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说的甜蜜 点赞 分享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5篇)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1

  【小档案  郭耀梅老师现任西洋中心小学中心副书记,曾参加漳州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获农村语文组二等奖。】

  一、教材简说

  课文讲述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作者旅行非洲南部,对非洲木雕爱不释手,却因木雕沉重只得放弃,为了不让作者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勾勒了非洲自然淳朴的美丽,更衬托了少年美好的心灵。本课15个自然段,叙述详略得当,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一笔带过,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情节上。课文准确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适合学生积累和使用。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比较亲切。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故事发生在非洲,是学生了解甚少的地方;所以相关背景的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少年,与学生学习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相符。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默读能力,有一定的分角色朗读的基础。学生已初步学会了自读自悟,教师要透过课堂让学生了解中非友谊,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最了课文的故事背景。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与用中积累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四、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五、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少年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

  课堂教学实录

  一、充实词语小银行,复习四字词组.

  师: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一起读课题。

  师:第一个字读什么?

  生:卖!mài

  师:哪个字和它特别像?

  生:买。

  师:说说怎么区分?

  生:卖是出售,买是购买。

  师:你第一个回答问题,好样的!说说字形上的区别。

  生:“卖”的头上有个十字,“买”没有。

  师:好极了,这个课题告诉我们什么?

  生:课题告诉我们少年是个卖木雕的。

  师:再把课题读一读。(生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把课文通读一遍,让郭老师听听,谁的声音最响亮!(学生自由朗读)

  师:还记得昨天老师说要建立词语小银行。我们一起复习复习!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尝试各种趣味读法(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读)其间鼓励学生声音响亮,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二、争当品读小老师,感悟少年形象.

  (一)   通读全文

  师:读完词语,让我们请出课文中的主人公,他是——

  生:卖木雕的少年!

  师:咦,这么多木雕,你能不能用上词语小银行里的好词说说?

  生:少年的木雕果然名不虚传!

  生:这里的木雕真是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师:太棒了,你用了两个词,谁再来?

  生:少年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有的看上去栩栩如生!

  师:很好,用了三个词,看来同学们都学会这些新词组了!上一节课我们知道,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很壮观,非洲木雕也非常精致。但是吴晴阿姨最难忘的并非这两样,而是这位普通的少年。请同学们再快速看看课文,说说从课文中你又了解了少年的哪些情况。

  生:卖木雕的少年是个非洲人。

  生:少年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人。

  生:卖木雕的少年很热情,很有礼貌。

  生:少年希望吴睛阿姨能买他的木雕。

  师:我们讨论讨论,少年与吴睛阿姨是什么关系?

  生:朋友关系。

  师:我们允许不同观点,谁说说。

  生:买和卖的关系。

  生:中非关系。

  师:太深奥了,你的理解能力真强!同学认为哪种关系更准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里有一句话“我们是朋友!”(师板书:我们是朋友!)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就像对着你的朋友那样。

  (二)   研读对话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5自然段。带着这样的问题——少年和阿姨见了几次面?他们谈了些什么?

  生默读,个别同学拿起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可以动手画一画。

  师:见了几次面?

  生:两次。

  师:两次见面就有两次交谈,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自由读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师:怎么把对话读好呢?老师送你们四大法宝——关注提示语;标点藏感情;表情会说话;用心去感受。

  我们一起用一用。(生以揣摩心态读)

  师:少年的话怎么读,谁试试?

  生:“买一个吧!”

  师:同学们觉得怎么样?买不买?请你把郭老师当做吴晴阿姨,连着第二句也读一读。

  生:(望着老师)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我感觉到你非常地——(看着学生)

  生:诚恳

  师:这就是提示语。不妨把它划下来。除了这一个,你还发现了哪个?

  生:猜测!

  师:谁来用猜测的语气读读?

  生:“您是中国人吧?”

  师:这样的方法就是关注提示语,大家一起读一读(生读“您是中国人吧?”)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还发现书上有“!”和 “?”,也是提示我们怎么读课文的。

  生:还有“……”

  师:你很用心!那是阿姨的话。谁来读读阿姨的话?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

  师:这句话应该怎么样读好?

  生:语无伦次。

  师:你很会读书。这就是用心感受。你读读!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

  师:大家一起!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

  师:谁能再用心感受感受阿姨此时此刻的心情?

  生:很不好意思

  生:很遗憾!

  师:能不能用上老师的法宝?对了,表情会说话!我们来个师生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你们读对话。

  师:谁遗憾了?为什么?

  生:少年遗憾了,因为他很想把木雕卖给吴晴阿姨。

  生:阿姨很遗憾,因为她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师:你们猜猜这时少年是怎么想的?写一写。

  生:少年可能想,我不能让阿姨带着遗憾离开。

  生:少年可能想,我要帮阿姨完成这个心愿。

  生:他想,我要找一个小一点的送给阿姨。

  师:你们体会得很准确,一起再读第一次对话。

  师:我们再看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师:用上刚才学会的朗读法宝,同桌互相读一读。

  师:谁来读一读你最感动最喜欢的一句。

  生:“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生:“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生: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出示: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师:你有什么体会?

  生:少年不要钱。

  生:少年把中国人当作自己的好朋友。

  师:少年这样的朋友你喜欢吗?(生:喜欢)一起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想知道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吗?(图片展示)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修建了全长860公里的坦赞铁路。期间,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怎么了?大家都不说话了,特别沉重是吧?我们中国人这样的朋友真是太好了对吗?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这句话!

  生:我们是朋友!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句子里有这么一个词组:不太标准的中国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少年的中国话是跟中国人学的。

  生:少年知道中国人对非洲人的帮助。

  生:少年很喜欢中国人。很用心学中国话。

  师:所以,少年一定要送给中国阿姨一个精致的木雕。少年笑了,我们感觉到这个少年怎么样?刚才老师说了,表情会说话,想象他的笑,你觉得他在说什么?

  生:我觉得他很善良。

  生:我觉得他很热情。

  生:我觉得他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很高兴!

  生:我觉得他的笑是母亲一样的笑。

  师:母亲的笑?怎么说?

  生一时语塞。

  师: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少年的笑跟母亲的笑一样让你喜欢对吧?

  师:朋友是想帮你达成心愿的那个人,朋友是为你无私奉献的那双手。朋友的真诚,全在这个笑里。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瀑布那么壮观,非洲那么美丽,作者都不写,为什么要写这不知姓名的少年?因为少年有一颗——

  生:美好心灵(板书)

  师:这种友好,更为了表达我们中非之间的——

  生:深厚友谊(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第二次对话吧!

  三、畅言学习之感想,延续感动情怀。

  师:少年不要钱,因为他认为——

  生:“我们是朋友!”

  师:我们无私地援助非洲人民,也因为——

  生:“我们是朋友!”

  师:全世界的人类都应该和平共处,更因为——

  生:“我们是朋友!”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对这位黑人少年说点什么?这也是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出示:作业: “我想对卖木雕的少年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摘抄5-15自然段的四字词组,加入词语小银行。

  附:板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美好心灵 \   

  我们是朋友!  

