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无风无月 点赞 分享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初步理解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和意义,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相关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在此之后,学生还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体会初步的统计思想。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引导学生经历描述数据方式的发展过程;二是引导学生经历不同难度的统计活动,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三是恰当控制教学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制表练习。设计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描述数据方式的发展过程,即了解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成,另一方面应注意通过在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体会到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从而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相关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形成、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验统计方法,在统计过程中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合并形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能体会其优越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纸、统计表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创造复式统计表

  出示课件:第   组最爱色彩统计表

  谈话:同学们,屏幕上显示的是什么表?(小结出:单式统计表,板书:统计表)这张表是统计什么的?它可以统计几个组的情况?如果要统计全班4个组的情况,需要几张这样的统计表?

  贴4张表在黑板上,(按组次,横摆)

  请每一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帮助调查统计自己小组喜欢红绿色情况,填到表里。

  师问到前面来的学生:你想怎么调查?

  学生调查,填写黑板上的单式统计表。

  讨论:这些“人数”要写单位吗?(不需要,只要写出数据就可以了)

  介绍:喜欢红色的人一般待人热情大方、积极向上,喜欢绿色的人一般都比较冷静、智慧、热爱和平。这只是反映人的一些基本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我们来看一看,第一组喜欢红色的有几人?第四组喜欢绿色的有几人?第几组喜欢红色的人最多?你看了几张表才知道的?

  讨论:你们看了4张表才知道的,怎样看更方便?

  学生讨论,提出:把统计表排成一竖看,或合起来看(引导:竖着看)。

  老师将四张表竖着排成一列。

  讨论:怎样修改,可以看起来更方便?

  预设:标题有重复,去掉。(师将二、三、四组的标题覆盖)

  讨论:还可以怎样改一改,看起来更方便?

  预设:去掉“红绿色”一栏。(师将“色彩”栏覆盖)

  讨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标题反映的是什么?)

  预设:将标题换成反映全班的。(出示:大浦中心小学五班同学最爱色彩统计表  年 月)

  讨论:这样可以吗?(填上班级)这个制表日期怎样填?(现在的日期,填上)

  讨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能看出哪一组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吗?)

  预设:要将人数改为第几组。(师将第一到四组贴上)

  讨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色彩表示?)

  预设:色彩表示红绿,不能表示第几组。

  讨论:既要表示色彩,又要表示组别,怎么办呢?这样行不行?(出示表头)

  提问引导:这个是表头,它被分成了几个部分?(三个)色彩表示?(红绿色)这一行叫横栏。组别表示?(第几组)这一竖叫竖栏,也叫纵栏。人数表示哪里?用手在空中摸一摸?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这里是填人数的,因此叫数据栏。

  提问:现在能看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喜欢红色吗?(不能)怎样才能一眼看出来?

  预设:学生要求加上“总计”

  引导:(出示总计)通常总计写在表头的下面。谁来填一填?(生填)

  提问:总计和合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合计算出的是同一组内部的人数,而总计算出的是四个组喜欢红色、绿色的情况)

  提问:这里的总合计是怎么算的?还有别的算法吗?

  提问:如果这两种方法算出的得数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某个地方出了问题,需要检查)

  引导:所以,我们在填表时,可以先用一种方法算出得数,再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小结:我们用刚才的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了这样一个大表,这个表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完整课题:复式统计表)

  讲述:复式统计表一般有标题、制表日期、表格三个部分。

  二、比较异同,体验复式统计表

  提出要求:如果这个表格里的数据栏都是空的,你会填吗?请拿出练习纸,上面就有这样的一个统计表。我把黑板上的这个复式统计表还原成原来的四个单式统计表,请你填的时候想一想,先填哪一部分,再填哪一部分,最后填哪一部分。

  学生填表后,指名一生上讲台用视频展示作品,说一说先填哪一部分,再填哪一部分,最后填哪一部分。

  提问:现在我们看一看,哪个组喜欢红色的人最多?你看的是这个复式统计表,还是那些单式统计表?哪种更容易比较?

  小结:所以,复式统计表更容易比较,这既是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不同的地方,也是它的一个优点。(板书:容易比较)这两种表还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讨论。

  启发引导:单独看这一张单式统计表,只能看到哪个组的信息?而看这一张复式统计表,可以看到几个组的信息?从哪个表中可以看到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喜欢绿色?从那四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来吗?说明了什么?(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丰富)(板书:内容丰富)

  三、练习分析,应用复式统计表

  谈话:复式统计表的好处多,用处也多。我比较喜欢体育运动,专门收集了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6-29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情况。(课件出示)请拿出练习1(改编后的“练一练”),你能把它们填到这个复式统计表里吗?

  提问: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6届奥运会上分别获得金、银、铜牌各多少枚?填在哪里?互相说一说。其他的都会填吗?可以用计算器帮助计算。

  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你们和他做的一样吗?看到这个表,你有什么想说的?

  引导: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9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多少枚?这是世界第一名。这一届是在哪里举行的?再来看一看,第26届共获得金银铜奖牌共多少枚?第27届共获得奖牌多少枚?第28届?第29届?我国的体育事业有进步吗?明年的第30届在哪里举行?(英国伦敦),估计一下,那时我国一共能得多少枚奖牌?(生说)

  谈话:我国的体育事业确实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至于在明年的奥运会上,成绩如何,还要看我国体育代表团的表现。

  四、变式练习,认识变化的复式统计表

  谈话:刚才两个复式统计表的表格中都有表头、合计、总计,是不是所有的复式统计表都必须有表头、合计、总计呢?我们来看看这个题目。(课件出示练习二十第2题)

  练习:请大家看练习纸上的练习2。会填吗?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填,教师巡视、指导,选一学生作品展示。

  提问:这个“面积”是怎样算出来的?(长乘宽)

  小结:这说明了统计的时候不一定全用加法,还可能用到其它的方法。

  提问:这个统计表里有表头、合计、总计吗?(没有)如果加上合计,面积、长、宽可以合计吗?(不能)

