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分桃子

分桃子

陌上烟雨 点赞 分享
分桃子

微信扫码分享

分桃子(精选16篇)

分桃子 篇1

  课题说明

  本单元的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然后进行教学。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因此,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实际性的问题,从而加深印象。

  课时说明:1课时

  学生情况分析:

  本案例适合于二年级学生,由于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易兴奋,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小圆片  小棒  

  四、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导入  语,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你们瞧,小熊家打扮的这么漂亮要干什么,知道吗?(学生猜一猜)。哦,原来,今天是小熊要过十岁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y。你们瞧:前面走来了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熊非常热情,拿出了动物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有8个桃子、12条小鱼、18根骨头。可是你们瞧,小熊正皱着眉头,手抓头皮。咦,这是怎么回事?哦,原来小熊正在为该怎么分食物烦恼?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熊分食物吗?(能)

  2、揭示课题:分一分   (板书:分一分)

  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熊来分一分食物吧!

  (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

  (2)、那么小猴、小猫、小狗之间又应该怎么分配呢?

  设计意图: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思维特点,创设故事性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让生动的故事情境去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小熊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用8个小圆片代替桃子。(四人小组讨论分法并在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

  (1)、 出示分得的结果: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8          8            8

  5     3    6     2     7     1

  (2)、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答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应该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客人,进行人文教育。

  2、现在,小熊手上有12条鱼,请你帮他分给4只小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    )条。

  (同桌合作、全班反馈交流、由学生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4、师生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5、判断:是否平均分,错得在〇打“╳”,并说说为什么?

  (1)、

  (2)、

  (3)、

  5、小狗在旁边等不急了,“汪汪汪汪”叫了起来,小熊该来给我分食物了。小熊急忙拿出18根骨头,请同学们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分到(   )根。(四人小组用摆小棒摆一摆)

  (投影出示学生分得结果,集体交流评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课堂中创设操作性情境,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练习,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演示,获得学习成效。(我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形象地感知“平均分”,再由教师小结,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由学生判断是否“平均分” 进行练习反馈。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动手操作“平均分”活动的设计,即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最后,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操作,同桌合作等形式的交流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三、结合生活,练一练

  1、投影出示14支铅笔,2个文具盒,连一连平均每盒放几支?

  2、实物出示20个圆圈,每5个圆圈拼成一个奥运会图标,可以拼几个?请摆一摆

  3、有12根筷子,有(   )双。用小棒摆一摆

  4、有9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到(   )个,还剩(   )个。(用线连一连)这个气球还能给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作为练习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教学时,我让学生连一连、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形式,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培养数学能力。

  四、跳一跳,摘果子

  智慧老爷爷、小淘气和机灵狗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不过他们要同学闯过其中的一关,请看题目

  1、小熊家来了这么多客人,请问16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为什么?你能帮小熊的忙吗?请用小棒代替分一分

  2、春天到了,同学们出去春游,有25人要去划船,每条船限坐6人,要租几条船?请用小圆片摆一摆

  3、16只蜜蜂在采蜜,飞走了一半,还剩(     )只。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设计意图:跳一跳,摘果子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培养向难题挑战的信心。

  五、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3、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不仅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的整理,还应该是对学生知识的梳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明白学到了什么知识,明确自己表现最出色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板书:

  分一分

  8

  4       4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12

  3     3    3   3

  18

  6      6       6

  教学反思: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这一理论,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联系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整堂课,学生在小熊过生日的故事情节中进行学习,把新知识的探索融入于游戏当中。整堂课的数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练习题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整堂课的亮点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课堂中,不仅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待完善处:在整堂课中学生动手操作多,比较费时间。学生思维活跃,易兴奋,课堂纪律不易组织。

分桃子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导入语,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你们瞧,小熊家今天看起来特别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猜一猜)。哦,原来,今天是小熊要过十岁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y。你们瞧:都有谁来?(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熊非常热情,拿出了动物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有桃子、小鱼、骨头。可是小熊遇到一点困难,这么多食物该怎样分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熊分食物吗?(能)

  2、揭示课题:分一分   (板书:分一分)

  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熊来分一分食物吧!

  (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

  (2)、那么小猴、小猫、小狗之间又应该怎么分配呢?

  设计意图: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思维特点,创设故事性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让生动的故事情境去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小熊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用8个小正方体代替桃子。(同桌讨论分法并在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

  (1) 出示分得的结果。

  (2)、两只淘气的猴子都想多吃一点,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答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应该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客人,进行人文教育。

  2、同学们真能干,帮了小熊一个大忙,分给两只猴子一样多的桃子,令两只猴子都很满意。现在,小熊手上有12条鱼,请你帮他分给4只小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    )条。

  (同桌互相说说怎样分、全班反馈交流、由学生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3、师生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4、看到小猴和小猫吃的那么香,小狗在旁边等不急了,“汪汪汪汪”叫了起来,小熊该来给我分食物了。小熊急忙拿出18根骨头,请同学们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分到(   )根。(同桌互相说说怎样分、全班反馈交流。请一个同学在投影机上用小棒分一分)

  (投影出示学生分得结果,集体交流评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课堂中创设操作性情境,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练习,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演示,获得学习成效。(我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形象地感知“平均分”,再由教师小结,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由学生进行练习反馈。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动手操作“平均分”活动的设计,即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最后,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操作,同桌合作等形式的交流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5、今天有那么多的好朋友来给小熊庆祝生日,他非常高兴,除了给它的好朋友们准备了前面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外,还准备了一顿丰富的晚餐,这些小动物们很讲卫生,跟我们一样要用筷子来吃饭,那么小熊家里的筷子够不够呢?(有12根筷子,也就是6双,但是有10只小动物,先不告诉学生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让学生去为解决问题寻找一些必需的条件。)

  6、小动物们吃饱后非常开心,他们想一起来玩游戏,这个游戏规则是4只动物一组,可以分成(  )组,还剩(  )只小动物呢?(每个学生发一捆小棒,同桌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课堂中创设趣味性情境,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帮助学生感知分不完的“平均分”。

