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雾凇》公开课教案

《雾凇》公开课教案

藤田初恋 点赞 分享
《雾凇》公开课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雾凇》公开课教案(精选16篇)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1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雾凇》,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板书:奇观)

  谁能告诉我“奇观”是什么意思?(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2、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奇观是哪种解释呢?(第一种)那么,课文中哪里能够看出他的雄伟、美丽、不同寻常呢?(第一自然段)

  请你来读第一自然段。

  二、感受“奇观”

  1、提问:哪里能看出呢?

  十里长堤、缀满:这些词语说明了雾凇的雄伟壮观。

  (绵延十里,一路上都是雾凇,多么壮观!请你读一读。)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这些词说明了雾凇的美丽。

  (多美的雾凇啊!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银色的长廊。请你读一读。)

  闻名全国:这个词说明了雾凇是罕见的,特殊的,不同寻常的。

  (因为这是我国其他地方很难见到的吉林雾凇奇观,所以才会——齐读:闻名全国。)

  2、观赏雾凇图片,进一步感悟雾凇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导语:这么美的雾凇,想欣赏一番吗?(课件出示图片)

  3、朗读感悟。把雾凇的美读出来。

  导语:你能把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一奇观展现在大家眼前吗?指名读,齐读。

  三、了解形成原因及过程

  1、过渡: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多美啊,多奇啊!看到这么美的雾凇,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这儿怎么没有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无声的默读有利于思考。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且圈画。

  3、提问: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 4、围绕这句话,学生质疑。

  (预设:严寒季节到底有多寒冷?什么是饱和的水汽?雾气是从哪里来的?凝结是什么意思?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5、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6、教师提炼问题后提问并相机指导朗读。

  (1)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小结: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丰富的热能使松花江水临寒不冻,巨大的温差为雾凇形成提供了过于饱和的水汽,也就是雾气。那个词具体表示水汽的饱和?(弥漫)

  (2)什么是饱和的水汽?

  除了弥漫,文中哪里还有能够表示水汽饱和的词语?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这里的“飘荡,涌向,笼罩”都可以看出水汽的多和饱和。

  过渡:这就是吉林雾凇的独特之处,难怪人们看雾凇还有“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的说法。夜幕降临,漫步松花江畔,你会看到怎样的雾呢?

  指名读,齐读。

  (3)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齐读。

  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这句话可以看出雾凇的形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出示:雾凇的形成是一个____的过程) [十分缓慢]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一缓慢的过程?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指名读。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指名读。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具体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出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谁来试试。(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雾凇逐渐形成的过程)

  7、小结:这么美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课件出示:雾凇形成的视频及文字。

  四、交流抒怀,激活体验

  1、过渡: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会说些什么呢?(相机理解:情不自禁)

  2、交流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谁来把这诗句美美地读出来?(指名读)

  师描述: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枝在一夜之间都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样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一起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拓展延伸

  1、作者的妙笔生花让我们领略了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

  (出示)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2、学生试写,师巡视指导。

  3、选择一两名学生写的片段交流。

  六、板书设计:

  雄伟

  22、雾凇→奇  观     美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罕见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雾凇。师板书,并强调“凇”的写法。(我们要注意,凇是两点水旁,不要写错了。)

  2、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雾凇怎么样?(一个字)(美)

  3、  好,让我们美美地读课题。(师评价:读得真美)

  4、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更美的图片,想看吗?

  5、  幻灯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6、  师:“这么美的雾凇让同学们赞叹不已,你们有一定有很多词语要送给雾凇,谁来?”(生回答,师适时表扬,你说得真美,你的词汇真多。)

  二、新授

  第一自然段

  1、  作者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生自由读第一小节。找出你感觉到特别美的词语,画下来。认真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品味一番。(我们要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  指名生说。学生互评(你们觉得他把这个词语读得怎么样?应该怎么读?)

  再指名生读。(这些同学读得真美呀,老师发现大家都很想读了,好一起读)生齐读,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词,听好了.(缀满)你们听出什么来了.(听出了雾凇的多.)(你们也想读一读吗?)你们读得比老师还要好,真棒!

  3、  能把这些美丽的词语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雾凇的美读出来。生齐读第一小节。(你们真会读书,让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雾凇图。)

  4、  会读书就要会思考,就请你们再读读这一段,看看除了雾凇的美,还能读出什么来?生再次读文

  5、  指名生回答: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写出了雾凇出现的时间。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写出了雾凇的名气之大。

  6、  这么美的雾凇奇观就在我国的吉林,它闻名全国甚至是举世闻名,我们为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奇观而感到自豪。好让我们读出心里的自豪,读出心里的骄傲。生齐读课文。

  7、  你们看,作者抓住了雾凇形成的时间,雾凇外形的美丽,以及雾凇的名气,让我们很好的认识的雾凇,这种写作方法,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是可以借鉴的。

  8、  通过你们的读,老师感受到了雾凇那神奇的美,这么美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

  第二自然段

  1、  我们一起默读第二节,聪明的你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名话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2、  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3、  指名生说,幻灯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4、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找出雾凇形成的三个条件。

  5、  生反馈,师相机板书(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生齐读二遍。

  6、  同学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真好。下面老师有个疑问:过于饱和的水汽(雾气)从哪里来的。这雾气又是如何遇冷的?请你们帮老师找一找。

  7、  学生带着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8、  指名介绍。(你们看这雾气多吗?应该怎么读呢?抓住“弥漫”,“阵阵”)指导学生反复读,去体会雾气之多。师:这些弥漫着的阵阵雾气在夜幕降临时,它们就会(学生回答:遇冷)把这句话读出来。师说:(我们冬天最冷也是不过是零下七八度左右,而在此时地松花江边气温达到了零下三十摄氏度,我们是可以想象到那种寒冷的。你还能从课文中别的地方找到对寒冷的描写吗?是的只有在这种严寒的季节,才能为雾凇的形成创造条件。)同学们,零下三十度呀,多么的冷,谁来感受它的冷。

  9、  指名生读,(可以多找几个读,再齐读。)

  10、具备了前两个条件,雾凇的形在只剩下最后一步了。师指板书,生说:凝结。

  11、幻灯出示。同学们现在请你们走近松花江的十里长堤,去看看雾凇形成的过程,去感受一下这个过程。

  12、你感受到了什么?(美,---------)雾凇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吗?引导学生说出形成过程的慢。

  13、请你读一读。(指名生读)学生评价。(慢吗?抓住哪个词就读出慢来。)可以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来说话。学生互相帮助读,学生赛读。教师评价(你们真是读书的高手,知道抓住关键的词语来读课文,真棒。)

  14、随风飘荡的雾气在遇冷时,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附在了路两边的松针,柳枝上,你们看最初(学生答),逐渐(学生答),最后(学生答)。

  15、让我们同桌互相去读一读,体会雾凇的慢慢变化的形成过程。(同桌读。)

  16、好,哪组同桌想来展示一下。读出来让我们再次的去体会这个过程。

  17、师表扬:你们读得真棒!还有哪组想来读,多请同学读,再齐读。

  18、是的,“最初,逐渐,最后”这几时间词清楚地写出了雾凇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化的过程。我们平时也可以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词,来让自己的作文更有条理。

  20、让我们回到松花江边一起读第二自然段,再整体去感受雾凇的形成。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21、现在同学们一定都比较清楚雾凇的形成了,我们一起来看这个题目.