  小结:所以统计表的样子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一些变化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我们学校五年级每周常规检查表(课件出示)就是一个变化了的复式统计表。

  五、拓展练习,灵活应用复式统计表

  谈话: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五(1)班的同学也做了一个最爱色彩统计表,不过被墨水弄脏了一部分,看不清了,你能推算出这些数据吗?我已经将它打印到练习纸上了,请填一填,如果会,就自己填,如果不会,就和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填,教师巡视、指导。选一学生作品展示。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生一一说出)

  反馈:我们把课件上的墨水移开去,如果和他一样,就给自己鼓鼓掌。(出示课件,移出墨水痕迹)

  六、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七、提出假想,课外延伸

  谈话:对于最爱色彩,我有一种假想,就是喜欢红、绿色的情况与男女生的性别有关系吗?有关统计表就在练习纸上,同学们课后可以调查统计一下,说不定你会有惊喜的发现呢!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校开设了好几个兴趣小组,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好不好?

  (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

  2、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3、教师边出示4张统计表,边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4、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5、抢答题: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限时3秒)

  (1)哪一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2)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回答后,师:刚才第一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能找到答案,怎么第三个(或第二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找到答案呢?什么原因?

  (生: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表格里能找到,而其他的要结合四张表格进行计算才能得到,比较麻烦。)

  师指出:如果我想在表格里一下子能找到后面二个问题的答案,谁能出个好主意,可以对这四张表格进行怎样处理?(合并)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1)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教师出示表,课件演示1,四张单式统计表竖着接拼在一起)

  (2)组织学生讨论: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议?课件出示2(把性别、合计一栏重复的部分删去)

  (3)提问:你觉得这张统计表明确吗?哪里不明确?出示表3(把性别、组别、人数放在表头里)

  (4)引出表头,学生设计表头。

  选择几名学生的设计作品集体评讲,重点说明表头的每一部分所指的含义。(板书: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5)师问:同学们,现在你能从表中直接找到女生一共多少人,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吗?(还是不能,再添一栏)

  (6)添总计一栏。出示表5(屏幕显示有总计一栏的统计表)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同时课件显示)

  (7)完整统计表。(课件显示标题、日期)

  2、学生填写统计表

  (1)提出要求:现在老师把里面一些数据擦掉,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填写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试试看。

  (学生填在准备好的没有数据的统计表里)

  (2)汇报交流:填写统计表时,你先填写了哪些数据?那几格的数据时通过计算后填写的?

  (3)总计数是怎么得到的?(横栏相加或纵栏相加)

  追问:看来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到总计,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强调验证)

  (4)添加日期。

  (5)讲述统计表“合计数”与“总计数”的区别

  提问: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合计是指各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之和,而总计是指所有兴趣小组人数之和以及男女生人数之和)

  3、分析表格

  (1)定义:像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追问:复式统计表一共有哪几个大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标题\日期\表格(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2)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方便地知道什么?

  教师再次提出课始的抢答题: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学生观察后口答。

  (3)比较: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四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特点?对我们分析数据有哪些帮助?同桌讨论。

  结合学生发言指出: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出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便于我们总体分析。(口述:结合埭头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并呈现复式统计表;口述:结合实验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它令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和一个有心人,小明收集了几届奥运会奖牌的数目。(课件出示“练一练”的题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的表现吧。

  学生在书上填写数据后,指一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核对,提醒学生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填写正确率。

  提问:你是如何计算金、银、铜牌合计数的?又是怎样计算每一届的奖牌总计数的?226枚是怎样算的?(两种方法)

  谈话: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同桌说说,指名交流(这4届共获得226枚奖牌;这4届金牌数最多,铜牌数最少;第26届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少,第28届奖牌总数最多;等等)再让我们来看看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奥运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吧!(一起填写第29届奥运会我国的奖牌数,震撼每位同学)

  你想对奥运健儿说些什么?你不想对自己提点希望吗?让我们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让我们也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2、灵活运用:变式题。

  出示一张复式统计表,表格里有一部分数字需要学生自己去填。

  学生填完后,指名上电脑前来动手填,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具体的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并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与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体验统计方法,在统计过程中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认识并能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统计方法,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青云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参加了兴趣小组活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105页例一的场景图)

  2、师:青云小学五年级有哪几个兴趣小组在活动?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3、师:我们要把这些信息进行统计,统计的方式有哪些?

  4、揭示课题:统计表是统计的方式之一,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和研究较复杂的统计表。

  板书课题:统计表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课件直接导入新课。从学生常见的活动中,提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二、 进行统计,分析数据

  1、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

  2、师:想想应该怎样进行简单核对呢?

  学生同桌讨论。

  集体核对,订正。

  3、师:比一比这4张统计表,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师: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5、师:如果老师要查有关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情况,要查几张表?方便吗?

  能不能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呢?

  6、师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了一个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情况进行对比就比较麻烦。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也就是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在学生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统计表的缺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欲望。

  三、认识复式统计表

  1、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这张表大概是个什么样子的呢?应该设计成几行几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例题复式统计表空表)。

  2、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各部分名称:标题、制表日期、表头、项目名称、数据。

  ①师:谁先来给这张统计表取个名称?

  生:青云小学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课件同步显示)

  ②师:制表日期知道吗?

  生齐答:2007年12月。(课件同步显示)

  ③师:为了能清楚的看出表中统计的内容,我们要在统计表的这一格设计好表头。师指着表头,告诉学生,这叫统计表的表头,它被分成了几部分?

  ④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课件显示:组别、航模小组、民乐小组、书法小组、美术小组。“组别”代表哪几个栏目?

  ⑤师:(课件显示:性别、男、女。)“性别”代表哪几个栏目?

  ⑥师:(课件显示:合计、总计)各小组的合计数分别填在表中的什么位置?“总计栏”的总计数分别怎样算?

