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两位数乘一位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

战情人 点赞 分享
两位数乘一位数

微信扫码分享

两位数乘一位数(精选16篇)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1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2课时(p38~p39)

  教材分析:教材选择了图书室买来新书的情境和“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书的包装问题,其典型意义在于,一般情况下成套的书,都是一包一套。通过解决“学校买来3套《十万个为什么》,每套是12本,求一共买来多少本”的问题,即12×3,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试一试,把问题延伸改成“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这里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学习乘法竖式,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指导。

  设计思路:一是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让学生在解决与这件事物有关多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问题,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录音带、习题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检复铺垫:

  1、口算:3×2  2×7  10×6  20×4  8×3

  2、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8+8+8+8=    ×       10+10+10 =    ×

  13+13 =     ×        26+26 =     ×

  二、  情境交流:

  1、出示情境问题“买书问题”

  (放录音)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学习伙伴“亮亮”,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我校图书馆的老师们又买进新书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相信你们也一定喜欢。)

  相机出示相关信息和问题“买来3套,每套是12本。”

  “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

  2、指名完整读题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让小组内交流算法;

  班内交流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教师相机板书:

  * 12+12+12=36(本)  *12×3=  (本) *10×3=30(本)

  2×3 =6(本)

  30+6=36(本)

  三、交流算法:

  1、列成乘法算式12×3=    (本),该怎么笔算呢?

  【教师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

  2、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                    1 2×3=    (本)

  1  2      1  2      1  2            1   2

  ×    3 → ×   3 → ×   3         ×     3 

  6      3  6            3   6

  3、引导小结 “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今天学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时要注意“先乘个位上的数,积要写在乘数个位的下面;再乘十位上的数,积写在乘数十位的下边。”(相机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4、“试一试”: 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

  教师出示问题后,指名完整地口述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列式;

  指名列式,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为什么列乘法算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试算,指名板演。12×7=    ( 本)

  集体订正时,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重点追问板演生:这个“8”是怎样算出来的?      1    2

  ×   1   7   这个“8”是怎样算出来的?→8   4  

  5、教师引导小结 “笔算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 ;

  鼓励学生联系板书的几道例题,完整地说说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要注意哪几点。

  四、实践应用:“练一练”

  投影出示习题,重点指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第3题时,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发现规律的。

  五、扩展练习: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资源:

  课件,贴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欲:

  谈话:森林里住着动物大家族,他们彼此之间团结友爱,相处得可快乐了!小猴家前几年大力发展水蜜桃种植,又大又甜的水蜜桃远销各地,小猴家的日子越过越红花。今年,他们家准备盖一幢新楼房。瞧,木材运来了,邻居大象一家赶着来帮忙运木材。(媒体出示情境图。)

  二、 探索交流,理解算理:

  1、 探究例1:

  (1) 观察图意:仔细观察图,每头大象运了几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每头大象运2堆,一堆有10根,2堆就是2个10根20根。)

  (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板贴)

  (3) 求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你会列算式计算吗?(学生列出的算式可能有20+20+20,20×3。)指着20×3说明;今天我们就是学习这样的乘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

  (4) 20×3等于几?你能把你的想法清楚地告诉你的伙伴听吗?

  (5) 汇报交流,学生肯可能有的想法:(板贴)

  a、 20+20+20=60

  b、 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就是60。

  c、 2×3=6,再在后面添1个0,20×3=60。

  d、 2个3堆是6堆,6堆就是60。

  (6)再问: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算法,你最喜欢哪种算法?(先看看学生的回答情况。)再说说为什么?

  2、 探究“试一试”:

  (1) 谈话: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照这样计算,8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媒体出示)在书上列出算式,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和小组的同学先交流一下。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 谈话:看来,大家已经初步会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了。现在,老师还要来考查一下大家的速度和正确率,完成想想做做1。

  (3) 集体交流,并讨论每组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 联系?(每一组只要先算出上面一题的结果,再在后面添一个0就可以得到下面一题的最终结果。)

  3、 学习例2:

  谈话:为了表示对大象一家的感谢,小猴家开开和乐乐兄弟俩到桃园去采了又大又红的水蜜桃送给大象一家品尝。(媒体出示情境图。)

  (1) 瞧,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

  (2) 谁能列出算式?(a、14+14=28,b、14×2=28)提问:14×2=28是怎么算出来的?跟同桌交流一下。

  (3) 反馈:

  a、 2个14是28。

  b、 先用2×4=8,再用2×10=20(若说2×1,则引导:1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最后,8+20=28。

  第二种想法多指名说一说。

  (4) 指导列竖式计算:

  a、 刚才的口算过程还可以列竖式来表示。一位数的乘法我们已经会列竖式计算了,那么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列竖式呢?请小朋友们边观察边思考。

  b、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把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板书:        1  4

  ×   

  2要对齐哪一位写呢?(对齐个位)接下去应该怎样算呢?(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竖式:        

  1  4

  ×    2

  8……4×2=8

  2 0……10×2=20

  2 8……20+8=28

  c、 小朋友们,这是我们用竖式计算时想的过程,在平时计算时,我们可以把想的过程默记在心里,写成一种简洁的形式,让我们带着下面的问题一起来研究一下书上是怎么写的。(媒体出示:看书自学并讨论:a、2先和第一个乘数的哪位上的数相乘?对齐哪一位写上乘得的积?b、2再和第一个乘数的哪位上的数相乘?对齐哪一位写上乘得的积?表示什么?(指明说,自由说。)

  4、 探究“试一试”:

  谈话:你能用简洁的形式来列竖式计算3×21吗?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5、 教师说明:列竖式计算的时候,一般把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独立计算的时候,要知道自己的计算只否正确,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6、 引导学生验算。

  三、 强化巩固,深化认识:

  谈话: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很好,动物家族的朋友们看到了,赶着来考考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想想做做2)

  (1) 学生独立计算。

  (2) 集体交流,选两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 总结提升,形成策略:

  今天学习到这儿,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

  五、 实际应用,形成技能:

  师:敢向更难的挑战吗?

