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颜值担当 点赞 分享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1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

  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按照课程标准“数学

  教学

  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分数”对学生

  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冲突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数学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平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

  (2)折其它图形的1/2

  a.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图形动手折它的1/2,体现了尊重学生、教学民主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又完善了1/2意义的理解。为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打下基础。]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

  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设计意图:此题围绕本课重点,有效巩固了所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对1/2意义的理解。]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三.总结质疑、完善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2、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

  教具准备:

  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1)题中的两个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平均分,哪个不是平均分。指出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1/2。

  二、新授:

  1、提出(2)题中的活动要求并呈现示意图。师生一起边涂色边读、写分数。重点让学生理解2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二,2/3里面有2个1/3。

  2、提出(3)题中的活动要求,教学仿照(2)进行,也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分、涂色,读写分数。

  三、议一议:

  先在小组内进行,给每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再进行全班讨论。

  四:认识分数:

  教师说明什么是分数。以3/4为例,介绍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然后写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五、试一试:交流时,给学生表达个性化结果的机会,以便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练一练: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第三题,完成书上的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如,每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两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六、知识窗:介绍有关分数的知识。

  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习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富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教具准备:课件、长方形纸片、小伞、剪刀、眼镜、小球、红蓝铅笔、五角星、橡片、迷迷转、纸花、米字格作业本、风车

  一、导入:

  师:大家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样晴朗的天气人们喜欢去郊外干什么?瞧!今天新蕾小学的同学们正在郊外进行野餐活动呢,在活动之前,小明和小立要把他们带去的食物分一分,这些东西该怎么分呀,谁来帮帮他们。

  1、首先看看这四个苹果怎么分?

  你能把计算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吗?为什么每人得两个呢、

  2、接下来看看两根火腿肠怎么分?

  你能像一样把方法说一说吗?

  3、他们的这些办法好吗?为什么?(你真会思考)

  二、引入新课

  我们三(五)班的同学不但聪明,而且还特别善解人意,这东西每人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1、这些都还不是最困难的,最难解决的还在呢?只剩下这块饼干怎么分?怎么分才比较公平一些。

  2、把这块饼干平均分成两份,这其中的每一份都是它的一半,那么这一半怎么用数字表示?还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吗?你有什么想法?

  3、是的,我们不能再用整数来表示这一半了,我们要用分数来表示,看看老师怎样来写1/2的,先把这块饼干平均分“---”平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取了其中的几份就写在上面。(首先要表扬你的勇气,敢作大胆的猜想)

  4、跟老师读读:二分之一

  5、分数家族的成员可多啦,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几分之一,请打开课本92页。

  6、板书:几分之一

  7、假如我们手中的小圆片就是这块饼干,你能把它折折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8、都折好了吗?老师想请问一个同学你折出来的这一半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这一半呢?这张圆片有多少个1/2?那么这一半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9、这句话最重要了,我要把它写下来。

  10、生齐读。

  三、折纸

  1、圆片的我们会找了,你们会不会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在哪里呢?先把它折一折,再把它的用阴影表示出来?好的,开始行动,看哪位同学动作又快又做得美观。

  2、你是究竟是怎样来表示这张纸的的,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他的作品。

  3、你做得又快又好,谢谢你。

  4、有同学和他的办法不一样吗?

  5、哦,这里有不一样的折法,大家看,刚才是竖着对折,而这个同学是横着对折纸张,你们说涂色部分是不是也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呀,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不是它的呀。

  6、既然可以横着对折、竖着对折,还可以怎样折呢?对呀,还可以斜着折。

  7、我们看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的效果都不一样?可是他们都能用来表示?这是为什么呢?

  练习

  1、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用下面的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2、第二个图形能用来表示涂色部分吗?有不同意见吗?哦,没有,可我有意见,它明明已经分成了两份,为什么不能用来表示呢?谁我解答这个疑问。

  3、这个三角形为什么不能用来表示涂色部分,如果让你把这平均分成两份,你应该从何下手!

  四、学习1/4、1/5

  1、听说三(五)班的同学很聪明,孙悟空他很不服气,他想出一道题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他说:我、师傅、猪八戒、沙和尚面前正摆着一块大蛋糕,要想我们四人每人得到的蛋糕一样多,应该怎么分?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几分之一?(生答)

  2、板书:1/4

  3、这里有多少个1/4?

