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捉迷藏》教案

《捉迷藏》教案

甜味剂 点赞 分享
《捉迷藏》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捉迷藏》教案(精选12篇)

《捉迷藏》教案 篇1

  设计思想: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于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游戏永远是他们最钟爱的活动。捉迷藏这一游戏是幼儿经常会经历的活动,对他们来说对于这一游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捉迷藏》这首散文诗恰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太阳与一群活泼可爱的颜色在捉迷藏这一活动,散文语言生动有趣机具儿童化,动感强烈易于表现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散文。本活动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出发,以游戏为主线贯窜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语言,在学习语言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体验中增长知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体验散文所表现出来的愉快情绪。

  2、理解词:静悄悄,学习句式:有的……有的。

  3、初步懂得黑夜与白昼交替的简单道理。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散文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背景图及立体移动教具

  2、红、黄、蓝、白、绿挂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3、云、树叶、菊花、天空、玫瑰花、小草立体教具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环境:这里有什么?

  2、幼儿与老师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提问:你刚才躲在什么地方?

  3、欣赏散文第一遍后提问并演示教具:

  (1)谁和你在捉迷藏?

  (2)有哪些颜色和太阳在捉迷藏?

  4、欣赏散文第二遍后提问:

  (1)谁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

  (2)黑夜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是什么时候?

  (3)颜色们都躲到哪里去了?是怎么躲的?(理解词:静悄悄)

  (4)为什么绿色要有的躲在树叶里有的躲在小草里?(学习句式:有的……有的……)

  (5)后来谁把手帕解开了?

  (6)为什么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颜色们全都找出来了?

  教师小结幼儿回答内容

  5、欣赏散文第三遍

  提问:颜色们还可以躲到哪里去?

  幼儿互相交流

  6、游戏:捉迷藏(播放配乐散文)

  请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挂饰戴上在散文音乐的伴奏下与老师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两遍(第二遍幼儿互换颜色)

  活动反思:

  《捉迷藏》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用拟人、夸张手法,将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来找,各种颜色宝宝来躲的捉迷藏的全过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又不发奇特的想象,能将孩子带入一个无限遐想的世界,又能激发孩子欣赏和学习的热情,很适合中班孩子欣赏、学习。

《捉迷藏》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受音乐ABA的结构和性质,学习在A段音乐处较合拍地做兔跳动作。

  2. 在教师启发下,学习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创编“花”的各种姿态。

  3. 游戏中,知道寻找空地方进行活动。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兔子布偶,《飞飞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启发幼儿用身体的不同姿态创编“花”的造型。

  开火车去郊游,看,草地上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是什么养的?谁来做做看?

  二、教师出示小兔子布偶,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

  瞧?谁也来看花了?(教师演示布偶,跟A段音乐有节奏的跳)

  三、教师鼓励幼儿边欣赏A段音乐,边用拍手动作感知A段音乐节奏。

  1.提问:小兔是怎样来的呢?(蹦蹦跳跳)我们一起来拍手欢迎它,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兔跳。

  提问:小兔是怎样跳的呢?谁能学一学?

  小兔跳的时候声音怎么样?(很轻)

  那你们觉得用什么地方跳,声音就会轻轻的呢?(用脚尖跳)

  3.教师带幼儿听A段音乐一拍一拍做兔跳。注意,要跟着音乐来跳哦!

  教师带幼儿一起用手指在腿上学小兔子轻轻跳,好吗?

  四、完整欣赏音乐,听辨出B段捉迷藏音乐。

  提问:小兔玩得真高兴,还和妈妈捉迷藏呢,我们来听一听音乐中什么地方是小兔子在跳?(前、后)什么地方小兔子藏了起来?(中间)

  五、游戏,创编花造型

  小兔和妈妈捉迷藏时,变成了一朵花,妈妈就找不到了。下面我来做兔妈妈,你们来做小兔子,我们也来捉迷藏,看看谁会像小兔一样,变成一朵花一动也不动,不让妈妈发现的!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捉迷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准确说出句式“躲在XX里”。

  2、学会运用句式“躲在XX里”仿编诗歌。

  3、感受诗歌的有趣意境。

  4、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5、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能准确说出句式“躲在XX里”。

  学会运用句式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PPT:诗歌《捉迷藏》

  2、大图片:小草、菊花、白云、蓝天、玫瑰

  3、学具:魔术箱、各种新鲜的水果 4、头饰:颜色宝宝

  活动过程:

  一、复习诗歌《捉迷藏》。

  1、情景表演“捉迷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通过PPT图片提问,完整复习诗歌《捉迷藏》。

