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狼》课堂实录

《狼》课堂实录

红尘戏语 点赞 分享
《狼》课堂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狼》课堂实录(精选13篇)

《狼》课堂实录 篇1

  执教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卞先红

  评析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林豪

  教学要点:

  因势利导,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个有关“狼”的成语?

  生①:狼心狗肺、狼狈为奸

  生②:狼吞虎咽

  生③:狼烟四起

  生④:狼子野心

  师:狼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齐答):狡猾、贪婪、阴险……

  师:的确,狼历来就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板书课题)

  〔点评:由学生熟悉的成语导入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齐读)“蒲松龄简介”)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和朗读停顿。

  (师范读完毕后投影展示生字)

  师:谁能把这些生字准确地读一遍?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ān)蔽(bì)    弛(chí)   眈(dān)     暝(míng)   隧(suì)         黠(xiá)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谁能指出这位同学读得不理想的地方。

  生①:“其一/犬坐/于前”他读成了“其一犬/坐于前”,停顿有误。

  生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他的停顿也错了,读成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生③:“仍(réng)”他读成了“rén”。

  师:以上这几位同学听得都很认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观察多媒体展示的五幅图,准备根据画面复述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把课文复述一遍?

  (生①复述故事。)

  师:你复述得真好!

  生②:老师,我能比她复述得更好。

  师:你这么自信,请你复述一遍吧!

  生②声情并茂地复述。(全班热烈鼓掌)

  〔点评:生动的复述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一做法,改变了过去学习文言文注重字词解释的传统做法。把学习的权利和时间还给了学生。〕

  师:确实很好!通过他们的复述,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请大家分组学习。

  要求:1、第一大组学习一二自然段,第二大组学习三自然段,第三大组学习四自然段。

  2、从字、词、句入手,疏通文意。

  3、注意把握故事情节及狼和屠户的心理。

  (讨论学习十分钟后,交流学习情况)

  第一组汇报

  生①:我们小组解决了以下问题(投影展示)

  1、“缀行甚远”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贪婪)

  2、“一屠晚归”中的“屠”是理解为“屠户”好,还是“屠夫”好?(用“屠户”更确切。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二者都有“以屠宰牲畜为业的人”但“屠夫”更注重的是引申义,而“屠户”则更注重本义。)

  生②:我们小组补充一个问题(投影展示)

  为什么屠户一开始不把骨头全部扔给狼?(我们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对狼抱有幻想)

  生③:我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因为想拖延时间,想出对付狼的办法。(鼓掌)

  生④: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投影展示)

  狼遇到屠户,为什么不一下子就把他吃掉?

  生⑤:我认为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狼一开始抱着试探心理,也表现了狼的狡诈。

  第二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是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

  2、“窘”与前文的“惧”都是在写屠户的心理,而且“窘”比“惧”的意思更进一层。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为什么屠户这时候才采取行动?

  生③:因为屠户现在才明白,狼的主要目的是吃自己。

  生④:因为屠户比较善良,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他不想杀害生命。(鼓掌)

  生⑤:通过讨论我们小组明白了:(投影展示)狼的表现是“眈眈相向”。这也表现了狼的狡猾、阴险。

  第三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暴起”中的“暴”应该重读,因为从这个字最能看出屠户的果断。

  2、狼没有一起进攻,而准备前后夹击,也表现了狼的狡猾。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屠户为什么这时候才杀狼?

  生③:屠户开始以为可以摆脱狼。也说明屠户是迫不得已才杀狼。

  师: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通过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现在请大家再来看黑板上的五幅画面,谁能概括本文写了屠户与狼之间的几件事?

  生①:我认为有四件事: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生②:我认为有三件事:遇狼——避狼——杀狼

  生③:他们都是从屠户的角度来看作者的思路,我从狼的角度把这个故事分成了四个层次:遇屠——追屠——诱屠——被杀(热烈鼓掌)

  师:你很善于思考问题,能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就选择一种最易于接受的观点。(板书归纳)

  遇

  惧

  屠                           狼

  御

  杀

  〔点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研讨环节,学生们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一至四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谁能翻译本段?

  (生①通译全段)

  (生②再次翻译本段)

  师:本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①:寓言告诉我们,遇到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不要害怕,要敢于和他们作斗争。

  生②:举个例子吧,如果在街上有个坏人向你要钱,你若给了他,下次他还会向你要。因此,我们要坚决拒绝,并及时报警。(全班鼓掌)

  生③:遇到恶势力,要当机立断,决不手软。

  (师再次强调寓意,板书: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多媒体展示寓意)

  师:请大家齐读寓意。.

  (多媒体展示板书,教师小结全文)

  师:请同学们对照本文,再来阅读一篇有关狼的文章《感恩狼》,看看两文中的狼有何区别和联系?

  (生快速阅读《感恩狼》后,交流阅读情况)

  生①:《感恩狼》中的狼知恩图报;《狼》中的狼恩将仇报。

  生②:狼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所以,看问题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才会客观、正确。

  生③:大家都听说过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和人一样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鼓掌)

  生④:狼对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澳大利亚就有因为捕杀狼而导致野兔破坏草原的例子。所以,我们不能滥捕滥杀狼。

  师: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能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后继续努力。下课。

  评析:这节课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性。《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它使我们的学生观有了彻底的改变。过去我们讲究集体,忽略个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基本上是老师领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现在《课程标准》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是个体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新教材走向不同的学生,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爱学语文。例如,这节课教师没有给学生提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问题,互相之间提问题。还有,我们以前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要么是一个学生说了算,要么是教师说了算,而这节课教师一直在倾听每个学生的感受,允许理解的多向,答案的多元,不断给学生鼓励和掌声。因为阅读是一种和作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自我,教师只是帮助学生阅读。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新的意义,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学习过程是可设计的,又是不可设计的,教学中常常会有不可预料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现象,所以不能拿一个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语文教学只有在这种“模糊”与“精确”中同时展开,才有可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主精神。

  2.合作性。本节课,学生们的回答多次赢得了听课教师和学生们的掌声。究其原因,是学生们的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教学的最精彩部分就是集体交流。这是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探究成果的初步展示。在交流中,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会产生碰撞;在交流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在交流中,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释放出学习的潜力,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3.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学习语文的探究性就要体现在能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学习的资源。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思考习惯,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向更高的层面拓展,力求摸索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如:让学生看图复述故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狼》课堂实录 篇2

  执教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卞先红

  评析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林豪

  教学要点:

  因势利导,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个有关“狼”的成语?

  生①:狼心狗肺、狼狈为奸

  生②:狼吞虎咽

  生③:狼烟四起

  生④:狼子野心

  师:狼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齐答):狡猾、贪婪、阴险……

  师:的确,狼历来就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板书课题)

  〔点评:由学生熟悉的成语导入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齐读)“蒲松龄简介”)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和朗读停顿。

  (师范读完毕后投影展示生字)

  师:谁能把这些生字准确地读一遍?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ān)蔽(bì)    弛(chí)   眈(dān)     暝(míng)   隧(suì)         黠(xiá)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谁能指出这位同学读得不理想的地方。

  生①:“其一/犬坐/于前”他读成了“其一犬/坐于前”,停顿有误。

  生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他的停顿也错了,读成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生③:“仍(réng)”他读成了“rén”。

  师:以上这几位同学听得都很认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观察多媒体展示的五幅图,准备根据画面复述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把课文复述一遍?

  (生①复述故事。)

  师:你复述得真好!

  生②:老师,我能比她复述得更好。

  师:你这么自信,请你复述一遍吧!

