3,读作3等于3。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再练习几遍,再和用桌的小伙伴互相说几遍,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掌握了他的写法和读法。

  学生活动:同桌读写后再抽问几个学生,保证人人都会。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师:小猴吃完了桃子,还没有吃饱,那他们接下来吃什么水果好呢?小朋友帮忙出个主意。

  生:小猴爱吃香蕉

  师: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猴和香蕉,怎么进行比较啊?

  师:一个对一个,咦,发现小猴比香蕉多,怎么办呢?这时候数字宝宝们又按耐不住,想给小猴出个主意,大家把他们找出来。

  后面程序与教学“=“相仿,略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师:小猴吃饱了肚子,就一起在小兔家附近参观了起来,他们走出门,发现门上挂着两排灯笼。这可不是普通的灯笼,这里富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小猴灵机一动给小兔出了一道数学题,我们一起来帮小兔解答一下好吗?

  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活动:读读写写完成的式子,自己读,再读给同桌听。

  2.师:小兔被小猴的题目难住了不甘心,想给小猴也出一道难题。看见小猴在远处玩耍。

  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活动:同上。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对题目稍加修改,不出现“>”和“<”,让学生自我探索,出现两种答案,避免思维定势)

  1. 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或者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或者小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拓展题:

  教科书22页的练习10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略

《比大小》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习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 练习二6

  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个数来比大小,在“>”、“<”、“=”两边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三、扩展活动:第17页上的思考题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思考:有的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连线、用学具操作)看出兔子多,萝卜少,所以有一只兔子吃不上萝卜;有的学生数出兔子的只数是5,萝卜的个数是4,根据1---5的排列顺序得出4<5,所以每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比大小》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懂得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分析、判断的能够,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够自主探究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计数器、0---9的数字卡片、。

  学具:多张带有100以内数的卡片。

  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探究新知

  1、复习旧知引入:&ldqu;同学们,在你们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张卡片,请你大声读读卡片上的数,谁愿意说说你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rdqu;

  2、比鸡蛋个数。

  (1)师:&ldqu; 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养殖场每天都能产很多鸡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盘鸡蛋,哪一盘数量多?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rdqu;(鼓励不同想法)

  学生汇报:

  A:我数出来了,哪盘鸡蛋多。(评价:数出来的,这么快,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的数出鸡蛋的数量……5个5个的数,你上前给大家数一数,要一边指着,一边数,我们也跟他一起数,好吗?……5个5个数真简单。谢谢你推荐给大家这种好方法。)

  B:老师,我就看最后一排也能知道第一盘多。你看,前面都一样,第一盘地最后一排多,所以总数就多。(评价:观察得真仔细,就根据最后一排来判断,真快!)

  C:只看空格就行。(评价:数空格,这的确也是好方法:来,说说看,你怎么想的……我们看,两个盒子里的格子一样多,一个格子放一个鸡蛋,第一盘缺2个,第二盘缺4个,很明显第一盘多。看,你真了不起,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也能知道哪盘多,哪盘少。)

  4、用小于号表示,28&ldqu;﹥&rdqu;26

  &ldqu;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或者数的方法,知道了第一盘鸡蛋多。&rdqu;

  你们能用一个我们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吗?(板书&ldqu;>&rdqu;)(读两遍)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板书:比大小)

  二、自主探究:

  (一)比较:28﹥26

  1、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28大于26呢?

  2、学生汇报:

  (1)28在26的后面,所以28﹥26,(评价:利用数的顺序得出结论,;越往后的数越大,可以。)

  (2)28里面有2个十8个一,26里面除了2个十外只有6个一,所以28﹥26。(板书:2个十,8个一,2个十,6个一)

  3、小结:你们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大家一起来看一看,28由2个十,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6个一组成的,这两个数的共同特点是:这两个数十位上都是2,都表示是2个十,所以我们直接比较个位就可以了,8个一大于6个一,所以28大于26。

  看来,在比较的都是两位数的大小时,如果十位相同,我们可以直接比较个位上数,就能很快判断出这两个数的大小。(板书:十位相同)

  4、小练习:&ldqu;这种方法掌握得怎么样?来,比较一下这两个数。&rdqu;

  43﹤46 32﹥30

  (二)比较:39﹤45

  1、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利用比较个位的大小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你们再来看看这两个数。 (板书:39 45)

  2、在比较这两个数时,谁有好方法?

