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甜生软语 点赞 分享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1

  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发生的故事。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给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很有童趣,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识字和理解重点词语,对练习朗读注重太少。

  从教学过程看,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完成识字和理解重点词句的目标。具体说来,认识生字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生字,让学生互相说说记生字的好方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想到的办法还真多,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对学生认字很有帮助。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原来不会认的字,让孩子有成就感。

  在教学课文时,我注重了提问、释疑、但忽略了朗读的指导,尤其是是读中悟情的指导。由于读得太少,对文中的情感体会不够。通过反思,我了解到,学习本篇课文,只要多读,并借助图画,是很容易理解“暖和的衣裳”指的是稻草,“撑开的绿色小伞”指的是树冠。可以针对年级特点练习说短语,如:暖和的、绿色的等。

  听了于老师的朗读教学的报告后,更加觉得朗读的必要性了,接下来的课文我将会尝试以读代讲。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2

  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一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让小树平安地度过严寒。夏天,小树给爷爷遮阳,让爷爷愉快地度过酷暑。人与树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和谐、融洽。本文通过朗读和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人与树之间应该亲密、和谐地共处,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被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所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反思一: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

  教学生字时,我通过指读、小老师带读、做动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读。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如这个“伞”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以实物形象帮助识记字形,这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如让学生做动作来记住“开、冷、暖、热”。这样让学生猜一猜、动一动,更有利于识字的巩固。写字教学,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提醒大家写好要注意什么?再教师范写,细致讲解,为学生练写打下基础。

  反思二:重视语言的积累。

  在讲读课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段,区别儿歌,为后面学习各段奠定基础,同时结合课后“读读说说”一题,以课文中的图片,来启发学生想象,在语言的感悟中学习词语、句式,积累语言,如:暖和的( )、绿色的( )让学生练习说词,积累词汇。同时,借助图画,引导孩子观察想象画面的内容、人物的语言,训练口语表达,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为学生创设冬天寒冷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小树在寒风中会想些什么,而后老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这时,小树不冷了,它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小树” 与“爷爷”之间和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受到了环境意识的熏陶,感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语言感悟和积累,而且还学会了扩展词汇的方法。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深感到:要使学生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必须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才能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二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我上的这节课是山东教育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爷爷和小树》的第一课时,整节课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从导入到学习生字、朗读课文,再到扩展阅读、打写训练。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便于教学,我利用课件配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从结果来看,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成与败,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因为初来乍道,对于跨越式的教学模式与要求,我还有很多的不解,也不太熟悉,单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存在很多不足,每次的授课都出现超时的现象,其实自己也很注意这一点,但是结果还是不太令人满意。要把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在二十分钟内完成,这时间明显缩短了一半,无论对于老师的授课要求、技巧,学生的接受都是个转变与挑战。

  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上没有把握好时间,在教学设计上也欠佳,在听取博士和几位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后,如果把教学设计做以修改,应该能把握好时间。

  相信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不断地进步与提升。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3

  我上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爷爷和小树》的第一课时,整节课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从导入到学习生字、朗读课文,再到扩展阅读、打写训练。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便于教学,我利用课件配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从结果来看,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成与败,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因为初来乍道,对于跨越式的教学模式与要求,我还有很多的不解,也不太熟悉,单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存在很多不足,每次的授课都出现超时的现象,其实自己也很注意这一点,但是结果还是不太令人满意。要把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在二十分钟内完成,这时间明显缩短了一半,无论对于老师的授课要求、技巧,学生的接受都是个转变与挑战。

  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上没有把握好时间,在教学设计上也欠佳,在听取博士和几位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后,如果把教学设计做以修改,应该能把握好时间。

  相信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不断地进步与提升。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4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我上的这节课是山东教育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爷爷和小树》的第一课时,整节课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从导入到学习生字、朗读课文,再到扩展阅读、打写训练。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便于教学,我利用课件配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从结果来看,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成与败,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因为初来乍道,对于跨越式的教学模式与要求,我还有很多的不解,也不太熟悉,单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存在很多不足,每次的授课都出现超时的现象,其实自己也很注意这一点,但是结果还是不太令人满意。要把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在二十分钟内完成,这时间明显缩短了一半,无论对于老师的授课要求、技巧,学生的接受都是个转变与挑战。

  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上没有把握好时间,在教学设计上也欠佳,在听取博士和几位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后,如果把教学设计做以修改,应该能把握好时间。

