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漫游诗人 点赞 分享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通用16篇)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1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来吗?

  生:我喜欢旅游。旅游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呢!

  生:旅游可以看到更多更远,还能吃到各地美食。

  生:我不喜欢旅游。旅游太累了,我最怕吃苦头。

  (大家都笑了起来。)

  师:很好,你有自己的见解。喜欢旅游的同学,你们都和哪些人出游呢?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师:假如让你一个人出去旅游你敢吗?

  生:我不敢,还没上火车就哭着要妈妈。

  (全班大笑)

  生:我不敢,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

  生:外面太危险,以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能独自外出。

  生:我会一到那里就给家里打电话,让家里人去接我。

  (又是一阵笑声)

  ……

  师:看来,让你们单独出游是不可能的了。

  师:可有一位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却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们相信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孩子们的眼睛里顿时充满了好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生自由地读书,朗读、默读、轻声读等形式不一。)

  [ 反思:对于略读课文,特别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并进行单元组训练。因此,首先必须让孩子充分地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前教师要求的提出,使学生阅读目的明确,读与思有效结合。课堂伊始,教师便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仅肯定学生思想个性的展现,同时也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片段二:

  师:读了课文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生:我认为乌塔这么做不好?万一在旅游的过程中出事了怎么办?

  生:她这样做,难道她的父母不担心吗?

  生:我不这样认为,我非常佩服乌塔。我真想像她那样。

  师:你们是不是有很多问题想问问乌塔呢?

  师:我们来开一次记者招待会,让你们亲自去问问乌塔,好吗?  

  生:(齐)好!

  (学生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教师把学生分成了乌塔、记者两方,准备展开讨论。)

  (学生开始合作:记者小队每队最多提三个有价值的问题;乌塔方准备应答记者的各种问题,要求他们有备无患。教师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为双方出谋划策。)

  (十分钟后合作暂停。)

  师: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请来了来自德国的小姑娘——乌塔。

  (掌声)

  师:下面我们请记者朋友和乌塔自由交流。

  (指定一个记者组和一个乌塔组上台交流)

  记者:你好,乌塔!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

  (大家都笑了起来)

  记者:我想向你提几个问题。

  乌塔:欢迎提问。

  记者:小孩子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你的爸爸妈妈一定会非常担心吧?

  乌塔:我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记者:一个小孩子独自在外,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乌塔:我带了闹钟控制自己的起居,还知道外出前把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记者: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你打工挣的钱够吗?

  乌塔:因为我的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我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在旅游的过程中,我还得节约。(课文中讲到了乌塔对作者说: “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

  (一组示范完毕)

  师: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间到。

  记者:谢谢!

  乌塔:不用谢。欢迎你们到德国旅游。

  (掌声雷动)

  师:下面,请各位记者和乌塔自由交流。

  (学生纷纷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

  (自由交流进行了十分钟)

  师:请乌塔组和记者组分别评出各自最有价值的问题和最精彩的回答)

  (这里只摘取一个例子)

  记者: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的指导,会增长见识吗?

  乌塔:我在出行前不是准备了整整3年吗?在这3年里,我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见课文“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一起玩。

  ……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围绕思想中存在着疑问展开辩论,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充分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学生的见解也并非随意发表,而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密切联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后得出的。]

  片段三:

  师:此时,你最想对乌塔说些什么?

  生:乌塔,我真羡慕你,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独立自主的精神。

  生:乌塔,我太佩服你了。14岁的你三年前就做出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决定,说明你很有胆识。你能够用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游,说明你很有恒心。在旅游的过程中,你能够克服实际困难,把旅游顺利进行下去,说明你有很强的生活能力。我要向你学习。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生:乌塔,你已经成功地周游了欧洲,欢迎你到我们中国来旅游,到那时,我一定要和你交朋友。

  师:大家对乌塔的壮举充满了钦佩之情,那么请你们站在客观的角度讨论一下:一个未成年人,应不应该独自远行?

  生:我觉得不应该。虽然事先做了很多准备,但还是难免有意外发生,到时候就再也回不来了。

  (有不少同学连连点头)

  生:我也觉得不应该。一个未成年人他的能力与成年人相比还是有限的,旅行的事等成年了再实现也可以,为什么非要现在去涉险呢?

  生:我觉得应该。我们应该从小锻炼自己的意志,而且这样的旅行最能锻炼我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既然出门前我就做好了各种准备,那么有再大的困难我都可以克服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棒。

  生:老师,您说我们现在也可以像乌塔一样独自远行吗?

