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拱手江河 点赞 分享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微信扫码分享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精选2篇)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篇1

  第一课时 换位思考一、设计依据(一)客观依据1、课标要求①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②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与人为善。2、教材内容①特点:由处理好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切入到团队精神的形成。②重点: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学会换位思考。③难点:怎样做到换位思考。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二)主观依据1、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积极面对集体生活,培养学生待人宽容的生活品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③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待人宽容。2、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讨论    二、设计理念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景中更能积极地学习。三、过程设计

  【激发兴趣】             情景一:不平等的待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上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经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生:举手回答。教师小结:当我们做着一些别人不愿意承受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自己不愿意受到侮辱和伤害,也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要用一颗宽容和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议一议:李勇的故事(教材p77)师:看完这个故事,大家认为李勇同学此时此刻的心情怎么样?生:很生气。

  师: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他的这种情绪会给自己、他人和集体带来一些怎样影响?

  生:……

  师:同学们认为李勇都很冲动,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如果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就不会有这么多不开心的事情了。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翁,遇到这种事情,用换位思考,你会怎样想呢?

  生:……

  【感悟生活】   

  情景二:同桌之间

  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的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师:你认为a听完c的话以后心情会怎么样?生:……

  师: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生:……

  活动:自我剖析

  师:同学们在过去的经历中肯定有许多不顺心、不能释怀事情,现在回忆一下,会不会有所改变呢?请大家进行“自我剖析”。

  我曾经不能释怀的一件事:

  当时的想法:

  用换位思考,我会这样想: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感受到,在一个集体中要很快乐的生活,就必须做到一点,那就是宽容。如果我们每个人有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的集体生活将会更加美好、更加阳光灿烂、更加多姿多彩。

  教师总结     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教师做小结,用音乐渲染教学气氛,结束教学。

  四、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第二节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

  情景一

  讨论  → 学会换位思考

  情景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景三     体验  →    学会宽容

  第二课时 相互支持一、设计依据(一)客观依据1、课标要求学会凡事相互支持,这对个人在集体中生活和团队精神的形成都是十分重要的。2、教材内容:特点:为体现面向生活、引导生活的教材理念,我们在教材基本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通过典型的事例和颇有意味的阅读美文,来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启迪,让学生在人文感悟之中获得精神的深层陶冶。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二)主观依据1、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与他人友好合作,就必须做到相互支持;让学生懂得与他人的相处过程中做到尊重他人、宽以待人、理解他人,以实际的行动助人。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③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相互支持,做到待人宽容。2、教学方法讲解故事、启发学生联想

  3、教学模式

  激发兴趣——感悟生活——深层体验——自主成长二、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表演等形式融入到情景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并能将自己在情景中体验到的情感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过程设计

  【激发兴趣】     

  情景一:杨振宁与密尔斯

  (多媒体展示)

  师:阅读“杨振宁与密尔斯在科研方面进行合作”的事例后思考、讨论:密尔斯为什么愿意与杨振宁合作?是因为杨振宁比自己的资历深吗?

  生:讨论后回答。

  共同归纳:是杨振宁的真诚、平等和乐于助人,使他与密尔斯建立了牢固的友谊,也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感悟生活】         

  情景二:孙叔敖的故事战国时,有个小孩叫孙叔敖.他的奶奶常常给他讲两头蛇的故事,说谁如果不小心,遇到了两头蛇必死无疑.一天,孙叔敖外出玩耍,不巧遇到了两头蛇,他急忙搬起石头砸死了它.然后又挖了个坑,把蛇埋了.之后,哭着回到家里,扑到妈妈怀里说:”妈妈,我活不长了,我今天遇到了两头蛇.”妈妈问他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怕别人也遇到它,所以,我把它埋了.”妈妈笑着跨他是个为别人着想的好孩子.有告诉他,两头蛇其实是一种畸形的蛇,人遇到了是不会死的.后来孙叔敖成了楚国的宰相.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师:为什么孙叔敖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生:因为他待人和善,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深层体验】  