  生②声情并茂地复述。(全班热烈鼓掌)

  〔点评:生动的复述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一做法,改变了过去学习文言文注重字词解释的传统做法。把学习的权利和时间还给了学生。〕

  师:确实很好!通过他们的复述,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请大家分组学习。

  要求:1、第一大组学习一二自然段,第二大组学习三自然段,第三大组学习四自然段。

  2、从字、词、句入手,疏通文意。

  3、注意把握故事情节及狼和屠户的心理。

  (讨论学习十分钟后,交流学习情况)

  第一组汇报

  生①:我们小组解决了以下问题(投影展示)

  1、“缀行甚远”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贪婪)

  2、“一屠晚归”中的“屠”是理解为“屠户”好,还是“屠夫”好?(用“屠户”更确切。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二者都有“以屠宰牲畜为业的人”但“屠夫”更注重的是引申义,而“屠户”则更注重本义。)

  生②:我们小组补充一个问题(投影展示)

  为什么屠户一开始不把骨头全部扔给狼?(我们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对狼抱有幻想)

  生③:我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因为想拖延时间,想出对付狼的办法。(鼓掌)

  生④: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投影展示)

  狼遇到屠户,为什么不一下子就把他吃掉?

  生⑤:我认为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狼一开始抱着试探心理,也表现了狼的狡诈。

  第二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是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

  2、“窘”与前文的“惧”都是在写屠户的心理,而且“窘”比“惧”的意思更进一层。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为什么屠户这时候才采取行动?

  生③:因为屠户现在才明白,狼的主要目的是吃自己。

  生④:因为屠户比较善良,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他不想杀害生命。(鼓掌)

  生⑤:通过讨论我们小组明白了:(投影展示)狼的表现是“眈眈相向”。这也表现了狼的狡猾、阴险。

  第三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暴起”中的“暴”应该重读,因为从这个字最能看出屠户的果断。

  2、狼没有一起进攻,而准备前后夹击,也表现了狼的狡猾。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屠户为什么这时候才杀狼?

  生③:屠户开始以为可以摆脱狼。也说明屠户是迫不得已才杀狼。

  师: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通过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现在请大家再来看黑板上的五幅画面,谁能概括本文写了屠户与狼之间的几件事?

  生①:我认为有四件事: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生②:我认为有三件事:遇狼——避狼——杀狼

  生③:他们都是从屠户的角度来看作者的思路,我从狼的角度把这个故事分成了四个层次:遇屠——追屠——诱屠——被杀(热烈鼓掌)

  师:你很善于思考问题,能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就选择一种最易于接受的观点。(板书归纳)

  遇

  惧

  屠                           狼

  御

  杀

  〔点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研讨环节,学生们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一至四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谁能翻译本段?

  (生①通译全段)

  (生②再次翻译本段)

  师:本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①:寓言告诉我们,遇到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不要害怕,要敢于和他们作斗争。

  生②:举个例子吧,如果在街上有个坏人向你要钱,你若给了他,下次他还会向你要。因此,我们要坚决拒绝,并及时报警。(全班鼓掌)

  生③:遇到恶势力,要当机立断,决不手软。

  (师再次强调寓意,板书: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多媒体展示寓意)

  师:请大家齐读寓意。.

  (多媒体展示板书,教师小结全文)

  师:请同学们对照本文,再来阅读一篇有关狼的文章《感恩狼》,看看两文中的狼有何区别和联系?

  (生快速阅读《感恩狼》后,交流阅读情况)

  生①:《感恩狼》中的狼知恩图报;《狼》中的狼恩将仇报。

  生②:狼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所以,看问题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才会客观、正确。

  生③:大家都听说过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和人一样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鼓掌)

  生④:狼对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澳大利亚就有因为捕杀狼而导致野兔破坏草原的例子。所以,我们不能滥捕滥杀狼。

  师: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能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后继续努力。下课。

  评析:这节课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性。《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它使我们的学生观有了彻底的改变。过去我们讲究集体,忽略个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基本上是老师领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现在《课程标准》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是个体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新教材走向不同的学生,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爱学语文。例如,这节课教师没有给学生提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问题,互相之间提问题。还有,我们以前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要么是一个学生说了算,要么是教师说了算,而这节课教师一直在倾听每个学生的感受,允许理解的多向,答案的多元,不断给学生鼓励和掌声。因为阅读是一种和作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自我,教师只是帮助学生阅读。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新的意义,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学习过程是可设计的,又是不可设计的,教学中常常会有不可预料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现象,所以不能拿一个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语文教学只有在这种“模糊”与“精确”中同时展开,才有可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主精神。

  2.合作性。本节课,学生们的回答多次赢得了听课教师和学生们的掌声。究其原因,是学生们的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教学的最精彩部分就是集体交流。这是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探究成果的初步展示。在交流中,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会产生碰撞;在交流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在交流中,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释放出学习的潜力,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3.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学习语文的探究性就要体现在能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学习的资源。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思考习惯,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向更高的层面拓展,力求摸索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如:让学生看图复述故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狼》课堂实录 篇3

  《狼》

  胡明道执教初一语文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摆茶摊的人是谁?

  生2:故事中的人是谁?

  生3: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流血?

  生4:老师怎么会有时间摆茶摊?

  师:这么多问题,一定想知道结果,对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摆茶摊的主人写的一篇文章《狼》。

  请同学们拿起书和笔,自己默默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快快快。

  接下来,同学们互相讨论疑难,老师分小组布置任务,每6人负责一个自然段。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句子,二是说出本小组解决疑难的绝招。

  学生分小组讨论。约五分种后,老师让第一组的一名学生翻译,另一名学生指出:“我们的绝招就是加一个字把古文变成现代文。

  第二组:甲翻译。乙:有两个绝招,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参考注释。

  第三组:甲翻译,教师插问:回答我几个问题,哪是“放下”、“拿”、“互相看着”?学生一一回答。教师:我们试试“眈眈相向”。师生表演。

  乙:绝招就是根据注释和所在语境加以推断。

  第四组:甲翻译,师问:什么叫“暴起”?你们的办法是不是就在这里呀?

  乙:我们的方法就是古今不同意义的词要注意辨别。

  第五组:甲翻译。师问:“断其股”是什么意思?“股”到底是大腿还屁股?生答“是大腿”。乙:我们的经验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古文用上。

  第六组:一学生翻译。师问:“罢了”在哪里?生答:是“耳”。

  乙:我们根据“亦……而…… ”确定它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

  教师:好,现在我们把大家的成果一起汇报出来,汇报的方式就是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现在你们说说这是什么故事?

  生(许多人):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师:大家已经知道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理解了故事。

  教师串讲故事。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办法:查、加、改、联。

  那么,故事里流汗、流血、笑的人是谁?

  师:你们看过朱军的《艺术人生》没有?看过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没有?他们俩就有本领把别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

  我们现在就把流汗的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请后两闰的同学组成记者团,一起设计问题采访屠户和蒲松龄。前排的同学研究文本,猜猜他们会问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据。现在分头准备。

  教师:(三分钟后)“面对面”言谈开始。看看发问的能否问到对方心里去,回答的能否把问题准确地回答出来。

  生1:屠户,你第一次流汗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流汗?

  生2答:

  生3问:第二次流汗是什么时候?

  答4:前后都有狼,而骨头都扔完了,我怕前后夹击,狼会吃掉我的。

  生5问:当你发现麦场上的草堆时,你怎么想的?

  生6答:我想这下好了,我有救了。

  生7问:当你看到一只狼装睡时,你为什么要杀他?

  生8答:我想这是最好的机会,莫失良机,先下手为强。

  生9问:你怎么会到草堆后面杀另一只狼的?

  生10答:并非故意。当我来到草堆旁随便转转时发现的。

  生11答:我想另一只狼一定就在附近,就四处找找,果然找到了。

  师(问生9):你觉得两个人的猜测谁更有道理?

