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藤田初恋 点赞 分享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该组教材按“怎样看问题”选编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4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体会发明家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的品质,学会集合优点于一生。

  重难点:

  重点: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即“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并举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矛和盾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认识这两种武器吗?(板书:矛盾)随机教学“矛和盾”字。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师小结: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长长的,头上尖尖的,用来进攻。盾就是盾牌,是用来抵挡的,保护自己的。(教师随机板书:矛——进攻。盾——自卫。)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矛和盾的集合》(师补充课题)。用来进攻的矛和用来防守的盾怎么能集合起来呢?学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自学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集合 招架 紧张 自卫

  进攻 炮口 坦克战场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自由读——指名读——同桌接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正音。

  3、归纳主要内容:同学们,读课文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或者一小段话,你会吗?(课件出示填空句子)请同学们赶快默读课文,试着填一填。课件出示:

  发明家( )矛和盾与朋友比赛的时候,想到把矛的( )、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在战场上( )。

  三、学习1-4段,思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1.同学们,发明家在发明坦克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他遇到了许多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请默读课文1-4段。

  2.交流反馈,随机板书,品读词句。

  (1)盾太小。盾太小,所以发明家难以招架住矛强大的进攻。找到相关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A、自由读,想像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B、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比赛的紧张?

  雨点般:可以看出什么?(连续不断来势凶猛很密集)

  左抵右挡:做做动作

  难以招架:什么意思?

  用朗读展现出矛强大的攻击力,感受到“盾太小啦!”

  (2)变铁屋。找到相关句子: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发明家在紧张危急关头,想到了这样一个好主意,会是怎样的心情?带着那样的心情好好读一读,读出“!”强烈的感情。指出变铁屋的作用是为了自卫。(板书:盾——自卫——变铁屋)

  引:可是,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3)要进攻。出示第三自然段: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呀!

  “固然”是什么意思,能否换个词儿来说?

  发明家又产生了新的困惑,你认为这样的铁屋子像———,只能——,不能——。

  读好“!”强烈的语气。

  (4)开小洞。找到相关句子: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得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A、什么才能进攻?课文中的“矛”指什么?怪不得“矛”打上了引号。长长的一横叫破折号,破折号占两个格子的位置,在文中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板书:矛——进攻——枪炮)

  B、出示坦克图,找找什么是坦克的“矛”?什么是坦克的“盾”?随机理解履带。说说坦克与铁屋子比起来的进步:坦克不仅能——,而且能——。

  3、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4、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联系第5节课文找找坦克“大显神威”的情景。(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你能读出的德国兵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吗?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五段,总结全文

  师:坦克的底部装有履带,能行走在泥地、沟渠等特殊的地面上。作战时人可以躲在坚固的铁屋子里,很难受到攻击;又装有炮口,能随时攻击对方。由于它进退自如,攻守灵活,一上战场就发挥了极大作用,名震天下。“它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于一身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

  1、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你想到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这段话:“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指导朗读。

  3、你能找找生活中“合二为一”的例子吗?

  4、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板书设计:

  矛 和 盾 的 集合

  | | |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 | |

  枪炮 铁屋子  坦 克(胜利者)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2、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3、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借助工具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2、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教学难点: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矛和盾的集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推荐

  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2、学生根据以上问题,自学课文,并一起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五、拓展思考

  请你用别的例子来说明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

  六、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选用“…如…般…”或“…像…一样…”写一句比喻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3

  2月12日,有幸去海宁参加了航嘉湖地区第二届教学评比和观摩活动,感受了异域的“风情”,领略了别样的美,特把五册第七单元25课《矛和盾的集合》课堂实录整理出来,希望也能让浏览过的你,有所收获!