  (1) 第二关:解决实际问题。

  想想做做4:a、题目要我们求什么?就是求什么?

  b、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

  想想做做5:先独立解答,然后在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 第三关:买东西的学问。

  想想做做6: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这些玩具吗?

  a、 喜欢机器人的举手。如果要买3个机器人一共要多少钱?(各自列式,全班校对。)

  b、 喜欢玩具狗的举手。如果买2个玩具狗一共要多少钱?(同上。)

  c、 老师从口袋中掏出80元钱问:我用80元钱买4两玩具汽车,你们估计一下够吗?(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d、 最后请那么互相提问题解答,好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 第四关:接龙数青蛙

  游戏规则:从一只青蛙四条腿,一直数到十二只青蛙四十八条腿,接着从十二只青蛙四十八条腿数到一只。比一比,谁说得既准确又快。

  课后,小朋友还可以模仿这种类型编一些接龙游戏。

  教学板书:

  两位数乘一位数

  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20×3=60(根)

  想法:(随机板贴)

  a、 20+20+20=60

  b、 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就是60。

  c、 2×3=6,再在后面添1个0,20×3=60。

  d、 2个3堆是6堆,6堆就是60。

  试一试:    20×8=160(根)

  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

  14×2=28(个)

  1  4

  ×    2

  8……4×2=8

  2 0……10×2=20

  2   8……20+8=28

  一般形式:                1  4

  ×   2

  2 8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2、 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估算的方法,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估算的意识,初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习惯。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资源:教学例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都有水彩笔,你们的水彩笔有多少种颜色呢?在商场中购买的水彩笔通常有16色的、24色的、36色的。

  二、例题探究:

  1、审题列式: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种水彩笔是36色的,出示2盒。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2盒一共有多少支?)怎样列式?指名回答。

  2、初步理解、学会估算乘法:

  (1) 猜猜2盒水彩笔大约有多少支?在哪两个数之间?

  (2) 同桌交流想法,集体交流,可能的想法有:

  a、 36的十位上是3,3个十乘2等于6个十,得数是60多。

  b、 36接近40,40乘2得80 ,得数比80小。

  c、 36最接近35 ,2个35是70 ,得数是70多。

  (3)小结:36在30和40之间,30乘2等于60,40乘2等于80 ,所以36乘2得数在60到80之间。

  3、尝试探究笔算方法:

  谈话:刚才是我们估计的结果,怎样得到精确的结果呢?就要算一算。现在,小朋友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或者利用小棒摆一摆,试着算一算,并把你发现的计算方法和伙伴交流一下。

  (1) 学生独立操作,伙伴交流。

  (2) 集体交流,可能的情况有:

  a、 口算:2个30是60 ,2个6是12,合起来就是72 ;

  b、 摆小棒:先摆3捆和6根,再摆3捆和6根,3捆加3捆等于6捆,6根加6根是12根,12根里拿出10根捆成一捆,合起来就是7捆加2根,就是72根;

  c、 用竖式计算。

  (3)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a、 口算:30×2=60         b、(演示小棒图)

  6×2=12

  60+12=72

  b、 竖式计算:(列出竖式)提问:竖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随机板书:

  3 6

  ×   2

  1 2……2个6是12

  6 0……2个30是60

  7 2……12+60=72

  教师师范并讲解一般算法:     3 6

  ×    2

  7 2

  4、 估算和笔算对照,验证结果:

  估算的得数范围是多少?笔算的结果是多少?估算对笔算有没有作用,什么样的作用?

  讲述:今后做题时,可以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最后比一比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是否一致,要养成良好的验证习惯。

  5、 揭题:

  今天的计算和以前的计算有什么不同?(揭题:进位乘)

  三、巩固深化:

  1、 想想做做1:同桌互批,集体校对。选两题说说怎样算的。

  2、 想想做做3:先找出错误原因,再独立订正,集体校对。

  3、 想想做做4:任选两题说怎样估计的,计算出结果,看看自己的估计是否合理。

  四、全课总结,目标检测:

  1、 这节课你学会什么本领?在计算进位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2、 完成想想做做2。

  教学板书:

  (例图)    进位乘

  口算:30×2=60         (演示小棒图)

  6×2=12

  60+12=72

  3 6

  ×   2

  1 2……2个6是12

  6 0……2个30是60

  7 2……12+60=72

  一般算法:     3 6

  ×    2

  7 2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算法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2、 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估算的方法,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估算的意识,继续培养先估算再计算的习惯。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4、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资源:教学例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学习新知:

  (出示情境图)

  谈话:为了奖励小朋友画画得好,老师准备了这些奖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出算式吗?

  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支?”并口答出算式36×4。

  二、探索算法,理解算理:

  1、 估一估:

  谈话:同学们,每盒水彩笔有36支,4盒水彩笔一共有多少支?(1)请你估一估,并和同桌说一说。

  (2)汇报交流,情况可能有:

  a、36在30和40之间,30乘4等于120 ,40乘4等于160,所以36乘4的结果在120和160之间。

  b、把36看成35,2个35是70,4个35就是140,所以36乘4的结果是140多一点。

  2、 算一算:

  谈话:刚才,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合理的估计,36乘4到底等于几?你会笔算吗?

  (1) 打开书本,在书上尝试笔算,做完后,同桌交流算法。

  (2) 汇报:在笔算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

  (3) 指名说算法,教师板演。

  (4) 集体说一说笔算的过程。明确:个位上满几十就要向十位进几,十位上满几十就要向百位进几。

  (5) 指名错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怎么错的,及时订正。

  3、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联系例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笔算这种乘法要注意什么吗?

  三、巩固新知,综合运用:

  1、 想想做做1:

  (1)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做题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2) 指名板演,集体讲评算法。订正时注意相乘满几十有没有进位,有没有加上进位上来的数。

  2、 想想做做2:

  (1) 找出错误原因,同桌说一说,再进行订正。

  (2) 指名回答错因,说说怎样改正的。

  (3) 通过给大树治病,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能预防这些病?

  3、 想想做做3:

  (1) 细心观察图,找出“装1辆车需要4个轮子”这个条件。

  (2) 列式计算,汇报交流。

  4、 想想做做4:

  (1) 正确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2) 集体交流。

  (3) 提问:题中的“7周后”这个条件你列式时用上了吗?为什么不用?去掉“7周后”这个词行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板书:

  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36×4=144(支)

  3 6

  × 4

  1 4 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2、 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巩固估算的方法,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估算的意识。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会在具体情境中估算,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的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这几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用功,也学得很棒,小灵通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样学好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我们先上这节课,结束书时,再把我们的经验告诉小灵通,好吗?

  二、计算训练:

  7×35     48×6       56×8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集体校对,并请学生自己进行点评。

  三、拓展练习:

  1、 想想做做5: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集体校对。

  2、 想想做做6:54×5,结果可能是几?小灵通用一种很巧妙的办法很快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试试看,那么能不能找到好办法。

  (1) 独立思考,作出估计。

  (2) 学生完成,同桌交流方法和结果。

  (3) 全班交流。领会提高估计积的范围来判断计算结果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

  (4) 用竖式计算54×5。

  (5) 比较计算和估算的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明确:平时我们计算之后,可以用估算的结果的范围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提高我们的正确率。小灵通平时就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它的计算很少出错。

  (6) 完成接下来的两道题目。反馈,交流方法。

  3、 想想做做7:

  (1) 快速完成第一组题,先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再口头估算结果的范围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2) 比较同一组的两道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4、 想想做做8:

  (1) 观察图意,理解题意,要解决什么问题?

