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两则》教学反思

《两则》教学反思

温柔眷恋 点赞 分享
《两则》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两则》教学反思(通用13篇)

《两则》教学反思 篇1

  本月以来,除了大量的口语句型教学之外,还有几项重要语法项目:现在完成时,动词不定式的被动语态和过去将来时,在本次的教学反思,我将就以下几点教学环节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口语训练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多种反应的能力。多种反应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鼓励学生进行分散性思维,做出多种回答。本单元的口语训练围绕“节日”这个话题展开,练习册第29课练习3让学生围绕帮助Jim准备圣诞树写几句话,和练习册第30课练习3让学生讨论并写出如何过春节,都属于开放性练习,学生可适当发挥。我也让学生做以下活动。

  1、看图改错

  第一步:描述图片的内容。

  What holiday is cdebrated?

  What’s the date?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第二步:指出图片中的错误

  2、看图回答

  What do you think the holiday is?

  Does the family cdebrate the’s holiday?

  3、节日感受

  有的人喜欢过节,而也有的人害怕过节,结合春节的感受,让学生自谈感受。

  二、阅读训练

  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文化因素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化渗透到语言和交际的各个方面,它体现在词汇中特殊的文化含义,某些独特的句法和语篇结构,以及更广的交际环境。文化教学不仅是教学生记忆一些文化事实,而是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去思考,去体验,我选择了以下几个活动。

  ①让学生欣赏《圣诞快乐》歌

  ②小组讨论:探讨节日的含义

  ③表演:有人演圣诞老有,有人演小孩

  三、写作训练

  本月中学生写了三篇文章,有应用文,也有故事性的文章,而且评比了几篇优秀文章张贴。

《两则》教学反思 篇2

  ——备课要备学生

  因为是第一次用教科版的教材,又没教过一年级,所以上课之前我还是作了充分的准备的。但是课堂是生成的,没上课之前谁也没能料到课上会生成什么。

  今天学习拼音 a o e .

  上课伊始,我出示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然后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它)们在干什么,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单韵母a o e 。情境图上画有一位阿姨,以引出a,画有一只喔喔啼的公鸡,以引出o,水中画有两只白鹅,以引出e。

  学生观察后,我问:“图上画的是谁?”

  生答:“图上画的是妈妈。”

  再问一学生,也答:是妈妈。又问,还说是妈妈。

  当时,我心里登了一下,没有想象中答的阿姨,怎么办?可是时间不让我多想,我问学生:“这是别人的妈妈,我们应该怎么称呼她呢?”学生答:“我们应该叫她阿姨。”这会引出了字母a。我松了一口气。

  观察鹅的时候,学生的回答更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答:图上画的是鸭子,问了几个学生,都说是鸭子。我再引导学生观察鹅的样子,还好,班里有一位学生说:老师,那是鹅。我肯定了她的答案后,问她,怎么知道是鹅?她说:我是看它的头知道的。这样颇费周折引出了e。

  。。。。。。

  教材提供情境图,主要是为了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帮助学生记住字母读音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求不要在理解图意上花太多时间。本来我以为在利用情境图引出字母时应该不会花太多时间的,可是事实却出乎我的意料。光是引出字母a和e,就花去了不少时间。

  这是课前我没想的,看来以后每上一课,都要想想学生方面会怎么认识的,这样才不至于仓促应对。为什么学生会把鹅说成是鸭?我想了很多,也和同事们探讨。大家都认为,这和学生的认知有关。现在的学生没几个是见过鹅的,就算见过,也和书本上的不一样。当地农村也有人养鹅,但这些鹅都很大,身上的毛都是灰色的,头部不是红色的,而且都是在地上生活,不下水的。而书上画的鹅个子小,白色的毛,且是在水中,除了它的头部红的部分比鸭的多以外,真的和鸭没什么差别,所以学生才有这种认知的错误。我课后问问学生,果然如此。  