  习目标总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  杭州陆老师  学生 海宁南苑小学三(3)班

  一、课前谈话:看图猜成语,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有以下成语: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二、写字教学:

  师:矛的长处是进攻,盾的用处是可以防守,我们先把矛和盾这两个生字写一写,可以先跟我书空。

  师一边范写,一边阐述

  师:“矛”的撇的这一笔这么锋利,就像是它这个“尖”。“盾”字的这一撇,特别得长,这样盾就大一点,才能抵挡得了矛的进攻。

  师:打开练习,在两种不同的武器边上分别写上这两个字。

  学生自己在纸上书写。

  三、揭示课题,初步了解课文:

  师: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今天学习矛和盾的故事,不过这讲的可是一个聪明人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词语。矛  雨点般    戳   进攻                   盾  左抵右挡  招架 自卫

  请学生自己读读词语,读的过程中老师提醒,读的时候声音可以跟别人不一样。

  请读矛集合圈里的词语。

  老师提醒“戳”比较难读。

  师:请观察一下,两边的词语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一边是和矛有关的,一边是和盾有关的。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们对比着来读,男同学读写矛的,女同学读写盾的。

  学生练习读,非常整齐,又有对比性。

  出示调整后的词语:    矛  进攻  集合 盾  自卫

  四、层层递进,学习课文2、3、4段

  师:矛的功能是进攻,盾的功能是防守。我们什么时候听到过集合这个词?这和我们平常的集合一样吗?

  生:体育课。

  师:这和体育课的集合不一样,打开课文,课文中找一个词语或者句子,来看看集合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己读课文。交流刚才的体会。

  生:合二为一。老师在黑板上贴了这四个字。

  师:它在文章的第几段?

  生:第二段。

  师:把这个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学生找出句子读。

  师:还有其他的词语或者句子吗?

  生: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师:还有不同的词语吗?陆老师提醒大家,这个词语在最后一段。

  生:集于一身。  师在黑板上贴纸条。

  师:把不同物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就是这篇课文中集合的意思。发明家怎么会想到利用矛和盾各自的长处,把它们合二为一的呢?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吧!

  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段落。

  师: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生:紧张、激烈的。

  师:哪些词语看出是一场紧张、激烈的比赛?

  生:左抵右挡。

  生:如雨点般向发明家刺来。

  生:难以招架。

  师生进行表演。

  陆老师来做发明家,你们是矛,我们合作表演。来,你们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我左抵右挡,还是招架不住。

  我们来换一换,现在你们是发明家,我是矛,开始刺了,上、下、左上、右上、右、左……孩子么顺着老师的手势和指挥开始了抵挡。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晕了。

  生:实在是招架不住了。

  师: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了,能不能读出来。

  学生读课文。

  发明家就是从这里找到了启示,然后一步一步地发明坦克的。哪极端写发明坦克的过程的?

  生:2、3、4自然段。

  读读2、3、4段,发明家是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想出了什么解决的办法?

  生:把盾做成一个铁屋子。

  出示一个铁屋子。

  师:这就是一个铁屋子,矛如雨点般刺来,结果呢?

  生1:一点都没有刺到。

  生2:如雨点般的矛刺来,矛断了。

  师:想到这样的办法,发明家实在是太高兴了,让我们高兴地来读一读发明家的想法。

  生读句子。

  师:这个同学很高兴,脸上还带着笑容的。我们再来这样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

  师:做成了铁屋子,是不是大功告成了。发明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什么解决的办法?你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写一写呢?

  学生在纸上写:

  填一填:

  发现

  办法

  夸一夸

  交流

  生1:自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和乌龟了。

  生2:不能进攻。

  生3:把矛从铁屋子里伸出去。

  对于这个答案。老师请同学打开课文对照一下,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课文里有这样的句子。

  :师:课文中为什么用双引号。

  生:矛有特殊含义,指枪口和炮口。

  师:矛上的双引号有漏下的吗?这里的双引号可不能漏掉哦!

  生:开个小沟,伸出枪口和炮口。

  师:发明家发现把矛和盾结合在一起的,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铁屋子不会跑。  板书:不会跑

  师:发明家想出的办法是什么呢?

  生: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板:装轮子  安履带

  师:矛和盾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怎么样?学生接读课文。

  生:大显神威。

  师:读读第五小节,这就是像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样子。边读边想,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场面?一个学生读最后一节。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德国冰节节败退。

  生2:看到了他们哇哇大叫。

  我看到了坦克威武的样子。

  师:想不想看看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一段坦克作战的录象

  师:厉害吧!你现在特别想说什么?

