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安乐窝 点赞 分享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通用2篇)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篇1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 刘保清

  一、知识目标

  1、研读课文,探讨文章主旨。

  2、深入领会作者对寓言新颖独到的见解。

  3、认真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创新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探讨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九则寓言阐发的新观点、新看法。

  教学难点 

  1、课文开头三段和结尾一段所含蕴的意思。

  2、一些疑难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读后感。作者从一般读者读《伊索寓言》所惯常理解的另一面,读出了新意,对原作做出了自己的“别解”。文章的主题较难把握。教学宜从剖解作者对寓言所作的引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对主题可作充分的讨论,切实把握准确文章的写作主旨。在此基础上讨论理解文章的疑难语句。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第二课时重点解决疑难语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以前读过哪些《伊索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赫尔墨斯和它的雕像等)这些故事的寓意作者在篇末大多做出了揭示。那么你读了这些故事后,有什么新的理解吗?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读了《伊索寓言》后,就对原作有了新的看法。他有怎样的看法呢?课文就给出了答案。

  二、伊索和作者介绍 (略)

  三、研读课文,讨论主题

  1、听课文录音,读准字音。

  2、学生重点研读课文4——12段,看看作者对九则寓言分别做出了哪些新的理解,在讨论的基础上填出下表。 (表中楷书字为要学生填写的内容)

  故事名称故事寓意引申的寓意

  蝙蝠的故事讽刺善变者讽刺那些善于用投机方式使用自己的某些资本的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享乐者挨饿活该影射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

  够和它的影子的故事戒贪得讽刺无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批评、不能知错改错的人

  天文家的故事眼睛总朝上必摔跤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

  乌鸦的故事伪装者终现本相讽刺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

  牛跟蛙的故事戒狂妄自大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嗜痂成癖的人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戒之在贪讽刺那些嗜财如命,极端吝啬的富人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得不到的东西都是不好的影射贪心不足的人和害怕别人分抢应得利益的人

  驴子跟狼的故事错行仁义反受其害批评行医者时或草菅人命

  总 结:以《伊索寓言》为依托,批判黑暗、荒诞、不公正、无理性的社会现实。

  四、讨论作者阐发新义的方法

  问: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对原寓意进行阐发新义的?(课后思考和练习一)

  主要用三种方法:

  引申 改头换面 推演

  五、研读课文前三段

  1、课文前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一段是中心段?

  明确:第2 段是中心段。第一段是比喻,是引出第二段的,第三段是补充说明第二段感想的来历。

  2、这三段提出了什么观点?你怎样评价这种观点?

  明确:古代好比是人类的小孩子时期,是幼稚的,现代的我们反而年龄长,阅历深,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正因为如此,古代的观点是浅薄的,幼稚的,是须要纠正的。《伊索寓言》就是一本古代的书,里边就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须要加以纠正。

  作者打破人们惯常的心理习惯,新颖而看似不无道理。不过我们也只能把它看作是作者的突发奇想而已。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方面确实呈现出线性的、累积式的发展,而在文学艺术、文化思想方面就很难说了。世界上不少民族在文明的早期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令后人难以企及。这样,把古代比作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就说不上是很严谨的、科学的说法了。据出推论出来的这一观点也只能说是作者的一种谐谑了,目的是顺理成章地生发下文。

  六、研读课文最后一段,

  讨论:《伊索寓言》真的不宜作现代儿童的读物吗?

  明确:不是。①作者认为这部书太纯正了,不能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复杂与奸诈。②能不能读,怎么读,全看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这段话是作者批评、嘲讽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伊索寓言》早已成了世界名著,无论是儿童抑或是成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教益。《伊索寓言》中许多故事,正如许多文学名著一样,有着不可限定的丰富的意义指向,作者从中读出如许新意,也正是源于它的这个特色。《伊索寓言》是触发作者产生诸多思考与体验的由头,是作者借以“浇自己之块垒”的酒杯。

  七、讨论疑难语句的含义

  1、如何理解“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句话讽刺某些见风使舵,总想保持自己身份的投机分子。在上流社会里他装成又穷又硬的平民;可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摇身一变,成了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显出自己的高雅以及“平易近人”的风格来。

  2、“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这一句揭示了某些人怎样的劣根性?

  指有些人没有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不能知错改错。这号人老虎屁股摸不得,你批评他一下,他反而胡闹,反咬你一口。

  3、“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这里,“眼睛向上”是什么意思?

  这段话明显是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下去”,指的是下野或者下台,“上”“下”指的是地位的上下,官职的高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就是不甘心真的下野或下台,还是一心向上爬。

  4、“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这个方法指的是什么方法?

  指的是自己被戳到了痛处,就恼羞成怒,撕破脸皮,挖空心思地揭别人的短。

  5、“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么意思?

