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摆脱失落 点赞 分享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精选13篇)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篇1

  13.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干燥的竹签等,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2.认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

  3.使用验电器做人体导电实验,懂得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4.通过实验,检验和比较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特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通过实验检验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

  了解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物品、验电球、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简单电路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导线,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导线的接口是由金属做成,导线的外皮由塑料制成,导线的内芯是铜丝制作而成。

  接口和内芯用金属和铜丝制作是为了导电,而外皮由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触电。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请大家预测一下。

  活动二: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2.出示课本40页上面的检测装置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从上述物品中任意选取一个,利用这个检测装置来检测这个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4.学生分小组交流,分别使用检测装置检测以上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并且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预设:

  容易导电的——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

  不容易导电的——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

  5.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6.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品因为使用的需要,物体上有些部分容易导电,有些部分不容易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40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导电,哪部分不容易导电,各起什么作用?

  图1:螺丝刀。后部分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做成的,不容易导电,防止触电,前部分是用金属做成的,容易导电。

  图2:开关。外面的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防止漏电,保证安全,里面跟电线接触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是为了导电。

  图3:电工胶布。由绝缘材料组成,防止触电,保证安全。

  图4:插座插头。面板是由塑料制成,防止触电。里面由金属制成,便于导电。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跟开关、插座等一样,也是一部分绝缘体,一部分导体。同学们还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充电器、电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活动四: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

  1.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那么我们人究竟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下面我们通过验电球来验证一下。

  2.出示验电球,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验电球的样子及特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3.出示课本41页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第1步:几名同学手拉手。

  第2步: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验电球上面的触点。

  4.学生分小组实验,利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验电球上的灯亮起来了,这说明人体是可以导电的。因此我们人也是一个导体。

  活动五: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1.教师引导:我们平时会接触到很多种水,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等。不同的水导电性能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3.实验材料: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等。

  4.实验方法:出示课本41页下面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实验方法。

  5.实验提示:在实验中,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多放点盐或者多加几节电池试一试。

  实验中的不变量是电池、小灯泡、电池开关。实验中的变量是水。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做好实验记录。

  7.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了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同时我们还知道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导体。在这堂课的最后,我们还做了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实验,明白了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是最弱的。

  【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人也是导体

  导线性能实验:

  盐水最强,其次自来水,纯净水最弱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篇2

  课题:《导体与绝缘体》

  教师:刘贵全

  学校:共和小学

  时间:20xx年3月23日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2、 能认识我们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3、 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二、 教学重难点

  1、 本课时的重点为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并总结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 难点为判断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 教学准备

  课件、电路检测器、20种以上的材料、检测记录单。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教师出示未连接好的电路检测器,问学生这是什么?

  2、 学生汇报。

  3、 让一名学生连接好电路检测器,使小灯泡发光。

  4、 教师介绍电路检测器,并把电线的两端包着塑料的地方连接起来,问学生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学生回答。

  5、 教师出示一根铁棒,把它接到电路检测器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这个实验让一名学生来做。但这个实验在另一个有问题的电路检测器中来做,小灯泡肯定不会亮,这时让学生推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再连接到完好的电路检测器中。学生推测。

  6、 教师小结:研究中预先测试检测工具是否有问题,是实验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二)新课呈现

  1、 教师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2、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20种材料来检测它们是否导电,但检测之前我们首先来制定一个“我们的研究计划”,(教师提醒同学们今天的研究计划不用手写,小组讨论后口述一下,研究计划就是我们怎样来检测,以及具体的人员分工。)

  3、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计划,并汇报。

  4、 教师提醒检测的方法:预测——检测——再检测——判断,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再次检测,指名学生回答。

  5、 小组开始检测20种材料否导电,并做好检测记录单。

  6、 如果学生做的比较快,鼓励他们检测身边的材料是否导电。

  7、 检测完后,学生汇报检测结果,其他小组有质疑的随时提

  问。其他小组汇报时说他们和汇报了的小组不一样的地方。

  8、 教师提问:有的小组检测了手指,小灯泡不亮,有问题吗?