  生12:请问经历了这些,你自认是个勇敢的人吗?

  生13答:应该是,基本上是。

  师:基本上是,你们同意吗?

  生答:同意。

  教师小结这部分的答记者问:屠户基本上是勇敢的,也还算机智的,对不对?(大家造成赞同)

  另一组针对“蒲松龄”的访问开始了。

  问:请问蒲先生,你为什么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答:因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气氛。

  问:你为什么要笑?

  生2:因为狼想欺骗屠户,但手段并不高明,所以想笑。

  师补充问:写的是狼的故事,为什么故事的结尾却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而不是说“狼之变诈”?

  生3:由狼推广到别的禽兽。

  师(恍然大悟状):我懂了,不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只要想坑人,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可悲的。

  生问:蒲先生,你为什么要写这个寓言?

  生4答:这个故事可以使后人得到启发。

  师问:蒲先生,你觉得自己写得最妙的地方在哪里?

  生5答:第4段第2句。(教师提醒他念出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教师示意他表演一下这几句所写,生微眯眼睛,慢悠悠地摇头晃脑。

  师:大家觉得这个“笑”字笑出了人的自豪。那么,在中国古典作品中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纷纷答:凶猛、贪婪。

  师:我刚才听到有同学喜欢看科普文章,动物大世界,说说那里面的狼是怎样的?

  生1:狼是群居动物,他们非常团结合作。

  师:现在有环保主义者提出要“拯救狼”。

  教师结合演示文稿告诉学生三个有关拯救狼的事实。然后问:“你觉得这是什么回事呢?是蒲松龄错了吗?还是环保主义都忘了要保护人类呢?

  现在就让大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文学狼”与“自然狼”的问题研究。

  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才是新时代同学的风貌,让问题伴随始终。

《狼》课堂实录 篇4

  执教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卞先红

  评析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林豪

  教学要点:

  因势利导,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个有关“狼”的成语?

  生①:狼心狗肺、狼狈为奸

  生②:狼吞虎咽

  生③:狼烟四起

  生④:狼子野心

  师:狼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齐答):狡猾、贪婪、阴险……

  师:的确,狼历来就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板书课题)

  〔点评:由学生熟悉的成语导入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齐读)“蒲松龄简介”)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和朗读停顿。

  (师范读完毕后投影展示生字)

  师:谁能把这些生字准确地读一遍?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ān)蔽(bì)    弛(chí)   眈(dān)     暝(míng)   隧(suì)         黠(xiá)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谁能指出这位同学读得不理想的地方。

  生①:“其一/犬坐/于前”他读成了“其一犬/坐于前”,停顿有误。

  生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他的停顿也错了,读成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生③:“仍(réng)”他读成了“rén”。

  师:以上这几位同学听得都很认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观察多媒体展示的五幅图,准备根据画面复述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把课文复述一遍?

  (生①复述故事。)

  师:你复述得真好!

  生②:老师,我能比她复述得更好。

  师:你这么自信,请你复述一遍吧!

  生②声情并茂地复述。(全班热烈鼓掌)

  〔点评:生动的复述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一做法,改变了过去学习文言文注重字词解释的传统做法。把学习的权利和时间还给了学生。〕

  师:确实很好!通过他们的复述,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请大家分组学习。

  要求:1、第一大组学习一二自然段,第二大组学习三自然段,第三大组学习四自然段。

  2、从字、词、句入手,疏通文意。

  3、注意把握故事情节及狼和屠户的心理。

  (讨论学习十分钟后,交流学习情况)

  第一组汇报

  生①:我们小组解决了以下问题(投影展示)

  1、“缀行甚远”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贪婪)

  2、“一屠晚归”中的“屠”是理解为“屠户”好,还是“屠夫”好?(用“屠户”更确切。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二者都有“以屠宰牲畜为业的人”但“屠夫”更注重的是引申义,而“屠户”则更注重本义。)

  生②:我们小组补充一个问题(投影展示)

  为什么屠户一开始不把骨头全部扔给狼?(我们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对狼抱有幻想)

  生③:我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因为想拖延时间,想出对付狼的办法。(鼓掌)

  生④: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投影展示)

  狼遇到屠户,为什么不一下子就把他吃掉?

  生⑤:我认为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狼一开始抱着试探心理,也表现了狼的狡诈。

  第二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是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

  2、“窘”与前文的“惧”都是在写屠户的心理,而且“窘”比“惧”的意思更进一层。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为什么屠户这时候才采取行动?

  生③:因为屠户现在才明白,狼的主要目的是吃自己。

  生④:因为屠户比较善良,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他不想杀害生命。(鼓掌)

  生⑤:通过讨论我们小组明白了:(投影展示)狼的表现是“眈眈相向”。这也表现了狼的狡猾、阴险。

  第三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暴起”中的“暴”应该重读,因为从这个字最能看出屠户的果断。

  2、狼没有一起进攻,而准备前后夹击,也表现了狼的狡猾。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屠户为什么这时候才杀狼?

  生③:屠户开始以为可以摆脱狼。也说明屠户是迫不得已才杀狼。

  师: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通过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现在请大家再来看黑板上的五幅画面,谁能概括本文写了屠户与狼之间的几件事?

  生①:我认为有四件事: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生②:我认为有三件事:遇狼——避狼——杀狼

  生③:他们都是从屠户的角度来看作者的思路,我从狼的角度把这个故事分成了四个层次:遇屠——追屠——诱屠——被杀(热烈鼓掌)

  师:你很善于思考问题,能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就选择一种最易于接受的观点。(板书归纳)

  遇

  惧

  屠                           狼

  御

  杀

  〔点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研讨环节,学生们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一至四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谁能翻译本段?

  (生①通译全段)

  (生②再次翻译本段)

  师:本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①:寓言告诉我们,遇到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不要害怕,要敢于和他们作斗争。

  生②:举个例子吧,如果在街上有个坏人向你要钱,你若给了他,下次他还会向你要。因此,我们要坚决拒绝,并及时报警。(全班鼓掌)

  生③:遇到恶势力,要当机立断,决不手软。

  (师再次强调寓意,板书: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多媒体展示寓意)

  师:请大家齐读寓意。.

  (多媒体展示板书,教师小结全文)

  师:请同学们对照本文,再来阅读一篇有关狼的文章《感恩狼》,看看两文中的狼有何区别和联系?

  (生快速阅读《感恩狼》后,交流阅读情况)

  生①:《感恩狼》中的狼知恩图报;《狼》中的狼恩将仇报。

  生②:狼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所以,看问题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才会客观、正确。

  生③:大家都听说过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和人一样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鼓掌)

  生④:狼对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澳大利亚就有因为捕杀狼而导致野兔破坏草原的例子。所以,我们不能滥捕滥杀狼。

  师: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能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后继续努力。下课。

  评析:这节课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性。《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它使我们的学生观有了彻底的改变。过去我们讲究集体,忽略个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基本上是老师领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现在《课程标准》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是个体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新教材走向不同的学生,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爱学语文。例如,这节课教师没有给学生提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问题,互相之间提问题。还有,我们以前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要么是一个学生说了算,要么是教师说了算,而这节课教师一直在倾听每个学生的感受,允许理解的多向,答案的多元,不断给学生鼓励和掌声。因为阅读是一种和作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自我,教师只是帮助学生阅读。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新的意义,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学习过程是可设计的,又是不可设计的,教学中常常会有不可预料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现象,所以不能拿一个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语文教学只有在这种“模糊”与“精确”中同时展开,才有可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主精神。

  2.合作性。本节课,学生们的回答多次赢得了听课教师和学生们的掌声。究其原因,是学生们的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教学的最精彩部分就是集体交流。这是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探究成果的初步展示。在交流中,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会产生碰撞;在交流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在交流中,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释放出学习的潜力,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3.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学习语文的探究性就要体现在能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学习的资源。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思考习惯,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向更高的层面拓展,力求摸索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如:让学生看图复述故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狼》课堂实录 篇5

  《狼》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

  1.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目标

  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故事复述,多角度地阐释自己对古文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设想】

  1.疏通文义,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确解。

  2.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议论。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呈现“狼”的图片)讲有关“狼”的故事:《小红帽》、《东郭先生与狼》等。说说“狼”是怎样一种动物呢?

