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甜味剂 点赞 分享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通用17篇)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教学建议: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步骤设计:

  教学互动设计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

  1、从导读入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a.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b.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b.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扫清阅读障碍。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说。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附: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可以通过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做段落大意。进而引导学生将大意连在一起说说,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细读课文品味深华

  1、细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谈一谈感想,读一读句子。

  2、全班交流。

  (1)“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

  学生们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3)“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

  联系上下文理解工程师为什么叹气。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因此,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表明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这两句话语速也要舒缓、语调同样要略显低沉。

  (4)“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谁知哪些人?

  (5)“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6)“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

  3、结合地方实例及查找的资料,说说你读后的感想。自读自悟。从重点词句中领会课文的中心。这些句子,不用全部讲到,学生谈到的,就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即可。结合生活实际拓展。

  巩固学习:

  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积累好词好句。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遍。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生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读课文,要求准确)

  师:首先,我们来比谁课文中的字音读的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帮助,2分钟后教师检测。

  1、自由读。

  师:现在我们的比赛开始。(要求: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字音准确。听的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2、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更正,师板书。

  xiē

  楔子

  3、集体认读所板书内容。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

  师:“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课文读得最流利。

  1、自由读(2分钟)

  2、指名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请看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沉默不语?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又为什么叹气?(7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后教

  师:好,时间到,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指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多叫几个同学回答,只要意思对即可。)

  1、工程师沉默不语是因为他注意到了那颗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沉默不语。工人不想砍掉这棵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2、工程师叹气是因为为了保护橡树,再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叹气表明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课文学完啦,那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意思对即可。)

  师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作出了很大努力,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为保护环境而尽自己的努力。

  五、 作业

  做《学习辅导》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筑路工人

  高尚的心

  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课文虽然语言质朴,情节简单,但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就要逐步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能力。本文是一篇写事文章,而且对话比较多,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所以要把主内容说清楚又简洁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了“提问法”和“填空法”,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说清楚。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一学法指导比较有效,既减低了学习难度,又进行了学法指导。然后,通过抓住工人们的言行,体会高尚的心。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叹气”体会人们的内心想法,通过想象人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们对橡树的爱。最后,抓住马蹄形路进行体会。这一环节主要抓“笔直”和“弯曲”的对比,体会人们为了保护橡树而不惜代价的高尚品质。可为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去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收集词语,能用收集的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2、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收集课文的词语。 

  1、在黑板上画一个方框,词语收藏夹

  2、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说出是哪个词,并写在方框里。

  3、学生说词语的意思,可以点名让学生问答,也可以考考老师。写在方框里。

  需要收集的词语有:橡树、平坦、灌木林、工程师、延伸、挺拔、沉默不语、沉重、楔子、责备、笔直、马蹄形、不约而同、赞叹、高尚。

  4、运用收集的词语说说课文的大意,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一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二是学会运用词语说话。三年级二班的学生对词语理解与运用,是一个薄弱环节,强调突出对词语的教学,有很现实的教学意义。】

  二、默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提炼主问题。

  1、默读课文。(三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

  2、画一画。为课文增添几个小泡泡,或者发出你的感慨,或者提出问题。

  3、问题反馈,因问题学课文。学生交流合作,解决提出的问题。

  4、学生交流。

  5、提出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怎么利用略读课文来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呢?从默读,到画小泡泡,然后反馈问题,质疑问题,交流对学习课文体会与初步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坚持久了,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抓重点句,研读课文,补充空白,培养想象能力。

  1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分支问题:

  (1)这条路后来修成了一条怎样的路?如果你读懂了,用画图来表示。

  过渡:为了一棵树,多修了路,多花了钱,多花了劳力,何必呢?把树砍了吧?

  (2)为什么不可以?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

  a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b拓展朗诵诗歌激发想象,感受树的生命,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舒婷《致橡树》

  c语言训练:

  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吗?