  (几个胆大的孩子还是跃跃欲试)

  师:你们认为呢?老师想把这个问题留给你们,请大家回家后收集资料、与父母讨论,下一次课我们就这个问题开一个辩论会好吗?

  [教学反思]

  整节课以新颖的记者招待会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探究课文内容的过程活跃、形式新颖且富有实效。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的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课文内容入手,激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个性在积极的讨论中得以充分的展现,给学生构建了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

  [专家点评]

  王艳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具体体现在:

  1、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教学中,王老师设计了记者招待会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2、教师通过看似简单的提问(见片段三)充分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此可谓“四两拨千金”。

  3、通过学生自读、自疑、自学、自答、自悟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2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是人学,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彰显人文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只有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光芒,才能在语文课堂中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章情节明了简洁,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来的梦想。多么令人感动的乌塔,多么令人敬佩的乌塔!

  这篇文章的思想性重与文学性,文中的外国小女孩乌塔是独立自主,聪明勇敢的象征和化身,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乌塔理念,学习乌塔精神,才能说让本文的意义得以充分体现和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四、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注重以读为主,在读中有所思,读中有所感,以读引领整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感悟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讲读密切结合,让学生读出乌塔的独立,读出她的智慧,读出她的有心同时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读思结合,动静配合,让孩子们在语文王国中探索,享受寻找知识带来的快乐、主动获取思想带给来的启发:中外家长和孩子教育理念的差异和快乐体验的不同。

  六、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欧洲的地理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乌塔。

  1、板书:乌塔?

  预设:乌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名字,她才14岁,是什么值得我们今天来学习她呢?

  (二)走近乌塔

  自主读课文

  乌塔身上的哪一种品格吸引你?

  预设:独立,能干,细心,聪明

  (三)走进乌塔

  1、乌塔的哪些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你?

  (1)预设:

  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记张名片。

  乌塔多么胆大细心!

  (2)预设:

  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个国家的有关书籍。

  这三年,乌塔准备,准备,准备,这三年她阅读阅读阅读。为的就是这次旅行!

  乌塔多么坚定智慧!

  (3)预设:

  设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助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里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为了挣旅费,她还去,还去,还去,挣旅费。

  乌塔多么独立自主!

  这样一个智慧能干细心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孩子也具有这样的品质,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会那么做,也没有人那么做,为什么?中国的乌塔在哪里?

  (四)寻找乌塔

  寻找一:什么是宝贝?

  预设(1):

  在中国,象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带他们一起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思考讨论:中国的宝贝应该是不该一个人出门?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寻找二:什么是快乐?

  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儿童图书馆,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

  思考讨论:有电视和图书就是快乐吗?

  小组讨论交流。

  (五)赞美乌塔

  乌塔是独立的象征,是自主的使者!乌塔的种种优秀品质都体现在她的思想和语言上:

  预设(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提炼出:我们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缺少乌塔意识。

  预设(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的,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地打动了我。

  提炼出:我们中国的孩子缺少乌塔思想。

  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六)学习乌塔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准备,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八、板书设计

  27乌塔

  寻找乌塔多么胆大心细

  赞美乌塔多么坚定智慧

  学习乌塔多么独立自主

  九、作业设计

  1、跟父母做一次沟通:讲讲乌塔的故事,讨论什么是爱?

  2、给乌塔写一封信,说说自己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感想。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3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4

  教学设计:

  教学课型:自读课

  教学方法:教师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讨论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在合作研究、发现、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引导质疑,回答问题。

  4、再读课文,细细感悟。

  5、拓展延伸,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理,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勤奋努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历欧洲。

  2、读懂课文,能理解文章记叙的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最远到过什么地方?是和谁一起去的?(学生自由说)

  2、板书课题。(乌塔)

  二、检查自学情况。

  (一)出示幻灯片,检查生字词。

  (二)出示幻灯片,检查课文的理解情况。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怎样的写作顺序写的?

  2、乌塔一个人去过哪些国家和城市?

  (三)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四)教师点评、小结学生预习情况。

  三、引导质疑,学习新课。

  1、出示幻灯片假设:假如你独自远行,在旅行前你将做哪些准备?在旅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生回答:旅行一般要准备旅行经费和旅行路线与日程,要注意安全。

  3、读了《乌塔》这一课,再根据上面的回答同学们就这一课可以提哪些问题。

  4、生质疑。

  a、乌塔在旅行时是怎样注意安全的?

  b、乌塔的旅费是如何得来的?

  c、乌塔是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的路线的?