  学生讨论回答。

  9、 教师讲解人体和大地以及湿抹布都是导体,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10、 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11、 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教室或身边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物体是导体的是

  A、橡皮B、铁片C、纸片 D、木棒

  2、下列物体是绝缘体的是

  A、铜丝B、铁片C、钥匙 D、塑料

  3、钳子的外面包了一层厚塑料是为了( )

  A、看起来漂亮 B、可以经久耐用

  C、绝缘和防止触电

  判断题

  1、电路中开关制作的材料都是导电材料。

  2、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只要检测一次 ( )

  3、铁是一种常见的导体。( )

  4、电器都是用电的器具,不需要用绝缘的材料。

  5、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常识性了解导体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

  3.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

  (二)教具

  验电器两个,橡胶棒、玻璃棒、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各一根,毛皮一块,干电池一节,小灯泡、开关各一个,金属夹两个,导体、绝缘体示教板、导线几根,磁性黑板一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电流是怎么形成的?

  2:电流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引入新课:

  电路中是否有了电源,合上开关,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呢?

  实验l: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用毛皮摩擦过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使A带上电,B不带电。用玻璃棒连接验电器A和B,结果B的金属箔片并不张开。表明没有电荷传到B上。

  换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连接A和B,B的金属箔片张开,表明此时有电荷通过金属棒传向B。

  这个实验说明,有的物体能够传导电荷,有的物体不能传导电荷。

  实验2:在磁性黑板上按照本节教材上的第1幅图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在两金属夹A和B之间依次连入示教板上的导体(如:铜丝、铝丝、铁丝、碳棒、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和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玻璃、松香、胶木、煤油、纯水等),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由实验结果可知,接入铜丝、铝丝等物质,小灯泡发光,说阻电荷能够通过这些物质,它们能够导电;接入橡胶、塑料等物质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电荷不能通过这些物质,它们不导电。

  3.进行新课

  (l)导体

  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大地、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当电路中有了电源,还必须用导体(导线)把电源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后,电路中才会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能发光。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缘体。

  观察:一段导线,看看电线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电线的外皮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说一说这样做的道理。

  (3)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①指导同学看课本中“绝缘体应用的几个实例”的图。

  ②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实例。

  (4)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以铝原子为例:如图所示。

  ①铝原子核内有13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有13个电子按2n2排列;最外层轨道有3个电子,它们绕核高速运转。

  ②由于最外层的3个电子离校较远,它们很容易因某种原因而脱离原子核的束缚。

  ③脱离了原子核束缚的电子在原子间做无规则的运动,叫做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

  在酸、碱、盐的溶液中也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叫做正、负离子。

  在绝缘体里,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由此可知,任何物体里都存在正负电荷,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里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思考与讨论:

  ①橡胶、塑料等材料是很好的绝缘体,这是因为它们: [ ]

  A.不带电; B.没有电子;

  C.没有电荷; D.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手拿一根铜棒与毛皮或丝绸摩擦,则铜棒;[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5)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实验:找一个废灯泡,取出里面的玻璃心,按课本图4�12连接好。常温下玻璃不导电,小灯泡不发光。用酒精灯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电路接通,小灯泡发光。

  这个实验表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定的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

  例如:玻璃在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变为导体;

  木头在潮湿的情况下可以变为导体;

  空气在强电力的作用下可以变为导体;

  水在掺有杂质的情况下可以变为导体。

  指导同学看课本图4�11“各种物体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顺序排列”图。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通过实验和讨论,知道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明白了导体能够导电和绝缘体不能够导电的原因。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但是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本来是很好的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转化为导体。因此我们在平时接触开关等元件上的绝缘体时,也不能粗心大意。

  5.布置作业 

  思考题

  1.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为什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拿在手中的胶木棒带电,却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

  怎样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6V电池组,小灯泡(6.3V),硬币、铅笔芯、橡皮、塑料尺(各1件),开关1个,废电灯泡芯1个,酒精灯1盏,导线6根(其中两根带金属夹、两根焊于废电灯泡灯头上)。

  教学过程 :

  引人新课:

  提问:连接电路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用其他材料可以代替金属线吗?

  演示课本图4-9实验,(电路先固定在示教板上)通过实验让学生回答:

  1.哪些可以代替金属线?

