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分糖果》教学设计

《分糖果》教学设计

困爱之城 点赞 分享
《分糖果》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分糖果》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分糖果》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平均分”的意义:分得的结果要同样多。

  2、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民主,合作,探究,交流”科学的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

  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创设游戏情境

  大家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糖果)

  下面我们就来“分糖果。”1位同学请上讲台,把桌上的糖果数一数,有多少块?(20块)

  二、动手实践

  1、下面的同学(同时)把准备好的20根小棒也拿出来。把20根小棒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自己分。

  怎么分才叫平均分?(分得的糖果必须是一样多)

  点学生说分的结果.(把20根小棒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朋友分得4根)(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① 1根 1根地分,分四步分完。

  ② 2根 2根地分,分两步分完。

  ③ ③一次分4根,正好分完。

  ……

  师生共同填写p36页统计表。注意不要忘了最后写结论:每人分4块

  做完后,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把“学具”收起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使用工具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小组活动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比赛,愿意吗?

  大家先以小组为单位,凑足100根小棒,看哪一组的同学最快?

  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

  一、二、三……开始。

  组长把老师发给每个小组的统计表拿出来,填写统计表时,先登记一下你们这一组每个人的姓名,写在表格第一栏“姓名”的后面。

  因为每个小组的人数设置的是不同的:

  (2人、4人、5人、6人、7人和8人)

  所以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

  每人分到 根,还剩 根。

  (正好分完,没有剩的,用什么表示?0)

  数学游戏

  四、先点一名同学上讲台来共同示范一下在演示的过程中,出示游戏规则:

  两人一起玩,把准备好的装着蚕豆的袋子拿出来;

  一位小朋友抓一把豆子,数一数,多少个?

  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就得2分;如果能平均分成3份,就得3分;以此类推,看这一次他得了多少分?

  交换之后,轮流做几次。

  得分高的获胜。

  五、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

  我们做游戏的时候是怎么分的?

  小组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分糖果教学反思:

  1、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空间.让学生发表见解,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学生从中体会到考虑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在这节课上把握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评价方法主要有互评、小组评、全班评,以学生为评价的主体,以多渠道的信息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多次评价机会,多方面评价学生,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努力的程度,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阐述的观点给予肯定,对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和良好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激励评价。

《分糖果》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36~37页 知识与技能: 1. 在具体环境中体会除法的含义 2. 经过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分糖果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 能用语言表述自己分东西的过程 2.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乐于动手参与分东西的数学活动 2. 能与小组同学合作愉快 课前准备: 小棒,图片,每组一杯黄豆 方法: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创设1. 课件播放:出示20块糖果,在出示5 位小朋友. 2. 你能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看后,提出问题,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块?问题探究1.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要求学生拿出20根小棒代表糖果,桌面上摆出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分一分并把你分的结果纪录在数学书36页表格中. 2.组织学生分组汇报. 请不同分法的同学到投影仪上分一分,并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3.小结:不论什么分法,不论分几次,最后结果都是每个小朋友分4块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后填表格 学生代表小组汇报 体验感悟谈话:能不能想出又快又好的方法解决平均分的方法 100根小棒平均分给本组同学,每个同学多少根? 把分法纪录在书上 肯定鼓励多种分法 分法多种,但是结果都一样实践应用组织分豆子游戏明确规则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糖果 第一组姓名姓名姓名姓名姓名1次 2次 3次 4次

《分糖果》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6~37页。

  教材简析:

  教材设计了“小朋友分糖果”的情境,这是第三个“分一分”的活动。这次分的数量比较多,通过一次“分”的活动找到答案对同学们来讲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教材为了体现学生分的过程,专门设计了记录过程的表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分”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指导,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平均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

  2.通过几次分得到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挂图:师引导学生观察后,说明图意: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2.生一边认真观察挂图,理解图意,一边思考问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活动(一)分糖果

  活动准备:每4人20根小棒,5个圆片,1张记录表。

  师对学生提出要求: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出操作过程。

  (1)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进行分一分活动,小组4人合作,每人分别分一次,并且边分边说过程。

  (2)分完小棒,学生在小组内反馈,然后把分的过程记录在表中。生在表中记录自己分的过程。

  (3)师组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2.活动(二)分小棒:

  活动准备:每小组100根小棒,1张记录表。

  师要求: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分?