  幻灯出示题目

  学生同桌练说

  指名说,师评价(你学得真快!))你说得真流利)

  学生齐说.

  第三自然段

  1、  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同学们看。

  2、  出示图片:(十里长堤上都是银松雪柳的图片)。

  3、  让我们一起和游人去十里长堤上看一看吧。读。

  4、 师读: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学生感情读出诗句)        

  5、  真美呀,人们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站在江边的我们看到这洁白晶莹的雾凇,也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这千树万树的梨花就是我们(   )的雾凇.

  这就是(   )的雾松,这就是((   )的雾凇----

  而这让我们赞叹无比的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

  吉林雾凇名扬海内外,我们会无比自豪地对全世界说“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

  三、小练笔。

  1、  美好的东西要与大家分享,这么美的雾凇,我们一定要把他介绍给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做广告是最有效的办法,现在就请你们为雾凇写写广告语,把我们美丽的雾凇推向世界。

  2、  指名生说。师适当评价。(你写得真好,你的朋友听了一定会爱上雾凇的。)(你都快成为一个小作家了。)(你介绍得真详细)

  四、课外作业。

  我国除了一个雾凇奇观外,还有很多的奇观,请你们利用网络,图书等各种工具收集详细的资料,然后在班内交流。我们比一比,看看谁介绍得最深动。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雾凇》。想一想,作者把吉林的雾凇,赞为怎样的景象?

  怎样的景象,才称得上“奇观”?

  二、学习第一段。

  过渡:吉林松花江畔的雾凇,“奇”在哪里呢?

  1、打开书指名朗读,思考。

  2、交流,品读“十里长堤”、“洁白晶莹”等词语。

  3、指导朗读,齐读第2句。

  4、小结: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在松花江畔十里年长堤上,所有的树上都缀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这怎么能不说它是一个奇观呢?下面,请大家看一看这奇特的景观。

  5、看了这么奇特的雾凇,你心情怎么样?

  6、同学们都被雾凇的美丽所吸引,想一想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雾凇呢?

  老师再送给同学们一些描写雾凇的词语,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美丽奇特、银光闪烁、冰天雪地、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粉装玉砌、琼枝玉树)

  请你把自己的感情读出来。配乐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过渡:雾凇,争奇斗艳,是北国风光中一绝,它们的形成有什么条件?为什么在吉林松花江畔会出现这奇观呢?

  1、请同学们轻读课文第二段,同桌相互讨论一下:你从课文中初步读懂了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雾凇,俗称树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

  2、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说说你会从中发现什么呢?

  3、你真是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老师请大家再继续自读课文第二段,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吉林就具备这些条件呢?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

  4、那老师要问了,具备了这些条件,松花江畔就一下子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5、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6、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7、小结:松花江畔的银松雪柳是壮美的,壮美奇观的形成过程也是非常有趣的!而且这神奇而美丽的景象,在当年12月到第二年2月间都能看到,这又怎么能不说是它“奇观”呢?

  四、学习第三段。

  过渡:欣赏这雾凇奇观还大有讲究呢!当地有句俗语叫:“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也就是说,观赏雾凇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晨。清晨的松花江畔,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1、欣赏图片。

  2、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那样闪烁,十里长堤,一夜皆白,杨柳若玉枝垂挂,松针似银菊怒放,垂柳一片晶莹。作者是怎么描述清晨松花江畔的情景呢?请大家读一读,找出有关的词语。

  3、学习第3句。这么美的景象,怪不得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呢!

  (1)多媒体出示,学生自读。

  (2)讨论。“这”,是指什么?(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人们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心情怎样?

  (3)人们惊喜、兴奋的心情,借用了别人的诗句来表达的。再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4)此时,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树枝上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么美丽,叫人怎么不发出赞叹啊!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再齐读最后一段吧!

  4、齐读。

  五、总结。

  1.“待到中午赏落花”上午10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

  2.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赏雾凇、析雾凇、赞雾凇,欣赏到雾凇的美,你想说什么?

  3、1990年,爷爷观赏吉林雾凇后,不由赞叹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事隔八年,中央召开“两会”期间,见到吉林的同志,吟诵道:“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4、是呀,雾凇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松花江畔留下了如此绚丽绝妙的奇观——雾凇。

  六、小练笔。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 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2、收集吉林雾凇或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的资料,设计一份导游词,开展一次争当优秀小导游的活动,把具有地大物博、景象奇美的祖国风光介绍给大家。

  板书:

  十里长堤    缀满霜花

  雾凇     逐渐形成    银松雪柳     由衷赞叹

  奇观     琼枝玉树    千姿百态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4

  课前备课思考:

  《雾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这篇散文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却精练、优美。尤其是课文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例如:“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这些词语从颜色、数量、姿态等方面,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我设想借助于老师情境的渲染,让学生体会雾凇的奇特,使孩子们如同身临其境,受到美的陶冶。本着这样的教学目的设计教案如下:

  问题教案:

  师: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同时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

  师:谁来读这句话。

  指名学生朗读。

  师:美吗?美在哪里?

  生:从“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这两个词感觉到雾凇很美。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雾凇的美。

  齐读第一小节

  师:清晨,江岸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欣赏着美丽的雾凇,就更美了。出示第三小节。

  指名学生读。读出雾凇的美。

  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同学们,如果你去了吉林,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会如何赞叹?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学生说。

  出示: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读带讲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可是,回想这堂课,虽然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但是只是将读作为了一种形式。课堂上的以读带讲,关键还要读出味道,读出巧妙来,读并不是一味地死读,也不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呆板地读,应该是多形式的、有层次的、有目的地逐步推进读,而在这堂课上却没有做到。学生对雾凇的美没有真正感受到,没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更没有将学生对雾凇的喜爱之情激发出来,当然在朗读时也就没有将雾凇的美通过读出来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积累包括情感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其中尤以语言的积累最为关键。我们知道这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中的一些词语非常精彩,如:“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课堂上没能抓住这些词让学生积累下来,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感。最后安排了练习说话,由于前面没有做好铺垫,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学生无话可说。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改后教案:

  师述: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同时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读得真流利。这是怎样的霜花呀?

  生:这是洁白晶莹的霜花。

  师:美吗?指名学生读。

  生读。

  师进行情景渲染。再指名学生读。使学生读出霜花的洁白晶莹。

  师:洁白晶莹的霜花怎么样呢?