《两则》教学反思 篇3

  新课标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体现。音乐课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并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在本单元的音乐教学中,我采取了情境教学法,层层铺垫,从课前收集自己家乡有特点的景色、食物,到分析原作品的歌词;从创作方法的介绍,到创作思路的引导;从观看扬中风情的图片,到学生利用这些图片尝试创作,巧设环节,使同学们能对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参与占了很大的比例,从课上学生的学习热情看,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因此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参与音乐,是学生欢迎的课堂。正如苏霍母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两则》教学反思 篇4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各学科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在这次赛课中我也尝试着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结果很好!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

  比如,课前播放了周华健的《朋友》这首歌,在优美的歌声中,请同学们谈感受,以这种形式使同学们更真切的感受到了朋友的重要性。吸引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了我把各个环节,都设置了相应的动画,文字,让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也愿意思考。在调查环节,在公布调查结果时,当有的同学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大屏幕时,非常高兴和激动,我想他们以后会做的更好,积极的与同学交往。而其他的同学会反思,向他们学习,希望自己也可以和他们一样上光荣榜。

  现在,我们政治使用的是新教材,上面的知识点少了,增加了更多做人的道理。但是一味的说教,讲理学生会感到厌烦。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所以我打算把政治课上活,上精。多应用一些多媒体课件,尽量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娱乐、活动、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从而内化为做人的能力。

  通过这次赛课,我不仅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评课。让我觉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也从老教师身上学到了有效的教学经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各个环节时间的安排上和对学生的启发上的不合理之处等等。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多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会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的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求表现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对于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朋友,达到一种“亦师亦友”的境界。

《两则》教学反思 篇5

  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力量。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时下,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体现。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一位学生的发言往往会引发其他几位同学的思维火花,促使小组各成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期中复习阶段,要对前面的知识做一个总结,还要做些巩固练习,这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优帮差,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两则》教学反思 篇6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也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改革课堂旧式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学方法,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因此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这不仅要求我们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去研究与探索的。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做个了小结了,总结了教学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征如下:

  1、可以采用的 开放命题形式。

  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题目,然后围绕题进行美术创作。难度太大或脱离生活的命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适当改变传统的由教材、教师命题的方法,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出“母题”,再由学生出“子题”:如书中“小鸟找家”一课,我就采用了以自编的“小鸟找家”的童话故事入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想象故事情节后自由拟题,于是作业时“我和蝴蝶一起玩”、“妈妈再见”、“小鸟迷路了”等等,一大批各具情趣的命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欲望。

  又如“奇妙的撕纸画”一课教学时,学生在自由出题时更是如鱼得水,“大海中的轮船”、“我的小汽车”“美丽的花朵”等别有情趣的命题跃然眼前;作品通过撕——贴——画的形式多样、独具创意。

  2、可以才用开放的题材形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现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例如在部分设计制作课单元,我就激发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做起,如把学习的数字卡片和生活中的人、事、物结合起来做成“数字变变变”、“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以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这些形式比起过去美术课本里的纹样设计、二方连续设计等有趣的多。在制作新年贺卡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技法,是学生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达到兴奋点。

  3、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月生活想结合的能力。

  4、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程序

  大胆突破从低—中—高年级的年级界限,采用有序、无序的教与学有机结合,互补共存。例如在低年级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和空间现象,培养他们的空间知觉感;可以灵活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光与色彩的关系、色彩的情感与冷暖等;引导学生尝试大胆用水粉颜料表现变化的笔触和变化的色彩。举例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空杯子内,再拿三个空杯子,一齐放在讲台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杯子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杯子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

  5、可以采用开放的评价标准

  李吉林老师认为“老师肯定——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渴望学习更新的有难度的东西。”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 “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 “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 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两则》教学反思 篇7

  我今年教的是三年级和五年级,在他们的教材上都安排了西方文化的有关内容,如有关复活节,万圣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的介绍。但除此之外在没有其他的内容,我个人认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言是和文化密不可分的,一种语言的合理运用关系到对它的文化的掌握,否则对语言的运用则是机械的,不正确的,生硬的。