  (1)生明确老师的要求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分。

  师:现在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2)生进行小组合作平均分100根小棒,并记录分的过程。

  (3)全班反馈。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画一画、说一说:

  师问:把20个梨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几个?

  生通过画,得到每名同学分5个梨。

  师提问:有20个梨,每名同学分4个,可以分给几名同学?

  生通过画,得到可以分给5名同学。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画的?

  生交流。

  2.摆一摆、分一分:

  师问:妈妈买来24朵茶,这些花应该怎样插在花瓶里,花瓶里花的朵数才会同样多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记录结果。

  生理解题意后,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并记录结果。

  交流、汇报。

  四、拓展性练习:

  游戏:同桌合作抓豆子,根据所抓豆子情况得分,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还能平均分成3份,再得3分;比一比,谁得分最多?

  同桌两人明确游戏规则后,进行抓豆子游戏,并作好得分记录,然后再进行评比。反复做几次,看谁的得分高,谁就是胜者。

《分糖果》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6-37页“分糖果”。

  教学目标:

  1、在分糖果、分花生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分花生体会将较大数目进行平均分的方法。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培养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将物体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数目较多,不能一次分完的物体进行平均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糖果、花生、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不知道)今天呀,是智慧爷爷的生日,笑笑、淘气还有机灵狗都来为智慧爷爷庆祝生日呢!智慧爷爷可高兴啦!忙拿出糖果招待他们。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平时特别爱动脑筋,所以还专门让我捎来一篮糖果送给大家呢!你们高兴吗?智慧爷爷说啦,让我把这些糖果一定要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这么多的糖果该怎么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想办法分一分,好吗?(板书课题:分糖果)

  二、参与活动,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活动一:全班分糖果

  1、讨论分糖果的方法

  2、把糖果分给各小组长

  3、观察统计表,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一共分了几次才将糖分完?每一次是怎样分的?最后平均每个小组分到多少块糖?

  4、教师小结:把数目较多的物体进行平均分时,难一次分完,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分为几次来分,直到分完为止。

  活动二:小组分糖果

  1、以小组为单位,将20块糖平均分给每个同学,并把分的过程记录在每个小组的“分糖果”的统计表内。

  2、小组汇报平均分的过程:选择不同分法的小组汇报,展示统计表帮助理解平均分的过程。

  3、质疑问难:为什么有的小组每个同学分到5块,有的小组每个同学分到6块,还有的小组分到10块呢?(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数目就不相同,为下面学习除法算式做了铺垫)

  4、渗透德育教学:怎样才能使全班每个同学分到的糖果一样多?(让分得比较多的同学回答,引导说出:把多出的糖果送给老师)

  活动三:分花生

  导语:刚才同学们分糖果分得特别好,连智慧爷爷都一个劲地夸我们呢!瞧,为了奖励大家他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送来了一袋又香又脆的花生呢,大家想吃吗?(想)没问题,不过要先完成以下活动。

  1、各小组长取一袋(100颗)花生,平均分给小组内的每个同学,同时把分花生的过程记录在“分花生”这个统计表里。

  2、学生汇报平均分的过程,同时展示统计表,比较各个小组的不同分法,并让学生对不同分法进行评析。

  3、继续体会平均分。

  将自己分到的花生平均分成2份、3份、4份……看看每份各是多少?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三、游戏竞赛,提高思维

  导语:同学们,智慧爷爷在自己的生日里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有趣的游戏,如果谁能取得游戏的胜利就可以从智慧爷爷那里得到一份奖品,你们参加吗?