  2.哪些不可以代替金属线?

  金属、石墨可以导电,叫导体;橡胶、塑料不能导电,叫绝缘体。

  板书:四、导体和绝缘体

  (一)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与应用

  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作用来区分的。

  介绍几种绝缘体应用实例,结合实验以及课本图4-10加以说明。

  提问:为什么导体能导电、绝缘体不导电?

  让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后回答,教师纠正不妥之处。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表达能力。

  小结并板书:

  导体能导电是由于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导电是由于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二)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线

  介绍各种物体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课本图4-11)。

  演示课本图4-12实验。

  演示后让学生讨论:常温下玻璃不导电灯泡不发光。将玻璃烧成红炽状态后,玻璃导电,灯泡发光。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得出结论:

  1.玻璃烧成红炽状态后能导电是由于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2.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成导体。(结合进行辩证唯物论思想教育)

  导体和绝缘体沿有绝对的界线,当条件改变时,原来不导电的物体也可能会导电。

  四、布置作业 

  1.第四节练习。

  2.“想想议议”内容,写观察记录。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常识性了解导体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

  3.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

  (二)教具

  验电器两个,橡胶棒、玻璃棒、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各一根,毛皮一块,干电池一节,小灯泡、开关各一个,金属夹两个,导体、绝缘体示教板、导线几根,磁性黑板一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电流是怎么形成的?

  2:电流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引入新课:

  电路中是否有了电源,合上开关,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呢?

  实验l: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用毛皮摩擦过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使A带上电,B不带电。用玻璃棒连接验电器A和B,结果B的金属箔片并不张开。表明没有电荷传到B上。

  换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连接A和B,B的金属箔片张开,表明此时有电荷通过金属棒传向B。

  这个实验说明,有的物体能够传导电荷,有的物体不能传导电荷。

  实验2:在磁性黑板上按照本节教材上的第1幅图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在两金属夹A和B之间依次连入示教板上的导体(如:铜丝、铝丝、铁丝、碳棒、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和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玻璃、松香、胶木、煤油、纯水等),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由实验结果可知,接入铜丝、铝丝等物质,小灯泡发光,说阻电荷能够通过这些物质,它们能够导电;接入橡胶、塑料等物质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电荷不能通过这些物质,它们不导电。

  3.进行新课

  (l)导体

  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大地、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当电路中有了电源,还必须用导体(导线)把电源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后,电路中才会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能发光。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缘体。

  观察:一段导线,看看电线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电线的外皮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说一说这样做的道理。

  (3)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①指导同学看课本中“绝缘体应用的几个实例”的图。

  ②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实例。

  (4)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以铝原子为例:如图所示。

  ①铝原子核内有13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有13个电子按2n2排列;最外层轨道有3个电子,它们绕核高速运转。

  ②由于最外层的3个电子离校较远,它们很容易因某种原因而脱离原子核的束缚。

  ③脱离了原子核束缚的电子在原子间做无规则的运动,叫做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

  在酸、碱、盐的溶液中也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叫做正、负离子。

  在绝缘体里,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由此可知,任何物体里都存在正负电荷,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里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思考与讨论:

  ①橡胶、塑料等材料是很好的绝缘体,这是因为它们: [ ]

  A.不带电; B.没有电子;

  C.没有电荷; D.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手拿一根铜棒与毛皮或丝绸摩擦,则铜棒;[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5)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实验:找一个废灯泡,取出里面的玻璃心,按课本图4�12连接好。常温下玻璃不导电,小灯泡不发光。用酒精灯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电路接通,小灯泡发光。

  这个实验表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定的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

  例如:玻璃在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变为导体;

  木头在潮湿的情况下可以变为导体;

  空气在强电力的作用下可以变为导体;

  水在掺有杂质的情况下可以变为导体。

  指导同学看课本图4�11“各种物体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顺序排列”图。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通过实验和讨论,知道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明白了导体能够导电和绝缘体不能够导电的原因。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但是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本来是很好的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转化为导体。因此我们在平时接触开关等元件上的绝缘体时,也不能粗心大意。

  5.布置作业 

  思考题

  1.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为什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拿在手中的胶木棒带电,却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

  怎样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6V电池组,小灯泡(6.3V),硬币、铅笔芯、橡皮、塑料尺(各1件),开关1个,废电灯泡芯1个,酒精灯1盏,导线6根(其中两根带金属夹、两根焊于废电灯泡灯头上)。

  教学过程 :

  引人新课:

  提问:连接电路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用其他材料可以代替金属线吗?

