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巫婆的猫 点赞 分享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精选13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篇1

  (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医学院  514031)

  我校中专部使用岭南版教材,〈我的空中楼阁〉在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是“听清楚和说明白”。这是一篇清新脱俗、语言优美的散文,描写性和抒情性极强。但我们的学生素质有限,很多人把语文课当作“杂科”,根本“不识货”。如何深入浅出地让他们欣赏文章之美,并转化为阅读写作能力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    紧扣目标,自然引入,激发兴趣。

  “本单元的目标是听清楚和说明白。上一次我们学习了〈穿云破雾上九天〉一文,大家积极发言,以记者采访报道的形式,述说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试验发射的现场情况,很多同学展示了自己的好口才。上一课重点是说事,而生活当中常常需要传情,比如你对一件物品、你的家庭的喜爱之情如何表达出来呢?”我正在开场白,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还有,顺便告诉我们如何表达对一个人的爱情呢?”(众生笑)。

  我没有动怒(太熟了),反问:“你怎么写?”

  “不外乎就是说我喜欢你或者说我对你有好感之类的,但写了两行就没话说了,憋得难受!”气氛活跃。

  “空洞!没有语文水平也想谈恋爱,还是认真点吧。”我“将”他们一军,“乖乖听完这一课,就会有提高的。我们来看看中国台湾作家李乐薇怎样描写他的小屋,表达一种高雅的情感。”我板书标题,解题。

  二、    不露痕迹引入正文,调动学生积极性。

  “我们为什么要学这篇文章?除了学习如何说明白一种情感之外,还可以学到一种‘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板书)。文章的描写对象是山脊上的‘我的小屋’(空中楼阁),他变换了三个立足点来描述,走一步换一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来看去都是不一样,都是很可爱。”板书:一、立足小屋外面,欣赏它和背景的和谐美(点缀)。二、立足小屋,欣赏其环境之美。三、出入途中、夜幕之下景色和所见所感。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提纲快速浏览课文,划分文章段落。”布置任务,学生完成。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写法,你能说出作者言何‘志’吗?你最欣赏哪些文字?”学生纷纷举手发表看法,大声朗读有些段落。其中一个学生反问:“老师你喜欢那些段落?”

  “都喜欢,特别是14段‘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我深情地示范性朗读,很多人跟我一起读。——这课堂有点“温度”。

  “好东西一起吃,好文章一起读。大家将整篇文章一起朗读好不好?”“好!”——我“火上浇油”,学生其实很容易“上钩”。

  三、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谈话。

  解释了重点字词。“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的理解能力?请大家思考如下问题,谈一谈自己看法”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在每个部分都提出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比如第一部分我的问题是: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请根据想象,描绘一下它们的样子。

  2、小屋如何点缀山?

  3、第3段用了哪些富有动感的词语?

  4、在树的点缀下,小屋有哪些特点(综合4至8段)?

  5、第5段描写树的各种美,有何用意?

  6、这部分中,作者的立足点前后有何变化?

  四、    适当穿插点拨,授人“鱼”和“渔”。

  通过提问和探讨,学生已经基本吃透文章内容。我针对有些句子,适当穿插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结合“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一句,我提问:“难道这一所小屋真的会飞么?”

  “当然不是,是树叶在动。”

  “不,是指房屋的样子像小鸟,屋檐高翘,展翅欲飞的样子。”

  “不是,因为作者在山下走动,房子在视线中晃动------”

  “不对------”学生们争论热烈。——这课堂“发高烧”啰!

  “你们说的都有点道理。不过归根到底,作者是想描写从山下仰望,自己的小屋掩映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的样子。树点缀了小屋,小屋有点缀了什么?”我卖关子。

  “树点缀了山。”异口同声。

  “错!”我一摆手,大家面面相觑。

  “小屋点缀了作者的心情。”我一字一顿地说“小屋当然不会飞,是作者的心在飞,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至爱之情。”学生恍然大悟。

  “这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其实是情景交融。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意思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往往不露痕迹地隐含在对客观景物的描绘之中-------”接着我又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两句诗中的“明月”和“冷月”相比较,适当解释,让学生体会作者的不同思想感情。

  五、    亦庄亦谐,检验效果。

  归纳中心是顺理成章的事。完成练习后,我循着“余热”跟学生讨论:这所小屋本来可能很平常,为什么作者笔下如此之美呢?

  “情人眼里出西施!”一个学生点中要害。

  “关键是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才能与之和谐相处。”有人补充。

  “比如我们同学,热爱学习的人认为教室是天堂,害怕读书的人把教室看做地狱”有人举一反三了!

  “天堂总比地狱好。不爱也得爱,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呢?”嘿!还挺有味!

  “爱爱爱!‘撒遍人间都是爱’我知道情书怎么写了,老师,我念给你听,新鲜出炉,来来来!”这调皮鬼眼看时间不多,不举手就站起来“我也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在校园里,我处处留意着你的身影,我的目光象磁石一样跟着你那指南针一样苗条的身材。你散步的时候,清风送来阵阵清香,你停下来就象若柳扶风,亭亭玉立,你在操场上英姿飒爽,矫健迷人-----”真酸哪!——救火!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篇2

  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教学目标 ]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表达式;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作者情感世界。

  3.能力培养目标:掌握散文的基本方法;具备相关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散文的欣赏。

  [教学难点 ]

  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

  新授课,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比较的点拨法,将学生导入  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体味,捕捉情感信息,认识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思想感情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例体会散文“情”与“景”、“形”与“神”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媒体设计]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检查背诵

  一、鉴赏要点

  (一) 变换观察点,多角度描写景物

  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要讲究抓住特征,讲究多角度描写,讲究情景交融。

  多角度描写景物,需要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观察,需要不断变换观察点(也叫立足点)。描写对象不变,观察点方位不断变换,于是就有了不同角度下的景物特点,从而描写出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本文在对小屋的描写时,作者就运用了这种写法。远望,小屋点缀着山,“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近看,树点缀着小屋,“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看到小屋的整体,大小,与树的动静搭配。站在山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大的背景中看到小屋特征鲜明的局部,一些线条、一排屋瓦、一片蓝、一片白,小屋在树的遮掩中“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轻灵而自由”。

  仰视,小屋“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俯视,“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从小屋的里面向外看“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总之,作者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写,写出小屋的千姿百态,写出小屋的神韵。作者能够远近俯仰地放纵笔墨,正是心灵自由,襟怀开阔的内在美的自然外露。

  (二)笔调清新,语言优美

  全文多用短句,且多用两相对称的句式

  例: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其他同样的句子,略)

  适当地运用了文言词句,使本文语言显得隽逸潇洒。

  例:“山如眉黛”“凌空而起”“足以举目千里”。

  独创性的词汇如“领土”、“领空”、“空中走廊”的使用让人感到清新的气息。

  系列化的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蕴

  例:“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树与人有了共同点,赋予树以人的活力与精神,也正是作者自身活力与精神的形象化写照,写出作者的心胸与情趣。

  (三)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本文写作的意旨,是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意旨不明写,却寄寓贯穿在对小屋与环境的描写、赞美之中。写外在的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而外在的景物则是带着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观色彩的景物。虽然不明言情志,却处处写情志,写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就是“托物言志”写法。

  作业 :1.完成3+X中的本课内容,明天交。

  2.完成质监,明天交。

  3.背诵苏轼《江城子》、李煜《浪涛沙》,周三课上检查。

  4.预习《灯》,并完成《3+X》中的预习部分,周三课上提问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篇3

  《我的空中楼阁》是中国台湾现代作家李乐薇女士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写得非常优美,读后犹如食过橄榄嚼过甘饴,回味无穷。

