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科学在我们身边

科学在我们身边

酒醒梦一场 点赞 分享
科学在我们身边

微信扫码分享

科学在我们身边(通用3篇)

科学在我们身边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会沉浮的气球”、“喷泉”实验、在水槽里游动的金鱼、活鲫鱼、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讲述:先给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开心一下。(播放动画片)

  在小学常识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由它们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这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p2、p3的图,(奇妙的大自然、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展示8月6日西湖上空出现的彩虹图片。

  另外老师剪辑了一组反映大自然的影片,给同学们欣赏。不过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观看时注意,你从这组影片中发现了哪些自然现象?记录在纸上。一会我们交流。笔和纸准备好了吗?(播放影片)

  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评价。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用一、两句话说明感兴趣的理由。)

  学生活动

  教师讲述:讨论了这么多的自然现象,你们有没有产生想提问题的冲动呢?比如说: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夏天雨后为什么能出现彩虹?蚂蚁为什么要搬家?蜘蛛为什么要织网?等等问题。你产生了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略。这里最好由同学帮助他解答这个问题)。

  教师讲述:学习了《科学》这门课程,你们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能产生这些问题,说明你们有智慧,具备科学研究的动力。事实上,人类就是在不断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科学的规律。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呢?《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出示投影片:科学的涵义)其实,每一个自然现象都可能产生疑问。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请同学们看一段影片(播放动画影片:伽利略发现单摆)

  问题:哪位同学能说说其他科学规律被发现的小故事吗?

  (学生自由回答,牛顿的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略)

  教师讲述:有的同学很崇拜歌星、影星、球星。(出示投影片:身边的科学家)那么,你认识他们吗?(学生回答,略)球星、歌星、影星他们给我们的是一种时尚,而科学家们给我们的是精神、是智慧。这是一种永恒。

  科学家们在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中,都是(出示投影片)先仔细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发现问题、认真思考、积极设计实验、找出规律、把科学规律运用到生活实际,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师出示装有金鱼的水槽。

  教师讲述:下面我们就来观察水槽中的金鱼,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学生回答,略。出示投影片)下面我们就来探究金鱼在缸内上下游动的现象吧。请同学们按照上述的科学方法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1、观察现象:金鱼在缸内上下游动

  2、提出问题:金鱼为什么会在水里上升和下沉

  3、积极实验:教师演示p4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得出规律。

  4、猜想:鱼的身体内有类似气球这样的结构。

  5、验证:教师解剖鲫鱼,找到充满气体的鳔。

  教师讲解:鳔的大小在不同水层中会发生变化。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鳔的大小有关。其原理与装有不同气体的气球在水中的沉浮相似。我们人虽然不能像鱼儿那样在水里自由地上下游动,但我们能运用自己的智慧,模仿鱼儿,制造出潜水艇,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就和鱼的鳔类似,可以通过调整水柜(专门用于注水、排水的结构)的气体量,来控制潜水艇的上升和下沉。

  教师讲述:经过长期的科学探索,人类对自然界的许多问题已经找到了答案,对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但是,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会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正是这些无尽的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索、去创新,推动科学不断地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

  教师提问:科学技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那些便利?

  学生讨论。

  教师讲述: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一本书,是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找老师借阅。

  教师提问: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不利的方面,你知道哪些不利的方面吗?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讨论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学好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对我们今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教师布置课后要求:请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p5页“喷泉”实验,写出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回家后动手实验、查找资料、找出原因。如时间有余,请几位同学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片段。

  完成学习反思

  《科学在我们身边》的教学反思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很多是以“接受”的方式形成的。这种“接受”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是被告知,有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性的观察所“积累”的。正因为如此,我剪辑了一系列有关自然现象的影片,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感受”“对自然现象的好奇”“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这一线索,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而更重要的是从他们习以为常地“积累”中怎样得到一个真切的体验,怎样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问题开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在教学组织形式中加入了小组协同和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想象中,科学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而且可望不可及。为了消除同学们的这种畏惧心理,我在课件中插入了《伽利略   摆的等时性》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需要用到很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需要在实验室里一丝不苟地工作,需要协作和交流。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检测一些科学理论。“金鱼在水里上浮和下沉”,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为了理解这一现象,我安排了一个“会沉浮的气球”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这节课最后我安排了“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这部分内容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讨论和交流中明白了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在不断提出和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推动了科学不断地发展,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

