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京洛风流 点赞 分享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精选2篇)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4页。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经历数据整理的全过程,掌握画“正”字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2. 通过统计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统计观念,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题,导入激趣

  谈话:眨眼间,同学们就快九岁了,体重肯定比上学期又重了一些。想再看看上学期体检时自己的体重吗?

  课件出示:2005年深圳市新莲小学三(4)班学生体重记录表(包括学生的姓名与体重的千克数)。学生的体重分别是:30、25、25、35、35、25、22、46、29、49、28、26、21、27、42、25、26、32、25、32、37、23、26、26、26、26、30、26、26、25、29、32、27、27、24、26、23、30、28、27、32、27、26、25、36、23、44、36。

  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找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再和其他同学比一比。

  导入:如果要知道我们班体重比较重的同学有几位,比较轻的有几位,就要用分段统计的方法整理数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二、 合作探究,经历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分段整理数据。然后出示下面的统计表:

  深圳市新莲小学三(4)班学生2005年体重情况统计表

  年 月

  体重(千克)

  20~23

  24~26

  27~29

  30~39

  40~49

  人 数

  谈话: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来整理这些数据,并说明选择这一方法的理由。可以和同桌一起商量。

  引导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教师先示范,然后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报数,另一人画“正”字整理数据,共同完成统计表。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完成的统计表,并提醒学生注意规范地填写表格(如填写制表时间等)。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了我们班同学的体重情况,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说一说你的体重在哪一段。

  提问: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否符合我们这个年龄段儿童的标准体重吗?

  出示8~9岁儿童体重标准数据:24~26千克。

  提问:根据8~9岁儿童的标准体重,你认为我们班同学体重的整体情况怎么样?由此,你能想到些什么?

  再问:你的体重符合标准体重吗?如果和标准体重相差较大,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谈话:加强锻炼就能使自己的体重慢慢达到标准。(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就是四年级女同学1分仰卧起坐的成绩,你们会用刚才的方法整理数据吗?继续两人合作,完成统计。

  评价学生完成的统计表。

  谈话:同学们也上四年级了,请估计一下自己1分能做几个仰卧起坐?(学生估计)回去做一做,请爸爸妈妈帮助数一数。

  三、 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谈话:深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早在1997年就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下面是2004年4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污染指数吗?(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播放短片《你知道吗?》详见教材第73~74页)

  提问:仔细观察表中数据,深圳市空气污染指数是多少?属于哪个级别?哪些城市属于轻度污染?

  提问:如果要统计这47个城市空气质量的状况,你认为应按什么标准进行分段统计?可以分几段进行统计?学生回答后,出示统计表,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数据整理。

  展示学生的统计结果,并进行评价。

  提问:从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适时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教育)

  谈话:老师也很关注深圳的空气质量,前几天特地在市环保局的网页上搜集到一些数据,(出示数据:深圳市2006年4月份空气质量日报情况,包括日期、污染指数两个项目。1日到30日的污染指数分别是20、20、77、60、77、98、85、42、72、111、80、60、25、30、66、115、120、90、71、86、73、80、63、37、30、29、40、81、88、85)请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深圳市2006年4月空气质量日报情况统计表

  年 月

  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天数

  讨论:从上面的信息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略)

  评析

  贺老师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两个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一,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学会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首先,通过统计本班学生的体重,使学生认识到班级同学的体重在20~50千克之间,要想知道体重比较重和比较轻的同学有几位,就要分段统计,产生分段整理数据的需求,经历统计的过程;接着,分段整理统计1分仰卧起坐的个数,再一次让学生经历了分段整理数据的过程,感受应结合数据特点进行分段;之后,从深圳市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切入,分段整理2004年4月30日全国47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讨论深圳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后,分段整理2006年4月深圳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并通过分析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空气质量级别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的安排,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需要和学习统计的价值,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设计了“讨论如何分段整理数据—两人合作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整理—读懂统计信息,思考质疑”的教学过程。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强了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统计能力。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2. 使学生能利用统计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质疑引入播放《生日歌》,投影显示例题情境图。提问: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今天是谁的生日?再问:你能很快地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了几种颜色的花?这些客人各有多少?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在学生迟疑时,设疑引入:怎样才能很快地回答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统计(板书课题:统计)。[评析:课始,在乐曲声中展示以大象生日为主题的例题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注意把握时机,设置一连串的问题导入新课,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又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统计的心理需求。]二、 积极参与,经历过程1. 整理动物的只数,认识象形统计图。提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呢?再问:用什么办法能很快知道?(可以把大象家来的客人排排队)讨论:我们怎样帮大象把家里的客人排队呢?学生交流讨论情况,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排队,有几种动物就排几排;可以竖着排,也可以横着排。拿出几种动物的头像,谈话:请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看着例题图说动物的名称,另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把小动物排一排。指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排,一个竖着排,另一个横着排。提醒:一人报动物名称,另一个人在黑板上贴,报一只,贴一只。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分类整理的情况。提问:现在你能很快数出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图中(见教材第76页)分别填上三种动物的只数,将统计图补充完整。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如:哪种动物的只数最多,哪种动物的只数最少等。小结:把几种动物先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得出结果,这样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2. 整理花的朵数,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提问:大象过生日,客人们送来了许多美丽的鲜花。怎样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来整理客人们送来的鲜花呢?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几种鲜花图片,仔细观察例题图,把花分颜色贴在课本第77页的虚线框内,并填写下面的表格。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图和表,相互交流整理的过程。提问: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并回答哪些问题?讨论:刚才我们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了动物的只数、花的朵数,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评析:以“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问题为切入点,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逐步体验、领悟统计的过程。特别是在分类排列动物时,对着图有序地报一只,贴一只,“慢镜头”式地处理,清晰地演示了怎样分、怎样排,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三、 巩固练习,加深体验1. 完成“想想做做”。谈话:小朋友们为大象统计了客人和送的鲜花的情况,为了感谢大家,大象准备买5种水果招待大家。在这5种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请大家分小组统计一下人数。(出示统计表)先按小组统计,再把各小组的统计结果汇总,填在统计表里。提问:我们班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少?再问: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2. 实践活动。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提问:如果要统计学具盒中的物体,可以怎样分一分?(按颜色或按形状分)组织学生按形状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略)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评析:“想想做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了同伴之间的影响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整理统计学具盒中四种物体的个数,既巩固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统计方法,又渗透了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体验统计的意义与作用。]四、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提问: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办法整理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可以分类统计数据,你还想统计什么?课后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相关文章: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统计”教学片断及评析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的教学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