  (2)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四、收获提炼:

  又经过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对小灵通,还有大家说的吗?

  练习八

  教学目标:

  1、 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并能灵活运用计算机方法判断计算的正误,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练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2、 再次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 通过新颖有趣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

  教学难点:会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比一比,谁的反应灵敏。

  二、计算训练:

  1、投影出示“练习八”中的第1题下面一行。

  5×27  8×52  35×9  7×44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计算。

  (2)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该注意些什么?

  (3)提醒:35×9和7×44两题计算时,在加进上来的数时又要进位。

  2、投影出示“练习八”中的第3题。

  (1)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计算。

  (2)集体讨论:仔细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指出:在计算时,要养成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三、综合练习:

  1、连线。

  (1)教师出示“练习八”中的第6题的情境放大图。(可以直接投影出书上的情境放大图,也可以是多媒体课件)

  教师引导:一些漂亮的花朵引来一群蝴蝶,它们应该各自飞向哪朵花儿呢?小朋友,你愿意帮它们找一找,连一连吗?

  (2)学生独立思考,估一估,连一连。

  (3)小组交流,把你的估算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这样估计:如7×25,由于52接近50,所以7×52接近350。

  2、填表。

  (1)教师出示“练习八”中的第2题的表格。

  教师引导:酷乐猫开了一个书店,叫“星星书店”。这是“星星书店”一天内售出几种书的记录,你能帮它算出每种书的总售价吗?

  (2)先帮助学生理解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什么是单价?什么是售出数量?什么是总售价?

  (3)独立计算填表。

  (4)集体校对。

  3、估算书的本数。

  (1)教师出示“练习八”中的第8题的情境放大图。

  教师引导:你们帮助了酷乐猫,它想邀请你们去参观它的书店,一起去看看。哇!好多书啊!你能用乘法估算出1个书架大约有多少本吗?4个这样的书架大约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思考。作出估计。

  (3)待学生完成后,将自己的估计方法与结果和同桌说一说。

  (4)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这样估计:一层大约有35本,一个书架3层大约有90本,4个书架大约有360本。

  四、拓展提高:

  教师引导:请你写出两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使它的得数是三百多,把自己写的算式让你同桌验证一下,并告诉你的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你们打算出怎样的题来挑战酷乐猫?不要忘掉自己先算出答案。

  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通过多形式的练习,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

  教学难点:会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

  谈话: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和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闯关比赛,每过一关将会得到一颗智慧星,最后比一比谁的智慧星最多,谁就是我们班的智慧博士。

  二、闯关练习:

  1、第一关:口算复习第一题。(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全部正确就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选择几题说说是怎样算的。

  2、第二关:笔算复习第2题下面一行。

  先说说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正确的同学可以获得一颗智慧星。

  3、第三关:小小判官。

  出示:

  6 4               7 5                  3 1

  ×  3            ×  5                ×  6

  1 8 1 2            3 5 5                 1 9 6

  (1)让学生先独立判断计算是否正确,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说说分别错在哪里。然后集体改正。正确的同学获得一颗智慧星。

  4、 第四关:估算复习第3题。

  (1) 独立思考,准备怎样估算。

  (2) 全班交流,比较谁的想法比较好。鼓励多样化的估算方法。交流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估算的 过程和结果的,就可以获得一颗智慧星。

  5、 第五关:解决问题复习第4题。

  出示树叶图,明确估算要求:

  (1) 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 引导:红线把树叶等分成5小格,先算出或估出一小格有多少片树叶,再估算出5小格有多少片树叶。

  (4)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出示巧克力图: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怎样想的?

  (3) 师生小结估算的方法。

  (4) 估算结果正确的小朋友获得一颗智慧星。

  第六关:解决问题复习第5题。

  (1) 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2) 指名回答,说说为什么用52×7+1的方法来求。重点说明为什么乘7?

  三、提炼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得到了多少颗智慧星?宣布今天的智慧博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勤于动脑的习惯。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

  谈话:今天我们继续来闯关比赛,看看谁又能成为我们班的智慧博士。

  二、闯关夺星:一

  1、第一关:列式计算。

  (1) 小名有23本藏书,小纺比小名的3倍多3本,小纺有多少本藏书?

  (2) 植树节那天,二(1)班植树45棵,二(2)班比二(1)班的2倍少不了14棵,二(2)班植树多少棵?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凡做对的获得一颗智慧星。

  2、第二关:解决实际问题。

  (1) 出示练习八第4题:学生读题,明确有几个问题。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 出示练习八第7题:理解题意。估计一下,谁的计算结果合理?说说理由。

  (3) 出示;练习八第9题:搞清题目要求,先估计谁家离学校近一些,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算算究竟谁家离学校近。看看你的估计是否正确。

  3、第三关:完成统计表。

  出示复习第6题:

  思考:表中要求什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第四关:乘车学问。

  出示第7题:观察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后,把自己的想法在伙伴见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

  5、第五关:超市中的学问。

  出示复习第8题:

  (1) 问:超市中有哪些商品?各是多少钱?三个小朋友分别买了什么东西?

  (2) 学生独立解答题目给出的问题。

  (3) 集体交流。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4)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大家解决?

  6、 第六关:小小探索家。

  出示复习第9题:

  (1) 独立计算两组题目。集体校对。

  (2) 仔细观察结果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一个数乘9,可以先把这个数扩大10倍,再减去这个数本身就得到答案。学生能说出大意的,即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3) 运用自己的发现计算下面的一个数乘9的乘法。

  7、收获提炼:

  把你今天的收获说给伙伴听。评出今天的智慧小博士。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5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师:(老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课件。)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四川汶川,一场特大的地震灾害突如其来。13亿中华儿女在这一刻为战胜巨大的灾难而握紧拳头,凝聚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全体动员我们的社会没有将他们遗忘,所有善良的人们都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5月22日,在沙湖镇农业银行门口举行了“支援灾区,奉献一片爱心”的募捐活动。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现场看一看。

  师:广大市民慷慨解囊,踊跃捐助,场面真是热火朝天,非常感人。

  师:瞧,孩子们也来了,他们要捐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呢!谁当小小解说员,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三位少先队员每人捐款多少元?(20元)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因为一张是10元,每人捐2张就是2个10元,所以是20元。)

  师:根据画面中的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师:要求3人一共捐款多少元?怎样列式?(板书:20×3)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了数学知识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渗透了人文教育。〕

  二、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1、探究20×3的计算方法

  (1) 想一想,怎样计算20×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2) 在小组内按顺序交流算法。

  (3) 全班交流:指名一组汇报,其他组认真倾听后补充。

  ① 20×3=20+20+20=60

  ② 2×3=6  20×3=60

  ③ 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为了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小组合作交流之前,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激活思维,使他们在交流时,人人有话可说,避免依赖思想。继而引导学生在组内交流后再在全班范围内以小组形式汇报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不同程度的思考与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4) 比较算法,初步优化算法。