  与有关狼的成语:如狼似虎、引狼入室、豺狼当道、狼奔豕突、狼藉满地。由此可以看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

  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的。

  2.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山市》)

  《聊斋志异》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欣赏歌曲:《说聊斋》。

  《狼》出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之二,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情节曲折紧张,语言描绘生动形象,既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也突出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二、知识积累

  ★★字词积累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

  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暴:突然。毙:杀死。

  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企图,打算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词类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重要语句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三、整体感知

  1.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屠夫“遇狼”。

  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屠夫“惧狼”。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

  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屠夫“御狼”。

  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用屠夫“杀狼”。第4段是高潮和结局。

  第5段,“评狼”。

  2.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

  中心: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3.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4.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的。

  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5.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的?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6.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

  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7.“止增笑耳”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作者写《聊斋志异》这部书主要是借“狐仙鬼怪”来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正义必胜,邪恶必败。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又可看出当时屠户是怎样的心态呢?

  ②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狼“眈眈相向”又可看出狼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呢?

  ③如果此时两狼有一番对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④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办呢?

  *要冷静、镇定,利用周围有利地形摆脱对方。

  *要大声喊救命,向周围人求救。

  *万一对方有利器,要智取,先保住性命,再寻找有利时机摆脱,并记住对方相貌特征,及时报警。

  五、总结拓展

  1.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明白: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

  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课后反思】

《狼》课堂实录 篇6

  本课的优点:

  1、整节课的设计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指导,具体来说,是阅读故事类文言文的三种境界,即初读——读通文意,再读——读出情景,三读——读懂特色所以说,本课是比较有高度的。

  2、本课试图以一则《狼》的学习来让学生领略《聊斋志异》的特色:内容上“奇异”,情节上曲折,文笔上简练。应该说,本课是比较有深度的。

  3、对朗读的指导是比较有成效的。四步走:读出形势的急缓,读出屠户的动作,读出屠户的心理,读出作者的态度。几遍朗读下来,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读出《狼》的惊险与曲折。

  并且四步的指导尽可能的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形势之急(第二段)是老师分析引导示范,学生齐读;形势之缓(久之……意暇甚),是学生找出原句,老师朗读,学生听出拖音,然后齐读;屠户的动作是老师问如何读?快还是慢?学生自由读,单个展示;屠户的心理是老师告知心理:吃惊与放松,加入“啊”与“呼”,问应该加在哪?自由趣味朗读,同桌交流,然后学生说理由,单个展示朗读;最后是老师问什么态度?齐读。以朗读带动分析理解,从而以朗读达到体味情节曲折的效果,手法比较新颖。本课的朗读学生是趣味盎然的,尤其是“读出屠户的心理”。

  不足及启示:

  1、有些课必须提前预习。公开课、评优课课前让学生拼命预习、拼命准备确实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是,绝对的不预习,有时反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无论是常规授课还是公开课。像本课文言文,不短,想40分钟让学生有收获、有突破,不预习,难。像《社戏》,那么长,不预习,上课变成了自读课文了。

  预习与否,都应该依课文长度、难度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收获最大化来定。

  2、朗读的指导如何更生本一些?我们看即便是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指导,也往往是师本的痕迹非常明显,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直接示范,朗读能否也走向生本、高效的道路?

  3、《狼》这篇文章有什么让人感到奇“异” 的地方呢?这个问题太难了,初一的学生,基本上也就能理解到故事的奇异。

  4、文笔的简约是《聊斋志异》的一大特色,但我却没有好的办法进行突破。原因是我的水平有限,而绝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文言文都简练,不必讲。我想,不是的,不是不必讲,是我们不会。文言文为什么都简练?《聊斋志异》的语言又有什么特殊的魅力?这其中当然有原因,只是我们不知道。近来,我在想,一个教师,即便是他拥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也绝不是据此便可以大有作为的,其关键还是要看自身的学问根底。

  我们可以没有高学历,但一定要有深学力。余映潮老师只有高中学历,但国内中语届谁看小视他?

《狼》课堂实录 篇7

  这是一次教学,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我在课堂上太拘泥于教案,阻碍了原来想创设的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局限于课本。如教学到狼尾和狗尾的区别时,只是匆匆地讲解过去,而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说。因为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底子、自己的生活积累。如果这里让学生说,有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倒如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平时的阅读信息,这样在课堂上一起交流,就是一种感悟,一种互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所以,今后在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也要纳入很多弹性灵活的成分。

  2、读不够凸显。本来想让学生以“读”为主,采取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思考。我坚持以“读”为主线,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但这一课是分角色读,教师的范读还不够,学生读的面不够广。应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3、还没有注重评价。评价在一堂课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评价的语言还不够丰富,今后要多注意到。

  4、能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抓关键字词的训练中,如教学“花言巧语”能利用情境,不仅理解了词,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词汇,课堂上形成一种融洽的气氛。

  5、今后还要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理解。

《狼》课堂实录 篇8

  教师寄语:对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最后取得胜利。

  学习目标:

  1.掌握“顾、苫蔽、洞”等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2.熟读背诵课文。

  3.领悟文章深刻的寓意。

  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缀行甚远(        )         ②一狼仍从(        )

  ③屠大窘(        )     ④顾野有麦场(        )

  ⑤积薪其中(        )     ⑥苫蔽成丘(        )

  ⑦目似暝(        )     ⑧又数刀毙之(        )

  ⑨一狼洞其中(        )    ⑩止露尻尾(        )

  ○11乃悟前狼假寐(        )    ○12狼亦黠矣(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理解探究

  3、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4、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合作释疑

  5、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6、作者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旨意的,但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表现了屠户敢于斗争的精神,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课内精读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冥,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漏尻尾。屠自断其后,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一狼径去(     )   (2)其一犬坐于前(    )

  (3)一狼洞其中(      )(4)盖以诱敌(      )

  (5)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 )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久之,目似冥,意暇甚           b又数刀毙之    

  c问之,鬼曰:“我是鬼”      d恐其变化,唾之

  9、“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 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10、本段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