  二、引导幼儿运用句式“躲在××里”学习仿编诗歌。

  1、利用水果实物玩游戏学说句式“躲在XX里”。

  2、完整朗诵诗歌。

  三、有感情地朗读仿编诗歌并离场。

  活动延伸:

  让孩子去寻找、发现不同颜色的物品并用所学的句式“躲在××里”进行诗歌的仿编。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流程清晰流畅,让幼儿用眼看、用嘴说、用肢体动作表现,以游戏的方式贯穿了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里。同时我还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游戏操作法及观察法等,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意境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到了玩中学、学中乐。

《捉迷藏》教案 篇4

  1、设计思路

  这是一本特别的图画书,翻开书的第一页,首先吸引我们的是美丽的色彩和巧妙的设计。在逐页翻阅的过程中,孩子们期待揭开一个个的秘密,期待找到艾玛,但每次都是

  被另一个像艾玛的事物所取代,这样孩子们的好奇心就更大了,不知道下面出现的又会是什么。而且整本书的色彩很鲜艳,充满整个画面,使孩子们在兴致盎然中看完整本书。

  此次活动,抓住幼儿对图画原有的欣赏经验,让幼儿感受格子画的美妙。同时,也让幼儿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都是由格子的形式来表现的,格子画也可以组成美丽的色彩。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更喜欢动手尝试,所以让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亲身体验格子画的美丽和绘画时的乐趣,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格子画、喜欢格子画。

  2、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画面,感受格子画的色彩与线条美。

  (2)尝试为各种物体涂色,体会制作格子画的独特方法。

  3、活动准备

  图画书《艾玛捉迷藏》、PPT课件

  格子画图片若干(用不同的彩色格子画成孩子们喜欢的各种造型:玩具、水果

  )

  卡纸(大象形状、长方形)、彩色颜料、笔

  4、活动过程

  (1)兴趣导入,引出话题

  ①教师出示几张格子画图片,让幼儿从中找出各种东西。

  一蝴蝶躲在哪儿呢?

  一谁藏了我的柠檬?

  一看看都是谁?

  一知道他们是谁吗?

  一森林里的小动物都躲起来了,找到他们了吗?

  (2)欣赏故事,观察发现

  一还记得花格子大象吗?他叫什么名字呀?(艾玛。)

  一今天他也来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玩“捉迷藏”了。看!艾玛来了。

  (教师讲述故事,请幼儿观察画面。)

  一你们猜那是艾玛吗?

  一小鸟找到他了吗?

  一为什么其他动物看到一点就认为是艾玛呢?(因为他们都是格子纹的,和艾玛

  身上的颜色一样。)

  小结:原来动物们找到的东西都是格子纹的,而且和艾玛身上的颜色一样,也是五六色的,所以动物们总是找错。

  一原来艾玛是一只这么美丽的大象,他和其他大象有什么不一样?(身上有格子,皮肤是彩色的。)

  一我们来数数艾玛身上有哪些颜色?那些格子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格子画也是很美丽的,它们是用直直的线条组成的'一个个格子,在格子里可以添上任何颜色,最后就可以变成美丽的格子画。

  (3)大胆表现,欣赏交流

  一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大象,他们都是艾玛的朋友,也都想像艾玛一样有一套漂亮的格子衣服,你们能够帮助他们吗?

  (幼儿尝试利用格子画为大象涂色。)

  一本领大的小朋友,可以用这张长方形的纸,先画出格子的彩色花纹,再勾勒、剪出大象的形状。

  (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小结:哇!原来简简单单的格子画也可以变得这样美丽,以后我们再来画画更多的格子画吧!

《捉迷藏》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捉迷藏》的意境美,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色躲在xx里”,并能进行仿编。

  2、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口语能力。

  3、感受颜色无处不在,体验与颜色共同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

  欣赏散文诗《捉迷藏》的意境美,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色躲在xx里”。

  三、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并能进行仿编句子。

  四、活动准备。

  1、立体画一幅(里面画有:蓝天、白云、太阳、树木、花、草);

  2、一面红旗、一把香蕉、一堆草丛、一朵浪花的图片;

  3、红、黄、蓝、绿的颜色宝宝若干个。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说一说:捉迷藏。

  1、教师:你们玩过捉迷藏吗?你们是怎样玩的?

