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一派天真 点赞 分享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精选15篇)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

  二、分析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它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它塑造的人物用金圣叹的话说“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今天我们就以说读的形式来领略它的魅力。

  2、作者介绍、作品《水浒传》介绍(《名校》P190)

  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

  1、复述选文情节:

  (1)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把握故事内容。(2)小组内复述(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

  2、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

  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明确:双线结构: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

  3、故事情节分析(分两部分)

  (1)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侯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伏笔。

  (2)全文的*,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志斗勇。

  4、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明确: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三、作业:

  1、被麻翻的杨志醒来后会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们以“一个时辰后,杨志醒来”为开头,为这个故事写一个结尾。(注意把握杨志的性格特点)3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了解杨志故事及《智取》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课前浏览《水浒传》第12回至第17回,了解杨志事迹和杨志性格。

  1、杨志事迹(学生概述):①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②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以上第12回)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第13回)④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第16回)⑤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第17回)

  2、杨志性格(教师归纳):"失意、得志、幻灭"(茅盾语)是杨志性格发展的三部曲。失陷生辰纲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杨志最终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

  3、《智取》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三、探究阅读:杨志押送生辰纲是以失败告终的,请问: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第一层次探究;结合课文中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联系你所知道的杨志的其它故事,试着从杨志本人身上找答案。

  请结合文章中关于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以“杨志失生辰纲之我见”为内容说话。

  示例:杨志是一个老练、精明、谨慎的人。接受任务后,为了预防“强人”,将众军伪装成客商;行路时间、路线选择;不许军健在黄泥冈歇息等这些内容都可看出。

  杨志又是一个蛮横粗暴的人。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禁军赶路,不许歇息,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与老都管、虞侯也不能很好沟通,成为对立面。

  概括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蛮横、刚愎自用、自私、官迷(不必苛求词语相同,能够概括杨志的性格即可。)

  2、第二层次探究:文题为“智取生辰纲”,吴用、晁盖等人想了哪些计谋最终取得生辰纲?试着从他们身上找找杨志失败的原因。

  请结合七星聚义的大致内容以及文章的第二部分,说说晁盖等人“智”在何处?

  (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无还击之力。(补充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酷热的气氛;烘托人物烦躁不安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而晁盖、吴用等人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晃盖等人做到了知已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急于歇息。晁盖等人为杨志一行已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都将进入的埋伏圈。

  (3)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矛盾使内部*,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说明晁盖等人运用前两智的高明得当。

  (4)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3、第三层次探究:你还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杨志失败的原因吗?

  四、把改写的课文与原文对比,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结尾的好处。

  改写内容的要求:①以晁盖一行"智取"为主线,将末段补叙内容插入叙述之中。②在规定时(六月初四)空(黄泥冈)范围内叙述故事。(投影示例)

  六月初四,未及晌午,红日当天,十分大热。晁盖吴用一行七人潜伏在黄泥冈松林里歇凉。"来也!来也!"眼尖的,早见十五人沿着一条僻路,慢慢走上冈来。内中一个,头戴凉笠,*上老大一搭青记,手持藤条挥舞。众人知道,此人便是江湖上人称"青面兽"的杨志。(开端)

  十五人上得冈来。晁盖一行隐身松林,听得松林那边一场争说:原来杨志不准在冈上停留,众军士公然抗命。争得不可开交之际,吴用吩咐一人去林边舒头棵脑价望,却故意让杨志瞧见。杨志果然拿了朴刀,赶入松林。七人指着地上排开的七辆江州车儿,称是濠州贩枣商客。杨志去疑,同意众军士在冈上暂息。(发展)

  这时,白胜挑着一担酒,唱着山歌走向高冈。天热难当,众军士要买酒止渴。见杨志制止军士买酒,晁盖一行掏出五贯钱,顷刻喝光一桶。刘唐从另一桶兜了一瓢,拿上便吃。白胜赶上制止,追入松林。吴用趁机去松林里取药抖在瓢中,便去桶中兜酒。却被回头的白胜劈手夺过,倾在桶里--此时,*已当着杨志之面不知不觉下于酒中。杨志见剩下一桶酒已被吃过,料酒中无药,同意众军士买酒。杨志自也吃了半瓢。(*)

  白胜挑着空桶唱着山歌下冈。晁盖、夹用一行指着杨志等十五人喊道:"倒也!倒也!"只见十五人一个个头重脚轻,软倒在地,动弹不得。晁盖一行推出江州车儿,将十一担金银珠宝装上车子,叫声"聒噪",扬长而去。(结局)

  (悬念:读完最后一段补叙文字,吴用妙计始*大白。以杨志失陷生辰纲为主线叙写,令读者在阅读紧张曲折的情节时,始终留有不解之谜。最后悬念解除,出乎意料之外,又本乎情理之中。结尾补充交待八位好汉的姓名、用药过程,突出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点名了题目。)

  五、拓展延伸

  被麻翻的杨志醒来后会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们以“一个时辰后,杨志醒来”为开头,为这个故事写一个结尾。(注意把握杨志的性格特点)

  六、作业

  --备课资料--

  1.官制执掌

  中书--宋代的内阁侍读。清梁章钜(称谓录内阁各官古称):"宋称内阁侍读为中书检正。"

  提辖--宋代州郡多设置提辖,或由守臣兼任,专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宋史职官志七》:"崇宁中,复制提举兵马、提辖甲兵,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

  都管--总管,管家。《水浒传》六十一回:"那一个为头管家私的主管,姓李名固……教他管顾家间事务。五年之内,直抬举他做了都管。"

  虞候--唐代后期有都虞候,为军中执法的长官,五代时都虞候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宋代沿置,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步军司均置都虞候,位次于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此外又有将虞候、院虞候等低级武职。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第256、3698、6187、5084页)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简介作者及《水浒传》。

  2、理清课文思路,明确线索及人物关系。

  3、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听写15、16课词语(部分词语要注音,其中“味同嚼蜡、狂妄自大、因小失大、开卷有益”要求学生造句)。

  二、新课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三、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本文是选自《水浒》71回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展示课件(一)(71回本封面)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已经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并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

  ◆展示多媒体课件(与杨志有关的影视画面)

  (二)杨志失陷花石纲

  (三)杨志杀牛二被充军

  (四)杨志比武受重用

  (五)杨志押运生辰纲

  四、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小说情节: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展示课件六: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4、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

  ◆展示课件七(情节与线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枝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

  一枝是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5、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五、抓住课文重点,分析文中之“智”:

  1、晁、吴之“智”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不是,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天气有何特征?

  (十分炎热,热不可当,为松树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天时;

  ②地点:为什么选黄泥冈、松树林为劫纲的地点?

  (山冈可用来掩护,松树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好了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可以说是智用地利。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志面前的?扮作客商有何用意?

  (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杨志的疑心)

  ②杨志是*湖了,为什么他连下*这种勾当也防不住,着了道儿?

  (晁盖等人的戏演得好。佯争酒,引诱对方,半瓢酒消尽了杨志的疑心。

  ③这*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去的?