  三、结合生活,练一练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书上p33第2,3题,然后集体反馈。(让学生说出他的解题策略的时候解释一下他的方法。例:如有学生用“二七十四”这句乘法口诀解决第2题,请他给同学们说说二,七和十四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其中       这4个小朋友表现最出色,老师带了9个气球来奖励他们,平均每人分到(   )个,还剩(   )个。这个气球还能给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作为练习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教学时,我让学生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形式,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培养数学能力。

  四、跳一跳,摘果子

  1、林老师每天上完课嗓子都很累,下课后总喜欢喝一杯蜜糖,同学们,你们知道蜜糖是怎样做吗?对拉,是勤劳的蜜蜂采花蜜的功劳。

  今天一大早,就有一些蜜蜂(16只)去采蜜,过了一会,有一半的蜜蜂采完了,飞走了一半,还剩(     )只。

  2、秋天到了,同学们出去秋游,有20个小朋友要去划船,每条船限坐6人,要租几条船?(方法多样化)

  请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

  设计意图:跳一跳,摘果子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培养向难题挑战的信心。

  五、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分桃子 篇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开学初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一)

  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出发算式。

  3、重点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 □ = □

  4、学生独立计算“48 ÷ 2”。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  10个       10个      10个       10个

  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

  (2)40 ÷ 2 = 20,

  8 ÷ 2 = 2,

  20 ÷ 4 = 24。

  (3)、      2  4

  8 √4  8

  4   

  8

  8

  0

  答:                      。

  7、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1)、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办”这两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交流。

  三、拓展应用:

  1、小猴回家。

  先估算再计算。

  3 √6  3    6 √8  4    5 √7  5     6 √9  6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

  3、用竖式计算。

  84 ÷ 4         81 ÷ 3        90 ÷ 6

  98 ÷ 7         84 ÷ 6        96 ÷ 4

  4、

  你认为怎样?

  板书:

  (1)  10个       10个      10个       10个

  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

  (2)40 ÷ 2 = 20,

  8 ÷ 2 = 2,

  20 ÷ 4 = 24。

  (3)、      2  4

  8 √4  8

  4   

  8

  8

  0

  答:                      。

分桃子 篇4

  分桃子

  (平均分的认识一)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 。                                                       

  二、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b)、能力目标

  通过理论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c)、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四、             教学难点:

  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

  五、             教具准备:

  a)、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或挂图  8个桃子图片、数字卡片。

  b)、学生准备:

  圆片或小棒若干。

  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最爱听童话故事了,今天,雷老师就给大家讲个故事。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一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了许多又红又大的桃子,小猴子可高兴了,同学们快数数猴妈妈共摘了多少个桃子?(8个)两只小猴看到了这么多又红又大的桃子,馋得直流口水,争着强着要吃。同学们,如果你是猴妈妈,你打算怎么分这8个桃子?

  请同学用桌面上的桃子卡片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一看,

  1.  指名分桃子,要求学生边分边说。

  指名把8个桃子平均分

  问:谁有不同分法?为什么这样分?

  师板书:

  1    2    3     4                 

  8                  

  7    6    5     4

  问:哪种方法最公平呢?为什么?

  板书:每份同样多

  2.师问:你会用这种分法来分物品吗?我们就来试一试。

  请同学们拿出6个木块分成2堆,每堆几个?

  小结:

  刚才同学们这种分东西的方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问:什么是平均分?

  练习:

  1.判断下面几种分物品的方法,是不是平均分。

  (课件出示蝴蝶、小猫、星星图)

  2.  猫分鱼和小狗分骨头。

  请学生小组任选其一,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鱼或骨头分一分。

  分一分

  ①、小组合作分鱼:4只小猫要分12条鱼,每只小猫要分到同样多,每只小猫要分到几条鱼?

  ②、小组合作分骨头:

  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骨头?

  3.  师拿出14根铅笔,指名平均分进两个文具盒。

  1、摆一摆。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同桌两人合作, 用卡片摆一摆,分一分。

  ②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刚才的分法回答:一样多,同样多。

  (同桌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然后指名回答)

  多让几名学生说说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分一分。

  ①、学生4人一组, 用学具实际分一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②、学生小组合作,帮助小狗分骨头, 分完后,在小组间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指名进行分一分,并说出每个文具盒里放了几枝铅笔。

  三.课堂练习。

  师:同学们分得真好,现在电脑博士要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1。课件出示书上练一练的五环旗和分气球。

  出示五环图,认识这个标志吗?用20个圆环可以拼成多少个五环呢?

  问: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剩下的1个为什么不能再分了?

  师:可见,平均分有时也会有剩余。

  2。课件出示练一练的小蜜蜂采花。。

  问:飞走了一半是多少只?16只蜜蜂飞去一半后,还剩多少只?

  学生马上回答:是奥运会的标志,然后尝试圈一圈,解决用20个圆环拼成五环。

  三.拓展练习。(追卡游戏)

  师:雷老师要用这12张小精灵卡玩个追卡游戏,喜不喜欢?

  师: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听老师把游戏规则说清楚,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讨论这12张精灵卡可以怎么平均分?分对的这12张卡就暂归他们小组,那其他小组如果有不同的分法可以向他们挑战,挑战成功这些卡就归他们。想不想玩?

  四.总结。

  你们学得开心吗?今天你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不仅知道了平均分,而且知道我们周围有许多平均分的知识。请大家睁大你的火眼金睛,在我们教室,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属于平均分。

  小组讨论,然后反馈:

  生1: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2份,每份6张。

  生2: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3份,每份4张。

  生3: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4份,每份3张。

  生4: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5份,每份2张,还剩2张。

  ……

  板书设计:

  分桃子

  1    2    3     4                 

  8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7    6    5     4

分桃子 篇5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实践活动中,初步领悟除法的意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3.能对数目比较小的东西进行平均分。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新教材增加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数目比较小的东西,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

  生:我喜欢小猫。

  ……

  生:我喜欢小猴。

  师:你为什么喜欢小猴呀?

  生:小猴可爱。

  生:小猴聪明。

  师:真巧,老师也喜欢小猴。小猴不但聪明,而且很能干。有一天猴哥哥、猴弟弟(课件出示:两只小猴)和妈妈一起到山上摘桃子,兄弟俩可能干啦,一会儿就摘了一大篮子又大又红的桃子,猴妈妈可高兴了,挑了8个最好的桃子(课件在2只小猴子中间呈现8个桃子)准备奖给两只小猴,可是分给哥哥几个,弟弟几个呢?猴妈妈发愁了,谁愿意帮帮猴妈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这么多同学愿意帮助猴妈妈,真不错,请同桌两个同学用桌面上的8张桃子卡片,帮猴妈妈分分看,可以怎么分?(板书:分桃子)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分桃子。

  师:能把你们的方法告诉全班同学吗?

