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京洛风流 点赞 分享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通用16篇)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1

  【背景】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传播文化、交流思想、沟通语言的工具。语文具有广泛的内涵,承载着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的任务。基于这一观点,我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根据课文的重难点,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不怕寒冷,乐于在艰苦的环境锻炼自己及勇于向上的精神。设计了简单的读,轻松的读,丰富的读。让简单的读拉动丰富的语言材料,以轻松地读让学生获得最深刻的体验,以丰富的读促进学生最大的发展。

  【教学片断】

  一、让简单的读拉动丰富的语言材料。

  简单的读,就是有简明的目标,简约的内容,简便的方法。本课目标是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初步懂得从小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的道理。

  我设计了:

  1、读全文,边读边想,笋芽儿在谁的帮助下,是怎样长大的?并画出笋芽儿表现的句子,读一读。

  让学生静下心来带着问题默默地读,认真地思,细细地品,达到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脉络,了解春雨姑姑、雷公公、小草弟弟、太阳公公对笋芽儿的帮助。

  2、读描写笋芽儿的句子。在自己读,同学交流中,初步感知笋芽儿在朋友的帮助下,由初醒的娇气,胆怯的心理,到奋力地扭动娇嫩的身体、勇敢地钻出地面,拼命地脱下包裹得紧紧的衣服,长成一株强壮竹子的过程。

  学生集中精神思考问题,同学交流互补答案,为有效的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积累了丰富的谈话资料。

  二、以轻松的读,让学生获得最深刻的体验。

  轻松地读,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让文本的情与读者的心进行共振,从而获得愉悦而深刻的体验。语文是有情感的,处处显现人性的魅力,它承载了万千的情怀。但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并不是可以自发而深刻的进行的,必须经过有效的强化得以充分展开。因此,在教学中,我合理的发挥语言魅力,用充满激qing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并通过换位体验,利用课件资源,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

  1、笋芽儿醒过来撒娇的表现。我设计的导语是:

  笋芽儿醒过来,还没见过世面就会撒娇,谁带着撒娇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孩子们扭着身子,娇声娇气地读着,心里充满了甜蜜。

  2、笋芽儿央求竹妈妈快让她到地面上去。我设计了师生表演:老师扮演竹妈妈,哪位小笋芽儿想到地面上去,向妈妈央求一番呀?

  师生入情入境的交流,孩子们也仿佛身临其境,听到笋芽儿那娇滴滴的央求,看到竹妈妈严厉的面孔,吓得蜷缩到妈妈怀抱的胆怯。看,孩子们个个相视,咧开小嘴咪咪地笑。

  3、笋芽儿从泥土里冒出地面的过程,我播放多媒体动画影片:

  笋芽儿扭动身子,冲破泥土,一个一个地从地里冒出来,他们迎着春风,在春雨里长,在阳光下笑。指名学生配音朗读,孩子们像看动画片似的,听着春雨姑姑的轻声呼唤,不时地配上轰隆隆、轰隆隆得雷鸣声,感受着笋芽儿冲破泥土,来到地面的惊喜。此刻在孩子们心目中,笋芽儿的成长是幸福的,快乐的。这快乐的感受流到了学生的心里,奏响了一个个和谐的情符。

  三、以丰富地读,促进学生最大的发展。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最关键的是要在读中增效。在教师的引领,学生多元感悟朗读中,逐渐丰厚朗读的涵量,拉大朗读的张力,提高朗读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走进笋芽儿,用心体会笋芽在成长过程中的神态、动作、语言及情感的变化,我采取了:

  1、在多元感悟中增量。

  语文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作用。但熏陶感染不是强行灌输,而是要唤醒、激励和鼓励学生去自信地学,自觉地学。情要自己在读中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要自己在读中明。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并内化迁移。只有这样学生生命才会在求知中沉淀,更在体验中提升。如笋芽儿钻出地面的过程,我是这样引导的:

  出示:“笋芽儿再也沉不住气了,她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不住地说:“我不怕,我要出去!”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你最想强调哪个词?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我最想强调“再”字,因为笋芽儿被竹妈妈的话吓住了,通过雷公公的呼唤,她再也不想在泥土里呆着了。

  师:好啊,一个“再”字,不仅联系了上文,还引出了她想来到地面的迫切愿望。请你读读这句话,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我想强调“扭动”一词,笋芽儿一心想钻出地面看看外面的景色,可她周围是黑黑的泥土,她得使劲晃动身子让土松动。

  师:我看到你边说边扭动身子,看来你想像到笋芽儿不怕泥土地阻碍,顽强向上钻的样子了,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带着动作读这这句话,明显突出了笋芽儿勇敢、不屈服的品格。)

  生:我想强调“一个劲儿”这个词,我想笋芽儿不是钻累了就停了,而是朝着自己的目标,不停地钻。

  师:你很会读书,从一个词,你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画面。请你也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被笋芽儿的精神感动了,在读中把“一个劲儿”读得用力拉长,有一种憋足了劲向上顶的气势。)

  生:我想强调笋芽儿说的话:“我不怕,我要出去!”我看出笋芽儿决心很大,不管外面的条件多么艰苦,她都不怕。

  师:是呀,笋芽儿不顾一切地向上钻,这可把竹妈妈吓坏了,她在一旁不住地劝说:“孩子,你的身体又弱又小,太娇嫩了,不能出去呀!”

  生齐读:我不怕,我要出去!

  师:外面的寒风会把你冻坏的!

  生齐读——我不怕,我要出去!