  喜欢读散文的人必定是耐心很好的人,也必定是懂得享受闲暇时间的人。以自己的经验而论,总认为心浮气燥的人是不适合读散文的。优秀的散文很适合安静的时候细嚼,只有反复地细嚼才能啧出味道。我们那时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抵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长大一点,重新翻阅,心情是截然不同的,对于自然、人、家庭,会有全新的感受和领悟。随着年龄的增长,看惯了红尘俗事,便喜欢安静,也因此喜欢读一些优美的散文。这一篇写景的小文不仅适合夜深人静时捧读,更适合悠悠地朗诵,昏黄的夜灯下,舒适地倚着床背,以一种平静的心情,逐字逐句地读,读着读着,便不由自主地陷于美景之中,深深地陶醉,如果有梦,那一定是甘甜而清香的。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唤醒了我的想象,如果山林是一位婀娜的美人,那小屋就是惹眼的美人痣?多好的比喻,我几乎要惊呼了!小屋的形象一下子柔和起来。世界太拥挤,城市太嘈杂,拥有小屋的人本已令人羡慕,况且又是那样美如仙境的小屋,我的心小鸟般云雾般飘渺着飞远了。。。。。。

  如痣小屋是她的世外桃园,如今的人,尤其是城市里厌倦了灯红酒绿的人,为生活所累的人,想着逃避苦难的人,也一定会爱上这可爱灵动翩翩欲飞的小屋,也一定如我般向往这一方净土。有人说,女人写散文,能把枯燥的东西写得有趣。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令人惊叹的语句,如此美不胜收的环境,怎不叫人羡慕?这不正是天人合一的景观吗?大自然就是一副无需雕饰的巨画,屋在画中,人也在画中,画随屋动,人随画行,这一切和谐而有序,几乎让人嗅到新鲜的氧气。我能想象人在画中从容快乐地行走,脚步似一串丁冬作响的音符,心情怎能不雀跃?

  小屋是清新的自然的,文字也是,爱极了这优美流畅的文字。文中除了开头和结尾的点睛之句,还有一些句字越读越有味。“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女作家寥寥数笔,便描绘出一个活泼生动的小屋,看过小屋的照片,是一张远景。在郁郁碧树掩映之下的小屋,只露出大体模样,白色的,像极了水面上的帆,更像一只飞鸟正展翅越过茫茫丛林,何止是灵动的色彩,这句“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不正是女作家飞扬心情的写照吗?小屋点缀了山,而葱茏的树木点缀了小屋。“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小屋衬出山的高大,而树木却烘托出小屋的灵巧。写小屋并连带着写了生命力旺盛的树木!树的美在于活力和精神,是不是在警示人们和激励自己呢?也许大自然会给喜爱它的人们新的启迪和遐想,也能带给人们激越的心情!是啊,为什么不呢!而我也终于想发出感叹: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息息相关,彼此照应。再读这句:“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在女作家眼里,小屋成了含蓄而有风度的朋友,想必这含蓄和风度亦是作家的追求?

  我想,能写出如此优美文章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我们虽然不能选择生活方式,但生活的态度应该把握,尤其要有热爱生活的态度,这应该是良好的心态。

  很喜欢这篇文章。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就是羡慕她有一座安谧舒适的小屋。想想看,在自由的空间里,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抛开一切杂念,与清泉为伴,和小鸟对话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和思想是永远不会枯竭和消亡的。这样的小屋对于爱好文字和书籍的人来说,简直比天堂还美!

  有时候,静下心读一些好的散文是一种享受。读这篇就是。

  能拥有这样一座远离尘世的小屋,真是一件美事!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篇4

  时间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揣摩作者在选词遣句方面的用心,体会散文寄情于景的特点。

  2、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反复涵咏优美语句提升审美品位。

  3、学习定景换点的写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

  学生把握无具体事件的纯写景抒情散文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

  1、 分析题目。

  让学生思考“空中楼阁”的隐含意义。(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是实指小屋所在之山烟雾迷蒙,又虚指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让学生思考一句双关修辞的话。)

  2、 简单介绍作者。

  李乐薇,中国台湾女作家,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作品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3、范读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寄托的感情。

  4、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试图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特点。清新、空灵、浪漫、瑰奇等。在微妙莫测的心灵领域,散文的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如:

  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修辞,写出小屋的轻巧,和山相映成趣)

  B、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介绍博喻修辞手法,写出小屋的灵动与生气。此外,要求学生仿写该句,在格式、修辞、意境等方面与被仿写句子相同。)

  C、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应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善用短句,写出了作者对小屋的无比喜爱。)

  D、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和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对偶,反问修辞,请学生仿写句子。)

  E、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点出作者向往“独立的”、“安静的”生活,能够在自己的小屋中享受着“美梦”,这似乎是人世间最完美的生活;在小山上的小屋与自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无须挂画,门外有幅画──名叫自然”,这应该是作者心里最完美的境界。然而,这种摒弃世间物质享受,追求内心清静,远离尘嚣的生活真的可以存在吗?作者的清梦真的可以做下去吗?)

  F、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在13、15自然段中明确地暗示了这种理想状态的生活就像文章的题目那样是个“空中楼阁”。“空中楼阁”本身就是一语双关,既是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暗示这实际上是作者幻想中超然物外的理想国。所以在文章近结束时,作者用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雾失楼台”的情景,小屋太完美了,所以在世间是不可求的。作者巧妙地把实景与虚景,自然景观与人生理想有机交融在一起,有实有虚,虚实相生,开拓了深邃的意境,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5、要求学生领会本文作者的志向和情趣。

  散文往往成为作者内心情感最自然的最熨贴的寄托。作者借对建筑在山上的小屋的描写,全文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寄托了她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摒弃世间物质享受,追求内心清静,远离尘嚣的独立人格。

  6、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文章前一部分重在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丰富的联想,想象,但所写的是实在的山、树、房屋的形势。后一部分则重在对作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自然抒写:极小的花园,有限的围墙,“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而陶醉;明明小屋处于“山的怀抱中”,山是静止的,而在晨昏光线变化中,我则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会“绽开”,也会“收拢”,仿佛山是会动的。……夜幕中,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由实入虚,自然景观与人生理想有机交融在一起,虚实相生,开拓出深邃的意境,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7、从写景抒情角度比较本文与朱自清的《荷堂月色》,又从内容相同角度比较本文于梁实秋的《雅居》,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为什么?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篇5

  《我的空中楼阁》是高中语文的一篇课文,下面是关于《我的空中楼阁》说课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空中楼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我的空中楼阁》,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语言清新明快,思想情感具有感召力,可以说是集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美文。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自然之景,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有关诗文,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美好情趣,同时,让学生领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致妙旨。

  (二)说学情

  1、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职高一年级的学生,初中的学习已经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散文知识的积累,但在鉴赏和品味散文的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2、我们的学生大多成绩较差,阅读面不够广,文化积淀少,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相对薄弱,再加上他们的社会阅历尚浅,所以在理解文章的内涵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作好引导工作。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以及新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用本文象征精神家园的“空中楼阁”来引导和熏陶学生,充分发挥散文的美育功能,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鉴赏诗化语言及精妙意境,领悟作者独特感受。

  4、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从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即创新思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确立及依据

  1、本文是一篇经典美文,语言美是它的一大特色,所以我把鉴赏和品味本文的语言美当做一个重点。

  2、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以它特有的诗意画意的语言形式,无非就想寄予一种情感,揭示一个道理,说明一个态度等等。但这往往是文章深层的东西,需要去挖掘。本文也一样,它用了托物言志,言了一个什么“志”是本文的需要突破的难点。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具体教法如下:

  1、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以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本文是一篇美文,充盈意境之美,教学时着重创设一种情感与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又陶冶情感,所以整个课堂贯穿着情境陶冶法。

  3、本文语言富有诗的韵律之美,从培养学生语感角度出发,故采用诵读法。在重点品位文章语言时指导学生诵读。

  4、这篇文章的画面感很强,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出示适当的图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通过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说学法: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奉献,也要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具体学法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四、教学程序:

  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程度,我安排一课时或两课时。这里我谈谈我一个课时的设计。

  (一) 激趣揭题

  导入应该简洁,既要贴近学生,又要贴近文本,所以我采用的导入是:针对现在社会的购房热和人们对内部装潢的讲究,提问:请问同学们你们构建过自己的小屋吗?如果让你自己选择,你会把小屋造在哪里呢?在学生畅谈了自己理想的小屋后,小结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今天,有一位中国台湾作家李乐薇想给我们展示一下她的小屋,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导游李乐薇,一起走进课文——我的空中楼阁。

  (二) 整体感知

  1、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并用多媒体辅之以形象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领略作品的情趣美。

  2、让学生放声朗读,要求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初步体验,融入自己的情感,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还要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和任务去读书: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勾画出文中的优美语句,想一想它美在哪里。

  (三) 品味语言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以 “问题“展开,结合学法指导,与学生一起进行四个问题的探讨。

  1、 你认为李乐薇住的房子怎么样?