  (巧下药,麻倒对方,半瓢酒放倒青面兽)

  ◆展示课件八(板书设计)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消)

  智用人和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消尽)众人巧演双簧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放倒)

  2、杨志之“智”

  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1)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为了掩人耳目,这叫“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这说明他小心谨慎,这叫“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炎热,恐怕连强盗也不愿出来活动。)

  (3)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这叫“智选路径”。这样难走的路径,恐怕连歹人也不愿走。)

  (4)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甚是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

  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这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展示课件九(板书设计)

  杨志之“智”

  智藏行踪--精明

  智变行辰--谨慎

  智选路径--多智

  3、综合比较:

  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展示课件十(板书设计)

  军健--骂、打--怨怅

  杨志虞侯--嗔--搬口无不怨怅

  老都管--烦--恼他

  (军士、虞侯、老都管,无不怨恨。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他欠理智,失人和。攘外必先安内。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失败埋下了隐患。)

  (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招。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是“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展示课件十一(板书设计)

  杨志失败的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与人不和

  杨志失败的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变理,机在其中”。三十六计有:

  ◆展示课件十二: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

  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

  (二)敌战计:

  1、无中生有2、暗渡陈仓3、隔岸观火

  4、笑里*5、李代桃僵6、顺手牵羊

  (三)攻战计:

  1、打草惊蛇2、借尸还魂3、调虎离山

  4、欲擒故纵5、抛砖引玉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2、混水摸鱼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5、远交近攻6、假道伐虢

  (五)并战计:

  1、偷梁换柱2、指桑骂槐3、假痴不癫

  4、上屋抽梯5、树上开花6、反客为主

  (六)败战计:

  1、美人计2、空城计3、离间计

  4、苦肉计5、连环计6、走为上

  请同学们课上相互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那几计?

  ▲展示课件十三:

  瞒天过海--伪装客商暗渡陈仓--走小路

  以逸待劳--林中休息声东击西--吴用下药

  混水摸鱼--偷酒抛砖引玉--送枣

  欲擒故纵--不肯卖酒走为上策--劫走生辰纲

  釜底抽薪--杨志断了升官梦

  2、课后完成小论文《我看〈智取生辰纲中〉的三十六计》

  附板书设计:(展示课件十四)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明线)(暗线)

  杨志吴用

  押智取

  上路策划

  六月初四正午

  中计黄泥冈用计

  松树林

  失纲劫纲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3、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先学后教的洋思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典的文学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二、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小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本文节选的,〈智取生辰纲〉描述的主要人物杨志也是“一百单八将”之一,节选课文中他还没有“造反”。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不详,以下仅供参考:苏州人,声于元末,名初为避祸迁于江苏兴化县。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及节选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能够复述基本的故事情节,自主思考,完成思考问题。

  1、学生自主读书:要求能复述基本故事情节。分析故事情节: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2、思考问题: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的?

  四、合作展示1:学生读完书,复述故事情节。之后,思考、讨论、回答。教师适当点拨:(1)善用伏笔: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略)

  (2)善用景物描写: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

  (3)巧用双线索: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

  智取生辰纲是吴用的计策。他就像玩魔术一样,眼见得一桶酒,人家吃没事,杨志一行人吃,却倒下了。作者把谜底放在最后揭晓,最后才说出人名。说明计策,上文则隐去人名,就显得扑朔迷离,神奇莫测。晁盖等七人主动亮出客商的伪装,解除了杨志的戒备心理。在歌声中,白日鼠挑酒上场,引众军汉买酒。其实两桶都是好酒,料杨志必然阻止。晁盖一伙过来先喝一桶。借舀酒做手脚,前一瓢掩饰,后一瓢下药,白日鼠追这个,夺那个,写不露丝毫破绽。这一伙痛饮解渴,安然无恙,引得众军汉心痒难耐。晁盖一伙的做法,完全麻痹了杨志一伙的警惕心理,终于诱其入了圈套。有趣的是白日鼠故意来个正题反作,一个劲不卖,说:“这酒里有*在里头了。”论事实,这倒是真话,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五、自学指导2:掌握小说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自主思考课文小说中环境描写是怎样的,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有什么特点?

  自学习引导:从杨志一伙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反复写气温、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以“凉”衬“热”也不下十余处。写法也多变:有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通过杨志或虞侯、老都管之口来写的,更多的是通过军汉的语言和行动来写的。

  六、合作展示2:生与生之间交流,教师概括:描写特点:①渲染气氛,增强实感。②文不在多,妙在传神③烘托心理,形神毕现。④转换场景,发展情节。

  七、当堂训练:

  给一些小说片段材料,让学生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板书设计:

  杨志押送好汉智取

  生辰纲

  上路定计

  中许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林施计

  失纲劫纲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目标:

  1、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

  2、分析课文的两条线索安排之巧妙。

  二、自学指导1:一个不体察下情的领导,是不受欢迎的领导,杨志正是这样一个人,同学们,划出课文中表现杨志的性格的语句。并根据自己所划的语句,归纳杨志的思想性格。

  三、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学生讨论、合作、交流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分析杨志的思想性格:(讨论如下问题)

  1.杨志何以那么重视生辰纲的安全,这表现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点?

  2.杨志为什么对军健那么凶?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杨志和虞侯、都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你对这些矛盾是怎样理解的?

  4.由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间接描写:反面衬托、侧面衬托

  直接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

  后教:综述本文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艺术特色。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基本上以学生的为主,教师只作引导纠正):

  小说有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亦即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这是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而晁盖一方要暗夺。结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内部不和,给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失败。作品先写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发生、发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提供了解决的条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写次要矛盾,完全是为写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务的。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联,互相影响,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

  从全文来看小说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的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本文表现方法上成功的地方杨志相当精明,相当警惕。杨志致命的弱点,则是不善带兵,不善处理关系。

  四、自学指导2:本文有两条线索,要求学生找出(一是押送生辰纲,一是智取生辰纲),并思考作者采用两条线索,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学生先自学,查找两条线索,并思考作用

  2、展示交流:生与生之间交流

  教师引导概括: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效果。先写杨志押送生辰纲,归结到一点,是要写明白杨志非常小心谨慎为什么最后准许众军汉喝了那桶酒,也就是说杨志怎么会掉进吴用设置的圈套。作者一路写来,一面写杨志的精明,一面写他的蛮横,终于左右不了局面,最终进入了“智多星”吴用设计的圈套。

  五、当堂训练:

  评说杨志的性格特点,就其某一方面的思想性格,写一篇200字的短评

  六、提升小结: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 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介绍《水浒》理清情节结构 

  一. 教学导入  :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 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 

  二. 介绍作者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 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近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自言青田刘伯温长于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 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 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 如前半部。 

  三. 预习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趱行(zhan) 怨怅(chang) 虞侯(yu) 

  B 怄气(ou) 恁地(nen) 罗唣(zao) 

  C 省得(sheng) 逞辩(cheng) 气喘(chuai) 

  D 聒噪(gua) 还言语(huan) 吹嘘(xu)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这干系须是俺的。(责任) 

  B 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吹牛) 

  C 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亡命之徒) 

  D 卖一桶与你不争。(不要紧) 

  3.口述故事经过。 

  四. 故事情节分析: 

  (一) 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同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 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quot;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五. 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1. 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略) 

  2. 善用景物描写: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从杨志一伙开始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作品好几处着力写天气,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通过写\"凉\"来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余处。而且写\"热\"又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复描述,不断点染的:有的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有的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有的通过杨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来写,更多的是通过军健的语言和行动来写。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绘,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例如军健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就急于要买来解渴,最后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无一不是由于天气酷热引起的。从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3. 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处处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 预设机关 团结合作 智取成功 

  六.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分析人物性格 

  一. 处理作业 :略,见教师用书?br> 二. 分析杨志的思想性格:(讨论如下问题) 

  1. 杨志何以那么重视生辰纲的安全,这表现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点? 

  2. 杨志为什么对军健那么凶?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 杨志和虞侯、都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你对这些矛盾是怎样理解的? 