  演示课本图4-9实验,(电路先固定在示教板上)通过实验让学生回答:

  1.哪些可以代替金属线?

  2.哪些不可以代替金属线?

  金属、石墨可以导电,叫导体;橡胶、塑料不能导电,叫绝缘体。

  板书:四、导体和绝缘体

  (一)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与应用

  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作用来区分的。

  介绍几种绝缘体应用实例,结合实验以及课本图4-10加以说明。

  提问:为什么导体能导电、绝缘体不导电?

  让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后回答,教师纠正不妥之处。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表达能力。

  小结并板书:

  导体能导电是由于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导电是由于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二)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线

  介绍各种物体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课本图4-11)。

  演示课本图4-12实验。

  演示后让学生讨论:常温下玻璃不导电灯泡不发光。将玻璃烧成红炽状态后,玻璃导电,灯泡发光。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得出结论:

  1.玻璃烧成红炽状态后能导电是由于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2.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成导体。(结合进行辩证唯物论思想教育)

  导体和绝缘体沿有绝对的界线,当条件改变时,原来不导电的物体也可能会导电。

  四、布置作业 

  1.第四节练习。

  2.“想想议议”内容,写观察记录。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准备

  1、电池、小电珠、导线及各种可以用来检验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材料。(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

  2、钳子、螺丝刀、灯头、插头、插座等实物。

  3、钥匙、橡皮、塑料尺、铅笔、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总要先把导线两端的橡胶皮或塑料皮剥掉或把油漆刮掉后才连接呢?

  2、学生回答

  3、学生观察:看课本第22页上图,提问:

  (1)这些导线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铜、铝等)

  (2))这些导线中的表层和内芯在电路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1)讲解: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电流容易从铜、铝等金属物体中通过,这种现象叫导电,这些物体叫导体。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课题)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将实验结果分别填写在第23页的表格中。

  (4)讲述: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而不是“不能导电”的物体。因为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如干木材是绝缘体,而湿木头就是导体;空气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而在高压下则可以导电,变成导体了。

  (1)(出示实物或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

  (2)讨论:这些电器的各部分哪些是用导体材料做成的?哪些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②灯座外面的胶木是绝缘体,其余部分是导体。绝缘体可防止其他物体与通电部分导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③拉线开关,开关芯的铜片是导体,外面的胶木和塑料拉线均是绝缘体,可防止开关中通电部分导体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④导线内芯的金属丝是导体,导线表面的橡胶皮是绝缘体。橡胶皮的作用是防止两根导线中金属丝接触,防止其他物体与导线中金属丝接触,金属丝容易导电。

  (4)师生小结:导体和绝缘体具有不同的用途。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一般来说,各种金属都能导电,塑料、橡胶是常见的绝缘体,而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因此,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1)讲述: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必须注意安全用电。因为人是导体,如不注意,当有强大电流流过身体时,就会把人电伤或电死。

  (2)讨论:课本第拟页的图中,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发生触电事故通常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电器质量不好,漏电;二是缺少安全用电的知识;三是麻痹大意,违反安全用电的规定。

  介绍安全用电知识:这儿有一首安全用电的歌谣,请同学们跟老师朗读,记住里面的一些要求。这首安全用电歌,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

  课后感受

  学生对于导体与绝缘体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知道了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2、能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

  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

  4、能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

  科学知识: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交流与合作在研究中的价值;

  2、体会到学习可以为生活服务,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3、愿意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之中;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并能联系实际辨认电器、电料、工具等。

  教学准备:

  铁片、木片,铅笔芯、橡皮、钥匙、塑料尺、回形针、纸张、胶带、组装电路的材料及相关工具。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导入:

  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

  师:你认为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有什么样的条件?

  师拉开导线,提问:如果要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东西,使灯泡仍然能亮起来,你会加入什么?