  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

  6、“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这说明什么样的心理?

  一个人得了点好处,总容易引来别人的嫉妒,想要分点甜头。要避免这一点,办法是诉苦经,好让别人心理平衡。

  7、为什么说“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这可能是从医生并不能包治百病,有时候也会无能为力,最后只能眼看着病人死去的角度说的。

  八、作业 :课外找一两则寓言(如《狐狸与乌鸦》《农夫与蛇》),仿照课文写法重新阐释它的寓意。

  作者邮箱:

  [1]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篇2

  【上课铃响,同学就位,课堂安静。】

  陈老师:(笑)今天这堂课,请同学们继续探讨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针对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同学们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的要求是开放大脑,拓展思维,畅所欲言。

  【陈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开放大脑”、“拓展思维”、“畅所欲言”和“该不该让现代儿童再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

  【陈老师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陈老师:这最后一段主要有卢梭和钱钟书的两种观点,同学们有什么疑难的问题,请联系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进行思考研讨交流。

  【安静两分钟后——】

  陈珠芬:(起立)我先说吧。昨天刚读课文时,我对卢梭读寓言会坏心术的看法感到很疑惑。因为十年前,我读《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时,说不清是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自我感知的原因,我和我的伙伴们都认为狐狸是坏蛋,乌鸦是笨蛋。后来,我想了又想,觉得可能是中西文化的差异的原因吧。我们从小在黑白分明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而在外国,可能(文化)的环境不同,一些小孩子就会比较喜欢反面人物,认为反面人物比较“酷”,所以卢梭认为读寓言会坏心术。另外,我对课文中的一句话感到疑虑——“卢梭是复古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我希望就这个问题和大家交流。

  陈老师:珠芬同学能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解决疑难,很好。

  甘惠娜:我认为社会在发展,人的心理思想也在变化,从简单到复杂。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这里的“复古”指的是回到以前那种纯朴的思想。卢梭提倡社会应该纯朴一点,而寓言会使人小孩学会坏心术,失去天真,所以他反对小孩读寓言。而钱钟书“相信进步的人”,因为他认为太纯朴太天真的小孩长大后会处处碰壁,毕竟社会不是像小孩子想象的那么简单。作者是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小孩读寓言的问题的,从社会发展,人性变化的角度来看阐述观点的。

  陈老师:(点头,面向全班,笑。)惠娜同学对珠芬同学的疑难进行了解答,这很好。我们这里没有标准答案,请同学们继续发言。

  林嘉琳:我认为,应该让现代儿童读童话和寓言。我的理由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小孩的心志会慢慢从幼稚变得成熟。童话和寓言在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它教孩子们懂得什么是是非黑白,教他们学会善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我觉得这一点很可贵。我想,不必担心小孩子会永远沉浸在理想的童话世界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他们逐渐地会认识这个世界,老到地处理问题。所以,我觉得钱钟书多虑了。而且,我觉得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对这个社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方毅:我认为儿童不宜读童话或寓言。因为童话寓言只反映社会的某个方面,虽然对儿童了解社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种书籍的内容过于简单化,并不像社会现实那样复杂,而且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太过理想主义,如果儿童过多的读这些童话和寓言,会使他们片面的了解社会,把问题简单化,脱离实际,在处理事物方面可能会依赖童话里的模式,容易受伤。

  陈虹:(自信地)我始终以为应该让孩子们阅读童话和寓言。因为童话寓言给孩子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虽然,孩子们的幻想过于离奇,但是如果这种想象力被扼杀,每个人都变得过于现实,社会就不再有情调,所担心的孩子愈厉害就愈明显,人的本质也就有了变化。至于钱钟书子担心孩子们由此变得太简单,太幼稚,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地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里,就注定他们会逐渐地趋于成熟和复杂。直到成年,他们就即成熟又童贞,即严肃又有情趣,仍然能在复杂的社会里生存。

  陈老师:说到孩子们的想象力,我想起了一个悲剧——陈果自焚。陈果从小就是个想象极为丰富的女孩,不管是在童话世界,还是在艺术的殿堂,她的想象力成就了她惊人的艺术天赋,同时也奏响了她走进深渊的悲怆交响曲——因为耽于幻想,远离现实,不辨黑白, 她成了牺牲品。钱钟书的看法不无道理。

  【鸦雀无声。】

  陈老师:这是个小小的插曲,请同学们继续发言。

  李维纲:我是站在方毅这一边的。我认为孩子并不能直接地接触社会,只有通过童话、寓言来认识世界,这是让他们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方式,一个孩子看了童话后变好边坏,取决于家长的引导,这当然也就涉及到教育者的素质问题了。

  陈老师:(面向同学)我们假设:有一孩子读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后,她的姥姥对他说:“你要同情乌鸦。”而他的妈妈对他说:“你要羡慕狐狸。”这个时候,小孩子要听谁的呢?