  我在教学中比较注意对文化意识的培养,例如在给三年级的学生(包括五年级的学生我也讲过)上见面时的一般问候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我这样和学生说,我们中国人见面第一句话通常是"你吃饭了吗?",而西方人见面通常爱谈论天气"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或 "It's a fine day。'' 等等。为什么会不同呢,是因为中国是个重饮食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诗文化和酒文化都因为此,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关心,人们见面会问"你吃饭了吗?''而英语它起源于英国,而英国的伦敦英语在英国又相当于我们的普通话,伦敦在以前是天气特别差,是有名的"雾都",一年中难得见到太阳,他们出门总是很担心天气,所以那里的人见面通常爱谈论天气,所以就有了今天的见面习语的不同。学生听了我的介绍以后就对英语的见面寒暄用语有了一些深刻的了解,以后也会很好的运用。

《两则》教学反思 篇8

  历史知识虽然繁多而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记忆。如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许多国家发生,但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主要的规律就是1、根本原因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它的发展。2、矛盾激化即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的压迫。3、思想启蒙:如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进行猛烈抨击,宣传自由平等,启迪了人民的思想。规律记忆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之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

《两则》教学反思 篇9

  教学反思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我根据名师的经验和专家报告的思想去年在初一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我们语文学科的博杂更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师命题,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有时毫无兴趣可言,书写起来更谈不上真情流露,相关的批改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也较差,这种被动消极的作文课我思考了好久决定尝试一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开学的三周内,先在12班进行了试验,现把初步的思路简单介绍:

  周四的作文课,一反常态,先分析了上次学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标。针对上次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记叙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总体要求。

  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拟题并简单说说构思,组长示意,老师计时。

  静思独立,老师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成文后,组长示意可以写读书笔记。

  统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错别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声读文,动情优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交流心得。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苗甜甜)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点,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标。

  经过这样一改动,学生的作文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全部动起来,全身心积极投入,每位同学至少读了三篇同类的作文,又听读了6篇美文,不论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很大的收获,相对以往单一,枯燥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小组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

  由于刚刚开始,毕竟有它的极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分配,各小组时间的不均衡,小组之间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决定了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吕金峰)

  ------------------------------------------------------------

  教学反思二:

  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这是我最近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思考,现作以上总结,供大家参考、指点。

  (徐师品)

  ------------------------------------------------------------

  教学反思三:

  关于丰富图形世界教学的个案反思

  人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量的图形,图形是直观地让人们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绝妙工具。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空间,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这种直觉是增进教学理解力的有效途径。针对这种要求状况,怎样要求自己在课堂中合理设计教材教法,更大限度地引导课堂向着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方面发展,则成了我们的焦点。就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目标核心来说;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进行几何体与其互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是空间观念的重要方面。针对教材,学生要据已有的生活背景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开始,通过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大量活动,逐步形成对图形的认识的目的,将促使我们必须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教学活动过程中,总结认识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几何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认识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那么针对个案如何丰富教学设计呢,以展开与折叠为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向来做:

  一、课件播放制作三棱柱的过程,回顾上节课的作业。并引导:学生总结两种制作的优劣,让生观察进行比较,然后据经验设计展开图以回顾知识作铺垫。同时出示教材“做一做”,并组织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想像,从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总结棱柱的特征与分类。并结合实物模型增强想像、理解。即按(1)自主学习;(2)进行组内结合,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回答问题;(3)总结棱柱的特征;(4)体会棱柱的一般性,培养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归纳概括能力,并重视学生语言描述,然后引导交流形成规范语言。

  二、出示随堂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对学生解答不全面的地方给予帮助。(1)完成随堂练习;(2)对练习中的问题互相补充,进一步规范语言。