  生:缀满枝头。

  师:是呀,洁白晶莹的霜花真多啊,谁来读好缀满这个词。

  生读。师描述,洁白晶莹的霜花挂满枝头,所有的枝头都是,一点空隙也没有。再指名读。

  师:洁白晶莹的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是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谁来完整地将这句话读一读。                                                                                                                                                                                                                                                                                                                                                                                                                                                                                                                                                                                                                                                                                                                                                                                                                                                                                                                                                                                                                                                                                                                                                                                                                                                                                                                                                                                                                                                                                                                                                                                                                                                                                                                                                                                                                                                                                                                                                                                                                                                                                                                                                                                                                                                                                                                                          

  师述: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树柳树像穿上了一件银白色的衣裳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指名读第一小节。

  师:雾凇真的非常美丽,老师找到了吉林雾凇的许多图片,今天我把它们带来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不过老师可是有条件的,请你们仔细看,看看能用哪些词来形容这些美景。(多媒体配乐,欣赏雾凇精美图片)

  师:美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老师也想送一些词语给你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洁白无暇  银花绽放  千姿百态  粉妆玉砌

  精雕细琢  晶莹闪亮  洁白如玉  银装素裹

  师:这就是雾凇“奇观”(板书)。

  师:你们知道吗?吉林雾凇不仅闻名全国,还享誉世界呢!好多外国朋友都争相在三九严寒来到吉林,就为了一睹雾凇的风采。作为中国人,你怎么读这句话?指导学生读出自豪的语气。

  师:十里江堤上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垂柳青枝变成了(出示)琼枝玉树,(理解),雾凇的样子也是各种各样的,课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出示)千姿百态。你能给他换个词吗?

  生:姿态万千、各式各样、仪态万千……

  师: 清晨,江岸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欣赏着美丽的雾凇,就更美了,齐读最后一小节。

  生读。

  师:同学们,如果你去了吉林,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会如何赞叹?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学生说。

  出示: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经过修改,课文在指导朗读上作了修改,整个朗读指导层次清楚,首先指导学生能读通顺,读流利,然后抓住“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银光闪烁”、“美丽动人”等词语,体会雾凇的奇特、美丽,最后整体感悟雾凇的美丽。由于学生从来没有真正亲历雾凇的样子,仅仅靠课文中的情景描写,肯定不能很好感受到雾凇的瑰丽,因此,借助于多媒体画面,收集了许多精美的雾凇图片,加上抒情的音乐,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受到美的陶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这时再指导学生朗读,学生一下就能将心中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观看雾凇图片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同时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欣赏,想想用上哪些词语可以描述这些景象。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积累了词语。图像与文字的和谐组合,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学生看着生动的动态画面,自然会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体会。学生欣赏了图片,体会到雾凇的琼枝玉树、雾凇的千姿百态以后,让学生练习说话,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什么?假如你是游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你会……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有话可说,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们小组今天将要展示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雾凇》。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的发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优美佳作。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这样才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这篇课文的设计上我试着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在充分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

  1.课文简析

  《雾凇》一文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课文描写了雾凇形成具备的两个条件及雾凇的的形成的过程,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学生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的是刚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学生在生活中很少见到雾凇这种景观,甚至没有见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课文中难免缺乏直观的感受,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准备了与课文有关的视频和图片来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雾凇,增强直观感受。

  3.教学目标。

  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一下几个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相关的视频了解吉林雾凇的美丽景象。

  (3)、能在朗读解读中了解雾的形成过程。

  (4)、感受雾凇的奇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的感情。

  4、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朗读是学习和感受一篇课文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一篇课文的学习,深入充分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2)赏析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带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赏析文章是本堂课的重要方法。

  四、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

  五、教学程序

  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推广,在教学的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我给自己的学生设计了前置性的作业,前提是学生要对课文进行充分地阅读(思考:雾凇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它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形成这样的景象奇观需要什么样的条件?除了这一奇观,中国还有哪三大奇观?江主席在1990年到吉林视察,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兴致勃勃地为此景题词,他写了什么?屏显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赞美一下这种景象,放手让学生充分去,搜集关于雾凇的资料,对雾凇先有初步的认识与思考。)

  (一)、创设情境,观看视频

  1自然导入新课并播放视频

  (雾凇的视频)

  视频自然将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雾凇的特点,媒体中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享受的情景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学生采用小组自主分工的形势进行充分读文,并上台为大家展示读文效果和小组分工情况。

  3、引读课文第一段,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交流,感受认识雾凇“洁白晶莹”的色彩美和“银光闪烁”的光泽美,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这种美。学生展示朗读。

  (二)、充分朗读,深入探究

  1、全班交流:

  出示重点句子(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话):“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学生进行研读,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总结归纳形成雾凇的两大条件:(1) 饱和的水汽;(2)遇冷凝结。

  2、那为什么吉林松花江畔会出现这一奇观呢?交流:(要求学生用直线画出课文中有关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重点说出吉林雾凇出现奇观的两个条件:一是大量的水从水电站流出,温度在4℃左右,松花江上面有“过于饱和”的水蒸气;二是夜幕降临后,气温骤然下降到零下30℃,完全可以把过于饱和的水汽凝结。)

  3、结合自己的资料讨论雾凇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概括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让学生围绕句子,提出疑问:(1)严寒季节具体指什么时候?(2)雾气是从哪里来的?(3)雾气遇冷以后会有什么变化?(4)雾气怎样凝结成雾凇?(5)饱和的雾气指的是什么?组织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并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解答。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和对重点词的分析弄清吉林雾凇形成的过程,在读与感悟中解决课文难点。

  (三)、发散思维,展示自我

  1、边放录像边范读第三自然段。

  视频中既有对知识的总结,有具有美丽的画面,这样学生自然会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体会。

  2、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

  3、发散思境:此时此刻,你就站在松花江畔,面对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吟些什么?假如你是小音乐家,你会唱些什么?)这一环节采用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放飞想象,在创造性的练习中个性表达,升华自己的情感。

  4、让我们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课外升华,拓展交流

  1、反馈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

  2、抓住学生的求知欲,以课堂为支点,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吉林雾凇奇观。

  3、中国有四大奇观,除了雾凇,还有哪些奇观?反馈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拓展阅读。

  4、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课文,《泉城》、《九寨沟》等,要求学生课后搜集一下类似的文章,多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山河之美,欣赏我们美丽的祖国。

  整个课堂的设计是根据生本教育理念,根据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把学生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言语的积累,享受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愉悦。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6

  1.能够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写并正确会读。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能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雾凇   凝结    夜幕   淹没    河畔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二、我理解

  奇观  弥漫   琼枝玉树  情不自禁

  雾凇  笼罩   缭绕      晶莹洁白

  三、选词填空。(并选其中的一个造句。)