  师:你的头上可是硬梆梆的沙石呀!

  生齐读——我不怕,我要出去!

  此刻孩子们俨然就是一棵棵等不及的小笋芽儿了,朗读的语气一次比一次坚决。课文中笋芽儿那敢于迎接困难的决心和态度,深深感染了学生,激动着学生,学生在多元感悟朗读中,伴随着笋芽儿的成长,也真正获得了一次成长的体验。

  2、在层层引领中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万次的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确,情感是作者心灵在文本中的诉说,是作者思情在语言文字中的显现。《笋芽儿》一课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艰苦环境锻炼人的道理,歌颂着朋友的互助,母爱的伟大,自强的精神。因此,在理解笋芽儿长成了一株强壮的竹子,自豪地喊:“我长大啦!”重点句时,我设计四个层次的引领:

  ①说话练习:“因为笋芽儿———,所以她自豪地喊:“我长大啦!”启发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通过这个训练,让学生逐步找到了交流的方法、途径,让学生收获文本的内涵、意蕴。

  ②提升情感的引读:

  师:同学们,笋芽儿在春雨姑姑的滋润、太阳公公地照射、小草弟弟地鼓励下,长成了一竹强壮的竹子,她会对帮助过她的朋友说什么?

  句式:_____我长大啦!

  师:竹妈妈是最疼爱笋芽儿宝宝的,她怕孩子被风吹着、冻着、感冒,给孩子穿上了一件件阻碍她长大的衣服,此时,长大的笋芽儿你想跟妈妈说些什么?

  生:我要告诉妈妈,您放心吧,我已经长成强壮的竹子了。

  生:妈妈,我知道您不让我钻出地面,是怕我冻坏,是关心我爱我。

  生:妈妈,谢谢您对我的爱,我会照顾自己,会努力长得更高更壮,成为有用的竹材。

  ③(全体起立。)笋芽儿孩子们,你们靠奋发向上地勇气,不怕苦的精神,战胜了自身的娇气,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摆脱了妈妈的束缚,长成了一竹强壮的竹子,现在你们可以无愧地站在山冈上,自豪地高喊:我长大啦!

  ④读倪树根爷爷的话。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像笋芽儿一样,在春雨姑姑的爱抚下,在太阳公公的怀抱里,茁壮成长,终于有那么一天,站在自己的山冈上,自豪地喊一声:“我长大了啦!”

  这样在老师充满激qing的层层引领中,使学生感到对朋友的帮助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妈妈的关爱要有一颗理解的心,对自己的努力拼搏,要有一颗自豪的心。

  【反思】:

  简单地读,帮助学生们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初步懂得了文章的中心;轻松地读,使学生感受到在课堂里,语文学习是自由的,轻松的,有趣的,好玩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朗读中,把生活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情感的升华融为一体,把语文教学的知识性与情感性融为一体;丰富地读,借助练说的铺垫,引入真实的作家资料,使学生的朗读底座厚实了,朗读的情感上来了,朗读的声音感人了。可见,有效的拓展文本,不但能展现朗读训练的层次性,而且利于丰实学生的心灵,实现了“潜在文本”向“现实文本”的转化,让学生在自我建构中丰厚了朗读的涵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读书要读到书里面去”这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我想作为语文教师要潜心研究,在实践中积累自己的智慧,磨炼自己,真正使课堂的读有发现的快乐,有成功的愉悦,有读中意会的发自内心的欣喜,朗读才能成为语文课堂真情的美。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毛竹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竹子)

  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竹笋)

  竹笋又叫笋芽儿,你知道它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

  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读生字:

  同桌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

  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

  7、最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师范读:    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

  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四、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  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1、小组内谈谈。

  2、集体交流。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3

  《笋芽儿》这篇童话散文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稚嫩的笋芽儿,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竹妈妈,在作者的妙笔下活灵活现。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我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以弥补学习资源的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创境激趣,使学生学习融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利用情景表演,让学生都来当小笋芽,体会他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等,从而体会到课文所描写的春景,事实证明,用这种办法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本课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节课识字方式多样化,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还利用游戏识字,增强了识字兴趣。

  阅读课文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阅读形式多样化,以读为本,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中的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等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4

  “古邺城外几度暖风催桃李,洹河桥畔说课赛场竞风流。”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开发区实验小学的张新霞,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笋芽儿》,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随想三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编排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本单元以专题的形式来组织课文,单元专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脉络清晰、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使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春天这一主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为领会编者的意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

  2、能力目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特点鲜明,特别适合诵读。我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思想,遵循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要求,将指导学生朗读作为本课重点,并通过活动中读、表演中说、想象中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突破 “体验笋芽成长过程”这一难点,从而感受笋芽成长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读写生字,读通课文,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第二课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读中体会笋芽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今天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简笔画画出笋芽)“孩子们,他是谁?”学生肯定会回答说是“笋芽”。“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名字,好吗?”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写课题[笋芽儿],然后齐读课题。老师接着问:“笋芽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右边画出竹子。教师借图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好课文,了解笋芽是怎样变成竹子的。”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图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我利用简笔画导入课文,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朗读:

  1读)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教师让学生先自读课文,读后有目的抽查平时读书有困难的孩子,进行个别指导。

  2读)巩固读书。

  让学生再一次自读,要求字通句顺,做到五不。(即:不多字,不丢字,不读错字,   )

  3读)带问题读。

  “在笋芽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谁帮助了它?”学生读后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板书“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