  【在说的时候,提高说的难度,这样就与前面对橡树说些什么有区别,有难度。可以让学生用“它是那么……,就像……”这种句式来说,但也不必限制,让学生放开胆子说,目的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

  (3)补充空白。看到这样一棵树,谁都会为修路还是保树而左右为难。请你细细体味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想一想,他们心中在想些什么。

  2、再次体验“高尚”二字。过渡:是啊,每一个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人,都会抛弃砍伐她的念头。工程师不肯,工人们也不肯。最后他们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读句子,所以,这条路最后修成什么样子?

  它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所以工程师可以如释重负地说: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你理解这句话吗?这里的谁包括哪些人?上级领导不会责怪我们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也不会责怪我们了。

  我们为路高兴,我们为树高兴。人修了路,路让了树,树又把清新的空气带给我们,把绿色奉献给我们,把甜蜜的果实和黄色的花朵奉献给我们,它又养育了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卷啊。如果你行驶在这条宽阔的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你还愿意怎样赞叹?

  3、如果你是这条路的承包商,你会怎么做呢?

  和学生一起算一算修成马蹄形后所需经费,然后谈谈是砍还是留,或者有别的方法。从而体会“高尚”的深刻含义,并且认识到课文的主题:保护环境,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拓展练习

  假如要在这棵橡树旁竖立一块宣传牌,上面要写一句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句子,你准备怎么写。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多种方式读、体会重点语句,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一棵高大的橡树)请同学们看着这棵橡树,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2、教师导入:这课橡树坐落在南北方两座大城市间,可是人们打算在此修建一条宽阔、平坦又漂亮的公路(课件出示:公路),这课橡树挡住了去路,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八课,去看看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理解课文

  1、教师边板书边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在本节中应该学会什么呢?请看略读提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略读提示)

  2、出示学习目标:

  ①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我能从筑路工人的行为中受到一些启发。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探讨。

  三、汇报交流,深入探讨

  (一)图文结合了解橡树的特点,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1、(出示图片)课前我们对这棵橡树有了初步的认识,它高大、粗壮、结实那么课文中又有哪些专门描写橡树的语句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⑴生自读文,完成任务。

  ⑵检查汇报,品悟重点语句

  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语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①指名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随即板书)

  ②对比句子:出示“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③这里将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④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⑤仿写练习:我校校门口有一棵松柏,大家能仿照着作者描写橡树的方法来写写这课松柏吗?

  2、这么美的橡树,你喜欢吗?那么文中写道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他们也喜欢这棵树吗?(指名说)

  (二)集体讨论句子,感悟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

  1、指名回答(工程师工人)。

  2、看来大家的回答并不统一,那么我们分别来在文中找找工人和工程师发现橡树后都有什么表现的句子,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和小村庄的人们一样吗?

  1)找学生汇报文中对工人做法的描写(课件出示:“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们也沉默无语。”、“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2)找一生汇报文中对工程师做法的描写(课件相机出示:“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过渡:你们找得可真准啊!我们发现这里的人们对待橡树确实和小村庄的人们不同。那么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①学生自由读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和体会。

  ②汇报:学生叙说理由

  ③师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汇报,让我们体会到了筑路工人们都有一种自觉的保护树木的意识,他们的这种做法也是一种保护环境的行为。如果你也在现场也会这样做吗?这样想吗?那么请你们带着和他们同样的感受再次读读课文第2——7自然段。

  3、面对这样一群筑路工人你想说些什么?

  4、思考:

  1)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在两座大城市间,人们要修一条路。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在这里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棵高尚的心。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的方式基本解决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写树词语,出示课题,介绍橡树

  1、先读班级“好词花园”中有关树的好词语:参天大树 郁郁葱葱 枝繁叶茂 鸟语花香 绿意盎然 生机勃勃 天然氧吧 绿色卫兵

  2、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读了这个题目,跳入你脑中的问题是什么?

  出示橡树图。这就是橡树,你有什么话想说?