  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想拓宽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为什么作者如此深爱她的房子?

  此题主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立足文本,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对文本中个别语句的推敲,学生就较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

  3、面对自己的最爱,作者描写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分析这个问题的同时,把多媒体画面和配乐录音交互使用,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作者所描绘景物的欣赏和对作者抒发的热爱大自然情怀的理解。

  4、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问:为了突显小屋的美,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去写的?(因为本文层次清楚,学生基本上可以归纳、提炼出来,这样做,目的在于,快速提炼课文的要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至此,通过对语言的品位和诵读,以及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对文本的画面美,有了一定深度的体会,这是本文重点的落实,但学生对文章仅仅认识到这个层面还是不够的,要真正理解本文,还必须了解寄予其中的情感,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章,进入另一个层次,这就涉及到下一环节。

  (四)体会情感

  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题:这么美的小屋,那它真正存在吗?作者把我的小屋说成是空中楼阁,是否有其它内涵呢?请结合课文内容和前面的分析进行讨论。(这一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再一次拥抱文本,感受文本。也可以培养学生挖掘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这是读懂本文的关键之一,也是阅读的重要能力之一。)通过讨论,学生马上就豁然开朗了,“我的空中楼阁”寄予了作者对独立、安静生活的追求,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板书),体现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思考。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

  (五)总结迁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给学生一个课文的语段的语言形式进行仿写。仿写是语言运用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五、说板书

  依据:1.直观、简洁,有助于理清文脉。2.用链式图示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篇6

  李乐薇

  一、     教学目标 

  1. 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2.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在自己心中建立积极的“小屋”

  二、 教学重难点

  1. 对文中优美语言的把握

  2. 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

  三、 课型

  鉴赏课

  四、 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语 

  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间小屋,它可能在山上,可能在林间,也可能在海边;可能是放飞的小鸟,可能是天边的云彩,也可能是海洋中的半个夕阳……那是回家的感觉,是回到自然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台湾作家李乐薇的小屋,看看他的小屋是怎样的。(板书: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二〉 作者简介

  李乐薇:生于1930年,是江苏南京市人。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在中国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他以散文见长,文笔清新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婉丽而富有感情。他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积淀,有接受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故而作品善于借助有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主观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色、有光、有味、有形的物象幻景暗示出微妙的“自我情绪”.

  〈三〉教学过程 

  1. 解题

  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我的空中楼阁》。首先,看标题《我的空中楼阁》,为什么叫《我的空中楼阁》,或者说它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答案:①课文倒数第四段:“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数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即指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②但小屋仅仅是指建在山上的小屋吗?不是!当然不是!那究竟指什么呢?对,精神上的,我们看课文提示,既写外在的景观,又写内在的精神,景情浑然一体。我们从“空中”二字也可以看出,“空中”一方面指小屋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也

  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含义,即没有根基的房屋,是不切实际的,是想象的。那这种精神、情思究竟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不急于作答,让我们看完课文后再说!

  2. 课文分析

  现在进入课文。同学们都熟读了课文,有什么感觉呢?(直觉:语言优美)像不像你在幽静的环境中,当早晨第一束阳光升起的时候,你坐在家门前品味着一杯淡淡的香铭,品味着它的色品味着它的味?刚才我听同学说,这篇文章中的语言很美。确实。这篇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可以说是俯拾皆是,看来同学们都很有鉴赏能力。那你们每一个人肯定都有自己喜欢的语言,那你们都喜欢哪些语言呢?为什么呢?(请同学回答并点评,结果有如下板书:)

  小屋

  我                山               玲珑

  的                树               轻灵

  空                花               开阔

  中  李            光               浪漫

  楼  乐            路               幸福

  阁  薇            夜               朦胧

  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篇美文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空间顺序写的呢?(两者皆非,体现了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既然没有一个固定的顺序,那是什么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的呢?对,情,是什么样的请呢?对,喜爱之情。我们看,其整篇文章,作者用了那么多的笔墨,那么多的优美语言、新颖的比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屋,写山脊的小屋,树间的小屋,小屋的的花园、光线,小屋与外界交通的山路,夜间的小屋等等,无一不充满一种欣赏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现在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喜欢那样的一间空中楼阁,也就是喜欢它的什么?(安静:13段)(独立:山路不便于行车,与外界少或无联系,“空中”也可体现,15段,山上、上下灯光对比。)(自然美,非认为文明:整篇文章、特别是最后两段)在古代,向往这种独立、安静、自然的文人古来皆有,特别是诗人,山水田园诗人。说到这,我们自然会想到?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他的“世外桃源”。我们还会想到?王维《山居秋暝》。其实,这篇文章就是一篇现代版的“世外桃源”。古人写这样的文章,或者因为一中抽象的感情、情思不容易表达出来,或者因为社会环境不便于直接表达,而采用这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遗篇美文,或者说,为什么会向往这种安静、独立、非认为文明的小屋呢?(可能与作者的生世有关)(学生回答,并肯定其答案)其实原因很多,同学们说的,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在这里,我想来充实一个原因。说之前,请同学们听一段小短文:“我们闻不到花草的香甜而整天呼吸着混浊的空气,我们摸不到水与清山的美而每天开着汽车进工厂……一个失去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享受的人,一个失去了心灵人,跟机器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听了这段话之后,有什么感觉呢?我们感觉到了现代都市人内心共同的呼喊!他们厌倦了都市紧张、枯燥、疲惫的生活,得了一种都市的文明病!他们向往着那样一间小屋,那里有鸟语,也有花香,有青山,也有绿水……由于社会的工业化不断地加强,物质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性一方面在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得到释放,另一方面,这种释放的人性又常表现出负面效应,而又给自身带来新的束缚,目光锐利的作家感受到了这一点,便及时的反映了出来。相对于都市的喧嚣来说,你们是幸福的……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间小屋,除了指建于山上的小屋之外,它还指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类:2.生活环境、生活方式   3.独立的人格    4.心灵的归宿、寓所)在这里,我主要

  讲一下心灵的归宿(请同学读自己的文章)这种心灵的寓所,如果作者失去了,就会象普希金没有了大海,徐志摩失去了康桥,越王打败了勾践,基督徒失去了上帝,心便没有了依靠,没有了寓所,没有了努力的方向,注定是个悲剧!人,只有找到并坚持自己积极向上的“小屋”,他便不会空虚、无聊、苦闷、烦恼,才是一个完全的人,幸福的人。作者选择了那样一间小屋做为自己心灵归宿,心灵的寓所,他是幸福的。(如有时间:)那么你们找到了自己的“小屋”了吗?它是什么呢?