  相信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不断地进步与提升。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本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本文极具人文性,因此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但注重孩子们对文章的有感情的朗读,文中生字词的教学,还注重孩子对“感恩”的理解。课文教学结束后,发现孩子们懂得了要知道回报,知道感恩。但不足之处是:等课结束后,才发现其实这也是一篇很好的让孩子进行想象说话练习的课文:你能说说,当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后,小树会怎么说呢?当小树为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后,爷爷会笑眯眯地说些什么呢?于是,我后利用课后的辅导,对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结果总觉得不怎么理想,可能这就是我没抓住教育时机所留下的遗憾吧。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教一年级语文,四五十个可爱的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天真、活跃。拼音教学时尤为突出,进入课文教学后,有一段时间课堂上显得较为沉默, 但当我教过《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后,我发觉只要遵循孩子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并进行适当引导,孩子们一样热情洋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教师语句充满童趣,将他们带入童话世界    教《爷爷和小树》时我没有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而是与学生进行启发性的谈话:“我家门前种了一棵树,冬天到了,风儿呼呼的刮,你是小树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踊跃发言,答案精彩纷呈,童趣十足。像“我好冷呀,谁来帮帮我呀?”、一边哆嗦一边说:“天公爷爷你就行行好,不要这么冷了,我快受不了了。”等等。课堂气氛一下子活了起来。

  2、联系生活,学生感同身受,理解课文内容     启发学生了解爷爷为小树穿衣裳,小树为爷爷撑开小伞这件事后,学生自然想到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讨论后知道给小树穿衣裳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如:刷白漆、捆草绳等,还知道为什么小树不冷了,体会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互相关怀。

  3、反复朗读,情感熏陶,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和感悟       学生理解后反复读,便能读出爷爷和小树互相得到帮助后的快乐,从而想到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帮助。

  总之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掌握孩子们的年龄和心理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挖掘教材以外的知识,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和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相信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乐趣。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5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树不冷;夏天,小树撑开绿色的小伞为爷爷遮凉,爷爷不热了。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的密切、和谐。

  教材给出了两幅情境图,这两幅图突出了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第一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冬天,树木凋零,爷爷穿着棉衣在室外活动;第二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夏天,树叶茂盛,爷爷穿着汗衫坐在树下摇扇、喝茶。我在教学时就充分利用这两幅情境图,让学生认识冬天、夏天的景物特征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该穿厚薄不同的衣服等。这一环节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为了突破重点,我制作了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我把要求认识的十个生字的偏旁部首做成红颜色、闪动的效果,识字教学时,有的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用动画的形式识字可以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在接下来的朗读感悟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词句,即让学生明确“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的含义,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在画面上把缠在树干上的草和茂盛的树叶分别作成闪动的画面。当学生的认识出现误区和偏差时,就出现闪动的画面,这样不但起到直观形象的作用,还可以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引导的作用。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深感到:要使学生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必须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才能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6

  这篇课文是第一册第一组“课文”部分的第5篇课文,前面4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爷爷和小树》,第一次以段落形式出现:第一段是总起,交代“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对比描写,从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到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这两个方面叙述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两段的构段方式相同,句式也一样,教学时,我用重点阅读其中一段,引导自悟另一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借助句式:“什么时候,谁帮谁做什么。”来弄懂课文。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使学生在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上,能读出恰当的节奏与重音,然后在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中,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我觉得对于第二段的理解与朗读指导,时间是充裕的,学生能在课内从读不通顺到读出感情来,足见读的指导是到位的。然后再教学第3段的时候,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内容,并能将朗读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第3段,费时少而收效大。从总的课堂节奏来看,第一课时显得冗长缓慢,第二课时内容丰富而紧凑。这可能对学生的情况,比如纪律性,表现欲预计不足,还有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的无效训练,导致第一课时有些内容没按预设的完成。但是我想,教案是死的东西,教学是活的生命,要让死的设计变为活的,是需要课堂实践的检验。

  1、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在课文教学时,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如这个“伞”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以实物形象帮助识记字形,这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写字教学的时间,是安排在下课前十几分钟呢,还是安排在专门的写字课来指导比较好,这个问题我也不很清楚。总觉得在一堂课中,写字的地位并不是非常的突出。

  2、以读好课文为教学目标。重视朗读与识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学读书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并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这个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之前的课文教学中,我是先让学生自己去读通读懂课文,然后在理解过程中,在没有教给读书方法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试着练读。等学生读了以后,老师觉得不对,再去一句一句地教。这看起来好像是在培养自读能力,但是效率低下。其实,一年级学生学朗读,就是要由老师教的呀。一年级朗读指导,先听录音,再老师教读,然后由学生自己读,这样读书效果会更好。学生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一开始给他一个良好的示范,为他顺利地读好课文打下基础。“教学在借鉴中进步,学生在模仿中成长。”为什么不发挥老师的模范作用,让学生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呢?