  渐渐地   轻轻地   慢慢地

  1、爸爸正在午睡,我(  轻轻地 )给他关上房门。

  2、雨(渐渐地 )停了,太阳出来了。

  3、天上的白云(慢慢地)飘移着,变幻着,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四、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雾淞的景美

  2.雾凇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雾凇的形成过程以及对雾淞景美的感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第2自然段,完成以下内容: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雾凇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呢?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标记出来。

  教师温馨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品读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后,再作交流,小组长注意组织好。

  课堂检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就这样,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最初像(   )然后变成(    ),最后变成(    )了。

  2.忽如一夜春风来,(                         )

  3.中国的四大自然景观是(       )、(      )、(        )、(            )。

  拓展作业

  学习文中描写雾凇形成过程的方法,把你观察到的景观的变化过程写下来。用上这个句式“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雾凇》选自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本文科学性、知识性较强,抽象的知识较多。由于学生生活在南方,根本没有见过雾凇,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知道雾凇是什么。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可以建构的旧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欣赏,提供有关资料等手段,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掌握雾凇的相关知识。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的过程,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能力目标:借助课文及有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培养爱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教学难点:

  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赞美“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雾凇”的诗文。(学生诵读)

  2、师:是呀,在万物萧瑟的季节,漫步十里长堤,让我们的眼睛也去感受一下这洁白晶莹的霜花,去领略一番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那该多好啊!(课件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

  3、教师揭示课题。(板书:雾凇 学生齐读课题)

  [本环节设计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后面的感悟美、表现美进行有意义的铺垫。]

  二、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多幅雾凇的图片,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述)

  2、师:雾凇可真是不同凡响,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被称为我国四大著名奇观,难怪刚才有同学不禁赞叹起来。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课文描绘的雾凇美景吧。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课文,把你最欣赏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主读课文,感悟雾凇奇特的美。)

  3、刚才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投入,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自己内心最美的感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同学汇报,谁先来汇报呢?(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汇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1)课件出示相关句子a: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b: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师:面对眼前这番美景,我们也和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引读)谁来把这诗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

  (2)能说说从这句诗中体会到的意思吗?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叹一番:——(齐读)

  [从句到段,由点到面的训练学生朗读,感悟语言文字]

  4、师:谁还想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雾凇的这份神奇与美丽?

  5、师:看来同学们已深深地喜爱上雾凇这奇特的自然景观,这完全得益于作者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语言永远留在记忆中。(学生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读是理解的基础,让学生在读的内化活动之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或诵之或歌之或语言描绘脑中美景)在准备的基础上展示学习成果。此环节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了他们的特长,以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三、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1、过渡:大自然是怎样造就这一奇观的呢?一批又一批的游人来到吉林,当他们看到松花江畔的雾凇后情不自禁地发问。如果问到你,你能回答吗?你认为读读课文的什么地方能解决这个问题?(认真倾听,动脑思考。)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记:雾凇在什么条件下形成,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3、小组合作,把你思考的结论向小组同学汇报,形成一致意见后,小组讨论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学生选择方法,或用图示法,或用语言归纳法。教师在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并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4、请不同学习方式的小组汇报。

  随着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句子: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1)师:读读这段话,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中最吸引你的词句有哪些?它们为什么特别吸引你?(要点:①严寒季节②饱和水汽遇冷凝结③过程:形成雾水--→遇冷凝结--→逐步形成)

  (2)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读这段话吧!(朗读感悟雾凇的美。)

  [运用图示法、语言归纳法让学生知道雾凇形成的条件及逐步形成的过程。在交流中,让思维产生碰撞,互相启迪。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文章的难点,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

  四、课堂拓展延伸:

  1、将来你成了一名画家,看到吉林这奇妙的雾凇景观,你会把它——(画下来)。你要是一名歌唱家呢?(唱出来)

  你要是一名摄影师呢?(拍下来)

  你要是一名诗人呢?(写一首诗来赞美一下)

  那我们就一起来创作一首,你打算怎么创作呢?

  (师指导创作方法:可用文中词语结合自己的认识与感受编创成诗,体现雾淞的奇美。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咏)雾凇

  三九严寒(来)吉林,

  银光闪烁(在枝头)。

  雾气蒸腾(镀)白银,

  琼枝玉树(显神奇)。

  2、你要是一名导游呢?(就带很多的游客来参观)

  想体验一下导游的感受吗?

  师指导扮演角色:你要是导游,你会介绍些什么呢?

  (雾凇美妙的景色,形成的原因和形成的过程。)

  光有“导游”还不行,还应有“游客”,小组合作,一人扮演“小导游”,其他人演“游客”,“导游”要注意与“游客”交流?

  四人小组互说,练一练,再推荐表演。

  [口语交际的培养途径一般有三个: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语文教学各环节和日常生活,像雾凇这类写景状物的课文正是训练口语交际的良好契机,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吉林雾凇景色,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促进其对课文的阅读、领悟和背诵。]

  五、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1、(课件出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图片)师:吉林雾凇与云南石林、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被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2、师:学完课文,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呢?(学生谈学习收获。)

  3、让我们再一次朗读全文,去领略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去想象奇特的雾凇美景,去掌握雾凇形成的科学知识吧!(朗读全文,整体感悟。)

  [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后反思:

  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与同学沟通交流,展示的过程中点点滴滴,都是揣摩语言、体悟语言内涵的活动。课文“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意境优美,如仙境一般。学生品读涵咏,从“渐渐地”、“慢慢地”咀嚼到雾凇是逐步形成的;从“轻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灵性和优雅;通过对“最初……逐渐……最后……”和“一层又一层”的反复朗读和体悟,留下了从“银线”到“银条”再到“银松雪柳”的感性认识,并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

  这节课课件的加入,降低了教学的难度,然后让学生看图发展思维想象,拓展了文本,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应该说,这样的课上的美了,便成功了一半,所遗憾的是在这节课中我的语言没有跟课堂结合起来,没有有的老师那么有磁性般的感染力,因此给课堂带来了缺憾,我想我通过反思,会让这一次的缺憾在下一次的课堂上变得美丽。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8

  一、导入  揭题

  同学们都知道冬天最冷是在什么时候呢?(三九时节),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我国的吉林呀更是冷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那儿的雾凇却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而闻名全国。今天就让我们与导游一起走进吉林去欣赏雾凇。

  二、课件出示雾凇图,欣赏美景,说说你的感受。

  三、研读第一段:

  1、课文中又是怎样说的?自由读,抓住文中的词说说自己的感悟。

  2、全班交流

  (板书: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导入  :多么美丽的、奇特的景象,可是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呢?

  2、单击:出示思考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吗?

  2)、你明白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3、单击1:先听导游如何介绍的。然后读读课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会有雾凇?