  生1:太威武了!

  生2:太厉害了!

  生3:肯定能把所有的敌人都打败。

  师:坦克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威力无比,很是了不起,但真正了不起的是谁?

  生:发明家。

  师:让我们用上黑板上的词语来夸一夸这位发明家。

  学生自己在练习纸上书写。同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要注意。

  汇报写好的情况。

  生1:你让矛和盾合二为一,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真了不起!

  生2:你真厉害,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

  师:写好的同学把你的读给边上的同学听一听,想一想这个坦克真的是十全十美,没有问题了吗?

  生1:太笨重了。

  生2:不会飞。

  生3:不会飞,飞机投炸弹就逃不掉了。

  生4:敌人可以发明先进一点的武器,这样就不行了。

  师:科学家就是这样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深入思考,不断地发明新的东西。

  老师出示图片,介绍夜视仪。出示图片请学生自己读读书陆两栖坦克的功能。

  师:正如我们课文最后一段写的……学生一起接上读最后一段。

  师:说得多好呀!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今天老师还要留一个作业给你,这也是学习伙伴留给你的。

  出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请您休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 正确朗读课文。

  3.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 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

  二. 学习生字

  1. 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2. 读音:坦,读“tǎn”,不读“tǒng”;

  持,读“chí”不读“cí”;兵,读“bīng”,不读“pīng”或“bīn”。

  3. 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加强记忆,如:持和诗、炮和跑、担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三. 学习课文:

  1. 读课文1至4自然段,想一想,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可以通过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来体会。

  2. 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主要写的什么?

  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3.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4. 小结: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5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

  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词。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并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使其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两个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两个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入题:

  1、出示图片(两武士手持矛和盾比赛的场面。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提问学生: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板书:矛、盾,学生写。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板书: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相机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

  3、让学生说说有关矛和盾的故事,(教师补充《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当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结果会怎样呢?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

  [设计意图]:

  通过看矛与盾作战的动画片,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为互相学习埋下伏笔,为突破难点作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请矛队读一读第一、二排词语,盾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盾队读一读第三、四排词语,矛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第五册第七单元《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翠鸟教学反思《燕子专列》课堂实录《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教学设计《珍珠泉》教学反思《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4、《珍珠泉》教学反思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意图:采用矛队、盾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仔细听的好习惯,提高互相学习评价的能力。同时认读生词,扫清阅读的障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提醒的方式和学生平等的对话。]

  ③自己把课文再默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机指导、归纳、板书:集合。学生写。

  [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雨点般刺来”“左抵右挡”。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用联系上下文、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词语,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紧张危急”。]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第一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矛队读。第二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盾队读。(板书:铁屋子)。

  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两个“!”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先是对盾的不满,继而是想到盾可以改变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3、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大屏幕出示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让我们和发明家一起冷静地想一想,请大家轻轻读三自然段,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读、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发明家一起思考,认真读书,潜心涵泳,获得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4、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看大屏幕(装上枪炮的铁屋子),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相机板书:坦克。(大屏幕演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又装上了轮子、履带变成了能跑的坦克。)

  5、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述,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

  6、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显神威的录象片段),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悟,感受坦克集别人的优点于一身的威力,与文本进一步交流。]

  (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第五册第七单元《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翠鸟教学反思《燕子专列》课堂实录《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教学设计《珍珠泉》教学反思《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4、《珍珠泉》教学反思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这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矛队、盾队比赛说。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对文本重点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五)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同时,在这节语文课上,矛队和盾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大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设计意图:让贯穿始终的学习活动矛队、盾队的划分有个交待,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有了切身的理解体会。]

  (六)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

  枪炮铁屋子坦克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用“…如…般…”或“…像…一样…”写一句比喻句。

  [设计意图: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我让学生用“…如…般…”或“…像…一样…”造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内容

  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图中的两个人在干什么?他们的手中拿了两样古代的武器,你们知道这长长的叫什么吗?(矛)那圆圆的叫什么?(盾)矛是用来干什么的?盾又用来干什么?(相机板书:进攻,自卫)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矛而没有盾,会怎么样呢?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盾而没有矛,又会怎么样呢?现在就有一种武器,它既能像矛一样进攻也能像盾一样防守,那就是坦克。(出示玩具坦克)(板书:坦克)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来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补充完整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其它同学吗?(自由说)

  3、老师也有一些词语要提醒大家读好。(出示词语卡片,带读)

  4、请大家把这些词语带入课文,齐读课文。读完了,有什么收获?