  可通过侧面展开图的邻边,进一步体会棱柱特征及其性质。

  三、出示教材中想一想进行拓展延伸练习,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同时要鼓励其他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交流自己成功经验及解决过程。(1)学生据猜想动手验证;(2)在组内、组间互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获得的经验;(3)学生通过操作,得以棱柱不同方向、方位的展开图。并写出点、线、面间的关系。这里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时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生有成功体验。

  四、引导学生作小结,说收获,并互相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展示表达能力的机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课前的模型制作让生从手动中多少会获得不同程度的自由折叠启示,从制作作品的展示充分调动了不同的个性想像思维,则就会更有利于教学课堂,因而课堂教学的结果目标的设计尤为重要,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焦点。

  (鲍贵月)

  ------------------------------------------------------------

  教学反思四:

  开学伊始,进行一单元议论文教学时,明确了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每篇文章的论点及其提出方式。基于假期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议论文又比较枯燥,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为《谈骨气》、《想和做》设计了一个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案,设计思路大体如下: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学法→生速读两文(1000字/分钟)随手划出来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不懂之处打上问号→小组内交流讨论:每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比较两文中心论点的提出有何不同→根据讨论结果南、北四排分别就两文列出提纲,小组共同完成一份→提问反馈、质疑问难、我很为自己的设计暗自高兴,可学习的过程并非我想像的那样,一节课只进行了教学内容的1/2,学生对每一步的问题都反应的很慢,课后,我苦苦思索:为什么教学内容不能像设想的那样顺利进行呢?设计一节课的内容结果却用了两节课时才完成。从设想的角度看,我觉得自己的课是失败的。犹如一部好的作品有了一个精美的开头却落了蹩脚的结尾一样,我从各个方面分析这节课不能如愿以偿的原因:

  首先:没备好学生。学生假期只是很肤浅地读了遍课文,对议论文的许多知识的认识还处于模糊、朦胧的状态,初学速度慢是一定的,而我则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其次,内容设计有点贪多求全,一节课根本解决不了。

  再次,学生阅读速度过慢,拖延了学习的时间,所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是当务之急。

  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不能像我想的那样及时完成,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地投入到下面的课堂教学中。

  (李海霞)

  ------------------------------------------------------------

  教学反思五:

  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本段学习了“人的身体、皮肤;运动”三章,刚刚接触生理卫生,论讲应该有很多问题:如:为什么常受日光照射的皮肤颜色比较黑?为什么天热皮肤出汗多?为什么皮肤被划破时会感到疼痛?为什么小孩能逐年长高,而成年上却不能?为什么儿童少年长期不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就会影响体形、姿势和动作的健美?等等,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

  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激活提问兴趣。

  (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

  (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张洪彩)

  ------------------------------------------------------------

  教学反思六:

  新学期开始,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首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第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对各门具体课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在保留传统学科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上升。第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第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课程的评价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在开学后四周的教学中,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有了一些改变。

  第一音标与字母同时进行。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字母与音标放在一起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前2个单元只学字母,到了第3单元学生不认识音标,只能根据老师的声音模仿。一是发音不准,二是教师特别累,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只能依*教师,无法独立学习。

  第二学生讲授。由于这一些学生小学学过英语,26个字母基本已会读,只是书写方面有错误。对于一部分学生,字母已掌握,重复学习会令他们感到厌烦。所以可让他们提前预习,在课上让他们来讲授字母的读音、写法。告诉大家字母的占格和笔顺。这样讲授的同学就会积极准备,而其他同学也会感到很新鲜。

  第三在学习日常用语的同时,学习单词要求背诵。第1、2单元都是一些日常交际用语,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要求学生会说,会读并未要求写。在学到第3单元的时候,学生的难题就来了,20多个单词怎么也背不下来。第9课大约要学习1个星期的时间。如果能在第1、2单元就出现单词,引入单词的背诵,一堂课背5、6个单词,就会省时而且容易接受。第9课也就可以正常进行,1课时就可以解决。