  1、游戏规则(板书):这个游戏要2个同学为一组,将2个同学为的花生合在一起,每个同学抓一把花生,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3份再得3分,看谁就可以谁到智慧那里领一份奖品。

  2、同桌开始做游戏。

  3、汇报游戏结果,得分高的同学要加以奖励。

  四、全课总结,分享成果

  同学们在这节课里,学习了将较多数量的物体进行平均分,还得到了自己亲手分的糖果和花生,同学们一定嘴馋的不得了了吧!下面我们就来品尝一下!谁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味道的吗?智慧爷爷说啦,学好数学,也是这种又香又甜的味道。

《分糖果》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分糖果。

  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的含义。

  2、经过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分糖果”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能用语言表述自己分东西的过程。

  2、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动手参与分东西的数学活动。

  2、能与小组同学合作愉快。

  重点:学会较大数量的平均分;体验分法多样性。

  难点:会用表格记录分数量较多物体的过程。

  教具:课件、磁扣

  学具:糖果图片、统计表、小棒、豆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是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的生日,他请来了几位小朋友,大家看看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淘气拿出了妈妈为他准备的20块糖果招待大家,想一想,怎样分才公平?(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看着这个情境,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这个问题把淘气难住了,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好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分糖果”来帮助淘气解决问题。

  二、问题探究

  活动一:学生自主探索分糖果的方法。

  智慧老人听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所以他决定送给你们每人一个智慧口袋。快看一看里面都有些什么?(5个圆片,20个糖果图片、一张统计表、一枝彩笔)

  看到这些礼物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仔细听一听智慧老人要对我们说些什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请你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用20个糖果图片代表20块糖果,先动手分一分,再把分的过程用统计表记录下来,你们能做到吗?)

  活动二:小组内交流分糖果的过程,体验分法多样化。

  刚才,老师发现你们开动了脑筋得出了不同的分法,你们愿意把自己的分法跟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交流吗?请你拿着你的记录表,互相说一说分的过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的方法最多。

  活动三:汇报展示不同分法。淘气小红小丽小华小刚第一次22222第二次22222方法1: 每人分 4 块糖。 淘气小红小丽小华小刚第一次44444方法2: 每人分 4 块糖。 淘气小红小丽小华小刚第一次11111第二次11111第三次11111第四次11111方法3: 。 每人分 4 块糖方法4: ……活动四:告诉淘气分的结果,一起唱生日快乐歌。活动五: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刚才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多种分法,同学们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想出又快又好的方法去解决呢?课件出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本组的同学,每个同学分多少根? (1)说一说可以怎么分。(2)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展示每组的记录表,教师肯定鼓励分法多样化。三、体验感悟数学游戏:分豆子。(课件演示游戏规则,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四、课堂评价请你对你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情况自我评价一下。五、实践应用1、调查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2、调查自己喜欢的有关平均分的知识。

《分糖果》教学设计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分苹果》。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本课,教科书从“分苹果”的情境引入

  “分一分”活动,既可以按份数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到几个;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这两种平均分是常见的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这一课也是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和本单元第一课时分物游戏(小数目的平均分),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的。也为下一课学习大数目物品平均分做好铺垫,同时也为今后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面对数量较少的物体,勇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教学难点:

  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教学关键:

  充分运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认知能力还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在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分一分”的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与学法上谈谈。

  (一)教法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的主体,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讲授法、直观法、演示法、问答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学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班来了许多客人,今天老师准备了一袋苹果来招待听课的老师,想让小朋友帮助老师来分一分。好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苹果。(板书:分苹果)

  揭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积极主动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二、独立思考

  自主尝试

  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并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从孩子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独立思考。)

  三、小组研讨

  展示交流

  活动一

  1、小组交流,探究多种方法。

  2、集体交流,学生汇报不同方法时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对应演示、讲解、评价。

  小组交流: 利用每组的12个苹果图片代替苹果,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边说边摆,关键要说清你是怎样分的、每堆有几个?

