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关于合作学习

关于合作学习

摆脱失落 点赞 分享
关于合作学习

微信扫码分享

关于合作学习(通用16篇)

关于合作学习 篇1

  转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这样一来,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就抹杀了。

  怎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呢?我认为,只有在学生有合作需要时,让学生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物体分类》时可以这样做的:教师提出要求:想一想,把你带来的物体分一分,你打算怎样分,为什么?教师刚说完,学生们马上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带来的东西太少了,根本不用分,也没有相同的物体。“要是几个同学一起分就好了。”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学生也一起附和。教师同意了。于是坐在一起的几个同学马上围在一起,把各自带来的物体堆在一起,看着那么多的物体,他们高兴极了,积极发表意见,有的说,可以形状的不同来分;有的说,可以按颜色的不同来分;有的说可以按大小的不同来分;还有的说,可以按新旧不同来分;……。商量好了分的方法,学生们分工,立即动手。当教师再把要求重说一遍时,孩子们都兴奋的举起了小手。

  在这里,教师顺应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体会到合作的益处,又掌握了一些合作的方法。在组内交流中,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方法转化为共有的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发展

关于合作学习 篇2

  新课标指出:“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是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并且心理学研究表明:“同龄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是最高的。”

  我认为合作学习无疑体现了这些思想理念。合作学习,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情感上的愉悦,感觉轻松自如,从而喜欢美术学习;它让学生思维活跃,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展现与培养;它促使学生积极承担各自责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成功,提高合作意识。

  《桥》的设计,改变以往美术课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而体现了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特征:合作学习——这一世界教育的新特点。通过观察、调查、欣赏、探究,让学生对中外各桥、身边的桥及桥梁的种类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全新的认识,并将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合作中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促进了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关于合作学习 篇3

  内容摘要:合作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通过合理的分组,教师合理的引导,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很好的提高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提高   语文   合作学习   有效性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点缀,完全是调节课堂气氛,赢得评课教师彩声的必要手段,为讨论而讨论。新课程施行以来,我就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尝试。

  一、通过合理的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按座位组成的小组,是较为常见的组织形式,但这样的合作小组,座位与成员相对固定,容易形成优秀生主宰,学困生长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养成依赖的思维定势的情况,难以保证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注意小组活动的变通性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异质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个途径。我是这样变通的:

  优等生带领  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鼓励中等生畅所欲言,与他们交流自己的观点;教会学有困难的同学生先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理解要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快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如《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在同柳宗元的《江雪》作比较时,体会两篇文章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对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全班交流,通过几个优等生的回答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的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因此,我采用优等生带领小组学习的方法。通过他们在学习中的示范和帮助,大部分同学们都能体会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中下生优先   由于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中下等生在面对接受新知识、归纳分析等学习任务时,往往需要更多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如果一味地强调优等生的作用,无视这种“时间差”的存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在优等生的滔滔不绝中放弃了主动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一些准备时间相对较为充裕的任务规定为中下等生优先,让他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机会优先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学习成果,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体验。例如学习《岳阳楼记》这篇古文的前一周,我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显神通,利用多种途径走近它,了解它,如: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的吗?你能搜集到有岳阳楼的资料吗?你能找一首熟悉又喜爱的曲子配乐朗诵这篇古文吗?你有哪些独特的记忆方法记住诗中的生字?并要求课内交流时要以中下生优先。这些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和支持,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他们通过找读物图片,上网,逛书城等多角度搜集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作者的生平简介,古文的创作背景等,在搜集处理资料的过程中,把古文读了又读,轻松过了生字关。在之后的课内交流中,这部分学生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对内容有了较大的把握,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加上有优先的机会,交流时,他们率先兴致勃勃地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结合自己的疑难问题倾听他人的意见。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成员分工汇报    语文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色的学科,它为多层次地开展合作小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异质合作小组的成员组成,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混编。教学时可将具体的学习任务分解,明确指定给相应的小组成员。每个成员必须各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有机地将各自的学习成果组合后,圆满达到学习目标。汇报时每人负责阐述自己负责的那个部分,并力争将这个学习成果融入整个学习小组的成果中,为提升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水平而努力。

  分工汇报是学生学习进程中知识建构的过程,他们除充分准备自己的任务之外还需认真倾听、组合、分析他人的意见,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扩展知识。如《雷电颂》一课,我在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时,把学习任务拆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交给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第一层次学生思考: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二层次学生思考: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三层次学生思考:与以前读过的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本文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组内三个层次的同学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分别向同组成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综合他人的信息。通过分工汇报,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的“作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同水平合作  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照顾较低层次学生的,因此,同等生的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的解决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差差合作”,如果我们不加辨别的单一的使用交叉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形成全盘接受的消极心态,进一步地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相互组合,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采取这种合作小组学习,教师首先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定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各层次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不同进行同等程度合作分组,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合作小组,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应运而生,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按需组建,比较灵活。这样的合作小组,由于水平相近,活动时彼此之间能相互尊重和信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小石潭记》第二自然段,我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仔细品味,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此时,我采用同等生合作的方法组织小组学习。对于“差差合作”小组是要求根据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有条理的回答即可。对于“优优合作”小组,则要求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这样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进行优势互补。