  3、以培养习惯为重要任务。低年级课堂教学,我一直在努力营造一种活泼生动,动中有序的学习氛围,但是,如果常规纪律没抓好,生动会是一句空话。所以对于一年级学生,抓好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小短文。文章共三段话。第一段介绍了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哦、三两段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关系。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作以下几点反思:

  1、导入的设计

  一节课的导入设计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一节课的投入状态。上课后,我借着每位孩子都喜欢画画的因势,请一位孩子上台画一棵树,并让他向大家介绍自己画的树,再通过老师课件画的一棵树让孩子说说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帮助。因为一开始就从孩子们的兴趣着手,孩子们很快就投入到课堂中来。在介绍树的好处时,大家说了好多,也很全面,接着我们就引入了课文的学习。

  2、从学课文开始,我就特别注重孩子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感情朗读。所以,在一次次的引导、激励下,孩子们通过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还以爷爷绿色的小伞,明白了树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发出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论断,这个过程都是他们自主探究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做好自己引的角色就够了。

  3、在朗读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个别孩子,从上课开始,就一直不喜欢将课本打开,这是一个习惯问题,说明我抓得还不够全面。另一个就是,朗读的时候,很多孩子很快就将文本背会,以至于齐读的时候也不愿意将课文打开。这个问题的存在我感到比较头大,该如何去解决,去引导,我该好好再思考、在实践。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使教学演变成为学生道德生活。而这节课正是抓住了能够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的是应该爱护树木,保护植物。通过讨论、汇报搜集信息等形式,学生能够感受到树木对人类的用处,及应该保护树木,引申了对做人的教育,主要是想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一些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

  二、教师角色、学生地位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一个组织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欣赏、探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主体,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实施开放式教学,学生活动多了。整节课,教师不再一问到底,不再满堂灌,而是组织学生游戏,阅读。由于是一年级,重在识字,识字与阅读的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学生或读、或划、或思、或议。正是因为老师实施了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得到了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聪明智慧的良机,大大激活了学生思维。

  四、注重朗读和感悟。于老师注重组织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学生读的形式多,读的时间长,读的效果好,在阅读实践中培养了语感。

  五、合作是集体生活的前提, 事实证明, 一个不会合作的个人和组织最终会被集体所淘汰。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 课堂上有效的合作既能提高教学效率, 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自主是自能的前提。学生是一个个具有自己思想、具备不同知识背景的独立的个体, 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与学习方式。有的人喜欢大声朗读, 有的人喜欢轻声吟诵, 有的人喜欢边读边想。在语文课堂中, 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学习,助于丰富和强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的学习形成一个双向助益的关系。

  七、激励儿童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真理的占有更重要。”一个人智力的后天发展,体现在能否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抓住低年级儿童爱提问题这个思维发展的特点,重视儿童的质疑问难,广开言路,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由于老师的激励,儿童提出了一连串问题。综合训练培养能力。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重“文”轻“语”,重“写”轻“说”的弊端。克服了这种倾向,重视对儿童说话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把说话训练与语文的各项基本功训练综合起来进行。既训练学生认真地听,边听边想;又训练学生大胆地说,说的内容来自观察,观察了要思考。观察生活说话,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综合训练。说的训练又和读写训练紧密结合。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7

  上完《爷爷和小树》这一课,第一感觉就是与我预想的情节以及备课的环节有差距。

  在整个课堂中,由于太紧张,没有很好的进行组织教学,学生回答问题也不是特别积极,看到台下这么多名师以及领导听课,一紧张就把课中的有些环节给忘掉了,在第二自然段讲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时,没有很好的指导孩子们的阅读。在分析“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时,没有进行拓展的检测。在课件的最后一页,原本是利用背景音乐来试着背诵课文,却在手忙脚乱中点错了背景音乐。

  本文是一篇很适合孩子朗读的课文,通过朗读和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人与树之间应该亲密、和谐地共处,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被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所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在朗读教学时,怎样让孩子主动积极的朗读课文,我在准备的时候很花了一番心思。因为之前的课文,都是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很愿意读。可一接触这样成段的课文,学生读起来就有点拖腔拿调,如何让学生读好课文,这其实与学生的语感是分不开的。所以我选择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老师示范读、学生自由朗读、个别品读、男女对读、比赛读。而且每一次读的要求也不一样,第一遍自由朗读要求是把课文读准,接着同桌对读是把课文读顺,后来的个别品读则是要求把课文读好。这样学生每一次的读都是带着不同的目的,而且一次比一次有难度,并且在朗读的时候还要进行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在讲读课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想象并通过图画在语言的感悟中学习。