  黄俊山:(一脸的自信)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让孩子长大后自己选择,长大后,他自己会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都会理性的去看问题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发展就是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即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我们所接触的事物多了,一定量的增加就会导致质的变化,我们长大后不会单纯地看问题的,我们利用矛盾论,即要看到其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其矛盾的一面。所以,我认为让孩子看寓言没关系。

  【下面同学小声议论,表情不一。】

  陈老师:刚才黄俊山同学提出的是理性地看问题,是从哲学的角度看的。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是这样的看待社会呢?

  【同学们议论纷纷,不只谁说了一句:“如果这样,生活就太没情趣了。”】

  【多数同学也点头表示赞同。】

  陈虹:理性地看问题,较具体全面,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对问题的理解也就会更深刻。但有人提出理性地看问题,会使生活变得没情趣。我不赞同黄俊山同学的观点。人生活在人际关系密集的社会里,肯定地说人们都会有人性的普遍特点,但是人是富有情趣的人,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孩子。

  【鼓掌。】

  【许多同学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

  欧阳丽娇:我比较赞同陈虹与林嘉琳的看法。毕竟小孩子想的都比较单纯,我们应该向他们灌输爱的思想。而童话与寓言里面,好坏分明,童话里的故事都比较简单,如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白雪公主》,它会在小孩子好奇的心里留下印象,他们会去同情白雪公主并认为善良的人会得到好报的。这就开启了孩子善良的心。给孩子爱的呼吁,这很重要。至于黄俊山同学提出的利用(运用)矛盾论老看问题,我想这对于小孩子来说,还为时过早。所以应当让孩子们多读童话与寓言。

  黄俊山:(不服气)刚才这位同学反驳我的观点。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变化,人的思想也会随之变化。举一个例子:当路上有一个钱包,里面装有1万元,小时侯我们就会把它交给老师或警察,那么当我们长大后呢?我想,98℅的人会把钱包装进自己的腰包。(得意地笑)

  【班上同学纷纷表示不同意。】

  林艺娟:(开玩笑地)大概只有黄俊山同学会这么做吧!

  【全班哈哈大笑,黄俊山同学有些不好意思。】

  【讨论进入白热化阶段。】

  陈老师:其实黄俊山同学的观点跟钱钟书的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社会变越复杂,人性就变得越糟糕。

  江冬怡:我赞同读寓言的观点。因为童年是美好的,每个人在童年是最天真无暇的,童话也并不全是些愚蠢和狡猾的的故事,也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如果从小就懂得社会不公平的思想,明白人之间的利害关系,那么人们从小就学会互相利用而放弃了纯真,这将是悲哀的。相反,如果小时侯能因为童话、寓言的作用,在一个充满想象、友爱和美好的环境中生活,那么在年长以后,回忆起这些美好的童年生活,觉得这是一种幸福。一个普遍的、有完美结局的童话带给人们的是一辈子的感动,这就足够了。

  【鼓掌。】

  陈老师:江冬怡同学的观点是对钱钟书的反驳,正因为人性变得越来越坏,我们才更应该重视童话、寓言的教育作用,更应该让孩子们多多童话寓言故事。

  【论进入尾声。】

  陈老师:(笑)卢梭错了吗?钱钟书错了吗?还是我们同学错了呢?

  (稍停)都没错。在是否让儿童读童话寓言这个问题上,卢梭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问题,而钱钟书则是从人性变化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他针对的是社会,而我们同学则是从多个角度来看问题的。

  【鼓掌。】

  【这时,下课铃响。全班起立,语文课结束,共40分钟】

  【笔者后记:很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它给我们一个开放大脑,拓展思维,畅所欲言的空间。也许我们这群小毛孩对社会的认识真的是浅了点,不过这已经是次要的了。毕竟,我们所处的是这样一个应试教育泛滥、教学方式呆板的年代,我们已经不是学习的主人了,今天能做到这一点——开放大脑,拓展思维,畅所欲言——已经是难能可贵了。真心希望这样的语文课再多一些。】

  【陈老师的体会:

  一、 我只不过是课堂的主持人,或是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 教师不是圣人。整个课堂的发言密度之大,速度之快,思想之成熟,语言之老到,着实让我感到当了一回学生。

  三、 对于教师而言,上课似乎轻松了,其实不然,因为教师所面对的一切都是即兴的,因而教师所做出的应对也是即兴的,这样就对教师的思维品质、语言能力、文学修养、文化底蕴、情感内涵等综合素质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着实让教师感到了很沉重的压力和不寻常的挑战。】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