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微信扫码分享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通用14篇)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篇1

  学习目标:1.学会10个字,认识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明白“朋友”的第二类含义,如果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即使年龄、地位、学识的差异很大,也可以成为朋友。

  学习重点:在读中感悟“朋友”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知道爱因斯坦吗?他一生发明了许多东西,今天我们一起来听《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读生字。

  3.师检查。重点指导“愣、斯”,多音字“模(mó)”

  4.思考:这篇课文讲了有关爱因斯坦的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知。

  1.默读课文

  思考:你觉得爱因斯坦是怎样一个人?

  分三部引导:

  ①初次邂逅相遇

  ②指导穿衣

  ③到工作室

  2.重点点拨

  初次邂逅相遇:

  ①外貌古怪,精神不振:从“眼窝深陷,头发蓬乱”看出

  ②心事重重:“一边走路,一边思考”看出

  ③有礼貌又无礼貌:“主动道歉却又不等回答”看出

  ④衣着古怪:“脚穿拖鞋,衣服又肥又长,像裹在一床大被单里”看出

  ⑤身份特殊:“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人!”看出

  四.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五.布置作业。

  ①读课文

  ②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明白“朋友”的第二类含义,如果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即使年龄、地位、学识的差异很大,也可以成为朋友。

  教学重点:在故事中认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深入了解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从这一部分,你对爱因斯坦又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师归纳提炼:

  ①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显得并不伟大

  ②虚心接受批评:承认不会着装,愿意虚心学习

  ③记忆能力惊人:将穿戴要领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

  2、学生边读边悟分角色读、个别读、小组读

  3、学第三部分:学生读思,这一部分使你对爱因斯坦又有了哪些了解?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提炼:

  ①勇于改正错误:按女孩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②热情好客:主动邀请小女孩到他的工作室做客

  ③主动请求指导收拾和整理工作室

  ④天真浪漫,像孩子一样歪着头欣赏工作室的科学布局

  二、引导深入思考,揭示文章中心

  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有许多不同之处,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生考,回答,师提炼中心。

  师:由于此可知,朋友是不分年龄、地位、学识、职业的差别的,只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可以成为朋友。

  三、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学生分角色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品味道理

  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课外读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

  板书:

  17、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爱因斯坦                     小女孩

  谦虚                         热心

  勇于改正错误                 善良

  热情好客

  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篇2

  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    )胡子    guǒ(    )被子    péng(   )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

  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  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 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

  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二、教学重点:

  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对于爱因斯坦这个名字,我们一定不陌生。我们听过他小时候做小板凳的故事,读过他的名言。谁来介绍一下爱因斯坦?

  2、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他把一切献给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自由的征程,最后连自己的骨灰也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但是正如英费尔德第一次与他接触时所感受到的那样:“真正的伟大和真正的高尚总是并肩而行的”,爱因斯坦的伟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出示课件,文字和照片)

  3.揭示课题

  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科学领域里的巨大成就是家喻户晓的,可是今天,一个伟人,伟大的背后,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人生小轶事,这些故事穿过岁月,历久弥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著名物理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了解整体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3)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迎面而来    蓄着    储蓄   积蓄    棕褐色 

  冷不丁    包裹着   趿拉着   纳闷   衣衫不整

  一撮短而硬的胡子     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埋头沉思  深陷的眼窝   装束    两手一摊

  肩膀一耸  一塌糊涂

  (2)理解词语,补充几个和冷不丁相类似的词语

  紧箍咒  莫须有   跑龙套  东道主   桃花源   孺子牛

  手把手      冷不丁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写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友好相处的故事。

  2.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2)交流: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一个12岁的小女孩在街上偶然“撞上”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第二段(第四、五自然段)写小女孩第二次“遇上”爱因斯坦,教爱因斯坦衣服鞋子的“穿戴要领”。

  第三段(第六自然段)写爱因斯坦“请”小女孩去“作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整理东西、布置房间。

  第四段(第七、八自然段)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亲密“相处”,使小女孩的母亲感到好奇。

  3、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有几次相遇?每次相遇有何不同?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由偶然相遇成为好朋友)

  4、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读好下列各句段:

  (1)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2)“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父亲听后兴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4)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完成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用自己的话说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2、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爱因斯坦。

  二、精读训练

  (一)读读议议————父亲心中的“伟大”

  1、读读

  (1)自读课文,找出最能表明爱因斯坦身份的一句话。

  出示:“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2)指名多人读,读出父亲的兴奋。

  (3)全班齐读。

  2、议议

  (1)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如此兴奋?

  (2)小女孩父亲心中的“伟大”是什么?

  师引导: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在社会上有名望地位的。

  (二)想想问问————小女孩心中的“伟大”

  出示句子:“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1、想想

  (1)想想小女孩会对她父亲或者其他人说些什么。

  (2)想想小女孩的认为有道理吗?

  2、问问

  (1)一个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他会是最伟大的人吗?

  (2)在小女孩心目中,“伟大”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师引导:讲究穿着,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很有绅士的味道。

  (三)评评悟悟————爱因斯坦心中的“伟大”

  自读课文第二部分(第4、5小节)

  1、评评

  (1)爱因斯坦成天在干些什么?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爱因斯坦有一颗童心吗?