  摆完后看看你组有几种摆法,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最聪明,找到的摆法最多。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具体、明确,使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引导有效地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二

  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对应演示、讲解、评价。感知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课件演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渗透方法多样化,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

  四、反馈评价

  归纳总结

  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把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按份数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

  到几个;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这两种平均分是常见的平均分的两种显示原型,它们分的虽然有差别,但分的结果都是每份同样多。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比小结,突出两种分法的共性:“平均分”。)

  五、迁移拓展

  巩固提高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础练习,创设小兔分萝卜的问题情境,提高练习,创设松鼠采松果、分西瓜的问题情境,、拓展练习,怎样站排,拓展多种排法,让学生在在轻松愉快地“游玩”中,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孩子们,你今天的表现棒吗?棒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六、课后延伸

  强化训练

  1、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差异,我进行了分层次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2、预习新知

  分糖果—大数目的平均分

  板书设计:

  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

《分糖果》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估算选择适合的解决策略,让学生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通过估算优化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组1张),每桌一袋豆子

  一、分糖果

  (1)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家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拿出20块糖想分给他的小客人们, 怎么分最公平呢?

  (由公平一词,学生马上就想到了要平均分)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我们用5个小圆片代替5位同学,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先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把你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

  师:填好表格的同学请你把你的表格贴到黑板上,如果你发现黑板上已经有和你同样分法的表格就不用贴了,就在这种方法的下方,你用粉笔画个对号就可以了。

  (为了方便学生观察,老师要把贴在黑板上的表格放大)

  全班交流分的过程。

  师:请这张表格的作者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交流的时候请说清楚:每一次拿出几块来分,每人分得几块。全部分完后,每人分得几块。

  其他和他方法一样的同学,如果你认为他有没说清楚的地方。你们可以补充。

  (在学生叙述理由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分的次数,让学生感悟到,分的次数越少,解决问题就越快。)

  (3)过程小结,评价引导

  师:还是集体的智慧大呀!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明来分糖果,小明心里一定很高兴。那么假如你就是小明,听到大家给你介绍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想选择哪一种呢?

  (如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不是自己刚才的分法,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小明没选这种方法?)

  (学生在阐述选择方法的同时,就再一次体会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在交流中,学生原有的方法结构就发生了重组)

  师:刚才同学们分的过程不一样,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几次才分完。但是,每一次分的时候,每一个小朋友分得的糖果都同样多。最后分完了,分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更有同学想到了好办法,用乘法口诀来帮助分,他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善于思考。

  二、分小棒

  (1)估计数量、口述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了小明解决了分糖的问题,下面我请同学们帮老师整理小棒。

  老师左手里握着10根小棒,请大家再看我的右手里的小棒,请你估计一下,我的右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估计的答案可能在30到60之间)

  同学们能够有根据的猜测,真好。如果把我右手里的50根小棒平均

  装到5个口袋里,怎么分?

  (数感好的学生可以很快知觉到5和50之间的关系)

  师:50根小棒平均装到5个口袋里,每袋装10根。那么老师现在只有4个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装在4个口袋里该怎么分呢?

  请大家先估计一下,每袋大约可以分到多少根?

  (大部分学生可以估计到每人分到10根以上的小棒)

  (2)小组活动、提升能力

  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装在4个口袋里。

  要求:1、先分工(记录、发言、负责分、监督)

  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第一次每人分几根,用去几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几根……)边记录。

  小组活动,师巡视。

  (3)汇报交流,改善方法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对表格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化。汇报时教师要相机追问,如为什么首次分你们就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几根,为什么不再分了呢?

  (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导学生去感受哪些方法更简便,更合理,以促进学生反思)

  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还有剩余。

  师: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学生再次分一分,可能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优化和重组)

  三、数学游戏

  1、读37页数学游戏的内容,然后交流游戏规则

  2、教师和一名学生合作,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3、同桌为一组,开始合作。每次操作都要说清一把抓了几粒豆子,能平均分成几份,得了几分。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操作:如果把100根小棒分给4个人,怎么分比较快。

《分糖果》教学设计 篇8

  一、 说教材

  本节教学内容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36页“分糖果”,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的数量比较多,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这一活动也为学生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对大数目的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 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 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

  难点:表格记录

  二、 教材处理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先按照智慧老人建议的办法,动手分一分,然后请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的过程,教师到表格上,进行如何做记录的示范,再请大家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中,学会如何记录,最后,全班体验交流分法的多样化和结果的一致性。不管学生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只要符合规律,都给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说教法、学法