科学在我们身边 篇2

  教师备课笔记

  课  题

  第1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

  日 期

  9月2日

  教

  学

  目

  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

  重

  点

  难

  点

  分

  析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收集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做成课件,并对实验做相应的改进,比如把夹气球的橡皮筋用软夹子代替,同时可以适时的提出潜水艇的概念,说明此原理从小到大都可以利用到。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一、引入:科学入门    提问:什么是科学?科学与和技术的区别?    科技又叫科学技术,包括科学和技术二、科学在我们身边:    1、观察各种各样变化着的自然现象(通过课件对p2,3页出现的自然现象进行生动的展示)    火山爆发,地震等用视频呈现    不明飞行物(ufo)、含羞草、间蜂猴、雨后彩虹等等用图片呈现    弯曲的铅笔、人造彩虹等用实验呈现ps:突出变化的    2、提问: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自然现象吗?(同学间可以互相问答)    3、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的学问。如果你在研究你感兴趣的自然现象,那你就是一个小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    4、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观察生活,但观察的同时也要动脑筋,不然只能称为发呆。p4思考,然后用下面的实验来证明。请两个同学上来做实验,下面的同学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和金鱼能在水中浮沉的联系,从而小结出他们的原理。p5实验,再请两位同学做,同样下面的同学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此做出假设(注意看清楚实验条件)。    5、在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探索中,我们的社会不断的进步着。不怕问题多,就怕没有问题,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老师欢迎大家的提问,来推动彼此教学的共同发展。三、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问明。(还有书上的几个例子)    3、我国科技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有时间介绍)    四、课堂练习:p7 课堂里做,如果来不及让学生回家去做。五、课后作业:1、作业本第1节第三题的实验做简单的说明:没有铁块可以用橡皮代替,假设是在做实验之前提出的。

  作

  业

  批

  改

  课

  后

  反

  思

  教师备课笔记

  课  题

  第二节 实验和观察

  日 期

  9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3、知道人直观判断的局限性,要通过实验科学的判断,实事求是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1、重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2、难点:正确的使用仪器,如何记录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收集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做成课件,并对实验做相应的改进。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常用仪器介绍

  引入: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可叫学生回答),就是如何去解决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找到资料和证据。科学课和其他课较明显的区别就是要动手做实验,所以先要熟悉一下实验室的仪器。     

  1、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和试管刷 (可先让学生上来演示如何使用,指出错误——试管夹如何套试管,为什么?试管的拿法,试管刷顶部毛的用途等)

  2、停表

  3、天平和砝码 (简单介绍,在以后的质量测量里再详细介绍)

  4、电流表电压表 (问学生是否可以在家里用这两个测,注意量程等)

  5、显微镜 (放手指放大的挂图,发现很多细菌,教育学生要注意卫生)

  6、酒精灯 (叫学生上来点,然后怎么盖灭,可以用手捏灭,由此说明三层火焰的温度)

  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1、鸡蛋上浮实验

  1仪器介绍:可以先让学生回答要用到的一起的用途和名称,要注意哪些情况。

  2思考:放入盐后鸡蛋会怎么样(一般学生都知道),那么我们放糖呢,会怎么样,如果放熟鸡蛋呢,又会怎么样)

  3做实验:叫两位同学上来做,一男一女,男的用玻璃棒搅拌,女的放盐,一般要放比较多的盐,期间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鸡蛋浮起来的原因。(等鸡蛋浮起来的时候,拿着瓶子在班级里逛一圈,让学生记录现象)。

  4然后用另一个烧杯里加糖,自己示范,故意说糖不够,这样蛋就没浮起来。然后让学生回去自己做,然后下节课告诉老师答案。

  5让学生回答上浮的原因。(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鸡蛋则不能呢?最后说明原因,盐水的浮力比水大)

  6把鸡蛋放入白醋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同时演示闻白醋的方法)

  三、判断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前后,让学生知道,不能光凭直觉去判断只能称为发呆。而应该通过实验,比如用尺量书上的线是否直,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来证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指纹实验

  2个人一组,观察自己的指纹,实现可让学生回答大家的指纹是不是都一样。最后有印泥,让学生把指纹映在上面,然后用实物投影仪让大家一起比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利用这一点,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可以先让学生举例回答。(007的指纹锁,银行用指纹确定身份,超市保管钱物的箱子,还可以利用指纹破案等)