  4. 由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三.综述本文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艺术特色。(学生试述,教师总结) 

  小说有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亦即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这是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而晁盖一方要暗夺。结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内部不和,给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失败。作品先写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发生、发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提供了解决的条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写次要矛盾,完全是为写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务的。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联,互相影响,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从全文来看小说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的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本文表现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1.下面是课文中对天气的几处描写,对其作用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②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③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④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A突出杨志的性格蛮横不近情理。 

  B引出杨志与厢军、虞侯、都管等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 

  C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文吃酒打下伏笔。 

  D突出杨志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 

  2.对选文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文以杨志押运生辰纲组织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B.故事主人公杨志是一个性情暴戾、急躁而又精细、强干、机智的人。 

  C.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的主要艺术特点。 

  D.能够成功夺取生辰纲的原因在于以晁益为首的八条好汉,是一个紧密团结、足智多谋、敢向贪官挑战的战斗集体。 

  3就杨志这个人物的某一方面的思想性格,写一篇200字的短评。 

  五.布置作业 : 

  课外阅读《水浒传》\"杨志卖刀\"一节,就杨志的遭遇选一个角度,写一篇短评。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5

  智取生辰纲

  凯里市舟溪逸夫中学:潘   江

  学习目的:1、欣赏人物形象。

  2、把握矛盾冲突。

  学习重点:欣赏本文在矛盾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想:

  1、制作PPT课件

  2、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自读研究。

  上课时间:   

  具体步骤:

  一、导语 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一、有关资料:

  1、《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三、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四、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五、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讨论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具体步骤:

  一、讨论后逐一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简介作者及《水浒传》。

  2、理清课文思路,明确线索及人物关系。

  3、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听写15、16课词语(部分词语要注音,其中“味同嚼蜡、狂妄自大、因小失大、开卷有益”要求学生造句)。

  二、新课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三、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本文是选自《水浒》71回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展示课件(一)(71回本封面)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已经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并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

  ◆展示多媒体课件(与杨志有关的影视画面)

  (二)杨志失陷花石纲

  (三)杨志杀牛二被充军

  (四)杨志比武受重用

  (五)杨志押运生辰纲

  四、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小说情节: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展示课件六: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4、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

  ◆展示课件七(情节与线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枝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

  一枝是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5、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五、抓住课文重点,分析文中之“智”:

  1、晁、吴之“智”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不是,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天气有何特征?

  (十分炎热,热不可当,为松树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天时;

  ②地点:为什么选黄泥冈、松树林为劫纲的地点?

  (山冈可用来掩护,松树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好了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可以说是智用地利。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志面前的?扮作客商有何用意?

  (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杨志的疑心)

  ②杨志是老江湖了,为什么他连下蒙汗药这种勾当也防不住,着了道儿?

  (晁盖等人的戏演得好。佯争酒,引诱对方,半瓢酒消尽了杨志的疑心。

  ③这蒙汗药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去的?

  (巧下药,麻倒对方,半瓢酒放倒青面兽)

  ◆展示课件八(板书设计)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消)

  智用人和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消尽)众人巧演双簧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放倒)

  2、杨志之“智”

  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1)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为了掩人耳目,这叫“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这说明他小心谨慎,这叫“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炎热,恐怕连强盗也不愿出来活动。)

  (3)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这叫“智选路径”。这样难走的路径,恐怕连歹人也不愿走。)

  (4)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甚是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

  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这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展示课件九(板书设计)

  杨志之“智”

  智藏行踪--精明

  智变行辰--谨慎

  智选路径--多智

  3、综合比较:

  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展示课件十(板书设计)

  军健--骂、打--怨怅

  杨志虞侯--嗔--搬口无不怨怅

  老都管--烦--恼他

  (军士、虞侯、老都管,无不怨恨。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他欠理智,失人和。攘外必先安内。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失败埋下了隐患。)

  (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招。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是“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展示课件十一(板书设计)

  杨志失败的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与人不和

  杨志失败的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变理,机在其中”。三十六计有:

  ◆展示课件十二: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

  (二)敌战计:

  1、无中生有2、暗渡陈仓3、隔岸观火

  4、笑里藏刀5、李代桃僵6、顺手牵羊

  (三)攻战计:

  1、打草惊蛇2、借尸还魂3、调虎离山

  4、欲擒故纵5、抛砖引玉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2、混水摸鱼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5、远交近攻6、假道伐虢

  (五)并战计:

  1、偷梁换柱2、指桑骂槐3、假痴不癫

  4、上屋抽梯5、树上开花6、反客为主

  (六)败战计:

  1、美人计2、空城计3、离间计

  4、苦肉计5、连环计6、走为上

  请同学们课上相互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那几计?

  ▲展示课件十三:

  瞒天过海--伪装客商暗渡陈仓--走小路

  以逸待劳--林中休息声东击西--吴用下药

  混水摸鱼--偷酒抛砖引玉--送枣

  欲擒故纵--不肯卖酒走为上策--劫走生辰纲

  釜底抽薪--杨志断了升官梦

  2、课后完成小论文《我看〈智取生辰纲中〉的三十六计》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7

  课前预习务:

  1.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预习思考题:

  (1)课文直接写热的有二十处之多,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2)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4)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5)你觉得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试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点。

  (6)如文中题目,能否改为劫取生辰纲?试图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去分析。

  4.在阅读中注意标示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目的:

  一.了解《水浒传》-书的主题,成就等。

  二.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三.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难点)

  四.概括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解疑释惑。

  教学方法:以学为主,以读为本,读、思、议、问、写相结合,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教具:投影仪。

  教学课时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语(1分钟)

  大家知道刘欢唱的《好汉歌》,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学生:《水浒传》)对,就展现了108梁山好汉风风火火闯九州的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中的《智取生辰纲》。

  二、了解《水浒传》的主题、成就等。(4分钟)

  用投影仪显示以下内容

  作者与《水浒传》简介

  施耐庵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国文学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分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领导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

  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

  《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水浒传》是我国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

  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三、由题启思.(5分钟)

  用投影仪显示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想想这生辰纲按理应该说属谁的?

  A、杨志 B、吴用等七人 C、梁中书 D、蔡京

  2、能否运用生辰纲一词,并联系上A、B、C、D中的人物,用简洁的语言造出一句能够概括出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的话来。

  答:

  (此题旨在检查学生对课文预习的整体把握情况,并有意训练学生对全文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

  小结:(略)

  四.理清课文的叙事线索。(6分钟)

  1.接着,大家讲讲课文在叙事上具有什么特点?

  用投影仪显示全文线索图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线结构:

  2.结合练习一思考:作品是怎样处理这两条线索的?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情节结构的理解〉

  小结:(略)

  五.讨论预习思考题。(13分钟)

  用投影仪逐题显示,逐题讨论。

  (1)课文直接写热的有二十处之多,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2)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4)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5)你觉得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试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点。

  (6)如文中题目,能否改为劫取生辰纲?试图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去分析。

  (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亦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而要具体落实这个学习的重难点,可以通过讨论、分析、解决以上问题来实现,因为这些问题都紧紧围绕人物形象、情节构思、作品语言等方面去设计的,真正帮助学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

  小结:(略)

  六.学生自由思考与提问。(10~12分钟)

  学生问题选录

  1.文中的老都管姓什么?他是梁中书的什么人?

  2.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在此有没有特别的社会意义?或者有什么作用?

  3.……一个客人把钱还时,一个客人便去揭桶盖,兜了一瓢酒,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请问这里的几个客人是否同指一人呢?