  3、学生汇报:只比十位就行……(师:不比个位,只比十位,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说一说你的道理。)

  4、总结归纳:遇到十位不同时,十位上大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大。(板书:十位不同)

  5、小练习:57﹤66 71﹥34

  6、指着板书小结: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时,就要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来比较个位上的数。这两种比较方法你会了吗?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同桌比数卡:&ldqu;现在再来拿起你手中的卡片,这回同桌两人比一比,卡片上的数大小?谁愿意向大家一下你们是怎么比的?&rdqu;&ldqu;我们一起来判断,他们说得对不对?&rdqu;

  2、随意同其他同学比。(如:29小于47,47大于29)

  3、同老师比(老师卡片是50)大于50举左手,小于50举右手,共同判断。(其中50=50)

  4、四人小组比数卡。(两组同学)

  (1)随意抽取四张卡片贴在黑板上。

  (2)谁能给这四个数按一定顺序排排队?你有什么快方法?

  四、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今后的数学学习当中。

《比大小》教案 篇4

  幼儿园数学教案:3的相邻数、比大小 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理解和掌握3与相邻两数的数差和顺序关系。2、会用>、”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3.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4.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建立数感,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PPT、或主题图。1-5的数字、=等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小猴吃水果图

  师:仔细观察图画,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数一数,小猴和水果都有多少。

  2.汇报交流。

  生:4个梨,3只猴子,3个桃子, 2个香蕉。

  3.动手操作 。

  (1) 师: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图上有的东西,怎样摆就能看出那种水果多,那种水果少呢?

  (2) 如果每只猴子都要吃1个桃、1个梨、1个香蕉,够不够?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来?请同桌小朋友一起摆一摆,说一说。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 )和( )同样多;

  ( )比( )多;

  ( )比( )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 “=”

  师:小朋友们说小猴先吃什么水果啊?为什么?

  师:猴有3只,桃有3个,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刚好够吃,我们就说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

  课件 出示 3 = 3 读作:3等于3

  等号

  师:一起和老师写一遍,3=3,读作3等于3。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再练习几遍,再和用桌的小伙伴互相说几遍,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掌握了他的写法和读法。

  学生活动:同桌读写后再抽问几个学生,保证人人都会。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师:小猴吃完了桃子,还没有吃饱,那他们接下来吃什么水果好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猴和香蕉,怎么进行比较啊?

  师:一个对一个,咦,发现小猴比香蕉多,怎么办呢?

  ①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

  ②引出大于号。

  师:4比3多,在4 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4>3怎么读?(4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大数在前用大于,大口朝(前)左大于号”。

  3.教学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

  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再次体验: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1)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2”“32,学生认读。

  4.梨和桃比:过程同上

  5.P17的图:有5只兔子和4个胡萝卜,一只兔子吃一个胡萝卜,够不够?

  三、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先用谁比谁多(少)说一句话,然后用几比几大(小)说一句话。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2.完成21页第5题。同上

  3.完成22页第6题:先用几比几大说一说,然后说一说每个符号的意思:如:>前面应该填大的数,后面填小的数。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开放作业:用学具,=,以及数字进行比大小。

  师:这里有1、1、2、3、4、5、=、>、2 32 2”(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比大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2.数字卡1-10,符号卡片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10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

  是数字几,你就可以拍几下手?

  2.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认识 >号和“符号放在6和5的中间,告诉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6小于5。.

  4.比较符号、观察不同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三、游戏巩固

  1.请两个小朋友各选一个数字,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符号站在他们中间。

  2.请一个小朋友拿着符号,让两个孩子分别站两边。

  3.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站得对不对。

  四、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1.讲解作业要求

  2.教师指导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用他们可以来比较数字大。

《比大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分辨大与小。

  2、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大、小皮球、箩筐各一个,大小苹果若干、树一棵、饼干若干、大小(脸盆、包、书、瓶子、盒子、玩具汽车、椅子、)

  环境布置:大小(蝴蝶、树、花朵、草莓、鱼)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青蛙)谁来啦?今天小青蛙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2、看小青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呀?(出示皮球)

  二、观察初步认识、感知大与小

  1、 有几个皮球呢?(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带来几个呢?哪个大呢?哪个小呢?(学说大球、小球)

  2、 谁会用手势做一做大球的样子?那小球的样子可以怎么做呢?(一起学一学)

  3、 游戏大与小。师:大球。幼:边说边做动作。(教师说的速度由慢到快)

  4、 比大小

  (1) 老师和幼儿比大小手,谁的大?谁的小?