  三、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我们知道矛可以进攻,盾可以防守。发明家为什么还要去发明坦克呢?书上是如何介绍的?着重指导“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同桌之间用动作演示。一手拿书当盾,一手拿笔当矛。

  3、就在这紧张危急的时刻,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到了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那对方的矛就再也戳不到我啦!”(先对盾的不满,后来想到盾可以改变而喜悦)

  5、假如是你,你还会想到其它的好办法吗?

  6、发明家的主意确实很不错,盾经过改进成了一个“铁屋子”,发明家钻到了解铁屋子里和朋友比赛,对方的矛戳不破铁屋子,自然也刺不到他。可是,让我们冷静地想一想,比赛场上,对方见他缩在里面是不是就不打了呢?肯定还会用别的办法来对付他!想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

  7、是啊!这样下去发明家一点儿获胜的机会也没有!

  8、出示句子“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理解句意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这时发明家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矛”就是从洞里伸出的“枪炮”,可以进才攻。

  2、利用玩具坦克,大致讲解坦克的基本部件。

  3、小结:经过发明家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坦克终于诞生了。

  (三)、过渡:这辆坦克的威力可真大呀!

  1、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辆坦克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2、理解“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等词语。

  3、读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坦克是发明家根据矛和盾造出来的。可它却比矛和盾的威力大多了,为什么呢?(板书:合二为一)

  4、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带橡皮头的铅笔的发明过程。

  (四)、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由此可见(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句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有它的优点,也有一些东西有它的不足之处,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动动脑,想想你想发明什么?

  2、想发明的写成一篇短文。

  五、总结全课,鼓励学生

  在这节课上,有许多同学的表现非常好,被评为“朗读明星”、“智慧明星”、“积极发言明星”。。。。。。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明星”们的优点集合到自己的身上来,老师相信你们以后的表现会更加出色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

  快速抢答:

  出示:橡皮+铅笔 =(     )

  楼房+汽车=(     )

  车子+椅子=(     )

  (  )+(  )=(    )

  【将数学中的加法融进了语文课的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看似游戏般轻松的环节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了集合别人优点将会成为胜利者这一主题。】

  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王老师要奖励大家看一段动画片,准备好了吗?看《自相矛盾》视频。

  【动画片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观看动画片的同时也让学生积累了成语,感知到了矛与盾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上课。

  一、导入新课。

  1. 刚刚我们看的动画片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

  2.提到的两种兵器是什么?

  3.指导书写“矛”和“盾”(田字格书写“矛”和“盾”。)

  矛:矛字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打仗用它来进攻,如果用盾是自卫。

  盾: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

  【这里进行的是字理教学,将学生的生字书写指导和生字识记变得更有趣,学生的记忆也会更深刻,同时在念儿歌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矛和盾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做出了铺垫。】

  4. “矛”和“盾”有什么作用?(板书:进攻、防守)

  5. 一个进攻,一个防守,有点儿冤家路窄、针锋相对的感觉,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田字格书写“集”。)

  【一个进攻,一个防守,这冤家路窄、针锋相对的矛和盾集合在一起会怎样呢?这样的问题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2.认读词语。

  ⑴出示词语,认读:

  自卫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进攻   庞然大物  大显神威

  【精心选取的这6个词既是课文的核心词汇,又是值得积累的好词语,同时,这些词语还含有课后要求掌握的几个生字。】

  ⑵把词语填进这段话中,指名读。

  比赛中,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    ),还是(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和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     )在战场上(    ),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样设计一方面训练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再次巩固本课所学的11个生字,同时,读通了这段话,学生也就了解了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一二段。

  打开课文,默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令人紧张的画面,千万不要让这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

  ⑴指名读句子。

  ⑵谁都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什么感受?