  4、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5、讨论思考2:先读读课文,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

  6、有感情地练读、指名读、评读这一段。

  五、导读第三段:

  1、(单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板书: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2、你们还想赞叹它吗?

  六、实践活动

  1、“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吉林雾凇以其仪态万千、独具风韵的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现在谁愿意做个小导游,介绍一下吉林的奇观。

  2、小组内先准备,然后选派代表来讲,我们还要评出最佳期导游呢!(学生作小导游)

  二、总结

  三、作业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通过解读课文,结合网络资源,欣赏感受雾凇的美。

  2、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网络资源并利用资源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的语句。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

  2、昨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雾凇形成的原因,谁来简单地向大家说说?

  3、今天,我们进一步来领略雾凇的神奇和美丽。

  [利用资源,探究文本]

  1、雾凇美在什么地方?究竟有多美呢?想一睹为快吗?

  2、赶快进入我们班级主页的“资源共享”版块,去美美地欣赏雾凇美景吧!(示范指出资源所在的位置)

  3、你想发出怎样的赞叹?

  4、读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片段,找出使你感觉特别美的语句,认真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一番。

  5、交流、指导朗读:

  ①“十里长堤、洁白晶莹、缀满了枝头、银光闪烁”

  (如雪般洁白、如银光闪烁的霜花缀满枝头,这奇妙的美景绵延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壮观至极,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啊!)

  ②“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

  (再细细地欣赏网页中的雾凇美景图,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幅图片,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向大家描述你眼前的雾凇?远远望去,一排排杨柳的树冠似烟似雾,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接,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银,远远望去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仰望松树的枝头,宛如玉菊怒放,雪莲盛开;柳树柔软的枝条,都被粘挂成璀璨的银丝;形态各异的灌木丛,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夺目,宛如银珊瑚的奇葩。)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想象说话:昨天傍晚,十里长堤上的树木还是黑森森的,到第二天早晨,站在江堤向远处望去,呀!你看到了什么?

  (琼枝玉叶的婀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的雾凇奇观真让人目不暇接,这大自然神奇的杰作让无数人为之惊叹、流连忘返。)

  ④体会形成过程的神奇、美妙:

  ☆当雾气笼罩十里长堤时,如果你走在十里长堤上,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镀上白银 (体会雾凇形成过程的自然与奇妙。)

  ☆最初——逐渐——最后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边朗读,边想象形成过程中雾凇的不同姿态。

  ☆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带着大家亲眼目睹雾凇形成的奇妙过程吗?

  6、小结

  [总结全文]

  一位诗人在欣赏了吉林雾凇奇观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片童话般的银色世界让人摒弃最烦心的杂念,满脑子只是“美”这个最简单纯朴的字眼。

  把这份美带回家,和你的爸爸、妈妈一同分享,好吗?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10

  《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感悟课文语言,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体会“情动而辞发”的写作奥妙,品词语之精,赏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正是我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宗旨。

  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让学生观看雾凇视频,初步感受雾凇的美。并通过第一自然段学习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等词语,让学生图文结合,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美。再通过“我们这有吗?别的地方有吗?”这些问题,让学生理解“奇观”一词的真正含义。“奇”即是指吉林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正因为“奇”,吉林雾凇的美才与众不同。

  教学第二课时时,在感悟雾凇形成的原因时,我设法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很快,学生找到了这一句总写雾凇形成的句子: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围绕这句话,我让学生找出雾凇形成的两大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通过对“水汽其实指什么?”“过于饱和又说明什么?”让学生对“过于饱和的水汽”能够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说明“过于饱和的水汽从哪来”的句子。这样“弥漫、笼罩、淹没”等词进入了学生的视线,细细品味,正是对“过于饱和水汽”的有力说明。

  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中,我抓住“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这几个词,抓住“最初……逐渐……最后……”体会雾凇的形成的动态美,结合学生的读让学生感悟雾凇形成过程的缓慢,美中不足的是在悟读方面做的还不够到位,学生在体会“缓慢“一词时有些困难。接着,是以三幅“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图片引出最后一句话,再让学生配合图试着来背背最后两句话,这个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背诵的要求有些高,背诵的时候很吃力。

  课文第三小节,通过引读,出示“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忽略了对重点词语“梨花”的解释。最后,通过“描绘一幅雪景”的小练笔结束整堂课。

  教学中我本想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雾凇的美丽与神奇。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担心学生不能理解,使得整个课堂,教师的讲解多于学生的朗读。其次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较单一,应在多元化些,鼓励性再强些。对词的品析不够到位,忽略了“凝结、随风飘荡、笼罩、淹没”等词的理解。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生活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扬优点,对于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第1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

  3、提问:为什么吉林雾凇会成为闻名全国的奇观呢?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

  4、自读,分小组讨论。

  5、小组汇报,看图理解“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6、指导朗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自豪的语气。)

  7、练习背诵。

  ①自由练背。

  ②看挂图,板书试背。

  ③指名背诵,评议

  ④愿背的齐背。

  第二课时

  一、看图,背诵第一节。

  师述:(指图)同学们,看!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作者用极为生动的语言对它进行了描绘。谁能看图背诵第1自然段?

  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节。

  师述: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多美的雾凇景象啊!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2节,边读边思考,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a、古人云:学贵自得。通过读、想必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个别交流)

  b、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集疑、解疑)

  3、指导朗读:

  ①选择读。

  师述:读第2节,你喜欢读哪几句就读哪几句,但要尽量把它读好。

  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

  ③突出重点读。

  (出示重点)

  a、你说说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吗?

  b、指名读,评价。

  c、练习背诵,看看谁记得快?记得牢?

  d、指名背。

  三、学习第三节。

  师述:在这寒冷的夜里,雾凇悄悄地形成了。当第二天清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看到这突如其来的美景,会怎么赞叹呢?

  ①指名读第3节。

  ②板书:

  千姿百态写出了什么?

  琼枝玉树又写出了什么?“琼”是什么意思?

  ③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人们会怎么赞叹呢?