  出示1:“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做了个鬼脸。”

  出示2:“但愿你肯教我”,“能记住吗”?“也许能”。

  2、悟悟

  (1)爱因斯坦觉得自己伟大吗?

  出示:“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2)在爱因斯坦以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

  师引导:爱因斯坦一直以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

  (四)说说讲讲——我心中的“伟大”

  1、说说:在你心中爱因斯坦伟大吗?

  (1)爱因斯坦在科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卓越贡献。

  (2)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之间发生的是体现了爱因斯坦的谦逊和善宽容以及童心,展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3)爱因斯坦一心扑在工作上,对于个人的衣着打扮完全不去考虑。体现了爱因斯坦对工作的执著和热爱。

  2、讲讲:

  (1)你读到过哪些伟大的人或者伟大的事?

  (2)你是怎么理解伟大的?

  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1)在选材上:写伟人,但是作者并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小事着眼,从平凡当中见证伟大,从小事当中折射爱因斯坦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

  (2)在写法上:作者是抓住了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相撞、相遇、相邀、想出这个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了的,写出了人物具有个性的语言,写出了人物具有个性的外貌。

  四、拓展阅读

  1、 阅读补充资料:(感受爱因斯坦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

  《仅仅是一把糖果》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助手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金。”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难道你不能少为苏菲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不能,我还想着她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地说道。“她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想不明白。这一天,助手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里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爱因斯坦告诉助手:“今天,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2、爱因斯坦名言:

  (1)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 爱因斯坦

  (2)求学犹植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实。

  --- 爱因斯坦

  (3)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4)只有为他人而生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 爱因斯坦

  (5)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 爱因斯坦

  第三课时

  一、听写

  蓬乱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

  二、讨论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1.书面准备发言提纲。

  2.组织讨论。

  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三、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用小黑板(或用幻灯片)揭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这还不简单!

  l提问:这些都是反问句,能换一个说法吗?

  笋生回答后小结:(1)上述三句可分别改为:①这个连衣服也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②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③这很简单!(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一般做法是:

  原句意思是肯定的,要改成否定;原句字面意思是否定的,要改成肯定。学生如果对“肯定”、“否定”的意思不理解,可以先举例讲—讲“肯定”表示承认正面的;“否定”表示否认反面的。

  四、研究写对话的形式

  1.小黑板揭示下面的内容,提问: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1)他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

  (2)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2.讨论后小结: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的。在形式上的不同点是:(1)把两个人说的话连着写;(2)各个人说的话独立成自然段。

  五、  总结升华。

  1、  朗读你认为写得很精彩的句子,体会其写法。

  2、  讨论交流: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

  六、  语文实践活动:《名人的故事》

  板书:

  爱 因 斯 坦      与     小 女 孩  

  相 撞

  相 遇

  相 邀

  相 处

  (谦逊 平易近人  关爱孩子)      (天真活泼)

  五、作业指导

  1.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只好”造句。

  (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口头造句。

  2.书面作业。

  (1)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裹嘛呵啥

  二会字:(一)撮踱(步) 噢

  (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噢(右上方里面是个“米”字)。

  (5)“嘛、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2.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3)填空练习。

  第一段是( )自然段,写

  第二段是( )自然段,写

  第三段是( )自然段,写

  第四段是( )自然段,写

  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完成课后作业 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 )胡子guǒ( )被子péng( )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第三课时

  一、听写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

  二、讨论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1.书面准备发言提纲。

  2.组织讨论。

  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三、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用小黑板(或用幻灯片)揭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这还不简单!

  L提问:这些都是反问句,能换一个说法吗?

  学生回答后小结:(1)上述三句可分别改为:①这个连衣服也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②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③这很简单!(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一般做法是:

  原句意思是肯定的,要改成否定;原句字面意思是否定的,要改成肯定。学生如果对“肯定”、“否定”的意思不理解,可以先举例讲—讲“肯定”表示承认正面的;“否定”表示否认反面的。

  四、研究写对话的形式

  1.小黑板揭示下面的内容,提问: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1)他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

  (2)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2.讨论后小结: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的。在形式上的不同点是:(1)把两个人说的话连着写;(2)各个人说的话独立成自然段。

  五、作业 指导

  1.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只好”造句。

  (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

  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口头造句。

  2.书面作业 。

  (1)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篇5

  作者: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朱凌芳    转贴自: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点击数:171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二

  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朱凌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

  从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中感悟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品格。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想送大家一条有关成功的秘诀(出示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生齐读),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同学们,你们都想成功吗?(想)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条秘诀吧!(齐去)

  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板书:爱因斯坦)

  你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生介绍)

  师简介“爱因斯坦”(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板书完整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齐读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后,你产生了一些什么疑问呢?(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一个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与一个12岁的小女孩,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3、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读了课文,你知道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生答)

  (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在偶然的情况下相遇,在交往的过程中,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布置房间,爱因斯坦教小女孩做数学作业,最后成为了好朋友。)

  3、课文除了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还写了谁?(父亲、母亲)

  4、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要求:一人饰演爱因斯坦,一人饰演小女孩,一人饰演父亲,一人饰演母亲,其余内容一起读,朗读时要注意,有错误要及时纠正。要求明确了没有?那就开始吧!

