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战情人 点赞 分享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我”去非洲旅行,想买一个木雕作纪念,又因木雕沉重而忍痛放弃。卖木雕的少年特意送给“我”一个小型木雕。文章表达了少年美好的心灵,颂扬了中非人民的友谊。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自己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但要真正品味语言、领悟写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写法。

  三、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五、教学策略:

  1、介绍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中国医生为非洲人民治病等情况,帮助学生理解非洲人民为什么把中国人民看作朋友。

  2、以读促悟,使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木雕的少年》一课,并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请大家回顾一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生答: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听朋友介绍木雕”和“挑选木雕”两个部分,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放弃买木雕”和“赠送木雕”。

  (二)学习“放弃买木雕”,体会作者以及卖木雕少年的遗憾。

  请同学们快速读第5——9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放弃了买木雕,心情怎样?卖木雕的少年心情怎样?

  生浏览,回答。(都深感遗憾)

  带着遗憾的心情读“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那么,作者和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画出来,并在句子旁边作批注。

  【设计意图:抓住两个遗憾,凸显文章的主要矛盾。从而通过理解为什么遗憾,如何弥补遗憾,辐射全篇。】

  学生读,作批注。

  学生交流:

  1、重点围绕以下句子展开交流,体会作者的遗憾。

  a、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1)体会作者对象墩的喜爱之情。知道作者是通过“捧”、“观赏”等动作描写来表达人物内心感受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研读重点词语,读懂句子的意思。】

  (2)理解“爱不释手”。试着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b、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1)体会少年是个诚恳的人,作者喜欢他的诚恳率直却不能买他的木雕,因而有些遗憾。

  (2)诚恳地读句子。

  c、“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1)什么是“语无伦次”?作者为什么这样?

  (2)体会作者既因喜爱这个木雕而想买,又因路远、木雕重而不能带走深感遗憾,并因必须拒绝诚恳少年的好意而“语无伦次”。

  (3)理解这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人物内心感受的。

  (4)试着读出作者内心的焦急与遗憾。

  2、体会少年的遗憾。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到。

  (1)少年心里会怎么想?

  (2)知道少年主要是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我却不能带回木雕感到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少年的前两次对话,读懂他非常希望自己的木雕能够卖出去的心情。通过作者的语无伦次,体会到作者的矛盾和遗憾。最后通过质疑,使学生突然明白:少年的遗憾,主要来自于作者是个中国人。】

  (三)学习“赠送木雕”。

  作者放弃了这件精美的工艺品,我们也为他深感遗憾。可是,事情出现了转机。请同学们朗读第10——15自然段,然后说说你觉得这位少年是个怎样的人?

  生读,回答,(可爱、善良、纯朴等)

  那么你是通过文中的哪些句子来体会到他的“可爱”呢?默读课文,做批注。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进行交流体会。

  1、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体会少年的诚意与纯朴。

  2、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1)课件出示中国医生为非洲人民治病。

  课件出示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币,有64人为之牺牲。坦赞铁路促进了非洲的经济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对故事背景资料的补充,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的优势,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了情感。】

  (3)想象少年和作者的内心独白。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合理的内心独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两个更加具体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善良热情的少年,一个是激动惊喜的作者。】

  (4)生谈感受。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5)读出你的感动,读出中非两国人民这深厚的情谊。

  (四)小结。

  课件出示句子,读。

  “作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少年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因为——我们是朋友!

  当非洲人民遭受苦难的时候,中国人民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因为——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七、板书设计

  11、卖木雕的少年

  放弃买木雕——遗憾

  赠送木雕——中非是朋友

  八、练习设计:

  写几句话,夸夸这位卖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图片(植物,动物,人种等),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 张 老师带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几组图片,用心地感受一下非洲这个地方。(课件播放非洲的猴面包树,大象,舞蹈图片)。  

  二、揭示课题  

  1、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相信同学们对非洲在感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吴晴一起走进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卖”的反义词是:买,区分“卖”和“买”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的质疑都很有针对性,课文中就有很多有关少年的信息。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有关描写少年的语句。  

  2、指名交流,(少年的外貌,语言,行为等)师引导:他是哪里人(非洲)能说具体一点吗(非洲南部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边)指导读好瀑布的名字。  

  四、感受瀑布和木雕之美  

  1、师:想去欣赏一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吗?(播放瀑布图片)  

  2、师:此时,你的脑子里蹦出了哪些词语(壮观,雄伟等)课文是怎样来描绘它的呢?指名说,(出示第2段)指导朗读,读好四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3、师: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四字词语,张老师把它们都找出来了。  

  出示: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4、师:从这些出示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是写——瀑布的,而这些词语都是写——木雕的。课文哪几段具体介绍了非洲的木雕(第3,4段)  

  咱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非洲的木雕吧!(课件播放木雕的图片)你用哪些美好的词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木雕(精美,栩栩如生等)  

  5、(出示第3,4段)师:这么精美的木雕,我们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齐读)这么栩栩如生的象墩,难怪我拿在手里——爱不释手。

  6、师:刚才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四字词语,我们不但要记住,而且要会正确运用。  

  出示:  

  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那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指名说——齐说。  

  过渡:精美的木雕激发了“我”强大的购买欲望,但是“我”为什么又放弃了呢?  

  五、研读感悟少年的形象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9自然段。  

  (1)看看“我”为什么最终放弃买木雕。“我”的情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  

  (2)刚才是对“我”的描写,那课文中又是怎么描写这个卖木雕的少年的呢?他都说了些什么?面对我的遗憾他又会想些什么呢?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交流,随机出示指导朗读。  

  通过“我”与少年的一席对话,你觉得这个卖木雕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呢?  

  3、是啊,为什么少年会如此地尊重中国人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中国人曾经帮助过非洲,非洲人民深深地记在心里,就连十五,六岁的少年也知道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那面对这么精致的木雕,我最终买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认读词语,简要回顾课文内容。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因为种种原因我和这个卖木雕的少年都有了些许遗憾,那最后“我”会是带着遗憾回国的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深入学习,揣摩人物内心

  1、朗读第十至十五自然段,体会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象墩?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师: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拿在手里却是——沉甸甸。这一词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还在哪里出现过,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自从少年白天和我见过面之后,他可能在干什么(找木雕,做木雕)所以这个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谊,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3、少年的这些举动,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内心世界?