  生:我们是这样分的:哥哥吃5个,弟弟吃3个。

  师: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是这样想的,哥哥大,跳得高,摘的桃子就多,哥哥就该多吃点。

  生:我们是这样分的,哥哥2个,弟弟6个。

  师: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们认为哥哥年龄大,弟弟小,哥哥应该让弟弟。

  生:我们是这样分的,哥哥分4个,弟弟也分4个。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因为这样分公平。

  生:这样分,它们分的一样多,就不会吵架。

  ……

  师:刚才同学们分得都很好,都有自己的道理。你们认为这样分得公平,猴妈妈可高兴了,就把8个桃子分给兄弟俩,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我们看看小猴会怎样。(课件显示:每只小猴子抱着4个桃子,高兴得跳起来。)老师真高兴,你们这样乐于助人,真是好样的。

  活动二:小猫分鱼。

  师:有一天,4只小猫去河边钓鱼,一共钓了12条鱼,(多媒体显示小

  猫图)它们围在鱼的周围,想把12条鱼分给大家,就在分的时候,遇到了难题。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难题吗?

  生:想。

  师:请看(多媒体出示文字: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条)。请小朋友读一读,说说小猫遇到了什么难题。

  学生自由读、说。

  师:每只小猫吃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吃几条?你们能解决这个难题吗?

  生:能。

  师:全班同学都扮演成小猫,每4只小猫围成一组,再选出一种你们小组最喜欢的学具代替鱼,分一分。

  师:每组的4只小猫,你们分得同样多吗?都是几条?

  生:同样多,3条。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哪个组愿意上来分一分?

  (4人小组走上讲台,1人负责说,1人负责分,2人观察。)

  生:我们是这样分的,一条一条分,因为我们是4只小猫,先拿4条,每只小猫分一条,再拿4条鱼,每只小猫分一条,最后再拿4条鱼,每只小猫又分了一条,每只猫一共分到3条。

  师:这一组表演得真棒,猴妈妈给每人奖一个大仙桃。下面我们将这一组的分法,通过屏幕放给大家看,好吗?(多媒体演示一条一条分鱼的过程。)

  师:有和他们组分得不一样的吗?哪个组上来表演一下?(再请一组上台表演分的过程。)

  生:我们是这样分的,3条3条分,每只小猫分3条。

  师:你们怎么知道每只小猫一次就能分3条?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因为有12条鱼,我们有4只小猫,我想到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每只小猫一次就能分3条鱼。

  师:说得真棒,你们组的分法很好,因为用上了乘法口诀,所以只要分一次就完成平均分。猴妈妈也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大仙桃。我们在大屏幕上,再看一下他们组的分法好吗?(多媒体演示3条3条分鱼的过程与相应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帮小猫解决了大难题,小猫们都分到了3条鱼,它们可崇拜你们了。

  师:把12条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得同样多,都是3条;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同样多,都是4个。像这样把东西分得同样多的方法,我们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活动三:分骨头。

  师: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什么呀?

  生:吃骨头。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分骨头”,请看游戏的规则。(多媒体显示骨头图)请同桌的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说一说游戏的规则是什么。(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请一生读题: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根?)

  师: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

  生: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指每只小狗分得同样多。

  师:请4人一小组,组长拿出你们组最喜欢的一种学具代替骨头,其余3个同学扮演小狗,分一分。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师:今天,同学们收获特别多,学会了平均分东西,那我们就来试一试。

  (课件显示:摆放杂乱的12根筷子。)

  师:这里有几双筷子呢?要想很快知道有几双筷子,你用什么方法?请打开书第33页,看试一试第1题,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独立做。

  师:谁能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是2根筷子圈在一起,一共有6双。

  生:我是用小棒摆的。

  生:我是用连线的方法,2根2根连在一起。

  师:真不错,我们看一看他们的方法。(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再看

  第2题。(课件显示:摆放杂乱的14枝铅笔及2个铅笔盒。)看着这些摆放乱七八糟的铅笔,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想把它们收起来,放进铅笔盒。

  师:平均每盒放几枝呢?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独立做。

  师:谁来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我用的是连线的方法。

  生:我用的是圈一圈的方法。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二七十四”,所以每盒装7枝。

  师:真不错,像这样的问题,还可以用乘法口决来解决。再看第3题,(课件显示:五环旗)你们认识这个标志吗?

  生:这是奥运标志。

  师:这个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五大洲。

  师:不错。它表示五个大洲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看到五环标志,你还知道些什么?

  生: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师:申奥成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课件显示:20个圆环图)用这些圆环可以拼成多少个五环图呢?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四)联系生活,巩固延伸

  师:我们学会了“平均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只要你做个有心的孩子,留心观察都能找到“平均分”的问题。请同桌互相说一说,找一找,用平均分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妈妈买了8个苹果,平均分给我和弟弟,每人分几个?

  师:谁来回答。

  生:每人分4个。

  ……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平均分”。

  生:我知道了“平均分”,就是分得同样多。

  ……

  (六)应用与实践

  师:同学们学得真棒,请你们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做一些平均分东西的游戏,好吗?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教师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学习为主,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互助,给学生提供了自评、互评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索、讨论,尊重每一位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不但分法多样,而且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全班学生心情愉悦,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恰当运用电教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不同分法的演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图画显示生动、形象,使学生大受感染,教学效果很好。本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关于“试一试”的设计,如果能将这些问题创设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则更能体现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案例点评〗

  本节课开始提出了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后来在教师引导下讨论了怎样分得同样多,进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学会了对数目少的物体进行平均分。

  教学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采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其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

  2.教师在教学重点的地方,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方式,同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3.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将书本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实际生活中,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发散了思维。

  今后还要加强课前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调查,以及课后的数学延伸,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好数学。

  点评人:陈宏超(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第二小学)

  〖编者点评〗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在学生有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课堂上,不仅能看到他们学习上的个别差异,更能发现学生蕴藏的创造性。如,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时,有的画圈,有的连线,有的想到用乘法口诀。这样,学生学习的就不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数学,而是他们自己发现的数学了。

分桃子 篇6

  (平均分的认识一)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 。                                                       

  二、             教学目标 :

  A)、知识目标: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B)、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C)、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四、             教学难点 :

  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

  五、             教具准备:

  A)、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或挂图  8个桃子图片、数字卡片。

  B)、学生准备:

  圆片或小棒若干。

  六、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最爱听童话故事了,今天,雷老师就给大家讲个故事。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一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了许多又红又大的桃子,小猴子可高兴了,同学们快数数猴妈妈共摘了多少个桃子?(8个)两只小猴看到了这么多又红又大的桃子,馋得直流口水,争着强着要吃。同学们,如果你是猴妈妈,你打算怎么分这8个桃子?