  5、在小组内朗读时,你们组的同学读错了哪些字词,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并引以为戒。(生交流)(板书:一撮  趿拉  以及拼音)

  6、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写了他们的几次交往?你能以此为依据将课文分段吗?(生思考)(交流)(师板书:撞、遇、等)

  7、小结:课文共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我们来这几句话,一起读一读(出示4句句子:①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师:这些句子中的时间短语分别向我们交代了三次交往的时间,以及从“撞”、“遇”、“等”(课件:字变色),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两人从一开始的不认识,到后来的越来越熟悉,甚至到最后,小姑娘还成了爱因斯坦的常客。

  这些时间短语有先后顺序,向我们交代每次交往的时间,你能以此为根据分段吗?(生分段)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那么,他们俩是如何开始交往的呢?就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第一次交往。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次交往的段落。

  2、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时,她是怎样想的?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指名两三个人读)

  3、为什么小女孩说这个人简直就是从她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5、这段话写的是爱因斯坦的穿着(齐读)

  ①“又肥又大”说明了什么?(爱因斯坦的衣服不合身,太大了)

  大得怎样?(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就露出一个头在外面)

  ②师:你看,他脚上穿的是什么?他把卧室里穿的拖鞋穿到大街上来了,这也许只有童话故事书里才会有。

  6、此时,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生回答)

  7、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语句是描写他的,请大家用“——”画出表示爱因斯坦外貌的语句,用“~~~~~”画出表示爱因斯坦动作的语句。

  (1)    外貌

  ①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齐读)

  ②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③小结:正是因为老人蓄着……灰白头发。穿的衣服……拖鞋。所以当小女孩第一次遇见爱因斯坦时,她才会有这样的想法,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请三名生读)(师“你读得真不错,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老人。)

  (2)    动作

  ①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②“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爱因斯坦一边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你猜猜,他在思考什么?(科学上的疑难杂症)

  ③让我们再来看看爱因斯坦的穿着,一起读读。

  ④由此可见,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珍惜时间、潜心研究科学)

  ⑤小结:的确,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你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潜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你是我们学习上的榜样  /  爱因斯坦先生,你是那么平易近人,我们敬仰你。)

  4、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了第一次相遇是小女孩撞上了爱因斯坦。然而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的情况下,他的表现如何?(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从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被撞者向撞人者道歉,从而体会平易近人、宽容、坦荡的胸怀、慈祥、喜爱孩子、关爱孩子)

  5、小女孩回到家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是怎样说的呢?(2人读)

  (评价:   你读得真好,把后面的感叹号也读出来了!

  从你的朗读中,我体会到父亲对爱因斯坦由衷的赞叹。                    请同学们注意,这句话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所以要读出兴

  奋、惊讶还有高兴)

  6、男生齐读

  7、而此时的小女孩呢?(指名读:女还直纳闷……)

  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

  8、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生回答)出示: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9、请你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10、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心目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

  11、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引读文中穿着的句子)可以说是衣衫不整。

  正因为如此,所以小女孩纳闷了。谁来读好这句话

  (指名3人:从你的朗读中,我感悟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和纳闷不解。)

  (女生齐读)

  12、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那么,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五、作业

  1、积累词语

  蓄着  蓬乱  裹着  温柔  衣衫不整  一塌糊涂

  (第一行词语都是写爱因斯坦的:蓄着小胡子、长着一头蓬乱头发、裹着又肥又大的衣服的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谈话时,两眼放射出温柔的目光。)

  纳闷  作客  手把手    穿戴

  (第二行词语都是写小女孩的:当小女孩见到衣衫不整、桌上东西乱得一塌糊涂的爱因斯坦时,她感到很纳闷,当小女孩到爱因斯坦那里去作客时,手把手教起了爱因斯坦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怎样布置房间,两人成了关系密切的好朋友。)

  2、朗读课文,思考: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

  板书:                               撞    不讲究穿着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遇    珍惜时间

  等    潜心研究科学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删去:同学们知道那么多科学家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的科学家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提笔即是练字时,我们只要写字就要认认真真地写,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端正。好,齐读课题。

  二、预习展示

  1、你对爱因斯坦有哪些了解呢,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爱因斯坦是世界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激情补充:出示课件,爱因斯坦的头像。他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毕生潜心科学研究,他的相对论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

  2、他这样一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和一个12岁的小女孩之间会发生哪些故事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4名同学。大家注意倾听,读后说一说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学生自由说,生补充,师引导说完整。(一天,小女孩不小心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天,小女孩又遇上了爱因斯坦教他怎样穿戴;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小女孩,邀请小女孩到他的工作室作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从此,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三、精读感悟

  1、过渡: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第二自然段,看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把这些语句标画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你的感受。

  (2)交流: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先读一读你标画的语句,再谈谈你从这里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对同一个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感受,一个同学说完后你可以直接站起来说你的感受。(此环节,如何使学生能从语言文字中读出爱因斯坦的品质和把他的高尚品质通过感情朗读读出来是目的,不要把重点放在体会人的品格的感悟上。)