  (展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情谊,从而也看出了他的淳朴与善良。)

  三、总结全文,情感延伸

  1、师:我回国后,肯定会把这个非洲少年介绍给朋友认识,你会怎么介绍?可以介绍他的外貌,他的木雕,他送木雕给我这件事。(指名交流)  

  板书: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2、师总结:我们都有共同一个家,那就是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世界——充满爱,希望世界——和平。  

  四、指导书写。  

  板书:         27 卖木雕的少年  

  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国际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理解“象墩、爱不释手、栩栩如生、语无伦次、遗憾”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我”和少年之间的对话以及少年在暮色中等“我”的片断。

  3、通过默读,找到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通过人特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把握课文情感

  教学流程

  一、小诗导入

  小朋友们,在最近学的一些课文里,徐老师总觉得被一种情感深深打动着,于是写了几句诗与大家分享一下:

  朋友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有朋之远方来的笑脸

  朋友是天涯若比邻的心境

  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

  朋友

  是阮恒颤抖举起的生命小手

  朋友

  是大地无情面对地震人人献出的那份爱

  朋友   他跳出个圈

  跨越国界

  迈向大洋彼岸

  架起中非那抹友谊彩虹

  于是

  一个不知名的少年

  用那小小的木雕

  诠释礼轻情义重的友谊真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这节课我们就去结识这位卖木雕的少年,去看看他的那只木雕,掂量那份情谊。

  1、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学生自由读文。要求生字读正确,课文读流利

  3、检查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论次 

  (1)开火车读

  (2)模是多音字

  三、看瀑布

  1、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词)

  还有一个词,不好念,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顺溜。(学生练)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也称维多利亚瀑布,在世界十大奇迹中排名第七。作者此行去非洲之前,朋友就叮嘱她: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2、要不我们也去欣赏一下。

  (出示图并解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全貌呈“之”字形,绵延97公里。其中的主瀑布高达122米,宽达1800米。瀑布倾泻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激起阵阵水雾。每当日落或日出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条绚丽多彩、经久不散的彩虹飞架在大瀑布和对面的悬崖之间。因此当地人也叫它 “彩虹之家”。

  3、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理解:名不虚传什么意思?(换词:名副其实)从这段话的哪些词,你还可以感受到这里名不虚传?体会游人如织(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说明游客特别的多。)

  4、朗读指导(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里非常有名,游客非常多?评:听出来了,这里真是一个名扬中外的旅游胜地)

  四、识少年

  1、就在这名不虚传的瀑布附近,作者结识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他们仅仅只有两面之缘,却让作者永生难忘。这是为什么?请默读课文3到9段,划出少年言行的句子,看看第一次相遇,少年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少年印象记)

  2、第一次印象(3到9段)

  找:孩子们,我和少年第一次相遇,你都找到了少年的哪些言行?

  (1)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2)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3)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4)少年的眼晴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再读:那你能再读读课文,揣摩一下,当时少年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1)当_____________时,少年说:“买一个吧!”

  (2)当_____________时,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3)当_____________时,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您是中国人吧?”

  (4)当_________­­­­­­­­____时,少年的眼晴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交流:

  过渡:你能读明白少年那一丝遗憾的神情吗?(学生谈)细细来品味一下课文10到15段,看看他们第二次相遇。

  3、第二次印象记,自由读,找找少年是如何弥补这一丝遗憾?还可以拿起笔在边上写写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

  重点句:“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

  (既然只有拳头大小的小象墩作者为什么用上“沉甸甸”一词?)

  理解:沉甸甸(专程、专雕、两国友谊)

  穿插资料

  中国和非洲虽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中国工人用生命、鲜血、汗水和智慧帮助他们修建了非洲大地上第一条铁路坦赞铁路。(课件出示坦赞铁路的路线图)该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西至赞比亚,全长1860公里,为建设这条铁路,竟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其中有64人为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非洲只要提到坦赞铁路,无人不知,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中国,坦赞铁路从动工之日起就注定成为中非关系史上的丰碑,它不仅是一条连接坦赞两国的经济之路,也是连接中非人民深厚感情的友谊之路。

  孩子们,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友谊,才会专门为我雕刻,专程为我送来这象墩,让我无憾地离开非洲。

  4、这木雕还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木雕吗?这里面饱涵了什么?

  (这份情、这份谊,每刻一下都包含着少年对中国人民的那一份情谊。这样的木雕小象墩,怎能不让作者感到沉甸甸呢?)

  5、这个可爱的非洲少年,话语不多,却默默地用行动传递着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少年行为真可以用一首小诗来表现

  细微之处见真心

  枝枝叶叶总关情

  人生所贵友情见

  天涯海角也若邻

  你也能写几句话来夸夸黑人少年吗?

  六、小结

  作者的这趟非洲行,让她永生难忘。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卖木雕少年美丽的心灵,这一切都震憾着作者,也震憾着我们,愿中非人民的友好关系,也愿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不断延续下去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20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摘抄、积累好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感情态度价值观:

  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难点,关键

  1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四字词语。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大瀑布的图片、有关木雕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投影大瀑布图片

  生观看,师简介,引出文中所指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师简介这儿游人、景色。重点词:非洲南部、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

  2.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3.板题,读题。

  4.生根据提示自学。

  5.汇报、交流。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可自己汇报)

  字旁:琳琅(láng)满目沉甸(diān)甸

  诚恳(kěn)宾(bīn)馆

  字形:“释”左边是米加“/”,不是“采”。

  “豫”左边不要写成“矛”。

  字词意

  名不虚传:形容名气与听说的相符,一点儿也不假。

  琳琅满目:形容物品多,使人看的眼花缭亮。

  栩栩如生:形容物品很逼真,就像活了一样。

  爱不释手:很喜欢,舍不得放开手。

  犹豫:指很难下决心。

  遗憾:感到可惜。

  (2)指出逐节读文,正音。

  (3)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我”到非洲南部旅游时,本想买件木雕木工艺品,但由于担心行李超重而未买。后来,卖木雕的少年特意为我送来一个体积小、便于携带的木雕,但坚决不收我的钱。因为他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来学习。

  2.讨论交流。

  3.汇报。

  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出发前,朋友告诉“我”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和木雕工艺品。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我”对几个大象坐爱不释手,但由于担心行李超重而没买,卖木雕的少年和“我”都和遗憾。

  第三部分(10——15自然段):晚饭后,少年送来一个小象墩,坚决不肯要钱,因为中国人是他的朋友,这让“我”很感动。

  四.小结

  卖木雕的少年真的可爱,让我们来朗读课文,读出对他的喜爱。

  五、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

  (2)画出生字,拼读。

  (3)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提出来讨论。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景、探究导入

  1、教师一边投放大瀑布和木雕的图片,一边娓娓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这就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作者来到这个美丽的大瀑布旅游,带着新奇与购买非洲木雕的愿望,但自己最终选择不买,却意外收到一份礼物,少年为什么没有收钱送她礼物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已经板书好)

  2、学习课文之前,。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课文围绕木雕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呢?你能在木雕前加上一个词,梳理一下课文的顺序吗?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二.深入学习课文,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1、学习挑选木雕的部分。

  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我爱不释手。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件出示:

  大瀑布真是( 名不虚传 ),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其中象墩( 构思新奇 ),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1)从这段描写,你体会到什么?(1、作者被美丽的瀑布吸引。2、作者很喜欢木雕,作者想购买木雕 。你是从那些词语体会到的?体会作者如何被精美的木雕吸引,激发了她购买的欲望。)

  2、指名带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被吸引的程度之深。

  过渡:精美的木雕激发了作者强大的购买欲望,“我”为什么选择放弃买木雕?“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个人朗读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找出有关语句体会。

  因为我考虑行李超重,不能带这么重的象墩,所以只得选择放弃,我的心里变化:从爱不释手——犹豫——语无伦次——遗憾。

  点拨: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作者很遗憾?(“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面对孩子的诚恳相劝,作者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而且这个象墩自己爱不释手,使她很遗憾。)

  面对作者不同的心态,黑人少年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画一画写黑人少年言行的语句,然后口头完成下面的练习。

  (3)当时,少年说:“买一个吧!”

  当时,少年走到我眼前,诚恳地说:“夫人,您 买一个吧!”