  请同学用桌面上的桃子卡片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一看,

  1.  指名,要求学生边分边说。

  指名把8个桃子平均分

  问:谁有不同分法?为什么这样分?

  师板书:

  1    2    3     4                 

  8                  

  7    6    5     4

  问:哪种方法最公平呢?为什么?

  板书:每份同样多

  2.师问:你会用这种分法来分物品吗?我们就来试一试。

  请同学们拿出6个木块分成2堆,每堆几个?

  小结:

  刚才同学们这种分东西的方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问:什么是平均分?

  练习:

  1.判断下面几种分物品的方法,是不是平均分。

  (课件出示蝴蝶、小猫、星星图)

  2.  猫分鱼和小狗分骨头。

  请学生小组任选其一,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鱼或骨头分一分。

  分一分

  ①、小组合作分鱼:4只小猫要分12条鱼,每只小猫要分到同样多,每只小猫要分到几条鱼?

  ②、小组合作分骨头:

  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骨头?

  3.  师拿出14根铅笔,指名平均分进两个文具盒。

  1、摆一摆。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同桌两人合作, 用卡片摆一摆,分一分。

  ②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刚才的分法回答:一样多,同样多。

  (同桌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然后指名回答)

  多让几名学生说说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分一分。

  ①、学生4人一组, 用学具实际分一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②、学生小组合作,帮助小狗分骨头, 分完后,在小组间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指名进行分一分,并说出每个文具盒里放了几枝铅笔。

  三.课堂练习。

  师:同学们分得真好,现在电脑博士要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1。课件出示书上练一练的五环旗和分气球。

  出示五环图,认识这个标志吗?用20个圆环可以拼成多少个五环呢?

  问: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剩下的1个为什么不能再分了?

  师:可见,平均分有时也会有剩余。

  2。课件出示练一练的小蜜蜂采花。。

  问:飞走了一半是多少只?16只蜜蜂飞去一半后,还剩多少只?

  学生马上回答:是奥运会的标志,然后尝试圈一圈,解决用20个圆环拼成五环。

  三.拓展练习。(追卡游戏)

  师:雷老师要用这12张小精灵卡玩个追卡游戏,喜不喜欢?

  师: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听老师把游戏规则说清楚,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讨论这12张精灵卡可以怎么平均分?分对的这12张卡就暂归他们小组,那其他小组如果有不同的分法可以向他们挑战,挑战成功这些卡就归他们。想不想玩?

  四.总结。

  你们学得开心吗?今天你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不仅知道了平均分,而且知道我们周围有许多平均分的知识。请大家睁大你的火眼金睛,在我们教室,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属于平均分。

  小组讨论,然后反馈:

  生1: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2份,每份6张。

  生2: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3份,每份4张。

  生3: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4份,每份3张。

  生4: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5份,每份2张,还剩2张。

  ……

  板书设计 :

  1    2    3     4                 

  8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7    6    5     4

分桃子 篇7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2—3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四、教学难点:感知“平均分”还可能有剩余的情况。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圆片、小棒等若干。

  六、教学过程:

  a、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件出示)

  师:孩子们,仔细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小猴、小猫、小狗)这些小动物们在熊老师的带领下要上哪儿去?(游乐园)游乐园里真好玩,不知不觉就玩到了中午,小动物们的肚子可饿啦。于是熊老师帮它们买来了午餐:8个桃子、12条鱼、18根骨头。

  师:猜猜熊老师是怎么分这些午餐的?

  生1:我猜是把桃子分给小猴,因为小猴最喜欢吃桃。

  生2:小猫最喜欢吃鱼,我猜熊老师把12条鱼分给了小猫。

  生3:狗喜欢吃骨头,熊老师肯定把骨头分给了小狗。

  师:你们猜的有道理,那熊老师究竟是怎样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熊老师把8个桃子分给了2只小猴,把12条鱼分给了4只小猫,把18根骨头分给了小狗。看来熊老师和大家的想法一样。

  b、动手操作,体会“平均分”。

  1、师:2只小猴要分8个桃子,可以怎么分呢?(课件出示)

  请同桌两人合作,扮演2只小猴,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

  (板书:分一分)

  (同桌动手分桃,然后向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

  师扳书: 1 2 3 4

  8

  7 6 5 4

  (课件演示8个桃的各种分法,)

  师:在这些分法中,你们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能使2只小猴都满意?为什么?(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2、师:4只小猫要分12条鱼,怎样才能使它们都满意?(课件出示)

  生:每只小猫要分到同样多的鱼。

  师:每只小猫要分得同样多,每只分几条呢?让我们帮帮小猫吧!