  2、巩固算法

  (1)出示:每人捐款20元,照这样计算,8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2)学生独立完成。

  (3)组内交流算法。

  (4)全班交流,指名说算法。

  3、优化算法

  (1)比一比、算一算(口答)

  4×3   7×8   5×6   9×2

  40×3  70×8   50×6  90×2

  (2)说一说: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计算几十乘几,可以先算出几乘几的积,再在积的后面添上1个0。

  〔既要算法的“多样化”,又要在“多样化”基础上的“优化”。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比一比、算一算、说一说”,既进一步明确算理,巩固算法,又使算法得到更优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迁移能力。〕

  4、探究14×2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这三位小朋友是捐款的,其他的小朋友也不甘落后。瞧,这两位小朋友捐出了自己心爱的图书。(继续播放课件)谁再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俩的捐书情况?(每人捐14本书)

  (1)你们能根据他们俩的捐书情况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两人一共捐多少本?)

  (2)要求“两人一共捐多少本?”怎样列式?

  (生答,师板书:14×2)

  (3)学生探究14×2的口算方法。

  (4)反馈算法:

  ①14+14=28

  ②先算2个10是20,再算2个4是8,20和8合起来是28。

  ③10×2=20  4×2=8  20+8=28

  (②③两种算法让学生多表述)

  〔让学生探究口算方法,表述口算方法,为后面用竖式计算算理的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分散了教学难点。〕

  (5)用竖式计算

  ①看书,自学14×2的竖式计算过程,有问题组内讨论。

  ②师检查自学情况,问:竖式中的8、20、28分别是怎么得来的?

  ③让学生试写乘法竖式的简洁写法。

  ④指名说一说列竖式计算14×2的计算方法。

  ⑤小结。

  〔在学生初步感知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自学、交流,教师的点拨引导,明确竖式的书写格式,运算顺序,乘积的书写位置,进而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5、及时训练,强化算法。

  (1)试一试:3×21=

  ①学生试做。

  ②思考:如何验算?

  ③集体交流,评讲,指名说一说算法。

  (2)男、女生分组练习

  34×2     4×22

  三、拓展延伸,意蕴升华

  师:分一点点梦,给需要一点点梦的孩子们;分一点点爱,给那些渴望得到爱的小伙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拿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用钱,买些学习用品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吗?(在黑板上贴上:“献爱心”三个字)

  (出示学习用品的价格:文具盒12元,书包33元,彩笔11元,钢笔21元。)

  1、师:你们打算买什么,要花多少钱?请把你的想法写在卡纸上,能列式计算的,就用算式表示你的想法。

  2、汇报交流。(让学生将写的想法贴在黑板上“献爱心”下面展示,并介绍。)

  3、老师参与。

  师:你们的这份真情让老师非常感动,老师也要加入到你们的献爱心活动中来。

  ⑴如果老师带80元,买4枝钢笔,够吗?为什么?

  ⑵80元买6盒水彩笔,够吗?为什么?

  ⑶80元还够买哪些学习用品?请小朋友们帮老师设计一个购买方案。

  ⑷全班交流。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老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就没有教育。”这里让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奉献爱心,“用四川的地震以情入境”,既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他们内心的感受。〕

  ⑸欣赏歌曲《爱的奉献》。(同时播放失学孩子接受捐助的画面)

  4、师:拿出一份真情,献上一颗爱心,让灾区孩子少一些眼泪,多一些关爱,让他们重新回到可爱的校园,享受学习的快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把爱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吧!

  〔有了音乐的课堂有时更会焕发心领神会的熠彩。这里,适时播放能打动人心的《爱的奉献》,好比一剂绝妙的催化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评析:

  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还必须关注生命,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态度、个性和人格等,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在本课教学中,我没有将数学知识传授简单程式化,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独具匠心地创设了人性化的教学情境,教学中处处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人性和智慧。

  一、从教材处理上看,变“书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

  现代数学观认为:教材处理的核心总是从学科世界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鲜活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中呈现的两个例题材料分别是大象运木头和小猴摘桃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本节课,教师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课伊始,创设情境引入“关注灾区儿童,奉献一片爱心”这一主题,并以此为主线,串起了“捐款”、“捐书”,“买学习用品捐赠”这一系列活动,数学课堂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重组后的教学内容,给人一种亲切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真实的、有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

  二、从学法选择上看,变“知识课堂”为“生活课堂”。

  在本课中,教师改变了以往的“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巩固应用”的“封闭式”教学流程,而是采用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灵活应用、拓展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流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活内在需求,并主动进入“调动已知解决未知”的认知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强化。

  整堂课,教师没有去“教数学”,而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学生在算一算“三人一共捐款多少元?”的过程中,实现了从“几乘几”到“几十乘几”的认知迁移;在算一算“两人一共捐多少本?”的过程中,学会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在算一算“买学习用品一共花多少钱?”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应用意识。在这里,学生不是在学教材“给定的知识”,而是在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不是在教“数学知识”,而是在“关注失学儿童,奉献一片爱心”的主题下,与学生在作一次深入的“对话”,学生学得主动、深入、有效,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同步发展。

  三、注重情感体验,以情育人。

  《数学课程标准》在强调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本课中,教师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1、以情激趣,诱发主体性。

  本课引入部分,通过教师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既富有情趣,渗透了情感因素,又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2、关注成长,提升素养。

  在本课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算法,去解决问题,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3、以情引行,强化动机感。

  人的感情具有感染性。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打动学生,使他们产生强大的内驱力,自觉自愿地、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为灾区、献爱心”的活动中去。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准备: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整捆和单根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例1的情境图。画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 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如果没有电脑设备,也可板书。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p4-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交流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p3的挂图,引导学生先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买一个球要多少钱?3个小朋友每人买一个泳圈要多少元?买一个泳圈和一个球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要多少钱?用50元可以买几个泳圈、几个球?

  二、探索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⑴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12×3=

  然后,学生尝试计算,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⑵全班交流算法。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口算法: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12×3就是3个10 再加上3个2,10×3=30,2×3=6,30+6=36(元) 生3:如果每个球是10元,3个泳圈是30元,我每个球少算了2元,3个球还要6元,一共要36元。

  生4:可把12看成4×3,这样12×3就变成了4×9=36(元)

  生5:12×3=6×2×3=6×(2×3)=6×6=36(元)

  ……

  以上每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2、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每一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1、2 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3 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师准备——口算卡片、小棒、挂图、幻灯片(投影图片)等。

  生准备——小棒、教材、作业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到动物园去看看。

  1、口答。(略)

  2、笔算。(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师: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体现“2个十是20”)

  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列算式?