  ⑦师:(课件显示:人数)“人数”代表表中的空格,也就我们所要填写的数据。

  ⑧讨论:先填什么?再填什么?

  学生独立填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

  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一定的预习,所以教师没有花时间让学生独立设计统计表,而是直接用课件演示复式统计表的常用格式,通过逐步演示与探讨,让学生认识、理解复式统计表各个部分的名称及填写方法。

  四、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1、校对数据(课件逐步演示)

  2、师:怎样计算合计数与总计数?有什么区别?

  3、小结:合计数是男女生人数的合计,应横向相加;总计数是四个小组人数的总计,应纵向相加。

  4、分析数据:从统计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它和前面的四张统计表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5、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6、小结:这个统计表是把四个有联系的简单统计表合并而成的,横向、纵向的栏目都比较多,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完善课题)

  【设计意图】

  填写合计数和总计数是填写复式统计表的难点,让学生讨论填写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填写方法,理解统计这些数据的意义。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五、练习应用,加深理解

  1、完成第106页“练一练”。

  ①、师:你能试着填写这张统计表吗?

  学生独立填表。

  ②学生尝试填写,师巡视,让一名同学板演(小黑板)。

  ③师:请大家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

  生小组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④师追问:

  “合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总计数呢?还可以怎样计算?师:总计数有两种计算方法,正好起到了相互检验的作用。

  ⑤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有何感想?

  【设计意图】

  加深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巩固对统计表的填写,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体会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六、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①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的含义。

  ②提出填表的要求。提醒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学生独立填空。

  ③分析统计表,引导学生解答讨论题。

  ④追问:看了这两张统计表中,你有哪些想法?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八、课外实践题

  (课件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课后完成五年级一班同学家庭电话拥有情况统计表。

  【设计意图】

  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材分析:

  例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了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境,并给出每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先让学生把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单式统计表里。这样,既让学生回忆了单式统计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体会到每张统计表只能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情况,又为引出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素材。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把4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这一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需要,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作用。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复式统计表里,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这就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通过填写数据,体会到复式统计表是前面几个同类单式统计表的综合,在一张复式统计表里能够同时反映4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在填表后、教材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针对填表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让学生交流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的方法;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以及它与单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思路:

  本课是有关复式统计表的新授课,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的设计与数据分析。教学时,让学生面对实际情境或问题学习统计。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开始,从学生感兴趣的兴趣小组活动导入新课,填好四张单式统计表后,明确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某一兴趣小组的男女生情况,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引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复式统计表时,先让学生思考合并后的统计表要统计哪些内容,是什么样子,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在初步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电脑的直观演示,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然后让学生试着填写复式统计表,让学生在填表时体会,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应的组别、性别;每个数据填入表格,都要根据它的组别、性别,找到相应的位置。学生独立填写后,再组织交流。再与前面的单式统计表作比较,让学生说说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它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单式统计表多得多。最后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增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一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四张表格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课前,徐老师了解到了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谁来说说你参加的是什么兴趣小组?(我参加的是书法兴趣小组……)

  2、今天,徐老师带来了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图片,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兴趣小组。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得关于这些小组的哪些信息呢?(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3、为了能清楚反映出各组人数,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入这四张统计表中吗?

  学生独立填写。

  填得快的同学请仔细核对数据,以免出错。

  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数据?

  学生汇报。

  4、请大家观察这四张统计表,从中能知道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那哪个组男生最多?(航模小组)你知道这四个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指名2至3人。

  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回答(2到3名)

  引导学生思考有必要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指四张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并加上表格线,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出示复式统计表,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对这张统计表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这一格(师指)同学们还认识得不够清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格你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这个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3个)

  “性别”是对哪一行内容的概括?(对第一行内容的概括)

  “组别”是对哪一栏内容的概括?(对第一竖栏内容的概括)

  那么“人数”指的又是哪些内容?(表格中填的数据)

  3、对于这张空表格,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吗?(没有了)

  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填数据。

  请同学们拿出表格二,填写数据。学生填写。

  展示学生的作业,并适当提问。

  4、问:这里的“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呢?表示什么意思?

  还可以怎样算呢?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明确用这两种方法可以验证这一栏。接下来学生检验。

  嗯,同学们都能把数据正确地填入表格中了,最后我们不要忘记日期。这张统计表就填写完整了。

  5、现在,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不能很快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呢?教师提问。

  比较这张统计表与前四张统计表的不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6、前面的几张统计表我们把它们叫做单式统计表,那么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做什么比较合适呢?(复式统计表)

  这样的统计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贴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三、实践提高、巩固新知:

  1、教学“试一试”:谈话:关于本届奥运会的有关情况。

  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在竞技体育中也往往会用到复式统计表。(出示课件)

  拿出表格三,独立填写这张统计表。

  展示学生作业。

  2、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

  引导学生为什么没有“合计”与“总计”一栏。

  四、学以致用、实践拓展:

  刚才,我们举了一些例子,确实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接下来,徐老师想了解一下今年的圣诞节同学们想收到什么样的礼物?(问2到3名学生)

  如果徐老师想了解全班同学收到礼物的情况,你说该怎么办呢,我一个一个问吗?(可以调查,统计一下)

  下面我们就来调查与统计。

  学生填表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反思、回顾新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你有什么收获?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p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和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的。复式统计表是描述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复式条 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统计部分必备的知识基础。

  教材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了四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景图,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四幅图完成单式统计表,由比较四个表中数据的不便引入复式统计表。但这四组情景图中的数据都是10以内的数,如 比较四组男生人数:8、3、3、4,五年级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谁多谁少,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产生合并统计表的 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我增加了两幅情景图:朗诵兴趣小组男生5人、女生9人;长跑兴趣小组男生8人、女生3人。从而真正引发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需要,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教材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填写数据,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随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二十的习题的呈现方式稍有变化,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加认真地观察和思考。

  3.教学目的: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⑴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⑵ 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⑶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5.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张表(配合例1教学的6张单式统计表和一张复式统计表)。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统计方法,体会统计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

  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由单式统计表合并为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充分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生活情景,产生学习需求

  ⑴ 课件出示同学们活动的六个场景(航模、民乐、书法、美术、朗诵、长跑),定格为六幅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⑵ 引导学生将了解到的数据填到六张单式统计表中,填好后提醒学生简单核对,以免出错。

  ⑶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哪个组男生最多?哪个组女生最多?共有多少人?