  好了,还是以开场白作结吧,“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间小屋,它可能在山上,可能在林间,也可能在海边,可能是放飞的小鸟,可能是天边的云彩,也可能是海洋中的半个夕阳……那是回家的感觉,是回到自然的梦想”。希望你们没一人都建好自己的小屋,一间美好的、积极向上的小屋,愿你们幸福!

  附:板书

  小屋(物)                 志

  我                山               玲珑   自     生活方式

  的                树               轻灵   然     生活环境

  空                花               开阔   独     独立人格

  中  李            光               浪漫   立     美好事物

  楼  乐            路               幸福   安     心灵归宿

  阁  薇            夜               朦胧   静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篇7

  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教学目标 ]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表达式;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作者情感世界。

  3.能力培养目标:掌握散文的基本方法;具备相关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散文的欣赏。

  [教学难点 ]

  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

  新授课,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比较的点拨法,将学生导入  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体味,捕捉情感信息,认识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思想感情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例体会散文“情”与“景”、“形”与“神”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媒体设计]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检查背诵

  一、鉴赏要点

  (一) 变换观察点,多角度描写景物

  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要讲究抓住特征,讲究多角度描写,讲究情景交融。

  多角度描写景物,需要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观察,需要不断变换观察点(也叫立足点)。描写对象不变,观察点方位不断变换,于是就有了不同角度下的景物特点,从而描写出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本文在对小屋的描写时,作者就运用了这种写法。远望,小屋点缀着山,“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近看,树点缀着小屋,“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看到小屋的整体,大小,与树的动静搭配。站在山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大的背景中看到小屋特征鲜明的局部,一些线条、一排屋瓦、一片蓝、一片白,小屋在树的遮掩中“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轻灵而自由”。

  仰视,小屋“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俯视,“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从小屋的里面向外看“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总之,作者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写,写出小屋的千姿百态,写出小屋的神韵。作者能够远近俯仰地放纵笔墨,正是心灵自由,襟怀开阔的内在美的自然外露。

  (二)笔调清新,语言优美

  全文多用短句,且多用两相对称的句式

  例: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其他同样的句子,略)

  适当地运用了文言词句,使本文语言显得隽逸潇洒。

  例:“山如眉黛”“凌空而起”“足以举目千里”。

  独创性的词汇如“领土”、“领空”、“空中走廊”的使用让人感到清新的气息。

  系列化的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蕴

  例:“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树与人有了共同点,赋予树以人的活力与精神,也正是作者自身活力与精神的形象化写照,写出作者的心胸与情趣。

  (三)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本文写作的意旨,是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意旨不明写,却寄寓贯穿在对小屋与环境的描写、赞美之中。写外在的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而外在的景物则是带着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观色彩的景物。虽然不明言情志,却处处写情志,写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就是“托物言志”写法。

  作业 :1.完成3+X中的本课内容,明天交。

  2.完成质监,明天交。

  3.背诵苏轼《江城子》、李煜《浪涛沙》,周三课上检查。

  4.预习《灯》,并完成《3+X》中的预习部分,周三课上提问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篇8

  我的空中楼阁(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 体会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 初步品味本文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三、正课

  师:我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同学,假如你有足够的钱的话,你会把你的家建在哪里?是这里呢?还是这里?或是这里?(出示幻灯片)

  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它可能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在郑愁予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房子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房子,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房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屏显:我的空中楼阁 

  师:大家都预习过的对不?在字词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障碍吧?那么这节课不再强调字词了。现在,我不叫你们用嘴巴阅读,用什么呢?用耳朵阅读。 

  (生:耳朵? 

   师:能理解么?用耳朵怎么阅读? 

   生:哦,就是通感对不?)

   师:呵呵,用耳朵阅读,就是用耳朵去倾听,我下面要放一个视频朗诵材料,我要大家做到,用耳朵去倾听视频里那个人是怎么声情并茂的朗读的,我们平时又是如何朗读的。然后,把你的纸拿出来,将你心中的小屋画出来,跟视频里面的画面比比,用眼睛去欣赏画面,然后,用心灵去感应,感应什么呢?感应字里行间作者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有没有让你心灵产生共鸣的地方。

  多媒体朗读

  师:好,哪位同学能说说,哪一幅才是你心目中的那幅画面吗?

  师:好的,大家回答很好。我们说,一篇文章到了读者手里阅读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每个人的理解感受都会不同。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还有就是品味语言。当然,作为一篇精美的散文,仅仅是这个层次上的解读是不够的,但是这是第一课时,我们只有在这一层面上理解了才能在下一课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对不。

  师:那现在我们进入学习目标第一阶段——理清思路。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概括其内容,并给小屋起个名字,说说小屋的特点。 

    我先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很喜欢文章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在这里,作者非常传神的将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一点,我觉得这里的小屋是俏皮的,活泼的,可爱的,灵动的,我给小屋取个名字叫:山之屋。

  给小屋取名字的时候,我对大家有个要求,必须要以什么之屋的形式命名。

  师:大家想好了吗?哪位同学先说说呀。想好了就先说说,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很难对不?你只要说说你喜欢的,说说你所想的。 

  (生:我喜欢十到十二自然段,因为这里写到云和霞,还有那一句,我最喜欢: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我就特别喜欢那种空气。而我的房子是要建在空中的,所以我要给小屋取个名字叫。。。叫。。。叫空之屋。

  师:空之屋?能不能用那个“香”字,叫香之屋呢? 

  生:不好,哦,对了,空中还有云和霞,就叫云之屋或霞之屋吧。 

  师:多好听的名字呀,多浪漫的小屋呀,这个名字好。 

  生:我喜欢十五自然段,这里作者写到小屋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像个空中楼阁,我觉得这里的小屋很美,朦胧美,我取名为夜之屋。 

  师:好的,夜之屋。 

  生:我也喜欢十五自然段,但我想取名为梦之屋。 

  师:梦之屋,多有遐想的名字呀,其他同学呢? 

  生:我喜欢写小屋和树的关系那几段,作者说小屋像小鸟一样,我觉得小屋有动感,我取名为。。。取名为。。。树之屋。)

  师:作者仿佛是以小屋为焦点,为我们拍摄出一幅又一幅的画面,那个他这个拍角角度是单一的吗?有没有顺序的?大家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角度问题,然后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讨论(几分钟后)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好吗?我们先从视觉角度来说,有哪些呢? 

  生:有近看、远观、左顾、右盼、仰视、俯瞰。 

  师:也就是说,近处看看,近处望望,上面看看,下面看看,左面看看,右面看看。还有吗? 

  (生:还有里面看看,外面看看。师: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他说里面看看,外面看看,也就是)有屋外对小屋的描写,也有屋内对屋外的捕捉,好,大家找出相应的句子。 

  (各找出相应句子) 

  师:这是空间角度,还有没有其他角度? 

  生:有,有白天和黑夜嘛 

  师:对,还有时间上的变化,有白天所见,有夜晚所观 

  (师生各找出相应句子并朗读) 

  师总结: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这种多角度写法对我们写作是不是有所启发呢?同学们写周记或者写作文的时候,总说自己无话可数。作者这种写法对我们是不是有所启发呢?我们也可以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写人物,多角度去刻画人物,人物性格将更丰富,写事件,能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同样,写景状物,能产生立体感,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那么,从摄影学的角度来说,将小屋的美展现给我们的是通过画面,那么,一篇文章,小屋的美是通过什么展现出来的呀? 

  (生:文字 

  生:语言 

  师:对,)构思好,写法好,如果语言贫乏无味,写出来的文章也不足于打动人,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品味本文的语言。 

  屏显:品味语言 

  师:如何品味语言呢?很多同学品味语言无法下手,我下面推荐几种方法。 

  屏显:善用修辞:形丽姿美 

        化用名句:意味深长 

        巧用文言:简洁凝练 

        对偶句的整齐美、排比句的流畅美、长短句的错落美 

  师:我们学诗歌的时候,讲过意象,有些意象的画面就很美,比如,再别康桥中。。。 

  (生:金柳、水草、彩虹、夕阳、星辉。。。) 

  师:对,这是从字词角度入手的。辞格方面,大家都很熟,你觉得哪些修辞方法最能体现出美感来呢? 