  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由于初中生自主能力较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挑战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中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能完成某个任务,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合作,能有共同的进步,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尽力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

  其次,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为保证,那么小组讨论,只能是组内优等生的“一言堂”,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使合作学习只流于表面形式而不具有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总之,只有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

  第三,要充分发挥小组中核心人物的作用。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由教师指定组内的优等生,也可以由学生群体认定,或是由学生自发认定(同等生合作时适用)。这个核心人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组织组内的成员有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要善于引导组员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相同,哪些与自己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善于总结组内成员的各种不同意见,在全班交流中担任“代言人”,全面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够取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鉴于此,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尤其是“基础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可以说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另外,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合作学习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表现和测验成绩,安排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与差生一起分组测验,中等生与中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有时候测验的难度可以有所不同。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优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差生或中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公平比较其贡献的做法,最终会导致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

  总之,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合作精神和学习方法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和同仁不吝指教。

  参考文献:

  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   中国教育报,1995—12—29.

  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杭州大学教育系1997年教育学硕士论文

  盛群力.个体优化教育的探索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      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关于合作学习 篇4

  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我们初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有的课堂学生看上去非常活跃,但它只来自一部分学生,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让学生在小组中敢想,敢做,敢说。 

  2、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 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3、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语文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语文知识都是通过查一查、画一画、拆一拆、写一写、练一练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 

  第三,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完《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手抄报,可以一人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小组合作,他们有的画画,有的找资料,各显神通,完成速度快,质量高。多进行类似操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合作操作的习惯。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做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具体如下: 

  1、识字及词语等基础知识合作。 

  在预习生字后,我常常请学生在小组内汇报生字预习情况,如生字读音难点,字形难点。当教完这一课的生字后,我常常让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合作,检测刚学完的生字。一人来解释,发表见解,另一个学生检查、纠正。学完课文后,再小组合作开始默写,一个报生字,其余五个写,最后再互相批改,并及时订正。另外,我还鼓励、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识字。每天为学生提供3分钟的小组交流的机会,组内成员逐一汇报,相互沟通。

  课外,我还让学生通过合作积累词语。如上星期我请学生找描写冬天的优美词句,各小组进行分工,有的找写天气的好词好句,有的找写树的,还有的找写草的,......然后通过小组交流积累了各种描写冬天的词语。 

  2、朗读合作。在指导课文朗读的时候,根据 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对话的课文,比如《羚羊木雕》,我

关于合作学习 篇5

  一、模拟情境、赏画导入

  1、同学们,课前老师留了一个作业,以《深山藏古寺》为题,构思一幅画,谁愿意展示给大家?还要讲一讲你是怎样藏的。

  2、赏画,学生展示并解说。

  3、评画,学生之间互评。

  4、导入:通过展示,同学们已经对自己的画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暂时不做评价,虽然你们画得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努力把古寺藏在深山中,看来只要你肯动脑,就能想别人没想到的。看到*你知道了什么?

  二、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阅读课前提示

  (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根据要求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画出文中使你感悟最深的句子。

  三、合作学习,质疑互动

  (一)独立学习

  1、自读自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独立思考提示的问题。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小组学习

  1、小组合作解决独立学习时遇到的问题,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独立思考提示的问题。

  2、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觉。

  (三)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本组的收获和疑惑。

  2、综合学生所提问题:

  (1)画师为什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

  (2)小徒弟的画上只有两只骆驼,为什么说“谁也数不清山谷里有多少只骆驼?”

  (3)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4)大徒弟和二徒弟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这件事对他们会有怎样的启发?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汇报时相互补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画师说的话。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情景剧表演《比画之后》。

  2、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想别人没想到的”名言、谚语和故事。

  3、结合学习说一说“我也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揭开谜团,讲述“画师绘藏”

  老师也来讲一讲:“有人给画师出了一个题目:深山藏古寺一角,有的画了群山逶迤,森林古木之中露出古寺似的塔尖。有一们画师也画了山,画了树,却不见古寺,只画了蜿蜒的山道和一位在山下小溪旁打水的老和尚,使人联想到深山中有一座寺院落。看这幅“和尚念经图”与这位画师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老师意料之外的。

关于合作学习 篇6

  目前,孙祖中学正在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九年级的语文教师,从小组合作学习推行之初到实践到收获微笑,期间,我彷徨过、犹豫过,但在实践中,我收获了微笑。

  彷徨:九年级了,再实行课改会不会晚了,因为学生在校时间仅剩下3个多月,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学生都得有一个适应过程,等到适应过来,学生不就毕业了么?一项新的改革,学生的成绩短期会不会下降。带着这些疑问,我徘徊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门口。