  4读)感情朗读。

  “请你找出描写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的自然段,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倾听,及时反馈,适时指导朗读。如果学生读得特别好,读出了春雨姑娘的轻柔、雷公公嗓音的粗重、妈妈的慈祥,教师就会加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学生仿读;如果学生读得不够好,教师将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以描写春雨姑娘的两个自然段为例:“孩子们,轻一点儿,再轻一点,别吓着梦中的笋芽。来,咱们一起轻轻地呼唤笋芽吧:“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了。”通过这样人性化的引导,我想孩子们就会入情入境,读出春雨的“轻柔” 来。这样进行了一个自然段的朗读指导之后,让孩子们按照这一种方法自己进行以下各段的朗读练习。

  5读)感情朗读全文,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

  任何形式的讲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读。我指导学生的五次朗读,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目的,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要求,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理念。相信这几次朗读之后,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三、角色表演,积累语言。

  低年级学生入学前接触的多是口语,语言很不规范,他们更需要积累更多的书面语言,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像《笋芽儿》这样文字优美的文章最适合学生积累。因此,在学生充分的朗读之后,我这样说:“孩子们,笋芽儿多可爱啊!现在让我们走进竹林,当一棵棵小笋芽儿,来体验笋芽儿成长的快乐吧!”这时,教师放出课件,让孩子们看着课件,带着表情,加上动作,边说边演。(教师和学生边说边演)

  德国有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一环节将语言融入到美丽的景色中,让孩子们在情中演,在动中背,陶冶了情操,有效地积累了语言,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露痕迹地突破了本课难点。

  4、拓展升华。

  “笋芽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长成了健壮的竹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得到过许多人的关爱和帮助。我们也一样,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亲人的呵护、老师的关心,同学的鼓励。面对别人的帮助,我们要心存感激,学会感恩。最后,让我们用一曲《感恩的心》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教师唱《感恩的心》结束。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一曲优美的歌声激起孩子们情感的涟漪,他们会不断地问:“我应该感谢谁?应该怎样感谢他们呢?”课堂上高悬的应该永远是问号,孩子们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问号中被激荡,不断升华。

  三.教学随想。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实现三个纬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教学是一门遗憾艺术,有了遗憾,才引发了思考和争论;有了遗憾,才激发了求知的欲望;有了遗憾,才使我们更加勤奋进取,不断提高。我的说课到此就结束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希望我的遗憾能成为大家的靓点。谢谢大家!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5

  【说教材】

  《笋芽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春天为专题,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因为二年级识字是重点,而且本课语言优美生动,因此,我认为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认本课14个字,会写9个字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朗读学习,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精神。

  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认读14个字,会写“笋芽”两个字。精读1—3自然段。第二课时,正确书写本课剩下的7个生字,学习4—7自然段。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解读与安排,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14个字。会写“笋芽”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笋芽儿的成长历程,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

  1、2目标是本课时学习的重点,3是本课时学习的难点

  【学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已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我的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大体上包括四个环节:一是情境导入,揭示课题;二是组初读课文、认写生字;三是品读课文,仿写句子;四、指导书写,教以方法

  第一版块,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用课件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第画面版块,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第画面版块,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然后,启发学生: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二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笋芽儿》,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第二版块,初读课文、认写生字

  第一步,鼓励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去认识它,注意把字音读准。

  第二步,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第三步,让学生将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在互评。

  第四步,指名读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难读的一个自然段,同学交流评价基础上教师评价。

  (初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方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对容易出错的地方则多读几遍,体会读好课文的窍门。在初读的过程中,通过生生评,师生评,使师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第三版块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第一步,听课文朗读,启发思考。

  我首先播放课件中的课文朗读部分,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屏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画,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接着,让学生反馈笋芽儿得到过谁的关心与帮助?

  根据学生反馈板书: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太阳公公。

  第二步,走近春雨姑娘,体会关爱之情。

  首先出示第一段,让学生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姑娘的,这样写美在哪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里把春雨拟人化了,而且将春雨的声音比作了乐曲。同时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美。然后相机体会沉睡一词。

  接着,我让学生试着读读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的话,朗读比较中体会“低声呼唤”。

  在朗读活动中,要是学生读出情,读出神,不是把朗读技巧强加于学生,而是教师用语言渲染,适当点拨。,只有通过反复的自读自悟,才能使学生获得语感的体验,提高悟性。

  第三步,抓住动作,品读笋芽儿。

  首先,我会抛出问题:小朋友们,在春雨姑娘的深情呼唤下,笋芽儿醒了吗?它又做了什么呢?请自由读第二段,划出笋芽儿动作的词。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揉了揉、伸了伸,撒娇”等词,表演读第二段。

  第四步,走进雷公公,展开想像。

  首先,学生自由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抓住“粗重的嗓音”展开想像,雷公公会怎样呼唤笋芽儿。预设学生会说:笋芽儿,快出来吧,春天来啦?!等等。

  这三、四步,抓住了儿童爱表演,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学生在表演中,在想像中,在朗读中体会文字背后的形象和情感。

  第五步,留下悬念:小朋友,在雷公公的呼唤下,笋芽儿又有什么反应呢?妈妈和太阳公公又给予笋芽儿什么帮助呢?以此激发学生下一次的阅读期待。

  第四板块:指导书写,教以方法

  第一步,出示“笋芽”。学生自主观察这两个字结构上的特点。

  第二步,我先示范写:提示:笋芽字的偏旁部首不同。一个竹子头一个草字头。而且笋的中横要长,右边出头。然后学生练写。

  我认为每节课都坚持认真指导学生书写,不愁学生的字写不漂亮,主要是写字指导贵在得法,贵在持之以恒。

  【板书】

  3笋芽儿

  春雨姑娘低声呼唤(撒娇)