  (2) 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比一比手、鞋、衣服,看看谁的大/谁的小?(亲子同乐)

  (3) 幼儿自由交流。

  (4) 邀请幼儿在大家面前讲一讲。

  师:你是和谁比的?比了什么?谁的大呢?谁的小呢/

  (5) 游戏《拍手、跺脚》(亲子同乐)

  师:“大手拍”(家长拍三下),小手拍(幼儿拍三下)小手大手一起拍(家长幼儿一起拍)

  跺脚的方法同上。

  5、 找大与小

  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

  (金鱼、蝴蝶、树、箩筐、……)

  三、游戏。

  1、《吹泡泡》。(亲子同乐)

  幼儿和爸妈一起游戏,“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幼儿和爸妈慢慢的往后退。“吹成小泡泡”时,一起往前走。

  2、摘苹果。

  师:小朋友真聪明,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老师这里还有什么?(出示苹果树图片)这是什么树呀?树上结满了什么样的苹果?红红的苹果有大有小,想不想摘几个带回去呀?

  师:但要按要求摘,假如摘错了就不能带回去,摘对了才能带回去呀 ,摘到的可以存在爸妈那里。

  3、幼儿按要求摘。

《比大小》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 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全班反馈。

  1组:我们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两个是9,一个是8,是8的最小,再比较9.90和9.96的百分位,9.90的百分位是0,9.96的百分位是6,所以9.96,也就是(9.96)>(9.90)>(9.87)

  (三)应用拓展。

  1.排顺序。

  师:在这次比赛中王平的表现要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请大家猜一猜,评委会给王平多少分呢?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 生1:我猜可能是9.95分,因为9.95比9.90大,比9.96小。学生投影展示:9.96>9.95>9.90。

  生2:我猜可能是9.93分,9.93也比9.90大,同时也比9.96分小。学生投影展示:9.96>9.93>9.00。

  生3:我猜也可能是9.905分。学生投影展示:9.96>9.905>9.90。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王平的分数还可以是多少分呢?

  生4:老师,我有个不一样的答案!我认为比李明高一些,而比比张华低一些的小数有无数个。

  (此时大部分学生有点疑惑)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生4:我认为只要个位和十分位上都保证是“9”,然后小数十分位上的数大于0而小于6,千分位和后边的可以任意的添数,就都比9.90多,比9.96小,这样的数可以有无数个。

  (众生鼓掌,同意他的想法。)

  师:你的这个发现真了不起!老师也为你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

  2.找朋友。

  教师举起写有“13.21”的卡片。

  师:请大家在卡片上任意写一个小数,找比我大的朋友在哪里?

  (学生写好后,部分学生举起手中的卡片对照。)

  生:比您大的朋友在这里是……

  师:大家可以在组内玩这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小组的同学先自己写好一个小数,然后比一比谁写的大,谁写的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活动)

  3.猜一猜。

  师:同学们,我买了一本书是7元左右,请大家猜一猜是多少?

  生1:比7.20元少吗?

  师:对!

  生2:比7.10元少吗?

  师:不对!

  生3:是7.15元吗?

  师:对了!

  师:你还想玩这个游戏吗?