  生:比喻,拟人,还有通感。。。 

    师:这是从句子角度来分析的,还有化用名句,巧用文言。化用古诗词句的,有直接引用的,或者巧妙的选取古诗词中传统的意象。

  师:还有是从句式的角度入手的,比如说,对偶句往往给我们整齐美感,排比句往往给我们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就具有流畅美了。同样,长短句参差感很强,给我们错落美。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一一从这些角度来品味语言,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从化用古诗词入手品味语言,然后再看看时间的安排,好吗?

  文中有不少语句化用了古诗词,大家看一看:出示幻灯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

  如山如眉黛-----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山也虚无----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近似;

  如雾失楼台----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之句,颇有人间仙境之意。

  师:好,到这里为止,我们好像从来没提到过作者对不?学到这里,你对作者的印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课本还有参考书之类上面,从来没有提到作家的性别,大家觉得,这么一篇美文是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呢?还是男性作家之手。 

  生:应该是女的吧,男的会写出这样的文章。、 

  师:作者的性别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引起过争议,而且网络上也从来没有她的照片,后来经过考证,这是位女性作家。(背景音乐响起)作家李乐薇,江苏人,后来到中国台湾从事文学工作,以散文见长。她不愧为写作高手,用她那优美动人的语言,明丽清婉的文笔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篇如诗如画的美文。这美文尤如一杯香气四溢的清茶,淡淡的,恬恬的,却又是让人如此的回味无穷,我想,如果没有高深的文学功底的人,没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的人,没有如诗如画般的心灵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那么,就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体味作者美好的情感,愿我们都能拥有如诗如画的心灵吧。让美充满诗的心灵,让诗的心灵充满美。

  [1]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篇9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同学,假如你有足够的钱的话,你会把你心目中的房子建在哪里?怎么设计? 

  (学生沉默) 

  师:嗯,我记得我们的班长好像对建筑学很感兴趣的,班长先说说好么? 

  (学生鼓掌) 

  班长: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建在水上的。 

  师:很奇妙的想法,为什么呢? 

  班长:因为我比较喜欢在水边的生活,我可以下水游永,钓鱼,我觉得那样的生活很适合我。 

  师:嗯,班长向往那种清悠的生活。其他同学呢?想好了吗? 

  (学生开始活跃起来,师开始巡视) 

  师:QC同学一直在盯着我笑,是不是有话要说。。。 

  (全体生笑) 

  生: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是建在空中的。 

  (全体大笑) 

  师:空中?想像力丰富,不知道我们现代的科学技术能不能造出那样的房子,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比较喜欢站在高空往下看的感觉,然后我可以和云朵作伴,还有,上面的空气一定很新鲜的。 

  师:孔子登泰山一览众山小,你是在高空中鸟瞰大地,一览世界小,呵呵,这是你的豪情壮志,请坐。有说水边的,有说空中的,还有同学呢?怎么想的? 

  生:我喜欢在大海边生活。每天面对大海,我的心情就很好。 

  师:像海子那样,有颗空灵的心,每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对不?(生点头) 

  师:JL举手了,你的想法是? 

  生:我喜欢山村里的生活,因为我这个人喜欢清静,喜欢一个人独处,喜欢和大自然作伴。 

  师:JL同学喜欢远离尘嚣脱离世俗的那种生活。 

  师:有没有世俗一点的,比如向往热闹的城市,繁华的摩天大楼,有没有啊? 

  生:没有(几乎异口同声) 

  师:啊?为什么呀?我就喜欢那种生活呀,是不是温州的房价太高了的原因啊? 

  (全体笑)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我们暂且称它为小屋吧,温馨点。这小屋它可能在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有在郑愁予达达的马蹄走过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在狄金森充满诱惑的篱笆下。这小屋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者干脆就是归有光的一间陋室。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屏显:我的空中楼阁 

  师:大家都预习过的对不?在字词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障碍吧?那么这节课不再强调字词了。还有,我们早读也读过,我还叫他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画一幅画的,画好了吗?拿出来看看好吗? 

  生:(有的找画,有的说自己没画) 

  师:我记得叫你们画画的时候,有学生就叫起来说自己画得不好。没关系,我们不是美术课,我叫你们画画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寓乐趣于学习中,你画画的过程就是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过程,这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还有些学生画过之后说,自己笔中的画远远不是心目中的那幅画,如果那样的话,我觉得你对课文已经进入深层阅读了,至少你心中有感觉了,知道文章描绘的画面很美。那么,现在,我不叫你们用嘴巴阅读,用什么呢?用耳朵阅读。 

  生:耳朵? 

  师:能理解么?用耳朵怎么阅读? 

  生:哦,就是通感对不? 

  (生笑) 

  师:呵呵,用耳朵阅读,就是用耳朵去倾听,我下面要放一个视频朗诵材料,我要大家做到,用耳朵去倾听视频里那个人是怎么声情并茂的朗读的,我们平时又是如何朗读的。然后,把你手中的画拿出来,将你心中的画也拿出来,跟视频里面的画面比比,用眼睛去欣赏画面,然后,用心灵去感应,感应什么呢?感应字里行间作者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有没有让你心灵产生共鸣的地方。由于本篇文章较长,全部放完要很长时间,显然是不太合适,我们花个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欣赏,好吗? 

  (视频播放完毕) 

  师:好,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你心目中的那幅画面吗? 

  生:我特别喜欢视频里那座房子,我觉得那就是我心目中的画面,这画面真的太美了。 

  生:我心目中的画面和它差远了。 

  师:为什么? 

  生:我的想象力不够丰富的,没有视频里这么美的,或者我对文章阅读的不够深入吧。我想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生活的,不过不是现在,是以后,老了的时候。 

  生:我心目中的房子跟它还是有点距离的,房子的风格不是很相同。 

  师:能说说吧? 

  生:讲不来,反正就是不同。 

  师:好的,大家回答很好。我们说,一篇文章到了我们读者手里阅读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每个人的理解感受都会不同。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还有就是品味语言。当然,作为一篇精美的散文,仅仅是这个层次上的解读是不够的,但是这是第一课时,我们只有在这一层面上理解了才能在下一课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对不。好的,现在我们进入学习目标第一阶段——理清思路 

  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概括其内容,并给小屋起个名字,说说小屋的特点。 

  我先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很喜欢文章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在这里,作者非常传神的将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一点,我觉得这里的小屋是俏皮的,活泼的,可爱的,灵动的,我给小屋取个名字叫:山之屋。给小屋取名字的时候,我对大家有个要求,必须要以什么之屋的形式命名。 

  (学生浏览,思考,几分钟后) 

  师:大家想好了吗?哪位同学先说说呀。想好了就先说说,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很难对不?你只用说说你喜欢的,说说你所想的。 

  生:我喜欢十到十二自然段,因为这里写到云和霞,还有那一句,我最喜欢: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我就特别喜欢那种空气。而我的房子是要建在空中的,所以我要给小屋取个名字叫。。。叫。。。叫空之屋。(全体笑) 

  师:空之屋?能不能用那个“香”字,叫香之屋呢? 

  生:不好,哦,对了,空中还有云和霞,就叫云之屋或霞之屋吧。 

  (全体鼓掌) 

  师:多好听的名字呀,多浪漫的小屋呀,这个名字好。 

  生:我喜欢十五自然段,这里作者写到小屋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像个空中楼阁,我觉得这里的小屋很美,朦胧美,我取名为夜之屋。 

  师:好的,夜之屋。 

  生:我也喜欢十五自然段,但我想取名为梦之屋。 

  师:梦之屋,多有遐想的名字呀,其他同学呢? 