  A、 “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生说平易近人或温和,教师相机板书:平易近人或温和。——是啊,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这位老人,可老人却抬起头,友好的冲小女孩一笑说,请你再读这句话。(指导读出平易近人,强调“不小心”)。(结果,课堂上学生直接强调了“是我不小心”。明明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这位老人。是小姑娘不小心,可老人却抬起头友好的冲小女孩一笑说,是我不小心。从你的读书中我听出了爱因斯坦的宽容大度。随机板书宽容大度)——从这里我们除了能感受到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之外,你还感受到他怎么样?(若没有举手)我们说不出来不要紧,读出来也行。(强调 是我不小心)。

  过渡:从这一段哪里你还感受到这位老人怎么样?

  B1:“他一边……什么……”——感受到思考问题很专注——是啊,他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太专心、太投入,到了入迷的程度。板书:专心思考

  B2、 “蓬乱”体会到不讲究。你这是从他的外貌看出他不讲究。从这一段的哪里还能够看出他不讲究呢?指导学生读好“只见他穿着……拖鞋。”这是从他的穿着看出他不讲究。从第六自然段哪里还看出了他不讲究,生读“……一塌糊涂。”他对这些生活小节都不讲究,这叫不拘生活小节。板书不拘生活小节。

  他不拘生活小节,他的精力都用在了哪里呢?(出示课件:第二段文字)读书是要注意前后联系的,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写他动作的这一句话“他一边……思考着什么。冷不丁……”(变成红字)再联系一下他的外貌和穿着,你又读出了什么?(老人就是由于专心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所以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板书:专心思考)——是啊,他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太专心、太投入,到了入迷的程度,才被小女孩撞上,才忽视了生活小节。

  B3、(若学生不谈,可直接读)读书是要注意前后联系的,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写他动作的这一句话“他一边……思考着什么。冷不丁……”再联系一下他的外貌和穿着,你又读出了什么?(老人就是由于专心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所以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是啊,他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太专心、太投入,到了入迷的程度,才被小女孩撞上,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板书:专心思考 不拘生活小节)

  (3)让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老人那专注于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谁来读?(也可以这样做:我们再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出,老人专注思考,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的呢?我们来完成这个填空:出示课件:把表现他特点的句子空出来,学生说完一个,出示一个答案。)

  (4)总结写法: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老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穿着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专心思考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我们在写一个人的时候就要抓住人物的这些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从他们的第二次的相遇中,又能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一个人呢?

  (1)下面请同学们表演读第4、5段课文。读描写爱因斯坦的句子时,就把自己当成是爱因斯坦;读描写小女孩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小女孩,读得越像越好。用心体会一下爱因斯坦怎么样?

  ——自由表演读。

  ——找一生展示读。老师相机指导读好他们的对话部分,如“小女孩多么天真直率,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谁再来读。”多找学生读,读好为止。(一定要指导好)

  ——老师读旁白,两生分别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大家边听边体会。

  ——从这一部分,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抓住有关的语句谈一谈。

  A、我觉着他很谦虚,他为人类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还说自己并不伟大,他真是太谦虚了。板书:谦虚

  B、我也觉着他很谦虚,“我说也是吗……”“……教我”他作为一个大科学家甘愿拜一个12岁的小姑娘为师,真够谦虚的。

  C、如学生说不出,教师引导:爱因斯坦这位61岁的老科学家还怎么样呢?

  生:像小孩子一样。

  师:对,他尽管是一位61岁的老科学家,但她还拥有一颗童心,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板书:有童心)

  生:他很喜欢小女孩。

  师:是啊,他是一位的大科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关爱孩子的老人(板书:关爱孩子),不愧为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过渡:从第三次相遇中,我们又感受到爱因斯坦怎么样呢?

  (1)自己先读一读,用心来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我们不谈了,直接读,读出你的感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通过你的朗读,我听出了爱因斯坦这位大科学家,很喜欢和孩子在一起。

  (4)此后(3分)

  师:引读,所以,“从此……好奇地问——”

  生1:读。

  (如果读不好,老师引导):注意提示语,她好奇地问,我听着还不够好奇。一个大科学家与一个天真幼稚的12岁的小女孩能有多少共同的话题呢?他们能谈些什么呢?所以小女孩的母亲好奇地问——谁来读。

  师:爱因斯坦回答道——

  生2:读

  师激情引读:爱因斯坦感到很充实,很满足。他们互教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真是成了一对忘年交、好朋友。谁再来读爱因斯坦的话?

  生3:读

  师:让我们都来读一下这里,让我们记住这位科学家的故事,记住这位科学家,记住这一段佳话! “她教我——”

  生:齐读

  四、提升认识

  1、同学们,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而爱因斯坦他本人确认为自己并不伟大,小女孩一开始也认为爱因斯坦谈不上伟大,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他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说,随着学生的交流,老师相机板书:伟大

  ————师总结:是啊,我们看一个人是不是伟大,要看他是不是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没有高尚的品质,不能只看他的外表。

  2、生提升认识:我们都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相信小姑娘随着和爱因斯坦的相处和进一步了解,她一定会改变当初对爱因斯坦的说法。改变后她会对爱因斯坦说什么呢?