  生(齐):想!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玩一玩,小组的同学可以轮流当裁判。

  ……

  (四)总结、评价。

  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生1:我学会了正确的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和三个小数的大小,还能给他们排顺序。

  生2:我学会了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我感觉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还可以,我很高兴。

  生3:我又学到了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我感觉很快乐。

  ……

《比大小》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运用感官感知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感知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活动准备

  皮球 兔子 篮子 雨伞 等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和小朋友做游戏。

  二、活动过程

  1、比较皮球的大小:黄色球最大,红色球不大也不小,蓝色球最小。

  2、兔子找篮子:先把4只大小不一样的兔子和篮子贴在小黑板上,然后让4个小朋友连线,最后老师移动篮子配给一样大小的兔子。

  3、展示挂图:蓝色云朵、绿草地、红花、胡萝卜、白菜、房子……

  小朋友把胡萝卜摘下来。

  小朋友把胡萝卜和篮子连线,老师把胡萝卜放进篮子。

  小朋友把大小不同的白菜放进篮子

  三、拓展延伸

  雨伞和数字搭配

  1、小朋友上黑板连线:4把大小不同的雨伞和数字1 2 3 4连线

  2、教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图画,全体操作。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时还有部分幼儿不会连线,特别是第2、3把雨伞容易连错,下次教学应该突破这个难点。

《比大小》教案 篇9

  详细介绍:比大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师: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交流。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动物?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

  (2)学生摆完,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

  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样多。

  学生B: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熊摆了4只,鹿也摆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样多。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你怎么知道?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2)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比出好的,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3)、认识=

  熊有4只,鹿也有4只,我们就说熊和鹿的只数同样多,4和4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课件出示4=4读作:4等于4

  等号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4)找找动物乐园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马和猴子同样多,3=3)

  (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1)认识。

  ①汇报。学生A:我是把猴子和兔比,兔子有5只,猴子有3只,所以兔子比猴子多。

  学生B:我是摆一摆知道的,兔子摆5只,猴子摆3只,多出了2只,所以兔子比猴子多。(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②引出大于号。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小于号。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课件动画演示:把大于号转个180度就是小于号。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5(3小于5)。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教学设想: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三个好朋友。(出示课题)(4)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

  (5)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

  (教学设想: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比大小》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例题,第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创设厨房的场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碗、苹果和草莓的大小,再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别比较辣椒和萝卜、萝卜和土豆的轻重,初步体会物体有大小和轻重。知道大小、轻重也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简单推理,自己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 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

  [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并随机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根据小学生好表现自己及乐于助人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既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又能学习数学知识。]

  二、 尝试比较,主动探索

  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呢!(出示场景图)

  1.看一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图,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比较、交流。)

  提问:茄子老师也从图中找出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请打开课本第6页,在大的下面画,小的下面画○,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出大小的。

  教师也从图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学生也帮老师比一比,谁轻谁重。再请一两个学生上 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出示土豆与萝卜(重量相差不大),让学生想一想用掂一掂的办法是不是能比较出土豆和萝卜的轻重。

  出示支架,介绍支架,请学生借助支架来比较土豆和萝卜的轻重。(打开第6页,在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

  小结:用掂一掂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评:由学生的讨论轻松地引入到探索新知的环节,让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上。]

  三、 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1.活动一:套环游戏。

  谈话:现在小朋友做个游戏(出示教具:套环两套,请两名学生进行套环比赛,每人套3个套环),其他同学进行观察比较,互相说说谁套得准,谁套的环大,谁套的环小,并说出是怎样知道环的大小的。

  2.活动二(出示课件或投影)。谈话:瞧,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小花猫说:我重!4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小朋友来当裁判,看看一只小花猫和一只小鸡谁重?(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把结果填在书上第7页)

  3.活动三(幻灯出示狐狸、小鸡、小花猫场景图)。谈话: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它们应该怎样拿呢?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果: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

  4.活动四(幻灯出示大象)。谈话:大象伯伯说话了,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给你们买些水果吃,你们得说出谁重谁轻。(幻灯出示第4题的场景图)说一说这三种水果,谁最重?谁最轻?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把结果填在书上)

  [评:教师把教材想想做做的习题巧妙地编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在听故事中学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 总结评价

  提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比较大小、轻重)。回家后把学会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些实物比一比,好吗?