  2、初步了解一些能够导电的物体

  师:加入一些别的小物品连接导线两端,灯泡会亮吗?

  师:让我们列出的身边的小物品,(自由罗列)预测一下,把哪些小物品放入电路中,能够让电路通畅?

  分组试验验证,要求学生:

  ①记录预测结果;

  ②两人一组合作验证;

  ③填写完成纪录;

  ④汇报试验的结果。

  3、体验“导电”

  师小结:我们把像铁钉、钢皮尺之类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橡皮、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作绝缘体。

  师:要测量物体是否导电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

  展示“验电球”,并说明其用处和使用方法。

  用手连接验电球的两端,灯亮了,这说明了什么?

  你们能导电吗?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验证一下。(全班活动,手拉手)

  看课本34页的例子:感应开关和电笔。

  4、各种各样的水的导电性能

  师:各种各样的水能够导电吗?你想到了哪些水?

  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实验?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总结研究水的导电性的实验步骤。

  四人为一组,分组验证两种水的导电性能。

  第二课时

  5.了解安全用电:

  师: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看书本,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

  电线杆上不晾衣衫;高压电线下不放风筝;不用湿手触摸电灯泡;不将大量的用电器插在一个接线板上;注意触电的标志。

  6.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各种物体的导电性能,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做了一个分类,让我们看书了解一下:33页。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物体材料,其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半导体技术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比如我们听的收音机里面的核心元件就是半导体。

  师:你能说出哪些和电打交道的工具?

  展示:电笔、黑胶布、插头、插座、开关、闸刀等,辨认名称。

  师:它们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分析一下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想一想,一种工具,为什么要用两种材料去制造呢?

  分析电线杆上的导体和绝缘体。

  6、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的用处,这些知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电的危害。切记:一定要安全用电!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篇9

  1.复习导入在教前作了修改。利用一个灯泡和一节电池组成的简单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检测器的电路图进行对比,巩固有关“回路、断路和短路”的概念,为下面的检测判断导体和绝缘体做知识准备。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教学思路明显清晰,效果很好。

  2.自制教具的作用。导体,一般情况下不导电,但在有些时候,情况会发生变化。比如,一根木棒,干燥时不导电,但是在淋湿了后就会导电。这是本节课应该告诉学生的安全用电知识。开始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由于灵敏度不高,电路检测器的导线两端搭上淋湿的小木棒丝毫没有反应,即使把导线两端浸入水中也是这样。后来黄佩清老师拿来了他自制的“导体、绝缘体检测器”教具。这个教具反应非常灵敏,人的手碰到两个触电,小喇叭就叫了起来,指示灯也亮了起来。把淋湿的小木棒放上去也发出了叫声。课上,我就用这个教具向学生做了演示,使学生很形象地看到了原本不导电的小木棒在淋湿了后就改变了性能,成为了导体。同时也加深了“水是导体,人体是导体”的认识。这个教具演示效果很好,制作也非常简单,成本不高,应该多制作几个,在以后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中使用。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利用电流检测器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能够区分金属、石墨、食盐水、人体是导体,塑料、橡胶、陶瓷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生活中常见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食盐、水、搅棒、人体验电球分组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材料实验袋、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谈话:大家先看这里。【出示简单的电路连接】见过吗?这是一个简单电路。如果我把开关按下去,灯泡就会??

  2、设疑:如果我把一节导线断开,用其它物品代替这一部分导线,小灯泡还会亮吗?

  二、引入课题

  1、提问:我们来试试吧,请听实验要求:打开开关、接入物品、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打开开关、取出物品。

  2、学生分组实验

  3、设疑:奇怪,有些组的灯泡亮了,有些组的灯泡却没有亮。这是怎么回事?(实物投影分组的材料,并进行分类)

  4、灯泡没有亮了,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电流没有通过,或者这个物品不导电,或者这个物品是绝缘体)灯泡亮了,又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电流通过了,或者这个物品导电,或者这个物品是导体)。

  5、定义:通常情况下,容易导电的物品,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导体与绝缘体。(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三、制定实验步骤

  1、提问: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我们需要做实验检测。请看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

