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防患于未然》教案

《防患于未然》教案

陌上烟雨 点赞 分享
《防患于未然》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防患于未然》教案(精选3篇)

《防患于未然》教案 篇1

  第三框题    防患于未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学生分析】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违法犯罪现象深恶痛绝,且能做到遵纪守法。但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原因和家庭教育的不当等,导致少数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如目无组织纪律,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旷课、夜不归宿;欺侮低年级学生,甚至抢劫偷盗,看黄色录像。还有一些中学生给老师起绰号,动辄以出走、逃学威胁家长,有的则满口脏话,动作粗野,行为不端,还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而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这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如不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而要远离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重要在于青少年本身。因此,要让学生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知道它们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恶果,并且一定要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综合设计思路】

  以一则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失足的具体事例,引出生活中由于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违法犯罪,并进而通过寻找不良行为的活动,及反思不良行为的危害,体会道德水平与守法观念之间的联系,再通过现身说法,及扫雷行动,提出要加强自我防范,防范于未然,最后通过写倡议书,把法制观念由思想转化为切实的行动。

  活动一:新闻直播

  寻找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具体案例以新闻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同学面前,提醒同学注意到自己的不良行为。

  活动二:火眼金睛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对他人的危害 对行为人的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传播淫秽读物       

  其他(学生举例)       

  活动三:现身说法

  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在课外寻找到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少年犯)的案例,在课堂上讲述,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动手获取信息,可以让学生得教训、获教益,深刻体会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与遵纪守法之间的联系。

  活动四:扫雷行动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写写平时学习生活中,你所看到的或接触到的不良行为,以及他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然后谈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以加强自我防范。

  活动五:普法宣传

  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拟定一份向全体身边的同学发出的倡议书,告诫大家共同远离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通过教学初中生能明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违法行为,但现实生活中又有一些例子,使学生存在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错误想法,而这跟后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司法保护的内容又是相对应,应避免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与后面的内容发生冲突,如何留下一个伏笔,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

《防患于未然》教案 篇2

  《防患于未然》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

  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对应课标:

  “成长中的我” 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不良行为及犯罪的危害,如何自我防范。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学会自我防范,防微杜渐。

  教学资源:根据教材资料整合而成的事例、《羊城晚报》的一则报道。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以身体健康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为例,说明思想、行为健康同样需要做好防范工作。

  二、讲授新课:以请学生充当医生贯穿整节课教学。

  1、“病情”陈述:幻灯显示主人公小陈由好学生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了解“病情”为分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原因、犯罪的危害等知识作铺垫。

  2、把脉“病因”:学生根据“病情”的分析主要从自身原因的角度讨论小陈为什么会由一个学生沦为罪犯。

  设计意图:通过找原因让学生懂得道德水平、法纪观念与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也为后面的“对症下药”奠定基础。

  3、“病程”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病情”理解小陈由好学生到罪犯经历了哪几个典型的过程,并讲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要求学生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懂得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知道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道理,从而能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并通过他们对这些行为的理解为分析后面的危害做铺垫。

  4、分析危害: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小陈的行为(包括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危害。要引导学生从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家庭的角度来谈。在此插入一个辨析:中学生犯罪不需要负法律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危害激发学生憎恶犯罪的情感和远离犯罪的行为,通过辨析让学生明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要负法律责任,从而能远离犯罪。

  5、对症下药:学生根据“病因”讨论如何从自我防范的角度阻止小陈走上犯罪道路,特别分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归纳出来的措施改写故事的结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应原因能自主分析相应的对策,从而自己生成这一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而改写故事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应用于实际中解决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知识归纳: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

  四、课后探究:结合教材资料以儿子的名义给父亲写一封回信,在班级择优展览。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资料和学生在本节课的认知基础,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防患于未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

  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对应课标:

  “成长中的我” 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不良行为及犯罪的危害,如何自我防范。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学会自我防范,防微杜渐。

  教学资源:根据教材资料整合而成的事例、《羊城晚报》的一则报道。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以身体健康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为例,说明思想、行为健康同样需要做好防范工作。

  二、讲授新课:以请学生充当医生贯穿整节课教学。

  1、“病情”陈述:幻灯显示主人公小陈由好学生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了解“病情”为分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原因、犯罪的危害等知识作铺垫。

  2、把脉“病因”:学生根据“病情”的分析主要从自身原因的角度讨论小陈为什么会由一个学生沦为罪犯。

  设计意图:通过找原因让学生懂得道德水平、法纪观念与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也为后面的“对症下药”奠定基础。

  3、“病程”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病情”理解小陈由好学生到罪犯经历了哪几个典型的过程,并讲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要求学生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懂得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知道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道理,从而能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并通过他们对这些行为的理解为分析后面的危害做铺垫。

  4、分析危害: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小陈的行为(包括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危害。要引导学生从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家庭的角度来谈。在此插入一个辨析:中学生犯罪不需要负法律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危害激发学生憎恶犯罪的情感和远离犯罪的行为,通过辨析让学生明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要负法律责任,从而能远离犯罪。

  5、对症下药:学生根据“病因”讨论如何从自我防范的角度阻止小陈走上犯罪道路,特别分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归纳出来的措施改写故事的结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应原因能自主分析相应的对策,从而自己生成这一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而改写故事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应用于实际中解决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知识归纳: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

  四、课后探究:结合教材资料以儿子的名义给父亲写一封回信,在班级择优展览。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资料和学生在本节课的认知基础,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防患于未然》教案相关文章:

《防患于未然》教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防患于未然》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