  [评:巧妙地把数学延伸到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比大小》教案 篇11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有一句诗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节是咱们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习惯吃月饼,表示团团、圆圆。

  师:笑笑吃月饼咯,请看。

  师:她吃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淘气也有一个同样大的月饼,但他想比笑笑吃得多一些,你会建议淘气吃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师:同学们的建议可真多,老师把你们的一部分建议写在黑板上,好吧。

  师:同学们的这些建议是否都合理呢?这就要比一比它们与谁大、谁小?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比较分数的大小。(揭示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中秋节吃月饼生活情境引入分数比大小,解决了“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使学生感受所研究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唤起其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建议淘气吃月饼的几分之几会比笑笑吃得多,教学资源从学生中来,真实、自然,满足学生的提出问题的欲望。】

  二、操作比较,探究规律。

  (一)探究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1、比较 和 的大小。

  师:这么多分数,我们先用哪个和 来比呢?我们就先来比较一下 和 的大小,好吗?

  师:如果用一个圆来代表一个月饼,(拿起学生桌面的2个圆)请用这两个同样大的圆一个表示出 ,一个表示出 ,然后再比较他们的大小。开始行动吧。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师:同学们都比了吃的份数,其实,你们所说的1份就是整个圆的 ,那这3份就是几个 啊?

  师:通过涂一涂,再看着图来比一比,我们确实发现 大于 。 是谁的建议,恭喜你!你的建议合理,我代表淘气谢谢你。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是让学生感知借助图形比较分数的方法,充分体验看图比大小的过程,。“我做过了,才不会忘记”。】

  2、比较十分之几和八分之几分数的大小。

  先自由想分数,涂一涂,再比大小。

  师:请看屏幕,这里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都平均分成了(10)份。请每个人想两个十分之几的

  分数,想好了吗?写在我的学习纸(一)上。

  师:写好了吗?现在请根据你写的分数涂一涂,再比大小,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又快。

  师:老师也来写一组分数好吗?(板书: 和 )不借助图形,你能比较他们的大小吗?你是怎么比的啊?

  【设计意图:提供开放式的练习材料,既夯实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效地深化了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样的练习设计,使知识得以应用,方法得以提炼,创新思维也得以诱发,凸显了练习的深度,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观察对比,感知规律。

  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这几组分数,再看看黑板上的每一组分数,每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一组又是怎样比大小的呢?

  师:不急,把你的发现悄悄的和你同桌说一说。(板书:分母相同,比分子。)

  4、趣味练习。

  同学用肢体语言填大于号或者小于号。

  和 和 和 和 和

  (二)自主探究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1、自选材料探究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

  师:嗯,这一道题目( ○ )有点特别,我看到那么多大于号和小于号都在犹豫呢。 和 到底谁大?大胆来猜一猜。

  师:同意四分之一大的举手,同意二分之一大的举手。同意相等的举手。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想法,请每种意见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师:说得好!理由都很充分。你们能否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谁大谁小?

  (四人小组每个人学具不同,先独立完成,然后4人小组讨论交流。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线段)

  师:现在我最想听听你们是怎么比的?我选择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比较方法,请一边观察,一边认真倾

  听,也许这里面就有你的想法。

  师:不管是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还是比较线段的长短,的确都能一眼就看出 比 大。刚才认为 大的同学,还有同意相等的同学,现在你们想说点什么吗?

  师: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我们确实发现: 比 大。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提供的学习材料,探究比大小方法。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独立尝试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的过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挥小组学生集体智慧。】

  2、巩固提高:写一写,涂一涂,比一比。

  师:同样取1份,为什么分母大的这个分数反而小呢?我们再来研究这两组题目,相信你在比较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发现。请拿出我的学习纸。按照上面的要求完成这两道题目。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目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分子是1分数比大小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借助图形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体验同样取1份,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3、观察对比,感知规律。

  师:通过观察屏幕上这些分数,再看看黑板上这三组分数,他们每组在比大小的时候你有新的发现吗?(板书:分子都是1,比分母)

  (三)、欣赏感知。

  教师操作电脑课件,通过三次圆的变化,让学生发现其中分数比大小的知识。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趣味性的感知题目,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进一步体验同样一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書上70頁“练一练”第一題。

  【设计意图:通过这组综合训练,避免了由对应性巩固训练引起的种种弊端,提高了训练的效能,让学生不能简单地进行模仿性解题,从而在训练中学会观察、比较和决策,根据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比较方法。】

  三、课堂总结,内化规律。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大家的探索、交流中这节课的新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充分的课堂总结,促进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新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四、深化拓展,升华提高。