  指名后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四、导游:

  师述:吉林雾凇美不胜收,闻名全国,一定吸引了不少游人。我们很多人都没去过吉林,都想一睹吉林雾凇的风景,如果你是吉林当地一个小朋友,大伙想请你做个导游,你想怎么介绍呢?下面分小组讨论,过一会儿,我们比一比,看谁当得像?当得好?

  a、小组讨论。

  b、指名当,评价。

  五、游客:

  如果我们换个角色,你此时是一个正漫步在松花江边的一个游客,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会怎么说?怎么想呢?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12

  《雾凇》一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这节课中,我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以情为基础,重视感悟的过程,追求内化的终极目标,引领孩子欣赏优美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着整个课堂。

  一、在朗读中感悟体验雾凇的美

  教学伊始,我首先让学生欣赏雾凇的视频,带领学生走进吉林雾凇,拉近学生与雾凇的距离,填补学生生活体验的空白。学生一下子被洁白晶莹、银光闪耀的话面,我适时的让学生谈感受,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抒发了自己的感想,这说明雾凇已成为雾凇的思维对象而有所感悟。接着我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形象,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课堂中,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了朗读、理解和感悟。这样由景入情,走进文本,学生真正感悟到了雾凇的奇特,壮观。

  二、探究中朗读感悟情感美

  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感悟作者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学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同学们除了找到雾凇形成的条件,还找出了松花江畔雾凇形成的条件,接着让学生朗读,感悟雾凇的.形成,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还感受到了雾凇凝结过程的美,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自然得到激发。这时,指导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雾凇的壮观、作者的喜悦就读出来了。

  三、想象后朗读内化语言美

  抓住文本第三自然段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这一关键处进行拓展,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作合理的想象,开拓孩子思维,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充分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对于雾凇的形态,文中没有具体描绘,给孩子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创设北国风光特有景观。结合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让孩子充分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完成了说话练习:在出示一些有代表性的雾凇景象图,让学生想象后,练习说话。雾凇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这样丰富了孩子的表象,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更助孩子内化了语言文字。

  此时再让孩子朗读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已经深入孩子的心。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1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引入

  1、同学们,你们瞧老师画什么?和你们生活中看到的柳树、松树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课题:雾凇。

  这就是在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吉林市,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出现的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很多游人都在严寒的冬季赶到吉林,专程去欣赏,甚至还有不少外国朋友也不辞辛劳远道而来呢!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去看看那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好下面我们就伴着音乐一起走进那银花朵朵的世界。

  课件:欣赏

  解说词: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了。

  看到这样银花朵朵的景色,你有什么感想?那么,你又产生哪些疑问?

  “为什么叫雾凇?”时,引导学生想两点水与什么有关?查字典理解。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具备的条件

  形成的过程

  二、读文理解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2课雾凇,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会,看看课文为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2、课文字音都读准了吗?齐读生字。

  3、课文为我们解决了黑板上的问题了吗?主要是哪一段告诉我们的。

  4、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2-3遍第二自然段。

  ①想一想文中哪一句话概括的介绍了雾凇形成的条件。指导朗读像那灵牙利齿的解说员一样流利的给大伙介绍雾凇的形成的条件。

  板书: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②那么,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饱和的水汽从哪儿来?②个别读,齐读。

  ③在什么时候才会遇冷凝结成雾凇?④女生读,男生读。你感觉这雾气怎样?用实心点点出雾气多的词语。引读:“这样,……模糊了。”

  课件欣赏

  ④两个条件松花江畔都具备了,那么它是不是一转眼的工夫就形成的呢?课文哪一句告诉你的,个别读。

  动作理解“慢慢、轻轻、”

  用“轻轻”说话

  教师画一层又一层理解形成的过程。

  ⑤是的,雾凇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最初像……,逐渐……,最后……

  课件展示,引导朗读读出由少到多的过程。分组朗读,个别读,齐读。

  小结:雾凇真是太美了,晶莹剔透,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甚至它的形成都是非常奇特的。

  通过学习能不能根据板书、或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谈谈雾凇形成的过程。

  下面,请同学们在美美地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

  5、同学们,假若此时此刻,你正站在松花江畔上,观赏到这美景,你会如何赞叹?

  6、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样赞叹的?

  课件:这真是“呼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读书就应该这样读出自己的感悟,理解。

  让我们怀着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三、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了雾凇奇特的自然景象,还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

  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冬天里的春天”呀!

  1、最后,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再美美地品味这神奇而又美丽的风景。

  课件。

  2、综合实践。

  假如你是画画、导游、外国游人。

  3、齐读课文。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14

  教学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准确、科学的语言阐述雾凇奇观形成的主要原因,用细致入微的笔墨描述了吉林雾凇形成的奇妙过程,描绘了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一“奇观”的赞叹之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心。

  教学目标: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感受雾凇形成的过程,欣赏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用词精妙,培养学生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操作电脑、浏览网页,锻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素养,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形成过程的奇特。

  教学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

  课前准备:制作学生网页与教师网页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来到网络教室里上课,除了评委老师和我,还有一位老师在你面前,她知识广博、信息量大,他瞬息万变,形式多样,你知道是谁吗?对,她就是网络,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待会啊,就请你独立访问网站,在网络老师的提示语下进行有选择、有个性的阅读活动,好吗?但要注意:1.屏幕上的语言文字就是网络老师对你说的话,你也要仔细阅读;2.当鼠标移动到胶囊状的按钮上或者其他字词上时,箭头变成了手形,那就说明可以点击进入下一个页面。

  2.准备好了吗?上课!

  3.现在让我们乘上光纤快车,前往远在北方的吉林松花江畔,进一步了解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首的——雾凇(学生齐读课题)。

  4.首先,请你点击“温故知新”进入新页面。小火车~开起来![页面出示:蒸腾、缭绕、弥漫、模糊、笼罩、淹没、凝结、缀满、洁白晶莹、琼枝玉树]请你品味一下,第一、二行都是描绘什么的词语?(雾)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些词语的不同含义吗?指读,齐读。第三、四行呢?(这两行都是描绘雾凇的词语。)谁来读?指读,齐读。

  5.回顾一下,课文中是哪一自然段总体介绍雾凇的?指名回答。请大家点击“下一站”这个按钮进入“第二站”。[页面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女生读。你注意到了没有,吉林雾凇被称为什么?(奇观)男生读。

  6.网络快车到站了!让我们返回主页面,点击“自主阅读”。谁来读读第一段欢迎语:“欢迎你到吉林来做客!我们的雾凇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景象才被称为是“奇观”的吗?请你自己来寻求答案吧!”这段话中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谁找到了再来读一读?【板书:奇观】

  7.我建议大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就是边读边思考雾凇形成的原因,从中研究它的“奇”;第二个方面就是边读边想象雾凇形成的过程,从中品味它的“奇”。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点击进入“研读成因组”或“感受过程组”,我们自学过后再来交流汇报,资源共享。(7分)

  二、探求新知分层教学

  1.考虑好自己研读哪一方面了吗?在大家进入新网页之前,再次提醒:1.不管是网络老师的提示语,还是课文内容,都认真阅读,深入思考;2.当鼠标箭头符号变成手的形状,就可以点击进入新页面或者旁边出现提示。

  2.学生浏览网页,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l“研读成因组”进入网页浏览,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1)读一读,想一想,找出下面这段话中能够准确、完整地告诉大家雾凇形成原因的一句话,然后移动鼠标点击句子!

