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知识点归纳

零度碳酸 点赞 分享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知识点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知识点归纳(精选2篇)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知识点归纳 篇1

  商定变量成正比,积定变量成反比。

  变化过程商一定,两个变量成正比。

  变化过程积一定,两个变量成反比。

  判断四数成比例

  四数是否成比例,递增递减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数一定成比例。

  判断四式成比例

  四式是否成比例,生或降幂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式便可成比例。

  比例中项

  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会遇到。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少不了。

  比例中项很重要,多种场合会碰到。

  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有不少。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出现了。

  同数平方等异积,比例中项无处逃。

  根式与无理式

  表示方根代数式,都可称其为根式。

  根式异于无理式,被开方式无限制。

  被开方式有字母,才能称为无理式。

  无理式都是根式,区分它们有标志。

  被开方式有字母,又可称为无理式。

  求定义域

  求定义域有讲究,四项原则须留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指是分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

  限制条件不唯一,满足多个不等式。

  求定义域要过关,四项原则须注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分数指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

  限制条件不唯一,不等式组求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无防碍,同乘除负也变号。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大于头来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有解,四种情况全来了。

  同向取两边,异向取中间。

  中间无元素,无解便出现。

  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

  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

  军营里没老没少。(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首先化成一般式,构造函数第二站。

  判别式值若非负,曲线横轴有交点。

  a正开口它向上,大于零则取两边。

  代数式若小于零,解集交点数之间。

  方程若无实数根,口上大零解为全。

  小于零将没有解,开口向下正相反。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异号两个平方项,因式分解有办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两平方项在两端,底积2倍在中部。

  同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方正倍积要为负。

  两边为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积2倍在中路。

  三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两端为正倍积负。

  两边若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要用公式解方程,首先化成一般式。

  调整系数随其后,使其成为最简比。

  确定参数abc,计算方程判别式。

  判别式值与零比,有无实根便得知。

  有实根可套公式,没有实根要告之。

  用常规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左未右已先分离,二系化1是其次。

  一系折半再平方,两边同加没问题。

  左边分解右合并,直接开方去解题。

  该种解法叫配方,解方程时多练习。

  用间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已知未知先分离,因式分解是其次。

  调整系数等互反,和差积套恒等式。

  完全平方等常数,间接配方显优势

  注 恒等式

  解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没有一次项,直接开方最理想。

  如果缺少常数项,因式分解没商量。

  c相等都为零,等根是零不要忘。

  c同时不为零,因式分解或配方。

  也可直接套公式,因题而异择良方。

  正比例函数的鉴别

  判断正比例函数,检验当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正比例函数是否,辨别需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有没有。

  若有再去看取值,全体实数都需。

  区分正比例函数,衡量可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正比函数图直线,经过 和原点。

  k正一三负二四,变化趋势记心间。

  k正左低右边高,同大同小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一大另小下山峦。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图直线,经过 点。

  k正左低右边高,越走越高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越来越低很明显。

  k称斜率b截距,截距为零变正函。

  反比例函数

  反比函数双曲线,经过点。

  k正一三负二四,两轴是它渐近线。

  k正左高右边低,一三象限滑下山。

  k负左低右边高,二四象限如爬山。

  二次函数

  二次方程零换y,二次函数便出现。

  全体实数定义域,图像叫做抛物线。

  抛物线有对称轴,两边单调正相反。

  a定开口及大小,线轴交点叫顶点。

  顶点非高即最低。上低下高很显。

  如果要画抛物线,平移也可去描点。

  提取配方定顶点,两条途径再挑眩

  列表描点后连线,平移规律记心间。

  左加右减括号内,号外上加下要减。

  二次方程零换y,就得到二次函数。

  图像叫做抛物线,定义域全体实数。

  a定开口及大小,开口向上是正数。

  绝对值大开口小,开口向下a负数。

  抛物线有对称轴,增减特性可看图。

  线轴交点叫顶点,顶点纵标最值出。

  如果要画抛物线,描点平移两条路。

  提取配方定顶点,平移描点皆成图。

  列表描点后连线,三点大致定全图。

  若要平移也不难,先画基础抛物线。

  顶点移到新位置,开口大小随基矗

  注基础抛物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

  直线射线与线段,形状相似有关联。

  直线长短不确定,可向两方无限延。

  射线仅有一端点,反向延长成直线。

  线段定长两端点,双向延伸变直线。

  两点定线是共性,组成图形最常。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an)+(bm+bn) =a(m+ n)+b(m+ n) =(m +n)?(a +b).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 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知识点归纳 篇2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2013暑假作业答案初二数学汇编

初二数学作文600字

2014年初二数学下学期暑假作业答案

初二数学期中下册复习资料

初二数学教案优秀3篇

沪教版初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初二数学下册暑期作业答案

初二数学教案大全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答案

新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辅导习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知识点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