  4.酒一般是用来驱寒保暖的,怎么可以用来解渴呢?而且在文中写明是白酒(见P93页第一行),看来不会是假冒伪劣商品吧?(这个问题提得很令人感到意外,独到而有深度,说明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

  5.为何要到最后一段才把这八人的姓名交待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这环节旨在改变学生长期来处于被问的学习状态,实行教学民主,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善问、勇于探索的品质,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回答:(略)

  七.课外练笔。(2分钟)

  大家试想:假若吴用、晁盖等八人在黄泥冈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写的小说最精彩。

  (通过设计这道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八.小结。(1分钟)

  今天只是学习了《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其实,还有许多精彩的地方需要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去仔细鉴赏。下课!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8

  选入语文教材的古代小说都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品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带而过,应对照《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靠船下篙”,回归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探究意识,提高欣赏水平。

  笔者在古典小说《智取生辰纲》的教学过程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努力突破常规“讲评式”教学,采取了“情境导入——互助释疑——评点赏析——课题写作——论文评价——课后延伸”的教学步骤,从一定程度上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避免了机械讲课模式劳而无功的结果。

  就教学实际而言,我们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无法让学生进行小说的全文阅读,此时教师应注重研究小说的本身特点,找准一个教学的切入点。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的节选部分,我们可以利用《水浒传》结构“割离”的特点,让学生重点阅读小说相关部分。而小说的第12回至第17回则与《智取生辰纲》中核心人物杨志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对这几回作相应概述,检查学生阅读情况。例如:第12回:①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②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第13回: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第16回④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⑤第17回: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

  另外,我们还应当弄清选文相关的来龙去脉:本回故事是由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要把十万贯财宝送上东京,给他丈人蔡京庆贺生日而引起的。梁世杰前一年就曾送十万贯金珠宝物给蔡京,半路被人打劫去了。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刘唐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晁盖,随后联络了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和白胜等人聚义举事,决定劫取这不义之财,并由吴用谋划了智取策略。

  而对小说的整体把握是探究阅读的前提,首先我们应当知道认真阅读小说,找准故事线索、理清主要情节。寻找阅读兴奋点,激发探究兴趣。而《智取生辰纲》中有明暗两条线索,即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并行,在黄泥冈交织,打劫成功时融合。

  综合学生实际,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典型疑问:

  ①吴用“智”取生辰纲,其智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难道杨志一方就没有用智吗?他的智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③作者是怎样使小说情节紧张曲折,扣人心弦的?

  ④小说中有哪些环境描写?对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以评点《智取生辰纲》人物描写艺术为例,引导学生评点赏析。

  《智取生辰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众军谢了,叫老都管吃一瓢,杨志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①。……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②,枣子分几个吃了。……原来杨志吃的酒少,便醒得快,爬将起来③,兀自捉脚不住。”这段文字看似平常,仔细思考却无一处不是作者匠心的体现。金圣叹在夹批中这样点评:“①写杨志英雄精细,固也。然杨志即使肯吃,亦不得于此处写他肯吃,何也?从来叙事之法,有宾有主,有虎有鼠。夫杨志虎也,主也;彼老都管与两虞候特宾也,鼠也。设叙事者于此不分宾主,不辨虎鼠,杂然写作老都管一瓢,杨志一瓢,两个虞候一瓢,众军汉各一瓢,将何以表其为杨志哉?故于此处特特勒出一句不吃,夫然后下文另自写来,此固史家叙事主体也。②另自写,又写得曲折天矫。③前文杨志也吃酒,只吃得一半,我谓既已吃矣,何争一半?及读至此,始知前丈吃少之妙,便于十五人中,先提出杨志,不与彼十四人聚头作计,烦聒不已也。”金圣叹善于捕捉人物的细节,揣摩人物的心理,以精辟干练的语言和独具功力的慧眼点出小说内在的神韵,读之令人拍案叫绝!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今人的点评文字,启发学生去“玩味”小说。如,有这样一段文字是这样点评“劫纲”的内容的:“作者写来,从容不迫,大紧处却用舒缓徐纡的笔致,实是大家风采。白胜口唱山歌挑酒上冈,更是欲紧故松的太好关目……大松弛更彰大紧迫,实走神工鬼斧、出神入化之笔。其热难熬,其疲不堪,有酒挑到眼前,军汉们岂能无动于衷?于是作者写了“军汉们正在那里凑钱”的情景,一个细节写来如画,不必再去描摹个个咋嘴咋舌、垂涎欲滴的样子了,白描手法之妙处正在于此。待到杨志大动肝火,脱口说出蒙汗药时,军汉们根本不在意,有趣的倒反是挑酒汉予介意了。“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三句话三层意思,三个转折,真乃妙人妙语。其一,说杨志说话不懂道理,在生意人面前说人家货不好,如同打人家的脸;其二,我根本就不想卖给你,哪来的许多废话;其三,这没来由的说法完全不屑一驳,纯是胡说八道。”(郁贤皓主编《中学古诗文鉴赏辞典》第540页)读这样的文字,一定会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触动学生去思索小说、感悟小说。

  《水浒传》中的杨志可谓精明能干,颇有心计,深得梁世杰的欣赏,②偏偏丢失了生辰纲,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兵法说:谋略得乎天时,取诸地利,成于人和。杨志便是败在了这“天时”、“地利”、“人和”上。

  首先是“天时”。选文开首便提到“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的好,只是酷热难行”。接下来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天气的炎热,“六月四日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大笔渲染炎热气候,也就引发了众军汉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片刻的休息,以及虞侯和老都管对杨志的不满,更为军汉们极度渴望买酒解渴渲染气氛,更为下文的“智取生辰纲”埋下了伏笔。如果没有酷热的天气作盾牌,军汉们就不会大汗淋漓,口渴难受,也不会宁愿忍受皮鞭之苦而到松树下休息,也不会凑钱买酒喝而遭遇蒙汗药致使生辰纲遭劫。炎热的天气像一个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直至生辰纲遭劫。③

  其次是“地利”。“五七日,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奔上冈子……去松树林睡倒了”,在山路和崎岖小径上,倒不见得有人劫生辰纲,却偏偏在松树林里冒出了卖枣子和卖酒的,何哉?其一,松树林是夏日休息的好地方,同时这松树林会让万分疲惫的军汉们产生依赖心理;其二,在军汉们疲乏饥渴的时候,买酒人的出现,恰似给军汉们注射了一支兴奋剂,纷纷凑钱买酒;其三,松树林比较隐蔽,容易给人造成视觉障碍,方便了后来吴用跑进松树林下蒙汗药。④

  最后是“人和”。且看杨志一边,“一路上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拿起藤条,劈头盖脑打去”,这无疑使杨志和军汉们的矛盾激化,而两个虞侯口里不道,肚里寻思,“这厮不直得便骂人”、“老都管也心内自恼他“,这就使得杨志和老都管、虞侯们得矛盾也变得激化,显然,这时的杨志早已是孤家寡人,任凭鞭打喊骂,也无法控制局面,怎能不败下阵来?⑤

  杨志在“天时”、“地利”、“人和”上处于劣势,而吴用那边则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杨志失生辰纲,吴用得生辰纲便成情理之中的事。

  拿到学生的鉴赏文字,我们既不可以草率张贴,更不可以弃置一旁,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阅读小组和全班同学的阅读积极性,参与点评鉴赏。