  当时,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您是中国人吧?”

  当时,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指名学生完成上面的语言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说准、说好。

  点拨:通过对男孩的言行的描写,你读一读,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1这个男孩很善良,开始“买一个吧!”表现出不仅是推销,还有一层是把纪念品带回欣赏,到后来男孩的猜测“您是中国人吧?”能看出男孩对中国人的尊敬。2、这个男孩有些遗憾是希望我能带走这件纪念品,不要带着遗憾回国。3、从您字可以看出男孩很有礼貌。)(这里学生可能产生疑问:那个男孩为什么能猜出作者是中国人呢?为什么知道我是中国人眼里就流露出遗憾的神情?如果学生读不出为什么遗憾,也读不出尊重?老师可这样引导,从课文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下面在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然后和课文联系起来再想一想,看我们会有什么新收获。

  老师边展示图片,边讲述。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一百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接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课前,同学们也收集了有关资料,能交流一下吗?

  交流开始。然后谈谈新收获。1、这个男孩不仅善良,开始“买一个吧!”表现出不仅是推销,还有一层是把纪念品带回欣赏,到后来男孩的猜测“您是中国人吧?”能看出男孩对中国人的尊敬。2、这个男孩有些遗憾是希望我能带走这件纪念品,不要带着遗憾回国。表现出非洲男孩对中国人民的友谊。3、正是由于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使得每位非洲人民内心深处感谢中国人民给予的无私的援助。)

  4、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受作者与少年不同的内心变化。

  5、那么在“我”离开少年时,少年又会想些什么?

  三、品读“送木雕”部分,想象买木雕少年是怎么做的

  1、“我”带着遗憾离开买木雕的摊点。到了晚上,在宾馆外的小树林里却与那位少年又相遇了,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轻轻读读课文10~15段,看看那些内容最让你感动?

  学生分别说出,读出令自己感动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

  (1) 男孩在傍晚来等“我”,并交给“我”一个沉甸甸的小象墩。这个木雕象墩与白天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说明少年特意为作者雕刻的易于携带的同样的小象墩,体会少年的质朴和他对中国人好感。

  (2) 我从“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和后来送给我的那个小象墩。我很感动。我觉得少年为送给我这个一模一样的象墩,白天一定费了很长时间才雕好的。我被少年的善良和他的美好心灵感动了。

  (3)我读了“我”要给他钱时,他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我很感动,因为男孩把中国人看成自己的朋友,更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回国,展现了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情谊,从而也看出他的美好心灵。

  (4)读第13段 我体会到因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使得非洲儿童和非洲的每一个人都对中国人有好感,把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看成朋友。

  (5)我读了这一段,我想中国人民的援助,一定使得非洲的人民非常喜欢和感谢中国人民,所以他们喜欢学中国话。

  (6)我想中国的建筑工人,中国的医疗队,中国的老师为非洲孩子上课的事实,一定使非洲少年非常熟悉中国人,所以他们学会了说中国话。

  小结:是啊,“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是一句多么朴实的话,他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大家。他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少年的美好心灵和友好情谊。

  板书:友好情谊,美好心灵。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使得每位非洲人民内心深处感谢中国人民给予的无私的援助。课文学到这里,你想不想夸夸那个非洲少年?(用三、五句话写一写。写完后指名念一念)

  五、创设情境,升华情感,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和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

  课件出示一幅画面:夜晚宾馆外的小树林边,作者手捧木雕的剪影,《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轻轻响起。

  老师描述:就在这样一个晚风吹拂的夜晚,一个黑人少年送我一个雕得栩栩如生的木雕,我捧着它,心中感慨万千……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轻声朗读10~15自然段。

  学生随着音乐轻声朗读。(或指名读)

  老师: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

  板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读为本,激发兴趣,积累和运用并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设计特色: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读中悟情,合作学习;盘活课堂,落实主体。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读中体会。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师: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需要你们去世界第二大洲——美丽而神秘的非洲看看。这里有种类繁多的热带动植物,有气势磅礴的瀑布,广阔无垠的大沙漠,有光彩夺目的钻石,有世界闻名的木雕,还有热情好客的非洲人民。他们大都皮肤黝黑,友好善良。下面,我们就来上第27课,跟随作者一起走进非洲南部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示课件,观看非洲特色)

  2、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指导写“卖”字,上面写“十”,下面写“买”,最后一点要写稳),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并把它们的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交流

  字:1、师:我们来看看这些词,你都会读了吗?(我会认)

  读对了,大家跟着读,读错了就请举手帮助他

  (难读对的字出示音节)

  2、开火车读词

  句:1、生字会读了,那这些句子我们来读读看,一定也能读好。

  三、品读词句

  1、出示课件: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a、师:我们在读这个瀑布名称的时候可以停顿一下,这样会好读些,b、“名不虚传”什么意思?好,我们来看看这个“名不虚传”的大瀑布吧!(课件)

  c、这样气势磅礴的大瀑布,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来游览,书上用了那些词表示。(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这是一个记词的好办法)加强品读

  2、出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通过想像词语画面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也是个好办法)来,咱们就边想画面边读好这个句子

  3、出示: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的栩栩如生。

  理解栩栩如生的意思。(你能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是个很好的办法)

  4、课件点红的词语,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都是四字的词语)。我们在学课文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积累精彩的词语,赶快拿出你的积累本,抄下这些词语吧!(注意抄写方法,要先看清词语,然后再写,不要看一个字,抄一个字)

  5、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生字、句子会读了,词语也积累了,下面请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方法:在说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啊,我们还可以用上一些文中的词语。(课件出示)

  我去非洲旅游,看上一个(  栩栩如生 )的象雕,对它(爱不释手),但因为担心行李超重,只好放弃了。卖木雕的少年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回国,送给我一个小象墩,让我( 感动极了 )。

  6、紧扣题目,抓重点对话理解

  1)师: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通过这个题目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少年)

  2)“我”和他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买,少年送)

  3)哪几段写了“我”买木雕(3—9)  板书

  那几段是写少年送木雕(10—15)

  4)同学们这就是给课文划分段落.我们先来赌一赌买木雕的故事,并画上写少年言行的句子。

  5)师生合作,把买木雕的故事读一读吧!(我读作者的言行,你们来读少年的言行)同学们都读准了,不错,但是要读好人物对话。

  6)课件:读完一句说说,你发现少年在想什么?读出热情招呼客人。

  过渡:在他的热情招呼下,我买了吗?(没,难道不喜欢,从哪里看出?)

  课件:读二句,你发现有什么不同?(比上次更诚恳了,因为他发现我很想买,可又很犹豫)所以好心劝说我买,谁来诚恳的读一读 ?

  课件:读出三句,(过渡)听了这话,我说出了原因

  师:“啊,不,……这个太重……”

  7、哪里猜出我是中国人?(师:路太远,黄皮肤)猜测时该怎么读谁再读读。

  当我点了点头,告诉少年我是中国人,少年眼中流露出了一丝遗憾,为什么会遗憾?说明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善良的人),因为我不远千里来这里游览,却带不走闻名世界的木雕,他为我感到了遗憾(板书)

  8、下面同桌合作读,想想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我和少年的言行描写,领会少年当时的想法。个别展示读(一人读“我”,一人读少年)

  结语:木雕没买成,两个人都流下了遗憾。后来少年为什么又送我木雕呢?下节课我继续讲。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理解词语有几个好方法?