  2、谈话:既然是实验,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实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先说一说你们组的实验步骤。(学生2分钟自主探讨实验步骤,教师巡视参与)

  3、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步骤,教师帮其理出顺序。(评价学生:你说的真棒!你观察得很仔细!教师态度要和善,要发自内心的去鼓励学生。)

  4、评价:明德门小学的同学真棒,自己可以独立制定一套基本的实验步骤,老师把大家的实验步骤再进行完善。

  教师归纳:

  (1)小组进行分工;

  (2)预测物品能否使小灯泡发亮;

  (3)检验电流检测器是否正常工作;

  (4)实际检测物品能否使小灯泡发亮;

  (5)重复检验一次;

  (6)记录;

  (7)整理实验台;

  5、小组分工:组长、管理员、检测员、记录员。

  6、引导小组分工合作

  谈话:

  请看实验要求:

  ①分工明确到位

  ②实验小心翼翼

  ③交流轻言细语

  ④发言声音洪亮

  ⑤做一名倾听者

  四、学生展开实验并汇报

  1、教师分发材料袋,小组展开检测活动,教师巡视参与。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1)组内一名同学汇报,另一名同学做助手,将小组的检测结果贴在相应的区域;

  (2)在汇报时,告诉大家你们小组检测的物品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3)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再分类,看看导体的材料有什么特征?绝缘体的材料又有什么特征?

  3、小组展开汇报,分别得出导体的材料有:金属、石墨;绝缘体的材料有:塑料、橡胶、陶瓷。

  4、提问:你喜欢导体?还是喜欢绝缘体?(学生各抒己见)

  5、追问:假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是导体,会出现什么现象?都是绝缘体呢?

  6、小结:这两种材料,都是生活中的必备材料,两者缺一不可。而且,导体和绝缘体一般情况下会同时出现在电工材料或电器中,就像这些材料。(播放视频)

  四、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

  1、过渡: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固定材料的导电性能,那么水导电吗?教师出示一杯水。生出现两种答案:会或不会。

  2、探究水的导电性

  (1)师:好!实验见分晓。师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实验。

  经过实验,灯泡没有亮,说明这杯水是绝缘体。

  (3)设疑:如何改变水的导电性能,使它成为导体?

  师:大家看这里。这是一些盐。倒入盐,我们试试小灯泡会不会变亮。

  (4)小灯泡亮了,说一说你的想法。

  (5)学生猜测,可能是盐导电。教师擦干检测头,在盐中做实验,发现小灯泡没有发亮。再把检测头放入盐水中,小灯泡又亮了。(通过这个行为,帮助学生辨析)

  (6)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食盐水能使小灯泡发亮)板书:食盐水

  (7)用电安全的教育

  在我们生活中,只有两种水是绝缘体,一是绝对纯净的水,二是蒸馏水。而只要水中含有可溶解杂质,就能改变水的导电性能。我们的生活用水就是导体。在这里,李老师给大家强调:水和电的实验,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实验,大家千万不能去尝试。

  3、探究人体的导电性。

  (1)提问:了解了这么多的导体和绝缘体,我相信大家一定很关心,我们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这里有一个人体验电球,它能检测我们人体的导电性能。但是,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就由老师来完成这个实验。老师一手捏住其中一端,另一只手捏住另外一端。如果验电球亮了,说明人体是导体;如果验电球没有亮,说明人体是绝缘体。

  (3)实验:教师实验,验电球亮了。检测出人体也是导体。

  (4)安全教育:通过实验,检测出人体也是导体,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能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电源,以免发生意外。下面一些做法,请你做出判断。

  a)检查电器时,必须断开电源。

  b)发现电线掉在地上用手去捡,或用湿木棍去挑。

  c)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

  d)发现有人触电赶快用手去拉。

  五、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1、通过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2、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那么下节课我们将对安全用电做更多的探索,请同学们回家查找关于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探讨。