  情境三:生命的真谛    印度哲学家奥修在《生命的真谛》一书中写道:“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他东西。当你看着一朵玫瑰花的时候,你感到快乐——你的快乐是玫瑰花创造的。现在科学家已经证明,当你快乐的时候,玫瑰花也感到快乐......如果你爱玫瑰花,它就会长的更快,它就会开出更大的花来,因为有人在关心它,在爱它,在看它;如果没有人爱它,它就不会快乐,也就不会开出这么大的花朵。”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依赖的,生命的整体都是相互依存的。你使它快乐,它就会使你快乐。不仅世上万物相互依赖,在人的社会中,千千万万个人也是相互依赖的、相互依存的。你给别人一个烦恼,别人也会给你一个烦恼。反之,你送给别人一个快乐,别人也会赠给你一个快乐。你使周围的邻居快乐了,邻居个个对你笑脸相迎,岂不让你更快乐?你使你的朋友同事快乐了,朋友同事人人见你如春风拂面,给你的何止是一个快乐?你使你的家人快乐了,家人的快乐难道不让你快乐中透着快乐吗?甚至你使你所在的村庄、小区、街道、城市快乐了,那么,你身处在这些村庄、小区、街道、城市,每天包围着你的,到处回赠给你的,也是这不尽的快乐。师:怎样才能做到相互支持?生:讨论并回答方法1、学会待人和善,懂得关心帮助他人。        2、能以实际行动帮助人。

  【自主成长】            

  情景四:帮助的故事一家人出去玩,突然下大雨了,可是他们只有一个雨披,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给了弟弟,于是小弟弟问,“为什么你们给了我呢?爸爸回答:“因为我比妈妈强壮,妈妈比你的哥哥强壮,哥哥比你强壮,所以把伞让给你用了,我们都要保护比较弱小的人啊”,小弟弟跑到一朵在雨中飘摇的花朵前,把雨披撑开挡在它上面。

  神父所在教堂的地区,遭受到了洪水。神父在教堂里祈祷。水淹到神父的膝盖时,一个救生员驾驶着小船来救他。神父拒绝了,他说:“不,我深信上帝回来就我的,你先救别人去吧。” 水淹到神父的胸口时,一个警察开着快艇来救他。神父拒绝了,他说:“我要守着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救别人吧。”过了一会,水淹没了教堂,神父爬到教堂屋顶,紧紧抓住屋顶的十字架,这时,一架飞机来,飞行员丢下绳梯后,大叫:“神父,这是最后的机会啦,我们可不愿意看到你被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的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上帝会与我同在!”洪水滚滚而来,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了上帝,生气地质问:“我终生奉献自我侍奉您,您怎么不来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来救你,第一次,我派了小船,你不要;第二次,我又派了一艘快艇,你也不要;第三次,我派了飞机,结果你还是不接受。”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生:分组讨论。师:生活中有很多障碍,都是由于无谓的固执和过度的自尊造成的。在别人伸出援手之时,更重要的是,惟有我们自己也愿意伸出手来,人家才能帮的上忙。

  四、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第二节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相互支持1、为什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2、怎样做?——学会待人和善,懂得关心帮助他人。       ——能以实际行动帮助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选自《论语》,是选修的内容,本文用九则话语阐述了什么是“仁”,怎样实施“仁”。

  2、该课的地位和作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高中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的四篇讲读课文。单元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课文安排在单元的尾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3、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

  b.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

  c.情感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4、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二、说学生:

  1.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与必修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掌握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本文的独特之处,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地加入到背诵,了解大意,归纳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中来。不过,由于文言文语法较难,绝大部分学生对词语活用、特殊句式的掌握有相当的难度。这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相应对策:通过听读、示范朗读、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以读带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自主地进行文言知识的总结归纳。

  三、说教法:

  1、学生诵读、教师范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串讲法,文言文词语的积累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点拨词句方面的一些知识,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教学方法。

  3、学生的互相学习法

  4、探究拓展法:学生扩展阅读的材料,联系显示,巩固所学知识,开拓视野。

  四、说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五、说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说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从孔子及《论语》说起。

  (二)介绍《论语》相关背景。

  (三)整体感知设置以上预习的依据是:①大纲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整体到具体。学习课文也是如此,先对课文整体感知,然后再精读细研。

  1.听读全文,纠正字音:

  2.自读全文,提出要求: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句子,批注有疑问的内容。

  3.再次自读课文,小组互助。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4.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尝试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

  (四)学生共互助,理清主旨。

  1.什么是仁

  2.怎样实施仁

  (五)探究拓展:

  现实生活中的“仁”

  我们所知道的“仁”

  (六)课后作业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相关文章:

高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三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优秀5篇】

格言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优秀3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高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

推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例子如何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高考作文5篇900字

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