  2、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3、知道了抄词语的方法?

  4、积累了几个四字词语

  这节课你们的收获真不少,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积累,一定会有更多收获的,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词句引入

  1、出示卡片,认读词语,并给词语归类。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描写瀑布)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木雕)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人物)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品质?  ( 板书:热情   真诚   善良   友好 ……)

  这节课我们看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描写少年的?

  二、品读感悟,少年美好的心灵

  (一)、感悟少年的遗憾

  1、同学们,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买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位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同学们静思默想或轻声读文,画出描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体会体会。

  2、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的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

  3、课文里描写少年的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写少年眼神的句子大家读出来。“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读着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

  (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他会怎样想?……)

  4、这些问题就是引导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6、在我离开少年时,少年看到我遗憾的表情,远去的背影,会想些什么呢?

  7、怎样读出少年遗憾的心情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感悟少年的真诚

  1、我带着遗憾离开了出售木雕的摊点,到了晚上,在宾馆外的小树林里却与那位少年相遇了。哪些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让你感动?你通过哪些重点词语或句子感受到的?

  2、汇报。读出感动之情。

  3、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同学们在此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他会说中国话?  为什么来送木雕还不要钱?  为什么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

  4、同学们,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对中国人这么喜爱呢,想知道吗?(出示资料)请大家读读这段简单的资料,相信你会明白的。

  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

  ①周恩来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

  ②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给非洲儿童治病。

  ③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千米,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材料100多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3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中非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厚。

  5、同学们,现在你明白少年的心了吗?所以当少年知道我是中国人为买不成木雕而遗憾时,他想起昔日的朋友,是呀,他怎能忘记昔日的朋友帮他们做的一切,心中怎能不怀想那些充满感到的日子呢?于是他带着感恩之心,带着真诚,带着友谊找到了我,并送给我精致的木雕小象墩。

  6、此时如果你就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找到我之后,心情会怎么样?我的心情呢?少年和我的话都怎样读更能表达当时的情景?试一试。

  7、分角色读对话。

  8、读着读着,你明白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9、小结:多么善良的非洲少年啊!他因为我是中国人,因为我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木雕而特意跑来送我木雕小象墩,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他送我的仅仅是个小木雕吗?不,不是的,那是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真挚的心啊!

  (三)、感悟写话

  1、课文学到这,大家心中对黑人少年,对作者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吧?下面,老师给大家这个机会,表达真情实感:(出示)

  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这个少年,请你们把自己当作其中一员,写几句话来夸夸这个少年。

  2、交流点评。

  三、感情升华,感受中非友谊

  1、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木雕少年的美好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

  2、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非洲少年的感情,我们已被黑人少年那种热情、真诚、善良、友好的品质深深打动了,被中非人民友好情谊深深感动着。现在,我们中国与非洲各国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厚。(播放:“我和你”奥运主题曲)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充满理解,人类的明天会更美好!在学习本组其他几篇课文中,我们再细细品味,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设计特色:

  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读中悟情,合作学习;盘活课堂,落实主体。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读中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世界地图,介绍非洲,相机出示智力题:这里的什么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2、播放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风光图片,配乐介绍。引导学生读p112第二自然段,要求找出形容瀑布的词语。

  3、导入故事: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4、板书课题。

  5、过渡: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1、学生抢答,并根据课前预习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2、欣赏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风光,感受美丽风景。学生看后找词:“名不虚传”“十分壮观”。

  3、学生齐读课题。 创设情境,诱发参与。在课程开始我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让学生欣赏,渲染气氛,揭开课题,把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带入到课文的学习情境中,设想在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1、 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词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出示词语,请学生认读。

  3、 请学生交流读懂的词义。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词义。

  4、请学生叙述课文主要内容。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按要求自主学习。

  2、 学生自读,当小老师带读。

  3、学生交流读懂的词义,不懂的做好记号。4、学生齐读词语。 5、学生叙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去解决生字新词,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引领学习“买木雕”。

  (3—4自然段) 1、 根据学生叙述,提出思考:“我”为什么特别想买木雕。要求学生再读课文(3—4自然段)。板书:买。

  2、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这些坐凳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两个句子。

  3、 鼓励学生找出木雕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的词语。

  4、 突出显示这些词语,出示木雕的图片。

  5、 指导朗读。

  6、 出示填空。 1、学生再读思考。

  2、学生汇报。 3、学生找出木雕给“我”留下的印象,画出来。“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颖”“栩栩如生”。

  4、学生观看木雕图,理解这些词语。 5、学生品读句子,指名再读。

  6、学生填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 抓重点促表达,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等词语时,我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且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层次,在学生领会的基础上,要尽可能使学生通过练习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读中悟情“弃木雕”“赠木雕”。

  (5—9自然段)

  (10—14自然段) 1、 指导学生再读(5-14自然段),想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的人。画出少年的言行、神情的语句。

  2、 组织学生汇报。

  a“那少年走到我眼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真诚)

  b“‘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c“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d“‘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e“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f“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3、 请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方式再读句子。

  4、 组织交流阅读感受,相机引导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相机板书:弃、赠。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想少年的为人,并画出相关的句子反复读。 2、学生汇报自己画出的句子。

  3、学生自主选择自读、组中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喜欢的方式,品读句子。 4、学生朗读自己体会深刻的句子,交流读后感,发挥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通过为什么我特别想买木雕这一问题带学生进入课文学习,让他们产生求知欲,激起主动读书的愿望。在教学我放弃买木雕,少年赠送我木雕这两处重点内容时我让学生选择自读、组中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读懂,并在读中感悟,通过一读再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体会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五、读写结合

  拓展延伸

  1、 训练写话:你想和他做朋友吗?对他写几句话。

  2、 师简单小结。

  3、 鼓励探究,设疑引兴: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汇报。 1、学生把心中所想写出来。

  2、交流,评价。

  3、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课下探究。 抓扩展促说话。

  说话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山区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我创设了让学生说和写的活动,如让学生评价一下这时一个怎样的少年,你想和他做朋友吗,对他写几句话。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

  鼓励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去获得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板书设计:

  27 卖木雕的少年

  买 弃

  赠

  作业设计:

  1、查找中非两国互相支持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懂课文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2、体会卖木雕少年和“我”的遗憾的不同含义。

  3、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知道“one world ,one dream.”吗?这是零八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奥运的五环就代表了世界上的五个大洲,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五环分别代表什么?(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绿色代表澳洲,红色代表美洲,黑色代表非洲。)其实地球是个大家庭,无论是什么国家,无论你是什么肤色,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让世界充满爱。今天,费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非洲的南部,讲的是一位“卖木雕的黑人少年”(板书课题)。能给“卖”字找个意思相反的字吗?(买)板书。“卖”字就比“买”多了一顶帽子。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师:想了解他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12页,自己把这篇课文读一读,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师:课文读通了吗?我请一小组开火车读读全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也得看着课文认真听。

  三、结合课文,了解南非。

  1、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南非给游人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生词:莫西奥图尼亚能用课文中的词语完成这个填空吗?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名不虚传十分壮观师:正因为大瀑布的景色雄伟壮观,才会“游人如织”(那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啊?)