  师:怎样计算20×3呢?

  生:(讨论汇报)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生:(互相说一说)

  师:照这样计算,5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你是怎样想的?8头大象呢?

  练习(略)

  2、学习例2。

  师:小猴们在干什么?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

  师:(结合学生的列式14×2)提问:怎样想出结果?你能用小棒来摆一摆吗?

  生:(操作、讨论、汇报)

  师:还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

  师:“2”写在哪里?为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结合小棒操作过程,与竖式计算的过程对应理解。)

  让学生运用这种初始模式进行试算:

  师:(比较、讨论)这几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能否简化?怎样简化?

  生:(用简化后的写法计算刚才几道题,并对应说算理。)

  生:(计算“试一试”,说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以及验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用竖式计算。13×22×214×2232×3

  2、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4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3、综合运用。“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作业,形成技能

  在作业本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的下面4道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9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课本第86~8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连续进位乘法是在学习了不连续进位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要比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更复杂。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进位的方法或者计算不熟练,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通过这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位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减少乘法计算的错误率,按此顺序进行教学,既完全符合学生坚持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建构起科学的知识网络。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3盒水彩笔一共有多少枝?”的现实情境,使学生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练习法复习旧知和巩固新学内容、用讲解法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用演示法清晰的展示学习的计算方法,故事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生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说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为新授作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0×370×83×5032×27×11

  2、笔算;28×3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提问:个位上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是8?

  (3)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算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运用乘法的这一计算方法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板书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1、教学例题

  (1)谈话:小朋友,幼儿园老师为大班的小朋友买了些彩色笔(出示例题图),看图你知道老师买了几盒?每盒又是几枝呢?你能帮助老师先估计一下大约一共有多少枝吗?

  (2)同桌讨论,交流估计的结果。

  在班内指名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学生可能这样估算:48接近50,50×3=150,大约有150枝,或48比50少一点,50×3=150,共有的枝数比150少一点。

  (3)我们估计的怎么样呢,自己动手算一算吧

  ①先独立探索,在算式的方框中填写。

  ②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和书写方法。

  ③回报交流,理解掌握。

  教师有选择地出示几位学生的算式(实物投影展示),分别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结合板书)重点引导学生说说积的每一位上的得数的由来以及书写位置。

  (4)用估算检验笔算。

  谈话:刚才我们估计出了得数大约是多少,现在你们计算出的积在这个范围内吗?这说明了什么?如果得数与150枝相差很多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2、小结计算方法。

  提问:今天学习的乘法计算题有什么特点?(在课题中补充板书:连续)

  在计算连续进位乘法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强调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方法。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2)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做法。订正时注意相乘满十是否进位了,有没有加上进位的数。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乘的方法,下面就请小朋友用自己学到的本领当回小大夫,和我们的啄木鸟一起带大树找找病因,再把蛀虫给找出来。

  (2)出示题目,学生同桌讨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3)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4)提问:通过给大树看病,你觉得有什办法能预防这些病?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各自在书上连线,指名说答案,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在班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修正、补充。

  最后是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动脑,与同伴密切合作获得并掌握了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关心,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还要提醒同学们应注意些什么?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好!大家看,今天谁来做客了?(大象)大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请三个学生板演第1题,其余学生完成第2、3题。

  1. 笔算。

  13 + 13 20 + 6 13 × 2

  2. 口算。

  2 × 4 3 × 3 1 × 5

  6 × 2 5 × 8 7 × 9

  40 + 40 30 + 30 + 30

  20 + 20 + 20 + 20

  3. 口答。

  8 个十是。

  10个十是。

  15个十是。

  56个十是。

  师:(指学生板演的竖式)三道题目答案中个位上的6表示什么?十位上的2呢?

  生:(略)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看来小朋友以前的知识学得非常扎实。大家看(出示第76页例题的情境图)——大象在干什么?

  生:大象在用鼻子搬木头呢。

  师:有几头大象在搬木头呀?

  生:3 头。

  师:每头大象搬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先数一堆是10 根,两堆就是20根。

  生2:我用10 × 2 得到20。

  师:想得都很好。大象一共运来了多少根木头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1:3 × 20。

  生2:20 × 3。

  生3:20 + 20 + 20。

  师:大家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前面两个算式的算法,也就是“乘法”(板书)。那20 × 3等于多少?

  生:(齐)是60。

  师:哦,你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生1:我是用20 + 20 + 20得到60的。

  生2:我是看图上有6 堆,每堆10 根,就是60 根。

  生3:我先想“二三得六”,再把那个0 加上等于60。

  师:这种想法有意思,你是先用了一句乘法口诀“二三得六”,那后来又添了一个0是什么意思?

  生:我是这个0 先不看,乘出来后,再把这个0加上去。

  师: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算2个十乘3 得6 个十,6个十是60。

  师:请看屏幕,又来了一些大象(在情境图中增加2 头大象),现在一共运来多少根木头呢?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生1:一共有5 头大象,我用20 × 5。

  师:怎样算出20 × 5的积呢?

  着重理解“2 × 5 = 10,20 × 5 = 100”这一口算方法。

  师:像图上这样,如果一共有8 头大象,一共运来多少根木头呢?

  生2:20 × 8,想口诀“二八十六”,再添上0,就等于160根。

  师:有没有小朋友还有其他不一样的想法呢?

  生3:我不是这样想的。开始5头大象一共运来100根,后来3头大象又运来60根,这样8头大象一共运来160根。

  师:你很会动脑筋,这种方法也不错!

  师:现在请大家把课本打开,看78页“想想做做”的第1 题。请大家直接把得数写在课本上,边做边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练习后,组织交流。

  师:像这样的算式你们还会算吗?(会)好的,下面老师出一道题,请小朋友来对一道,看哪位小朋友对得快。4 × 6 = 24,请小朋友来对一道几十乘几的题。

  生1:4 × 60 = 240。

  师:不错!还可以怎么对?

  生2:40 × 6 = 240。

  师:很好!其他同学想对算式吗?(想)请同桌一位同学照老师那样先说一道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另一位同学对一道一位数乘整十数的,然后把答案算出来,同桌之间交换进行。

  学生举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请看——猴子也来到我们中间啦!(出示第77页例题的情境图)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有两只猴子在采桃。

  生2:一只猴子采了14个,另一只猴子也采了14个。

  生3:14个桃都是10个放在一个筐里,还有4个放另一个筐里。

  师: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解答呢?

  生1:14 + 14。

  生2:14 × 2。

  生3:2 × 14。

  师:这道题怎么算呢?同桌间可以商量一下,需要摆小棒的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商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出结果的?