  ⑶出示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大家看这个“刺”字,“木字中间口不严,一把大刀立右边;刺字见谁把谁戳,谁人见了都胆寒。”更何况这矛是怎样刺来的?(指名读。)

  【将文字读成画面,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刺”字的字理教学让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更直观、深入的感受。】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

  一生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

  一生读。

  师:看到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就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引读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独特体验,读出情感来,特别是让学生触摸着自己的心跳来读,学生会深有感触,读出情感来。】

  ⑷面对如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只能是——(学生:左抵右挡),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挡”吗?(生说。)

  ⑸师:我这里就有一根锋利的矛,拿出你的盾来,我可要刺过来了!

  我的矛左刺——,右刺——,左刺——,左刺——,右刺——,上刺——;再上刺——;下刺——;左刺——,再左刺——;再左刺——;右刺——,下刺——……

  ⑹你什么感觉?(难以招架。)

  ⑺经过一场激战,相信此刻你一定明白了“左抵右挡”?(上下左右全方位地保护自己。)

  【面对学生对“左抵右挡”可能会有的片面的理解,教师通过与学生模拟比赛的情境,在教师不断的“刺”与学生不断的“挡”中,让学生对这个词语有了正确的理解,方法巧妙,学生一定会记忆终身。】

  ⑻师:即便是这样左抵右挡,发明家依然是难以招架,心中暗想:——

  出示句子: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自己读读这两句话,不要放过每一个标点,你有什么发现?

  ②从这两个感叹号,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此刻怎样的心情?谁来试着读一读?(生读。)师:不够急切,再读!

  ③师引读: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紧张极了,此刻他产生了一个万分迫切的想法——(个别读)

  发明家难以招架,在这危急关头,他在内心深处急切的呼喊——(个别读)

  生死攸关哪,发明家甚至想大声呼喊——(齐读)

  让我们一起帮着发明家喊出内心深处这万分迫切的想法吧——(齐读)

  【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不应该忽视每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现两个感叹号的运用,进而通过引读激发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这两个引号的妙用,应该说学生达到了既得言又得意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8

  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发明家将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故事。由此启迪人们: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教育学生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研究,热爱科学。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坦克的发明过程充满兴趣,但是对坦克的作用并不是太了解。

  2、要把学习的重点引导到发明过程中如何取长补短的过程,而不是如何研究和改进新型坦克。

  教学要求:

  1、 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各种方式理解上下文的意思。

  2、 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怎样吧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 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4、 培养学生学会集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

  1、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发明家如何讲矛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

  2、 理解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新课。

  1、 出示教学图片,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 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一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需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 出示各种坦克图片,引导学生汇报搜集资料,交流对坦克的了解。

  4、 教师导入:有心的发明家总是从生活中,自然中寻找灵感,受到启发而发明创造的。莱特兄弟研究鸟儿飞翔的奥秘发明出飞机;从鱼儿在水中上潜下游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本文中的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坦克。今天,我们来看看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板书:矛和盾的集合。理解“集合”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 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

  2、 抽读生字卡片,指导字形。

  三、再读课文,感悟大意。

  1、 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 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明家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告诉人们要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 通读课文: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 出示自学提纲,要求熟读课文,巡视自学情况。

  (1)       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找出相关段落记句子,指读——品读。

  (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       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找出相关段落。指读——品读——带感情读。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是无法进攻,行动不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者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3)       坦克之所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一句话来说明。)

  a、先看坦克在战场上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b、引出学生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       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让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用肯定的语气读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学生举例展示:

  1、 在手工比赛中,我看了很多资料,向哥哥请教,看了很多同学的制作过程,我汲取了他们的优点,做出了我的作品,最终获得了第一名。

  2、 人们汲取空调和风扇的优点,制成了冷风机。

  3、 在作文竞赛中,我的作文《美丽的家乡》运用了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总分总结构,适当的运用了另一篇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让我得了一等奖。