  首先,我们可以发动学生进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如(1)总评:本文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角度分析杨志失陷生辰纲的原因,对小说内容的把握比较准确;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结构论文,层次清晰;能紧扣小说内容,围绕论题构思论文。(2)修改建议:①论文标题应具有概括性,尽可能体现中心论点;②第1小节“《水浒传》中的杨志可谓精明能干,颇有心计,深得梁世杰的欣赏”一句应紧扣小说节选内容来说,将杨志在选文中的精明和心计表现出来;③第2小节“炎热的天气像一个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直至生辰纲遭劫”一句中“高速运转的发动机”比喻不够贴切;④第3小节表述有些混乱,松树林是“地利”,松树林里出现卖枣子和卖酒的,并非“地利”,可调整句子的内部结构修改;⑤第4小节可增加吴用等人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形成对比突显杨志失去“人和”的困境。其次,可让学生借鉴修改建议,由小组长主持论文修改,并将选题理由,行文思路写在论文前。最后,将修改的班级论文装订成册,全班交流阅读,在论文后写上读后感。这样的写作是动态的,体现了学生阅读的机智,提高了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堂教学只是给学生一个样式,而不是学生阅读的全部,因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参照课堂教学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并注意总结《智取生辰纲》阅读的得失,并进行创新阅读。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9

  ◎导读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水浒传》的主题曲曾唱遍大江南北。水浒英雄杀富济贫,为民除害,侠义为怀的事迹也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水浒传》有如此魅力,无疑是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比如武松的勇武豪爽,鲁智深的疾恶如仇、暴烈如火,李逵的纯朴天真、刚直鲁莽,林冲的刚烈正直,无不栩栩如生,使人过目不忘。作者以其对社会生活的广泛了解、深刻的人生体验和丰富活跃的艺术想象,塑造出一连串的梁山英雄形象。难怪金圣叹说书中“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这就是《水浒传》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人物众多而人物各自的身份、经历又各异,因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

  ◎作者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背景

  《水浒》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章节分别是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命运多舛,奉命押送花石纲,但在黄河里被风打翻了船,只得逃难远避。后被赦,杨志在东京用财物打点,想官复原职,被高俅赶出,盘缠用尽,只得变卖祖传宝刀。集市上遇见泼皮牛二挑衅,只得用刀试砍铜剁铁、吹毛得过,试杀人刀上不见血时,牛二不依不饶,而且强要刀不给钱,盛气之下,杨志杀死牛二,投案自首,被发配大名府充军。这也是杨志“失意”之时。杨志得到梁中书抬举,在校场与周谨、索超比武获胜,被升任为管军提辖使,“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接下押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这是杨志人生中“得志”之时。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晃盖商议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晃盖,七条好汉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晃盖等人夺取生辰纲后,杨志初欲寻死,后逃走;谢都管等人便将罪过都推到杨志身上,诬陷他与贼寇勾结。杨志想光宗耀祖的指望至彻底落空,正是他人生中的“幻灭”阶段。后来杨志遇见“花和尚”鲁智深,二人同在二龙山落草为寇。

  [知识览通]

  ◎语音

  1.趱行zǎn,不要念成zàn

  2.虞候yú,不要念成wú

  3.嗔怪chēn,不要念成zhēn

  4.尴尬gāngà,“尬”不要念成jiàn

  5.厮sī

  6.朴刀pō,不要念成pǔ

  7.恁地nèn,不要念成rèn

  8.怨怅chàng,不要念成zhàng

  9.兀的wù

  10.怄òu,不要念成kōu

  11.喏喏连声nuò,不要念成ruò

  12.芥菜jiè

  13.剜口割舌wān,不要念成wǎn

  14.忒tuī

  15.舀酒yǎo,不要念成yáo

  16.罗唣zào

  17.面面厮觑qù,不要念成xū

  18.聒噪guō,不要念成tián

  19.晁盖cháo,不要念成yáo

  20.三阮ruǎn,不要念成yuán

  21.庵ān,不要念成yān

  ◎字形

  1.虞候:,“候”,不能写成“侯”。

  2.喏喏连声:“喏”,不能写成“诺”。

  3.怨怅:“怅”,不能写成“伥”。

  4.聒噪:“聒”,不能写成“恬”。

  ◎词语

  1.晓事:明白事理。

  2.寻思:思索;考虑。

  3.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4.喃喃呐呐: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5.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6.热不可当:热得无法抵挡。

  7.出没:出现和隐藏。

  8.分说:分辩。

  9.勾当:事情。

  10.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内容析通]

  ◎理文脉

  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节选部分有两种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一)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大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10

  课文

  时值六月,天气炎热,挑着生辰纲的军汉在崎岖小路上行走,个个气喘嘘嘘,汗水淋漓,苦不堪言。有的走慢了,杨志就用藤条抽打,喝令∶“快走!”

  他们到了黄泥冈。小路两边是松林,军汉实在走不动了,都放下担子,到树荫下躺倒休息。杨志喝道∶“这是什么地方,敢在这里乘凉,起来快走!”众军汉叫苦说∶“你把我们剁成八块,我们也走不动了。”

  两个虞侯和老都管喘着气慢慢走上来。老都管见杨志打军汉,劝道∶“杨提辖,实在热得走不动了,别怪他们吧。”杨志说∶“这是黄泥冈,正是强人出没的地方,怎敢在这里停脚!”

  杨志不理军汉的哀告,举起藤条说∶“不走的,吃俺二十棍!”他刚要打下,忽见松林里有人探头观望,便急忙放下藤条拿起朴刀,追进松林喝道∶“你好大胆子,敢来看我的货物!”

  杨志近前一看,林中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子,晁盖七人假扮推车的在乘凉。杨志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晁盖道∶“我们是贩卖枣子到东京去的。”杨志这才放下心来。

  白胜挑了一担酒桶走上冈来,边走边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他走到松林边上,放下酒担乘凉。

  众军汉见白胜是卖酒的,便说∶“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酒吃,也解暑气。”杨志听了训斥道∶“你们这些村鸟知道什么,全不知路途上艰险,多少好汉给蒙汗药麻翻了。”

  晁盖七人出来说∶“口渴得很,卖给我们一桶酒喝。”白胜说∶“好,五贯钱一桶。只是没有碗,就用两把酒瓢舀着喝吧!”众人一边吃枣子,一边喝酒。吴用舀了半瓢酒,说去取点枣子,进松林里去了。

  吴用到树林里,把酒倒掉,从衣袋里掏出纸包,把蒙汗药倒在瓢里,走出松林。

  晁盖见吴用出来,说∶“一桶酒喝得干干净净了。”吴用拿酒瓢到另一桶酒里舀出一瓢说∶“我再喝一瓢。”白胜一把夺过吴用手中的酒瓢,放在酒桶里搅了两下,说∶“你这客人有头有脸的,却不是君子。”

  众军汉见卖枣子的喝了酒,都说∶“我们也买一桶吧!实在太热太渴了。”老都管也说∶“冈子那边没处讨水喝,就让大家买了喝吧!”杨志见卖枣子的喝了没事,就说∶“既然老都管说了,就去买了喝吧!”