  生1:爱因斯坦你真伟大!

  师:想一想,她还可能说,你的哪一点最值得我学习?

  生2:做事要专注地去做,不拘生活小节。

  师:对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的事情,就要专注地去做,可以不拘生活小节。

  生3:无论自己多么伟大永远保留一颗爱心;

  师:我们都要有一颗爱心。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生4:年龄多大都要保留一颗童心;

  师:拥有一颗童心,就会永远年轻。

  生5: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师:宽容是一种美德。

  生6:要虚心;

  师:是啊,虚心使人进步,大科学家都这么虚心,我们常人更要虚心。因为我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

  生7:要多帮助人

  师:是啊,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让学生能把老师说的说出来)

  五、课外延伸

  (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课下读读爱因斯坦的其他故事。或者是其他励志的故事书,如《改变青少年命运的100个励志故事》。)

  同学们读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个故事,就有这么大的收获,请同学们课下读读爱因斯坦的其他故事,你的收获会更大。或者是其他励志的故事书,如《改变青少年命运的100个励志故事》。

  (出示课件2,教师讲述:这本书的书皮。这本书中所选的100个励志故事都备受成功人士的推崇,曾经影响和改变了很多成功者的命运:拿破仑从其中一则小故事中找到了矮个子的自信,终于成就了创世伟业;帕瓦罗蒂通过一则椅子的故事走出迷茫,成为世人瞩目的男高音歌唱家;一根树枝的故事,启动了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辉煌事业……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方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为你指引前进的道路。)

  同学们读书吧,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平易近人

  宽容大度

  伟大 专注思考 不拘生活小节

  谦虚

  有童心

  关爱孩子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

  (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设疑。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世界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评议: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表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

  教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仔细”、“你很会动脑筋”)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撞

  (爱因斯坦遇小女孩)

  等

  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出示句子: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他们俩在做些什么呀?

  板书:教穿戴

  教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教数学作业

  2、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复朗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

  3、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指名交流谈体会,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句1: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句2:“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句4: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问题设计: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出示句2,引说)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对此爱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引说“衣衫不整”)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指名表演)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怎么对付的?(出示句4,补充有关资料: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又想对小女孩说句什么话?

  (板书:善良可爱平易近人天真活泼乐于助人)

  多么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这句)。

  4、同桌准备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四、小结

  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对爱因斯坦的了解。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长期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

  (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

  (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教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的话)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讷闷不解

  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叹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第一天遇到爱因斯坦,第二天他们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

  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仍”字说明了什么?(说明过去就是这样)

  有详有略

  注意避免重复的写法

  爱因斯坦是一个谦逊和平易近人的人

  伟大而又平凡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

  2、讨论主要写了什么?(概括写两个人的交往)

  3、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会好奇地问引导学生读出“好奇”,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想到了什么?(抓住“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等词句,进行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4、指导用“只好”造句。

  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畅谈心中的爱因斯坦。

  三、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3、在小女孩与爱因斯坦的对话中,她用的都是“你”,可她母亲称爱因斯坦为“您”,这是不是小女孩对爱因斯坦不尊敬呢?

  (刚开始,小女孩与爱因斯坦并不熟悉,不知道他的伟大。当爱因斯坦按照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时,他们开始产生了“忘年之情”,小女孩觉得这个老人很有趣,竟然那么听自己的话,在心里,她可能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了!

  小姑娘与爱因斯坦由不熟悉到很熟悉,感情逐渐加深成了忘年交,交往十分随便,所以用“你”。平时我们朋友之间,就不用“您”。而小姑娘的母亲只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许多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他十分敬仰,所以要用“您”。)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爱因斯坦

  当人们赞誉他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时,爱因斯坦笑着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潜心科学研究  天真可爱

  不拘生活小节  有礼貌

  谦虚好学

  第一次  撞(相撞)

  第二次  遇(相遇)

  第三次  等待(相邀)

  相处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篇8

  常熟市实验小学 吴晓燕

  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么,请记住这条秘诀吧!(出示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

  (学生齐读名言)

  师: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

  生:这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

  (板书:爱因斯坦)

  师: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

  生: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生:爱因斯坦1879年生于德国,1955年4月18日于美国普林斯顿逝世。

  生: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生: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生: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板书完整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齐读课题)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想知道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

  生:我想了解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

  生: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生:从他俩发生的故事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师在课题处适时打上大小不同的?)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揭示课题”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由“揭示成功秘诀”的“名言”引出“名人”——爱因斯坦,让学生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初步奠定情感基础。第二步让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在你问他问大家问的热烈氛围中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意在激发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的欲望,吸引着学生非读下去不可。]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师: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发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地方。

  生:刚才某某同学把“趿拉”读成了“汲拉”。

  生:我觉得刚才几位同学读得比较流利,而且声音响亮。

  ……

  师: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学生针对课题疑问交流初读感受,擦去相应的?)