  ⑷ 对六个不同小组的人数进行比较显得很不方便,因此学生会产生合并统计表的需要。揭示课题。

  【设计理念:新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让学生由比较六组数据的不便,真正从内心产生合并统计表的需求。引导学生填表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经历合并过程,初步认识结构

  ⑴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把六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要反映那几个  方面的情况?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合并后的统计表要能反映每组男女生人数、各小组总人数、六组男生总人数与女生总人数、六组总人数。为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作一定的准备。

  ⑵ 出示未填数据的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表中各栏目是什么意思?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表头。

  ⑶ 先带领学生填写航模兴趣小组的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完成表格。

  ⑷ 作业交流,重点指导:“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验算、核实数据、填表日期。

  ⑸ 与单式统计表比较,使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六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设计理念:使学生经历由单式统计表过渡到复式统计表的统计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讨论、填写、分析、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这也是学生统计方法的一次飞跃。】

  3.应用巩固新知,内化统计方法

  ⑴ 指导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体会这道题与例题的变化是:将横着排列的数据填到数着排列的表中。引导学生交流:合计与总计的计算方法。根据表中数据预测:第29届北京奥运会,我国的各项奖牌可能是多少?使学生体会统计的预测作用。

  ⑵ 指导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这张复式统计表为什么没有“合计”“总计”栏?使学生明白:统计栏目设计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以后还会遇到其他形式的复式统计表。

  ⑶ 指导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先让学生简单说说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一张统计表,回答第一、二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先让学生分组收集数据,再汇总,完成统计表。说说在活动中的体会。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不同的应用中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可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加深对复式统计表的理解,进一步学会填写与分析数据,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课外拓展练习,升华统计方法

  统计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并写一篇数学日记,谈谈活动体会。

  【设计理念: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表格、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再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引导总结全课,反思学习得失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理念:在回忆中总结全课,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板书设计

  例1p106页的复式统计表(增加两组)。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篇6

  这是我上星期上的一节课,《复式统计表》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结束后,我就觉得上的特别的不理想。其中有好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会看表、会填表。所以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看表,着重就是表头里,它里面分了三栏,这个内容要重点讲一下。我却忽略了,没有把重点突出讲,使得重点不重,详略不当。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高潮部分,而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这样的。接着,填表又该如何填。讲结束后应该及时的巩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指着表中的某个数字,让学生说出它表示的意思;也可以擦去某个数字,让学生在来填,等等。

  再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说,首先,整节课都没有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现在看来,小组合作的环节可以穿插在练习中。根据练习二十的第一题,我可以让学生当场调查小组成员家庭电话拥有的情况,然后根据统计的数据制作一张统计表。一整节课都是在看题——填表,看题——填表,学生就会觉得不耐烦了。加上小组合作的活动,既可以及时的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缓解了学生解题时的疲劳。

  其次,课堂中的互动也比较少。主要表现在教师单向“动”得多,师生群体之间“动”得少。记得曾经有个老师这样说过:现在的年轻教师上课时往往习惯自己讲个不停,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主体性。而年长的教师却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学。其实,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是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能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而且在互动中还能不断生成智慧、提升人格。

  还有就是,我的激励性的评价语句太少了,这节课几乎没有用一句。适当的鼓励、赞扬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我在课堂上的灵活性还不够,这方面要加强练习。这次课,我觉得上的比较的枯燥,学生们也都失去了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同学们就显得骚动不安,如果我能够及时的加个小游戏,或者让他们小组讨论一道习题,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知道了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想下次这节课一定会上的比这次好。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篇7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表的操作干扰学习重点。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普及,日常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表的需要越来越少。而且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复式统计表里并进行分析,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这就合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样,便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统计方法。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我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我在复式统计表的呈现方式上作了一些改变。不只是出现一个现成的统计表,而是带领学生一起经历了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我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复式统计表该如何设计。学生已有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所以很快就能想到一些表中的内容。但这时学生的思维是零散的、片面的。我再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一起设计出复式统计表。在设计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感知“表头”的设计。

  在认识统计表时,我先让学生认识这张统计表的整体结构,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表中数据表示什么。接着让学生说出不同格子所表示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先看横栏,再看竖栏。为下面在统计表中填写数据打下基础。

  我在整个新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单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根据不同的内容统计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收集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统计表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栏目的设置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统计表的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

  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调查统计自己身边的事,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意识到统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我先让学生给自己的课堂表现评星,分为三星、二星、一星,再分四个小组进行调查。最后填写在一张复式统计表,并由此让学生分析他们的课堂表现。最后以一句激励的话:我想我们每位同学只要能够做到每节课都象今天这节课一样,认真听讲、主动探索、积极发言,成功一定属于你们!作结束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改动较大的两个环节,从课堂效果来看,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只是时间还要控制好一点。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6-10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的过程,并能够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2、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了解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其表头的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的身高调查卡,答题卡及课件。

  课前谈话: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测量得到了各自的身高,现在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生:我的身高是131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28厘米。

  师:介绍得很清楚。猜猜这位同学去年的身高是多少?

  生:可能是125厘米,去年比今年矮。

  师:那再估计一下他明年可能会是多少厘米?

  生:我想明年他可能会是130厘米。

  师:汤老师猜他明年会是140厘米,可能吗?

  生:可能性不大,因为人一年不可能身高长这么多。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身高每年只能增高一点儿,对吗?