  请孩子们4人小组合作扮演4只小猫,用12个圆片代替小鱼,动手分一分。待会儿派代表汇报你们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多少。

  (4人小组合作分鱼,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生1:我们是每次每人分1条,分了3次就分完了,每人都分到3条。

  生2:我们是第一次每人分2条,第二次每人分1条就分完了,每人也都分到3条。

  生3:我们一次就分完了,每人分到3条。

  生4:我们是第一次每人分1条,第二次每人分2条就分完了,每人也都分到3条。

  (课件演示同样多的不同分法过程,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答案的统一性。)

  3、小结:像这样,不管怎么分,每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刚才孩子们都是用圆片、小棒代替桃、鱼来摆一摆,分一分的,那如果不用学具,还可以怎么办呢?(连线、画圈的方法)

  (课件演示:8个桃用连线的方法平均分、12条鱼用画圈的方法平均分)

  4、师: 18根骨头要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呢?(课件出示)请孩子们用小棒代替骨头,分一分,也可以用连线、画圈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展示交流。)

  c、结合生活情景,继续分一分,巩固“平均分”。(课件出示)

  1、12根筷子是双。(让生用小棒当筷子摆一摆)

  2、有14枝铅笔,放到2个文具盒里,平均每盒放枝。

  (让生用线连一连)

  3、20个圆圈,每5个圆圈拼成一个奥运图标,可以拼个。

  (让生用圆片摆一摆或圈一圈)

  4、有9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到个,还剩个。(让生用线连一连或圈一圈)这个气球还能分给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师:可见,平均分有时正好分完,有时也有剩余,剩余的比4个少,不能再分。(让生理解平均分不一定就是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是有剩余的)

  5、16只小蜜蜂在采蜜,飞走了一半,还剩只。(让生用小棒摆一摆)

  d、巩固深化,提高思维。

  师(出示12张卡):现在我们4人小组用12张机灵卡玩个游戏,想不想玩?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听老师把游戏规则说清楚: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12张卡可以怎么平均分?作好记录。待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分得好!

  学生开展游戏活动,活动结束后,分组汇报。

  e、小结。

  师: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不管怎么分,只要每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平均分的知识。

  板书设计:分桃子

  1 2 3 4

  8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7 6 5 4

分桃子 篇8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规范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首位能整除)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及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4篮桃子图和8个桃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花果山桃园大丰收,猴王摘来了一些桃想奖赏给猴儿们,可猴儿们平时表现都不错呀,怎么分呢?于是猴王想,先考考猴儿们,谁回答对了我的问题就把桃先给它,这可把猴儿们愣住了!同学们想不想帮助小猴子啊!(想)

  2、看桃子卡片口算。(谁回答对了就把桃子送给他)

  (1)153=   36÷3=   262=   86÷2=   62÷2=   

  48÷4=   242=   70÷7=    84÷2=  96÷3=  

  (其中84÷2=  96÷3= 要说出想的过程)

  (2)  2 )8     (请一生上台书写,回忆以前竖式的书写格式。)

  3、出示情境图。

  师:猴王还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桃子,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例题(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师:该怎样列算式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48÷2=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解决48÷2=     

  师:48÷2你们会算吗?我们可以用桃子来分一分。(请学生分桃子。)

  1、交流分的方法:请学生上台分桃子,边分边说。先怎样,再怎样,最后每人分得多少个?

  (要分得又对又快,先分什么后分什么,指出一般可先分整篮,再分单个。)

  2、交流口算方法: 40÷2=20   8÷2=4     20+4=24

  3、尝试写竖式。

  谈话:如果做题都用实物分一分,那太麻烦了,而且我们以后还会学更大的数的除法,经常是不能直接口算出答案的,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列竖式来计算)前面我们复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会不会写竖式呢?大家想一想,分桃子用了两次,写竖式时要分几步来写,大家试一试,写出竖式。同桌两个人可以讨论,不会写,也可以看课本第54页。

  展示同学在试写竖式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竖式,进行评讲。(为了不乱,又让人看得清楚,写竖式时,一般都采用逐位除的方法。)

  4、师结合分桃子,规范竖式写法。

  因为先分整篮,所以先把4平均分两成2份,得到2,商在什么位上?(十位)为什么?(表示2个十)下面算2乘2得4,4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4篮桃子),4减4得0,因为还没分完,这里不写0,整篮的分完了,就要分单个的,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落下来放在这里除,把8个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所以商4,写在什么位上?(个位),2乘4得8,8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8个桃子),8减8得0,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5、师生共读算理。

  6、照样子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遍。

  7、写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48÷4  69÷3  86÷2的竖式。

  2.算式门诊。有两只淘气的小猴子他们是这样做的,请判断是否正确。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略)。

分桃子 篇9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32——33页分桃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然后进行教学。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因此,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实际性的问题,从而加深印象。

  学生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易兴奋,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设计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形式,认识除法是从“平均分”开始的,因此教学中多次安排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表象,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比较自然地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增长了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准备:12个塑料桃子、4个小猴面具、

  学具准备:18个圆片、4张小猴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小猴面具: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们喜欢小猴子吗?为什么喜欢?我相信你

  们比小猴子还聪明、活泼、可爱。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

  2、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在这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猴子,一天这些小猴子到森林里找桃子吃,其中的2只小猴子找到了8个桃子。这两只小猴子看着这8个桃子高兴极了,他们都在想:“我能吃几个呢?”你们愿意帮小猴子分桃子吗?(板书:分桃子)。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自由分桃子,揭示平均分

  (1)谈话

  师:假如你们同桌俩人就是这两只可爱的小猴子,你们俩怎样分这8个桃子呢?请同桌两位同学先商量一下。

  (2)同桌俩位学生商量。

  (3)动手操作

  同桌俩人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用8个圆片代替8个桃子分成2堆。

  (4)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师: 这有8个桃子,咱们请和扮演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把你们刚才怎样商量,怎样分的过程表演给大家看一看。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能都会分成4个和4个)

  (5)质疑

  师:是他们俩这样分的请举手。你们为什么都这样分呢?

  (6)小结:

  (播放课件)师:像这样,把8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子,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就叫做平均分。(师板:平均分)

  (7)练习

  师:看这是我帮两只小猴子分的桃子,一只猴子分7个,一只猴子分1个,我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怎样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移动桃子)

  三、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1、体会平均分得过程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 这两只小猴子正要吃分好的桃子,忽然又跑来了2只小猴子,这两只小猴子又带来了4个桃子。

  师:现在一共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子?(12个桃子,4只猴子)其中的一只猴子说:这12个桃子要平均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应同样多。

  (2)各小组讨论:

  怎样把12个桃子平均分,才能使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同样多。

  (3)学生动手操作:

  按照自己小组讨论的方法,每个同学用12个圆片代替桃子,4张带小猴的纸片代替小猴,把圆片放在带小猴的纸上就代表猴子分到了桃子。

  (4)汇报:

  找四个同学扮演小猴,每个同学在汇报时,边说边拿12个塑料桃子分一分

  (5)质疑:

  师:你们认为他的这种分法可以吗?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6)小结:

  师小结学生的各种不同的分法。

  师:在这些平均分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分法,为什么?