  拓展迁移

  阅读文段《感恩狼》,完成习题。

  感恩狼

  黄 山

  那是1964年10月的一天。

  下午两点多,雪积半尺厚,我们乘坐的汽车打滑不能行走。我们正推着车,发现有一群褐黄色的东西慢慢靠近,我们赶紧上车,发现是八只饿狼,个个像小黄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后腿显得更细。车上纳西族老乡说别急,有办法。雪封山了,狼找吃的东西难了。一个个饿疯了。车上可有吃的?我们几乎同声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给它们吃!老乡像是下达命令。我们七手八脚把从丽江买的准备带回昆明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干巴,一块块,一串串往下丢。八只大狼眼都红了,大吼着扑向这些食物,第一批丢下去的东西,一眨眼就吃光了。但它们不走,八只狼排成一排坐下盯着后车门。老乡继续下达命令:再丢下一些!我们车上放的肉品足有100多斤,豁出去了,保命要紧,扔吧!我带着哭腔说了这句话。第二批大约50多斤肉品飞出了后车门。八只狼又是吼着扑向食物,但吃的速度明显慢了,眼见每只狼肚子都渐渐大了起来,吊得不那么高了。也就一袋烟工夫,八只狼还像刚才一样,整齐地坐着,盯着后车门。老乡看着我们每个人,异常坚定地又发了话:还有吗?一点不留地丢下去,等我们回来从丽江再买,千万别心疼。我盯着这位我们刚刚相识的纳西族老乡,心里说:我们还回得去吗?按照老乡的要求,我们将车上所有的肉品,包括我们特别舍不得的一点鹿子干巴,还有十几包饼干全都甩下车去,八只大狼又是一阵嚼,吃完了肉又试探性地嗅了嗅那十几包饼干,没动它。这时我清楚地看到八只大狼的肚子已滚圆滚圆,目光开始变得温顺,不再横排坐着,其中一只狼围着汽车转了两圈,又朝车前方跑去,其余七只狼没动。不一会儿,那只狼又跑回来,带着那七只狼朝松林钻去。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司机小王也从驾驶室下来,朝我们深深呼了口气,意思是说:好险哪!我们又开始推车,仍然无济于事,看来我们今天有可能困在这里,如果再遇上另一群狼可就彻底完了。正在这时,我们看见那八只大狼又钻出松林,跳到公路上,奇怪的是:每只狼的嘴里都叼着一根大树枝,不知它们想干什么?我们只得又爬上车,警惕地观察着。司机小王干脆把头从驾驶室里探出来,我也打开一扇车窗看着群狼到底要干什么?只见八只大狼把口里叼着的树枝分别放到汽车两个后轮下面。哈哈!狼给汽车打眼了,我高兴得大叫起来。狼见我大叫,只是朝我望了望,我也发现狼的眼光里没有敌意。接着八只狼一齐钻到车底,我正不解其意,却见汽车两侧积雪飞扬,一部分雪飘到山下,一部分雪堆向路边。工夫不大,八只狼又从车底钻出来,跑向车的前方,头朝前,尾朝车头一字排开,嘴一齐拱到雪里,朝前岔去,然后又头对头一边四只,一齐用强有力的后腿向后扒雪。路面渐渐露出来。我眼里滚动着泪花,大呼小王:狼帮我们扒雪了,赶快发动车。车果然启动了,徐徐向前。纳西族老乡也激动得和我们紧紧抱在一起。车向前,狼向两侧闪开了,又一齐朝后跑去把树枝衔了回来。车子刚好行到积雪厚的地方,又空转打滑了。八只狼又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先打眼,后扒雪,就这样每重复一次,汽车就前进一段。大约重复了十来次,车向前行进了几里多地,也就到了山顶,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汽车到达山顶后,狼不再叼树枝了,在我们车后仍然是一字排开坐着,不同的是,有一只狼稍稍向前。老乡告诉我们,那是头狼,主意大概都是它出的。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可是这八只可爱的狼似乎没有什么反应,只定定地望了望我们,然后头狼在前,其余随后,缓缓地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

  (选编时有改动)

  11、饿狼“个个像小黄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后腿显得更细。”此处描写有何作用?

  12、从狼的得食到给汽车打眼、扒雪使汽车开走,我们会想到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

  13、文章结尾“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可是这八只可爱的狼似乎没有什么反应,只定定地望了望我们,然后头狼在前,其余随后,缓缓地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有什么情味?

  14、文中几次写到八只狼排成一排,在车后坐着,每次的含义一样吗?如果它们是人,会说什么话?

  15、“我们”由紧张到放松,再到感激,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课文扩读材料

  猎人与狼

  侯希辰

  猎手穿行在灌木丛中,查看前几天挖下的陷阱,可惜一无所获。当他走进一片灌木林时,微微有些心跳,那是最后一处的陷阱了。

  伪装的树枝不见了,陷阱露出阴森森的洞口,猎手狂喜,端着枪走近阱口。猎物是只成年的公狼,金黄色的皮毛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在阱底嗥着,焦躁地团团转。

  靠近点,再靠近点,猎手告诫自己。小心地挪动脚步,边举枪瞄准,他只有将尖锐的弹头射进公狼的前额,才能获得一张完整的狼皮。猎手觉得手心有点湿,全神贯注地往前挪步。突然,他脚下一滑,眼前一黑,耳边响起尘土和落叶的坠落声,猎手意识到,他正掉进自己挖的陷阱里,他忽略了昨晚的那场大雨。

  现在,猎手和凶恶的公狼,共同被困在狭小的阱底。四周是3 米多高垂直光滑的泥壁。猎手心中滑过一阵苦笑:这大概就是报应吧,打了一辈子猎,结果却要死在亲手挖掘的陷阱和已捕获的猎物口中。

  在猎手掉进陷阱中的那一刻,公狼被这突如其来的坠物给镇住了,它转过身,目光凶狠地盯着近在咫尺的猎人,龇着白森森的狼牙,鼻孔里发出威慑的低嗥。

  赤手空拳的猎手知道,无论如何是敌不过眼前凶狠的公狼的。凭他多年狩猎的经验,他很快镇定下来,也龇着牙,目光狠狠地瞪着公狼不动。

  人和狼都不敢轻举妄动,互相对峙着,时间似乎静止了,不知过了几分钟或是几小时,公狼也许感到眼前的人对它并不构成威胁,也许无暇顾及,逃命要紧,公狼盯着猎人后退两步,见猎人没有反应,便掉转身,不再顾及背后的人,开始义无反顾地用尖锐的前爪飞快地扒着阱壁。

  雨后的土很松,老狼很快就在脚下扒下一大堆土,把阱底垫高了一层。公狼用后腿跳上土墩,竖起前爪,继续往高处抓。猎手很快就明白了公狼的意图,不禁在心里骂道,他娘的,狡猾的家伙!旋即跟在公狼的身后,把公狼抓下的松土踩实、垫宽,做成台阶状。

  狼和人,在这一刻成了同舟共济的合作者。人和狼,为了求生,竟配合得如此默契和协调。  只用了两个多时辰,狼和人都看见了头顶上的地面。狼一纵身,蹿上地面,向前走了几步,停住,回转身坐下来,目光定定地望着洞口。猎手最后也艰难地攀援上洞口。他看见狼正盯着自己,慌忙拾起掉在地上的枪,端起瞄准狼的前胸。

  公狼见到猎人上来,全然不觉危险就在眼前,而是偏着头,对猎人眨眨眼,然后缓缓起身,慢吞吞地朝着密林深处走去。在转过山脊时,又回过身来望了望猎人。

  猎手端着枪,怔怔地瞄准着渐渐远去的公狼,僵硬的手指,没有扣下扳机,一任猎物从容地隐入林间

  ……

  从此,猎手不再进山。他告诉别人,他已失去作为猎手应有的那股狠劲了。(原载《文学港》 年第1 期)

  30课

  1、①紧跟着走  ②跟从  ③困窘  ④回头看⑤柴  ⑥覆盖  ⑦闭眼  ⑧杀死  ⑨打洞  ⑩屁股○11假装睡觉  ○12狡猾

  2.①骨头已经扔光了,但两狼像以前一样一齐追赶。  ②狼不敢前进,瞪着眼朝着屠户。  ③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的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前面。④想钻洞进入来攻屠户的后部。  ⑤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3、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并趋如故”“狼不敢前,耽耽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4、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合作释疑

  5、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异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显得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启示: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6、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以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课内精读

  7、(1)离开(2)像狗一样(3)打洞(4)表原因,“原来是”

  (5)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8、a 提示b、c、d三项中的“之”的用法都是代词,而a项中的之的用法是助词