  雷公公粗重的嗓音呼唤

  妈妈太阳公公

  板书就是微型的教案。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太阳公公都在笋芽儿的成长路上给予过关心与帮助。“低声呼唤、粗重的嗓音呼唤”是帮助学生朗读的关键词。括号内的是笋芽儿的反应。“?”是课后留下的悬念,激发学生下一次的阅读期待。

  【说效果】

  本课,教学设计将“读”的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读、看、说、做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感悟春天的美好和语言文字的优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情感积淀。而且我尽量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的美,图画的美,让学生体会到春光的美好,陶冶了心情,帮助学生较好的感悟课文的内容。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6

  【说教材】

  《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上这一课时,我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4、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

  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开始,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画面),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画面),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然后,启发学生: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两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这一阶段共分二个环节:

  1、第一个环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让学生读读课文;

  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此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读完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第二个环节:

  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先让学生自由读文,强调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接着,同桌互读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强调:

  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重点交流 “漆、辫”的识记。

  最后,播放多媒体中的“生字学习”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画面)。

  三、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1、指名读文,启发思考:

  首先,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尝试朗读,体会情感:

  首先,我启发学生: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呢?请你细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反复读一读。

  学生汇报后,再全班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读出“撒娇、高兴、自豪”时的不同语气。再通过同类词对比,了解“钻”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说说:你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激发他们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最后,让学生再默读课文,看看文中除了写笋芽儿,还写了哪些“人物”,他们是怎样对待笋芽儿的?启发学生联系周围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在这里,教师不去作过多的讲解和要求,只要学生能大胆尝试,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3、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让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再通过小组推荐,请四位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春雨姑娘、笋芽儿、雷公公、竹妈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角色,更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4、配乐齐读,感悟语言:

  学生经过尝试、指导、表演后,朗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再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展开想象,自由发挥,张扬个性,实现情感与内

  容的统一,进而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四、疑难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时,我采取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

  1、一看:

  学生发现在本课九个会写的生字中,有三个带口字旁的字,那么,带口字旁的字该怎样书写呢?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我重点指导了“唤”字。让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二写:

  学生认真观察后,让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这个字。

  3、三对照:

  写完后,把自己写的字和书上的字进行对照,找到不足之后进行修改,再写一个。在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因此,在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两项实践活动:

  1、摘抄课文中和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2、到大自然中实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或拍一组笋芽生长过程的照片。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指名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水平有限,以上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7

  “读进去,走出来”是广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追求的最高境界。所谓“读进去”,就是读者通过阅读,身心完全进入到作者创造的情境,把自己当做是作者,饱含着他的感情,或将自己虚幻为作品中人物而与之同喜同悲。2009年11月,我有幸听了我组刘老师的一节参赛课——《笋芽儿》的教学片段。在这节课中,刘老师采取恰当而又有效的方法,把学生引入课文,实实在在地在文章中走了一遭。

  【教学片段】

  师:笋芽儿使出全身的力气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看见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后,老师出示重点句:“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切多么美丽呀!谁能美美地读出来?(随机出示已经变成诗歌形式的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后,指名读)

  师:读得多美呀,你们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桃花正在开放。

  师:再听老师读,看大家还能看到什么?(教师示范朗读)

  生:我看见了绿绿的柳树。

  师:谁再读一读。(指名朗读)

  师:你们又看见了或者听见了什么?

  生1:我看见了桃花的颜色真鲜艳,有红的还有粉红的。

  生2:我也看见了桃花,他们正在朝我笋芽儿微笑呢!

  生3:我还听到了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

  生4:我看见柳树把枝条垂在水面上跳舞。

  生5:我看见一群小鸟站在柳树上叽叽喳喳说着什么。

  师:师呀,多么美好的春光啊!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春天的美景吧!

  (学生齐读)

  师:笋芽儿还会看到怎么样的美景呢?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读一边想象。

  (学生闭眼背诵、想象)

  生1:笋芽儿还会看见绿绿的小草。

  师:悄悄地从地里探出了头。

  生2:笋芽儿还会看见清澈的小溪在快活地流淌。

  师:你真会想象。

  生3:笋芽儿还会看见青青的草地,上面还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嬉戏。

  师:那群孩子中有我们班的同学吗?(学生笑)

  生4:笋芽儿还会看见彩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师:是呀,“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出示重点句2)

  学生齐读

  【我的反思】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刘老师主要采取了一下几种教学策略把学生带进了文本。

  一是创设情景:在朗读之前,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想到要把美丽的春景读出来;二是把课文变成诗歌的形式:教师通过多媒体,把文中的句子以诗的形式呈现出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美读的欲望;三是品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示范读、评议读、齐读等方式,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读得美美的;四是闭眼想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更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五是背诵: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闭上眼睛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了积累,发展了语感,加深了体验与领悟。

  学生在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美丽的春景之后,刘老师巧妙地设疑:“笋芽儿只看到了这些景物吗?她还会看到说明呢?”通过发散思维,把学生自然地引出了文本。在学生的思维出现阻塞时,刘老师又采取及时点拨、示范引路、鼓励创新等手段,让学生真正地走进了文本,又高出了文本。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8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班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9

  《笋芽儿》是一篇很美的描写春景的文章,通过写笋芽的生长过程,让人们来感受春天的生机盎然。

  成功之处:

  1、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拟人的童话散文,课文生动形象,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所以教学时我围绕“美读”来展开。不断去指导孩子图文结合来观察笋芽,想象笋芽的动态的生长,想象它钻出地面的开心,想象它长成竹子的自豪。用拟人化的语言来描述情景,让每个孩子都变成一个个茁壮成长的小笋芽儿,孩子们越读越兴奋。

  2、带孩子走进情境,让表演与朗读相结合,让课堂充满活力。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让男生来扮读雷公公,让女生来扮读小笋芽儿,给他们的朗读打分,都是百分出头,且不断鼓励,分数也不断适当攀升。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的读,声音中传递着一种快乐的情绪,同样也传递着春意。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一边沉浸于活跃而有效的教学氛围,一边暗暗的想这节课只用了“赛读”这一招来进行朗读指导,就取得那样好的效果。其实孩子想要的并不多,老师不断地赞扬和鼓励,胜过了任何物质的奖赏。如能天天坚持,该会有怎样的景象呢?

  不足之处:

  在朗读比赛,表演中还有部分孩子因为个人能力的缺陷,表现不理想,投入的激情不够,所以,面向全体,大力度培养学困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10

  教学分析: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奋发向上的,生命是顽强的。二年级的学生就像刚钻出地面的笋芽儿一样,向往美好的事物,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所以,本课的学习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然后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生命,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学习的兴趣和对新事物的好奇促进语文素质的培养。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文的感情朗读、体会科学童话中蕴含的意义。“揉、漆、辫、”的识记,“喊、笋、唤”的书写。

  教学准备:

  课件、竹笋实物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出示谜语: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学生猜谜,之后用语言描述竹笋的样子。

  师说: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示“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⑴、识字: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⑵、朗读:读准课文,读通课文。

  ⑶、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小组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3、师生交流

  ⑴、摘果子游戏:指读生字。

  ⑵、重点识字:用各种方法识记较难认的几个字(根据学生情况而定)。

  ⑶、读词:同桌互相指读检查。

  ⑷、分组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通顺。

  三、再读课文,启发思考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收获,并质疑问难(其他学生能够马上回答的问题就当时解决)。

  2、老师总结:这篇课文主要写的就是小小的笋芽儿逐渐长大的过程。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同桌互相检查双横线里的生字识记情况,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指导书写“冈”“轰”“喊”三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指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1、回顾上节课的收获,播放课件,学生边听(范读)边看(画面),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2、启发思考:课文怎样描写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并相机学习课文中的相应内容。

  ⑴、引导学生知道笋芽儿是在春雨、春雷、妈妈和太阳公公的关爱下长大的,通过品读、赛读、分角色读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情。尤其是课文没有写出春雷的语言,请学生自己想象补充,并朗读。

  ⑵、课文用一些精准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笋芽儿的生长过程,让学生通过读、换词比较(“一个劲儿”“钻”等词语)、动作表演等方式加深理解和感悟。

  3、谈一谈: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诸如笋芽儿勇敢、春雨很关心笋芽儿、妈妈很爱小笋芽儿等说法都值得赞扬)

  4、在小组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比比谁读得好。

  三、配乐朗读,整体感悟。

  四、指导写字

  1、观察“世”“界”“笋”“芽”“呼”“唤”字的结构特点。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11

  一、我会思考。

  读了这篇形象生动的童话,我最佩服的是笋芽儿(             )。

  二、我能辨别。

  找出下列生字的表声音部分和表意义部分,并按要求归类。

  笋 揉 娇 哎 叽 哩 烘 滋 润 株 裹 煦

  上部表义下部表声的有:

  上部表声下部表义的有:

  中间表声上下部表义的有:

  左边表义右边表声的有:

  三、我能选择合适的词。

  强壮的(  )  优美的(  )  细细的(  )  和煦的(  )

  娇嫩的(  )  美好的(  )  粗重的(  )  沉睡的(  )

  四、挑战我的想象力。

  竹子长大了,会有什么经历?请续写一个片段。

  五、语文营养菜。

  猜字谜。

  手把山扳倒(  )  姑娘出嫁(  )  走上面(  )  独生女(  )

  讲话技术(  )  半册多一点(  ) 凿去上面(  )    三口不念品(  )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12

  【多音字组词】

  钻:zuān(钻木起火)   唠:láo(唠一唠)

  zuàn(钻石、钻头)    lào(唠扯、唠叨)

  弹:dàn(子弹、弹壳)

  tán(弹簧、弹射)

  【同音字组词】

  唤:(叫唤、唤醒)  芽:(发芽、麦芽)  呼:(呼救、呼喊)

  换:(交换、换班)  牙:(牙齿、门牙)  乎:(在乎、外乎)

  【形近字组词】

  冈(山冈、冈峦)  喊(呼喊、大叫大喊)

  岗(岗位、站岗)  减(减法、有增无减)