  六、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人体食盐水金属石墨塑料橡胶陶瓷

  不锈钢勺子笔芯塑料尺子橡皮筋陶瓷勺子

  不锈钢尺子塑料梳子橡皮

  回形针塑料勺子透明胶带

  铁夹子

  钥匙

  七、教学反思

  今天我授课的内容是《导体与绝缘体》,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与磁》的第二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内容“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完善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知。针对这节课的特点,我尝试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在小组探究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本节课,我有的放矢的根据学生特点,调整课程容量,使师生共融于课堂当中。就这节课来说,我认为亮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以旧引新,层层深入,教学思路清晰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如何将这么多的教学内容流畅的开展下来,是一个难题。我按照学生认知的一般顺序和科学研究的一般顺序来设计课堂教学。首先,从学生认知顺序来讲,从固体的导电性入手,再到液体和人体的导电性,从简单到复杂,从熟悉到陌生,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认识新事物,这样,有助于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建立。

  第二,因材施教,针对性强,科学探究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导体与绝缘体有一定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金属是导体,塑料等物体是绝缘体,甚至有学生知道干燥木头遇到水后会变成导体。可是,越熟悉的东西孩子们越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所以,我将这堂课的知识概念目标确定为:让学生亲历导体和绝缘体的探究过程,在常见的生活物品中寻找规律。

  但是,并不是所有环节都是让学生一一动手探究。考虑到电的危险性,固体材料我制定为分组实验,学生参与动手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我采取了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探究。

  第三、规范示范,科学激发,培养科学素养

  本课以检测一件生活常见物品作为研究的开始,教师演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这件物品,这组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老师规范的演示,引导学生了解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对实验成功的影响是重大的,尤其是在电与磁单元,这种规范、严谨的演示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帮助很大,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切实之举。

  第四,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科学实验中,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着科学实验成功的系数,关系着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准备无误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小学科学课中的科学实验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科学实验,所以更需要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实验之前,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步骤的制定当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而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第五,立足教材,精心选材,让科学和生活密切相连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干燥的竹签等,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2.认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

  3.使用验电器做人体导电实验,懂得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4.通过实验,检验和比较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特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通过实验检验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

  了解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物品、验电球、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简单电路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导线,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导线的接口是由金属做成,导线的外皮由塑料制成,导线的内芯是铜丝制作而成。

  接口和内芯用金属和铜丝制作是为了导电,而外皮由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触电。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请大家预测一下。

  活动二: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2.出示课本40页上面的检测装置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从上述物品中任意选取一个,利用这个检测装置来检测这个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4.学生分小组交流,分别使用检测装置检测以上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并且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预设:

  容易导电的——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

  不容易导电的——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

  5.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6.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品因为使用的需要,物体上有些部分容易导电,有些部分不容易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40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导电,哪部分不容易导电,各起什么作用?

  图1:螺丝刀。后部分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做成的,不容易导电,防止触电,前部分是用金属做成的,容易导电。

  图2:开关。外面的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防止漏电,保证安全,里面跟电线接触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是为了导电。

  图3:电工胶布。由绝缘材料组成,防止触电,保证安全。

  图4:插座插头。面板是由塑料制成,防止触电。里面由金属制成,便于导电。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跟开关、插座等一样,也是一部分绝缘体,一部分导体。同学们还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充电器、电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活动四: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

  1.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那么我们人究竟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下面我们通过验电球来验证一下。

  2.出示验电球,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验电球的样子及特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3.出示课本41页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第1步:几名同学手拉手。

  第2步: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验电球上面的触点。

  4.学生分小组实验,利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验电球上的灯亮起来了,这说明人体是可以导电的。因此我们人也是一个导体。

  活动五: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1.教师引导:我们平时会接触到很多种水,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等。不同的水导电性能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3.实验材料: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等。

  4.实验方法:出示课本41页下面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实验方法。

  5.实验提示:在实验中,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多放点盐或者多加几节电池试一试。

  实验中的不变量是电池、小灯泡、电池开关。实验中的变量是水。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做好实验记录。

  7.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了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同时我们还知道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导体。在这堂课的最后,我们还做了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实验,明白了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是最弱的。

  【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人也是导体

  导线性能实验:

  盐水最强,其次自来水,纯净水最弱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2、能认识我们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3、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重点为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并总结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难点为判断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电路检测器、20种以上的材料、检测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未连接好的电路检测器,问学生这是什么?

