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薄凉之人 点赞 分享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通用2篇)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篇1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

  2.一•二八事变和十九路军的抗战

  3.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其影响

  4.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及其表现

  (二 )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30年代日本侵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概括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情况,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概括历史特点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学习九一人事变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重要步骤,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是不容篡改的。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表现了对侵略者妥协,置民族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反动性。

  3.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关头,发表宣言,发出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号召,符合全民族的利益,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各阶级、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举起了抗日大旗,他们的爱国之情、英勇抗敌的精神值得后世人敬仰和学习。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二、重点难点及疑点解法

  (-)重点

  九一八事变。

  (二)难点

  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后,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及其影响。

  (三)解决办法

  1.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上台后精心策划的重要的侵华步骤。引导学生从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国际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国国内蒋介石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等方面综合分析其原因。结合教材提供的史料分析日本侵华的根本原因。

  2.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及其影响,可以从不同阶级的本质来分析。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本质决定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也要维护其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中国人民,从整个民族利益出发,掀起了抗日斗争的浪潮。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也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引起了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一些爱国力量的不满。这一切,与蒋介石集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带来不同的影响。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的沦亡,日本法西斯势力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斗争,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1.音乐磁带《松花江上》

  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原因的史料(教材后的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史料),用幻灯或小黑板。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收集有关东北抗日联军的资料,了解东北人民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抗日斗争,从而学习革命前辈的英勇斗争精神。

  2.收集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否定侵略历史、篡改历史的有关资料,结合我国政府对此的严正立场和态度,写一篇评述文章。

  六、教学流程

  (-)明确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建立;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及其原因;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的基本史实。

  2.要求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带来的严重影响。

  3.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具体事实。

  (二)整体感知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侵略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严重步骤,是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的。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造成了东三省的沦亡,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剧了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人事变后,发出了抗日的号召,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并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日本侵略的加深,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引起了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他们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也为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松花江上》的音乐,简单介绍此歌的背景,引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提问: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不是偶然事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日本国内、国际、中国国内形势方面进行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决非偶然,侵华是日本帝国主义一贯的既定政策(介绍1927年日本的“东方会议”),在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决意通过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摆脱国内危机的困扰。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正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国内蒋介石集团正集中重兵“围剿”红军,也无心北顾。日本帝国主义趁机发动了蓄谋已久又迫不及待的侵华战争。

  设问: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刻,蒋介石为什么不顾民族安危,采取不抵抗政策?

  投影或小黑板:课后材料解析的四段材料。

  在学生议论之后教师归纳: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有:①认为中日双方实力悬殊,中国战则必败。②担心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日斗争中发展壮大。③认为国联会制裁日本。④认为让出东北,可确保其他十八省的安全。上述四点都是蒋介石为其要协退让的辩解。蒋介石不抵抗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所代表的和维护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共反人民始终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由于国联的姑息,蒋介石的不抵抗,日本很快占领东三省,并于第二年扶植博仪,建立伪满洲国。日本又乘机扩大侵略,挑起了一二八事变。

  二、“一二八事变 ”

  为了给国民政府施加压力,把上海变为日本侵华的新基地,日本在1932年三月,发动了对上海的袭击,扩大对华的侵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小字部分,了解事件的经过,十九路军及上海军民的抵抗事迹。

  国民政府对上海军民的抗战,不仅不支持,反而同日方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断送了上海军民的抗战果实。

  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湘沪停战协定》条文。

  三、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日益深重,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的呼声。不甘做亡国奴、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从东北到南方的福建,到处都有抗日的旗帜。在讲述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特点和影响等。

  1.中共的抗日宣言

  中共在九一八事变后,连续发表了几个抗日宣言。宣言的基本内容是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提出了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号召,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