  1、 复习铺垫,使学生领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 情境激趣、导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通过主题图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法的多样性。并能用语言表述分东西的过程。

  4、 最后,通过数学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的活动。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引入课题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总是要利用他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好复习,能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充实,又能激励学生应用迁移、类推规律,主动探索新知,本课中我运用所学知识为学生体验大数目的平均分做铺垫。

  (二)情境激趣、问题探究

  1、 利用本课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2、 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要求学生拿出20根小棒,代替糖果,桌上摆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结果记录数学书36页的表格中。

  组织学生汇报

  请不同分法的学生演示分的过程,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分的。

  3、 教师小结:不论用什么方法、不论分几次,最后结果都是每个小朋友分得4块糖。

  (三)、体验感悟

  小组活动,教师出示题目,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同学。

  1、 说一说,可以怎么分

  2、 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四)、实践应用

  组织分豆子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抓一把豆子。先平均分2份,得2分,再平均分3份,得3分,看谁分的高。

  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分糖果》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平均分”的意义:分得的结果要同样多.

  2.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民主,合作,探究,交流”科学的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

  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上课先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大家看吴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糖果)

  对,如果谁做得好,就把糖果奖给他.

  下面我们就来“分糖果”.

  (快速点名)5位同学请上讲台,把桌上的糖果数一数,有多少块?(20块)

  师:下面的同学(同时)把准备好的糖果也拿出来.

  师: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

  怎么分才叫平均分?(分得的糖果必须是一样多)

  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讨论.

  点学生说分的结果.(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朋友分得4块)

  注意:训练学生完整地回答问题.

  点学生说不同的分法.(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①1块1块地分,分四步分完.

  ②2块2块地分,分两步分完.

  ③一次分4块,正好分完.

  ……

  学生说分法,教师边演示.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在黑板上粘贴,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在书p36页统计表中填出自己想的分的过程.注意不要忘了最后写结论:每人分4块.

  做完后,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把“玩具”收起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使用工具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小组活动.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比赛,愿意吗?

  大家先以小组为单位,凑足100根小棒,看哪一组的同学最快?

  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

  一、二、三……开始.

  (组长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每人差不多要出几根?

  如果不够的话,要补足;

  如果多了的话,要去掉.)

  (在分之前,每个人都要清楚:我们这一组一共有几个人?

  分的是多少根小棒?100

  怎么才算平均分?

  最后结果有没有多的,剩的?)

  组长把老师发给每个小组的统计表拿出来,填写统计表时,先登记一下你们这一组每个人的姓名,写在表格(横着看)第一栏“姓名”的后面.

  因为每个小组的人数(教师有意)设置的是不同的:

  (2人、4人、5人、6人、7人和8人)

  所以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

  每人分到 根,还剩 根.

  (正好分完,没有剩的,用什么表示?0)

  三、数学游戏.

  师:同学们刚才的活动完成得真棒,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想不想?

  因为是两人玩的,所以老师先点一名同学上讲台来共同示范一下在演示的过程中,出示游戏规则:

  两人一起玩,把准备好的装着蚕豆的袋子拿出来;

  一位小朋友抓一把豆子,数一数,多少个?

  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就得2分;如果能平均分成3份,就得3分;以此类推,看这一次他得了多少分?

  交换之后,轮流做几次.

  得分高的获胜.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

  我们做游戏的时候是怎么分的?

  小组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时间安排

  分糖果 ------------- 18~20分钟

  小组活动 ----------- 10~12分钟

  数学游戏 ----------- 8~12分钟

《分糖果》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估算选择适合的解决策略,让学生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通过估算优化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组1张),每桌一袋豆子

  一、分糖果

  (1)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家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拿出20块糖想分给他的小客人们, 怎么分最公平呢?