  老师从网上查了有关橡树的资料,相信你会对它有更多的了解。

  橡树知识:橡树是一种主干明显而高大的落叶乔木。花是黄褐色的。果实长圆形,有厚厚的壁,叫橡栗,富含淀粉,是松鼠爱吃的食物。从树中提炼的甜味剂是制口香糖的重要原料。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提炼主要问题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你不太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上划上──?读后可以同桌交流问题和你读后的感受。

  2、学生学情预测:

  ⑴ 词语问题:

  批示:用角色扮演法朗读法来理解。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所谓词不离句。批准表示。

  楔子:直观教学法,出示楔子。

  沥青:柏油马路

  ⑵ 句子问题: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什么沉重地叹着气?

  人们为了保树,用了什么方法?

  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这条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3、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切入到主要问题。

  三、抓重点句,研读课文,补充空白,培养想象能力

  主问题:

  1、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请你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可以有选择地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答案。

  2、分支问题:

  ⑴ 这条路后来修成了一条怎样的路? 如果你读懂了,请你用图画出来。

  过渡:为了一棵树,多修了路,多花了钱,多花了劳力,何必呢?把树砍了吧?

  ⑵ 为什么不可以?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自己练习,然后再指名朗读。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去体味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好吗?

  诗歌:一棵橡树

  一棵树,一个绿色的生命。叶儿是可爱的精灵,在阳光中摇着闪亮的光环。

  一棵树,一个会唱歌的童话。枝条是神奇的琴键,鸟儿一边弹奏一边歌唱。

  朵朵黄花,是可爱的铃铛,摇响四季的欢乐。

  ……

  3、语言训练:

  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吗?

  4、补充空白:

  看到这样一棵树,谁都会为修路还是保树而左右为难。请你细细体味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想一想,他们心中在想些什么。

  过渡:是啊,每一个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人,都会抛弃砍伐她的念头。工程师不肯,工人们也不肯。最后他们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读句子,所以,这条路最后修成什么样子?

  它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所以工程师可以如释重负地说: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上级领导不会责怪我们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也不会责怪我们了。这里的谁包括哪些人?

  过渡句:我们为路高兴,我们为树高兴。人修了路,路让了树,树又把清新的空气带给我们,把绿色奉献给我们,把甜蜜的果实和黄色的花朵奉献给我们,它又养育了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卷啊。如果你行驶在这条宽阔的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你还可以怎样赞叹?

  四、自主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同学们,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了。我们渴望着绿色,呼唤着绿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大地增添绿,做一个护绿的小使者吧。如果让你给自己布置作业,你会布置什么作业呢?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课文写人们在两座大城市间修一条路时,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理念】

  1、情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语文老师必须是个多情善感的人,用语言、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诗意地栖居。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抛弃一切无效的活动,让他们读、思,让他们交流,使课堂展现生命的灵动。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受生命的力量。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新课教学。

  1、师板书“路”,引导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路。

  2、师现场调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既然生活有这么多路,那想一想,当人们在修筑公路的时候,如果前面遇到了一块巨石或一棵大树,人们通常是怎么做的?

  生根据现实说,师相机引入。板题:8※路旁的.橡树

  二、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在你不会认的字词和不太理解的句子旁边做上记号,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或与同伴交流。

  重点指导以下词语。(小黑板出示)

  延(yán)伸挺拔(bá)楔(xiē)子沥(lì)

  马蹄(tí)形高尚(shàng)不约而同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文思考,然后汇报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不愿砍倒拦在公路延伸处的一棵橡树而更改公路线路的事。

  三、抓住重点研读,体会作者情感。

  1 、师: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橡树,能令工程师和所有工人都做出如此惊人的举动呢?请大家在认真读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多读几次,体会体会工人们舍不得砍树的原因。(师同时引导学生看图,做到图文结合。)

  句子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过渡:既然在工人们眼中、在工程师眼中、在我们所有人的眼中,这都是一颗美丽的橡树,那不如把修筑这条路的计划改了吧?

  生回答理由。读:“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师:既然筑路计划不可以修改,那我们何必为了一颗树伤透脑筋呢?不如把树砍了算了!