  众军汉凑了五贯钱去买酒,白胜却说∶“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众军汉陪笑道∶“那是说笑话,何必当真。”吴用把白胜一推,说∶“大家都出门在外,做点好事吧!”说着把酒桶送给军汉。

  吴用又拿些枣子说∶“给你们下酒。”众军汉谢了,轮流用瓢喝酒。连老都管、虞侯和杨志都喝了。顷刻间,杨志等十五人个个头重脚轻,先后软倒了。

  晁盖等七人马上推着小车从松林里出来,把枣子倒在地上,把十一担金银珠宝装进车里推着就走。

  杨志酒喝得少,先醒了,他爬起来,看见其他人都倒在地上动弹不得,财宝全无,指着骂道∶“都是你们不听我的话,遭人暗算,丢了生辰纲,连累洒家。”拿起朴刀,叹了口气,下冈去了。

  众人这才醒过来,老都管说∶“生辰纲失了,杨志也走了,我们怎么办?”有人说∶“就说是杨志和强人串通一气,用蒙汗药把我们麻翻,把金银珠宝全抢走了。”众人立时收拾停当,回去禀报去了。

  再说杨志走到一片树林里,突然一个赤裸上身、背上刺着花的和尚对他喝道∶“你这混蛋,是哪里来的?”杨志反问∶“你是哪里的和尚?”那和尚不回话,抡起禅杖就打,杨志挺起朴刀相迎。两人就在树林里打了起来。

  那和尚卖个破绽跳出圈外,喝声∶“且慢!你这青面汉子是什么人?”杨志道∶“俺是青面兽杨志。”和尚道∶“俺是花和尚鲁智深。”

  杨志笑道∶“你不是在相国寺吗?怎么来到这里?”鲁智深道∶“因俺救了林冲,高俅不许相国寺收留俺,俺想上二龙山宝珠寺安身,寨主邓龙不肯,俺打败了他,他就跑上山去,把住关口,俺攻不上去。”

  杨志引鲁智深住进操刀鬼曹正开的酒店。曹正和杨志相识,听说他俩要上二龙山,就说∶“我有一计,不知两位中不中意?”杨志道∶“愿闻良策。”曹正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二人决定依计而行。

  次日,曹正和打扮成乡下人的杨志把鲁智深用活结绳索捆了,押着来到二龙山关口。曹正对邓龙说∶“这胖和尚说要请梁山泊来打二龙山,还要扫平附近村庄,我把他灌醉捆了献给大王。”邓龙大喜,开关让他们上山。

  曹正等人上了山,就把捆着鲁智深的绳索结头偷偷一抽。鲁智深松开手臂,拿过杨志手中的禅杖,抡起一杖将邓龙打死,众喽罗纷纷跪地投降。鲁智深和杨志从此当了山寨寨主。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故事情节。

  2、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

  2、把握、品味杨志的性格特征。

  3、自主学习,质疑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杨志自身性格上的缺陷与他失败的关系,认识“人和”的重要。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把握、分析杨志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研读文本,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问:作者是怎样写“天气热”的?写“天气热”有何作用?

  (学生阅读文本,找出有关的语句,讨论交流)

  明确: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间接描写:以凉衬热。

  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天气热”,就没有后面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问:吴用等人“智”表现在哪里?从小说中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他们的“智”?

  (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讨论。)

  明确: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天气炎热。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挡住视线,便于行事。

  假扮客商。

  买酒喝,引诱对方。

  巧妙下药,麻倒对方。

  问:杨志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江湖经验的人,他的“智”又表现在哪里?

  (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讨论。)

  明确:假扮行商客人。

  改变行走时间。

  逼军士赶路,减少中途休息。

  审察枣贩,警惕卖酒贩子。

  酒不多喝。

  问:吴用等人的“智”与杨志的“智”有何关系?

  明确:用扬志的“智”衬托吴用等人的“智”。

  问:根据课文的内容,概括杨志的性格特征。

  明确:精明、谨慎,江湖经验丰富,刚愎自用,粗暴,不善于处理内部关系。

  问:分析扬志失败的原因。

  明确:内部原因,不团结、矛盾重重。(这与杨志的性格有关,最后,杨志已经失去了队伍的领导权,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外部原因:吴用等人棋高一招。

  三、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问:“智取生辰纲”写的是吴用等人,但作者却以写杨志为主,最后补叙吴用等人的计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四、深入研究读文本,质疑探究。

  问:吴用等人的计谋及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破绽?

  (学生用“挑刺”的眼光阅读课文,力图找出“破绽”,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明确:有三处“破绽”。

  1、白胜卖酒不带瓢?

  ①如果是散卖给地里干活的农民,则应带瓢。

  ②如果是卖给酒店,则可不带瓢,但为什么这时候挑去?又怎可中途卖给别人?这不是不讲信用吗?

  2、“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交军去吃”,热心过度,急于推销(施计)。

  3、“脱得赤条条”,晁盖等人是练武之人,肌肉发达,不同于一般人,不怕杨志看出有什么不对吗?

  问:这些“破绽”有可能是作者的失误,但更有可能是作者有意为之。现在我们假设是作者有意为之,这样就引出一个问题:杨志为什么没有看出这些破绽?

  明确:杨志在火冒三丈、烦躁、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能冷静地思考问题,失去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由此可见,人和是多么重要。

  教学后记与反思: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挖掘,将文本读深、读透。尤其是“吴用等人的计谋及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破绽”这一环节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赏析

  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对智取生辰纲的生动故事都难以忘怀,它确实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作为中学语文教材。花石纲生辰纲的“纲”,都是指一大批东西。生辰纲价值十万贯。十万贯究竟是多少钱?把一千个制钱用麻绳穿起来就是一贯,也叫一吊。古人常常以“万贯家财”、“腰缠万贯”表示极其富有,意味着有一所大宅院,许多土地或者一处不小的买卖,一群奴仆,当然还有不少现钱,显然比如今的一百万多得多。所以十万贯是一笔极大的财富。这十万贯金珠宝贝是贪官污吏掠夺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小说写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充满了机智,非常精彩。那么他们“劫富”之后有没有“济贫”呢?没有。他们自己瓜分了。所以总的说来晁盖这个人还比较好,至少他不让小喽罗杀害客商,只抢财物,而且不象周通、李忠那么黑。打家劫舍,一夜暴富,还成为“农民革命的好汉”,可谓名利双收,岂非咄咄怪事!须要指出的是,在《水浒传》成书过程中的宋、元、明代商品经济在不断发展,小说多次写到抢劫、杀害过路客商,这种行为很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是一种落后行为,犯罪行为。但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并不认为是犯罪和错误,甚至还被认为是革命行为,也许有人对这种行为不以为然,但是出于顾虑,回避评论。

  我们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肯定,《水浒传》中所有山头的“打家劫舍”、“打劫过路客商”都是这种情况:劫富并未济贫,极少数头领劫富占有的财富超过小喽罗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欠理智,人不和。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是用心良苦的,为保生辰纲的安全是煞费苦心的。攘外必先安内,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杨志一行人内部的重重矛盾为失败设下了伏笔。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之计比青面兽杨志之智来得高,棋差一首,束手束脚。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赢智。所以人称吴用“智多星”。

  急功近利内因

  欠理智,人不和败因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外因

  棋高一着,略胜一筹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11

  17《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简介作者及《水浒传》。

  2.理清课文思路,明确线索及人物关系。

  3.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一、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本文是选自《水浒》71回本。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已经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三、分析小说情节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4.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枝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

  一枝是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5.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四、分析文中之“智”

  1.晁、吴之“智”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不是,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天气有何特征?

  (十分炎热,热不可当,为松树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天时;

  ②地点:为什么选黄泥冈、松树林为劫纲的地点?

  (山冈可用来掩护,松树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好了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可以说是智用地利。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志面前的?扮作客商有何用意?

  (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杨志的疑心)

  ②杨志是老江湖了,为什么他连下蒙汗药这种勾当也防不住,着了道儿?

  (晁盖等人的戏演得好。佯争酒,引诱对方,半瓢酒消尽了杨志的疑心。

  ③这蒙汗药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去的?