  5、学生解疑。

  6、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细读课文,引导探究。

  1、出示幻灯片,范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你觉得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画出相关句子,把你的理由、见解和感受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收获。

  3、集体反馈。(可充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理由、见解和感受)

  4、师一边听学生交流一边点评,最后教师小结。

  五、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1、出示幻灯片: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3、集体反馈。

  4、教师提出自己的见解。

  (老师认为: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是可以一个人独自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到外面增长一些见识,拓展一下视野,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培养自己自立自强的精神。)

  5、点击拓展延伸,了解国外孩子的吃“苦”教育方法,使学生受到启发。

  板书设计:

  乌塔

  一、懂得自保自救

  二、打工挣钱

  三、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5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张家集镇李坡小学 方洪涛 张春焕】

  〖抛弃“求同”鼓励“求异”〗

  多年来的听课,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学中的整齐划一现象。为了让学生说出教师预定的答案,不惜喊上一大批学生穷问不舍,甚至一字之差也要纠正,非达到众口一词方可罢休。有些教师还让学生背词语解释,背段落大意,背中心思想,个别教师甚至让学生背一篇写人记事的作文,以应付考试。这些做法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摧残了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取的。

  由于事物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其发展结果可能不一样,问题答案也可能是多种的,所以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答案,只要他们言之有理,然后再引导他们去努力验证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在事实面前让学生肯定或否定自我。如教学《乌塔》一课后,教师往往会围绕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体会,这样就束缚了学生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乌塔是一个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的人(每到一处都先查找警察局电话号码);

  2、乌塔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等等。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九龙第三小学 吴秀贤】

  〖改变提问方式,让学生愿说〗

  以往的课堂教学,通常是老师问学生答,而且都是带有一种强迫性的语气。许多时候,学生往往出现沉寂与冷漠。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比如:谁来当小老师设计一个问题,让大家来回答。当老师提出问题时,用一种请求的语气说,你能帮帮老师吗?这样,学生就会很乐意地回答。有一次,我在教学《乌塔》一文时,学完课文后,便提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说乌塔些什么?”这时,教室里便一下子沉寂了下来,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举手。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老师都有很多话想对她说,你能帮帮老师吗?你能代老师说说话吗?”这是,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还说老师我来帮你。看着同学们都乐意帮老师的神情,我感到很欣慰。有的学生说:“我想对乌塔说,你真勇敢,一个人独自游欧洲。”有的学生说:“我想对乌塔说,我要向你学习,自觉锻炼自己。”有的学生说:“我想对乌塔说,你是可爱又可敬,我能和你一起游玩,那就好呢。”……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培兰小学 刘玉俏】

  〖课堂互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命题乃至种种社会现象的理解也是多元的,这是一种客观事实。教师在认识“多元”这一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一定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于学生这种既是“自己的”又是“独特的”体验,教师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如在教学《乌塔》一文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体验:“我们在家,父母尚且放心不下,总要我们处于他们的视线范转之内,如果我们也像乌塔那样,十四岁就要出远门,周游列国。不难想象我们的父母会怎么样?我们总不能为了锻炼自己,而让我们的父母操心吧?”对学生的这种见解,教师应给予充分尊重、理解、鼓励,甚至欣赏。当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题,也就是把握文章教学内容的真正价值取向。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思辨时间,充分地发表见解、相互辩论,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辩中明,在说中得。学生是有理想、有情感的生命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对作品有不同的见解。

  【河北省三河市第一小学 董小梅】

  〖以贴近学生心灵、贴近现实生活去创设〗

  语文教学中的亲近感,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都是要坚持教学民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保持教师的人情味,通过课堂这个窗口与学生建立伙伴式的平等关系,在讲与练、读与写中通过创设“和谐的情境”,即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光,大方的姿态,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熏陶学生,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为了创设良好的作文教学的氛围。我教《乌塔》一文时,让学生思考,体验乌塔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后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成长中的故事”主题,写出了使人感动,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佳作。我及时给以鼓励,表扬,赞扬和肯定促进了氛围的形成,全班同学沉浸在积极努力的氛围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绍水镇柳甲完小 蒋雪金】