  生找出不能砍的理由。读:“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激,助推教学。那把计划改了吧?(生齐:“不行,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那干脆把树砍了吧?(生齐:“不行,橡树也不可以砍。”)

  教师相机板书。引导的速度要越来越快,在如此反复三次中强化学生对重点片断的深度理解。

  3、面对不能更改的筑路计划,面对粗壮挺拔的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情异常沉重,他们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之中,只能深深地叹气。但是,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到底怎么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再找出相关语段读一读。

  生读后汇报。师重点指导“马蹄形”是怎样的形状,从而突出笔直。还可以让学生在黑板板画或在草稿纸上画一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别看一个小小的马蹄形,却巧妙地解决了工程师和工人们所面临的棘手的难题。我们为树高兴!因为人修了路,路让了树,树养育了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完美的画卷啊!如果我们行驶在这条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齐读中心句)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引导学生体会:“高尚的心”到底是怎样的心?

  四、加强读写结合,训练多项技能。

  如果有一天,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得知了这件事,要在橡树旁边立一个碑,你认为可以写些什么内容?请你静静地想一想,认真地写一写。

  五、拓展阅读材料,强化阅读技能。

  引导学生朗诵下面的诗歌,激发想象,推动热爱生命的情感。

  一棵橡树

  一棵树,一个绿色的生命。叶儿是可爱的精灵,在阳光中摇着闪亮的光环。

  一棵树,一个会唱歌的童话。枝条是神奇的琴键,鸟儿一边弹奏一边歌唱。

  朵朵黄花,是小巧的铃铛,摇响四季的欢乐。

  六、布置课外作业,拓展课堂空间。

  1、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或写其他的树吗?试试看。

  2、我们渴望着绿色,呼唤着绿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大地增添绿,做一个护绿的小使者吧。大家可以搜集环保资料,种一棵树,或查找资料把橡树画下来等。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 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9

  一、开课谈话,导入课文

  师:刚刚听了对老师的介绍,你们对老师现在有些什么了解?

  生:老师已经从教28年了。

  生:老师是徽师毕业的。

  生:老师以前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很好,学会倾听也是一种本领。刚才我们聊了一会儿,现在我想听一听你们朗读的声音。

  生读第二组课文单元提示。

  师: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摇头晃脑的,我知道你们带入感情去读了。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生:保护环境。

  生: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

  生:人与自然。

  师:对,本单元说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四课。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是橡树,而不是花,不是草,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橡树。

  指名读课题,突出“橡树”。

  师:是路旁的橡树,而不是河边的,山上的,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路旁。

  指名读课题,突出“路旁”。

  师: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谁和谁之间有联系呢?

  生:路旁和橡树。

  师:对,是路和树之间有联系。其实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以后预习课文或是看课外书,从课题入手,就会明白得更多。我们再齐读课题。

  赏析:“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被程兰老师奉为教育格言。但程老师并不为教方法而教方法,“学会倾听是一种本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多好的学习方法啊,就在师生自然的谈话交流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进去,当真是润物细无声。着眼文题,让学生明确“路”与“树”有联系,导入环节提纲挈领,简洁高效。

  二、初读课文,了解路旁的橡树

  师课件展示:这就是路旁的橡树。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出了这棵橡树的特点,把它画出来。

  生: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师:同学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很显然,这个橡树的特点是?

  生:粗壮、结实、挺拔。

  师:请说完整。

  生:这棵橡树的特点是粗壮、结实、挺拔。

  师:说得很好。这里把橡树比作了什么?

  生:草原的哨兵。

  师:哨兵是干什么的呀?

  生:站岗。

  师:为谁站岗啊?

  生:为草原站岗。

  生:为大自然站岗。

  师:哨兵也是解放军战士,战士要为我们做些什么?

  生:打仗。

  生:保卫家园。

  师: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人类的家园。说得真好,大家给他鼓掌!

