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天涯浪子 点赞 分享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精选14篇)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篇1

  昨天,我用了四组词语来组织教学,达到了读通课文,读好并理解字词等目标。今天,我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文章的体裁。

  课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请读课题。孩子们读课题。上一节课我们进知道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往的文章不同,它是——(生)议论文。对,再读课题,我说:是的,这课题中开头一个是“说”字,像这样,课题中以“说”字,“谈”字和“论”字来开头的大多是议论文。比如我们下学期要学的《谈礼貌》,再比如老师手里的《林语堂作品精选》里面就有以论什么的文章几十篇,这些都是议论文。我又板书记叙文三字,说:“过去我们学过的文章主要是记叙文,记叙文的特点就是——(板书)记一件事情、一个人物等。那么,议论文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不要说,先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到底在说什么?”孩子们很安静地默读课文。我在教室里随机问问,了解情况。

  教室里安静下来了。我请孩子们举手发言。

  生1:这篇课文说的是勤奋。

  师:哪里让你看出来的?

  生1:课题中就看出来了。

  师:能从课题中感受,不错。那么课文在说勤奋的什么呢?

  孩子们思考,冥思苦想不得其果,只有几个孩子举手发言。

  生2:说勤奋能实现理想。

  生3: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师:成功者是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生4:不是,是成功者手里的鲜花,这是一个比喻。说明成功是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

  师:是的,换来这个词语用的真恰当,这叫做勤奋换来成功。还说了勤奋的什么?刚刚这些其实就是在说勤奋的——

  生5:收获。

  师:换一种说法,就是在说勤奋的作用。现在我们读一读课文,看看勤奋的作用有哪些?可以找出来,大声地朗读。

  孩子们一会儿就举手了,少数几个在“喊”,我准备倾听。

  师:会说的举手(孩子们的手放下了很多),会读了以后说的举手(学生又举起手来),那我们先读再说作用。

  生6:(读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读完,不会说,停在那里。

  师:刚刚我听出来你读的时候突出了“很大”,原因能告诉我们吗?

  生6:因为他的勤奋得到了荣誉。

  师:哦,体会得真是好,这说明勤奋有得到荣誉的作用。还有人来读读这句话吗?

  生7:读的时候突出了欧洲生物学界。我觉得他勤奋换来的这个荣誉很大,说明勤奋的作用很大。

  师:请其他同学继续读。

  生8:(读——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这段话说了勤奋的什么呢?

  生8:说了司马光的勤奋。

  师:是呀,说了他怎么勤奋的,小时候——导读,长大以后——导读。他就是这样的勤奋。那么这样勤奋给他带来的什么?

  生9:读——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勤奋的作用就是完成了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

  师:什么叫巨著?

  生10:我知道了,这部作品不仅著名,而且是巨大的。

  师;怎么说?

  生11:就是说这部作品非常厚。

  生12:还有,勤奋使得司马光成了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师:是的,都让他成为专家了。他许多年的勤奋换取的是他的名誉和巨著,他的巨著将永远留传下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师:为什么你们要将终于读得那么艰难?

  生13:因为他勤奋了很多年,获得这样的成果很不容易。

  师:是的,不是轻而易举的。这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勤奋为司马光的成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的帮助。

  生14:读——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这样勤奋的结果是他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生15:不是,这样勤奋的作用是——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生16:青蛙卵剥离手术是他在留学期间勤奋的结果。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将两个阶段的勤奋与作用连起来说,中学期间由于他的勤奋,他本来很差,后来名列前茅。留学期间,他的勤奋让他完成了一个高难度手术,成名于欧洲生物学界。可见勤奋的作用真是很大。

  生17:还有我从华罗庚成为了数学家,可以看出是因为他勤奋的成果。

  师:哦?

  生17:因为他成了数学家,而且他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觉得他这样说,肯定是因为他也非常勤奋。

  师:说的是。(讲述)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去培养他。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可见他的确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也正因为他是一个勤奋的人,才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才能说出这样的名言——

  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师:同学们,我们学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勤奋的对于成长成才的巨大作用。课文里面还有说到勤奋的作用的地方吗?