  。。。。。

  五、小结

  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合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矛           +           盾     ---------------坦克

  枪口、炮口、轮子、履带        铁屋子 --------------坦克

  教学反思:

  1、 可以在课后拓展,让学生想象如何把现在的坦克加以改进,培养学生对坦克的新的兴趣。

  2、 教学中读的运用不够强化,不够明确。

  3、 词语的理解,运用、积累重视不够。

  4、 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基本考虑全体学生的认识水平加以完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9

  目标预设:

  1.正确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2. 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搜集说明文章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1.(出示童话王国图片)创设情境导入

  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话: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指名朗读

  3.故事大王在这张字条后面还送给我们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这句话。

  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动画演示,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1.动画演示,教师范读课文。

  2.指名说如何理解那句话。

  3.默读课文,思考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要把矛和盾集合,动笔用( )在文中画一画。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学习2-4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指名读)

  a.抓住“如雨点般”进行感知理解。

  b.动作演示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感受激烈的斗争场面。引导学生朗读,展现出矛强大的攻击力。(指名读、齐读等)

  c. 抓住标点理解发明家的感情,指导朗读发明家的想法。(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齐读等)

  d.思考:发明家是个怎样的人?(善于思考、善于动脑、临危不惧)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通过分析利与弊体会“固然”的用法。

  b.抓住标点“!”号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a.指名读这一段

  b.理解引号、波折号的用法

  c.通过图片形象感知坦克的样子。(出示坦克图片)

  4.整体回顾1-4自然段

  引导学生一起回顾一下坦克发明的过程。总结板书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坦克被发明出来,并被人们所利用,开上了战场。看!他来了。(出示坦克冲上战场的短片)

  1.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刻的坦克。

  2.指名读文中又是如何写它大显神威的。

  四、再悟中心,交流互动

  再次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话: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1. 再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2.点明用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

  3. 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合二为一取得成功的事例?

  a.小组交流 b.指名发言

  4.送你几句话:

  出示:谁善于观察,谁就会是胜利者!

  谁善于动脑,谁就会是胜利者!

  谁善于克服困难谁就会是胜利者!

  作业:综合性学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记录下来。

  板书:

  25、矛和盾的集合

  盾太小了

  善于思考

  坦克 集别人长处于一身  铁屋子

  “矛”——枪口或炮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10

  设计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尽情思维;让学生从“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中得到启发,自觉产生一些“奇思妙想”,让学生的思维和心灵一起飞翔。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解决新词。

  2、读懂课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2、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引入新授

  2、听课文录音,欣赏画面,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读)(出示:课文匹配的动画)

  3、文章的哪一个自然段写的是这件事告诉我们道理的?

  4、齐读最后一段。

  5. 师小结过渡。

  二、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出示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的?

  小结过渡。

  2、快速浏览1—4自然段

  出示带有“忽然、固然、当然”的句子(课件出示)

  ⊙这三个“然”字词是什么意思?

  3. 指名说意思

  (课件出示:)

  小结:从这三个带“然”字的词语中了解到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产生想法——完善想法——延伸想法,发明家正是由于有了这样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且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想象、善于应用,这才发明了坦克。请用上这三个关键词,说一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吗?

  4.派代表说

  小结:说得好,不但用上三个带“然”字的词语,运用了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说得清清楚楚,也就是把盾和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过程说得清楚明白。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坦克图片)

  1大家来指哪里是坦克的“矛”?哪里是坦克的“盾”?

  从文中哪些语句知道?(生找、生读)齐读

  ⊙出示课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坦克首次上战场情形录像资料)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读出德国兵逃跑的惨败)齐读

  ⊙出示“当时坦克首次上战场,德军惨败的具体描写”文字资料

  ⊙课文描绘与课件出示的文字资料相对比

  小结:文章主要写“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结合起来发明坦克的事,坦克在战争中使用的效果是次要的”。所以文章围绕题目详写“发明坦克的过程”,略写坦克在战争中的效果。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详略得当、突出主题的表达方法。

  四、学习第六段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谁”可以指哪些?举例子说明

  3、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集合其他物体优点的产物?(讨论)

  派出代表说

  4小结:

  (齐读)

  总结:至此,我们已经细细地读了一遍课文,文章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运用→朋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述简洁清楚,在今后习作中你可以学习借鉴。

  五、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1.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也是“矛和盾的集合” 产物?