  上完课以后觉得很遗憾,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却因为我的紧张而导致上得不成功。或许是因为初来乍道,对于跨越式的教学模式与要求,我还有很多的不解,也不太熟悉,单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存在很多不足,在课题导入的时候,就因为没有组织好,浪费了很时间,后面的内容上起来就有点仓促。想了很多,虽然这次上得不太成功,但是我不能气馁,我应该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进步,相信自己会在这种磨炼中得到提升。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8

  《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的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以儿童的口吻叙述,侧重了对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故事情节简单易懂。

  因此,在学生认识了本课的生字,熟读课文以后。通过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学生表演、朗读、对话等途径进行学习,感悟课文内含,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老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感染,从而养成从小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随着学生活动的展开,他们会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甚至会提出类似的问题:

  ①为什么小树要穿上暖和的衣裳?

  ②假如小树不穿会怎样?

  ③爷爷为什么要帮它穿?

  ④穿上了衣裳的小树会怎样?

  ⑤他们会怎么说?

  ⑥假如是我又会怎样?

  新课标提出的“学习”就是要求教师不要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它置于中心,新课标确立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于所有活动之中,强调学生从自己的立场与课文交互作用出发,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研究性学习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它尊重每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在根本上创设儿童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儿童从问题情境中适合自己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近自然,关爱自然,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在互动、交往、合作中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集体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学会理解他人自觉从身边的小事开始。

  本人的作者正是出于这样的意图,希望儿童早日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乐意地为他们服务,对他人富有爱心。并从而领悟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真谛。

  【理念分析】

  一、体现实践性

  在教学中,采用角色表演、角色朗读,让学生进行愉快学习,领悟人与树之间的亲密、和谐。

  二、体现人文性

  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有充分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力。在选择中体验学习;在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

  三、情感态度

  架设生活与教材之间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生字解读〗

  一、快乐识字法

  1、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自由认读,不认识的请教别人或老师,同时把你学会的告诉你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

  2、老师带来了几个游戏,你们想玩会吗?读得好的,记得快的,用得好的可以奖励五角星。

  ⑴摘苹果游戏。(规则:能读、记、组词、组句,完成这四项任务的可以摘下苹果;直至摘完为止,摘到苹果的同学奖一颗星,然后重复进行。)

  ⑵找朋友游戏:给十个生字宝宝组词,组得多的同学奖一颗星。

  ⑶开火车认读。

  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我设计了以游戏为载体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识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对巩固生字、积累词语和发展语言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片段分析〗

  师:昨天中午,我们班times;times;同学蒸饭时忘了放水,结果蒸出来的是米,而自己口袋里又没有钱,急得直想哭时,有一位同学从自己里口袋掏出一元钱给她。看到当时的情景,你是怎么想的?

  生:他真好!

  师:是啊!当一个人最需要帮助时,你帮助他(她),你们之间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生一:好朋友。

  生二:很亲密。

  生三:喜欢他(她)

  ……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好朋友?想认识他们吗?

  大声叫: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5课《爷爷和小树》,看图读一读,他们是因为什么成了好朋友的?初读课文。(借助拼音宝宝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或老师)。

  通过师生间亲切的交谈,增进亲近感。让他们感到眼前的老师,没有高高在上,而是我们学习上合作的伙伴。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读一读,评一评,说一说,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出示插图,看图,你想对老师说什么?生:自由说……

  师:是啊,冬天真冷啊!爷爷和小朋友都穿上了,,还。

  生:爷爷和小朋友穿上了棉衣、棉鞋……;还给门口的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师:小树怎样了?(生:小树不怕冷了……)

  师:小树为什么不怕冷了?谁能把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读后给予及时的表扬和纠正)

  师:刚才有同学说小树没有穿上衣裳啊!是啊!这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

  生:老师!这里说的衣裳就是爷爷是用稻草和绳子把小树扎起来。

  师:真聪明!对啊这里的衣裳就是小树身上的稻草。

  把这段连读,然后请同学们看图,再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自编自演,同学互评。做到人人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最后选几组表演──评议(给予表扬、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

  由于故事情节简单,再加之同学们通过表演都有亲身经历、所以对语意的感悟较好,特别是有的同学在做小树时,还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老爷爷真好!我要快快长大。”这里老师可以适当补充,“小树长大能为老爷爷做什么呢?”从而使同学们知道树有那么大的作用,所以老爷爷那样爱护它,从中暗示:帮助别人其实也在帮助自己。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第二幅图,读课文的第三段,用刚才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段(可以小组合作)。