  2、学生汇报。

  3、让一名学生连接好电路检测器,使小灯泡发光。

  4、教师介绍电路检测器,并把电线的两端包着塑料的地方连接起来,问学生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学生回答。

  5、教师出示一根铁棒,把它接到电路检测器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这个实验让一名学生来做。但这个实验在另一个有问题的电路检测器中来做,小灯泡肯定不会亮,这时让学生推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再连接到完好的电路检测器中。学生推测。

  6、教师小结:研究中预先测试检测工具是否有问题,是实验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二)新课呈现

  1、教师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2、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20种材料来检测它们是否导电,但检测之前我们首先来制定一个“我们的研究计划”,(教师提醒同学们今天的研究计划不用手写,小组讨论后口述一下,研究计划就是我们怎样来检测,以及具体的人员分工。)

  3、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计划,并汇报。

  4、教师提醒检测的方法:预测——检测——再检测——判断,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再次检测,指名学生回答。

  5、小组开始检测20种材料否导电,并做好检测记录单。

  6、如果学生做的比较快,鼓励他们检测身边的材料是否导电。

  7、检测完后,学生汇报检测结果,其他小组有质疑的随时提

  问。其他小组汇报时说他们和汇报了的小组不一样的地方。

  8、教师提问:有的小组检测了手指,小灯泡不亮,有问题吗?

  学生讨论回答。

  9、教师讲解人体和大地以及湿抹布都是导体,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10、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1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教室或身边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物体是导体的是

  A、橡皮B、铁片C、纸片D、木棒

  2、下列物体是绝缘体的是

  A、铜丝B、铁片C、钥匙D、塑料

  3、钳子的外面包了一层厚塑料是为了

  A、看起来漂亮B、可以经久耐用

  C、绝缘和防止触电

  判断题

  1、电路中开关制作的材料都是导电材料。

  2、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只要检测一次

  3、铁是一种常见的导体。

  4、电器都是用电的器具,不需要用绝缘的材料。

  5、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2、能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

  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

  4、能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

   科学知识: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交流与合作在研究中的价值;

  2、体会到学习可以为生活服务,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3、愿意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之中;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三、教学难点:认识人体和水也是导体。

  四、教学准备:电路检测器、铁片、木片,铅笔芯、塑料尺、装水的烧杯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

  师:你认为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有什么样的条件?

  2、师拉开导线,提问:如果要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东西,使灯泡仍然能亮起来,你会加入什么?

  (二)、初步了解一些能够导电的物体

  1、师:加入一些别的小物品连接导线两端,灯泡会亮吗?

  2、师:让我们列出的身边的小物品,预测一下,把哪些小物品放入电路中,能够让电路通畅?

  3、分组试验验证,要求学生。记录预测结果,汇报试验的结果。

  (三)、体验“导电”

  1师小结:我们把像铁钉、钢皮尺之类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作绝缘体。

  2、师:要测量物体是否导电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

  3、展示“验电球”,并说明其用处和使用方法。用手连接验电球的两端,灯亮了,这说明了什么?你们能导电吗?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验证一下。看课本 34 页的例子:感应开关和电笔。

  (四)、各种各样的水的导电性能

  1、师:各种各样的水能够导电吗?你想到了哪些水?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实验?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总结研究水的导电性的实验步骤。分组验证两种水的导电性能。

  (五)、了解安全用电:

  1、师: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看书本,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

  2、电线杆上不晾衣衫;高压电线下不放风筝;不用湿手触摸电灯泡;不将大量的用电器插在一个接线板上;注意触电的标志。

  (六)、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1、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各种物体的导电性能,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做了一个分类,让我们看书了解一下:33 页。

  2、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物体材料,其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半导体技术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比如我们听的收音机里面的核心元件就是半导体。

  3、师:你能说出哪些和电打交道的工具?

  展示:电笔、黑胶布、插头、插座、开关、闸刀等 ,辨认名称。

  4、师:它们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分析一下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 想一想,一种工具,为什么要用两种材料去制造呢?

  分析电线杆上的导体和绝缘体。

  (七)、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的用处,这些知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电的危害。切记:一定要安全用电!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相关文章: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