  9、b 提示:古文中句子的停顿,一般按照意义停顿。

  10、(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动作描写。(2)目似冥,意暇甚。神态描写。(3)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如以攻其后。动作描写。

  拓展迁移

  11、增加紧张气氛,只有饿得厉害才会不顾一切,更何况是狼。狼的高大,狼的利索,都表明情况危急。

  12、知恩必报

  13、一方面是激动鼓掌,一方面是无动于衷,两相对照不由你不注目,这是人和自然的不和谐,还是生活中的常理。就是在这种思索中,你逐渐走入文中,领悟到深刻的含义。

  14、三次,每次的含义不一样。如果它是人,它第一次会说:“快!再给我们扔点东西,我们还差得远呢。”第二次会说:“我们还不饱,再给我们扔点吧!”第三次会说:“我们吃了你们的东西,我们给你们排了路障,再见吧!朋友。”

  15、“扔吧!我带着哭腔说了这句话。”

  “司机小王干脆把头从驾驶室里探出来,我也打开车窗看着狼群。”“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

《狼》课堂实录 篇9

  

  一、教学目标 :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流畅地朗读并能基本背诵课文。

  3、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把握古文朗读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逐步培养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老师搜集有关狼的文章:如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了解文言词语的多义现象,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圈点勾画,有疑难之处画上“?”。搜集与狼有关、带狼字的成语,根据自己的了解画出狼的形象或与情节有关的画面。

  五、教学内容: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之一,情节曲折紧张,语言描绘生动形象,既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也突出了屠户的勇敢机智。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如:狼真的该杀吗?

  六、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让学生对狼有一个先前的了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是什么动物?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真正的狼?或许我们更多的只是在公园里、电视、图画、文学作品中了解过狼的形象。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有关狼的知识:如狼外婆、狼和小羊、以及有关狼字的成语等。(可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得出结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作品《狼》。仔细看一看,这一作品是作者是谁?

  学生回顾有关蒲松龄的知识。教师出示材料。

  (二)整体感知

  1、朗读并熟悉课文。

  (1)教师范读,创设情景:

  声情并茂,有急有缓,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节奏。使学生初步解决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再自读课文,并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课文,解决暂时不懂的字,不理解的词。

  (2)小组合作,质疑释难。根据注释梳理文句,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好了,相信大家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现在,如果有同学还有对文章的内容及字词不理解的话,请自由提问。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老师可略作归纳,然后讨论解决。(教师完成指导)

  3、检查阅读。

  如果大家都对文章的内容没什么疑问了,我想考一考大家。出示材料5-7

  4、看来大家都还解决的不错,请看下边的图片,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复述课文吗?

  (1)复述:进一步理解,熟悉课文

  (2)进一步明确故事的情节。出示材料8

  (三)研读与赏析

  1、赏析:

  1)  文中有两个形象,让学生自己选择并扮演其中的一个形象,以该形象的语气来说说当时的想法。这样可以深入的了解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  让学生根据同学的自述,分别概括出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提示:可提示学生分析这些词语时从动作,神态或者心理方面表现狼的贪婪,凶狠、狡诈和屠户的恐惧、机智等

  3)  议狼:请学生多角度评价课文,并得出自己的启示。。

  4)  你能说说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吗?或学习本文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提示:对待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胜利。(答案不求一致,尽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课文最后一段在写法上与前面有何区别,它起什么作用?(议论,点明主旨。同时明确这类文体的写法: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明态度、观点)课文写的狼是否有别的含义?从而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揭示当时社会现实,有嘲讽的意味。然后抽读,看怎样才能读出讽刺的意味?

  (四)拓展

  1、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老师也可以提示探究方向,推荐书目,蒲的另一篇文章。

  2、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3、展开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提倡求异思维,可以改变故事的结果。

  附:板书

  狼

  狼    缀行——假寐诱敌——打洞——被杀:狡诈、凶残

  屠户  遇狼——惧狼——避狼——杀狼:机智、勇敢

《狼》课堂实录 篇10

  预习要求:

  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环节如下:

  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

  二、读——读准字音。(5分钟左右)

  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苫倚薪暇黠

  三、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3.教师强调如下字词。(重点在第四段)

  ①指出用法:止犬洞隧

  ②理解词意:去股盖耳

  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

  ④辨析词意: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四、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五、读一一读懂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品评一:写屠夫俱粮,表现屠夫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品评二:狼得骨而不止,使人感到屠夫面临巨大危险;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夫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品评三:描写细腻、生动,投、复投一表现屠夫一再退让;“并驱如故”——不仅表现了狼的贪得无厌,而且表现狼懂得配合作战。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放,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品评一:写屠夫御狼,表现屠夫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品评二:狼穷追不舍,屠夫在情急之中迅速占据有利地势,人与狼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品评三: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屠夫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设法与恶狼斗。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品评一:写屠夫杀狼,表现屠夫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品评二:狼的一走一留,“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品评三:“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表现狼另有图谋和牵制屠夫;“意将隧入以攻其后”——表现狼迂回包抄的狠毒。“数刀毙之”、“亦毙之”充分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果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品评一:作者发表评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此为第二部分。

  品评二:结尾仅20字,从实到虚,将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寓意丰富而深刻。

  品评三: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六、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

  1.讨论题:怎样理解课文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3.同学们发言的主要内容有: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紧跟人的时间之长,距离之远,写出了狼的险恶用心,也写出了狼对屠户的力量还不知底细,还在进行观察,这初步表现出狼的狡诈。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单独一人,狼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与前文相照应,又为故事的发展起了推动波澜的作用,也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退让。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追。

  后狠止而前狼又至:甩不掉狼,形势紧迫,屠户面临受到攻击的巨大危险。

  并驱如故:表现狼的贪得无厌,也表现狼知道配合作战。在这个时候,屠户的险境丝毫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危险,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窘、恐:写屠户的心理;也写屠户更加陷入困境,气氛更加紧张;还写屠户已在重新考虑自救的方法。

  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屠夫的心理、动作和神态,写出了他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抢占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同时让故事情节稍稍得到舒缓。

  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敢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双方处于决一死战的相持阶段,气氛异常紧张,动人心魄。

  一狼径去:“径”字用得巧妙,留下了悬念,为写狼的狡诈埋下了伏笔。

  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这又是一个悬念,狼的表现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仅12个字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狼制造假像、伪装悠闲的神态。狼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实际上是在实施阴谋。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文章中的悬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结尾:卒章显其志。

  ……

  4.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炼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

  1.师或生试用湖北评书或者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狼黠一一笑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新意之一: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出声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在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新意之二: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这既是优美的教法,也暗含着学法的熏陶。

  新意之三:没有大段的讲解,没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这个有力的教学问题引发出学生对课文每一个细节的咀嚼品析,学生在此时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此时也酝酿了教学的高潮。

  上述教学设计的特点就是“板块式”思路: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表现出极为清晰的呈板块层进式的教学思路,给人一种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感觉。这种板块式教学思路能够很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无序”的问题,不管是对于无经验的年轻教师还是对于比较成熟的教师,都有实实在在的运用价值。由于“板块”二字的出现,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就改变了老师们常规的备课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不仅如此,由于简洁明了的“板块”组合中必然有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这就能有效地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这也就落实了教学大纲对我们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狼》课堂实录 篇11

  余映潮  

  〔说明〕在教学研究中,发现不少课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安排比较杂乱,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无序、不透。课中缺乏起主导作用的、起支撑作用的、有训练力度的教学板块。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的每一节中,都必须有一两个相当突出的训练板块,以突出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对学生的训练,以突出教法和学法,以突出教学艺术的实施。为此,特编写了关于《狼》的8种微型教案,以供参考。