  生:我了解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是偶然相遇的。

  生: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从偶然相遇到相处,并成为好朋友。

  生:我知道他们之间最初有过三次交往。

  师: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生速读课文找出有关段落)

  (生交流三次交往的起止)

  [“初读”阶段留足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扎扎实实抓好“初读”,完完全全让学生“自读”,使阅读教学的过程真正变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堂上呈现了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状态,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师: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生:第一段是说小女孩“撞”上了一个老人;第二段写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第三段写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小女孩。

  师:你读得很仔细。谁还有别的发现?

  生:这四句话有时间先后的顺序:一个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从此……

  师:你很会动脑筋。还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第一次是小女孩无意撞上爱因斯坦的;第二次是小女孩主动向他问好的;第三次是爱因斯坦专门邀请小女孩去作客的;第四次说小女孩每次都要到爱因斯坦工作室坐坐。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撞

  (爱因斯坦遇小女孩)

  等

  师: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

  师: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每天……都……坐坐”,可以看出小女孩已经成了爱因斯坦的常客。

  生:他们已经成了好朋友……

  生:他们互相帮助,谁也离不开谁……

  师: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俩在做些什么呀?

  生:我看到小女孩在教爱因斯坦怎样穿戴。

  生:我看到小女孩在教爱因斯坦如何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生:我看到的是爱因斯坦在教小女孩做数学作业。

  ……

  [教师用抓住段首主题句联系上下文对照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揣摩、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把握课文,并用“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俩在做些什么吗?”启发学生想象,间接地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

  师: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师来回巡视)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吧!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交往: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他有着宽容、坦荡的胸怀。

  师:那就请你来为大家读一读这部分吧!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次交往:爱因斯坦作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虚心接受小女孩的“教诲”,穿戴得整整齐齐,还在“请”小女孩作客,多么平易近人啊!我想读读这一部分。

  (指导生有感情地读第三次交往的有关句子。)

  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二次交往。我最想读的是“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一句。(该生有感情地读这句)

  (出示句子: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师: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回答很满意。

  师: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引导生齐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师: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

  生:小女孩是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

  师:对此爱因斯坦感到(生说: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生:小女孩认为伟人应该是衣着整洁的。

  生:伟人应是知识渊博的。

  生:在小女孩的眼中,伟人应该完美无缺。

  生:……

  师: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你能用个词来形容他吗?

  生:衣衫不整。

  师: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

  生: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出示句子: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师: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

  (指名表演)

  师: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

  生:他会对付的是物理难题。

  生:他会对付的是科学上的疑难杂症。

  师:他是怎么对付的?能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生: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出示句子: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学目标对所有学生来说是开放的,学生的需要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读什么、怎么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表达、思考、表演、想象能力。]

  师:能说说爱因斯坦对待科学事业的事例吗?

  生: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生: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师: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爱因斯坦说:“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潜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你是我们学习上的榜样。”

  生:我想说的是:“爱因斯坦先生,你是那么平易近人,我们敬仰你!”

  生:……

  师:多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第二次交往部分)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的内涵。]

  师:下面就请大家同桌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同桌分角色读)

  师: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指名分角色朗读)

  师: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那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那么,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篇9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么,请记住这条秘诀吧!(出示名言生齐读“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板书:爱因斯坦)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生介绍)

  师简介“爱因斯坦”(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板书完整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3、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评议: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发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仔细”、“你很会动脑筋”)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撞

  (爱因斯坦遇小女孩)

  等

  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出示句子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们俩在做些什么呀?

  板书:教穿戴

  教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教数学作业 

  2、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复朗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

  3、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指名交流谈体会,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句1: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句2:“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句4: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问题设计: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出示句2,引说)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对此爱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引说“衣衫不整”)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指名表演)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怎么对付的?(出示句4,补充有关资料: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又想对小女孩说句什么话?

  (板书:善良可爱平易近人天真活泼乐于助人)

  多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这句)。

  4、同桌准备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四、小结

  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那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那么,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熟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

  2.课外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关情况。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组织审题

  同学们,从题目上看,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写什么的课文?你看到这个题目,想到些什么问题?

  请同学带着问题认真读读课文。

  读完以后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 指名请学生按课文叙述顺序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完以后进行点评。

  (2) 请学生说说读了以后你对刚才的疑问处有了什么答案,请学生概括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讲了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多次相遇,小女孩教因斯坦穿戴和整理房间,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3) 学习生字新词

  撮 踱 噢 嘛 耸

  蓄 裹 鞋 鬼 呵

  裹 鬼脸 蓬乱 纳闷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 拖鞋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请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他们几次见面?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思考他们每次见面有什么不同?

  2.读完以后请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他们见了几次面,课文中哪些话分别写出了他们的每次相见?

  课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3.请同学认真读三句话,想一想,他们三次见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三次相遇方式不同,特别是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待“小姑娘,请学生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根据以上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

  (三)读熟课文,巩固练习。

  1.请学生分别演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母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其他同学读课文的其他部分。

  2.进行描红,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3.完成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4.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物特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物不同特点;

  2.体会不同人物,不同角度对人、事的不同看法。

  教学准备:

  1.课前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充分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请学生说说,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人什么样的人?(伟大),还有不同意见吗?(平凡、普通)

  板书( 伟大? 爱因斯坦 普通?)