  生18: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生19:不是,这一句是让我们记住勤奋的,我认为是这里。(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师:好,我们先将这句话用横线划下来,然后静静地读,将你的体会写下来。

  生默读写体会。

  生20:我体会到勤奋能让我们得到成功。

  生21:我体会到只要想取得成功,不管你是谁,都要非常勤奋才行,要付出汗水和心血。

  生22:我觉得成功真的不容易,但是要成功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勤奋勤奋再勤奋。

  师:你们的体会真好。让我们再次记住这句话——

  生:齐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师:现在请你们思考一下,记叙文主要是写一个人,一件事情,而这篇议论文主要是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或者两件事情吗?那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23:这篇文章说的是勤奋。告诉我们要勤奋。

  师:勤奋很重要吗?

  生23:当然了,因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师: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读!像这样的文章就叫做议论文。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说一个观点。(板书一个道理、一个观点。)如果文章就提了这么一个道理,你相信吗?

  生24:不太相信。

  师:那么怎么办呢?

  生25:我觉得要证据。

  师:证据是什么呢?

  生26: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

  师:你觉得就这两个证据就能证明这个道理了吗?

  生27:还有华罗庚的名言。

  师:好,全部算,这些证据够了吗?

  生有的说够,有的说不够,更多的在沉默。

  师:我们来看看到底证据充分吗?司马光的勤奋证明什么了?童第周的勤奋证明了什么?华罗庚的名言又证明什么?请同学们想想看。

  生28:司马光的勤奋让他成了专家,编成了巨著。这说明只要不断勤奋就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生29:童第周的勤奋让他原来基础差后来变得名列前茅,而且做了一个手术轰动了欧洲。

  师:是的,那么华罗庚的名言能不能放在第二自然段后面呢?为什么?

  学生思考片刻。

  生30:不能,因为司马光原来的基础不差。用在这里不好。

  生31:不能,因为只有童第周原来基础很差,勤奋使得他名列前茅。

  师:对,这才能叫做勤能——补拙。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人的勤奋,其实不只写两个人,而是写两类人,同学们想想是哪两类人?

  生32:一类人是原来基础就不差的。

  生33:还有一类是原来基础差的,后来通过勤奋成才的。

  师:现在你们觉得这样的证据足够证明勤奋的作用了吗?

  生:够了!

  师:像这样,先提出一个道理或者说是观点,然后想办法证明,这样的文章就叫做——议论文。

  师:下课。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议论文的格式说一说勤奋的重要性。

  3、能背诵课文。

  4、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以往学习的记叙文所不同的文章——议论文。(教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议论文与记叙文有什么不同吗?老师相信同学们打开课本后认真读一读就会明白的。

  师:同学们,你们需要多少时间来读课文?(学生说3分钟、5分钟、10分钟,最后统一为10分钟)(这时对学生提出要求,一是读方面,通过练习朗读要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长句要会破句;二是生字方面,要做到四会,会读、会写、会默、会理解,待会老师要来默写。)

  生:读课文。

  (教师巡回检查,特别注意上官志浪、范文杰等)。

  时间到,让学生停下。

  师:10分钟时间已经到了,有多少同学愿意来读一读。(举手的人只有十几个)没关系,我们练习得不多,能读的人先来试一试好吗?

  生:读课文。

  (读完后学生评价)

  生:我觉得崔玲刚才读的时候太紧张了,所以速度太快了,但是她读得很流利。

  生:她刚才读的时候,最后一句话读得不是太好,她把句子读破了。

  师:崔玲,你能否找一位同学和你比一比,看看你是不是比他读得好。

  生:我找符莉莎。

  生:读课文。

  读完后齐声鼓掌。

  师:从大家的掌声中,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都觉得符莉莎读得不错。那你们现在愿意跟着符莉莎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吗?

  生:愿意。(齐读课文)

  师:不错,同学们课文读得都不错,下次要争取自己站起来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能否用一段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勤奋为什么重要呢?

  (只有两个人举手)

  师;看来老师这处要求对于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没关系。同学们,其实议论文有一定的写法:摆出观点——举例证明——深化观点。那么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是观点?是什么观点?具体事例是什么?什么地方又是深化观点?

  (马上又多了五、六位同学)

  师:有好几位同学已知道了,我们就先请他们来说一说。

  生:学生按照议论文的写法复述课文。

  (能大概地把课文复述出来了,但是太简单。)

  师:你们对他刚才的回答满意吗?他刚才的回答是不是能充分说明老师提的问题?

  (好几位学生提出来觉得太简单,特别是举例证明部分太简单。)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样说才好?事例部分能不能证明观点,也就是说明“勤奋的重要性”?老师先请一位同学来把事例部分复述一遍。

  生:复述事例部分。(还不错)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的事例部分复述得怎么样?能不能证明勤奋的重要性?