  (2)恭喜你!句子找对啦!“雾淞,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继续品读词语。

  (3)你认为哪些词语很关键,点击它,读一读。【“严寒季节、过于饱和的水汽、凝结”的图文释义】

  (4)再读句子,重点体会关键词语。

  l“感受过程组”进入网页浏览,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第二至八句话。

  (1)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在“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2)“夜看雾”:把这段话认真读两遍,你能通过关键词语读出雾浓吗?【出示第二段中3~6句,鼠标移至“弥漫、涌向、笼罩、淹没、模糊”上时出现释义】

  (3)“晨看挂”:认真读这段话,尝试体会雾凇形成过程的美妙。【出示第二段中7、8句,鼠标移至“蒸腾、镀”上时出现释义】

  (4)“晨看挂”:认真观看雾凇的形成过程,用“最初……逐渐……最后……”说一句话。

  (5)“晨看挂”:认真读两遍,你会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的哟!【出示第三段,鼠标移至“缭绕、琼”上时出现释义】

  (6)“待到近午看落花”:读读补充资料,尽情想象落花时的美景。【出示“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树挂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

  3.如果你已经练读好自己选择的那一部分内容,就请你点击“细品课文”,读读课文,我们待会就进行交流共享。(17分)

  三、汇报交流,资源共享

  1.首先,请研读成因组汇报,感受过程组吸取经验。

  2.通过朗读课文与浏览网页,你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了吗?请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出示相关句子】再指名朗读。欣赏一段介绍资料。【播放录像】

  3.真的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了吗?那就试试这道填空题吧?【出示填空】首先,是什么变成雾凇?然后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变成雾凇?

  雾凇

  4.看来成因组的同学果然爱动脑筋,很聪明!过程组的同学理解雾凇的成因了吗?也来读读句子吧?指名朗读。

  5.吉林是我国的北方城市,夜晚的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左右,这时的松枝柳条可想是非常的冰冷。但这过于饱和的水汽,就像是我们少开水时出项的雾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或许这个问题过程组的同学能回答哦!【出示第二段2、3句】指名朗读。

  6.吉林雾凇可谓天时地利,让我们来亲眼看看这北国的雾气。【播放录像】指名朗读。

  7.在这样零下30摄氏度的地方,江水竟然不结冰,却还蒸腾着雾气,这种景观多见吗?【板书:罕见】从成因上看,同时具备了充分的水汽和足够的低温,这两个既必要又矛盾的自然条件,这一“奇观”的“奇”可以怎样形容?【板书:奇特】吉林雾凇真是~“奇观”!

  8.而更能体现“奇观”的另一个方面,我们请过程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吧?【出示:通过朗读课文与浏览网页,你感受到雾凇形成时的奇了吗?不需要介绍,但请你把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9.指名朗读。指名评议: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再指名朗读。

  (1)品读“夜看雾”的语句。

  (2)品读“晨看挂”的语句。

  哪个词写出了“凝结”的意思?指名朗读。

  动画展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变化过程,你能运用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来介绍一下吗?这雾凇形成过程之“奇”可以怎样形容?【板书:奇妙】

  经过一夜轻柔细致、悄无声息、持续不断的凝结,此时的美景想不想去看看?【播放组图】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齐读第三自然段。【壮美】

  (3)指读“待到近午赏落花”的补充资料。

  10.研究了成因,欣赏了过程,最后请两大组合作,思考填空:“吉林雾凇不仅,而且,因此堪称‘奇观’!”指名回答。

  四、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1.通过课前的网络搜索,我还发现,吉林雾凇不仅罕见、奇异、壮美,还有得天独厚的十大特点,请你点击“课外拓展”来更进一步地了解。

  2.这里还有“雾凇别名、雾凇佳句、雾凇家族、雾凇功效”等资源,如果你愿意,还可以继续浏览网站,了解更多有关雾凇的介绍。

  3.拥有网络,真是方便呀,让我们身临其境般地领略了吉林雾凇的风姿,我看有些同学都有些留恋忘返了吧!今天我与大家也相处得非常快乐,只是今后难得再见面,欢迎课后登陆我的教育博客来说一说你的学习收获,好吗?【展示博客】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22.雾凇

  奇特罕见

  奇观

  奇妙壮美

  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一、学生网页:

  1.在主页面上点击进入“温故知新”,出现“第一站:正确读词”,点击“下一站”进入“流利读句”,点击“返回”返回到主页面。

  2.在主页面上点击进入“自主阅读”,出现欢迎语,可点击“进入成因组”或“进入过程组”。

  (1)点击“进入成因组”出现课文第二自然段,选中说明成因的句子,将出现“恭喜!句子找对了!”,点击“品读词语”出现相关词句,点击关键词语将出现新页面进行图文释意。未选中说明成因的句子,将出现“错了!再读一遍,仔细想想吧?”以及返回按钮。

  (2)点击“进入过程组”出现“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三个按钮,可分别进入新页面,其中以“下一步”、“返回”等按钮连接。

  3.在主页面上点击进入“细品课文”,出现全文,也可点击音频播放键收听课文朗读。

  4.在主页面上点击进入“课外拓展”,出现“雾凇别名”、“佳句诵读”、“雾凇诗词”、“雾凇功效”、“雾凇家族”、“雾凇奇观”、“教师的博客”等按键,可分别进入新页面。

  二、教师网页:

  1.在主页面上点击“研读成因”,出现“课文”、“视频”、“练习”三个按钮。

  (1)点击“课文”出现说明成因的关键句子,点击“过于饱和的水汽”可出现课文中介绍水汽的相关句子及视频资料。

  (2)点击“视频”,可观看介绍雾凇成因的影音资料。

  (3)点击“练习”出现填空,点击括号与箭头可出现答案。

  2.在主页面上点击“感受过程”出现“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三个按钮,可分别进入新页面,其中“图片欣赏”、“视频欣赏”可分别进入领略雾凇形成的过程。

  3.点击进入“领悟‘奇观’”出现填空题,总结全文。

  4.在主页面上点击进入“课外交流”,出现“雾凇别名”、“佳句诵读”、“雾凇诗词”、“雾凇功效”、“雾凇家族”、“雾凇奇观”、“教师的博客”等按键,可分别进入新页面。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弄清雾凇形成的原因,体会雾凇的美。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具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刚才和同学们的聊天中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旅游,也游览过很多地方。今天老师就做一个导游,带领大家到吉林松花江畔去领略一下我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雾凇(生齐读课题)

  2、老师这里收藏了几幅吉林雾凇的图片,我们大家先来欣赏一下。大家边欣赏边思考你看到的雾凇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所看到的雾凇。(映示:3幅雾凇图片)生回答自己看到的雾凇形象。

  3、映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生齐读句子,板书:奇观)

  评议要重读奇观,再齐读句子。

  4、为什么说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雾凇吧。

  二、精读、感悟第一、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并画出描写雾凇美的词语。

  2、找出来了吗?哪位同学上来把你找出的描写雾凇美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一生上黑板写词语)其他同学把自己找出来的词语抄写在练习本上。写好了吗,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银松雪柳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3、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4、联系课文说词语

  例:银光闪烁:这雾凇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晶莹透明多美呀!(指名说词语)

  5、这些描写雾凇的词语都很美,要是把他们放在句子中读就更美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映示:1,3自然段)读好了吗,我们来比一下看谁读得最美。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配乐齐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予适当评价。(配乐)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吉林的雾凇多美呀!你想不想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想)其实它的形成也别有一番情趣的,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你能从文中找出简要描写雾凇形成原因的一句话吗?指名答(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映示:)

  自由轻声读第一句话,小组讨论雾凇形成要具备哪些条件。

  生答有三个条件:(1)过于饱和的水汽;(2)遇冷;(3)凝结。

  板书:雾凇(奇观)

  遇冷凝结

  过于饱和的水汽

  3、齐读第一句话,注意读好圈画的词语。

  4、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雾凇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那么这“过于饱和的水汽”又是从哪里来的?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描写了雾气的饱和,哪些词语有描写了雾气的浓?