  〖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法〗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往往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个人的心情好坏、兴趣如何会牵连到人的注意力和思维积极与否,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特定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若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起来会兴趣盎然,效果显著。记得有一次我在上《乌塔》这一课时,学生们都对这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敢独自一人游欧洲的超人胆识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里都渴盼认识这个勇敢的小姑娘。我便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我说:“同学们,乌塔在课文中问作者,我们中国的孩子能不能像她那样去旅游?”同学们说:“不能。”我又问:“能说说为什么不能的理由吗?”一生说:“我没有钱。”一生说:“家里人不让我一个人去。”一生说:“我不知道到哪里去旅游。”一生说:“我不敢一个人出去,如果遇到坏人就麻烦了。”学生纷纷发表意见,都认为我们中国的孩子很难做到像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我问:“你们想不想出去旅游?”学生说:“想!”我说:“好。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文中的内容和我们的实际写一篇文章《假如我们能去旅游》。”由于当时学生进入了我设的情境,学生思维都很投入这个问题,都深入到了课文,连平时最害怕写作文的学生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也使学生对《乌塔》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并且感到学得很轻松,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6

  《乌塔》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个人漫游欧州的事。课文内容很浅显,但所揭示的少年儿童要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要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的主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教学过程]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聊一聊旅游的话题,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生:我最喜欢旅游!

  师:为什么?

  生:旅游使我们既欣赏美景,又增长了见识,每年暑假爸爸妈妈都要带我去旅游。

  (这时,很多学生在窃窃私语,谈论旅游过的地方,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生:我不是太喜欢!

  师:为什么?

  生:有一次,是前年暑假吧,爸爸带我登泰山,我一不小心滚下台阶,差点摔死了。现在想想还害 怕......

  (同学们都望着她,几个调皮蛋还笑起来,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生:老师,我敢一个人去旅游!

  师:(很有兴趣地)说说看,你都去哪些地方了?

  生:四方山、艳湖公园的塔山......我觉得一个人去旅游真有趣。

  师:不错,关于旅游,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生:老师,你对旅游有什么看法?

  (我刚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一个调皮的男生插嘴问道。本来我是准备在教学的最后要讲个人的看法的,不料这个小家伙现在就把皮球踢给了我!同学们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我,我只能接招了。)

  师:是的,每个人对事情都会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大家一起交流,会使我们把事情看得更全面,认识得更清楚。说到旅游,我认为,它既可以让我们饱览无限风光,又能让我们增长见识,是一举两得的事。

  [反思:我很得意自己没有被这个小小的意料之外搞乱阵脚,相反,我觉得老师及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很好的心理支持,会与学生产生更好的心理沟通,会使课堂更和谐起来,就本节课来说,它会对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起着巨大的支持和鼓励,随后的教学也证明了这一点。]

  片断二:

  师:乌塔,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人漫游欧州,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此问一出,全班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生:我特佩服乌塔的胆量!

  生:乌塔真是个勇敢的小姑娘!

  生:乌塔一个人漫游欧州,我好羡慕呀!

  (同学们争抢着发言,有的甚至着急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了,我正想调节一下,这时第二组第三排一个平时不太发言的小女孩站起来了。)

  生:老师,我觉得不太好,这样太冒险!一个小姑娘,在异国他乡,万一出了危险怎么办?

  (她的声音比较小,几乎被同学们的热情所淹没,但我听清了,有不同看法,这很好。同时,我也发现也有不少同学有类似的看法,因为我能读懂他们的眼神,我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师:你有不同的看法,这很好,请你大胆地讲!我知道,对于乌塔独自一个漫游欧州,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到课文中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内容,十分钟后,我们来开一次辩论会!

  生:(齐)好!

  [反思:我的提法马上得到全体同学的认同,由于以前我们多次举行过辩论赛,同学们很熟悉这种形式,所以很快地分成了正方、反方两大阵营,然后情绪高昂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对于略读课文,强调充分的阅读,读前明确目的要求,以便使孩子们能读思结合,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这应当是一种正确的策略。本课的教学,我事先并未安排辩论赛的形式,但根据课堂实际进程,我临时改变了教法,进行了灵活的处理,我觉得这是尊重关注学生的体现,也是而且应当是我当时惟一正确的选择!]