  友好情谊 /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2、让朗读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由地读,自由地说,在自读自悟、主动学习中认识生字、理解课文。本课力求初读读通,再读读透,品读读情的教学设计达到课堂上学生文本教师的情感共鸣。

  3、渗透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和体验。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刻的收获,针对课堂教学也有了几点深的体会。

  1、语言是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作为小学中段语文教学,课堂上,对字词教学也不能过于轻描淡写,浮光掠影,更不能放弃字词教学。学生只有扎扎实实了掌握了语言文字,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才能得心应手,有的放矢。

  2、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这既是学生自主体验的表现,也是学生获得真知的过程。自己劳动所得,感受更深,记得更牢。朗读不仅要把课文的优美句段、重点句段读精彩,也要把词语品读的有滋有味。对此类蕴涵深刻含义故事,以读为主要凭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读是课堂教学的载体。要让学生读得起劲,学得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对读的方式,读的指导,要精心设计,不可马虎对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让他们充分接触文本,在朗读、品位、体验感悟中解读文本,与文本及其中的角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朗读才能有滋有味,这样的感受才有血有肉。从而才能完成语文学习上的意义建构,实现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成长。

  4、抓住准确的字眼,抓住重点句段,从质疑处入手,从而激活课堂,激发学生思考,探究。比如遗憾、沉甸甸等。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2

  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理解“象墩、爱不释手、栩栩如生、语无伦次、遗憾”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我”和少年之间的对话以及少年在暮色中等“我”的片断。

  3、通过默读,找到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通过人特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把握课文情感

  教学流程

  一、小诗导入

  小朋友们,在最近学的一些课文里,徐老师总觉得被一种情感深深打动着,于是写了几句诗与大家分享一下:

  朋友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有朋之远方来的笑脸

  朋友是天涯若比邻的心境

  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

  朋友

  是阮恒颤抖举起的生命小手

  朋友

  是大地无情面对地震人人献出的那份爱

  朋友   他跳出个圈

  跨越国界

  迈向大洋彼岸

  架起中非那抹友谊彩虹

  于是

  一个不知名的少年

  用那小小的木雕

  诠释礼轻情义重的友谊真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这节课我们就去结识这位卖木雕的少年,去看看他的那只木雕,掂量那份情谊。

  1、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学生自由读文。要求生字读正确,课文读流利

  3、检查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论次 

  (1)开火车读

  (2)模是多音字

  三、看瀑布

  1、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词)

  还有一个词,不好念,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顺溜。(学生练)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也称维多利亚瀑布,在世界十大奇迹中排名第七。作者此行去非洲之前,朋友就叮嘱她: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2、要不我们也去欣赏一下。

  (出示图并解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全貌呈“之”字形,绵延97公里。其中的主瀑布高达122米,宽达1800米。瀑布倾泻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激起阵阵水雾。每当日落或日出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条绚丽多彩、经久不散的彩虹飞架在大瀑布和对面的悬崖之间。因此当地人也叫它 “彩虹之家”。

  3、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理解:名不虚传什么意思?(换词:名副其实)从这段话的哪些词,你还可以感受到这里名不虚传?体会游人如织(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说明游客特别的多。)

  4、朗读指导(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里非常有名,游客非常多?评:听出来了,这里真是一个名扬中外的旅游胜地)

  四、识少年

  1、就在这名不虚传的瀑布附近,作者结识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他们仅仅只有两面之缘,却让作者永生难忘。这是为什么?请默读课文3到9段,划出少年言行的句子,看看第一次相遇,少年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少年印象记)

  2、第一次印象(3到9段)

  找:孩子们,我和少年第一次相遇,你都找到了少年的哪些言行?

  (1)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2)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3)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4)少年的眼晴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再读:那你能再读读课文,揣摩一下,当时少年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1)当_____________时,少年说:“买一个吧!”

  (2)当_____________时,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3)当_____________时,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您是中国人吧?”

  (4)当_________­­­­­­­­____时,少年的眼晴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交流:

  过渡:你能读明白少年那一丝遗憾的神情吗?(学生谈)细细来品味一下课文10到15段,看看他们第二次相遇。

  3、第二次印象记,自由读,找找少年是如何弥补这一丝遗憾?还可以拿起笔在边上写写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

  重点句:“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

  (既然只有拳头大小的小象墩作者为什么用上“沉甸甸”一词?)

  理解:沉甸甸(专程、专雕、两国友谊)

  穿插资料

  中国和非洲虽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中国工人用生命、鲜血、汗水和智慧帮助他们修建了非洲大地上第一条铁路坦赞铁路。(课件出示坦赞铁路的路线图)该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西至赞比亚,全长1860公里,为建设这条铁路,竟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其中有64人为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非洲只要提到坦赞铁路,无人不知,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中国,坦赞铁路从动工之日起就注定成为中非关系史上的丰碑,它不仅是一条连接坦赞两国的经济之路,也是连接中非人民深厚感情的友谊之路。

  孩子们,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友谊,才会专门为我雕刻,专程为我送来这象墩,让我无憾地离开非洲。

  4、这木雕还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木雕吗?这里面饱涵了什么?

  (这份情、这份谊,每刻一下都包含着少年对中国人民的那一份情谊。这样的木雕小象墩,怎能不让作者感到沉甸甸呢?)

  5、这个可爱的非洲少年,话语不多,却默默地用行动传递着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少年行为真可以用一首小诗来表现

  细微之处见真心

  枝枝叶叶总关情

  人生所贵友情见

  天涯海角也若邻

  你也能写几句话来夸夸黑人少年吗?

  六、小结

  作者的这趟非洲行,让她永生难忘。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卖木雕少年美丽的心灵,这一切都震憾着作者,也震憾着我们,愿中非人民的友好关系,也愿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不断延续下去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3

  课前播放《友谊地久天长》歌曲,听过这首歌吗,知道歌名吗?  

  一、赞叹声中生“遗憾”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卖木雕的——少年》,你们看,(课件出示:欣赏非洲木雕。)

  学生边看,边发出赞叹声。

  师:这就是非洲少年木雕的摊位图片。你们用刚学过的四字成语来形容一下这些木雕吗。

  生高高举起小手:(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栩栩如生、构思奇特)。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学语文就要把它运用起来!  

  师:当你在摊位前看到这些的时候,你最想干什么。

  生迫不及待答:买下来。

  师:是的,作者也跟你们一样,他也想买下来,可是——出示句子(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二、咬文嚼字研“遗憾”

  第一部分:体会少年的遗憾

  学生读句子,师问:现在会有一个什么词语映入你的眼帘。

  生答:遗憾。  

  师:你知道什么是遗憾。

  生答:(惋惜、可惜、失落)  

  师:说对了 !我遗憾的是什么啊。

  生答: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为什么作者会这么想带走木雕呢? (几个学生举起手来) 

  师:别急,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的1~7自然段,找找具体原因。(生认真读课文。)

  生答:朋友 “一定要” (叮嘱)的两件事:游览大瀑布和买木雕。

  师:一件已完成,饱了眼福。多么想完成第二件事。

  生答:木雕很精美。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师:“琳琅满目”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摊点里陈列的木雕——”怎么样?

  生答:很多,眼睛看也看不过来。

  师:这个词非常好,哪里的东西也是“琳琅满目”

  生答:超市里的东西琳琅满目。

  生答:文具店里的文具琳琅满目。……

  师:还有其他想带走木雕的原因吗?

  生: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好像活了一样,非常生动!

  师:好,就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读。

  师:还有吗?

  生:我很喜欢,爱不释手。

  师: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

  生:爱不释手。

  师:“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

  生:喜欢得舍不得放下。

  师:看着自己这么喜欢的象墩,肯定是赞不绝口了,我会怎么说呢?

  生:太好了,我一定要把他带回国!

  生:这木雕刻得真是栩栩如生啊!

  ……

  师:我们把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遗憾的原因归纳一下,请你先快速地浏览课文,用课文中出现过的合适的词语,把这个原因说具体。

  朋友(   叮嘱  )我两件事,让我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购买木雕工艺品。大瀑布真是(  名不虚传  ),那里( 游人如织 ),景色十分(  壮观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  ),( 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 构思新颖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 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遗憾  )。

  第二部分:体会少年的遗憾

  师:我们明白了“我”遗憾的原因,那卖木雕的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出示句子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让我们先来读读少年和“我”之间的第一次对话:

  出示: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注意读出语气。(生读)

  师出示句子“买一个吧!” “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这两句在文字上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多了“夫人和您”

  师:是的,这样语气就更加——用课文中的词语就是——

  生:诚恳。

  师:谁来诚恳地说说,有点诚恳了,更加诚恳了。跟同桌说说看!

  师:刚才我们读少年的话时抓住了提示语——诚恳。读对话时啊,就要用这种方法,关注提示语。

  师:那这一句呢,读出什么语气——

  生:猜测。

  师:谁来猜测一下?

  生读。

  师:猜测的话可以读得稍微轻一些!再来试试!

  生读。

  师:那这一句呢?

  生马上回答:语无伦次师:语无伦次是说话没有条理。这句自己试着读一读!

  同桌合作下!