  五、其他测量工具

  显微镜,已经提到过,再强调卫生,并引出微生物的概念。

  天文望远镜,哈勃,观察星体等等

  雷达,红外线遥感,侦察卫星(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做简单的介绍)六、课后练习 作业本第2节 第四题实验一定要去做

  作

  业

  批

  改

  课

  后

  反

  思

  教师备课笔记

  课  题

  第三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日 期

  9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了解长度的概念,单位,米,m

  2、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

  4、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

  5、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6、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

  2、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读数

  3、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要改变平时使用刻度尺时的一些错误的习惯,从课件规范的看从而掌握读数的方法,然后慢慢的渗透测量一些特殊物体的方法。这里面,一些测量的技巧是重点,可让学生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收集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做成课件,并对实验做相应的改进。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测量的重要性:

  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测量,那我们具体什么时候需要测量呢?(学生回答)

  小结:各行各业都需要,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

  提问:如果不借助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呢?

  学生:桌子有几个手长;用脚步量教室长度,有几步;甚至到家里乘车有10分钟的路,用时间表示。

  上节课我们知道,用我们的感官对长度判断可靠吗?(个人有差异,上面两个例子因人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测量需要一个标准……

  二、长度单位:

  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不统一,引出国际单位制米(m)。[量课桌,用米表示]但对于大点的距离,我们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点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表示。

  10-3千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科学计数法(当长度非常长或者非常短时,就可以用到,如地球周长4万千米=4×107米)

  让学生估测一些长度(教室的长,学校跑道的长度,校园楼高等)

  纳米技术:纳米衣服,纳米洗衣机等等

  三、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

  1、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有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等)

  2、正确示范(课件演示)

  1测量时,先要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并齐(没并齐的后果)

  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叫学生上来左右读

  3如果刻度尺零刻度磨损或刻度不清怎么办?(可以以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来进行读数)

  3、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科学书,手(讨论并回答)

  四、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

  1、测量工具的选择:

  不同的长度要用不同的尺,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也要用不同的尺。(演示各种尺),除了尺,还有其他的测量工具:声纳、电磁波、激光等等p12

  2、测量方法:(p12讨论)

  1测厚度,可以先测量n张纸的厚度,然后测得的值l再除以n,从而得到一张纸的厚度为l/n(n>50,越厚越准确);测钢笔杆的直径,可以看课件的演示,方法有两种。(注意多测几组,因为直径不规则)

  2课后思考讨论,有合理方案的下节实验课去做

  五、现实生活中体积的印象:

  让学生回答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体积,小的用(ml)表示:如洗发水、可乐、牛奶等,大的用(l)表示:如集装箱、饮水机的水桶等。

  比较买洗发水的时候,买大点的合算还是小点的合算。

  六、体积的常用单位:

  一般液态商品都用ml做单位,大点的用l来表示。

  对于固体,体积单位用立方米(m3)表示,1立方米=一个边长为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小的用立方厘米表示;1立方米=?立方厘米(两者比较是什么概念)

  我们规定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七、体积的测量(液体、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1、对于规则的固体,我们可以用前面学的知识,量出它的长宽高,然后算出它的体积,如长方体,圆柱体。

  2、但液体和不规则物体,如果不标明刻度,我们就不能简单的用尺量出,这时候就要借助另一个常用的工具——量筒。

  (1)量筒的使用,测液体体积(测量范围,最小刻度):

  1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

  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凸液面提及一下)

  3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叫学生读数。

  可以叫高点,矮点的不同的同学上来读数,然后在黑板上进行比较,有差异比较寻找原因,指出并纠正错误。(估读)

  (2)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把物体放入量筒,看水面上升了多少,然后叫学生上来读数

  注意:不要把水溅出;

  思考:(1)如果量筒的水是满的,我们可不可以根据排出水的体积来测物体体积?

  (2)我们不知道一个杯子里水的体积,但我们有一个量筒,我该怎么测?