  2.东北抗日武装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主要指九一人事变后,东北人民和部分未撤走的东北军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内容和“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教师重点指出,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充分体现了东北人民不甘做亡国奴,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东北抗日联军情况简表”。教师着重指出,为了推动东北的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队伍。东北抗日联军是党领导下的统一的抗日武装,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教师讲解时,要侧重让学生阅读并补充讲解杨靖宇将军和抗日联军的艰苦战斗历程和卓越战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民主人士出于对日本侵略和国民政府的退让、反共政策的不满,也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以国民党内知名人士、爱国学者为主体自发组织的一个爱国团体。它于1932年12月在上海成立,以营救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争取人民抗日民主权利为宗旨。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的图画“吉鸿昌”和“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这是国民党爱国将军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的抗日队伍。他们收复多伦的战斗,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教师要特别指出,在蒋介石的破坏下,并勾结日伪军夹击同盟军最后失败。

  5.福建事变

  教师可联系一二八事变时,十九路军和上海人民进行了抗日斗争,蒋介石予以破坏。后调十九路军到福建“围剿”红军的史实来分析福建事变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福建事变的特点。福建事变的特点是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来领导抗日反蒋斗争,此外,中共抗日的主张感染了十九路军等爱国官兵,走上了联共抗日反蒋的道路。

  蒋介石害怕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斗争联合和壮大,勾结日军夹击十九路军,导致福建革命政府坚持了不到两个月,最后失败。

  (四)总结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国内社会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危机逐步上升。随着以后日本侵略的进一步扩大,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抗日的号召,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坚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篇2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九一八事变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伪满洲国的建立,一二八事变,《淞沪停战协定》,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思想教育目标

  1、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在民族危机的关头,中共发出抗日宣言,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

  2、在民族危机的关头,各阶级、阶层为挽救危亡,纷纷举起抗日大旗,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传统。

  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九一八事变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概述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情况,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

  难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后,各阶级、阶层的对日态度及其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这节课的重点是日本侵华的原因和九一八事变,在教学中计划采用以下方法:在导入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解日本侵华时注意联系前面所学过的有关日本侵华的历史,使学生形成日本侵华是预谋已久的这样一个观念,在讲解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时可穿插一些生动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要点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

  一、日本大举侵华

  1、原因

  (1)、根本原因: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内部原因: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3)、外部原因:国共对峙,欧美各国忙于应付大危机

  2、九一八事变:

  (1)、经过

  (2)、结果:东北三省沦亡、伪满洲国建立

  (3)、影响: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的地位上升。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爱国民主人士的抗日斗争

  4、国民党内爱国将领的抗日斗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同学们,日本是个极富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日本又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制造了轰动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松花江上》就是东北沦陷区的人民在日寇铁蹄下发出的呻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课:第三节,九一八事变(写标题)

  讲授新课

  一、日本大举侵华

  1、原因:

  日本对中国领土垂涎已久,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就曾多次侵略中国,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上学期所学过的内容,近代以来,日本单独发动或参与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或侵略行动有哪些?

  1874年,日本入侵中国台湾,被中国台湾军民击退,从清政府索取50万两白银的赔款而归;

  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击败中国,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19xx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辛丑条约》的缔约国之一;

  1904—19xx年,日本和俄国在中国的东北进行日俄战争,变相侵略中国;

  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19xx年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28年,日本为阻挠国民政府二期“北伐”,制造济南惨案。

  从上面的几个侵华行动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也就是日本大举侵华的第一个背景:

  (1)、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制定了征服中国台湾、灭亡朝鲜、既而吞并中国的“大陆政策”。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向裕仁天皇提出秘密的“田中奏折”将下一步侵略目标定向中国东北。请大家看课本14页的材料,回答两个问题:一、日本分别于何时征服中国台湾(1895年)吞并朝鲜(19xx年),二、日本为什么把下一步侵略目标指向中国东北而不是其他地区?(东北地区战略位置重要,控制东北就可以控制远东,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煤、铁、森林资源,控制了东北可以使之成为日本的原料基地)。

  (2)、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除了是贯彻既定的侵略政策外,也是由当时日本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所决定的。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两年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日本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政治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3)、有利条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还利用了当时有利的外部条件。一方面,国际上,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经济大危机,无暇东顾,另一方面,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正集中兵力“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都给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以可乘之机。

  2、“九•一八”事变:

  (1)、经过:正是在上述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于1931年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而诬陷中国军队破坏,要求进入沈阳城检查,遭东北军拒绝。日本遂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此即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此,九一八成为中国人民的耻辱日。