  师:再请大家齐声读描写橡树的这一句。

  生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同时还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是什么样不平凡的经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生自由读文。

  初读后,师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赏析: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逐段教学,直奔“橡树”,提高课堂效率。由“哨兵”一词引申,让学生体会树对人们的重要,足见程老师提炼文本的功力,同时也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研读课文,体会路旁的橡树

  师: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很开心。可是这棵橡树伤心得快要哭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工程师修的路要经过橡树,橡树不能砍,计划也不能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橡树很难过。

  师:你都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了,真了不起。谁再来复述一下?

  生:根据筑路的计划,未来的树要经过橡树这里,橡树不能砍,而计划也不能改变。

  师:这条路是要修一条什么样的路?

  生:笔直的路。

  师:修笔直的路,那橡树就要——

  生:砍掉。

  师:橡树不砍,那笔直的路还能修吗?

  生:不能。

  师:那就在这取舍之间,为难了。工程师和工人遇到这个难题,怎么办呢?再读课文4、5、6、7自然段。

  生齐读片段。

  师:请四个同学分段来读一读。

  生分段朗读。

  师:在这几段话中,工程师和工人表现出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拿出笔画一画描写他们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生动手画词句)然后找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呢?

  生:我喜欢“沉默不语”?

  师:这是谁表现出来的?

  生:工人们。从“沉默不语”中我读出工人们进退两难,橡树不能砍,筑路计划又不能改。(掌声)

  师:哦,这时候就沉默不语了,你找到了工人的内心感受。

  生:我喜欢 “长久”。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师:如果你是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这是你在想什么?

  生:我会想,我要改这个筑路计划,该怎么改呢?

  师:该怎么改呢?橡树不能砍,笔直的路又不能筑,内心怎么样?

  生:很着急!

  师:着急、无奈,所以他——

  生: “长久”地看。(掌声)

  生:我喜欢这两句话:“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师:工人们怎么说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工程师是怎么说的?

  生: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师:下面我当工程师,你们当工人,我们来试着读一读。

  师: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齐: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加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齐加强: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我强调的是——

  生:计划。

  师:你们强调的是——

  生:橡树。

  师:我为什么强调计划?

  生:因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计划不能改,改了老板会骂你的。(众笑)

  生:因为筑路计划不是工程师说改就能改的。

  师: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此时此刻,工人的态度怎么样?

  生:很坚定的。

  生:坚定地保住橡树。

  师:而工程师的态度怎么样?

  生:左右徘徊。

  生:为难。

  师:又想保住橡树,又想不改变计划,真是左右为难。

  师轻读: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你们很坚定。此时此刻,工程师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生: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元的地方,把楔子打进地里。

  师:找一找工程师表现出来的动作,从中体会他慢慢发生的变化。

  生:拿出、走到、打进。

  师拿起一支粉笔:这是什么?

  生:粉笔。

  师:楔子。现在它成了楔子。

  师在黑板上动作演示楔子打进地里。

  师:楔子打进地里,说明计划已经——

  生:改变了。

  师:现在笔直的马路没有了,它成了什么形状?

  生:马蹄形。

  生:在橡树那儿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

  师:你知道马蹄形是什么形状吗?

  生:不知道。

  生:我知道,是半圆的。

  师:请你上黑板来画一画。

  生上前绘画马蹄形马路。

  师:马蹄形的路和笔直的路相比,好不好看?

  生:不好看。

  师:可是来往过路的人却是这么说的。(课件出示: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生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高尚,什么意思?

  生:纯洁。

  生:品质优秀。

  师:字典上高尚有这两个解释。(课件出示:1、道德水平高2、有意义的,不低级趣味)你们认为是哪一个?

  生:第一个。

  师:高尚的人就是——

  生:道德水平高的人。

  师: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

  生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在这篇文章中,高尚指的是什么呢?

  生:文中高尚指的是保护大自然的精神。(掌声)

  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师:下面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假如你是小导游,带着游客来到这里,该怎么向游客介绍这棵橡树呢?这可有点难度哦,谁来试一试。

  生:筑这条路的工程师和工人为了保住这棵橡树,就把计划在这里修改成马蹄形。

  师:概括得真好。

  师:这棵橡树在两座大城市之间,原计划是?