  实践:看着同事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有点坐不住了,我想看看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同事们个个异常忙碌,课间谈论的话题除了课改,还是课改。终于有一天,在课堂上,我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一试,我就感觉到以前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力四射,以前唯一的答案变得丰富多彩。慢慢的我发现,不学习的学生少了,参与讨论的学生多了。趁着这股热情,我立即召开了小组长会:告诉他们如何让全组的同学都参与进来;在上黑板展示时,要注意难易题目合理分配;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跨组交流,请外援等。同时,我及时对个别组的人员进行了调配,使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和谐。

  微笑: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我问学生,这种授课方式好吗?大家知识都掌握了吗?我们再回到以前的授课方式可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这种方式好、都掌握了、绝不回到以前的课堂”,随后大家都笑了。从大家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以前从没看到的那种笑脸,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一种对这种授课方式的认可。此时,我也坚定了一直走下去的决心。

关于合作学习 篇7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合作学习。但由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很不深入,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着流于形式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显得很盲目;合作学习的任务不适宜,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为合作而合作;没有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调节合作学习的时间,单凭教师的愿望,想要学生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想要学生合作多长的时间就合作多长的时间;学生的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有效地合作,无法真正地合作;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袖手旁观,缺乏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放任自流。

  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仅背离了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本意,而且徒然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笔者认为,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想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应当有明确的小组任务,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应当根据小组任务进行适当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个人任务。另外,要想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一定要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或无法较好地完成,而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能够完成或更好地完成。如果学习的任务太简单,或者学习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就完全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一般说来,开展合作学习应当把握这样几个时机:一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的时候;二是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三是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四是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五是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六是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

  三、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合作技巧的指导和学习困难的指导两个方面。合作技巧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如何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学习困难的指导,是指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的监控主要体现在:纠正学生偏离主题的讨论,避免学生的合作学习步入误区,防止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出现冷场的局面,防止某些学生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合理调节合作学习的时间。

关于合作学习 篇8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学习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值得倡导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合作  整合  交流  提高 

  课例:在学习“酸的通性”时,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师:(演示:向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盐酸中含有多种微粒,到底是何种微粒使其变红的呢?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呢?(学生分组讨论,组内分工合作)。

  其中一组汇报如下:

  生1:(讲解)我们的设计方案是这样的:因为盐酸中含有水分子、氢离子、氯离子,所以先分别取水、硫酸钠、氢氧化钠三种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向其中加入紫色的石蕊溶液,看其如何变化,这是试验水分子的性质,因为它们三种溶液中共同的微粒是水分子;再分别取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三种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看其如何变化,这是试验氢离子的性质,因为它们三种溶液中共同的粒子是氢离子和水分子,而水分子已经得到证明;再分别取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钾三种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看其如何变化,这是试验氯离子的性质,因为它们三种溶液中共同的粒子是除水分子以外的氯离子。

  生2:(演示,由其他二生配合,并讲解操作步骤并报告实验现象。)

  生3:(分析实验现象并报告实验结论。)

  师:大家认为这个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生4:可以,因为他们一步一步把其他微粒的可能性排除了,最后证明是氢离子使石蕊变红。

  师:大家还有其他可行的方案吗?

  生5:其实有后两步就足以证明了,不必要进行第一步。因为第三步可以同时证明氯离子和水分子都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生6:也可以只取三种溶液:水、盐酸、氯化钠溶液,就可以证明了。

  ……

  在上述课例中,我们看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正像英国作家肖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如果几十个相互交换思想,那么,每个人就可能获得几十种思想。”

  一、对合作学习价值的认识

  1、从合作中学会“合作”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是消极的。合作学习论认为,合作是教学系统中尚未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倡导者们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这与传统的教学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过去的课堂中,虽然也有合作,但那只是浅层次的讨论而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它具有深层次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有不同的合作形式,有严格的人员分工,有共同的合作动机和学习责任,学生只有相互团结,相互信任,在共同的期望目标激励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既体现了合作、又体现了竞争。

  在如上的课例中,组内各学生自行进行了有效分工,最终组内同学都会有所收获,并且发展了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2、从合作中活跃“课堂”

  过去的课堂,多数情况是老师讲学生听,既是学生发方言也是学生站起来一个一个的讲,大多数情况是学习好的同学讲的多。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课堂中只有少数同学发言的被动局面,有时老师想让学习差的同学讲一讲,那也只是作为“面向全体”的点缀罢了,因为客观上老师确实怕学困生讲不清楚,耽误教学时间。而合作学习就有效地打破了这种局面,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全体同学都必须参与到其中,还必须按照分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在得到本组同学的补充认可后,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交流,因为有分工、有责任,大家都必须发言。在这种参与与互动中,学生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

  如上课例中,组内的各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合理的分工,使组内的各位同学之间都能积极合作,相互启发,使的每位同学都从中获得了“肯定”,树立了“自信”,赢得了“信心”。整个过程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能积极参与,都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从合作中得到“提高”