  师:以后你们再平均分物体时,可以根据你的爱好和能力选择适合你的平均分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得理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我们会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了,那现在有18个桃子,让你们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你们会分吗?

  (2)学生动手操作:

  各小组合作(每组4人)拿出18个圆片代替18个桃子,由组长分,其他三个同学扮演小猴子。

  (3)汇报:

  各小组说一说一说自己小组是怎样分得,为什么采用这种分法?

  四、应用提高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和怎样平均分物体。下面我们轻松一下,玩个“摸花生米”的游戏好吗?

  (2)游戏规则

  同位两人合作,每人摸2次,每次的抓的过程是这样的:抓五子棋棋子时,把手伸到纸袋里摸五子棋棋子,摸出来以后,把棋子放在桌上,数一数一共摸了多少个棋子,然后把这些棋子进行平均分,怎样平均分呢?你想把你摸到的棋子平均分成几份就平均分成几份。(一个同学摸一个同学帮着记录)

  一共抓几个

  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几个

  第一次

  第二次

  师出示表格讲解填法:

  师:若你在抓棋子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可暂时保留,等各小组活动后,你可提出,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3)小组汇报:

  各小组汇报一下自己小组抓棋子的过程。

  (4)质疑:

  各小组提出自己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由全班同学帮助解决。

  (5)小结:

  师:通过这个游戏,可以看出同学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有关于平均分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交流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认为你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还需要在哪方面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我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号学生认知规律。

  2、 课堂上注意学生多方面发展,实现三维目标。

  3、 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 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在课的开始,我就为学生创设了小猴子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分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还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精神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最后通过各种情境练习激发学生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体验解决后的成功喜悦。

  点评:

  本课的知识是为学习除法的含义作铺垫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渐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与教师示范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结果,为理解除法的含义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 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分桃子 篇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2-33页。《分桃子》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除法的第一课,编者意在让学生从分的状态来入手,有随意分与平均分,平均分中又有分得刚好的与分得不刚好的,传统的包含除与平均除都是平均分,书本用练习题来体现。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并且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基础,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分东西的经历,这对他们学好《分桃子》一课的内容有很大帮助。

  设计理念:遵循数学学习“活动化”的理念,注重活动由实际操作经验向表象水平的提升。

  《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活动经验构成了学生数学认识活动的重要基础,本节课不仅使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更关注他们在做什么,关注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怎样实现由实际操作有效的转化成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注重活动由实际操作经验向表象水平的提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一,依据经验,初步感知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有没有听说过有一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你认为平均分是怎么样子的?

  二,分画糖果,建表象。

  既然大家对平均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你们试着平均分一分好吗?

  你们看这是什么?数数有几块?

  6块糖,按你理解的平均分,自己分一分。请你在本子上画一画。

  谁愿意把你分的结果画在黑班上好吗?

  你把这六块糖平均分给了几个人?每个人分到几块糖?每个人分得怎么样?

  你们也这样分的吗?只有分2份才是平均分吗?分3份行吗?画一画。

  6块糖,平均分3份,每份都是几块?每份——

  还有别的分法吗?为什么是平均分?

  看来平均分不是就2份是平均分,分3份也行,分6份也行。有一个什么条件,才是平均分?

  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就叫作平均分

  三,判断平均,变式拓展

  咱们来判断一下他们是不是平均分?

  (1)为什么是平均分?能用一句话来说明平均分的过程吗?

  (2)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你能移动一下让他变成平均分吗?再用一句话说说平均分的过程。

  (3)8个西瓜还可以怎样平均分?用一句话说说。

  四,分摆磁扣,注意过程

  老师这里有12个磁扣,你能把他平均分成3份吗?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借助你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注意你是几个几个分的?每份几个。

  (你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看来平均分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忙呢。”)

  12个磁扣,你能把他平均分成4份吗?6份呢?从中你发现什么?

  五,特殊情况,体会剩余。

  剩下10个扣子,怎样平均分,你们自己在题卡上圈一圈,填一填。看谁的方法多。

  10个,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试着连一连。遇到什么问题了吗?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每人分得同样吗?剩下的两个怎么办?

  在生活中也有不能刚好平均分的,也有这种平均后还有剩余的现象,

  六,图片欣赏,感受生活。

  同学门,其实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有很多,你看——

分桃子 篇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2~33页“分桃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并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2.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小熊笨笨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因为他的新房子造好了,他准备了许多食物招待他的好朋友们——小猴、小猫和小狗。可是当笨笨把桃子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时,兄弟两个闹了起来。快,让我们来给他帮帮忙吧!

  (出示课题:分桃子)

  二、操作体验,感知新授

  1.活动一:分桃子。

  师(出示下图):这里有几个桃子?(8个)有几只猴子?(2只)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

  生1:猴哥哥吃到7个,猴弟弟吃到1个。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2:猴哥哥吃到6个,猴弟弟吃到2个。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3:猴哥哥吃到5个,猴弟弟吃到3个。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生4:猴哥哥和猴弟弟都吃到4个。

  ……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师: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可以让两只猴子都满意?

  生5:猴哥哥分到4个,猴弟弟也分到4个。

  生6:两只猴子都分到4个桃子。

  生7:两只猴子各分到4个桃子。

  师:大家都认为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可以让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满意,为什么呢?

  生8:因为这种分法最公平,最合理。

  生9:因为这种分法两只猴子不会打架。

  生10:这种分法更公平、合理,因为两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样多。

  师:对了,这种分法最公平、最合理,因为两只猴子分到的桃子同样多(也就是一样多)。

  (板书:同样多 一样多)

  师:像这样,每只猴子分到的同样多(或一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活动二:分鱼。

  师:两只猴子分到了同样多的桃子,可高兴了!现在该给谁分食物了?

  生:小猫。

  师: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课件出示),该怎样分呢?你能帮笨笨分一下吗?

  生:能。

  师:请大家拿出12根小棒代替12条鱼,动手分一分。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分的?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如下:

  a.有一条一条地分的,分三次。

  b.有两条两条地分的,分两次,最后一次分一条,刚好分完。

  c.有三条三条地分的,分一次。

  师:这些分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认识:不管怎么分,“平均分”要求的结果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3.活动三:分骨头。

  师:小猴和小猫都分到了食物,还剩下谁没有分到食物呀?