  生:我喜欢写小屋和树的关系那几段,作者说小屋像小鸟一样,我觉得小屋有动感,我取名为。。。取名为。。。树之屋。 

  师:好的,讲得很好。 

  我把大家刚才讲和归纳一下好吗? 

  包围在小屋四周的有无花的碧树,有五彩的花,有哪些花呀? 

  生回答 

  师:还有灿烂的云和多彩的霞,有山外青山,有绿野阡陌。我们又看到明丽如洗光滑如缎的清晨里小屋,暮霭沉沉满月清辉里的小屋,还有灯影重重下如烟似梦的小屋。在这里,作者仿佛是以小屋为焦点,为我们拍摄出一幅又一幅的画面,那个他这个拍角角度是单一的吗?有没有顺序的?大家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角度问题,然后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讨论(几分钟后)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好吗?我们先从视觉角度来说,有哪些呢? 

  生:有近看、远观、左顾、右盼、仰视、俯瞰。 

  师:也就是说,近处看看,近处望望,上面看看,下面看看,左面看看,右面看看(生笑)还有吗? 

  生:(小声)还有里面看看,外面看看 

  师: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他说里面看看,外面看看,也就是有屋外对小屋的描写,也有屋内对屋外的捕捉,好,大家找出相应的句子。 

  (各找出相应句子) 

  师:这是空间角度,还有没有其他角度? 

  生:有,有白天和黑夜嘛 

  师:对,还有时间上的变化,有白天所见,有夜晚所观 

  (师生各找出相应句子并朗读) 

  师总结: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作者写法多高明啊,想象力多丰富啊,这种多角度写法对我们写作是不是有所启发呢?我记得开学初叫同学们写周记的时候或者写作文的时候,同学们总说自己无话可数,达不到作文字数的要求。作者这种写法对我们是不是有所启发呢?我们也可以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写人物,多角度去刻画人物,人物性格将更丰富,写事件,能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同样,写景状物,能产生立体感,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但是,仅仅是构思巧妙,写法新颖够不够?我们说,这摄影机从多角度拍摄,如果选取的画面无法恰到好处的体现小屋的美,选取的景物也不美,那种拍出来的小屋就是怪物一个了对不?(这里我思维有点混乱了,话越说越快)那么,从摄影学的角度来说,将小屋的美展现给我们的是通过画面,那么,一篇文章,小屋的美是通过什么展现出来的呀? 

  生:文字 

  生:语言 

  师:对,构思好,写法好,如果语言贫乏无味,写出来的文章也不足于打动人,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品味本文的语言好吗? 

  屏显:品味语言 

  师:如何品味语言呢?讲荷塘月色的时候好像提到了一点对不? 

  生:从修辞入手。 

  师:对,修辞入手也是一种方法。很多同学品味语言无法下手,我下面推荐几种方法。 

  屏显:画面美:形、态、姿、色、远、近、高、低、动、静、日、夜 

  善用修辞:形丽姿美 

  化用名句:意味深长 

  巧用文言:简洁凝练 

  对偶句的整齐美、排比句的流畅美、长短句的错落美 

  师:我们学诗歌的时候,讲过意象,有些意象的画面就很美,比如,再别康桥中。。。 

  生:金柳、水草、彩虹、夕阳、星辉。。。 

  师:对,这是从字词角度入手的,相信这点大家都会的,对不。辞格方面,大家都很熟,你觉得哪些修辞方法最能体现出美感来呢? 

  生:比喻,拟人,还有通感。。。 

  师:这是从句子角度来分析的,还有化用名句,巧用文言。巧用文言方面有很多,有化用古诗词句的,有直接引用的,或者巧妙的选取古诗词中传统的意象,这点我们在诗歌里学过,有这么一位高手诗人的,是。。。 

  生:。。。 

  师: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生:郑愁予。东风,柳絮,江南,这些意象很美 

  师:对,这些都是从句子的角度入手,还有是从句式的角度入手的,比如说,对偶句往往给我们整齐美感,借用闻一多三美诗歌理论来说是。。。 

  生:建筑美 

  师:还有,排比句往往给我们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就具有流畅美了。同样,长短句参差感很强,给我们错落美。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一一从这些角度来品味语言,而且有些角度同学自己都学会了的对不,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从化用古诗词入手品味语言,然后再看看时间的安排,好吗? 

  屏显:化用古诗词 

  师:同学们根据屏幕上显出的古诗词,在文中找出句子,看看哪句是化用屏幕上划线句的,并且比比看。 

  屏显:王观《卜算子》王维《汉江临眺》李白《望天门山》温庭筠《菩萨蛮》的内容。 

  这一版块完成很顺利。 

  师:好,到这里为止,我们好像从来没提到过作者对不?学到这里,你对作者的印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课本还有参考书之类上面,从来没有提到作家的性别,大家觉得,这么一篇美文是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呢?还是男性作家之手。 

  生:男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学案上用的是“他”。 

  生:应该是女的吧,男的会写出这样的文章。、 

  师:作者的性别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引起过争议,而且网络上也从来没有她的照片,后来经过考证,这是位女性作家。(背景音乐响起)作家李乐薇,江苏人,后来到中国台湾从事文学工作,以散文见长。她不愧为写作高手,用她那优美动人的语言,明丽清婉的文笔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篇如诗如画的美文。这美文尤如一杯香气四溢的清茶,淡淡的,恬恬的,却又是让人如此的回味无穷,我想,如果没有高深的文学功底的人,没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的人,没有如诗如画般的心灵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那么,就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体味作者美好的情感,愿我们都能拥有如诗如画的心灵吧。让美充满诗的心灵,让诗的心灵充满美。 

  下课铃响。

  [1]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篇10

  一、教学目的:

  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2、难点: 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

  阅读课文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

  预习思考题:

  1、本文寄托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作者对小屋的描写是如何由实而虚,虚实结合的?

  词语注释:

  俯仰天地: 随宜应付一切。

  游目骋怀: 放眼观看, 使人开怀。

  绚烂: 灿烂。

  柔静: 柔和恬静。

  宁谧: 安宁、安静。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 若有若无. 也作飘渺。

  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中国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par

  解题: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 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结构:

  第一部分: (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

  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立足点又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第二部分: (9--18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

  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2、(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3、(13--14自然段)写小屋和外界的交通。

  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4、(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

  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写作特点:

  虚实结合,由实到虚。

  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着丰富的联想、想象,但写的是确确实实的山、树、房屋的形势、情姿。后一部分则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而“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晨暮昏晓光线变化,“我”则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篇11

  教这一课,我的感触不少。 

  一、对课堂中画出想象中的空中楼阁的思考。 

  一篇好的文章如果总去单纯的段落分析,也许会肢解文意,就会破坏学生的想象力,我用图画的形式让学生去画,目的是想看他们能否把文章中的信息都抓住。是不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这幅画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有很能多窗的小草屋,小屋四周有一个小篱笆,里面有许多的花,一条小路向外延伸,屋后有一颗延伸屋顶的大树,还有许多的参差的树,小屋应该建在山中,有充足的阳光,有鸟语盈耳,而且要配上云和霞。 

  当学生把他们的画交上来的时候,就可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了。学生交上来的画中,有的不是少树,就是少鸟,再不没有太阳,还有的没有山路等等。而画的好的学生确能各项具全并且加了自己的各种想象,有的把树画成柳树,有的画成杨树。有的把鸟画在屋前,有的把鸟画在树上,真是各种各样,都体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这一节课,我们班的学生没有一个走神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当他们的画在大屏幕上展示的时候,画的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时,脸上是遮掩不住的喜悦。画的有缺陷的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指点下,也都频频点头表示接受。 