  和过去的接受性学习相比,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面对共同的问题,每个小组、每位同学都必须按分工先拿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前提,即使你的意见是错误的,也必须自己先讲出来,再得到别人的纠正。因此,学生都得动脑筋来思考问题。而讨论的问题经过小组的补充,再经过全班的交流修正,形成比较科学的答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明白了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学会表达,在表达中可以使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学会讨论,使他们相互质疑,可以更好地引发他们间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等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还学会了尊重他人。

  课例中,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使不同学生的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及不同特长和优势的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也可以解决一些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本例中,可以由老师给出几种方法,然后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但是,这样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一部分学生失去想像的空间,提高的机会。

  4、从合作中领悟“创新”

  由于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由于学习内容是开放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独立自主的,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有些甚至是出乎意料的。教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基础上进行合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交流讨论的机会,能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同时,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上面的课例中,教师在学生方案设计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思考方法及过程,学生间思维发生碰撞,产生创造的火花,并从中得到启发,开拓思路。本课例的这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只有少数同学可以独立完成,若采用独立思考的方式,很可能有大多数同学不能有思路。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同思维层次、不同思维水平、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可以相互启迪,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发挥和展示。

  二、如何正确开展合作学习

  1、任务导向

  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如上的课例1中,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假设都具有探索性同时又具有挑战性。通过合作学习确实能使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及不同特长和优势的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解决一些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2、形式整合

  所谓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得最佳效果。与传统教学不同,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但集体授课仍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然,我们不能将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讲授等同视之,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高效低耗,有着较强的研究与探究价值,能为继起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它既着眼于发挥集体教学的优势,又考虑到了学生个体化活动的重要价值,改革了传统教学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达成了教学集体性与个体性的有机统一。

  3、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有许多见解,尽管见解有时会这样或那样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但他们会在不同观点的交流与沟通中,用他人的推理、思维过程来发展自己的逻辑推理和证明技能,显示合作交流的价值,最终充分发展全班的能力。在课例1中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括方法方面的交流、思维过程方面的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交流。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4、教师指导

  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协半,苦不堪言。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应逐渐转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

  (1)发现火花。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评议,大胆质疑,广泛争辩。只有这样,才能使思维得到碰撞,产生火花;才能开启创新之门;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因劳动成果被同伴或教师肯定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在本课例中我的后两次追问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

  (2)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或学生的评议、质疑、争辩有错误时,教师要以引导鼓励为主,并给以及时的点拔,促使他们自我反思,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引导深化。在 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讲座浅层次、表面化。这与教师的引导是有直接关系的,在评议、质疑、辩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的疑点,进而得到更高水平的交流、创新。在课例中无论教师设计还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这样才有合作、交流的价值,才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合作学习无疑能很好得做到这一点。

关于合作学习 篇9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大都是外在形式的合作,有效性较低。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提高其有效性,是合作学习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

  我们要知道合作学习的基本规则,知道如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积极探究与学习.  

关于合作学习 篇10

  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论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发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引导并参与问题的争辩,以唤醒并留住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灵活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课堂从学生们的阅读提问开始,争论在“胜利的原因”处集中。有的同学说:“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抗战的结果”;有的说:“胜利是中国人民觉醒的结果”;有的说:“日本的投降如果缺少了苏联的参战和美国的原子弹几乎不可能”;有的说:“日本的失败是战略决策的失败,无限度地扩大战争导致了国际上的失道寡助。”……答案在相互提示中不断完善。在学生总结讨论成果时,老师又发问一句“从中是否能看出影响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呢?”,争论在“战争决胜启示录”中升华:战争性质、民心向背、实力对比、决策指挥、武器装备等是战争制胜的基本因素。 在辩论式学习中,学习在学生自主的背景下开展,课堂变成了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过程,教学变成学生质疑、交流、解惑的探索。学生们在疑问处争论,在思维中求知,在探究中提高;争论时没有了权威,求知识变成了主动,探究中培养了个性。  

关于合作学习 篇11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陶行知先生也曾谆谆教诲我们,“把开发文明宝库的钥匙尽我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方式,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小组的交流合作”三个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多向协作。这样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对语言的感悟中,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每一位学生不仅仅是课程的学习者,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本身已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我在语文的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有迷茫,有感悟,现在我结合《索溪峪的野》的教学谈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体会。

  一、创设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合作学习成为可能。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学习中充满温情与友爱,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平等和宽松,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进行交流与合作。

  首先,我从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关系入手,为合作学习做精神准备。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更应该与学生共同参与合作,与学生一起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因此,我总是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之前,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关于搜集张家界资料的小组合作。在合作中,作为一名合作的参与者,我和学生们一起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同学们一起上网浏览;和他们一道做资料整理等。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同学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愿意与我一起讨论与解决,也敢于对我的看法提出质疑,师生间进行合作与交流成为了可能。

  其次,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形成平等氛围。

  在小组合作中,组员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是他们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在班级中引导学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以往成绩好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独领风骚。成绩较差的同学存在着自卑心理,往往是一言不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从平时出发,让这些差生多表现自己的优点,使他们自己树立信心,让那些优生发现他们的长处。我在平时的训练中,开展组内评出“忠实听众”,“最佳主持”,“优秀组长”,“合作星”的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和老师的激励,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形成平等的学习氛围。