  这8种微型教案,共展现了常规手段下的8种教学角度:诵读,辨读,说读,析读,品读,写读,听读,练读。这每一种教学角度,实际上就是相关教学过程中的最为突出的、最为重要的教学板块。

  教案一

  一、教学角度:诵读——朗读课文,背读课文。

  二、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2.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字词理解比赛。3.进行朗读训练。4.背读课文。

  三、诵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生自由竞读课文,理解文意。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所谓“分层背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的层次。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一层写人,一层写狼,朗读时必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演读全篇课文。4.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中的情景。5.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6.运用各种形式竞读、竞背课文。

  教案二

  一、教学角度:辨读——对词义进行体会、辨析。

  二、主要教学步骤:1.以带有“狼”的成语导入。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3.边译边读。4.进行对字词的寻读、辨读。

  三、辨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法之一介绍:学习文言字词,方法之一是成语印证法。所谓成语印证法,就是根据课文中字词的含义,找出含有此词此义的成语,二者相互进行印证,从而加深理解,扩大积累。2.学法实践,学生分组活动找成语。如:一屠晚归,归心似箭;苫蔽成丘,一丘之貉……3.学法之二介绍:学习文言字词,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辨析一词多义,也就是将一课中或若干课中的某一个词所有的用法和义项集中,进行词义的体会与辨析。《狼》这一课,对不少的词语进行了重复的运用,如两个“敌”、三个“止”、三个“前”、四个“后”、四个“之”、四个“以”、六个“其”……4.学法实践,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十几组同、近义词。5进行词义理解的分类整理。

  教案三

  一、教学角度:说读——用“说”的方式带动课文的阅读。

  二、主要教学步骤:1.自由朗读。要求不漏字,不加字,不倒字。2.竞读比赛。或分组,或对手赛,要求读出情境,读出叙、议的层次。3.组织讨论,突出“说”的训练。

  三、说读训练实施过程:1.引导学生对课文读出情境,读出叙、议的层次。2.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①阅读提示中说,这个故事表现屠户和狼的斗争,层层相扣,紧张曲折。你能否就“紧张曲折”从课文中举一例说明。②阅读提示中说,故事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简洁生动。“语言简洁生动”表现在哪些地方?③综合课文内容,说说“狼”的狡诈表现在哪里?3.同学们自选问题进行准备,争取发言。4.就以上三个问题组织小小组、小组、全班三个层次的发言。5.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请同学们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思考要求。6.同学们分小组“创编故事”。7.“添枝加叶”讲故事。

  教案四

  一、教学角度:析读——对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的评析。

  二、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2.就课文的语文常识、字词、情节内容进行质疑问难比赛。3.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析读”——评点式阅读。

  三、析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读课文中编者写好了的对课文的评点。2.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老师也同样配读课文中的评点。3.教师讲解:我们应学习课文的评点方法,把它运用到阅读中去,就是一种“评点式阅读”的方法。如课文对第一段是这样评点的:“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我们还可以这样评点:“文章开门见山,点出两狼,扣人心弦。”“‘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同学们可从用词造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性格特点、故事波澜等各方面对课文的各段进行分析、评点。4.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教师组织交流。5.互读互“评”:一组读,二组评点;二组读,三组评点……读读评评,评评读读。

  教案五

  一、教学角度:品读——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妙处。

  二、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2.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老师顺势问学生,落实如下三组字词:倚、薪、暇、黠;止、犬、洞、隧;课文练习三的六个“其”。3.读课文。4.品课文。

  三、品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介绍学法:阅读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可以用一种“妙点揣摩法”。所谓“妙点揣摩”,就是从词语运用、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段、构思特点等方面体会课文的妙点,以使自己透彻地理解课文。2.教师示范。如:课文妙在写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户面临巨大危险;妙在写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现了屠户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妙在写狼的一走一留,让人担心屠户是否会中计……3.学法实践,学生进行课文妙要列举,每人用一句话说明一个“妙点”。4.组织学生用“分类”的方式整理“妙点”。5.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6.自由背读,课文小结。

  教案六

  一、教学角度:写读——就课文内容写课本剧。

  二、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短的动物卡通录像片。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情节、人物。3.同学们编写课本剧。4.交流与评价。

  三、写读训练实施过程:1.说明:编课本剧,是一种改写训练,就是将带有情节性、故事性的课文用剧本的形式表现出来。2.介绍有关“台词”“舞台说明”的知识。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台词要简练、生动、个性化。舞台说明写在剧本的开端、结尾和故事情节展开的对话里。它的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上下场以及对人物表演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的要求等等。舞台说明不能过少,特别是对人物动作、表情的要求,一定要恰切而适当地安排在对话之中。3.同学们进行编写。全班若分为四个小组,则两个组的内容要以“狼”为主角,两个组的内容要以“屠户”为主角。4.组内交流,评选。5.全班交流。

  教案七

  一、教学角度:听读——听不同方式的朗读,听记有关的资料。

  二、主要教学步骤:1.学生读课文。2.听读,学读。3.听讲析,作记录。4.检查学习效果。

  三、听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读出层次,学生听读、学读。2.听对课文第四段的配乐朗读,学生跟读。3.听老师对第五段的不同语气的朗读,学生竞读。4.听(两遍)课文分析的录音,学生作听音笔记:蒲松龄通过对两只恶狼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着力揭露了狼的凶残而又虚弱、狡诈而又愚蠢的特点。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凡写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狼的本性。请看:“缀行甚远”——表现狼贪婪的企图;“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表现狼的配合作战和虚张声势;“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胆怯,并在伺机而动;“径去”“犬坐”——狼在变换手法,制造危机;“目似瞑,意暇甚”——伪装轻松善良;“洞其中”——表现狼在迂回包抄,准备前后夹攻。值得强调的是,作者完全没有写狼对屠户进行正面进攻,在作者看来,阴险狡诈比穷凶极恶更可怕、更可恨,因此他极力写狼的狡诈。狼越是狡诈,屠户的胜利也就越有意义。5.学生以“《狼》中之‘狼’”为题发表看法。

  教案八

  一、教学角度:练读——进行有力度的课堂书面练习。

  二、主要教学步骤:1.熟读课文。2.同学们自编课内百字小练习,以两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测。3.再读课文。4.教师发课堂智能练习。学生做练习,教师组织评讲。

  三、《狼》课堂智能练习。

  第一层次练习——解释词义。

  1.一狼得骨止(  )    止(  )有剩骨

  2.盖以诱敌(  )     恐前后受其敌(  )

  3.一狼洞其(  )中    以攻其(  )后

  4.目似瞑,意(  )暇甚  意(  )将隧入以攻其后

  5.变诈几何(  )哉    顷刻(  )两毙

  第二层次练习——理解句义。

  6.将文中的议论段写为现代文。            。

  第三层次练习——语段阅读。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方     ②薪     ③尻     ④股 

  8.选出加点词词性、词义相同的一组。(  )

  a.犬坐于前

  前狼

  b.以攻其后

  自后断其股

  c.久之

  毙之

  d.意将隧入

  身已半入

  9.指出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一犬(   )坐于前

  ②一狼洞(   )其中

  ③意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

  ④又数刀(   )毙之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1.选出下面说得正确的项。

  a.“径去”的意思是径直走开。“犬坐”的意思是像狗似地蹲坐在前面。(  )

  b.文中三个“其”的含义分别是指:屠户、积薪、前狼。(  )

  c.文中三个“以”的含义都是“用”。(  )

  d.“屠暴起”写屠户的当机立断。暴,突然的意思。(  )

  e.“目似瞑,意暇甚”的意思是:眼闭着似乎在睡觉,那神情善良得很。(  )

  f.文中“一狼径去”写狼另有图谋,“犬坐于前”写狼牵制屠户。(  )

  g.此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

  h.此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答案为:adfgh)(  )