  2.你想发明哪些 “矛和盾的集合”的物品?

  (板书:过程    应用    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

  由于题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课时我采用先出示“矛”“盾”两个字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已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学生联想到古代的兵器,这时我引导学生或画或表演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进入课文。学生基本在读了课文后就理解了大概内容,所以我请学生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学生在用个性化语言说时,我趁机引导学生品味了“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准确。并引导学生读相关句子,去掉第五段比较体会作者文章结构的严密。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已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再集体读最后一段,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让学生知道以后写一个道理时就可以用事例来说明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学生一时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双层汽车、带橡皮铅笔等,学生经提示马上说出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11

  一、文本解读。

  打开文本,我的思维便一直停留在题目《矛和盾的集合》上,停留在这个充满遐想的题目上。它激起我强烈的好奇心: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迸出了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我仿佛听到卖矛盾的人在大声吆喝:我卖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任何坚固的盾都可以刺穿;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任何锋利的矛都不能刺穿。耳边似乎传来周围的听众对他的嘲笑声。

  沉浸在题目引发的无限遐想中,我的脑海里突然迸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两样水火不容的兵器怎会集合?集合成什么兵器?威力怎样?我迫不及待地阅读了文本,我被发明家的其思妙想征服了。发明家将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而这一伟大的发明竟萌发于他和朋友的一次比赛中。当朋友的矛如雨点般向发明家刺来,他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时,却萌发了盾太小有铁屋子大就安全了,但这样以来却变成了保命的缩头乌龟。于是,发明家想到在铁屋子里开个洞,从洞里伸出“矛”——枪口或弹口,还要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第一辆坦克的发明在什么时候,矛和盾出现在什么年代?我上网查阅的相关资料: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很早就在战场上使用了,而坦克,直到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才发明。它们前后相距一千多年。查到这我对发明家产生了崇敬之情,并渐渐在我心中弥漫开。在这一千多年中,有千百万人使用过矛和盾,但只有这位尊敬的发明家通过多角度的思维,集中了这两种兵器的长处,让他们合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让这庞然大物刀枪不入,所向披靡。

  当我再次走进文本,一次又一次地阅读。发明家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最终改进完善这种独特的思维方法,不得不让我折服。课文中描绘的两个场景深入我心。第一个场景是:发明家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第二个场景是:坦克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两个场景,在我脑海里引起强烈的对比冲突。

  第三次我以“欣赏”的角度走进文本。感受到文本特有的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内容的环环相扣,叙事的简洁明了,用事实讲道理,这就是文本的独特魅力。当我读到“雨点般”、“难以招架”等词语时,我仿佛看到当时场景的激烈,发明家处境的危险。“大显神威”、“哇哇大哭”等词语让我感受到坦克第一次亮相时那壮观威风的场面。我似乎看见坦克从英军阵地上传来“隆隆”的巨大响声,一群钢铁碉堡似的怪物,冲出阵地,向德军阵地压去。德军士兵见到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击,用炮轰击,可是那怪物刀枪不入,还打机枪打炮,一边还击一边照样隆隆朝前压来。被坦克吓得魂飞魄散的德国士兵一看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饼,吓得抱头鼠窜,慌忙而跑,嘴里不停地叫着:“怪物来了!怪物来了!”,这些钢铁怪物轻而易举地进入德国地的纵深,给德军带来极大的威胁,德军不站而败。

  教学目标:

  1、运用“象形、会意识字”等方法,学习“持、坦”等6个认读字,会写“矛、盾、集”3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固然、坦克”等词语,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扩展、补白等方法理解“大显神威”“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固然”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而成坦克,形象展示它的神威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1.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导入。观看flash动画

  2.揭题。从中你了解到哪些关于矛和盾的信息?预设: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长长的,头上尖尖的,用来进攻。盾就是盾牌,是用来抵挡的,保护自己的。