  生:都认为这位学生事例部分复述得很详细,能证明勤奋的重要性。

  师:那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完整地说一说勤奋的重要性,行了吗?

  (明显地比刚才又多了五六位)

  生:再一次复述课文。

  师:你自我感觉一下,你今天讲得怎么样?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篇3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议论文的格式说一说勤奋的重要性。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以往学习的记叙文所不同的文章——议论文。(教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议论文与记叙文有什么不同吗?老师相信同学们打开课本后认真读一读就会明白的。

  (点评:直接揭示课题,然后开门见山地指出本篇课文的体裁与以往课文的不同,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白本课的学习任务。)

  师:同学们,你们需要多少时间来读课文?(学生说3分钟、5分钟、10分钟,最后统一为10分钟)(这时对学生提出要求,一是读方面,通过练习朗读要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长句要会破句;二是生字方面,要做到四会,会读、会写、会默、会理解,待会老师要来默写。)

  生:读课文。

  (教师巡回检查,特别注意上官志浪、范文杰等)。

  时间到,让学生停下。

  师:10分钟时间已经到了,有多少同学愿意来读一读。(举手的人只有十几个)没关系,我们练习得不多,能读的人先来试一试好吗?

  生:读课文。

  (读完后学生评价)

  生:我觉得崔玲刚才读的时候太紧张了,所以速度太快了,但是她读得很流利。

  生:她刚才读的时候,最后一句话读得不是太好,她把句子读破了。

  师:崔玲,你能否找一位同学和你比一比,看看你是不是比他读得好。

  生:我找符莉莎。

  生:读课文。

  读完后齐声鼓掌。

  师:从大家的掌声中,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都觉得符莉莎读得不错。那你们现在愿意跟着符莉莎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吗?

  生:愿意。(齐读课文)

  师:不错,同学们课文读得都不错,下次要争取自己站起来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点评:这一教学片断先让学生练习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课文,再是让全班学生齐读。这实际上是教师从全盘出发,先让学生读熟课文,在为引导学生探究议论文的格式铺垫蓄势。)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能否用一段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勤奋为什么重要呢?

  (只有两个人举手)

  师;看来老师这处要求对于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没关系。同学们,其实议论文有一定的写法:摆出观点——举例证明——深化观点。那么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是观点?是什么观点?具体事例是什么?什么地方又是深化观点?

  (马上又多了五、六位同学)

  师:有好几位同学已知道了,我们就先请他们来说一说。

  生:学生按照议论文的写法复述课文。

  (能大概地把课文复述出来了,但是太简单。)

  师:你们对他刚才的回答满意吗?他刚才的回答是不是能充分说明老师提的问题?

  (好几位学生提出来觉得太简单,特别是举例证明部分太简单。)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样说才好?事例部分能不能证明观点,也就是说明“勤奋的重要性”?老师先请一位同学来把事例部分复述一遍。

  生:复述事例部分。(还不错)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的事例部分复述得怎么样?能不能证明勤奋的重要性?

  生:都认为这位学生事例部分复述得很详细,能证明勤奋的重要性。

  师:那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完整地说一说勤奋的重要性,行了吗?

  (明显地比刚才又多了五六位)

  生:再一次复述课文。

  (点评:学生对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教学片断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或者说通过教师的点拨能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补充、重组,对学习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自己悟出勤奋的重要性。)

  师:老师看同学们课文都很熟了,那么课文的段落你是否试着来划分一下?

  (生答略)

  (点评:因为大多数学生在练读课文的时候很认真,再加上复述课文时几乎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因此这一环节就完全由学生来主导。学生的综合概括就取代传统教学教师的总结,“众人拾柴火焰高”。)

  总评: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是学生不清楚学习的任务、目的,二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我个人认为,应直视学生,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及时、耐心地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讲解、示范来督促、评价学生,使学生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一片断的教学向我们呈现的便是教师耐心地组织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导向。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4

  黄晓晖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4、积累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的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二、学习事例

  1 、整体感悟

  ①    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呢?说一千遍呢?这样说有说服力吗?那要怎么样才有?(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事例才有说服力。)

  ②    师:作者举了谁的例子?为什么举他们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③    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出描述他们成功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④师: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划出能体现出他们“勤奋”的句子。

  2、学习司马光的例子

  ①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天资聪明)

  ② 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他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③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

  出示句子:

  △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理解第一句,“滚瓜烂熟”是什么意思?“一遍又一遍”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二句,“警枕”是怎样的枕头?他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枕头?      (根据时间上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司马光一生勤奋)     

  师:读这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生自由读、齐读)

  ④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⑤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3、学习童第周的事例

  ①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2)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自读,展开小组讨论。

  ②指名回答问题1和2,提出问题“课文中那些词语体现了童第周的勤奋努力?”