  生:学生读、看、议……自由进入角色。

  此时的学生已经逐渐进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他们在通过肢体语言、语气体会、自由对话等方式。在愉快的表演中对课文的语言有了更深刻的领会。我觉得,这样做既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同时又打破了传统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教学方式。摈弃了以往教师说的口干舌燥,学生还是目瞪口呆的局面。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9

  《爷爷和小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树不冷;夏天,小树撑开绿色的小伞为爷爷遮凉,爷爷不热了.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的密切,和谐。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第一段是总起句,交代“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对比描写,从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到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这两个方面叙述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两段的结构方式相同,句式也一样,教学时,我用重点阅读其中一段,引导自悟另一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借助句式:“什么时候,谁帮谁做什么。”来弄懂课文。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使学生在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上,能读出恰当的节奏与重音,然后在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中,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我觉得对于第二段的理解与朗读指导,时间是充裕的,学生能在课内从读不通顺到读出感情来,足见读的指导是到位的'。在教学第3段的时候,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内容,并能将朗读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第3段,费时少而收效大。从总的课堂节奏来看,第一课时显得冗长缓慢,第二课时内容丰富而紧凑。这可能对学生的情况,比如纪律性,表现预计不足,还有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的无效训练,导致第一课时有些内容没按预设的完成。

  反思一:

  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在课文教学时,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如这个“伞”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以实物形象帮助识记字形,这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写字教学的时间,是安排在下课前十几分钟呢,还是安排在专门的写字课来指导比较好,这个问题我也不很清楚。总觉得在一堂课中,写字的地位并不是非常的突出。

  反思二:

  以读好课文为教学目标。重视朗读与识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学读书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一年级朗读指导,先听录音,然后老师教读,最后由学生自己读,这样读书效果会更好。学生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一开始给他一个良好的示范,为他顺利地读好课文打下基础。“教学在借鉴中进步,学生在模仿中成长。”为什么不发挥老师的模范作用,让学生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呢? 

  反思三:

  以培养习惯为重要任务。低年级课堂教学,我一直在努力营造一种活泼生动,动中有序的学习氛围,但是,如果常规纪律没抓好,生动会是一句空话。所以对于一年级学生,抓好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深感到:要使学生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必须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才能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目标  :

  1 、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 5 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 4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3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

  1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3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懂得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4 、会写“不”,能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 、师:昨天你们去观察小树了吗?  

  师:把你喜欢的树画下来了吗?谁愿把你的画贴到黑板上?(学生上讲台贴画。)  

  师:大家画得都很美,说明大家都很喜欢小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小树有关的课文,相信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会更加喜欢小树的。 

  2 、(出示课件 : 5 爷爷和小树)  

  师:请你借助拼音读读课题。 

  3 、师指“ ye ”问:大家看,这两个音节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两个音节一个有声调,一个没有声调。  

  生:没有声调的应该读轻声。(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识字: 

  1 、师:自己先读读课文。把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动手动脑的孩子会更聪明! 

  2 、(点击课件 )   

  师:大家看,在这一片绿色的大森林里,生长着许多小树,小树上的这些字,你认识了吗?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些字,看看你能认识多少。  

  师: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3 、(点击课件 )  

  师:你看,小树上的字没有拼音了,现在还能读出来吗?自己再读读。 

  4 、师:请同学们拿出字卡,同位互相检查一下,看看都认识了吗?不认识的同位互相教一教。 

  5 、师:咱们做个猜字游戏好吗?老师来指这十个生字中的一个,由一位在台上的小朋友通过问台下的同学从而猜出老师指的是哪个字。咱们试试看。(找两个学生分别上台做猜字游戏,猜“开”“穿”两个字) 

  6 、(点击课件 )  

  师:同学们再看汽球上的五个字,谁愿来读。  

  师:你知道这五个字的偏旁是什么吗?(学生认识哪个说哪个,老师相机指导认识学生不知道的偏旁。)生分别说出“父字头”“立刀旁”“四点”“两点水”“人字头”。 

  7 、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下面我要给大家猜个字谜,请小朋友猜猜看是哪个字。(树上 -- 结果子。)  

  生:是“棵”这个字。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棵”这个字左边是个“木”,右边是个“果”,果子都长在树木上,所以我猜是“棵”这个字。  

  师:对,老师就是根据这个字的字形编的谜语。谁也能根据“暖”“爷”这两个字的字形编个谜语或者儿歌,老师看看谁最聪明。  

  生:编谜语、儿歌。  

  生:太阳出来暖融融。 ( 暖)  

  生:爸爸老了,拄拐杖。(爷) 

  8 、师:大家可真聪明,生字和偏旁全认识了,还能编出谜语和儿歌。(点击课件 )同学们看,远处开来一辆辆汽车,汽车上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指导学生认读词语,另外解决“暖和”和“衣裳”的轻声读法及多音字“和”,词语还应读的连贯、有情。)

  (三)、朗读、理解课文:  

  师:范读课文;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谁愿意读第 1 句话?  