  师:谁是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其他同学读作者的话。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生有感情朗读。

  师:那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生: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师:可能为自己少做了一笔生意遗憾。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因为作者不能把木雕带回国,少年因作者遗憾也跟着遗憾。

  师:恩,那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对中国人有这样深的情意呢?中国和非洲之间曾经有过感人的故事,你们想看看吗?

  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就是中国人这种无私的援助,深深地感动了非洲人。

  三、细节之中品“感动”

  师:爱的传递是相互的,非洲少年是如何回报的呢?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晚风吹拂的夜晚,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师:下来巡视。指名回答。

  生:暮色中,我忽然发现——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我的。

  师:为什么令你感动?

  生:他在这里等我。

  师:你等过人吗,等待时什么感觉?

  生:答。(都表现出等人不耐烦的样子)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等待都是提前有约的,可我和少年有约吗?

  生:没有。

  师:是啊,那里游人如织,也许1个小时过去了,也许2个小时过去了,也许5个小时过去了¨¨¨此时夜色以晚,可少年依然耐心地等着等着,这种情意怎一个“等”字了得。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读一读吧。

  师:还有吗?

  生:他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为什么感动?

  生:他送给我木雕,不收钱的。

  师:他是干什么的?他是卖木雕的,却不要钱,他把中国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看来真是情意无价。齐读,可以做上动作。

  生: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师:出示句子。为什么要做得和白天一模一样的?

  生:她看上的就是这个。

  师:为了这个“一模一样”,他可能做了哪些事情?

  生:看着那个大的象墩,在家里很用心地刻。

  师:是呀,刻的 时候可能手都磨破了,才刻得一模一样。还可能¨¨¨

  生:跑了很多地方,去找木材。

  师:这么辛苦,也在所不辞啊!

  生读整自然段话。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沉甸甸”,找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到沉甸甸的句子。  

  生:既然只有拳头大小的小象墩作者为什么用上“沉甸甸”一词?

  生:两国友谊沉甸甸。

  生:爱心沉甸甸。

  师:是呀,情意沉甸甸啊!

  师: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晚风吹拂的夜晚,再次感受那动人的情景。

  生配乐深情朗读。(《友谊地久天长》音乐起)

  师:我们知道非洲的瀑布很有名,木雕也很有名,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不知姓名的少年呢。因为他有一颗——

  生:高尚的心。

  生;美好的心灵!

  生:淳朴的心!

  四、升华拓展夸“少年”

  师:回国后,作者把这位少年介绍给朋友听,大家听了,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人们会怎么夸他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夸。你可以从黑人少年的外貌、心灵、所卖的木雕等几个方面去考虑。

  生:同桌之前先说说,写在《课堂作业本》中,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友谊地久天长》音乐起)

  本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一、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训练与阅读教学并重,在导入时,我让学生根据图片说词,还告诉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要把它运用起来,落实了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还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读人物对话时,要关注提示语等。阅读中在学生理解“我”为什么遗憾时,我出示一段话,利用填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边读边填,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边填边读,反复朗读感受,落实了积累四字词组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课外资料引进的有效性

  课堂上引进课外资料,资料的引进有利有弊,因此,要讲究有效性。本篇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在本课设计中,如中非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在上课时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资料,这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一件真实且重大的事。这项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这样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三、牵一发而动全身

  古语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倘若字字词词俱到,平均有力,文本解读只能囫囵吞枣,事与愿违。在教学中我没有贪多求全,而是围绕文本出现的重点“遗憾”和遗憾带来的“感动”进行细读,牵一发而动全句、动全段,甚至动全文以致学生走进深深的友谊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课堂上总会有不少令人遗憾的东西。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磨练,一次成长。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出售,摊点"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初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队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任务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同学们,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上了解了,地球一共有几大洲 分别是哪些洲呢

  (亚洲,欧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

  今天,王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来看一个中国游客到非洲旅行和一位非洲少年发生地故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不会读,读不懂的地方问同学,问老师,问字典.想想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词语检查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琳琅满目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爱不释手

  犹豫 诚恳 驮着

  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

  这些词语大家都会读了,那它们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老师就在下面的学习中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感受瀑布之美

  理解"名不虚传"

  (1)"名不虚传",谁能告诉大家它的意思呢 (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2)你能找到课文里有这个词的句子吗 指名读.

  (3)带领学生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读通,读顺.

  2,我们一起来看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美景,边出示图片边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一些情况.

  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大家的感叹声用朗读来表现出来!

  3,理解"游人如织"

  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句子吗

  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师:是啊,来到非洲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游人很多,有白种人,有黑种人,有黄种人,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个国家的游人都有,书上有个词叫——游人如织.

  齐读这两句话.

  感受木雕之美

  过渡: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么美,当"我"来非洲南部之前,"我"的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除此之外,还要"我"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师:咦!这些木雕工艺品到底有哪些吸引人之处呢 为什么叫我非买不可呢

  让我们来读读3,4自然段,找出描写木雕工艺品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来.

  (1)"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师:平时的坐凳是什么样的 生答.

  (2)师:文中的坐凳与平时的一样吗

  运用的心思,想法新鲜,特别,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呢 (构思新奇)

  (1)师:作者喜欢吗 你从文中哪个词能看出来 (爱不释手)

  我们用刚才学习"名不虚传"的方法来学习这个词.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喜欢得舍不得放下)

  (2)在文中把这句话找到.

  (3)师: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看出作者的爱不释手 (捧着)

  (4)生读,范读,齐读这句话.

  品味"弃木雕"的遗憾,感悟少年形象

  过渡:作者这么喜欢,她买下了吗

  这么精美的工艺品不能带回国,作者此时的心情是——(遗憾)

  师:你能给遗憾换个词吗 (惋惜,可惜,失落)

  因为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我显得很失落,感到很可惜.

  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

  感到遗憾的不只是我,还有少年.那么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除了这一点外,还有其他原因使少年感到遗憾吗 请大家再来看课文的10—15自然段,想想使少年遗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对中国人有这样深的情意呢 你们知道吗

  补充:教师用书p159

  (4)师过渡小结:这就是黑人少年特别喜欢中国的原因.中国人为非洲人民做了那么多事,每个非洲人都深深地记在心里,就连15,6岁的少年也知道中国人是他的朋友.

  5,再读13自然段,你又读出了什么 (少年对中国的深深情意)

  你还能在课文10——15自然段的哪些地方,看出少年对"我"的深情厚谊 请大家找一找,划一划.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6,师:少年送给我的是一只怎样的象墩 生答.

  师: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拿在手里却是——沉甸甸的."沉甸甸"一词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还在哪里出现过

  生: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师:这个"沉甸甸"一词表示东西很重.那么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子拿在手里怎么会是沉甸甸的呢

  学生思考.

  7,师: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个拳头大小的象墩是怎么来的

  生:可能是少年亲手做的.

  师:他是怎么做的 做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什么困难呢

  生答.

  师小结:是啊,为了做这个象墩,少年可能熬了半天;

  是啊,为了做这个象墩,少年可能划破了手指,鲜血直流;

  是啊,为了做这个象墩,少年可能一下午都顾不上做生意.

  是的,这个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意),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8,齐读13,14自然段,感受少年队中国人的情谊.

  总结:朋友真好!可以跨越年龄和国界.