  (由公平一词,学生马上就想到了要平均分)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我们用5个小圆片代替5位同学,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先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把你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

  师:填好表格的同学请你把你的表格贴到黑板上,如果你发现黑板上已经有和你同样分法的表格就不用贴了,就在这种方法的下方,你用粉笔画个对号就可以了。

  (为了方便学生观察,老师要把贴在黑板上的表格放大)

  全班交流分的过程。

  师:请这张表格的作者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交流的时候请说清楚:每一次拿出几块来分,每人分得几块。全部分完后,每人分得几块。

  其他和他方法一样的同学,如果你认为他有没说清楚的地方。你们可以补充。

  (在学生叙述理由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分的次数,让学生感悟到,分的次数越少,解决问题就越快。)

  (3)过程小结,评价引导

  师:还是集体的智慧大呀!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明来分糖果,小明心里一定很高兴。那么假如你就是小明,听到大家给你介绍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想选择哪一种呢?

  (如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不是自己刚才的分法,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小明没选这种方法?)

  (学生在阐述选择方法的同时,就再一次体会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在交流中,学生原有的方法结构就发生了重组)

  师:刚才同学们分的过程不一样,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几次才分完。但是,每一次分的时候,每一个小朋友分得的糖果都同样多。最后分完了,分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更有同学想到了好办法,用乘法口诀来帮助分,他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善于思考。

  二、分小棒

  (1)估计数量、口述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了小明解决了分糖的问题,下面我请同学们帮老师整理小棒。

  老师左手里握着10根小棒,请大家再看我的右手里的小棒,请你估计一下,我的右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估计的答案可能在30到60之间)

  同学们能够有根据的猜测,真好。如果把我右手里的50根小棒平均

  装到5个口袋里,怎么分?

  (数感好的学生可以很快知觉到5和50之间的关系)

  师:50根小棒平均装到5个口袋里,每袋装10根。那么老师现在只有4个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装在4个口袋里该怎么分呢?

  请大家先估计一下,每袋大约可以分到多少根?

  (大部分学生可以估计到每人分到10根以上的小棒)

  (2)小组活动、提升能力

  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装在4个口袋里。

  要求:1、先分工(记录、发言、负责分、监督)

  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第一次每人分几根,用去几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几根……)边记录。

  小组活动,师巡视。

  (3)汇报交流,改善方法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对表格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化。汇报时教师要相机追问,如为什么首次分你们就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几根,为什么不再分了呢?

  (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导学生去感受哪些方法更简便,更合理,以促进学生反思)

  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还有剩余。

  师: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学生再次分一分,可能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优化和重组)

  三、数学游戏

  1、读37页数学游戏的内容,然后交流游戏规则

  2、教师和一名学生合作,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3、同桌为一组,开始合作。每次操作都要说清一把抓了几粒豆子,能平均分成几份,得了几分。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操作:如果把100根小棒分给4个人,怎么分比较快。

《分糖果》教学设计 篇11

  师:瞧,谁来了?

  生:苏娜!

  师:(课件)我有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好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分一分吗?今天我们就来帮苏娜分糖果(出示课题:分糖果)大家可以用小圆片来代表20块糖,动手分一分。(生动手)

  师:一边分,一边想你是怎么分的?再想想,你分了几次?最后每人都分到了几块?

  师:谁愿意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分法呢?

  生:我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一颗糖,还有剩,再给5个小朋友每人一颗糖;下面还有,再给5个小朋友每人一颗糖,还有剩,再给每个小朋友一颗糖,正好分完。

  师:你分了——

  生:分了4次。

  师:噢,你分了4次,正好分完了。说的真完整!有和他分的一样的吗?(展示学生的分法)举起板来给何鑫看看,何鑫,瞧瞧他们和你分的一样吗?大家分的真不错,谢谢何鑫。有和他分得不一样,更快一些的方法吗?

  生:我是分2次的,第一次每个人先分2块,第二次每人再分2块,结果糖果就分完了。

  师:你为什么第一次每个人要分2块呢?

  生:我是想到乘法口诀里的二二得四。

  师:(用手势横着指着学生分的糖果)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生:5个,是二五一十。

  生:分完还有剩。

  师:剩下的又怎么分?

  生:剩下的再给每个小朋友分2个。

  师:(展示学生的分法)徐老师发现还有分得更快的,你们知道天然是怎么发得吗?