  我认为这一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了情操,提高了他们的感受能力。并且在尊重课文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获得了新的体验和发现。 

  二、对找优美句子的反思。 

  找优美句子的过程可让学生体味课文的语言美。 

  三、对仿句的反思。 

  仿句的练习中是出现问题最多的一步,也是这一节课的难点。 

  在仿句的练习中,学生的一些好的句子让我觉得学生才确实思是无限的。在他们的练习中有这样比较好的句子: 

  好比荷叶上点缀的露珠。 

  好比雨巷中出现的一把油纸伞。 

  好比倩女耳边摇摆的玉坠。 

  好比皑皑白雪上的傲放的一株寒梅。 

  好比单调的沙漠上走过的一组驼队。 

  好比平静的湖面上泛起的美丽的浪花。 

  好比绿野森林中生长的一串晶莹的果实。 

  好比寂寞的秃崖上冒出的一棵苍劲的青松。 

  他们的练习中也也出现一些弊病,对他们造句中出现的弊病我是作了如下的分析、归类和修改的: 

  ⑴用词不当 

  “好比森林中丰华正茂的一串串果实。”中的“丰华正茂”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形容“果实”是不恰当。可改为“好比孤寂的森林中生长的一串晶莹的果实” 

  ⑵大背景和小背景不和谐 

  “苦涩的脸上的展开的笑容。”中“苦涩的脸”和“笑容”是意境相反的内容,而本体“风铃和家” 的关系是和谐的,因而不恰当。可改为 

  ⑶没有大背景 

  “是傲雪的寒梅。”中没有大的背景映衬。可改为“好比茫茫白雪中生出的一株傲雪的寒梅。” 

  ⑷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找的不好。 

  “好比黑暗巷路中的一盏明灯。”本体“一盏明灯”和“黑暗巷路”的关系是“希望”与“沉寂”的关系。和本体“风铃和家的关系是和谐的”相背。可改为“好比没有生气的巷路里有了一盏路灯。” 

  经过我的指点,学生的思维变的清晰了,我认为仿句的练习能够在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习并活用自己见到的好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总之,这一节课的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篇12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

  温州啸秋中学 曾晓飞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同学,假如你有足够的钱的话,你会把你心目中的房子建在哪里?怎么设计?

  (学生沉默)

  师:嗯,我记得我们的班长好像对建筑学很感兴趣的,班长先说说好么?

  (学生鼓掌)

  班长: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建在水上的。

  师:很奇妙的想法,为什么呢?

  班长:因为我比较喜欢在水边的生活,我可以下水游永,钓鱼,我觉得那样的生活很适合我。

  师:嗯,班长向往那种清悠的生活。其他同学呢?想好了吗?

  (学生开始活跃起来,师开始巡视)

  师:QC同学一直在盯着我笑,是不是有话要说。。。

  (全体生笑)

  生: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是建在空中的。

  (全体大笑)

  师:空中?想像力丰富,不知道我们现代的科学技术能不能造出那样的房子,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比较喜欢站在高空往下看的感觉,然后我可以和云朵作伴,还有,上面的空气一定很新鲜的。

  师:孔子登泰山一览众山小,你是在高空中鸟瞰大地,一览世界小,呵呵,这是你的豪情壮志,请坐。有说水边的,有说空中的,还有同学呢?怎么想的?

  生:我喜欢在大海边生活。每天面对大海,我的心情就很好。

  师:像海子那样,有颗空灵的心,每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对不?(生点头)

  师:JL举手了,你的想法是?

  生:我喜欢山村里的生活,因为我这个人喜欢清静,喜欢一个人独处,喜欢和大自然作伴。

  师:JL同学喜欢远离尘嚣脱离世俗的那种生活。

  师:有没有世俗一点的,比如向往热闹的城市,繁华的摩天大楼,有没有啊?

  生:没有(几乎异口同声)

  师:啊?为什么呀?我就喜欢那种生活呀,是不是温州的房价太高了的原因啊?

  (全体笑)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我们暂且称它为小屋吧,温馨点。这小屋它可能在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有在郑愁予达达的马蹄走过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在狄金森充满诱惑的篱笆下。这小屋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者干脆就是归有光的一间陋室。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屏显:我的空中楼阁

  师:大家都预习过的对不?在字词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障碍吧?那么这节课不再强调字词了。还有,我们早读也读过,我还叫他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画一幅画的,画好了吗?拿出来看看好吗?

  生:(有的找画,有的说自己没画)

  师:我记得叫你们画画的时候,有学生就叫起来说自己画得不好。没关系,我们不是美术课,我叫你们画画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寓乐趣于学习中,你画画的过程就是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过程,这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还有些学生画过之后说,自己笔中的画远远不是心目中的那幅画,如果那样的话,我觉得你对课文已经进入深层阅读了,至少你心中有感觉了,知道文章描绘的画面很美。那么,现在,我不叫你们用嘴巴阅读,用什么呢?用耳朵阅读。

  生:耳朵?

  师:能理解么?用耳朵怎么阅读?

  生:哦,就是通感对不?

  (生笑)

  师:呵呵,用耳朵阅读,就是用耳朵去倾听,我下面要放一个视频朗诵材料,我要大家做到,用耳朵去倾听视频里那个人是怎么声情并茂的朗读的,我们平时又是如何朗读的。然后,把你手中的画拿出来,将你心中的画也拿出来,跟视频里面的画面比比,用眼睛去欣赏画面,然后,用心灵去感应,感应什么呢?感应字里行间作者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有没有让你心灵产生共鸣的地方。由于本篇文章较长,全部放完要很长时间,显然是不太合适,我们花个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欣赏,好吗?

  (视频播放完毕)

  师:好,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你心目中的那幅画面吗?

  生:我特别喜欢视频里那座房子,我觉得那就是我心目中的画面,这画面真的太美了。

  生:我心目中的画面和它差远了。

  师:为什么?

  生:我的想象力不够丰富的,没有视频里这么美的,或者我对文章阅读的不够深入吧。我想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生活的,不过不是现在,是以后,老了的时候。

  生:我心目中的房子跟它还是有点距离的,房子的风格不是很相同。

  师:能说说吧?

  生:讲不来,反正就是不同。

  师:好的,大家回答很好。我们说,一篇文章到了我们读者手里阅读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每个人的理解感受都会不同。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还有就是品味语言。当然,作为一篇精美的散文,仅仅是这个层次上的解读是不够的,但是这是第一课时,我们只有在这一层面上理解了才能在下一课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对不。好的,现在我们进入学习目标第一阶段——理清思路

  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概括其内容,并给小屋起个名字,说说小屋的特点。

  我先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很喜欢文章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在这里,作者非常传神的将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一点,我觉得这里的小屋是俏皮的,活泼的,可爱的,灵动的,我给小屋取个名字叫:山之屋。给小屋取名字的时候,我对大家有个要求,必须要以什么之屋的形式命名。

  (学生浏览,思考,几分钟后)

  师:大家想好了吗?哪位同学先说说呀。想好了就先说说,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很难对不?你只用说说你喜欢的,说说你所想的。

  生:我喜欢十到十二自然段,因为这里写到云和霞,还有那一句,我最喜欢: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我就特别喜欢那种空气。而我的房子是要建在空中的,所以我要给小屋取个名字叫。。。叫。。。叫空之屋。(全体笑)

  师:空之屋?能不能用那个“香”字,叫香之屋呢?

  生:不好,哦,对了,空中还有云和霞,就叫云之屋或霞之屋吧。

  (全体鼓掌)

  师:多好听的名字呀,多浪漫的小屋呀,这个名字好。

  生:我喜欢十五自然段,这里作者写到小屋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像个空中楼阁,我觉得这里的小屋很美,朦胧美,我取名为夜之屋。

  师:好的,夜之屋。

  生:我也喜欢十五自然段,但我想取名为梦之屋。

  师:梦之屋,多有遐想的名字呀,其他同学呢?