  朋友真好!让世界充满爱.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5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半学年的教材中的一课。全科书讲述“我”非洲之行与卖木雕少年令人感动的接触,热情地赞扬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因为文章的篇幅较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疏远,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的:

  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在集体备课时我们认真阅读文章,从文章段落结构,语言文字即中心思想多方面思考。记得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阅读教学也要求我们教师大刀阔斧的勇敢的简化阅读的过程。

  从这篇课文章的内容中,一下子从文章中扣住卖木雕少年在文中所说的五句话,将这作为这一节课干突破的线索。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从而在对话中抓住“卖”和“送”这两个迥然不同的环节,随后深入理解其中引发变化的关键,目的是直插文章的中非人们的友情。我在涉及学生的阅读文本时,也力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品词品句。在教学中我设计教师带领学生品味“遗憾”一词,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版的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资料。课程资源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进行教学活动。什么是课程资源?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受到我们授课老师的极大关注,然而,教材之外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也是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的,现成的,具有更大说服力的资源。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一方面加大了课上学生阅读量,另外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实质上是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课本学习不仅仅限在课本之内,课外知识也是我们理解课内知识的重要途径,这同时培养了我们广泛阅读的兴趣。如果我们在课上挤出一点时间来扩大学生阅读,势必会带动我们的学生在课外更广泛的阅读,使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第三方面:将阅读与积累结合。

  言学习关键是运用,没有运用就无从说掌握,在这节课中,教师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抢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运用练习,而且形式活波,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方式,这也给学生带来了对于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

  我结合文章的特点设计在课上带领学生进行四字词语的学习和积累,目的是将我们的阅读教学与语言的积累紧密相结合。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仅有的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挤出一点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能熟悉那些优美的词语的同时,背诵或诵读精彩的片段,是否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大量的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对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时候,能更加自如。

  在进行词语积累训练时一定要注意:

  1、形式要活泼多样,尽量更多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有梯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

  3、使学生之间有交流,加大生省之间的相互学习。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6

  课前谈话  

  出示象形字“朋和友”,让学生猜是什么字,师小结:中国汉字可真有趣啊。  

  出示非洲木雕,让学生摸。说说感觉,师简单介绍非洲木雕。  

  出示图片,学生欣赏非洲木雕。  

  一、学习第4段  

  出示非洲少年木雕的摊位图片,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四字成语来形容。(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栩栩如生、构思奇特)。师小结;我们学语文就要把它运用起来。  

  师:当你看到这些的时候,你最想干什么。生答:买下来。引出作者,他也想。买下来,可是。。。。。。  

  学生读句子,师问:现在会有一个什么词语映入你的眼帘。生答:遗憾。  

  引导学生说说遗憾的意思。(惋惜、可惜、失落)  

  师:在这篇文章里少年的遗憾和“我”的遗憾一样吗?生答。  

  师:为什么作者会这么遗憾?  

  学生读文中相关句子,找出重点词句。  

  指导读: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二、学习第5到6段  

  讨论: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生快速读第5到8段,划出写少年言行的语句。  

  集体交流。  

  出示对话: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  

  谁来读,读出这两句话语气上的不同。  

  指名读,后师生接读。  

  师介绍非洲是一个很贫穷的国家,少年是多么想让作者买下这个木雕。  

  师生再接读,师用了不同的提示语。  

  在指导朗读时,老师用不同的语句进行提示,使学生的感情进一步被激发出来,朗读也更到位了。    

  三、学习7到8段  

  自由读,划出最能说明少年感到遗憾的原因。  

  指名说。后师: 我是一个中国游客,和非洲远隔千山万水,却被非洲少年称为朋友,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提问。(中国有没有帮助过非洲?为什么她会被称为非洲人的朋友。)  

  师用图片介绍中国帮助非洲的事情。(提供资金,帮助修筑坦赞铁路,有四名中国人长眠在非洲的士地上。)  

  引导想象:同学们,也许当年这位少年的妈妈生病了,就是。。。。。。。也许这个村子上唯一的一所学校,也是。。。。。。。。也许这个村子喝上了干净的水,就是。。。。。。师问,生接着说。  

  学生照样子想象。  

  师:就是中国人这种无私的援助,深深地感动了非洲人。所以他会把作者当做朋友。再来读句子“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四、学习10到15段  

  自由读,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交流:跟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怎么一模一样。  

  引导想象:为了能做到一模一样,这位少年白天也许。。。。。。。学生接着说。  

  本文有两处地 方 老师引导学生想象也许。。。。。。也许。。。。。。这种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    

  齐读整段话。引出“沉甸甸”找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到沉甸甸的句子。  

  引导思考,为什么这个小象也是沉甸甸的?  

  此处引导学生比较“沉甸甸”的不同,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接读:当我掏出钱的时候,这位非洲少年却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同桌分角色朗读10到15段。  

  指名二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读作者的话。  

  小结: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这位非洲少年的笑容却依然印在作者的脑海中,当今年四月份,我们的奥运火炬传递到非洲时,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他们的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走进非洲

  1、这节课继续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我们一起看课题,共六个字,有两个容易写错,你们发现了吗?(雕  卖)

  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注意“雕”与“卖”的写法。

  指名读题,齐读。

  2、还记得这名少年吗?

  相机板书:非洲   中国

  3、在我去非洲南部之前,朋友对我的叮嘱是什么?

  (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为什么要游?书上是这怎么说的,读一读。

  4、能想象出瀑布的样子吗?如果你站在瀑布脚下,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5、想不想亲眼目睹,播放课件。说说你的感受。

  6、假设我们都站在了大瀑布脚下,敞开心胸,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吧!

  7、除了游览大瀑布,朋友还叮嘱我什么?(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木雕,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你们想见识见识吗?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出示课件。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像我们介绍的呢?自由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木雕的句子,找出四字词语。

  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什么?(数量多,品种多,制作新奇、逼真。)

  8、刚才,我们游览了大瀑布,还去木雕市场逛了逛,谁想把你这一路的所见所感讲一讲。

  老师这有一段话,试着填一填,你的思路会更清晰。

  “大瀑布真是(     )。这里(     ),景色(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自己练填,指名填。

  二、走进故事、揣摩人物

  1、非洲南部的景色如此迷人,更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这名少年。接着往下读课文,看看我和这名少年是怎样结实的,在摊点前我说了些什么?把我们说的话画下来。

  2、指名读出找到的句子。(出示对话)

  3、看着大屏幕和你的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边读边想少年和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4、指名读,揣摩人物心理。

  当少年走到我跟前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希望我买)

  他为什么希望我买?(我喜欢)

  从哪看出我喜欢这个小象墩呢?(爱不释手)“爱不释手”什么意思?

  能把少年诚恳的语气读出来吗?

  那我的反应呢?(语无伦次)“语无伦次”什么意思?

  那你也语无伦次地读一读。

  我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少年的注意,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点头,少年——。

  同学们,文章学到这,你有问题吗?(为什么听了我是中国人他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5、让我们看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从中你会有感悟。默读11——15自然段,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

  6、指名读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少年朴实、善良,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深厚。)

  三、感知历史、体会情谊

  1、在世界各国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教师出示资料、图片,文字渲染情境。

  这是我们铁路工人在泥潭当中帮非洲人民修筑路基,这是我们铁路工人帮非洲人民在大山中开凿隧道。他们当中,甚至有人把自己的生命留在非洲这块土地上与世常存。(坦赞铁路)

  3、感受中非人民是患难之交,中非人民永远是朋友。

  4、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晚风吹拂的夜晚,再次感受那动人的情景,配乐读。

  5、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愿少年和我,愿中非人民,愿全世界的人民永远是朋友。

  板书:

  卖木雕的少年

  中国         非洲

  坦赞铁路

  (我们永远是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8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读为本,激发兴趣,积累和运用并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设计特色: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读中悟情,合作学习;盘活课堂,落实主体。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读中体会。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师: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需要你们去世界第二大洲——美丽而神秘的非洲看看。这里有种类繁多的热带动植物,有气势磅礴的瀑布,广阔无垠的大沙漠,有光彩夺目的钻石,有世界闻名的木雕,还有热情好客的非洲人民。他们大都皮肤黝黑,友好善良。下面,我们就来上第27课,跟随作者一起走进非洲南部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示课件,观看非洲特色)

  2、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指导写“卖”字,上面写“十”,下面写“买”,最后一点要写稳),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并把它们的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交流

  字:1、师:我们来看看这些词,你都会读了吗?(我会认)

  读对了,大家跟着读,读错了就请举手帮助他

  (难读对的字出示音节)

  2、开火车读词

  句:1、生字会读了,那这些句子我们来读读看,一定也能读好。

  三、品读词句

  1、出示课件: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a、师:我们在读这个瀑布名称的时候可以停顿一下,这样会好读些,b、“名不虚传”什么意思?好,我们来看看这个“名不虚传”的大瀑布吧!(课件)

  c、这样气势磅礴的大瀑布,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来游览,书上用了那些词表示。(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这是一个记词的好办法)加强品读