  (3)给一个小圆柱,先用尺测体积,再用排水法测,比较两者结果。

  八、课堂练习:第6题留到课后做九、课后练习:作业本 第3节;预习明天的实验。

  作

  业

  批

  改

  课

  后

  反

  思

  教师备课笔记

  课  题

  第四节 温度的测量

  日 期

  9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凭感觉判断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规定和测量原理。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安全教育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1、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温度计的使用、读数3、自己制作温度计的方法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水,冰块,各种温度计,气温计,体温计等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引入

  1、让学生回答以前用到过的实验测量仪器

  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测量?(亮度、硬度、温度、时间长短等等)

  3、总结,引出温度的测量

  二、感觉温度实验

  在两个大烧杯里分别倒有冷水、温水,另一个烧杯里放常温水。叫8个同学上来,分成两组,先分别在冷水和温水里浸一下手,然后叫学生把手放入常温的水里,并告诉大家常温水是冷是热。

  答案不一样,叫学生讨论为什么?

  总结: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所以,用直觉去判断水的冷热是不准确的,如:冬天感觉井水热,夏天感觉井水冷……(相对论)

  三、温度计

  我们一般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温度计。

  1、温度计有哪几种呢?——体温计,家庭气温计,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等

  2、温度计的构造原理:(课件)书p15

  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摄氏温度:(课件)

  摄氏温度的规定  (验证的方法)

  实验:冰水混合物为0摄氏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标准大气压下,高山上,沸点低,高压锅,压力大,沸点高)

  1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份为1摄氏度。(比较不同温度计0—100距离是否一样大)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原理在做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课件)

  四、正确使用温度计

  看书后,叫学生说明为什么不能这样或一定要这样操作

  总结:(课件) (练习)

  体温计:(课件简单介绍)

  正确的读数方法

  五、其他温度计

  我们一般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现代科技中,我们还用到其他很多测温度的工具。

  1、色带温度计(婴儿)

  2、卫星的遥感(拉登,卫星观测)

  3、天文学(课件)

  不同温度计原理是不一样的六、课后练习:作业本,并预习明天的实验

  作

  业

  批

  改

  课

  后

  反

  思

  教师备课笔记

  课  题

  第五节 质量的测量

  日 期

  9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道质量的单位,知道质量的大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和维护。

  3、学会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4、会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简单的质量估算。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1、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天平,所以,在天平的使用上,尤其是调平、游码的读数等等应该重点强调,可以在学生的错误中进行教学。2、对质量的认识可以适当的提出重量的概念进行区别和补充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课件,天平。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引入:

  举例说明生活中要用到质量的例子(p17的两个图)

  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和质量有关的事物(克、千克)

  如:买菜、体检等等

  二、质量的含义:

  质量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管怎么样,物体的质量都是不变的,除非物体本身发生了变化。

  人在月球变轻,是重力变小,质量不变。

  人从小到大,质量的变化,长大。一杯水一桶水比较。

  三、质量的单位:

  介绍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

  国际千克原器介绍:最初,4℃时,1000cm3蒸馏水的质量为1千克;1878年,用铂铱合金制成“国际千克原器”(圆柱体,高、直径都为39mm)

  1千克=2×200克=2斤=20两 (1000辆黄金=?克)

  千克(kg),克(g),毫克(mg),吨(t)之间的单位转换

  思考:生活中哪些东西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准确的值为多少?

  如:一只苹果,0.15千克;学生体重,50千克;500ml矿泉水,0.5千克;铅球,4千克;大象,6.0×103千克

  然后对一些不同数量级的物体进行质量的估算:

  可以参考p18的图1-40

  四、质量的测量:

  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电子秤,电子分析天平,杆秤,物体天平,弹簧秤等等。(测量都是和标准进行比较)(如果称大象?)

  托盘天平(实验室常用)

  1、介绍。原理:依靠横梁平衡的原理来称量物体的质量。

  结构:托盘,横梁,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分度盘,指针,底座和砝码。

  2、操作。放平——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平(调节横梁螺母)——称量——读数——记录——整理(先拿砝码)p19

  3、天平的维护,注意几点。

  1先看称量范围,称量的时候先估计,不能超过称量范围。

  2不能用手摸托盘和砝码,要用镊子。

  3砝码由大到小轻拿轻放。

  4读数时,右盘砝码+游码(游码读左边)。

  5放好,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

  五、课堂练习:p19 小结

  讨论:如果砝码放左边称得变大还是变小?六、课外作业:作业本,预习实验

  作

  业

  批

  改

  课

  后

  反

  思

  教师备课笔记

  课  题

  第六节 时间的测量

  日 期

  9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道时间的单位,会估计一段时间的长度。

  2、了解时间的历史,会灵活的从自然中“看”时间。

  3、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1、让学生明白任何有周期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从而会灵活的运用大自然中的一些工具作为测量时间的工具。

  2、停表的使用,让学生有惜时的观念。3、时间和时间间隔的区别,通过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收集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做成课件,并对实验做相应的改进。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引入

  问学生时间是什么?我们能把握住时间,抓住时间吗?时间在流逝,不会停止,所以,更要好好的珍惜时间。

  二、时间的历史

  让学生举例说明有哪些方法可以大概的测量时间,有哪些一起?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问:若你不小心回到古代,没有手表,你会怎么样来测量时间呢?