  4、谁又能帮助这个漂亮的姐姐解决下面的这个问题呢?

  5、刚才我们把1块饼干看成是一个整体拿来分,现在我们要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那该怎么分呢?(同桌互相说说)谁想好了?

  6、板书:1/5这里有多少个1/5呀?

  7、不管是分饼干、分蛋糕、分苹果,只要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生齐读)

  8、看来大家把分数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看你们是不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报出图片上显示的是几分之一。

  9、生活当中的物品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分数,看看老师手中的这把伞藏着哪些分数?

  (1)我们把这把伞的伞面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就是它的1/8。

  (2)这把伞还藏有哪些分数呢?

  10、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呢?四人小组根据老师准备好的这些物品来观察讨论、说一说,你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几分之一。

  11、除了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你还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分数?

  五、:

  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是不是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呀,只要你是一个有心的孩子,就会发现数学王国是多么奇妙、多么有趣呀!擦亮你的眼睛,活动你的大脑,你的世界就会越来越精彩。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

  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按照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分数”对学生

  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冲突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数学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平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

  (2)折其它图形的1/2

  a.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图形动手折它的1/2,体现了尊重学生、教学民主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又完善了1/2意义的理解。为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打下基础。]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                       

  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设计意图:此题围绕本课重点,有效巩固了所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对1/2意义的理解。]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三.总结质疑、完善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演示和操作,经历探索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具准备

  圆行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演示计算。师出示分好并涂色的圆形纸,按教材中的图示进行演示。

  2、根据演示过程,写出算式并计算。重点让学生理解分子相加减的道理。即,“1个1/8加上4个1/8是5个1/8”和“5个1/8减去1个1/8是4个1/8”。

  三、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三题,可采取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来完成。还可以启发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说出结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四、: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具准备

  每生准备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讲故事的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动物交朋友的情感。

  二、新授:

  1、指定学生将自己编的故事讲听,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将故事编完整。然后老师指出生活中的“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

  2、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如,半块月饼,半个西瓜,半个馒头等。

  三、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每个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

  1、提出(1)题的要求,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个性化做法。可让学生讨论一下涂色部分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最后说明,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并板书。

  2、教师提出(2)题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操作,并交流。重点指导1/3的写法和读法。

  3、教师提出(3)题的要求,在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试着读写1/4。

  学生如果出现与教材不同的分法,只要正确就应给予肯定。

  四:试一试:

  是前面数学活动的继续,鼓励学生做出更多的分法,读、写出相应的分数。

  五、议一议:这两个问题是对分数意义的具体理解,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再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第二个问题鼓励学生举出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六、练一练:第一题,重点让学生回答“为什么”。第二、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

  七::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月饼实物图、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趣激学

  师说问题。

  1.有6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手势表示。

  2.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块呢?手势表示。

  3.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呢?手势表示。

  [第3个问题学生可能知道,但在用手势表示时可能不知所措。]

  引导:我看到大家的手势有点乱,有的同学可能知道,但不能用手式表示出来,是不是这样呀?好,别急,先用语言告诉我每人分多少?

  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一半。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进行引导]

  板书:一块月饼 一半

  引导: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块月饼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

  课件演示: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

  问:是这样分吧?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分的,得到的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关键是认识“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引导:把这块月饼平均分,也就是使分得的两块大小相等,这样就得到这块月饼的一半。那这块月饼的一半还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

  学生会回答:不能。

  引导:像这样的“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了,这就是刚才同学们不能用手式表示的原因。有谁知道这个数怎么表示吗?

  学生能答出:二分之一。

  板书:二分之一。

  引导:二分之一,用数字可以怎样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看和你想得一样吗?

  教师板演。

  问:谁看清了老师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书写,适当指导。

  引导:知道这是什么数吗?(生: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情境教学,在复习“平均分”的基础上,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前两个问题是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后一个问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所以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一半”。]

  二、凸现主体,顺思导学

  1.认识图形的。

  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表示。(出示一个圆形)老师这有一个圆形,谁能表示出它的呢?

  指名尝试,用阴影表示其中的,并写在圆上。

  引导这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得到圆的的,加深学生的认识。

  2.创造图形的。

  引导:在同学们的桌上有一个长方形,请你想办法表示出它的。

  学生自主尝试。

  指名汇报、展示不同的折法,强化认识。

  引导:同学们想一想,虽然我们折的方法不同,得到的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能用表示呢?