  (巧下药,麻倒对方,半瓢酒放倒青面兽)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2.杨志之“智”

  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1)他为什么不多带兵?(为了掩人耳目,这叫“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这说明他小心谨慎,这叫“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炎热,恐怕连强盗也不愿出来活动。)

  (3)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这叫“智选路径”。这样难走的路径,恐怕连歹人也不愿走。)

  (4)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甚是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这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板书设计:

  杨志之“智”智藏行踪──精明智变行辰──谨慎智选路径──多智

  3.综合比较:

  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招。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杨志失败的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杨志失败的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12

  一、说教材

  《智取生辰纲》列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其创作总体上呈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施耐庵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在创作上体现了我国古典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而《智取生辰纲》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节选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伍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因而很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斗智,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学生

  我教学的是初三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具有执著的探索精神和协作精神。平时上课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敢说敢做,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些学生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特别反感,对运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对声、情、图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更是情有独钟。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开放性等特征。

  三、说教学设想

  由于语言的时间差距,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课前必须让学生反复自主阅读文章。为了让学生透彻全面理解杨志失陷生辰纲的原因,还必须把课文节选部分之前的有关杨志的内容印发给学生,从中找到其性格上的弱点,也就找到了他失陷生辰纲的原因之一。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接触过小说,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定能整体把握。因此,组织本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停留在对课文情节、语言、动作、心理等逐条分析上,必然会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而使学生毫无兴趣。所以,我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紧紧扣住一个“智”字,贯穿整节课,深入挖掘,可能更能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 探究课文的“智”:杨志的智送、吴用的智取。

  3. 围绕 “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环境。

  五、说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的“智”:杨志的智送、吴用的智取。

  2. 围绕 “智”,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六、说教学难点

  文本对学生构成的阅读障碍:本文用的是元、明间的白话,还夹杂着一些方言,其中有的词语,字面上跟现代汉语完全一样,但意思却不同,因而学生阅读起来有些费力,这也构成了教学的难点。

  七、说教法

  根据教学设想和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我确定如下教法:

  1、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节选部分之前的有关杨志的故事情节,尤其是要熟悉课文节选部分的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2、影视导入法: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序幕的一部分,让学生迅速从课间休息的涣散状态进入到精神振奋、兴趣盎然的学习状态。

  3、整体感知法:通过课文文本的阅读和相关影视片段的欣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智”的分析作下铺垫。

  4、合作探究法:以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分析“杨志的智送、吴用的智取”及概括人物形象,落实教学重点。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去,师生合唱《好汉歌》,共同感受好汉的英雄气概。

  八、说学法

  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课文节选部分之前的有关杨志的故事情节及课文节选部分内容的熟悉和理解,化解教学的难点。

  2、合作探究: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对“杨志的智送、吴用的智取”的分析及人物形象的概括,实现学习重点的落实。

  九、说教学资源

  1、《水浒传》的相关影视片段。

  2、《智取生辰纲》的多媒体课件。

  十、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步骤,即:

  1. 导入新课

  2. 整体感知

  3. 合作探讨

  4. 名曲合唱

  十一、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1.把课文节选部分之前的有关杨志的内容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归纳杨志的故事情节,并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2.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设计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熟悉课文节选之前的杨志的故事情节,归纳其性格特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后面分析“杨志的智送、吴用的智取”作下铺垫。)

  (二)导入

  按“导入新课”按钮,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序幕的一部分。(只截取了出现“水浒传”开头的这一部分)

  刚才大家欣赏的就是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序幕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水浒传》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其中一小部分,感受一下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设计依据:播放视频片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为课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水浒传》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抽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已达到激化。这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人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D. 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

  3.大屏幕显示:杨志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吴用等人的“智”,原因何在?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课堂上交流,最后教师点评后大屏幕显示:

  一方面是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性格的另一面:急功近利(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粗暴蛮横。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连老都管和虞候也不放过,彻底激化了内部矛盾。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候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键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主要在于自己的性格使自己失去了“人和”。

  (设计依据:以上问题的设计是一个连环扣,希望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他们对故事情节构思的精妙、人物形象的鲜明的理解,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语文之美、语言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问题都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然后课堂上交流,最后教师点评,出示大屏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堂民主、开放、互动,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答案,培养学生通过语言分析课文的方法,因为任何架空语言的分析都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表达,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

  (五)名曲合唱

  课堂小结:在我们的心中,晁盖、吴用是英雄、是好汉,杨志护送“生辰纲”的虽然失败了,但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他也是一位有智有谋的好汉,《水浒传》后面的内容有细致的描写和叙述。让我们一起为这些英雄、好汉送上一首赞歌。

  按下“名曲合唱”按钮,进入“名曲合唱”界面播放刘欢的《好汉歌》,师生合唱,在歌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设计依据:此界面,模仿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片尾,不仅能看到《水浒传》中主要的人物图像,也能通过唱歌曲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英雄好汉的气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轻松愉快中结束学习任务)。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堂设计合理,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地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难点突破,重点落实,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探究能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活跃,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课堂民主、开放、互动,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课件具有创新性、交互性、稳定性、实用性、可移植性。

  (三)整体感知

  按“整体感知”按钮,进入“整体感知”界面。

  1.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或同学相互讨论、概括:在课文节选部分前,杨志有哪些故事,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课堂交流后,教师点评并总结,并按“相关故事”按钮,大屏幕显示:

  故事(附图片):杨志失陷花石纲

  杨志杀牛二充军

  杨志比武受重用

  性格特点: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热衷功名

  2.杨志比武受梁中书重用,于是派他护送“生辰纲”, 课文就从这里开始。教师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思考:根据课文的情节,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学生交流后,大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同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斗智斗勇。

  (设计依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快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理解故事情节)

  3.从刚才的故事情节可见本文非常精彩有趣,让我们一睹为快吧。教师按下“影视共享”按钮,进入模拟电视界面播放课文相应的影视片段。

  (设计依据:这是一个创意的设计,有效地利用和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符合学生喜欢影视作品的心理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印象,从视觉上感受到当时的环境和人物形象。)

  (四)研究探讨

  按下“合作探讨”按钮,进入“合作探讨”界面。

  1.欣赏了刚才的精彩片断,大屏幕显示: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在他身上是否确无“智”可言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然后课堂上交流,教师点评后大屏幕显示:

  A.首先要求扮成客商,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  B.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  C.一路上,处处小心,事事留神。

  总结: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实非常人可比。

  2.尽管如此,杨志却失陷了生辰纲,为什么?我们不得不从吴用一方取寻找答案,大屏幕显示:晁盖、吴用劫取生辰纲的“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然后课堂上交流,教师点评后大屏幕显示(这部分内容较多,我制作的是一个滚动窗口,可按住右边的滚动条上下拖动,显示相应的内容):

  A. 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是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的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了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鲜明的表现。所以众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B. 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的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中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晃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已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入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C. 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的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鞭子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13

  课前预习务:

  1.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趱行、端的、 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预习思考题:

  (1)课文直接写\\\'热\\\'的有二十处之多,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2)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4)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5)你觉得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试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点。

  (6)如文中题目,能否改为\\\'劫取生辰纲\\\'?试图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去分析。

  4. 在阅读中注意标示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目的:

  一.了解《水浒传》-书的主题,成就等。

  二.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三.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难点)

  四.概括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解疑释惑。

  教学方法:以学为主,以读为本,读、思、议、问、写相结合,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教具:投影仪。

  教学课时    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分钟)

  大家知道刘欢唱的《好汉歌》,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学生:《水浒传》)对,就展现了108梁山好汉\\\'风风火火闯九州\\\'的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中的《智取生辰纲》。

  二、了解《水浒传》的主题、成就等。(4分钟)

  <用投影仪显示以下内容>

  作者与《水浒传》简介

  施耐庵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分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领导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

  《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三、由题启思.(5分钟)

  <用投影仪显示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想想这\\\'生辰纲\\\'按理应该说属谁的?(  )

  a、杨志 b、吴用等七人 c、梁中书 d、蔡京

  2、能否运用\\\'生辰纲\\\'一词,并联系上a、b、c、d中的人物,用简洁的语言造出一句能够概括出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的话来。

  答:

  (此题旨在检查学生对课文预习的整体把握情况,并有意训练学生对全文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

  小结:(略)

  四.理清课文的叙事线索。(6分钟)

  1.接着,大家讲讲课文在叙事上具有什么特点?