  3.学写生字“矛、盾、集”。板书课题。矛:不要少一撇;盾:外侧有两笔;集:共有五横,长短有变化字形才好看。(2)在插图合适的位置写一写“矛”和“盾”。

  (“矛”是一个象形字,中间的那一点很容易忘记。这是一个开关,古代中国的矛大多数能够根据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矛头,是灵活可变的。“矛”字的一撇同学们也很容易忘记,那一撇是矛头下的流苏,看起来美观,还可以辟邪。  

  “盾”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后面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大家看看这个“集”字,上面的三个部分写法一样,每一个念“隹”,是指一种短尾巴的鸟。下面是个“木”,谁能猜一猜它的意思?)

  4.矛和盾互相集合会变成什么呢?矛和盾的集合,厉害吗?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顺,课文读通,再想一想矛和盾的集合是什么?

  2、 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词语:难以招架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紧张   危急    固然  乱成一团     庞然大物

  出示履带  坦克     自卫   进攻   善于

  课件出示:六句带有生字的句子:(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

  (1)矛(máo)和盾(dǜn)的集合;

  (2)发明家手持(chí)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3)对方的矛如雨点般(bān)向他刺来;

  (4)敌人就一枪也戳(chuō)不到我了;

  (5)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wō)牛或乌龟;

  (6)装上轮子,安上履(lǔ)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tǎn)克;

  3、初步理解课文。

  (1)矛和盾互相集合会变成什么呢?——坦克

  (2)见识过坦克的威力吗?

  (三)、深读课文,解疑生情。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坦克的威力。

  1.课件展示坦克的威力。

  2.能说说对坦克的认识吗?

  3.我们课文是怎么展现坦克的风采?请同学们朗读第5自然段

  1)学生朗读。

  2)用“~~~”划出坦克厉害,神威的句子。

  3)让学生读。你觉得哪几个词让我们充分感受坦克的神威。自己读读第四段。

  二.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发明家是如何想到发明坦克的?

  2、默读1—4自然段。

  课件出示词语和一段话。其中一段话的内容发给学生每人一份,要求边默读课文边填写生字新词。 

  矛  盾  集合  手持  雨点般  坦克  进攻  自卫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难以招架

  从上面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括号里,把长文章读成自己的短文。

  发明家(      )矛和盾与朋友比赛的时候,遭到对方(      )地

  猛烈(     ),他用盾左抵右挡,还是(      )。他想到:如果把

  (      )做成铁屋子,再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      ),

  装上轮子,安上履带,把矛的(      )、盾的(      )合二为一,于

  是发明了(     )。这个(      )一上战场就(      )。

  3、指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家是怎么把矛和盾集合成坦克。

  4、课件展现发明家的想法。(运用坦克图片加以解说)

  师:我们看,发明家就这样集合了矛和盾,发明了坦克。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易于悟理。

  1、 课件出示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先来做这里的趣味数学题。

  (课件出示:矛+盾=    橡皮+铅笔=  )

  师:日常生活中怎样的发明呢?

  (预设:电视+电话=可视电话:轮子+椅子=轮椅:镜片+镜框=眼镜

  3、你能不能想一个合二为一的妙计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

  五、.深情小结,跃于实践。

  同学们,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敢于实践,一定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12

  【集合】

  〖理解〗

  许多分散的人或物聚在一起。

  〖例句〗

  民兵已经在村前集合了。

  【招架】

  〖理解〗

  抵挡。

  〖例句〗

  他被打倒在地,丝毫没有招架之力。

  【履带】

  〖理解〗

  在拖拉机、坦克等的车轮上围绕的钢质链带。

  〖例句〗

  有了履带,坦克的功能才能全部发挥出来。

  【神威】

  〖理解〗

  神气的威力。

  〖例句〗

  高科技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必将显示神威。

  【庞然大物】

  〖理解〗

  外表庞大的东西。

  〖例句〗

  传言中的尼斯湖水怪是一个庞然大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精练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字词综合练习题

2013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毕业班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