  重点理解: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问:在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过程中,有一个词是很重要的,谁听出来了?

  随学生回答重点标注“平均分”。

  问:为什么这个词最重要呢?说说你的想法。

  重点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分数。

  3.判断: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用表示对吗?

  注重学生说理的指导。

  [设计意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思维,回味并理解的意思,进而引导学生由对具体月饼的认知过渡到对图形的的认知,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这样安排既遵从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也适合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把知识的教学以恰当的活动形式作为载体,形象直观,一举多得。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习新知,在学习新知中锻炼了能力。以游戏自创的形式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建立的表象。巩固了对所学分数的进一步认识,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三、迁移类推,引导探学

  1.认识。

  引导:刚才把一个月饼、一个圆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出示一个圆,通过对折平均分成4份,贴到黑板上)像这样,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一份涂色)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学生能答出。

  指导学生叙述完整: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板书:四分之一。)

  问:写成数字形式谁会写?(指名板书。)

  问: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也是这个圆的呢?(学生上前指。)

  2.探究。

  引导:同学们现在又认识了,如果让你们自己表示出一个图形的,能不能做到?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从纸袋中任选一种图形,表示出它的;二是折完后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在小组交流。

  指名代表小组汇报、展示。

  重点理解:只要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迁移类推。应用刚才的得来,推导得到。这一环节可以说教师顺思而导,学生顺思而学,既引导学生学会“思”,再顺着学生的“思”进行指导、点拨,让学生的“思”得到升华和提高,从而使知识得以解决。通过学生的“思”而发挥学生的学,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只靠观察和思考是不够的,往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领会书本上的概念、公式、意义和法则。学生的实践操作安排,其最大的特点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本环节中,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们的创造性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四、自主探究,应用促学

  1.判断分数。

  师:(指黑板上的分数)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那你们能不能判断下图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是多少?

  2.写分数。

  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3.看分数涂色。

  4.找分数。

  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分数,还会判断分数。现在我们去游乐园,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分数。(课件出示主体图,指明学说,其他学生评判。)

  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一个分数吗?

  5.创分数。

  引导:拿出长方形纸,先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试一试。

  6.动脑筋。图中的各涂色部分分别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情况。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信息为主要内容。练习形式由简到难,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生活性、研究型和参与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学生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全课总结,疏理评学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通过这节课,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哪些提高。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好比一幕话剧的结尾,其意义与序幕、高潮一样,画龙点睛更是丝毫不能忽视。让学生疏理一下在知识、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和收获。把课堂内容和课堂总结融为一体,使课堂的开始引人入胜,总结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完美。]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设计思考:像教自然数那样教分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知道分物、测量时,如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可以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写分数。

  3、使学生知道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一个,知道吧1米(1厘米、1千克等)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是几分之一米(厘米、千克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分数表示分物,测量的结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时)。

  教学难点:知道几分之一米,几分之一千克等数量的具体含义。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你们班级有几个学生(40个),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23个男生,17个女生)

  师:像40、23、17这样的数,我们以前学过,教自然数,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分数,你认为什么叫分数。

  一、导入

  1、口答: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个月饼,还剩个。

  生: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4个月饼,还剩1个。

  师:是这样吗?课件出示。

  2、口答: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个月饼,还剩个。

  生: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月饼,还剩1个。

  师课件出示。生活中分物体时经常有分剩下的情况吗?生:有

  师:如果把剩下的这个月饼继续分呢?

  二、展开

  1、提出要求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师:出示一个圆片,这代表一个月饼,贴黑板上,并出示三种分好的情况

  第一种,分成两份,没有平均分第二种平均分成两份第三种平均分成四份

  师:平均分给两人,你选哪种?师把图形移上去,平均分成四份呢?又移上去。

  独立想一想:怎么分,每人分到的这一份是几个月饼?同桌交流

  生1:半个月饼生2:两个月饼

  师:半个月饼,可以吗?可以,两个月饼呢?两个月饼是多少,师指两个圆片,显然不对哦。

  生3:二分之一

  师:读一读生:二分之一

  师:错,这个读一分之二,那二分之一怎么写?

  生3自己要求改成,

  师:那可以拿掉了,师又指平均分成4份的那个月饼,那这个一份怎么写,会写吗?