  片断三:

  主持人:(老师担任)旅游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见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请双方辩个究竟。

  正方观点:我们支持乌塔的行动!我方认为,独自出游好处多多,就拿乌塔来说吧。第一,减轻了父母陪游带来的额外时间和经济负担;第二,正像课文中乌塔所说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们旅游的目的和兴趣喜好不同,一起旅游大家都受影响;第三,更重要的是,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很有好处,这锻炼了她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反方观点:对方辩友,我方不这么看,一个小姑娘独自出游,这多危险啊!遇到骗子、抢劫犯等等坏人怎么办?出现交通事故等问题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再说出去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请注意乌塔个人是个完全的消费者,那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所以我方认为,乌塔一个独自旅游不好。谢谢!

  (他在说谢谢时,故意扮了个逗笑的扮相,惹得大家都善意地笑了。)

  正方反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朝遭蛇咬,我们非得十年怕井绳吗?我方承认,一个人出去是存在危险的,但如果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可以把危险降到最低程度,甚至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乌塔出发前就整整做了三年的准备,她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她准备了一摞欧州各国的旅游指南,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一起玩,她利用暑假打工挣钱,挣了旅游一半的钱。

  反方反驳:说的到轻巧!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他故意把这四个字加重语气、拖长音)担心呀!俗话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

  正方反驳: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及时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反方反驳:一个小孩子独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长多少见识呀!

  正方反驳:请对方辩友再认真看看书。乌塔带了闹钟控制自己的起居,外出时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她还知道罗马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很贵,叮嘱作者到超级市场去买,请问:如果不出去走一走,她能有这样的见识吗?

  [反思:乌塔一个人独自漫游欧州好不好,这是一个开放型的话题,鼓励学生们从教材出发,去发现问题,围绕课文去大胆质疑,又不囿于教材,发表各自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辩论赛的形式,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以及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等得到综合训练,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应当达到的目标之一。]

  片断四:

  师:学习了本课,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受。

  生:乌塔是我的榜样,我以后要像她那样,也自己挣钱去旅游。比如说,我可以利用星期天上街卖报纸挣钱,可以把压岁钱存起来。

  生:乌塔之所以能成功的独自旅游,是因为她事先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我要学习她这一点,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做好准备。

  生:我觉得,我们不光要学习乌塔独自旅游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这样长大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反思: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开展合作与探究,展开辩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表个人见解,深化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其实辩论赛哪方赢哪方输并不重要,哪方的见解更正确并不重要,也不是我的教学要追求的最终结果。只要能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真实的感受,进行一些简单的思辩能力培养,我觉得就达到了我教学的目的。]

  [反思]

  我在研读教材,展开备课时,乌塔那热情大方、活泼机灵、胆大心细、富有主见和丰富生活经验的鲜明生动形象,深深打动了我,而我所钦佩和深深为之折服的这些优秀品质,正是我们许许多多的中国少年儿童所缺乏和亟待学习的呀!我决定要让学生补上这一课,要使我们的学生从心灵深处种下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种子。所以我设计了民主讨论式教学,但随着教学的展开,我发现仅仅是一般的讨论,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看法的愿望,因此,我根据课堂实际进程,改用辩论赛的形式,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教学中,这种新颖的形式,活跃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合作的实效性、探究的深入和参与的广泛性得到充分落实,不仅训练了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同时也是对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及思辩能力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欧洲国家和城市的资料;教师制作教学幻灯片。

  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内容,提出疑难,展示自学;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创设条件

  1.置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确实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请结合课文内容,小组学习,谈一谈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三、组织研究

  1.激情: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哪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呢?现在,请同学们自愿结组,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分组讨论:

  (1)乌塔的说法和做法好不好? 我们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2)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3)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2.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3.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a、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b、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c、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五、布置实践作业: (任选两题)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回想自己游玩过哪些地方,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文并茂,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3.日记一篇:(题目)从《乌塔》想到的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有爱心、独立、胆大心细、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8

  《乌塔》这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默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引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再引导学生针对这些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然后,我抛出问题:小学生独自外出旅游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我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学生们积极性相当高,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我对学生的'观点作了总结:乌塔独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学习,但是并不是鼓励大家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旅游,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采用多种方法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学生听了,也颇有同感。这样的教学设计,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的机会,营造了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的氛围,因而,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快乐,充分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9

  一、说教材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二、学情分析: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课前,就先布置思考这个问题“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铭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可以通过上网、询问父母等方式自主探究。

  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四、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培养少年儿童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六、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七、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是和谁一起去的?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幻灯片(1)。(学习方法)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三、整体入手,把握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课文,一定感触很深,你认为乌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那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讲乌塔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2、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她旅游了哪些地方?还准备去哪儿旅游?(出示幻灯2欧洲地图)