  1、比较 和 的大小。

  淘气和笑笑喝水问题。

  2、比较 和 的大小。

  广州-----武汉---洛阳路线问题。

  3、比较 、 和 的大小。

  哪种颜色牡丹多的问题。(延伸结束)。

  【黄牡丹占总数的 ,红牡丹占总数的 ,白牡丹占总数的 。在这个牡丹园里哪种颜色的牡丹多?】

  【设计意图: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分数比大小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观察、比较、分析,去选择和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方法来尝试解决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跳一跳,想摘桃”的内驱力。】

《比大小》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 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l、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 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 “>”“<”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比大小》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在涂一涂,比一比中培养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活动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难点: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小数的意义不同。

  课前准备

  教师

  视频投影仪、图例

  学生

  两张同样大的方格纸、彩笔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我们已经和小数成为了好朋友,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了。

  1、大家来看这样两个小数0.3和0.30谁大呢?

  2、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证明0.3=0.30呢?

  学生可能回答03.=0.30

  学生汇报

  课伊始激发学生学习的的热情,只有与小数成为好朋友,学生才能高兴地去发现它的奥妙和神奇。

  二、动手操作,体验探究。

  (一)引导

  第一次发现

  3.和老师一起动手试一试,好吗?

  4.快拿两张方格纸用彩笔涂一涂,表示0.3和0.30

  教师巡视

  5.在黑板粘贴的图例上随着学生的汇报涂色。

  6.在小组内一起数一数涂色的方格数。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7.指名汇报(板书:0.3=0.30)

  1.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笔。

  2.互相欣赏。

  3.指名汇报涂色的过程。

  4.学生小组合作。

  5.学生汇报。

  得出结论0.3=0.30

  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通过操作使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涂色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通过数一数方格使学生亲身经历涂色部分面积是相等的过程。

  (二)引导第二次发现

  1.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P10T1.0.2和0.20谁大?

  2.指名一边涂色一边汇报

  1.学生在教材上完成涂色、比较。

  2.同桌交流得出结论:

  0.20.20

  再次实际操作使学生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也是一样大的。

  (三)引导第三次发现

  1、投影仪出示教材的第2题,2个同样大的方格。

  2、提问:你想怎样涂色,使两部分相等?

  3、快动手试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结果

  4、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汇报。

  6、教师板书

  0.5=0.500.7=0.70

  0.9=0.900.1=0.10

  ……

  1、学生自由回答。

  2、学生自由涂色、写数。

  3、小组合作交流。

  4、小组代表汇报,说明理由。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思维从几个数拓展到许多组数的比较。

  (四)引导学生总结概括。

  1、提问:通过以上这些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在小组内交流。

  3、师板书结论:强调小数大小相等,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1、小组合作交流。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就可以)

  由具体实例归纳一般规律,使学生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感性上理解小数的意义。

  三、联系生活,趣味拓展。

  1.指板书

  提问:你还可以运用生活实际来说明两个小数是相等的吗?

  2.师: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应用,请看投影仪,你会填吗?

  0.4=元

  0.60米=米

  1.500千克=千克

  8元=元

  3.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小数吗?

  板书:

  ==

  4.教师巡视

  5.指导汇报

  师板书:

  0.4=0.40=0.400

  学生可能汇报:

  0.5元表示5角;

  0.50元表示5角0分;所以0.5=0.50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3.学生自由选择小数独立完成

  4.同桌之间交流

  5.学生汇报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蕴含着生活。

  通过这一开放性问题,使学生灵活运用小数这一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加深对这一规理解与应用,激发学生感受小数的神奇。

  四、总结升华,回归生活。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想对小数朋友说什么呢?

  2.到生活中去寻找两个小数相等的例子,好吗?

  看谁细心,找的最多

  学生自由谈体会。

  通过这一简短的提问,使学生更加喜欢小数,为进一步探索小数点的规律以及小数加减法作了铺垫。

  让数学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比大小》教案 篇14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同学的数感,培养同学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同学认知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身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俺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桃香蕉)

  34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同学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考虑:

  (1)同学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同学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同学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比大小》教案相关文章:

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案

《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大小》教学反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比大小》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