  2、木雕:师介绍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那娴熟的刀法,生动的表情刻画,神秘而怪异的造型,使之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课文中用了哪些词来说木雕的?(琳琅满目:指名读词,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个词说明了木雕的(多),都已经充满了你的眼睛。这个词多用在书籍或工艺品上。各式各样)

  3、有句话说得好“学以致用”,既然学了就要会用。能用这些四字词语来写一段话吗?快动笔写写吧!

  过渡: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惋惜)这一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读。这里出现了两次,分别指谁遗憾?

  四、研读课文,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

  1、“我”为什么而遗憾?

  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这工艺品指的是什么?(象墩)这象墩精美在哪儿?找到相应的句子。理解“栩栩如生”,能给他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望着如此精美得象墩,难怪我会如此喜欢,从哪儿能看出来?(爱不释手:出示“释”的意思:①说明;解说②消除③放开;放下④出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她喜爱得放不开手,那是种怎样的喜爱?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为何不能买下它?默读第六、七自然段,先让学生说,你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吗?能把这句话换种意思相同的说法吗?可她却对这个象墩如此爱不释手,两种想法让她左右为难,难以取舍,他犹豫了,甚至连说话都“语无伦次”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过渡:最后我还是决定不买这个象墩,板书(不成)但心中仍留有遗憾,那少年呢?

  2、少年为什么而遗憾?

  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板书(卖不成)

  找到少年说的话。

  a买一个吧!

  b夫人,您买一个吧!注意提示语: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

  (1)比较两句进行朗读: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

  (2)可以看出少年当时的态度怎样?(非常有诚意)

  过渡:当“我”放弃买少年的木雕后,少年虽有遗憾,但却问了句“您是中国人吧?”

  这是少年的(猜测),我们再读这句时语气应该轻一些。训练朗读。

  少年为何这样问?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五、小结:少年真的只是因为没做成买卖而遗憾吗?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卖木雕的少年    我

  卖不成  遗憾  买不成

  ?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篇8

  1、 在最近学的一些课文,我被一种情感深深地打动着,于是随手编了几句诗:(投影)

  朋友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有朋之远方来的笑脸

  朋友是天涯若比邻的心境

  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

  朋友

  是阮恒颤抖举起的生命小手

  朋友

  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浸透衣服的汗水

  朋友 她跳出个圈

  跨越国界

  迈向大洋彼岸

  架起中非那抹友谊彩虹

  于是

  一个不知名的少年

  用那小小的木雕

  诠释礼轻情义重的友情真谛

  2、中非友谊源远流长,我们先来简略了解一下:(投影并阅读)

  中国和非洲虽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和非洲就开始相互了解.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友好关系已发展到双方官方代表相互访问。

  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全力支持他们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之后,又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努力帮助非洲国家兴建工厂、农场、水利、能源、交通、电信和文教卫生等各类基础设施.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非工程。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了800个成套项目,其范围涉及农场、工厂、医院、学校、电站、政府办公大楼、体育场、铁路等基础设施。阿尔及利亚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援助行动。

  3、今天,我们就去看看那只木雕,掂量那份情谊。(出示课题,学生读题)

  4、下面老师先检查昨晚的预习情况,请你们大声地朗读,我看嘴型,听音量就能大概了解你的朗读训练程度了。(学生自由读课文)

  5、检查普通劳动者词语:

  (自由读,抽读,齐读)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配图)

  游览 壮观 出售 陈列 观赏

  摊点 驮着 构思 诚恳 宾馆

  掏钱 犹豫 即将 晚饭 一堆

  流露 遗憾 牙齿 标准 付钱

  工艺品

  6、出示四字词语,齐读根据老师描述抢答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五官端正

  琳琅满目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爱不释手 语无伦次 清晰可辨

  7、出示以下词语并问有什么特点,能否用上它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黑人少年:

  五官端正 牙齿 诚恳 流露

  遗憾 标准

  8、少年的这一丝遗憾,就是那友谊种子的萌芽。不信,我们们细细品味他之后的言行吧!请自由读8至最后自然段,划出少年言行的句子。

  9、学生自学,反馈并归纳。

  10、这些言行的背后倒底反映了少年当时怎样的心境呢?请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他当时可能这样想:

  ——————————————————————————————

  11、反馈讨论意见。

  12、这些言行真可用这么几句诗来形容:(投影)

  细微之处见真心

  枝枝叶叶总关情

  人生所贵友情见

  天涯海角也若邻

  13、文中的我完全被他这份情感打动了,你来读读他的表现,看这样才能把较好地把这份情感读出来。(朗读训练)

  投影: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14、小结。

  15、写字。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走进非洲

  1、这节课继续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我们一起看课题,共六个字,有两个容易写错,你们发现了吗?(雕  卖)

  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注意“雕”与“卖”的写法。

  指名读题,齐读。

  2、还记得这名少年吗?

  相机板书:非洲   中国

  3、在我去非洲南部之前,朋友对我的叮嘱是什么?

  (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为什么要游?书上是这怎么说的,读一读。

  4、能想象出瀑布的样子吗?如果你站在瀑布脚下,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5、想不想亲眼目睹,播放课件。说说你的感受。

  6、假设我们都站在了大瀑布脚下,敞开心胸,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吧!

  7、除了游览大瀑布,朋友还叮嘱我什么?(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木雕,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你们想见识见识吗?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出示课件。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像我们介绍的呢?自由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木雕的句子,找出四字词语。

  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什么?(数量多,品种多,制作新奇、逼真。)

  8、刚才,我们游览了大瀑布,还去木雕市场逛了逛,谁想把你这一路的所见所感讲一讲。

  老师这有一段话,试着填一填,你的思路会更清晰。

  “大瀑布真是(     )。这里(     ),景色(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自己练填,指名填。

  二、走进故事、揣摩人物

  1、非洲南部的景色如此迷人,更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这名少年。接着往下读课文,看看我和这名少年是怎样结实的,在摊点前我说了些什么?把我们说的话画下来。

  2、指名读出找到的句子。(出示对话)

  3、看着大屏幕和你的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边读边想少年和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4、指名读,揣摩人物心理。

  当少年走到我跟前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希望我买)

  他为什么希望我买?(我喜欢)

  从哪看出我喜欢这个小象墩呢?(爱不释手)“爱不释手”什么意思?

  能把少年诚恳的语气读出来吗?

  那我的反应呢?(语无伦次)“语无伦次”什么意思?