  生点头。

  师:其它同学请根据这一生长规律预测一下自己明年的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咱们的校园不仅美丽,而且还隐藏许多数学小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想)汤老师在校园里拍摄了一组照片,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

  师:刚才的照片隐藏了什么数学知识?

  生:统计表。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今天,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统计)

  二、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组织庆祝活动,为了保证咱们班的形象整洁划一,汤老师决定为同学们每人预订一套新的夏季校服,经学校审批,已批准,同学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保证同学们的校服大小合适,服装厂提供了一组适合我们班学生穿着的服装大小尺码。(课件出示)

  服装尺码:125、130、135、140、145。

  师:尺码为125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2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尺码为130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30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以此类推,尺码为135、140、145分别表示身高是135厘米、140厘米、14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觉得你应该选择多大的尺码的服装。

  生:我选择35的服装。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现在的身高是132厘米,明年我还要长高。

  师:你的表述非常正确。

  巡视。

  师:这位同学的身高是141厘米,同学们建议他选多大的服装。

  一部分学生说选140的,一部分学生说选145的。

  师:请选.145的同学说理由。

  生:我觉得先140的小了,明年我们长高了,就更小了,所以我宁愿选大一点。而且我妈妈平时给我买衣服时都是买大一点的。

  师:选140的同学觉得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生点头。

  师:是的,因为我们现在每年都长高一点儿,所以,平时挑选衣服时也尽是梢微买大一点儿的。

  师:有了这个生活经验,同学们再快速来归纳一下,125、130、135、140、145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

  生1:125适合身高是125厘米、124厘米、123厘米……

  师:也就是适合身高是125厘米及125厘米以下的(课件出示)。

  师:那130呢?

  生2:适合身高130厘米、129厘米、128厘米、127厘米、126厘米的人。

  师:说简单占,就是126-130厘米的人。(课件出示)

  师:下面135、140、145,谁能够像这样简单地表述它们,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

  生1:135适合的身高段是131-135厘米。

  师:又简单又准确。

  生2:140适合136-140厘米的人。

  生:145适合141-145厘米的人。

  师:我们班同学的最高身高为142厘米,咱们就干脆说145适合141及141厘米以上的同学穿。(课件出示)

  服装尺码 适合身高段(厘米)

  125 125及125以下

  130 126-130

  135 131-135

  140 136-140

  145 141及141以上

  三、合作探究

  师:经过大家刚才的分析,看来我们只要统计这几个身高段各有几人,就能保证服装大小合适了。

  板书随机出示:身高。

  师:怎样保证数量、款式也合适呢?

  生(思考):还要统计我们一共有多少人?

  师:也就是人数(板书)还有呢?

  生2:女生要分开统计?

  师:男、女生服装款式不一样,所以分开统计都能保证款式合适。

  男生、女生也就是性别(板书)

  师:确定了这三项内容,我们现在就开始统计,好吗?我们先来统计男生身高情况,为了节约时间,咱们分小组进行统计,怎样?

  生:好。

  师:请各小组听清合作要求: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合作,将组内的男生身高卡收集起来,在这块小黑板上进行分类整理,小组长将整理的数据填在表格里。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统计得快,而且数据准确,听明白了吗?(明白)

  师:刚才小组合作提出几点要求。

  生1:只统计组内男生身高。

  生2:分类整理。

  生3:填表。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按照这些要求现在开始统计。(各小组同学将男生身高卡进行整理,巡视时,发现同学们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一会儿,杂乱无章的卡片就有序地分类整理出来了。

  师看来合作的律师事务所 确不小。

  现在请各小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数据,其它同学看小黑板进行一一核实。

  组1:我们组男生125及125以下的2人。

  师:同学们,这个“2”我能记录在这张表格里吗?

  (大屏幕:二(6)班男生身高统计表)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是记录二(6)班全班男生身高情况,这个“2”只是一个小组的125及125以下的男生人数。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也说得很有道理,所以统计时,统计表的标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既然这样,老师就先把你们各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好吗?

  生:好。

  各小组依次汇报统计数据,其它同学对照整理图进行核实。

  现:各小组都无差错,看来大家都是合格的小小统计员,现在谁能将这些记录进行处理,填在上面这张表格里。

  学生口算。

  生1:125及125以下的有3人。

  师:“3”怎么来的?

  生1:把1、2、3、4组这一身高段的人数加起来。

  师:非常正确,接下来呢?

  生2:身高是126-130厘米的男生全班有5人。

  师:身高在141及141以上的几人?

  生:(稍慢)1人。

  师:很,注意身高段与数据的对应。

  131-135和136-140两段各几人?

  生:身高在131-135厘米的有10人,身高在136-140厘米的有2人。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很快完成了这张男生身高统计表,咱们班女生人数较少,想一想,有没有更愉地方法。

  生2:一脸迷茫。

  师:老师平时了解同学们的有关情况,通常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举手。

  师:你们认为用举手的方法来整理女生身高情况怎样?

  生:好。

  师:那请女生注意了,请身高在125及125厘米以下的女生举手,2人。

  师:在相应身高段表格记录2。(课件)

  (依次举手、记录)

  师:我们经过收集整理、记录,完成了统计过程。

  (板书)制成了这两张单式统计表。

  为了更愉地把新脱衣服做好,我们赶紧把表给服装厂的老部传过去。

  (课件)音效:数据统计得没问题,但一个班最好只用一张表。

  师:老总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只能用一张表。

  那也简单,把这两张表合起来就可以了。

  课件演示:将两表拼接在一起。

  师:同学们觉得合起来这张表怎样?

  生(仔细看、思考)

  生:这张表,不知道哪是男生身高,哪是女生身高?

  师:你观察真仔细,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马上来解决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生:我发现有两个标题。

  师:你有什么好建议?

  生:去掉一个。

  师:好,照你说的办?(课件演示)

  师:将重复的去掉,可以让表格更简洁,是吗?(是)不能再简洁点儿?