  ——释“毫不气馁”“奋起直追”

  △    小练习

  “直”的意思有:a 挺直,使笔直;b 公正的,正义的;c 直爽,爽快;d 一个劲儿,不断地。

  理直气壮(  ) 急起直追(  ) 心直口快(  )

  ——“天刚亮、睡觉前、习惯”      

  师: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指名说)

  小结:(深情地)对于时间,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老师想说: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

  ③回答问题3,引导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

  ④    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⑤    让学生根据板书小结,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三、拓展积累

  1、出示名人名言,读记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学家爱因斯坦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的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              ——(英)达尔文

  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前苏联)巴甫洛夫

  2、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勤奋”的格言?

  3、学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4、再读中心句: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板书:                      

  15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        →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勤奋)

  此文转载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篇5

  文章围绕 “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我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学,先学习司马光从小就很聪明但也很勤奋。他手中鲜花是怎么得到的。然后从华罗庚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为切入点,引出基础较差、起步晚的童第周,他手中的鲜花是如何取得的。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资源,使课堂教学为学生服务。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比较轻松。但课后背书的情况不是太好,主要是课文太长,课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朗读,看来对于学生的读书仍需加强。

  反思2

  15《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还没有上这课时,我真担心学生没有兴趣学这篇课文,因为这样说理性很强的文章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该怎样调动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积极性呢?上“凤凰语文网站”寻找了相关资料,觉得可以在比较中学习这篇文章,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古代的司马光,一个是现代的童弟周。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道渠成了。

  不过在课堂上我认为我还有许多地方做得还不够的,我总感觉课堂上读的部分不够理想,可能是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描写得不是很优美,所以学生的朗读就没有那么投入,同时学到最后我让学生起来交流相关名人名言时,由于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得不够理想,所以学生不能回答,后来只好我说了两句。看来我以后在课前准备方面要做得更全面一些,而且,学生已经是四年级了,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去准备,这样也可以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牢固掌握课文中的10个生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4、能初步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

  二、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三、知识链接:关于古今中外勤奋成才的名人故事。

  四、学习方法指导:1、通过诵读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2、小组讨论交流重点词句的意思。

  3、学习课文抓住典型事例来说理的写作方法。

  五、学习过程:

  1、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我掌握。

  ①生字我会读

  (     )   (     )  (     )  (     )   (     )

  遍          枕         稍         末          校

  ②形近字我巧辩

  编(         )    稍(         )    期(          )   拙(         )

  遍(         )    梢(         )    基(          )   础(         )

  2、朗读展示

  二、解决问题(先独立解决7分钟,然后小组讨论15分钟)

  1、理解词语、句子

  ①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滚瓜烂熟   名列前茅   毫不气馁   勤能补拙

  ②重点句子我理解。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课文中勾勾画画)

  (1)作者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________,接着用两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北宋著名的______司马光和现代著名的______童第周勤奋学习成才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的最后还号召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看司马光这个故事。

  司马光这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汗水和心血表现在:①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再看童第周这个故事。

  童第周这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____________。他的汗水和心血表现在①每天天刚亮,________。晚上睡觉前,______。②他还十分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选这两个故事作为证明自己观点的例子?(提示:这两个故事在这篇课文中有什么代表性?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内汇报交流

  (1)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班展示的内容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分小组讨论。

  3、重点探究

  (1)怎样理解“勤奋”?是不是“废寝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奋”呢?

  (2)《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开头摆出了观点,中间展示了论据,最后作总结,整篇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母爱伟大的文章,你会怎样写呢?

  四、拓展阅读

  1、阅读主题丛书《琴人合一的天才钢琴家——朗朗》,看看朗朗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画下来读一读吧。

  2、资料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编《资治通鉴》。在编纂的19年时间里,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部著作上面,天天工作到深夜,身体十分衰弱。由于在史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他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闻名的史学家。

  童第周(1902—1979),中国现代实验胚胎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由于家景贫困,17岁才进入校门,大学毕业后,他去比利时留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到灾害深重的祖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篇7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说勤奋》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说勤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训练要求,我对这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检查朗读,学生有感情地全文。

  2、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重点学习课文2、3小节,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通过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自主开展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请谈谈你们的理想。(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13说勤奋)

  3、解题。

  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试读课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b、读准字音。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①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

  “卵”的声母是l

  ②指导读好长句子。

  出示:

  理想境界桥梁心血浇灌砸缸滚瓜烂熟枕头稍微编成巨着

  生物学毫不气馁急起直追习惯回顾名列前茅远渡重洋剥离

  基础补拙良训改善有所作为贡献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着名的史学家。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

  3、范读课文。

  读后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不要求说全面)

  4、疏通全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

  三、细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

  (2)这儿的“桥梁”是个比喻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通往理想的桥梁”的意思吗?