  生1:我用14 + 14得到28。

  生2:我是看图的,右边筐里一共是8个,左边筐里一共是20个,合起来是28个。

  生3:我是用乘法来想的,10乘2等于20,4乘2等于8,20加8等于28。

  生4:我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14是2个7,乘2后就是4个7,四七二十八。

  师:哦,你这种想法真好!(全班学生为生4鼓掌)

  师:(指着屏幕)刚才有位同学说4乘2等于8,其实就是指哪一部分呀?

  生:是图上右边那两个筐里的8个桃。

  师:那么计算左边两个筐里的桃就是算什么呢?

  生:10乘2等于20。

  师:刚才我们先算了个位上的,再算了十位上的,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生:相加。

  师:是啊,要把右边筐里和左边筐里的桃相加,就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了。

  逐步板书完成教科书第77页左边的竖式。

  师:像这样的算法,我们称之为——

  生:(齐)用竖式计算。

  师:对,是一种用竖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像这样的算法你们想试试吗?我们一起来用竖式计算13 × 2、11 × 7、32 × 3。

  请三个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学生板演的算式如下:

  师:我们来看黑板上的竖式。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1:它们都是两位数和一位数乘。

  师:你观察很仔细。(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

  生2:第一次乘下来都得一位数,第二次乘下来都得两位数。

  生3:我发现第二次乘下来都得整十的数。

  生4:我发现得数个位上的数就是第一次乘得的数,十位上的数就是第二次乘得的数。

  师:大家观察都很仔细。那么你觉得像这样写怎么样?

  生1:比较清楚。

  生2:清楚是清楚,不过有点繁,有些好像不要写两次的。

  师:是啊,要是能简单些就好了。

  生3:其实这个竖式的积里十位上的数字可以移动到个位数字的左边来,其余可以擦去的。

  师:哦,你的想法挺好的,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屏幕上动画演示竖式由繁到简的过程)老师也来写一次。这样写比原来是不是简单多了?

  生:(齐)是!

  师:我们以后列乘法竖式时,要用简单的方法来写。刚才写的三道竖式,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改成简单的写法?

  学生改写。

  师:14 × 2与2 × 14都是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但是我们写竖式的时候,一般都将两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请打开课本看第77页“试一试”,在课本上完成竖式计算。

  三、 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1.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反馈订正。

  2.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师:我们来看看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出示图)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饮料每箱有12瓶,一共4箱。

  生2:问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师:请同学们先在本子上写横式,再用竖式算出来,好吗?

  学生动笔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提醒把两位数写在竖式上面。

  3. 乘飞机问题。

  师:星期天,一个班级小朋友到游乐园去乘飞机。(出示下图)

  你们能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呢?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师:这次35号小朋友能上飞机吗?40号小朋友呢?

  生:35号小朋友这次能上飞机,但40号小朋友不能上飞机。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有3架飞机,每架飞机可以乘13人,那么总共可以乘39人,所以35号小朋友可以上飞机,但40号小朋友这次就不能上飞机了。

  4. “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自己确定买几件,再算出要花多少钱。

  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略)

  [评析]

  徐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可谓于平实中见新奇,于平淡中见功力。这节课之所以能获得“满堂彩”,笔者认为与教者正确处理四个“结合”是分不开的。

  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有效结合。新课改提倡情境创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教者在课堂上呈现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和精彩的动画课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导入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追求情境的新奇,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找准新知的生长点,创设了大象带来的问题这一简单情境,让学生有效复习旧知。这样的情境少了几许花哨,多了一些平实。

  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效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化抽象为具体,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乘法竖式的计算步骤时,教师没有一味地去讲计算方法,而是紧紧地联系算理,让学生在直观算理的支撑下学习抽象的算法。通过“刚才有位同学说4乘2等于8,其实就是指哪一部分呀?”“那么计算左边两个筐里的桃就是算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视角投向竖式计算的实际情景中:14 × 2,该分两步计算,先算4乘2,就是算了右边两个筐里的8个桃;然后算1个十乘2,就是算了左边两个筐里的桃;最后把20和8加起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联系主题图,很直观、明了地理解了抽象的算理。学生学得很轻松,理解得也比较透彻。

  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有效结合。对一个计算问题来说,计算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教师在教学14 × 2的时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调动计算方面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策略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再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形成自己的方法,并对自己的算法加以调整和修正,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学习乘法“原始”竖式的计算步骤之后,教师并没有立刻把算式简化,而是顺应学生的思路,应用“原始”方法进行计算,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体会到“比较繁”,进而产生简化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计算便显得水到渠成了。教师很好地处理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矛盾,使两者得以完美地统一。

  学生探究与适时引导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探究中,教师不是看客,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本节课中教师注意审时度势,进行必要的引导。例如,在学生探究出竖式计算的“原始”算法之后,教师没有直接引导出简便写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适时加以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像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顺应学生思维实际的问题,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比较繁,需要简化。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由繁到简”的竖式,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十分深刻。由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时,创建了民主开放、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注重了师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沟通和补充,因此达到了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1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出自青岛版三年级上册课本第63页的第六单元的信息窗1《美丽的街灯》两位数乘两位数。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所学内容也为以后学习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知识无论是在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中,还是对于乘法运算的学习中,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课件出示)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为本节课确立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重点难点: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课件出示)

  根据上述对教材与内容的简单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感受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够商1)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鉴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读了。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及根据现在学生更加喜欢利用实例进行模仿和学习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结合学生现阶段的数学学习方法特点,并且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为学生选择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法,进而达到绿色课堂的目的。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整节课,我准备分四个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首先,我通过课件的配合(出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谈话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课件出示相关题目)进而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复习已有的知识结构,唤醒学生对于乘法的记忆,有利于直接进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同时,也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绿色课堂的教学理念。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完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学生已经接触过乘法运算,但他们对一些乘法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仅仅的局限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对实例进行模仿的自觉性学习。

  首先,我借助课件出示情景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件中的情景进行探究,发掘,小组交流,在这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的习惯。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先提出问题:通过刚才对情景图的探究、发掘以及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呢?这是第一个红点问题的内容。

  让学生自己说出观察时所发现的相关信息。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由你所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从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信息,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去探究,分析并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

  处理这个红点问题时,学生会很容易的学会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也就是学会了算法,但是对于算理,这对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抽象的,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使其明白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

  即解决了课本第一个红点问题。

  在这个学生对情境图理解、认识和感受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明确了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后,我将用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情境图,以小组为单位对课件中的情景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发掘,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的信息和问题并自己解决。

  在学生从根上理解了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后,这一环节的学习,就可以完全放手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也即解决了课本第二个红点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切记避免出现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进而,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和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重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进一步的发挥“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达到避免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少走弯路的目的。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加深理解。我分为2个层次

  1、掌握计算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不同的学习口算方法的运用。

  2、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问题,进行反馈练习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要点,把总结提高的工作放手教给学生来做,再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还想知道哪些有关乘法的知识?自己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上网查阅来获得更多的知识。

  这样,通过课堂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节课的简要分析和初步构思,在实际教学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师准备——口算卡片、小棒、挂图、幻灯片(投影图片)等。

  生准备——小棒、教材、作业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到动物园去看看。

  1、 口答。(略)

  2、 笔算。(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师: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体现“2个十是20”)

  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列算式?