  2、幼儿举手发言,说说自己对捉迷藏游戏的认识。

  3、教师小结:捉迷藏游戏就是一个躲,一个找的游戏。

  (二)活动指导。

  1、出示红、黄、蓝、绿的四个颜色宝宝。

  教师:捉迷藏游戏真好玩!老师这里有四个颜色宝宝,它们也想玩捉迷藏游戏,请小朋友来帮它们藏一藏,看看藏在哪里不容易被发现?

  2、教师出示立体图画的教具,请幼儿上来操作。接着逐一出示颜色宝宝引导幼儿操作,如:教师:(拿出绿色宝宝)这是什么颜色宝宝啊?它躲在哪里不容易被发现呢?(树叶里)

  教师:因为绿色宝宝的颜色和树叶很相似,所以躲在里面不容易被发现。

  过渡语:小朋友都帮颜色宝宝藏好了,那颜色宝宝是不是和小朋友一样聪明呢!请听老师朗诵散文诗《捉迷藏》。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捉迷藏》,幼儿欣赏。

  过渡语:听完老师朗诵的散文诗颜色宝宝是不是躲在小朋友帮它躲藏的地方呢?

  4、请个别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色躲在xx里”,然后再集体说一说。

  过渡语:你们太棒了!那太阳、黑夜是怎么样和颜色宝宝玩捉迷藏的呢?请听老师朗诵散文诗《捉迷藏》。

  5、教师再次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捉迷藏》。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颜色宝宝,它躲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6、教师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颜色宝宝。

  7、请找到颜色宝宝的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色躲在xx里”。

  三、游戏:捉迷藏。

  过渡语: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做一次颜色宝宝,老师来做太阳,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

  1、布置游戏场地,把一面红旗、一把香蕉、一堆草丛、一朵浪花的图片分别放在椅子上,并且把红、黄、蓝、绿色宝宝放在桌子上(颜色宝宝的数量视幼儿游戏人数而定)

  2、请小朋友选一个颜色宝宝挂在胸前,然后按颜色分别找到同颜色的地方躲起来。

  3、教师提示幼儿只能躲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

  4、教师数一到五,然后去找,被找到的幼儿要用完整的语言说:“色躲在xx里”。

《捉迷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发现动物的不同特征,体验观察的乐趣,提高幼儿观察的细致性。

  感知动物的排列,了解序列的初步知识,锻炼幼儿的`记忆力。

  活动准备:

  PPT图片

  活动过程:

  找背影

  请幼儿说说自己认识的动物。

  出示图一,请幼儿辨认图片中的动物形象。

  引导幼儿认识图片中的动物,学习用“X排第X个”来描述动物的位置。

  捉迷藏

  出示图二,找找看,谁藏起来了?(大河马)

  出示图三、四,请幼儿找一找谁又藏起来了?

  在捉迷藏游戏中,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帮助幼儿记忆动物的排列。

  邀请小动物

  出示图五,你能说说小动物都在哪个位置吗?

  在教师帮助下,幼儿回忆动物的排列。

  向孩子推荐图书。

  小朋友觉得今天和小动物做游戏好玩吗。其实,这些都是这本图画书上的,如果你还想和小动物们玩,就去看看这本图画书,上面还有更多好玩的呢!

《捉迷藏》教案 篇7

  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是选自小的主题活动《动物花花衣》中《找朋友》的活动内容,小班幼儿对动物朋友有着很大的兴趣,他们喜欢观察和发现不同动物的特征。在以前的活动中他们已经认识了黑白皮毛和彩色皮毛的动物,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巩固对动物皮毛的认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能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自主发现,激发他们对动物们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中巩固对动物明显特征的认识。

  2、喜欢小动物,感受和小动物一起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燕子,斑点狗,奶牛,斑马,熊猫,企鹅)2、捉迷藏场景图3、动物局部图片和完整图片各6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价值分析:导入游戏,激发幼儿兴趣)1、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起数到5。

  2、小动物们藏好了,你能找到他们吗?

  二、捉迷藏(价值分析:在捉迷藏游戏中说出动物的特征)1、斑马师:说说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师:从哪里看出来它是斑马?

  师: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找到了斑马?穿着黑白条纹的小斑马出来罗。小斑马和你做朋友。

  2、熊猫师:为什么说它是熊猫?

  师: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黑的,哪些地方是白的?是条纹的么?

  师:说得真清楚,大熊猫,真可爱。白肚皮,圆滚滚;黑眼睛,笑嘻嘻。大熊猫是我们的好朋友。

  3、企鹅师:有个小动物身上的黑白皮毛也和大熊猫一样,它在哪里?

  师:企鹅身上哪里是黑的,哪里是白的?