  生板书:(生先写分子在写分母)

  师:小建议,先写下面的,再写上面的。再图中能找到4吗?生:4就是平均分成4份

  师:能找到1吗?生:1就是这个圆

  师:他说1就是这个圆,同意吗?

  生:指一份

  师:(指图)可以这份吗?可以这份吗?这份呢?……

  师再指刚才那个没有平均分的圆片,这一份可以用吗?生:不可以,没有平均分。

  2、专项练习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学生纸上独立书写后汇报

  生: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师:不错,第一个就讲对了,第二题呢?

  生: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师:对吗?两个都对的举手。

  3、比较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得到、,这四个分数那个最大,那个最小?

  生1:最小,最大

  生2:最大,最小

  生3:最大,最小,因为图上……(生的语言很繁琐)

  师:图上可以看出和,大,那么和呢?生讨论。

  1:最小,最大

  4、整理揭示分数线、分母、分子的名称。

  三、展开

  1、任务一

  朱老师给聪聪和明明一人一根1米的绳子,谁剪下的长?

  聪聪说:我剪下绳子的米明明说:我剪下绳子的米

  生:聪聪长一些?

  师:你们都这样认为?(是)那么米怎么剪,米又怎么剪?同桌交流

  师:有想法了吗?(一位孩子上来)想说还是想做(想说)

  生1:剪三刀,一段就是米

  生2:中间剪一刀,再中间剪一刀

  师:我把他说的做一做,绳子对折,剪一次,再对折剪一次。

  生:对折两次,剪一刀

  师:谁可以简单一些

  生:折一次剪一刀,折一次剪一刀

  师:把1米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米(课件演示)

  师:米有多长?绳子比划。米有多长,再对折后比划。有印象了吗?

  2、任务二

  朱老师有1千克糖果分给聪聪和明明,谁分得多?

  聪聪说:我分到千克明明说:我分到千克

  师:谁比较贪心?你有办法表示出千克和千克吗?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作业纸的反面表示出来吧!

  呈现探究任务(3个孩子作品)

  师:这三位同学表示的千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平均分)

  师:不同的呢?

  生:形状不同

  师:其实都表示了什么?把1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千克。

  师:千克,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吗?

  生:把1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千克。

  师:谁说的最好?谁能像他那样说?

  师:千克和千克那个重点呢?

  师:你知道千克到底有多重吗?(师收集六本数学书)这六本数学书就是1千克,一本数学书几千克?生不明白

  师:6本数学书1千克,把这1千克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千克

  师:千克比千克重还是轻,比千克呢?

  四、回顾

  师:分数怎么来的呢?生各种回答

  师:米和千克有什么不同?课件上图形比较得出。第一段表示1米,第二段表示1千克。

  五、应用:谁大约喝了杯水?

  爸爸妈妈和明明每人都喝了水

  爸爸杯子一半水,一半空

  妈妈杯子三分之一空,三分之二水

  明明杯子三分之一水,三分之二空

  学生充分发言后师小结:看来分数的分子不一定是1的,也可以是2,还有可能是3,今天的课全部学完了,下课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编排特点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四、具体编排

  (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1.主题图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因此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分数。

  教材上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在公园里玩耍、野餐的情境图,图中有许多分数的例子,如苹果一人一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一个月饼平分成了两块,有几个小朋友在折纸,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平均分成若干份,喂鸽子的器皿平分成三格或四格,远处小朋友在搭积木,也有许多平均分的原型。通过以上素材,可以使学生看到生活中把一个物体平分成若干份的现象到处存在,认识到产生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这个主题图时,可以作为引入,等学生学会了分数的表示法以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表示一下图中的各种分数。

  2.例1(认识几分之一)

  把主题图中的平分月饼的情境图抽取出来,结合直观图,先出现学生用生活语言描述的“这块月饼我们一人一半”,小精灵把这种生活语言数学化,直接提出分数的意义:一半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读法),并给出写法。使学生明白二分之一中的“二”和“一”的含义。接下来,把这块月饼进一步平分,平分成四块,让学生根据1/2的意义进行迁移类推,自己说出1/4的意义。

  然后教材直接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儿并没有对分数进行文字性的定义。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

  在本例中,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可用分数表示。教学时要强调平均分。

  3.例2(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4,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