  1、表圭和日晷;

  2、滴漏(水钟);

  3、火钟;

  4、沙漏(沙钟);

  5、摆钟(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

  6、近代机械钟;

  7、电子钟和原子钟。

  燃香、沙漏、日晷、节拍器、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四季的更替等等,为什么能用来计时呢?——在自然界,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估计时间的长短)

  三、时间的单位

  常用单位:秒(s),还有小时(h)、分钟(m)、日(天)、周、月和年等等。

  1秒大约有多长呢?做p22 练习3,得出一秒比脉搏(心跳)每跳动一次的时间稍长些。同时让学生说明1秒钟可以做什么事情?

  秒怎么来的呢?秒的三次定义(课件)

  练习:时间单位的换算:

  1年=365天,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秒=1000毫秒==>>>1小时=3600秒,1天=38400秒。(题目见课件) 

  四、停表的使用

  用手握紧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停表分三步,启动、停止、回表。注意:

  1观察,秒针转一圈几秒?最小分度值几秒?分针的读法。

  2不会动或要测长时间的,要先上发条,用时用力不要过猛。

  3注意使用时初时刻要在0.0秒位置

  4按下时速度要快……

  五、时间概念的应用及意义

  1、有了时间的概念,对时间发生的前后有了一个共同的标准,可以协调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交通。

  如:我们学校上学7点10分,其他单位一般8点,可以缓和交通。让学生举例还有哪些应用(起床时间,从家到学校时间比较,电视报)

  2、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

  如电视节目……

  六、国际单位制(p21阅读)

  七、小结

  时间在我们身边不停的流逝,我们应当好好珍惜时间,不要让自己后悔。八、课外练习:作业本 

  作

  业

  批

  改

  课

  后

  反

  思

  教师备课笔记

  课  题

  第七节 科学探究

  日 期

  9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2.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

  3.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1、重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难点: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师演示用具:台灯,插座,灯丝烧断的灯泡,灯泡。螺丝刀,磁铁,多个黑盒(内置铁球、苹果或香蕉等)

  学生准备:第一课时后准备“人的脚印与身高的关系”探究活动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引入:为了探究科学知识,科学家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这里可以举出一大堆的名字,比如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那么大家知道他们的成就主要是什么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搭配选择,适当了解。提问:将下列科学家和他们的主要成就连起来演示多媒体课件在上面的练习中引出爱德华.琴纳的故事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爱德华.琴纳是如何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学生讨论,汇报探究过程小结: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大体的简述故事中科学探究过程过渡:我们其实也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而且基本的形式和过程与上述的故事是相近的。展示实物:两盏台灯学生上台演示通过现象思考什么问题导致台灯不亮学生讨论:1、停电  2、电线断了  3、灯泡坏了4、插座没有插好或者开关坏了引导学生根据假设,解决问题,逐个排除可能性,找出真正的原因所在。  最后验证结果。操作过程中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提问:台灯不亮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开始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小结:我们称这个通过发现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得探究过程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问:我们重新回头看爱德华.琴纳的故事,来看看他的探究过程中的六个步骤都是怎么样的学生总结爱德华.琴纳的故事内容,讨论,解决提问引出黑盒子实验:在台灯的探究中,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台灯的各部分结构,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该如何探究呢?实物展示:一个盒子提问:不打开盒子,该怎么运用知识来认识盒子里的东西呢?生答:实验测量和判断      感觉大小,估计形状方法等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黑盒子实验探究教师巡视,适当指导,并给予合理的激励学生逐步来探究黑盒子实验,依据表格完成自己的探究过程探究完毕,检验学生的探究结果,帮助分析探究成功或失败原因,分析操作步骤探究结束,分组汇报结果小结:对黑盒子探究,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验证假设中,逐步接近盒中的物体。人类对许多问题的探究也是如此。提问:黑盒子一定是黑的吗?生答:不是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是属于黑盒子问题呢?学生举例说明小结设问: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行走中都会留下脚印,大家有没有注意观察呢?而警察在破案时就会很关注罪犯留下的脚印,还有考古学家也十分关注古代人的脚印,这说明脚印和人的某些特征有很大关系,我们今天就探究: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探究过程以及发下来的表格,自己课后完成这个探究过程建议:在探究“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时需要测量长度的工具测量多组不同人群的身高与脚印,这些应该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重的人脚印长度与身高,同时收集到很多数据要怎么处理呢?可以列表格。  