  生:要把这条路修得笔直笔直的。

  师:计划怎么改变的?

  生:在一棵橡树那儿弯曲成马蹄形。

  生:这条路笔直笔直的,但是到了橡树这里,为了保住橡树,就弯曲成了马蹄形。

  师:一篇长文章用一两句话说出主要的意思来,这叫做概括。我们以后要学会把长长的文章进行概括。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生: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

  师课件展示苏霍姆林斯基照片:他为什么对这棵橡树感兴趣呢?他写这棵橡树,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他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

  生:他认为,这棵橡树虽然在地球上并不起眼,但是它有着我们爱护它的心。

  师: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写这棵橡树,告诉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会怎么样?

  生:受到惩罚。

  师:谁的惩罚。

  生:大自然。

  师: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人们是怎么做的?

  生:因为那儿的人们不爱护树木,所以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师:村庄和人们一起——

  生:毁灭了。

  生:如果人们不爱护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就像《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一样,村子和人们最后统统消失了。

  生:如果不爱护环境的话,会造成土地荒漠化,那么各种灾难都会向你袭来。

  师:善待自然,就是——

  生:善待自己。

  赏析:研读课文,带着学生咀嚼文章字里行间的味道,课堂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从“沉默不语”中感受到了工人们的为难,从“长久”中体验到工程师的无奈。工人和工程师的简单对话在程老师的演绎下,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学生透过人物语言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读文本,挖掘文本,程老师在这里为我们做了精彩生动的示范。

  四、联系生活,感悟路旁的橡树

  师:爱护环境,没有国界。苏霍姆林斯基这一教育理念,在我们歙县已经得到传扬。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师播放自摄歙县徽杭高速路旁的大樟树和马蹄形高速路的视频,并配乐解说:在离歙县县城8公里的南乡,有一棵大樟树。这儿也有一条徽杭高速路通向远方,这棵大樟树有着和路旁的橡树一样的命运,在这儿的马路也成了马蹄形。这棵大樟树有着500年的历史,它的保护级别是国家一级,现在被列为黄山市重点保护林木。如此粗壮的树干,如粗硕大的树冠,古朴中透着苍劲,它是徽文化的象征,它是文明古城历史的见证。如今,大樟树上,许多小鸟依旧在这婉转,树下,许多儿童的欢笑声依旧在这回荡。这棵大樟树矗立在这蓝天白云下,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面对这棵大樟树,我们不禁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更要感谢那一颗颗高尚的心灵!

  师 :看完这段视频,我想你们对高尚有了更深的理解。当你们的老师说徽文化的重要,古迹需要传承时,你们会由衷地赞叹:

  生: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当你们的爸爸妈妈驾着车从徽杭公路经过,看着这棵古老的大樟树,你会情不自禁地说:

  生: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高尚不能只挂在嘴边,我们要付诸行动。要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我们大家做起。(课件出示)

  生齐: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师:这堂课就上到这,下课!

  赏析:当程老师伴着优美的音乐解说徽杭高速路旁的大樟树视频时,我们突然感到:语文和生活竟是如此贴近。课文中的“橡树”似乎一下子跳出了书本,生气勃勃地挺立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学习要联系生活,缺忽略了给学生搭建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桥梁。这段精心准备的视频,让学生的思维在课文中自由飞翔后,稳稳地着陆在实际的生活上,使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

  ⑴ 把语句读流利。

  ⑵ 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

  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⑴ 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⑵ “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⑶ 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教后小结】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学习本课,按照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主读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能在故事中得到保护环境的启示,结合生活事件理解环保主题,并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

  4、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学生用简单的语句形容插图上的那条路

  (随机板书:弯曲马蹄形路旁等词语)

  2、完整课题

  3、想象体验,对比伏笔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经过某条路的行人或者司机,你最希望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笔直;让学生简单讲讲理由)

  过渡:我们都在讲关于路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这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路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树”