  四、领悟乌塔的立生活能力

  1、师:大家说说看她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国旅游了?她还做了哪些准备?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并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2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点幻灯3)也可作小结用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小结:乌塔花了三年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师:假如是我们,我们敢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不敢,为什么不敢呢?是啊,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请大家一起填空填空。(出示幻灯4)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立锻炼;

  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

  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

  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

  中国孩子不出家门;

  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决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异,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讨论:(出示幻灯5)

  (1)乌塔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3)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师: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六、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立生活能力,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立生活的能力。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精髓。

  七、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6)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身上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10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评析]:

  陈晓录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具体体现在:

  1、拓宽渠道,内外勾通。陈老师将语文教学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语文教学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天地”,广开语文信息之源,变以往的“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如:课前发动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论文等。小主人翁“乌塔”所到过的欧洲各大城市的风貌,并制成课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重视知识能力的迁移。如陈老师在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并要学生回家把自己对“乌塔”的见解写在日记上。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像驰骋,学得愉快,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11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 :(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电话号码 独自一人游欧洲

  给家里打电话(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三年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12

  一、课前铺垫

  1、谈话引导

  同学们,老师在上两周给你们介绍过很多中国历史,里面啊,有着很多故事,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的。之后呢,我们马上学习的第五单元,详细地了解了中国更多的名胜古迹,大家还看到了颐和园的图片,对吧?这些古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实在太有趣了。所以,我们班同学都知道老师特别喜欢旅游,对吧。因为那种旅游的感觉真是太惬意了,不仅如此,而且还给同学带来很多照片看。可老师没有去过国外,老师听说欧洲诸国有很多很美的景色呢!真是令人向往啊!对了,同学们,前两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搜集有关于欧洲国家的资料的。相信大家都搜集的差不多了吧!有哪位同学给我介绍一下,我们看看欧洲哪个国家最漂亮?

  2、了解欧洲各国风土人情

  A、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名学生介绍欧洲诸国风土人情、著名景区等等

  B、师总结,重点简介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课件:欧洲地图、各国概况)

  C、怎么样?同学们,这些国家真是太诱人了,老师好想去游览啊,你们想不想去?哎呀,我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才有空能带我去呢?(生:老师你是大人,怎么还让爸爸妈妈带啊?)

  D:哦,老师是大人不需要长辈陪同,而且一个人游历也别有一番风味。那同学们,你们需要长辈带着吗?也像老师一样一个人出去玩,感觉会怎么样呢?回忆一下以前,同学们春游秋游都是老师带着你们去的,去外地玩是爸爸妈妈带着我们。有多少同学喜欢自己出去玩的呢?

  3、小辩论赛引入新课

  好吧!我们来做个小测试:有哪些同学喜欢和长辈出去的?请举手。

  有哪些同学喜欢一个人出去玩的?请举手。

  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讨论,顺便开个小辩论比赛吧。看看哪种玩法更好呢?要给出你的理由吧!

  反方:“和长辈出去,不会迷路,小孩一个人出去玩会迷路的,而且还会遇到坏人。”

  正方:“我们可以带着地图出门,还可以问警察叔叔”(生自由争辩)

  既然不分上下,大家来看看德国小姑娘乌塔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乌塔。学完之后,告诉老师你对乌塔的这种行动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呢?

  二、初读课文,。

  1、生读后感交流:“乌塔真聪明!”

  “乌塔真棒!”

  “乌塔胆子真大!”

  2、师引导:年仅14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生:一个人去的)是啊!乌塔胆子真是够大的,但是乌塔是不是真的胆子大的天不怕地不怕呢?是不是莽撞的出去冒险呢?(生:不是)那她旅行之前都干什么了?(生:作了准备)

  3、生小组讨论“乌塔准备的事项”,找到后,读一读,指名回答

  4、师整理

  板书:

  作好游览的日程和路线安排自理能力强

  独自一人游欧洲查当地的警察局电话号码经验丰富

  (胆大心细)用三年的时间看书搜集资料、打工赚旅游费用好学独立

  给家里打电话或寄明信片报平安心细

  三、分析课文,看出问题,教师概括

  1、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读一读,体会体会。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生谈感受:“老师,我觉得好像在说我似的。”

  “老师,我们就没有乌塔那么优秀,我们要像乌塔学习!”