  生:小狗。

  师:笨笨准备了多少根骨头?(生数出:18根)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骨头?

  师:你能给笨笨帮个忙吗?

  师: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32页,思考“分一分”的第三题,并拿出铅笔在书上分—分。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师:每只小狗平均分到了几根骨头?

  生:6根。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分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均分的过程,认识平均分的结果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刚才我们在帮笨笨分食物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并且也学会了自己动手进行平均分,你们高兴吗?(高兴)现在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深化

  1.分筷子。

  一双筷子有2根,12根筷子可以平均分成几双?请同学们动手圈一圈。

  2.分铅笔。

  14枝铅笔平均放在两个笔盒里,平均每个笔盒放几枝?

  3.拼奥运五环。

  每个五环由5个圆环组成,20个圆环可以拼成几个五环?

  4.分气球。

  有9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剩下的一个还能分吗?剩下两个能分吗?三个呢?四个呢?为什么?

  师(总结):平均分里有刚好分完的,还有现在这种平均分之后有剩余的。

  5.拓展:小蜜蜂。

  师:什么是一半?16的一半是几?8的一半是几?4的一半是几?2的一半是几?

  四、小组活动

  插花:把12枝花插在花瓶里,要使每个花瓶里的花同样多,平均每个花瓶插几枝?需要几个花瓶?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五、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呢? 

分桃子 篇12

  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在教材第32—33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体会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各个方面,多个角度考虑,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设置情景,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新单元的学习.

  2.引导学生从"小猴分桃子"的情景人手,安排"分一分"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与求知欲.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4.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5.总结本课内容,指导学生练习,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通过小组探讨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创新,勇争第一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正确理解平均分.

  ◇教学突破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利用图片(或小棒)引

  导学生亲自动手,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平均分是生活中常见的一

  个用语,不能用固定的语言表述,可以用"同样多","一样多"等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

  来代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实物:若干糖果;若干纸圆片(或小棒).

  2.图片:"分桃子"的主题教学主题图.

  ◇学生准备

  若干纸圆片(或小棒).

  教学步骤(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提问,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出示教学挂图,安排活动,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方法.

  4.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体验平均分

  的过程.

  5.总结本课内容,指导学生练习.

  1.思考问题,在情景中进入新课.

  2.观看教学挂图,参与活动,体会学习

  的乐趣.

  3.分组操作学具,动手操作,积极讨论,

  交流学习方法.

  4.完成练习,体验和掌握平均分.

  5.巩固知识,完成练习.

  一,设置场景,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我们班上有多少名同学呀

  2.拿出准备好的糖果,引导提问:老师这里有50颗糖果,大家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分呢 3.组织学生把糖果分给大家. 4.谈话引入新课,提示今天学习的内容

  1.齐声回答:50名(假设).

  2.思考后,兴高采烈的回答:每一位同学一颗.

  3.很高兴地领糖果.

  4.认真听讲,仔细想想分糖果的细节,与分糖果有关.

  二,创设情景,解决实例(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分桃子"的主题图,制造问题:

  两只小猴子到小熊家作客,小熊拿出8个桃子招待小猴子,请同学们想一想,每只小猴子能吃到几个桃子呢

  2.提示学生用手中的8个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说怎么分.

  3.指导学生按照教材第32页"分一分"的内容,讨论解决小猫,小狗遇到的问题,听取全班汇报.

  4.指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完成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1—3题,在行间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1.认真观看主题图,思考老师的提问.

  2.认真动手操作,举手回答,说出各种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用小圆片摆一摆,在小组内交流方法,由代表汇报结果.

  4.积极参加活动,采取连一连,圈一圈或摆一摆的方式完成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过程.

  三,解决新问题,完成思考题(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并引入新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每次平均分东西以后,都正好将东西分完呢

  结合教材第33页第4题的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分气球的活动.

  请学生思考剩下的一个气球还能不能再分.

  向学生解释"一半"的概念,指导学生完成第33页第5题.

  总结本课内容.

  思考老师的问题,不能确定答案,寻求得到正确的讲解.

  利用小圆片进行分气球,发现在每人分得一样多的情况下,会有剩余的气球.

  齐声回答,并了解到在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剩余的情况.

  认真听讲,了解到"一半"就是平分成两份,解决疑问后,完成练习题.

  回顾本课知识,初步了解平均分.

  本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桃子,知道即使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剩余的情况,"一半"就是平分成两份.同学们在学习中利用小棒和小圆片,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活动,很好地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努力学习.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请同学们结合学习内容,仔细思考,用小木棒摆一摆,将10个小木棒平均分一分,有多少种分法.

  教学探讨与反思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意从学生熟悉的情景人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时候,融人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要善于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支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完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学习态度.

分桃子 篇13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注重加强学生的体验,强调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即分一分的实践活动),经历从“任意分” 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收获与不足。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享受到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喜悦。

  这节课一开始,我以故事引出问题:猴妈妈要把8个桃子全部分给他的两个猴宝宝,有几种分法?请大家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学生很愿意动手分),通过全班交流,列出各种分法。接着问:你认为哪种分法能让两个猴宝宝都满意?说出你的想法。(每个猴宝宝分到的桃子一样多)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发生于主体,也不发生于客体,而发生于联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活动之中。“平均分”的认识,是小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我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当中,循循善诱,从一个总数分成2份到多份,从“随意分”到“分到同样多。” 在参与这些操作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帮助学生体验理解了数学知识,即“平均分”的认识。

  3.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感受分法的多样化与答案的统一性。

  在“小猫分鱼”的活动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来帮助小猫解决“12条鱼,4只小猫想分到同样多的鱼,每只小猫分到几条呢?”小组4位同学分别扮演4只小猫、用12根小棒代替鱼,动手分一分,分好后,派代表汇报是怎么分的,(即交流分的过程,说出不同的想法),得到什么结果。感受分法的多样化与答案的统一性 。这既尊重了学生生活经验、认知特点等的差异,又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后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分鱼的过程和结果。

  总之,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争取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为成为优秀的数学老师而努力。

分桃子 篇14

  【课题】分桃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和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二、创设情景,探索算法。

  1、出示例题1:

  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读题,列出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

  2、出示课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3、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分一分。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4、立计算48÷2=

  5、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1) 口算:

  40÷2=20 8÷2=4 20+4=24

  (2) 笔算:

  重点指导竖式的书写格式。

  5、试一试。

  6、小结: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是什么?