  那么,到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二)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或者普通,还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学生自学课文,准备交流。

  (三)我们先来讨论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同学,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1.父亲听后兴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请学生说说你是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当今世界上,最伟大,他是爱因斯坦!兴奋) 请学生练习朗读,体会父亲对爱因斯坦的崇拜和说话时的兴奋。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你知道爱因斯坦取得了哪些成就?

  2.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请学生说说你从中看到了爱因斯坦具有怎样的品格?(文明)

  再请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明明是小姑娘撞了他,他还要向她说对不起?为什么说“是我不小心” ?他是怎能走路的?他平时也是这么走路的吗?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他这样走路,以前可能被谁撞到过?或者他撞到过什么?这样相撞以后,他都会怎样说?

  那么,你从这样一边走路一边在思考着什么,还看出了什么?(如果学生没想出来,那么追问:他到底在思考着什么呢?(思考科学问题),他走路时还在思考,那么平时呢?吃饭时在…… 喝茶时在……躺在床上时……乘在车上时……)怪不得爱因斯坦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再加上……。

  对呀,同学们,爱因斯坦很伟大,但我们从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中体会到了这么多内容,我们也很伟大啊。

  3.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从这样一句话中体会出爱因斯坦的伟大的?

  (想一想,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学生体会“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做个鬼脸”是怎么样的一幅情景?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放射出温柔的目光。说说他听到了哪一句话?小姑娘说你并不伟大,他有没有生气(没有)。他不仅没有生气,还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你体会到什么?

  4.“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请学生说说你从中看出了什么?除了虚心,你还感觉到什么呢?(爱因斯坦实际认为父亲的话对不对?爱因斯坦有没有直接表示反对,这样说话给人感觉怎样?)

  (四)刚才,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认为爱因斯坦很伟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可有同学心里憋了一肚子的话要说,因为他们认为爱因斯坦也很平凡,很普通啊。好,接下来的时间让给我们这部分同学来发现意见。当然,刚才发言的同学也可以发言,因为你们可能也发现了爱因斯坦普通平凡的地方。

  请同学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爱因斯坦很平凡、普通的。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交流

  1.“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请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联系第二段说说,小女孩为什么说爱因斯坦像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他哪些地方很特别?

  2.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小女孩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不像最伟大的人?“衣服也穿不整齐”能换一个词语来表达呢?小女孩觉得,最伟大的人身上能用“衣衫不整”这个词语吗?应该用哪些词语呢?

  3.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

  请学生说说此时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童心、幽默)

  抓住“但愿你能教会”展开教学。想一想,“但愿你能教我”是什么意思?爱因斯坦后来还请他教过吗?你从哪儿知道的。比较一下,两句话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哪一句表示请求的语气更强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现在小女孩被称为“小教授” 了,是什么人的小教授?而此时的爱因斯坦又从大科学家变成什么人了呢?此时爱因斯坦不仅不是最伟大的人了,大人也不像了,是一个大小孩了。

  (五)讨论,到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大家都各执己解。请学生说说,爱因斯坦在生活中为什么会如此衣衫不整、卧室里一塌糊涂?(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之中)。我们从他在生活上的平凡见到了在科学上的伟大。?(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

  同学们,我们身边没有最伟大的人,连能称为伟大的人也很少见到。我们都见到的是普通、平凡的人。有平凡的母亲、平凡的老师、平凡的工人……但是,他们这些普通人身上有伟大之处吗?

  请大家以《伟大与平凡》为题,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理解。可以结合爱因斯坦谈谈,也可以结合身边的人谈谈。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篇11

  爱因斯坦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裹嘛呵啥

  二会字:(一)撮踱(步) 噢

  (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噢(右上方里面是个“米”字)。

  (5)“嘛、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2.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3)填空练习。

  第一段是( )自然段,写

  第二段是( )自然段,写

  第三段是( )自然段,写

  第四段是( )自然段,写

  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完成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 )胡子guǒ( )被子péng( )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第三课时

  一、听写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

  二、讨论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1.书面准备发言提纲。

  2.组织讨论。

  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三、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用小黑板(或用幻灯片)揭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这还不简单!

  l提问:这些都是反问句,能换一个说法吗?

  学生回答后小结:(1)上述三句可分别改为:①这个连衣服也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②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③这很简单!(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一般做法是:

  原句意思是肯定的,要改成否定;原句字面意思是否定的,要改成肯定。学生如果对“肯定”、“否定”的意思不理解,可以先举例讲—讲“肯定”表示承认正面的;“否定”表示否认反面的。

  四、研究写对话的形式

  1.小黑板揭示下面的内容,提问: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1)他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

  (2)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2.讨论后小结: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的。在形式上的不同点是:(1)把两个人说的话连着写;(2)各个人说的话独立成自然段。

  五、作业指导

  1.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只好”造句。

  (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口头造句。

  2.书面作业。

  (1)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篇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裹嘛呵啥

  二会字:(一)撮踱(步) 噢

  (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噢(右上方里面是个“米”字)。

  (5)“嘛、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2.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3)填空练习。

  第一段是( )自然段,写

  第二段是( )自然段,写

  第三段是( )自然段,写

  第四段是( )自然段,写

  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完成课后作业 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 )胡子guǒ( )被子péng( )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第三课时

  一、听写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

  二、讨论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1.书面准备发言提纲。

  2.组织讨论。

  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三、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用小黑板(或用幻灯片)揭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这还不简单!