  生:沉思。

  师引导:观察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

  生(哦):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一模一样,可以去掉一个?

  师:其它同学认为呢?

  生:我同音,因为它们也重复了。

  师:好,我们也试试年地,看去掉以后有没有影响?(课件演示)

  生:很好,更简洁了!

  生:没有影响统计的数据。

  师:这张表现在又简洁,又清楚,应该老总也会满意吧,传过去。

  (课件点击)音效:这张表做得很简洁,数据也没问题,但身高、人数、性别这三个词条要在表中显示出来。

  师:看来,这位老总是个非常认真的人,要求咱们精益求精,同学们,身高、人数、性别放在中哪一格呢?

  (课 提示)

  师:这几格,哪一格最合适?

  生:应放在第一格。

  生:应放在最前面一格。

  师:(课件定格)我们把这一格叫做“表头”。一格放三个词条,看业我们必须先把分成三份(课件演示)。

  师:身高、人数、性别分别在在哪儿呢?(课件闪动)

  这一格你认为放哪个词合适?

  生:身高。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它这一格它旁边都是身高。

  师:你是说这一格它统领这上面一横栏(课件演示)?你说得很正确,同样的方法,这一格填什么?

  生:填性别。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这一格与竖栏连在一起,应该是管男生、女生的。

  师:说得很有道理。(课件演示)

  师:那中间这一格呢?

  生齐声回答人数

  师:用手比划一下,它总统表中的哪一部分。

  (生用两手划出一长方形)

  师:对,它管这一大片(课件演示)。

  师:身高、人数、性别就这样被同学们轻而易举地放进去了。那这三个词条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

  (课件出示另一种的复式统计表)

  分别将身高、人数、性别填入表头相应的位置。

  师:(小结)看来表头三个词条昌跟横、竖栏的内容紧密相关的,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完善课题)。

  (课件出示):两张单式统计表,一张复式统计表。

  师:这是我们刚才制成的两组统计表,如果你是服装厂的老总,你会选择哪一组?

  生1:我选下面一张,因为简单。

  生2:我选复式统计表,因为经只用一张表就表示出了男、女生身高两项内容。

  师:这是同学们的意见,老总会满意这张复式统计表吗?还是发过去吧。

  (课件)音效:这张表做得非常好,数据清楚,表格简洁,让人一目了然。

  师:一目了然,老总他了然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先让学生全面分析)

  (课件出示填空题)

  1、二(6)班男款130的服装订( )套,女款125的服装订( )套。

  2、二(6)班男款服装一共订( )套。

  3、( )款尺码为( )的服装的套数最少。

  三、比较巩固

  师:看来复式统计表的确很方便,这里还有两张单式统计表。(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也把它们合成复式统计表。

  生:(疑惑)不能合。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们统计的内容不一样。

  生2:一张是统计年龄的,一张是统计性别的,内容不相同。

  师:这样看来,只有当统计的内容一致时,都能制成复式统计表。

  师: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一定收获不少,现在就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这张表格,完成你们的答题卡。

  (练习内容: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填复式统计表)

  师巡视、展示。

  四、课外延伸

  师:同学真是太了不起了!

  你们知道吗?其实有关统计的知识很丰富,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搜集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

  同学们一边小声读,一边发惊叹声。

  师:看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统计的作用真大。

  生2:统计员的工作好严格。

  生3:统计那么早就有了,古代人真聪明。

  生4:我长大想当一名统计员。

  在学生的自由发言中轻松结束这节课。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并会看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本节课的知识前后联系甚密,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 课件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最喜欢什么活动啊?大家来一起分享一下。学生发言。看来大家的课下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

  师:我的小助手在课余时间也帮老师做了一份光明小学三(1)班的课下活动调查,请看:

  出示图表,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应问题。 1.从上面的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答:男生最喜欢玩电子游戏和踢球的人数最多,女生最喜欢画画的人数多。 2.这两个表有什么共同点?答:两个表中调查的项目都是一样的。

  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合成一个,怎么合成一个呢?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教师讲解并演示合并过程,首先这两个统计表,有相同的部分,他们分别是活动和人数,那么我们把两行活动栏合并成一栏,然后第二个人数这一行上移,给统计表填上标题。一个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就完成了。可是我觉得这样的统计表表达的并不太准确,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点子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完整复式统计表:课件展示,因为调查项目相同,所以第一行不用变,第一行用来统计男生的数据,第二行用来统计女生的数据。整个表的左上角第一格叫表头,用来说明横竖栏的内容,以及右下方表格中要填的数据。把原来男生女生分开来调查的表合并成一个表,这样的表就叫复式统计表。

  根据上表回答下面问题:

  这个表包含了哪几项内容?(表头、横栏、竖栏)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多?女生呢?男生最喜欢玩电子游戏和踢球的人数最多,女生最喜欢画画的人数多。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男生:2+4+1+1+3+4=15(人) 女生:3+1+1+4+2+1=12(人) 共有15+12=27(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建议男生少玩会电子游戏,多看书。女生多参加体育活动。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关于下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下面是英才小学三(1)班体育成绩单

  男生体育成绩单

  男生喜欢( )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女生喜欢( )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四、课堂小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罗素说:符号+逻辑=数学

  爱迪生说: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才

  我们来说:单式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只 能表示一组数据。

  复式统计表

  可以表示多组数据

  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

  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五、教学小结:本次教学效果成效颇大,师生互动较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模式新颖;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比如课件上面的字样较小,部分学生看不清。我今后的课件制作将会更

  加仔细、认真,顾及到全班同学的感受。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2.对表头的认识以及复式统计表中横栏、纵栏所表示的内容的认识。

  教学准备:

  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兴趣小组标签、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前几天我们称量了每个小朋友的体重,现在老师想统计我们小朋友的体重情况,比如20千克及以下的有几人?21-25千克、26-30千克、31-35千克、36千克及以上的各有几人?可以怎么统计?