  2、出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通过想像词语画面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也是个好办法)来,咱们就边想画面边读好这个句子

  3、出示: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的栩栩如生。

  理解栩栩如生的意思。(你能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是个很好的办法)

  4、课件点红的词语,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都是四字的词语)。我们在学课文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积累精彩的词语,赶快拿出你的积累本,抄下这些词语吧!(注意抄写方法,要先看清词语,然后再写,不要看一个字,抄一个字)

  5、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生字、句子会读了,词语也积累了,下面请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方法:在说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啊,我们还可以用上一些文中的词语。(课件出示)

  我去非洲旅游,看上一个(  栩栩如生 )的象雕,对它(爱不释手),但因为担心行李超重,只好放弃了。卖木雕的少年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回国,送给我一个小象墩,让我( 感动极了 )。

  6、紧扣题目,抓重点对话理解

  1)师: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通过这个题目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少年)

  2)“我”和他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买,少年送)

  3)哪几段写了“我”买木雕(3—9)  板书

  那几段是写少年送木雕(10—15)

  4)同学们这就是给课文划分段落.我们先来赌一赌买木雕的故事,并画上写少年言行的句子。

  5)师生合作,把买木雕的故事读一读吧!(我读作者的言行,你们来读少年的言行)同学们都读准了,不错,但是要读好人物对话。

  6)课件:读完一句说说,你发现少年在想什么?读出热情招呼客人。

  过渡:在他的热情招呼下,我买了吗?(没,难道不喜欢,从哪里看出?)

  课件:读二句,你发现有什么不同?(比上次更诚恳了,因为他发现我很想买,可又很犹豫)所以好心劝说我买,谁来诚恳的读一读 ?

  课件:读出三句,(过渡)听了这话,我说出了原因

  师:“啊,不,……这个太重……”

  7、哪里猜出我是中国人?(师:路太远,黄皮肤)猜测时该怎么读谁再读读。

  当我点了点头,告诉少年我是中国人,少年眼中流露出了一丝遗憾,为什么会遗憾?说明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善良的人),因为我不远千里来这里游览,却带不走闻名世界的木雕,他为我感到了遗憾(板书)

  8、下面同桌合作读,想想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我和少年的言行描写,领会少年当时的想法。个别展示读(一人读“我”,一人读少年)

  结语:木雕没买成,两个人都流下了遗憾。后来少年为什么又送我木雕呢?下节课我继续讲。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理解词语有几个好方法?

  2、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3、知道了抄词语的方法?

  4、积累了几个四字词语

  这节课你们的收获真不少,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积累,一定会有更多收获的,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词句引入

  1、出示卡片,认读词语,并给词语归类。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描写瀑布)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木雕)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人物)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品质?  ( 板书:热情   真诚   善良   友好 ……)

  这节课我们看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描写少年的?

  二、品读感悟,少年美好的心灵

  (一)、感悟少年的遗憾

  1、同学们,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买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位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同学们静思默想或轻声读文,画出描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体会体会。

  2、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的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

  3、课文里描写少年的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写少年眼神的句子大家读出来。“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读着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

  (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他会怎样想?……)

  4、这些问题就是引导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6、在我离开少年时,少年看到我遗憾的表情,远去的背影,会想些什么呢?

  7、怎样读出少年遗憾的心情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感悟少年的真诚

  1、我带着遗憾离开了出售木雕的摊点,到了晚上,在宾馆外的小树林里却与那位少年相遇了。哪些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让你感动?你通过哪些重点词语或句子感受到的?

  2、汇报。读出感动之情。

  3、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同学们在此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他会说中国话?  为什么来送木雕还不要钱?  为什么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

  4、同学们,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对中国人这么喜爱呢,想知道吗?(出示资料)请大家读读这段简单的资料,相信你会明白的。

  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

  ①周恩来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

  ②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给非洲儿童治病。

  ③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千米,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材料100多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3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中非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厚。

  5、同学们,现在你明白少年的心了吗?所以当少年知道我是中国人为买不成木雕而遗憾时,他想起昔日的朋友,是呀,他怎能忘记昔日的朋友帮他们做的一切,心中怎能不怀想那些充满感到的日子呢?于是他带着感恩之心,带着真诚,带着友谊找到了我,并送给我精致的木雕小象墩。

  6、此时如果你就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找到我之后,心情会怎么样?我的心情呢?少年和我的话都怎样读更能表达当时的情景?试一试。

  7、分角色读对话。

  8、读着读着,你明白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9、小结:多么善良的非洲少年啊!他因为我是中国人,因为我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木雕而特意跑来送我木雕小象墩,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他送我的仅仅是个小木雕吗?不,不是的,那是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真挚的心啊!

  (三)、感悟写话

  1、课文学到这,大家心中对黑人少年,对作者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吧?下面,老师给大家这个机会,表达真情实感:(出示)

  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这个少年,请你们把自己当作其中一员,写几句话来夸夸这个少年。

  2、交流点评。

  三、感情升华,感受中非友谊

  1、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木雕少年的美好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

  2、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非洲少年的感情,我们已被黑人少年那种热情、真诚、善良、友好的品质深深打动了,被中非人民友好情谊深深感动着。现在,我们中国与非洲各国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厚。(播放:“我和你”奥运主题曲)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充满理解,人类的明天会更美好!在学习本组其他几篇课文中,我们再细细品味,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9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20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摘抄、积累好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感情态度价值观:

  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难点,关键

  1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四字词语。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大瀑布的图片、有关木雕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投影大瀑布图片

  生观看,师简介,引出文中所指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师简介这儿游人、景色。重点词:非洲南部、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

  2.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3.板题,读题。

  4.生根据提示自学。

  5.汇报、交流。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可自己汇报)

  字旁:琳琅(láng)满目沉甸(diān)甸

  诚恳(kěn)宾(bīn)馆

  字形:“释”左边是米加“/”,不是“采”。

  “豫”左边不要写成“矛”。

  字词意

  名不虚传:形容名气与听说的相符,一点儿也不假。

  琳琅满目:形容物品多,使人看的眼花缭亮。

  栩栩如生:形容物品很逼真,就像活了一样。

  爱不释手:很喜欢,舍不得放开手。

  犹豫:指很难下决心。

  遗憾:感到可惜。

  (2)指出逐节读文,正音。

  (3)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我”到非洲南部旅游时,本想买件木雕木工艺品,但由于担心行李超重而未买。后来,卖木雕的少年特意为我送来一个体积小、便于携带的木雕,但坚决不收我的钱。因为他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来学习。

  2.讨论交流。

  3.汇报。

  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出发前,朋友告诉“我”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和木雕工艺品。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我”对几个大象坐爱不释手,但由于担心行李超重而没买,卖木雕的少年和“我”都和遗憾。

  第三部分(10——15自然段):晚饭后,少年送来一个小象墩,坚决不肯要钱,因为中国人是他的朋友,这让“我”很感动。

  四.小结

  卖木雕的少年真的可爱,让我们来朗读课文,读出对他的喜爱。

  五、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

  (2)画出生字,拼读。

  (3)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提出来讨论。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景、探究导入

  1、教师一边投放大瀑布和木雕的图片,一边娓娓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这就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作者来到这个美丽的大瀑布旅游,带着新奇与购买非洲木雕的愿望,但自己最终选择不买,却意外收到一份礼物,少年为什么没有收钱送她礼物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已经板书好)

  2、学习课文之前,。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课文围绕木雕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呢?你能在木雕前加上一个词,梳理一下课文的顺序吗?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二.深入学习课文,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1、学习挑选木雕的部分。

  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我爱不释手。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件出示:

  大瀑布真是( 名不虚传 ),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其中象墩( 构思新奇 ),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1)从这段描写,你体会到什么?(1、作者被美丽的瀑布吸引。2、作者很喜欢木雕,作者想购买木雕 。你是从那些词语体会到的?体会作者如何被精美的木雕吸引,激发了她购买的欲望。)

  2、指名带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被吸引的程度之深。

  过渡:精美的木雕激发了作者强大的购买欲望,“我”为什么选择放弃买木雕?“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个人朗读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找出有关语句体会。

  因为我考虑行李超重,不能带这么重的象墩,所以只得选择放弃,我的心里变化:从爱不释手——犹豫——语无伦次——遗憾。

  点拨: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作者很遗憾?(“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面对孩子的诚恳相劝,作者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而且这个象墩自己爱不释手,使她很遗憾。)

  面对作者不同的心态,黑人少年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画一画写黑人少年言行的语句,然后口头完成下面的练习。

  (3)当时,少年说:“买一个吧!”