  L提问:这些都是反问句,能换一个说法吗?

  学生回答后小结:(1)上述三句可分别改为:①这个连衣服也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②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③这很简单!(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一般做法是:

  原句意思是肯定的,要改成否定;原句字面意思是否定的,要改成肯定。学生如果对“肯定”、“否定”的意思不理解,可以先举例讲—讲“肯定”表示承认正面的;“否定”表示否认反面的。

  四、研究写对话的形式

  1.小黑板揭示下面的内容,提问: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1)他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

  (2)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2.讨论后小结: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的。在形式上的不同点是:(1)把两个人说的话连着写;(2)各个人说的话独立成自然段。

  五、作业 指导

  1.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只好”造句。

  (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

  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口头造句。

  2.书面作业 。

  (1)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篇13

  思辨、生成、体验、感悟——《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案例反思  

  [教学片段] 

  (学完课文第三段后) 

  师:学到这儿,你们还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既然爱因斯坦是一位最伟大的人,为什么他会头发蓬乱、衣衫不整呢? 

  (学生们思考后交流) 

  生1:因为爱因斯坦工作非常忙。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1:我从课外书上读到的。 

  师:你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生1:讲了一个说明爱因斯坦工作非常忙的简短故事。 

  生2:因为爱因斯坦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学事业中,没有多余的时间讲究生活小节。课文中说他边

  走路边思考着,说明他在争分夺秒地思考科学问题。 

  生3:这么说,课文不是自相矛盾吗?既然他的工作这么忙,为什么还要和小女孩交往,还要在路边等待

  小女孩呢?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 

  (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议论来了,有的惊讶,有的赞同,有的沉思)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很有研究价值。你们就这个问题能谈谈自己的观点吗? 

  (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的同桌讨论开了;有的同学不自觉地转过身去和后座同学一起讨论。) 

  生1:也许爱因斯坦觉得自己的穿着打扮不符合自己的身份,想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 

  生2:可能是这个小女孩的纯真打动了爱因斯坦,使得他很想从小女孩那里学点这方面的知识。 

  生3:反驳道:那爱因斯坦为什么不请教大人,而要去向小女孩学呢? 

  生4:也许是爱因斯坦想和小女孩交朋友。 

  生5:反驳道:一位有名的科学家为什么不和大人交朋友,而要和一个小女孩交朋友呢? 

  生6:我觉得爱因斯坦有一颗童心。(课文中说,爱因斯坦冲小女孩做了一个鬼脸)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读懂了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还透过语言文字知道了他具有一

  颗童心。 

  【反思】: 

  一、在思辨中生成 

  新课程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后现代课程理论视野中,课程就是学生在教育

  情景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个人体验,是学生不断创造和释疑的过程,课程意义的生成只能以学生个体独

  特的真实感受为主要来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案例

  中学生思考“既然爱因斯坦是一位最伟大的人,为什么他会头发蓬乱、衣衫不整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由此生成了新的疑问,“既然他的工作这么忙,为什么还要和小女孩交往,还要在路边等待小女孩呢?

  ”在对这一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后,又有学生提出了反驳意见。学生思维活跃,在思辨过程中,生成了:质

  疑——解疑——生疑的循环教学环节。学生的大脑处于亢奋状态。教师机智地捕捉住这一生成的教学机遇

  ,利用生成的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共同创造的舞台。 

  二、生成中体验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指出:“读书要切记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又说:“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利益

  ,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案例中,学生就“为什么他会头发

  蓬乱、衣衫不整呢?”这个问题,读出了不同的理解。又围绕“既然他的工作这么忙,为什么还要和小女

  孩交往,还要在路边等待小女孩呢?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展开讨论时,学生不是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观

  点,而是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新的疑问产生,学生受到了理智的挑战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学生

  间的相互补充,学习内容不断变化,意义不断生成,当一个个问题水落石出时,又得到了积极的、深层次

  的体验。 

  三、在体验中感悟 

  体验和感悟只能由自己获得,精神生命的拓展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在我们的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仅仅满足于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问题得以解决,教师以为我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则以

  为我都会了。而稍显深奥一点的问题教师怕学生说不到位,有的故意回避,有的则教师直接说出来。案例

  中,对相关问题的探讨教师并没有给出定论,只是通过教师的指路与引领,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

  地产生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教师把体验和感悟向学生自我开放,学生各自建构起对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感悟

  ,在教育过程中形成思维和情感的碰撞,从而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这才是

  我们所追求的教学目的之所在吧。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篇1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提问

  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课题。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课件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见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板书:

  第一次相遇 撞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第二次相遇 遇

  第三次相遇 等待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相关文章:

《孤独的旅客——爱因斯坦》读后感

《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读后感

爱因斯坦的生命名言警句

精彩课本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场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爱因斯坦》读后感

爱因斯坦的趣事摘抄

爱因斯坦名句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教案

世界名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