  师:你们的小眼睛本领真大,出来吧,小朋友找到你了。企鹅宝宝怎么走路的,我们来学一学,走走走。

  4、小松鼠师:我们找到几个好朋友了?你还找到了谁?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小松鼠?

  师:小松鼠有什么本领?

  (它会爬树,它的长尾巴可以让它在爬树的过程中保持平衡。)师:小松鼠出来罗,长尾巴,大扫把;一蹦一跳去爬树。小松鼠,欢迎你!

  5、长颈鹿师:还有发现吗?你从哪里看出来是长颈鹿?

  师:除了长长的脖子,你还从哪里看出来是长颈鹿?

  师:一只长着长长的脖子、穿着橘黄色花花衣的长颈鹿被你们发现了。

  6、大象师:还有动物朋友,谁找到了?

  师:大象的长鼻子有什么本领?

  师:大象大象走过来,长长鼻子甩起来。咕噜噜,咕噜噜,哗啦啦,哗啦啦。

  7、小兔师:还有最后一个小动物呢,它藏在哪里呀?

  师:小兔的长耳朵有什么本领?

  师:我们一起请小兔出来吧。小兔一跳一跳地出来了。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把动物宝宝都找到了,他们有的穿着黑白条纹的皮毛,有的是彩色皮毛的,有的有长鼻子,有的有长耳朵,长尾巴,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的本领。

  三、找动物朋友(价值分析:通过局部图片,找到更多动物。)1、找动物师:这个游戏真好玩,还想再玩么?

  师:这次动物宝宝们躲在教室里,每个小朋友都要找到一个动物宝宝。这里有许多图片,他们告诉你要找到谁?请你们每人选一个图片,去教室里找一找。

  2、说一说师:你找到了谁?你是怎么找到的?

  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带着动物宝宝们回教室里和其他好朋友一起捉迷藏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流程清晰流畅,让幼儿用眼看、用嘴说、用肢体动作表现,以游戏的方式贯穿了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里。同时我还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游戏操作法及观察法等,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意境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到了玩中学、学中乐。

《捉迷藏》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说介词在;方位词:上、下、里、后、旁

  2、能用完整话我在……上(下、里、后、旁)

  3、幼儿喜欢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故事背景图、小猫的图片、歌曲、在教室布置好捉迷藏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故事引入主题

  1、出示故事的情境图片,边看图边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的天气特别好,三只猫姐妹们高高兴兴的来到草地上玩耍,你看他们多开心啊!过了一会,小黄说:‘跑跑跳跳的没意思,咱们做个游戏吧。’其他两只小猫拍着手同意了。‘咱们玩捉迷藏’。一会的工夫他们就跑的没影了,藏了起来,呀!他们都到哪去了呢?”

  2、小朋友们帮助找一找吧

  请三名幼儿到前面来找到三只小猫,并且要告诉其他小朋友它藏到哪里了

  二、请幼儿参与帮助小花猫藏起来

  1、请两组幼儿到前面来,分别帮助小猫藏起来,请其他的孩子来找

  “小猫说小朋友们真聪明,但是它玩了一次还没玩够,还想再玩,它想请小朋友帮助它藏,让别的小朋友来猜,这几个小朋友藏的时候其他人要把小眼睛闭上,不能看。”

  2、请幼儿用“小猫藏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

  三、游戏:捉迷藏

  1、小猫玩累了要回家了,不如我们自己来玩这个游戏吧!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请幼儿两个人一组,一个藏,一个找。找到的幼儿要说出,是从哪找到的他的,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第二遍时互换角色。

  2、提醒幼儿在游戏时注意安全,藏的人不能有声音。

  3、幼儿听音乐放松,回座位。

  四、歌曲《捉迷藏》

  活动自评:在这次活动中,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的兴趣很高,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以小猫的形象与幼儿对话,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是围绕着目标进行的教育活动,用方位词贯穿始终。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进一步的明确了方位词的使用,在语言的表述上有一定的进步。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捉迷藏》教案 篇9

  教学内容:一年级北师版教材第4和第5页“捉迷藏”

  课前思考

  本节课是退位减法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有了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的基础,通过知识的迁移,一般都能探索出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教材借助学生熟悉的“捉迷藏”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十几减8的计算。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引导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学信息,并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借助情境图的表述,让学生初步体会理解减法是“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含义。

  教材通过三个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一步步抽象出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探究过程通过小棒、计数器、数线图、画图、想加算减等多种数学表征手段,找出多种计算方法,让学习真正发生,理解退位减的知识本质,通过画图、想加算减等方法渗透早期代数思维。