  当时,少年走到我眼前,诚恳地说:“夫人,您 买一个吧!”

  当时,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您是中国人吧?”

  当时,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指名学生完成上面的语言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说准、说好。

  点拨:通过对男孩的言行的描写,你读一读,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1这个男孩很善良,开始“买一个吧!”表现出不仅是推销,还有一层是把纪念品带回欣赏,到后来男孩的猜测“您是中国人吧?”能看出男孩对中国人的尊敬。2、这个男孩有些遗憾是希望我能带走这件纪念品,不要带着遗憾回国。3、从您字可以看出男孩很有礼貌。)(这里学生可能产生疑问:那个男孩为什么能猜出作者是中国人呢?为什么知道我是中国人眼里就流露出遗憾的神情?如果学生读不出为什么遗憾,也读不出尊重?老师可这样引导,从课文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下面在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然后和课文联系起来再想一想,看我们会有什么新收获。

  老师边展示图片,边讲述。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一百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接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课前,同学们也收集了有关资料,能交流一下吗?

  交流开始。然后谈谈新收获。1、这个男孩不仅善良,开始“买一个吧!”表现出不仅是推销,还有一层是把纪念品带回欣赏,到后来男孩的猜测“您是中国人吧?”能看出男孩对中国人的尊敬。2、这个男孩有些遗憾是希望我能带走这件纪念品,不要带着遗憾回国。表现出非洲男孩对中国人民的友谊。3、正是由于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使得每位非洲人民内心深处感谢中国人民给予的无私的援助。)

  4、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受作者与少年不同的内心变化。

  5、那么在“我”离开少年时,少年又会想些什么?

  三、品读“送木雕”部分,想象买木雕少年是怎么做的

  1、“我”带着遗憾离开买木雕的摊点。到了晚上,在宾馆外的小树林里却与那位少年又相遇了,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轻轻读读课文10~15段,看看那些内容最让你感动?

  学生分别说出,读出令自己感动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

  (1) 男孩在傍晚来等“我”,并交给“我”一个沉甸甸的小象墩。这个木雕象墩与白天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说明少年特意为作者雕刻的易于携带的同样的小象墩,体会少年的质朴和他对中国人好感。

  (2) 我从“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和后来送给我的那个小象墩。我很感动。我觉得少年为送给我这个一模一样的象墩,白天一定费了很长时间才雕好的。我被少年的善良和他的美好心灵感动了。

  (3)我读了“我”要给他钱时,他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我很感动,因为男孩把中国人看成自己的朋友,更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回国,展现了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情谊,从而也看出他的美好心灵。

  (4)读第13段 我体会到因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使得非洲儿童和非洲的每一个人都对中国人有好感,把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看成朋友。

  (5)我读了这一段,我想中国人民的援助,一定使得非洲的人民非常喜欢和感谢中国人民,所以他们喜欢学中国话。

  (6)我想中国的建筑工人,中国的医疗队,中国的老师为非洲孩子上课的事实,一定使非洲少年非常熟悉中国人,所以他们学会了说中国话。

  小结:是啊,“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是一句多么朴实的话,他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大家。他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少年的美好心灵和友好情谊。

  板书:友好情谊,美好心灵。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使得每位非洲人民内心深处感谢中国人民给予的无私的援助。课文学到这里,你想不想夸夸那个非洲少年?(用三、五句话写一写。写完后指名念一念)

  五、创设情境,升华情感,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和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

  课件出示一幅画面:夜晚宾馆外的小树林边,作者手捧木雕的剪影,《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轻轻响起。

  老师描述:就在这样一个晚风吹拂的夜晚,一个黑人少年送我一个雕得栩栩如生的木雕,我捧着它,心中感慨万千……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轻声朗读10~15自然段。

  学生随着音乐轻声朗读。(或指名读)

  老师: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

  板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让学生搜集中非友谊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木雕吗?在哪儿见过?(出示木雕图片,介绍木雕)

  2、看了这些木雕作品,你喜欢吗,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3、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围绕卖木雕的少年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围绕“遗憾”精读课文。

  (一)了解木雕,感受“我”的遗憾

  1、找出描写遗憾的句子并出示。

  2、引导学生明白我为什么遗憾。让学生明白因为木雕工艺精美和不能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感受木雕工艺精美

  ①师:课文哪些句子描写了木雕工艺精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木雕的句子。

  ②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时指导朗读。

  (2)感受不能带回国而遗憾。

  (3)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我也为不能把……感到遗憾)

  (二)、品读课文,感受少年的遗憾

  为什么少年的眼睛里也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呢?卖木雕的少年,他遗憾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语句。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感受我和少年共同的遗憾。

  师:我和少年都为不能把非洲名不虚传的木雕带回而感到遗憾,让我们再来读读我和少年的对话,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生朗读5——9自然段中第二次对话。

  (四)那么,少年又是怎样来尽自己的力量弥补遗憾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0——12自然段。

  1、生找少年怎样弥补遗憾的句子,指导读。

  少年的遗憾弥补了吗?你怎么知道的?指名读11段。师:想想少年在说这句话时心情怎么样呢?

  ‚我的遗憾弥补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12段。师:少年弥补了我的遗憾,我高兴吗?

  (五)、少年为什么要赠送我木雕,来弥补我们的遗憾呢?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13—15自然段中我们的对话。

  1、抓住两个“我们”来理解中非友谊。

  、少年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里的我们指的是什么?

  ‚、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这里的我们又指什么呢?谁能读出我当时的感情?指名读,齐读。

  2、交流中非友谊资料。

  3、少年赠送的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

  三、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四、师总结:同学们,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让我们都来做中非友谊的使者,共同祝愿中非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

  附板书:  27卖木雕的少年

  遗憾

  不能卖不能带

  少年 赠送 我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11

  一、找切入点,进行有效教学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第六册课文,课文中的“我”是一位到非洲旅行的游客,很想买一个非洲的木雕做纪念,但行李超重,无法带上心仪的象墩木雕,只好放弃,心存遗憾,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我”十分感动。这是歌颂中非人民友谊的一篇文章,这样的课文,这样的命题离学生有点远,怎么样让学生更快地走近文本呢?

  这次选了这篇课文,好久都感觉无从下手,找哪个点呢?长长的一篇课文,哪一个点是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文”的呢?后来,发现“我’没买木雕象墩,“我”和少年都有“遗憾”,少年有遗憾,遗憾于精美的木雕不能卖出,遗憾于非洲的工艺品不能被带到他所喜爱的中国。“我”也有遗憾,遗憾于不能把这件木雕带回国。由遗憾到感动,是“我”的内心变化,而这一变化,源自少年的举动——“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我的”;“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文本末尾,“遗憾”已经被“感动”填满。这样的一个情感点,即是文章的“节骨点”。于是,学习就从 “遗憾”切入,围绕着为何“遗憾”展开,整节课就从一个问题入手:“没有买象墩,我为什么遗憾?少年为什么遗憾?”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防止了长篇累读,使得学生的目光迅速聚焦到“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句子上,聚焦到人物的特殊感受上,然后细品课文中人物的言行神态,触摸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感受到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补充资料,帮助理解感悟

  对于中非珍贵友谊的准确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那么,资料中仅有文字恐怕是不够的,图文结合才会给学生很强的冲击,补充资料呈现图文结合。图片有二组,一组是中国人民全身心投入修筑坦赞铁路的照片,文字里介绍了一些有力的数据;另一组是中国医疗队无私奉献,为当地人民医治的情形。这两组图片的出示,对学生而言应该是极具震憾力的。我想处理得当,学生就会被当时的情形,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感动,对于少年的那份热爱中国之心理解了。学生就会走近少年的心里,从少年的角度展开想象。