  2.学生自由回答统计的方法。(站起来数一数、举手、写票等)

  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用站起来数一数的方法来统计吧!

  3.完成统计表。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情况完成统计表吗?(个别学生回答)

  4.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答师小结:进行体育锻炼及不挑食教育:胖的小朋友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瘦的呢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一日三餐吃饱吃好,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

  师:这张是我们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学生比较)

  2.师:你们都找到了答案了吗?但是刚才在比较的时候,我看到我们同学一会看这张,一会看那张,感觉如何?(麻烦、两张表格看起来不方便)

  3.制作复式统计表。

  (1)师:老师也觉得很不方便,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后得出: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2)先让学生自己同桌之间试一试,然后让生演示各种合并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上下一移,把范围这行重合这种方法最好。(能这样演示最好,不能的话教师帮助学生一起完成。)

  (3)师:这样合并以后你能看出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了吗?

  这样合并后和刚才比较哪个简单呢?(这样简单)

  4.完善复式统计表,揭示课题

  (1)师:这样合并以后,还有些问题,就是我们有两条数据了,不知道哪条是一年级,哪条是二年级了,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对刚才合并的统计表稍微做些改动,(在两张统计表上改一改),老师已经制作了一张新的统计表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2)师:第一格我们称为表头,里面有些什么呢?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呢?

  (教师对横栏、纵栏及表中的内容作简要的介绍。)

  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

  (3)我们已经认识了复式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两张单式统计表的数据完成手中的复式统计表吧。

  5.观察、分析统计表

  (1)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我们新做好的统计表,比较一下16-20千克范围内一年级比二年级多几人呢?31及31以上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呢?

  (2)比较起来感觉如何?(生答)

  师:的确如此,复式统计表在分析和比较多个数据时,更加简单和方便。

  板书:优点:便于比较和分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介绍: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有计算机小组、篮球小组、舞蹈小组、田径小组。你想参加哪个小组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统计吧。

  2.活动要求:

  (1)现在老师先选出每个兴趣小组的小组长拿好标签,你想参加哪个兴趣小组就站到哪一组,但是要按顺序排好队伍。

  (2)请每个兴趣小组的小组长统计好自己小组有多少位同学。

  教师边把兴趣小组标签贴在黑板上的同时边让组长说一说自己组的人数,学生完成手中的统计表。

  3.根据完成的复式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班参加( )兴趣小组的人最多,一班参加( )兴趣小组的人最少。

  (2)我们班参加篮球小组的人比一班参加篮球小组的( )人。

  (3)一班参加人数最多的兴趣小组比我们班参加人数最少的兴趣小组多( )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谁来解决他刚才提出的问题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聪明呀,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学了什么呢?生活中为什么那么多地方要用到复式统计表呢?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篇11

  《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并分析单式统计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是以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的活动为情境,并给出每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的统计表,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且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练一练帮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中每一届的数据竖着排列的变化。而练习二十中的第1,2题主要让学生巩固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变化。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特点,能根据搜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统计观念。并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认识并填写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复式统计表的分析和运用

  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我来说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我作了如下四大环节的设计: 

  第一大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需要  

  先创境,介绍学校的特色项目,引出例1中的四幅场景图及四张简单的统计表,直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当学生填完表格后,比一比,问:这四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单式统计表做一个回顾,并对以下的合并和对表头中的栏目作适当铺垫。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时,并不强制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设计了一个抢答游戏,航模小组一共有多少人?民乐小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学生根据单式统计表很快便能看出。接着再问:四个小组哪个组的男生多?哪个组的女生多?学生是无法一眼看出有多少人,这个时候我就反问学生为什么速度没有那么快了呢?(因为现在的答案要看四张表,麻烦)那么有什么好办法,能够一眼看出来呢?当学生回答问题受阻时,就感受到了单式统计表的局限性。教师再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学生自然就想到将单式统计表合并。这时,再对统计表概念进行重构,就显得水到渠成,从而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 

  第二大环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我在复式统计表的呈现方式上作了一些改变。不是出现一个现成的统计表,而是带领学生一起经历了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并逐步修改、优化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于本环节我将分为5个层次来教学: 

  1、明确要求,小组合作  

  为增加学生思维强度与操作的有效性,特别给出小组合作要求:按照“航模小组、民乐小组、书法小组、美术小组”的顺序把四张表合并成一张表;可以对合并后的表格进行适当的修改、优化,使其更简洁。

  2、展示作品,逐一优化 

  充分认可学生已有的经验,鼓励他们尝试着合并几张单式统计表。虽然学生设计的表格有些粗糙,有的简化了多余的性别一栏,有的合并了四个标题,有的会进行再修改。但经过师生的互相启发和不断改进后,一张标准的复式统计表便呈现眼前。在这一知识的重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单式统计表纳入到一个更大的知识结构中,使之与复式统计表共同成为统计表大家族的一份子。虽然学生学得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们获得了丰富的学习经验。  

  3、进一步完善,理解表头  

  对于复式统计表中的表头,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把一格分成三部分这种形式的。所以,从表头只写“性别”这一个栏目是有问题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性别”只是横栏的名称,应该还有竖栏的“组别”,中间的数据“人数”这样的三部分,从而学生自己得到了表头,并从中也理解了它的含义。另外要比较“这四组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这个问题,应增加总计这一栏,并说一说“合计”和“总计”的含义,理解算法。让学生有个感知,这张统计表比前面四张统计表反映的内容更加全面。  

  4、回顾过程、体会优点

  回顾的过程,也是学生一个方法的总结,一个学习体验、评价的过程。在充分比较后,学生不仅深刻认识到了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而且也体会到了知识重构的价值所在。  5、拓展、进一步认识  

  这里再次对于本张表的内容,出示一张横式的表,不光让学生了解了复式统计表的不同呈现形式,而且通过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其实是深入认识表中的各个数据对应的内容,提高学生读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体会,在制作复式统计表时,应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设计表。  