  二、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人拼凑在一起,而应该对时间和人员等有合理的配置,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否则,小组合作只能成为几个人的共同学习,而达不到小组合作所期望的交流与提高的目的。据此,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有合作机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

  1、合理配置合作人员

  小组人员合理的配置,有利于小组合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也助于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在小组交流读书体会,探究感悟索溪峪的野时,我从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不同,在各小组中合理地安排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形成了以6人为单位的小组。并且,每小组还选出了小组长,以组织、管理、协调小组的学习活动。

  2、合理配置合作时间。

  为了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在小组合作的时间配置上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以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讨论、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在组织学生汇报自学体会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感悟、质疑,以产生对所需讨论的问题的见解,然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进一步合作,形成小组的统一结果,在此过程中,我根据合作内容的需要,给予学生适宜的时间配置,以达到合作的充分。

  3、合理配置合作内容。

  合作内容是指每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具体问题。制定的合作内容的好坏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因此,我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表达。交流之后,提出合适的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认知目标,在《索溪峪的野》这课中,学生或感悟索溪峪的语言美,或领悟作者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或质疑解疑。这样,在合作内容上体现出层次性,难易程度,使学生保持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使合作学习充满活力。

  没有反馈,汉有评价,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更有效、长久地进行,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还应及时地给予反馈。展现优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快乐与成功,提高学生进行合作的信心和兴趣;纠正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学生合作学习后,我首先对他们的合作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最活跃的小组、最有收获的小组、最团结互助的小组等,还将合作学习的评价和班级的“合作星”评比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在合作过程评价的同时,反馈合作学习的成果。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合作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激励性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

  在小组合作的初涉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我们积极地融入其中,体会艰辛、享受乐趣。“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合作的胜利!

关于合作学习 篇12

  新课程标准下的合作学习初探

  浙江上虞外国语学校  周岳鲤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是以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在其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提出:“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他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已渐入人心。但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目前走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最为常见的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前后桌的4人或5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与合作。于是教室立起一片嗡嗡声,气氛感觉挺热闹似乎每个人都在发言,几分钟后,教师示意“停”,请小组代表发言,而这个代表往往是小组里最优秀的一个,他(她)站起来发表意见时用的口气是“我认为……””我觉得……”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是否真的在短短几分钟中发表了属于自己的见解、此“讨论结果”是否真的是整个小组成员讨论整合的结果、此小组讨论是否真的对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等小组讨论中的核心问题,则恐怕只有小组成员自己心知肚明了。因此要彻底告别形式主义,开展颇有实效的合作学习,教师应在教学手段上多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发展性、主体性教学,以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合作学习围绕的主旨就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进行双向和多向的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培训,优化结构,锤炼教师创新品质

  人类社会进步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进步的关键在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对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确,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大都由教师主导着。教师素质结构,包括崇高的教育信仰、全面的认知能力和独特的职业个性。教育者的教育信仰——对教育自身的崇拜与否和强弱,决定着教育境界的高低。教育信仰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教师只有相信教育的巨大威力,并坚定地、强烈地、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客观价值,具有强大的责任感,才能感染和教育学生,赋予他们以不断攀登知识高峰和道德高峰的信心和勇气。因此,课题组积极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同时,又由于在教师的认知能力中,智力是首当其冲的,但当教师具有一定的IQ水平即教师能够掌握并已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后,教师的其他认知能力则起着更大的决定作用。也就是说,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信息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预见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都深刻影响着创新教法的研究。因为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活动的规律,学习教学理论和经验,客观而准确地分析教学条件,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方案。只有在遵循科学规律基础上巧妙运用规律,在尊重客观条件前提下善于创造条件,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此外,教师的人格特征也对创新教法研究有显著的影响,比如是否富有激情和想象力,有没有热心和同情心,极大地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心理气氛。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情感,不能动之以情,师生之间心理就难以亲切和谐,教与学就不能发生“共振”。

  (2)创设情景,优化设计,构建教学创新方法

  第一、创设情景,提供自由发展空间。

  后现代主义认为,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性间的意义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应具有民主、平等的特征,通过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此外,学生之间也应展开充分的交流,通过各种观点的重组、碰撞,超越书本信息,拓展个体的视野。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创新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就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教授活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若单单理解为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是不够的、是片面的。教师更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着重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空间:①提供看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给学生看的条件。如让学生看幻灯、图片、电脑课件等。②提供想的时间。有了问题,不让学生思考或者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那问题也就失去了价值。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的自由思考时间。然后再给学生点拨,启发,培养学生爱思、能思、善思、慎思的好习惯。③提供说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等,多给学生表达意见、表达心声的机会。④提供练的空间。教师要给学生一些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机会,也就是说要给学生一些练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练习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能“敢想、敢疑、敢说、敢做”,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第二、优化设计,探索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的空间结构是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反馈五部分构成的,是既有机联系又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为了形成最佳的教学空间结构,产生最好的系统效益,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必须合理组合和优化设计教学系统各要素。也就是说,既要考虑具体要素的改进和完善,更应从总体上关注教学各要素间的良好组合和协调。具体讲,在根据社会对教育和教学的需求而提出教学目的之后,教学内容的选择就要体现该教学目的,然后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着力开展探究、发现、讨论、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运用启发法、问题法、情境法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与学习对象相互作用,从而使其主动认知、主动创造,获得充分地发展。因而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要努力体现:师生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紧密配合,教学相长;既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启发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把理论性原理与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实际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学有的放矢。