  【近义词】

  呼唤──召唤、呼喊  漆黑──乌黑、黝黑

  明亮──光亮、明朗  滋润──润泽、润湿

  自豪──骄傲、光荣  健壮──强健、强壮

  仍然──仍旧、依然

  【反义词】

  呼唤──响应、答应  漆黑──雪白、光亮、明亮

  明亮──黑暗、阴暗  健壮──虚弱、单薄

  【弹奏】

  〖理解〗

  用手指、器具拨弄或敲动,使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即演奏。

  〖例句〗

  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小红又给大家弹奏了一首曲子。

  【温暖】

  〖理解〗

  ⑴ 暖和。

  ⑵ 使感到暖和。

  〖搭配〗

  温暖的阳光,温暖的房间,得到温暖,无限温暖。

  〖例句〗

  ⑴ 外面冰天雪地,帐篷里却十分温暖。

  ⑵ 政府的关心温暖了灾区人民的心。

  【撒娇】

  〖理解〗

  篱笆。

  〖例句〗

  花花常常在奶奶面前撒娇。

  【滋润】

  〖理解〗

  ⑴ 含水分多,不干燥(有时候用于比喻义)。

  ⑵ 增加水分使不干燥。

  〖搭配〗

  滋润的土地,滋润的皮肤,滋润的空气;滋润的庄稼,滋润心田。

  〖例句〗

  ⑴ 妈妈很注重保养身体,皮肤很滋润。

  ⑵ 这场及时雨滋润了地里的庄稼。

  【自豪】

  〖理解〗

  因为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的集体或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光荣。

  〖搭配〗

  感到自豪,引以自豪;充满自豪,特别自豪;自豪地说,自豪地宣布。

  〖例句〗

  当女排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冠军后,全国人民为此感到自豪。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13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冲破阻碍,好好学习,勇于进取。

  题目点出了题材范围,即写一颗“笋芽儿”这个主要人物(植物人格化)。“笋芽儿”是一个名词,从课题亦可推知本课是记叙文,全文以笋芽儿生长过程为线索,讲了四层意思,讲了笋芽儿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后的两个阶段,出土之前,笋芽儿只是“央求”,而后是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表现了她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出土以后,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排除阻碍,在阳光下,春雨的帮助下,勇于进取,终于茁壮成长为高大的竹子。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结构类型属于纵向结构,文章脉络如下:

  春雨姑娘滋润

  春雨姑姑呼唤→雷公公呼唤→小草弟弟鼓励→

  太阳公公照射

  本课的类型属于讲读课文,是单元的开篇文,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要将思想内容、语文知识,段的训练溶为一体,借助过去所学的观察学习方法学好本课,且进一步地领会和运用此法,为后面的《喇叭花》《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学习打基础,扫除阻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领悟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央求”造句。

  3.能根据课后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懂得按事物发展过程分段的方法。

  4.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知道,文道结合,读写结合,讲练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因而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往往是综合型而非单一型的,一般包括教学目标(1)属于思想教育范畴;教学目标(2)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3)是属于技能训练部分。上述四点,努力体现文道、读写结合、有讲有练的阅读教学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一般从思想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选择其一,它是比较单一型的,重点太多就不称其为重点了。比较本课内容、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尽管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但它已并非初次接触,故观察、朗读不是重点。所学生字大部分为合体字,均由熟字组成,因而字词训练也不是课文训练重点,课文中笋芽儿的向上进取精神是本课的中心,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笋芽儿出土之前与竹妈妈的对话,出土以后与小草弟弟的对话,以及她自己的自白。本课讲竹笋发芽长成竹子的过程,学生感到生疏,这是教学的难点。拟采用如下的方法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1.紧扣中心,一线串珠。从释题、析文到练习,都以笋芽儿生长的过程为线索。教学时,将学生抓住笋芽儿的语言作前后比较,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行动和结果。例如:“央求”与“自豪”,“不住嘴地说”与“急得大叫”,“瑟缩着身子”与“一个劲儿地往上钻”等等,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参看插图,讲述知识。突破本课难点,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出示各个生长阶段的笋芽儿图片,同时讲述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本课四层按笋芽儿生长过程的顺序进行记叙,结构相似,内容浅显。如果从头到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学生势必感到乏味。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简笔画教学,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举一反三的“范例引路法”。教学流程大体如此:创设情绪——导学第一节——质疑抢答——互问互答——总结评定——作业练习。现概说如下:

  (一)创设情绪

  猜谜语,引出课题,出示实物,解题。

  1.释题。

  2.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

  3.讲读课文第一小节,老师读、问,学生听、划、想、答,共同活动,理清层次,概括段意。画出笋芽儿喜欢温暖,害怕寒冷,在地下沉睡,直到雷声隆隆才生长发芽的简笔画。

  4.总结这一节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指导学生看书,归纳、整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从模仿学习过渡到有意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二)质疑解难

  质疑开始,学生自解疑难。激发学生用上节教师教给的方法进行学习解答疑难,每一题给予评分,每组抢答时由组长指定本组同学答题。促使每个学生都以高昂的情绪参与学习活动。

  第二部分质疑如下几方面问题:

  1.谁呼唤笋芽儿?雷公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笋芽儿听了是怎样表现的?

  2.这时竹妈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3.笋钻出地面需要哪些条件?