  7、比较:今天我们学习的除法竖式与以往我们学习的除法竖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把标题补充完整;(商是两位数)

  8、出示例题2:

  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摆学具,动手分一分。理解“48÷3,先将40÷3,每份是10,余下一个10和个位的8合起来再除。”

  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口算的方法与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练习:

  完成练一练。

  1、先估计,培养估算意识,用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的结果互相比较,培养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2、提出问题以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再与同伴交流。

  4、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情境图,找到规律。再列式计算。

  红气球:48÷2

  黄气球:48÷4×2

  6、引导学生发现题中的隐藏条件。

  可能有以下方法:

  (1) 98÷5=19……3

  所以不可能。

  (2) 98不是5的整倍数,所以不可能。

分桃子 篇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小圆片 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导入语,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你们瞧,小熊家打扮的这么漂亮要干什么,知道吗?(学生猜一猜)。哦,原来,今天是小熊要过十岁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y。你们瞧:前面走来了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熊非常热情,拿出了动物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有8个桃子、12条小鱼、18根骨头。可是你们瞧,小熊正皱着眉头,手抓头皮。咦,这是怎么回事?哦,原来小熊正在为该怎么分食物烦恼?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熊分食物吗?(能)

  2、揭示课题:分一分  (板书:分一分)

  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熊来分一分食物吧!

  (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

  (2)、那么小猴、小猫、小狗之间又应该怎么分配呢?

  设计意图: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思维特点,创设故事性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让生动的故事情境去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小熊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用8个小圆片代替桃子。(四人小组讨论分法并在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

  (1)、 出示分得的结果: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8     8      8

  5   3  6   2   7   1

  (2)、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答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应该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客人,进行人文教育。

  2、现在,小熊手上有12条鱼,请你帮他分给4只小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  )条。

  (同桌合作、全班反馈交流、由学生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4、师生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5、判断:是否平均分,错得在〇打“╳”,并说说为什么?

  (1)、

  (2)、

  (3)、

  5、小狗在旁边等不急了,“汪汪汪汪”叫了起来,小熊该来给我分食物了。小熊急忙拿出18根骨头,请同学们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分到(  )根。(四人小组用摆小棒摆一摆)

  (投影出示学生分得结果,集体交流评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课堂中创设操作性情境,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练习,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演示,获得学习成效。(我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形象地感知“平均分”,再由教师小结,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由学生判断是否“平均分” 进行练习反馈。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动手操作“平均分”活动的设计,即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最后,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操作,同桌合作等形式的交流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三、结合生活,练一练

  1、投影出示14支铅笔,2个文具盒,连一连平均每盒放几支?

  2、实物出示20个圆圈,每5个圆圈拼成一个奥运会图标,可以拼几个?请摆一摆

  3、有12根筷子,有(  )双。用小棒摆一摆

  4、有9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到(  )个,还剩(  )个。(用线连一连)这个气球还能给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作为练习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教学时,我让学生连一连、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形式,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培养数学能力。

  四、跳一跳,摘果子

  智慧老爷爷、小淘气和机灵狗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不过他们要同学闯过其中的一关,请看题目

  1、小熊家来了这么多客人,请问16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为什么?你能帮小熊的忙吗?请用小棒代替分一分

  2、春天到了,同学们出去春游,有25人要去划船,每条船限坐6人,要租几条船?请用小圆片摆一摆

  3、16只蜜蜂在采蜜,飞走了一半,还剩(   )只。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设计意图:跳一跳,摘果子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培养向难题挑战的信心。

  五、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3、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不仅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的整理,还应该是对学生知识的梳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明白学到了什么知识,明确自己表现最出色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分桃子 篇1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规范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首位能整除)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及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桃子图等。学生每人准备4篮桃子图和8个桃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笔算:48÷6=

  说说算理。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师板书例题(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师:该怎样列算式呢?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

  书:48÷2=

  解决48÷2= 师:48÷2你们会算吗?

  我们可以用桃子来分一分。(请学生分桃子。)

  1、用小木棒代替桃子,先分四捆,每捆10个,每个猴子分两捆(20),剩下8个每个猴子分4个,所以每个猴子分得24个。

  2、交流口算方法: 40÷2=20 8÷2=4 20+4=24

  3、尝试写竖式。谈话:如果做题都用实物分一分,那太麻烦了,而且我们以后还会学更大

  数的除法,经常是不能直接口算出答案的,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列竖式

  来计算)前面我们复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

  会不会写竖式呢?大家想一想,分桃子用了两次,写竖式时要分几步来写,大家试一试,写

  出竖式。同桌两个人可以讨论,不会写,也可以看课本第54页。展示同学在试写竖式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竖式,进行评讲。(为了不乱,又让人看得清楚,写竖式时,一般都采用逐位除的方法。)

  4、师结合分桃子,规范竖式写法。因为先分整篮,所以先把4平均分两成2份,得到2,商在

  什么位上?(十位)为什么?(表示2个十)下面算2乘2得4,4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4篮桃子),4减4得0,因为还没分完,这里不写0,整篮的分完了,就要分单个的,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落下来放在这里除,把8个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所以商4,写在什么位上?(个位),2乘4得 8,8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8个桃子),8减8得0,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5、写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四.三只猴子分桃谈话:两只小猴都分到了24个桃子,正准备回家,,他们的好朋友来了。

  不能让好朋友空手回家呀,于是决定把48个桃子重新平均分给3个小猴,每人能分得多少呢?该怎样列式?

  6、鼓励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边分边想,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根据分的过

  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学生活动)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

  代表你们组的发言。

  7、指生发言师:大家评价一下,这两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8、总结归纳计算方法。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从哪一位除起?(十位)每次出得商写

  在什么位上?(去除被除数十位时商写在十位上,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时,商写在个位。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48÷4 69÷3 86÷2的竖式。

  四、教师总结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值得表扬。

分桃子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说课稿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分桃子》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说课稿

数学教案-《分桃子》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案

小班体育活动:小猴分桃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分桃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