  生:她是一下子分完的,一下子就给每人4块糖。

  师:天然,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

  师:谢谢你告诉大家!天然,你是怎么想到一下子就分给每人4块的?

  生:因为想到乘法口诀中的四五二十,所以我一下子就给每个小朋友4块的?

  师:噢,他想到乘法口诀的四五二十,(展示学生的分法并板书口诀)所以分得特别快,天然太了不起了。

  师:请大家先把板放一边。(发现还有一位学生举手想发言)你还想补充什么?

  生:我还有一种,我第一次给每人分3块糖,还剩下5块,正好每个小朋友再分一块。

  师:你是用几次分完的?

  生:用2次分完。

  师:噢,你也使用2次分完的。(展示学生的分法)刚才小朋友们有用4次分完的,有用2次分完的,还有一下子就分完的。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1:每人都分到了4块。

  生2:他们分法不同。

  师:找到了不同的分方了。

  生3:分法不同,他们每人都分到了4块。

  师:这是什么原因?

  生4:糖都是一样的数。

  师:噢,都是拿20块糖来分。

  生5:他们都是拿20块糖,竖着摆下来的,没有横着摆的。

  师:噢,他们的摆法都一样。不管我们用几次分完,都是拿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最后每个小朋友都分到了同样多的4块糖。

  (课件:苏娜谢谢大家,可是我又碰到了新麻烦,50根小棒想平均分给你们组的4个小朋友,该怎么平均分呢?)

  师:该怎么平均分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生:(小组商量)

  量:小组里商量好怎么分了吗?大家现在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试一试,并且把分的过程记录在这张表里。(生小组合作,师参与学生小组活动)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的?(师边说边记)

  生组1:我们是分3次的。每一次每人先分到5根,还剩下30根;每二次我们每人又分到5根,还剩下10根;第三次,我们每人分2根,还剩下10根;最后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师:分得好。(展示小组的分法)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组2:我们每人先分3根,发现还有剩;我们每人再分3根,发现还有剩;我们每人再分3根,发现不有剩;我们每人再分3根,我们发现还剩2根。不够分了。最后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师:分得棒!(展示小组的分法)你们组呢?

  生组3:我们每个人第一次分到10根,还剩10根;每人再分2根,就每个人分到12根,剩下2根。

  师:你们怎么想到每个人都分10根呢?

  生:4个人,每个人10根就40根。

  师:说得棒!(展示小组的分法)为什么分得方法不同,但每个组的每个小朋友最后都分到了12根,还剩2根呢?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发现什么了吗?

  生1:都是拿50根小棒来分,分得次数不同,最后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生2:有的分3次,有的分4次,可是他们都是分给4个小朋友。

  生3: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所以每个人都分到12根小棒,还剩2根。

  师:哦,不论我们用哪种方法,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每一组都是拿50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次分的一样多,最后每人都分到了12根,还剩2根。(点击课件)

  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

  生1:就算方法不同,总数一样。

  生2:分得的数一样的,最后结果也一样。

  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到了不少新本领。苏娜就请大家玩个游戏——走蚕豆棋。这个游戏需要同桌小朋友一起来玩,先听听游戏规则。(点击课件)明白了吗?徐老师抓了一把豆子,(4粒)我能走几步呢?

  生:2步。

  师:谢谢你,我走了2步,(走棋)还能再走吗?

  生:不能了。

  师:那要换对方来抓豆子了,(6粒)现在可以走几步呢?

  生:走3步。

  师:嗯,可以分成3份,(走棋)还能再走吗?

  生:还能走2步。

  师;还可以分成2份,再走2步。谢谢大家。同桌拿出蚕豆来试一试吧。谁获胜了?今天我们课就上到这,回家还能继续玩,小朋友们再见!