  4.默读课文并把有关板书补充完整。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这一部分要讲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6.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什么道理,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7.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全文。

  教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综合使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观看录像,欣赏细雨蒙蒙,春雷轰轰,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万物复苏的春景,同时也观察笋芽儿从黑糊糊的地下破土而出,脱掉层层笋壳,最后长成修长挺直、苍翠的青竹的过程。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沉浸于欢乐的春天的景象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二)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初步领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讲课前让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并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朗读声中对课文出现的各种人物(春雨姑姑、笋芽儿、竹妈妈、雷公公、小草弟弟)在情感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为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打下基础。

  (三)看投影片,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投影片再现笋芽儿,再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生动景象。这景象分别用四张投影片再现,沉睡在黑糊糊的土里→再也沉不住气了→一个劲往上钻→终于钻出了地面。

  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设计

  (一)选择词语填空。

  请求央求要求

  1.奶奶我每天按时回家。

  2.小明妈妈让她出去参加集体活动。

  3.在我们在再三下,老师终于同意我们的这次计划。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生长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帮助。

  2.笋芽儿由“瑟缩着身子”到“____”可看出笋芽儿____的精神。

  (三)造旬。

  ……央求……

  (四)感情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

  紧扣教学目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的设计也从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思想教育进行检测,第一题和第三题针对目标(2)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测,以“要求、请求、央求”三个词作为词语的训练点,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会运用这三个词。其中第一题又为第三题打下基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2)的后半部分。第二题针对目标(1)进行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一道题,来了解课文的大意,并从中受到“在成长的道路上,只有经风雨,见世面,不甘落后,奋发向上,才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的教育。第四题针对目标(4)所定的检测题,检测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之后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春雨姑姑   滋润   竹子

  太阳公公   照射          我长大啦!   成材

  小草弟弟   鼓励          脱下小衣

  雷公公    呼唤          钻出地面    生长

  春雨姑姑   呼唤          沉睡地下    萌芽

  笋芽儿

  (奋发进取)

  这一板书方式在于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出了笋芽儿以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春雨姑姑、雷公公、小草弟弟、太阳公公的帮助下,由“沉睡地下”至“一个劲儿往上钻”最后长成竹子的过程,通过体会笋芽儿身体不断生长,思想也不断成长,领悟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这种板书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点。◆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1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笋芽儿》,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笋芽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热爱春天热爱自然为主题。这篇童话故事则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写出了笋芽儿克服寒冷、石块挡路等种种困难,趁着大好春光,破土而出的过程。

  二、说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特点鲜明,贴近儿童生活,特别适合诵读。我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思想,遵循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要求,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并通过活动中读、表演中说、想象中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笋芽破土而出的过程,感受笋芽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了解笋芽儿破土而出的过程。使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奋发向上,才能茁壮成长。

  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

  难点: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出土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法

  1、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2、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思想教育。

  五、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我就问大家:同学们喜不喜欢猜谜语?老师给大家说个谜语猜一猜好不好?

  "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

  (谜底:笋)接着,你见过竹笋吗?(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的。随机板书课题(笋芽儿)提醒课题的读法,让学生带着自己对笋芽的喜爱读题,读出笋芽儿的可爱。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带着好奇进入文本角色。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动画朗读,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2、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互相正音。最后,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卡片,小组之间,进行趣味识字比赛(好的,教师及时表扬,)

  (三)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1、学生自读。

  2、带问题读。

  "在笋芽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谁帮助了它?"学生读后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板书"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

  3、有感情地朗读。以描写春雨姑娘的'自然段为例:我用课件出示画面,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角色进行体验朗读,同时老师及时做好必要的指导和示范。"孩子们,轻一点儿,再轻一点,别吓着梦中的笋芽。来,咱们一起轻轻地呼唤笋芽吧:"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快醒醒,春天来了。"通过这样人性化的引导,我想孩子们就会入情入境,读出春雨姑娘的"轻柔"来。这样进行了一个自然段的朗读指导之后,让孩子们按照这一种方法自己进行以下各段的朗读练习。

  4、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5、回归整体,感悟主题。

  在读完全文后我出示了以下填空练习

  (1)、此时笋芽又给你了怎样的感觉?再用的笋芽说一说。

  (2)、笋芽儿钻出地面,是因为有——————、——————、————————的帮助,更是因为笋芽有——————————————精神。

  (四)、小练笔

  课后让同学们走出教室 ,走向田野看看笋芽儿看到的明亮美丽世界是什么样的 ?写下来

  (主要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15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冲破阻碍,好好学习,勇于进取。

  题目点出了题材范围,即写一颗“笋芽儿”这个主要人物(植物人格化)。“笋芽儿”是一个名词,从课题亦可推知本课是记叙文,全文以笋芽儿生长过程为线索,讲了四层意思,讲了笋芽儿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后的两个阶段,出土之前,笋芽儿只是“央求”,而后是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表现了她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出土以后,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排除阻碍,在阳光下,春雨的帮助下,勇于进取,终于茁壮成长为高大的竹子。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结构类型属于纵向结构,文章脉络如下:

  春雨姑娘滋润

  春雨姑姑呼唤→雷公公呼唤→小草弟弟鼓励→

  太阳公公照射

  本课的类型属于讲读课文,是单元的开篇文,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要将思想内容、语文知识,段的训练溶为一体,借助过去所学的观察学习方法学好本课,且进一步地领会和运用此法,为后面的《喇叭花》《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学习打基础,扫除阻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领悟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央求”造句。