  三、生活与文本联系,让学生有话可说

  要唤醒学生的感受,就要让学生成为文中的那个人物,移位入境,激活生活与文本的联系,让学生的感受立体丰满起来。让学生成为文中的那位“少年”,那位“我”,面对景色壮观的瀑布,面对栩栩如生的木雕,一定会有话要说。于是,小练笔形式:

  ①假如少年就是乘着中国人民修建的铁路来到大瀑布边的,假如少年亲身接受过中国医疗队的治疗,现在,他手捧木雕,面对“我”,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②当“我”手捧着少年送来的木雕,我会想些什么?想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课堂教学中,许多时候,不是学生没有能力感悟,也不是学生无话可说,而是,作为老师能否很好地找准文本情感的生发点,适时地将学生“请”至文中特定的情境之中,激活生活与文本的联系,从而更深入地感悟文本。

  阅读教学中,教学应当目标明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将文本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应当留给学生思考与学习的空间,以读写结合落实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本色语文也可以简简单单地教,真实扎实朴实做到了才会有厚实。这些都是我以后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12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杂谈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育才小学 周穗敏】

  新课改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过去增强了。语文教学重视朗读,重视理解、感悟。语文课堂出现了一派可喜的现象,但可喜的背后似乎又缺失了点什么。

  有人说小学语文课是感性的,强调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这不错,但不能以此忽视甚至排斥理性,排斥冷静思考。教学如歌,教学过程有时高亢激越有时低吟慢咏,是有节奏有起伏的。这次有幸聆听了十三节优质课,感受颇深。十三节优质课似乎让我找到了那点缺失的东西,让我感受到课堂上老师不仅仅只停留在朗读、理解和感悟上,不仅仅只沉浸于情感的激动之中,还让学生 “跳出”课文来看课文,推敲词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领悟句式,理作者的思路等等,求得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如王和丹老师上的《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王老师寻找思维情感的三个语言附着点“遗憾、沉甸甸、隆起”,始终抓住语言训练点,深入推敲,理解词语背后的深刻意思。如在教学“沉甸甸”时,老师问:沉甸甸就是──学生回答就是很沉,老师接着说,那该怎么读呢?请学生读词,并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老师追问:拳头那么大的东西怎么就沉甸甸呢?学生一时不明白,老师不急,留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并鼓励:不要紧,这个问题有点难,我们再去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孩子从木雕小象墩的来之不易体会“沉甸甸”;从“暮色中专门等候”体会“沉甸甸”;从“不用钱”体会“沉甸甸”,在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点拨下,学生明白这沉甸甸的是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13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尽可能发掘来自学生、教师、社会的各种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并以教科书为依托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篇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一定的语言场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关注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使得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运用,同时收集整理了大量背景信息,以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落实“爱是相互”的主题。

  [教学设想]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通过事情的叙述,勾勒出一个纯朴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极尽能事反映了非洲木雕的美,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也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会非洲少年的内心,感受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说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需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课时教师也要提供有关感性的资料才能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重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木雕、中国在70年代援赞的图片及《医疗队员到坦赞》、《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来了解课文的背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从而体会“我”的遗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高120米,宽达1800米,在非洲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接壤处,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说“雷霆翻滚的云雾”。

  (课件投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照片并播放瀑布的声音)

  2、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里景色壮观,游人如织。这里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3、教学“卖” 。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轮读课文,并及时正音。

  3、这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板书:中国游客    非洲少年)

  文章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                    做纪念,但是                               ,只好放弃。后来非洲少年                                   。

  自由准备——指名说

  三.紧扣“遗憾”研读第一板块1—6自然段

  (一)出示第9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师:小朋友,这段话比较难读,里面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

  用指名读、齐读方式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师:发现了吗?“遗憾”在这段里出现了几次(两次),一次是——少年遗憾,一次是——“我”遗憾。(板书:       遗憾        )

  (二)学习第一块1—6自然段:体会“我”为什么“遗憾”?

  1、理解“遗憾”

  (1)什么叫“遗憾” ?

  (2)联系学生平时生活说说: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师生互谈遗憾的经历。

  2、体会“我”为什么会遗憾?

  (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3、请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找找划划,说说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具体原因)。

  4、交流原因: 因为木雕小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我为自己不能买下它而遗憾。

  (1)理解“栩栩如生”

  ①指名读这个词

  ②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吗?

  ③指读这句话。

  (2)理解“爱不释手”:

  ①“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

  ②想象说话:看着自己这么喜欢的象墩,肯定是赞不绝口了,我会怎么说呢?

  (3)理解“琳琅满目”

  ①课文还有哪句话也形容了这些木雕?——“木雕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② “琳琅满目”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东西非常多。

  ③(播放课件)欣赏琳琅满目的木雕,师简介非洲木雕:

  这就是木雕,木质的工艺品,来自非洲。木雕是非洲古老的艺术形式,因多数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许多古老的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怪异,表情刻画生动,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各国人民都乐于收藏。

  5、“闯关”填空,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1)出示“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等四字词语,并让学生朗读。

  (2)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构思新奇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遗憾)。

  自由准备——指名说,师适时指导“沉甸甸”的“甸”字读音。

  6、过渡:那非洲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四.书写指导,作业巩固

  1、书写“售” 、“卖”:

  引导学生发现“出售”的意思与“卖”相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售”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2、抄写文中四字词组。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会学其他12个生字。

  2、继续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播放琳琅满目的非洲木雕,师:你能用“这些木雕有……有……有……”来夸夸这琳琅满目的木雕吗?        出示:(这些木雕有             ,有             ,有           ,真是琳琅满目。)

  引导学生用上“栩栩如生、构思新奇、爱不释手、各式各样”等四字词语来夸夸这些木雕。

  2、就是这些琳琅满目的木雕,就是这栩栩如生的小象墩吸引了我,但是我又不能将其带回国,所以我很——遗憾。但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接着去学习课文。

  二、紧扣“遗憾”研读第二板块7—15自然段:理解少年遗憾什么?

  1、自由读读7—15自然段,用笔划出写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少年遗憾什么?

  2、交流第一次对话部分

  (1)自己的木雕不能卖出去。(板书:不能出售)

  (2)师生对读,读出语气。

  (3)分角色表情朗读。

  (4)非洲少年仅仅是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所以遗憾吗?还有别的答案吗?

  3、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连连摆手……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1)他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因为朋友的遗憾而遗憾。

  (2)那天晚上,少年和“我”之间有一番怎样感人的对话呢?

  师生对读:老师夸张地强调“你们是朋友”这句话。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话?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卖”?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

  ②补充资料,解疑:

  同学们,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师出示课件,打出相关图片或网页:①周总理访问非洲。②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播放背景音乐《医疗队员到坦赞》。③坦赞铁路。)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③课前,同学们有收集到有关资料吗,能交流一下吗?

  此时,如果你就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心情会怎样?

  (4)你能通过自己的读让我们感受到非洲少年对中国游客的情谊吗?去读一读。

  通过朗读,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他不希望“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

  读出两处“我们是朋友”这个语句的理解。

  (5)同学们,这一块沉甸甸的木雕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它还是什么?

  出示:这木雕还是                       。

  4、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板书:不)

  三、情境朗读,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一幅画面:夜晚宾馆外的小树林边,作者手捧木雕的剪影,《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轻轻响起。

  师:就在这样一个晚风吹拂的夜晚,一个黑人少年送给我一个雕得栩栩如生的木雕,我捧着它,心中感慨万千……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轻声朗读10-15自然段。学生随着音乐轻声朗读。

  2、师小结: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

  四.书写指导

  1、学生自由地讨论“辨、堆、驮”三个字的书写。引导学生注意三个字的笔画。2、自由书写,并及时评价。

  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卖  木雕的少年

  朋友  

  中国游客          不遗憾             非洲少年

  不能出 售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14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三、教学时数:第2课时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非洲的幻灯片,学生一边欣赏,教师一边配合解说,让学生对非洲有个美好的印象,并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查资料、学课文了解了非洲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与我们肤色与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的淳朴、热情的人民,有着美丽、壮观、雄伟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有着中国人民帮助非洲人民修建的坦赞公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见识了那些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木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那位卖木雕的少年。

  二、复习词语: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呢?