  通过算法的观察对比,引导发现十几减8的快速计算技巧,进而快速算出结果,提高计算技能,通过对学法的回顾,提升学习力。

  学习目标:

  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多元表征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8的各种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早期代数思维。

  3.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和表达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木棒、计数器、花和叶形状的计算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迁移

  1、出示口算卡,直呼得数。

  16-9=

  15-9=

  14-9=

  13-9=

  12-9=

  10-9=

  18-9=

  11-9=

  谈话:同学们算的真快,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十几减9,个位数加1)

  (设计意图:复习十几减9的快速算法,引发学生对十几减8算法的猜想)

  2、我会填。(板书在白板上备用)

  8+=13

  8+=15

  8+=14

  8+=17

  8+=12

  8+=16

  (设计意图:填写等式中的加数,为本节课“想加算减”的算法做铺垫,渗透早期代数思维,同时也为本节课的下一个环节的练习做准备)

  二、多元表征,探索新知

  1、出示“捉迷藏”图。引导学生观察,看图说图意。

  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谁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说?

  “有13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花园里还有8个人没藏,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列式,怎样计算。13-8=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借助情境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初步感知“三句话”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用大括号板书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减法是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个部分数的本质含义。)

  3、操作探究算法。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图中的小朋友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么算。

  (1)、教师巡视,观看并指导学生摆小棒。

  (2)、学生汇报两种不同的拿小棒的方法。学生上台投影演示自己的方法。

  (3)、课件动画演示,同时整理板书重要的三种算法:

  师:我们回顾一下刚才同学们拿小棒的方法。

  第一种演示:先把摆好的13根小棒分成10根和3根,再从10根里拿掉8根,把这剩下的2根加上原来的3根,就得到还剩5根。

  引导整理并板书方法一:10-8=2

  2+3=5

  第二种演示:8根小棒分两次拿。先从13根里拿走3根,再从10根里面拿走5根,最后只剩下5根了。

  引导整理板书方法二:13-3=10

  10-5=5

  第三种演示:计数器动画演示(个位上3颗珠子不够,把十位上的一颗珠子退掉,个位添上10颗,再从个位上去掉8颗珠子)

  提问:这种算法也就是上面的第几种方法?

  师:因为各位3不够减8,所以要退掉十位的一颗珠子,也就是10颗,在各位加拨10颗,再去掉8颗,像这样各位不够减,要退去十位上一颗珠子的减法,数学上叫做退位减。

  卡片出示:19-8=

  18-8=

  这两个减法是退位减吗?为什么?等于多少?

  第四种演示:数线图演示两种算法。

  第一种是一步一步的退回8步,也就是减8,这就是我们板书的第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是先退回3步,再退回5步,也就是先减3再减5,又是第几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还有其他算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第三种算法:8+(5)=13

  13-8=5

  师: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快速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探究和表述十几减8的多种算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棒等学具、观察课件动画演示、交流分享等多元表征方法,让学习真正发生,深入理解十几减8退位减的算理。小棒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直观模型,计数器能更好地体现“位值”,凸显“借一当十”,使学生体会退位减的含义。数线可以很好地体现数序,体现多种数数方法,可以记录计算的过程和结果。三种模型由直观逐步走向抽象,结合使用,丰富并发展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课件边回顾演示边板书相应算法,完成从直观表征到符号表征再到数学算式表达的抽象概括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4.算法的对比提升。

  师:我们用了这么多方法算出了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是这样的三种算法,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反馈。

  (1)、生说喜欢第一种算法时,追问:为什么?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引导得出:十几减8,个位数加2.反馈:出示卡片:12-8=

  17-8=

  请学生根据规律快速说出得数。

  (2)、生说喜欢第三种算法时,指着白板上复习过的题目进行反馈:根据这些加法算式,你能说出减法算式吗?

  8+(5)=13

  8+(7)=15

  8+(6)=14

  8+(9)=17

  8+(4)=12

  8+(8)=16

  (设计意图:算法只对比不优化,通过算法的观察对比,深入理解算理,引导观察第一种算法发现规律:十几减8,个位数加2.从而找到快速算法,提高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通过第二种算法的回顾,理解退位减就是个位不够要十位退一的含义。在“想加算减”的方法中,及时反馈,加深加减互逆关系的理解,再次渗透早期代数思维。)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练一练”第1题。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1-8=

  14-8=

  指名口答得数问:说说你用哪种方法算的?