  3.能根据课后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懂得按事物发展过程分段的方法。

  4.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知道,文道结合,读写结合,讲练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因而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往往是综合型而非单一型的,一般包括教学目标 (1)属于思想教育范畴;教学目标 (2)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 (3)是属于技能训练部分。上述四点,努力体现文道、读写结合、有讲有练的阅读教学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一般从思想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选择其一,它是比较单一型的,重点太多就不称其为重点了。比较本课内容、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尽管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但它已并非初次接触,故观察、朗读不是重点。所学生字大部分为合体字,均由熟字组成,因而字词训练也不是课文训练重点,课文中笋芽儿的向上进取精神是本课的中心,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笋芽儿出土之前与竹妈妈的对话,出土以后与小草弟弟的对话,以及她自己的自白。本课讲竹笋发芽长成竹子的过程,学生感到生疏,这是教学的难点。拟采用如下的方法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1.紧扣中心,一线串珠。从释题、析文到练习,都以笋芽儿生长的过程为线索。教学时,将学生抓住笋芽儿的语言作前后比较,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行动和结果。例如:“央求”与“自豪”,“不住嘴地说”与“急得大叫”,“瑟缩着身子”与“一个劲儿地往上钻”等等,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参看插图,讲述知识。突破本课难点,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出示各个生长阶段的笋芽儿图片,同时讲述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本课四层按笋芽儿生长过程的顺序进行记叙,结构相似,内容浅显。如果从头到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学生势必感到乏味。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简笔画教学,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举一反三的“范例引路法”。教学流程大体如此:创设情绪——导学第一节——质疑抢答——互问互答——总结评定——作业 练习。现概说如下:

  (一)创设情绪

  猜谜语,引出课题,出示实物,解题。

  1.释题。

  2.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

  3.讲读课文第一小节,老师读、问,学生听、划、想、答,共同活动,理清层次,概括段意。画出笋芽儿喜欢温暖,害怕寒冷,在地下沉睡,直到雷声隆隆才生长发芽的简笔画。

  4.总结这一节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指导学生看书,归纳、整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从模仿学习过渡到有意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二)质疑解难

  质疑开始,学生自解疑难。激发学生用上节教师教给的方法进行学习解答疑难,每一题给予评分,每组抢答时由组长指定本组同学答题。促使每个学生都以高昂的情绪参与学习活动。

  第二部分质疑如下几方面问题:

  1.谁呼唤笋芽儿?雷公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笋芽儿听了是怎样表现的?

  2.这时竹妈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3.笋钻出地面需要哪些条件?

  4.默读课文并把有关板书补充完整。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这一部分要讲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6.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什么道理,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7.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全文。

  教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综合使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观看录像,导入  新课。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观看录像,欣赏细雨蒙蒙,春雷轰轰,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万物复苏的春景,同时也观察笋芽儿从黑糊糊的地下破土而出,脱掉层层笋壳,最后长成修长挺直、苍翠的青竹的过程。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沉浸于欢乐的春天的景象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二)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初步领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讲课前让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并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朗读声中对课文出现的各种人物(春雨姑姑、笋芽儿、竹妈妈、雷公公、小草弟弟)在情感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为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打下基础。

  (三)看投影片,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投影片再现笋芽儿,再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生动景象。这景象分别用四张投影片再现,沉睡在黑糊糊的土里→再也沉不住气了→一个劲往上钻→终于钻出了地面。

  课堂练习和作业 布置设计

  (一)选择词语填空。

  请求央求要求

  1.奶奶我每天按时回家。

  2.小明妈妈让她出去参加集体活动。

  3.在我们在再三下,老师终于同意我们的这次计划。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生长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帮助。

  2.笋芽儿由“瑟缩着身子”到“____”可看出笋芽儿____的精神。

  (三)造旬。

  ……央求……

  (四)感情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

  紧扣教学目的,课堂练习和作业 布置的设计也从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思想教育进行检测,第一题和第三题针对目标(2)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测,以“要求、请求、央求”三个词作为词语的训练点,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会运用这三个词。其中第一题又为第三题打下基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 (2)的后半部分。第二题针对目标(1)进行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一道题,来了解课文的大意,并从中受到“在成长的道路上,只有经风雨,见世面,不甘落后,奋发向上,才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的教育。第四题针对目标(4)所定的检测题,检测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之后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

  春雨姑姑  滋润  竹子

  太阳公公  照射  我长大啦!  成材

  小草弟弟  鼓励   脱下小衣

  雷公公   呼唤   钻出地面  生长

  春雨姑姑  呼唤   沉睡地下  萌芽

  笋芽儿

  (奋发进取)

  这一板书方式在于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出了笋芽儿以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春雨姑姑、雷公公、小草弟弟、太阳公公的帮助下,由“沉睡地下”至“一个劲儿往上钻”最后长成竹子的过程,通过体会笋芽儿身体不断生长,思想也不断成长,领悟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这种板书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点。◆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篇16

  长期以来,朗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同程度存在着以问答为主线,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这样做,其实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和体验。我认为,低年级的朗读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有体会、有感情的读,很多课文都可以大胆地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感受,读出个性化的体会。

  以下是我在《笋芽儿》第一自然段中的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读读这段话,想想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呀?(自由读)

  生:指名读(“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读得很急。)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因为春雨姑娘急着要唤醒笋芽儿,让她快点醒来。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春雨姑娘是“低声呼唤”,声音很温柔,春雨说的话要读得轻一点儿,慢一点。

  师:有道理,你读读看。

  生:指名读(读得轻轻的、柔柔的。)

  生:老师,那到底该怎么读呢?

  师:那我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吧!(小组讨论并再次阐述了理由)

  生:我们认为两种读法都可以。(大多数学生观点)

  师:听了小朋友的话,我也觉得读春雨姑娘的话既可以着急地读,也可以轻柔地读,那我们能不能分别再用两种读法读一读呢?

  (读得很投入。)

  师:小朋友真棒,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吧。(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还配上了动作。)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学习语文是极具个性的。他们在自主积极的阅读中,对教材肯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由于生活经验、思维习惯、学习方式存在着差异性,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不尽相同。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对于学生提出的“春雨姑娘低声呼唤”可以读得快一点也可以读得慢一点看法给予肯定,切切实实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读出真情——《笋芽儿》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