  <用投影仪显示全文线索图>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线结构:

  2.结合练习一思考:作品是怎样处理这两条线索的?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情节结构的理解〉

  小结:(略)

  五.讨论预习思考题。(13分钟)

  <用投影仪逐题显示,逐题讨论。>

  (1)课文直接写\\\'热\\\'的有二十处之多,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2)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4)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5)你觉得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试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点。

  (6)如文中题目,能否改为\\\'劫取生辰纲\\\'?试图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去分析。

  (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亦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而要具体落实这个学习的重难点,可以通过讨论、分析、解决以上问题来实现,因为这些问题都紧紧围绕人物形象、情节构思、作品语言等方面去设计的,真正帮助学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

  小结: (略)

  六.学生自由思考与提问。(10~12分钟)

  <学生问题选录>

  1.文中的老都管姓什么?他是梁中书的什么人?

  2.\\\'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在此有没有特别的社会意义?或者有什么作用?

  3.\\\'……一个客人把钱还时,一个客人便去揭桶盖,兜了一瓢酒,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请问这里的几个\\\'客人\\\'是否同指一人呢?

  4.酒一般是用来驱寒保暖的,怎么可以用来解渴呢?而且在文中写明是\\\'白酒\\\'(见p93页第一行),看来不会是假冒伪劣商品吧?(这个问题提得很令人感到意外,独到而有深度,说明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

  5.为何要到最后一段才把这八人的姓名交待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这环节旨在改变学生长期来处于被问的学习状态,实行教学民主,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善问、勇于探索的品质,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回答:(略)

  七.课外练笔。(2分钟)

  大家试想:假若吴用、晁盖等八人在黄泥冈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写的小说最精彩。

  (通过设计这道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八.小结。(1分钟)

  今天只是学习了《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其实,还有许多精彩的地方需要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去仔细鉴赏。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14

  17、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三、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二、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

  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及节选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 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小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本文节选的,〈智取生辰纲〉描述的主要人物杨志也是“一百单八将 ”之一,节选课文中他还没有“造反”。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不详,以下仅供参考:苏州人,声于元末,名初为避祸迁于江苏兴化县。

  二、学生读书:要求能复述基本故事情节。思考问题: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的?

  三、学生读完书,复述故事情节。之后,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智取生辰纲是吴用的计策。他就像玩魔术一样,眼见得一桶酒,人家吃没事,杨志一行人吃,却倒下了。作者把谜底放在最后揭晓,最后才说出人名。说明计策,上文则隐去人名,就显得扑朔迷离,神奇莫测。晁盖等七人主动亮出客商的伪装,解除了杨志的戒备心理。在歌声中,白日鼠挑酒上场,引众军汉买酒。其实两桶都是好酒,料杨志必然阻止。晁盖一伙过来先喝一桶。借舀酒做手脚,前一瓢掩饰,后一瓢下药,白日鼠追这个,夺那个,写不露丝毫破绽。这一伙痛饮解渴,安然无恙,引得众军汉心痒难耐。晁盖一伙的做法,完全麻痹了杨志一伙的警惕心理,终于诱其入了圈套。有趣的是白日鼠故意来个正题反作,一个劲不卖,说:“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了。”论事实,这倒是真话,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四、小说中环境描写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从杨志一伙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反复写气温、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以“凉”衬“热”也不下十余处。写法也多变:有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通过杨志或虞侯、老都管之口来写的,更多的是通过军汉的语言和行动来写的。

  描写特点:①渲染气氛,增强实感。②文不在多,妙在传神③烘托心理,形神毕现。④转换场景,发展情节。

  五、布置作业 :

  划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

  内容:农民起义

  《水浒传》

  局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自然环境:天气炎热

  作用:铺垫和推动情节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两条线索安排之巧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一个不体察下情的领导,是不受欢迎的领导,杨志正是这样一个人,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划的语句,讨论、归纳杨志的思想性格。

  二、学生讨论、交流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杨志相当精明,相当警惕。杨志致命的弱点,则是不善带兵,不善处理关系。

  三、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押送生辰纲,一是智取生辰纲,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效果。先写杨志押送生辰纲,归结到一点,是要写明白杨志非常小心谨慎为什么最后准许众军汉喝了那桶酒,也就是说杨志怎么会掉进吴用设置的圈套。作者一路写来,一面写杨志的精明,一面写他的蛮横,终于左右不了局面,最终进入了“智多星”吴用设计的圈套。

  四、小结:

  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五、布置作业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15

  [导学新概念]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资料显示屏]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设计A

  1.思路: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2.导语 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3.教学过程 :

  第一步:导人新课(见导语 设计)。

  第二步: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第三步: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第四步: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设计B

  1.思路:以对小说中主要人物杨志的分析为主线,以对老都管分析为副线,看梁世杰对杨志命运的决定作用,从而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2.导语 设计(同设计A)

  3.教学步骤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同设计A)。

  第四步:设置归纳总结性题目。提供材料,由学生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组材料:

  (1)杨志改变行程时间:

  原:五更一日中

  现:辰牌一申时

  (2)"那十一厢禁军,担子又重,无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赶要行。"

  (3)"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第二组材料:

  (1)杨志道:"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谁敢在这里停脚!"

  (2)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杨志又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3)众军欲买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

  (4)杨志寻思道:"俺在远处望着……胡乱容他们买碗吃罢。"

  问题:以上两组材料能表明杨志怎样的心理状态?

  明确:第一组材料表明杨志在押运生辰纲途中时时小心,不敢怠慢。第二组材料表明杨志抵达黄泥冈后,对地形、对人、对事件的高度警觉。

  总结:无论是"时时小心"还是"高度警觉",都表明杨志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他太在乎此行的成功了,他太想出色地完成押解生辰纲这个任务了。因为他急于靠功而获"赏",改变自己现在的罪犯身份,从而稳步上升,落个"封妻荫子"。杨志急于抓住这个契机,实现自己命运的转折,仍旧保持"将门之后几世忠臣"的美好声誉。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志把"赌注"重重押在了护送生辰纲这一行上,所以他不惜使用任何方法,只求生辰纲别出事。

  第五步:从老都管之口,看梁世杰对杨志的"用"。

  老都管虽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但他的作用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由以下几方面可见其身份:

  (1)老都管道:"我自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杨志无可奈何)

  (2)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只能辩解)

  (3)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语气十分强烈):

  (4)老都管竟来对杨志道:"那贩枣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只能依从)

  明确: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①老都管身份不同一般,是梁世杰的亲信。

  ②梁世杰派老都管随行,相当于"督押",是对杨志的监督。

  ③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渺视,足见梁世杰对杨志的态度。

  总结:老都管是梁世杰的代言人。梁世杰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的"人"。杨志的悲剧也正在于此。杨志在"失意得志"之后,最终等到的是"幻灭"。梁世杰对他的"用",决定了他的"贼寇"命运。总之,力图通过此设计来理解以梁世杰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起义英雄间的矛盾,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设计C、

  1.思路:在执行设计.A或B的前提下,为理解、体会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技巧和《水浒传》结构有机结合又独立成篇的特色,附加阅读茅盾先生的文章《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以助阅读、理解功效。

  2.导语 设计、教学步骤 同前。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相关文章:

2016浙教版初三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初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参考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

2016年初三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语文初三上册月考试题

初三上册历史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三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填空题

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

初三上册物理温度知识点总结2014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