  卡片出示一组题抢答得数:12-8=

  15-8=

  13-8=

  16-8=

  19-8=

  (设计意图:前两题学生对“个位数加2”的算法进行巩固,后一组直呼得数的抢答训练提升计算技能,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

  2、插花盆游戏:全班学生拿出教师课前准备的算式,有的在“花”图案上,有的在“叶子”图案上,白板上有四个分别标有7、6、4、9花盆,每个学生算出手中图案上算式的得数,找到自己的花盆上台“插”好。

  集体检查对错,师:11-7是谁的?你怎么算的?还有很谁没找到自己的花盆?举起来看看,等于多少?谁跟他的得数一样的也举起来……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计算,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计算寓教于乐。全班学生要算出自己手中的算式,游戏过程中又要算出其他同学的算式,练习面广,较好的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提升计算力。“11-7”是下节课的内容,在此出现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新知识的能力。)

  四、学法回顾,提升素养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是怎么找到十几减8的算法的,我们用小棒代替小朋友,又借助计数器和数线图一起来帮助我们找到算法,如果没有这些我们还可以画图或画符号来进行研究,发现算法后我们又用算式来表示计算的过程,再通过我们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发现了快速计算的规律,这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用这样的方法你能找到十几减7的方法吗?十几减6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法的回顾,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学习研究方法,感受用小棒代替实物到用符号代替实物到数学算式表达的知识抽象过程和符号意思的渗透,初步感知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学习方法,体会观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捉迷藏》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初步感受诗歌中的有趣意境。

  2、尝试仿编散文诗,学习躲在XX里的句式。

  3、引导幼儿细心倾听,体会散文诗所蕴含的美感。

  二、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幼儿玩过捉迷藏

  2、《捉迷藏》PPT3.绿、黄、蓝、白、红色以及其他颜色笑脸娃娃标记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躲在一个地方让别人找)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散文诗《捉迷藏》。我们来听听都有谁在玩捉迷藏?他们都躲在什么地方?

  (二)结合ppt,欣赏、学习散文诗。

  1、欣赏第一遍,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提问:

  (1)“谁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

  (2)“太阳数数时,颜色们在做什么?”

  (3)“颜色宝宝是怎么躲起来的?” (学习词:静悄悄)“静悄悄是什么意思?”请小朋友表演静悄悄的动作。

  (4)颜色宝宝都躲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要躲到那里去?

  请幼儿学说:“颜色躲在”里的句式。

  2、欣赏第二遍。

  师:这首散文诗可真好听,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教师结合ppt,和幼儿一起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提问:

  (1)听了这首散文诗,你最喜欢诗中的那一句话?为什么?

  (2)那请你想想,颜色宝宝还能躲在哪里呢?

  分析:再次欣赏散文诗,让幼儿体会散文诗的优美、故事情节的生动有趣。

  三、学习仿编散文诗,拓展经验。

  1、拓展经验。(边问边出示相应的标记)

  师:哎呀,刚刚其他颜色宝宝偷偷的告诉老师,他们也想玩一次捉迷藏,请大家看看老师这里还有什么颜色宝宝?(出示其他颜色宝宝)

  师:请小朋友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颜色宝宝,帮他想想他可以躲在哪里。(用简笔画画出幼儿说出的东西)

  2、幼儿朗诵创编散文。

  请五位幼儿上来分别扮演颜色宝宝,将他们创编的诗歌进行朗诵师:你们觉得哪一位小朋友说的最好?我们来表扬一下他。

  四、教师小结。

  我们小朋友真聪明,会自己创编诗歌了,那我们回去把自己创编的诗歌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师:接下来呀请我们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去外面找找颜色宝宝躲在了哪里吧。

《捉迷藏》教案 篇11

  一、活动类型:音乐游戏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让幼儿掌握节奏型;

  2、用游戏的方式,让小朋友爱上音乐游戏,感知音乐游戏的快乐;

  3、训练小朋友的角色意识及良好的倾听能力。

  三、活动准备

  椅子摆成半圆形、音乐、兔子玩偶、手鼓(事先放在椅子下面)人手一个、装乐器的篮子一个、小兔子头饰一人一个,篮子3个(装有胡萝卜、白萝卜、小白菜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我的小手真能干。瞧!芳芳老师的手在干什么?