  那你也语无伦次地读一读。

  我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少年的注意,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点头,少年——。

  同学们,文章学到这,你有问题吗?(为什么听了我是中国人他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5、让我们看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从中你会有感悟。默读11——15自然段,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

  6、指名读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少年朴实、善良,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深厚。)

  三、感知历史、体会情谊

  1、在世界各国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教师出示资料、图片,文字渲染情境。

  这是我们铁路工人在泥潭当中帮非洲人民修筑路基,这是我们铁路工人帮非洲人民在大山中开凿隧道。他们当中,甚至有人把自己的生命留在非洲这块土地上与世常存。(坦赞铁路)

  3、感受中非人民是患难之交,中非人民永远是朋友。

  4、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晚风吹拂的夜晚,再次感受那动人的情景,配乐读。

  5、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愿少年和我,愿中非人民,愿全世界的人民永远是朋友。

  板书:

  卖木雕的少年

  中国         非洲

  坦赞铁路

  (我们永远是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让学生搜集中非友谊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木雕吗?在哪儿见过?(出示木雕图片,介绍木雕)

  2、看了这些木雕作品,你喜欢吗,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3、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围绕卖木雕的少年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围绕“遗憾”精读课文。

  (一)了解木雕,感受“我”的遗憾

  1、找出描写遗憾的句子并出示。

  2、引导学生明白我为什么遗憾。让学生明白因为木雕工艺精美和不能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感受木雕工艺精美

  ①师:课文哪些句子描写了木雕工艺精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木雕的句子。

  ②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时指导朗读。

  (2)感受不能带回国而遗憾。

  (3)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我也为不能把……感到遗憾)

  (二)、品读课文,感受少年的遗憾

  为什么少年的眼睛里也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呢?卖木雕的少年,他遗憾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语句。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感受我和少年共同的遗憾。

  师:我和少年都为不能把非洲名不虚传的木雕带回而感到遗憾,让我们再来读读我和少年的对话,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生朗读5——9自然段中第二次对话。

  (四)那么,少年又是怎样来尽自己的力量弥补遗憾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0——12自然段。

  1、生找少年怎样弥补遗憾的句子,指导读。

  少年的遗憾弥补了吗?你怎么知道的?指名读11段。师:想想少年在说这句话时心情怎么样呢?

  ‚我的遗憾弥补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12段。师:少年弥补了我的遗憾,我高兴吗?

  (五)、少年为什么要赠送我木雕,来弥补我们的遗憾呢?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13—15自然段中我们的对话。

  1、抓住两个“我们”来理解中非友谊。

  、少年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里的我们指的是什么?

  ‚、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这里的我们又指什么呢?谁能读出我当时的感情?指名读,齐读。

  2、交流中非友谊资料。

  3、少年赠送的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

  三、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四、师总结:同学们,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让我们都来做中非友谊的使者,共同祝愿中非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

  附板书:  27卖木雕的少年

  遗憾

  不能卖不能带

  少年 赠送 我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出售,摊点"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初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队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任务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同学们,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上了解了,地球一共有几大洲 分别是哪些洲呢

  (亚洲,欧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

  今天,王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来看一个中国游客到非洲旅行和一位非洲少年发生地故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不会读,读不懂的地方问同学,问老师,问字典.想想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词语检查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琳琅满目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爱不释手

  犹豫 诚恳 驮着

  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

  这些词语大家都会读了,那它们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老师就在下面的学习中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感受瀑布之美

  理解"名不虚传"

  (1)"名不虚传",谁能告诉大家它的意思呢 (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2)你能找到课文里有这个词的句子吗 指名读.

  (3)带领学生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读通,读顺.

  2,我们一起来看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美景,边出示图片边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一些情况.

  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大家的感叹声用朗读来表现出来!

  3,理解"游人如织"

  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句子吗

  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师:是啊,来到非洲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游人很多,有白种人,有黑种人,有黄种人,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个国家的游人都有,书上有个词叫——游人如织.

  齐读这两句话.

  感受木雕之美

  过渡: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么美,当"我"来非洲南部之前,"我"的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除此之外,还要"我"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师:咦!这些木雕工艺品到底有哪些吸引人之处呢 为什么叫我非买不可呢

  让我们来读读3,4自然段,找出描写木雕工艺品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来.

  (1)"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师:平时的坐凳是什么样的 生答.

  (2)师:文中的坐凳与平时的一样吗

  运用的心思,想法新鲜,特别,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呢 (构思新奇)

  (1)师:作者喜欢吗 你从文中哪个词能看出来 (爱不释手)

  我们用刚才学习"名不虚传"的方法来学习这个词.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喜欢得舍不得放下)

  (2)在文中把这句话找到.

  (3)师: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看出作者的爱不释手 (捧着)

  (4)生读,范读,齐读这句话.

  品味"弃木雕"的遗憾,感悟少年形象

  过渡:作者这么喜欢,她买下了吗

  这么精美的工艺品不能带回国,作者此时的心情是——(遗憾)

  师:你能给遗憾换个词吗 (惋惜,可惜,失落)

  因为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我显得很失落,感到很可惜.

  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

  感到遗憾的不只是我,还有少年.那么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除了这一点外,还有其他原因使少年感到遗憾吗 请大家再来看课文的10—15自然段,想想使少年遗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对中国人有这样深的情意呢 你们知道吗

  补充:教师用书p159

  (4)师过渡小结:这就是黑人少年特别喜欢中国的原因.中国人为非洲人民做了那么多事,每个非洲人都深深地记在心里,就连15,6岁的少年也知道中国人是他的朋友.

  5,再读13自然段,你又读出了什么 (少年对中国的深深情意)

  你还能在课文10——15自然段的哪些地方,看出少年对"我"的深情厚谊 请大家找一找,划一划.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6,师:少年送给我的是一只怎样的象墩 生答.

  师: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拿在手里却是——沉甸甸的."沉甸甸"一词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还在哪里出现过

  生: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师:这个"沉甸甸"一词表示东西很重.那么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子拿在手里怎么会是沉甸甸的呢

  学生思考.

  7,师: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个拳头大小的象墩是怎么来的

  生:可能是少年亲手做的.

  师:他是怎么做的 做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什么困难呢

  生答.

  师小结:是啊,为了做这个象墩,少年可能熬了半天;

  是啊,为了做这个象墩,少年可能划破了手指,鲜血直流;

  是啊,为了做这个象墩,少年可能一下午都顾不上做生意.

  是的,这个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意),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8,齐读13,14自然段,感受少年队中国人的情谊.

  总结:朋友真好!可以跨越年龄和国界.

  朋友真好!让世界充满爱.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篇12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设计特色: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读中悟情,合作学习;盘活课堂,落实主体.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读中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世界地图,介绍非洲,相机出示智力题:这里的什么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2,播放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风光图片,配乐介绍.引导学生读p112第二自然段,要求找出形容瀑布的词语.

  3,导入故事: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4,板书课题.

  5,过渡: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1,学生抢答,并根据课前预习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2,欣赏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风光,感受美丽风景.学生看后找词:"名不虚传十分壮观".

  3,学生齐读课题.

  创设情境,诱发参与.在课程开始我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让学生欣赏,渲染气氛,揭开课题,把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带入到课文的学习情境中,设想在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词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词语,请学生认读.

  请学生交流读懂的词义.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词义.

  4,请学生叙述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按要求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当小老师带读.

  3,学生交流读懂的词义,不懂的做好记号.4,学生齐读词语. 5,学生叙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去解决生字新词,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引领学习"买木雕".

  (3—4自然段)

  根据学生叙述,提出思考:"我"为什么特别想买木雕.要求学生再读课文(3—4自然段).板书:买.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这些坐凳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两个句子.

  鼓励学生找出木雕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的词语.

  突出显示这些词语,出示木雕的图片.

  指导朗读.

  出示填空.

  1,学生再读思考.

  2,学生汇报. 3,学生找出木雕给"我"留下的印象,画出来."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颖栩栩如生".

  4,学生观看木雕图,理解这些词语. 5,学生品读句子,指名再读.

  6,学生填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

  抓重点促表达,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等词语时,我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且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层次,在学生领会的基础上,要尽可能使学生通过练习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读中悟情"弃木雕赠木雕".