  (一)初读

  1、轻声读课文,读通读准,标上小节号,读完一遍后,同桌之间交流交流已经读懂的内容;

  2、结合课文,说说“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二)初读检查

  1、轮读课文,检查朗读

  2、指名说“工程师”和“工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师作补充。

  过渡:从课文的那句话可以大致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三)教学2、3自然段

  1、出示句子: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理解“批示”的意思)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工人们在埋排水管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为什么不按照工程师的批示去做?(讨论交流,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

  2、重点品读: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声音响亮)

  3、角色代入:这是对橡树的赞美,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工人,当你看到这棵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哨兵一样的橡树,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从工人们的举动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对橡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反复引读句子:因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过渡:那么,工程师呢?他对橡树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默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能看出工程师和工人喜爱橡树、努力保护橡树的句子或词语,并能说说理由。

  自由交流,随机点拨

  三、研读课文——读“人”

  1、第4自然段:抓住“什么话也没长久看着转向叹气”等词体会工程师内心的无奈和矛盾。抓住“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体会工人内心的担心、忧虑、沉重。

  2、“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3、第7自然段:理解工程师说的话,如果我们为了修一条宽阔、平坦、漂亮又笔直的路,而把橡树给砍了或把它移开,哪些人会怎样责备我们呢?(自由交流)

  四、品读课文——读“理”

  过渡:几年后,修成了一条怎样的公路?(宽阔、沥青,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马蹄形)

  1、第8自然段:品读句子: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一个地方是特指哪个地方?当路人经过这个弯道时,就会注意到路旁的这棵橡树,你觉得,让这棵橡树依然挺立在路旁有什么好处?

  2、第9自然段:(是啊,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理解“不约而同”和“高尚”的意思。“高尚”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赞美。

  3、之所以说这是一棵高尚的心,是因为这颗高尚的心灵懂得什么?(懂得保护树,懂得和树和睦相处)如果学生反馈不出关于环保的答案,则作必要的提示: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的仅仅是这一棵橡树吗?

  4、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五、课堂练笔

  1、出示词语,抄写积累

  形容道路的词语:宽阔平坦笔直崎岖泥泞蜿蜒狭窄

  形容人心灵的词语:高尚纯洁真诚无私卑劣肮脏自私

  2、结合课文词句,简单写写读后感

  六、拓展总结

  补充一则新闻故事《100万买两棵树,甭想!——北仑城东村保护古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

  千言万语浓缩为八个字:修改规划让道于树

  祝愿同学们都像工程师和工人们一样,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当我们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时,我们就会把这条公路的弯道当作优美的弧线和雨后的彩虹来欣赏。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笔直……弯曲

  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一颗高尚的心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自主读文中感悟环保主题。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文本特点,在课题引入和主题体会时都采用矛盾对比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体会主题。从教学效果看,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达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工人和工程师的心理活动。但我在试教时忽略了“筑路计划到底有没有被修改”这一内容,其实按照课文的原义,筑路计划并没有修改,只是为了保留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做出了一个两全的举动,尽管留下了缺憾——公路有了弯道。由于自己对这没有把握好,课后,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工程师和工人们宁可修改筑路计划也要把橡树留下,由此看出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细想,其实学生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反而更能突现工程师和工人们的环保意识,但这样就没有有些偏离文章原意了。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平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 回顾交流已学过的课文,梳理学习收获。

  2、 运用前三课的读书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文,体会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 学习比喻句,感受语文的丰富和表达方式的多样。

  教学重、难点:

  1、读自悟,乐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2、能将前面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所形成的学习能力迁移动用到略读课文的学习及课外阅读学习活动中。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写“我的发现”中的句子。

  2、“我的发现”中的反义词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交流,梳理学习收获。

  1、这些课文都是围绕什么专题来写的?分别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学习本领?