  师:怎样计算20×3呢?

  生:(讨论汇报)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生:(互相说一说)

  师:照这样计算,5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你是怎样想的?8头大象呢?

  练习(略)

  2、学习例2。

  师:小猴们在干什么? 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

  师:(结合学生的列式14×2)提问:怎样想出结果?你能用小棒来摆一摆吗?

  生:(操作、讨论、汇报)

  师: 还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

  师:“2”写在哪里?为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结合小棒操作过程,与竖式计算的过程对应理解。)

  让学生运用这种初始模式进行试算:

  师:(比较、讨论)这几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能否简化?怎样简化?

  生:(用简化后的写法计算刚才几道题,并对应说算理。)

  生:(计算“试一试”,说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以及验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用竖式计算。13×2 2×21 4×22 32×3

  2、解决问题。(1)“想想做做”第4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3、综合运用。“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作业,形成技能

  在作业本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的下面4道题。

  关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思考之一

  曾有人认为,在课程改革后,课堂一开始都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在情境中直接学习新知,不必再进行新课前的复习准备。

  其实这是不一定的。因为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新课前的复习准备,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课作出铺垫或分散难点,但是不要人为的设置一条狭窄的思维通道。

  教学中这个环节,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再现一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相加、几个十是多少以及两位数加法和一位数乘法笔算等相关旧知,唤醒并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思维细胞,为新知学习作好准备。

  关于《一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思考之二——

  在学习例1 ——20×3时,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多样化的算法:

  (1)20+20+20=60

  (2)3个2堆是6堆,6堆是60。

  (3)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4)2×3=6,所以20×3=60。

  (5)……

  在教学中,学生没有出现这么多的方法。学生主要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看到有6堆,就是6个10是60。

  二是“先不看20的0,算2×3=6,在6后面写0,就是60。”

  教学时,我重点抓住第二种算法,让学生说出道理,并和实物图对应起来,使学生初步理解这种算法的原理。

  紧接着,让学生对比练习:

  4×3= 7×8= 5×6= 9×2=

  40×3= 70×8= 50×6= 90×2=

  练习之后让学生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这时,我临时决定增加一个环节——编题:同桌学生仿照刚才的口算题,一人先编上面一道,另一人对应编下面一道,然后交换。

  我感觉,以上的教学,表面上看好象没有出现多样化的算法,但是面对的是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适时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模仿编题中理解和掌握优化的口算方法。

  感觉不足的是,这个例题的教学时间好象用得太多了一些。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1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去海边游泳吗?淘气笑笑他们在暑假里就到美丽的北海去旅游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情况。(师出示淘气、笑笑在海边买东西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其他问题先存入“问题银行”。

  (二)探索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12×3或3×12,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个泳圈是10元,3个泳圈是10×3=30(元)。每个泳圈少算了2元,3个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把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元)。

  2.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师:你能算出来吗?

  学生列式计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

  生1:15×3就是3个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个10再加上3个5,30+15=45(元)。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买东西“需要多少钱”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它们合起来。

  (四)巩固与练习

  1.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图)

  让学生独立解决⑴⑵两个问题,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对于第⑵个问题,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可以:①因为15×6=90(块),100-90=10(块),所以够分。

  ②因为15×6=90(块),100>90,所以够分。

  2.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3题情境图)

  师:谁能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图意回答,并独立解决问题,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练一练第4题

  教师先示范让学生理解表格,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填写结果,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4.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抽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14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学生能正确的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3、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学生能正确、熟练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谁能说出今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中国获得了多少块金牌?同学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那里举行吗?中国北京。我们山东有一个海滨城市承办着几项海上的比赛项目,大家知道是哪里吗?青岛。淘气笑笑他们在暑假里就到美丽的青岛去旅游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情况。

  师投影出淘气、笑笑在海边买东西的情景图。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观察情景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皮球每个15元,游泳圈每个12元,有3个小朋友,1个售货员阿姨。

  2)提出问题

  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许多问题,师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并板书: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买3个球要多少钱?

  3)解决第一个问题: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4)揭题:今天我们就通过买东西“需要多少钱”来学生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板书:需要多少钱--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1、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2、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要求:由组长组织,每位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算式结果、算式的意义、计算的方法。

  3、班内汇报总结

  按小组来汇报。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答案:

  a、12+12+12=36(元) c、用加法竖式解决

  b、12×3=36(元) d、用乘法竖式解决

  重点是第2种答案的处理。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列式的意义,然后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想法:

  a、10分成10和2,10×3=30 2×3=6 30+6=36

  b、1×3=3 2×3=6 12×3=36

  对于答案b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可以直接计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1表示1个10,1×3=3就有3个10是30,2表示2个1,2×3=6 就有6个1是6,所以12×3=364)

  解决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要多少钱?

  1、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2、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要求:由组长组织,每位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算式结果、算式的意义、计算的方法。

  3、班内汇报总结

  按小组来汇报。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答案:

  a、15+15+15=45(元) c、用加法竖式解决

  b、15×3=45(元) d、用乘法竖式解决

  重点是答案b的处理。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列式的意义,然后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想法:

  a、15分成10和5,10×3=30 5×3=15 30+15=45

  b、1×3=3 5×3=15 12×3=45

  对于答案b让学生把计算过程详细说出来,特别是4的出现,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口算

  14×3= 33×4= 23×2= 41×2= 60×5= 13×5=

  让学生口算直接写得数,在反馈时重点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四、班内汇报总结

  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

  让学生总结一位数成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谈谈自己今天的表现。

  五、作业布置:

  做课本第5页第1题。

  六、板书设计:

  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a、12+12+12=36(元)

  b、12×3=36(元)

  10×3=30 2×3=6 30+6=36

  1×3=3 2×3=6 12×3=36

  买3个球要多少钱?

  a、15+15+15=45(元)

  b、15×3=45(元)

  10×3=30 5×3=15 30+15=45

  1×3=3 5×3=15 12×3=45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会优化计算策略,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主题情境图、小猴卡通、小黑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向你们介绍两只聪明的小猴!(出示卡通形象)它是小猴丁丁,它是小猴淘淘。这兄弟俩可能干了,他们种的水蜜桃又大又甜。这几年,靠着卖水蜜桃,他们攒下了一笔钱,打算造一座新房子。瞧——造房子用的木头都买齐了(出示木头图)。可是兄弟俩看着一堆堆的木头犯愁了,木头太重,他们怎么搬得动呢?隔壁的3头大象知道了这个情况,自告奋勇地赶来帮忙。看!他们很轻松地用长鼻子搬起了一根根的木头。(出示主题图1)

  小朋友,你能看出每头大象分到多少任务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原来,这些木头都是10根堆成一堆,每头大象都分到两堆,也就是2个十,2个十是20。)

  【分析】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开头以大象们帮助小猴兄弟运木头为题材引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渗透了勤劳致富、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等思想教育。

  二、活动尝试,探究新知

  1、探究20×3的计算方法

  小朋友,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你想想看,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你能列个乘法算式吗?(出示课题:乘法)

  (板书:20×3)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呢?(求3头大象运了多少根就是求3个20是多少。)

  20×3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先静静地自己想一下。

  (2)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把自己的想法在4人小组内互相说说,按顺序一个一个地说。

  (3)看书再想想

  打开课本第76页,看看我们的学习伙伴小卡通们都是怎么想的,你的想法跟谁的一样?