  (2)、结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执行了反动的不抵抗政策,强令东北军将士放弃抵抗,撤出关外。张学良及20万东北军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不战而退,将东北大好河山拱手让于日本帝国主义,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执行不抵抗政策呢?请大家结合课本19页的材料题思考。

  首先,蒋介石认为抗战必败,所以放弃抵抗;其次,蒋介石寄希望于国联调查,国联虽然派出“李顿调查团”进行调查,但国联对中日冲突的态度是力图通过“国际合作”使东北成为帝国主义各国的殖民地,这使蒋介石想依靠国联公理裁决,迫使日本从东北撤兵成为幻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这就决定了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他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以求巩固自己的统治,另外,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在江浙一带,东北对他来说并非是至关重要的地区,因此蒋介石能够放弃之。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年,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建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出任满洲国“执政”,但“满洲国”的整个政权由日本掌握,溥仪实际上是一个傀儡。至此,东北三省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三千万东北人民在日军铁蹄下国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3)、影响:首先,从国内角度来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的严重步骤,从此,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上升,但此时尚未完全成为主要矛盾。其次,从国际角度看,九一八事变也开始打破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华盛顿体系出现很大的裂痕,加深了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与日本的矛盾。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日益深重,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的地位上升;

  (2)、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号召:中共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立即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的抗日宣言鼓舞着全国人民的斗争勇气,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形成强烈对照。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因此抗日斗争首先在东北掀起。东北的抗日斗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夏,主要是抗日义勇军的斗争,请大家注意,抗日义勇军的斗争有什么特点(自发组织,无统一领导),在抗日义勇军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马占山和他组织的“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马占山是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他在九一八事变后,抵制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嫩江桥阻击日军,打响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但由于抗日义勇军成分复杂,又无统一领导,加上日军的强大,到1933年夏,抗日义勇军先后失败。1932年2月,马占山曾一度降敌,4月又宣布反正,最后在日军重兵围剿之下失败,被迫退出东北。此后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进入第二个阶段,领导的重担落到共产党人身上。1932年开始,中共就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奔赴东北,建立了几个抗日根据地。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后来又编成三路军,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主要领导人。这里着重介绍杨靖宇。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来到东北,曾多次被捕,1933年9月18日,在九一八事变两周年之际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他任师长兼政委,杨靖宇作战英勇,战术多变,多次打击敌人,他的名字令敌人闻风丧胆。1940年2月23日,在与敌人的战斗中,杨靖宇中弹牺牲,敌人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又剖开他的肚子,发现胃礼貌尽是树皮、草根。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东北人民的抗日大旗没有倒下,东北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xx年的英勇抗战,直至最后的胜利。

  3、爱国民主人士的抗日斗争:

  除了东北沦陷区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外,全国人民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斗争,蒋介石推行的不抵抗政策引起了广大爱国民主人士的不满,1932年底以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为首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营救政治犯、组织抗日运动,遭到蒋介石的记恨,杨杏佛被暗杀,蔡元培等人也被列入黑名单。

  4、国民党内爱国将领的抗日斗争。

  蒋介石推行的不抵抗政策也引起了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多次谴责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宣传抗日。1933年,日本大举进攻长城以内热河察哈尔等省。1933年春,冯玉祥与共产党员吉鸿昌合作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但在蒋介石的威逼下,并勾结日伪军夹击,冯玉祥被迫取消同盟军,吉鸿昌把本部军队改为抗日讨贼军,继续抗日,但在日伪蒋三方围攻下归于失败,吉鸿昌也英勇就义。在福建,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挺锴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等于1933年11月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蒋抗日。但在蒋介石和日军夹击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坚持了不到两个月,最后失败了,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解散。

  小结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国内社会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危机逐步上升。随着以后日本侵略的进一步扩大,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抗日的号召,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坚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相关文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

第三节 油脂

第三节 真菌

必修1 第四章·第三节 《硫与氮的氧化物》教案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三节 第二框 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三节 制作模型教学设计

第五章 第三节 平抛物体的运动

第16章 第三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1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