  指名答(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的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弥漫飘荡涌笼罩淹没(映示:2—5句)

  理解重点词语:弥漫飘荡涌笼罩淹没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雾气浓的如果把这些词语换成其他词语好不好。比如:弥漫——充满飘荡——飘扬涌——扑笼罩——覆盖淹没——湮灭,为什么?(指名答)

  齐读2——5句。

  5、雾凇的形成是不是只要有了饱和的水汽就可以了?(不)那么它还需要什么条件呢?(生答遇冷),那要冷到什么程度呢?(生答零下30摄氏度)零下30摄氏度可真冷啊!

  我们这里最冷有多冷?(生答零下3——4度)零下3——4度水面刚好结了一层薄冰,而雾凇的形成气温要低到零下30摄氏度,真是滴水成冰呀!用我们课文里的一句话说这可真是:(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生答。

  6、有了饱和的水汽和严寒的气温,这雾凇的形成还需要哪一个过程才能最终形成?(生答凝结)读读找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雾气到雾凇的凝结过程?(生读,找,答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相机映示:6——8句。

  (1)这蒸腾的雾气是不是一下子就凝结成了雾凇(不,它是慢慢形成的)找找看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雾凇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映示词语)

  (2)雾凇在形成的过程中从形态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词语描写了雾凇在形态上的变化?(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7、雾凇美,雾凇的凝结过程其实也很美。你能把雾凇凝结时的美读出来吗?指名读6——8句。评价要求(你能体会出雾凇形成时的美,还有谁能比他读得更美呢?)

  要求要读出雾凇形成时的缓慢和静无声息来。男生读,女生读。

  四、拓展延伸

  经过一夜的天造地设,第二天一早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已到处是银松雪柳了,多美啊!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松花江畔来共同欣赏领略这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奇观吧!

  (映示:课件雾凇奇观片段)

  多美呀!看了这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雾凇奇观,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读。

  如果你此时就站在松花江畔,欣赏着这大自然的奇观,你能不能用黑板上所列出的词语来赞美眼前的雾凇的美呢?(生思考,指名说)

  五、小结

  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它以独具的魅力和风姿而享有中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的美名,难怪人们称它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生齐读。

  六、作业

  1、小练笔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写一段话。

  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2、网上收集有关吉林雾凇的资料,继续了解为什么吉林雾凇能闻名全国。

  七、板书设计:雾凇(奇观)

  遇冷凝结

  过于饱和的水汽

《雾凇》公开课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词句来说明雾凇的。

  3、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

  2、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谁来说说吉林雾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交流)

  让我们美美得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2、作者把吉林雾凇赞为怎样的景象?(板书:奇观)

  3、看着这样奇特的雾凇奇观,你不由产生哪些疑问?

  (梳理学生的质疑后)过渡:作者为什么称吉林雾淞为闻名全国的奇观,如此奇特大景观又是如何形成的?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二、自主探究悟形成。

  1、过渡:雾淞,争奇斗艳,是北国风光中一绝,它们的形成有什么条件?为什么在吉林松花江畔会出现这样的奇观呢?雾淞的形成的过程大体经历哪几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面的练习题,呆会,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雾淞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只有在每年的确12月至第二年的2月间,只有在松花江畔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才会形成“雾淞”?

  (3)、雾淞的形成的过程大体经历哪几步?

  2、交流:根据生回答。(课件出示:“雾淞,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雾淞形成的原因,必须有有两个条件,是哪两个条件?多媒体出示:(一是饱和的水汽,二是遇冷凝结)板书:(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3、师:为什么只有在每年的确12月至第二年的2月间,只有在松花江畔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才会形成“雾淞”?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多媒体)

  4、具备了这些条件,松花江畔就一下子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雾淞的形成的过程大体经历哪几步?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句子:

  a、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c、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对比朗读,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句?)

  4、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淞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凝结而成,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

  (学生交流:最初,逐渐,最后。)齐读这句话。

  5、晶莹夺目的雾淞就这样在松花江畔形成了,它是多么神奇啊,难怪吉林的雾凇能闻名全国。让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雾凇独特的形成过程。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漫步江畔赞雾凇

  1、过渡:雾凇之美,美在它的悄无声息,美在它的壮观奇绝。要欣赏吉林雾凇奇观还大有讲究呢!当地有句俗语叫:“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也就是说,观赏雾凇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晨。下面让我们随着人们的脚步一起漫步于清晨的松花江边吧。

  2、同学们,想不想观赏一下这美丽的雾凇呢?(课件出示雾凇奇观的图片。)

  3、这么多的银松雪柳,你最喜欢哪一幅呢?你能用上几句话美美地介绍一下吗?

  4、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松花江边的人们又会怎样赞叹呢?(板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拓展

  1、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赏雾凇、悟形成、赞雾凇,欣赏了雾凇的美,此时,你想说点什么?

  2、1990年,爷爷观赏吉林雾凇后,不由赞叹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雾凇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松花江畔留下了如此绚丽奇妙的奇观——雾凇。

  3、其实,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还有许许多多的自然奇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祖国的四大奇观吧!(图片欣赏: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师作适当讲解。)

  4、希望你们课后能主动搜集这些自然奇观的资料,探索它们的形成原因,成为一名业余小导游,给家人或同伴介绍介绍这些自然奇观。

  五、作业布置

  1、搜集吉林雾凇或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的资料,设计一份导游词,开展一次争当小导游的活动,把具有地大物博、景象奇美的祖国风光介绍给大家。

  2、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六、板书设计

  23雾凇

  奇观忽如一夜春风来

  凝结遇冷千树万树梨花开

  饱和的水汽

《雾凇》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

《雾凇》第一课时教学实录片断及点评

讲练结合景趣共生《雾凇》教学设计与实录

《雾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雾凇》网络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七册《雾凇》品词析句中观赏雾凇

《雾凇》公开课教案

《雾凇》教学案例

谈《雾凇》一课的多媒体教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雾凇》公开课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