  (5—9自然段)

  (10—14自然段)

  指导学生再读(5-14自然段),想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的人.画出少年的言行,神情的语句.

  组织学生汇报.

  a"那少年走到我眼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真诚)

  b"'您是中国人吧 '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c"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d"'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e"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f"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请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方式再读句子.

  组织交流阅读感受,相机引导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相机板书:弃,赠.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想少年的为人,并画出相关的句子反复读. 2,学生汇报自己画出的句子.

  3,学生自主选择自读,组中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喜欢的方式,品读句子. 4,学生朗读自己体会深刻的句子,交流读后感,发挥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通过为什么我特别想买木雕这一问题带学生进入课文学习,让他们产生求知欲,激起主动读书的愿望.在教学我放弃买木雕,少年赠送我木雕这两处重点内容时我让学生选择自读,组中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读懂,并在读中感悟,通过一读再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体会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五,读写结合

  拓展延伸

  训练写话:你想和他做朋友吗 对他写几句话.

  师简单小结.

  鼓励探究,设疑引兴: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汇报.

  1,学生把心中所想写出来.

  2,交流,评价.

  3,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课下探究.

  抓扩展促说话.

  说话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山区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我创设了让学生说和写的活动,如让学生评价一下这时一个怎样的少年,你想和他做朋友吗,对他写几句话.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

  鼓励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去获得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板书设计:

  27 卖木雕的少年

  买 弃

  赠

  作业设计:

  1,查找中非两国互相支持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抄、积累好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感情态度价值观:

  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四字词语。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带大家先去欣赏一些具有异域风情的景物。

  1、介绍大瀑布和木雕

  生观看图片,师简介,引出文中所指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位于非洲南部赞比西河中游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它跨赞比亚、津巴布韦国界,高120余米,宽达1800米,比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宽了几乎90倍,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语中意为“雷霆翻滚的云雾”。在欧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又被称为维多利亚瀑布,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出示重点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

  介绍木雕:

  师:在这里游客除了欣赏世界上最宽大最壮观的瀑布外,还能欣赏到琳琅满目的非洲木雕工艺品。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刀法娴熟,构思新奇,形象栩栩如生。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许多非洲古老神话就是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出示重点词: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2、过渡:

  师:在这个风景优美又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方,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生活在这里的卖木雕的非洲少年。

  3、板书课题:

  师:请注意看我写“卖”;请你给“卖”找个反义词?(买)

  一起读--“卖木雕的少年”。

  过渡:

  师:这是怎样一个非洲少年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把生字字音读准:(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琳琅满目、驮着、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象墩、五官端正、爱不释手、掏钱、犹豫、沉甸甸、诚恳、语无伦次、

  遗憾、宾馆、清晰可辨、吹拂、标准

  3、师:“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感到惋惜)

  师:“遗憾”一词出现在文中哪个段落?(指名读,齐读)

  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过渡:文中的“我”和卖木雕的少年都很遗憾。可他们又为什么感到惋惜呢?

  (三)、从“遗憾”切入,研读感悟

  第一部分:体会“我”的遗憾

  1、师:“我”为什么遗憾?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我”为什么遗憾?

  指名回答(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2、师:结合课文前面部分的内容,能不能把这个原因说得具体一些呢?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的1~7自然段,找找具体原因。

  3、交流原因:

  可以提示:“我”为什么要买个木雕带回国?引导学生回答:

  (1)第一自然段:朋友 “一定要” (叮嘱)的两件事:游览大瀑布和买木雕。一件已完成,饱了眼福。木雕没买到,成了遗憾。

  (2)木雕很精美。各式各样,琳琅满目,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我很喜欢,爱不释手。

  师:“琳琅满目”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摊点里陈列的木雕--”怎么样?(很多,眼睛看也看不过来)

  在交流过程中朗读相关句子。

  4、填空完整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师:我们把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遗憾的原因归纳一下,请你先快速地浏览课文,用课文中出现过的合适的词语,把这个原因说具体。(指名回答,齐读)

  朋友( 叮嘱 )我两件事,让我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购买木雕工艺品。大瀑布真是( 名不虚传 ),那里( 游人如织 ),景色十分( 壮观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 ),( 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 构思新颖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 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遗憾 )。

  第二部分:体会少年的遗憾

  1、师:我们明白了“我”遗憾的原因,那卖木雕的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先来读读少年和“我”之间的第一次对话:

  出示: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2、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3、分角色朗读。

  师: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其他同学读作者的话。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交流原因:

  (1)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2)因为我是一位中国人。少年把中国人当成朋友,因为朋友遗憾所以也跟着遗憾。

  如果学生这一点回答不出,做这样的引导:

  师:除了因木雕没卖出去而感到惋惜外,还有其他原因使少年流露出遗憾的神情吗?请大家再来看课文的10-15小节,想想使少年遗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对中国人有这样深的情意呢?你们知道吗?

  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20世纪60年代,中国为支持非洲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援建了坦赞铁路。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

  该铁路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该铁路穿越坦赞部分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的路基、桥梁和隧道地基土质为淤泥、流沙,沿线许多地区荒无人烟,野兽群居出没,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

  坦赞铁路成为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2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卡翁达总统赞扬说:“患难知真友,当我们面临最困难的时刻,是中国援助了我们。”

  这就是黑人少年特别喜欢中国人的原因。友谊是双方的。中国建设者在坦桑尼亚播下的友谊的种子,在黑人少年的心中发芽开花了,开出了如此绚丽动人的花朵!

  第三部分:弥补遗憾

  1、师:少年想什么办法弥补遗憾?(指名回答:送“我”一只一模一样的木雕小象,却只有拳头大小。)

  我与这位买木雕的少年远隔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却因中非人民长久以来积淀的深情厚谊而成为了朋友,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呢?

  2、师生分角色朗读10-15小节:

  师:请同学分角色来朗读赠送木雕的这一幕。男生来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他的情意;女生来读“我”的话,感动感动!我来读作者的话。

  是啊,“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是一句多么朴实的话,他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大家,他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少年美好心灵和友好情谊。

  四、拓展练习,情境写话(作业)

  师: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人们会怎么夸他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把你夸他的话写下来。你可以从黑人少年的外貌、心灵、所卖的木雕等几个方面去考虑。写在《课堂作业本》中,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板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卖————————送

  我们是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今天,老师找到了许多非洲木雕的图片,让我们伴随着非洲击鼓乐的节奏,我们一起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非洲击鼓乐和木雕的图片,感受非洲人民的淳朴和智慧,在情境中走进文本,唤起学习愿望。】

  2.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由此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一个情景?

  3.读词语,回顾课文中的故事情景。一组一组读,一组一组体会。

  (看木雕) (选木雕) (卖木雕) (送木雕)

  琳琅满目 仔细观赏 十五六岁 一幕一眼

  各式各样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拳头大小

  构思新奇 忧郁 猜测 不要钱

  栩栩如生 遗憾 遗憾 朋友

  4.根据"看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等画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词语是有生命的。通过看图片,想词语,看词语,想情景,使学生在文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起联系,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联系起来,继而复习了词语,积累了词语,又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第一次见面,体会遗憾

  1.自由读全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和少年都感到遗憾?