  课堂教学过程要实施“精讲多议”,渗入一些创新教学方式,以形成最佳的教学空间结构,产生最好的系统效益。

  (1)加强和改进教学过程的预习环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的备课而且学生的预习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背景式预习”,即指导通过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简单地了解和概括教材的基本内容与精神实质,搞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2)“小老师”授课方式。即事先由学生集体推荐一二位同学来当“小老师”,然后教师把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步骤及可采用的教学手段等大致告诉“小老师”,由他们自己准备教学材料并具体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俗话说得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选择出能使教学各要素间的组合达到最佳状态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后,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应是动态的、开放的。此外,还必须进行反馈,要对教学结果进行分析和自我分析。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使学生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如果不能及时或定时进行反馈,得不到反馈信息,就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教学问题,从而改进教学,协调各教学要素间的关系(或修正教学目的,或调整教学内容,或改进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就不可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就不可能使教学的空间结构达到最佳化,也就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组织严密科学的教学过程,只有把握好教师与学生的度,驾驭好课堂各环节,才能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

关于合作学习 篇13

  自主实践 合作学习《雨后》精彩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

  自主实践 合作学习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雨后》教学设计

  作者:徐宪红

  教学目标:www.diyifanwen.com 

  1.创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喜欢学习。www.diyifanwen.com 

  2.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阅读的乐趣:1感受课文的情境美,意境美,人文美;2感受朗读美,享受阅读自主、自由的快乐。www.diyifanwen.com 

  3.通过实践,学会10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内的生字;背诵课文,积累生字词。

  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教学设计试图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的良好环境,有效提高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兴趣和能力。www.diyifanwen.com

  一、欣赏阅读,激发兴趣www.diyifanwen.com 

  1.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及课文特征。《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写的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给人以艺术美、生活美的享受。想欣赏这篇课文的朗读吗?www.diyifanwen.com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古诗题目)

  2.欣赏朗读。教师朗读课文或播放“配乐朗读”。建议让学生欣赏两遍;第一遍看课文听朗读,让学生在视听状态下体会和理解课文内容。第二遍不看课文听朗读,让学生尽情想像课文的意境和画面,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www.diyifanwen.com 

  3.确立目标。怎样练习才能朗读得好呢?引导学生讨论并确立自主性的学习目标;一要借助拼音把字音和诗句读正确;二要多读,把课文读流利;……www.diyifanwen.com 

  [阅读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的、智慧的生活,让学生欣赏较为成功的课文朗读,不仅能够受作品情趣、意境的、人文的、语言形式的美,而且还能够感受富有创意的朗读美。这无疑是美好生活的体验,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文化的建够必然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练习朗读,识字写字

  1.练习朗读。www.diyifanwen.com 

  (1)提示:“同学们,在练习朗读之前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2)实践。朗读练习是重点,建议安排20分钟以上,并注意课堂调控。调控一:让学生作学习提示。调控二:强调主动学习、相互交往,倡导人文关系的课堂文化。如询问:“学习中有得到同学帮助的吗”、“怎样相互鼓励呢”等问题。调控三:同桌轮换朗读。既要求朗读正确、流利,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态度、过程、方法、习惯等多角度评价和肯定同学,确立多元的价值观。调控四: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听听他人朗读后各自练习朗读。调控五: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汇报学习成果,相互鼓励。

  2.识字写字。

  (1)拼读和组词。先让学生自主练习生字的“拼读和组词”(如读“梢”字sh—ā—shāo

  树梢的“梢”)。然后四人小组以“开火车”形式教读。

  (2)突破难点。先选择难认生字集中教学,再发挥小组作用,人人过关。www.diyifanwen.com 

  (3)写字教学。

  教师的引导程序:

  ①读帖,利用田字格自主分析字的间架结构

  ②描红,同桌俩一人描一人看,注意笔画笔顺,互相纠正;

  ③临帖,每字写1~2个,自我修改不满意的笔画;www.diyifanwen.com 

  (4)鉴赏,相互评价,打“o”、奖星星。

  [这部分教学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合作学习,教师侧重于学习活动的组织,侧重于多元价值观的导向,侧重于人文关怀教学文化的构建,体现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三、体验生活,感情朗读

  1.学习第一小节。www.diyifanwen.com 

  (1)读读想想:雨后的场面是什么样的?教师可用请教的方式提问题: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你们想像中的广场有多大?水有多深?孩子们快乐得像神仙一样,他们会怎么玩水呢?以上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在多元的“会话”中,由学生自主辨析和想像。教师不必作统一的归纳或评判。