  2、学生自由汇报。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每个词读两遍。(教师出示带词语的幻灯片)

  名不虚传构思新奇琳琅满目五官端正栩栩如生爱不释手语无伦次游人如织各式各样

  4、学生齐读词语。

  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德,我一看就。

  三、感受卖木雕少年的美好品质:

  1、他雕的木雕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后提问。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这栩栩如生的象墩木雕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么?

  (3)齐读句子。

  师:找得真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幻灯片)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生有感情朗读。

  (4)读这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什么?

  师小结:他雕的木雕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象,这就是——

  生:栩栩如生。

  (5)你会用哪些语句来形容这个非洲少年的雕刻的木雕呢?

  (6)是啊!这位非洲少年雕的工艺品可真是构思新颖、栩栩如生。他是一个雕刻技术高操的少年。

  (7)这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精美的工艺品,少年是怎样向我推销的呢?

  (8)这样精美的工艺品,他卖出去了没有?

  (9)理解“遗憾”。

  (10)他会遗憾什么呢?

  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少年的心理。

  (11)他又是怎样弥补自己的遗憾呢?读10到11自然段。

  a、生自由朗读这个部分。

  b、少年是怎么弥补自己的遗憾的呢?

  (12)少年手上送给我的木雕是什么样的?

  (13)少年说我们是朋友!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14)在我们对这个卖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在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四、挖掘我的心情。

  1、课文中的我在这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心情不断地发生变化,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

  (1)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2)正要掏钱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3)“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4)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5)“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6)“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2、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找出代表我心情变化的词语么?

  爱不释手——犹豫——语无伦次——遗憾——高兴地喊起来——感动极了

  3、选读其中的语句,读出我的心情变化。

  4、探究我心情变化的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我爱不释手是因为

  (                           )。

  我犹豫是因为

  (                             )。

  我语无伦次是因为

  (                           )。

  我遗憾是因为

  。

  我高兴地喊起来是因为

  (                         )。

  我感动极了是因为

  (                         )。

  五、总结全文

  我爱不释手、我犹豫、我语无伦次都是因为少年的雕刻技术的精湛,而我高兴、感动是因为非洲少年有一颗真诚淳朴的心灵。

  六、写几句话夸夸少年,读。

  七、读一封信,深华主题

  1、我已经带着心爱的木雕回国了,我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对非洲少年的感激呢?

  生: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

  2、我写了一封信给这位非洲少年。

  亲爱的朋友,我离开非洲,来到自己的故乡——中国。在归途中,我的眼前会经常闪现你那真诚的模样。你送给我的礼物,我一直放在我的身边。我每次摸到它,看到它,仿佛耳边就响起了你用不太熟练的中国话说的:“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礼物虽然很小很小,但是他见证了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你的礼物是这人民友谊的象征,你的心灵犹如夜空中的繁星一样闪亮、美丽!祝你愉快!

  作业

  八、续写,我第二次来到非洲会不会去找这个少年,又会发生什么样故事?

  九、板书:

  卖木雕的少年

  i送

  i木“我们是朋友”

  i雕

  “我”:爱不释手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的课文充满爱,充满真情,充满温馨,一篇篇课文学习下来,总能让人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情感得到升华。《卖木雕的少年》就是这样一篇课文,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在文中让人感动不矣,那少年是那样淳朴,是那么可爱。当“我”因为那象墩子太大而无法带回中国而无限遗憾时,那卖木雕的少年腼腆地出现了,带着对中国人民的无限情谊出现了,学生读着课文,体验着卖木雕的少年的一言一行,当学生与卖木雕的少年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的情感也就跨越了国界,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的情感也会更美好,从只会关注自己到关爱他人上定会有长足进展。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本课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在本课设计过程中,我先抓少年这条主线,体会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再抓“我”这条副线,理解“我”心情的变化及探究变化的原因,如此主副线交融,互相照应、补充,就会“主干分明”而又“枝繁叶茂”、“血肉丰满”。

  但在教学中,更加应该注意主副线之间的联系,少年的雕刻技术高操,让我起先是爱不释手,又因为带不走木雕而感到遗憾。但又因为少年“内心的真诚热情”而感到高兴和感动!这样处理文本,更能让主副线水乳交融,而不能割裂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另外在朗读上,更要读出人物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对于为什么少年会送我木雕,由于有它特殊的背景,如果不了解背景资料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在上课初就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资料,这项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这样为后面的课堂做了很好的铺垫,为后面学生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打下基础。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该是丰富而生动的,同时也必须具有引导作用。而我在这堂课中评价的语言则不够丰富。本身语文课的教学就是在教学生学习语言,作为教师,课堂上的语言应成为一种典范,学生学习的榜样。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篇15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图片(植物,动物,人种等),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叶老师带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几组图片,用心地感受一下非洲这个地方.(课件播放非洲的猴面包树,大象,舞蹈图片)师边播放边介绍.

  二,揭示课题

  1,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相信同学们对非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吴晴一起走进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卖"的反义词是:买,区分"卖"和"买"

  3,读了课题,你了解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从课题中了解了这些信息,课文中还有很多有关少年的信息.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有关描写少年的语句.

  2,指名交流,(少年的外貌,语言,行为等)师引导:他是哪里人 (非洲)能说具体一点吗 (非洲南部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边)指导读好瀑布的名字.

  四,感受瀑布和木雕之美

  1,师:想去欣赏一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吗 (播放瀑布图片,师介绍)

  2,师:此时,你的脑子里蹦出了哪些词语 (壮观,雄伟等)课文是怎样来描绘它的呢 指名说,(出示第2段)指导朗读,读好四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3,师: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四字词语,叶老师把它们找出来了.

  出示: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爱不释手(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4,师:刚才的"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是写——瀑布的,而这些词语都是写——木雕的.课文哪几段具体介绍了非洲的木雕(第3,4段)

  咱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非洲的木雕吧!(课件播放木雕的图片,师介绍)你用哪些美好的词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木雕 (精美,栩栩如生等)

  5,(出示第3,4段)师:这么精美的木雕,我们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齐读)这么栩栩如生的象墩,难怪我拿在手里——爱不释手.

  6,师:刚才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四字词语,我们不但要记住,而且要会正确运用.

  出示:

  大瀑布真是( 名不虚传 ),那里( 游人如织 ),景色(十分壮观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 ),( 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 构思新颖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

  指名说——齐说

  五,研读感悟少年的形象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少年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交流,随机出示: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说说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指导朗读.

  师: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位少年是干什么的 (卖木雕的)你有什么问题吗

  3,师:咱们来了解一下中国与非洲的友谊吧!(播放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图片及文字),师有感情地朗读.

  4,师: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你又读出了什么 (指名说)

  5, 师小结过渡: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 ,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中国人曾经帮助过非洲,非洲人深深地记在心里,就连十五,六岁的少年也知道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友谊的种子在少年的心中发芽开花了.其实在课文的其他段落中,也能看出卖木雕少年对中国深深的情谊,请你找一找,划一划.

  6,指名交流,随机出示:

  a 出示5——9段,师生合作读.

  师:少年在什么情况下流露出遗憾的神情,他在遗憾什么 你就是这位卖木雕的少年,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写在书上)指名交流.

  齐读这几段

  b 再次出示: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再读这一段话,肯定更有感触.

  c 出示11——15段(同桌分角色读)

  师:少年送给我的是一只怎样的象墩 (指名说)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拿在手里却是——沉甸甸.这一词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还在哪里出现过 它们有什么不 一样

  引导:自从少年白天和我见过面之后,他可能在干什么 (找木雕,做木雕)所以这个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谊,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六,总结全文,情感延伸

  1,师:我回国后,肯定会把这个非洲少年介绍给朋友认识,你会怎么介绍 可以介绍他的外貌,他的木雕,他送木雕给我这件事.(指名交流)

  板书: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2,师总结:我们都有共同一个家,那就是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世界——充满爱,希望世界——和平.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卖木雕的少年》缩写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案素材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最新3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优秀9篇)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

扎扎实实教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案例评析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收集有效信息 优化课堂教学——《卖木雕的少年》教学例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