  生:第九自然段

  2.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生读。读出遗憾的语气。

  3.默读课文1-8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感到遗憾?少年又为什么感到遗憾呢?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两个遗憾,凸显全文的主要矛盾。从而通过理解为什么遗憾,如何弥补遗憾,辐射全篇。】

  4.学生汇报:

  (1)作者的遗憾:

  ①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a.因为 ,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想到朋友的叮嘱, 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b.带着喜悦读一读。

  c.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句子的训练,帮助学生读懂这个自然段的三个意思,体会到三个意思的并列关系,以及和"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读懂了这个自然段的结构,体会到了作者买不回去木雕的遗憾。】

  ②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a.大象的鼻子像( ),

  耳朵像( ),

  身子像( ),

  四条腿像( ),

  象背上驮着( )。

  b.所以说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c.指导读。

  d.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真实的大象的样子,训练学生说比喻句,从而使眼前出现了大象的画面,使学生懂得这样的木雕真是"栩栩如生构思新奇"啊!在语境中理解了词语,积累了词语。】

  ③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a.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到作者对象墩子的喜爱?

  b.还能说我怎么着象墩?

  预设:拿、提、抱、举、端……

  c.用哪个好呢?

  生:"捧"好,更加体会出作者的喜爱。

  d.指导朗读。

  e.不买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换一换,比一比等词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研读重点词语,读懂了句子的意思。】

  ④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a.比较: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b.指导朗读。

  c.不买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改一改、比一比等方法,训练学生读懂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体会到作者遗憾的心情。】

  (2)少年的遗憾:

  ①出示:"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②体会少年的内心。

  ③师生读对话。

  ④质疑:为什么少年因为作者是中国人而感到遗憾呢?

  【设计意图:通过少年的前两次对话,读懂他非常希望自己的木雕能够卖出去的心情。通过作者的语无伦次,体会到作者的矛盾和遗憾。最后通过质疑,使学生突然明白:少年的遗憾,主要来自于作者是个中国人。】

  (3)背景介绍。

  a.周总理曾三次赴非洲十国;

  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

  帮助修建了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多达16万人。在这项工程中,中方有64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b.图片: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

  中国物资运到非洲;

  中国医疗队给非洲人民看病;

  中国科学家教非洲人民如何种植蔬菜;

  坦赞铁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 故事背景资料的补充,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的优势,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了情感。】

  (4)拓展练习,动笔书写:

  a.此时此刻,少年的内心无法平静,

  他忘不了作者( )时的喜悦,

  忘不了作者( )时的犹豫,

  更忘不了作者带着( )离去的身影。

  他想:一定要( ),因为( )。

  于是,他( )。

  【设计意图:这段的练笔有三个目的。一是对作者、少年两个人遗憾的回顾,二是对少年内心世界的揣摩,三是对小木雕由来的补白练笔。通过这样一石三鸟的活动,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发展。】

  b.汇报:

  预设:

  ◇生1:于是,他飞奔回家,做了一个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木雕。

  师:我现在你的妈妈。孩子,你不去卖木雕,在这里做什么呢?

  生:一个中国阿姨喜欢木雕,我给她做一个。

  师:你从我们家的木雕里给她选一个吧。

  生:她是我们的朋友,不能随便选的。阿姨喜欢小象墩,但是太大了,带不回去,我做一个小的送给她。

  师:妈妈支持你,我去卖木雕,你做吧。

  ◇生2:于是,他飞奔回家,取出了自己心爱的、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

  师:我是你的妈妈。孩子,你不去卖木雕,回来取这个木雕做什么?

  生:妈妈,一个中国阿姨喜欢这样的木雕,我送给她。

  师:这是你过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的礼物,你怎么能随便送给陌生人呢?

  生:妈妈,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们对我们非洲人那么好,我应该把更好的东西送给她。

  师:你做得对,真是我的好孩子。

  ◇生3:于是,他来到其他卖木雕的摊点,买了一个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

  师:我现在是卖木雕的人。孩子,你家里不是有很多木雕吗?

  生:是的。但是,我想买一个小小的象墩木雕。

  师:为什么偏偏买这样的呢?

  生:刚才,一个中国阿姨到我这里买象墩木雕,因为我家的太大了,所以没有买。我要买个小的送给她。

  师:为什么要送呢?你和她认识?

  生:不认识,但是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不应该要钱的。

  师:对,他们对我们非洲人这么好,你这样做得对。给,拿去,你也不用给我钱。

  生:谢谢您!

  ◇生4:……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使教师和学生在自然的对话中,真实地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感。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的想象和体验都是个性化的:想象小木雕的来历是多角度的,在不同的环境中遇到的人物角色是不同的。然而,在他们的对话中,少年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共性的,都是建立在少年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基础上的。这一环节的教学,升华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初步体会了对于朋友的理解。】

  三、研读第二次见面,体会朋友

  1.研读对话

  (1)师生对读少年和作者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准确。

  【设计意图:初读对话,借助提示语读准确,把握语调语气的合理性。】

  (2)去掉课文中的提示语,生生对读。根据标点,读出对话的语气。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设计意图:去掉提示语读对话,更有人物之间交流的真实感。通过指导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初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第二次生生对读,体会两个人的想法。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预设:"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①这回您就不用遗憾了;②这就是您最喜欢的样子了,小小的,多好看;③带回中国,会有更多的人喜欢……)

  "太好了!"……(①这回我不遗憾了!②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③这个孩子真热情!……)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①中国援助非洲,给我们多少无私的帮助啊!②管朋友要钱,那就不是朋友了。③她从那么远的国家来,我作为朋友送个小礼物,也是应该的!……)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①是的,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②我们相互帮助,是最好的朋友。③对啊,我们虽然不相识,但是我们两个国家的友谊却是深厚的!……)

  【设计意图:在每一个人物语言描写后边,加上一个省略号,给学生提供补白的空间。通过给对话补充合理的内心独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两个更加具体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善良热情的少年,一个是激动惊喜的作者。】

  (4)生生对读,说出心底的话。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设计意图:在上一次品读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将省略号放进了引号里边,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人物心里的话说出来,将揣摩到的人物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了情感体验和语言训练的和谐发展。】

  (5)师生对读,回归文本。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设计意图:这一次读对话,虽然文字又回归到了文本中的简简单单,但是,由于前两次补白的心灵体验,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人物的内心相通,通过朗读,自然而然地将对人物的理解读出来,丰满了人物形象。】

  2.透过少年的微笑,体会少年的内心

  (1)出示: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2)这是怎样的笑容?

  预设:幸福 善良 愉快 满足 安慰……

  【设计意图:这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通过体会少年笑容的含义,促使学生学会阅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

  四、升华文本

  1.出示:我们是朋友!

  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我们和非洲人民永远是朋友!

  2.复沓读

  在作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少年热情地伸出了双手,

  因为--我们是朋友!

  当非洲人民遭受苦难的时候,中国人民热情地伸出了双手,

  因为--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愿我们能够永远珍惜彼此关爱的点点滴滴,

  因为--我们和非洲人民永远是朋友 !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复沓读,总结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将情感表达推向高潮。】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最新3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优秀9篇)

最新卖木雕的少年教材分析9篇(优秀)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

卖木雕的少年教材分析(八篇)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

卖木雕的少年课件

2023年卖木雕的少年课文 卖木雕的少年阅读理解答案(精选13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