  (2)试一试,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学第二、三小节。自主朗读,引导质疑。从质疑中有侧重的组织讨论,着重把握“小哥哥”外部表现特征和内心状态:1小哥哥为什么要使劲地踩水呢?——让学生演演,感受玩水的快乐。2为什么提醒妹妹要小心自己反倒滑了一跤?——让学生自己体验。3他为什么嘴说“糟糕”而脸上却表现出“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让男生先回答,表演“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再让女生回答,也表演一下。4小哥哥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主感悟。5怎么读这两小节呢?——可建议按自己的理解用不同音量、速度和语气来尝试,寻找满意的朗读效果。

  3.学习第四小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先自主练习朗读,后小组交流收获或探讨问题。教师也可提几个问题请教学生:①“泥裤子”是谁?小妹妹为什么要紧跟“泥裤子”?②小妹妹怎样小心地跑?(演演读读)③小妹妹这么小心地跑为什么还希望自己摔跤?④小妹妹有什么特点?以感情朗读来表现。

  4.难点指导,全文朗读。抓朗读难点要注意指导方式。期待式:先感受轻声效果,再让学生练一练。欣赏式:“同学们读感叹句的情感特别强烈,很有风格,谁愿意先试一试,大家再好好表现一下!”请教式:“课文有的诗句没标点符号,该怎么读才好呢?”

  [这部分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联想和体验,把理解与感悟作为学生个性化感情朗读的基础,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实践中,“亲历”生活,欣赏生活,发展个性品质,提高人文素养。]

  四、背诵课文,积累巩固

  1.背诵课文。

  (1)在构思意境中学背诵。指导背诵第一小节:教师慢速读诗句让学生跟着想像意境——学生自主边读边构想——按序将意境连起来试着背诵。

  (2)自主背诵。教师还可启发学生一行为表演的方式帮助构想意境。

  (3)互帮互学。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背诵课文的要求。

  2.积累词语。

  (1)准备听写。读读、认认、写写生字组成的词,再练读自己喜欢的词。

  (2)听写词语。

  [这部分教学主要倡导意境构想的背诵方法,把意境的构想与相应的语言形式相连结,能有效促使语感的形成,实现语言材料的积累。同时鼓励积累词汇量。]

  五、拓展学习,丰富生活

  1.给学生提供反映儿童生活的诗歌。

  2.鼓励学生把诗的意境画下来,或把自己有趣的生活写成诗。

  自主实践合作学习——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雨后》教学设计,教案

关于合作学习 篇14

  本文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学反思范文:小组课堂合作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几年,我校采用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它的应用不仅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操作不当,往往导致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作为一名生物老师,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在授课班级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制约着课堂效率向高效发展。

  1.课堂出现冷场,学生合作不主动。

  2.学生合作参与面不广,尤其表现为优等生参与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困生,学困生没有真正参与。

  3.学生合作没有深度,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由于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也同时出现在师生双方的身上:

  (一)学生方面

  1. 许多学生未经准备匆忙活动。比如,主题一给出,有的同学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就匆忙地展开讨论,对组内的不同见解也无法提出赞同或反对,更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

  2. 学生参与面不广,配合不积极。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很多时候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由此难以形成真正的合作。

  (二)教师方面

  1. 认识不足,应用失误

  在平时评课交流和教师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不少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着以下误区:

  (1)小组学习互动的目的就是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或教学高潮,甚至是为了吸引评委和听课教师而做秀的。

  (2)小组学习互动是迎合新课标的精神而设置的。公开课、优质课不得不用,平时大可不用,因为耗时费神。

  (3)小组互动学习占用教师讲解时间,学生成绩很难提高。

  (4)知道小组学习互动的意义和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则觉得无章可循,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

  2. 忽视学情,盲目设计

  不少教师把小组学习看作课堂教学的“万能钥匙”或“灵丹妙药”。过多地安排小组互动的内容和次数,好像非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解决问题,每堂皆用,或者活动设计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烦而生厌,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浪费课堂宝贵时间。

  3.评价制度不够全面

  有的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又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和内容。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的地方,仍沿用传统的方法或方式,没有体现探究性与合作性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知识只是走过场。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部分,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科学认识,必须防止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简单化、片面化: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只强调学生座位排法与讨论形式,而忽视了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课前准备、科学分组、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终教师的全面评价等;对合作学习应用范围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

  (3)提高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技能。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发挥其教学优势,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与愿望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4)教师角色适当转变。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总的来说,教师实现角色转变,主要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协调、激发、合作、监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但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只要教师正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并认真、精心地对待每一次活动,就能不断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最终目的。

关于合作学习 篇15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我们经过努力实践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理念,总结出了“自主预习+合作互动+当堂检测+反馈评价”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已在我县初见成效。

  一、成功实施该模式的要素

  1.优化组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四人为一小组。每五、六周改变一次编组,轮换组长,给每个学生创造相同的机会。