  2、教师:请你也拿出小手,我们一起来拍一拍;

  3、教师拍手后幼儿跟着老师拍;

  4、带幼儿熟悉过后情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拍手;

  5、教师拍手念儿歌:拍手两次(小白兔),放腿上;拍手两次(白又白);拍手两次(两只耳朵),放腿上;拍手两次(竖起来),放腿上;拍手两次(爱吃萝卜),放腿上;拍手两次(爱吃菜),放腿上;拍手两次(蹦蹦跳跳),放腿上;拍手两次(真可爱),放腿上。第一次老师坐在椅子上与小朋友拍手,第二次老师站起来巡视小朋友拍手情况并拍手,引导小朋友感知节奏;

  6、变换:拍手两次,放腿上(小白兔);拍手两次,放腿上(白又白);拍手两次,放腿上(两只耳朵);拍手两次,放腿上(竖起来);拍手两次,放腿上(爱吃萝卜);拍手两次,放腿上(爱吃菜);拍手两次,放腿上(蹦蹦跳跳);拍手两次,放腿上(真可爱)。

  (二)小兔子学走路

  1、教师:刚才的儿歌实在是太好听了。今天呀,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小白兔的音乐(出示兔子玩偶):小兔子去树林玩(拿出一棵树),小兔子一会儿从树林里钻出来玩,一会儿又躲进树林里。待会儿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音乐,听一听小兔子什么时候从树林里出来玩,什么时候躲进树林里面了;

  2、教师提问:拿出你们的小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呢?

  3、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小朋友将两只手变成小兔子放在胸前,根据音乐的提示玩游戏;

  4、教师:小兔子是怎么样出来看一看的呀?小兔子是怎样走一走的呢?

  (三)小兔跑到铃鼓上了

  1、教师:小兔跑到铃鼓上了,来,把你们椅子下面的铃鼓拿出来,看一看;

  2、教师:小手拍一拍,看老师手势"收",小朋友立马收住铃鼓不能拍了。一起来试试看:使劲的拍一拍(幼儿使劲拍),收(幼儿收住乐器);轻轻的拍一拍(幼儿轻轻的拍一拍),收(幼儿收住乐器);

  3、反复练习几次后,教师:小兔子就是这样"哒哒哒哒,看一看;哒哒哒哒,看一看"走的;

  4、教师:接下来,我们就跟着音乐来跟小兔子玩游戏吧;

  5、播放音乐,跟着音乐一起和小兔子做游戏,听到音乐转变后教师提示小朋友"小兔子要休息一会儿啦";

  6、教师:刚刚小朋友的表现太棒了,都用铃鼓和小兔子玩游戏啦,也知道什么时候小兔子出来走一走,什么时候小兔子躲起来,什么时候小兔子休息了。现在请男宝宝把铃鼓放进篮子里面,再请女宝宝把铃鼓放进篮子里面来。

  (四)小兔子玩游戏

  1、教师:小兔子要去玩游戏了,我们也变成小白兔,一起去看一看;

  2、教师:想要变成小白兔的小朋友要用耳朵听:一会儿我们玩游戏的时候小朋友要听音乐,音乐会提醒小白兔什么时候看一看,什么时候出来玩游戏,音乐结束了小朋友要摆一个造型哦;

  3、教师给小朋友戴头饰,蹲在椅子后面,听音乐游戏。

  (五)小兔子爱食物

  1、教师:小兔子玩累了,该吃饭了。哇塞,新鲜的食物来咯,睁大你的眼睛,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吧(分别展示装有白萝卜、胡萝卜、小白菜的篮子);

  2、教师一边将三种食物分发在幼儿椅子旁,一边把椅子稍稍聚拢留出空隙;

  3、教师:这么多好吃的食物,你们想去吃吗?那就请你们变成小白兔吧,一起听听看,这一次小白兔在什么时候走一走,什么时候吃食物,什么时候出来玩一玩;

  4、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并蹲在相应的食物后面,根据音乐做出走一走、跳一跳的动作。

  五、结束活动

  1、教师:小兔子吃饱啦,这下子小白兔就更加有力气玩游戏啦,你们想一起去吗?

  2、带领小朋友找小兔子玩偶,没找到后教师告诉小朋友:原来小白兔是去找他的妈妈去了,下次再去看卡他吧。小白兔再见!