  (1)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分数1/4,虽然正方形纸的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分数的意义相同),所以可以用同一分数表示。

  (2)要利用折法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除了教材上的三种,还可以有很多种折法。

  4.例3(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1)比较大小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借助直观图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整体1是相同的。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两个几分之一比较大小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小,它所代表的分数越小。这也是为以后学习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作铺垫的。

  5.例4(认识几分之几)

  可看成是例2活动的延伸,学生已经理解了几分之一中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再认识几分之几就比较容易了。教材中给出了2/4的含义,3/4和4/4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式自己写出来。

  6.例5(十分之几的认识)

  在学习了一般的几分之几以后,再出现一条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自行写出其中的若干份所表示的分数。本单元的分数分母一般都在10以内,这儿出现十分之几主要是为以后学习小数的认识作铺垫的。

  接下来,教材直接说明像几分之几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7.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数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8.例6(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1)在这儿,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在这儿还不是抽象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而是通过涂色,利用直观图形的大小比较来比较分数大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2)第2小题出现6/6,也是为后面学习1减去几分之几做准备的。

  9.练习二十二

  第1题,涂法不唯一。

  第2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是平均分。

  第7题,要引导学生发现涂色部分与未涂色部分的两个分数的关系,为后面的分数加减法作铺垫。

  第9题,通过三个1/4相加与3/4大小的比较,为分数加法作铺垫。

  第11题,答案多样,可以是4/16,也可以是1/4。

  (二)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分数加减法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正式学习分数加减法做必要的准备。

  1.例1(分数加法)

  (1)通过主题图中吃西瓜的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答案让学生自行填出。

  (2)通过直观和抽象两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

  A.通过直观图看到两块西瓜和一块西瓜合在一起是三块西瓜,分别用三个分数来表示,得到分数加法算式。(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B.用说理的方式表示。

  2.例2(分数减法)

  编排特点同例1,只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

  3.例3(1减去几分之几)

  前面相关练习中已有了一些铺垫,只要把1转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划归为已学过的分数减法,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太困难。

  4.练习二十三

  第5题,把钟面的刻度和分数联系起来,如果学生的层次较高,可以在教材习题的基础上增加60分之几的练习。最后一题,可以写出6/12,也可以看成1/2。

  第7、8题,从图上都不能直观地看出剩下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求学生抽象地运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第8题,计算时可以连减,也可以先把红色和蓝色加起来,再减。

  第9(2)题,要引导学生把两次对折转化为把绳子平均分成四份。

  五、教学建议

  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这儿只是初步认识分数,对于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的确切含义,教材都不要求掌握。在学习分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加减法时,都要借助于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也不是为了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方法本身,而是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0

  一、说教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学情: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这节课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使学生初步感知几分之一。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创设了一些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通过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内容自制了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获取知识,逐步完成例题的教学,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四、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接受能力弱,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让他们都准备好学具(圆形、正方形的纸片),在学习中先观察教师的演示,采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流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利用多媒体,结合生活情景,创设提问,引发学生认识学习分数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口头回答把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两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两份,观察1个饼切成2份后,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饼是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由此引入新课。就要涉及到一个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由此点出课题,使学生明确目标。

  这一环节是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问题入手,问题简单,学生感到亲切,。当出现了半个或一半时,老师却提出要用一个数表示,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⑴、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二分之一

  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一半呢?老师用一个圆表示月饼。展示对折的方法:对齐,保证是平均分。剪开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进行展示。同时让学生跟着动手进行同样的操作,

  ⑵、自主探究,认识二分之一

  打开数学书92页自学例1的内容。从例1中你知道了什么?

  ⑶、合作交流,深化认识

  ①学生合作交流,要求用语言表述。

  根据上面的自学提示和同桌交流,学生很容易的想到用对折的方法来找到圆的一半,在交流时引导学生理解对折后能把这个圆平均分,进一步强调要平均分。通过学生自学例1,学生会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然后问学生: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这一份是这个圆的.1/2,那另外那一份呢?学生会说也是这个圆的1/2。在此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

  在此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②质疑。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纸片,随手分成两半,这是1/2吗?(不是)为什么?学生会说:一边大,一边小,没有平均分。