《狼》课堂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学习掌握文言字词,熟读背诵文章。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4、资源目标: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搜集资料。

  5、环境目标:

  创设宽松、协作、互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师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狼》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因此要求学生学习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为一篇自读文言文,《狼》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也是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的好文章。

  2、重难点分析:

  由于本文篇幅很短,层次清晰,书上注释较具体,学生能借助注释初步读懂文意,但文中文言现象丰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都有出现,因此落实字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新课标明确“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确定本文教学难点是“创造性复述课文。”

  3、相应对策,学法研究:

  对字词的疏通,我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自学中遇到难句、难词摘下来,通过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加以解决。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采用讨论法,比如“屠夫的神情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一问题,可以让四人小组先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成果转化为全组同学成果,拓宽学生思路。

  【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老师共同体会是:

  1、底子薄,功夫浅,阅读存在困难;

  2、兴趣不够,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

  【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在“以师生互动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放手让学生去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诵读法──小组流水读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文言文语感。

  质疑法──小组交流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让学生会合作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讨论法──让学生小组讨论,用学生的“思”与“说”代替老师的讲。

  【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设计】

  cai课件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及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程序一: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3次,做到通顺流畅。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字词。遇到难词、难句摘录到预习本上。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程序二:课堂教学

  一、开门见山,切入课文(2分钟)

  多媒体:出示资源助读。

  二、自学成果展示

  1、展示你的声音──小组流水读比赛。(7分钟)

  ⑴2分钟自由读,做准备。

  ⑵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小组同学依次朗读课文,要求学生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读音。

  2、提出你的问题──难词难句交流(8分钟)

  ⑴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⑵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⑶师出示有关字词加以分工归类,进一步落实字词。

  多媒体:出示整理的字词。

  (方法指导:猜读法,立体读书法,对照归类法。)设计思路: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学习,节约时间完成其它环节教学。

  设计思路:

  对学生评价的改变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肯定学生,让他们获得收获的喜悦,能引起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而且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应用分析:

  让学生直观的掌握知识。

  三、创造性复述故事

  1、qq表情我来选:

  ⑴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⑵生分组讨论屠夫心理变化,如果化为表情,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⑶生圈出狼动作,词态字词,想想狼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出示qq表情。

  ⑷生自由组合qq表情头像,创造性复述。

  2、狼眼看世界:

  生思考:

  ⑴狼的眼神发生了哪些变化?

  ⑵这些变化背后的狼在想什么?

  3、实践:

  ⑴小组讨论,选择角度,试着复述。

  ⑵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起伏。

  方法指导: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以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

  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

  生对照图片复述。设计思路:

  文学原来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一种无限调和的符号,用图像将文字具体化,可以让学生思维无限开放。充分发挥他们创新能力。

  应用分析:

  出人意料,给学生惊喜,学生对qq头像很熟悉,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娱乐表达方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创新能力激活课堂,以学生的“思”与“说”代替教师讲。四、多角度谈启发(3分钟)

  生自由谈:

  1、从原文角度谈

  2、从屠夫角度谈

  3、从狼角度谈

  五、网络共读,辨思狼性

  1、师引导生看资料,思索狼性。

  多媒体出示:有关狼的资料。

  2、推荐学生网上阅读以下文章:

  ⑴《狼圈腾》──天涯在线书库

  ⑵贾平凹《怀念狼》──子午书院

  ⑶毕淑敏《母狼的智慧》──岳麓书院设计思路:

  由于网络是当今知识信息最为新法的传媒,而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信息的收集者和利用者。熟练使用网络是必须的一门技能。

  六、练习设计

  1、收集有关狼的成语、歇后语、故事

  2、小练笔:我来为狼申辩,我的自由。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导入新课──自学成果展示──创造性复述故事──多角度谈启发──网络共读,辩思狼性──小结全文──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狼

  薄松龄

  狼:缀行──狡

  遇狼屠:投骨──惧

  狼:并驱并故──贪

  屠:窘──恐

  惧狼屠:驰担持刀──智

  前狼:犬坐于前

  杀狼后狼:径去,洞其中

  屠:暴起,刀劈一勇

  议狼聪明反被聪明误。

  启示勇于,善于同坏人做斗争。

《狼》课堂实录 篇13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翻译,积累文言词汇。

  3、把握主旨,背诵精彩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翻译课文,积累词汇。

  难点:当堂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忆作者。

  1、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狼》,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蒲松龄笔下的狼。

  2、简单回忆作者情况: 清朝 《聊斋志异》

  (二)明确目标,指导学法。

  1、引导学生回忆文言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从而确立本堂课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从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中得出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

  认读→译读→品读

  (三)认读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译读

  1、译法回顾

  2、自由结组,结合注释,译读课文。

  3、检测译读效果。

  4、看来,通过译读这个环节,大家积累了一些词汇,做到了准确翻译课文,完成了第二个学习目标。那么,谁能用一句话?(2……)

  (五)品读

  1、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情节。

  2、分析狼和屠户特点。

  3、理解寓意。

  (六)精彩背读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你认为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在哪儿?能不能试着背下来?

  (七)拓展延伸

  1、谈一点学习收获。

  2、送一句人生箴言。

  2.姜戎《狼图腾》

  3.毕淑敏《母狼的智慧》

  《狼》反思

  《狼》作为一节公开课已经上完了,我觉得这节课有一些让我欣慰的地方:

  一、学法指导比较到位。

  这节课,在我的教学思想中比较注重学法指导。

  首先,确立了学习目标之后,并没有急于开展新课的学习,而是和学生一起来探讨学法,明确文言文三步读书法:认读→译读→品读。这样,学生明确了学法,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其次,在译读环节中,引导学生回顾翻译方法,并给出例句。这样,既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在翻译时有据可循。

  二、教师示范效果较好。

  这节课,我没有用朗读音频和flash,而是自己加入感情背诵全文。教师的当场示范给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多媒体,事实证明,学生在后来的展示朗诵中,表现很出色。我觉得这和教师的亲自示范有很大关系。

  但是,课后静思,我觉得值得深思和改进的地方更多:

  一、 译读环节生硬不确切。

  在译读环节,进行得比较生硬,有一些东西还是强加给了学生,不是自然生成的。并且,学生译完之后,没有给学生明确答案。这样,有些东西就比较虚,目标中能准确翻译课文,实际上就没有落实到位。

  二、 挖掘文本不够深刻。

  这节课在深度上还有很大欠缺,没有把蒲松龄写《狼》的.社会意义挖掘出来。文言文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正是因为他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一定的指导作用。这节课应该从文本的深度上再挖掘:狼仅仅指狼吗?它可以理解为恶人、恶势力,如果和学生生活联系再紧密一些,还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如果能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那么,就将文本和现实联系了起来,使学生真正能从文本中获得一些思想指导。

  三、 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调控不够到位。译读环节中,有时候就被学生拽住了,学生你一句,他一句,最后没有定论,课堂有些失控,致使时间分配不均衡,最后一个拓展环节没有进行,这是一个遗憾。

  四、课件准备不够精细。

  在这样一个大赛上,课件却频频出错,是不可原谅的。课件制作太粗糙,也反映出备课的不严谨,以后我更要端正自己的备课态度。

  课已经上完了,但是这节课留给我深思的地方还很多,我将把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断总结,应用于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也会总结失败的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

《狼》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狼》课文改写

《狼》课堂实录

《狼》课堂实录(胡明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狼》课堂实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狼》课堂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