  “老师,我们也要一个人出去体会体会。”

  四、课堂延伸

  1、老师这有一份真实的调查报告,我们再看看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在哪?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在内蒙大草原上,日本和中国的孩子一起参加了一个五十公里的远征夏令营,日本的孩子背着大背包走在前面,没有一个孩子喊苦;相反中国的小孩尽检好玩的玩具,糖果等等放背包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跟着,很多中国孩子因为背包带子断了,理所当然地丢到了随团的车子里了。中国的孩子发烧了,爸爸二话没说开着车子把孩子接走了;相反一个日本的孩子也发烧了,他的爷爷开着车也来看他了,但是只问了孩子:“孩子,你还能坚持吗?”日本孩子说:“我能,我决不当逃兵!”爷爷马上开着车走了!日本的孩子走在前面,到了宿营的地方就拿出干粮,食品开始煮饭,煮好了之后恭恭敬敬先端给老师吃;而中国的孩子到了那就拿起日本孩子煮的饭不客气地吃起来……

  夏令营结束的时候,日本的五十个孩子由日本领队带领下,爬上了山头,领队问:”草原美不美?”孩子们大吼:”美!“

  领队:”中国大不大?“

  孩子们大吼:”大!!“

  领队:“以后还来不来?”

  孩子们:“来!!!”吼声仿佛还在回荡!

  2、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吗?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能力和习惯,自己会做得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活、自立自强。向乌塔学习、向日本孩子学习,成为祖国的骄傲!

  3、作业: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了,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吧!也可以写写你想对乌塔说的话,或是对日本小朋友说的话!也可以写写想对中国小朋友说的话!

  本课既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又对学生们进行了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教学目的:学会搜集和查阅中外各国风土人情的资料。

  通过朗读,感受乌塔的性格特点。

  通过适当的小辩论比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学生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展开的小辩论比赛,让学生从中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中外儿童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分析和比较。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13

  《乌塔》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描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乌塔的看法:“乌塔是一个有思想的女孩子”;“一个有见解的女孩”;“厉害的女孩”;“对世界充 满好奇的女孩”;“独立自主的女孩”;“成熟的女孩”;“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并很勇敢的女孩”……由于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当学生对乌塔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后,我再引导他们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乌塔特点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乌塔的种.种特点,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个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乌塔这样出去,她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这一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俊潮的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林洪伟站起来侃侃而谈:“我从书中知道,在欧洲那些国家里,人们的法制意识强,治安措施好,乌塔不会有生命危险。”

  “乌塔这样做,如果出现万一,她不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关天乐反驳道。

  “书中写道,乌塔每次出行都有准备,自我保护意识强。就是遇到危险,她的能力特别强,能够化险为夷。”俊潮反驳。

  “我认为课文并不是要我们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班上才女甘锦晴的见解果然高出一筹。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14

  【案例背景】

  《乌塔》是小学语文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描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案例描述】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乌塔的看法:“乌塔是一个有思想的女孩子”;“一个有见解的女孩”;“厉害的女孩”;“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女孩”;“独立自主的女孩”;“成熟的女孩”;“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并很勇敢的女孩”……由于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大家对乌塔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后,便以较多的时间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乌塔特点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乌塔的种种特点,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个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乌塔这样出去,她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这一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属于备课的空白地带。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角色,成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彭星杰的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张海敏站起来侃侃而谈:“我从书中知道,在欧洲那些国家里,人们的法制意识强,治安措施好,乌塔不会有生命危险。”

  “乌塔这样做,如果出现万一,她不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陈俊鹏反驳道。

  “书中写道,乌塔每次出行都有准备,自我保护意识强。就是遇到危险,她的能力特别强,能够化险为夷。”周梦佳予以反驳。

  “我认为课文并不是要我们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班上才女赵雪莹的见解果然高出一筹。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这正是新的课改理念的生动体现。

  下课后,一位学生拉着我说“老师,我还想发表看法。”带着喜悦与收获,我走向办公室……

  【案例分析】

  1、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

  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异口异声”时,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试想,如果我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事先设想的教学步骤,不予考虑或一口否定了彭星杰的不同看法,后果便可想而知。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变以往的重教师、重教学为重学生、重学情,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属于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自求自解;属于难点问题,教师可给以旁敲侧击;属于有争议问题,教师可指点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则要疏导、订正。在辩证地处理好导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点评】