  生:我喜欢写小屋和树的关系那几段,作者说小屋像小鸟一样,我觉得小屋有动感,我取名为。。。取名为。。。树之屋。

  师:好的,讲得很好。

  我把大家刚才讲和归纳一下好吗?

  包围在小屋四周的有无花的碧树,有五彩的花,有哪些花呀?

  生回答

  师:还有灿烂的云和多彩的霞,有山外青山,有绿野阡陌。我们又看到明丽如洗光滑如缎的清晨里小屋,暮霭沉沉满月清辉里的小屋,还有灯影重重下如烟似梦的小屋。在这里,作者仿佛是以小屋为焦点,为我们拍摄出一幅又一幅的画面,那个他这个拍角角度是单一的吗?有没有顺序的?大家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角度问题,然后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讨论(几分钟后)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好吗?我们先从视觉角度来说,有哪些呢?

  生:有近看、远观、左顾、右盼、仰视、俯瞰。

  师:也就是说,近处看看,近处望望,上面看看,下面看看,左面看看,右面看看(生笑)还有吗?

  生:(小声)还有里面看看,外面看看

  师: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他说里面看看,外面看看,也就是有屋外对小屋的描写,也有屋内对屋外的捕捉,好,大家找出相应的句子。

  (各找出相应句子)

  师:这是空间角度,还有没有其他角度?

  生:有,有白天和黑夜嘛

  师:对,还有时间上的变化,有白天所见,有夜晚所观

  (师生各找出相应句子并朗读)

  师总结: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作者写法多高明啊,想象力多丰富啊,这种多角度写法对我们写作是不是有所启发呢?我记得开学初叫同学们写周记的时候或者写作文的时候,同学们总说自己无话可数,达不到作文字数的要求。作者这种写法对我们是不是有所启发呢?我们也可以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写人物,多角度去刻画人物,人物性格将更丰富,写事件,能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同样,写景状物,能产生立体感,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但是,仅仅是构思巧妙,写法新颖够不够?我们说,这摄影机从多角度拍摄,如果选取的画面无法恰到好处的体现小屋的美,选取的景物也不美,那种拍出来的小屋就是怪物一个了对不?(这里我思维有点混乱了,话越说越快)那么,从摄影学的角度来说,将小屋的美展现给我们的是通过画面,那么,一篇文章,小屋的美是通过什么展现出来的呀?

  生:文字

  生:语言

  师:对,构思好,写法好,如果语言贫乏无味,写出来的文章也不足于打动人,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品味本文的语言好吗?

  屏显:品味语言

  师:如何品味语言呢?讲荷塘月色的时候好像提到了一点对不?

  生:从修辞入手。

  师:对,修辞入手也是一种方法。很多同学品味语言无法下手,我下面推荐几种方法。

  屏显:画面美:形、态、姿、色、远、近、高、低、动、静、日、夜

  善用修辞:形丽姿美

  化用名句:意味深长

  巧用文言:简洁凝练

  对偶句的整齐美、排比句的流畅美、长短句的错落美

  师:我们学诗歌的时候,讲过意象,有些意象的画面就很美,比如,再别康桥中。。。

  生:金柳、水草、彩虹、夕阳、星辉。。。

  师:对,这是从字词角度入手的,相信这点大家都会的,对不。辞格方面,大家都很熟,你觉得哪些修辞方法最能体现出美感来呢?

  生:比喻,拟人,还有通感。。。

  师:这是从句子角度来分析的,还有化用名句,巧用文言。巧用文言方面有很多,有化用古诗词句的,有直接引用的,或者巧妙的选取古诗词中传统的意象,这点我们在诗歌里学过,有这么一位高手诗人的,是。。。

  生:。。。

  师: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生:郑愁予。东风,柳絮,江南,这些意象很美

  师:对,这些都是从句子的角度入手,还有是从句式的角度入手的,比如说,对偶句往往给我们整齐美感,借用闻一多三美诗歌理论来说是。。。

  生:建筑美

  师:还有,排比句往往给我们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就具有流畅美了。同样,长短句参差感很强,给我们错落美。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一一从这些角度来品味语言,而且有些角度同学自己都学会了的对不,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从化用古诗词入手品味语言,然后再看看时间的安排,好吗?

  屏显:化用古诗词

  师:同学们根据屏幕上显出的古诗词,在文中找出句子,看看哪句是化用屏幕上划线句的,并且比比看。

  屏显:王观《卜算子》王维《汉江临眺》李白《望天门山》温庭筠《菩萨蛮》的内容。

  这一版块完成很顺利。

  师:好,到这里为止,我们好像从来没提到过作者对不?学到这里,你对作者的印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课本还有参考书之类上面,从来没有提到作家的性别,大家觉得,这么一篇美文是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呢?还是男性作家之手。

  生:男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学案上用的是“他”。

  生:应该是女的吧,男的会写出这样的文章。、

  师:作者的性别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引起过争议,而且网络上也从来没有她的照片,后来经过考证,这是位女性作家。(背景音乐响起)作家李乐薇,江苏人,后来到中国台湾从事文学工作,以散文见长。她不愧为写作高手,用她那优美动人的语言,明丽清婉的文笔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篇如诗如画的美文。这美文尤如一杯香气四溢的清茶,淡淡的,恬恬的,却又是让人如此的回味无穷,我想,如果没有高深的文学功底的人,没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的人,没有如诗如画般的心灵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那么,就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体味作者美好的情感,愿我们都能拥有如诗如画的心灵吧。让美充满诗的心灵,让诗的心灵充满美。

  下课铃响。

  [1]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篇13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情景相生、亦虚亦实,隐显相衬的抒情散文。《我》在处理情和景的关系时,注意把它们置于和其他景物的联系之中,“小屋”不是孤立的小屋;而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小屋;从而愈显出小屋独具的美。吴乔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我》这篇散文也是如此,写“空中楼阁”正是为了抒发作者憧憬美好事物的真情实感,多以“情乐”为主宰,所以文中充满了“乐景”。

  1、关于情与景的关系,古人和外国著名作家有许多真知灼见,略举一二做为我们阅读赏析诗与文的借鉴:

  刘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姜白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范晞文:“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景相触而莫分也。”

  谢榛:“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于绝迹,振响于无声也。夫情景有异同,模写有难易,诗有二要,莫切于斯者。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无间也。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景多则堆垛,情多则暗弱,大家无此失矣。” 李渔:“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家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

  王夫之:“从此写景,乃为活景。”“情景者,文章之辅车也。故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研,独景则滞。” 田同之:“词中情景不可太分,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况周颐:“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

  2、关于虚与实

  蒋和:“其行间空白处,俱觉有味,……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布颜图:“山水间烟光云影,变幻无常,或隐或现,或虚或实,或有或无,冥冥中有气,窈窈中有神,茫无定象,虽有笔墨莫能施其巧。故古人殚思竭虑,开无墨之墨,无笔之笔以取之。”

  恽格:“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人多不著眼空处,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也。”

  3、关于隐与显

  康德:“美的艺术是一种意境,它只对自身具有合目的性,并且,虽然没有目的,仍然促进着心灵诸力的陶冶,以达到社会性的传达作用。”

  刘知几:“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晦之时义,不亦大哉。”

  沈德潜:“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

  元好问:“‘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榭榛:“妙在含糊。”

  《老子》:“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黑格尔:“同样一句格言,在完全正确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在阅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那样的作用和范围,要在这种成年人的阅历中,那句箴言里所包含内容的全部力量才会表达出来。”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推荐]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推荐]2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_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最新7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一得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2

高中语文说课稿精选《我的空中楼阁》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5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9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