  (4)全班交流: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各自用的什么方法,怎么算的?

  (5)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呢?为什么?

  (结合交流过程,讨论“小辣椒”的方法:先算2×3=6,再在6后面添个0。)

  小朋友想过没有,你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为什么可以先不看0?算好后为什么要添0?如果不添会怎样?(引导:二三得六,这个2实际是2个什么?得到的6其实是6个什么呢?)你觉得这种方法跟哪一种比较类似?为什么?(这种方法跟“小番茄”的方法是相通的:2个十乘3得6个十,是60。)

  【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把“鼓励算法多样化”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之一提了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继而引导学生讨论,接着看书拓展思路,最后全班范围内以小组汇报形式上台说算法,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不同程度的思考与讨论,在交流、比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的想法,从而优选适合自己的算法。这几步设计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自选算法,形成思路

  (1)刚才我们知道了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三头大象就运60根木头(板书:3头),照这样算,8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呢?(板书:8头)谁会列式计算的?

  (指20×8=160)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口算时怎么想的?

  (2)练习

  4×37×85×6

  40×370×850×6

  4×3080×75×60

  每组三题有规律吗?下面两题的结果为什么一样?都是怎么算的?(每组的下面两题都是先算第一题,再在得数后添一个0。)

  给你一道题(板书:5×7),你能编出和它相应的题吗?(在下面板书:50×7,5×70)

  你还能试着再编一组题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这样的算式多不多啊?(点上省略号)

  【分析】及时巩固,有利于知识的内化。通过编题的环节,使得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述算法,形成口算思路,为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作准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应用能力。

  3、探究14×2的计算方法

  (1)在大象们的帮助下,丁丁和淘淘兄弟俩的新房子很快就造好了。为了表示感谢,他们到桃园里摘了很多水蜜桃款待他们的好邻居。

  (出示主题图2)谁来说说他们采桃的情况?(每只小猴都采了14个桃。)

  2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点课题)

  (2)14×2,怎样想出结果?

  自己想一想再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各种算法。

  (3)刚才都是讨论14×2的口算方法,这一题也可以列竖式计算!你知道怎么列竖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讨论:先算什么?(用2乘14个位上的“4”,板书:4×2=8)8写在哪里?为什么?(在个位上写8。)

  再怎么算呢?(用2乘14十位上的“1”)看上去是“1”,实际上代表多少?(1个十),那这一步实际算的什么?(板书:10×2=20)20写在哪里呢?

  (在竖式里写20,其中0用虚线写。)老师这里为什么把“0”写得很轻?(渗透:不写这个“0”,“2”在十位上,仍然表示2个十。)

  最后怎么办?(板书:8+20=28,在竖式里写28。)

  14

  ×2

  ——————

  8……4×2=8

  20……10×2=20

  ——————

  28……8+20=28

  (4)看整个竖式,你觉得怎样?你有什么想法吗?(这个竖式能不能简化呢?)

  怎样简化,你知道怎么算怎么写吗?

  请一个学生上来板书,边写边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4

  ×2

  28

  提问:“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为什么可以直接写在“8”的前面呢?

  其实这就是人们在计算中不断探索得来的竖式的一般写法。

  提问:一般写法跟前一个竖式相比怎么样?(思考过程一样,写法简化了。)你喜欢哪一种?以后列竖式计算,我们一般这样写。

  【分析】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

  行“再创造”,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一种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与“积淀”。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4、教学“试一试”

  (1)笔算:3×21

  这里一位数在前,两位数在后,想想把横式写成竖式,最好怎么写?

  板书:

  21

  ×3

  ——————

  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把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位数少的写在下面,一般写成这样的形式,计算起来更方便!等以后小朋友进一步学到多位数乘法,那时你就能理解这样写的方便了!

  请大家打开课本P77,把这一题做在书上。(一个学生板演)

  (3)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

  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什么叫再乘一遍呢?

  让我们用手指着刚才的竖式再算一遍!

  以后算乘法,小朋友都要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5、练习

  (1)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用竖式计算

  32×34×21

  (做在随堂练习本上)

  三、巩固反思,应用深化

  小猴兄弟俩知道我们把他们造房子的事情转化成了数学问题,很感兴趣,他们又出了一些题,想把大家难住呢,你们有信心接受考验吗?

  1、口答:

  (1)一小时60分,4小时多少分?

  (2)我今年11岁,妈妈的年龄是我的三倍,妈妈多少岁?

  (3)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多少?

  2、下面的说法和做法对吗?

  (1)求4个相同加数的和,就是求这个加数的4倍是多少?( )

  (2)50×8=40( )

  3、(机动处理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3=270

  4□×6>240

  【分析】本课的练习设计,我注意了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次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算法、掌握算法,既强化算法的基础训练,又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阶梯式的练习中,课堂上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了知识撞击的快乐,收获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两位数乘一位数 篇16

  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数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积相加。

  一、提出问题。

  1、课件演示例1的情境图。画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2、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3、t: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1、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办法计算?怎样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2、t: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

  让小组内每一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

  【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进行比较、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会有序思考。】

  三、分类评价。

  1、t: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的算法,我们能否把算法分类?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摆学具求得数。

  画图求出得数。

  连加法:12+12+12=36

  数的分解组成:10×3=30 2×3=6 30+6=36

  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7×3=21 6×3=18

  4×3=12或5×3=15或18+18=36

  24+12=36 21+15=36

  【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2、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样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数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

  四、介绍竖式。

  1、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者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2、板书展示竖式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板书边说明。

  3、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4、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知道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第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掏题有哪几种算法?1、练习一第2题。

  【通过练习,揭示知识点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对揭题方法有自己的理解之后,通过内化,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探索算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摆脱常规思维方法的限制,具体的分析问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口算练习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道范本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菁选优秀7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优秀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最简便的算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用两位数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两位数乘一位数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