  ③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得到1/2?进一步强化平均分,并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表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分、是谁的1/2. ④读写方法及各部分名称,引导学生书写。先写,是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2,是分母表示平均分的2份,最后写1是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并让学生读一读。此时让学生摸一摸这个圆的1/2,并在圆上表示出1/2,巩固分数的写法。

  3、知识迁移,拓展认识

  ⑴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加深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⑵出示三分之一图,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不能,你觉得可以怎样表示?生说一说。

  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分别说一说。教师板书。

  (让学生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还是在巩固分数产生的意义。触发学生灵活思维。)

  ⑶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学生回答后,板书:像1/2、1/3、1/4、1/6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分数的大家庭有好多成员,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几分之一。

  ⑷动手操作:请大家折一折四分之一。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四分之一。

  ⑸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不同的折法,并互相说一说各自四分之一的意义。

  ⑹扩展延伸: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圆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呢?请生分别来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这个环节先动手折出四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想象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产生,是想让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过度到形象思维上来,能以此类推,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

  4、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课本93页第一题

  通过题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2]、聪明小判官。96页2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3]、同桌互练:我说你做,你说我做。你说出一个几分之一,我写出来。

  这样安排顺应学生学习规律,让学生互练,既扩大联系面,又提高学生的兴趣。

  [4]、寻找生活中分数。

  (1)出示91页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寻找分数。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的数?

  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资源,引出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分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也有分数。

  练习题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在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5、知识梳理,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你觉得你有什么收获?这样做,是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6、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说出凃色部分各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通过今天的学习,留下一个很有趣味性又极富挑战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积极的探索,这种探索就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同时练习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照顾了全体,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1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平均分

  2平均分的份数

  像1/2、1/3、1/4、1/6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2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75——76页,认识几分之一。

  一、说说对教材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去年以前的老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从去年秋天的教材才安排在四年级第七册75-76页,这也是因为认识到分数的理解较抽象的缘故而做的新调整。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1——例5借助实物演示(如可能我也准备课件)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老师们常容易忽视这部分内容,认为它太简单,简单是我们对它肤浅的理解,实际上它较难理解。例如有一次在学了这部分内容有一个考试题是这样的,15的三分之二是多少,许多老师认为这是分数乘法,要到六年级才学,实际上这题没有超标,也是考验我们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了。如果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做出这题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一个表面现象上,而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时,形成感知的概念,充分发挥表象在认识分数概念中的桥梁作用。

  教学难点: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说这节课的教法: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练习内容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本节课的五个例题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说说对学法的指导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道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时,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演示,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初步认识二分之一,接着扶着学生认识三分之一,再独立认识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在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学习中多次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

  四、说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引入:

  运用教具,以旧引新。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口头回答把4个饼和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4个饼、两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饼分成两份,观察1个饼切成2份后,重叠比较大小一样。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饼是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由此引入新课。

  (二)授课

  (1)运用演示,初步认识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讲解例1时,再次演示平均分一个饼。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图中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这时教师指出这半个饼是一个饼的二分之一,引导学生在不同形状低上对折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练习。接着演示,把它平均分割成三份比较大小后还原,认识三分之一。学生通过对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几分之一的.含义。接着再教学分数的读、写法。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对例3四分之一的认识是这样做的。先确定操作要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后学生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三种类型正确折法,

  又请学生观察教师的另一种折法,并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吗?

  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老师设计的目的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例四、例五时,学生观察,自学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念义,随机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分层递进,随例题发展,突出重点。

  (二)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1)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一组基本练习,主要让学生随机分析正误并说出为什么,教材中“做一做”和练习中的习题,

  (2)又设计了一道小猴分瓜的小故事,这是一道趣味思考题。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比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大小,设问谁吃的多?为什么?这道题的练习目的,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融合贯通,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为建立分数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埋下了伏笔,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全课小结。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个西瓜的一半

  (3)一个苹果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6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西瓜的一半、一个苹果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它来表示。

  4、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如医生嘱咐每次吃1/2的药片和1/4包的药,让学生说说1/2、1/4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懂得意思才能正确吃药,不至于吃错药而影响身体健康。

  5.折一折:在长方形纸或圆片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片断二]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4.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类比联想,抽象概括

  [片断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师: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3.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4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通过设疑、激趣、猜想、验证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激趣环节-----重在有序呈现学习材料