《捉迷藏》教案 篇12

  活动设计

  有一天我准备给孩子上一堂美术课,画“花”,要求小朋友自己发现老师的花有什么形状拼成的,孩子们很快就发现由圆形画成的,我表扬了孩子们后,让孩子发现在一下在课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形的,想不到课室被发现的东西是圆的有很多,有的不经意的东西孩子都很细心的发现了,当时孩子兴趣很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是圆形的,孩子也很喜欢,所以就设计一个关于圆形的活动设计,开展活动让幼儿学习发现生活的东西。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索能力,发展的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

  2、通过游戏关注身边的事物,发展幼儿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学会说述术一事物的外形特征。

  3、了解各物品在我们生活的用途。

  4、增强亲子活动,让孩子与父母有个共同学习的机会增加亲子感情。

  活动准备

  1、制作可操作图。关于课室物品的、户外活动小朋友正在玩体育器材的、家里生活用品的,和小朋友脸蛋。图片名为“在课室里”、“户外活动里”、“在家里”、“在我身上里”

  图片可操作,例如:课室背景图里有个茶杯柜,是个立体的门可以操作打开,里面有杯子的图片在里。

  2、儿歌《找到了,找到了》

  3、将平时幼儿上户外活动玩机械的过程做成视频片段。

  4、布置家庭作业,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中找“圆”。

  活动过程

  1、展示一张圆形的图片,让幼儿认识一个好朋友图形——圆形。我们一起与它起个名字叫“圆圆“。圆圆今天要和我一起玩游戏,它今天躲在我们课室了请小朋友帮忙找一下。

  ⑴在课室里:

  幼儿自己在课室找出关于圆的东西(风扇、杯子、碗、钟、老师装笔的笔桐、玩具、椅子靠背有个圆洞、桌子的脚——要求幼儿完整说出短句例如,:“圆圆在哪里,找到了,找到了杯子口是圆圆的在柜子里,杯是用来盛水的。”说完后展示并操作图片。

  2、⑵:“户外活动里”

  展示“体育课”视频短片引导幼儿观看户外活动的片段,回忆玩过的器械有什么是圆形的。呼啦圈、球、车子的轮、爬筒、拱门玩具等,并将操作图片演示一次。

  ⑶“在家里”

  消毒碗柜里:碗、杯子、大碟子、小碟子、洗衣机里、各电器按扭、扭扣等、衣服的袖口裤子等

  ⑷在我身上里:

  眼睛、嘴、鼻子、耳朵、扭扣、扣门、鞋子的口、鞋带的门眼等

  2、学习儿歌,引导幼儿根据找到的东西创遍儿歌内容。

  儿歌:《找到了,找到了》

  圆圆要和我做游戏,

  圆圆在哪里?找到了,找到了

  圆圆在茶柜里,小茶杯口是圆圆。

  圆圆在哪里?找到了,找到了,

  圆圆在老师的手里,圆圆是铃鼓。

  圆圆在哪里?找到了,找到了

  我骑着三轮车,圆圆是车轮

  圆圆在哪里?找到了,找到了,

  在镜子里,圆圆是耳朵、眼睛、鼻子、嘴。

  3、操作游戏:《好管家》老师制作一张关于物分类的图片要求幼儿将不同种类的圆圆分类好,并摆放好。

  分类物品图卡有:

  ⑴生活用品:将(碗、碟、筷子、杯卡片)插放到消毒柜里。

  ⑵玩具用品:(球、汽车、万花筒、风车、插片花卡片插放到玩具柜里。

  ⑶娃娃的脸:找到眼睛、鼻子、耳朵、嘴卡片,插好娃娃脸上。

  四、延伸活动:

  展示一张娃娃脸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娃娃贴上“圆圆”用双手搓成圆形,制作成娃娃的眼睛、耳朵、眼睛、嘴。

  作品完成后展示幼儿作品,并加以鼓励。

  活动反思

  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很浓,能找出在生活中很多的东西都圆形的。例如生活中的厕所去水洞、妈妈的化装品的各种瓶子等、爸爸的烟、老师的粉笔、眼镜等等等。充分发挥了观察力、擦索力,体现幼儿动手能力和求知欲,活动过程中孩子通过观察了解了生活各种事物从而认识了物品的名称和生活中的的用途,学习了表达物品的基本特征,能表达较长的句子。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创遍部分非常感兴趣,并能按照儿歌内容形式,创遍己想表达的内容。活动还得到家长的支持,陪同幼儿一起学习,寻找家中的圆,有的家长还为孩子拍上了照片,上收拾更多的圆,活动结束了,孩子还互相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知识。

《捉迷藏》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捉迷藏》活动教案(优秀6篇)

《捉迷藏》教学设计

2023年中班散文诗《捉迷藏》(优秀4篇)

小班游戏《捉迷藏》说课稿

音乐教案-唱《捉迷藏》

《捉迷藏》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捉迷藏的昆虫》说课稿

音乐教案-唱《捉迷藏》

《捉迷藏》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捉迷藏》教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捉迷藏》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