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零度碳酸 点赞 分享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精选2篇)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篇1

  11月初,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准备这一节课同时还进行了试讲。通过准备教学设计,教案与试讲,课后教师评课使我对这节课深有体会。我认为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上扮演的角色也就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建立一个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心里想着学生,关爱每个学生。

  结合我这段时间准备和试讲《24时记时法》谈一下我对这一观念和这一节课的感受:    

  1.营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新课程标准已经指出,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使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间始终保持着一种朋友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24小时记时法,行吗?”“你们觉得这位小朋友是一位称职的播音员吗?”………老师宽松的语言和语气,轻松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的习惯的养成就这样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 

  2.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生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面向“未来”、重在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关心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在这堂课中,也包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到,面对我的学生我不做指出不足的老师,而做能够帮助与关心他们的好朋友,用激励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供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努力后获取成功。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努力转变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应该从欣赏每一个孩子,鼓励每个孩子做起。学生做好事,有进步要鼓励,学生做错了,退步了,更应鼓励,鼓励其找出问题根源,重新迈进。我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3.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改编教材备课,上课。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教师个性的教材知识。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意图之一。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这一点: 

  课一开始,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入普通记时法,使得学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记时法,并为后面更好地区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作了铺垫,接着安排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电视节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现实场景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探索认知阶段,我首先出示敲响新年钟声,时针指着12,说明了旧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来临。并切合钟面的演示,时针转了2圈,引导学生感知一天中有24个小时,能更直观地认识24时记时法。另外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这样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24时记时法的实际用处。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课改的新理念,也是我将努力的方向。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了不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前的“备”学生做得不太到位。如:情景导入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可能因为故事有的不生动,没太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生间的互动效果不够 

  由于没有很好地了解、引导学生发现24时记时法的规律,致使学生对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不够熟练。学生讨论时比较注重形式,应让学生多说,多练。 

  3、课前没有认真地读好教材 

  在“想想做做”的第一题中教师没有引导到位出现了失误,由此体会到,对于新课程,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细心地“读懂”“读好”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哪怕是最简单的练习也不能轻易放过。 

  总之,本课的教学感触极深,我想,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在课改理念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使自己逐渐成长起来。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篇2

  24时记时法的教学拉开了序幕.这历来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每到这一单元考试的时候,老师们总是提心掉胆,生怕出现不及格的.昨天是教学后的第一次作业,主要内容是区分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并且能够对这两种记时法进行转换.作业批下来,情况很不妙!

  困难主要表现为1.两种记时法互相混淆.12时记时法的主要标志是用"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加上( )时( )分具体时刻,例如上午7时或者写成上午7:00,24时记时法就是用0到24这些数来表示具体的时刻,前面没有"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段的词语,例如7时(7:00),19时(19:00)。

  2.受口语习惯定势的干扰。我们口语交际环境中更多地使用12时记时法,所以在要求用24时记时法的时候,学生往往把自己习惯的说法写下来,例如补充习题中有三幅图,一日三餐的时间,有的学生就把晚饭时间写成了6:10。

  3 .生搬硬套,不善于联系实际。有些同学见到钟面的时间一概加上12,无一幸免。练习册中有一幅图画是小学生上学,一部分学生见到钟面上是7:00,就立刻想到19:00,如获至宝把它填了,这些学生需要提高反思能力。

  4.知识遗忘,不会看钟面。这些同学是要把二年级学的内容好好温习一下的。时针指7,分针指12 还有人能写出7:12,

  雄关漫道真如铁,这才刚开始……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24时记时法》北师大版

《24时记时法》教案

2012年小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帝四单元《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优秀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练习题(上册)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24时计时法》教案

《24时记时法》教学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