  (实现理想的途径)

  (3)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或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板书)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5)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里把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比作“鲜花”,把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比作“汗水”和“心血”。说明了成功者的成功是他们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勤奋是他们的成功之路,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6)出示: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7)比一比,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8)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指读要求学会写的生字。

  2、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3、交流自学情况。

  4、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2,用钢笔描红。

  2、抄写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依然是重点。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为重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因此我设计了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引出本文的中心句,通过练习变换句式,加深学生对中心句的印象。为进一步学习课文2、3小节夯实基础。)

  (二)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查阅资料了解司马光的巨着《资治通鉴》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体会“19年”的艰辛艰难。)

  (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着《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在这部分教学时,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讨期中原因,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无疑更加巧妙、合理。)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1、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理解“高难度青蛙剥离手术”,体会童第周所取得的成绩。)

  2、指导朗读

  3、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4、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语文课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学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课上完了,学生系统地整理学习的收获,将思考、感悟、情感形诸文字,是学习过程的延伸,是学习效果的深化,是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收集资料,开展成功名人故事会。

  (课程总目标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课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作业。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名人成功故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有图片、有录音、有文字介绍,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有关“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篇8

  一、朗读“勤奋”、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读题)

  2、现在我们把“勤奋”放在句中读,谁来读?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你读的时候,突出了勤奋,为什么这样读?

  指读,这句话告诉我们?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理想境界   桥梁(图)

  齐读(朗读就要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3、现在把“勤奋”放在这句话中,该怎么读?

  出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指读,你强调的是哪一个词语?为什么强调这个词语?

  (分别强调勤奋、一生、只有)读书时就要通过强调词语,表达自己对读书的感受。

  二、引导对话,感悟“勤奋”

  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在第二小节中去读,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a、司马光的事例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用“ ——” 画出有关句子  

  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编写《资治通鉴》)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谁来读一读你找的句子

  1、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谁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

  (提示:你强调了“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你强调了“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你强调了“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你强调了“却”,为什么?

  句中“却”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这里把司马光和哥哥、弟弟进行比较,哥哥、弟弟读书只读“一会儿”,司马光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句话前后意思发生了(转折), “却”表示前后句的意思发生了转折。

  哥哥、弟弟和许多孩子一样以“玩”为乐,司马光想到的读书,以“读书”为乐。(勤奋就是以读书为乐)

  齐读

  还从什么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读时,他强调了“警枕”

  点拨:我们平时睡觉时用什么枕头?司马光什么做的枕头?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勤奋”!就是珍惜时间。

  3、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你强调“19年”,为什么?(时间长,19年中有没有休息?勤奋不仅在小时侯、长大后,还要持之以恒。强调“终于”,说编写《资治通鉴》不容易。

  所以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b、童第周的事例

  刚才我们读了司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勤奋表现在从小以读书为乐、长大后珍惜时间,而且19年如一日,那么,童第周勤奋又表现在哪里?

  指读课文第三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讨论:从什么句子,你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先读句子,再说你的理解。

  (1)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不怕困难、奋发努力)

  (2)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他总是……(起早贪黑)

  引读:

  当西北风在吼叫时,童第周不是躲在被窝里,而是天刚亮……

  当大雪纷飞时,童第周不是被困难吓倒,而是天刚亮……

  从这两句,你感受到童第周的(顽强的意志)

  (3)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讲究方法)

  (4)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长时间的努力)

  (5)后来他远渡重洋……(留学时不怕困难、勇于尝试)

  正如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拙”在文中指童第周的什么?“勤”就是说童第周在学习成绩差面前……“勤”就是说他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勤”就是说他还十分注意……“勤”就是说他在比利时留学时勇于尝试,完成了……所以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师:童第周在解放以后,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同时,还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卵发育规律,取得了很大成绩。 即使到了晚年,他和美国教授合作研究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关系,他创造性的成绩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所以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c、比较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

  想一想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你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我们再来比较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开头:

  投影4: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的?有以下三点:

  (1)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3)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要想获得成功,都要靠勤奋。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奋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你知道哪些?(头悬梁、锥刺骨,像凿壁偷光,像闻鸡起舞,像囊萤映雪……)

  投影6:名人名言:

  数学家华罗庚说: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成功==百分之的灵感+百分之九九的勤奋

  默读全文,想一想,读到这儿,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对同学说什么?对司马光、童第周说什么?拿出自己的笔用简洁的语言写写自己心中的感受。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篇9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读、小组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白文体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

  3.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相比,有什么特点?