《分糖果》教学设计 篇12

  【课堂场景】

  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分糖果与分黄豆,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受“平均分后每份一样多”,以下截取几个镜头具体分析。

  镜头一:第一小组对老师选好的组长(成绩较好)不满意,几个人一直在嘀咕,一问原因,这个同学经常打人,大家都不喜欢他。

  [分析:在进行人员组合的时候,老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力的组合,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因为这组安排的组员是三个女孩子和那个爱打人的组长,这样很影响她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把这位组长安排在几个男同学当中可能较为合适。]

  镜头二:第二小组在填写记录表时发生争议,因为名字有先有后,大家都争着排在前面。

  [分析:在布置任务时,教师应该明确组长的作用,树立组长的威信,比如在布置写名字时,让组长确定顺序,组员要听从组长的安排,就不会出现以上的现象。]

  镜头三:在分黄豆时,因为数量较多,第三小组还是按照前面分糖果的方法一粒一粒地分,所以分了很多次都没有分完,我在走前辅导时,一位同学就气嘟嘟地对我说:“我早就说这样的方法太慢,组长不信。”

  [分析:这一小组的合作变成了组长一人操作的学习,组长认为自己的权力极大,不听取组员的意见,小组内没有充分地讨论,没有找出最佳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变成了“走过场”。]

  镜头四:第四组三位成员的记录表完成得很好,但另一位同学柯耿彬(学困生)的却填写得一塌胡涂,可是没有人向他提出,并辅导他改正。

  [分析:不成熟的小组全作学习,组员几乎没有关注自己本组成员的学习,只存在个人责任,应教育学生相互督促,以保证自己和他人有高质量的学习成果。]

《分糖果》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实际上,从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要获得的是试商的经验。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把30名学生分成6组,分别是两个4人组,两个5人组和两个6人组。)活动一:介绍每组人数。(通过了解各小组的人数情况,复习平均分的含义。)请小朋友介绍自己所在小组的人数,要求是:不能直接说出人数,但可以出一道与平均分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大家算出你们小组的人数。

  根据每组小朋友介绍的情况,大家思考:今天我们班的分组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如果平均分组,每一组有多少人?

  活动二:分20块糖果。

  1.提出问题。

  展示一包糖果请小朋友观察,猜猜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2.动手分一分。

  请小朋友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每次分几块?几次分完?然后,动手分一分。

  在分的时候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展示表格)横着第一行表示5位小朋友,竖着第一列表示分的次数,中间表示每次分的结果。

  (学生在分的时候,教师巡视辅导,请个别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在黑板上展示。)

  3.交流分糖果的方法。(既要体会分法的多样性,更要体会平均分小数目的物品时应用乘法口诀的简便性。)

  小朋友都分完后集体交流。先看黑板上展示的分法,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可以上台展示自己的表格。对每一种分法,都要引导学生边分边估:每次分了多少块糖果,还剩多少?几次分完?

  发现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把平均分与应用乘法口诀结合起来。

  活动三:分100块糖果。(大数目的平均分)

  1.提出问题。

  “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的问题解决了,如果糖果再多一些,小朋友还会分吗?

  拿出一大包糖果,让小朋友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估计它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100块糖果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块?

  2.分组分一分。

  用100根小棒代表100块糖果,这么多糖果怎样分呢?第一次分几块呢?希望第一次分了之后,剩下的更少一些,便于更快地把糖果分完。因此小组首先要商量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再进行分工(有人负责分,有人记录,有人检查),最后再动手分,在表格中认真记录分的过程。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

  3.汇报小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在各组汇报时,要关注是否有以下两种有价值的分法。

  (1)第一次每人分10根,要追问他们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6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6个10就是60,还剩40根。

  (2)在一边分一边估算的过程中,用上乘法口诀的。

  对于6人小组的分法,还要着重引导思考:剩下的4根为什么不继续分。

  4.小组讨论。(给学生再次机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

  让你们重新把100块糖果平均分给本组的每一位同学,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活动四:制定乘车方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各种乘车的意见。)

  有3种车:限乘4人,限乘6人,限乘11人,50位小朋友出去郊游,怎样乘车比较合适?

《分糖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糖果》教学设计

《分糖果》教学设计

《分糖果》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糖果》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糖果》教案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糖果》

《分糖果》教案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分糖果》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