  在这四周的学习中,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的掌握情况出现了差异。要熟知学生的情况,对于后进生要多提问,多帮助,不能让他们落下。但不能讽刺、训诉学生。

  (1)在对待学生上,强调尊重、赞赏,教师必须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学业成绩不良,有过错的,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不合群的学生。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教师就要彻底抛弃过去造成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

  (3)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帮助和引导。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展他们所学的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且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和由此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方向。

  (3)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性活动等也需要不同学科的老师配合指导。同时,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配合,要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在对学生的要求和教育方法上保持一致。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介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过程。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

  通过对新课标准的学习和四周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更多地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以上是我对四周教学的反思,其中包括了一些新的实践、发现,也包括了对过去错误做法的反思。

《两则》教学反思 篇10

  我校的生物特色已逐步形成,在全市的生物教师中,只要提到田家炳中学,就会想到生物教学成绩突出,这其中凝聚着我校生物组前后几任教师的心血。我就我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1、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怎样施展自己的魅力,让学生佩服你,从而喜欢你,爱屋及乌,进而喜欢上你所教的学科。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①利用名师效应,确立自己地位。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总是向学生讲明生物课的性质,该怎样学,如果认真听从我的指导,就能取得好成绩,并列举我以前的“丰功伟绩”,在理科综合,文科综合时学生学生成绩超一中,单科考时,也有超一中和北郊的;我校和二中、三中、五中总是联考,我们总是超三中十几分,有时也超二中。在高三考得好成绩后,我还将各校成绩比较表给高二的学生看,再让他们看看我所教班级的成绩,让他们觉得在我手下是很荣幸的事,应该好好珍惜。

  ②上课语言要生动。“生动”不仅是几句幽默,但幽默也决不可少的。在2003年做市“教学新秀”基本功大赛评委时我深有感触,凡是课上得棒的、课堂气氛活跃的,老师都是很幽默的。在我课上,学生偶然有打盹的,我会友好地请他“再坚持一会儿,下节课再睡”,也有时学生会自己看书而忽略我讲的,此时我会向他发出广告“相信我,没错的”,也有时外面发生了奇特的自然现象,我会进行恰当的处理,如一次课上,外面突然风雨大作,风是从未有过的狂,雨点也是从未见过的大,虽然不少学生还在跟着我,但也有的学生开始溜号,说实在的我也想看看外面。此时我干脆放了一分钟,条件是一分钟后不得再有走神的,后面上课的效果是出奇的好。生动还包括提问的技巧,提问是一门艺术,不是问题的问题提出来当然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张林老师说过,问题提出,学生异口同声,人人都会,看似热闹,其实意义不大,问题就应该有思考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是我花时间较多的地方之一。提出的问题需要他们通过认真仔细思考才能回答出来,谁先想出来老师给予肯定后,他一定会有一种自豪感,谁又会不动脑筋呢?

  ③给“差生”更多的机会。要使一个学校集体水平高,仅*几个“好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有更多的学生好,且特差生几乎没有,每次联考下来也证明我的观点。我们为什么比兄弟学校高出很多,除了我高分段的学生多,就是我们超低分一个也没有,就最低分来说,别的学校最低分往往是四十几分,而我们是七十几分、八十几分。如何让“差生”成为生物上的高手,第一是树立榜样,第二是鼓励,生物不是一门太难学的科目,对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要求特低,每届都有这样的例子,其他功课很不理想,但生物学得不错,如现在高三(9)班李觅在高二时一次数学考了7分,而生物考全班第二,并且每次生物成绩总能稳定在班前几名。有一门优势学科总比没有好,生物可以成为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学科。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让“差生”看到希望。当学生第一、第二次考试成绩下来,一定要做好文章,好的要领先,差的不要相信这就是你的水平,下次我也会成为最好的,让他们心中憋着一口气,最后可导致整体水平提高。