  (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4.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专门说明道理的说理文章。作者围绕“勤奋”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论自己的观点。因此,从题目着眼,一看到这“谈”字就知道它的文章类型。

  5.你能将题目在不变换主题的情况下,换一种说法吗?(《论勤奋》《谈勤奋》)

  6.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所主张的观点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注意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6)补充:你还知道哪些成功者是通过勤奋成才的?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末:第二笔横比第一笔短。

  “基”上面的“其”里面是两横,撇、捺伸展开来。

  5.钢笔描红。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5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今天朱老师教的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听过不少,能够听到常规的第一课时对我显得弥足珍贵。

  第一课时一般是揭题解题,了解生字生词,熟悉课文结构。本堂课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模式组织教学。因为常规,所以有借鉴价值。如,朱老师的生字生词教学,对我启发很大,我一般也就是齐读个读,让学生说说理解的词语,自己再解说难解的词语。朱老师很重视学生的读音,相比之下,我教的三年级语文很少去指导学生的读音。这点是我需要改正的地方。

  新课标指出:要树立大语文观,要让第一范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朱老师的几个问题也体现了这个思想:有没有人跟你说起过勤奋?我们要不要勤奋?为什么要勤奋?不勤奋会有什么后果?

  这些问题都来源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实际,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并没觉得太艰涩。课堂以生活为谈话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谈话的兴趣。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勤奋)

  此文转载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

  此文转载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67

  《说勤奋》是本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篇首即摆明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接着举了两个生动的例子来证实这个道理,结尾提出在当今社会中勤奋的必要性。学生刚经历过期中调研,成绩参差不齐,在这个时候学习这篇课文,很有现实意义。

  我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 读懂课文,练好朗读。

  1 围绕“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两个事例中找到“鲜花”及“汗水和心血”的具体表现:

  司马光——抓紧时间读书,历时19年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童第周——基础差而急起直追,成绩名列前茅,后来又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轰动欧洲生物学界。

  二 故事补充,深化认识。

  其实,关于勤奋的故事,学生平时已积累了不少。学习此文,要唤起学生记忆中的相连信息。如谈“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理解时,有同学谈起了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侯交手工制作的故事,童话大王郑渊洁勤奋写作的事。学到司马光的“警枕”时,学生就自然想到了古人“悬梁刺骨”、“囊萤映雪”的典故,李白的“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也就更加明了。

  三、联系实际,讨论探究。

  明理的目的是能指导学生的言行,所以,联系实际展开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围绕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共同探究:

  1 天资聪明的同学也许稍微认真一点就能取得好成绩,难道一定要勤奋吗?

  2 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如果非常勤奋,能赶上那些天资聪颖的同学吗?

  3 你认为怎样才是“勤奋”的表现呢?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从实际出发,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基础怎样,也无论定下什么目标,只要你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勤奋。讨论中,教师也要有意识的请天资聪颖的同学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多谈谈,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并认识到“唯有勤奋才能成功”的道理。

  四、作文训练,内化积累。

  在学习课文以后发动学生在身边找找勤奋的人和事,用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别人的做法,把课上所学的延伸到生活中去,使勤奋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向往。                           XX年11月

  作者:顾迎琪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勤奋)

  此文转载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篇12

  之二

  佚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细读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读后交流,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聪明过人)

  ⑵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可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

  ⑶自读课文讨论: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交流: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

  ⑷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你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

  ⑸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⑹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⑺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细读第3自然段。

  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

  ⑴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童第周与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⑵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⑶“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

  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⑸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

  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⑹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多搜集)

  ⑺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

  ⑻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

  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算暴自弃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推荐读课外书)

  4、细读第三段。

  ⑴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⑵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司马光只有( ),才能( )。童第周只有( ),才能( )。

  ⑶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⑷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5、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作业 :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滚瓜烂熟 史学巨著 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2、背诵课文。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

  板书设计 :

  13、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篇13

  一、朗读“勤奋”、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生读题)

  师:现在我们把“勤奋”放在句中读,谁来读?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生读

  师:你读的时候,突出了“勤奋”,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理想境界桥梁(图)

  齐读

  师:朗读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3、现在把“勤奋”放在这句话中,该怎么读?