  3、引导学生分段读已学过的三篇课文:你最喜欢哪篇课文?为什么?把你觉得最精彩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二、学习“略读课文”,迁移学习能力。

  1、激情导入,板书课题: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知道吗?让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和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初步感知全篇内容。

  2、启发思考:你准备怎样读课文?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吸取好的方法。

  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3、启发表达情感: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朗读展示:点名接读课文。

  4、延续情绪。集体交流。

  5、朗读品味,表达情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分小组读读、说说,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和认识。

  6、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新词、好句。抄在采蜜本上。

  三、小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凤生命的新生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呢?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学习《园地》中的“我的发现”。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2、读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画出这类句子。

  3、在自己读过的课外读物中,发现过这样的句子吗?说一说。

  二、学习《园地》中的“读读认认”。

  1、出示文中句子:“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从带点的词体会“筑路工人对自然环境的爱惜与保护”。

  2、出示“读读认认”的词语卡片,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说说带点词组成一对后的意义关系。

  3、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

  再读带点词置于句子中,读一读,体会它们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4、开火车比赛,看哪列“火车”生字认得准。

  三、拓展延伸。

  组织交流学习收获。

  围绕“保护环境”专题而进行课外阅读时,积累的诗词、文章或阅读搜集资料的方法、途径等。

  四、教学小结。

  做学习的有心人,阅读时学会发现,学会感受,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1、课件《路旁的橡树》,橡树图片;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这么一个小村庄,那里的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毁灭了自己的家园。

  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橡树就是栎树,结有果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初读全文,读准字音。

  听课件中的范读部分,正音同时思考下面第2项的内容。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平坦”(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保证公路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学习五——七自然段。

  (1)你能把“责备”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2)“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四、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五、小练笔:

  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1、课件《路旁的橡树》,橡树图片。

  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这么一个小村庄,那里的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毁灭了自己的家园。

  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橡树就是栎树,结有果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初读全文,读准字音。

  听课件中的范读部分,正音同时思考下面第2项的内容。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平坦”(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保证公路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学习五——七自然段。

  (1)你能把“责备”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2)“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四、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五、小练笔

  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7

  今天,我上了《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这是人教版第六册教材的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写的。考虑到在一节课里要基本完成教学内容,我为四年级的孩子选择了这篇比较短小浅显的课文。尽管评课的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但我想起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保留自己的判断!老师们为了鼓励我才尽量说优点,我自己知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遗憾。这只能说明,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还不够强,现场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而思考和实践是走向成熟的捷径。 

  我想如果能把自己授课的过程全部摄下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的话,一定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顺学而导。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有很多地方都和我原先预料的不一样的。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人而异的。这就决定教师必须敏锐地察觉他们的思维过程,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提炼最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揣摩、感悟、体验、想象去解决心中的问题,把学和教、预设和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风筝”飞得多远,“线”永远在老师的手中。在教学中,我原想以中心突破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全文,但是,由于疏漏了让学生说感受的环节,自然引不到中心句去。而且从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上来看,学生更迷茫的不是最后一句,而是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在对学生学情的估计和及时调整策略上,我显然缺乏教学机智。我想在探究“工人们和工程师为什么叹气”这个问题前,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解决“马蹄形”是什么形状,从而对课文意思有一个初步的概括和了解。在引出“有必要让树,还是把树砍了吧?”这个问题,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争辩思维,更有兴趣地去读书。 

  因此,教学是要充分预设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到不同的班级去教,过程也是不一样的,教师最要紧的是现场灵活的调控能力。在细节上,还有很多毛病,比如一开始自己也有些紧张,说明缺少实践锻炼的经验;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不够灵活,导致不小心把后面一张幻灯片提前放了出来;对时间的控制不够完美,导致教学出现了几十秒的多余时间,又让学生提问,使教学又终点回到了起点;对板书的设计虽然比较有新意,但是当时考虑到时间,漏了“和谐画卷”这几个词,我想如果加上,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在辛苦的过程里,我们会得到自我的提升,搞课题、上课都是一样。我想起一个朋友的话:“做一棵会思考的芦苇”吧!在过程里,我们感受着快乐!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这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最新10篇)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