  这个案例对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教师能尊重小学生发表的不同于课文的见解。这表明,在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已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解决认识上的矛盾而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本案例还告诉我们,教师既要进行教学设计,又须灵活运用教学方案。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教师意想不到的合理问题时,教师必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15

  a级基础知识达标(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排排队(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7分)

  漱  惬  码  驳  逻  辑  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2分)

  漱(  )  眬(  )  旅(  )  驳(  )

  嫩(  )  拢(  )  族(  )  骚(  )

  三、我会补充词语(9分)

  ( )疲力尽  ( )眼蒙眬  电话号( )  游历(  )

  抓紧(  )  旅居(  )  理由(  )  ( )级市场

  四、我会填合适的量词(6分)

  一( )席梦思床  一( )旅行票  一( )书

  一( )金发姑娘  一( )矿泉水  一( )心

  五、我会加标点(12分)

  1、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 已经去了法国 瑞士 奥地利 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 米兰 佛罗伦萨 最后还要去希腊

  2、我问乌塔 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 你爸爸妈妈不担心吗

  六、写好钢笔字(4分)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会照样子改写句子(20分)

  例:她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

  她告诉我:“我叫乌塔,已经14岁了。”

  1、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乐园(30分)

  (一)

  上个星期五,我们一家人来到上海滩看日出。我们站在海滩上静静地等着。渐渐地,东方开始发白了,还出现了红霞。过了一会儿,太阳像个大火球,一下子跳出了海面。啊,太阳升起来了。

  1、这段话是按               顺序写的。(2分)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  )的海滩  (  )的朝霞  (  )的太阳  (  )的天空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3分)

  (二)

  我家隔壁的明明真可爱。他今年5岁了,胖乎乎的,红脸蛋儿上有两个小酒窝,黑眉毛下长着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大家都亲热地叫他“小明明”。

  小明明喜欢做滑稽相,常常  眉  眼,把头一  ,模仿大人腔调说话,把人逗得哈哈大笑。

  小明明虽然滑里滑稽,却非常爱学习。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家做作业,忽然门“嘭嘭嘭”地响了起来,我打开门一看,啊!是小明明。只见他  着个书包双手  着腰,神气地  着肚子,好象在说 嘿 像个小学生了吧 他大模大样地走进屋里 把书包一放 央求我说 海生哥哥 教我写字吧 我和妈妈都被惹笑了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3分)

  2、给短文最后一自然段补上标点。(6分)

  3、短文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其中“    ”这个词是中心词。(4分)

  4、短文写了明明的      、      和      三方面的内容,

  其中重点写了      这一内容。(4分)

  5、读了短文,你说说明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

  动脑筋写一写:

  你认为乌塔有哪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让你选择学习其中一点,你会选择哪一点,你打算怎样做?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篇16

  《乌塔》这篇课文描述的是一位德国小女孩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事。反映了外国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识。反映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如何从文中体会感悟。学到知识,现就我教学这一课浅淡自我看法。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根据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如何设计这篇课文教学。应以此据,教学时我主要是以发表自我之见解作为这节课活动的中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这个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人游行,应不应该?为什么”为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我见解。

  1、讨论前准备:

  学生应预习并知道德国小姑娘是如何旅行欧洲。对于这一点一般的学生只要多加思考就不难理解。

  2、展开讨论:

  要求结合实际。

  ⑴ 教师提示:

  一个人外出旅行有哪些好处和坏处,从乌塔这样独自旅行是利还是弊多?

  ⑵ 学生展开讨论后发言:

  (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可发现。)

  学生甲:独自一个人外出旅行为助我们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学生乙:乌塔他能自己攒钱去旅行说明他很有计划和经济头脑。

  丙说:只要我们做好充分准备是可以一个人外出旅行的。

  丁说:哪是外国小朋友才这样做。我们的父亲母亲对于我们一个人出去玩都不放心,更不要说出国旅行。

  也有许多同学说了许多不是,如不安全,被人骗了怎么办等,就这些不足展开一步讨论:即如何避免这些不足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外出独自旅行,利多弊少。

  从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学习胜似教师的讲解。其实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知,自我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学生明辨是非的过程。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相关文章:

《乌塔》语文教案范文

《乌塔》的读后感三篇

《乌塔》读后感(精彩3篇)

《乌塔》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2023年《乌塔》读后感通用(9篇)

从《乌塔》想到的四年级作文优秀8篇

《乌塔》读后感

四年级读后感 : 读《乌塔》有感300字

《乌塔》读后感【优秀3篇】

导学案《乌塔》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