  2.分工合作。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3.团结互助。让学生懂得自己与小组同学是浮沉与共、休戚相关的,自己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获得成功。

  4.正确有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的学科,甚至是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合作学习的实施不应千篇一律,必须实施多样化的合作学习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

  二、成功实施该模式的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明确目的。在实施该模式的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自主预习。在充分预习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努力完成课文所涉及的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包括课本中的课后练习,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并把不会、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写进“问题生成单”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给任课老师。

  2.创设情境,合作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接下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生成单”与小组同学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形成“小组问题生成单”,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老师只是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3.引导归纳,全班交流。小组或团队内部进行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或团队的报告员代表本组或本团队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教师了解每个小组或团队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或团队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或团队介绍解决办法,进行小组之间或团队之间的交流。

  三、成功实施该模式的效果

  1.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懂得了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尊重;通过交流展示,课堂因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变得具有活力。

  2.小组教学显现成效。小组合作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化整为零”,这样“小组合作教学”将分层教学推向了极致,开创了分层教学的全新局面。

  3.教师工作状态的转变。由于小组合作教学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课题体系,同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所以教师始终会处于一种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收获的状态之中,教师的兴趣得到了保持、精力得到了集中、激情得到了激发。

  “小组合作学习”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模式,但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它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合作”二字,对于未来的社会、21世纪的人才而言,是必需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未来的课堂可能更是必需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其作一些思考,哪怕是一点点收获,也是有价值的。

关于合作学习 篇16

  岳阳县筻口镇熊市中学:鲁启明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课堂改革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本人认为,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方式是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合作学习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合作的方式

  通过合作能够在学生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我以班级为单位,依据教学目标 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学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一)生生合作,让同桌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来看,在实际教学中生生合作又可以分以下几种类型:

  1、“优”——“优”合作,由于优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2、“优”——“差”合作或称交叉合作 ,实践证明,如果交叉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习困难生的带动作用。

  3、“差”——“差”合作 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地使用“优差”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一步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那些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 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这种小组也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实际教学中这种小组应用率较高,一般以四人为单位前后结合。

  2、教师根据学生男女性别、个性差异、能力水平等方面,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各组成员在能力、水平方面要大致均衡。可先由一名在学习、能力、组织方面较强的同学暂任小组长,组内其他同学注意学习和借鉴,后由其他同学相继担任,可采用轮换制。采用这种小组合作方式,可以使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互补,也是学生自身独立学习的促进、补充、提高,又可以不同小组之间形成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小组合作适应对较大问题的研讨,或者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 始终,以竞赛的形式存在。

  3、还有一种不常用的,但较受学生欢迎的合作形式。即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学生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但由于需要打乱座位所以偶尔为之。

  实践表明: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学生之间没有压迫感,“能者为师,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广开言路,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全班集体合作 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而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二、合作的过程

  1、合理而有效的引导 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语文,它一旦为个体所掌握,就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它融和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了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了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因此“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智慧培育智慧”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归宿,也是语文老师的归宿。

  2、灵活而有机的交流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确定的问题,提交到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以求达到共识。合作结束,总结探究内容时,不能只由能力好的同学包办,其他成员漠然处之,我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程度,合理安排学生回答。从而在小组内达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的目的,并倡导组内成员要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学习其他成员的闪光点。对于在小组内存有分歧的问题,再提交到集体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谦虚精神。需要注意的是:(1)对那些比较简单易答的问题,学生只需经个别思考即可正确回答,如若再分组讨论、交流,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学生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想象性、创造性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和讨论价值,需要运用各种认知方法、集体合作才能解决,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提高素质。(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习好为目标。教师则根据合作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这样一来,就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教师要有充分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点拨启发学生思维中创新的火花,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思维潜力。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多渗透学法的指导。教师的最终目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 中,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传授学法,使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解决”。

  三、合作的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评价合作时,要视探究的结果和课题不同,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可让某小组公布自己的探究结果,同学们畅所欲言共同发表看法,指出其值得学习的地方,提出补充意见。若探究结果迥异,可让几个小组分别公布探究结果,其他同学选择自己支持的结果,组织辩论。也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学生每提出一条有价值的探究结果,加上相应的分数,也可小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教师在点评时,既要点评知识方面,还要点评各组活动的情况,使学生知道在合作时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不好,使学生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来取长补短,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教师点评时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保护的作用。总结评价的方式还有许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渴望再次参与。

  当然,自古教无定法,教改之漫漫长路在我们脚下,只要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来完善我们的教学,相信一定会走出一条有效的教改新路来。

  岳阳县筻口镇熊市中学:鲁启明

  2005年7月

关于合作学习相关文章:

40句关于合作的格言

三年级关于合作的作文【三篇】

五年级关于合作的议论作文:小议合作

关于合作学习

高中关于合作的议论文范文

关于合作的名句警句优秀4篇

关于合作的合作的名言警句

2022中考热点素材:关于合作 沟通

关于合作的作文600字(优秀4篇)

关于合作意向书的优秀范本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关于合作学习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