  新课开始,教师有目的地呈现以下一些学习材料:6支笔、2本故事书、1个苹果。告诉学生:老师想把6支笔奖给上周班级口算比赛得奖的2个同学,那么,每个人应该分得几支?把2本故事书奖给班级演讲比赛的两位同学,每个人应该分得几本?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的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多少呢?这时老师实际操作一下,学生对这些材料不仅感兴趣,而且马上就会看到三种分法中,只有第三种1个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2个小朋友时,分得的结果不是整数。老师告诉学生实际生活中,当分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我们就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种数就是分数。

  二、猜想、交流环节---------重在理解平均分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当学生初步知道什么叫平均分时,老师就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明白怎样分才能使每一份同样多。老师给每个小组发4张长方形纸、一个圆片、一根绳子。让他们进行小组活动,把每一张长方形纸按照自己的喜爱随便分成几份,看看怎样分以后,每一份才相等,分别是总数的几份之几。用分数怎样来表示。

  这样的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明白只有平均分以后,才能得到分数。老师趁机让学生完成书上的部分习题,学生很容易看出那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三、验证、实践环节---------重在领会和运用

  验证、实践环节的创设主要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情况。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在学生基本上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以后,老师可以设计了几个层次的练习:

  1、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得到分数?

  2、请你用分数来正确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这要求学生能理解某个图形,是怎么分的?分成了几份?用什么分数表示。

  3、老师在一个长方形的黑板上贴了很多的大拇指,作为奖品来奖励学生,老师要求学生拿走总数中的二分之一、再拿走总数中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

  这些练习主要是使学生深刻领会分数是怎么来的、怎么来正确地读写分数……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

  1、首先,数学活动姓“数”,它一定是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本课的导入  ,就比较注意这一点,适当的激取、设疑,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学习情景,对新课的学习是比较有利的。

  2、其次,数学活动姓“动”,它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领会书本上的概念和公式、意义和法则。在本课中,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同桌交流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们的创造性极大可能地发挥出来。

  3、最后,数学活动要“活”,《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等重要知识的基础知识,这节课的一个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知道平均分,并且要会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或者几份)能用适当的分数表示。所以,老师灵活地设计一些练习,尤其是最后一个练习,就要求学生比较灵活地应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样的数学课很有应用味,也注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要实施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就要求我们老师以课本为依据,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高兴地摘果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郊游的时候,小明和小红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原来他们在分月饼,我们能不能帮他们公平的分一分?

  生:平均分才公平。

  师:那每个人得到几块呢?

  生:6÷2=3每人分3块。

  师:嗯,你说的真好。我现在拿出四块来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能公平呢?

  生:还是平均分,用4÷2=2每人分2块。

  二、师:你说的真完整。我现在再拿出一块来分给两名同学,你说我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还是平均分,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一人分半块,就是每人分一半,这样就公平了。

  师:噢,对,你说的很有道理。

  师:那么,这半块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分数”。师板书“分数。

  师:那么这半块月饼怎么用分数来表示呢?刚才老师在分月饼时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

  师:分了几份?

  生:两份。

  师:每人分得多少?

  生:两份中的一份。

  师:对也就是二分之一。那么二分之一怎样写呢?

  教学写分数“二分之一”

  师:拿出练习本跟着老师一起写: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2”,(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1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1”。(师板书)

  三、师:这个二分之一表示的含义就是,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

  四、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谁来说一说下面这个月饼是怎么分的?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同桌讨论)抽生回答。

  师:唉呀,真厉害。

  五、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名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师:真棒,读的非常正确。

  六、老师带来了几个图形,看看下面的图形它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几分之一呢?应该是几分之一,理由。

  七、下一个判断对错,运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来判断一下。

  八、我出一个难题的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九、师:好,请你拿出方形纸下面,创造一个分数,可以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也可以折出它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等等,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来汇报一下?(生折师巡视)

  师:大部分同学都坐好了,看来是都折完了,谁愿意把你折的展示给大家呀?(指生展示)

  生:我先把正方形角对角折,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上其中的1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生:我是把这个正方形边对边的对折,就把它平均分成了4份,涂上其中的1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师:刚才大家的折法不一样,但是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四分之一呢?

  生: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部分是其中的1份。

  师:对,只要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第二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因为平均分成了四份,应该用四分之一表示。

  师: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范文优秀7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篇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优秀8篇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北师五数上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优秀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优秀5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优秀7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