  作

  业

  批

  改

  课

  后

  反

  思

科学在我们身边 篇3

  一、背景分析:                   

  中国人民自古就是勤劳智慧的人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大批推动世界科学进步的伟大人物。作为龙的传人,五千年文明的传承者,未来社会的创造者,我们的学生更应该从小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究科学。

  我们的校园文化布置有着浓郁的科学文化气息,在校园的宣传栏中、楼道的橱窗里、教学楼的墙壁上,随处都能看到有关科学家们的介绍。利用好这些资源,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热爱科学,走进科学的神秘殿堂。

  二、设计意图:

  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认识科学家”、“我的志向”、“我的科学发现”。通过对科学家的调查,让学生知道科学家是改变人类命运,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在对科学家的生平、主要的成就、研究的过程、科学试验、获得的成绩,等资料的搜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间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感受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学习他们高贵的品质,不怕失败的坚韧挺拔的奉献精神,从小树立刻苦学习、认真钻研、不怕吃苦的品质。让学生在“我的科学发现”环节中,体会自主动手动脑发现科学现象,思考科学原理的快乐。

  三、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今中外一些科学家及科学发明;                            

  2、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发现一些科学现象,主动思考探究科学原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合作精神,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们更多的走进科学,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对科学的热爱,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适用年级:六年级

  五、课时计划和活动准备:

  1、跟学生阐明本次活动的意义:旨在增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口语交际、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了解科学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和重要性。

  2、学生自由组合成5个小组,每组设立正、副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

  3、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小组成员讨论,对科学家初步分类、整理后制定出“医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其他类”等七个研究小标题,通过自愿选择的方法将七个小标题分配到七个小组。再按照“认识科学家”、“我的志向”、“我的科学发现”、三个版块活动。

  4、老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可通过询问熟人、查阅书籍、上网收集、在学校里寻找宣传报等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研究资料。

  六、活动过程:

  一、认识科学家

  1、从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谈起,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和好奇之情,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

  2、探究活动:除了竺可桢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作出了哪些主要贡献?根据分组选择探究方向。先在校园里寻找有关科学家的资料,再通过其他途径补充。

  3、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科学家的资料,如科学家的生平、主要的成就、研究的过程、科学试验、获得的成绩等。

  4、在小组里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陈述自己的见解。组长负责,记录员记录要点,进行整理,完成表格以便与同学分享。 科学家的姓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信息来源

  二、“我”的志向

  1、学习科学家的精神,给自己定下志向,或者写下一句座右铭。

  三、“我”的发现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一项研究项目。可以对生活中的一些新发现、奇怪现象等等进行研究。(引导提示:观察校园的植物、动物;生活中的小经验)

  2、小组研究,分工协作。留心观察并寻找解释这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提示: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请教老师和家长,查阅图书馆等各种方式获取答案。)

  3、小组完成一份科学日记或发现日记。

  四、成果展示及总结

  1、小组整理自己搜集的科学家信息表格和观察日记,准备汇报。

  2、集体汇报小组研究成果,把自己所了解到的科学家的情况和小组的科学发现介绍给大家,共同分享成果。

  3、根据学生的成果展示情况,教师及时做出评价,总结活动情况,肯定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鼓励学生今后积极动脑,勇攀科学高峰。

  七、预期成果及评价方案

  本活动的预期成果有科学家调查报告,学生发现日

  记等。

科学在我们身边相关文章:

初一说明文400字范文:科学在我身边

科学在我身边作文优秀3篇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地球”—科学在我们身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科学在我身边作文【优秀5篇】

科学在我身边作文优秀6篇

科学在我身边

科学在我们身边

初三说明文400字大全:科学在我身边

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科学在我身边的作文(精选9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科学在我们身边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