  出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指读

  师:你想强调的是哪一个词语?为什么?

  生:我强调的是勤奋,因为一个人要想对社会作贡献,必须勤奋。

  生:我强调的是“一生”,因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师:引读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想对社会做出贡献,必须……

  二、引导对话,感悟“勤奋”

  师: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在第二小节中去读,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用“——”画出有关句子(生读)

  师: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

  生:司马光编写了《资治通鉴》

  师: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共294卷,描述了中国1962年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历史,对后人有很多的警示。

  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谁来读一读你找的句子

  生: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谁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

  生:我强调“滚瓜烂熟”,是说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生:我强调“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生:我强调了“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师:句中“却”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这个句子的前面写哥哥、弟弟只读了“一会儿”,司马光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句话前后意思发生了变化(转折)。

  师:“却”表示前后句的意思发生了转折。

  哥哥、弟弟和许多孩子一样以“玩”为乐,司马光想到的读书,以“读书”为乐。

  齐读

  师:还从什么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

  生: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你对哪个词语感受最深?

  生:我对“继续”感受深,司马光晚上睡觉,睡醒了就读书写作,真是夜以继日啊。

  师:我们平时睡觉时用什么枕头?司马光什么做的枕头?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生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

  生:提醒的意思。

  师:提醒他什么?

  生:提醒他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师:“勤奋”!就是?(生珍惜时间。)

  师:还从什么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

  生: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师:你对哪个词感受深?

  生:“19年”,时间特别长,1

  生:“终于”,说编写《资治通鉴》不容易。

  师:所以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刚才我们读了司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勤奋表现在从小以读书为乐、长大后珍惜时间,而且19年如一日,那么,童第周勤奋又表现在哪里?

  指读课文第三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讨论:从什么句子,你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先读句子,再说你的理解。

  生: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是说童第周不怕困难、奋发努力。

  生:“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他总是……”是说童第周起早贪黑。

  师:引读:

  当西北风在吼叫时,童第周不是躲在被窝里,而是天刚亮……

  当大雪纷飞时,童第周不是被困难吓倒,而是天刚亮……

  从这两句,你又感受到童第周的什么?

  生:童第周的顽强意志。

  师:童第周勤奋还表现在哪里?

  生:“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勤奋在讲究方法。

  生:“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勤奋在长时间的努力。

  生:“后来他远渡重洋……”勤奋在留学时不怕困难、勇于尝试。

  师:正如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拙”在文中指童第周的什么?(生基础差)

  师:引读:“勤”就是说童第周在学习成绩差面前……“勤”就是说他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勤”就是说他还十分注意……“勤”就是说他在比利时留学时勇于尝试,完成了……所以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师:在生活中,你看过、见过、经历过这样的例子?

  生:我考钢琴四级,每天晚上弹半个小时,暑假也不休息。

  师:真是一分辛苦一分才

  生:我学习绘画,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都去练习,从不偷懒。

  师:这就是持之以恒啊!

  生:我每天晚上都读英语,所以英语成绩每次都考得靠。

  师:这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师:童第周在解放以后,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同时,还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卵发育规律,取得了很大成绩。即使到了晚年,他和美国教授合作研究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关系,他创造性的成绩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所以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想一想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你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生珍惜时间)

  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我们再来比较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开头:

  投影4: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师: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

  师: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生: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师: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师:《说勤奋》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不一样,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开头提出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接着列举了两个典型的例子,最后点明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就有勤奋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你知道哪些?

  生:我知道爱迪生,他从小就喜欢实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发明了电灯。

  生:我知道鲁迅,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读书。

  生:我知道战国时的苏秦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

  生:我知道汉代匡衡像凿壁偷光。

  师:所以说:

  生读:成功==百分之的灵感+百分之九九的勤奋

  师:默读全文,想一想,读到这儿,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对同学说什么?拿出自己的笔用简洁的语言写写自己心中的感受。也可以引用古诗明言。

  生:我想对自己和同学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戚。

  生:我想对自己说,只要勤奋,就一定能成功。

  生:我想说,我要像鲁迅一样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挤出来,多读书,读好书。

  生:我想对同学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大屏幕上的几句话:

  生读: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一生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就是以读书为乐,就是珍惜时间,就是持之以恒,勤奋是成功的永恒的动力。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作业:收集整理以“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为主题的古诗、格言。

  附:板书

  说勤奋桥梁(图)理想境界

  设计的理念:以增强感悟语言的实效为目标,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滋润丰富。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时,抓住重点句“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体会“只有”、“一生”的意思,并把该句作为一条线索,引导学生学习全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会勤奋就是以读书为乐、珍惜时间、持之以恒,学习童第周的故事,侧重于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然后在对比中加深感悟。最后进行拓展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懂得只有勤奋,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篇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中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齐读)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读好这句话)

  3、古今中外,涌现了多少人才,多少成功者,文中选取的是哪两个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那你能读好这些与他们有关的词语吗?

  史学家  滚瓜烂熟 高声朗读 抓紧时间 编成巨著

  生物学家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 产生影响

  二、走进故事,品词析句

  1、打开课本,轻轻地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想:故事中的司马光和童第周他俩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们是怎么得到这些鲜花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司马光,大家都熟悉吧,你能用两到三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司马光小时候和长大后的两个事例吗?

  交流:1、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通过朗读读出你的理解)

  (1)从这段话你可以看出什么?

  哪些词可以看出司马光很勤奋?(提示:“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2)老师请大家注意这个字“躲”,自己读读这句话。他为什么要躲起来呢?

  透过这“躲”,我们能看到这样一幅幅画面:

  春日里,彩蝶翩翩,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夏日里,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________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________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3)他这样躲起来读书,为的是什么?(交流)

  2、(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1)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点出:稍微朗读)

  (2)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我们也来读读,来用这个例子来提醒提醒自己。齐读)

  3、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1)《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著名的史学巨著(点出重点词语),它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让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所以说它是著名的史学巨著。

  (2)就是这样一部巨著,花费了司马光整整19年的时间,这是何等漫长的19年啊,19年,你能想象司马光是怎样度过的吗?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3)19年的夜以继日,19年的废寝忘食,终于编成了《资治通鉴》。容易吗?(读好这句话)。他手中的鲜花是怎么来的?(出示:古今中外……)小时候要勤奋,长大后也需要勤奋。

  4、那17岁才进中学大门的童第周又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

  交流:出示: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1)童第周的基础比别人差多了,他的考试成绩平均分才40多,学校建议他退学吧。但他呢?

  (2)正因为他的基础比别人差,引读:每天______________,晚上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

  (3)这儿虽然没有童第周的想法,但从他的动作我们能推想,他在想什么?

  在他心中有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朗读)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4)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的成绩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这正应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朗读)

  (5)长大后的他也不忘勤奋努力,攻克了难度很大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后来他……)

  (6)这个例子再一次告诉我们,再次出示:古今中外……

  三、对比感悟

  1、他们俩有什么共同之处?

  (1)两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都十分勤奋。

  (2)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他们俩有什么不同之处?

  (1)请你读读这两句话,你就会发现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不同之处的。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2)小结:看样子,基础好的人要想成功必须勤奋,基础差的人要想成功也必须勤奋呀。勤奋是成功的唯一法宝。

  3、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了,他们取得的成就就像鲜花那样灿烂。

  4、出示词语:让我们再来回忆这两个小故事。

  史学家  滚瓜烂熟 高声朗读 抓紧时间 编成巨著

  生物学家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 产生影响

  (学生练说:司马光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是圆木做成警枕,“抓紧时间”,经过19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编成巨著”。生物学家童第周付出的汗水和心血那是在成绩落后的情况下,“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是长大后“远渡重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影响”。

  5、一遍一遍地读着课文,让我们越发感受到成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这真是---朗读:古今中外,每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三、走出故事,拓展延伸

  1、课文学完了,但有一个词,一种精神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中,那就是---“勤奋”。

  来,读读这些名言吧。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英)卡莱尔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美)爱因斯坦

  ·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前苏联)巴甫洛夫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邱老师

  2、你的感受呢?在书上写下一句话,抒发你的感受。

  3、交流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啊,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奋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像悬梁刺骨,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囊萤映雪……小时候需要勤奋,长大了更要勤奋,老师相信,勤奋定能让更多的人走向成功!(板书)

  2、同学们,记住这句话吧: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作业

  搜集勤奋成材的小故事讲一讲。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2016年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训练题

2023-2024学年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线上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记一次游戏》范文三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蝙蝠和雷达》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知识点

2017四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大全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日记400字左右(精选5篇)

2016年秋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英语期末测试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课堂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