  师:(教师引读)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图)师:小朋友们看,老爷爷在干什么?  

  生:老爷爷在给小树穿暖和衣裳,给它围上稻草。  

  师:请小朋友听,这时候小树说什么呢?(点击课件 ,出画外音:“好暖和、好舒服呀!”)你听见了吗?它说什么呢?  生:小树在说:“好暖和、好舒服呀!”  

  师:小树还会说什么呀?  

  生:小树还会说:“老爷爷,你给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让我冬天不冷了,谢谢您,老爷爷!”  

  师:指读第二自然段。  

  师: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读?(指读)  

  师:同学们听见了吗,他不但把句子读得真通顺,也把语气读出来了。大家像他这样也把句子读通顺,读出语气来。(自读、指读)  

  师:听着你们读课文,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我不明白为什么说小树是一把“撑开的绿色小伞”呢?谁愿帮帮我?(点击课件 ,学生回答)  

  师:哦,通过这俩位同学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原来小树长着又多又绿的叶子,而且小树散开的树冠和笔直的树干看起来样子像绿色的小伞。所以才说小树是一把 “撑开的绿色小伞”,我明白了,谢谢你。希望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以后有了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师:在这把撑开的绿色小伞下如果你是老爷爷、小朋友、小鸟或者是小树,你会说什么呀?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表演)

  师:大家都感谢小树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咱们也带着这样的语气读读第三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老爷爷为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使小树能防寒,愉快地渡过寒冷的冬天,那么你想为小树做些什么事呢,请大家像你们说的这样回去试着做做。

  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 , 非常适宜孩子朗读。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虽然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然占优势。他们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受兴趣和情绪所支配。因此,在识字学习时我根据以上特点,将生字的巩固和要认的偏旁寓于游戏之中,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而在课文朗读上我以激趣为手段,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呈现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需要老师各方面都要“细”。因此我在一些细小处适时抓住孩子心里加以鼓励,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说:“动手动脑的孩子会更聪明!”以此鼓励孩子拿起笔边读边画出生字加强记忆。

  通过这节课,我真正了解到了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看、多思、多总结,让自己课堂更加愉快。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11

  本次校教研活动,我上的是一年级语文,内容是第一组课文中的最后一篇《爷爷和小树》。在评课交流中,学校的其他语文老师对这节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作反思如下:

  首先,我觉得自己对这次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平时的课、批改和辅导更为重要,觉得这周的其他工作比较多,就忽视了公开课的准备。教案粗枝大叶,不够详细,不像低段的教案;课件上的课文内容没有标注拼音,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没有试上,没能及时发现设计中的纰漏及时弥补;上之前没有在脑子里把上的细节好好思考整理,以至课堂的随意性太大,不够精致和严密一堂精彩、有效的课,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致关重要的,但因为我的认识不足而导致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问题出现在课上,我想,这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其次,在选课方面,也存在问题。我班的教学进度现处在拼音刚上完,课文才开始上的阶段。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只上过一篇正式的课文,而且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画》。这首诗,大部分学生应该在学前就已经接触过,学起来并不费力。而《爷爷和小树》这课,是第一组课文的最后一篇,在它之前还有三篇课文,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还有几十个生字要学,十几个偏旁要认,离开了这些基础,来上一篇新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自然是难度偏大的。加上在《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中还首次出现了自然段,而自然段的概念,在之前,我只是很粗略地提到过,并未作详细的教学,学生对此很陌生。但我在选课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我认为选课的偏差是我对低年级教材、教学重点、学生基础等方面不熟悉造成的,今后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研究,尽量避免再出现类似的想当然高估学生基础和能力的问题再出现。

  第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细节问题。

  1、语言还不够儿童化。说话的语气不够温和、柔软,太过干脆。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唱歌、跳舞、玩游戏为主要校园活动的幼儿园过度到小学,有很多地方还不能适应,需要老师也像幼儿园阿姨那样细声软语地来跟他们交流,教他们学习。如果语速太快,他们的思维就跟不上,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就达不到你想要让他们听懂的效果,就失去的教学的意义,也就是欲速则不达吧。如果语气太生硬,孩子们就会觉得老师很凶、很可怕,就不敢也不愿意跟老师进行交流,不敢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会使我们失去很多聆听充满童真、童趣的回答的机会,也会严重遏制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发展。现在,七八岁的孩子,有很多人在家里还是要缠着妈妈抱的,一个说话硬梆梆,冷冰冰,吐出来就消失的老师自然是不受他们欢迎的。所以,以后我还需要在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语速上有所改变,多加练习,争取达到“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的境界!