  2、提高课堂效率,尽量少用学生课后时间。

  虽然我校生物成绩突出,但在别的学校的生物老师眼中,认为我们成绩来得并不光彩,那是我们“死qiu”出来的。我认为他们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们问心无愧,我们没有在课外多花时间,相反我在课堂上都是下足了功夫,我一直坚持“从不虚度每一节课”,也就是向45分钟要效率,在教研室张晓亚老师及赵局长分别听了我的高二、高三两节随堂课后,给了我很高的评价,这更坚定了我要严格把好课堂教学关的信心。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教会学生自己批改作业后就很少批改作业,并教会学生学会自学。我也学了魏老师一点,就是少批、不批作业。由于学科特点不同,可能其他学科不易做到,而生物多少年来我一直坚持。如果是习题课,我会给学生20到25分钟时间做题,留下一半时间讲题,学生讨论题,让学生找出有哪些精彩的题,精彩的空,说出答题中的困难及从中吸取的教训。题不在多而在精,在及时反馈。不改作业省下的时间花在精心选题上,重难点的突破上。课后适当留点题,但决不能多,选择题几个或简答题一个足矣,多了学生会应付,没有效果,少了学生可能认真去做。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分析问题能力,不是碰题、猜题,我从不认为我能猜到高考题而去猜题、押题。学生通过深刻接受课本知识点和适当有效的训练,自然就能分析到位,取得高分,在各次联考中,最高分几乎都在我的班上。

  3、加强理论学习。

  这一点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但迫于教学任务繁重,只能是挤出时间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学校很重视这方面培训,给我们发了不少理论书,还请来专家做讲座。对于学校发的每一本书,我都认真去读,由于理论功底薄,有些章节看起来非常吃力,我就有详有略地看,对于自己教学体会深的地方看起来当然容易接受。看时也有不少感触,有些做法我运用了,但不知其理论依据,通过学习可以使自己零散的做法系统化。另外,我自己还买些或借些这方面的书看,如为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指导性更强,我买了《生物教育心理学》、为了从课堂上获得更大的收益,借了《课堂提问的艺术》等,为了提高自己运用电脑的水平,自学了《Windows基础》、《办公自动化》、《Flash动画制作》等教材。对于简单的课件自己也可试着做,对于平常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已习以为常时,换点方式,换个面孔学生感觉耳目一新,上课精神明显好。高俭主任几乎每节课都用电脑与其高质量的教学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

  4、要有团结协作意识

  要使我校生物成绩突出,猛超兄弟学校,仅*我一人力量是肯定不行的,在组内,我是一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教师,已做了几任师傅,我们师徒关系融洽,徒弟认真学,师傅也毫不保留,发现好题大家共享,学生所用习题也都基本上全由我来准备。我觉得只有她们水平提高了,我才有竞争对手,才有继续探求新教法的动力,才能推陈出新,否则沾沾自喜,不可一世,只会在优越中逐渐殒去。

《两则》教学反思 篇11

  一、 二年级是学生开始真正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英语中有这么一句谚语: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应该始终让学生在宽松,庄重,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语言的学习,表演,竞争和相互评价,为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现象而努力。

  许多英语老师或许都有感叹: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似乎总有那么一段距离,好像很难做到“言行一致” !其实在不少英语课时上,只要教师用一些心思,想一些点子,找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相似的切入口,完全可以体现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功能性。

  我想英语课堂教学应更加需要情趣、体验、多维和互动,由教师的讲授型向学生的探究型学习转变。同时教师要会欣赏学生,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知识,并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改给了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的压力,唯有不断总结、创新和反思,才会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两则》教学反思 篇12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以下,我以初中生物第一册《种子植物》一节为例,谈谈运用多媒体在优化教学的几点体会。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介绍《种子植物》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种子植物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3、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生物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读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

《两则》教学反思 篇13

  生的阅读体验,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掌声》一课重点指导第一次掌声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整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两则》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两则》教案

《两则》说课讲稿

《两则》教学设计

《两则》教学反思

《两则》教学反思

《两则》小学语文说课讲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两则》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