  第三大环节:实践提高、巩固新知  

  为了对所学知识进行形成性的训练及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1、练习巩固:“练一练”  统计我国前由届奥运会奖牌数。  

  这一题主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给出的数据是按照奥运会的届数横着排列的,而复式统计表中每一届的数据都是竖着排列的,借此不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培养学生更加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  

  问题: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不光让学生对于从统计表中能看出的一些基本信息有个了解,也是在给学生一个引导,如何去分析统计表,并且以此可以联想到从一张统计表中还能够看出别的信息来。  

  2、练习二十中的习题第2题。  

  这一题,在学生填写完后直接展示学生作业,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观察这张复式统计表与前面所学的复式统计表的区别,一是由于表中有两种类型的数据,一种表示面积,一种表示长度,难以采用统一的名称来写,所以这里可以没有表头。二是了解三个不同机场的面积总计是意义不大,而机场面积、长与宽之间进行合计是没有意义的。明确根据不同的内容统计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是否需要合计与总计是根据实际需要的。  

  3、了解生活中复式统计表的运用。  

  呈现生活中收集的几张复式统计表,问:复式统计表有几部分组成?并体会复式统计表的运用广泛,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总结 

  今天一起研究了什么?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并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与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体验统计方法,在统计过程中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认识并能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统计方法,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青云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参加了兴趣小组活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105页例一的场景图)

  2、师:青云小学五年级有哪几个兴趣小组在活动?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3、师:我们要把这些信息进行统计,统计的方式有哪些?

  4、揭示课题:统计表是统计的方式之一,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和研究较复杂的统计表。

  板书课题:统计表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课件直接导入新课。从学生常见的活动中,提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二、进行统计,分析数据

  1、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

  2、师:想想应该怎样进行简单核对呢?

  学生同桌讨论。

  集体核对,订正。

  3、师:比一比这4张统计表,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师: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5、师:如果老师要查有关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情况,要查几张表?方便吗?

  能不能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呢?

  6、师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了一个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情况进行对比就比较麻烦。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也就是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在学生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统计表的缺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欲望。

  三、认识复式统计表

  1、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这张表大概是个什么样子的呢?应该设计成几行几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例题复式统计表空表)。

  2、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各部分名称:标题、制表日期、表头、项目名称、数据。

  ①师:谁先来给这张统计表取个名称?

  生:青云小学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课件同步显示)

  ②师:制表日期知道吗?

  生齐答:20__年12月。(课件同步显示)

  ③师:为了能清楚的看出表中统计的内容,我们要在统计表的这一格设计好表头。师指着表头,告诉学生,这叫统计表的表头,它被分成了几部分?

  ④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课件显示:组别、航模小组、民乐小组、书法小组、美术小组。“组别”代表哪几个栏目?

  ⑤师:(课件显示:性别、男、女。)“性别”代表哪几个栏目?共3页,当前第1页123

  ⑥师:(课件显示:合计、总计)各小组的合计数分别填在表中的什么位置?“总计栏”的总计数分别怎样算?

  ⑦师:(课件显示:人数)“人数”代表表中的空格,也就我们所要填写的数据。

  ⑧讨论:先填什么?再填什么?

  学生独立填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

  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一定的预习,所以教师没有花时间让学生独立设计统计表,而是直接用课件演示复式统计表的常用格式,通过逐步演示与探讨,让学生认识、理解复式统计表各个部分的名称及填写方法。

  四、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1、校对数据(课件逐步演示)

  2、师:怎样计算合计数与总计数?有什么区别?

  3、小结:合计数是男女生人数的合计,应横向相加;总计数是四个小组人数的总计,应纵向相加。

  4、分析数据:从统计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它和前面的四张统计表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5、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6、小结:这个统计表是把四个有联系的简单统计表合并而成的,横向、纵向的栏目都比较多,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完善课题)

  【设计意图】

  填写合计数和总计数是填写复式统计表的难点,让学生讨论填写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填写方法,理解统计这些数据的意义。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五、练习应用,加深理解

  1、完成第106页“练一练”。

  ①、师:你能试着填写这张统计表吗?

  学生独立填表。

  ②学生尝试填写,师巡视,让一名同学板演(小黑板)。

  ③师:请大家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

  生小组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④师追问:

  “合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总计数呢?还可以怎样计算?师:总计数有两种计算方法,正好起到了相互检验的作用。

  ⑤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有何感想?

  【设计意图】

  加深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巩固对统计表的填写,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体会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六、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①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的含义。

  ②提出填表的要求。提醒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学生独立填空。

  ③分析统计表,引导学生解答讨论题。

  ④追问:看了这两张统计表中,你有哪些想法?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八、课外实践题

  (课件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课后完成五年级一班同学家庭电话拥有情况统计表。

  【设计意图】

  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材分析:

  例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了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境,并给出每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先让学生把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单式统计表里。这样,既让学生回忆了单式统计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体会到每张统计表只能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情况,又为引出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素材。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把4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这一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需要,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作用。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复式统计表里,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这就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通过填写数据,体会到复式统计表是前面几个同类单式统计表的综合,在一张复式统计表里能够同时反映4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在填表后、教材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针对填表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让学生交流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的方法;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以及它与单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思路:

  本课是有关复式统计表的新授课,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的设计与数据分析。教学时,让学生面对实际情境或问题学习统计。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开始,从学生感兴趣的兴趣小组活动导入新课,填好四张单式统计表后,明确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某一兴趣小组的男女生情况,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引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复式统计表时,先让学生思考合并后的统计表要统计哪些内容,是什么样子,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在初步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电脑的直观演示,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然后让学生试着填写复式统计表,让学生在填表时体会,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应的组别、性别;每个数据填入表格,都要根据它的组别、性别,找到相应的位置。学生独立填写后,再组织交流。再与前面的单式统计表作比较,让学生说说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它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单式统计表多得多。最后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增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7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