  2、板书的书写还不够细心。现在的书刊杂志,大都采取文字横的排版印刷,小孩子习惯于阅读这种版式的作品,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最好也写成横的,单个的生字如此,连贯的句子更是如此。而在这方面,我的随意性较大内容,通常会根据板书的内容来选择横写还是竖写。在写板书时,要注意学生能不能一笔一画都看清楚。竖着写,特别是写到下面几个字时,内容容易被自己给遮掉,学就看不见了,教生字尤其忌讳这一点,而横着写就能更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在标注拼音时,应该写得清楚些,不要把拼音跟字写得太拢,使学生不能看得非常清楚,影响学习的效果。在需要重点突出的内容上,选择粉笔的颜色也要慎重,亮一点的颜色更能引起注意。还有,在教学偏旁和生字时,应该用两种不同颜色粉笔来写偏旁和部首,这样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更有效地学习。而我在教学这个内容时,却因为疏于准备和担心后面的内容来不及上而简单、随意地只用了一种颜色的粉笔来完成这个环节。事后想来,生字就是这堂课最重要的内容,这样的'疏忽不能不说是因小失大!

  3、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不到位。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一个同桌互读互查的环节,但班上有一个孩子是没有同桌的,而我却没有关注到她,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失误,今后必须注意并改正。在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生字和不认识的字之后,没有及时反馈,而只是在他们自学时作单独的交流,这也没有达到让所有学生都注意到本课难读难认的字的目的。

  4、其他。在教“棵”字时,没有结合组词来让学生记忆字形;教“爷爷”、“暖活”、“衣裳”等重要词语时没有作更多的强调;教“穴”时,教的是老的读法“穴字头”,而不是“穴宝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不够丰富,只有简单的语言评价;教“冷”字时,组词太简单,没有教给学生更多更好的词语;在某一次让学生齐读时,说了一句“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样不伦不类的病句等等。

  细节决定成败,这些都不是小问题啊。

  第四,教学设计上的一些问题。这节课我安排了导入、初读感知、学习1、2自然段、学写两个生字这样四个环节。这对初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偏多的,所以在上课时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有些内容就无法深入开展。初读感知中有学生自学的环节,出示了自学要求,学生看不懂,要老师解释,不如不出示。本想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和语段结合在一起学习,但因为赶进度,没有落实,反而影响学生读课文的效果,不如把生字在学习课文之前单独列出来教学,有助于课文朗读。朗读的时间不够,安排的背诵就内容偏难。整堂课的容量太大,所以最后的书写环节无法落实。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上课的人往往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而需要其他老师或学生的提醒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取得进步。所以,这次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12

  《爷爷和小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树不冷;夏天,小树撑开绿色的小伞为爷爷遮凉,爷爷不热了.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的密切,和谐。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第一段是总起句,交代“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对比描写,从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到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这两个方面叙述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两段的'结构方式相同,句式也一样,教学时,我用重点阅读其中一段,引导自悟另一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借助句式:“什么时候,谁帮谁做什么。”来弄懂课文。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使学生在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上,能读出恰当的节奏与重音,然后在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中,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我觉得对于第二段的理解与朗读指导,时间是充裕的,学生能在课内从读不通顺到读出感情来,足见读的指导是到位的。在教学第3段的时候,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内容,并能将朗读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第3段,费时少而收效大。从总的课堂节奏来看,第一课时显得冗长缓慢,第二课时内容丰富而紧凑。这可能对学生的情况,比如纪律性,表现预计不足,还有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的无效训练,导致第一课时有些内容没按预设的完成。

  以读好课文为教学目标。重视朗读与识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学读书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一年级朗读指导,先听录音,然后老师教读,最后由学生自己读,这样读书效果会更好。学生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一开始给他一个良好的示范,为他顺利地读好课文打下基础。“教学在借鉴中进步,学生在模仿中成长。”为什么不发挥老师的模范作用,让学生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呢?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13

  《爷爷和小树》一课以图中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

  1、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在教学《爷爷和小树》时,我至始至终围绕着字、词、句、段、篇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第一环节复习生字词,我设计了“我来比划你来猜”、“猜字谜”、 “邀请字朋友做客”等趣味性十足的游戏,既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达到了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复习巩固生字词的目的。在学习课文环节中,我先出示四个词语,在学生自主搭配的基础上,在进行词语搭配的拓展训练,再出示“穿上”和“撑开”两个动词,通过动作演示体会“撑开”的意思后再次进行词语搭配,达到学习语言和积累词语的目的。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安排了用“因为……所以……”进行句子训练。课文仅代表性地安排了冬、夏两个季节,我通过补白,设计进了春、秋两段,在经历文本时,又超越文本,通过拓展练说、内化迁移,有效地运用了语言。在课末,我回归整体,把课文改成小诗,做到美读升华,活读课文。模仿写诗更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个性化的想象说话,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深层次的阅读。在《爷爷和小树》一课中,我安排了大块的想象说话环节。

  在学习课文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想象说话训练: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在风中的小树,你想说什么啊?穿上暖和衣裳的小树们,现在你想说什么呢?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小朋友你有什么感觉?在树下乘凉的爷爷,你想说什么呢?在拓展训练中,我又设计了两个想象训练:美丽的春天到了,给,小树。金色的秋天到了,给,爷爷。立足于文本的想像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爷爷和小树的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

  “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爷爷与小树》这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反思自己的课堂,发现问题确实不少,如在动作演示“撑开一词时,当学生懂事地把伞合拢时,未能抓住教育契机,渗透“撑开——收拢”这一反义词训练;有学生说出“五彩的彩虹”时,我竟然充耳不闻;一位学生说了一句不太完整、规范的话,我纠正了他,却没让他再次重复,失去了一次训练语言的机会;因为时间没有控制好,以致于把自编诗留到了课后,要知道我面对的学生是才入学不到两个月的一年级孩子。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课堂只有为了孩子才精彩!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14

  本课总共三个段落,层次分明,这是本学期第一次出现段落的课文。因此,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形成句段概念,就要切实引导学生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准确地理解意思,使他们初步学习到联系句子,联系课文理解词句的基本方法。而对于一年级学生,尤其上刚刚结束拼音学习,进入到课文阅读中的孩子来说,要想用这样的阅读方法来引导孩子们学会阅读,还需要一定的媒介来辅助。在教孩子们学会数段落后,我及时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出示,然后引导孩子看看,两幅插图对应的是哪几个段落的内容。插图是直观具象的学习对象,学生很快就知道第一幅图对应的.是“冬天”一段,而第二幅对应的则是“夏天”。插图很好地帮助孩子进行了整体感知。

  在细读感悟的时候,我再次用到了插图。让孩子们看看图,然后读读句子,理解为什么说爷爷是给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为什么说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色的小伞”。有了插图帮忙,那些后进的孩子也能很快地明白课文中“衣裳”、“绿伞”指的是什么,体会了打比方的作用,从而初步感受那一份和谐美。

  这堂课,插图很好地“

  穿针引线”,帮助我突破了教学难点。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篇15

  通过教学实践和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给出了两幅情境图,这两幅图突出了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第一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冬天,树木凋零,爷爷穿着棉衣在室外活动;第二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夏天,树叶茂盛,爷爷穿着汗衫坐在树下摇扇、喝茶。我在教学时就充分利用这两幅情境图,让学生认识冬天、夏天的景物特征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该穿厚薄不同的衣服等。这一环节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为了突破重点,我制作了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我把要求认识的十个生字的偏旁部首做成红颜色、闪动的效果,识字教学时,有的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用动画的形式识字可以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在接下来的朗读感悟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词句,即让学生明确“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的`含义,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在画面上把缠在树干上的草和茂盛的树叶分别作成闪动的画面。当学生的认识出现误区和偏差时,就出现闪动的画面,这样不但起到直观形象的作用,还可以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引导的作用。

  三、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然而,课文中的许多词语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理解难度比较大。教学时,我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逐层深入,如:课件出示“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这两个词语,学生认读后,启发他们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东西是暖和的?那些东西是绿色的?这样学生就会毫不费力地说出许多这样的词语来。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语言感悟和积累,而且还学会了扩展词汇的方法。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深感到:要使学生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必须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才能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自主识字,情境阅读──《爷爷和小树》教学实录及评析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9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优秀3篇

《爷爷和小树》教案

《爷爷和小树》教案(优秀6篇)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9

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一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爷爷和小树》教案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2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0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